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麦积山的呼唤观后感 > 地图 > 麦积山的呼唤观后感,2024麦积山的呼唤观后感大全
麦积山的呼唤观后感相关栏目
麦积山的呼唤观后感热门栏目
麦积山的呼唤观后感推荐
麦积山的呼唤观后感

(共 4329 篇)

  • 1、 观《麦积山的呼唤》有感

    《麦积山的呼唤》观后感

    提起西部农村学校的教育问题,一直是个比较沉重的话题。特别是在偏远山区,由于校舍建设简陋,师支力量匮乏,教学条件落后等原因,严重制约了当前农村教育教学的长足发展。作为我省、我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重点献礼影片,《麦积山的呼唤》以记录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十年来甘肃教育发展为背景,真实反映和再现了西部农村教学的处境与困惑,对近年来西部农村教育的良性发展给予了很好的诠释和讴歌。

    《麦积山的呼唤》是电影《白方礼》的姊妹篇,由曾执导过《白方礼》的天津籍导演李佳伦任制片人兼导演,著名表演艺术家李琦和天水籍影视新人胡静怡领衔主演。影片通过朴实的语言和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讲述了天水籍贫困山区孩子秦聪聪考上南开大学,因家庭困难无法入学,在乡亲们和支教老师的帮助下走进了校园,并通过自身的刻苦学习完成大学学业,为了感恩社会、回报家乡,毅然放弃了外企高薪聘请,回到家乡甘当一名乡村小学教师的感人故事。影片在客观反映西部大开发以来我省教育整体发展进步历程的同时,揭示了西部山区农村师资匮乏、人才留不住的现状,以主人公秦聪聪摒弃世俗观念,把青春投身农村教育,投身家乡发展的高尚行为,展示了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甘肃精神。

    全片以大学生毕业选择回乡任教、扎根乡村小学教育为主线,展现了当前大学生毕业、就业的矛盾和当今社会在就业问题上的世俗观念,表现了甘肃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体现了甘肃人民的淳朴善良、勤劳奉献,歌颂了人间真、善、美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展现了党和政府对边远山区教育的关心和对孩子们的关爱。据了解,影片2010年秋季在风光秀丽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实地进行实地拍摄,以天水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文化为背景,通过轻喜剧的形式反映了我省山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展现了麦积山风景区的秀丽风光,有力宣传了天水的历史文化和麦积山的绮丽风光,将对宣传天水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塑造天水的良好对外形象起到积极的作用。

    6月15日晚,我在观看《麦积山的呼唤》的过程中,无形中便想起张艺谋曾导演的电影《一个也不能少》,两者剧情虽然大相径庭,但都以农村教育题材为主线,存在异曲同工之处。《一个也不能少》是一部反应中国农村生活,农村教育的影片,它真实深刻的反映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我们不了解的一些农村教育的现状。我们观看了《一个也不能少》,再回过头来看《麦积

  • 2、 我的家乡,麦积山作文
    都说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你知陇上也有好风光。我的家乡就在美丽的陇上,天水。那里坐落着远近闻名的麦积山,还有人文始祖伏羲的故乡也在我们天水,

    今天我就主要介绍麦积山。麦积山位于甘甘肃省天天水市东南约45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但山高离地面只有142米,山的形状奇特,孤峰突起,犹如麦垛,因此人们称之为麦积山。

    因为麦积山周围风景秀丽,山峦上密布着翠柏苍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顶,极目远望,四面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只见千山万壑,重峦叠嶂,青松似海,云雾阵阵,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这图景被称为天水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在我国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麦积山为最佳。所以素有小江南之美称。 石窟建自公元384年,后来经过好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重修,遂成为中国有名的大型石窟之一。麦积山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岩,其山势陡然、独峰耸立,最初有许多天然岩洞。现存洞窟194个,其中有从4世纪到19世纪以来的历代泥塑、石雕7200余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由于麦积山山体为第三纪沙砾岩,石质结构松散,不易精雕细镂,故以精美的泥塑著称于世,绝大部分泥塑彩妆。被雕塑家刘开渠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景之一麦积山。

  • 3、 醒来之爱的呼唤观后感

    《醒来之爱的呼唤》是一部很小众的院线电影,讲述的也是一个普通家庭的悲欢离合。一个服刑归来的父亲,回到家里只找到叛逆不羁的儿子,随后两人又去寻找绝望出走的母亲。以下一起来看看醒来之爱的呼唤观后感吧。

    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每个人都陷入了自己人生的死局,但冥冥之中他们又都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在一场寻母之旅中,找回了爱的初心。而在我看来,谈谈影片中的传统文化灌输、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讲述等问题,可能更有趣一些。

    张志刚是谁?他既是入狱十几年刚出狱的男一号,也是在三口之家缺席了很久的不合格父亲。面对着正处在叛逆期的儿子,他满怀愧疚,既想要表达自己的爱和关心,又面对着儿子的敌对和抗拒显得虚弱无力。这让我想起了冯小刚的《老炮儿》。同样是人到中年,也是江湖中人的六爷在表面看上去是比张志刚要风光的多,但面对着自己的儿子,也是表现出了虚弱焦虑和无能为力。

    他们能为儿女做的事儿,可能要比影片中呈现的多的多。你看,两个父亲同样可以为儿子去打架,还都打赢了。但张志刚这个角色背负的可能要比六爷沉重的多。因为他与在京城的六爷相比,更加的贫困无助,也在面对明显已脱节的现实社会上显得更加格格不入。所幸,最后子浩谅解了父亲,也更加明白了父母的不易和孝道文化。而在这个电影中,孝道文化、家族文化、家庭文化等都汇聚成了电影宣传的主线。

    如何看待这部影片中的文化输出问题的方式和技巧?我想,可能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不同解读和答案。就像在家中聚餐时身边父母的唠叨,总是让人觉得有点抗拒,但父母要是真不管不问了,心里还有点发慌。正如书中讲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孝悌忠信 礼义 廉耻,渗透到了中华民族每一个子孙的骨髓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这个时代需要道德的提升,需要孝道的回归,更需要中华传统文化担当着更重要的角色。

    抛开这部电影的艺术水准高低不论,最起码,我们都应该对讲述中华传统文化和试图通过电影来融合家庭隔阂的努力保留一份敬意。就像豆瓣网民说的:默默无言的中年人拍了一部电影,来试图和广大更多无路可走的中年人沟通,也和心灵隔膜的孩子们沟通,也和已经垂垂老矣的老年父母沟通。每一个为人父母、为人子女的人,在看过影片之后,能够心平气和的去理解身边的每一个亲人朋友,也是一件好事儿。

  • 4、 绿的呼唤观后感600字

    请大家试想,如果世界上没有了树,将会是什么样子?黄沙遍地,狂风怒吼,鸟儿哀号,人们也会陷入一筹莫展的困境。像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苦苦地寻找着绿色和生机 今天,我们全体师生去沈空俱乐部看了一场感人的又令我们深思的话剧――绿的呼唤。话剧讲述了一位姓许的老爷爷种了一辈子树,但是没有人给他传宗接代,于是他祈求上天赐给他一个孩子。天神被他的真诚祈祷和辛勤劳动所感动,他的愿望实现了。这个从天上降下来的孩子被起名为福顺,他不但交了许多小朋友,还和爷爷一起种树。天神还赐给了福顺一个能播撒树种和定身的紫金环。但有两个人,只为了自己的一点点利益就把大家努力的结果付之东流,他们竟然把大家辛辛苦苦种的树种卖了出去!砍一棵树,也许只要几秒的时间,但是种一棵树是要几十年的呀!他们实在是太可恶了!最终,在这些人的祸害下,风魔沙妖把土地都吹平了,小树苗也没有保住,这意味着就再也不能种树了,许老汉也让这两个可恶的人给气死了。福顺为了全村人的利益,自己情愿变成一粒金种子,永远埋在了地下 看了这个故事,我在感动之余又不免想到,假如人类不好好保护家园,是不是也会像话剧里面描写的一样呢?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你在小摊前用一次性筷子美美的吃着饭菜时,你是否想过,就是这一双双一次性筷子,我国每年要损失多少宝贵的树木!当你被沙尘暴吹得迷了眼,一边揉眼睛一边骂沙子不长眼时,你是否想过,如果世界上多一些树,那么空气会被净化,沙尘会被阻挡,那哪里会有沙尘暴呢?有些事提前预防是可以避免的,不要等不幸发生时再去感叹、去惋惜,那将无济于事。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节约一张纸、一滴水,种植一棵小树,做保护环境的合格小公民吧。让绿的青藤永远兴旺,让绿色永驻人间! 请保护环境吧!这是绿的呼唤,世界的呼唤,更是全人类的呼唤! (最后还是感谢学校让我们看上一部这么有教育意义的话剧,真希望老师、主任们能多主持一些这样有意义的活动!)
  • 5、 野性的呼唤观后感4篇

    读后感大全专题“野性的呼唤观后感”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以下内容“野性的呼唤观后感”是编辑从网络收集整理的。有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提高我们个人的品位,在观看的过程中,难免会心生感悟。将观看作品之后的看法与感悟写成一篇观后感吧,观后感可以将影片里的重点进行提炼并且让我们更深入的去了解剧情。希望本文能给您提供借鉴!

    野性的呼唤观后感【篇1】

    舒适的温室里永远不会有站在生物金字塔顶端的强者,再惊人的潜力没有磨练的诱导也只是枉然。只有肯吃苦,能够从教训中获得经验的人才能蜕变真正的强者。

    读了《野性的呼唤》这本书之后我感觉世界不只是属于强者的,更属于我们每一个人,因为生存的机会不是别人给的,是我们自己在学会适应别人的规则后得到的奖励,只要我们肯努力,肯吃苦,建立自己的规则,成为强者还会是梦想吗?

    小说的主人公是只名叫巴克的狗,适逢发掘黄金的热潮,他被人从温暖的美国南部卖到了贫瘠又寒冷的北方,当然,对他来说,也是从文明教化进入了原始法则。他在驯狗人那里第一次认识了大棒的法则,心中有了一些原始的冲动。踏上北方的第一天对巴克来说就像噩梦一样,这里没有友好只有“站立”和“倒下”。亲眼看到同伴被撕成碎片;像马一样被驱使着拉雪橇;被担心权威受到挑战的领头狗一刻不停的窥视着等等一系列的事情,让巴克绷紧了神经,利齿的法则也被种在了他的心头。野性开始被唤醒,文明的枷锁被打破,一颗骄傲的心在他的胸膛中跳动。出于野性和对权力的渴望,他先是隐忍,继而不得制造麻烦,最后挑起挑起了同凶悍、老辣、的领头狗的一场恶斗,并将其打败、杀死,取代了他的地位。不停的斗争,恶劣的环境,艰辛的生活让巴克在不断成长。拨开了文字,我看到的是一个历经坎坷又不甘于屈服命运,勇于反抗的人。

    “坚持住,绝不能倒下”,这个信念一直陪伴巴克,但他也有累的一天,他想爱与被爱。

    经过三易其主,一次偶然让他遇见桑顿,这个男人让他在离开南方后第一次感受到珍贵的爱,于是他以更加热烈的爱回报他:他三次跳入湍急的河流,冒死救出桑顿、为桑顿赢得1000美元、近乎疯狂的扑杀加害桑顿的土著人。桑顿死后的每一年他都会到桑顿身死的地方哀鸣,而那时的他已经成为当地狼群的头领,真正的回归了自然,获得了自由。远离了原始法则盛行的北部,一只感情丰富,有人情味的狗又映入我脑海。

    巴克是一个强者,他和生活中的苦难作斗争并取得胜利,渴望并奔向了自由。而作为未来的我们

  • 6、 电影醒来之爱的呼唤观后感

    戒毒有多难?它不仅是身体的瘾,更是心瘾!所谓的心瘾,其实就是吸毒者在即使已经消除了对于毒品的戒断反应之后,仍然忘不了毒品给他们带来的舒适感、欣快感,或许你真的应该看看这部戒毒电影《醒来之爱的呼唤》。

    吸毒不是因为人性本恶,而是传统教育的缺失,心灵的迷失。

    纵观当今吸毒人群呈低龄化、多元化,以及不久前涌现多起杀父弑母案件,这不是人性本恶,而是传统教育缺失,而导致心灵的迷失,《醒来之爱的呼唤》这部电影就如久旱之甘露润育亿万迷失的心灵。

    吸毒为什么反复难戒,真正需要戒掉的是心瘾即心灵的觉醒。

    如果戒毒人员家属能观看《醒来之爱的呼唤》就太好啦,为什么吸毒人员反复难戒?是因其自身原因及家庭、环境等因素。如果每个戒毒人员他们改变的同时,家属也反观自醒,那么他们保持操守就会事半功倍,可以说涉毒家庭是演绎悲情的当然结果,因为众多涉毒家庭与这部电影里的问题家庭截然不同,有反思但没有觉醒,有亲情但不诉诸理性,渴望改变但从未思考因果。

    《醒来之爱的呼唤》让爱回归、让灵魂觉醒、让人性醒来。

    《醒来之爱的呼唤》这部家庭题材教育片,有反求诸己的感悟,有古圣先贤的教诲,有孝老爱亲的温暖,有良师益友的劝导,有血脉相连的传承。忏悔、宽恕、醒来,家庭因亲情而团聚,生活因相爱而幸福。刑满释放的父亲、叛逆不羁的儿子、痛苦抱怨的母亲等集体人性觉醒的巨大穿透力,将反醒救赎理念深深地刻在人们的心灵中。

    是子浩,是志刚、又是宝山,在他们身上处处看到自己的影子。《醒来之爱的呼唤》深深打动了我,子浩的叛逆行为让我感同深受。人活在世,家庭父母没得选,但人生是可以选择的,就看你是感恩面对还是堕落逃避。同时李志刚又让我觉得一个男人要有家庭责任心,不能意气用事,凡事要多想想家人,反观自己现为人父为人夫,却没能尽到自己的责任,整天在外忙前忙后,却忽略妻儿老母感受,他们也需要关爱陪伴,试问一个人连自己家人都不关爱又怎会去好好爱别人?

    影片中宝山的孝更让我感触良多,我也有位伟大母亲,为我操劳一生,前不久脑梗塞生活不能自理,母亲现糖尿病高血压脑梗塞只能少食清淡食物,以前妈妈能吃时我却没给妈妈买过老人家爱吃的东西,现在想买,妈妈却不能吃了。妈妈从未离开过本市,而我以前却没陪妈妈出去旅行过,此刻,想陪老人各地走走看看,可怜的母亲却只能坐在轮椅上,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生最大的悲伤,每次想到妈妈当年对我的爱就感动又伤心,以后我一定要像妈妈对我

  • 7、 野性的呼唤观后感900字精选

    读后感大全推荐更多专题:“野性的呼唤观后感”。

    下面的内容主题为野性的呼唤观后感,是读后感大全编辑为你整理的。看电影或者电视剧,在生活已是再稀松平常的事情了,被故事情节吸引之后,心中总会有颇多感触。这时就可以把我们的思考写下来,关于作品名观后感你有哪些自己的看法。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野性的呼唤观后感 篇1

    狂风咆哮着,疯狂地侵蚀着大地,四周是白茫茫的冰雪世界。一群瘦弱的猎犬艰难的踩着刺骨的碎雪,一步一步地挣扎着向前挪动,有几只犬已经累得直喘粗气,而在其中的一只犬与它们截然不同,它依旧一个劲的往前挪动。

    狂风依旧不留情的肆虐着,但他们只好又慢慢的拖着沉重的货物向前移动,或许北极极地气候已经完全麻木了它们的肢体,更麻木了它们的精神,它们为了生存为了躲避身后皮鞭的抽打,它们还是得向前,在它们的脑子里生命已经不是那么伟大了,在它们眼中只有两个字——前进。每当我翻开这本《野性的呼唤》时,我的内心既感到愤怒有充满力量。

    其实故事很简单,一只娇生惯养的南方犬被卖弄到北极,北方的极地严寒气候一度让这只娇生惯养的南方犬很难适应,它拉过雪橇,被他的群体欺负过,挨过饿,参与过群犬争首,但它从来没放弃过在北极这片生命的荒野上,它相信“力量是一切生存的方法”,最终在它主人死后,摆脱了与人类的关系,成为北极这片荒野上的狼王。

    杰克.伦敦用他那粗犷豪放的语言把整个故事描述的跌宕起伏故事的主人公巴克,一只娇生惯养的南方犬被卖弄到了北方,极地气候让它摆脱它过去养尊处优时留下的坏脾气,受过冻,挨过饿,为了生存,为了忍受主人的鞭打,它一直坚持着,奋斗着,成为北极生命荒野上的狼王。

    在感动的同时我不禁想问什么样的作家会写出如此悲惨而又令人充满力量的作品呢?杰克·伦敦,生于旧金山,他来自“占全国人口十分之一的穷困不堪的底层阶级,在一个既无固定职业又无固定居所的家庭中长大,他做过巡警,做过水手,当过保安,在失去父亲的情况下他还边干活边写作,最后写出了一本本好书,屹立与书坛。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一片蓝天,但他们只知道等着成功,并不去准备,热爱生命的人是会去奋斗,这样生命才会来呼唤你!

    野性的呼唤观后感 篇2

    都说人类和动物是朋友,我就特别喜欢动物,所以对描写动物的书籍更是爱不释手,要知道“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我几乎都看了个遍。暑假里,妈妈买来了这本《野性的呼唤》,立刻吸引了我的眼球。

  • 8、 血与泪的呼唤观后感范文

    血与泪的呼唤是一部很多人在看完之后都会感触很深的,这不电影的精神是伟大的,下面的这篇血与泪的呼唤观后感范文一起欣赏!

    一场意外,几家哀愁几人痛?苗匠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已过去7年,但那让人惊心的、痛心的往事在每年的3.18总会被重新回忆,当然今年也不例外。今年3.18安全警示日活动,我们集体观看了《血与泪的呼唤》,那些在意外中不幸遇难的鲜活生命体,因为自己或者他人的疏忽,让年幼的孩子失去了父爱,让结发妻子失去了丈夫的陪伴,让年老的父母失去了亲爱的儿子,那不经意间挂在脸颊的一行行泪水,那一个个悲情的瞬间,那一声声哀痛的呼唤悲痛中的呼喊是那么的毫无意义,最后剩下的也只有生不如死的痛苦以及无尽的绝望。这样的失去伤害力谁可以估量?

    珍爱生命,关注安全吧!

    这血淋淋的事实与那纵横的老泪,提醒着人们千万不要忘记惨痛的教训,千万不能把生命当儿戏,毕竟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为逝者哀悼的同时,我们要更加珍爱生命,无论职位高低、岗位轻重,都要足够重视安全,才能逐渐远离事故。为此,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切实做好:

    一要吸取血的教训,按章作业,杜绝三违。

    二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用制度管理人,以制度促管理,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三要加强安全教育,通过强化培训学习,使职工熟悉熟练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及操作规程,强化自身安全生产意识及自我防范措施能力,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

    四要努力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真正将安全生产意识深植于我们的脑海。

    五要坚持安全,养成一种习惯,毕竟不安全源于一时的疏忽,而一时的疏忽很容易酿成悔恨。

  • 9、 影片《醒来之爱的呼唤》观后感

    影片《醒来之爱的呼唤》观后感

    伫立在春意盎然的三月里,绿色的律动诠释着生命的意义。3月10日下午,上饶县第二小学组织教师和留守儿童及家长来到凯旋影城观看影片《醒来之爱的呼唤》。家长和孩子们排着有序的队伍入场,当主持人向孩子们介绍影片的背景时,我们的孩子和家长认真的听着,会场悄然无声。

    从2009年开始上饶县第二小学开展以“国学”教育为特色,意在借助《弟子规》开启立德养正,文明尊礼的校园风尚。“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观影前几分钟,孩子们在主持人的带领下铿锵有力地吟诵着《弟子规》。

    电影《醒来之爱的呼唤》是反映传统主题的一部电影,这是一部由民间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群体自行发起、自筹资金投拍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为主题的院线电影;一部寓教于乐的家庭教育情感片;一部让爱回归、让灵魂觉醒、让人性醒来的震撼心灵之作。

    孝道是一个人道德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幸福的源泉。孝是走好人生的第一步,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就是孝。对一个人而言,爱最初的表现形式就是孝,每个人都是如此。电影《醒来之爱的呼唤》从孝道文化切入,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比较好的一种方式,它延续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脉络,把中华文化自我约束、正己化人的教育理念,艺术化地呈现给广大观众。

    影片讲述了一个非常现实的教育问题:家庭环境会雕刻出怎样的孩子?主人公子浩一个标准的00后,完全是当下问题青少年的缩影。移动网络的便捷让00后这代人一出生就经历着信息大爆炸,而网络世界上的信息本就良莠不齐,这就给了青少年的成长一个很大的挑战,在这样的一个时刻,父母的榜样作用就显的更为重要了。

    《左传·宣公二年》有言:“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知易行难,道理人人易懂,但许多人不是真懂,要做到更难。“罪从心起从心忏”,“对不起,我后悔,我是真的后悔啊”,经过十八年漫长的监狱洗礼,认识到自己的过失过错,得到救赎,复苏了人性中的美好,醒来了,觉醒了。

    影片结束了,我们的孩子醒了,硕大的泪珠从他的眼角涌出,他泣不成声的说:“今后要好好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学会做人,报答父母,孝顺父母。”我们的家长醒了,她眼含泪花的说:“从现在开始,放下手机多陪孩子,孩子错了,先不责怪,不发火,多和孩子沟通,同时也问问自己做好了没有,一切从自己做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电影《醒来之爱的呼唤》用电影的形式来弘扬传统文

  • 10、 《醒来之爱的呼唤》观后感600字

    《醒来之爱的呼唤》观后感

    红湖路小学 三(1) 赵仕豪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参加了,广电小记者组织的一场“家庭教育,孝敬为本”,的一场 公益电影。是爱心人事赞助的————《醒来之爱的呼唤》。

    我们准时来到了时代影院,地进入影院,我就看到了广电的工作人员和许多爱心人事在忙碌着。我们领了电影票,过了一会就进入放映厅,呀!来观看的人可真多呀!整个放映厅都坐满了人,可想,这部电影一定很好看。

    随着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影片播完了,这中间我不知道哭过几次。这个影片讲述了一个父亲因年青时的冲动误伤他人,而坐了大牢。坐牢后他不想连累妻子,就和她离婚了。从此一个年青的母亲一个人拉扯一个孩子,艰辛的生活着。孩子由最初的乖巧懂事听话,到后来的叛逆,不学无术。这一切的不幸,让一个可忴的母亲在也受不了了,最后她选择了离家出走。十八年后父亲出狱了,当他看到孩子的冷漠无情,妻了的出走,这一切让他后悔莫及。他决定要挽回这个因他而支离破碎的家。通过父亲的努力,最终挽回了这个家。影片中有两句话让我记忆忧心,“行有不得,反求诸已”,意思就是告诉我们,我们的人生会遇到很多的挫折和不幸,不能一味的怨天尤人,能不能时时反省自己呢?还有一句是“诸事不顺,皆因不孝,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孝敬父母的人,他们的人生都会一帆风顺的,而那些不孝敬父母的人,他们的人生将会是一团糟。子女想要赡养父母,但父母却已等不到这一天了。

    通过影片我学习到了一个人要尊重老人,要孝敬父母,孩子要听从父母教导。希望大家都能走到影院观看这部影片。

  • 2019-11-04

  • 2019-10-28

  • 2019-11-06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04

  • 2019-11-06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6

  • 2019-10-28

  • 2019-09-22

  • 2019-11-06

  • 2023-03-06

  • 2019-10-24

  • 2022-02-11

  • 2019-09-21

  • 2022-01-14

  • 2023-04-02

  • 2023-02-21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3-05-07

  • 2022-03-05

  • 2023-03-12

  • 2023-03-05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02-19

  • 2023-03-19

  • 2023-02-25

  • 2023-02-19

麦积山的呼唤观后感
麦积山的呼唤观后感栏目给大家提供丰富的2024麦积山的呼唤观后感、麦积山的呼唤观后感大全等,希望丰富的麦积山的呼唤观后感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供大家参考借鉴!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