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作文大全 > 空间站第二课观后感 > 地图 > 空间站第二课观后感,2024空间站第二课观后感
空间站第二课观后感相关栏目
空间站第二课观后感热门栏目
空间站第二课观后感推荐
空间站第二课观后感

(共 6894 篇)

  • 1、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作文

    写作是我们必备的一项基础能力,写作文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想要写好作文除了天赋之外多看多练才是关键,如何快速写好一篇作文?“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作文”为读后感大全为您收集并提供,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作文 篇1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作文1

    “天宫课堂”推出了!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于近日面向全球进行直播,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蕴含着得天独厚的丰富教育资源,对激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弘扬科学精神、热爱航天事业具有特殊优势。

    2013年6月20日,航天员王亚平在聂海胜、张晓光协助下进行首次太空授课,全国6000余万中小学生观看授课直播,产生巨大社会反响,在一代人心中播下追逐航天梦想的种子。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进驻空间站组合体后,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充满了期待。

    据悉,“天宫课堂”将结合载人飞行任务,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系列化推出,授课将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作文2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持续约40分钟。这一天地互动过程是在我国中继卫星的支持下实现的,它的亮相同时标志着我国新一代载人航天测控网基本建成。

    “地面上网课,最难的是网络通畅,在天上这个问题更难保证。”杨宇光说,如何确保高码数率、高保真视频流的通信链路完全畅通,是太空授课过程中挑战最大、难度最高、不确定因素最多的环节。

    杨宇光进一步解释道,太空授课的高清视频传输,我国主要依靠居高临下的天链中继卫星进行支持,以地面测控站、海面远望号测量船作为备份,但是地面测控支持比例不高,这是因为天宫一号、空间站多数时间不在我国本土上空。

    无线电通信的一个基本原理,是传输的数据码速率越高,那么传输的能量消耗及对传输设备的灵敏度要求越高。

    “太空授课对音视频的码数率要求较高。”杨宇光解释道,为此天链中继卫星使用高增益天线,使得波束非常窄,以保证能量集中,顺利传输高码数率的视频数据。另一端我国空间站上设置有蝶形天线,指向中继卫星进行配合。这样一来,理论上任何时候都有一颗中继卫星能够“看”到我国空间站,确保授课过程通信畅通。“太空授课的时延仅约0.3秒。”他说。

    不仅如此,太空授课及授课前的

  • 2、 天宫第二课观后感启迪合集

    观看作品,其实也是一种阅读,看了优秀的影片之后,我们感觉到自己的思想得到了升华。撰写观后感,可以加深我们对这些影视作品的理解。观后感可以联系实际情况,围绕着中心内容,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观后感呢?经过收集,栏目小编为您献上天宫第二课观后感启迪,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天宫第二课观后感启迪 篇1

    中国的太空部门,是目前中国屈指可数的几个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最重大战略意义的行业之一;中国太空事业的建设者们,以他们的奉献、创新和辉煌的成就,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和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采。中国的航天事业是中国国内各行业中投入和产出比率最高的行业之一,而且对中国的国家利益具有头等的战略重要性,难能可贵的是中国的航天部门多年来始终保持着中国革命的精神:以大局为重、艰苦奋斗、发愤图强、最终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一支重要航天力量。

    中国航天工业志存高远,奋发图强和廉洁报国的行业风貌,应该成为全体中国人共同的精神财富,中国航天人的精神应该像过去的.大庆精神一样,成为中国现代的进程中所有行业的楷模。

    中国航天事业所创造的这些有形和无形的财富,是我们这个民族不竭的物质和精神宝藏。

    伟大的事业孕育了伟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这些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去学习,我们更应该把这种航天精神融入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去。

    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我们没有经历过苦难。相比那些航天英雄,他们都是通过严酷的训练和残酷的选拔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在太空中,身处那样恶劣的坏境也依然坚持奋斗,自强不息,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应以他们为荣,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的拼搏精神和爱国精神,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和讲话精神,争做合格党员。

    要做一名合格党员,就要在生活、工作上,遇到困难和挫折,不逃避,不退缩,知难而进,一往无前,敢于胜利。就像航天员要在严峻的环境中训练一样,那严峻的环境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那只有改变自己,去攻破各个难关。探索无垠的太空是航天人永无止境的事业,学习航天精神是我们共产党员的任务。

    成功实践告诉我们,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航天精神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胜利

  • 3、 [热门]观后感天宫课堂第二课合集

    电影里那些经典的台词,桥段总能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一场好作品往往能调动我们强大的共情能力,找个时间将这些想法记录下来,写进自己的观后感。观后感可以将内心的感动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保存下来。如何让作品观后感显得更有逻辑性呢?读后感大全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观后感天宫课堂第二课,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观后感天宫课堂第二课 篇1

    今天盼望着,期待着,《天宫课堂》第二课终于要和我们见面了。3月23日下午,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本次授课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

    我们学校全校学生在线收看了“天宫授课”特别节目,叔叔阿姨们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传授了我们很多的科学知识,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太空家园,原来遥不可及的太空能变得触手可及!书中的那些太空奥秘的知识在航天员叔叔阿姨的操作下也得到了很好的证明!若不是亲眼所见,我们无法想象科技原来是那么神奇的一个东西!瞧,在太空授课中,航天员向大家介绍了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最后,现场还进行了学生提问的天地交流环节。

    这次太空授课真是令我大开眼界,看了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科学世界真是太神奇了。科学在改变我们的生活,甚至改变着我的世界观,因为科学的力量,我们走进了太空,这在以前根本就不敢想象的,而今天的授课,让我们每一个学生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科学的力量。同学们欢呼着,大叫着,直呼不可思议!此时此刻,我下定决心,我们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努力去学习,学习更多的知识,去探索更多的奥秘!

    观后感天宫课堂第二课 篇2

    今天,天宫课堂上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这些航天员们向我们介绍了自己在太空舱的生活。

    叶光富老师给我们表演了怎么在太空舱里转身,他先用右手旋转,转动身子,再把双手张开,速度就变慢了,如果把手搭在肩膀上,速度就变快了。他展示完,又向我们介绍了细胞在太空中和地球上伸缩和运动的区别。最后,王亚平老师给我们制作了一颗用水做成的透明水球。王亚平老师先用蓝色色素把透明水球染成蓝色,再用泡腾片给它弄出小气泡。

    王亚平老师说:“这些气泡就像一个个人一样”。

    通过这堂课,我发现在这太空中有许多好玩的东西,我们的航天员和祖国真是太伟大了!

    天宫课堂第一课直播20xx观后感作文5

    航天事业已建立多年,人们一直向往着天空,盼望能向鸟儿一样自由地在天空

  • 4、 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心得

    静下心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就好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在阅读了作品后,我想您对于这个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这个时候就可以将我们感悟和体会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我们如何去领会作品的内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悉心准备的“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心得”,供大家收藏参考,希望能提供一些帮助。

    今天我观看了我们国家的航天员在天宫号太空站里做了好多的实验,我好奇极了,我深切的感受到了我们祖国航天技术的先进和强大,我要以航天员为榜样,好好学习,长大后也成为一名航天员。

    深深体会到中国航天科技的伟大成果,展示了航天员的良好身体素质和渊博的知识,也吸引了我们去探索太空的奥秘兴趣。今后,我们新时代的青少年,要从小爱科学,刻苦学习,以航天精神为榜样,相信在未来,也能创造更多的航天奇迹,为中国的航天事业留下精彩的印记!

  • 5、 太空授课第二课观后感精选8篇

    读后感大全主题栏目精选:“太空授课第二课观后感”,敬请访问。

    如今我们能很方便地观看各类优秀影视作品,观看作品之后内心有很多感慨想吐露出来,可以将内心冒出那些想法写成观后感,同时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认真思考在电影里学到了哪些东西。学会以下几点,就再也不用为写观后感发愁了!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太空授课第二课观后感,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太空授课第二课观后感(篇1)

    今天老师说神舟13号要在太空上与我们直播,我们都很开心。

    在直播中先是介绍太空舱的结构和宇航员的休眠舱,然后又是太空中的小实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制作一个大水球。

    先是用一个放大镜放到水里面制作一个水膜,然后是用水袋往上挤水,把大水球变得很圆很圆,这样就像一个凹凸镜一样,人在它的前面就是倒过来的。然后再往里面挤一点空气就变成了一正一反的两个宇航员,非常神奇。再往里面放一个泡腾片,泡腾片的泡沫不会出来,而是在大水球里面沸腾,再来一些颜料就变成了五彩斑斓的大水球。

    然后又是乒乓球实验,同学们先是在地球上把乒乓球给放在水面上,乒乓球会浮起来。宇航员们在太空舱里面把乒乓球放在水面上也可以浮起来,可是他们把乒乓球一往水里按,乒乓球就浮在了水里,这充分说明了地球与太空的差别,地球有重力,而太空中却没有重力。

    看完这次直播我体会到了,一定要好好学习,做祖国的栋梁之材以后会创造出更多神奇的实验。

    太空授课第二课观后感(篇2)

    从一曲《东方红》响彻太空,中国人拉开了探秘宇宙的伟大征程。回溯中华民族半个多世纪的问天历程,我国航天科技从起跑、追赶到超越,以惊人的攻关加速度刷新着世界的认知。几代航天人夙兴夜寐、呕心沥血,凭借“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登月球、访火星、漫步太空、问鼎苍穹,攀登着科技高峰的同时,更积淀传承着深厚博大的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向各行各业传递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密码”。

    以“愿得此生长报国,胜寸心者胜苍穹”的情怀与志向指引逐梦航向。

    有人说,科技应是严肃客观、超越主观情感的。殊不知,在科技工作者严密的推理演绎与实验分析之下更需家国情怀的滋养。“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曾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家国情怀是铸造航天精神的根与魂,由此延伸出的强国之志、报国之行便是无数航天人自然而然的选择。斗转星移,时代更迭,精神的力量历久弥新。邓稼先、任新民、于敏、郭永怀等老一辈“

  • 6、 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个人观后感精选

    不同的人在观看同一部作品之后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看自己喜欢的电影更是可以让我们思绪万千,为了向他人展示了自己欣赏作品时的感悟,我们可以用观后感进行记录,写观后感,要充分而又妥贴地运用学过的语言。如何正确看待作品和观后感之间的关系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个人观后感》,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个人观后感(篇1)

    我曾经想象在未来的一天,我乘坐宇宙飞船到另外的一个星球访问,在飞船快到达目的地的时候,迎面一个比飞船大好多倍的陨石向我们飞来,而飞船通过瞬间转移轻松地避过去。到达那颗星球上,我们得到了外星人的盛情款待,并且和他们建立了深切的友谊。

    近几年来,科技日新月异,我国的航天事业也不断发展:20xx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上天,杨利伟也成为实现中国人飞天梦的第一人,所有的人都很羡慕,但是他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却是经过了很多艰苦的努力和训练才得到成功。随着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神舟八号等飞船成功完成它们的任务,预示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迅速。20xx年6月16日,刘旺、景海鹏和中国第一位女宇航员刘洋乘坐神舟九号飞船进入太空,完成了空间站的对接任务。通过很多资料我知道了想上太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成为一名合格的宇航员需要付出很多很多的努力和辛苦,还有为航天事业奉献了一生的科学家和工作人员,他们的默默付出才使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这样辉煌的成绩。

    我也经常想象假如我是一名女宇航员,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那是多么自豪的一件事。但是我知道乘坐载人飞船是有危险的,我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去攻克难关,造成没有危险的飞船,让小朋友们也能乘坐飞船在太空遨游。

    我还要学习航天精神,从小锻炼强健的体魄,养成良好的品德,磨练勇敢顽强的意志,克服各种艰苦和挫折,用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迎接未来的挑战,来实现我的航天梦。

    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个人观后感(篇2)

    今天虽然是星期天,我还是早早的起来了,迅速穿好衣服,为我今天的小记者采风行做好了一切准备。

    大约九点钟我们就坐上了大巴车。不一会儿,就到达了目的地:福建省工程学院。

    “哇”一走进工程学院航模工作室,各种各样奇特的航模,让我目不暇接。省航空学会科普部高老师告诉我们:“这些形状各异的航模大部分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制作的,也有的是像你们一样的小小航模爱好者制作的。”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呀!听完高老师

  • 7、 天宫课堂第二课优秀观后感900字系列

    能让人印象深刻的不仅有书籍,还有影视作品,我们在观看时也会产生许多优秀的想法,观后感的撰写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非常稀少了。写观后感要能抓住要点,才能体现出观影时的真实感悟。你是否遇到过需要写观后感的情况呢?读后感大全编辑推荐你不妨读一下天宫课堂第二课优秀观后感,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天宫课堂第二课优秀观后感 篇1

    3月23日下午,在北京中国科技馆地面主课堂和西藏拉萨、新疆乌鲁木齐2个地面分课堂,400余名中小学生等待着再次开启太空授课。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各位同学,大家好!”15时59分,“太空教师”王亚平亲切的声音从遥远太空传来,在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内,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再次以天地交互的方式,开启了“天宫课堂”第二课。

    在去年12月9日的“天宫课堂”上,3位航天员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天和核心舱,并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等有趣的实验,点燃了无数青少年探索太空的梦想。课程结束后,社会各界通过新闻媒体和网络广泛参与第二次“天宫课堂”授课内容征集,这次的授课内容是从征集到的意见建议中遴选的,并结合中国空间站设施条件进行了精心设计。在万众期待中,一堂以展示“微重力环境下特殊物理现象”为主要内容的科普课精彩开讲。

    “空间站居然能制作冰球?”在同学们期待的目光中,王亚平再次如魔术师一般开始了神奇的实验。只见她从一个装有过饱和乙酸钠溶液的袋子中缓缓挤出一个圆圆的液体球,然后用沾有晶体粉末的小棍触碰一下,见证奇迹的时刻出现了——液体球迅速结晶,成为一个漂亮的冰球悬浮在空中。

    看到同学们脸上满是好奇,王亚平接着讲解了其中的科学奥秘:“是微重力环境下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使得挤出的液体形成了饱满均匀的液体球。如果我们在地面上做这个实验就需要用容器,结晶的形状也会受到容器外形的影响。而在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中,液体球可以悬浮在空中,当它结晶后就长成了这样的形状。”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失重环境下液体的表面张力,多个精彩的实验在空间站逐一展开:两片液桥板成功将相融在一起的两个小水球拉伸成一条透明的液桥;水油混合物靠着离心作用在太空成功分离;可爱的冰墩墩玩具被抛出后没有下坠,而是沿着原有的方向匀速前进……同学们全神贯注地看着一个个精彩实验。

    浙江省平湖市黄姑实验小学三年级的钱欣怡这次又和同学们一起在线上观看太空授课。她说:“我知道这些实验现象之所以与

  • 8、 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1500字通用

    电影或电视剧,是可以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作品的情节,经常让我们生出万般感慨,我们将观后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观后感。在写观后感作文过程中,纷繁杂乱的思维可以被很好地梳理。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观后感呢?也许"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1500字通用"就是你要找的,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篇1)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但是,与航天强国相比,我们仍有不短距离,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小富即安,重要的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天宫_号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_号空间实验室是在原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备份产品基础上改造而成,由资源舱和实验舱组成。其中,资源舱为非封闭结构,主要功能是为天宫_号在太空飞行中提供能源和动力;实验舱作为一个密封舱,其主要功能是为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提供洁净、温度和湿度适宜的载人环境和活动空间。

    天宫_号的主要目的是接受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访问,完成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面向长期飞行的乘员生活、健康和工作保障等相关技术;接受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访问,考核验证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技术,以及在轨维修和空间站技术验证等试验。

    梦在远方,路在脚下。我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展示了中国力量,塑造了中国精神。有人把天宫_号称为“筑梦空间站”,“筑梦”耐人寻味。古今兴盛,皆成于实。怀揣梦想,脚踏实地,在仰望太空的过程中不断畅想和贡献智慧,我们的梦想一定更灿烂,人类的未来一定更可期。

    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篇2)

    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1

    小时候我就十分喜欢天文学,梦想去那神秘的太空。也许是出于对星座的爱好,每次我在小区玩时都要躺在大石头上看着天空,希望能找到妈妈故事里那些美丽的星星。于是,我心里萌发了一个念头,像杨利伟叔叔一样登上太空,做一个真正的宇航员。于是我暗下决心:好好学习,锻炼身体,争取考上航天大学,将来到美丽的太空中实现我的航天梦。

    一天晚上,我又像往常一样遥望着天空中的星星,跟它们进行心灵对话。忽然,一位身穿闪闪发光衣服的大哥哥出现在我面前,说:“小弟弟,我是太空使者,你的航天梦想我可以帮你实现。”“真的吗?我想去蔚蓝的太

  • 9、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作文800字系列

    读后感大全精选栏目推选:“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作文”。

    写好作文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写作其实本质上也是我们体验生活的过程,想写好作文我们需要尽可能地去积累整理。你对哪篇作文印象比较深刻?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作文,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作文 篇1

    早在古代,古人们便有了“飞天”的梦想。他们天空是那般向往,而科技的落后无情地粉碎了他们的希望。尽管如此,“牛郎织女”、”常娥奔月”等故事仍是层出不穷。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进步突飞猛进。飞上太空,登上月球,已不再是人类做都不敢做的梦。

    第二次观看《天宫课堂》,太空站中的三人再次和蔼可亲地向大家讲课。一个个浅显易懂的故事背后是深奥的科学定律、道理。太空三人组,再次让我们领略了太空的神秘、宇宙的奥妙。

    一个巴掌大的水袋,水在水袋中翻腾扑腾如调皮的孩子想尽快挣脱母亲的大手,在大千世界中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玩耍。再拿来一截软胶吸管,插在水袋口,轻轻按压,一个手指头大小的小水泡立刻出现,再继续按压,小水泡晃晃悠悠继续长大,小水泡中意冒出了许多更小的水泡!太神奇了!更神奇的还在后头,手一挤吸管,下水泡“啵”地离开束缚,飘浮在半空中用毛刷轻轻一点,小水泡仿佛被画上了点睛之笔,竟秒变“小冰球”。

    太空实在是太有趣了。宇宙之间拥有无尽的奥妙,或许将来的一次偶然发现会将*人类的认识。就算是地球上最杰出、最伟大的科学家恐怕也不能肯定字宙一定是没有边际的吧?

    飞上太空登上球或许才是一切一切新发现、新征程的新起点。然后,通过宇宙透析一切的秘密。唉,然而这一切都离我们太遥远了,还是别高谈阔论了,还是脚踏实地地学习吧!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作文 篇2

    《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正式开始了,应该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再一次伸出了橄榄枝。

    此次,中国航天员们在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壮举。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摩根和王亚平却把这种职业的

  • 10、 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2023

    如今我们能很方便地观看各类优秀影视作品,此时用文字表示自己的心情,写一篇观后感不失为一种好选择。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写观后感要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想学习写作品观后感的技巧吗?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2023”,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2023 篇1

    大家都知道,三位可敬的宇航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已经成功升上了太空,电视上说王亚平还要在太空给我们讲课,真是十分期待,有时候,我还会想,会不会有和我读过的太空小说里有关的内容呢?

    今天,终于可以在有关媒体上看到太空授课了。昨天下午老师早早地就宣布说:明天必须好好看完,并且写出读后感。可惜我一大早地就来到妈妈办公的地方了,所以只能在电脑上观看,视频不如电视上的清晰。

    我们打开了电脑,妈妈在边上看着,她说她也要学习一点。随着视频的播放,我们仿佛也走进了一个神秘的太空世界,也越发感觉到有趣了。

    我们先看到了三位宇航员在向着我们挥手,都是笑眯眯的,显得很有活力,他们在太空里能做到像武林高手一样,身轻如燕般地在飞行器内飞来飞去的,他们像横着身子攀岩一般地在舱内游来游去,虽然可能做不到十分到位,也可能会有一些气体在阻拦着,但是他们悠然自得的样子也让我十分羡慕。要是我也能到太空就好了,可是还得有未来的学习,现在只能是可望不可即。

    我早就知道宇航员的吃饭、睡觉和运动和我们不一样,但是在看到的时候还是感到十分新鲜。他们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用食品袋包着,里面有炒鸡蛋、牛肉和虾仁之类的,让人垂涎三尺。宇航员喝的饮料和水都是装在水袋里的,他们用吸管吸出来喝,王亚平在喝着一杯柠檬汁的时候还竖起了大拇指,好像味道很不错,令我挺羡慕的。

    这三位宇航员做运动时也十分有趣,他们用拉力器或自行车重量器来做运动。在《快乐阅读》中有一篇文章上说宇航员只有在太空里多做运动,才能在回到地球的时候和原来的体型一样,我看到有一本书上说,宇航员在太空静止呆久了,就会身体萎缩,腿竟然像麦秆一样细,实在是太惊人了。

    宇航员在太空中测体重也十分巧妙,王亚平首先是给我们演示了一下两个弹簧的情况。一个上面挂了一个比较重的物体,一个挂了一个轻一些的,在地球上应该是那个挂着重物的弹簧往下沉一些,可是在王亚平手中,在太空里,两个弹簧都没有被拉长。他们测体重的质量测量仪

  • 2023-01-02

  • 2023-01-05

  • 2023-02-05

  • 2023-01-09

  • 2023-01-19

  • 2022-11-19

  • 2023-01-03

  • 2023-01-13

  • 2023-02-14

  • 2019-10-09

  • 2022-05-14

  • 2022-07-19

  • 2023-02-14

  • 2023-02-02

  • 2022-12-18

  • 2023-01-31

  • 2022-12-18

  • 2022-12-14

  • 2022-12-19

  • 2023-03-03

  • 2023-03-06

  • 2022-12-20

  • 2022-12-18

  • 2022-12-24

  • 2022-12-03

  • 2022-12-17

  • 2023-01-16

  • 2022-11-28

  • 2022-12-20

  • 2022-12-22

  • 2023-01-30

  • 2023-02-08

  • 2023-04-04

  • 2022-12-17

  • 2023-01-15

  • 2023-01-21

  • 2023-01-23

  • 2023-01-23

  • 2019-10-09

  • 2023-02-05

空间站第二课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空间站第二课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空间站第二课观后感、2024空间站第二课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