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红海潜水俱乐部观看心得 > 地图 > 红海潜水俱乐部观看心得
红海潜水俱乐部观看心得相关栏目
红海潜水俱乐部观看心得热门栏目
红海潜水俱乐部观看心得推荐
红海潜水俱乐部观看心得

(共 1986 篇)

  • 1、 《红海潜水俱乐部》观后感500字

    《红海潜水俱乐部》观后感 这部电影是美国队长是演完复仇者联盟4,最新拍的电影吧!可以这么说,这完全是一部美国的主旋律电影。这部电影名《红海潜水俱乐部》,让我第一眼看以为是喜剧片,名字特像韩剧《澡堂老板家的孩子们》,哈哈。看了才知道是历史电影。 这部电影的背景我连听说都没有听说过,原来这部电影名也是这个事件最重要的地方。这个俱乐部原来就是转移犹太黑人的地点。男主就是美队的扮演者演的,是这个行动的队长,用他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人情关系骗来了几个本领高超的同伴一起完成了任务。我认为只要是一句话能概括的电影都不会是好电影吧! 其实故事本身应该是很好的,但是电影就是好平淡,感觉这个行动不是很难就成功了。其他那几个人感觉可有可无,比如说男主招募同伴的时候,感觉让观众都没有说服力就和男主一起去完成任务。还有这些同伴貌似通过和男主的谈话和行为感觉好厉害的样子,到了真正做任务的时候感觉啥才能都没有,然后也不知道自己要干啥,所有事情都是美队说了算。除了美队以外,其他人没有性格,太过脸谱化,不知道自己的定位,这样就使电影好普通,而且最致命的是这部电影没有男二号,没有女主角,这样电影更没有亮点了。 到了吐槽电影剧情的时候了,刚才我说了既然特工小分队的成员很厉害,然后没有用武之地,我认了!但是这个任务也没有难度呀,虽然剧情来回说这个任务好难,但是完成任务又很简单,这可以说是匪夷所思。假如剧情增加任务难度,会弥补人物角色的不足。 还有对于电影时长的吐槽,两个小时的电影,一句话就可以说清。美队大哥你拍这电影拍他有啥用呢? 美队感觉他才是全世界最难转型的男演员没有之一吧,不是说他演技不好,这部电影就他演技好。可能是美国队长这个角色太深入人心了,导致我看他所有的电影都像美国队长。除非像小李子一样变成了毁容级的身材长相,神一般的演技才算转型成功吧!
  • 2、 搏击俱乐部影评

    搏击俱乐部影评(一)

    可以肯定的说,这样的影片是不会被中国人拍出来,因为我们有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底蕴深厚,对于人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为什么?这是一个在国外永恒的哲学问题,我们早就不屑一顾,因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统思想已然把一切都做了合理而又勿庸质疑的解释,无论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还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或者说书人口中的学好文武艺,货卖帝王家,都为个人的发展方向作出了整齐划一的标准,那就是事君。事君的思想是孔圣人反复陈述的观点,也是极受统治者欢迎并不断强化的人生准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古圣先贤的话都是亘古的真理,一代代小民的头脑只是用来服从,不必有思考的功能,否则脑袋就有可能搬家。面对如此系统的人生规划和深厚的文化理论,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思考什么存在的意义?还需要追求什么个性?我们要做的只是认认真真的装孙子。

    不过时代的发展超出了我们圣贤的控制范围,曾经无比辉煌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文明被pk掉了,出了局,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方向,而pk它的是曾经被我们一代代天朝大国称之为蛮夷的小徒弟、土包子、半人半兽。于是乎思想的盛殿开始摇晃,理论的图腾开始崩塌,曾被孔老圣人唾弃的商人,成了时代的主角,生活在21世纪的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可能不知道《论语》,但绝对知道麦当劳和好莱坞大片。真不知道曾在春秋时代感叹礼崩乐坏的圣人,对于今天这种局面,会发出什么感慨。不过老圣人还是有一点可以欣慰的,那就是无论时代如何风云变幻,泱泱大国的亿万小民,还是非常习惯于装孙子的!

    话说了很多,似乎离题万里,不过一种思想方式的改变是非常困难的,在影片《搏击俱乐部》里,一批被现代生活方式麻木了内心的人认为自己是失掉了人性和感觉的社会的牺牲品,他们痛恨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但同时又无能为力,这是欧美人的困惑,也是我们的困惑,而我们在有这种困惑的同时,还要加上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负面影响的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习惯于装孙子。影片的主旨告诉我们,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我们的灵魂已被肉体俘获、禁固,只有抛开一切,才能迎来灵魂重获自由的那一刻。而对于我们来说,这其中还要先有打破传统思维定势的勇气与努力,否则,连基本的思考能力都没有,何谈精神的自由。

    先说说电影:杰克(爱德华诺顿饰演)是一个充满中年危机意识的人,他非常憎恨自己的生活及一切,再加上他患有严重的失眠症

  • 3、 《潜水钟与蝴蝶》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潜水钟与蝴蝶》读书笔记及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

    在宇宙中,是否有一把钥匙可以打开我的潜水钟?有没有一列没有终点的地铁?那一种强势货币可以让我买回自由?应该要去其他地方去找。我去了,我去找找。

    ——《潜水钟与蝴蝶》[法]让-多米尼克·鲍比

    第一次知道“潜水钟与蝴蝶”是因为很多年前喜欢上了一个乐队,他们有句歌词就是:“蝴蝶飞出了潜水钟,我还在原地停留”。

    那时,我隐约地感受到这是一个跟自由有关的“典故”。

    尽管很多年前就知道了“潜水钟与蝴蝶”,后来这十多年的时间里也了解到这是一本很出名的书,但我一直没有想要看的冲动,因为这本书的书名给我一种“残酷青春”、随时可以被翻拍成“小时代”的感觉。这次之所以会买这本书,还是抱着一种“偶像看过的书,我也要看”的心态。

    直到翻开这本书之前,我都还以为这是一本小说题材的作品,完全没想到这是一段生活记事,一段“闭锁症候群”的生活记事。

    作者原本是一个编辑,生活在多姿多彩、光怪陆离的巴黎。但某一天,毫无征兆地,他变成了一个只能眨动左眼的、“闭锁症候群”的一员,在远离喧嚣的贝尔克放飞脑海中的蝴蝶。

    当我们的身体不能动弹,被一条无形的锁链捆绑住的时候,记忆就成为了一个出口,通向过去的温馨,通向自由的幻想世界。我觉得作者应该也有点感到庆幸,因为他过去的精彩人生,为他在脑海中的幻想之旅提供了支点,即使是在不能自理的瘫痪生活中,也能找出一些乐趣。这也是我很佩服作者的地方,哪怕是处于这样一个绝望的境地,也能让那只潜水钟里的蝴蝶煽动翅膀。让一座灯塔成为寄托;坐在老照片前,穿越时光与貌美善良的公主相遇;给见到的人都配上内心独白;在记忆中寻找,与他现在的境遇充满巧合的“缘分”······

    但是无论多么努力地想让自己乐观,但是一个曾经绚烂过的生命,又怎么了能接受这样的灰白和截然而止。“闭锁症候群”的不甘和委屈,在这段的生活记事里,也被摊开,展现软弱。

    向作者献上我的敬佩。敬佩他用一只左眼“写”下了这本书,让我们能一窥“闭锁症候群”的生活和内心。可以想象的是,不是所有“闭锁症候群”都能像作者这样苦中作乐而不是被突如其来的灾难击溃,所以,如果我们遇到了“闭锁症候群”要多多给他们鼓励,或许可以将这本书介绍给他们。

    另外就是要感谢协助作者完成了记录的工作人员,谢谢他们的耐心,让作为“闭锁症候群”与外界的连接的这本书能得以面世。

    最后,要感谢这个世界还在拥抱我。

  • 4、 《搏击俱乐部》观后感
    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泰勒——《搏击俱乐部》观后感 你得先放弃一切,你必须没有恐惧,面对你总有一天会死的事实。只有抛弃一切,才能获得自由。 ---题记 大卫芬奇的电影总是给我不一样的启发,每次走进他的电影王国,就好像自己就是生存在此间一样,导演很少用自然光呈现他的电影,这样做是为了让看者能拥有和主角拍戏时一样的体会和心情,一种不安的情愫或者说有些偏执狂的意味。正是这样带有偏执意味的电影,正如《搏击俱乐部》里面所宣扬的自由主义以及精神至上,让我们现代人不禁质问:我到底是谁? 电影有两个主人公,但两个主人公却是一个人。在心理学上叫做人格分裂,这两个主人公分别由诺顿和皮特饰演。杰克(诺顿饰)是一个大汽车公司的职员,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可对周围的一切感到厌倦,他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失眠症让他感到一切如同虚幻,每天都是做着拷贝的事情。为了治疗他的失眠症,他不停地去参加绝症患者的聚会,再那里他跟每一个绝症患者拥抱,淹没在他们的怀抱当中,不顾一切,感到黑暗,沉默和完整。他找到了自由,抛开所有希望就是自由。每次参加完这种聚会,他都可以熟睡在任何地方,家里、机场、办公室,他都可以像新生婴儿般睡着,直到他遇到玛拉。玛拉也和他一样去参加这种聚会,当杰克发现玛拉穿梭于不同的绝症聚会时就如同自己的谎言被揭穿,赤裸裸的站在世人面前一样,他的失眠症又开始作祟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杰克在飞机上“遇到了”泰勒,并从此变成了好朋友,并且成立了搏击俱乐部。如果看过这部电影第二次的人会知悉,其实泰勒是有杰克分裂出来的一个人格,可是杰克并不知道,其实在他熟睡的时候,正是杰克苏醒的开始。 为什么杰克会人格分裂出一个跟他性格如此大相径庭的泰勒?泰勒是一个不喜欢被任何环境亦或是人束缚着自由自在的人,这是杰克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做到的,他被上司束缚着,被金钱羁绊着,被物质驱使着,他或者并不是为了自己,他被物质奴役了。而泰勒则是他内心渴望自由的一面。 “工作不能代表你,银行存款并不能代表你,你开的车也不能代表你,皮夹里的东西不能代表你,衣服也不能代表你,你只是平凡众生中的其中一个。。”我是谁?这个哲学问题在西方一直被争论者,可在我们这个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当中强调的是集体主义思想,个人主义的领域很少触碰,而这部电影正启发了我们去关注自己。我把这部电影定义为人文主义
  • 5、 女人俱乐部观后感
    女人俱乐部观后感 《女人俱乐部》,一部我非常喜欢的电视剧,女主角也是我非常喜欢的女神们! 小时候就爱看女神们的电视剧:最爱李若彤的《神雕侠侣》,袁洁莹的《人龙传说》,陈慧珊的《冲上云霄》,还有张慧仪在《西游记》中美丽动人的蜘蛛精恩恩和万妖女王…… 虽然自己不是那个年代的人,是一个十足的90后,但是却很喜欢剧中那些80年代风格的插曲,谭咏麟,陈百强……这都是妈妈这一辈最爱的歌手们。可以说,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却通过剧中的每一个角色,每一首插曲,让自己亲临了那个年代。 听着一首林欣彤和关淑怡合唱的《星斗群》,又想到了姐妹六人的深情。友谊,就好像天边的星斗一般,一颗星星或许不耀眼,但当组成了星斗群,那一定是夜空中,最美丽,最耀眼的一方。 我喜欢mclub,不仅仅只是因为看曾经的女神们,更喜欢那种好姐妹间纯纯的友谊。就像小诗和朱莉那样,即使有再多的误会,怨念,甚至是仇恨,只要坚信友谊的存在,没有什么是跨不过的坎。 其实不止对曾经女神的思念,更有对新人的赞赏。这次在mclub中出演女神年少时期的姑娘们,其实个个都很到位。喜欢小诗的天然呆,珍妮的霸气,cindy的纯洁,肥菜的可爱,小吱喳的心直口快,还有朱莉的小心思。其实我最喜欢的,就是朱莉。年轻时的朱莉其实是一个很难演绎的角色,她既有少女那种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的思想,同时又有一些小心机,让人又爱又恨。总而言之,新人跨出了第一步,能够给观众一些很好的印象,已经很不错了! 其实志伟哥做监制,就已经是一个亮点。还有大结局的客串,真的差点就笑出声来了——希望tvb以后可以在来多一些这样温馨美好的剧集! 以上就是对《女人俱乐部》大致影评,充满了我的爱意。
  • 6、 观看《基石》心得
    篇一:学习党教片《基石》心得体会 《基石》介绍了王辉同志作为一名组工干部为党的事业甘当基石,爱岗敬业、埋头苦干、无私奉献,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清正廉洁,默默无闻地在平凡岗位上争先创优的先进事迹;展现了一名优秀组工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时代风采,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 《基石》选题从身边的基层党组织入手,通过各地、各部门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典型事迹,展现了新时期农村、社区、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国企、教育、机关、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等基层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和党员的带领下取得的巨大成就,阐明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片中的先进典型事迹让我深受教育,下面结合本支部的具体情况,谈谈我的感受。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基层工作很重要。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我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特点。中国共产党正是靠着一个个像牢固基石的基层组织,铺就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道路,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从战争岁月走向和平年代,从封闭落后走向繁荣富强,从小米加步枪走向神十进天宫。做好支部的党建工作,发挥好社区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对社区乃至地区的生产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是社区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之源。面临着市场的竞争,社区人才如何挖掘、培养,人才如何稳定,新一代人才队伍如何建设?是当今社区发展亟需思考及解决的问题。我们就要通过加强党的建设,通过思想工作使大家树立一种为国企、为党的事业做出奉献的一种精神;通过关心、解决社区居民的切身问题和困难,为群众做实事,同时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带动地方政策创新、服务创新和体制创新,创造出更好的地方经济效益,推进社区更好更快发展。 篇二:观看《基石》记录片心得体会 今天例会结束后,支部组织党员进行观看和学习电教片《基石》。《基石》电教片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优秀电视片。观看中,片中一个个有影响力的典型事迹和人物让全体党员教师深受启发,并从中得到深刻的启迪,对本人来讲起到一个很好的教育作用。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查找不足之处,从现在做起,进一步增强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不懈奋斗的自
  • 7、 搏击俱乐部观后感
    搏击俱乐部观后感 相当精彩的一部电影啊,似乎关于精神病题材的电影总是可以特别精彩,之前看的《机械师》,《禁闭岛》和《杀人游戏》,亦是如此。 怎么说呢,虽然是精神病,但是这部电影的精神病只是剧情的一个衔接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则是关于信仰的讨论。 不得不说,现代社会过于固定的社会定位,造成大多数的人们都不得不像一部精密机械里的零件一般按部就班的工作,自然也就难以企及自身的梦想,甚至没有生活的意义,仅仅是单纯的生存罢了。 搏击俱乐部里的会员俱是如此,他们没有自己的信仰,故而很容易接受泰勒的观点,成为他忠实的拥护者,额,其实在俱乐部最狂热的那一段情节一直在我脑中回想的一句话就是“邪教是怎么形成的”。 真的是蛮震撼人心的,大概传销也是几近如此吧,针对泰勒所抨击的现代生活的精神现状,无疑是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的情形,过于秩序化的社会使得普通大众失去了独特的精神自我,没有信仰的人大多是在精神上比较脆弱和麻木,遗憾的是就我自身而言,尚不能找到自身得以奉行的信仰。 俱乐部的渐渐改变是在逐渐加深泰勒对俱乐部成员的精神影响,等到大破坏行动之时,邪教的精神已经正式形成,泰勒所能做到的也只是顺势引导而非改变了,他朋友被枪杀之后,会员自己竟然通过泰勒的话“领悟”到死后就能得到属于自己的名字这一荣誉。这个片段让我心生恐怖,大多数的事件似乎都是因势利导,作为其中的领导者,最大的作用只是带领大家走向大多数人心中能信服的方向,哪怕是错的,在趋势形成之后,哪怕作为创造者和领导这也是无法改变这个趋势。 唉,文笔太差,不能好好评论这部精彩的电影。 至于剧情细节上做了很多铺垫,在杰克寻找泰勒,最终发现真相时的那一个剧情转折点时,前面所有的铺垫的效果登时如同烟花般绽放,这一点上《蝴蝶效应》与它颇有异曲同工之效。 尤其是在警察局被他的几个会员差点惩罚的那一段情节,他的所有脱身之计都被另一个人格泰勒想到,实在是妙不可言。
  • 8、 《搏击俱乐部》观后感悟

    透过"搏击"看人生

    --《搏击俱乐部》观后感悟

    丽静

    根据艺术电影沙龙微信公众平台三个月前的预告,我们近一段时间为影友安排top20,即全球最经典的、获奥斯卡奖或金球奖、金棕榈奖等大奖的20部影片。沙龙11月28日安排观研《搏击俱乐部》,top250 排名第10,imdb评分 8.9分,也就是说这部影片得到了全球影人和影迷的追捧。为了帮助影友理解影片,我们特别邀请了百忙之中的心理咨询师李巧英老师现场解读。映前,没有看过本部影片的李老师从意识和人格等方面做了心理知识普及,提出人格的四种"搏击"促使人得到了成长,并指出艺术表现一定会比较极端,从而塑造出典型人物和典型性格,观影过程中我发现李老师的解读竟然和影片有着惊人的契合,更有些话竟然和台词重叠。映后李老师再对人物进行了解读,让我们从压抑的观影氛围中找到了欢乐,听李老师的解读无异于受伤后的紧急包扎,从身体到心灵都得到了疗愈。

    失眠、幻觉、自虐、被虐、性虐、暴力、破坏,这是我们透过电影故事看到的男主角--文质彬彬的公司高级职员--杰克的表现。杰克怎么了?

    "意识"之于人物形象。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创始人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意识是个人在任何时刻都能觉察到的感觉和体验,意识服从于现实原则,只占心理生活的小部分,是浅层的经验部分;无意识即下意识、潜意识,指人的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及其替代物(如梦、癔症),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起主导和决定作用;前意识,指潜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它是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中介环节。我们来看影片中的杰克。杰克处在一个消费时代,翻看精品目录成为他居家的主要任务,然后无节制地购买家庭精品,杰克想停但停不下来,这正是无意识的表现,之后一把离奇的火灾让他失去一切。是谁纵的火?

    "人格"之于人物形象。正常人的人格分为三部分: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源自人类生物性的欲望,遵循不计后果的快乐原则,是本能,如饥、渴、性,比如《西游记》中的人物八戒;超我源自人类社会性的欲望,遵循不计后果的道德原则,比如不会游泳却冒死下水救人;自我源自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遵循迂回满足的现实原则,同时用环境能接受的方式满足人生物性和社会性的需要,比如想得到食物时,要付钱取得。"自我"是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在有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约束的前提下,实现原始需要和原始冲动。在人类活动中,"本我"多了,

  • 9、 《孤女俱乐部》读后感500字

    今天是中秋节,爸爸买了一本《孤女俱乐部》给我当做节日礼物。

    《孤女俱乐部》是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写的。

    她还得过第四届中国作家协会 全国儿童文学奖、宋庆龄 儿童文学优秀小说奖、冰心 儿童图书奖呢。

    《孤女俱乐部》讲的是女生宿舍的故事,孤身求学、经历相似的几个女孩同居一舍。她们性格各异,但朝气蓬勃,生活因有她们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部小说 描述了几位插队边疆的知青回到上海借读的生活奇遇。十五岁的少女郑洁岚与另外三个少女都是孤身一人来到上海,她们同住一舍。因为四个女孩的欢乐与努力,使宿舍也成了俱乐部。友谊、爱情、前途、命运……一个个经历打开了我们的心扉,让我们快乐地读着。俱乐部里有李霞的努力、郭顺妹的坚强……作品情节引人入胜,让我喜欢得不得了。

    在书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郑洁岚与叶倩林阿姨相遇的情节了,它讲的是叶倩琳阿姨开车去接郑洁岚,并在回美国时送给了洁岚一副祖传下来的耳环,留作纪念。故事当中的叶阿姨,虽然远看显得十分年轻,但近看时就像老太婆一样了,叶阿姨和她的老公分居了,但是他每月都会给叶阿姨寄赡养费。叶阿姨想让洁岚与她一同去美国,但洁岚不愿离开孤女俱乐部,可她的哥哥郑俊岚却想跟叶阿姨一起去,还为了这件事骂了洁岚。如果我是郑洁岚,我也会拒绝叶阿姨,因为靠别人的钱来生活会感到一种莫名的惭愧。

    这篇小说让我学会了许多道理,它虽然是以日记的方式呈现的,但也能让我们享受阅读的快乐,它让我明白了离开家乡借读的艰辛,它是一本好书,我希望大家都能看到。

  • 10、 读《侦探俱乐部》有感(精选范文)

    读《侦探俱乐部》有感在推理小说丰富多彩的今天,对于侦探应该是什么样子,每个读者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有人喜欢柯南君,那种幼萌中透出青年聪慧的真相只有一个;有人喜欢福尔摩斯,那种通过细节就能直接刻画出前因后果的冷面智慧;有人喜欢马普尔小姐,那种于闲聊中打打毛线说说话就能分辨是非曲直的睿智女性;有人喜欢汤川教授,那种智商无限碾压情商多次被秒的冷峻教授。侦探应该是什么样的,推理的时候是不是需要有经典台词或者动作,是不是需要有标志性的道具,是不是应该嘴炮滔滔不绝的分析前因后果?只能说侦探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而侦探俱乐部这一看就应该包含各种侦探角色的地方,想必应该会有多重刻画,然而并非如此,一男一女,甚至没有任何的描述性,就如同脑中出现的正义协议两个小人对话一般,就这么简简单单的解决了问题。侦探俱乐部,只接受会员的委托,用侦探的敏锐和智慧为会员排忧解难。加上侦探是行事低调的一男一女,基本注定了这是一本推理小说合集,毕竟从侦探出发无法有太多的情节发散,只能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委托推进情节,如果是一个完整的大推理故事,那边只能出现一个与侦探俱乐部最对的神秘组织才行。全书五个短篇推理,前面一般是委托人的描述,交代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人物的彼此关系,其中藏着可以解开事件的钥匙;随后是侦探俱乐部上场,一男一女两人配合默契,将各种细节汇总集中,对事件进行抽丝剥茧,从中寻找证据和事实。真相自然能大白,毕竟有两个人局外人的角色对事件进行分析,从写作的角度而言相当于开了两个上帝视角,揭示真相绝对的简单。推理必然有逆转,作为东野圭吾的作品,尤其是短篇,不加一点逆转对不住喜欢他的读者,毕竟构思精巧的小逆转和推理,是大叔擅长的。因而整本书从推理的角度还是不错的,毕竟大叔出品,不是精品也不会是凡品,还是能产生阅读快感的。短篇推理就不剧透了,剧透遭人恨的,只记录两个读后感受作为结束。感受一,社会化的世界充满利益纠葛,故事的动机都是不太美好的利益、情感。社会一词,真的比地球更为复杂,可能因为社会是由充满了各种欲望的人所组成的缘故。感受二,不带情感的记录所有细节后,真相自行呼之欲出,不知是书中的效果,还是真实本来如此。因而给自己的借鉴便是知微见著,魔鬼在细节里。

  • 2019-10-28

  • 2019-11-06

  • 2021-08-07

  • 2019-10-19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1-03

  • 2019-09-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1-09-01

  • 2019-09-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1-06

  • 2019-11-04

  • 2022-03-12

  • 2022-06-27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16

  • 2019-09-28

  • 2019-10-28

  • 2021-08-24

  • 2023-04-10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1-08-30

  • 2021-09-08

  • 2019-10-28

  • 2023-03-07

  • 2019-11-04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1-03

  • 2019-11-04

红海潜水俱乐部观看心得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红海潜水俱乐部观看心得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红海潜水俱乐部观看心得、2024红海潜水俱乐部观看心得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