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苏菲的世界2000字读后感 > 地图 > 苏菲的世界2000字读后感,2024苏菲的世界2000字读后感范文
苏菲的世界2000字读后感相关栏目
苏菲的世界2000字读后感热门栏目
苏菲的世界2000字读后感推荐
苏菲的世界2000字读后感

(共 770 篇)

  • 1、 比特币:一个虚幻而真实的金融世界读后感2000字(3)篇

    看这本书的时间跨度比较长,从今年比特币火的那段时间开始看,后来搁置了很久,经过币市暴跌,直到现在这本书都下架了才看完。比特币早在几年前就火了,今年突然开始看是因为一位朋友那时入币市并建议我一起买入。巴菲特说过,不懂的投资领域不要碰,所以为了对可能投资的领域有更多了解,我开始看比特币区块链的书。当时看了一半,虽然大大丰富了我对比特币的知识储备,可这和是否投资还是两码事,最终我还是没敢买那些五花八门的币,于是也就躲过了后来的暴跌潮。我认为,多读书,不一定有多少好处,但没啥坏处,没坏处就是最大的好处了,对吧。这本书前半部分的科普性逻辑性都还不错,后面有较多重复内容,逻辑也不够清晰,索性飞速翻过。前面内容让我了解了比特币的起源、理论基础及运作方式。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它背后所蕴藏的对于货币世界的革命性价值。开头说了,我原本是抱着投资心态来学习比特币的相关知识,读了这本书我才放下这种狭隘的心态,从货币学、经济学等角度去学习和思考比特币带来的变革性意义,其实这并不新鲜,哈耶克在《货币的非国家化》以及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在《货币的祸害》中都提到这种货币去中心化的思想,现在已经由一个天才程序员中本聪变为现实,多么有趣呀。所以,虽然看完此书,我仍旧对币市未来的走势看不清读不懂,但我认可比特币所代表的关于货币世界未来会发生变革这一构想的可能性。让我们永远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去迎接世界的变革吧。

    读得很快的一本书,除了纯技术思路部分,都读得非常顺畅。难得不是在学习和接受新信息,而是对自己已有完整思考逻辑的一再验证。从五个月前第一次经由项目了解到区块链,到三周前一边讨论一边整理思路,第一次形成对比特币价值、围绕其形成的生态及可能拥有的潜力建立起一个完整认知,再到决定入手长期持有,参与一个新的流通机制,中间经历的种种认知升级和顿悟时刻实在过瘾得很。凭空架构起的系统理解与认真研究的写作者一再吻合呼应,第一次觉得对自己还有点满意。庆幸大学给我的通识教育、还有一路遇到的各种教导我如何思考的导师们。对比特币的源起、发展、关键事件、争议、原理、讨论、想象等等等等,都作出了细致的总结和思考,以很通俗易懂的方式详尽展开描写,对全面理解比特币和其代表的去中心、分布式协议的价值,算得上一本好的入门书,可惜书出得有点早,这几年发生的种种变化没有索引,还得再通过其他渠道一一更新补齐。毕竟对于一部总共只有七年的历

  • 2、 《世界的凛冬》读后感2000字

    《世界的凛冬》读后感2000字

    肯叔的世纪三部曲,第一部《巨人的陨落》,第二部《世界的凛冬》,第三部《永恒的边缘》。熬了几个夜晚,看完了第二部。看三部曲,还就得按着顺序来,因为小说始终围绕着不同国家、不同阶级的5个家族人物命运展开,相互交织缠绕,父辈经历一战的苦难,而后又与孩子一起遭遇二战的屠戮,两代人怀揣着希望在战火的腥风血雨中挣扎着生存。

    战争,升级了!如果说一战时,死神拿着镰刀,那么二战时,死神已经用上了枪炮。武器的更新换代,使人和人的厮杀更加便捷,人死亡的速度也更加快捷……投向广岛长崎的原子弹,令8万人瞬间灰飞烟灭。

    死亡用数字表达的话,我们更多的是惊诧。可当他们以一个个独立生命个体展现在你面前时,他的情感、他的妻儿、他的悲苦、他的伤痛……你会感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那么神圣。

    死神不仅主宰着生死,而且通过战争,把一个个平凡的人点化为魔鬼和野兽。苏联的指挥官,随手击毙3名因无弹药撤退的士兵,他们也就是十七、八岁的孩子。难道送死才是战士们的命运吗?是啊,也许冲锋并不是为了赢得胜利,而是为了展示不怕牺牲、不惜牺牲的胜利决心和意志。

    苏联攻打柏林时,当时的《红星报》是这么宣传的,"如果一天不杀一个德国人,你的一天就白费了;如果你在等待参加战斗,那你在战斗前就要杀死一个德国人;如果你杀死一个德国人,那就再杀一个,没有什么比德国人的尸体垒起来更有趣了;杀死德国人——这是家中妈妈的祈祷词;杀死德国人——这是你孩子请求你做的。

    杀死德国人,这是苏联大地的呼声!不要退缩,不要放弃,杀吧!"这就是战争宣传,报纸还暗示士兵"德国女人只是失去了偷来的裘皮大衣和银质餐具""苏联士兵不会拒绝来自德国妇女的恭维".

    赤裸裸的鼓励烧杀淫掠,地狱之门也由此打开。在失败时,战士们是可怜可悲的;在胜利时,他们又是如此的狂妄和暴虐。

    女主人公说到,她认识的15岁到55岁之间的女人,至少被一个苏联士兵强奸过,所有人都无法幸免。德国纳粹法西斯犯下的罪行,最终都由人民来偿还。

    小说中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很深刻。一名德国士兵被炸伤,问军医,我是不是要截肢?医生凄凉的点点头。战士却说,感谢上帝!我不用再上战场了。每一名上战场的士兵都有着神圣的理由,侵略者有侵略者的说辞,反抗者的理由更是毋庸置疑。

    可是,当我们反观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史时,扪心自问,难道我们不都在为强大时的扩张、征服、胜利而自豪荣耀、沾沾自喜吗?难

  • 3、 《美丽新世界》读后感2000字2024

    《美丽新世界》读后感2000字2024

    《美丽新世界》这本书也是有点很玄幻的一本书,书中给我们描绘了一种文明国度的新世界以及野蛮人的世界。这本书相比《我们》描写的人物事物的细节更加多,而且其中所要表达的思想会更加的明显,而且里面涉及到人类自由、道德、宗教、对于科学技术的看法更加的多一点。所说的美丽新世界应该会有两个,一个刚开始野蛮人约翰向往的文明世界,另一个约翰曾经所在的世界,也是最后想回去的野蛮人的世界。

    主人公伯纳德和列宁娜去野蛮人的保留地,找到了野蛮人约翰以及从脱离了世界国生活的琳达,并把他们带回到了文明的世界。在出发的时候,约翰对于野蛮地的抱怨,存在的某种仇恨使得约翰非常向往美丽新世界,而且约翰非常向往美丽新世界,书中有三个地方都说到约翰对于新世界的赞美。这是一个极度稳定的社会,在书中是这样描述的:人们很快乐,他们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他们得不到的他们不会去想;他们很富有,很安全;他们不会生病,也不惧怕死亡;他们幸运的对激情和年迈一无所知;他们没有父亲和母亲的牵绊;他们没有妻子孩子或者情人叫人们在意;他们的条件设置让他们的行为举止完全符合规矩。要是出了任何问题,还有唆麻,就是那些你去以自由的名义扔出窗外的东西。在刚刚到达美丽新世界的时候,约翰欣喜不已,适应这里的新环境,世界国的人们也对这个野蛮人充满了各种好奇。生活的久了约翰发现了在世界国最为致命的缺陷就是人们没有自己所谓的思想,没有自由,从列宁娜对于爱情所表现出来的观念表现出来这里的人们并不懂爱不懂情感,有的只是肉体,满足自己的肉欲。

    在世界国里面一切都是秩序、有条不紊、技术似乎可以解决任何的事情。人们是从孵化器里出生的,有统一生产的标准男女,遗传状况、受精时间、波坎诺夫斯基组名、试管上的信息都被转移到瓶子上。人们不再是由母亲孕育出来的,人们已经没有了所谓的亲情。虽然是人们是生活在所谓的秩序至上的世界里面,但是人们的性生活确实糜烂的,这在一定程度说明在这里的人们已经没有了所谓的情感。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进行催眠教育,使得孩子从小就形成固定的思维,在世界国有很多名言,也就是人们在小时候一直灌输,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在碰到事情的时候人们就信手拈来,比如世界国的格言:社会、身份、稳定;历史就是废话,但是人人都彼此拥有;每个人都是有用的,现在每个人都很快来。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通过这种灌输来麻痹人们的心智。说

  • 4、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2020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2020

    今日终于读完了苏菲的世界。人有选择的自由,可以能动地作用于社会。我不相信上帝的存在,是唯物论者,但又相信社会与自然一体,会生长,是一元论者。有时能体会到物神合一的境界的。确实,人只是广袤的世界里的一粒灰,认识事物有不实之处,如康德所说,戴着有色眼镜,受到种种限制。在有限的空间与时间里,运用理智去分析,每件事都有它的必然性。对生活不仅是美感的体验,如祁克果所说,要进入到道德阶段,坚持按正确的去做。但不想进入宗教阶段。诚然,有时天人合一的感觉就像是宗教。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神秘的信。她从这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同时达芬奇的绘画和莎士比亚的戏剧也包括其中。

    这本《苏菲的世界》可谓是现代版的《爱丽丝梦游记》,它引领我在一个新奇而古老的世界里漫游其实在大千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是漫游者,而哲学正是我们探路的一支火炬。它不示意你走向某一特定的方向,而是让你用心灵的眼睛去寻觅;它不限定你思考某一固有的现象,而是让你用自己思想的脚步去探察

    生活中,不能说人人都是哲学家。但我觉得,至少人人都有点哲学头脑一种好奇的探求愿望,一种不弃的思考精神

    在生活中探索新闻,在学习中探索知识。就像苏菲在神秘导师创造的神奇世界里探索世界谜团。或许这种对于好奇的探索精神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而正是这种天性促使人们一往无前,正是这种精神使人们不断发现和创造。人类善于思考的能力真的很重要。如果不会思考,那么苏菲能在神秘世界里解开一个个谜团而受益匪浅吗?如果不会思考,那么我能在生活中因解出一个个难题而兴奋不已吗?如果不会思考,那么人们能在各方面得到进步因而加快发展吗?

    苏菲在书中反复问自己:我是谁?我为何在这里?我认为,人类在探索和思考过程中所得到的快乐和收获是最有价值和意义的。我想,苏菲以自己在

  • 5、 《世界是平的》之读后感2000字

    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这本书很受欢迎。其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一个简单而又有冲击力的概念:世界是平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切合了世界发展的潮流或趋势,同时,该书敏锐地把握了互联网最前沿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最新状况和最新发展趋势。因此,许多人尤其是时常在网络上纵横的人,捧着这本书都有所敬畏,最大的感觉是自己知识不足,需要更新了。

    全球化首先表现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的自由化。《世界是平的》讲述全球化状况及其给人们所带来的影响,强调今天的全球经济体让人才的竞争和流动更加直接和快速,并产生赢者更赢、输者更输的残酷现实,直接冲击了人们对价值的理解:很多人都感受到前途不确定,忧虑随时会失去工作,因此对未来产生恐惧。但《世界是平的》同时又启示我们:理解一个人,应该从社会和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看。我们身上许多人的一些不理智和虚荣行为的出现,都是因为我们的知识欠缺,否则,人们就会根据情形做出理智的行为。

    人类的历史首先是一部发展史。也就是,人类的历史是一部社会生产力在不断提高、人们永无止境地追求物质财富以满足其欲壑难填的欲望的发展史。人类的这种跟动物并无二致的自然属性或者说天性,也就决定了生产力会决定生产关系。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或者扮演着不同的历史角色上,人们有不同的使命。你、我、他,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所站的岗位,来创造社会财富。

    人类社会可以看成各种各样的人分工合作的一个大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我们怎样让我们自己以及我们自己所构成的社会更幸福呢?

    人类,乃至这个自然界每个存在的物体(或者是动物、植物,或者是没有生命的其他物质),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相对长处,都有其现实存在的合理之处,都在为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做出贡献。在我们从事的有着自己长处的领域,我们能更高效率地创造社会财富。因此,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真正和谐的社会,应该要且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所长,都有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机会,都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劳动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也都能为每一个人创造或者说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而不是输在起跑线上。

    社会更幸福或者构建和谐社会,应该强调社会公义。社会、国家及其当权者在强调有着高智力人才的重要性的同时,也要看到同样在为社会留下血汗的其他人。即便是最基层、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同样都是国家的人才,同样是社会的精英。

    可能确实,因人才的难求,造成了某

  • 6、 《世界因你而不同》的读后感2000字

    开复,曾先后在苹果、微软、google这样三家在全球具高度影响力的顶尖it公司里担任高管,其职场经历本身就构成非常有吸引力的题材,这样的人一定有其特别并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样的成功履历,他为什么能做到?怎么做到?李开复有什么过人之处?是天赋?是后天努力?还是机缘巧合?或者是命运使然?这些都吸引我通过这本书去了解背后的真相。也只有通过这样的自传体才能了解到更多真实的细节,这正是这本书吸引我的地方。

    纵观书中描述的李开复的成长经历,有很多令人感叹,令人仰止的内容。比如他的学龄前的超乎寻常的调皮、制作《武林动物传奇》以及在上学时的种种非同常人的表现,都体现出一个天才人物的特质,这样的特别性一直延续至大学,这不是所有孩子能或者会经历的,毕竟这些发乎内心,只能解释为天赋使然。那么这些更多是作为娱悦和吸引读者的内容,精彩而远离,对主人公是真实的,对普通读者却是虚幻的。对大多数人来说没太多可供效仿之处毕竟天才并不是随处可见的。

    李开复的母亲老来得子,在40岁的时候生下了他。书中描述,在那个年龄的母亲,会给孩子很多包容和理解。因此李开复的幼儿时期的成长环境是很宽松自在的。但是,与很多家长的溺爱不同,他的母亲同时对李开复是严格要求的。在李开复保证成绩的前提下,给他很大的自由度。即使是在今天,这也算是相当开明的了。而开复在美国接受的教育则给了他一个质的跨越。从开始的克服语言障碍到后来展示数学天赋,一点一滴都沐浴在美式教育之下。当他慢慢开始融入当地的孩子之后,他的传统中国思想也逐渐发生变化,开始融入西方的元素。

    其实咱们也不能全盘否定自己的教育模式,远在孔孟的春秋战国就有因材施教典范,今天的教育格局除了说是急功近利或者说是应试教育之外,其他原由可能就是什么体制啦、历史原因啊、中国模式啊等等。从今天走进公务员考试的百万大军我们不难看出,又是旧时鲤鱼跃龙门的科举翻版。更多的范进们一定会出现,当然肯定还不乏张好古混迹其中。这应该不算正常现象?在一些发达国家,一等人才进学术、科研机构从事研究型工作或进学校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可咱们先进反其道而行,一等人才把知识学术运用于权术研究,在全力打造高效廉洁型公务员队伍。

    开复秉承了华人的智慧和勤勉、爱国德行,加之接受的是非常宽松及个性化的教育模式,他成就应该可以看作是现代西方教育成功的一个缩影。书中除了不少令人捧腹的小幽默、小故事外,更有一位身居海外华人

  • 7、 《一问一世界》的读后感2000字

    2010年是杨澜入行20年,也是《杨澜访谈录》10周年的纪念,这样的2010,对杨澜来说,实在是美丽的巧合。杨澜说:10年也好,20年也好,在人生中不长也不短。回头一看,其实一直在匆匆忙忙地赶路,顾不上停下来。借这个机会我停下来,回头看看走过的路,再望望前面的天空。 她的这个停下来,就催生了《一问一世界》。这是杨澜入行20年的传记作品,展现了她非同寻常的媒体生涯;读者从中也可以看到杨澜20年来的生命跨越和岁月流转,以及她对世界的处置方式和价值观。

    在《一问一世界》中,杨澜对自己20年的媒体人生进行了审视与展望:以提问为生的她,对女性有了理性的界定,对问有了执著的回归。杨澜在序言中强调:出现在本书中的六个问题是从一万多个问题中挑选出来的,它们基本涵盖了《杨澜访谈录》访谈嘉宾集中的若干领域:国际政治、商业、文化、女界、体育、艺术等。我希望经由这一个个问题,串联起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采访,亦希望以这些人物的谈话去接近21世纪第一个十年我们共同的记忆。

    在千万里、千百遍的问里,杨澜对世界、人生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思考。她说,在采访了500多位精英人士后,自己对成功的定义有了质疑:到底什么算成功?更成功又怎样?我们的社会是不是患了成功综合征?为了成功,我们常常忘记自己的初衷和内心真正的渴望;为了成功,我们忽略了路边的风景,忽略了身边的人,我们能不能停下脚步给他们一个微笑,给他们一个拥抱?生在这个追求成功的年代,许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成功的意义何在。那么到底何为成功?杨澜没有直接给出答案,只说自己曾收到一个短信,真正的成功,不是赚了多少钱或者做了多高的官,而是有一天你除去这一切身份的时候,还有人愿意在你身边对你微笑。

    在问的世界里,杨澜提出了自己对幸福、挫折的理解。她说,我相信幸福要靠运气,但更要靠能力:梦想的能力、创造的能力、感受的能力和分享的能力。总之三个字:幸福力追求和给予幸福的力量。我要的幸福是丰富而有价值的生命,是充满爱和温暖的情感,请不要让我取舍。她说,当你为了一个理想去努力奋斗,而且经历过挫折的时候,我认为你对整个世界的理解,会更深一步这是人生非常宝贵的财富,你经历过很大的欢喜,也经历过很大的挫折,但是你还是能够站起来,重新回到你要做的事情上来,我觉得这是对一个人很大的考验。人生于世,谁没有追求,谁不希望成功、祈求幸福?但何为幸福,幸福与成功有何关系,幸福的感受如何,每

  • 8、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我思故我在

    青灯黄卷。我缓缓捻起书页,思考着生命的命题,思绪随着月色渐飘渐远,化成无垠的惆怅。用哲学的眼光审视生活,直抵其核心。

    《苏菲的世界》一书以跌宕起伏的侦探情节为背景,穿插着描述了世界哲学史。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弗洛伊德,从德谟克利特到笛卡尔细致入微地表述了自古以来全人类的哲学信仰,带我洞见了人类正在不断变化的世界观与自我价值取向。宗教信仰、自然宇宙、人类生命,世间万物的各种事物不断冲击与交融,形成了当今现代社会的主流趋势。

    如果说人类哲学史是一条车轨,那么文艺复兴时期就是一个最大的转折点。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得一样:那是最昌明的时世,那是最衰微的时世;那是睿智开化的岁月,那是混沌蒙昧的岁月;那是信仰笃诚的年代,那是疑云重重的年代;那是阳光灿烂的季节,那是长夜晦暗的季节;那是欣欣向荣的春天,那是死气沉沉的冬天;我们眼前无所不有,我们眼前一无所有;我们都径直奔向天堂,我们都径直奔向另一条路。对于之前完全迷信宗教的观念,在那个时代有所作为的哲学家身上已经荡然无存。他们开始怀疑,提出泛神论的学说,提出上帝即自然的观点,对后来柏拉图提出理想型世界的理论影响深远。介于时代背景的取向,有一部分人受到了教会的残害。他们在这个时代的缝隙中踌躇独行,他们的肉体亡于当代,而思想却盛于千秋。

    纵观全书,从古至今人类都在试着诠释着同一个命题生命哲学,在这一主干下有若干分支。拥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则用这一宗教的学说与方式解释着对生命的看法。显而易见,他们从同一起点出发,走过不同的道路,但最终都抵达同一个终点。这就是哲学的妙处。我们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框架定义某个学科,因为每一样智慧都是相通的。依我拙见,所有的学科皆是哲学的分支,而他们的所有最终都要上升到哲学层面。

    书中令我印象颇为深刻之处有三。

    首先是公元前四百年的雅典神秘哲学家苏格拉底。他对于人类最高智慧的认知一改前朝主流,提出最聪明的是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的人。这种观点与我国古代的大智若愚之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对人类本身自我认知的一大提升。他还指出,每个人只要运用自己的常识,都可以了解历史。这对于当今对未来有无限憧憬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莫大的鼓舞,同时也正面表述出历史与哲学的相互交融。

    二是柏拉图回归灵魂的渴望。他执着于关注永恒不变的事物和流动的事物。而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不仅关心自然界中永恒不变的常量,也关心人类道德与社会中永恒不变的

  • 9、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

    1.这本书读起来和作者长得一样抽象、晦涩难懂。从来没有一本书读起来有这么费劲,以至于我都怀疑自己为什么要选择看这么一本书,不过既然看了,也就勉强写点读书的心得吧,虽然未必真正地看懂了作者的意思,但是就算是谬误地思考,也算是自己的一种真实思考吧。作者是德国人,感觉这些德国的思想家的思想都是类似的抽象,康德?黑格尔?费希特?歌德?不知道他们是不是都是德国人,反正都感觉属于抽象得一板一眼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译者,译者的功力不够,就会很多地方采取直译,而这种抽象哲学一直译过来就显得生涩难懂,作者无法用他那浑厚的功底去融入一些自己的有助于理解的思想,当然,这样或许贴近了作者的原意,但是却让读者更加不大容易读懂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了。还有一个原因是导致这种哲学著作的晦涩,那就是这种哲人通常都是活在自我的世界里的,他就喜欢用自己的概念去神神叨叨地注释这个世界,这样也加深了我们理解的难度。

    2.哲学其实很简单,就是在思考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它的本质是什么。唯物主义者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意识是来源于物质的,并且反应和反作用于物质。。。而唯心主义则认为物质都是虚的,只有我们此时此刻的心是真实的,此心若是凋谢了,世界也就不存在了。。感觉明代的王阳明就有点类似唯心主义的思想。而叔本华也就是本书的作者则是唯意志主义,这是一个表象的世界,也是一个意志的世界,各种纷繁复杂的表象背后都是意志的体现,而这种意志是一个统一体,并非散乱无章的,或许某些局部的意志会发生冲突,但是就最底层的、最深刻的、最彻底的那个意志是统一的,而非矛盾的。不过这是我个人的理解,并非作者的本意哈。

    3.接着说说本书的大致结构,分为四个部分组成,大致是1.认识论;2.本体论(真);3.艺术、审美(美);4.道德、善恶(善)。作者虽然被人们称为是悲观主义者,但是实际上作者只是在表达这个世界的事实,比如人们在不断的追逐着满足自己的欲求和执念,实现一个欲求和执念之后只是得到了暂时的满足和喜悦,但是紧接着又陷入了下一个追逐之中,而幸福的人不过是实现欲求和产生下一个欲求之间有着无缝衔接而已,(或者衔接的时间很短),如果实现了一个欲求和期望就迷失了方向,不知道下一个目标在哪里的话,就会陷入空虚、失去意义、无聊和痛苦之中。。。其实作者的观点是有道理的,他是在说人生的意义,大多数人是不会思考人生的意义的,只是在随波逐流地活着而已

  • 10、 爱的世界 (2000字)

    《绿山墙的安妮》是一部世界名着,是加拿大作家露西蒙哥马利所着安妮系列小说第一步,也是最成功的一部。马克吐温曾评价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形象。

    作品讲述了一个小女孩自幼失去父母,十一岁被人领养,在绿山墙这个美丽的地方的成长故事。小女孩个性鲜明,富于幻想。她自尊心强,凭自己的刻苦与勤奋,不但得到领养人的喜欢,也赢得老师和同学的敬重与友谊。

    这是一个丑小鸭似的主人公的成长小说,父母双亡,长了一头红头发,脸上还有许多雀斑,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她似乎有足够的理由被定义为不幸与苦难,可是与一般的小说不同,从她身上找不到自卑,看不到恐惧,听不到抱怨,始终都是那么积极乐观的调子,对于自己永不放弃,这也正是这部小说最吸引我的地方。相比而言富足幸运的我读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的迟钝,不时地感受着她给予的爱与欢乐。或者,这就是上帝的公平。

    整个故事平淡而琐屑,没有鸿篇巨制、夸张离奇,也就是,一个小姑娘的哭哭笑笑,一群小朋友的吵吵闹闹,一家人的和和睦睦,不需要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行云流水,娓娓道来,就像一道甘甜的水流入心田。

    在一般的成长小说中,总是将主人翁塑造的那么悲惨,被人欺负、误解、打压,经历那么多的挫折磨难才最终熬过来,虽然感人,可是却不动情,一步一步走得太艰辛,实在是失去了很多本该有的欢乐,也许这是现实,可是我觉得读作品有的时候就是为了一种美好的憧憬,我更愿意选择主人公可以在一个温暖的环境中成长。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那是一种积极正面的东西,让儿童的心更加的敞亮,环境是一种保护与支持。生活在这样一个像童话一样美丽的小村庄,生存本能的释放,可以不要选择逃避,而是大方大胆地去承担去化解去融合。字里行间可以没有不满没有抱怨,有的只是现实乐观的应对。尽管从一定角度上,这样美好的生活只是一种想象,可是能在想象中快乐,为什么不去想象呢?比如她看到野李树,浑身雪白,镶着花边,从路旁探出身子。急着问你这种情形会让你想到什么?可你当然赶不上她的想象,当然是一位新娘喽。多么妙的回答!

    读安妮的话,就像一个小朋友在你面前吹泡泡,那么多,那么多,每一个泡泡里又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在这个小朋友面前,只有听她说,倾泻而来,来不及犹豫来不及思考,沉浸在快乐的海洋中。你会惊讶,原来一切可以这样!原来生活就是这样!想到那句歌词生活给了什么,我就享受什么,就是这么痛快!安妮说如果我们对一切的事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10-28

  • 2022-04-13

  • 2019-11-06

  • 2021-08-15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5

  • 2023-06-18

  • 2023-02-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1-16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11-16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28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28

  • 2022-04-13

苏菲的世界2000字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2000字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苏菲的世界2000字读后感,2024苏菲的世界2000字读后感,教您怎么写苏菲的世界2000字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