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清朝那些事儿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清朝那些事儿读后感800字,2024清朝那些事儿读后感800字范文,清朝那些事儿读后感800字左右
清朝那些事儿读后感800字相关栏目
清朝那些事儿读后感800字热门栏目
清朝那些事儿读后感800字推荐
清朝那些事儿读后感800字

(共 4162 篇)

  • 1、 清朝那些事儿 读后感(3)篇
    清朝那些事儿 读后感 第(1)篇

    后金至雍正王朝,帝王行事合乎于道合乎于法,战战栗栗,日慎一日,苟慎其道,天下可有。而从乾隆中后期,开始盛行奢靡之风,六下江南,看似庞大的帝国,看似盛世,此时的经济增长速度赶不上消耗的速度,背道而驰,清朝盛极而衰,阳极阴生,国家根基开始动摇。嘉庆闭关锁国,而后同治,更是延续这种国运下行的趋势,光绪有心改革,却无法平衡老佛爷与维新派之间的矛盾,戊戌变法时间虽晚了点,但却可以让国家回到正道和王道,虽然失败但意义深远,解放了国民思想。虽有中兴名臣曾国藩李鸿章,无奈慈禧太后专权,贪恋权利,打压同治,囚禁光绪,丧权辱国。最后的一点国运被维修圆明园,兴建颐和园给消耗的不留一厘。诸葛亮说,亲贤人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每个朝代如此。清朝不是被八国联军打败,也不是被甲午战争打败,败在自己手上的。从六巡江南折射出的奢靡之风,国库日渐亏空以榨取民脂民膏,引起民变。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清朝那些事儿 读后感 第(2)篇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鲜有少数民族一统中国,屈指数来,有五胡乱华的时代,有南北朝(北朝)少数民族统治时代,有蒙古铁骑入主中原的时代,但时间都不长,像元朝就不足一百年。而崛起于边地的满洲人,却能牢固地掌控中原近三百年,这足以证明了它的不同寻常。        世事说来真是戏剧性,蒙古人当初灭掉大金王朝是多么的气吞山河,但成吉思汗、忽必烈不会想到,三百多年后,蒙古王朝会被后金努尔哈赤儿子皇太极所征服……而大明帝国也不曾料到,明兵的一次误杀,使努尔哈赤的祖父与父亲死于非命,导致努尔哈赤遗甲起兵,统一女真,最终夺取中原统治权……n        清朝一直被人误解,在一般人的印象里,清朝被贴上的是腐败、屈辱的标签。其实,这只是晚清时期一个写照——所有王朝的没落时期概莫能外。从秦朝往下数,除了创业的帝王,往下能有一两个干点正事的明白皇帝相当不错了。但清朝是个绝对的例外,自努尔哈赤以后,皇太极、康熙、雍正、乾隆个个雄才大略。即使嘉庆以后的几位皇帝比其父祖辈显得平庸,但依然个个勤于政务……只是清朝出了一个慈禧……葬送了大好河山……

    清朝那些事儿 读后感
  • 2、 正说清朝十二帝读后感2000字欣赏

    《正说清朝十二帝》一书由阎崇年所著,讲述了封建社会的最后一页,在清朝统治的两百多年间,清朝为我国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我们带来巨大的耻辱,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正说清朝十二帝读后感2000字欣赏。

    这是2004年出版,2008年第24次印刷的一本书,作者是阎崇年先生,随着《百家讲坛》的热播而热销,也因此进入公众视野。

    全书层次分明,符合阅读习惯。比如开篇有导读,文后有皇帝个人小档案,还有阅读书目推荐,既纲举目张,又进行了阅读延伸,让读者既能够快速掌握文章精髓,把握皇帝的基本面,又能有机会进行拓展阅读,增加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其中,个人小档案中,最得意、最失意、最不幸、最痛心,让皇帝作为一个人的形象跃然纸上,让读者了解到他的爱恨情仇,他的无奈和痛苦。

    全书介绍了不少历史知识。

    比如对于隐秘的立储,作者总结出四种方式,一种是贵族公推制,努尔哈赤、皇太极都是用的这种方式;一种是皇帝遗命制,顺治皇帝继承皇位改用遗命制;一种是秘密立储制,雍正朝实行此制度;第四种是懿旨定储制。

    四种制度的产生,体现出皇家为了避免帝位之争的残杀,保证皇位的顺利继承所做的努力,但是,贵族的参与越来越少,体现出封建帝制越来越走向极权,而弊端也非常突出。

    比如立储时太子年幼,避免不了皇权旁落,或者成为傀儡,此外,过于年幼心性未定,看不出是否能够德才兼备;比如没有把最优秀的人选为皇帝,带来的是一个国家的走向的偏离,是民族的不幸,百姓的灾难。

    书中还介绍了八旗制度的形成及弊端,科举制度等等,满足了读者对于历史知识的了解和学习的需要。

    读这本书,会有什么意外收获呢?

    首先,它塑造了丰满的帝王形象。

    一直以来,清宫剧塑造的皇帝,往往身陷后宫争斗之中,甚至有意无意制造后宫积怨,以此来打击或者扶持某些后宫势力,来牵制前朝局势。而通过这本书,我看到了从争夺皇位、到治理国家,从平定叛乱、治理边疆到统一文字、兴盛文艺,从中西交流到闭关锁国,从教育皇子到偏信佞臣,皇帝的很多面都得以展现,皇帝并非只是拥有权力和美色,他还有很大的责任,亡国兴国系于一身,他的见识、格局、胆略关系重大。

    一个平庸的人做了皇帝,可能是一个国家衰亡的开始,一个昏庸的人做了皇帝,直接会把国家带入万劫不复之地,而皇帝能否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能否得到真实的信息,能否得到贤臣的辅佐,能否将国家带向长治久安,则还需要他的个性、能力

  • 3、 清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清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一)

    《明朝那些事儿》就是一颗烁大的金子,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起初看标题,以为是写的是一些风流往事的杂书,也就没太在意,可网络上频繁的爆光和群众的评论依然那么火热。于是也就看了起来,好东西一下就被吸引了,本人也略喜欢阅读历史,看过《世界通史》、《资治通鉴》、《中国皇帝传》等能记得起名的书籍。明朝那些事儿作者那种写作风格很幽默诙谐,把史书通俗化、现代化,加入个人心里思考,把无趣的历史写得更生动。整书看完之后,心里很是感慨,想写点什么,却不知从何说起,以前我比较喜欢唐朝和清朝前期两个朝代,但看完明朝之后,心情为之澎湃,对里面的一些历史人物特别的崇拜 。 王守仁(1472-1529),字2020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 。 心学派的倡导者,知行合一的实践者,我的偶像,四句教心学的精髓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让我顶礼膜拜的至理名言。以 57岁的年龄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感叹命运短暂,生命不可以重来,当时生活条件比较差,医疗水平也相对落后,如果让我们的偶像多活20年,我估计他的影响力定可以与老子、孔子相媲美。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这句话我记得应该是出自唐朝太宗对魏征逝去时说的一句名言。历史、万物都存在自然规律,谁也逃脱不了自然规律的法则和轮替。这也是我读完明朝这段历史的一个感悟。

    清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二)

    最近,我看了一套书《明朝那些事儿》,它的作者是当年明月(石悦),这本书讲述了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说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小说的笔法,对明朝的十七个皇帝、王公权贵和其他的小人物的命运进行一个全景描述,尤其是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的笔墨最多。还加入了21世纪最流行的字2020眼,连朱元璋也时不时说说股份这样的金融词汇。里面还有精彩的古代宫廷尔虞我诈,权谋之术、战争之术、诡诈之术、惊心动魄的故事

    其中,有许许多多的人物,比如:打倒阉党的徐阶、土木堡事变后力挽狂澜的于谦、文武奇才王守仁

    看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在古代宫廷里的生活是要非常小心的,一个不小心就要人头落地,而且有许许多多的人都盯着皇位,皇上很辛苦,也有些很胆小,被奸臣所利用,比如天启(朱由校)、嘉靖(朱厚熜)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像

  • 4、 正说清朝十二帝读后感

    正说清朝十二帝读后感(一)

    我读了一本书叫《正说清朝十二帝》,里面讲了清朝十二个皇帝的所作所为。

    第一位皇帝是大家最熟悉的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他是开国者,但他在没有当上皇帝就撒手而去了。只留下了他的十六个儿子和还未建造好的清朝。

    第二位皇帝名叫爱新觉罗皇太极。由于在他父亲晚年实行了一些错误政策:大量迁民、按丁编庄、清查粮食、强占田地、满汉合居,这引起辽东汉民强烈反对,皇太极平定了汉民,为清朝建立了汗马功劳。公元1643年,仅五十二岁的皇太极悄然离世。

    第三位皇帝便是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为顺治。福临幸运地当上了皇帝,而这位皇帝还没来得及自己处理事务就撒手人间了,那一年才24岁。

    第四位皇帝是爱新觉罗玄烨,史称康熙大帝。他聪明过人,从除鳌拜就可以看得出。鳌拜原是辅佐康熙的大臣,但他过于猖狂,康熙抓住他以后免了他的死刑,从宽处置。

    第五位皇帝是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雍正是一代明君,但他留下许多未解之谜。有人说雍正是篡位而不是传位的,谜终究会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第六位皇帝名叫爱新觉罗弘历。他25岁登基,在位60年,太上皇当了4年,享年89岁,是中国历史上有了文字2020以后最长寿的皇帝。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乾隆是一代明君,他和康熙、雍正一起创建了清朝康雍乾盛世。

    第七位是一位昏庸的君主,他使清朝由盛转衰,他名叫爱新觉罗颙焱,史称嘉庆皇帝。

    第八位是道光皇帝,他叫爱新觉罗旻宁。在道光年间,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签订了《南京条约》。

    第九位皇帝是咸丰帝。在咸丰年间,清朝签订了《北京条约》,圆明园被焚掠。

    第十位皇帝是爱新觉罗载淳,年号同治。他是昏君,就在同治年间,中国被-迫走向世界,世界走进中国。

    第十一位皇帝是光绪帝。他在位时甲午战争失败,清朝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

    第十二位皇帝是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继位时年仅三岁,六岁退位,清朝灭亡。

    我觉得清朝的皇帝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忧国忧民、开创盛世:比如皇太极、玄烨、胤禛、弘历。二是昏庸无道、安图享乐:比如嘉庆、道光、咸丰、同治等。

    中国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称皇帝,到1912年宣统退位历时2132年,有492位皇帝。溥仪退位,既是大清皇朝的终结,又是中华帝制的终结。辛亥革命与宣统退位是中华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从此,共和代替帝制,民-主代替君主。

    正说清朝十二帝读后感(二)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书店里看到了这本书

  • 5、 清朝那些事读后感

    清朝那些事读后感(一)

    一提到历史,似乎在人们的印象当中都是一个枯燥乏味的东西。要将原本一眼一板、循规蹈矩,而且语言深刻难以体会的历史用生动有趣的白话文来体现,《明朝那些事儿》正是让我们学习历史的一条捷径。

    《明朝那些事儿》共着七本,虽然只拜读了前两本,却已经让我受益无穷、爱不释手。

    第一部可分为三部分:明朝的诞生,开国治国,叔侄反目。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第一部,那就是奋斗。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棣,都是经过许多生生死死,在冒死的拼搏奋斗下打下的江山,是用无数条生命铺出走向皇位的路。那么就先从朱元璋的一生说起吧。

    朱元璋从苦难的童年从一个放牛娃开始。长大后在饥荒之下家破人亡,之得入寺为僧,维持生计,却被人指谋反,无奈之下逼上梁山,加入了起义军对抗元朝。朱元璋在起义军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先后击败强大的对手陈友谅、张士诚和元朝。

    在鄱阳湖与陈友谅的无敌军舰殊死一搏,在易守难攻的第一坚城平江与张士诚斗智斗勇,最终将自己最大的敌人元朝击败,北伐肃清北元获得全盘胜利。朱元璋用他的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将天下征服。他一直尽心尽力,想要管理好国家,打击、杜绝贪污腐败,用残酷的刑罚令人望而生畏,但在他死后明朝却成为历史上贪污最严重的朝代之一。为了保证天下永远在他的手中,同时也为自己的下一代铺路,劳心劳力,将后代所有的事都先做好,以防不测夺去兵权、斩杀许多开国功臣。但历史这个不被人力左右的编导,却让朱元璋呕心沥血铺好的路在百年内尽殆。终究,皇位还是被自己的儿子朱棣从孙子朱允炆的手上夺走了。

    如此,即使你机关算尽,但还是不能改变未来这个不可抗拒的结果,未来是不能被人所操控的,总会有一些让你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却无法避免,命运之神总是出人意料。接下来的这个人,他在父亲朱元璋的基础上,虽然谋权篡位夺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但还是将大明发扬光大,成为万国朝拜的帝国,对明朝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他就是双面人朱棣。他有着两副截然不同的面孔:仁慈和善与老百姓在一起时,为他们主持正义,爱民如子;残暴嗜杀残忍荼毒一切不服从他的人。

    他野心勃勃,战功显赫,长期在名将常遇春、徐达、傅友德等名将中长大,对战争和死亡早就司空见惯,自然而然成为了一个骁勇善战的军事家。因为自己是并非是朱元璋的将来接班人的培养对象,对于朱元璋对太子朱标及其儿子朱允炆的偏爱而变得冷酷,对死后朱元璋传位给侄子朱允炆却没有

  • 6、 清朝读后感

    清朝读后感(一)

    近日再读王跃文的《大清相国》,感触颇深。在2007年底,时任北京市长的王岐山上调中央前向同僚们告别之际,推荐了《大清相国》一书。我在2007年4月偶然购得此书,通读了一遍。此书的主人公陈敬(清顺治皇帝赐名陈廷敬),他21岁中进士,晋身官场后历任工、吏、户、刑四部尚书,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乞归后仍被康熙帝召回,72岁后主动全身而退,康熙评价他宽大老成,几近完人。

    纵观陈廷敬的一生,如履薄冰半辈子、慢慢悟透官场秘诀,终于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他总结的官场五字2020诀:等(要沉得住气),忍(要能经受起磨练),稳(要谨慎且低调),狠(要坚决彻底),隐(要会急流勇退)。他的人格、道德和行为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清廷多酷,他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他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他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儒,他是德官,却不乏铁腕。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20字2020好干部标准有一定重合。就今天的现状而言,《大清相国》强调了干部的四种德:为人之德,就是要宅心仁厚;职业道德,就是要精明强干;社会公德,就是要从善如流;从政之德,就是要儒雅铁腕。在《大清相国》中,康熙反反复复对陈廷敬说的一句话是:当官,就要吃苦;不想吃苦,就别当官。所以说:要做好干部,首在为人,即立业先立德,做事先做人。古往今来,对人的要求,无不以做人为根本。

    陈廷敬的品格有许多值得现代官员学习的地方。重庆市社科院研究员邓平表示:现在对于官员的考察也需多方面进行考虑,廉政和勤政只是最基本的方面,还需考虑群众对他的评价,从而让官员成为真正的好官。

    作家樊家勤也说:陈廷敬一生主张清廉,为好官善始善终,这几乎成为古代官场的一个奇迹,而正是这个奇迹,在今天具有了许多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陈廷敬在屡次涉险、多次犯上的情况下仍能保全自己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这缘于以下四点:一是才学。才学是支撑,是基础,是动力,是叩门砖,无才即灭为官之途也;二是公心。办差时时发自公心,让人抓不到把柄,找不到诬陷理由,无私心自然强大,无公心必不久长;三是理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事陈廷敬也做了不少。当然,你看那件不妥之事能定他的罪?能定罪的,他绝对不干;四才是隐忍而耿直。他是在官场打拼多年的理想形象,他的成功之路是百姓心中好官唯一应该走,也是唯一能走的最佳路线。

    陈廷敬的主要功绩之一是

  • 7、 清朝历史读后感

    清朝历史读后感(一)

    《大清相国》读后感

    一册长篇历史小说《大清相国》深深的吸引了我,每晚当夜深人静之时,翻开《大清相国》,追逐历史的足迹,眼前浮现出的是三百多年前的官场风云

    《大清相国》塑造了以陈廷敬为主要代表的大臣群相,反映了一个我们山西人引以自豪的、特定历史境遇中官场人物―陈廷敬的人格、道德和行为的艰难选择。康熙时期是我国清朝历史上步入繁荣的转折和关键时期,究其复兴的原因,得益于康熙周围聚集了一批名臣, 然而,纵观各位大臣,大都不能善终, 明珠被削权罢相,索额图身死囹圄,徐乾学去官之后郁郁早逝,高士奇备享尊荣却被退回杭州原籍但是,陈廷敬例外,他行走官场五十余年生涯,康熙送给他八个字2020的评价:宽大老成,几近完人!

    在《大清相国》里,陈廷敬从 一个 进京赶考 拥有正义感的青年举子,逐步成长为胸有城府、老练沉稳的官僚,纵观陈廷敬的一生,如履薄冰半辈子、慢慢悟透官场秘诀,终于建功立业名垂青史,陈廷敬在屡次涉险、多次犯上的情况下仍能保全自己,我认为主要基于以下五点:一是做事出于公心,让人抓不到把柄,找不到诬陷理由,无私即无畏;二是有真才实学,有才学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三是有理智,不能逞一时之能,该隐忍时要隐忍,寻找最佳时机和反腐势力搏击;四是做人要正直,不参与派系与集团斗争,有自己的道德操守;五是 低调做人, 识时务、处处小心谨慎、避免锋芒毕露。

    从陈廷敬身上我们看到 他 主要功绩之一是整顿吏治,他个人很刚正和清廉,处理案件铁面无私,同时很注重策略, 一生主张清廉,为好官善始善终,在今天具有了许多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陈廷敬的品格有许多值得现代官员学习的地方。 不管历史如何变迁, 古往今来,对人的要求,无不以做人为根本, 要做好干部,首在为人,俗话说 立业先立德,做事先做人 ,总的感受就是做官就是做人。 在清朝 对 清官、好官、能官、德官 提出了 宅心仁厚、精明能干、从善如流、不乏铁腕 的16 字2020标准,这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20 字2020好干部标准有一定重合。

    试想,在一个人治的封建社会里,陈廷敬尚且能够清正廉明,一心为朝廷;如今在一个讲法治的社会主义时代, 我们身为国家公务员 更应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是教诲,守住做人的底线、干事的底线、为

  • 8、 《回味清朝》读后感1000字

    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也是艺术。它可以借鉴,更可以欣赏。

    清朝是中华历史上世变之急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

    它上承几千年来的专制帝制,下溃于民主共和的主流。经历了改朝换代的血腥征讨,刀光剑影的宫廷斗争,雄才大略的帝王臣民,空前绝后的开拓疆土,思想文化的钳制镇压,贪官污吏的丑态毕露,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丧权辱国的城市之盟,农民起义的此起彼伏,开明士夫的自强求富,异域文明的东渐挑战,维新变法的失败尝试,最后走向共和的国制革命。

    一幕幕在混乱中转型,在转型中更加混乱……

    一位西方学者说:“西方最关注的中国古代杰出任务是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而努尔哈赤正式大清王朝的奠基之人。”

    在中国灿如星汉的历史人物中,不乏像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这样的杰出帝王,西方人为什么更钟情于成吉思汗和怒尔哈赤呢?其主要原因是成吉思汗和怒尔哈赤是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统治以汉族为主的,人口众多的民族国家,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曾言道: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同成吉思汗相比,努尔哈赤的传奇色彩似乎更浓。

    在中国自秦朝以下的两千多年的皇朝历史中,建立过200多年以上的大统一的皇朝只有两汉、唐、明、清,大清帝国占据中国历史舞台多达296年。汗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明太祖朱元璋都是汉族,只有清太祖努尔哈赤是少数民族。努尔哈赤在中华文明史上开创了一个时代,由他奠基的大清帝国到“康乾盛世”的种子,也遗传了“光宣衰世”的基因。

    说到清朝,当然也少不了康熙这个卓越不凡的少年天子,他曾削平三藩,巩固统一;澎湖海战,统一台湾;收复雅克萨之战;三征噶尔丹,善治蒙古。康熙一生好学不倦,对臣民仁爱宽宥,勤慎理政,严格教育子孙。康熙的成功无可非议是必然的。

    话及康熙,自然也少不了清朝的令一颗新星——乾隆帝弘历。乾隆帝在位60年,光记载他言行的《清高宗实录》就达一千多卷。乾隆一生编修文化典籍,兴建皇家目标,贡献诗文才华,统一新疆,治理西藏,但是乾隆虽自诩“持盈保泰”。但是月满则亏。乾隆晚年,志骄意满,思想僵化,懒于进取,做出许多错事,积累了严重的社会矛盾,使社会经济远远落于西方他国。而我清楚地记得乾隆说过的一句话:“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

    雄才大略的人物主攻可以把国家引向强大,而昏庸无能的人主

  • 9、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800字作文

    《明朝那些事儿》的读后感该怎么写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的2篇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800字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800字作文一:

    今天终于读完了当年明月的大作《明朝那些事儿》,总共七册,共计96万字。书的内容是从朱元璋的出生讲起,到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整本书都是以小说的笔法,通俗、易懂且很富有幽默感。真是非常钦佩作者当年明月,能用那么简单的语言(这个说实话很难)来描绘一个朝代的那么复杂历史。回想起在上学期间学校教授的历史课本,只能用肤浅、平庸和随波逐流来修饰,而且对于某些历史事实缺乏考证和独立的见解,鄙视!

    其实自从大学毕业以后就很少去用心读一本书,特别是长篇小说或者是历史题材的,不是自己不感兴趣,而是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在大学里埋头苦读(老师水平真的一般,只能埋头苦读)的是自己的专业书,为的是找一份好的工作;工作后读的是行业书籍,为的是干好自己的工作。另外,也怪自己是搞挨踢的,知识更新换代太快了。

    然而,现在工作稳定了点,但是经常出差。出差路上有时候确实很无聊,特别是乘飞机出差的时候,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很痛苦。思来想去还是找本书看吧,看什么书呢?专业书和行业书我是不看了,看了想吐!后来在网上看到《明朝那些事儿》比较火,想想朱元璋是自己的老乡,明朝的历史自己确实知之甚少。于是下决心买一本好好看看,就这样,在导游当年明月的指引下,我踏上了明朝旅游的征途。

    呵呵,当年明月这个导游雇的还是很划算的,在他的陪同下我度过了一个快乐、悲伤、激动、愤怒、遗憾和感慨的旅途,真是受益匪浅啊!我也想以一种简单的方式来谈谈的我的读后感: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创业艰难,守业更艰苦。朱元璋经过近二十年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创立了大明王朝,而他的子孙们用了近200年的时间来坚守这份家业,期间王朝几近覆没,兴衰波荡起伏。

    这本书,让我懂得要获得多大的成功,就得付出多大的代价。从朱元璋的经历可以看出:童年时期生活困苦;少年时期亲眼看着父母饿死,然后为了生存沿街乞讨、四处漂泊,到皇觉寺当和尚被人欺凌,每一个孤独的夜晚,他只能独坐在柴房中,看着窗外的天空,思念着只与自己相处了十余年的父母;成年后被迫参加起义军,南征北战、枪林弹雨,从一具具尸体上爬向自己的目标。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官场如战场且胜似战场,是一个国家最高智商的

  • 10、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范文800字

    作为人类思想精华的名著书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学习和参考的典范,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必修课。读后感与其看做是种作业还不如看做是一次对于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

    最近,我阅读了《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作者风趣幽默的话语令我十分喜爱这部书。作者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对斗争的描述淋漓尽致,对情节的把握炉火纯青,真的很令我钦佩。在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朱元璋了,一个出身于农民世家的人,竟然能成功当上皇帝。

    朱元璋小时候深受元朝的腐败统治之苦,家中十分贫苦,在中国历的皇帝中,大概是的一无所有的贫农,是通过造反才拥有了天下。放牛、做乞丐、做和尚、造反、做皇帝,一份十分简单的简历。没受过教育,却能直接带领千军万马争夺王位,是个军事天才,也是个人事管理天才。对于这种情况,我有自己的看法:平静的湖面,练不出不畏风浪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宁静的世界,找不出真正的英雄,朱元璋就是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成为一个伟大的霸主。正是青少年时期的艰苦经历磨炼了朱元璋,使他变得老成而有心计。

    朱元璋最令我佩服的是他的各种本领:果断、让朱元璋能在危险的情况下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坚持、能让他在僵持时打破僵局;冷静、能让他有准确的策略。这三样宝物、合起来,能让你在战场上完美地指挥出应敌的方法,假如任何事中,都具备果断、冷静和坚持会让你在困境中发现机会。在这三个本领前,相信无论怎样的困难都回迎刃而解,最后将登上成功的彼岸。

    朱元璋还教会了我自信,他曾经说过“我相信我是对的”。在通往胜利之门的路上,你会捡到很多钥匙,这些钥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闪闪,但只有一把才能打开那扇胜利之门。当你引领大军作战,当百万生灵的一切掌握在你的手中,当你只有一次尝试的机会,没有多少人能不紧张,而在战争中,只有一个时机是最适合的,如果失败了,你将失去一切。但朱元璋却在关键时刻毫不紧张,他相信了自己的决定,是自信,使他一步一步地走向皇位。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我读了《明朝那些事儿》后,朱元璋成为了我生活中的老师,他教会了我果断、冷静、坚持、自信等等必会的本领,他仿佛和我说:乱世之中本身是没有天才,但只要有了各种本领,你就是一定会成功,本领能助你登上成功的高峰。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10-24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11-11

  • 2019-09-22

  • 2019-11-12

  • 2021-08-02

  • 2023-01-05

  • 2019-10-29

  • 2019-11-12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0

  • 2019-10-22

  • 2019-10-11

  • 2019-10-24

  • 2019-10-23

  • 2022-12-27

  • 2019-09-20

  • 2021-10-0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20

  • 2022-12-28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30

  • 2019-10-03

  • 2019-10-09

  • 2019-11-04

  • 2019-10-20

  • 2023-01-11

  • 2022-04-06

  • 2019-09-20

清朝那些事儿读后感800字
清朝那些事儿读后感800字栏目为您提供海量的2024清朝那些事儿读后感800字,清朝那些事儿读后感800字范文,清朝那些事儿读后感800字大全等,带您走进清朝那些事儿读后感800字的海洋,让您细细品味。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