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七步诗读后感 > 地图 > 七步诗读后感,2024七步诗读后感
七步诗读后感

(共 8318 篇)

  • 1、 七步诗读后感5篇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在阅读这程中,书中的故事情节激发了我们的浓浓兴趣,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读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该怎么写呢?以下由小编收集整理的《七步诗读后感5篇》,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七步诗读后感 篇1

    记得那天下午5点左右,一个同学说四川发生了大地震,我们并没有感觉出什么异样,因为电视上几乎每天都有报道,世界上哪个哪个地方发生地震,死伤多少。也不怕笑话,我们整天奔波在学校和家之间,偶尔听见一点儿电视声都很难,并不去关注这些。

    一年级书信:给妈妈的一封信。一年级关于妈妈的书信怎么写?这篇一年级书信250字的给妈妈的一封信的书信可以给大家指导一下。

    快起来!小懒虫!姐姐使劲的推着我。我懒懒的问到了吗?姐姐无可奈何的说你不会自己看!我揉了揉酸涩的眼睛,伸着懒腰下了车。顿时我惊呆了,这不是我最想来的森林吗?到处是花草树木,我顿时觉的心情无比开阔。我到处连跑,弄得姐姐追我追的气喘吁吁。作文

    六年级漫画作文题目:一则漫画联想暑假。关于暑假的漫画作文怎么写?这篇六年级漫画作文600字的一则漫画联想暑假的漫画小练笔讲述了作者对于学生暑假的一些见解。

    七步诗读后感 篇2

    第二天早晨,我背着书包急冲冲地向学校跑去。当我来到教室时已经上课了,老师叫同学们写作文时,我才发现自己竟然忘了带笔。放学回家时,发现早上忘了带钥匙,我只好坐在楼梯上等爸爸回来开门。过了好久,妈妈和爸爸一起回来,我连忙跑过去,拥抱着妈妈说:妈妈,你终于回来了。

    六年级话题作文题目:美梦的一天。看完这篇话题小练笔,同学们对话题作文怎么写有一定的灵感了吧。

    (1)题目:根据以下几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夹叙夹议的作文。(不少于500字)(西安)

    针对时代感强的材料作文,要想不落入平庸之列,就要在立意新、构思妙、感情真、语言活上下功夫。记叙文应多训练穿插回放式、对比映照式的写作方法;议论文主体部分应着眼于横列式、纵贯式、递进式的写作方法训练,以使内容丰富,说理有力度。论证手法注重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以增加语言的活力,使观点更加鲜明。文体宜以议论散文训练为主,使行文放得开、收得拢,灵活自如。这种构思既能应对高考所需,使行文脉络清晰,又可杜绝假大空的新八股文风。

    七步诗读后感
  • 2、 [参考]七步诗读后感精选10篇

    静下心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就好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阅读过一本书之后人们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感悟,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读书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怎么才能防止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参考]七步诗读后感精选10篇,感谢您的参阅。

    七步诗读后感(篇1)

    我读过的诗有很多,但我最喜欢的是《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芨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的作者是三国时期魏国的曹植。

    这首诗的大意是这样的: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做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边哭泣。豆秸煎熬豆子又怎能这样急迫。

    曹植,生于公元192年,卒于公元232年,终年40岁。这首诗是他的绝笔诗。他的父亲是权倾一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而杀死他的便是他的亲哥哥,灭了400年大汉王朝的曹丕。公元232年,曹操去世,曹丕继承魏王之位。曹丕为绝患,便存心杀害他的亲弟弟——曹植。

    正巧,曹操入棺时,曹植因嗜酒忘记了时间,所以没有去吊唁。曹丕便抓住曹植的这个把柄,添油加醋,把曹植拘押到衙,准备处斩。但曹丕和曹植之母边卞氏为曹植求情,曹丕便找了个折中之策——出题刁难,如果曹植走七步,能作出一首关于描写墙上一幅两牛相斗,一牛落入井中的水墨画的诗或词,而且诗中不能带“牛”字。如果答上,便不追究。曹植行七步,诗已成,其诗曰:“两肉齐道行,头上带凹骨。相遇块山下,攒起相搪突。两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气已泻毕。”曹丕见曹植答出来了,心生怒气,便出了一条更难的计策来刁难曹植,让他在三步内作一首关于“兄弟”的诗,但是不许犯着“兄弟”字样。

    曹植便作出了《七步诗》,最后,曹丕无奈,将曹植贬为安乡候。但是过了几个月,便把曹植秘密处死了。

    看了《七步诗》及其背景,我大受震撼,曹丕和曹植是兄弟,竟要手足相残,就是因为那诱人的“魏王”之位。王位是好,但是曹丕为了避免曹植杀害那麽这诱人的“王位”变成了一棵将人诱入深渊的“毒果”了。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跟《七步诗》这个故事差不多的故事。例如唐朝的玄武门之变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李渊建唐。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合伙,企图再玄武门杀死秦王李世民,但被李世民得知,带着尉迟恭、秦琼、程咬金等一班武将,在玄武门反客为主,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又逼李渊退位,成为

  • 3、 如果可以这样爱(佟大为、刘诗诗主演)读后感500字(3)篇

    如果可以这样爱,终于拿起又放下断断续续的把小说追完,结尾祁树礼死了,肝癌晚期的他把自己的心脏给了耿墨池,这个男人死缠烂打的缠着女主,曾一度很讨厌书中的祁树礼,可是结尾他却悲壮的牺牲了自己成全了考儿。说实在的书中人物关系写的很乱,女主考儿光环太大,只要是男人都会一眼无可救药的爱上她,而她在书中的表现又太差强人意,整个一个幼稚神经病,把身边的人都作死,还要感叹她命运的悲哀,书中男主我一直觉得应该是墨池,可是祁树礼起了,又死的如此悲壮,结尾又是“你曾问我是否爱过你”“我爱过”,瞬间全乱了,如果可以这样爱是说祁树礼吗?考儿不是一直都很讨厌他的穷追不舍吗,不是一心都要想要摆脱他的控制吗?哎。至于书中最大的看点她和墨池的爱情,也是不按正常套路出牌,在一起吵闹,分开又思念难耐,在耿墨池的弥留之际,考儿不应该守在他身边不离不弃吗,墨池不是也希望这样的结局吗?可为何墨池为了气考儿,在婚礼上把戒指戴在了另一个女人手上,而考儿又跟祁树礼过了三年多没有名份又有夫妻之实的生活,还怀了祁树礼的孩子,应该说考儿曾跟三个男人怀了三个孩子,这都是什么爱情,整本书我不知道是该感叹考儿和墨池的爱情,还是应该惋惜死缠烂打的男人悲壮的离去,总之很乱,再有书中穿插的高鹏的故事有又何意义,那个高鹏感觉乱七八糟的一个人,对于高鹏的那段基本没看算是翻过。好吧,为了刘诗诗和佟大为两位男主我还是在不断吐槽中把整本书追完,本来想追完书,再追剧,但是我很怕电视剧毁三观,矛盾中……n

    趁现在无眠,好好写篇书评吧。

    这世上真的有浓度这么高的爱情吗?我表示怀疑,但也愿意相信。只是我做不到罢了。

    因为男主角的身份,富贵、多金、英俊、专一、至死不渝地爱,给这本小说增彩不少。于是很多人会骂他们作。这骂声中,其实也有着我们普通人的羡慕在之中吧。

    我们往往都渴望有琴棋书画诗酒茶,可现实往往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又何妨呢?二者是可得兼的。比如汪曾祺的父亲和母亲。

    我一直相信,这世上是有美好到让人想落泪的存在,我们每个人也都有那个独一无二的存在。他或早或晚,或现实或梦境,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愿有人能与你一起琴棋书画诗酒茶,也能跟你一起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才是普通人不普通的爱呀。

    关于友谊,我想说,始于相爱,终于嫉妒。所幸,在毁灭之前,我们能找回初心。

    哇看这本书感觉哪儿哪儿都不好了,深井冰啊,女主简直就是三观及其不正毫无任何底线的渣女啊,而且

  • 4、 读《七步诗》有感700

    在三国.魏时期,曹操有两个很出色的儿子,曹植就是其中一个,他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如弟弟曹植,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便想方设法害死曹植。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原来兄弟之情在权利面前时如此不堪一击的。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这首《七步诗》。

    诗的意思是这样的: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羹。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豆子和豆茎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豆茎煎熬豆子又怎能这样的急迫呢?后来,这首诗的意义已不在是此诗本身价值,它包含了深遂的政治内涵,成了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争夺地位、权力、财产兄弟反目成仇、手足相残的一种写照。

    我觉得这首诗在现代社会也同样适用,它在教育着我们:兄弟姐妹之间,人与人之间都应该和谐相处,团结一心,不要因名利权力而破坏感情,反目成仇。

    国家也一样,比如朝鲜和韩国,本来是同一个国家的,现在却弄到断绝一切关系的地步。朝鲜,这个国家的生活一直都处于低水平。两国的不团结,令周边的局势变得不稳定,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其实,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只有安定团结、和谐相处了,国家才会繁荣富强。

    每天早晨,妈妈都要让我背一首古诗。可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首《七步诗》。

    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七步诗

    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的来历令人惊叹。作者曹植和曹丕都是曹操的儿子,两人竞争王位。曹植很有才华,曹丕则为人圆滑,赢得了曹操的欢心,后来当了皇帝。因为嫉妒弟弟的才华就想治一治弟弟。便令曹植走七步作出一首诗,否则就把弟弟杀掉。果然才华横溢的曹植便作出了这首《七步诗》。

    这里面的豆是指作者曹植,而这里的豆萁就是指哥哥曹丕。这首诗的比喻用的十分贴切。曹丕因为嫉妒弟弟连亲情都忽略了,真是太残忍了。

    如果我有一个弟弟或者妹妹,我一定会非常爱他,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珍惜亲情。

    曹植前期也是在相对安一的环境中过着贵公子生活,但颇有功名事业心。他一生所热烈追求的是“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

  • 5、 读《七步诗》有感600字2024

    我读过的诗有很多,但我最喜欢的是《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芨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的作者是三国时期魏国的曹植。

    这首诗的大意是这样的: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做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边哭泣。豆秸煎熬豆子又怎能这样急迫。

    曹植,生于公元192年,卒于公元232年,终年40岁。这首诗是他的绝笔诗。他的父亲是权倾一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而杀死他的便是他的亲哥哥,灭了400年大汉王朝的曹丕。公元232年,曹操去世,曹丕继承魏王之位。曹丕为绝患,便存心杀害他的亲弟弟——曹植。

    正巧,曹操入棺时,曹植因嗜酒忘记了时间,所以没有去吊唁。曹丕便抓住曹植的这个把柄,添油加醋,把曹植拘押到衙,准备处斩。但曹丕和曹植之母边卞氏为曹植求情,曹丕便找了个折中之策——出题刁难,如果曹植走七步,能作出一首关于描写墙上一幅两牛相斗,一牛落入井中的水墨画的诗或词,而且诗中不能带“牛”字。如果答上,便不追究。曹植行七步,诗已成,其诗曰:“两肉齐道行,头上带凹骨。相遇块山下,攒起相搪突。两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气已泻毕。”曹丕见曹植答出来了,心生怒气,便出了一条更难的计策来刁难曹植,让他在三步内作一首关于“兄弟”的诗,但是不许犯着“兄弟”字样。

    曹植便作出了《七步诗》,最后,曹丕无奈,将曹植贬为安乡候。但是过了几个月,便把曹植秘密处死了。

    看了《七步诗》及其背景,我大受震撼,曹丕和曹植是兄弟,竟要手足相残,就是因为那诱人的“魏王”之位。王位是好,但是曹丕为了避免曹植杀害那麽这诱人的“王位”变成了一棵将人诱入深渊的“毒果”了。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跟《七步诗》这个故事差不多的故事。例如唐朝的玄武门之变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李渊建唐。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合伙,企图再玄武门杀死秦王李世民,但被李世民得知,带着尉迟恭、秦琼、程咬金等一班武将,在玄武门反客为主,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又逼李渊退位,成为了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

    再比如隋时,隋文帝杨坚竟然被他儿子杨广缢死。

    造成这些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麽?就是为了那诱人的皇帝之位!

    人都有贪婪的本性,但为了追逐短暂的名利,而丧失真挚、纯洁的亲情,那不就是舍本逐末,顾此失彼了吗?名利只是一种外在的迷惑剂,而亲情才是让你幸福的保证。迷惑剂只能让你暂时的沉迷于幻象中。亲情虽不能

  • 6、 《七步诗》读后感400字2024

    《七步诗》是三国时代魏国曹植所作。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四子,文采出众,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他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嫉妒弟弟的才学,想要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一首诗,作不出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

    这首《七步诗》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表达了曹植对哥哥做法的悲愤,同时也发出了理直气壮的斥责。反应了当时国家内部的纷争。诗的最后两句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呢?

    我读了这首诗并了解了它的意思后,想先对曹丕提出看法:你和曹植本就是亲兄弟,何必要害他呢?你这样残忍,今后未必能统治好魏国!我还想对曹植说:你的哥哥那么残忍,我看你不如去隐居吧,找个世外桃源,天天游山玩水,安心在自己的小屋里作诗,不管其他的事。

    从这首诗中我体会到了,曹丕的嫉妒心很强,而曹植却是很委婉地斥责着自己的哥哥。相传,曹丕听了面有惭色。

    从这首诗中我知道了,做人不要嫉妒比自己好的人,而是要学习他;做人要心胸宽广,要有包容的心。

    从这首诗中我想到了,我们要学习曹植,学习他包容的心,如果他当时打了曹丕,那今天我们还可以学习到这首诗吗?不过我还要说:“忍无可忍,无须再忍!”

  • 7、 七步成诗读后感

    七步成诗读后感(一)

    我读了一个故事叫《曹植七步成诗》。读了这个故事之后,对故事中的主人翁印象十分深刻,他就是曹植。

    曹植自小就聪慧过人,而且他父亲曹操也十分的痛爱他,但因那时是立长不立幼,否则如果让曹植做皇帝的话,就能让天下黎民百姓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了。曹植的哥哥曹丕一直都想把曹植除掉,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弟弟曹植比自己聪明,群臣会选他做皇帝,最后弟弟曹植会把自己杀掉。于是他就对自己的弟弟曹植苦苦相迫,让他在七步之内一定要作出一首诗,否则就把他杀掉,他想用这样的方法把弟弟除掉。结果弟弟曹植真的在七步就能作出一首诗,并暗讽他何必兄弟间苦苦相迫、自相残杀呢?

    我觉得曹丕真是**人忧天了,因为曹植有很大的抱负,就是要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而且他对兄弟间的感情的珍惜,绝不会为了个人的私欲去迫-害自己的兄弟。我一点也不喜欢曹丕,因为他为了达到做皇帝的目的,就不择手段,想出各种的阴谋诡计去陷害自己最亲的兄弟,这样自私自利的人,就算让他做了皇帝,他一心想的都是自己的利益,他会花时间去多想想老百姓的疾苦吗?我想他是不会的。

    我喜爱曹植的七步诗,因为它不仅十分清晰地表达了兄弟间感情,而且从中更体现出曹植的智慧超群。短短的七步,就能作出如此好的诗句,我真佩服他!

    曹植能有如此辉煌的成就,肯定是少不了他学习上下的苦功。因此,我决心发奋学习,像曹植那样聪明,做对人类有益的事情。

    七步成诗读后感(二)

    小时候,父亲喜欢给我讲故事,其中有一次讲起了曹植七步成步的典故,不过我听后内心一直不以为然,因为,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家己经与二叔斗得水深火热,那里还有兄弟骨肉之情可讲?有的只是埋怨和怨恨甚至仇恨

    这次看《新三国演义》,讲到曹丕为了筑固自己的帝位,听信了一位大臣的建义,让曹植在大臣们朝议政时考他是否是才思敏捷,如果能七步成诗便作罢,如果不能便要一并治他的不孝之罪,没想到,曹植果然名不虚传,沉呤片刻,七步未到己然成竹在胸,慢慢信口吟来: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看到此情此景,我才真正理解这首诗的成诗背景,不知为何,我的眼眶湿润了,为曹植的才情感叹,亦为这首诗所表达的兄弟之情所感动,是的,诗中没有兄弟二字2020,却形像的表达了兄弟的那种相依相生的那种情,堪称千古绝唱,经典之作必将流传百世。

    我不知道父亲和二叔是如何理解这首诗的?如何看待兄弟之情的?在那个年代,他们兄妹三

  • 8、 曹植七步成诗读后感

    曹植七步成诗读后感(一)

    东阿王曹植是曹操的第二个儿子,曹丕的弟弟。他聪明好学。文才出众,所以曹丕心中嫉妒。当他当了皇帝后,有一天,曹丕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出一首诗,曹植无奈,只得一边走,一边作诗,还没走满七步便做出一首民间流传的诗: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当时曹丕听了这首诗,受到了感动,就不再陷害曹植了。

    看完《中华美德故事》中这篇叫《七步成诗》的文章后,我有着极大的感触。是呀,如果我们兄弟。朋友间不和睦,那结果不是很糟吗?我想对曹植说:曹植,你真是太有才了!

    曹植七步成诗读后感(二)

    今天,我打开上下五千年,读了《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曹植的聪明才智,他用智慧挽救了自己的生命。

    故事发生在曹操死后,长子曹丕继位。曹丕怕他的几个弟弟与他争位,便先下手为强,夺了二弟曹彰的兵权;又逼四弟曹熊上了吊。此时只剩下老三曹植,曹丕深恨之。故命让曹植在大殿上走七步,然后以兄弟为题即兴吟诗一首,但诗中却不能出现兄弟二字2020,成就罢了,不成便要痛下杀手。曹植不假思索,立刻脱口而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便是赫赫有名的七步成诗。曹丕听了以后潸然泪下,没下得了手,只是把曹植贬为安乡侯。

    我读完这个故事我知道了知识的重要性,我要做一块海绵在知识的海洋里吸取养份,我以后还要多积累、多思考,让知识在生活、学习中灵活运用。

    曹植七步成诗读后感(三)

    我读了一个故事叫《曹植七步成诗》。读了这个故事之后,对故事中的主人翁印象十分深刻,他就是曹植。

    曹植自小就聪慧过人,而且他父亲曹操也十分的痛爱他,但因那时是立长不立幼,否则如果让曹植做皇帝的话,就能让天下黎民百姓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了。曹植的哥哥曹丕一直都想把曹植除掉,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弟弟曹植比自己聪明,群臣会选他做皇帝,最后弟弟曹植会把自己杀掉。于是他就对自己的弟弟曹植苦苦相迫,让他在七步之内一定要作出一首诗,否则就把他杀掉,他想用这样的方法把弟弟除掉。结果弟弟曹植真的在七步就能作出一首诗,并暗讽他何必兄弟间苦苦相迫、自相残杀呢?

    我觉得曹丕真是**人忧天了,因为曹植有很大的抱负,就是要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而且他对兄弟间的感情的珍惜,绝不会为了个人的私欲去迫-害自己的兄弟。我一点也不喜欢曹丕,因为他为了达到做皇帝的目的,就不择手段,想出各

  • 9、 木兰诗读后感500字2020

    木兰诗读后感500字2020(一)

    《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千百年来,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 这首叙事诗充满传奇色彩。故事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叙述详略得当,如木兰沙场征战,思念亲人,心理描写细腻传神;而关山飞度,百战建功,却只用寥寥几句诗来概括。这样写,使得木兰的形象真实感人,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首民歌刚健清新,表现了古代北方人民英武豪迈的气概。它还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全诗气势雄浑,又易记易诵。习诵时,要注意体会它的民歌特色。 《木兰诗》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人物形象。木兰是一个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的从军缘由、离别、辞官和还家都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仅有六句。详略分明、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着特点。

    木兰诗读后感500字2020(二)

    北朝民歌《木兰诗》,讲述的是千百年前闺门女子花木兰的故事。故事对我来说并不生疏,小时候听父母讲述过,后来上学时也学过。可我每次读起《木兰诗》的时候,都深受感动,今天再次读它仍感触颇深。

    木兰乃一名普通当户织的劳动妇女。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木兰于是决定舍弃女儿身,替父从军。木兰骑上战马,渡过黄河,越过燕山,经过了重重困难才到达军营。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刁斗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凯旋归朝,木兰放弃功名利禄,愿回家过耕织的生活。当她一身女儿妆出来和昔日战友相见时,人们都十分吃惊。

    木兰诗读后感500字2020(三)

    北朝民歌《木兰诗》,讲述的是千百年前闺门女子花木兰的故事。故事对我来说并不生疏,小时候听父母讲述过,后来上学时也学过。可我每次读起《木兰诗》的时候,都深受感动,今天再次读它仍感触颇深。

    木兰乃一名普通当户织的劳动妇女

  • 10、 曹植七步诗读后感

    曹氏父子三人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合称三曹,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许多不朽篇章,曹植的“七步诗”更是一段佳话,其意义已不在是此诗本身价值,它包含了深遂的政治内含,成了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争夺地位、权力、财产兄弟反目手足相残的一种写照。 下面是曹植七步诗读后感,欢迎参考阅读!

    曹植七步诗读后感1

    我读过的诗有很多,但我最喜欢的是《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芨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的作者是三国时期魏国的曹植。

    这首诗的大意是这样的: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做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边哭泣。豆秸煎熬豆子又怎能这样急迫。

    曹植,生于公元192年,卒于公元232年,终年40岁。这首诗是他的绝笔诗。他的父亲是权倾一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而杀死他的便是他的亲哥哥,灭了400年大汉王朝的曹丕。公元232年,曹操去世,曹丕继承魏王之位。曹丕为绝患,便存心杀害他的亲弟弟——曹植。

    正巧,曹操入棺时,曹植因嗜酒忘记了时间,所以没有去吊唁。曹丕便抓住曹植的这个把柄,添油加醋,把曹植拘押到衙,准备处斩。但曹丕和曹植之母边卞氏为曹植求情,曹丕便找了个折中之策——出题刁难,如果曹植走七步,能作出一首关于描写墙上一幅两牛相斗,一牛落入井中的水墨画的诗或词,而且诗中不能带“牛”字。如果答上,便不追究。曹植行七步,诗已成,其诗曰:“两肉齐道行,头上带凹骨。相遇块山下,攒起相搪突。两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气已泻毕。”曹丕见曹植答出来了,心生怒气,便出了一条更难的计策来刁难曹植,让他在三步内作一首关于“兄弟”的诗,但是不许犯着“兄弟”字样。

    曹植便作出了《七步诗》,最后,曹丕无奈,将曹植贬为安乡候。但是过了几个月,便把曹植秘密处死了。

    看了《七步诗》及其背景,我大受震撼,曹丕和曹植是兄弟,竟要手足相残,就是因为那诱人的“魏王”之位。王位是好,但是曹丕为了避免曹植杀害那麽这诱人的“王位”变成了一棵将人诱入深渊的“毒果”了。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跟《七步诗》这个故事差不多的故事。例如唐朝的玄武门之变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李渊建唐。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合伙,企图再玄武门杀死秦王李世民,但被李世民得知,带着尉迟恭、秦琼、程咬金等一班武将,在玄武门反客为主,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又逼李渊退位,成为了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

  • 2019-09-26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10-16

七步诗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七步诗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七步诗读后感、2024七步诗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