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惠安馆读后感 > 地图 > 惠安馆读后感,2024惠安馆读后感范文大全
惠安馆读后感相关栏目
惠安馆读后感热门栏目
惠安馆读后感推荐
惠安馆读后感

(共 9815 篇)

  • 1、 惠安馆读后感模板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每一个人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所感受,面对作品里的情节、人物,我们需要从相关的角度去分析它。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小编特别编辑了“惠安馆读后感模板”,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惠安馆读后感【篇1】

    在寒假里,我阅读了林海音写的《城南旧事之惠安馆》。这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友情和亲情。

    故事内容是:林海音小时候有一次何宋妈出去买菜,她碰到妈妈嘴里经常说的那个惠安馆的“疯子”。就这样,七岁的林海音认识了她——“疯子”秀贞,她们成为了朋友。后来,林海音在一家酒店里认识了一个小女孩妞儿,在说说笑笑中,妞儿告诉林海音,她不是父母亲生的,是被捡来的。这句话让林海音大吃一惊。当林海音再次来到惠安馆,听秀贞说,她一直在找自己的孩子小桂子,因为想念小桂子而变得跟普通人不一样,大家才把她看成是个疯子。秀贞拜托林海音一定要帮她找到小桂子。还告诉林海音小桂子的特征:后脖上有一块胎记。某一天,林海音看见妞儿的后脖上也有一块胎记,她这才知道妞儿其实就是小桂子。于是,林海音就千方百计让她们母女团聚,最后,小桂子和秀贞离开了北京,去寻找小桂子的亲生父亲。

    在这个故事里,让我看到并深为感动的是:在别人的眼里,秀贞看起来是个疯子;其实是个因为丢失了孩子而想念孩子想疯了的木青;这就是亲情。当自己的小伙伴:妞儿。遇到困难,寻找不到自己的父母,林海音稷想尽千方百计帮助他寻找大了她的父母,这就是友情。

    我喜欢友情,它就像是一缕温暖的阳光。记得有一次,我忘记带尺子了,我心想:怎么办呀,待会儿考试怎么连线啊,没办法了,只好向别的同学借一把尺子了。我向同桌借,他说:“凭什么借你呀,我等会儿连线接你尺子我用什么?”我心想:这小可怎么办啊!我心里急得想热锅上的蚂蚁,后面的同学看到了,疑惑不解地问:“发生了什么事,怎么这么急?”“我忘带尺子了,你能借我吗?”我回答道。她微笑地说:“当然,没有问题。”她这一说,让我心里温暖了许多。这就是友情的可贵。父母对我的爱,是数不尽的。当我去同学家玩没有告诉父母的时候,他们担心的到处寻找;在生活上,父母对我嘘寒问暖,吴文不知的关怀,学习上,父母对我严格要求,让我不断进步,这就是亲情。

    这两种感情:亲情与友情,是我一生受用不尽。

    惠安馆读后感【篇2】

    我读了城南旧事,其中印象最

  • 2、 惠安馆读后感500字精选

    读后感大全主题阅读推荐:“惠安馆读后感”。

    书籍是智者真知灼见的积累。作者在作品中用流畅的语言,叙述了相关情节,这时我们可以用读后感的方式回味这个作品,你知道如何写出一篇有感染力的作品读后感吗?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惠安馆读后感,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惠安馆读后感(篇1)

    读完《惠安馆》,对我有很大的感触,作者写的仿佛我也经历过……

    林海音用简略的语言概括了全文,我读的那一个字都历历在目,总是也看不够。

    我最喜欢的是小主人公英子,小主人公英子这么乐于助人,如一个被称为“疯子”的秀贞也合得来,她也是那么喜欢动物,她总拿“吊死鬼”来喂她家的小鸡,她又是那么同情,当妞儿受打时,她总是为妞儿打抱不平……

    英子帮助了“疯子”秀贞找到了小桂子,这期间,英子总是问起小桂子,她是那么关心啊!

    这篇文章生动地描写了英子小女孩的遭遇,在作者林海音的笔下,却是栩栩如生,作者用开头给我们留下悬念,最后,有用各种细小的语言把事情衬托出来,作者的写法让我值得学习。

    作者笔下一个生动的画面好似就扑在我的眼前,啊!多么好看的《惠安馆》啊!我喜欢这本书,因为我的喜怒哀乐总是由它变得平常。多么好看的一本书啊

    惠安馆读后感(篇2)

    读完《城南旧事》中的惠安馆的故事后,我心中倍感压抑。虽是稚嫩孩提眼中的光景,却真实地诉说着世间人生百态。

    此段故事讲述了20年代末中国底层社会群体的生活景象,但它却是反映当时社会民众生活的真实写照。文中的我是一个聪明、开朗、善解人意的小女孩,在懵懂之时成就了一桩尽善之事:即一次偶然但非偶然的相遇,使一对遭遇坎坷期期相盼的母女得意重逢。

    由于我的好奇认识了疯子秀贞,在我的好玩中结识了妞儿。从别的小孩害怕到我逐渐接近她的闲聊中知晓了疯子的痛苦过去,从出手相助到无话可说的友谊中得知了妞儿的凄楚生活。母女两个无疑是那个阴暗无情的社会牺牲品,母亲因无谓的情感纠葛而错就了一生的幸福,孩子因世俗被无情的抛弃而步入痛苦的深渊,她们因世态的炎凉而被世人冷落。她们只有从我,幼稚的我那里得到一点点纯真的慰藉。是因我的聪明和世间的巧合促就了她们母女的相认,然而她们那迟到的天伦之乐是那样的陌生苦涩并且短暂,被一场无情的车祸消失殆尽,像流星一样成为了时间的过客。结局是那样的令人痛心惋惜,没有换来别人的怜悯,却引来我的家人认为是她怎么一拐能拐了俩孩子走的无情猜忌。

    在一个世态炎

  • 3、 走进红十字会体验馆作文400字

    5月12日是护士节,也是汶川大地震10周年纪念日。下午,我随武义新华小记者来到武义职校内的红十字体验馆参加汶川大地震纪念活动。

    在红十字体验馆,小记者们学习了防火、防震、心肺复苏等避险急救常识。红十字会的邹晓鹏老师给我们介绍了红十会的一些知识,红十会的由来,精神以及七项基本原则等。小蓝老师播放了ppt为我们讲解了地震的有关知识。王东老师给我们做了心肺复苏的现场演示,刘宣伟老师作了应急救护培训的讲座,还现场教会了每个小记者急救包扎技能。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每年的5月8日是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急救日是9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红十字会的精神是:人道、博爱、奉献。我知道了救人要先保护好自己,不能盲目救人,并学习了简单包扎和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我还知道了我的家乡武义不属于地震活跃地带,地震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小。

    最后我采访了红十字会的志愿者。志愿者说:我们的目标是为更多人宣传普及安全知识,避免事故的发生。因为当志愿者开展救援时,就意味着已经有悲剧发生了。而我们小记者们则表示,会把今天所听所学安全知识分享给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学会急救,关爱生命。

  • 4、 背上人生的十字架读人生的十字架有感作文650字

    夜幕降临,天空是一片深蓝的沉静 背上十字架,走完你的路反复咀嚼这句话,朴素简短的话语却有着深刻的意义。辛齐格背着真正的橡木十字架,给自己加负,让自己融入角色中,用自己的汗水浇灌了长青的事业。他博得的不只是掌声,还是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 以前常听人家说,给自己减轻负担,放下吧,放弃吧。听得多了,自己也常常认为,淡然退出是一种哲学,自己也就这么做了。 那天,楚楚,吃完饭就去上钢琴课!哦我扒着饭粒有气无力的回答。对于钢琴,一开始去学只是出于对着庞然大物的新鲜。初学时,我还是津津有味,可等新鲜劲儿一过,就立马泄气了。对钢琴的厌恶随之而来,每天一小时的练琴时间也变得面目可憎。突然,我想:为什么一定要学钢琴呢?不是说放弃也是一种美丽么?我不学了!念头一出,就像排山倒海似的占据了我的脑海,怎么也挥之不去。终于,妈妈,我不学钢琴了!什么?你不学了?不行,赶快吃饭,吃完去上课!不要!我就是不学了!我赌气似的跑进了房间,妈妈看了看房门,什么也没说,走进了自己的房间,学琴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可是,渐渐长大了,当别人在班会上表演才艺时,我却为无一技之长而发愁。突然觉得少了钢琴,生活多了一些小小的不愉快。 直到今天,读了这篇文章,我才发现当初的想法是错误的。我应该给自己加负,而不是轻言放弃。一生中,随心所欲很少,更多的是必须完成的任务。我既然选择了钢琴,就应该背上十字架,给自己确立一个目标,给自己加重。压力无形,重量有度,与放松的诱惑相抵抗的总是严谨的态度,而这态度就是那重量。 一个手杖成就了一个巴尔扎克,一个十字架成就了一个重生耶稣。不是在于他们本身有多么伟大,而是在他们困难时,没有忘记给自己负重。 岁月乎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时光流逝,岁月不言。以后的时间里,不平坦的路我会走得很顺畅,因为我不会忘记给自己背上人生的十字架

  • 5、 纯真博物馆 读后感(3)篇

    《纯真博物馆》里,那些我没想到的......n能让我买回、并打开这本纸书的真正原因是该作者的国家,土耳其。我对这些地名熟悉而实质陌生国家的文学有着莫名其妙的好奇。在相当一段时间以来,去书店买书,经常想找找这些似乎被大众媒体所遗忘的角落里可否会藏着点什么特别的东西,毕竟无论是亲身旅行还是读些国家地理之类,能够体会到一个地方的感觉多半还是停留在物,我们肉眼能及之处,仅仅是一个现象,一种结果,无论如何是无法像当地人那样,“经历”它。我没有想到的是,等到打开书,真正注意到作者的名字:奥尔罕·帕慕克时,才发现,噢,原来是自己寡闻了。这是位大名鼎鼎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当年《我的名字叫红》那本很有名的,可是我压根没有想过要读它,因为这书名实在是太“红”了,以至于直到正式阅读这一本书的那一瞬间,我还在后悔买了这么一本“红”人的“红”书......n可随后,我就哈哈哈,哈哈哈了。我没想到一个这么“红”的人,在一个我以为古老又落后的穆斯林国家里,他竟然第一段开始,就以幸福为名义,开始了一段小黄书的节奏。这位司机同志密密麻麻反反复复一点刹车的迹象都没有,豪放不羁直接开出了百十余页...... 如果有人问我,这小黄书好看吗?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好看。请相信我,作者的诺奖真不是白拿的,他选的那条路上,在“一种夹带着椴树花香的春天气息”里,我见到了那个一九七五年五月的伊斯坦布尔,那里,“橘黄色灯光的窗户、窗后树枝上洒满月光的栗子树、带着烟囱和屋顶的尼相塔什上空那片靛蓝的深邃天空”底下,是一个“许多年轻人因左右纷争彼此残杀”“一个贫穷和麻烦的国家”,在那些“无人和黑暗的街道”上,这位多金帅气渣中之渣富二代里的佼佼者“我”,凯末尔,他的目的地是那一大片追逐阳光的“向日葵”,幸福......n然而,我又没想到,接下来的这位渣男代表凯末尔,摇身一变成了言情小说里的痴情公子,开始了长达八年的蹭吃蹭喝蹭好感,每晚跑到已婚的ex家里顺手牵羊点儿各类小物,大到电视机旁的小摆设,小到ex吐出的橄榄核,借以慰藉自己的思念之情。好家伙,凯末尔真是执着,八年呢,日本鬼子都拿下了,好在絮叨了四百多页后,作者也安排他赢得了前女友的心和她父母邻居及周边一切相关人员的默许、让步与支持。不过,之前想到了又没敢继续想到的是,书里的“我”给书外的作者安排了个活儿:帮他把这些年集赞的只有你想不出没有他收不到的杂七杂八归拢一起,建

  • 6、 无出路咖啡馆读后感1500字(3)篇

    爱情是一枚阿司匹林,治不了割裂的心 。

    一个人到底有没有割裂感,一眼就看出来了。你就看他有没有不合时宜的自尊,是不是很轻易就被刺痛,是不是很会搞二元对立,是不是总会怀疑别人的动机。

    不过外强中干这种事,没有什么丢人的。adler讲,人行动的基本目标是克服自卑,我们先天就具有追求完整性的动机。

    “不过换一个人,肯定认为你很乖——可是我看得出你很强,是块啃不动的饼干。”

    艺术瘪三里昂还是太天真了。但搞艺术的还就靠着这一点天真烂漫,去追寻“梭罗式的自由”。她的强只是虚浮的遮羞布,需要你轻轻地伸手抚摸,而不是狂妄的猜测和戳穿。

    但是结局依旧是无出路。

    严歌苓是个狠人。她借女主之口问我们:人到底能承受多大程度的美好?想要的就在眼前了,但是那一瞬间你会逃跑吗?

    “承受不起”这种心情就像一条狗,用多少爱意都喂不饱。不饱就喂,喂再多还是无出路。一定要先错过再悔恨,用凄美的回忆去祭奠自己的青春。就像刘先生和菁妹,用四十年去完成一场虚拟的自我感动和惋惜。

    在一起就怨,不在一起就憾。空留恨,意难平,确实是无出路了罢。还不如蠢得资深一点,对自己的无能为力没有知觉。或者不要怂,就是干。

    又是拖拖拉拉,所以注定书读的不精,读后感写的不深刻。

    我也一直想找本书,或妄想着读到某本书,能够改变我的一生,哪怕只是小小的一个轨迹。看了别人的分享意外提及这个话题,原作者表示这样的书没有,我略表赞同。这样的书是没有的,但读书的路上其实你已经做了改变。

    《无处路咖啡馆》是严歌苓的书,我对她的书总有种年代感及亲切感。我喜欢阅读她笔下动荡的文革时代,也喜欢畅游在她笔下的西藏草原,喜欢她描绘的男欢女爱,喜欢她展现的悲欢离合,人生过场。此为零零碎碎引发对自己不足的反思与无所谓书籍与生活的胡言乱语。

    下面说说书好了。一个从未接触过社会的女人,带着10块大洋开始了流浪。凭借自己的智慧与人际交往的技巧(或是心机)赢得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这里说明,她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此点实在难能可贵。于是有了主人公"我"的诞生。

    独自在外留学,主人公不知经历了太多让人头痛的故事。而最难的是与安德烈在进行"罗曼蒂克式"爱情,一边被fbi苦苦纠缠,另一边却对安德烈报有种种愧疚。因为她做过战地记着,而安德烈又是出色的外交官,这样的人设的确存在历史清白这样的矛盾,因为政治永远都是非常敏感的话题,更何况涉及到"军"这个更加敏感的字眼。书中里昂

  • 7、 《六弄咖啡馆》读后感_1000字

    《六弄咖啡馆》读后感1000字

    2小时,13分,首次用这么快的速度看完一本书。刚开始阅读是为了小组的任务,带着目的性看,也是第一次。不过,快速浏览,并非没有用心。故事到结尾,还是感动了一把。接下来说说这本书。

    这首先是一个关于初恋的故事。诚如大部分桥段的结局,都是无果而终。故事情节也比较老套,作者用大量语言对白展开情节,很有电影的画面感。人物也简单。

    主线围绕着恋人能否突破距离的阻隔而在一起。文字从一开始两人修车的5公尺,到360公里,分别两地,寂寞相思。如果是崇尚柏拉图式的爱情,特别注重精神的感受,我想,感情的纯洁度,会超越现实感官所须要的安慰度。但中间不仅是一个空间问题,还有时间的累加。加上三年的时间,精神疲惫的程度,就会在双方中不同状态的体现出来。其实,有时候,最先离开的那个人,才是爱得最深的。无法指责是谁变心。世界一切都是变化中的,即使朝朝暮暮相处的两个人,也会因为行走的步伐不同,精神产生变量,所以也就有了离异之说。这是说到距离的一方面,是阻碍,还有文中小绿的经济条件,也促使他在后来李心蕊的学长面前,首先失去了信心。爱情不仅只是感情深就拼得赢,还有外在残酷的生存条件。无疾而终的感情,促使心灵说服行动止步,却还是管不住相恋想念的疼痛。真正相爱的人,应该是这世间另外出现的一种生物。他们雌雄同体,要割舍一方,另一方已经死了一半。有的人可以即时止血,留着巨大的伤口继续生活,有的人,瞬间就会流干全部的血。文中的小绿又加之失去了母亲,他承受不了剧痛,只能死亡。书中描写他在母亲的葬礼上,开始没有眼泪,好像没有如何伤心,使我想到了加缪的《局外人》。其实,有些人,是把悲伤轻描淡写在脸上,灵魂却被漩涡卷走了。

    对于生命这个沉重的话题,永远探讨不完,才是生命存在的永动机。活着的人,还是用勇气,去走一走前面的路,尝一尝时光的餐盘里,不时盛上来的各种滋味吧。毕竟,苦也好,疼也罢,都是这一世,上天难能的赐予。

    文中最后切进书名六弄人生,六弄,是每个转折站的一个出口。想起来六道轮回。我们都在六道里,却不知道,会不会参与轮回。爱情,永远是文学的母题,但还有亲情,友情。如同书中把自己当做小绿的阿智,他的思念又何尝不深呢?

    写完已是该马上出发上班的时间了。熙熙攘攘的一天又开始了。亲爱的,每一天开始,不管喜也好,悲也罢,开始脚下的路,走过生命的过程吧!

  • 8、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_1000字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1000字

    从被害人家属(遗族)的角度写是否要废除死刑,也论述了刑法的惩戒功能和教育功能。小夜子认为,杀人者偿命,生命已经被杀害,罪犯有什么理由继续享受生活的美好。如果罪犯不能自我惩戒,刑罚也只是一副虚无的十字架。但即使虚无,也要让罪犯背负终生。这是来自被害人家属的内心呼吁。从现代人权社会角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的权利保障是重中之重,一方面是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定层面上保护自拘留起被监守的法律弱者,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与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在侦查过程中的程序违法行为有关,证据的来源、内容不合法,暴力取证更是成为冤假错案的主要原因。在目前人权保障旗帜鲜明的立场下,读到这本小说有种不一样的感觉。从工具论角度,法律本身就是调整、规范社会关系的工具,然而一起案件涉及多方主体,最直接的是当事人(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被害人家属,公检法公主体,间接包括社会公众,陪审员,媒体(舆论效应),上级机关,未来司法指引等等。所以,法律的无情是因为它要考虑周全。这本小说以被害人家属角度的探讨确实引人深思,也让我很触动。我自身的观点也一直在刑罚的惩罚功能到教育功能再到惩罚功能中转换。当然,大部分是归结与个人情节过重,如果从俯视视角来看,还是与现行法律价值观一致。所以,在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的前提下,对被告人处以什么样的犯罪并在何种幅度量刑(罪与罚),也一直是我们法律人不断积极探索,需要发展和完善的制度建设。

    文中,仁科史也和井口织子亲手杀死刚出生的自己的孩子,史也岳父言,这给别人造成了什么困扰啊,这跟堕胎有什么区别?挺震撼的。胎儿权益,堕胎,也是法学界尚未得出结论的难题。堕胎到底是谁的权利?父母有没有权利决定另一个生命的生存或死亡?但随着社会的开放性与性教育的忽视,未成年人的“初尝禁果”又该怎么规范?法律与情理,本身就看起来那么水火不相容,而我们也在尽量使法律看起来不那么冰冷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以上,本来是想说我很喜欢甚至同意小夜子(作者)的观点,也给我带来很多震撼,但是系统的法律知识培养还是让我学会更加要理性的看待问题。法律人(姑且这么称呼吧,毕竟也是法律受教育者),只有拿起冰冷的矛,才能维护那天秤,承受生命之重!矛冷,心热。

  • 9、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_1300字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1300字

    《虚无十字架》我看的东野圭吾第八本书,拖拉着一周,昨天熬夜凌晨看完的,看完久久不平静睡不着了,好多思考。做梦也梦到了,哭死。

    看了很多他的书,法律在东野的推理小说中,一直是充满矛盾的存在。这本《虚无十字架》,东野将写作的触角直接伸向了刑法:“所谓的罪与罚,究竟本质为何?是让犯人听到自己的死刑宣判而感到解脱?还是让他重返自由社会,但用尽一生赎罪?“这是个很矛盾的问题,就像书中结尾提到的:“也许这代表人终究无法做出完美的审判。”面对这个问题,东野圭吾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通过两个家庭所遭受的故事进行深入,如果犯人没有反省和赎罪的话,那么即使是死刑,那又有何意义呢?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因为偶然的一次外出,小夜子将读小学二年级的女儿爱美独自留在家中,因此被入室行窃的蛭川残忍杀害。

    作为受害者家属,小夜子和中原难以逃脱情感上的自责与折磨。痛失爱女的他们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悲伤,于是原本恩爱幸福的家庭,从此只能天各一方。离婚后的中原改行从事动物丧葬的职业,为死去的小动物找到回家的路。小夜子也同样放不下对女儿的歉疚,加入被害者遗族会,希望能够籍由自己的努力,减少遗族们内心的痛苦。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她认识了患有偷窃症的沙织,试图拯救身处迷途的她,却不料自己无意中揭开了一个几已愈合的旧日疮疤,将故事推入另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

    缺乏正确引导的沙织和男友史也年少时在爱的冲动下做出傻事,犯下终生都无法弥补的过错。一段少年的纯真恋情,演变成不堪回首的噩梦。从此两不相见,守着彼此的秘密噤若寒蝉,任由喑哑黯然的痛苦,在漫长岁月里无声地蔓延。

    沙织的生命中再无快乐,如老鼠般卑劣地活在阴暗地洞中。偷窃对她来说就像一种戒不掉的瘾,只有被世人唾弃的人生,才是惩罚自己的最好方式。

    相比之下,史也则比她幸运得多,他救下因为受骗,一心只想寻死的花惠,找到了自我救赎的方式。这由加害者与受害者组成的奇妙组合,通过史也的持续付出相互疗伤,竟也达成一种新的平衡。可悲的是,当年曾经种下的恶果,在数十年的诚恳忏悔后原本已销声匿迹,却因着小夜子对沙织的采访,长出了新的枝蔓。21年后,惩罚以新的方式卷土重来,直接将史也推向痛苦自责的顶峰。他再也不堪承受这比死刑更残酷的折磨,甘愿走上自首之路。

    对史也和沙织而言,死亡未尝不是一种解脱。幼时的残忍无知是压在心头的一座大山,沉重到无法喘息。成年后良心

  • 10、 《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_1000字

    《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1000字

    圣经》,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名词。《圣经》是一本无与伦比的经典。《圣经》,是世界的瑰宝,是人类的精神支柱和一切行为的规范宪章。《圣经》,是坚定的信仰,是最纯洁最可靠的诚信。殊不见,甚至在国际及许多国家的重大活动场合,都有《圣经》的位置,都由《圣经》的见证。 凡被类比为圣经的,一定是同类的精品,是经典中的经典。 《查令十字街84号》,一本连书名都土土的小书(正文不过10万字的小说),竟然被世界读书界誉为爱书人的《圣经》。 《查令十字街84号》可以归入纪实性小说,真人真事,由当事人、小说女主角海莲-汉芙创作。情节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内文”由几十封书信构成,随着爱书的美国女作家海莲-汉芙与英国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一家名“马克斯与科恩”的书店经理弗兰克-德尔(包括店员和家人们)的书信来往展开情节。时间经历20年之久,中年的海莲变老了,年长的弗兰克去世了。最后马克斯与科恩书店也破产关门了。 在大西洋隔开的纽约和伦敦两地,通过很原始的书信往来,购书,淘书,寄书,礼赠,致谢,到友情,爱意,祝福,无法摆脱的思恋。这一切一切,都由那一封封书信和一本本经过弗兰克等人之手,渡过大西洋送到海莲手上的二手书,极其细腻地表达出来。 现在有些年轻人很少体会书(纸质书)的重要。书的出现,历史最长最重要的介质便是纸张,千百年来的人类文明就是靠一本一本不同文字的书来传递着延续着发展着。热爱书可以上升为对人们文明程度的衡量,可以是一个人精神世界丰富多彩和强大的体现。 现实却很悲催,当下看书已经成为“奢侈”,在学习和娱乐渠道极大丰富的情况下,很少有人愿意化费时间去看书,以纸书包括书信做交流的人更是越来越少。这个时候读到《查令十字街84号》(尽管也是电子版),回到海莲和弗兰克二十年书信交流的场景,看着两位懂书、看书、知书、爱书的异性朋友,谈论作品和作家,评价珍本和善本,令人油然感动又羡慕。虽然他们从未谋面,应该也没有爱情,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彼此最能理解的知己。 查令十字街地处伦敦,真实存在着,有着诸多书店,类似我们的文化街。书名有象征性意义,十字类比十字架,是信仰和献身的最高形式。据说,今天的查令十字街84号已经成为一家超市,只是门口镶嵌着一块铜牌,说明它曾是“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全世界读书爱书人的精神地标。 《查令十字街84号》最后一名话,海莲嘱咐她的朋友:你们若恰好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08

  • 2019-11-06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2

  • 2019-10-22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6

  • 2019-10-12

  • 2019-10-11

  • 2019-10-04

  • 2019-09-26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2

惠安馆读后感
惠安馆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惠安馆读后感,惠安馆读后感大全,惠安馆读后感2024,更多惠安馆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