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红楼梦最后一章读后感 > 地图 > 红楼梦最后一章读后感,2024红楼梦最后一章读后感范文大全
红楼梦最后一章读后感相关栏目
红楼梦最后一章读后感热门栏目
红楼梦最后一章读后感推荐
红楼梦最后一章读后感

(共 9142 篇)

  • 1、 红楼梦第一章读后感

    红楼梦第一章读后感(一)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

    这段话属于过渡句,承接上文,引出下文要写的石头背景。

    方欲近来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则赖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挥霍谈笑而至。

    外貌描写,写那一僧一道,形象差,与下文不平凡作对比。红楼梦读书笔记。

    第一章写了三件事,一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来历,贾宝玉是女蜗补天所用之石,林黛玉是一株绛珠仙草。

    二是有个叫甄士隐的人,梦见一僧一道带一块美玉去投胎,不久甄士隐女儿失踪,家又遭火灾因悲观厌世而出家。

    三是穷知识分子贾雨村,在甄士隐的帮助下,考中进士做了知府,后来因徇私被革职,在贾政帮助下,又官复原职,为人心狠手辣,典型的封建官僚。

    今天我读了红楼梦的第一章。

    这一张主要讲的是:一块美玉投胎变成了一个小男孩,生在贾府中,因为他出生时口中含着一块玉,所以取名叫贾宝玉,他聪明活泼,深得别人的喜爱。有一天,林黛玉也来到了这地方,当贾宝玉得知这个妹妹身上没有玉时,气得把身上的玉取下来摔在了地上

    读了这个故事之后,我知道了玉是十分稀有的东西。

    毕竟是第一回,情节也不多。但却处处埋下伏笔,句句暗示着后文情节。从甄士隐的梦中,作者介绍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来历。林黛玉原是西方灵河岸边的一株绛珠草,贾宝玉是对绛珠草有灌溉之恩的神瑛侍者。这一段虽然只是在介绍他们的来历,但也暗示着后文的情节,如,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众人皆知,那林妹妹是多愁善感的,一点小事也能惹她掉眼泪,而她为宝玉掉的眼泪是最多的。在另一处,也有暗示情节的诗句: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疯癫僧人的话,暗示这在后文出现的香菱,即是失踪了的英莲,还有那句有命无运,则是说道后来她家的丫鬟嫁给了不再落魄的贾雨村,成为了贾夫人,而她出生本为小姐,最后却成为了薛宝钗的丫鬟。另一处暗示: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这是贾雨村说的话,说明他的抱负。但作者也在其中巧妙地穿插了暗示之语,玉,指黛玉,求善价中的价与嫁同音,表明她在感情中处于被动状态;钗,指宝钗,到这里需提及一件事,贾雨村字2020时飞,这样就不难看出待时飞说明宝钗的登场与贾雨村有关。

    虽只是一回,却能在其中埋下这么多的伏笔,不愧是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 2、 值得收藏!红楼梦第一章原文(700字)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经常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它们是人类知识的总结。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我们沉浸在作者笔下所描述的情节中。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值得收藏!红楼梦第一章原文(700字)”,欢迎阅读,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灵感。

    红楼梦第一章原文 篇1

    今天,我看完了沈石溪的《狼王梦》。这是一本畅销台湾地区的书。

    《狼王梦》的主人公是一只叫紫岚的母狼。它是一只不怕危险和困难,勇于面对挑战,遇事冷静的母狼。这本书主要讲了:在广袤的尕尔玛的草原上,一场飞沙走石的大暴雨中,失去伴侣的狼妈妈紫岚在与猎狗的厮杀中,艰难的产下了四只小狼崽。为了狼王梦想的实现,也为了有价值的生存方式的追寻,紫岚和它的狼崽们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作者沈石溪还是中国着名的动物小说家。18年的云南边疆生活犹如一把金钥匙,开启了他动物小说的写作天才。在他笔下,动物世界是与人类世界平行的一个有血有肉的世界。

    《狼王梦》不但让我领略了动物世界的奇妙,还让我知道了大自然的奇妙,令我对大自然充满了向往。

    《狼王梦》中的紫岚很值得我去学习的是:冷静和永不退缩的精神。从中我知道了:动物也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要去保护它们,而不是把它们当成没血没肉的冷血动物,从而去伤害它们。

    这篇小说令我感受到了大自然中的生物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它们都有自己的向往和生活,我们要去保护它们呀!

    这本关于爱、生命、梦想的书,真好呀!

    红楼梦第一章原文 篇2

    今天我读了红楼梦的第一章。

    这一张主要讲的是:一块美玉投胎变成了一个小男孩,生在贾府中,因为他出生时口中含着一块玉,所以取名叫贾宝玉,他聪明活泼,深得别人的喜爱。有一天,林黛玉也来到了这地方,当贾宝玉得知这个妹妹身上没有玉时,气得把身上的玉取下来摔在了地上

    读了这个故事之后,我知道了玉是十分稀有的东西。

    红楼梦第一章原文 篇3

    毕竟是第一回,情节也不多。但却处处埋下伏笔,句句暗示着后文情节。从甄士隐的梦中,作者介绍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来历。林黛玉原是西方灵河岸边的一株绛珠草,贾宝玉是对绛珠草有灌溉之恩的神瑛侍者。这一段虽然只是在介绍他们的来历,但也暗示着后文的情节,如,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

  • 3、 读书范文:骆驼祥子最后一章读书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拉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不仅要多多品读这本书,还应该要写一下它的骆驼祥子读书笔记350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骆驼祥子最后一章读书笔记,希望你喜欢。

    读后感大全为您提供更多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s://www.dhb100.com/

    骆驼祥子最后一章读书笔记1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书,我们的视野才能开阔,我们的心灵才会被充实。今天我要和大家谈谈老舍的著作《骆驼祥子》。

    它是老舍的著作之一,里面的主人公祥子年轻时是一个勇敢,勤劳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的一个人,可到了后期却变得败落,每天借酒浇愁成为一个忧郁寡欢的人。

    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两件事,一个是在发生北平战争时,因为战争没有几个人在道上拉车,而祥子却在路上奔跑四处张望哪里有要坐车的人突然有一个光头过来说:“清华,两块钱有去的么?”没人回应。这时祥子用他那粗狂的嗓门喊了一句“我去”。

    便拉着光头去往清华的方向,由于清华方向不得经过不城门,因为战争城门口有很多官兵把守不让出城,所以祥子有点心惊胆战,生怕到了城门口被那些官兵抓起来,果不其然祥子到了城门,只见十几个官兵过来把他车拦下二话没说就把祥子和光头带去了关押犯人的地方,并把祥子的车扣下了。到了夜晚祥子寝食难安,听见外面有叫声,透过窗户一看原来是骆驼,这时祥子心生一计决定逃出去。

    祥子趁没人时以自己多年拉车练出敏捷的身手迅速跳了出去,顺便还把骆驼牵走了,过了一个多小时祥子把骆驼卖给了老人家还得到35块大洋,于是就有了骆驼祥子这个名字。之后他就连夜往回赶,走到一半他点生病了,可他为了回家病也不顾就回去了。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他的勇敢和坚强。

    第二件就是祥子和虎妞结婚后,祥子生病了昏迷了三天三夜,醒来后就问虎妞:“我睡了多长时间?”“三天”,虎妞说。祥子穿上衣服就要下地,虎妞问:“你要干嘛事啊?”“拉车,挣钱。”祥子答。“你不要命了,赶紧给我躺下。”虎妞说。可祥子的脾气十分倔强,无论虎妞怎么说他也不听,还和虎妞吵了起来。不过最终还是被野蛮的虎妞给制服了,乖乖的在家养病。没过几天样子的病有点好转了,他就迫不及待的又出去拉车了,为了家庭和梦想而拼搏。

    通过这本书,我学到了祥子身上的勇敢,坚强,勇于战胜困难,同时也知道了在当时旧中国的社会无比黑暗,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剥削。也希望更多

  • 4、 《红楼梦》阅读偶感:红楼一梦,一梦红楼

    《红楼梦》阅读偶感:红楼一梦,一梦红楼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抛不完相思的血泪抛红豆,品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药咽满喉,照不尽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推不明的更漏。呀,便恰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一首新词,一滴秋雨,一声雁叫,一盏孤灯,一种化不开驱不散的孤独寂寞;一部《红楼》,一首唱不尽人间悲欢冷暖、爱恨情愁的盛世离歌。

    儿时,初识《红楼梦》读的是大观园内的珠光宝气,读的是大家族中每天上演的热闹的纷繁;中学,又品《红楼梦》,将目光聚焦于宝黛钗之间的爱情悲剧,时而欣喜忘形,时而蹙眉千度,时而悲喜交加,时而扼腕伤怀;如今,再捧《红楼梦》,读的便不仅仅是文字2024,是作者的呕心沥血,是人物的彷徨呐喊,是社会的风雨飘摇,是封建礼教的真可谓读一百次《红楼梦》,便会有一百种不同的感受。我想,这便是曹雪芹先生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真谛所在吧。

    从初次偶遇,到再次邂逅,《红楼梦》一直以它特有的魅力,深深的吸引着我。人物命运的百转千回,诗词曲赋的暗藏玄机,结局的扑朔迷离,故事的回味无穷任凭哪一点,都可以成为我深爱它的理由。所谓滚滚波涛,终究流去虚华的浑浊;幽幽薄雾,定将笼罩刺目的丑恶;唯有匆匆流走的时间长河中,沉淀的才是不朽的精华!《红楼梦》的魅力在历史的风尘中沉淀,在我的内心深处,沉淀。

    无论是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还是湘江水逝楚云飞,都从一开篇便暗示着人物的命运沉浮与结局,这没有哪一部外国小说能够做到。无论是贾宝玉的浪漫多情、桀骜不驯,还是林黛玉的忧伤叹惋,抑或是王熙凤的狡猾奸诈,机关算尽,都是对封建礼教的不满,是对遭遇的慨叹,是对社会的控诉。这其中的心酸血泪,我能体会得到,我能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茫茫大地真干净

  • 5、 狼王梦第一章读后感

    狼王梦第一章读后感(一)

    《狼王梦》这本书是沈石溪著作的,他让我重新认识了狼,狼的本性在我们心中是非常凶残的,可是,《狼王梦》里的狼在沈石溪的笔下变成了英雄豪杰,变成了充满智慧的动物。

    《狼王梦》的第一章写了在一片广阔的草原上的臭水塘边,这一匹母狼,他希望能在这里捕捉到一些猎物。

    这匹母狼的名字2020叫紫岚,他长得非常漂亮,但此时,她的腹部圆鼓鼓的,有小生命在里面跃动,紫岚怀孕了,而且快分娩了。

    突然,前面那片灌木丛无风自动,紫岚以为是有猎物来了,仔细一看,发现是个响尾蛇,她非常失望。

    潜伏是一种很愚蠢的办法,应该到草原上主动攻击,可是,如果紫岚的身边有黑桑的话,她就敢。

    紫岚又想起黑桑了,它们俩有一个强大的野心,希望黑桑能当上顶天立地的狼王,为此,他们还设下了一个阴谋,正当准备执行的时候,黑桑被野猪的獠牙要穿了头颅

    天渐渐黑了,紫岚凭经验晓得,天一黑草食动物就不敢出来了,看来,今夜又得忍着饥饿度过了。

    此时的紫岚,比任何时候都想得到一匹马鹿,正好,离石洞不远有一个养马鹿的地方,她正在考虑到底该不该去,最后,紫岚说服了自己

    狼王梦第一章读后感(二)

    今天,我看完了沈石溪的《狼王梦》。这是一本畅销台湾地区的书。

    《狼王梦》的主人公是一只叫紫岚的母狼。它是一只不怕危险和困难,勇于面对挑战,遇事冷静的母狼。这本书主要讲了:在广袤的尕尔玛的草原上,一场飞沙走石的大暴雨中,失去伴侣的狼妈妈紫岚在与猎狗的厮杀中,艰难的产下了四只小狼崽。为了狼王梦想的实现,也为了有价值的生存方式的追寻,紫岚和它的狼崽们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作者沈石溪还是中国着名的动物小说家。18年的云南边疆生活犹如一把金钥匙,开启了他动物小说的写作天才。在他笔下,动物世界是与人类世界平行的一个有血有肉的世界。

    《狼王梦》不但让我领略了动物世界的奇妙,还让我知道了大自然的奇妙,令我对大自然充满了向往。

    《狼王梦》中的紫岚很值得我去学习的是:冷静和永不退缩的精神。从中我知道了:动物也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要去保护它们,而不是把它们当成没血没肉的冷血动物,从而去伤害它们。

    这篇小说令我感受到了大自然中的生物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它们都有自己的向往和生活,我们要去保护它们呀!

    这本关于爱、生命、梦想的书,真好呀!

    狼王梦第一章读后感(三)

    在生活中,在学习中,谁都想当强者,在群狼中也不例外,每只狼都梦想着成

  • 6、 阿Q正传最后一章的读后感悟800字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我们读了作者鲁迅写的阿q正传以后,心中常有许多感想,是时候把自己阅读阿q正传后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了。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阿q正传的读书笔记呢?请您阅读读后感大全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阿q正传最后一章的读后感悟800字》,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阿q正传最后一章的读后感悟800字【篇一】

    《阿q正传》是鲁迅《呐喊》中的一篇小说,文中他写入了阿q的动作,语言,神态表情以及心理描写,使我身临其境。

    《阿q正传》一共九章,写了阿q的变化。第一章“序”交代了为给阿q作传的原因,概括了阿q的身世和现在的处境;第二章和第三章重点描写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利用别人的痛苦来表现自己的胜利,表现了他妄自尊大,自欺欺人,畏强凌弱和十足的奴相;最后写了辛亥革命波及未庄以后,阿q自发神往革命的愿望和行动,以及假洋鬼子不准他革命已后,他对辛亥革命的极度失望,反动派窃取革命果实,阿q被杀的悲惨结局。

    透过阿q的故事,我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广大劳动人民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精神愚昧。阿q的爱国,一心向着革命的心使我深受感动,我要向他学习。

    阿q的生活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辛劳,痛苦。人们都不爱国,都成了假洋鬼子,里通外国,成了奸细。

    阿q正传最后一章的读后感悟800字【篇二】

    阿q是个可怜人,可他又不值得我们同情。若是同情,那需要同情人的实在太多太多,因为许多人都很阿q。我读出了一种歪七扭八的病态。阿q有病,不只是头上的赖疮疤,周围的人也有病,病情顽固,竟也传到了这个时代。

    阿q的精神胜利法大家早有耳闻,讲好听叫知足。可仔细思量,背后隐含的确是实力不足的咬牙切齿。打架打不过别人,便在嘴上占便宜。在形式上失败了,但在精神上胜利了,于是心满意足,自得其乐。这精神胜利法在今天有没有?有。我曾看过这样一个报道,在老北京的茶馆里,上演话剧,剧中一个中国人对着一个美国人说,你们美国的历史才俩百多年,还没我们中国人养鸟的时间长。台下引来一片叫好。您看,这病埋的够深吧!非但往回看的精神胜利法无意义,往前看的精神胜利同样万万要不得!

    啊q欺辱小尼姑,响响亮亮欺软怕硬,已获他所谓的“成就感”。中国国足好像也这样。前些日子的亚洲杯,且把印尼国足当做小尼姑,中国国足当做阿q,后来中国国足完胜,信心膨胀!采访不可避免,回答“我们尽力了”,推卸责任也是不可避免,不

  • 7、 红楼一梦终成空_《红楼梦》读后感1500字

    《红楼梦》作为古代文学之巅峰,便涵盖了所有小说应该具备的良好素质,丰富的故事情节,深厚的文化底蕴,细腻的文字描写,鲜活的人物形象,以纯熟精妙的笔法为我们展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揭露了社会百态。

    《红》用一种带有玄幻色彩的开头,巧妙地设下了由一块石头引发的三世恩怨。小说处处有伏笔,例我们初看宝玉出世时,不要那金书玉帛,不要那兵戎铁马,偏生选择了女孩子家家使用的玩意儿,便可粗略猜出他的性格。

    小说的细节描写更是令人惊叹,单是黛玉进贾府这一事,就把熙凤等人的性格描绘得淋漓尽致。王熙凤,作为古代社会的女强人,有着精美绝对的容颜和狠毒足够的心肠。而她,也是间接导致贾府腐败的原因之一。要说贾宝玉身边的女子,且不谈那金陵十二钗的正册,单是他的丫鬟,袭人就足够了。袭人长伴宝玉左右,似乎是最懂得他心思的。我想她定是一个善解人意,温柔婉约的女子,哪曾想曾在一本评析上,看见她是那尖酸刻薄之人,从她的名字上就可以略知一二(一说袭人是因为姓花,宝玉取自花气袭人知骤暖)。我心底也疑惑,不知究竟该给她下个什么定义。只是从心底,并不厌恶这个身世可怜的女子。

    薛宝钗作为故事的核心人物之一,作者自是花了大量笔墨在她身上。她出身优越,大方得体,知书达礼,无一不彰显着一个完美女性所应有的所有特征。她生得珠圆玉润,她眉目含情,怎奈如此佳人美景,却得不到宝玉的真心怜爱,便是平白娶了这位美人儿,也百般不愿。

    是的,有因才有果。贾宝玉无法接受宝钗,是因为心里已有了一个林黛玉。黛玉瘦弱,不似宝钗丰腴,却另有一番风味。她双瞳如剪秋水,乃至见宝玉一见,便不由得给她取了个颦颦作为字赞美她万千风韵。然,黛玉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她多疑、善妒,常常讽刺他人,言语之间充满了一股清傲之味,仿佛就是那冬日里一株梅,高洁傲慢。这仅是我个人拙见,并不能遮掩她的种种光芒。她才华过人,完全颠覆了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她好胜,她骨子里带着一份叛逆。她偷看被禁的《西厢记》,她是曹雪芹笔下无与伦比的女子,她勇于突破,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她仿佛就是天上那一只落单却又倔强飞翔的雁,永久地飞翔。文坛不会再有下一个林黛玉,不会再有这样一个美得令人以为从天而来的女子,怀揣冲破禁锢的心,守候着自己的爱情。作者借这个人物形象地表现了自己想要改变封建社会制度的美好愿望。只是小说的结局不免给人一种凄凉的感受

    《红楼梦》里佳丽无数,我最喜欢的要数史湘云。她

  • 8、 《红楼梦》读后感——由《红楼梦》想起

    张爱玲说过,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

    在父亲的帮助下,有幸我拜读了《红楼梦》。虽然不甚了解,但依然感到了震撼。

    《红楼梦》作为四大名着之一,国人对它的熟知度很高,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几句红楼中的词句和故事章节,甚至还有不少的学者专门去研究它,称之为红学。然而,除了那些红学专家,认真读完红楼的,又有几人?多少人又是为了附庸风雅而对红楼趋之若鹜?

    最近关于《红楼梦》的消息很多,从翻拍经典到刘心武续写红楼,漫天的新闻铺天盖地,我们不禁要问,红楼惹谁了?曹雪芹惨淡经营数十年的红楼,一时间变成了大众娱乐闲谈点,这样对待一个文化经典之作,是不是对它的一种践踏?

    八七版《红楼梦》是大家比较认同的一个影视作品,但是对于如今翻拍的红楼,却充满非议。对于贾宝玉这个人物外形,红楼中是如此描写面如中秋之月。何为中秋之月?洁白而圆润,老版中饰演宝玉的欧阳奋强还是很符合的。但在翻拍版中,贾宝玉的饰演者有着一张帅气的瓜子脸,虽然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但是对原着的忠实度却是大大降低了。

    除了《红楼梦》被翻拍,还有各种文学名着被拿出来不断地翻拍,但是效果甚微。为什么那些导演们都乐此不疲的来翻拍各种经典?因为经典不愁收视率,因为经典不用再去大力宣传,因为经典是经典。导演们摆着一副我是经典我怕谁的面孔,将我们心中圣神的各种文学经典改来改去,我们不禁再问一次,经典惹谁了?

    对于这种对经典的不负责状态,我们应该竭力制止。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今天这种文化爆炸,信息多元化的时代,经典的生存到了一种尴尬的状态。厚厚的经典着作,晦涩的语言,让现代人失去了兴趣。而那些由经典改编的电视剧却深受大众欢迎。这似乎还给经典带来一丝希望。但,这始终不能代替那些散发着墨香的古典书籍带来的震撼。

    对于这种文化的丧失,我们应该觉得可悲。不过,好在现在社上引起了国学热,无论是公务员还是幼儿园,都在进行国学教育。被国人遗忘的《三字经》《弟子规》又进入了校园。希望这不是仅仅做个样子而已。

    对于《红楼梦》来说,还有一个其他名着不能比拟的地方,就是它是半壁江山。

    对于各种专家学者来说,她贵就贵在她是残的。于是乎,各种猜想,各种结论,各种版本,各种续集接踵而来。这个说香菱与宝玉在一起才是正解;那个说宝钗才是神瑛侍者。一本红楼,竟然让后人绞尽脑汁,我想说,曹公,真有你的!

    对于红楼的研究,层出不穷。红楼之中处处都是伏笔

  • 9、 《红楼梦》读后感:梦红楼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曹雪芹著,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此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根据家族的兴衰的艺术升华,对封建腐朽的科举制度、包办婚姻、等级制度等进行思考。《红楼梦》被评为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因为其不完整,留下许多谜团引人探究,也构成了一门学术性的独立研究学科红学。以下是读后感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本书的读后感一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欢迎访问读后感网站!

    梦红楼 《红楼梦》读后感

    一百个人读《红楼梦》,有一百个人的看法:文学家读《红楼梦》,读的是一代名家曹雪琴留下的撼世的不朽传奇,惊叹于他的卓绝的文学才气;建筑学家读《红楼梦》,感叹天文地理无不精通的伟大建筑师对大观园的美妙的设计;历史学家读《红楼梦》,读的是封建社会制度的腐朽败坏,痛快于其黑暗的统治注定了其必将败亡的惨烈结局;自由主义者读到《红楼梦》,读出的是它封建制度、等级制度对人们的压迫和压榨,对生命的不尊重以及贵贱的划分令他们义愤填膺。三百多年前,曹雪芹一手创造了红楼梦的世界,三百年后,我捧着用新技术印刷而成的《红楼梦》,细细研读,依旧能够感受前人在故事中留下的思愁,聆听那隐没在故事最深层的倾诉,毫无间隙。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一个个角色跃然于纸上,不论好的还是坏的,他们都静静地在那个世界里上演一幕幕人生的戏剧,而我,置于一旁,只能默默惊叹着,做一个仰头观望浩瀚星空的远眺者,做着百万读者中的一员,关注着《红楼梦》的辉煌。

    《红楼梦》讲述的是一个家族,一个朝代的故事,而曹雪芹偏偏以其中的女子作为本书的主体,细细诉说着家族的兴衰,大大小小的故事。作为主人公的贾宝玉,就是身在这粉红胭脂的队伍中,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位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很多研究学者都不赞成高鄂的续书的,觉

  • 10、 童年每一章读后感

    童年每一章读后感

    第一章的中心人物是外祖母。她善良、聪明、能干、充满爱心,是千千万万俄罗斯女性的优秀代表,对我的一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本章末尾用充满诗意的美好语言描写了外祖母的肖像和人品,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形象。年过花甲的外婆跟三、四岁的我见面时的第一次对话生动活泼,风趣盎然。早已过不惑之年的高尔基,以三、四岁儿童的口吻、眼光、心理、行为,真实而生动地描写、反映当时的客观现实,深刻而准确地表达自己十分成熟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语言简洁生动,非常口语化,非常适合人物的口吻和当时的语言环境;情节画龙点睛,人物栩栩如生。不仅本章,而且全部《童年》,具有这个显着的特点和优点。《童年》开篇就写得十分精彩。它可以摘出来绝不止一篇优美的散文。从译者加的标题就可以大体知道本章内容:一、外祖母的出现;二、 父亲的去世和弟弟的降生;三、父亲的安葬;四、伏尔加河上的风光。《童年》的每一章都是由许多篇这样的优美散文组成的。《童年》可以比拟为一串珍珠项链,而每一篇散文就是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比如本章就藏着好几颗这样的珍珠。

    第二章可以分三大块,也就是三篇优美、精彩的散文。它们可以分别标题为:兄弟斗殴、凶残的外祖父、外祖父来病床看我。本章的中心人物是外祖父。小说写外祖父毒打外孙们的凶残,令人惨不忍睹,毛骨悚然。后来他来病床看我的情景,又令人觉得此老头儿的身世值得同情,他的精明令人佩服,虽然他的凶狠不能原谅,但也就多少可以理解,特别是在读了第五章他在病中教阿廖沙我识字2020和讲人生哲理以后。

    第三章分四大块,即由四篇散文或短篇小说组成。它们也可以有明确的标题。一、一双金不换的手。伊万是一把干活的能手,去市场购物时也会替外祖父省钱当小偷;二、热闹的家庭舞会,主角是伊万和外婆;三、雅科夫的吉他。他当然也是舞会的核心;四、小茨冈的惨死。别号小茨冈的伊万是本章的中心人物,是外婆的养子,从他生下来被遗弃到他的惨死,写得有血有肉,有情有爱。小茨冈是个善良、勤劳、能干的小伙子,是我童年时最好的朋友。他的惨死,跟自私卑鄙的兄弟两人直接有关,但根原还在于造成自私卑鄙等劣根性的社会顽症。

    第四章着重写外婆,写她对上帝的虔诚,对人的良善、忠厚,对丈夫的容忍、体谅;写她的聪明, 能干,健谈,会跳舞,会讲童话;火灾里指挥若定,火灾后为舅母接生;她是大家庭的好主妇和顶梁柱,是我最贴心最亲爱的朋友。小说对火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22-04-06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0-28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09-26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2

红楼梦最后一章读后感
红楼梦最后一章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红楼梦最后一章读后感,红楼梦最后一章读后感大全,红楼梦最后一章读后感2024,更多红楼梦最后一章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