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戏剧观后感 > 地图 > 戏剧观后感
戏剧观后感

(共 2297 篇)

  • 1、 戏剧观后感(精选13篇)

    还在为写作品名观后感而烦恼?好的影视作品通常能够教给我们一些人生道理。我们应该将其总结成观后感以便于分享他人,观后感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经过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的精益求精和打磨这篇“戏剧观后感”更加凝练,还请您能收藏本网页!

    戏剧观后感【篇1】

    内容简介:2009年,黎耀祥在全港电视观众面前风风火火地演活了《巾帼枭雄》柴九的同时,写下了这本书。“实而不华”的文字,低调而冷静的观察,一如本人,是黎耀祥二十余年演艺生涯所沉淀的对演技与人生的思考精髓。如他所言,写这本书,是希望其他人明白演戏的意义之余,也了解演戏和生命之间的关系。全书收录五十八篇黎耀祥谈演技方法的文章,分成“形体设计”、“节奏表达”与“演员思考”三大部分,有助读者了解成为专业演员的基础技巧,明白演员演出背后的理性与关注。另附两万字访谈,深入了解黎耀祥理性文字背后的感性情怀与哲学思考。这本书,将让你认识另一个前所未见的黎耀祥。

    戏剧浮生读后感,来自当当网上书店的网友:这本书是由黎耀祥的专栏编辑而成的,在我看来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每一节的内容都不是长篇大论,而是去粗取精,因此即使是不准备当演员的人看起来也不会觉得无聊。不同于许多“专家”用一大堆的术语来解释演技,黎耀祥在《戏剧浮生》讲的演戏的方法都是自己亲身看过电影或是电视剧之后得出的经验,因此这本很适合演戏的人作为一种参考去借鉴,还未演戏的人看过之后相信会少走的很多的弯路,起码会知道的一点是,演戏不是一味去“演”就可以深入人心的,最主要的是学会通过体会每一个角色的真实经历来带出自己的表演。对于不准备演戏的人来讲,这本书中人生的道理也足以让人受益匪浅,特别是正文前两万字的专访,真正的感觉,看了才知道吧,每个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看完书,就算什么都没有体会到,也会让过于浮躁的心沉淀下来,重新审视生活。

    戏剧浮生读后感,来自卓越网上书店的网友:从龙套,小配角,配角,主演,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走过来。如今的好演技是他每部戏每个角色的沉淀,他说:演戏对他最大的得益就是感受不同的人生,再从这些人生中思考自己的人生。他赋予了每个角色生命,每个角色又赋予了他不同的人生,让他享受,热爱?这本书是他对演技的解剖,对人生的感悟,他的成功是必然,他的态度是坦然!朴实无华的字眼无法掩盖他的才华,低调的做人态度亦不能抹灭他深入民心的演技,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戏剧,浮生!

  • 2、 戏剧《汾河湾》观后感

    戏剧《汾河湾》观后感 人的记忆存储空间有限,当担心记不住所有的时候,就只好先记住第一次,而文字就是一个很好的媒介。《汾河湾》是我第一次在剧场看瑜老板演出,虽然是一个小白,有些担心自己写得不准确,但还是想写一写,因为感受没有对错。 我首先想说一下,艺术的雅俗共赏性,一个好的艺术就是能够满足不同欣赏群体的趣味。在这一点上,瑜老板表现的很好,戏前的导赏动画是一个极具时代色彩的方式,流行又搞笑,很符合新进剧场的年轻粉丝,当然也不排斥老戏迷。按说老戏的演出过程应该让懂戏的人更加尽兴一些,但其幽默性让每个人都看得津津有味,尤其是坐在我旁边的两个小孩子。当然,如果是《沙桥饯别》这样的戏,新粉可能还领略不充分其魅力。 冲突是一个戏剧必不可少的东西,对于中国古典戏曲也是一样。《汾河湾》这出戏,从戏剧冲突上看,开场上台的是柳迎春和薛丁山,薛丁山以凶梦为由推脱出门打雁,这是一个巧妙的伏笔。而后薛丁山在母亲的劝说下不得不背上弓箭和鱼鳔出门,在汾河湾,我们的男主角薛仁贵出现。帐内一声马来~,高亢有力,满座皆报以碰头彩。薛仁贵眼见薛丁山小小年纪便能一箭射双雁,未曾想山上突然出一猛虎,惊慌之中射死了薛丁山,原是好意却害了性命,但到底是一介武夫,转身就跑了啊。如果是熟读圣贤书的文人,总不至于这样吧。跑到了柳家村,路遇一像其妻的妇人,便向其问路,认出妇人正是柳迎春,玩心顿起,想着出门在外这么多年,不知道她对我是何心意,不如试探一下,大概早就忘了被自己射死的孩子了。试探这一段的说辞与《武家坡》有些相似,都是假意说带来了家书,又说女主丈夫欠银未还将其卖与自己,但不同的是,《武家坡》有二人大段的唱,比如脍炙人口的八月十五月光明,在动作上试探程度也已经到了骚扰的阶段,是真正的调戏,显得薛平贵有些浪荡;《汾河湾》则是以不多的念白为主,二人也没有肢体上的接触。我以为,《武家坡》一戏的戏剧冲突就在于坡前的调戏行为,而对于《汾河湾》来说,这一段试探只算餐前小菜,其冲突线很多,尤其是发现男鞋,又明晓鞋的来历之后,开始与前面的伏笔接上。 从情感上来看,《武家坡》虽然结局是大团圆,但是总有一种浅浅的悲伤贯穿其中,王宝钏是相府之女,出身高贵,饱读诗书,薛平贵是贫苦书生,两人不顾层层阻碍走到一起本就很悲壮,但新婚不久薛平贵又随军而去,十八年来王宝钏一人苦守寒窑,无以为依,同有悔教夫婿觅封侯的心情,但柳迎春就相对好了很多,
  • 3、 戏剧《捕鼠器》观后感

    戏剧《捕鼠器》观后感 新光剧场观看阿加莎的捕鼠器,上演65年的戏剧,这次由年轻的中国话剧演员重新演绎。故事情节相当紧凑,大致两个小时,场景非常之简单,故事人物关系并不复杂,相比之下之前看的无人生还就更复杂,编排也更为巧妙。后面的故事情节发展过快,捕鼠器也是在最后十分钟点出了题。当然其体现的人性和历史环境设定相当有深度的,故事里有好些人反常举动体现了人性的扭曲,痛苦回忆、内疚、傲慢,情感在一瞬间从顶点跌落入底,又从谷底迅速拉升,这种大起大落是一种反常,阿加莎的人生阅历和对人性的洞察是超常人的。老鼠狡猾、躲藏暗处,是卑微的存在,而却为复仇而来,扭曲的环境使得人性变得扭曲。爱情的猜疑与妒忌使得男主人变得多疑而嫌疑重重,走私者的欲盖弥彰使得他异常可疑。反倒是正义凌然的警察是复仇的凶手,先前的精彩推理也打消对其年龄的质疑。人们始终在寻找一个戴黑毡帽黑大衣灰色围巾的男子,其实这满大街都知道的信息难道凶手会不了解,所以这样穿着的人反而不是凶手,三件黑大衣下是三个不同的灵魂,如同故事里的三只老鼠,无人了解他们,当故事缓缓展开,才了解每个人经历是多么的不同,而当时的英国这也是最普遍的装扮,捕鼠器是在捕捉的其实是当时每个人心中的那个不为人知的老鼠。
  • 4、 戏剧范进中举观后感

    戏剧若只如初见,怎么看都不厌倦。这就是所谓的初恋,一见钟情,一眼定情,不带任何偏见,永远新鲜。那一瞬间,定格脑海,如照片,挥之不去,存在在我深深脑海里。为了获得最完整的印象,我憋着没有观看彩排,就像憋尿一样,最后感情急得喷涌而出,难以制止。看完戏后,我的心情起伏不定,不能平静。因为范进,这个苦逼,身上有我作为读书人的那一部分,我深知科举对人的摧残是何等痛苦,让人求之不得孤枕难眠。死命追求而又难以得手。我想,是这一切产生共鸣了。所以才能看到心里去。 我不得不说,一开场并没有让我惊艳到哪里去,一是觉得把舞台这个礼盒提前打开给别人看,有一些不够神秘和期待在,或者是交代场面亦未可知?我直觉得魔术师的盒子,给人看是空的,后来从无变有,从有变无。二是一开始熟悉的传统表演形式让我误以为还是有些老套,不过那时我想,一个丑傻逼形态的范进绝对颠覆了大家心中对正派读书人的看法,我们总以为那些状元,都是眉清目秀的小生,都是传统爱情里的张生。但是,那是占绝大部分的大众的看法,大众共同赋予状元的意象,而这个角色是符合我心目中的范进的,高度吻合。迂腐而又幸运。所以我理解为什么导演会说这个角色适合,也只有高甲能演,这是很对的,他是读书人中的奇葩,另类,迂腐,却又何其幸运。他有一个好老婆,宁愿饿死都要陪她读书,一个好老妈,宁愿倾家荡产也要让他去科举,这让人很感动,这就叫做爱。这是范进的幸运。即使连他岳父,狗仔看似的不幸,最后都成了幸运的一部分,岳父让其返回现实,一记巴掌啪啪啪(后面两个啪是回声,请自行脑补),狗仔让其知道现实的残酷和可怕。但当你感叹造化弄人,造化又助人为乐了。没有岳父,就没有老婆,没有老婆,就没有他的今天。没有狗仔,就没有演员的八卦,就没有风波,艺人就不会声名显(狼)赫(藉),陈赫就不会粉丝万千,身败名裂,现实的可怕性就让狗仔来扮演,这个片段是我觉得出彩的地方,记忆犹新。我也从此觉得好看。卖鸡是很搞笑的部分,那绝对是读书人所不齿的!斯文扫地啊!真是可怜!惨境!所以范进扭捏。当然,这俨然给后来的中举埋下伏笔,才会悲极生乐,突犯神经病!现实和理想的差距看似太大了!突然吻合了!人的神经都承受不住这种回流,如正负两极回流,砰电了,就短路了!以我在福州话剧院的实习经历,我深知范进中举有加入话剧表达的形式,比如从侧门进,与观众互动。出其不意,惊喜连连。这就是中西结合,大胆。当我听到,走起这个词
  • 5、 俄罗斯戏剧《三姊妹》观后感

    俄罗斯戏剧《三姊妹》观后感 本次乌镇戏剧节我最期待的就是由俄罗斯导演尤里布图索夫执导的契诃夫的《三姊妹》。可能是我太喜欢《奥涅金》了,所以对这个同样是获得了金面具奖的剧充满了期待。 这部于2015年就摘得俄罗斯金面具最佳导演奖的作品,抽离了原作的时间,以看似粗暴实则精准的方式拼贴与复沓,以非线性的叙述让这出平淡日常的故事变得激烈、疯癫、令人震惊,像流水一样,四散开去的契诃夫语言,被布图索夫收拢在手心,编排出一曲破碎而丰满的理想赋格,释放出契诃夫之于当代的不朽力量。来自乌镇特刊 有人说过同样是两位俄罗斯的顶级导演:没有看过剧本,你也能觉得里马斯图米纳斯的作品很好看;但是不熟读剧本,你极难看出布图索夫的戏好在哪里。所以,为了能更好的理解布图索夫的《三姊妹》,我看了两遍剧本。看第一遍时没有太深的印象,人物关系也没有理清楚,只是对三姊妹向往回到莫斯科的情节记忆深刻。第二遍看的时候,却品出了很多不同的味道,看到了每个人物的特点,感觉威尔什宁仿佛整个剧的核心人物,因为从他嘴里说出来的话,都是那么的令人激昂和充满希望。这就和我看《安魂曲》时的情景完全不一样。第一遍读《安魂曲》就被里面那种仿佛闪耀着神性光芒的台词所感动,一度眼眶湿润。但是第二遍读时,由于心里已经有了预期,反而没有那种初见的感动了。 《三姊妹》全剧一共4幕,时长4个半小时。说实话第一幕的时候,很多人都反应都是看得有点困。四个女演员围坐在一张桌子面前,没有调度,没有表情,面向观众念着台词,后面一群男演员,作为流动的布景,一直不停的穿衣服脱衣服。台词基本没有做什么改动,仿佛是一场大型的剧本朗读会,给人一种百无聊赖的困顿感。第一幕中场休息时,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凉气,心想,如果整个四幕都是这样的方式的话,恐怕,我也会坚持不了的。 但是从第二幕开始,导演的叙事功力开始显现了。我突然理解了导演第一幕的设计的形式感,目的就是为了把剧中人物这种枯燥无望的生活环境无限放大,让观众身临其境。之后几幕的节奏开始紧凑起来,布图索夫打破了剧本原有的顺序,把他重新结构,并且把其中一些情节和台词不断地重复,再现,并赋予了本剧很多当代的表达。我最喜欢剧中的两个桥段:第一个是第二幕中威尔什宁在玛莎家里,收到了他妻子的来信,威尔什宁本来就对现任的妻子非常的不满,这一段在剧本中只是一带而过,但是布图索夫为了强调威尔什宁对于他妻子的嫌弃厌恶,把收信以及
  • 6、 观后感范文:《皮影戏》戏剧观后感

    皮影戏作为中国历史上特有的观赏性戏剧,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突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皮影戏》戏剧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读后感大全能够帮助您创作出更优质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和收藏!

    《皮影戏》戏剧观后感1

    今天,学校请来了黄花甸吕家班的老师来给我们讲皮影戏的由来,皮影戏它是由驴皮制作的,并且还得是三年以下的驴皮,因为驴皮它制作出来的皮影是透明的,上色也十分好上。皮影戏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常见的刻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根刀,另一种是拉刀。岫岩皮影戏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皮影戏的特点是南唱女腔,分别分为大噪和小噪。

    皮影戏开始了!画面上,缓缓慢慢的出现了金斧头三个字,金斧头的主人公是王小二,王小二上山砍柴的时候不小心把斧头掉进河里,这时,有一位老爷爷从天上来了。说:“孩子,你为什么哭?”王小二哭泣的说:“我的斧头掉河里了!”老爷爷说:“那我帮你拿上来吧。”王小二又说:“爷爷你不能下去,水很深,两旁的山又这作文么高,你不能去,我宁愿被东家打死也不让你去!”老爷爷又说:“好孩子,好孩子,孩子,你看哪里有一只兔子。”就在这时,老爷爷下去拿上来了一把银斧头,老爷爷给王小二,他没要并且说:“这不是我的,我不能要。”老爷爷又变成一把金斧头,给他他还是没要。老爷爷没有办法只好让河里的青蛙把之前的斧头捞出来。老爷爷走之前说了一句话:“孩子你一定会幸福的!”东家知道了这件事,第二天也用同样的办法来骗老爷爷,骗到了金、银两把斧头,老爷爷走之前说:“一定要拿好!”东家正在琢磨再怎么骗老爷爷的时候,两把斧头突然飞了起来,东家在追斧头的时候,掉河里淹死了。

    《皮影戏》戏剧观后感2

    农历大年初四,我去2113玉渊潭坎皮影戏,是一个叫5261龙在天袖珍人皮影艺术4102团演出的,而且是免费的1653,很受人关注,自然,去看他们表演皮影戏的人也很多,我刚踏进们,已经挤满了人,这些表演者也开始表演了。他们表演的皮影戏的名字叫《鹤与龟》。《鹤与龟》讲述了仙鹤与乌龟争斗的故事。仙鹤凭借其尖刀利嘴想制服乌龟,是你来往斗得难解难分。最后,自持强大的仙鹤终被龟咬死。表演结束了,这些演员站在了皮影剧目前面,我当时很惊讶,这些表演者的个子怎么这样矮?大家和我的想法很相似,于是,众人都发出一声惊叹,经主持人介绍,我们才知道,他们是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都已成年,却仍然是儿

  • 7、 廉政戏剧张伯行观后感

    廉政戏剧张伯行观后感(一)

    区纪委信访室主任 高世杰

    豫剧《张伯行》以康熙年间江南科考案为切入点,描写了被康熙称为“天下第一清官”的张伯行在担任江苏巡抚期间,与总督噶礼等贪腐势力展开的惊心动魄的斗争,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张伯行》名家荟萃,囊括了10多位国家一级演员(演奏员)。演出现场,演员们优美的唱腔、精湛的表演,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令人回味的思想情怀,让很多观众深受触动,现场掌声不断响起。演出结束后,观众纷纷对该剧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剧是一部以古鉴今、感人肺腑的“反贪腐活教材”,是一部具有优秀艺术品质的精品力作。

    张伯行清正为官,恪尽职守,关心民生疾苦,民间对他有“止饮江南一杯水”、“天下清官第一”的美誉。“做官为民”是张伯行始终坚持的原则。康熙五十年,江苏乡试的作弊案,让朝野感受到张伯行一身凛然正气和视死如归的豪气。张伯行勤于供职,造福百姓,对金钱毫不染指。他爱憎分明,嫉恶如仇,从不与贪官污吏为伍,而且敢于抵制上司的横征暴敛,浑身上下洋溢着一股浩然正气。为官二十余年,从不带家眷上任,也从不接受别人的馈赠。他的言行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清官的传统美德和优秀思想。正所谓无欲则刚,这正是他几遭弹劾,终屹立不倒的原因之一,也是时至今日,他的高风亮节仍令人感动和钦敬的根本所在。

    而今一些官员精神空虚,自律失控。物欲横流,想入非非。利用人民赋予的手中权力忘乎所以,作威作福,为所欲为,贪污腐败,走向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成为历史的千古罪人。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要求,以《准则》、《条例》为底线,认真执行党的廉洁自律制度规定,一心一意为老百姓作想,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弘扬正气,带头当清官,当好官,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深受人民爱戴,争做人民满意的人民公仆!

    观看此戏,心灵深受洗礼。改革开放以来,国富民强,但党风廉政建设和腐败斗争依然严峻,我们党开展了一系列的反腐败斗争活动。党的18届六中全会对全面从严治党做出了全面部署,从制度上加以制约,要求党员干部从思想上不想贪,从行动上不敢贪,不愿贪,彻底讯牢反腐拒腐的提纲。作为政府机关的一名党员干部,要以张伯行为榜样,以党的纪律为底线,带头听党的话,自觉加强品德修养,讲政治,讲大局,对党忠诚,对群众负责,自觉做到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敢于不正之风做斗争,做一名合格

  • 8、 莎士比亚戏剧读后感

    莎士比亚戏剧读后感范文一

    莎士比亚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对英国乃至全世界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作品几乎被翻译成世界各种文字、各种新版本和译本层出不穷且历久弥新。此外,莎士比亚的语言已渗入英语国家人们的日常用语中,并且决定了他们对诗的认识。

    莎士比亚的许多杰作,四个多世纪以来,既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显示出难以抗拒的艺术魅力;又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吸引着无数专家学者共同研讨,成为一门毕生从事的学问,而且随着时代的进展,莎学也随之不断地在拓展更新,没有止境。歌德也曾为之感叹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这观之不足、钻之弥深的雅俗共赏,这巨大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的完美结合,说得上是伟大的文学经典作品确切不移的标志吧。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剧作中最复杂和最着名的一部;《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是代表莎士比亚悲剧最高成就的四大悲剧,也是最淋漓地表现其伟大之处的作品,其中尤以《哈姆雷特》在世界上享誉最高,成为世界戏剧史上难以企及的高峰。

    《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烦恼》、《皆大欢喜》、《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亚的喜剧代表作,尤以后三部最能表现莎士比亚喜剧创作的风格,人称娇艳明媚的喜剧三部曲。

    莎翁同期时代剧作家班琼斯称颂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期,而归于千秋万代。我国着名剧作家曹禺先生也说过莎士比亚剧作的变异复杂的人性,精妙的结构,绝美的诗情,充沛的人道精神,浩瀚的想象力,是任何天才都不能比拟的。

    《莎士比亚戏剧》读后感范文二

    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

    (生存还是毁灭,那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这句至理名言,已经伴随着不知多少代人走过了他们如歌、如烟的岁月。

    题记

    马克思曾赞赏英国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说: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我也不得不为莎士比亚的戏剧所感敬佩,婉转的对话,曲折的情节,都把我深深的吸引了进去。对于《莎士比亚戏剧》这本书,我已沉入其中。

    在《哈姆雷特》这部戏剧中,主人公哈姆雷特首先面对的是自己原先的理想被破灭。处于年轻时代的哈姆雷特并没有经历过什么大的挫折和阻碍,思想十分单纯。好景不长,哈姆雷特的父亲去世了,在德国接受教育的他回国,得知自己的母亲在父亲死了一个月后就改嫁给篡夺王位的叔父,在哈姆雷特的心中开始渐渐的对这个世界的事进行了怀疑,他明白了,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

  • 9、 《莎士比亚戏剧选》读后感

    《莎士比亚戏剧选》读后感(一)

    这句至理名言,已经伴随着不知多少代人走过了他们如歌、如烟的岁月。

    题记

    马克思曾赞赏英国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说: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我也不得不为莎士比亚的戏剧所感敬佩,婉转的对话,曲折的情节,都把我深深的吸引了进去。对于《莎士比亚戏剧》这本书,我已沉入其中。

    在《哈姆雷特》这部戏剧中,主人公哈姆雷特首先面对的是自己原先的理想被破灭。处于年轻时代的哈姆雷特并没有经历过什么大的挫折和阻碍,思想十分单纯。好景不长,哈姆雷特的父亲去世了,在德国接受教育的他回国,得知自己的母亲在父亲死了一个月后就改嫁给篡夺王位的叔父,在哈姆雷特的心中开始渐渐的对这个世界的事进行了怀疑,他明白了,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有很多人可能会讲他母亲的不好,可她母亲本是个善良的人,在嫁与不嫁之间,她是在选择哪种不幸,而不是在选择自己的命运。

    哈姆雷特一心想复仇,但他要杀的是他的母亲和叔父,就算杀了他们他又能怎么样?所以流传至今的名言:生存还是毁灭,那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由此诞生了。而后奥菲利亚的哥哥雷欧提斯与哈姆雷特带领一批人冲进宫来,要为父亲和妹妹报仇。新国王利用雷欧提斯与哈姆雷特决斗的机会,在雷欧提斯的剑上蘸了毒,同时还准备好毒酒,以便将哈姆雷特除掉。最后,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都中了毒谋剑,王后饮了毒酒,奸王克劳提斯也被哈姆雷特刺死,哈姆雷特只能留下遗嘱,让好友霍拉旭完成他的心愿。

    故事的结尾,塑造了一个十分悲剧的收场,几乎所有的人都死了,而这正是现实所在,他们试图去改变现实,最终什么也没有改变。这种无奈,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体现,也许这就是人本身的最大的不幸。

    而《威尼斯商人》在我们初中的时候就已经有所接触了,在《威尼斯商人》中,有一个叫鲍西亚的富人女孩,按照她父亲的遗嘱,她得到了三个盒子:一个金盒子,一个银盒子,还有一个铅盒子。其中一个盒子里面装着她的画像,如果哪个男人选择了正确的盒子,那么她将嫁给那个男人。于是,求婚者从世界的四面八方云集到这儿,都希望能得到她 威尼斯:镇上有一个年轻人名叫巴萨尼奥,他下定决心要赢得鲍西亚。但是,为了达到自己的愿望,他需要三千达克特,这可是一大笔钱。而后他向好友,富商安东尼奥求助,而安东尼奥手头上暂时也无法拿出这么多钱,他只能向一个富有的犹太人夏洛克借钱,而夏洛克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要求:如果安东尼奥拖欠还款的话,他将会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

  • 10、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读后感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读后感(一)

    我买了一本美绘少年版本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这本书的故事都是英国文艺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

    一个个故事都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一个个人物都刻划得惟妙惟肖,一个个结局尽管有喜有悲,却都牵动着我的心。我为李尔王报不平,为哈姆雷特的孝心所感动,为麦克白的愚蠢和贪心感到悲哀。每个故事都描写得很深刻,让我百看不厌。妈妈问我哪个故事印象最深,我觉得每个故事都一样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

    莎士比亚在几百年前写的故事流传到今天仍有那么大的吸引力,难怪人们都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读后感(二)

    我读了这本书,懂得了许许多多的道理。比如勤劳的费迪南,他用自己的双手赢得普洛斯彼罗的信任与米兰达的依靠。还让我认识了狠毒的夏洛克还有机智勇敢的女律师鲍西亚,知道了在困难面前不能慌张。还让我用心去体会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是那么凄美动人啊!

    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在遇到困难时又是怎么样呢?

    记得有一次我和娜娜一起去朋友家体验烧鸡柳蛋饼。我打了两个蛋在碗里搅拌,再倒进锅里,娜娜左手拿夹子,右手拿筷子在翻面,接着我再拿出发酵粉加入水搅均匀后放在蛋的上面。可是面粉已经烧熟,而蛋还是液体,再不翻就烧焦了,我握紧把柄,出了一身汗。娜娜仿佛想到了什么,马上打开油盖,倒入锅中。对呀!油可以加快燃烧速度这样就不容易烧焦了。我不禁想说:娜娜真聪明! 回家的路上,我问娜娜:你怎么会在紧要关头沉着冷静,又想出好办法呢?娜娜没吭声她伸出一根手指在胸前摆了一个爱心。我一看,明白了。她说要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智去处问题,而不是硬碰硬。那个爱心表示信心,充足的信心。因为只要你的心目中有希望,有目标,你就一定能达到。

    是呀,今儿这回烧蛋饼让我和娜娜懂得了许许多多的道理和知识,我回家了以后告诉了妈妈,妈妈还尝了蛋饼,我看见妈妈笑了,我也笑了,这次我笑得特别的甜!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读后感(三)

    不知道是因为《李尔王》《奥赛罗》《仲夏夜之梦》太过出名已经耳熟能详,还是因为成长教会了我们用不同的角度欣赏,看完了整个《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之后,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之前未曾听闻的《雅典的泰门》。

    泰门是一个乐善好施的善良富人,他的善只是善,没有是非对错的判断,有人需要他便给与,不管这个人是否在欺骗。在他的世界里,他怎样对别人,别人也会怎样

  • 2019-10-28

  • 2019-10-09

  • 2019-10-29

  • 2019-09-27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7

  • 2019-09-28

  • 2019-11-12

  • 2019-11-16

  • 2023-04-21

  • 2023-06-01

  • 2023-05-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10-17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09-20

  • 2022-09-01

  • 2019-10-23

  • 2022-09-01

  • 2019-11-16

  • 2022-09-20

  • 2022-09-19

  • 2022-09-06

  • 2022-10-17

  • 2022-05-28

  • 2022-09-06

  • 2022-10-31

  • 2022-09-06

  • 2022-10-01

  • 2022-09-19

  • 2022-09-19

  • 2022-09-21

  • 2022-10-29

  • 2022-09-21

  • 2022-09-20

  • 2022-10-06

戏剧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戏剧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戏剧观后感、2024戏剧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