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 > 地图 >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2024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范文(左右,以上)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相关栏目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热门栏目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推荐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

(共 2551 篇)

  • 1、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读后感范文)

    《苏菲的世界》是一部意义颇深的人类哲学发展史,它延伸出了人们对哲学世界的向往与渴望,对人类自身问题的好奇与不解,它见证了每个人的成长——使生命从无知转变为智慧,由困惑到了解自身哲学,本书为我们开启了哲学之门与致知之门。在茫茫大千世界给予人们前进的期望。

    读后感大全网专门为您提供免费的读后感优质模板,如转载请标明来源。

    《苏菲的世界》不仅仅是智慧的世界,亦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召唤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礼赞,这种赞叹不是虚无的,它本身就是一种灵魂的至高寄托,人们在这种思索方式下总能找到睿智的缩影。使人们不只满足于当下所知,贾德这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是超乎前人的,他事实验证了哲学不只是夸夸其谈,而是对生命本质的探究,是人们的必备饮食、精神营养。

    在宇宙的世界里,我们的星球似乎是一个想象力被束缚的存在。认为所有的事物均有其出现的理由,却并未进行仔细地思考。例如:“人是从何而来?”,“生物是如何进化而来?”。就这样,很久以后开始有人从哲学的角度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哲学有时更像一架天平,无论何物放上去,立刻显而易见,无可否认。

    诚然,哲学家并不深究“万物从何而来?”这类问题,他们更多思考的是一种东西为什么存在而自然的形貌又不断改变,他们从事物的机理出发,研究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为何会有某一种事物的存在,再上升到哲学的层面上。对自然的很多疑虑做出哲学方面的思索,将人们从“人从何而来?”的圈子中释放出来,进一步研究其具体的构造。从而使人们更好的了解自我与社会。当今中国社会被实物主义占领,对于人们来讲哲学显得太过于飘渺。可是,从某种意义来讲,哲学是我们的一剂良药,它以某物的本质为药理,对下药,就好像鲁迅的笔杆子,很深刻的揭露这个世界的假象,让更多的人看清这个世界的美丑。

    许多人在迷茫的生存中失去自我,宇宙的意义在他们看来是无稽之谈,每个人都是自顾自地活着,肉体的富足掩饰精神的颓败。从本书的故事来讲,不仅仅使我们提升对人生的理解,更多的是对自我的认知。此书能够提高人心灵的层次,将人们的细末神经经过放大镜无限的放大,最终数清命运的纹理。大多数人仅有在自我的生命即将结束时才了悟人生的哲学,后悔终生晚矣。我们要尽早探求生命的哲学,充分考量人生的价值,不可惶惶终日,最终无法挽回。

    《苏菲的世界》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探索,自然的秘密是说不完的。我们总是在认识自我以后开始关注整个世界,在世界中寻觅新的人生

  • 2、 动荡的世界:风险,人性与未来的前景读后感1000字(3)篇

    《动荡的世界》,19万字,阅读时长13小时30分

          格林斯潘在任美联储主席19年,应该是任职年限最久的一位联储主席了。此书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揭开老格在任期间的神秘朦胧面纱,得以了解他在长期任职美联储主席尤其是面对金融危机期间决策的背景和逻辑,可清晰地为读者呈现老格同志的形象和金融思维逻辑,同时伴随着他对金融问题的多角度思考,给读者带来难得的眼界高度和视野。这是一本金融从业人员了解宏观金融市场和宏观金融风险管理的一本好书:

          1、与阅读伯南克的《行动的勇气》相比,格林斯潘和伯南克二人所表现出的个人气质和专业素养是完全另类的风格。

          老格虽然自诩“想做学院经济学家所做的事”,但通常大家会感觉他更是一个圆滑、老练的政客。

          伯南克相比让人感觉更加书生化、学院派一些。前财政部长盖特纳的说法非常恰当和传神:“本·伯南克是一个低调的家伙,他不易歇斯底里或情绪夸张”,“他的长处正好是我的弱点,他的耐心与我的不耐烦相抵”。

          2、专业方面,老格是统计学科班出身,无论他在自己的私人咨询服务公司、还是美联储的工作,他喜欢都应用大量统计模型进行分析。这样的统计模型在书中随处可见,支撑了他的绝大多数观点或结论。

          从深入本书,让人觉得难能可贵的是,老格显然亲自动手在构建模型,这应该让相比更年轻、工作职责更轻的人感觉汗颜。对于年近80才退下来、多年身居高位、快要90岁还在著书写作的一位老人而言,多么不易!因此,我认为格林斯潘更是一个官僚+技术的复合派别。

          3、本书开头的部分,格林斯潘用了大量的篇幅着墨于对行为经济学的影响,而非传统西方经济学中理想假设条件下的量化经济学分析。这让我颇觉奇怪。虽然这本书成书于2013年左右,行为经济学理论还没有像如同今年一样,备受关注到荣获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程度,也足以说明这些年学界对传统量化西方经济学纠偏的强大力量。

          关于这两种流派或方法的关系,老格对二者区别和关系的认识是:

          “任何经济模型都只能把其中的很小一部分考虑进来,经济学家们只能处理数量有限的方程组,并假设它们反映了现代经济的基本驱动因素”。

          “行为经济学不是对传统经济学的替代,而且也没有这样的意图”。

          在揭开格林斯潘的朦胧和神秘面纱之前,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些人一定很高。然而通过

  • 3、 康德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3)篇
    康德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 第(1)篇

    《康德的世界》读书笔记

    2018-12-10

    0.这本书介绍了康德的生平、主要思想及其历史背景.

    康德的主要著作三大批判(有人说分别对应的是真、善、美),其背景是欧洲科学和思想启蒙的时代,也是资本主义从萌芽进入迅速发展的时代,是基督教世界观和封建王权破灭的年代,是法国大革命的时代,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年代,那是牛顿、休谟、卢梭、莱布尼茨、歌德、席勒的年代.

    康德哲学的主要使命是两个,其一如何认识世界,其二如何认识人自身.这也是康德以后近代哲学的主要问题,而康德是开风气之先.

    二十世纪以来,认识世界的任务主要由以数学物理学为主导的科学及研究方法所承担,而认识自身的使命又被众多社会科学学科分解(心理学、生物学/医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哲学自身的作用大大下降,研究内容及方法渐趋边缘和狭窄,差不多变成了咬文嚼字的文字游戏.而这也是和康德不无原因的,其晦涩文风和概念也是开风之先,到维特根斯坦之后就堕落成语义学了.

    我认为康德哲学中的主要问题是:康德并没有真正弄明白道德伦理在人类文明生活中是如何产生以及其真正的作用(秩序-道德-自由-文明进步),并且为了掩饰其对上帝存在的直接否定(这个不能见容于当时的社会宗教环境),这两点导致其使用了过于复杂晦涩的文字和概念(当然还有普鲁士/德国固有的思维传统的原因).

    但康德所揭示的绝对命令,浅白地说只有遵循和追求道德的自律,才能将人从欲望/他人/物质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才能达到自由.这是真理的揭示.

    1.《纯粹理性批判》解决的问题是:从认识论的角度,人的认识如何可能?人的知识如何可能?真理如何可能?以及上帝如何可能?

    前三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即人自身即是真理,“人为自然界立法”,“人是万物的尺度”,这解决了唯理主义/理性主义的独断论和经验主义的怀疑论的问题.

    关于上帝的答案其实是否定的,即上帝的存在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也没有必要.

    康德之所以制造了很多新的概念并使用极其晦涩复杂的语言和文风,可能主要是耽心在当时的社会宗教环境,被读者一眼看出关于上帝的论断.所以才不说人话.这一点康德远不如尼采,尼采直接说上帝死了,当然尼采比康德小120岁,那个时代科学更昌明发达,人们的意识也更开明解放,社会环境更宽容.

    2.然而在西方历史上,上帝和上帝的意志是一切法律、道德和秩序的根源,在否定了上帝之后,康德给

  • 4、 《世界的凛冬(全集)》读后感_1000字

    《世界的凛冬(全集)》读后感1000字

    总的来说,以二战为背景的第二部《世界的凛冬》比第一部一战为背景的《巨人的陨落》要跌宕起伏,惊心动魄,也许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的范围更广,影响更深,伤亡更大,第二部里主角不死的光环已不再! 这本小说刷新了我对二战前后国际共产主义和前苏联红军的观点,边看小说边刷评论,有评论说到,作者在尊重历史情况下,将前苏联黑到了极致,哈哈哈,不知道是前苏联真黑还是真黑前苏联。 关于读书,最大的感悟就是作者都有感情倾向,作品大多是一家之言,所以很难客观的描述整个事件中各国立场和行动。故不能只看片面之词,要多个角度客观看问题,这也是极难为我了。 在二战这一部分,在学校里所能接触的历史,更多的是中国与日本的抗战以及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笼统的意义。二战是世界大战,只看学校的历史教科书很容易认为二战只有在中国发生,只有中国遭殃,却没有看到战争波及的其他地方,不仅仅是当时落后的中国,还有欧洲一些强国,但无论是强国还是弱国,四年之久的战争中命如草芥,简单的几个字”xx死了“,在阅读中却可以在内心产生巨大的感情起伏,或许这样简简单单的描述更能反映生命的脆弱。能幸运的活下来的人也仿佛历了几场劫,失去亲人,原本健康的身体被摧残,生活极度窘迫。四年战争后百废待兴,活下来的人极力为下一代生活在和平的世界环境里努力。期待第三部《永恒的边缘》,看作者如何描述两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遗憾的是,作为二战东方主战场的中国,在书中的角色极少极少,大多是欧洲和美国。其实很想了解一下,在外国作者的世界历史观里,中国在二战时期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 对政治军事不感兴趣的我,竟然看完了这样两本需要对政治军事以及历史背景有一定了解的小说,看第一部《巨人的陨落》时,关于政治军事的描写,其实都不懂,书中关于各国战前战中战后的立场和考量也没有仔细探究,看第二部《世界的凛冬》之时,提前了解了一下希特勒个人的背景,起码对二战最重要人物有一定的了解,阅读时也就更有代入感。 最后想提的一点是,微信读书中的想法。一本好书,能牵动读者神经触动读者的字句有很多,更多时候是想写下自己当时的一点点想法,并无经过太多整理,只是留给自己看看而已,无意在想法中发布,打扰众多关注的书友,要是能像微信朋友圈那样设置想法自己可见就好了!另外一点,希望可以保存尚未编辑完的草稿,方便提取。来自一个曾经想要当app产品经理

  • 5、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_1000字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

    “哥哥,为什么鱼钻进河底的泥里面它眼睛里却不会进泥土?”这是几年前弟弟问过我的一个问题,如今仍然印象深刻。这个问题无用但很可爱,充满了一个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对这个世界满怀好奇心,而我们这些大人,长大了就对这个世界的所有事物和现象感到理所当然了,不再有好奇心,变得麻木,也逐渐失去思考能力。我们现在都太追求有用了,大概是现代生活生存压力太大社会风气浮躁所致,然而一天天像机器一般无休无止地工作就真正失去了生活。我也曾一直追求有用,没有认真去学习那些无用之课,没有静下心去做那些无用之事。现在才深切体会到曾经能学语数、学物化生、学政史地其实是多么幸福,正是学了那些没用的但很全面的东西,今天自己的世界观才相对更完整,让我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比起很多人都更幸运一些。现在甚是怀念那些在安静的岁月里学习无用知识的日子,只是当时只当是寻常,只是一切都过去了。但也不晚,不晚。

    《苏菲的世界》是一部以小说形式用较通俗易懂的对话语言讲述西方哲学史的哲学入门书。如果要选一本书和孩子共读,那将会是《苏菲的世界》。从德莫克里特斯,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笛卡尔、洛克、休谟、柏克莱,到康德、黑格尔、祁克果,到马克思、恩格斯、达尔文、弗洛伊德,2000余年的哲学思想尽在这些伟大的哲学大家们的思辨过程中变化、发展和完善。哲学的一直发展才给我们呈现了这个世界的一部分真实面貌,才有之后诸多科学的发展。我们的教育传授的都是发展至今的科学知识,但我们却从不知道影响科学向前进步的哲学思想的发展史竟是如此曲折和漫长。世界并不总是我们看到的那样,今日科学和哲学一开始也并不就是我们被灌输的那样。记不清他们每个人具体的哲学思想了,但看这段历史漫长但充满思辨性的哲学史时却是激动人心的。一个新思想的产生很不容易,毕竟真正善于思考的智者少之又少。因而虽然他们的思想不尽相同但并无绝对对错,对任何思想的评价都不能脱离其特定的历史时期,这段历史的任何一个阶段的思想对之后哲学思想的发展都十分不可或缺。历史一直向前发展,今天的哲学以及对世界的认识也终将成为哲学史上的历史,以后的哲学必有新的发展,又将会发展成什么样?也许我们当前的一些认识根本就是错的?

  • 6、 读书之《苏菲的世界》读书感1000字

    读书之《苏菲的世界》读书感1000字:

    刚看完《苏菲的世界》,颇有些感悟,记录在此,以供日后参考,感悟主要有三点:

    (1)两条故事线索和五层世界。

    《苏菲的世界》有两条故事线-苏菲和艾伯特的世界;席德和少校的世界。苏菲和艾伯特可以说是少校笔下的虚构人物,是少校的想象力。

    然而,《苏菲的世界》这本书里,我们可以隐约看到至少有五层世界。我说“至少”的原因是我并不知道究竟最后有几层世界,有可能多于五层,原因很简单:苏菲和艾伯特是一层世界,可别忘了,苏菲在她的世界里也发现了一本叫《苏菲的世界》这本书-这本书本身又是另外一层世界。席德和少校处于另一层世界,而我们这些读者所处的世界又是另外一层世界。这么说来,已经有四层世界了,还有一层世界我称之为不可知的世界-就是也许在我之外是上帝或者宇宙之外的某个未被发现的世界。

    当然,对于第五个世界的说法也许并非所有人都同意我。不过,正如我们不能说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就是不存在的一样,这个问题里面目前没有对错可言。

    (2)宏观哲学历史背景和重点。

    《苏菲的世界》与其说是一本哲史书,还不如说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在短小精悍的篇章可以读到一个大致的哲学框架。

    不过要注意了,这个框架是非常模糊的,而且也并不精准。然而我相信,精准并非作者的意图,启蒙才是。在深入了解哲学之前先把大致的线索串联起来,

    所以如果你和我一样,而且对哲学不甚了解,不知是否深入学习,这本书或许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再次声明,书里的知识并不深奥,但是重点都在那儿了!

    (3)关于“无用”的理解-人应该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

    关于这一点的体悟,并非完全因为此书,不过也是在阅读《苏菲的世界》的时候再次想到的,而且非常重要,所以也一并写下来。

    哲学可以说是“无用”的知识-当然了,这里的“无用”是相对的。比如我就觉得哲学是“有用”的-因为它可以启发我的心智,甚至帮我解答疑惑-当然这也许需要一段时间,可能是明天,也可能是五年或十年后。但有些人会觉得哲学“无用”,那是因为他们觉得哲学并不能立刻对他们有用。所以我说,有用和无用其实是相对的。

    我这里想说的是,对世界保持好奇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为我们会因此获益良多。这也许是作者写这本书的原因。无论如何,《苏菲的世界》的确成功重新引起了我对哲学的兴趣和对世界的审思-这种启发也许比任何实在的技能和技巧更为重要。我希望看了这本书以后,你也可以有我一样的收获。

  • 7、 命运_《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

    命运_《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

    “你相信命运吗?”“疾病是诸神对人类的惩罚吗?”“是什么力量影响历史的走向?”

    少女苏菲在某天突然思索起关于命运的问题,她想请神秘的哲学家艾伯特来她家与她一起探讨,艾伯特回函告诉苏菲暂时不要探查他的身份,并向苏菲解释了命运的概念,和各个时代各个流派关于命运的理论,这让苏菲恍然大悟。

    “命运”,这是多么让人捉摸不透的字眼,它是算命者试图预测,但事实上极不可测的事物。古希腊人极其相信命运,认为所有发生的事都是命中注定的,如果按此说法,难道我们做了坏事就可以认为这是命中注定,从而不问责自己,并一再堕落下去吗?我认为这不过是做了坏事以后的借口罢了,其实很多事情都是由他人所做的事或是自己所做的事导致或诱发的结果,命运终究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命运不能影响历史的走向,但古代有的人认为命运不仅能操纵个人的生活,也可以左右世界的历史,归根到底,命运在他们眼里就是一个法力无边的神,它可以介入战争,改变战争的结局,甚至连疾病也是它降的灾祸;现代同样有一些人会相信用纸牌、看手相、观察星座等方式就可以知晓命运,殊不知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辞。如果用这些荒诞的东西,跟命运毫无关联的东西就能知晓命运,那算命师岂不是神?读后感

    德菲尔神庙上有一句著名的铭文:“认识你自己!”,我认为其中一层意思是人类绝不可以自以为不朽,同时也没有人可以逃避命运,而命运是你自己创造出来的,并不是什么神什么鬼强加在你身上的!

    我们不能迷信命运,更重要的是人类强大的意志和力量。在二战时期,德国法西斯大面积地侵略南斯拉夫,南斯拉夫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命里注定要亡国,最开始甚至南斯拉夫的民族英雄铁托也这样认为,但他后来意识到国家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于是他带领着民族军奋起反抗德国法西斯,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打倒法西斯宣告独立。

    命运是不可预测的,美国的一个机构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一百名纸牌占卜者、占星术者、算命师给一个年轻男人预测他在一个月后会遭遇什么事情,结果这一百名“预言家”的预言结果竟然各不相同,这就使他们的命运可以预测理论不攻自破了!

    我们要主宰自己的命运,就如贝多芬,他双耳失聪,一般人都认为他绝对不可能创作音乐,但他不相信命运,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无法使我屈服”。贝多芬重振旗鼓,谱写出了《田园》、《命运》等伟大音乐篇章,由此可见,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命运是由

  • 8、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2024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好奇,错觉,神奇甚至诡异,这是我读这本书最初最浅的感受。作为哲学书的代表作,《苏菲的世界》应该是比较通俗易懂的,乔斯坦.贾德匠心独运,整本书以信件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问题,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一系列的问题,有的人会认为思考这种问题没有意义,但人可怕的就是觉得世界理所当然,习惯了所有的一切,因为这样就犹如井底之蛙,永远活在自己的小星球里,所以我们人类要选择探索

    撇开西方哲学史,这本书给我印象深刻的几点主要是人的存在,万物的起源和生死问题。也许她可以选择交什么朋友,但却不能选择自己要成为什么人,她甚至不曾选择做人这是《苏菲的世界》里我认为很有意思的一句话,关于人的存在,我们没有选择是否出生的权利,这也许有点无奈,并且由于每个人的外壳不同,还可能有些不公平,或许这些都无所谓,我们只是意识与情感的产物?外壳的里面,那个被我们叫做灵魂的东西是存在的本质?看到这点后,有的人会唾弃这么无聊的话题,有的人会对此产生好奇心,有的人甚至怀疑自己的存在但我觉得很多问题本身是从古论到今还是没有固定的答案的,要的就是敢于思考的勇气,而《苏菲的世界》就能引导人具有这样的勇气!

    大学里钟一鸣老师曾问过我们最早的人类是?最初的生命是?宇宙之外是什么?多年以后,一切会归于湮灭?想想自然的存在其实是多么神奇的事啊,关于万物的起源,西方早期的哲学家如泰利斯认为水是万物之源,后来赫拉克利特斯认为上帝和理性就是万物之源,而对比中国的老子,他认为道即万物之源,《老子》第四十二章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本人是比较偏向老子的观点,万物之源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却冥冥中牵引着社会以某种规律运行

    最后一点关于生死,书中提到唯有清晰地意识到有一天终将死去,才能体会活在世上是多么美好,想呼吁珍惜生命,却又怕落入尘俗的网,对于90后的我们,我看到的是各自像机器一样坐在电脑这个机器面前,比月亮睡的晚,日中了才起,其实年轻是多么美好的时光啊!青春绚烂如烟火,难道不应尽情绽放自己么?想起了之前我做过的梦,那一次是哭醒的,因为我梦到自己身患绝症,被人告知即将离去,当时只感觉周围的温度很冰,别人跟我讲话都听不到,连妈妈的表情都很冷漠,仿佛我存不存在,离不离开,这个世界都不会有任何改变,害怕的心流像我涌来,我惊醒,看着四周熟悉的景象,我仿佛还走不出梦境,因为这太可怕,太可怕,当我发现那只是梦

  • 9、 苏菲的世界 读后感1000字2024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推开一扇窗,打开世界的本源。哲学,往往让我们从困惑走向觉悟。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是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做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过程,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它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述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像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书中刻画了一个勇敢,聪颖的少女苏菲。因为追求哲学,就一定要有好奇心。这正是苏菲最大的特点。

    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有一天当你听到或者看到这样的问题时,你会如何回答呢?你是否曾经思考过世界的本源是什么,人到底从何而来呢?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把我带入了《苏菲的世界》去寻找真相,苏菲从中了解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苏格拉底时代到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等人的思想,这些都是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令人回味无穷。在此同时书中提及挪威小女孩席德的爸爸,为了让他的宝贝女儿开始接触哲学,编出了苏菲的世界的故事。

    笛卡尔的一句我思故我在揭示了我们研究哲学的意义。我们认为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是有意识的,我们探索这个世界的规律,认识我们周围的环境,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作为茫茫宇宙中的星辰,我们存在于这个星球上,拥有生命和意识,和这个星球上的一切共生,这件事情难道不值得我们惊讶吗?我们从什么时候起对身边的一切感到习以为常,不再保留孩提时代对世界的好奇和兴奋?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起对身边发生的一切感到麻木,对它提不起兴趣而只是庸碌和随波逐流地活着?苹果几千几万年都是这样的落下,不知打中过多少人的头,为什么只有牛顿才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我们丧失了多少好奇和发现?当一个小孩看见小狗或者小花的时候,往往会为此感到激动不已,比如会学着汪汪地叫,会想去触摸小花,想探个究竟,而成年人在一旁则会觉得一切都不过太熟悉太正常,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当真如此吗?我们对身边的一切和我们自己真的了解吗?是什么蒙蔽了我们的双眼?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慢慢变得冷漠和无趣。我们就是这样机械地活着,像一天和尚撞一天的钟,浑浑噩噩庸庸碌碌。

    这本书唤醒了我们内心深处对世界和人生的重新审视,了解人类文明和思想的进程,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向何处去?我们所做的一切意义是什么?我们追求什么?得到什么?又失去什么?我们在乎什么?又忽略了什么?

    人其实就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和宇宙,大自然比

  • 10、 《会讲故事,让世界听你的》读后感1000字

    《会讲故事,让世界听你的》读后感1000字:

    人人都爱听故事,很少有人例外。这本书的作者叫卢建彰,是一个来自台湾的广告创意人,给很多品牌做过创意,主要就是深入企业,从中挖掘一些闪光点,然后加上自己的故事和情节进行重新加工成新的故事,去彰显宣传某个品牌。

    本书分为6个章节,第1章《最有利的武器是故事》,第2章《故事从哪里来》,故事从新闻里来,故事从实际企业调查中来。第3章《把故事提炼出来》,看到的故事提炼出核心,然后进行包装。第4章《讲个故事给你听》,这个部分就是把核心的东西,换个形式,场景进行包装,第5章《这故事要带人们去哪里?》,让你被故事中的情节吸引,然后去消费故事中出现的品牌,第6章《还在发生的故事》。

    通篇下来有37文章分散在6个章节中,当初从书架上从中挑选出来,主要是看书名很吸引人,其实只是大概翻了翻,很多时候实在看不下去。今天整理的时候,翻了下图书的版次印次,全部是第1次,就知道书一般不会太好。

    书中有3个小案例倒是印象深刻。

    第1个故事。一个模特穿高跟鞋踩在瓷砖上,塔塔的声音,旁边有一个老学者模样的人在闭目仔细听,很享受的样子,突然喊停!让人重新换一块瓷砖之后,模特继续走,旁边的学者继续享受、陶醉的样子在听。老师傅只要用听就可以辨别出瓷砖的好坏,某一个瓷砖品牌的故事。

    第2个故事,是作者给马自达的汽车做广告。一只拉布拉多犬叼着一个框子,爬过山丘,越过小桥,走过羊肠小道,街道,来到一个小区,走到一幢房子前,停下,把框子放下,旁边就是一辆马自达的汽车。这时候,一对父子出现,揭开框子,看到里面只是可爱的小狗狗,小孩欢快抱起小狗,然后出现旁白“谁都会觉得你是好父亲”。故事是好故事。真是套路无处不在,不知道了解了背后的套路是不是觉得不那么感动或惊奇了。

    第3个故事,讲述一个台湾初中生吴承儒研究高铁线路地基沉降的问题,不知道这个问题,几十年后内地是不是一样也会遇到。研究地基沉降,对于初中生来说似乎很难,测量上下的高度差。遇到一个问题,就去解决一个,然后又会碰到另一个问题。问题一个一个地冒出来,像雨后春笋一样。他要做的就是一个一个地把“笋子”拔掉,拔掉最后一个,所有的问题就解决了。这个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初中生都做到了,不得不佩服。作者:余小军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3-04-25

  • 2022-01-14

  • 2019-09-20

  • 2023-01-21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0-22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28

  • 2022-04-13

  • 2019-11-06

  • 2023-01-21

  • 2021-08-15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09-25

  • 2023-06-18

  • 2023-02-19

  • 2021-11-05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0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众多的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2024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范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2024等,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