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 > 地图 >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2024人生的枷锁读后感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相关栏目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热门栏目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推荐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

(共 5093 篇)

  • 1、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系列7篇

    您知道怎么写好一篇关于作品的读后感吗?随着自己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体会到更多心情感悟。在读后感里我们可以记录对于作品的所有感受,出于您的考虑我们进行了“人生的枷锁读后感”的编辑。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 篇1

    成长里自然生长出来的枷锁,就像藤蔓一样包裹住心,枝繁叶茂根深蒂固,太多人终其一生甚至得不到与那些枷锁谈谈的机会,更何谈去打开枷锁。那些枷锁里包含了太多,不肯放弃的骄傲,自以为是的纯粹,桀骜的爱,不被理解的自由,还有深到望不见尽头的孤独。打不开锁的成长和生活,就像带着伤口前行,并不是不能走,只是比常人要慢,每一步都是煎熬,撑不住一个放松,崩溃和死亡就接踵而来。

    《人生的枷锁》主人公自幼父母双亡,不幸又先天残疾,在冷漠而陌生的环境中度过了童年,性格因此孤僻而敏感。在寄宿学校度过的岁月让他饱受了学校不合理制度的摧残,而当他走入社会后,又在爱情上经历了伤痛。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他每跨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挣扎,但思想和个性都独立不羁的主人公,一直努力挣脱宗教和小市民意识的精神桎梏,力图在纷扰的生活漩流中,寻求人生的真谛。

    主人公的人生经历证实了人生不是自我欲望实现的结果,而是他们天性与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这样一来,主人公的人生结论也就充斥着时代、种族、环境决定论的自然主义色彩,也浸润着叔本华式的宿命悲观主义色彩。

    书里冲破人生枷锁的过程,就是打破那些相信——更美好的那个世界就是此时此刻,努力并不一定有什么结果,而结果则是更无意义的事,自由从未存在,爱情总需面对妥协……本来就没意义的这不完美世界,不相信的话,会比较容易幸福。

    还是要活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活在当下,无为,不浮夸。就算无意义,也要努力地活下去。吃茶,读书,赏花,长谈。一睡仿佛百年过去,回头看看也曾有真真切切地快乐过。逝者们永远十七,他们固守着无解的锁孔沉沉睡去,等着很多年以后,他们的同辈人用更长的时间行完他们走过的路才意识到终点通向绝望和虚无——那些热络终究会过去,沉实也好轻快也罢,唯有冷是永恒的,也只有永恒才是真的冷。

    幸福只能来源于自己的内心,如果迷失在别人的表象中,如果活出了别人眼中幸福的样子,活成了一个幸福的模版,随波逐流,只会离幸福越来越远。对于自己仅有一次的生命,也是一种莫大的悲哀!依然活着,依然可以体验到属于自己的痛苦与快乐,这本身就是弥足珍贵的。遵循内心,走进生活,去希望去憧憬去追逐去体验

  • 2、 [读书心得借鉴]《人生的枷锁》读后感怎么写八篇

    “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书是一股清泉,沁人心脾。书籍就是我们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即使物质贫瘠,精神上却无比富饶。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优秀的读书心得在哪可以看到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书心得借鉴]《人生的枷锁》读后感怎么写八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篇一】

    《人生的枷锁》是毛姆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明显的自传色彩。小说主人公菲利普-凯里自幼父母双亡,不幸又先天残疾,童年时代在既陌生又压抑的环境中度过,性格因此孤僻而敏感。当他步入社会之后,又经受了理想的破灭之苦和爱情的伤痛。

    在备受煎熬的人生道路上,他每跨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挣扎,他不知道,一个人一生必须艰苦跋涉,越过一大片贫瘠的土地、地势险峻的原野,方能跨入现实的门槛。说青春是幸福的,这只是一种幻想,是已经失去了青春的人们的一种幻想。

    在整本书里,凯里都在挣脱人生这个枷锁,无论是最开始离开伦敦皇家公学院,还是放弃练习生去巴黎学画,以及书的结局里放弃那个到处行医旅游的梦想,娶莎莉并且到小渔村做医生,他一直在改变,一直在所谓的挣脱,却发现生活本身就是枷锁。

    在每一次痛苦中顿悟出人生意义,都被后来的经历推翻;每一次狠下决心的挣脱和逃离,也多少带着作茧自缚的意味。认识自己的过程将永无终止,他只能不断地反省和探索,却永远无法抵达那个“最终定论”。在小说的结尾,凯里终于是找到了属于自己内心的自由...但那仿佛也只是毛姆为了篇幅收住而采取的权宜之计。比起《月亮与六便士》和《刀锋》,《人生的枷锁》把那一点残存的理想主义温情都剥掉了。毛姆用清醒冰冷的笔触描绘了所有人的平庸一生。我们每个人都是从一个枷锁跳到另一个枷锁,在不断的前进中,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平凡,找到了生命中的停留之地,同时我们也明白了生活的毫无意义,活着也只是活着。“他想获得的东西,生活就是不给。”这大概就是我们每个人了。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篇二】

    《人生的枷锁》是英国作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创造的长篇小说,该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菲利普迷惘、失意、彷徨、凄苦、波折、痛楚、失望、探索的成长过程,从而表达了作者呼唤人们解放思想、解放天性的主题思想。该小说以“枷锁”为喻,痛斥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压迫、冷漠、战争、纷争的冷酷现实,从而鼓励人们勇敢追求公平、正义、和平、现

  • 3、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1000字(读后感)

    目前为止,今年对我触动最大的一本书是毛姆的《人生的枷锁》。

    读后感大全网专业提供免费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初读此书是在疫情期间,当时面临从校园走入社会的抉择,加上疫情的影响,感觉自己想要很多却又好像不知道想要什么,是这本书抚平了我的焦虑。

    《人生的枷锁》详细地刨析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各种形式的枷锁。主人公菲利普自幼父母双亡,又先天残疾,寄养在冷漠而陌生的大伯家,性格由此孤僻而敏感。他在学校受人嘲弄,学习会计可是却没有兴趣,与环境格格不入,转而去巴黎学习自己很有兴趣的绘画却苦于没有天赋。改道去上医学院,又被迫因为经济上的拮据而停学,只好费尽力气通过寻找低级的工作来填报肚子。在爱情上也痛苦不堪,一次次被伤害……

    在菲利普坎坷的人生道路上,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挣扎,他的前半生是背负着各种枷锁成长起来的,他也一直在尝试窥探并理解人性。后来在经历了理想破灭、穷困潦倒,面对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完结时,得出了“人们一生中所作的努力同其最后结局显得多么不相称”的结论,也终于悟出了:人生毫无意义。

    在此基础上,他突然感受到了自由,他迸发出对妻子、家庭和爱情的强烈渴望,他对这一切的渴求胜过世界上任何别的东西,为此他放弃了之前为自己精心筹划的一切。他认为自己的一生一直信奉着别人口头上或书本上向他灌输的理想,而从来不是出自内心的愿望。他的一生总是被认为他应该做什么而不是他内心真想做什么所左右。

    作者毛姆对于人性最深处最隐秘的观察一步步令我震撼,在他的笔下,每个人都被赤裸裸地展现。跟着主人公菲利普一步步挣脱包括家庭、宗教、情欲、金钱、职业和寻求人生的意义等诸多方面枷锁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探索自己理解自己寻求自己。

    现在的我已步入工作,和大多数的毕业生一样,一边困惑着一边摸索着。时而觉得自己是废物时而又觉得是天选之子。有时候欣喜自己终于挣脱了某个桎梏自己的东西,可是转眼却又在一个新的枷锁之中。每当我面临困境之时,便会重新回过头去审视菲利普,怀疑他的怀疑,思考他的思考。

    早上赶着上班,在快到地铁口的时候,迎面走来一个看着约摸40多岁的男子,他缩着头从右边拍了拍走在他前面的年纪相仿的男子的右肩,拍完后一边咧着嘴偷笑一边迅速躲到了左边,等前面的男子向右转身找人的时候,后边的男子一边吃着煎饼果子一边仰着头哈哈大笑。我突然停下来,站在那里,很唐突地直视着他们笑出了声。

    这是我上学时期才会

  • 4、 挣脱感情的枷锁_900字

    说件惭愧的事。前年,我刚听到美国遭受恐怖袭击时,我一度是十分兴奋,对恐怖分子十分崇拜。晚上,当我从新闻中得知有中国人在袭击中丧生时,我的欣喜顿时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对国人遭遇的同情。

    当时我的想法与那个宋人恐怕也差不多。美国刚炸了我们的大使馆,在台湾问题上又处处与我们作对,我们的心里都有那么一把火,美国人遭殃心里也乐。但对于国人不同,毕竟大家的体内流淌着同样的血。相识与否,有一种民族感情将我们维系在一起,使我们不得不悲伤。其实,生命对于谁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哪国人,一样的珍贵。但我对于生命的逝去所表现的态度却是那样的截然不同,仅因为我对他们的感情不同。

    再往深处想,这恐怕与人的本性有关。人本是自私的。谁都渴望自己的圈子里的利益得到保证,只是圈子或大或小罢了,或是个人,或是家庭,再大些,国家,洲。当我们看待人或事时,我们常常更多的是从自己这个圈子的利益来考虑,也就是所谓的感情亲疏不同,同一个圈子里的感情就亲些,圈子外的感情就疏些,同样的事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认识也就不同了。正如我会为国人的死而悲伤,却竟会为千倍的美国人的死而欣喜。试想我若是一个美国人的话,我会有这样的反应吗?当然不会。因为我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仅凭感情的亲疏来看待生命,所以我才会对几千个生命的逝去无动于衷,甚至卑劣到感到欣喜。如果我是从人的角度来看待生命,不以感情的亲疏来称量生命的重量,我还会拥有那种令数千亡灵愤怒的想法吗?不会,绝对不会!

    日益发达的通信手段使人们的通讯越来越方便,地球也变得越来越小了。但有时人们的感情却不会因此变得更近,变得一样。感情亲疏程度的差距总是存在的,布什永远不会把萨达姆像布莱尔那样请入自己的庄园。这时,我们需要摆脱感情的束缚,从更高的层次看待事物。如果恐怖分子懂得从生命的价值而不是从仇恨来看待生命的话,也许“9·11”就不会发生;如果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不因感情用事的话,中东问题也许就不会拖了半个多世纪;如果……

    单凭感情亲疏认知事物给我们的教训已经够惨重了。是时候抛开感情的偏.见来解决问题了,因为人类已承受不起更大的教训!

  • 5、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_2100字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2100字

    若是在某一时刻刚巧有了美妙的经历,我便不会任它被时间冲淡,愿意去探索一下美妙背后更深远的东西,让它映刻在我的记忆中。

    有一部电影,不论榜单怎么排,它始终是第一位,那便是《肖申克的救赎》。我感叹那个擅长写“闹鬼旅馆”的作者的构思,于是我就买了《肖申克的救赎》这本书。说实话,我认为电影的成功似乎超越了书本身,或许也是因为在看书之前已把情节记得滚瓜烂熟。

    同样的感觉,两个月前,在我读完《人性的枷锁》电子书之后,我便毫不犹豫地买了纸质书,顺便买了本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也就是说,这本书我刚刚看完两遍,就要去写点这本书的什么,实在有些鲁莽,不过没关系,我会再读很多遍,至于写不写点什么便看感觉了。

    毛姆的写作方式,大概不会被很多人喜欢,就他的这部小说而言,没有一点跌宕的情节,全都是遇到了谁,有了什么样的谈话,经历了什么,主人公便有了什么样的感悟。于是,主人公菲利普不断辗转各地过各种各样的生活,一段一段的连接起来,他也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

    如果把《肖申克的救赎》用三个点划分一下的话,大概可以用瑞德的三次假释谈话来充当时间结点,毕竟,瑞德是小说的叙述者,而且他的变化也是由主人公所影响的。

    同样,《人性的枷锁》也可以由菲利普三个老师或导师的三段话来作为时间结点。

    第一点,当菲利普下决心告别宗教学校,从此放弃日后读牛津大学的时候,校长一番挽留的话语:你知道吗,把知识灌进一个个不灵光的脑袋实在很无聊,可是为什么当老师是世界上最有趣的工作呢?因为你总能有机会教到几个聪明伶俐的学生,他们在你张嘴之前就知道你想说什么,和你心有灵犀,一点就通。

    第二点,当菲利普不知该不该放弃学画画的时候,他找到一个指导他画画的老师(大概算是一个优秀的二流画家)。老师说:如果你问我下一步应该怎么走,我会建议你咬咬牙,下定决心干点别的试试运气吧。听上去也许很难,但我告诉你吧,我愿意拿世上所有的东西去换取一个机会,一个能让我回到你这么大的年纪,遇到一个能给我这样建议的人,并且乖乖按着他的建议来的机会。

    第三点,便是一个准诗人(人生导师)与他的谈话,主题是生命的意义。对话有些杂乱,故这一点也可以延长至后面菲利普悟出活着是为了什么的时候。关于这一点,也是整个小说的最重要的部分。

    在我第二次读这本书之前,我读了《月亮和六便士》。译者是个好人,他的导读让任何一个没读过这本书的人都能对这本书有

  • 6、 《人生的84000种可能》读后感_500字

    《人生的84000种可能》读后感500字

    竟然花了五个小时的时间读这本书。随手摘抄: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u盘化生存: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人生就是教会我们不断地学会放下,遗憾的是最后我们都没有好好地说再见。从今天起,学会好好说再见。管理时间的核心相应的解决方案就是:1、确定目标;2、认真执行;3、善于总结。尚未发生的事确实谁都不能保证,但我有信心是因为在他奋斗过的每一个领域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到了业内领先。没有发生的事情我很难描述他的成功。我只能告诉你,他是一个一直做很多事都很成功的人。鞭子一样的人,抽疼你,才能使你进步,不要总选那个让你过得很舒服的人。特别喜欢“鞭策”这个词,有了鞭子才能让你策马奔腾。没有了这条鞭子,你就是一匹懒马。很多时候,让千里马跑起来的不是伯乐,而是皮鞭。你现在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鞭子了吗?人生到底有多少种可能呢?每次看完一本书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亢奋,就像艾力早起团,第一天早起,第二天早起,第三天迟到了,一周后又变成了原来的那个你。其实说的是贵在坚持,可是真正喜欢的事情哪里需要坚持呢?最重要的应该还是兴趣吧,虽不能至,吾心往之。

  • 7、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_2000字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2000字

    作者简介  · · · · · ·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于1874年1月25日出生在巴黎。父亲是律师,当时在英国驻法使馆供职。小毛姆不满十岁,父母就先后去世,他被送回英国由伯父抚养。毛姆进坎特伯雷皇家公学之后,由于身材矮小,且严重口吃,经常受到大孩子的欺凌和折磨,有时还遭到冬烘学究的无端羞辱。孤寂凄清的童年生活,在他稚嫩的心灵上投下了痛苦的阴影,养成他孤僻、敏感、内向的性格。幼年的经历对他的世界观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892年初,他去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了一年。在那儿,他接触到德国哲学史家昆诺·费希尔的哲学思想和以易卜生为代表的新戏剧潮流。同年返回英国,在伦敦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当了六个星期的练习生,随后即进伦敦圣托马斯医学院学医。为期五年的习医生涯,不仅使他有机会了解到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而且使他学会用解剖刀一样冷峻、犀利的目光...

    (展开全部)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于1874年1月25日出生在巴黎。父亲是律师,当时在英国驻法使馆供职。小毛姆不满十岁,父母就先后去世,他被送回英国由伯父抚养。毛姆进坎特伯雷皇家公学之后,由于身材矮小,且严重口吃,经常受到大孩子的欺凌和折磨,有时还遭到冬烘学究的无端羞辱。孤寂凄清的童年生活,在他稚嫩的心灵上投下了痛苦的阴影,养成他孤僻、敏感、内向的性格。幼年的经历对他的世界观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892年初,他去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了一年。在那儿,他接触到德国哲学史家昆诺·费希尔的哲学思想和以易卜生为代表的新戏剧潮流。同年返回英国,在伦敦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当了六个星期的练习生,随后即进伦敦圣托马斯医学院学医。为期五年的习医生涯,不仅使他有机会了解到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而且使他学会用解剖刀一样冷峻、犀利的目光来剖视人生和社会。他的第一部小说《兰贝斯的丽莎》,正是根据他从医实习期间的所见所闻写成的。

    从1897年起,毛姆弃医专事文学创作。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写了若干部小说,但是,用毛姆自己的话来说,其中没有一部能够“使泰晤士河起火“。他转向戏剧创作,获得成功,成了红极一时的剧作家,伦敦舞台竟同时上演他的四个剧本。他的第十个剧本《弗雷德里克夫人》连续上演达一年之久。这种空前的盛况,据说只有著名剧

  • 8、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_700字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700字

    来写点什么留个记忆吧。这大概是我今年和以后几年看的最后一本小说。因为我已经计划好今年过后就不再看小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知识架构单一,知识储备匮乏。因此我要多方涉猎,从不看小说开始。

    很感谢毛姆大叔,在我人生第一次低谷的时候有幸读到了《月亮和六便士》《刀锋》《面纱》和这本《人性的枷锁》。从他的书中我读到了自己,书中人物的故事有些与我的遭遇完全契合。通过看书中人物怎样选择他们的人生,也让我找到了出路,看到了希望。

    与《刀锋》中的拉里,《人性的枷锁》中的菲利普一样,我一直也在寻找一个答案,寻找着自己。这种被同龄人当作多愁善感,杞人忧天,不切实际的想法从小就困扰着我。拉里是因为看到自己的同伴死去而开始思考人生,菲利普是因为身边亲人朋友的死去而找到活着的意义,而我也是在经历了小学同学和一个堂哥的去世开始思考生死问题。我想要的答案被毛姆大叔用故事写出来了,“人活着毫无意义”,当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仿佛遇到了知音,与作者产生了穿越时间和空间的共鸣。这种共鸣是我在其他小说中不曾真切的体会过的。何其幸哉!

    拉里与菲利普的结局是一样的,找到了自己,找到了活着的意义,然后隐形于芸芸众生里过着自己的日子,经历着人要经历的一切,生老病死等八苦。这便是人生,这也会成为我以后的人生。

    就写到这吧,未来风雨兼程也好,阳光明媚也罢,属于我的人生就要活出属于自己的风格。虽不敢说对生命意义全部了然,但足可以支撑自己好好的安心的安然的努力的活着。人生就是哪怕知道活着毫无意义,但也会倍加珍惜,好的坏的都是对的,错过的路过的都是刚好的。感恩一切!

  • 9、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_900字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900字

    菲利普就记起他给自己的那块波斯地毯。克朗肖说这里面隐含了关于人生意义的谜底。忽然,这个谜底出现在菲利普眼前,他哑然失笑。它像一个让人苦苦思索的谜题,可一旦找到答案,就会纳闷自己当时为何会百思而不得其解。答案很明显:生命没有意义。苍茫宇宙中,地球只是一颗飞速运转的行星。生命发源于此,产生在一片混沌之中。而这只是这颗星球的一段历史。如同生命在此孕育而生,同样地,在其他条件之下,也会在此毁灭而终。人类,并不比其他生命形式更加重要,也从不是造物主的巅峰杰作,只是在环境变迁下应时而生的自然反应罢了。菲利普想起一个东方国王的故事。国王想知道人这一辈子是怎样度过的,宫中贤士便给他拿来五百卷书,可他国事缠身,只好令贤士将这些书拿回去,概括一番。二十年后,贤士带着五十卷书回来了,但是国王年事已高,读不了这么大部头的书,便差他再回去精简概括。又过了二十年,垂垂老矣、满头白发的贤士带着一本书来找国王,这里面有他苦苦求索的答案。可国王已经长卧病榻,连这一本书都读不完了。贤士用一句话把人的一辈子概括给他听:生而受难,久难而终。生命没有意义。人活着没有目的。一个人是否降生在这世上,是否还活着或已经死去,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事。生命微不足道,死亡更无足轻重。菲利普欢喜若狂,就像小时候刚刚摆脱对上帝的信仰时的感觉一样:似乎人生中最后一重枷锁已经从他身上卸掉,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彻底的自由。他的卑微成为他的力量,他忽然觉得自己可以和迫害他许久的残酷命运来场勇敢的对峙。如果生命没有意义,这世间也就没有什么残忍可言了。他做过什么、还没有做什么,都已经无所谓了。失败不重要,成功也一文不值。他是这群占据地球表面很小一部分的人里最微小的一个。而他又无所不能,因为他从世间的纷乱混沌中参透了一个秘密:生命毫无意义。数不清的想法一个接一个在菲利普急切的想象中翻滚袭来,他深吸一口长气,喜悦而满足。他乐得想跳起来,想放声歌唱。几个月的时间以来,他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开心过。

  • 10、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_1500字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1500字

    书中的菲利普,从一开始的平淡无奇到最后越来越喜欢这个人物,那个有情有义,善良,腼腆,爱脸红,喜欢读书的菲利普。小说平凡但也读出一种现实。

    上小学的时候菲利普因为跛足受尽嘲笑与欺负。这让他心里留下阴影。在那样的环境里没有人可以保护他,安慰他。他用读书和优异的成绩证明着自己……后来他选择了逃离,他再也不愿见到那些同学,尽管留下好好学可以拿到奖学金。

    后来去当了会计。菲利普一点也不喜欢这枯燥无味的上班生活,于是开始懒散,将就。直到他去了一趟巴黎觉得自己有些绘画天赋,便决定去了巴黎。

    菲利普的伯伯没有给菲利普学费,而菲利普的伯母一直很心疼菲利普。她给菲利普出了学费。菲利普在巴黎结交了朋友,渐渐地也学到很多。可是菲利普慢慢发现绘画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有趣,更重要的是他觉得自己以后根本成不了一流画家。到后来范宁-普利斯的死给了菲利普不小的触动。菲利普最终放弃了绘画。

    最后菲利普决定和他的爸爸一样当个医生,于是就去学医。正是在那里开始了一段虐恋(后面再说)。菲利普开始荒废学业,开始挥霍,开始陷入其中无法自拔。后来他因为炒股而破产。可是伯伯却不给菲利普一丁点帮助,不得不中途辍学去打工。知道伯伯去世后菲利普得到了伯伯的遗产才又继续开始未完成的学业。终于菲利普拿到了从医资格成了一名医生。

    关于读书:菲利普是个爱读书的人。这对他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读书让他变的不像小时候那样狭隘。让他在长大后的待人处事中学会控制情绪,彬彬有礼,脾气温和,脸上挂着微笑。在处理与米尔德里德的感情中,没有堕落,没有极端。在丑陋的人性面前,摆脱了一个又一个的枷锁活出了真自我。

    关于爱情:菲利普从对爱情的懵懂到和威尔金森小姐(那个老女人)发生关系,威尔金森小姐强烈的控制欲和无休止的道德绑架让菲利普避之不及,最后不了了之。

    后来菲利普遇到了米尔德里德。在这段感虐恋中,菲利普一厢情愿陷入其中无法自拔。其实说白了,就像他父亲娶了他漂亮的母亲那样,这是基因遗传。从一开始菲利普看上的不过是米尔德里德的美貌而已,最强烈的愿望就是占有她的身体。米尔德里德利用了菲利普,无休止的让菲利普在她身上挥霍。在米尔德里德心里,和菲利普的交往就是一场交易,一场可以用亲吻换来物质享受的交易。虽然米尔德里德恶心菲利普,但是她可以为了物质享受放弃尊严。米尔德里德先是跟着老男人跑了,后来又跟菲利普要好的朋友一起鬼混,再后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10-23

  • 2019-10-12

  • 2019-10-11

  • 2019-10-04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3-1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10-29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2

  • 2019-10-09

  • 2023-04-24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10-09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人生的枷锁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人生的枷锁读后感、2024人生的枷锁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