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好老师观后感 > 地图 > 好老师观后感

好老师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04-18 来源:互联网

好老师观后感。

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好老师观后感,怎样才能突出这篇观后感的特别呢?看完电影和电视剧之后,我们总会想倾诉内心的想法。观后感可以是我们对于自己和他人的情感表达和传递,可以通过讨论自己的个人体验来使观后感更加深刻,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好老师观后感 篇1

一、对高考的认识

现在市场上充斥着各种高考的资料,企图通过一年到两年的努力就能考出好的成绩。或许这些资料确实很有用,很多家长也给孩子买,但是孩子能学到多少,愿不愿意学里面的知识,很多家长是无能为力的,驾驭不了的。我从书中学习到,学生的高考,不仅需要一些好的战术,更需要一些好的战略。这些战略性的教育,是需要时间、经历、心思的,也需要家长,老师的思想意识到位,同时对学生,小孩的影响也会更大,更深远。虽然我不知道书中的方法,手段对不对,对小孩有没有效果,但是我能肯定作者的思想境界还是蛮高的,看问题的角度也很独特,可以对广大家长、老师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二、对小学教育的认识

现阶段,小学教育很多问题。这个论点我没有调查,但是结合我自己小学时的经历,以及最近看到的小学语文课本,确实感到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知识的浅薄,太浪费小学生的`大把时间,因此对作者对小学教育的一些看法深表赞同。作者在书中对小学教育中的一些常见情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感觉还是很尖锐,很有意义的。我自己确实感触良多,其中的一些观点本人觉得不仅家长、小学老师需要了解,一些领导,管理者也需要了解。

三、教育小孩的方式对我影响很大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许多和小孩子交流的方式,以及小孩子的心理、想法等。对于有小孩的父母的,还是很有一些帮助的。里面的一些方式方法我感觉是有效的!

以上只是对我印象最为深刻的部分,书中提到好多的观点,好多的思考,我觉得都是很不错的,但是我不能一一列举出来,甚是遗憾。

最后说一句:此书值得收藏,历久弥新。

好老师观后感 篇2

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王萍说有一本好书,值得一看。就向她借来《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前后一共读了两遍,真是值得一看的好书,看后我觉得受益匪浅。

“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这就是这本书的引。我所以被这本书吸引,有一大部分原因在于看到了这个引。前言的名字:当我们手上有块玉时。是啊,我们每位家长的手里何尝不是一块玉呢?只不过多年后,有人手里的玉变成了艺术品,有人手里的玉因为不会雕琢而变得失望。

作者本身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老师,同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作者从事教育工作,以及身为人母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之谈,同时这又是一本非常专业的教育书,书中的观点与事例紧密结合,阐述得有理有据,又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教子办法。该书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加上作者作为教育专家的独特视角为读者奉献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和点评。把我们一般家长经常会认为很正确的事情从孩子和教育的角度进行了颠覆。而通过她自己对女儿16年的实践教育,告诉家长们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不难,把一块玉雕琢成艺术品靠的是正确的工具。

每读完一篇,我都会马上对照一下我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也在用着锄头一样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只不过用的次数多少而已。

有几个章节我更是看到了一个教育专家的教子方法,例如:不写暴力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替孩子写作业等等,这在一般人尤其是我这样根正苗红讲政治讲觉悟的人看来简直是乱套的东西,在教育专家的笔下却是那么的自然合理。不得不让我佩服真正的教育的力量不是强硬而是方法。

另外作者十分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书的第二章几乎都在讲早期阅读的,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习带来的好处,阐述得很详细,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书中的很多做法是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的方法和经验,因此具备可操作性。并且,作者对现行的教育弊病做了大胆的批评,观点鲜明。对于读者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例如在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家长常见的做法皆然相背的逆向思维:“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觉得不可思议,往往细细揣摩后,才有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顿悟。

培养一个好孩子,不仅是对家庭负责,也是对未来社会负责。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是一柄锄头--当我们手上有一块玉石时,我们必须做的正确。

好老师观后感 篇3

“最好是相对的,最好其实就是更好,虽然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这就是李镇西老师心中最好的定义,在李镇西老师看来所谓的做“最好”的老师其实指做“更好”的老师,的确,“没有最好,没有更好。”

和李镇西这些成功的教育家相比,他们的学识,他们的人格,他们的能力,我想我永远只有仰慕,但是看了李镇西老师对“最好”的理解,让我感受到我们每个老师都可以做“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用今天自己和昨天自己相比是不是在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己,就像李镇西老师所说的“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只要我们每天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就可以不断的像最好的老师靠拢。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12个年头,我也坚持当了10年的班主任,“当老师累,当班主任更累。”除了自己的教学工作以外,每天还会有让人头痛的事情,让人头痛的学生,任何大事小事通通告诉班主任,班主任除了教书,还要充当“警察”“保姆”等角色,虽然很苦,但慢慢品味起来其实很甜,学生毕竟是未成年的孩子,他怎能不犯错呢,他怎能像你期望的那样乖巧呢,可是,真当学生们犯错时,我也曾很气愤,抑制不住自己的怒火,学生们甚至把我气哭,那一刻心里总想着他们快点毕业,赶紧把他们送走,甚至有时不想再当这个班主任了。

李镇西老师有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你越是和学生打成一片,你就越有感情收获;而你越有感情收获,你就越想和学生打成一片,这是班主任工作中的‘感情良性循环’。” 回想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对于自己的学生,其实更多的还是爱,记得我的第一届学生临走的那一刹那,以前的埋怨一下子荡然无存,我满脑子的竟是舍不得,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无法接受他们已经毕业了,这样的感情是相互的,学生们临近毕业最留念的也是他们平时有些“惧怕”甚至有点“怨恨”的班主任。每逢节假日,我都会收到来自第一届大部分学生的新年祝福短信,那一刻,我体会到“我拥有了几十颗童心,这是何等优厚的精神财富啊!”

班主任工作肯定是“苦”的,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有无限的乐趣,而这样的乐趣让我们拥有了优厚的精神财富和事业的满足感。我们不能期望每个孩子都很听话,每个孩子成绩都很优异,否则还需要我们老师干嘛。每个孩子都会有缺点的,每个孩子有都会有能力上的缺陷,作为老师,作为班主任,我们的任务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能力,用爱去感动他们。

既然选择了当班主任,那么悲悲戚戚是当,高高兴兴也是当,我愿意选择后者。

好老师观后感 篇4

通过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对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觉得自己与一个好老师的差距太远了,反思后才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为爱,冰雪会消融;因为爱,枯木会逢春;因为爱,希望绽放华彩,因为爱,能拨云见日,未来永值得期待;因为爱,所有的生命才收获了圆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决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镇西为榜样,以“爱”为己任,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进取,顾大局,识大体,努力按照上级的要求,按学校要求,高标准要求自己,树立竞争意识,不但要自己思想过硬,品行端正,业务水平高,乐于敬业,端正态度,明确责任,勇创佳绩,还应想方设法投入到学校集体的建设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为校增光、添彩。自觉维护学校利益,遵守规章制度,服从安排,舍小家顾大家,洁身自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甘为人梯,爱生如子。它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位勇于自我批评、善于积累、善于反思、有爱心、勇于挑战、有目标的老师!

好老师观后感 篇5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尹建莉老师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刚开始只是被题目所吸引,在网上粗略地看了一下内容简介,但却一下子被作者的新颖的观点吸引住了,于是就买回了一本。看完这本书后,身为人母又为人师的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地打动了。

这本书总的分成七大点进行讲解:1、如何提高爱的质量。2、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3、一生受用的品德教育。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做家长应有的智慧。6、小事儿就是大事情。7、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

其中让我感触颇多的是:孩子们为什么越来越不喜欢写作业?是的,我们的孩子们刚进校门时无不对校园充满了憧憬,充满了向往。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孩子们越来越不喜欢上学,越来越不喜欢写作业了?孩子们所做的作业是否真的是有效的作业?带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我开始了我的探索之路。首先我从日常最多的作业--生字、词入手。我改变了往常的硬性作业--抄一行,而让学生们做到忠实于自己:如果已经会了的字写一遍即可,如真的不会的话,可把这个生字、词多写几遍。为了防止学生的.惰性,我坚持做到:学完生字词的第二天必定听写。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发现效果真的比原来的要好,当然也有个别的几个同学无法控制自己,纯粹为了偷懒只写一遍,即使不会也不肯多写一遍,但这是我预料之中的。身为老师,如能让我的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将是我最大的乐趣。

文中“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作为老师的我们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总是在强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问心无愧。”良心和爱固然是必须的,但这毕竟是自己的主观感觉。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们再煞费苦心,也是失败的教育。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怎样让我们的教学,我们的教育真正有效?这是一个迫在眉睫,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的问题。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我认为:也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文

好老师观后感 篇6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作者:竹影斜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给我的震撼很大,我的父亲看后也认为尹建莉是位有心、有智慧的妈妈,并让我推荐给哥嫂看。

尹老师的家庭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家教。书中记叙了许多,作为一位充满良知又懂教育的妈妈,她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险”抵抗女儿学校老师的不良教育。比如为了和女儿一起抵抗老师的“暴力”作业,她替女儿写了几年的家庭作业。为了抵抗老师不正当的处罚,她宁愿女儿再次接受处罚,也不让女儿做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情。

看到这里,我也想到了很多。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有时也会布置孩子们写单词写N遍,自己觉得这样的作业毫无意义,但有时也很无奈。所以,我看到尹老师的做法后也产生了共鸣。我想,以后在布置作业方面,还是应该多考虑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而不是一味追求数量,以致在抄写过程中让孩子对这门学科产生反抗情绪。我想,这是家长不愿意看到的,也不是老师的初衷。

尹老师在书中谈到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女儿讲故事,不是讲,而是读。逐渐地,由开始的妈妈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改成由孩子指着,妈妈来读。孩子指到哪,妈妈读到哪。这样,慢慢地使孩子理解了文字的作用,读得多了,许多“白字”就自然解决了。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阅读基本上。语言是相同的,英语也不例外。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就是这个道理。我想想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也走过很多误区,先教学单词,再学句子,觉得这是一种学习的规律,但我发现很多时候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完后,在课下再问却一问三不知,这也着实让我困惑过。所以后来再听了市里优质课以及省级优质课后,了解了英语教学的最新动态:在语境中学习单词与句子。语言不是一个孤立的,它由很多要素组成,而这些要素的学习需要放在句子和语篇中来学习,这样孩子们学起来轻松,老师也轻松,事半功倍。

书中很多的事例,我也经历过。而我的父母和尹老师的的做法却截然相反。当然我不是否定我父母的做法,只是来做下比较。作者书中谈到了女儿9岁时单独乘坐17个小时的'火车从烟台到北京的事例,让我很感动,我很羡慕圆圆有这样一位豁达的妈妈。有了独立出远门的经历,对圆圆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到后来她独自去青岛乃至周末逛街乐不思蜀,她的妈妈都持支持的态度,难怪在引言中谈到她女儿的自主自立。这些都是妈妈的功劳啊!我从上学前班一直到高中,都在家门口上学,到学校骑自行车最远不到10分钟的路程,每天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周末爸妈从不主张我出门,即使迫不得已出门也规定好几点之前回来,更别说自己出远门了。也许,现在对家的依赖性都是那时慢慢积淀下来的。我们不能说自己父母的出发点不好,他们也是为我们的安全着想,我们都可以理解。只是不同的家庭教育造就了孩子长大后不同的性格。

小侄女快三周岁了,吃饭成了一家人发愁的问题,上了宝宝座就要下来,不愿意吃饭。嫂子着急上火,却也拿她没有办法。我妈说小孩饿饿她就好了。嫂子不舍得,硬往嘴里喂,瑶瑶不仅仅不买账而且满地跑,这下可麻烦了。我看到尹老师在书中对孩子不爱吃饭支招:饿几顿。我心里一乐:我妈还真有招数!接着,在全家的劝说下,嫂子就忍耐了一下,不给瑶瑶吃零食,饭前只喝水、吃水果,第一天效果不明显,第二天她还真的主动叫着上宝宝座吃饭,虽说吃得不多,但总算有进步了。可见,对孩子的爱不该是溺爱和强迫,应该用智慧来疏导孩子。大爱无痕嘛!

感受还很多,自己慢慢体会吧。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我们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再实践,愿我们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来越融洽!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做中国好老师》观后感800字


《做中国好老师》观后感
城壕初中 刘志国

在学校的组织下,有幸在12月4日和12月18日分两个时段观看了李镇西老师《做中国好老师》的视频讲座。再次观看李老师的讲座,先不论内容,就整体感觉而言,除了震撼还是震撼。精美的语言、巧妙的构思、别出心裁的教育手段。 从实践、困惑、学生、写作中获得教育智慧的理据探讨,让我有了一种拨开云雾见阳光的感觉,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一、拥有三心的教育者,才符合好老师的要求。
从教近七年来,我自身的童心在五年之前已经泯灭。2009年的8月,第一次当班主任的我,将教育纯粹化于教和学,心里充满了爱的教育,但责任心不全面。好在满怀热情的我很自然与学生打成了一片,因为刚走出校园的我,或多或少还沾有一些学生的气息。与他们谈谈生活琐事、活动课上与他们做做游戏,距离一天天在拉近,我越来越了解他们,他们也越来越了解我。他们喜欢我的课程,我也欣赏他们刻苦努力奋斗的精神。随着班级的更替,年龄的增长,我成熟了。责任心更强了,不再只考虑让他们学多少知识,更多考虑的是让他们 学会做人的道理;爱心更加广义了,关爱学生不再是让他们现在觉得舒服,而是要他们一辈子觉得舒服;但童心没有了,虽与学生交流,但不再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只是有目的的了解他们的家庭 、在校的学习情况、分析他们学习中的问题。对学生的要求严格了,学生与我的距离远了,我越来越不了解他们,他们也越来越惧怕我。听了李老师的阔论,我发现自己的实践,偏差的厉害,不了解学生,不了解问题的根源,自己一个人忙活着闭门造车,谈何解决之道。好老师的智慧来自于实践,实践的成功与否决定于老师的三心。它们是好老师的必备品。
二、创新教育者,是好老师的标准。
中国的教育,通过几千年的变革,新教育最终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它的变革在于教育工作者,在于奋斗于一线的教师 。在本校期间,我先后担任过班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教务工作等多个岗位的工作,也遇到过一些非常棘手的问题。也一度借鉴过名师处理问题的方法,更曾经天真的照搬过名师的处理方法。结果失败了,达到的效果不但没有预期的成果 ,而且事态往往会出现恶化的趋势。曾经怀疑过名师的名 和圣贤的论。今天的我只能对过往的自己给予一声叹息。他们的名与论给我们的是一种理念,要创新;是一种方法,要创新;是一种范例,我们要学会创新。走出自己的影子,脱离教育名著的束缚,走一条自己的创新教育之路。它是好老师的必需品。
三、只有学生成了教师笔下的素材,好老师才可能是你。
坚持写教育随笔,已经有了两年。回想过去的随笔内容,和流水账没有什么区别,不是今天有什么特殊事件、就是和某一个学生的之间的事件、或者是教学中的一次反思、又或者是听了一堂课的一点感悟等等。写就写了,没有思考;事情过就过了,没有深思;问题出就出了,没有解决。 今天的我也只能再次为以前的我感到汗颜了,随笔的记载不是为了培养后进生积累经验的平台,而是把它当做了表扬优秀学生的光荣榜。关注一个后进生、跟踪一个后进生、改变一个后进生,从中我们才能获取更多的经验、更多的智慧、更新的理念。成功才能离我们越来越近。它是好老师的补给品。
做好老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学通理论,不等于成功,关键在于实践、坚持、改变和创新。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书评欣赏


在我们身边,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觉得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因此只需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可以了,但其实,家庭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对《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读后感,一起欣赏吧!

今天花费3个小时把《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大概给看了一遍,整体感觉,这本书对于小学生家长是必备的,他里面讲到了关于写作业,暴力作业,学习提升等方面都有介绍。对我触动最大的有2个点:

1.对于学习成绩的提升,在小学,甚至是初中,这些都是可以逆袭的,这个魔法棒就是课外阅读。这使我更加坚信要陪孩子一起看书,将现在的看书时间再增加。而这个看书是孩子感兴趣的书,不要给孩子任何功利性的行为。这些对他以后的爆发有很大的影响。对于这2个孩子,现在要把陪他们的读书时间扩大到每天的1.5小时,不要只是限制在他们的绘本上面,可以是任何的东西。在他们上小学之后就可以让他们去看长篇小说,这个对于读书习惯的养成,提升阅读速度很重要。里面讲到当阅读量上去了,阅读速度也会提升

2.一个家长应有的智慧里讲:最好的管就是不管,这让我想到最近和两个孩子之间的事情,尤其是大宝,最近让我很苦恼,早上起来开始哭,不愿意上学。自己不穿衣服,洗脸刷牙都是磨叽的,没有很干脆的完成。上学校之前有时还会闹一场。在回来家之后,吃饭前看电视 ,吃饭后自己玩,在我的提醒下,自己去收拾玩具,洗脸刷牙,上床看书,玩玩具,听故事,该睡觉时不愿意睡觉。

想想自己给孩子定的目标,现在发现我其实也经常的在提醒孩子,我们应该......,这个对于孩子来讲就是一种管,这种管会让孩子失去主观能动性,不会去安排自己的事情,让孩子成为一个很好的执行者,而没有成为一个思考者和自控者。

那这种不管到底是如何不管呢,这个和我给他制定的他需要做的事情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我给他制定这么多他需要做的事情是对的呢还是不对的呢?如果是对的,那怎么样做,才能让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去自己做呢,解决这些问题呢?这些和自控力,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突然之间觉得,自己是属于管的比较多的家长了,这个到底对于我们家的两娃是什么样的呢。

今天如自己所愿,把书大概看了一遍,很多好奇心被满足了,依旧值得把她买下来,花时间去看。也适合将它推荐给其他需要的人,这本书要比《完整的成长》少烧脑很多,那本相对于是心理学的书,需要一句句去体验。而这本给了很多现在家长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方案。

《老师·好》观后感


有人说,老师是一种情怀,是一种热爱,是青涩年华里最美的引路人;有人说,老师是一种信仰,是一种坚持,是用粉笔书写明媚四季的工匠;还有人说,老师就是一份责任,无论鲜花还是荆棘,平坦还是泥泞,都会永远带着爱在路上前行。

《老师好》这部电影犹如岁月凝成的珍珠,偶尔放在地上是冰冷的,拿在手里却炙热烫手,那份温度里有你,有我,有他,有记忆串联的每一个故事。这部影片是校园青春片中少有的以老师为视角展开的故事,讲述了由于谦饰演的老师苗宛秋与学生们斗智斗勇的有趣故事,再现了八十年代的师生百态及纯真情感。整部电影对刻意的戏剧冲突进行了消解,平淡真实地再现了一个个真实存在的人,从而赋予了电影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好看而不俗套,走心而有力量。

《老师好》中于谦饰演的老师苗宛秋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身着朴素的白衬衫,手腕上带着手表,一身复古装扮完整还原了八十年代老师们的形象。片中苗老师一出场就展示了一个严师的形象。痛斥化妆、烫发的学生,与问题学生正面刚,一言不合就没收这怕是每个学生都似曾相识的场景。影片以这样一个说一不二的形象为矛盾的起点,讲述了一个毕业班的学生三年来与这位班主任间发生的往事。苗宛秋无私奉献也终于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他的一片真情为困难的同学捐款,在繁重的学业之余参加艺术节,争分夺秒地读书,偷偷摸摸地参加补习真实的人物刻画,每一个点都能戳出一堆泪流满面的往事。这不是我的故事,但这却是每一个学生都曾经历过的故事。原来,无论哪个时代的学生都有着同样被幸福包裹着的回忆。

霹雳舞曲《吉米吉米阿加阿加》,《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冬天里的一把火》,那个年代独有的画风,这一个个潸然泪下的场景,诉说着每个人青春的美好。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每日回荡在我们每一堂课上的老师好,那些稚嫩而响亮的声音,便是人世间最美的天籁。这个故事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能让所有的观者于岁月的不同时点产生共情,于别人的故事中完整自己的过往。正如故事的最后回忆了苗老师身为学生时的场景,虽然年代变了,上学条件变了,教书、读书的人也换了一群又一群,但是其中师生之间的情感内核却没有改变,老师还是那样到处操心的老师,同学也还是那样调皮可爱的同学,师生之间也还是相爱相杀,这可能就是师生关系的最好状态吧。

影片笑点颇多,于我,从开心的笑到肆无忌惮,到被感动到哭得深陷其中,笑中带泪,触人心弦。看着片中为非作歹的同学们好像看到了自己带的孩子们,也是那样的个个三年,也是那样的交锋。相伴的,毕业后也收获了他们给予的满满的温暖与感动。

我坚信,青春不会消亡。它只是躲在某片绿荫下慢慢疗伤。岁月凝成一颗珍珠却无法拥有。丢在地上冰凉,握在手里滚烫。我想拥抱它却扑了一个空,它化作一片杂物散落在桌上。泛黄的日记本,气数已尽的铅笔,褪色的发卡,还有一个空空的背囊。那年,铅笔在日记本上写道。真好,我没有去打搅你的暗自芬芳。真好,你也没有戳穿我的刻意坚强。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夹杂着一次次伤感的别离,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中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才给了我这段美好时光。

正如影片所传达的:不是幸运遇到好学生,而是与学生相遇,让彼此美好。如果师生的每一个相遇都是幸福的,那么当老师,真好!

《无手老师》观后感


《无手老师》观后感(一)

胡晓明

我没有想到,在大片云集、特效满眼的今天,一部普通的公益励志影片能带给我们如此多的惊喜、精彩和感动。这部饱含高原气息和黄土馨香的电影,用黄河源头那样清澈本真的手法,承现给我们一个动人的故事——《无手老师》。

无手老师马复兴,感动中国的人物,他的故事让人动容,而他的精神更值得思索。

一、不认输

马复兴幼年时因意外失去了双手,人们都说这娃恐怕是废了,但幼小的他没有向命运低头。别人去上学,他也想上学,姐姐说:"你都没有手,怎么上学呢?"倔强的小复兴忍着泪水,在家里用断臂夹着树枝在沙地上学写字,妈妈回来后,一把将双臂磨得鲜血淋漓的孩子抱在怀里哭道:"娃,咱不练了……"可小复兴却说:"妈妈,我什么时候能长出一双手呢?我想上学,我不想成为废人!"

不想成为废人!不向命运认输!忍受着难以想像的痛苦,没有手的马复兴成为村里唯一以优秀成绩念完高中的孩子。可命运再次捉弄了他,当他满怀希望地在高考志愿上写下"北大"两个字时,班主任却一把扯过他的卷子,心酸地说:"你不用考了!就算你考上了,花昂贵的学费念完大学毕了业,又有哪家单位会聘用一个没有手的人呢?"

残酷的打击使年青的马复兴几乎绝望了,可他仍然没有放弃,命运给了他一个机会——担任村里小学的代课老师。马复兴成了一名无手老师。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自己从来都习惯抱怨命运如何的不公,机遇莫名其妙溜走,梦想已经渐行渐远。可我有没有反思过,我有多少次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前表现出软弱、懒惰、彷徨和恐惧?又多少次向现实和挫折屈服,向命运认输了呢?

二、知敬畏

听说要当老师的消息,马复兴满怀希望开始了"痛苦"地准备工作。学写板书、备课……妈妈看到儿子日渐消瘦憔悴,又一次哭着把马复兴抱在怀里说:"娃,咱不干了……"而马复兴说:"妈妈,我是没有手的人,这辈子机会不多,我怕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

第一次走进教室,顽皮的学生在黑板上写了"无手大盗"四个字,马复兴默默地把字擦掉,用工整的板书写下"无手老师",并且诚恳地说:"从今天开始,我希望我不仅是你们的老师,更是你们的朋友。"天真的孩子们看到"无手老师"漂亮的板书和亲切的脸庞,一齐开心地拍手欢迎起来。

知敬畏,所以懂珍惜。马复兴这一生失去的太多,因而倍加珍惜手中的机遇。他四处跋涉,到处去听课,努力提高业务水平,还搭上了他那点微薄的工资,为贫困的孩子们交学费、添置文具……

妈妈说:"你一个月才那么点钱,都搭进去了,自己怎么办?将来怎么娶媳妇呢?"马复兴傻呵呵地回答:"我用钱的地方少……再说,有哪个姑娘会嫁给我这没有手的人呢?"

对人生、对机遇、对生活充满敬畏,这是没有手的马复兴能够胜任工作,赢得信任与尊重的原因。很多双手健全的人,抱怨工作的苦、生活的难,抱怨好活都叫别人干了,好事都叫别人摊上了。其实他们自己何尝不是抛掷了无数的机会,总想着下一拨是牛市,下一条是大鱼,下一趟活轻松又挣钱多。每当工作没干好,总是因为老板弱智,同事倾轧;每次机会溜走了,总是小人作梗,朝中无人。总之都不是自己的问题,况且不用怕,自己还年轻,后面机会大把。抱着这种思想的人,失去的只会越来越多,反而是没有双手,却懂得害怕和珍惜,一味埋头拼命苦干的马复兴,却抓住了机会。

三、有担当

抓住机会需要苦干,但要成就卓越,就不是那么简单了。马复兴所在的贫困山区小学,失学率相当高,眼看着班里的孩子越来越少,他心里像开了锅一样。作为民办教师和残疾人,能把课上好就算不错了,孩子失学这种在当地极普遍的事,根本不是他能管的。

但什么叫做老师呢?心里揣着学生前途的马复兴说出了那句我们都很熟悉的话:"我班里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都不能少!这谈何容易?拖着残废的双臂,马复兴走家串户,上城下乡,跑牧区钻矿场,忍受白眼奚落,面对打击羞辱,搭上自己积蓄,把班里失学的孩子们一个个都找了回来。这份不屈的意志,这种顶天立地的担当,使他从平凡中闪现出让所有人感佩的光辉。

马复兴是一个平凡的人,他也有脆弱和想不通的时候。影片中细腻地刻画了他作为普通人的弱点,例如妻子比他先转为公办教师后,他表现中的"酸劲",但这使他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起来,也丝毫无损他伟岸的人格。

作为"全国最美乡村教师",马复兴是当之无愧的。虽然命运夺去了他的双手,但他却用心中的那双手,去拥抱生活,去重塑人生。他不仅不是一个废人,而且靠自身的努力,回报了母亲,回报了社会,实现了人生的理想价值,拥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这是多少双手健全的人都做不到的。

我非常有幸观赏这部《无手老师》。影片不同于我们日常接触到浓稠到甜腻的那种"心灵鸡汤",它的拍摄手法朴实,有时土到掉渣,但却最接近真实,非常值得一看。在离场时,我注意到许多观众在擦着眼角,我的内心也充满的难以言说的情绪。马复兴是怎样一个人呢?我忽然想化用某位名家评论傅小石的一段话,大意是:……他残破的人生,苦难的命运,残缺的双手——和一颗完美的心。

电影《无手老师》观后感(二)

有一种爱叫执著

天王 春之语

每一个人,都是情感动物,都有被感动的时候。如夏日饮清凉,冬夜围暖炉,《无手老师》让我久久为之感动!马复兴,一个普通的残疾人,一个普通的人民教师,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当他的形象在荧幕上闪亮时,我也不由默默流泪。不为别的,只为了那份执著、那份大爱、那份无私的胸怀!

都说:上帝关上一扇门时,会打开一扇窗。而我更有理由相信,那扇窗户与上帝无关,就在你的心底。可更多的时候,谁能找寻到那扇窗户?残疾人的命运是坎坷的,残疾人的世界是孤独的,没有一个残疾人平坦地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马复兴,无疑是残疾人中的幸运儿!他在一场大火中失去了双手,又凭着心中的那双手推开了一扇窗,铺就了人生大爱之路!

他在歧视中成长,这是每一个残疾人必经之路,没有谁能摆脱掉。手是人生存的依赖,没有手能干什么?当一场大火使他失去了双手时,马复兴不平凡的生活也拉开了序幕!

他酷爱学习,渴望着能够坐在课堂中与其他小朋友朗声诵读,开启知识的宝藏。他做到了,他用自己的努力为争取了这份权利。当一个幼小的孩子用脚夹着树枝在地上练字的那一刻,我相信捂着他的脚哭泣的不只是母亲,更是天下所有善良的人!

但学了又有何用?当不能参加高考的冰冷现实摆在面前时,十年寒窗苦化作了泡影,马复兴的心在泣血。人生最可悲的不是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而是没有施展才华的平台。他付出了常人所未有的努力,也经历了常人所未曾承受的压力,但得到的是什么呢?当同学们高高兴兴填写志愿、准备步入考场面临命运的抉择时,他心如死灰,狂奔在田野中、巷道间,任凭心底的悲痛冲垮灵魂的堤岸。他用一根绳索将自己吊在大树上,用一腔悲愤做最无奈的抗争?他在抗争命运的不公平,他在抗争社会的不平等,他在抗争……

但抗争不能解决问题,活着就得生存,就得衣食住行。他将羊群放牧在山坡上,也将自己的心情放牧在田野里,静静地张望着蓝天白云,把梦想雪藏在心底!

命运的转机来了!不得不提他的三叔,这个精明的村支书,慧眼识才,也深晓权力魔法,巧妙地为马复兴争取到了一个民办教师的名额。或许,他只是想着能让侄子有一碗饭吃;或许,他真的不想让侄子满腹才华埋没于黄土。但他确实瞅准了马复兴的人品与才识。而他可能做梦也没想到,正是他,给马复兴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也为人间谱写了一首大爱进行曲!

在村民略带嘲讽的语气中、在学生质疑的眼神中、在竞争者无情的诅咒中、在陈校长无奈的庇护中,马复兴终于走上了讲台,拿起了粉笔!"我是你们的老师马复兴,我希望能和大家做朋友!"没有更多的言语表白,那怕他为这一天激动了很长时间,用双臂夹着粉笔在自家黑板上练了无数个日夜。他如一滩春水,在经历了西伯利亚的寒流后开始消融,静静地流淌着,浇灌一地繁华。当他用双臂在黑板上写下"无手老师"四个字,画下一只雄鹰时,所有人都被征服了,而他也如雄鹰一般开始翱翔在梦想的天空!

民办老师,这个职业农村孩子眼里并不陌生,特别是七零、八零后学生,启蒙老师大多都是民办老师。他们的既是老师,又是农民,靠着微薄的工资度日。特别是像马复兴这样的残疾人,如果没有坚强的母亲,恐怕连生活都不能自理,工资是他全部的收入。他一直思考着如何能减轻母亲的负担,如何能够自己养家糊口。而从站在讲台的那一天起,他的心里就只有学生!

马复兴的家乡是一个汉、藏、回民族杂居的村庄,贫穷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点,因贫穷而辍学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最大瓶颈。破烂的教室、破烂的桌椅,一张张求知若渴的眼神后面,不少家长为一学期几块钱的学费而苦恼。再苦不能苦孩子,为了孩子们,马复兴拿出他每个月二十块的工资,给孩子们购买学习用具、补贴学费。月头赊账月尾结,成了他的生活习惯。当老师,除了能给家人带来一份欣慰外,增加不了经济收入,以至连通情达理的妻子都心生怨言。

但区区一个老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穷,一个又一个孩子带着泪水,背着书包,走出了校园,走向打工谋生之路……

何去何从?路是别人的,孩子是别人的。作为老师,有的苦口婆心做思想工作,有的只能发出一声无奈的长叹。而马复兴选择了放弃尊严、以生命为代价劝孩子们返校。他夹着残缺的双臂,高一脚低一脚,奔波在村庄里、县镇上,跑到石灰窑、跑到山坡上,他要让他的学生回到课堂,他要让他的孩子们有书念!

永远忘不了那几个镜头:为了让孩子返校,一对儿时伙伴在泥浆里翻滚、打斗,最后躺在地上疲倦地喘着气、望着天;为了让孩子返校,马复兴在石头窑用残缺的双臂抱着大石头,一块一块地艰难搬运着;为了让孩子返校,他攀趴岩在山岩间,大声呼唤着孩子的名字,滚落在山坡上……

更忘不了那个镜头:为了打工的藏族孩子讨回工钱,马复兴在石灰窑老板鄙夷的眼神和侮辱声中,跪在地上,用嘴去拾捡抛洒的硬币……

人间冷暖一幅画,画里画外见真情。当我们激情抗议马复兴不能参加高考的教育体制时,当我们满怀正气谴责那个趾高气昂的小老板、那个当道辱骂的姑娘、那个为了转正抛媚眼的女教师时,又为更多的爱而感动。善良而慈祥的母亲,痛苦时给他安慰,困苦时给他依靠,还不时和儿媳妇斗点心眼,为了他这个儿子,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最要好的朋友,那个看似痞子的发小,他们骂着打着却始终不离不弃,永远在帮助着他;更有他的媳妇赵老师,这个善良的残疾女人,他们同病相怜、关爱着孩子们,共同经历风雨、坎坷,共同面对贫穷,虽也曾在争吵中闹离婚,但执著的爱情在波折中弥加珍贵……

如果说一人成功的男人后面必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那么一个伟大的男人背后更站着无数默默无闻的支持者!马复兴无疑是伟大的,但他的梦也很朴实,他怕教不好学、怕误人子弟、怕对不起母亲。"没有知识就没有尊严",他不希望他的学生继续面朝黄土背朝天,不希望自己的学生继续在贫穷与无奈中苦苦挣扎!

人性是一个纷繁杂的大草原。马复兴在不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别人,也不断用自己的行动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当暴雨倾盆时,马复兴冲进教室搬离桌椅时,已经签订离婚协议的妻子放心不下丈夫,一跛一拐奔波地泥泞路上,牵挂教室安危的学生也匆忙赶来!当一根椽子打在马复兴头上后,他与妻子重归于好了,他也终于如愿所偿地转正了……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马复兴,三十年如一日,站在讲台上,精心培育着孩子们。即便孩子们上了大学,他还执著着拿出自己的工资供他们上学,当孩子们不想让自己的老师太劳累、想勤工俭学时,马复兴坚决不答应,他不放心啊!学生就是孩子,孩子永远是孩子,永远需要他的庇护!马复兴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所在,他用自己的行动向人间奉献了一份大爱。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小伙子,到一脸沧桑、两鬂泛白,他更像一个慈爱的父亲,为了他的孩子们情愿付出了一生。当所有的孩子们齐声喊他"爸爸"的那一刻,他欣慰地笑,那是发自孩子们心灵的感恩,那是一种魂灵的安慰!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了马复兴一个讲台,他就甘心作一根火柴,点燃无数孩子们青春的梦想,点燃着祖国的希望!臂上无手,心中有手;大爱无疆,难得执著!《无手老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乡村教师金子般的心灵,看到了一个残疾人执著的追梦之旅,看到了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而更多的残疾人呢?或许依旧为了寻找一个平台而苦苦挣扎着、探索着,当我们同情残疾人、关爱残疾人的时候,又何尝不去思考如何为他们创造平台、点亮他们心中的梦想呢?

欢乐的舞蹈中,新学校建成了,马复兴也走向了荣誉的殿堂!一个时代即将过去,新的征程即将启航!一个美丽的故事在悲剧中开始,在喜剧中结束!但爱,依旧长留人间,焕发着最和煦的光芒……

电影《无手老师》观后感(三)

晓荷

三尺讲台,三寸粉笔,铸就的是三千桃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出的是教师一生的追求。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在民族复兴的进程中,缔造出一个个梦想与情怀的奇迹。

看完这部电影时,一股莫名的力量涌入我的心头,就像那大海里的浪花,一个接着一个涌进我的脑海,顿时,脑海里一片空白,慢慢地从心底冉起一股暖流,你的身影或许永远也挥之不去。

我知道这是一个属于你的真实故事,因为导演并没有多用华丽而炫目的手法来修饰。朴实而沉稳的"角色"也略显生涩,甚至可以说无任何"表演的天分".是啊,谁又是人生舞台上天生的"演说家"呢?我没有离开,而是在泪眼婆娑间与你共同历经了一回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厚德载物的精神境遇。究竟是什么,让你在逆境中如此的坚强不屈,保全身心?是信仰!是你那坚守的信仰——"做祖国有用的人",让你成为强者,让你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与痛苦,让你历经重重矛盾与纠结,仍能在梦想的路上扬帆远航。

你没有双手,却写得一手工整好字;你没有双手,却画得一手精湛好画;你没有双手,却给贫苦的孩子们描绘出一幅美好蓝图;你没有双手,却给孩子们插上了希望的翅膀。是你,让他们懂得知识的可贵、学会展翅高飞的本领,想要去做祖国有用的人。

你常常会将那一句:"无手的人一定比有手的人做得更好"挂在嘴边。这是你前进的方向也是动力,更是一种强烈地奉献意识与事业心,无手并不等同于无为,奋进路上,你那艰难的身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感染与激励着更多有手之人要敢于承担起时代赋于我们的责任,敢于承担、乐于奉献,只有这样,才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与价值、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同事、亲友的信任与尊重。

而今,在实现民族伟大的复兴梦------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时常会将爱岗敬业挂在嘴边。爱岗敬业不是夸夸其谈、尽心尽职也不是纸上谈兵,梦想不是那一瞬间的智慧与激情,它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懈与执着的行动力来实现。

这时候,我想起了音乐大师贝多芬、想起著名作家张海迪……雨果曾经说过,人在逆境里比在顺境里更能坚强不屈,遭厄运时比交好运时更容易全身心。是的,命运之神没有特别的眷顾某些人,却教会某些人面对扑面而来的困难,决不低头屈服。解救自己的机会,就是自强不息,就是奋斗不止。

突然间,我觉得自己做得真的不够,因为有手的我本可以比无手的你做得更多,更好。

无手老师,感谢你,是你让我重拾斗志,懂得行源于心、力源于志。坚守让信仰闪光,奉献让生命绽放。

无手老师观后感


无手老师观后感(一)

身残志坚 扎根基层

《无手老师》是根据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汉东乡下麻尔村小学回族教师马复兴的感人事迹拍摄的。马复兴自幼失去双手,但他身残志坚,在人生道路上克服了重重困难,顽强的与命运博弈,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坚持到底的行动实现了人生梦想。

他没有双手,但是字写的工整漂亮,画画的栩栩如生,他又有一双手,那是一双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手。在农村执教30余载,马复兴辛勤耕耘、执着坚守、无私奉献、淡泊名利,谱写着大爱的华章,是新时代精神的典范。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老师就是学生的标杆,这标杆立得多高,学生的目光就能看的多”。他没有双手,却字写得工整,画画得漂亮;他没有双手,却用小小的黑板让农村的孩子们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马复兴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农村教师的伟大形象,也是对最美乡村教师最好的诠释。

从《无手老师》剧作看未来影片故事应该说讲得很平实,也许这可能是未来影片成功的一个因素。当我静静地看完这部节奏缓慢的剧作时,我的心底却在蔓延着一种无名的力量。是什么能让我的心灵在平静中如此震撼?我想,大概就是影片中马复兴以及下麻尔村的孩子们处处透露的那种朴素的人文情怀吧!该影片镜头语言朴实,几乎很少用技巧。章法也较为规范,且风格别异,有创新的思维灵感;我想只要把电影的基本元素用活、用巧、用得适当,你就能在未来影片中讲出一个美丽感人的故事。

马老师的可贵之处是心中始终有一股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信念。他在遭受了这样那样的挫折和打击之后,依靠执著的信念、顽强的毅力撑起一片蓝天。

通过观看影片,我行员工们被深深的触动,纷纷表示将以马复兴精神为旗帜、为标杆,坚定理想信念,立足本职岗位,不计较个人得失,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为农商行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 陈安楚)

无手老师观后感(二)

三尺讲台,三寸粉笔,铸就的是三千桃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出的是教师一生的追求。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在民族复兴的进程中,缔造出一个个梦想与情怀的奇迹。

看完这部电影时,一股莫名的力量涌入我的心头,就像那大海里的浪花,一个接着一个涌进我的脑海,顿时,脑海里一片空白,慢慢地从心底冉起一股暖流,你的身影或许永远也挥之不去。

我知道这是一个属于你的真实故事,因为导演并没有多用华丽而炫目的手法来修饰。朴实而沉稳的“角色”也略显生涩,甚至可以说无任何“表演的天分”。是啊,谁又是人生舞台上天生的“演说家”呢?我没有离开,而是在泪眼婆娑间与你共同历经了一回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厚德载物的精神境遇。究竟是什么,让你在逆境中如此的坚强不屈,保全身心?是信仰!是你那坚守的信仰——“做祖国有用的人”,让你成为强者,让你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与痛苦,让你历经重重矛盾与纠结,仍能在梦想的路上扬帆远航。

你没有双手,却写得一手工整好字;你没有双手,却画得一手精湛好画;你没有双手,却给贫苦的孩子们描绘出一幅美好蓝图;你没有双手,却给孩子们插上了希望的翅膀。是你,让他们懂得知识的可贵、学会展翅高飞的本领,想要去做祖国有用的人。

你常常会将那一句:“无手的人一定比有手的人做得更好”挂在嘴边。这是你前进的方向也是动力,更是一种强烈地奉献意识与事业心,无手并不等同于无为,奋进路上,你那艰难的身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感染与激励着更多有手之人要敢于承担起时代赋于我们的责任,敢于承担、乐于奉献,只有这样,才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与价值、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同事、亲友的信任与尊重。

而今,在实现民族伟大的复兴梦------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时常会将爱岗敬业挂在嘴边。爱岗敬业不是夸夸其谈、尽心尽职也不是纸上谈兵,梦想不是那一瞬间的智慧与激情,它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懈与执着的行动力来实现。

这时候,我想起了音乐大师贝多芬、想起著名作家张海迪…….雨果曾经说过,人在逆境里比在顺境里更能坚强不屈,遭厄运时比交好运时更容易全身心。是的,命运之神没有特别的眷顾某些人,却教会某些人面对扑面而来的困难,决不低头屈服。解救自己的机会,就是自强不息,就是奋斗不止。

突然间,我觉得自己做得真的不够,因为有手的我本可以比无手的你做得更多,更好。

无手老师,感谢你,是你让我重拾斗志,懂得行源于心、力源于志。坚守让信仰闪光,奉献让生命绽放。

无手老师观后感(三)

胡晓明

我没有想到,在大片云集、特效满眼的今天,一部普通的公益励志影片能带给我们如此多的惊喜、精彩和感动。这部饱含高原气息和黄土馨香的电影,用黄河源头那样清澈本真的手法,承现给我们一个动人的故事——《无手老师》。

无手老师马复兴,感动中国的人物,他的故事让人动容,而他的精神更值得思索。

一、不认输

马复兴幼年时因意外失去了双手,人们都说这娃恐怕是废了,但幼小的他没有向命运低头。别人去上学,他也想上学,姐姐说:“你都没有手,怎么上学呢?”倔强的小复兴忍着泪水,在家里用断臂夹着树枝在沙地上学写字,妈妈回来后,一把将双臂磨得鲜血淋漓的孩子抱在怀里哭道:“娃,咱不练了……”可小复兴却说:“妈妈,我什么时候能长出一双手呢?我想上学,我不想成为废人!”

不想成为废人!不向命运认输!忍受着难以想像的痛苦,没有手的马复兴成为村里唯一以优秀成绩念完高中的孩子。可命运再次捉弄了他,当他满怀希望地在高考志愿上写下“北大”两个字时,班主任却一把扯过他的卷子,心酸地说:“你不用考了!就算你考上了,花昂贵的学费念完大学毕了业,又有哪家单位会聘用一个没有手的人呢?”

残酷的打击使年青的马复兴几乎绝望了,可他仍然没有放弃,命运给了他一个机会——担任村里小学的代课老师。马复兴成了一名无手老师。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自己从来都习惯抱怨命运如何的不公,机遇莫名其妙溜走,梦想已经渐行渐远。可我有没有反思过,我有多少次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前表现出软弱、懒惰、彷徨和恐惧?又多少次向现实和挫折屈服,向命运认输了呢?

二、知敬畏

听说要当老师的消息,马复兴满怀希望开始了“痛苦”地准备工作。学写板书、备课……妈妈看到儿子日渐消瘦憔悴,又一次哭着把马复兴抱在怀里说:“娃,咱不干了……”而马复兴说:“妈妈,我是没有手的人,这辈子机会不多,我怕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

第一次走进教室,顽皮的学生在黑板上写了“无手大盗”四个字,马复兴默默地把字擦掉,用工整的板书写下“无手老师”,并且诚恳地说:“从今天开始,我希望我不仅是你们的老师,更是你们的朋友。”天真的孩子们看到“无手老师”漂亮的板书和亲切的脸庞,一齐开心地拍手欢迎起来。

知敬畏,所以懂珍惜。马复兴这一生失去的太多,因而倍加珍惜手中的机遇。他四处跋涉,到处去听课,努力提高业务水平,还搭上了他那点微薄的工资,为贫困的孩子们交学费、添置文具……

妈妈说:“你一个月才那么点钱,都搭进去了,自己怎么办?将来怎么娶媳妇呢?”马复兴傻呵呵地回答:“我用钱的地方少……再说,有哪个姑娘会嫁给我这没有手的人呢?”

对人生、对机遇、对生活充满敬畏,这是没有手的马复兴能够胜任工作,赢得信任与尊重的原因。很多双手健全的人,抱怨工作的苦、生活的难,抱怨好活都叫别人干了,好事都叫别人摊上了。其实他们自己何尝不是抛掷了无数的机会,总想着下一拨是牛市,下一条是大鱼,下一趟活轻松又挣钱多。每当工作没干好,总是因为老板弱智,同事倾轧;每次机会溜走了,总是小人作梗,朝中无人。总之都不是自己的问题,况且不用怕,自己还年轻,后面机会大把。抱着这种思想的人,失去的只会越来越多,反而是没有双手,却懂得害怕和珍惜,一味埋头拼命苦干的马复兴,却抓住了机会。

三、有担当

抓住机会需要苦干,但要成就卓越,就不是那么简单了。马复兴所在的贫困山区小学,失学率相当高,眼看着班里的孩子越来越少,他心里像开了锅一样。作为民办教师和残疾人,能把课上好就算不错了,孩子失学这种在当地极普遍的事,根本不是他能管的。

但什么叫做老师呢?心里揣着学生前途的马复兴说出了那句我们都很熟悉的话:“我班里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都不能少!这谈何容易?拖着残废的双臂,马复兴走家串户,上城下乡,跑牧区钻矿场,忍受白眼奚落,面对打击羞辱,搭上自己积蓄,把班里失学的孩子们一个个都找了回来。这份不屈的意志,这种顶天立地的担当,使他从平凡中闪现出让所有人感佩的光辉。

马复兴是一个平凡的人,他也有脆弱和想不通的时候。影片中细腻地刻画了他作为普通人的弱点,例如妻子比他先转为公办教师后,他表现中的“酸劲”,但这使他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起来,也丝毫无损他伟岸的人格。

作为“全国最美乡村教师”,马复兴是当之无愧的。虽然命运夺去了他的双手,但他却用心中的那双手,去拥抱生活,去重塑人生。他不仅不是一个废人,而且靠自身的努力,回报了母亲,回报了社会,实现了人生的理想价值,拥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这是多少双手健全的人都做不到的。

我非常有幸观赏这部《无手老师》。影片不同于我们日常接触到浓稠到甜腻的那种“心灵鸡汤”,它的拍摄手法朴实,有时土到掉渣,但却最接近真实,非常值得一看。在离场时,我注意到许多观众在擦着眼角,我的内心也充满的难以言说的情绪。马复兴是怎样一个人呢?我忽然想化用某位名家评论傅小石的一段话,大意是:……他残破的人生,苦难的命运,残缺的双手——和一颗完美的心。

观后感《好老师观后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好老师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