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莎士比亚戏剧读后感 > 地图 > 莎士比亚戏剧读后感,2024莎士比亚戏剧读后感
莎士比亚戏剧读后感相关栏目
莎士比亚戏剧读后感热门栏目
莎士比亚戏剧读后感推荐
莎士比亚戏剧读后感

(共 8605 篇)

  • 1、 戏剧入门指南 读后感(3)篇
    戏剧入门指南 读后感 第(1)篇

    匆匆读完。很薄,才92页。之所以读它,是因为几年之前在一个非典型剧场看过一场实验性话剧《野草》。那是上海的一个“草台班子”来到重庆做交流演出的,票价很便宜,没有舞台,没有化妆,演员就在观众身边演戏。进门时我被导演拦下了,问我为什么要来看。当时,我是如何回答的,现在都记不住了。不知为何,同去的三个人,只有我被拦下了,其余两名好友直接就被放进去了。难道是因为我长得太有特点,影响了导演的心情?过了一会儿,导演也把我放进去了。当时的心里还是有些介怀,凭什么要把我拦下来?不过,后来看到他也拦住了其他人,有男有女,问了同样的问题。我心里平衡了,原来他是随机选择,不是专门针对我的。

    那次看话剧让我第一次感到震撼,原来戏还可以这样演。以前也看过一次话剧,是在正儿八经的剧院看的,我坐在下面,演员在舞台上,是北京的一个班子到这座网红城市来演的。似乎是反映都市白领内心世界的一部戏,名字都记不得了。

    《野草》那部话剧看完后,导演和观众还进行了对话,我也向导演提问了。也正是在那个互动环节,我才知道把我拦下来的不是一个普通的验票人员,而是导演。从那时起,对话剧开始感兴趣,当晚还兴致勃勃地扫码加入了一个微信艺术群,导演和演员也在那个群里,也关注了一些艺术类微信公众号。只是,关注了不等于持续看,三分钟热度过了,那些微信公众号跟我并不是天天在一起。

    还是要回到这本书上。真的只是入门,但对于我这样一个门外汉,还是不错。至少让我了解了一些基本常识。知道了第四堵墙,知道了间离,知道了太阳剧社等等。以后有机会再读第二遍吧。

    戏剧入门指南 读后感 第(2)篇

    论事不论戏,突然想到黄越在歌里唱的

    “折子戏不过是全剧的几分之一,通常不会上演开始和结局,正是多了一种残缺不全的魅力,才没有那么多含恨不如意。如果人人都是一出折子戏,把最璀璨的部分留在别人生命里……”每个生命中出现的人都留给你一出戏,即使是欺骗那的他也演绎的如此真诚,你有什么理由不鼓掌

    戏剧入门指南 读后感 第(3)篇

    “对于现代观众来说,进入剧场,就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演出时长)里,自己的生活即将处于停滞状态,要做好准备参与他人的生活或静观他人对生活的模仿。演出过程中,观众席上的灯光是关闭的,所有人的视线和注意力都集中在舞台上,众多陌生人集中在同一场合,度过内容相同的、独特的、无法复制的一段时光。当场灯再次亮起,观

  • 2、 《易卜生戏剧集(三卷)》读后感作文

    最近看了易卜生的两个戏剧,发现他与莎士比亚的戏剧真的是不同的风格。易卜生的戏剧故事所有的情节基本是在意个场地发生的,而莎士比亚的却给人一种空间移动的感觉,不同场次不同地点。易卜生的戏剧给人的感觉不是一种强烈的吸引,一种感情的崩裂。而莎士比亚的戏剧就有一种感情非要不说不可,莎士比亚的戏剧基本上他的感情是比较激烈的,所要是一种感情的宣泄。

    《玩偶之家》,一部关于娜拉追求自由的过程。娜拉,就如她自己说的一样“你们爱我只是拿我当消遣”“我在家跟父亲过日子时候,他把他的意见告诉我,我就跟着他的意见走。”“在这儿我是你的泥娃娃老婆”。她从来没有过自由,她的生活一直被他的丈夫控制,就如一个小孩一样,连使用金钱的权利都没有,在婚姻中她没有平等的地位,然而这一切她自己都是无从知道,她一直以为自己过的很幸福。知道她的丈夫发现她十年钱所做的事,她才发现这个事实,她才觉悟,她要对她自己负责,要学做一个人。娜拉一直等待一个“奇迹”。那就是当她丈夫发现事实的时候,他能很骑士的为她挡去一切的烦恼,可是她的丈夫却大失所望。他一听到就想到自己的地位,自己的额利益。当他知道一切都没事之后,他又对她的妻子说“你放心,一切都有我。我的翅膀宽,可以保护你”。这样的事后诸葛亮又有什么意义。她用八年的夫妻生活懂得这个道理,他用自己的出走企图换回丈夫对妻子的尊重,男人对女人的认可。可是这一切会怎么样,只能那个考大家的猜测。

    其实跟人认为他的《人民公敌.》更甚于他的《玩偶之家》。但一切真的不到当局者的支持的时候,当一切不符合大多数的人的意见时,真理是得不到支持,先驱者要为此付出代价。就像斯多克芒医生最后说的一样“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是最孤独的人”。市长只顾自己的利益,只为自己的形象。他一出场就不断的宣称自己才是温泉浴场的创始人。

    而那些报社的人,只是需要新闻为自己的报社服务,因此他们不断的起哄斯多克芒医生医生去反抗市长。他们每个人都怀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至少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斯多克芒医生的固执的相信他们,一直认为是人都跟他一样,在这个和平自己的社会一切舆论都可以被接受,他认为他的哥哥不会让自己无路可走的。可是他错了,当局者是不会接受异类的存在的,他们不会让不利于自己的事物的东西危害自己的立场,他们希望所有的人民都只具有旧思想,人民是不需要新的思想,否则他们就不能受到很好的制约。真正关心人民的人却被人民舍

  • 3、 读《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有感:“善”与“恶”
    读《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有感:善与恶 莎士比亚,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他的戏剧充满了行动,语言具有魔力,他深入地研究人性,了解人性,他的宽容、博爱和怜悯感染了所有人,不管是好人还是恶人。一个个故事中的人物代表着激情勃发、力量非凡的人类境界,不管是行善还是作恶。 真诚之言胜于花言巧语,善与恶也许就是一念之差。《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中的《李尔王》让我受益匪浅。糊涂虚伪的老国王李尔因为自己的虚荣之心,听信了大女儿和二女儿如何爱他的一面之词,把国土分给了她们。而小女儿一番真诚的话却打动不了李尔王,还认为女儿对自己不敬,把她赶出了国土。可不久大女儿和二女儿就原形毕露了,她们不停地折磨李尔王。最后小女儿闻讯赶来。大女儿和二女儿恶有恶报,可也害死了无辜的小女儿。 小女儿的真诚之言打动不了父亲,却是花言巧语打动了这位父亲。难道花言巧语可以胜过真诚的父女之情?难道人间的善良会输给邪恶吗?不,这位父亲太糊涂了,人间真情和父女之情才是这世界上最珍贵的,无法用金钱来代替。阿谀奉承、唯利是图的小人不值得人们尊敬,那种小人也终会有恶报,他们要自食其果。善与恶在李尔王临终前终于明白。 这个故事虽在遥远的古国,可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太多太多爱说甜言蜜语的人,可最终只会害了自己又害了别人。有些人常大夸其词地称赞你,却是在拍马屁,可有些只是指出你的不足,并不夸你,往往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善人。善与恶总是追随在我们身边。 看了《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我被震撼了,他对罪恶具有清晰的洞察力,对于好人又作出了高度的评价。每一个故事都是善与恶的混合。我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懂得和善待人、健康诚实。做善良的人,别忘了恶可有恶报!
  • 4、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读后感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读后感(一)

    我买了一本美绘少年版本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这本书的故事都是英国文艺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

    一个个故事都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一个个人物都刻划得惟妙惟肖,一个个结局尽管有喜有悲,却都牵动着我的心。我为李尔王报不平,为哈姆雷特的孝心所感动,为麦克白的愚蠢和贪心感到悲哀。每个故事都描写得很深刻,让我百看不厌。妈妈问我哪个故事印象最深,我觉得每个故事都一样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

    莎士比亚在几百年前写的故事流传到今天仍有那么大的吸引力,难怪人们都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读后感(二)

    我读了这本书,懂得了许许多多的道理。比如勤劳的费迪南,他用自己的双手赢得普洛斯彼罗的信任与米兰达的依靠。还让我认识了狠毒的夏洛克还有机智勇敢的女律师鲍西亚,知道了在困难面前不能慌张。还让我用心去体会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是那么凄美动人啊!

    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在遇到困难时又是怎么样呢?

    记得有一次我和娜娜一起去朋友家体验烧鸡柳蛋饼。我打了两个蛋在碗里搅拌,再倒进锅里,娜娜左手拿夹子,右手拿筷子在翻面,接着我再拿出发酵粉加入水搅均匀后放在蛋的上面。可是面粉已经烧熟,而蛋还是液体,再不翻就烧焦了,我握紧把柄,出了一身汗。娜娜仿佛想到了什么,马上打开油盖,倒入锅中。对呀!油可以加快燃烧速度这样就不容易烧焦了。我不禁想说:娜娜真聪明! 回家的路上,我问娜娜:你怎么会在紧要关头沉着冷静,又想出好办法呢?娜娜没吭声她伸出一根手指在胸前摆了一个爱心。我一看,明白了。她说要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智去处问题,而不是硬碰硬。那个爱心表示信心,充足的信心。因为只要你的心目中有希望,有目标,你就一定能达到。

    是呀,今儿这回烧蛋饼让我和娜娜懂得了许许多多的道理和知识,我回家了以后告诉了妈妈,妈妈还尝了蛋饼,我看见妈妈笑了,我也笑了,这次我笑得特别的甜!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读后感(三)

    不知道是因为《李尔王》《奥赛罗》《仲夏夜之梦》太过出名已经耳熟能详,还是因为成长教会了我们用不同的角度欣赏,看完了整个《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之后,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之前未曾听闻的《雅典的泰门》。

    泰门是一个乐善好施的善良富人,他的善只是善,没有是非对错的判断,有人需要他便给与,不管这个人是否在欺骗。在他的世界里,他怎样对别人,别人也会怎样

  • 5、 《莎士比亚戏剧选》读后感

    《莎士比亚戏剧选》读后感(一)

    这句至理名言,已经伴随着不知多少代人走过了他们如歌、如烟的岁月。

    题记

    马克思曾赞赏英国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说: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我也不得不为莎士比亚的戏剧所感敬佩,婉转的对话,曲折的情节,都把我深深的吸引了进去。对于《莎士比亚戏剧》这本书,我已沉入其中。

    在《哈姆雷特》这部戏剧中,主人公哈姆雷特首先面对的是自己原先的理想被破灭。处于年轻时代的哈姆雷特并没有经历过什么大的挫折和阻碍,思想十分单纯。好景不长,哈姆雷特的父亲去世了,在德国接受教育的他回国,得知自己的母亲在父亲死了一个月后就改嫁给篡夺王位的叔父,在哈姆雷特的心中开始渐渐的对这个世界的事进行了怀疑,他明白了,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有很多人可能会讲他母亲的不好,可她母亲本是个善良的人,在嫁与不嫁之间,她是在选择哪种不幸,而不是在选择自己的命运。

    哈姆雷特一心想复仇,但他要杀的是他的母亲和叔父,就算杀了他们他又能怎么样?所以流传至今的名言:生存还是毁灭,那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由此诞生了。而后奥菲利亚的哥哥雷欧提斯与哈姆雷特带领一批人冲进宫来,要为父亲和妹妹报仇。新国王利用雷欧提斯与哈姆雷特决斗的机会,在雷欧提斯的剑上蘸了毒,同时还准备好毒酒,以便将哈姆雷特除掉。最后,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都中了毒谋剑,王后饮了毒酒,奸王克劳提斯也被哈姆雷特刺死,哈姆雷特只能留下遗嘱,让好友霍拉旭完成他的心愿。

    故事的结尾,塑造了一个十分悲剧的收场,几乎所有的人都死了,而这正是现实所在,他们试图去改变现实,最终什么也没有改变。这种无奈,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体现,也许这就是人本身的最大的不幸。

    而《威尼斯商人》在我们初中的时候就已经有所接触了,在《威尼斯商人》中,有一个叫鲍西亚的富人女孩,按照她父亲的遗嘱,她得到了三个盒子:一个金盒子,一个银盒子,还有一个铅盒子。其中一个盒子里面装着她的画像,如果哪个男人选择了正确的盒子,那么她将嫁给那个男人。于是,求婚者从世界的四面八方云集到这儿,都希望能得到她 威尼斯:镇上有一个年轻人名叫巴萨尼奥,他下定决心要赢得鲍西亚。但是,为了达到自己的愿望,他需要三千达克特,这可是一大笔钱。而后他向好友,富商安东尼奥求助,而安东尼奥手头上暂时也无法拿出这么多钱,他只能向一个富有的犹太人夏洛克借钱,而夏洛克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要求:如果安东尼奥拖欠还款的话,他将会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

  • 6、 《偷莎士比亚的贼》读后感200字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叫《偷莎士比亚的贼》,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名小男孩,名叫仔仔,他在孤儿院里生活,后来又被送到了一名叫白医生的人那里学习,后来白医生又把他卖给了一个叫巴先生的人。巴先生让他到一家戏院去偷抄一个剧本,可是仔仔发现实际上巴先生是一个坏人,只要偷抄了那个剧本,戏院就开不成了。

    于是他和剧院的人去找巴先生,要回剧本,他找到了巴先生,和他打斗的时候,一不小心,把他杀了,他们拿回了剧本,剧院又可以开下去了。

    这本书是一本很好看的书,主人公仔仔充满了冒险的精神和正义感,赶紧来借吧!

  • 7、 偷莎士比亚的贼读后感400字

    今天,我读完了一本书,名叫:《偷莎士比亚的贼》。我最感兴趣的是:《再次看戏》。书里讲了:有一天起来,我开了一炮,因为我再也看不了戏了,很生气。这时,士兵和将军们看见是我,就来追我。我跑啊跑啊,看见了舞台,正准备往东边逃,可是四面八方都被警士们给团团围住了,我连忙爬上了梯子,爸爸在梯子下,说:“唉!你在这儿干什么呢?快看戏去!”我听了没有理他,接着向上跑去。快要逃到二楼。忽然,一个霸道而强壮的演员出来了,我被包围了,想逃可以,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要跳下楼去,虽然它很危险,不过比绑到警车里带走或带上手铐带走好!于是,我就跳下楼去,逃掉了。士兵和将军们追来后,我对他们说明了为什么要开炮的原因,他们也不追了,放过了我。我就高高兴兴地看戏去了!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要像我一样,勇往直前,遇到困难不要害怕,成为一个坚强的人。

  • 8、 莎士比亚戏剧读后感

    莎士比亚戏剧读后感范文一

    莎士比亚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对英国乃至全世界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作品几乎被翻译成世界各种文字、各种新版本和译本层出不穷且历久弥新。此外,莎士比亚的语言已渗入英语国家人们的日常用语中,并且决定了他们对诗的认识。

    莎士比亚的许多杰作,四个多世纪以来,既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显示出难以抗拒的艺术魅力;又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吸引着无数专家学者共同研讨,成为一门毕生从事的学问,而且随着时代的进展,莎学也随之不断地在拓展更新,没有止境。歌德也曾为之感叹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这观之不足、钻之弥深的雅俗共赏,这巨大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的完美结合,说得上是伟大的文学经典作品确切不移的标志吧。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剧作中最复杂和最着名的一部;《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是代表莎士比亚悲剧最高成就的四大悲剧,也是最淋漓地表现其伟大之处的作品,其中尤以《哈姆雷特》在世界上享誉最高,成为世界戏剧史上难以企及的高峰。

    《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烦恼》、《皆大欢喜》、《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亚的喜剧代表作,尤以后三部最能表现莎士比亚喜剧创作的风格,人称娇艳明媚的喜剧三部曲。

    莎翁同期时代剧作家班琼斯称颂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期,而归于千秋万代。我国着名剧作家曹禺先生也说过莎士比亚剧作的变异复杂的人性,精妙的结构,绝美的诗情,充沛的人道精神,浩瀚的想象力,是任何天才都不能比拟的。

    《莎士比亚戏剧》读后感范文二

    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

    (生存还是毁灭,那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这句至理名言,已经伴随着不知多少代人走过了他们如歌、如烟的岁月。

    题记

    马克思曾赞赏英国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说: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我也不得不为莎士比亚的戏剧所感敬佩,婉转的对话,曲折的情节,都把我深深的吸引了进去。对于《莎士比亚戏剧》这本书,我已沉入其中。

    在《哈姆雷特》这部戏剧中,主人公哈姆雷特首先面对的是自己原先的理想被破灭。处于年轻时代的哈姆雷特并没有经历过什么大的挫折和阻碍,思想十分单纯。好景不长,哈姆雷特的父亲去世了,在德国接受教育的他回国,得知自己的母亲在父亲死了一个月后就改嫁给篡夺王位的叔父,在哈姆雷特的心中开始渐渐的对这个世界的事进行了怀疑,他明白了,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

  • 9、 关于丁西林的戏剧读后感

    课上老师关于丁西林的戏剧,有这么几个评价让我印象深刻:丁西林的喜剧,可能不是轻薄的,但它的确是轻喜剧,和老舍啊曹禺啊这些剧作家相比,内核是很少的。他的戏剧不是由人物内在的矛盾,由激烈的冲突推动的,而是用语言,用“欺骗”来推动的,而且冲突矛盾并不剧烈,甚至可以说称不上什么冲突。丁西林自己说喜剧并不是闹剧,他追求的戏剧是经过理性思考后的会心一笑。

    今天看了丁西林的四五篇戏剧,谈一点自己的主观感受吧。

    丁西林写短小一点的戏剧,其实趣味性是不错的,的确会让人会心一笑。但是一旦把戏剧拉长,他的缺点就暴露无疑,让人无法忍受了。首先,他故事的冲突性太弱了,没有大起大落。就像一篇散文,一千两千字我们会对那种平淡中的真意会心一笑,但若是把散文拉长到《追忆似水年华》的长度,那就只会让人怀疑他没有制造精彩的能力,而不是相信这是他的文学取向审美取向了。很多故事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一只马蜂》“两个互相喜欢的男女的互相试探”《三块钱国币》“女主人硬要女仆赔她的花瓶,大学生认为欺人太甚与之理论,最后故意把女主人另一只花瓶打碎,赔了三块钱国币”《酒后》“妻子向丈夫提出要亲吻醉酒在他们家的客人,还没亲到客人醒过来”《压迫》“房东拒绝租房给单身的男人,男人和一个单身的女人假装夫妻,租到了房子”。以《妙峰山》为例,他的冲突是什么,又想要表达什么?全剧没有一个高潮,一个激动人心抓住人注意力的时刻。王老虎是土匪,但是王老虎和日本人,王老虎和政府军队的对抗性完全弱化,就连被俘虏,也是平平淡淡的,完全不像是被俘虏。也许这是喜剧,并不是揭露现实的戏剧,但是人物身份摆在那里,可是我并不理解那个身份有什么用,剥离了这个身份,这个故事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这很像现在网上很多人写小说,给人物安排一个职业,但是人物的身上完全没有一点那个职业的痕迹。这又是由冲突性太弱造成的人物形象不立体。以《孟丽君》为例,里面有那么几个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地方,但是一篇戏剧是一个整体,并不是一个个“段子”,一组组妙趣的对话构成的。《孟丽君》整篇,结构松散,有注水的嫌疑,那段由丫头去冒充孟丽君,看的我实在是莫名其妙,孟丽君做到宰相,不该是这个智商啊!前面孟丽君的按兵不动,像是胸有成竹,像是要铺垫一个绝妙的计谋,结果让人失望。而孟丽君和皇甫少华的感情,孟丽君忍姓埋名的心酸,对父亲的思念,这些全然没有烘托出来,整篇看下来白开水一样。我以为不管悲剧戏剧

  • 10、 读《莎士比亚戏剧》的感想1200字

    莎士比亚,英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出生于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富裕市民家庭。莎士比亚是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作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马克思称莎士比亚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恩格斯盛赞其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

    莎士比亚在类型众多的剧本(包括喜剧,悲剧,历史励,传奇剧)中,塑造了数以千计的各式各样的人物,丰富了戏剧艺术的人物画廊。上自高贵的国王大臣,下至普通的平民百姓,性格各殊:面貌各异。即使是同一阶层的人物,如莎氏所创造的帝王将相凯撒、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麦克佩斯、李耳王等,既有其作为统治者的共同特点,更有其不同的个性,可以说没有一个是雷同的、相似的。再以莎氏笔下的一系列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而言,朱丽叶、鲍西娅、考狄莉亚、黛丝德蒙娜、奥菲利娅等,也决非用善良、真挚、热情等词语所能概括的。至于一些被公认的突出的艺术典型,如汉姆莱特、奥瑟罗、夏洛克、福斯泰夫等,更是人各一面,呼之欲出。仅以《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为例,他不是单一的凶狠的吝啬鬼,旧式的高利贷者,而是被作者赋予丰富的思想感情,复杂的性格特征。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普希金在把夏洛克同莫里哀创造的吝啬鬼形象作分析比较时指出,莫里哀笔下的吝啬鬼只是吝啬如此而已;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则是吝啬。机警、复仇心重、对女儿慈爱、机智等等,特别是莎士比亚在剖析夏洛克疯狂的贪财欲时,兼以饱蘸同情的笔触刻画他备受基督教徒凌辱而产生的复仇心。他的复杂的内心世界,不仅是由于夏洛克同安东尼奥个人之间私仇的激化而引起的,而且涉及到了欧洲长期以来就存在着的犹太人和基督教之间对立的矛盾,具有特定的社会原因。

    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是莎剧又一鲜明的艺术特色。莎士比亚为了刻画形形色色人物的性格,反映错综复杂的社会画面,增强浓郁的现实生活气息,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打破了古希腊罗马悲喜剧的严格界限,不受古典戏剧三一律的束缚,往往在剧本里特意设计和安排了两个以上的故事情节(《仲夏夜之梦》中多至四条线索),或平行发展,或曲折交错,彼此对照,互相补充。悲剧《哈姆雷特》头绪纷繁,矛盾复杂,仅以复仇的线索而言,就有三条: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而展开的同封建王权的代麦克劳狄斯之间的惊心动魄的斗争,小福丁布拉斯和雷欧提斯为泄私愤、报私仇

  • 2019-09-27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22-10-06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10-28

  • 2019-11-04

  • 2019-09-19

  • 2019-10-17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11-11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09-20

  • 2023-04-05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29

莎士比亚戏剧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莎士比亚戏剧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莎士比亚戏剧读后感、2024莎士比亚戏剧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