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地图 > 电影观后感

电影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2-07-13 来源:互联网

小编推荐:电影闪光少女观后感模板汇总(4篇)。

在观看一部作品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观看完的作品以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我们会在生活不是永远相似,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想法,很多思维的火花在欣赏中不断地在脑海里闪现,不断地跳跃出来,这就是观后感的素材。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小编推荐:电影闪光少女观后感模板汇总(4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影闪光少女观后感(篇一)

不得不说一句,这是一部被片名耽误的好片。《闪光少女》讲述的是少女陈惊与小伙伴们一起组成2.5次元乐队,大战西洋乐的励志青春故事。

陈惊是一个学习民乐扬琴的少女,喜欢上了弹钢琴的帅气师哥,为了跟师哥在一起,做了不少的傻事,替师哥翻谱子,在楼下摆“心型”蜡烛向师哥表白,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一番真情,换来的是师哥的`无情践踏。也因为这个原因,引来了民乐与西洋乐的“斗琴”。在陈奕迅饰演的上级领导视察的这天,由古筝演奏者“千指大人”率先奏起战歌,向西洋乐发起进攻,后双方你来我往的各占上风。直到唢呐一响,一曲百鸟朝凤,奠定胜局。

在追师哥的过程中,陈惊做的最正确的一件“傻事”就是组建了2.5次元乐队。陈惊向师哥说喜欢师哥,师哥问她是学什么的,陈惊说是扬琴,师哥不知道扬琴是什么乐器。陈惊就想要告诉师哥,什么是扬琴,就像找几个人一起组建乐队,但是一直没有找到愿意和她组队的人,直到找到了2次元宿舍,这个宿舍里边的人都是喜欢二次元的人,为了让她们参加自己的乐队,陈惊不惜重金相邀,每周一个手办,终于让他们加入了自己的乐队。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2.5次元乐队在一个漫展上进行表演。还上了电视。陈惊以为出名了,师哥就该知道扬琴是什么了,就有了去师哥宿舍楼下点“心型”蜡烛表白的事。

这部影片,有青春,有热血。也让我有了几点思考,第一点,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一定都是不好的,可以学习西方的东西,但是,不能崇洋媚外。现在的时代,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想要固步自封,不与世界接轨,是不可能的,但与世界接轨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其他人的跟随者,反过来欺负自己人,而是为了强大我们自己的民族,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第二点是,如果喜欢一个东西,就要去守护它,不要因为别人对这个东西的看法,而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就如剧中的民乐学生一般,二次元也好,民乐也罢,如果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要轻言放弃,就算可能受到了别人的不理解,也无所谓,毕竟,这个东西是自己的,做自己想做的事,也是很酷的。

电影闪光少女观后感(篇二)

桂正和喜爱表现男女情爱,擅长描写人物心理。他能用简单的日常剧情,塑造出感动人心的角色,是动漫界公认的良工巧匠。作为桂正和的代表作品,《电影少女》带有浓厚的桂氏风格,比如说细腻的心理、写实的场景和科幻的因素。动画版《电影少女》篇幅虽然短小,但是人物饱满、情感丰富、想象奇特,能够触动观众脆弱的心灵,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从整体上来说,此剧绝对称得上成功。不过若是回到具体场景,该剧依旧有让人失望的地方,主要集中在玻璃阶梯一段。总而言之,《电影少女》是部让人满意的番作。

电影闪光少女观后感(篇三)

一个天真无知的女生喜欢上高冷男神,不断追求失败,有失望有彷徨,最终在越挫越勇中找到朋友,找到自己最爱的事物,找到了一直陪在身边的真爱,顺理成章的长大成人。

不知道诸位有没有感觉到浓浓的俗套气息。反正我印象中大多数青春片都是这样的越挫越勇,逆风成长的套路。

如果《闪光少女》完全就只有这个模式,那恐怕这部影片别说想闪光了,怕是被人黑的乌黑发亮。事实上,虽然影片套了这么一个常规的模板,但是在鲍鲸鲸的笔下,二次元和音乐作为两大重要元素贯穿了整部影片,加上饮水机火锅,广场舞,地方方言,漫画式表达等具有话题性的噱头,故事确实变得有趣三分。

虽然故事在各式各样的花式表达下显得光鲜华丽,可相比民乐包容西洋,音乐最终大同的和谐表达,影片对二次元的表达则具备了相当的争议性。在影片中,喜欢二次元的`宅男被表现成又肥又丑的宅男,二次元被说为颜即正义的美貌崇拜,而对二次元表达最为重要的二次元宿舍,也单纯的成为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让女主找到伙伴,不断成长的符号。

总的来说,影片中的二次元宿舍,换成爱猫者联盟,王者荣耀团队加入进故事,配套搭配一些吸猫或打游戏的镜头。重新融入充满逆袭的少女乐团,其实是完全可以的。

在这样极简的设置下,影片固然讲述了有趣的故事,依然显得套路满满。

电影闪光少女观后感(篇四)

看得人挺热血沸腾的。电影闪光少女,之前看了电影,到现在想起来还是意犹未尽的,徐璐真人真的太瘦啦。多吃点啦。电影很好看。虽然不混迹二次元但是都觉得超燃的。以前关注乐器多是钢琴。小提琴。

这些西方乐器。看了电影也看到我们国家自己传承的一部分。扬琴。古筝。二胡。琵琶。唐鼓。就像当下国家文化随着出国和国际经济融合,也逐渐被我们重视和升华,我们理当如此,国家的就是我们的,不仅有责任宣传更有责任维护和保护。也看得出来这部剧的用心。

连编钟都真实的用在里面。电影故事情节也不错。看到一群志同道合并且对自己坚持而坚持的人很有体会,那种友谊和合作十分珍贵。片中有个部分超级燃,中西大比拼变成中西的碰撞,就像一南一北的交融,忽而突兀忽而融合很奇妙的感觉。大家上映的时候带上你志同道合的盆友去吧。

不白花这份钱的。我保证。。男主炒鸡超可爱中国好朋友。。。超暖心的。。。其中最最最可怕的是千指大大。真的收下我的膝盖好吗。古筝技术太强大了。。。电影里看她弹奏的时候真的是倒吸一口气的那种厉害。看完去搜了一下演员果然是真厉害的。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闪光少女观后感范文合集


读后感大全推荐更多专题:“闪光少女观后感”。

当我们通过观影全方面的刺激感官时,随着观看时的各种联想,总会涌现很多感悟,简单来说观后感就是一种感受性的文字。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加理解影视作品的立意和主题。那么如何写出一份令人满意的观后感呢?我们的栏目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闪光少女观后感范文,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闪光少女观后感范文 篇1

距离看《闪光少女》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周的时间。一直想写点什么,都因为各种事情耽搁下来。这是一部不完美的片子,但是我很喜欢。因为,相比其他国产青春片,它是那样真实地触到了我的青春时光。看到微博上有人说看闪光少女如同看自己过去的QQ签名。的确如此,那种尴尬与怀念并存的微妙感觉,让曾经历其中的人时而会心一笑,时而感慨万千。

这是一个讲述"二次元"古风文化的故事。周同学看的时候有些疑惑地问我,为什么片子里二次元一定要和古风扯上关系?我想了一想,大概是由于,源自日本的二次元ACG文化,在中国网络大规模发展壮大,正是由于和"古风"的联姻。"古风"这个概念最初是由网络音乐团队"墨明棋妙"提出的,它和流行乐中"中华风"概念的本质不同,或许正是在于其和国风游戏及动漫的天然联系。墨明棋妙成立于2007年,恰好也是国产游戏仙剑奇侠传四上市的年份,网络涌现出大批仙剑四主题曲的填词翻唱作品。民间"汉服复兴"运动也正是这段时间开始蓬勃发展的。2009年国产网络游戏剑侠情缘网络版叁公测,吸引了大批古风歌手和画手为其创作同人作品,在我印象中,古风文化得以成为一种"二次元"现象,大致与剑网叁的流行分不开。

这个阶段的我,刚上大学。中学时候的我,孤僻而自恋,喜欢读古诗词和看"仙剑奇侠传"电视剧,自学读完了《人间词话》和《诗词格律》等经典书目,为喜欢的角色林月如写了不少稚嫩的诗词,还用《莫失莫忘》这首曲子为她填了歌词。那时候的我年纪小,中二魂爆棚,觉得自己喜欢的东西特别高雅,也不太愿意和周围的同学交流,身边几乎没什么朋友。进入大学以后,我开始有时间补玩仙剑系列的游戏,从仙一玩到仙四,因一次偶然的机会进入了仙剑相关贴吧,在里面发了自己写的诗词,竟然很多人回复。之后又因偶然的机会被当时任吧主的一位浙大学长发现是校友,于是将我拉入了他们的吧务团队。那是我第一次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存在那么多和我兴趣相同的人,原来我写的东西有人阅读,有人点评,甚至有人喜欢。这让曾经受抑郁折磨的我,突然意识到了生命的美好充实——原来我并不孤独。2009年4月,那个贴吧组织了第一次面基聚会。那个时候的我,一腔热血孤胆,无知无畏地在考完专四的当天买了去南京的大巴——独自出发,就为了见一群从未谋面的网友。回想起来,我真是莽撞,也真是幸运——我在聚会上认识了迄今为止最好的朋友之一,一位正在华师大攻读博士学位的姑娘。

往后的九年时光,我们学业事业和感情几经起伏,都一直相互扶持着走过。我会在她的生日独自去一个陌生的城市陪伴她,她也会为我做一桌美味的饭菜,带着我走过小城巷陌,一人一杯奶茶,悠然漫步在暮色之中。后来我们一起玩过三年剑网叁,从懵懂无知的小白到竞技场的并肩战斗。她与我阵营对立,却会在我被埋复活点时冲入人群将我从红名中拉上马,一路驰骋突出重围。虽然我们都明白,游戏里的一切画面都是数据,但那样情深意重的友情,却是真切存在的。有好几年的时光,我们经常一起玩游戏,一起逛漫展,一起萌CP,一起买周边,一起写诗写文,一起八卦吐槽……除她之外,还有一帮因为仙剑而结缘的朋友,和我的友谊从网络走向了现实。20XX年4月,舞台剧《仙剑奇侠传》在上海文广上映,几位朋友在一个周末从天南地北飞到了杭州,为了一晚的情怀和十年的感动。当李逍遥走过春夏秋冬雪月风花也再难觅赵灵儿身影,只有林月如抱着忆如出现在漫天花雨中,舞台帷幕缓缓拉上,我们在观众席上哭成泪人。终场诗"凄凉雪月灵珠泪,憔悴残阳玉笛声。一诺承情悲独远,半生犹记共侠情",可谓写尽了仙剑十年的沧桑和悲情。

因为仙剑和古风结识的"二次元"小伙伴和经历的奇妙青春不仅于此。后来在微博上,我认识了一个同样在浙大的学弟和他的小伙伴,他们成立了浙大仙剑文化协会,并于20XX年在浙大举办了一场名为"剑归余杭"的仙剑晚会,庆祝仙剑十周年和上海软星重组,邀请到了仙剑制作团队和许多知名COSer参与。我有幸参与了晚会诗词文案的创作,并写了前期宣传诗致敬多年后重生的上软:"廿载传奇书不尽,西子湖畔谱新篇。仙客无端落红尘,侠梦何必隐青山。几度冷雨摧鬓老,一腔热血犹未寒。我今仗剑邀故友,再聚余杭续旧缘。"我永远记得那个暮秋乍寒的夜晚,当浙江大学"剑归余杭"仙剑晚会拉开帷幕时,我坐在观众席上,看到自己写的开场诗出现在大屏幕上时的热泪盈眶:

谁忆余杭旧梦远,遥向明月寻仙灵。

剑倾天地风雨起,墨泼山河鬼神惊。

青史万古无归路,红尘半刻有长情。

纵使韶华弹指老,不负廿载少年行。

熟悉的仙剑音乐化作浙大"文琴"民乐团指尖唇畔的动人音符。丝竹管弦,绕梁不绝。那个晚上的我,还郑重地穿上了最爱的一套汉服袄裙,有幸走上舞台,向着我尊敬的仙剑游戏制作者深深鞠躬,为他们唱了一首《譬如朝露》:"这一世光阴吝啬,来世坎坷。能遇你几回合?"之前我精心准备了用自己多年来写的仙剑诗词打印的明信片,在晚会结束后的大鸡腿烧烤摊上,请上软CEO张孝全先生签上了他的名字。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的青春真的没有一点遗憾了。二十五岁以后,我似纵身跃入了现实的大海,艰难跋涉在汹涌浪潮之中,任嶙峋怪石留下遍身伤痕,过去曾疯狂迷恋的事物也难再轻易提起。然而我怀抱着那些发光的与"二次元"有关的日子啊,如何轻易抛却?因为《闪光少女》,它们又一次呈现在了我的眼前,如同回首彼岸时的繁灯闪烁,微茫而温暖,是一个曾经孤寂沉默的少女的救赎啊,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重塑了我的性格和灵魂,已经是我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更是一场愿不复醒的旧梦,梦里我也曾把酒言欢,倚马仗剑,知交伴游,长似少年。

附:原创词《少年游·赠仙友》

天涯明月照灵池,雪满碧桃枝。

梦萦千载,情牵一剑,千里有相知。

曲终莫道春将老,陌上故人迟。

且待他年,江南花好,再话少年时。

闪光少女观后感范文 篇2

不得不说一句,这是一部被片名耽误的好片。《闪光少女》讲述的是少女陈惊与小伙伴们一起组成2.5次元乐队,大战西洋乐的励志青春故事。

陈惊是一个学习民乐扬琴的少女,喜欢上了弹钢琴的帅气师哥,为了跟师哥在一起,做了不少的傻事,替师哥翻谱子,在楼下摆“心型”蜡烛向师哥表白,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一番真情,换来的是师哥的`无情践踏。也因为这个原因,引来了民乐与西洋乐的“斗琴”。在陈奕迅饰演的上级领导视察的这天,由古筝演奏者“千指大人”率先奏起战歌,向西洋乐发起进攻,后双方你来我往的各占上风。直到唢呐一响,一曲百鸟朝凤,奠定胜局。

在追师哥的过程中,陈惊做的最正确的一件“傻事”就是组建了2.5次元乐队。陈惊向师哥说喜欢师哥,师哥问她是学什么的,陈惊说是扬琴,师哥不知道扬琴是什么乐器。陈惊就想要告诉师哥,什么是扬琴,就像找几个人一起组建乐队,但是一直没有找到愿意和她组队的人,直到找到了2次元宿舍,这个宿舍里边的人都是喜欢二次元的人,为了让她们参加自己的乐队,陈惊不惜重金相邀,每周一个手办,终于让他们加入了自己的乐队。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2.5次元乐队在一个漫展上进行表演。还上了电视。陈惊以为出名了,师哥就该知道扬琴是什么了,就有了去师哥宿舍楼下点“心型”蜡烛表白的事。

这部影片,有青春,有热血。也让我有了几点思考,第一点,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一定都是不好的,可以学习西方的东西,但是,不能崇洋媚外。现在的时代,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想要固步自封,不与世界接轨,是不可能的,但与世界接轨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其他人的跟随者,反过来欺负自己人,而是为了强大我们自己的民族,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第二点是,如果喜欢一个东西,就要去守护它,不要因为别人对这个东西的看法,而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就如剧中的民乐学生一般,二次元也好,民乐也罢,如果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要轻言放弃,就算可能受到了别人的不理解,也无所谓,毕竟,这个东西是自己的,做自己想做的事,也是很酷的。

闪光少女观后感范文 篇3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增强,许多家庭对外来文化愈加包容,更倾向接受新鲜、看起来高雅、神秘的西洋乐器。而几千年传承下的民族乐器开始珠玉蒙尘,历史悠久的编钟被新时代遗弃、同宗的扬琴被风靡欧洲的钢琴取而代之、曾经“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它也不声不响退出历史舞台,曾经代表中国之声出战欧美的“女子十二乐坊”也销声匿迹。

本该属于民族传家宝的传统乐器,在外来乐器的冲击下溃不成军。不否认西洋乐器对音乐史的伟大贡献,其独特的音色让它有嚣张的底气。可是,是谁把西洋乐器送上这片土地的王座?是谁将民乐弃之如敝履?又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不仅是民族乐器,还有民族节日、传统习俗、古风歌曲、汉服文化,又是谁在狠狠地甩开它们?它们或许不能代表新时代的声音,但它们伴随着华夏民族的世代子孙从蛮荒、战乱一直走到至今,从远古而来的声音,你们怎么舍得弃如敝履?它们值得每个人的尊重。

虽然,经济发展的利弊影响、教育的责任也不可推卸。但,更重要的人心,是谁在操纵那沉默的螺旋?

新世纪的人们欢乐地拥抱异国文化,圣诞节、情人节过得不亦乐乎。试问,中国以外的土地上,又有几个外国人在过着春节?七夕?或者换个问法,有几个外国人知道这些节日的存在?偏安岛国的邻居尚且能将改良的唐服发扬光大,被水果姐等多个外国巨星设计入MV,而中国的汉服,又在哪个国际舞台上有过半点水花?

同样是被历史遗忘的声音,和服为何引人争相模仿,汉服却被“另类相待”?

是时候醒醒了。等你的子女对粽子节不屑一顾的时候,你又如何告诉她全家一起包粽子的其乐融融?又如何让他了解粽子的那般美味?到时候,他还愿意品尝一个廉价的粽子吗?

可惜宣传不够、没话题、没热度,浪费了一个好声音。应该全网运营让节奏带起来的,有些信息,是时候重新构建了!

见过一个老爷爷来学校演出中国古典音乐,当时他说了一番话对我印象特别深,中国古典音乐如果再没有人传承下去恐怕是要断了,很多外国人来学习中国古典音乐而中国的新一代都热衷于一些欧美的摇滚嘻哈和重金属音乐,他当时说的时候眼眶里包含热泪,所以支持传统古典音乐。

闪光少女观后感范文 篇4

这部电影是朋友说要不要去看电影,听说不错。一直以来看电影都只是我平时生活的消遣,没有什么要求,朋友想看什么看什么,所以什么了解都没有就去了。去之前看了下电影名字:闪光少女??呃,感觉有点雷,不像平时他喜欢看的电影类型,一般他都是看外国特效片的。看完过后,了解了,原来这么多二次元的元素,他一直二次元爱好者。

这是一部很特别的青春片,整部电影非常轻松搞笑,总体讲的是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的对抗,奇妙地融入了古风音乐和比较小众的二次元文化,因而人物造型有些另类,但是并不违和,也传达出虽然小众也有同伴的理念,并且使电影增加了很多笑点和一些泪点,而且整部电影非常热血和励志,尤其电影中有三场音乐表演,非常燃,非常震撼,看得人热血沸腾,为民族乐器和古风音乐自豪,看完都想去学一下民族乐器了。

很开心有这样一部没车祸,不死人,不堕胎,非常励志热血的电影。不知道对于一般观众的来说,电影的二次元元素会不会不适应,但对于我这个民族乐器,古风音乐和二次元都喜欢的人来说,真的是大福利啊。当然影片也有不足,有些地方有些强行说道理,喜欢二次元的人也不会那么夸张,学西洋乐器的也并没有瞧不上学民族乐器的,生活中喜欢和学民乐的人还是很多的,当然这是艺术的加工,可以理解。

演员方面演的还可以,男主表演的时候还挺帅挺有魅力的。故事也说完整了,最精彩和震撼的还是音乐,非常出色。

闪光少女观后感范文 篇5

一直以来,青春片成了“怀旧”的代名词,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是父辈的革命情怀,是70、80后的大学生活,是创业者的青涩日记……语调里充满了感伤和苦涩,有时这些故事里又带有几分成功者的自恋,一个个年少时就未能打开的心结成了故事讲述的开端,总之无趣大于可爱,矫饰盖过天然。

如果青春还有另外一种苦涩的味道,那一定是一种孤独,一种不被理解的失落与无助,一种付诸行动却一无所获,惊不起半点涟漪的痛苦。无论是爱情还是理想,只有一个人对影自怜的时候,世界确乎是不完整的。《闪光少女》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个主题,但是剧作本身又跳出了感伤的限制。

《闪光少女》是一群慢慢被音乐学院附中所忽略的民乐班学生,为了证明他们热爱的音乐也可以有观众,通过组建乐队重新找回“存在感”的励志小故事。鲍鲸鲸的天才创意将青春期的孤独和身份认同的话题巧妙的编织在了传统民乐和西洋古典乐的冲突中。她笔下的少女默默无闻,但为了爱情却爆发出了能量惊人的小宇宙。她的诙谐幽默战胜了心态苍老者的怀旧,用满满的少女心画出了青春最靓丽的弧线。

徐璐赋予陈惊身上“神经大条”的气质没有丝毫的忸怩造作,她就像一朵自由舒展的小花,她会为谁是欣赏者而纠结,但是她更享受开花的过程。《闪光少女》比起其他的青春片在表演难度上给演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徐璐不仅要展现出青春期少女独有的活泼可爱以及恋爱的烦恼,她还需要用乐器来表达自己,扬琴是她和别人沟通的最重要工具,音乐是她身份的另一个象征。徐璐灵活手指流淌出的旋律,是不甘示弱的自我表达

《闪光少女》里的徐璐让观众看到了青春最真实的样子,没有被太多的规矩束缚,没有过分沉溺于自己的世界,她渴望交流,渴望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一些陈见。徐璐的“2.5次元”乐队,用乐观和坚持打破了坚不可摧的次元壁,不仅展现了证明民乐的价值和音乐美感,而且找回了青春期自我的“存在感”。因为对于成长来说,“存在感”要比其他事情重要,它背后隐藏着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种可以获取身份认同,从而摆脱“异类”标签的心理安全阈值。

闪光少女观后感集锦(5篇)


不仅读书可以丰富人的阅历,看电影也同样可以,伴随着观看的过程,我们总是不断涌现出各种想法。在观看之后,我们如果想要保留这份美好,应当写一份观后感,写观后感不能从头到尾介绍故事,而应该着重描写“感”的部分。你掌握作品名观后感的写作格式规范吗?读后感大全的编辑花费了很长时间来整理“闪光少女观后感”的所有重要资料,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闪光少女观后感 篇1

“人生巨浪中的小木船,颠簸的自信不够果断,你的泪光柔软了倔强。这一闪,生命全都被你照亮,这一身洒满一夜星光,让所有伤感,都得以回甘……”

看完“闪光少女”后,我百感交集,没有缓过神来……多么燃!多么热血的青春啊!

电影以校园音乐作为整个电影的材料,校园中的西洋乐和民乐是两个势不两立的群体,“西洋乐的人嫌咱们土,而我们民乐的嫌他们装。”这句话让我影响深刻。

混架、争吵、对立……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而学院的领导也相对于民乐更加偏向于西洋乐,认为那才是优雅高尚,更加国际化的音乐。

女主角陈惊、男主角“油渣”,开场就是两个不修边幅的模样,可他们却都有着随意,不做作和敢爱敢恨的鲜明的`性格特点。当西洋乐和民乐与往常一般混战时。此时,陈惊听到了那第一个清音,那悦耳灵动的音符如荡开的波纹,在一瞬间钻入了陈惊的心,她望着这位学院西洋乐钢琴的首席,如望着偶像一般。玉树临风清秀俊朗,陈惊觉得这就是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的模样。

舞台上,她只望着这身旁的“偶像”,甚至忘了翻谱……表演结束,陈惊第一次表露了自己的心声,她向校草表白,却被校草无情的奚落和揶揄,“杨琴也算是什么乐器?”这句话深深刺痛了陈惊的心,她决心,证明给他看。杨琴,不仅是乐器,它还有着高贵无比的灵魂。她向所有民乐团队的学生发出邀请,打算组建乐队,但是学生们都为高考准备,没有一个人愿意接受进队,甚至再一次向陈惊表示鄙夷和不屑……

终于,她遇到了502宿舍的二次元的人,她们一起组建乐队,虽说这路途艰辛,他们受到了陌生人异样的眼光,受到亲戚的劝阻,家人的反对和不支持。但是她们在这路途上坚定地走了下去,“路漫漫其修远兮”。所有人,坚定着梦想的脚步,这是她们在遇到困难时做出的举动。

日积月累,她们在乐队中的表现超乎常人,能轻松应对各种场合。且在比试中战胜了西洋乐乐队,可他们的要求却是肩作战,没有用过分的言语和骄傲的目光对待他们,相反,是包容和信任。就这样,“闪光女孩”慢慢长大,渐渐明白了自己身边“油渣”的默默的爱,也让西洋乐和民乐成了好伙伴,永远并肩同行的好伙伴……

西洋乐和民乐各富有特色,为什么会有贵贱之分?我以前看到过这样一个例子:中国著名作曲家吴祖强在期间,会同另外两位作曲家合作出了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所谓琵琶协奏曲指的是琵琶独奏,西洋管弦乐队伴奏。曲子写好了,吴祖强找了琵琶演奏家和中央交响乐团一起排练,第一次合练之后,初试民乐与西乐搭配的吴祖强心里没底,就去找乐团的人问感想,得到的答复是:听着挺好听的,就是感觉有一股碎木头音。“碎木头音”——这就是当年西乐的专业乐团对琵琶独奏声音的评价。

但是我们一定明白,并不是所有西洋乐的人都会这么认为。因为真正爱音乐的人,他们会尊重每一种音乐,每一个音符,尊重每一个音乐人。就如我,我也是在学竹笛,但是我明白,每种音乐都带有情感,当每一个动听的音符滚动和涌出时,那种心动的感觉,源于热爱和信念。

而“闪光女孩”陈惊的追梦历程,是不是也会让我们明白:成功从来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做一个不畏不馁的长跑者,要不断奋斗,千万不可半途而废。放眼古圣先贤,他们也都是奋斗所换取来的,没有人一生下来就会说话、走路,都是靠后天的培养与学习,所以不管是天才或是笨蛋,只要肯上进,一样能闯出属于自己的天空。因为“世界不相信眼泪,只相信汗水。”

青春如梦,岁月如花;流水似年,稍纵即逝!青春犹如一首歌,它的内涵需要你用如火的精力唱出它的生命,若你用真挚的心高呼它的名字,歌颂它的美好,相信,你一定会发光,闪闪发光,像“闪光少女”那样璀璨无比……

闪光少女观后感 篇2

看得人挺热血沸腾的。电影闪光少女,之前看了电影,到现在想起来还是意犹未尽的,徐璐真人真的太瘦啦。多吃点啦。电影很好看。虽然不混迹二次元但是都觉得超燃的。以前关注乐器多是钢琴。小提琴。

这些西方乐器。看了电影也看到我们国家自己传承的一部分。扬琴。古筝。二胡。琵琶。唐鼓。就像当下国家文化随着出国和国际经济融合,也逐渐被我们重视和升华,我们理当如此,国家的就是我们的,不仅有责任宣传更有责任维护和保护。也看得出来这部剧的用心。

连编钟都真实的用在里面。电影故事情节也不错。看到一群志同道合并且对自己坚持而坚持的人很有体会,那种友谊和合作十分珍贵。片中有个部分超级燃,中西大比拼变成中西的碰撞,就像一南一北的交融,忽而突兀忽而融合很奇妙的感觉。大家上映的时候带上你志同道合的盆友去吧。

不白花这份钱的。我保证。。男主炒鸡超可爱中国好朋友。。。超暖心的。。。其中最最最可怕的是千指大大。真的收下我的膝盖好吗。古筝技术太强大了。。。电影里看她弹奏的时候真的是倒吸一口气的那种厉害。看完去搜了一下演员果然是真厉害的。

闪光少女观后感 篇3

“闪光少女”,名字听起来很中二吧,影片中谈了三个有关“兴趣”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好好思考。兴趣一,爱情。兴趣二,嗜好。兴趣三,技能。

其实爱情吧,在我们老师看来是早恋,不学好。但在学生看来美好,向往。影片中的女主对弹钢琴的男主一见钟情,愿意“自取其辱”给人翻谱子,私下大胆告白,甚至当众圈心告白,一颗热乎乎的心捧上去给男主“践踏”。可惜,一厢情愿地追求换来一波带节奏的白眼球,即使最后男主对女主印象稍有改观,那也上升不到喜欢。那种感觉就像,你一直讨厌茼蒿,十几年不沾筷子,突然有个人强迫你吃了一口,你发现茼蒿也没那么难吃。但也就这样了,再不难吃你也不想动口,因为还有更适合的在等你呀。其实现在大多数女生心里都藏着一个自己爱慕的男生,不敢表达,又想和他变得一样优秀,那就努力吧。

二,嗜好。二次元,非主流,遭到许多舆论,影片中,学西洋乐器的看不起学民族乐器的,长辈对动漫文化有偏见,学生对古风歌曲的爱好,都是兴趣爱好,本就不分高低,但人们为什么对“弱势兴趣”就谈虎色变。时代在变,新的时代有新的娱乐消遣。80年代的孩子滚着铁圈儿上学,跳着泥巴打着沙包,口里含着跳跳糖整天乐颠颠的;而如今,技术变革带来新的发声方向,国家的强大在接纳、包容着各地不同的文化。

“二次元”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社会拟态环境毫无思索的全盘接受,《闪光少女》中的女主一听“二次元“”就想逃避进入宿舍,然后一惊一乍地与“一群怪人”谈判。伴随着忐忑不安的配乐将内心的七上八下表现的入木三分,也代表了社会上对“二次元“”的刻板印象,最后女主加入他们的生活,去看漫画,学古风歌,认真cosplay,参加漫展,上台表演,积极融入,只有尝试了,才有资格评论。“千指大人”的古筝出神入化,“贝贝塔塔”’与琵琶配合的天衣无缝,“油渣”两手大鼓打得激昂壮烈,“樱仔”一手二胡拉得人胡合一,每个人都在认真的学,可以喜欢“二次元”,但也要有拿得出手的成绩,才能让长辈正视。

兴趣三,技能。影片中西洋乐器大行其道,学校对民乐的不重视,对民乐学生的隔离式管制,整个社会对民乐的漠视已经到了赤裸裸的围捕的地步。其实许多家庭对外来文化愈加包容,更倾向接受新鲜,看起来高雅、神秘的西洋乐器。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的民族乐器,历史悠久的编钟也已被新时代遗忘,同宗的扬琴被风靡欧洲的钢琴取而代之,曾经“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它也不声不响地退出了舞台,新世纪的人们欢乐地拥抱异国文化,圣诞节、情人节……过得不亦乐乎。七夕,有几个外国人知道这节日的存在。

青春如梦,岁月如花。流水似年,稍纵即逝,喜欢就坚持吧,青春犹如一首歌,它的内涵需要你用如火的精力唱出它的生命,若你用真挚的心高呼它的名字,歌颂它的美好,相信,你一定会发光,像“闪光少女”那样璀璨无比。

闪光少女观后感 篇4

这几天因为电影院做暑假观影学生卡的活动,所以我常常和朋友去电影院看电影,在这充满“国产电影保护月”气息的暑假时间中找到一个好电影可不容易,所以我们只能勉强看一些甚至在家都不想看的。

因为这几天实在没什么看,再加上我的迟到,连原本计划的《父子雄兵》也错过了,所以只能去看最近的一场《闪光少女》,其实看到它的海报和名字,我是拒绝的,以为又是什么类似舞法天女的神剧,但是坐到电影院椅子上在网上查资料的时候才发现它是一部青春片,尽管差评还是不少,但是比我心中以为的要好了很多。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音乐学院分为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两个部,但是两个部常常不和,因为西洋乐器部嫌弃民乐太土,而民乐觉得西乐太装,所以导致了两个乐部的严重不和。而民部的一个女生陈惊却喜欢上了西乐部的王文,于是就去在西乐部的演奏会上帮王文翻铺子结果失误,然后被西乐部很多人嘲笑欺负,便励志自己也要办演奏会,让王文看看自己的实力。便找了二次元三人组和自己的朋友油渣组建了民乐乐团,当乐团刚有起色,又面临了因为民部招不到人而学校计划将在下学期取消新的民部的危机,所以他们便更加努力,通过与西乐部的斗琴胜利获得了在西乐部演奏会后演奏的机会,结果演奏很成功,也让学校留下了新的民部。

这部电影可以说已经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但是依然能看出其中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对二次元三人组的描绘过度夸张,拉远了二次元与普通现实的距离,虽然本意是让人理解二次元,但也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电影剪辑和配乐也是严重的减分项,剪辑较为凌乱,很多地方的配乐也显得突兀。再就是对于学校取消下一级民乐部招生缺乏描写,只是只字带过,仿佛就是把《LoveLive》的框架拿来一用,结果只是毫不起眼的一部分,剧情缺乏深入,对于王文及西乐很多人对民乐及陈惊的态度变化也缺乏深刻描写。

不管怎样,它也已经大大超过我的期望。它让我学会了对于生活要勇于追求,坚持梦想。也教会我人没有高低贵贱,要学会平等地对待他人。

闪光少女观后感 篇5

不得不说一句,这是一部被片名耽误的好片。《闪光少女》讲述的是少女陈惊与小伙伴们一起组成2.5次元乐队,大战西洋乐的励志青春故事。

陈惊是一个学习民乐扬琴的少女,喜欢上了弹钢琴的帅气师哥,为了跟师哥在一起,做了不少的傻事,替师哥翻谱子,在楼下摆“心型”蜡烛向师哥表白,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一番真情,换来的是师哥的`无情践踏。也因为这个原因,引来了民乐与西洋乐的“斗琴”。在陈奕迅饰演的上级领导视察的这天,由古筝演奏者“千指大人”率先奏起战歌,向西洋乐发起进攻,后双方你来我往的各占上风。直到唢呐一响,一曲百鸟朝凤,奠定胜局。

在追师哥的过程中,陈惊做的最正确的一件“傻事”就是组建了2.5次元乐队。陈惊向师哥说喜欢师哥,师哥问她是学什么的,陈惊说是扬琴,师哥不知道扬琴是什么乐器。陈惊就想要告诉师哥,什么是扬琴,就像找几个人一起组建乐队,但是一直没有找到愿意和她组队的人,直到找到了2次元宿舍,这个宿舍里边的人都是喜欢二次元的人,为了让她们参加自己的乐队,陈惊不惜重金相邀,每周一个手办,终于让他们加入了自己的乐队。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2.5次元乐队在一个漫展上进行表演。还上了电视。陈惊以为出名了,师哥就该知道扬琴是什么了,就有了去师哥宿舍楼下点“心型”蜡烛表白的事。

这部影片,有青春,有热血。也让我有了几点思考,第一点,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一定都是不好的,可以学习西方的东西,但是,不能崇洋媚外。现在的时代,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想要固步自封,不与世界接轨,是不可能的,但与世界接轨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其他人的跟随者,反过来欺负自己人,而是为了强大我们自己的民族,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第二点是,如果喜欢一个东西,就要去守护它,不要因为别人对这个东西的看法,而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就如剧中的民乐学生一般,二次元也好,民乐也罢,如果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要轻言放弃,就算可能受到了别人的不理解,也无所谓,毕竟,这个东西是自己的,做自己想做的事,也是很酷的。

闪光少女观后感1000字模板


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们的思维也是活跃的。人的思维不是静止的,观看作品的过程中思维也在不断跳跃。我们应当把这些心得体会一起写进我们的观后感里。写观后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如何针对作品写出优秀的观后感呢?下面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闪光少女观后感”,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闪光少女观后感 篇1

看得人挺热血沸腾的。电影闪光少女,之前看了电影,到现在想起来还是意犹未尽的,徐璐真人真的太瘦啦。多吃点啦。电影很好看。虽然不混迹二次元但是都觉得超燃的。以前关注乐器多是钢琴。小提琴。

这些西方乐器。看了电影也看到我们国家自己传承的一部分。扬琴。古筝。二胡。琵琶。唐鼓。就像当下国家文化随着出国和国际经济融合,也逐渐被我们重视和升华,我们理当如此,国家的就是我们的,不仅有责任宣传更有责任维护和保护。也看得出来这部剧的用心。

连编钟都真实的用在里面。电影故事情节也不错。看到一群志同道合并且对自己坚持而坚持的人很有体会,那种友谊和合作十分珍贵。片中有个部分超级燃,中西大比拼变成中西的碰撞,就像一南一北的交融,忽而突兀忽而融合很奇妙的感觉。大家上映的时候带上你志同道合的盆友去吧。

不白花这份钱的。我保证。。男主炒鸡超可爱中国好朋友。。。超暖心的。。。其中最最最可怕的是千指大大。真的收下我的膝盖好吗。古筝技术太强大了。。。电影里看她弹奏的时候真的是倒吸一口气的那种厉害。看完去搜了一下演员果然是真厉害的。

闪光少女观后感 篇2

这部电影是朋友说要不要去看电影,听说不错。一直以来看电影都只是我平时生活的消遣,没有什么要求,朋友想看什么看什么,所以什么了解都没有就去了。去之前看了下电影名字:闪光少女??呃,感觉有点雷,不像平时他喜欢看的电影类型,一般他都是看外国特效片的。看完过后,了解了,原来这么多二次元的元素,他一直二次元爱好者。

这是一部很特别的青春片,整部电影非常轻松搞笑,总体讲的是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的对抗,奇妙地融入了古风音乐和比较小众的二次元文化,因而人物造型有些另类,但是并不违和,也传达出虽然小众也有同伴的理念,并且使电影增加了很多笑点和一些泪点,而且整部电影非常热血和励志,尤其电影中有三场音乐表演,非常燃,非常震撼,看得人热血沸腾,为民族乐器和古风音乐自豪,看完都想去学一下民族乐器了。

很开心有这样一部没车祸,不死人,不堕胎,非常励志热血的电影。不知道对于一般观众的来说,电影的二次元元素会不会不适应,但对于我这个民族乐器,古风音乐和二次元都喜欢的人来说,真的是大福利啊。当然影片也有不足,有些地方有些强行说道理,喜欢二次元的人也不会那么夸张,学西洋乐器的也并没有瞧不上学民族乐器的,生活中喜欢和学民乐的人还是很多的,当然这是艺术的加工,可以理解。

演员方面演的还可以,男主表演的时候还挺帅挺有魅力的。故事也说完整了,最精彩和震撼的还是音乐,非常出色。

闪光少女观后感 篇3

这几天因为电影院做暑假观影学生卡的活动,所以我常常和朋友去电影院看电影,在这充满“国产电影保护月”气息的暑假时间中找到一个好电影可不容易,所以我们只能勉强看一些甚至在家都不想看的。

因为这几天实在没什么看,再加上我的迟到,连原本计划的《父子雄兵》也错过了,所以只能去看最近的一场《闪光少女》,其实看到它的海报和名字,我是拒绝的,以为又是什么类似舞法天女的神剧,但是坐到电影院椅子上在网上查资料的时候才发现它是一部青春片,尽管差评还是不少,但是比我心中以为的要好了很多。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音乐学院分为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两个部,但是两个部常常不和,因为西洋乐器部嫌弃民乐太土,而民乐觉得西乐太装,所以导致了两个乐部的严重不和。而民部的一个女生陈惊却喜欢上了西乐部的王文,于是就去在西乐部的演奏会上帮王文翻铺子结果失误,然后被西乐部很多人嘲笑欺负,便励志自己也要办演奏会,让王文看看自己的实力。便找了二次元三人组和自己的朋友油渣组建了民乐乐团,当乐团刚有起色,又面临了因为民部招不到人而学校计划将在下学期取消新的民部的危机,所以他们便更加努力,通过与西乐部的斗琴胜利获得了在西乐部演奏会后演奏的机会,结果演奏很成功,也让学校留下了新的民部。

这部电影可以说已经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但是依然能看出其中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对二次元三人组的描绘过度夸张,拉远了二次元与普通现实的距离,虽然本意是让人理解二次元,但也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电影剪辑和配乐也是严重的减分项,剪辑较为凌乱,很多地方的配乐也显得突兀。再就是对于学校取消下一级民乐部招生缺乏描写,只是只字带过,仿佛就是把《LoveLive》的框架拿来一用,结果只是毫不起眼的一部分,剧情缺乏深入,对于王文及西乐很多人对民乐及陈惊的态度变化也缺乏深刻描写。

不管怎样,它也已经大大超过我的期望。它让我学会了对于生活要勇于追求,坚持梦想。也教会我人没有高低贵贱,要学会平等地对待他人。

闪光少女观后感 篇4

距离看《闪光少女》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周的时间。一直想写点什么,都因为各种事情耽搁下来。这是一部不完美的片子,但是我很喜欢。因为,相比其他国产青春片,它是那样真实地触到了我的青春时光。看到微博上有人说看闪光少女如同看自己过去的QQ签名。的确如此,那种尴尬与怀念并存的微妙感觉,让曾经历其中的人时而会心一笑,时而感慨万千。

这是一个讲述"二次元"古风文化的故事。周同学看的时候有些疑惑地问我,为什么片子里二次元一定要和古风扯上关系?我想了一想,大概是由于,源自日本的二次元ACG文化,在中国网络大规模发展壮大,正是由于和"古风"的联姻。"古风"这个概念最初是由网络音乐团队"墨明棋妙"提出的,它和流行乐中"中华风"概念的本质不同,或许正是在于其和国风游戏及动漫的天然联系。墨明棋妙成立于2007年,恰好也是国产游戏仙剑奇侠传四上市的年份,网络涌现出大批仙剑四主题曲的填词翻唱作品。民间"汉服复兴"运动也正是这段时间开始蓬勃发展的。2009年国产网络游戏剑侠情缘网络版叁公测,吸引了大批古风歌手和画手为其创作同人作品,在我印象中,古风文化得以成为一种"二次元"现象,大致与剑网叁的流行分不开。

这个阶段的我,刚上大学。中学时候的我,孤僻而自恋,喜欢读古诗词和看"仙剑奇侠传"电视剧,自学读完了《人间词话》和《诗词格律》等经典书目,为喜欢的角色林月如写了不少稚嫩的诗词,还用《莫失莫忘》这首曲子为她填了歌词。那时候的我年纪小,中二魂爆棚,觉得自己喜欢的东西特别高雅,也不太愿意和周围的同学交流,身边几乎没什么朋友。进入大学以后,我开始有时间补玩仙剑系列的游戏,从仙一玩到仙四,因一次偶然的机会进入了仙剑相关贴吧,在里面发了自己写的诗词,竟然很多人回复。之后又因偶然的机会被当时任吧主的一位浙大学长发现是校友,于是将我拉入了他们的吧务团队。那是我第一次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存在那么多和我兴趣相同的人,原来我写的东西有人阅读,有人点评,甚至有人喜欢。这让曾经受抑郁折磨的我,突然意识到了生命的美好充实——原来我并不孤独。2009年4月,那个贴吧组织了第一次面基聚会。那个时候的我,一腔热血孤胆,无知无畏地在考完专四的当天买了去南京的大巴——独自出发,就为了见一群从未谋面的网友。回想起来,我真是莽撞,也真是幸运——我在聚会上认识了迄今为止最好的朋友之一,一位正在华师大攻读博士学位的姑娘。

往后的九年时光,我们学业事业和感情几经起伏,都一直相互扶持着走过。我会在她的生日独自去一个陌生的城市陪伴她,她也会为我做一桌美味的饭菜,带着我走过小城巷陌,一人一杯奶茶,悠然漫步在暮色之中。后来我们一起玩过三年剑网叁,从懵懂无知的小白到竞技场的并肩战斗。她与我阵营对立,却会在我被埋复活点时冲入人群将我从红名中拉上马,一路驰骋突出重围。虽然我们都明白,游戏里的一切画面都是数据,但那样情深意重的友情,却是真切存在的。有好几年的时光,我们经常一起玩游戏,一起逛漫展,一起萌CP,一起买周边,一起写诗写文,一起八卦吐槽……除她之外,还有一帮因为仙剑而结缘的朋友,和我的友谊从网络走向了现实。20XX年4月,舞台剧《仙剑奇侠传》在上海文广上映,几位朋友在一个周末从天南地北飞到了杭州,为了一晚的情怀和十年的感动。当李逍遥走过春夏秋冬雪月风花也再难觅赵灵儿身影,只有林月如抱着忆如出现在漫天花雨中,舞台帷幕缓缓拉上,我们在观众席上哭成泪人。终场诗"凄凉雪月灵珠泪,憔悴残阳玉笛声。一诺承情悲独远,半生犹记共侠情",可谓写尽了仙剑十年的沧桑和悲情。

因为仙剑和古风结识的"二次元"小伙伴和经历的奇妙青春不仅于此。后来在微博上,我认识了一个同样在浙大的学弟和他的小伙伴,他们成立了浙大仙剑文化协会,并于20XX年在浙大举办了一场名为"剑归余杭"的仙剑晚会,庆祝仙剑十周年和上海软星重组,邀请到了仙剑制作团队和许多知名COSer参与。我有幸参与了晚会诗词文案的创作,并写了前期宣传诗致敬多年后重生的上软:"廿载传奇书不尽,西子湖畔谱新篇。仙客无端落红尘,侠梦何必隐青山。几度冷雨摧鬓老,一腔热血犹未寒。我今仗剑邀故友,再聚余杭续旧缘。"我永远记得那个暮秋乍寒的夜晚,当浙江大学"剑归余杭"仙剑晚会拉开帷幕时,我坐在观众席上,看到自己写的开场诗出现在大屏幕上时的热泪盈眶:

谁忆余杭旧梦远,遥向明月寻仙灵。

剑倾天地风雨起,墨泼山河鬼神惊。

青史万古无归路,红尘半刻有长情。

纵使韶华弹指老,不负廿载少年行。

熟悉的仙剑音乐化作浙大"文琴"民乐团指尖唇畔的动人音符。丝竹管弦,绕梁不绝。那个晚上的我,还郑重地穿上了最爱的一套汉服袄裙,有幸走上舞台,向着我尊敬的仙剑游戏制作者深深鞠躬,为他们唱了一首《譬如朝露》:"这一世光阴吝啬,来世坎坷。能遇你几回合?"之前我精心准备了用自己多年来写的仙剑诗词打印的明信片,在晚会结束后的大鸡腿烧烤摊上,请上软CEO张孝全先生签上了他的名字。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的青春真的没有一点遗憾了。二十五岁以后,我似纵身跃入了现实的大海,艰难跋涉在汹涌浪潮之中,任嶙峋怪石留下遍身伤痕,过去曾疯狂迷恋的事物也难再轻易提起。然而我怀抱着那些发光的与"二次元"有关的日子啊,如何轻易抛却?因为《闪光少女》,它们又一次呈现在了我的眼前,如同回首彼岸时的繁灯闪烁,微茫而温暖,是一个曾经孤寂沉默的少女的救赎啊,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重塑了我的性格和灵魂,已经是我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更是一场愿不复醒的旧梦,梦里我也曾把酒言欢,倚马仗剑,知交伴游,长似少年。

附:原创词《少年游·赠仙友》

天涯明月照灵池,雪满碧桃枝。

梦萦千载,情牵一剑,千里有相知。

曲终莫道春将老,陌上故人迟。

且待他年,江南花好,再话少年时。

闪光少女观后感 篇5

不得不说一句,这是一部被片名耽误的好片。《闪光少女》讲述的是少女陈惊与小伙伴们一起组成2.5次元乐队,大战西洋乐的励志青春故事。

陈惊是一个学习民乐扬琴的少女,喜欢上了弹钢琴的帅气师哥,为了跟师哥在一起,做了不少的傻事,替师哥翻谱子,在楼下摆“心型”蜡烛向师哥表白,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一番真情,换来的是师哥的`无情践踏。也因为这个原因,引来了民乐与西洋乐的“斗琴”。在陈奕迅饰演的上级领导视察的这天,由古筝演奏者“千指大人”率先奏起战歌,向西洋乐发起进攻,后双方你来我往的各占上风。直到唢呐一响,一曲百鸟朝凤,奠定胜局。

在追师哥的过程中,陈惊做的最正确的一件“傻事”就是组建了2.5次元乐队。陈惊向师哥说喜欢师哥,师哥问她是学什么的,陈惊说是扬琴,师哥不知道扬琴是什么乐器。陈惊就想要告诉师哥,什么是扬琴,就像找几个人一起组建乐队,但是一直没有找到愿意和她组队的人,直到找到了2次元宿舍,这个宿舍里边的人都是喜欢二次元的人,为了让她们参加自己的乐队,陈惊不惜重金相邀,每周一个手办,终于让他们加入了自己的乐队。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2.5次元乐队在一个漫展上进行表演。还上了电视。陈惊以为出名了,师哥就该知道扬琴是什么了,就有了去师哥宿舍楼下点“心型”蜡烛表白的事。

这部影片,有青春,有热血。也让我有了几点思考,第一点,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一定都是不好的,可以学习西方的东西,但是,不能崇洋媚外。现在的时代,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想要固步自封,不与世界接轨,是不可能的,但与世界接轨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其他人的跟随者,反过来欺负自己人,而是为了强大我们自己的民族,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第二点是,如果喜欢一个东西,就要去守护它,不要因为别人对这个东西的看法,而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就如剧中的民乐学生一般,二次元也好,民乐也罢,如果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要轻言放弃,就算可能受到了别人的不理解,也无所谓,毕竟,这个东西是自己的,做自己想做的事,也是很酷的。

闪光少女观后感 篇6

一个天真无知的女生喜欢上高冷男神,不断追求失败,有失望有彷徨,最终在越挫越勇中找到朋友,找到自己最爱的事物,找到了一直陪在身边的真爱,顺理成章的长大成人。

不知道诸位有没有感觉到浓浓的俗套气息。反正我印象中大多数青春片都是这样的越挫越勇,逆风成长的套路。

如果《闪光少女》完全就只有这个模式,那恐怕这部影片别说想闪光了,怕是被人黑的乌黑发亮。事实上,虽然影片套了这么一个常规的模板,但是在鲍鲸鲸的笔下,二次元和音乐作为两大重要元素贯穿了整部影片,加上饮水机火锅,广场舞,地方方言,漫画式表达等具有话题性的噱头,故事确实变得有趣三分。

虽然故事在各式各样的花式表达下显得光鲜华丽,可相比民乐包容西洋,音乐最终大同的和谐表达,影片对二次元的表达则具备了相当的争议性。在影片中,喜欢二次元的`宅男被表现成又肥又丑的宅男,二次元被说为颜即正义的美貌崇拜,而对二次元表达最为重要的二次元宿舍,也单纯的成为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让女主找到伙伴,不断成长的符号。

总的来说,影片中的二次元宿舍,换成爱猫者联盟,王者荣耀团队加入进故事,配套搭配一些吸猫或打游戏的镜头。重新融入充满逆袭的少女乐团,其实是完全可以的。

在这样极简的设置下,影片固然讲述了有趣的故事,依然显得套路满满。

闪光少女观后感 篇7

一直以来,青春片成了“怀旧”的代名词,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是父辈的革命情怀,是70、80后的大学生活,是创业者的青涩日记……语调里充满了感伤和苦涩,有时这些故事里又带有几分成功者的自恋,一个个年少时就未能打开的心结成了故事讲述的开端,总之无趣大于可爱,矫饰盖过天然。

如果青春还有另外一种苦涩的味道,那一定是一种孤独,一种不被理解的失落与无助,一种付诸行动却一无所获,惊不起半点涟漪的痛苦。无论是爱情还是理想,只有一个人对影自怜的时候,世界确乎是不完整的。《闪光少女》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个主题,但是剧作本身又跳出了感伤的限制。

《闪光少女》是一群慢慢被音乐学院附中所忽略的民乐班学生,为了证明他们热爱的音乐也可以有观众,通过组建乐队重新找回“存在感”的励志小故事。鲍鲸鲸的天才创意将青春期的孤独和身份认同的话题巧妙的编织在了传统民乐和西洋古典乐的冲突中。她笔下的少女默默无闻,但为了爱情却爆发出了能量惊人的小宇宙。她的诙谐幽默战胜了心态苍老者的怀旧,用满满的少女心画出了青春最靓丽的弧线。

徐璐赋予陈惊身上“神经大条”的气质没有丝毫的忸怩造作,她就像一朵自由舒展的小花,她会为谁是欣赏者而纠结,但是她更享受开花的过程。《闪光少女》比起其他的青春片在表演难度上给演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徐璐不仅要展现出青春期少女独有的活泼可爱以及恋爱的烦恼,她还需要用乐器来表达自己,扬琴是她和别人沟通的最重要工具,音乐是她身份的另一个象征。徐璐灵活手指流淌出的旋律,是不甘示弱的自我表达

《闪光少女》里的徐璐让观众看到了青春最真实的样子,没有被太多的规矩束缚,没有过分沉溺于自己的世界,她渴望交流,渴望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一些陈见。徐璐的“2.5次元”乐队,用乐观和坚持打破了坚不可摧的次元壁,不仅展现了证明民乐的价值和音乐美感,而且找回了青春期自我的“存在感”。因为对于成长来说,“存在感”要比其他事情重要,它背后隐藏着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种可以获取身份认同,从而摆脱“异类”标签的心理安全阈值。

闪光少女观后感范文欣赏


很多人都喜欢音乐电影,那么这部《闪光少女》一定不可以错过了。小编这里整理了一篇网友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这部电影是偶然刷抖音的时候看到过一次,因为时间关系一直没看,最近彭昱畅被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我看了一下他的电影除了闪光少女,其他的都看过了,翻豆瓣的时候,很多人都说我欠了闪光少女一张电影票,我想既然大家都这么好评,我决定看一看。

昨晚下班之后,家里没人,自己端了一盘吃的,坐下来安心地看。总的来说,如果当年它上映时,我知道,我一定会去看的电影讲述了在一座音乐学院里,民乐和西洋乐的争斗,互相瞧不上看不起,最终男女主角找到一样学习民乐的同学,组成乐队,崭露头角,并最终在一次音乐表演上证明了自己,证明了民乐。

电影让我感动的几个场景第一个是乐队在漫展第一()次合作,台下寥寥无几,古筝、扬琴、大鼓响起,随着伴奏,金戈铁马,曲终,赢得了满场的掌声。所以音乐是有力量的,当时想以后一定要去参加一次音乐节,感受一下氛围。

第二个场景是世纪大比拼,铁栅栏一边的民乐。一边的西洋乐,两队人相互交织,最后唢呐一出平天下,民乐赢了!

第三个场景是在准备比赛的乐器时发现缺少一样至关重要的乐器编钟,在门卫大爷的帮助下,他们推开地下仓库的门,看到了很久之前因为市里乐队解散留下的编钟,上面满是灰尘,大爷问你能敲响它吗?我想,这个编钟如果是有生命的,他一定一直在等待着被敲响,等待他的有缘人。这让我想到了之前国家宝藏的曾侯乙编钟,历史悠久,途径战争,最终还是完整的保存下来。有时候历史就是如此,历史的物件也是如此。看到这我突然有一种想学一种乐器的念想。

看完这个电影,对二次元也有了改观,所以有时候眼界真的很重要,理解也很重要,虽然有时候做不到感同身受,但是你做到最起码的理解也更重要。

小编推荐:电影焦裕禄观后感合集(7篇)


博览群书是好的,博览好电影也是我们提倡的,观赏作品的同时也是与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为了充分回味作品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观后感。写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思考和写作能力。怎么才能避免将观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小编推荐:电影焦裕禄观后感合集(7篇)”,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篇1】

今天观看了电影《焦裕禄》,进一步了解了焦裕禄同志的生平和先进事迹,感到很有意义。

他那种身先士卒的工作精神。现在的人看来,焦裕禄所做的那些访贫问苦、慰问群众、勘探风沙、查看灾情等事情,完全可以让自己的副手,甚至于秘书代劳。但是,焦裕禄却总是轻车简从深入一线,那种“车”充其量就是破自行车,那种“从”无非是一两个顶多三五个必须随行的人员。他那种“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的思想,值得我们深思。

他那种吃苦在前的奉献精神。对于过去县领导心安理得享受着的特殊待遇,焦裕禄硬是带头给取消了。当女儿在向母亲埋怨自己的衣服破旧的时候,当孩子们欢天喜地要吃鱼的时候,当儿子一气之下扔掉手中的窝窝头的时候,我想焦裕禄的心肯定在滴血,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哪个父母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们过上好日子?在这些私情面前,焦裕禄想到的却是如何维护党的形象。这是一种痛苦的抉择,也是一种崇高的抉择!

他那种敢于承担责任的负责精神。当上级来调查处理问题,别人又乐于替他承担责任的时候,焦裕禄以坦白的襟怀和无畏的胆识,斩钉截铁地承认是自己做出了决定。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展现出的是他对党的忠心,是他坦荡的胸襟和淡泊的姿态。

焦裕禄心里想着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因为他知道党的形象,需要在为人民服务中去维护。在他的事迹里,没有震耳欲聋的高谈阔论,没有故作高深的反复思考,他认准的只有一条:一切为了人民。人民群众当时那么拥戴他,人民群众现如今那么怀念他,就是因为“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的。

今天,通过观看电影,我们不光是缅怀焦裕禄同志,更应该学习焦裕禄同志精神,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群众路线。在工作和学习中要学习焦裕禄同志艰苦奋斗、艰苦朴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素质,要结合工作和自己实际,接受学习教育,思想上要认识提高,着力重点,解决工作作风、工作纪律、工作效率、工作事业心、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篇2】

20多年前,一篇《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轰动了中华大地;20多年后,影片《焦裕禄》的公映,在全国又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深情地呼唤着这个伟大的名字,大家都希望涌现出更多的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百姓们渴望焦裕禄式的父母官,党和人民渴望焦裕禄的好儿子。而我,作为一名特区的中学生,我要大声疾呼:我们需要焦裕禄式的好家长。

影片《焦裕禄》中的家庭戏虽然不算多,可是它清楚地向我们展示了这位人民公仆的另一面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焦裕禄的最大特点是:心里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影片中焦裕禄拒吃用特权搞来的大米,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同时也给他的儿女们上了很好的一课:不能利用职权来搞特殊化。

然而,在物质生活水平较高的深圳,尽管较少存在利用爸爸的特权来搞紧俏商品的现象,但是那种学会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的特权思想还是普遍存在的,诸如利用家长的职权,给自己找个好工作、好学校等现象,可谓比比皆是。在许多青年人眼中,这似乎是司空见惯。倘若这种特权思想发展下去,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年青一代固然有责任,但是我们的家长们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呢?

焦裕禄的一生是廉洁奉公的一生。当他看到了下级送来的鱼时,尽管孩子们那么想吃,他自己也实在需要补补身子,但他还是做通了孩子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把鱼送了回去,事虽小,孩子们受到教育却是很大的。如今,翻翻特区学生的书包、铅笔盒,里面的涂改液、签字笔、稿纸哪一个不是来自家长的办公室?某些学生还可能振振有词:比起他们(家长)用公款吃喝、旅游,这点小东西算得了什么?的确,对于特区的学生来说,揩父母单位的油水已经习以为常。试想让这样一些充满利己思想的年青人去建设特区的明天,岂不令人担优吗?

影片中的服饰是我们所感到陌生的。不过,按常理推论,县委书记的女儿比别人穿得漂亮些,也是很正常的事。然而焦裕禄的女儿却因穿着太朴素而受到同学们的讥笑。她的穿着何止是朴素,简直就是寒枪!为县委书记的焦裕禄,让女儿穿得好些并不难。可他为什么不那么做呢?影片并未直接回答,不过我们可以看出,艰苦朴素是焦裕禄和孩子们共同遵守的生活准则。然而,在特区,不要说穿得朴素,就是稍微落后点潮流,便会感到浑身不自在。穿名牌、用名牌、吃名牌之风,在学生中吹得甚烈。这些超前消费的来源何在?成百、成千甚至上万的钱意味着什么?在提倡艰苦奋斗的今天,我们的家长是否应付诸行动,为孩子们做个表率呢?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篇3】

3月27日晚6:00,在教育局统一安排下,我和机关干部一起观看了电影《焦裕禄》。尽管这已是我第二次看该部电影,但电影中焦裕禄那高大的形象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中。尽管这些故事从小到大已经非常熟悉了,事实上大多伟大人物的故事也都是如此,但是看了这部电影我仍然是感动,再感动。在这个物质生活被高度夸大的时代,又有多少人肯为了别人的利益、别人的死活而真正的付出,我想焦裕禄作为光荣的典型,是该存在的,因为他代表了一些人,一些让我们相信,这世界还有光荣和理想的人。一个那么平凡的人物是需要何等的勇气敢于和自然灾害、恶人和疾病作斗争,又是需要何等的责任感,敢于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自己的事业,因为他有信仰,有着我们所缺乏的东西。看了《焦裕禄》的确给我的感觉有一丝严肃,看完后有一种被他平凡而伟大所湮灭的感觉,觉得我应该审视审视自己了。

焦裕禄同志逝世距今已有40年,40年来,我们国家风雨变迁、沧海桑田,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人们对生活的观念也变化很大,但我们却依然记着焦裕禄这样一位共产党人的名字,他的故事,已经深深地烙进了人们的心中,他俯首甘为孺子牛,鞠躬尽瘁为人民,无私奉献、情操高尚、人格伟大;他带领群众抗风沙、战盐碱、堵风口,栽下了泡桐几百里,造福兰考人民;他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所以他人虽死而神不朽,精神逾远而弥存。他的事迹感动了整整几代人!

1962年,年仅42岁的共产党员焦裕禄,在冬天的寒风中调任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走进兰考这片贫瘠的土地,迎接他的不是簇拥着的'鲜花,不是经久不息的掌声,而是衣衫褴褛满面尘垢的孩子、是饥寒交迫逃荒要饭的灾民,是大雪、是风沙、是饥荒、是荒芜的土地,身为县委书记,身上没有官气、阔气,一件旧大衣是他御寒的唯一之物,他吃的是窝窝头,小咸菜,他的儿女和老百姓一样挨饿受穷。

为了兰考人民能摆脱穷困,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焦裕禄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和家庭,在兰考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忍受着肝病的痛苦,日夜坚持工作,在狂风、大雨、沙窝、激流里奔波,走了兰考大地,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焦裕禄同志坚持生活在群众之中,和群众同甘共苦,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在那简陋而又潮湿的办公室里,他和同志一起规划着兰考县的宏伟蓝图;在北风呼啸,飞沙漫天的田间地头,他和群众一起挥锹劳动;在寒冬雪夜,他踏雪百里把救济粮食亲手送到孤寡老人的手中。在那破旧的写字台前,他忍受着肝癌的巨痛,起草着治理风沙盐碱的方案。他一心为公,一心为民,从没有考虑过个人的成败,从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得失,更没有为求什么政绩而去弄虚作假。在他身上体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风采和不怕艰难困苦,不畏流血牺牲的,锐意进取,廉洁奉公的高贵品质!

有时候,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中,难免会有一些懈怠,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诱惑也难免会让人有一些分心,甚至迷失了方向感。作为一名机关干部,我更应该正视自己的人生,要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来约束自己,而不是麻木地去活着。有了理想,才能有激情,只有把理想当成一种信仰,才能在平凡的人生中活出自己的不平凡。

焦裕禄同志的事迹给与我新的感受,新的启迪和新的振奋,使我再一次认真思索着人生的真谛,人当怎样活着?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人?作为一名机关干部,我生活的环境远比焦裕禄同志优越,但今天电影中的他让我明白了生活的航向,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为此,我将以焦裕禄同志为学习的榜样,勤奋学习,勤奋工作,不畏困难,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发扬焦裕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向困难低头,不断开拓进取,在任何环境下,都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以实际行动为罗田教育事业发展而尽心尽力,添砖加瓦!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篇4】

今天,我的心里掀起了千层浪,因为我观看了一场令人刻骨铭心的电影—《焦裕禄》。

电影一开始,一阵哀乐奏响,只见满天都是白色的孝布,那种白,让人有种莫名的悲哀。之后,成千上万的人胸前都佩着白花,脸上都露出了沉痛的表情。横幅在人们手中撑住,上面写着:“焦裕禄同志永垂不朽。”一个小小的兰考县县委书记,怎么会这么受乡亲父老的尊敬与爱戴呢?原来兰考县是一个在历史上都有名的灾区。“风沙”、“盐碱”、“水涝”是本县的“三害”。兰考的36万人民逃的逃,死的死,而焦裕禄却看见了兰考县的“宝”。决定任职县委书记。他一到那里,手里准备的馒头就被一群围上来的“乞儿”一抢而光。

在群众面前他没有一点大官的架子;在别人实行特殊管理时,他决不搞特殊化。他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发扬大无畏革命精神,坚持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焦裕禄把别人给他的二十斤大米让给了知识分子;在沙丘上解救痛苦的人民;在许楼村访问老百姓的衣食起居……你说,这样的书记怎么不得人民群众的爱戴。

看完这场电影,我的心情不知用什么形容词来形容它。我觉得焦裕禄好傻,放着好好的不知比这里强多少的地方不去,偏偏来到这个灾害无穷的兰考县。我又觉得焦裕禄这个淳朴的人平凡而伟大,他为人民服务毫无怨言。那句“我是您的儿子,是毛主席叫我来看您的”至今在我心里回荡。我不知为什么,眼泪夺眶而出,觉得焦裕禄实在太伟大了,我一定以他为榜样,为目标,长大后无怨无悔地为人民服务。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篇5】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近日,我怀着深切的缅怀和钦敬之情,观看了电影《焦裕禄》,焦书记那高大的形象依然萦绕在我的脑海中??他虽然离开我们50年了,但他的事迹永远为人们传颂,他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

1962年,年仅40岁的共产党员焦裕禄,调任兰考县县委书记,面对黄沙、洪水和盐碱,做为共产党员的他没有丝毫的畏惧,带领兰考人民克服万难,战洪水、探流沙、查风口,顽强拼搏,治理“三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为党为民、无私无畏的伟大人生。

学习焦裕禄同志,究竟要学什么?通过一番思想洗礼,一次次与实际相结合,我觉得我们要以焦裕禄精神为尺子,查找自己在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组织纪律、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自身改进的重点。

首先,要学习他坚定高尚的党性修养。当组织上安排焦裕禄同志到环境、条件较差的兰考县任县委书记时,他没有任何抱怨,没有任何要求条件。在工作中,他遭人误告,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可他却

一如既往的干工作。他的光辉业绩为我们当今的党员干部确立了一个笔直的标杆,用自己的言行了树立一个共产党员的丰碑。我们要积极向焦裕禄同志学习,坚定党的宗旨、执行党的决定、维护党的形象、严守党的纪律,不能只看官位的大小,更不能看财富的多少,而要看在这个位置上为社会做了什么,为老百姓做了什么。

其次,要学习他无私奉献的精神。焦裕禄同志在工作上实事求是、身先士卒,顶风冒雨,明察暗访,不顾病痛,真正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焦裕禄在下乡救灾治捞时,总是自备干粮,手拿雨伞,冲在一线。在肝癌发作时,强忍着病痛,日夜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我们今天的工作中,工作内容虽然不同,相同的是我们都会面临困难,面临困境。在困难面前,我们就应该学习焦裕禄面对困难,毫不畏惧,知难而上,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精神。

第三,要学习他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焦裕禄同志正直无私、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给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初到兰考的焦裕禄看到百姓的贫苦生活带头取消了领导干部的特殊生活待遇。作为兰考县的父母官,他的女儿却连一件体面的棉袄都没有。对比焦裕禄同志,在当今社会有多少领导干部放松了对自己世界的改造,又有多少领导干部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迷失方向。在当今社会经济稳步推进的大好环境下,我们更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珍惜党和人民的信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依照“三严三实”要求,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已,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有人可能会疑虑,焦裕禄精神在当下究竟意味着什么?答案就是:不管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焦裕禄精神中彰显的舍已为民的公仆情怀、探求就里的求实作风、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和朴素廉洁道德情操都不会过时,不会被人们遗忘。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们学习焦裕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那种亲民爱民的公仆情怀,对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敢抓敢管,当好群众的“守护人”;就是要学习他那种凡事探求就里的求实作风,不唯分,不唯上,只唯实;就是要学习他那种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抛弃一切私心杂念,做好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和群众路线的示范者、维护者、执纪人;就是要学习他那种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清白做人,踏实做事,做一名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好干部。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篇6】

敬爱的党支部:

怀着深切的缅怀和钦敬之情,在工业基地三楼楼会议室,先进性教育活动集中学习活动中,观看了电影《焦裕禄》,焦书记那高大的形象依然萦绕在我的脑海中,这个时候再次观看这部电影和以前中学时代相比更多感慨之余多了一份思考和自问。

1962年,年仅40岁的共产党员焦裕禄,调任兰考县委第二书记,之后接任县委书记。焦裕禄常年穿的是打着补丁的衣服,一件旧大衣成了他御寒的唯一之物。他严于律己,克己奉公,是艰苦朴素的典范,吃的是窝窝头,小咸菜。在下乡救灾治涝的数月艰苦奔波中,总是自备干粮,手拿雨伞,和群众一起战洪水,探流沙,查风口。他坚持生活在群众之中,和群众同甘共苦,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他推这自行车的身影。他一心为公,一心为了兰考30多万老百姓,唯独没有自己。

上任之初风沙、水涝、盐碱“三害”困扰兰考地区,在别的同志都在考虑调走这块土地的情况下焦书记面对黄沙吓不走他,洪水挡不住他,盐碱难不住他,焦裕禄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的忠诚,带领全县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发掘人才种植泡桐、枣等可以有效防治风沙的树,治理“三害”;他时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仍是麦子是否丰收、影片中那几束黄澄澄的麦子多少能让焦书记感到欣慰吧;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奋斗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电影《焦裕禄》深深震撼着观看者的心灵,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令人肃然起敬。

在兰考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忍受着肝病的痛苦,经常用一个杯子盖顶着疼痛的部位坚持工作,大家经常看到的场面是晚上那盏灯下辛勤劳碌的身影,最终劳碌过度病情严重恶化,变成肝癌,然而他依然以顽强的意志忍受着剧痛,在狂风、大雨、沙窝、激流里奔波,兰考全县生产大队他逐个走访。为治理兰考的三害,改变全县30多万人民的贫困面貌,他带着重病坚持工作,坚持战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永远活在兰考和全国人民的心中。

有的人说,他最大的功绩是带领群众治理风沙盐碱,不屈不挠的向自然灾害作斗争;有的人说,是他牢记党的号召,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他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起了一座高大的精神丰碑。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关心人民群众疾苦,与人民群众患难与共;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不搞特殊,严于律已;公而忘私,抱病工作,以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等。几十年来,党和人民群众始终不忘焦裕禄同志,怀念焦裕禄同志,学习焦裕禄同志,继承和发扬了焦裕禄同志的精神,对促进和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尤其是在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上发挥了积极的重大的作用。焦裕禄同志的精神永远放光芒。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一个好的父母官就是像焦裕禄那样,以代表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已任,求真务实,取信于民,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公而忘私,先人后已,不怕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一座无坚不摧的精神丰碑。

焦裕禄精神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好教材。作为一名党员,以及一个大学生村官职务上不能和焦书记相比,但是我从焦裕禄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中受到深刻教育和启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在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心中始终把群众放在第一位,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定不移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事业而奋斗,尽己所能向党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篇7】

我一直以为,领导,领导,就是领着大家集体摔倒,焦裕禄在60年代的兰考,却只是自己倒下了,没有带着大家一起倒,所以,他是个好领导;在如今这个时代,他也是好领导,但他最后如果还是一个人走,没和大家一起走,那么,俺只好说:他的群众路线没走好。

在电影里,焦裕禄只在兰考待了一年多,每天东奔西跑,想法设法发展生产,感动了全县人民。但我想60年代的中国是啥样?那时候的河南兰考又是啥样?人们大多都不识字,没啥文化,也没多少文明素质,在河南兰考,又是灾区,人们可以说基本处于荒蛮状态,这种时候,忽然出了一个焦裕禄,有文化,有理想,并立志要带领大家致富发展不饿肚子的人,他要比绝大多数人强,又是政府的人,人们跟着他,就是最正确的选择,不然你想,一群要逃难离开的兰考,大字不识几个的灾民,能比焦裕禄高明在哪?!

在60年代的兰考,超人焦裕禄带领兰考人们与天斗,与地斗,在电影结尾,兰考变成了碧空万里、良田千顷,形势一片大好。展示了在60年代的中国,一个领导的重要性。

但如今,焦裕禄之后的50年的中国,领导是不是还有那么重要?如果遇上焦裕禄那种,实际能力要明显高出周围人好多个级别,大家跟着他走就肯定是对的,那么,这个大家跟着一起摔倒的领导,就好像一场赌博,大家赌对了。反之,如果遇到一个山炮,周围人的能力要高出他好几个级别,还要大家让他领着一起摔倒,那不是要活活把大家伙往死里坑吗?所以,鉴于这种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走群众路线,要把权力关进笼子。所有的大小工作都要群众参与,群众监督,不再是领导的一言堂,单位的权力不再个人化,这就防止了山炮领导领着大家集体掉坑,同时也可以让超人领导的能力得到群众的补充完善,更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只是,想法是美好的,但我们熊猫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漫长悠久,众熊猫人经过几千年封建酱缸文化的熏陶,骨子里早就养成了认官为主,认己为奴的思想,所有的熊猫都想着做官,因为他们认为,哪怕不为贪,就算要为熊猫服务,也非得当个官不可。可熊猫国官场险恶,偶尔一两个好熊猫进去,也很快会挂掉,然后再被大家怀念。

所以,在熊猫国,群众路线不好走,形式上可能走了,但真正的思想上,众熊猫是否敢对他们的主子提出自己的意见,哪怕他的意见更为高明。不过,聊胜于无,走这个群众路线总比没有强,不过也说不好,大家可能就此走习惯了,熊猫国从此打翻了熏了人们5000年的腐臭封建奴性酱缸。也许,再过几千年,熊猫国的人在要做领导之前,都会站在一个小木台上演讲一番: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段时间的领导,希望大家精诚合作,一起开心的摔倒。谢谢捧场。

闪光少女观后感范文精选


读书使我们快乐,观影也有类似的效果,那些情节不断地触动着我们的思维,在认真品味的后,相信您收获一定不少,老师都提倡用写观后的方式来提升作文能力。那么该要如何写好观后感呢?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闪光少女观后感范文精选”,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闪光少女观后感范文 篇1

“人生巨浪中的小木船,颠簸的自信不够果断,你的泪光柔软了倔强。这一闪,生命全都被你照亮,这一身洒满一夜星光,让所有伤感,都得以回甘……”

看完“闪光少女”后,我百感交集,没有缓过神来……多么燃!多么热血的青春啊!

电影以校园音乐作为整个电影的材料,校园中的西洋乐和民乐是两个势不两立的群体,“西洋乐的人嫌咱们土,而我们民乐的嫌他们装。”这句话让我影响深刻。

混架、争吵、对立……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而学院的领导也相对于民乐更加偏向于西洋乐,认为那才是优雅高尚,更加国际化的音乐。

女主角陈惊、男主角“油渣”,开场就是两个不修边幅的模样,可他们却都有着随意,不做作和敢爱敢恨的鲜明的`性格特点。当西洋乐和民乐与往常一般混战时。此时,陈惊听到了那第一个清音,那悦耳灵动的音符如荡开的波纹,在一瞬间钻入了陈惊的心,她望着这位学院西洋乐钢琴的首席,如望着偶像一般。玉树临风清秀俊朗,陈惊觉得这就是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的模样。

舞台上,她只望着这身旁的“偶像”,甚至忘了翻谱……表演结束,陈惊第一次表露了自己的心声,她向校草表白,却被校草无情的奚落和揶揄,“杨琴也算是什么乐器?”这句话深深刺痛了陈惊的心,她决心,证明给他看。杨琴,不仅是乐器,它还有着高贵无比的灵魂。她向所有民乐团队的学生发出邀请,打算组建乐队,但是学生们都为高考准备,没有一个人愿意接受进队,甚至再一次向陈惊表示鄙夷和不屑……

终于,她遇到了502宿舍的二次元的人,她们一起组建乐队,虽说这路途艰辛,他们受到了陌生人异样的眼光,受到亲戚的劝阻,家人的反对和不支持。但是她们在这路途上坚定地走了下去,“路漫漫其修远兮”。所有人,坚定着梦想的脚步,这是她们在遇到困难时做出的举动。

日积月累,她们在乐队中的表现超乎常人,能轻松应对各种场合。且在比试中战胜了西洋乐乐队,可他们的要求却是肩作战,没有用过分的言语和骄傲的目光对待他们,相反,是包容和信任。就这样,“闪光女孩”慢慢长大,渐渐明白了自己身边“油渣”的默默的爱,也让西洋乐和民乐成了好伙伴,永远并肩同行的好伙伴……

西洋乐和民乐各富有特色,为什么会有贵贱之分?我以前看到过这样一个例子:中国著名作曲家吴祖强在期间,会同另外两位作曲家合作出了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所谓琵琶协奏曲指的是琵琶独奏,西洋管弦乐队伴奏。曲子写好了,吴祖强找了琵琶演奏家和中央交响乐团一起排练,第一次合练之后,初试民乐与西乐搭配的吴祖强心里没底,就去找乐团的人问感想,得到的答复是:听着挺好听的,就是感觉有一股碎木头音。“碎木头音”——这就是当年西乐的专业乐团对琵琶独奏声音的评价。

但是我们一定明白,并不是所有西洋乐的人都会这么认为。因为真正爱音乐的人,他们会尊重每一种音乐,每一个音符,尊重每一个音乐人。就如我,我也是在学竹笛,但是我明白,每种音乐都带有情感,当每一个动听的音符滚动和涌出时,那种心动的感觉,源于热爱和信念。

而“闪光女孩”陈惊的追梦历程,是不是也会让我们明白:成功从来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做一个不畏不馁的长跑者,要不断奋斗,千万不可半途而废。放眼古圣先贤,他们也都是奋斗所换取来的,没有人一生下来就会说话、走路,都是靠后天的培养与学习,所以不管是天才或是笨蛋,只要肯上进,一样能闯出属于自己的天空。因为“世界不相信眼泪,只相信汗水。”

青春如梦,岁月如花;流水似年,稍纵即逝!青春犹如一首歌,它的内涵需要你用如火的精力唱出它的生命,若你用真挚的心高呼它的名字,歌颂它的美好,相信,你一定会发光,闪闪发光,像“闪光少女”那样璀璨无比……

闪光少女观后感范文 篇2

一直以来,青春片成了“怀旧”的代名词,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是父辈的革命情怀,是70、80后的大学生活,是创业者的青涩日记……语调里充满了感伤和苦涩,有时这些故事里又带有几分成功者的自恋,一个个年少时就未能打开的心结成了故事讲述的开端,总之无趣大于可爱,矫饰盖过天然。

如果青春还有另外一种苦涩的味道,那一定是一种孤独,一种不被理解的失落与无助,一种付诸行动却一无所获,惊不起半点涟漪的痛苦。无论是爱情还是理想,只有一个人对影自怜的时候,世界确乎是不完整的。《闪光少女》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个主题,但是剧作本身又跳出了感伤的限制。

《闪光少女》是一群慢慢被音乐学院附中所忽略的民乐班学生,为了证明他们热爱的音乐也可以有观众,通过组建乐队重新找回“存在感”的励志小故事。鲍鲸鲸的天才创意将青春期的孤独和身份认同的话题巧妙的编织在了传统民乐和西洋古典乐的冲突中。她笔下的少女默默无闻,但为了爱情却爆发出了能量惊人的小宇宙。她的诙谐幽默战胜了心态苍老者的怀旧,用满满的少女心画出了青春最靓丽的弧线。

徐璐赋予陈惊身上“神经大条”的气质没有丝毫的忸怩造作,她就像一朵自由舒展的小花,她会为谁是欣赏者而纠结,但是她更享受开花的过程。《闪光少女》比起其他的青春片在表演难度上给演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徐璐不仅要展现出青春期少女独有的活泼可爱以及恋爱的烦恼,她还需要用乐器来表达自己,扬琴是她和别人沟通的最重要工具,音乐是她身份的另一个象征。徐璐灵活手指流淌出的旋律,是不甘示弱的自我表达

《闪光少女》里的徐璐让观众看到了青春最真实的样子,没有被太多的规矩束缚,没有过分沉溺于自己的世界,她渴望交流,渴望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一些陈见。徐璐的“2.5次元”乐队,用乐观和坚持打破了坚不可摧的次元壁,不仅展现了证明民乐的价值和音乐美感,而且找回了青春期自我的“存在感”。因为对于成长来说,“存在感”要比其他事情重要,它背后隐藏着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种可以获取身份认同,从而摆脱“异类”标签的心理安全阈值。

闪光少女观后感范文 篇3

不得不说一句,这是一部被片名耽误的好片。《闪光少女》讲述的是少女陈惊与小伙伴们一起组成2.5次元乐队,大战西洋乐的励志青春故事。

陈惊是一个学习民乐扬琴的少女,喜欢上了弹钢琴的帅气师哥,为了跟师哥在一起,做了不少的傻事,替师哥翻谱子,在楼下摆“心型”蜡烛向师哥表白,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一番真情,换来的是师哥的`无情践踏。也因为这个原因,引来了民乐与西洋乐的“斗琴”。在陈奕迅饰演的上级领导视察的这天,由古筝演奏者“千指大人”率先奏起战歌,向西洋乐发起进攻,后双方你来我往的各占上风。直到唢呐一响,一曲百鸟朝凤,奠定胜局。

在追师哥的过程中,陈惊做的最正确的一件“傻事”就是组建了2.5次元乐队。陈惊向师哥说喜欢师哥,师哥问她是学什么的,陈惊说是扬琴,师哥不知道扬琴是什么乐器。陈惊就想要告诉师哥,什么是扬琴,就像找几个人一起组建乐队,但是一直没有找到愿意和她组队的人,直到找到了2次元宿舍,这个宿舍里边的人都是喜欢二次元的人,为了让她们参加自己的乐队,陈惊不惜重金相邀,每周一个手办,终于让他们加入了自己的乐队。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2.5次元乐队在一个漫展上进行表演。还上了电视。陈惊以为出名了,师哥就该知道扬琴是什么了,就有了去师哥宿舍楼下点“心型”蜡烛表白的事。

这部影片,有青春,有热血。也让我有了几点思考,第一点,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一定都是不好的,可以学习西方的东西,但是,不能崇洋媚外。现在的时代,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想要固步自封,不与世界接轨,是不可能的,但与世界接轨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其他人的跟随者,反过来欺负自己人,而是为了强大我们自己的民族,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第二点是,如果喜欢一个东西,就要去守护它,不要因为别人对这个东西的看法,而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就如剧中的民乐学生一般,二次元也好,民乐也罢,如果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要轻言放弃,就算可能受到了别人的不理解,也无所谓,毕竟,这个东西是自己的,做自己想做的事,也是很酷的。

闪光少女观后感范文 篇4

距离看《闪光少女》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周的时间。一直想写点什么,都因为各种事情耽搁下来。这是一部不完美的片子,但是我很喜欢。因为,相比其他国产青春片,它是那样真实地触到了我的青春时光。看到微博上有人说看闪光少女如同看自己过去的QQ签名。的确如此,那种尴尬与怀念并存的微妙感觉,让曾经历其中的人时而会心一笑,时而感慨万千。

这是一个讲述"二次元"古风文化的故事。周同学看的时候有些疑惑地问我,为什么片子里二次元一定要和古风扯上关系?我想了一想,大概是由于,源自日本的二次元ACG文化,在中国网络大规模发展壮大,正是由于和"古风"的联姻。"古风"这个概念最初是由网络音乐团队"墨明棋妙"提出的,它和流行乐中"中华风"概念的本质不同,或许正是在于其和国风游戏及动漫的天然联系。墨明棋妙成立于2007年,恰好也是国产游戏仙剑奇侠传四上市的年份,网络涌现出大批仙剑四主题曲的填词翻唱作品。民间"汉服复兴"运动也正是这段时间开始蓬勃发展的。2009年国产网络游戏剑侠情缘网络版叁公测,吸引了大批古风歌手和画手为其创作同人作品,在我印象中,古风文化得以成为一种"二次元"现象,大致与剑网叁的流行分不开。

这个阶段的我,刚上大学。中学时候的我,孤僻而自恋,喜欢读古诗词和看"仙剑奇侠传"电视剧,自学读完了《人间词话》和《诗词格律》等经典书目,为喜欢的角色林月如写了不少稚嫩的诗词,还用《莫失莫忘》这首曲子为她填了歌词。那时候的我年纪小,中二魂爆棚,觉得自己喜欢的东西特别高雅,也不太愿意和周围的同学交流,身边几乎没什么朋友。进入大学以后,我开始有时间补玩仙剑系列的游戏,从仙一玩到仙四,因一次偶然的机会进入了仙剑相关贴吧,在里面发了自己写的诗词,竟然很多人回复。之后又因偶然的机会被当时任吧主的一位浙大学长发现是校友,于是将我拉入了他们的吧务团队。那是我第一次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存在那么多和我兴趣相同的人,原来我写的东西有人阅读,有人点评,甚至有人喜欢。这让曾经受抑郁折磨的我,突然意识到了生命的美好充实——原来我并不孤独。2009年4月,那个贴吧组织了第一次面基聚会。那个时候的我,一腔热血孤胆,无知无畏地在考完专四的当天买了去南京的大巴——独自出发,就为了见一群从未谋面的网友。回想起来,我真是莽撞,也真是幸运——我在聚会上认识了迄今为止最好的朋友之一,一位正在华师大攻读博士学位的姑娘。

往后的九年时光,我们学业事业和感情几经起伏,都一直相互扶持着走过。我会在她的生日独自去一个陌生的城市陪伴她,她也会为我做一桌美味的饭菜,带着我走过小城巷陌,一人一杯奶茶,悠然漫步在暮色之中。后来我们一起玩过三年剑网叁,从懵懂无知的小白到竞技场的并肩战斗。她与我阵营对立,却会在我被埋复活点时冲入人群将我从红名中拉上马,一路驰骋突出重围。虽然我们都明白,游戏里的一切画面都是数据,但那样情深意重的友情,却是真切存在的。有好几年的时光,我们经常一起玩游戏,一起逛漫展,一起萌CP,一起买周边,一起写诗写文,一起八卦吐槽……除她之外,还有一帮因为仙剑而结缘的朋友,和我的友谊从网络走向了现实。20XX年4月,舞台剧《仙剑奇侠传》在上海文广上映,几位朋友在一个周末从天南地北飞到了杭州,为了一晚的情怀和十年的感动。当李逍遥走过春夏秋冬雪月风花也再难觅赵灵儿身影,只有林月如抱着忆如出现在漫天花雨中,舞台帷幕缓缓拉上,我们在观众席上哭成泪人。终场诗"凄凉雪月灵珠泪,憔悴残阳玉笛声。一诺承情悲独远,半生犹记共侠情",可谓写尽了仙剑十年的沧桑和悲情。

因为仙剑和古风结识的"二次元"小伙伴和经历的奇妙青春不仅于此。后来在微博上,我认识了一个同样在浙大的学弟和他的小伙伴,他们成立了浙大仙剑文化协会,并于20XX年在浙大举办了一场名为"剑归余杭"的仙剑晚会,庆祝仙剑十周年和上海软星重组,邀请到了仙剑制作团队和许多知名COSer参与。我有幸参与了晚会诗词文案的创作,并写了前期宣传诗致敬多年后重生的上软:"廿载传奇书不尽,西子湖畔谱新篇。仙客无端落红尘,侠梦何必隐青山。几度冷雨摧鬓老,一腔热血犹未寒。我今仗剑邀故友,再聚余杭续旧缘。"我永远记得那个暮秋乍寒的夜晚,当浙江大学"剑归余杭"仙剑晚会拉开帷幕时,我坐在观众席上,看到自己写的开场诗出现在大屏幕上时的热泪盈眶:

谁忆余杭旧梦远,遥向明月寻仙灵。

剑倾天地风雨起,墨泼山河鬼神惊。

青史万古无归路,红尘半刻有长情。

纵使韶华弹指老,不负廿载少年行。

熟悉的仙剑音乐化作浙大"文琴"民乐团指尖唇畔的动人音符。丝竹管弦,绕梁不绝。那个晚上的我,还郑重地穿上了最爱的一套汉服袄裙,有幸走上舞台,向着我尊敬的仙剑游戏制作者深深鞠躬,为他们唱了一首《譬如朝露》:"这一世光阴吝啬,来世坎坷。能遇你几回合?"之前我精心准备了用自己多年来写的仙剑诗词打印的明信片,在晚会结束后的大鸡腿烧烤摊上,请上软CEO张孝全先生签上了他的名字。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的青春真的没有一点遗憾了。二十五岁以后,我似纵身跃入了现实的大海,艰难跋涉在汹涌浪潮之中,任嶙峋怪石留下遍身伤痕,过去曾疯狂迷恋的事物也难再轻易提起。然而我怀抱着那些发光的与"二次元"有关的日子啊,如何轻易抛却?因为《闪光少女》,它们又一次呈现在了我的眼前,如同回首彼岸时的繁灯闪烁,微茫而温暖,是一个曾经孤寂沉默的少女的救赎啊,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重塑了我的性格和灵魂,已经是我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更是一场愿不复醒的旧梦,梦里我也曾把酒言欢,倚马仗剑,知交伴游,长似少年。

附:原创词《少年游·赠仙友》

天涯明月照灵池,雪满碧桃枝。

梦萦千载,情牵一剑,千里有相知。

曲终莫道春将老,陌上故人迟。

且待他年,江南花好,再话少年时。

闪光少女观后感范文 篇5

“闪光少女”,名字听起来很中二吧,影片中谈了三个有关“兴趣”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好好思考。兴趣一,爱情。兴趣二,嗜好。兴趣三,技能。

其实爱情吧,在我们老师看来是早恋,不学好。但在学生看来美好,向往。影片中的女主对弹钢琴的男主一见钟情,愿意“自取其辱”给人翻谱子,私下大胆告白,甚至当众圈心告白,一颗热乎乎的心捧上去给男主“践踏”。可惜,一厢情愿地追求换来一波带节奏的白眼球,即使最后男主对女主印象稍有改观,那也上升不到喜欢。那种感觉就像,你一直讨厌茼蒿,十几年不沾筷子,突然有个人强迫你吃了一口,你发现茼蒿也没那么难吃。但也就这样了,再不难吃你也不想动口,因为还有更适合的在等你呀。其实现在大多数女生心里都藏着一个自己爱慕的男生,不敢表达,又想和他变得一样优秀,那就努力吧。

二,嗜好。二次元,非主流,遭到许多舆论,影片中,学西洋乐器的看不起学民族乐器的,长辈对动漫文化有偏见,学生对古风歌曲的爱好,都是兴趣爱好,本就不分高低,但人们为什么对“弱势兴趣”就谈虎色变。时代在变,新的时代有新的娱乐消遣。80年代的孩子滚着铁圈儿上学,跳着泥巴打着沙包,口里含着跳跳糖整天乐颠颠的;而如今,技术变革带来新的发声方向,国家的强大在接纳、包容着各地不同的文化。

“二次元”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社会拟态环境毫无思索的全盘接受,《闪光少女》中的女主一听“二次元“”就想逃避进入宿舍,然后一惊一乍地与“一群怪人”谈判。伴随着忐忑不安的配乐将内心的七上八下表现的入木三分,也代表了社会上对“二次元“”的刻板印象,最后女主加入他们的生活,去看漫画,学古风歌,认真cosplay,参加漫展,上台表演,积极融入,只有尝试了,才有资格评论。“千指大人”的古筝出神入化,“贝贝塔塔”’与琵琶配合的天衣无缝,“油渣”两手大鼓打得激昂壮烈,“樱仔”一手二胡拉得人胡合一,每个人都在认真的学,可以喜欢“二次元”,但也要有拿得出手的成绩,才能让长辈正视。

兴趣三,技能。影片中西洋乐器大行其道,学校对民乐的不重视,对民乐学生的隔离式管制,整个社会对民乐的漠视已经到了赤裸裸的围捕的地步。其实许多家庭对外来文化愈加包容,更倾向接受新鲜,看起来高雅、神秘的西洋乐器。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的民族乐器,历史悠久的编钟也已被新时代遗忘,同宗的扬琴被风靡欧洲的钢琴取而代之,曾经“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它也不声不响地退出了舞台,新世纪的人们欢乐地拥抱异国文化,圣诞节、情人节……过得不亦乐乎。七夕,有几个外国人知道这节日的存在。

青春如梦,岁月如花。流水似年,稍纵即逝,喜欢就坚持吧,青春犹如一首歌,它的内涵需要你用如火的精力唱出它的生命,若你用真挚的心高呼它的名字,歌颂它的美好,相信,你一定会发光,像“闪光少女”那样璀璨无比。

小编推荐:电影《天气之子》观后感(1160字)


一篇故事一篇心得,人们在观看一部影片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当不同的人在看完作品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其实可以算作与作品的交流,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把心中感受写出来,写一篇观后感。该如何才能将一篇作品观后感写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小编推荐:电影《天气之子》观后感(116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电影《天气之子》观后感(篇一)

走出电影院,我不禁望了一下久违的天空,触摸了一下久违的天气,仿佛真的有不一样的感受。或许这就是一个导演和一个普通人的差别,前者从日见事物中察觉异样,赋予它们新的价值,后者欣欣然在引导下开始咀嚼这些异样与价值,并且顺随着前者的思路继续畅想、议论下去。有些时候,我甚至觉得观众在观看影片时要吃爆米花的举动,实际上根本就不是基于一种生理上咀嚼的冲动,而是基于一种精神上咀嚼的冲动。他们把咀嚼导演对世界的看法转化为用牙齿撕裂爆米花的快感上来。

在天气之子之前,似乎还没有太知名的动画以天气为想象的对象。如果是迪士尼来做,可能会把每种天气(风雨雪雷)都变成一个卡通角色,然后在他们身上用颜色、衣着、符号来彰显这种天气的特征,再赋予其不同的个性以及超能力,就像《头脑大冒险》中他们对人的情感所做的超凡想象一样。但是本作的导演名叫新海诚,因此我们看到了天气竟然成了为年轻人爱情服务的道具。这就是新海诚对世界的想象方法,一切都是为了那纯粹的青春与恋爱而佐助。

如果说漫威有自己的英雄宇宙的话,我看新海诚已经快有自己的青春爱情宇宙了。一对对年轻人跨越星辰,跨越时空,来到云之彼端,去到异世大陆,时而身处言叶之庭,时而融于东京闹市,都是为了彼此的邂逅、彼此的相遇、彼此的相恋。看似独立的故事,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像这部《天气之子》把《你的名字》中的人物再度引用一样。

却也正是因为要为爱情服务,影片并没有为天气赋予什么独特的内涵。虽然影片是基于每个人每天都会接触到的天气而开展的想象,但是想象的结果依然是天气就是天气,可以受到某些特殊的人的控制,却没有自己的意识或者人性。这依然是人与人的故事,而不是人与天气的故事。或许并不是新海监督想不到这些,而是他压根就不会往这个方向上去想。

因此你会看到影片一个最大的简化处理,就是男主人公帆高很轻易地就踏过了沟通天气之界的鸟居那个坐落在一个平凡楼顶上的神奇牌坊。他所遇到的最大困难竟然是警察对其的追击,而不是他无法像女主人公一样跨越界限。没有破釜沉舟、置之死地于后生的突破界限,就会使男女主人公在天气之界的相遇不那么感动。

影片为人类世界与天气之界塑造了一个特别神奇的入口,恰如《千与千寻》中那个油屋前的大门一样,它的神奇就在于一个如此不凡和出世的世界的入口竟然是如此平凡和入世。但可惜,影片却给予这个神奇的入口一个与之不相匹配的无奇的门槛。难道随便一个人都可以跨过鸟居到达天气异界的彼方么?如果天气之界是这样一个旅游景区的话,那这个故事就相当的无趣了。

因为事先对天气的期待颇高,很想知道新海诚怎样把天气主题做成动画,所以迫不及待地观看后,总还是有点小小的失望。影片太接地气,但却不是用天气来接,而是用爱情、社会这些惯常的现实题材来接,这就使影片最大的创意天气反而有点空中楼阁、不接地气的味道。女主人公的天气巫女气质,与男主人公握枪的现实意象真是格格不入。从这个意义上看,天气这个创意远没有《你的名字》中流星那个创意在影片融合表现得自然呢。

电影《天气之子》观后感(篇二)

业界一流的作画与分镜、RADWIMPS质量上乘的音乐、令人振奋的声优演技,我本以为新海诚能为我再现《朝花夕誓》的感动,结果他却把这一切都搞砸了。肤浅如小时代的故事注定无法支撑起那应接不暇的绝景,突兀的音乐插入总会使人游离于电影之外,单薄的人物塑造导致我走不进任何角色的内心。

在豆瓣上,我看见不少人为《天气之子》贴上了超现实、青春与叛逆及个人的弱伦理等等抽象、高大上的标签,然而这样的解读无疑是在哗众取宠。与其说《天气之子》是超现实,倒不如说是新海诚控制不住剧中的现实,导致一部写实的半成品电影不得已地成为了童话故事,哪怕它是为了艺术性舍弃逻辑也在我的接受能力之下,可事实上整个故事的逻辑缺失竟然单单是为了那一文不值的戏剧性。

另一方面,新海诚对于青春与叛逆的理解让我一度觉得是郭敬明在编导,年轻成为了青春的唯一主人,成长后背负的责任反而成了无聊的代名词,这样的刻板印象让每个在生活中挣扎的成人感到心寒。让我们回忆一下,为什么太宰治的文学被称为青春文学吧,因为叛逆始终是青春唯一的特性。青春不是某个年龄段专属的所有物,而是叛逆的人所具有的独特魅力。那么叛逆的又应该通往哪里?我想,那一定不是免责的贪欲,更不是踩在无数个现实尸体上的只有自己能够幸福的布尔乔亚式嘴脸,这仿佛在嘲弄每个曾经热爱新海诚的观众,这是在开倒车的肤浅青春。青春与叛逆不是疯狂的代言人,更不是一则童话故事的主题,真正的青春是在叛逆中痛苦地成长,并在失去中得到尤物,在责任与尊严中徘徊的物语。新海诚竟然什么都没有触碰到,他对于青春的理解从《秒速五厘米》一直在走下坡路,而爱情是他青春里唯一美好的制服,可是爱情根本不是青春的特征,爱情甚至可能成为落俗的罪魁祸首。

那些强社会与弱伦理的解读更是滑天下之大稽,仿佛在告诉我希特勒也是光明正道。说到底,新海诚的野心继《云之彼端》又一次失败了,而这一次所构建的日本并不是架空式的历史,而是在写实世界展开的童话。但是,你不能把你控制不住的东西说成是艺术,你也不能把你自己的贪欲说成是世界的疯狂,你更不能玷污青春与叛逆把它们说成是抛弃责任的免罪金牌。帆高和阳莱在叛逆中没有得到任何的成长,也没有改变世界,他们只不过是在肤浅的青春下做着黄粱一梦,并在责任与生活面前落俗下坠。

如果不是新海诚,我也不会为了一部垃圾的作品说这么多,就到这里吧,点到为止,冷静,再冷静。之所以选择这一点着重说明,是因为新海诚一天不明白这一点,他就一天也不能创作出好的动画作品,他会一直退步下去。

电影《天气之子》观后感(篇三)

新海诚在中国传媒大学发布了《天气之子》的发布会。发布除了新海诚外还有为天气之子配乐作曲的“RADWIMPS”乐队成员也来到了现场,本次《天气之子》的作画镜头比《你的名字》更多所以动画剧情也会更丰富。

团队用了一年的施工时间完成《天气之子》的电影制作,对于观众的提问新海诚也十分谦虚自己并不是大家口中的“细节狂魔”新海诚也在发布会中透露《天气之子》的作画参考了《大鱼海棠》的画面。而《大鱼海棠》的导演也对新海诚表示敬佩。

虽然《天气之子》7月19日在日本就已经首映,但国内的观众已经迫不及待了。因为除了《你的名字》《天气之子》在日本拿下的票房成绩依然惊人,截止目前《天气之子》在日本创下了130亿日元的票房成绩,荣登20xx年剧场版排行榜第五名。

三年前《你的名字》在内地一举斩获5.7亿票房,今年的《天气之子》能否破当年创下的记录?我认为还是很有可能的。

天之子是一个讲述在充满暴风雨的世界里一起勇敢地生活下去的故事,男主角“帆高”离开离岛独自一人前往首都东京,由于生活拮据不得不找一份工作,于是来到了一间专门出版奇怪超自然刊物的出版社担任写手。

但就在这时他也遇上了一位神奇的少女“阳菜”这位不可思议的少女拥有让天空变晴的能力,通过了解两人从邂逅到相爱,再到落难,一段都市奇妙旅程就此展开。

《天气之子》的电影主题曲《爱能做到的还有什么》也是由《你的名字》音乐的原班人马“RADWIMPS”乐队负责创作,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和新海诚合作了。此前你的名字主题曲《灯笼梦》和《前前前世》已经能听到出色的配乐能力,这次也能稳定发挥。

新海诚的个人画风极为强烈,从20xx年播出的《秒速5厘米》20xx年的《言叶之庭》再到20xx年爆红的《你的名字》新海诚的动画功力能看到明显的提升,动画也越来越好。

从《叶言之庭》开始新海诚动画的剧情方面就明显看到越做越好了,以前新海诚在Falcom游戏公司时候的短板已经逐渐弥补了过来,当时新海诚还在参与公司游戏的OP和ED等动画制作。

特别像《你的名字》这种反转剧情真的非常震撼,本来以为只是单纯的交换身体,直到一切都被流星毁灭才发现两个人根本不在同一个世界,时间维度的错开让人措不及防,男主找到当年的陨石坑这段至今记忆尤深刻,女主去东京也注定找不到那个他!但最后结局还算非常完美的走到了一起。

电影《天气之子》观后感(篇四)

天气真的是很不可思议,光只是天空的模样就让人感动不已。

——题记

十一月二日那个深夜,我独自去看了天气之子。

订票的时候盯着手机发呆,指尖最后落到了一个偏僻的角落里,那时的神情像孤独的孩子游荡在空空的大街上,没有去处。

十二点五十二分的时候坐到了那个角落里,捧着还有余温的奶茶,默不作声的看着幕布。

很早就看了天气之子的预告,作为日漫爱好者,二零零七年的秒速五厘米和四年前的你的名字让我熟识了新海诚,而今年的天气之子口碑又极好,本来想和好友一起去看,可最后还是突如其来的月考与不堪入目的名次捆绑着我一起沉重的坐在了电影院里。

沉闷,迷惘,惘然,天气之子就这样撞进了我的心里。

《天气之子》讲述高中生帆高在一个夏天离开老家搬到东京,找到份为一家神秘杂志写稿的工作。在一个下雨天,他遇到了一个名叫阳菜的女孩,发现阳菜似乎可以控制天气,当她祈祷时雨就停了,随着她合拢的双手,雨水就会被吸回天空。由此,帆高和拥有着改变天气的能力的阳菜,开始了一场青春冒险之旅。而阳莱作为“晴女”的代价是,她需要牺牲自己才能停止东京连日的大雨。当阳菜自我牺牲之后,帆高尽其所能寻找对方,最终也进入“云上的世界”而将其救出。东京因此遭遇三年大雨,整个城市大部分被水淹没。在故事对最后,阳莱失去了能力,虔诚的在路边祈祷。这个画面也不知看哭了多少人。异能少女操纵天气的剧情似乎并不多见,《天气之子》的故事设定在一个气象变化混乱的时代,故事涉及奇幻、爱情和灾难等元素。新海诚也在采访中表示:“天气之子能让人开怀大笑又能感动到哭”。

事实就是这样的,画面唯美、情感细腻是天气之子最大的特点,只是天空的样子,就能改变人们的心情。当帆高那种来自内心焦急的等待是否也让你印象深刻,在大家都不相信你的时,你拼命的呐喊挣扎只为了再见她一面,最终迎来了属于你们的晴天。

阳莱相信晴天里有阳光,阳光总是充满温馨,有这么多的朋友的厚爱和鼓励,晴天会永远阳光灿烂。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堆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倒也不容易,因为她只会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的时候很羡慕阳莱那样的女孩,她快乐得好像不会忧愁,不会彷徨,世界从一开始就是疯狂的。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提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光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她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她的话语一扫我心中的阴霾,是啊,在充满暴风雨的世界,一起勇敢下去,不看过去,不想未来。现在开始,在这个世界,一起漂亮地挣扎到底吧。即使独自前行,也丝毫不怕。

两点十三分,我走出了电影院,带着一身轻松与阳莱的话向着回家的方向走去。

观《闪光少女》有感


观《闪光少女》有感

阿玥

看完《闪光少女》走出影院,我心里只想到一句话——终于有一部电影,说出了我多年所思所想。

学民乐的多多少少都会有电影中相似的经历,所以演得一点也不夸张,特别是联想到我曾学习过八年二胡的经历,说没有感慨是不能的。

从很小开始,大约七、八岁,我仍记得那时候坐在爸爸的自行车后座上,我抱着那个大大的琴盒去琴行上课的样子。从学习内外空弦开始,一步步学指法,揉弦颤音,快弓慢弓,识谱,各种大调之间的转换,学习完一首曲子要练习很多遍之后才开始和伴奏。

年少时真的用了不少时间在学琴这件事情上,每当完整奏完一首曲子之后真是骄傲感满满,又迫不及待想学新的曲子。临近考级时每天常常要练习7-8个小时,一直练到就算脑子已经神游飞天指尖也可以不按错一个音符,手上的茧子也是生了又褪,褪了再生。现在想想,有学二胡的经历,在它的陪伴下长大,也是自豪的呀。

但就是有二胡在身边的那些日子里,曾经听到过很多不太友好的话语。这样的声音其实大多数就来自身边的人。他们曾说,“哦,你学二胡的呀,就是天桥底下老头拉的那种吧?”(笑)“哎,你以后不怕失业了呢,公交车站等着你啊。”(笑声)“你学二胡做什么呢?难听,只有白事上才会需要这种乐器吧!”

……

以上这些,是我真切听到过的,他们并不会在意你在练琴时花费过多少功夫与心血,仅凭着个人好恶来评价你和这件乐器。看着来人带着不知所谓的笑,我也一直只当做他们闲来无事的调侃,笑着玩笑回复说,“是呢,大概也能算是以后谋生的一门手艺了。”虽是如此化解尴尬,听到的调侃多了,心里对这种话语也开始有了异样感。

电影里有一句话我觉得挺有意思,是一位学民乐的学生说的,他说,“学西洋乐的嫌我们土,而我们又嫌学西洋乐的装。”

这可能是现代社会中乐器学习者们的一种常态,但其实这种说法,在我的世界里是不存在的。我算是个爱民乐的人,因为高中学业压力,考完十级就暂且停了对二胡的学习,只在闲暇之余练习,读研究生后我开始学习古琴,实话说,中国民乐真是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让人欲罢不能,特别是现在年龄稍微大些了,学习古琴之后,那种淳厚低沉的太古之音,真是有连通天地的功能,让人可以片刻静下心来,心无旁骛,杂念聚散。

而就是在热爱民乐的境况下,我也不会排斥任何一个西洋乐器,喜欢听小提琴也同样会去听交响乐会。但逐渐的,现在琴行越开越多,学西洋乐器的孩子们也越来越多。其实许多孩子们还懵懂未开,促使他们去学习西洋乐的人也大多是他们的父母长辈。这些的父母长辈里大概就有我刚刚上述过的那些人,有些是觉得西洋乐好听,还有一些是发自内心的看轻了中国民乐。除了父母,现在的一些有独立思维的年轻人也有这类似的想法。认为国乐“土气”,想追求一些更“雅致”的音乐来“陶冶”自己,认为自己高大上了,碰到学民乐的就颇有些嗤之以鼻的意味。殊不知如果是抱着这样的心态,虽然学了音乐,却是未懂得如何尊重音乐的。

换做我自己来说,我不能算懂音乐,但我觉得我能够做到尊重音乐,不论是我们的本土民乐还是外来音乐,每一种音乐,每一样乐器,都没有什么高低之分,它们的出现,它们的琴谱得以制作流传都是先辈们数百甚至数千年来的心血结晶,我们根本没有资格来瞧不起。

乐器没有好坏,只是人心分了贵贱。

曾经在深圳见到许多街头艺人,广场上,拉小提琴的,弹吉他的,不少围观者站在广场上倾听音符流转,悦耳动人。回去的时候,我又在路边看到一位小伙子,他在拉二胡,曲子是《神话》,男生指尖颤动,二胡独特的音色使得音调更为清哀,让人沉浸在这气氛中不能自拔。我驻足时感叹,现在这般愿意以二胡作为街头音乐的人真的不多,何况还是年轻人。而后我注意到他的琴盒上放了一张大的硬纸,上面写了几个字——“聆听胡琴国粹,传承民族艺术”。

说实话我当时心中不知怎的涌上一股想哭的冲动,这么多年了,我真的真的是第一次,看到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男生,手中拿着二胡,这样阳光自信的坐在街头。他不是把二胡当成那些人口中的“乞讨工具”,他的音乐,他的字,仿佛在向这满大街的众人说,二胡,也可以是一种街头艺术,和小提起、吉他以及其他任何一种乐器都没有区别。喜欢音乐的人,或许都可以在这里用心聆听,寻找自己的心灵家园。

电影中的结局是标准式结局,民乐学生与西洋乐学生和解,西洋乐的学生也不再轻视民乐学生,双方都懂得了何为尊重。甚至在最后一场演出里,他们用中西乐器合并演奏的效果达到了影片的高潮。实际上,现实中不也应该是这样么,每一个人或许都有自己钟爱的乐器,但如果以个人喜好去判断乐器的贵贱高低,只能说这个人还没有懂得敬畏与包容。求同存异是个浅显的道理,读懂了,或许才能对音乐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

[推荐]电影魔法观后感(模板4篇)


读后感大全栏目精选:“电影魔法观后感”,欢迎阅读。

网络社会,人们可以随着影片汲取更多的知识,在观看的时候,我们心中会呈现诸多想法,观后感就是一种心得感悟。写观后感可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采。写作品观后感该如何提高可读性呢?为满足你的需求,编辑特地编辑了“电影魔法观后感”,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电影魔法观后感 篇1

读书,可以帮助一个人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了解世界的各种有趣的事物,也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和前途。

但是,自从我从这个星期5看了一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我对此很感兴趣,便在作业完成的情况下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一读,我便忘乎所以了。星期6作文班一上完,我便高兴的捧起书来阅读,辛亏,这个时候常常被阿姨扼制住了,因为我的书本知识还没有掌握牢固,特别是英语,买的复习资料还没怎么做呢!阿姨常常说我本末倒置了,我也就去背书了,但是背着背着,哈利波特的形象,赫敏的智慧,罗恩的笨拙,麦格教授的严厉,阿不思邓布利多的和蔼可亲。一切的一切,都在我的脑袋里面咕噜咕噜的放映着,停不下来,就连行走时,我也不觉的抓起来略微的看一看,因为那里的故事情节令人着迷,看一眼就可以让人感到一种无限的荣幸和享受。

各位,读书可以帮助一个人走向成功,但是我觉得本末倒置好像也会影响我们学习,所以,老师,您觉得1天最大限制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可以读多长时间的书呢?

各位,凡是读过得,留个言吧,谢谢了哈!顺便给个建议谢谢您了!

电影魔法观后感 篇2

最近几天,我把自己在家的空闲时间利用起来看《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说真的,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再次认识了这个勇敢的男孩哈利波特。

在哈利一岁的时候,伏地魔将他的父母杀死,但他却并没有死。他也因此而出名。后来哈利到他的姨夫姨妈家里,他在那里饱受欺凌。就在他11岁时,他的命运发生了扭转,他被告知可以去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学习魔法。

在他前往学校的列车上,哈利认识他一生的两个挚友,罗恩韦斯莱与赫敏格兰杰,但是他同时也认识他的死对头德拉科马尔福。

在魔法学校中。哈利与他的朋友做了许多事情,他曾因为追马尔福要记忆球而被米勒娃麦格教授看中当了找球手,也曾因为帮助海格半夜送火龙而被抓住关禁闭。后来他们从海格的口中知道的尼可勒梅,顺藤摸瓜地查下去,最终得知了霍格沃茨守护的是魔法石。最终,他们一路上历经艰难险阻,成功找到了魔法石,打败了伏地魔。在学院杯颁奖仪式上,因为哈利、罗恩、赫敏以及纳威为学院赢得的一百七十分,使格兰芬多超越斯莱特林,夺取了学院杯。

就这样一个学期过去了,哈利又要回到姨夫姨妈家里了。她舍不得霍格沃茨里的一切,他期盼着下个学期的到来,但下个学期会发生什么事,谁也不知道。

福楼拜曾说过:对不幸的命运越是抱怨,越是觉得痛苦,越是想逃避,越是觉得恐惧,不如去面对它、迎战它、克服它,使一切痛苦低头称臣,使灿烂的花朵盛开在艰苦耕耘过的土地上。哈利波特正是这样,他面对困难不低头,反而抬起头勇敢的去面对它,征服它。山中没有笔直的路,然而,有弯曲,才有雄壮,正如溪流有阻碍,有不平,才有歌声!

电影魔法观后感 篇3

我看了一部关于魔法的电影,名为《1/2的魔法》但它的主要感情却掩藏在魔法的外衣之下。

故事发生在一个曾经存在魔法的城市,一个小男孩很小失去了父亲。和他的哥哥巴利,妈妈,继父生活在一起。小男孩叫伊恩,胆子很小,性格孤僻,没有朋友,而他的哥哥巴利,性格古怪,十分爱好卡牌游戏,在别人眼中,哥哥就是一个疯子。

在伊恩16岁生日时,妈妈拿出了爸爸留给他们的遗物,一根魔杖和一封信,信上说,有一种魔法可以让爸爸回来,但会在第二天太阳落山时消失,伊恩试了试真的有效,但魔杖所需的凤凰水晶碎了,只变出来了,爸爸的一双脚,为了见到爸爸。伊恩和巴利踏上了寻找凤凰水晶之路。

路上,他们经历了千难万险,仔细地寻找线索,终于找到了凤凰水晶,可水晶封印着一条恶龙,最后伊恩和巴利战胜了恶龙,见到了爸爸。整部影片搞笑温馨,有几个场景更是让我动容。

那次,兄弟俩吵完架,弟弟伊恩坐在河边发呆,翻开了他原本打算与父亲做的事,在回想路上的一切。爸爸没有陪他做的,哥哥都在无形中和他一起做过。长兄如父一嗯一直忽略了哥哥的存在,忘记了哥哥给他的温暖。我看到了这个场面,也突然想起了我的姐姐,姐姐和电影中的巴利一样,默默陪伴着我。

电影里还有一个角色也是不可忽略的,他就是妈妈,妈妈的这两个儿子失踪之后,一直在寻找,他们经历了千难万险,才在学校找到他们。为了实现孩子们的梦想,他挺身而出对抗二恶龙,为儿子们争取到时间,将危险抛之脑后,多么伟大的精灵妈妈!

电影不仅讲述了亲情,也告诉我们要不忘初心,在电影开头,精灵们为了图方便,放弃了魔法,转而使用科技。电影中会飞的精灵,开着机车,人马警察用上警车不再奔跑。人们都忘了魔法的存在,幸好最后大家都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回归初心。

《1/2的魔法》很暖心,道理让人深思,实属一部不错的电影。

电影魔法观后感 篇4

电影《巴拉拉小魔仙之魔法考验》观后感

今天,为了体验电影的感觉,我和妈妈在奥斯卡电影大世界观看了《巴拉拉小魔仙之魔法的考验》这部电影。

内容是这样的:故事的主人公美琪和美雪在第五级魔法考试的时候,因信心不足,没能及格。魔仙女王让她们去打扫图书室,但小蓝打开了一本图书,惊动了莎菲菲精灵,并无意之间拿走了戒指,放走了在五百年前一口气通过了九级考试的精灵费多吧,闯下了大祸。因此,魔仙女王为了她们的安全,告诉她们没有她的命令就不许来魔仙堡。

就这样美琪美雪和小蓝来到了人间,费多吧为了寻找魔法戒指也跟到了人间,并利用和她们一直相处不好的同学何妙妙,当了他的傀儡。一次,何妙妙故意让小萱的轮椅压着她的脚,骂了小萱一顿,但小萱一点都不生气,她说:如果你生别人的气了,难受的只会是你自己,何不放下仇恨,抛下一切的不开心。最后,费多吧把何妙妙推到一个深洞里,美琪美雪不顾自己的安危,救了何妙妙。最终,他们齐心协力打败了费多吧。因此,美琪美雪和何妙妙她们成为了好朋友。

我觉得美琪美雪她们是阳光、正义、心底善良、又乐于助人的好孩子,不管别人或自己有多大的困难,都会努力的去化解。

小编推荐: 《海洋》观后感最新模板 130字


《海洋》观后感【篇一】

正如很多人所说,这部电影除了讲父爱,更多的是讲孤独。孤独的并不只是孤独症的儿子,而更多是儿子的父亲。

送儿子进康复中心后,父亲第一次一个人在家里,看照片,我忽然感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冰山理论”的例子,我们从这一刻里,看到了他的一生,他的一生都是在为儿子而活,为儿子受难,没有一天是在为自我而活,更重要的是,他在二十年如一日的煎熬中,再坚强的人,都是会累的,会坚持不下去的,但这样的时候,他并没有任何一个人,对他有生活或者精神上的一点支持,这才是最痛苦,最西西弗的一点。

这部电影让我多年之后再度自问:人几十年的生命是为了什么?虽然我很多年前就常说,人生没有好处。所谓好处,是人生自欺的一种方法。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人生有何好处,整个人类都但是是这个宇宙中的一个偶然存在。

当然,我不是虚无主义者,我比大部分人活得还认真些,我期望自我在理性上了解人生没有好处,但感情上仍然能有自我的努力。

父亲这个词,于我一向是一个空洞的字眼,没有任何实际上的好处。直到自我快要成为父亲,才多少对父亲这个词多少有了一点感受。

几年前我看《天国王朝》,最感动我的就是父亲与初次见面的儿子一齐同行,当地的军队来追捕杀人的儿子,父亲拒绝把儿子交出,以致和敌方大打一场,部下伤亡过半,自我也受重伤,命在垂危。战斗结束后,他在部下给他包扎完伤口,第一件事就是招手把儿子叫来,对他只淡淡地说了一句话:“不是他们不能够带你走,是他们态度不好。”多年后我回忆这一段,仍然有流泪的感受。

李连杰演的真是好,这么一个平时一脸很傻很天真的人,能够把一个底层的平凡受难的父亲演得这样真实,眼神里不再只是单纯,而是二十年的苦难造就的淡定和沧桑。在把儿子送进康复中心后,他高兴的说,孤独症也挺好的,活在自我的世界里,和我分别时一点也不悲哀。但眼中也难掩伤痛和失望。而当儿子发狂,见到父亲才平静下来之后,父亲的难过外表下方,却分明感受到他的些许欣慰和幸福。

李连杰没有父亲。自幼和母亲一齐长大。

没有父亲的人,往往有着很深的父亲情结。同样是和母亲一齐长大的周星驰,拍的纪念自我父亲和童年生活的《长江七号》,是嘻闹的作品,但本质上的情感,和《海洋天堂》是一致的。还有同样是孤儿长大的卓别林拍摄的《小孩》。罗伯特·贝尼尼导演的《美丽人生》,也是自我演自我以前在集中营里的父亲。

人生永远都是,缺失让人懂得珍惜,正如痛苦造就人的幸福的潜力。从这个好处上来讲,恰恰也许正是因为能够看到人生的没有好处,人生才多少有了那么一点点好处。

《海洋》观后感【篇二】

海洋天堂观后感90分钟的海洋天堂,像一部温情细腻缓慢而又充满感情的小说,海洋天堂观后感。我以冷眼淡漠的看着前80分钟的一个一个真实的生活细节,毫无动摇,甚至怀疑电影的索然无味,更无一点点感动涌上心头。然而这种感觉,在最后的10分钟内,让近乎无法抑制的泪水给了自己强烈的反击,虽然预料到的结局,却不曾预料到的情感爆发。

一个沉溺于自己世界的孤独症孩子,他开心时的笑脸,真诚的双眼,让人温暖。他幸福时修长的手指晃动在空气中欢快的摇曳,他寒冷时手掌渴望得到的真实的触摸感,他害怕无奈时大声的喊叫,他愤怒委屈时不停抽搐的身体以及在父亲身上留下深深地牙印儿,他失落时靠在麦当劳叔叔身上含在眼中的泪水,他自由时像鱼儿一样在海洋中的无拘无束.这一切都昭示了,他是一个和普通人一样有各种情感的孩子,只是他不知如何表达,只是他充满了惧怕,所以他选择本能的逃避了世界,逃避了他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留下孤独的自己,观后感《海洋天堂观后感》。

该怎么说明他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的?纷乱的世界中只留下了孤单的自己,还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难道他是幸福的?可本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剩下自己又怎样?有那么伟大的父亲的爱,有海中一直陪伴自己的大海龟,有温暖的阳光,又宽广的大海,难道他是不幸的?影片的最后,看着在父亲坟前蜷缩着身体,有手指触摸温暖的大福时,我是温暖的。

在看到大福自己脱衣服,自己上下车,乖乖的把电视上的小狗拿掉,一步一步认认真真的拖地,自己煮蛋的时候,情感在冗长的沉睡之后,盛大的像自己扑来,眼泪无法抑制,也无法叙说真正哭泣的原因,文字的苍白与单薄被自己深深察觉。那些父母亲在琐碎的生活中给的点滴的爱,只有在一个人承受的时候,才会被自己察觉,才会猛然间醒悟,那些深沉,那些无私是多么弥足珍贵。审视自己,发现自己的自私,发现自己的渺小,发现那永远报答不完的深深的亲情。

海洋天堂,一个永远有自由,有父亲,有依靠的地方,那是内心最后的归宿,最舒适的栖息港湾。这爱与孤独的矛盾,让我深陷.感觉父爱真的很伟大,父母一切为了子女,无论付出什么都不在乎!感觉父爱真的很伟大,父母一切为了子女,无论付出什么都不在乎.

《海洋》观后感(篇三)

一个父亲、一个智障的儿子,组成了一个家庭,儿子已经21岁了,可还是只能重复别人的话,可是父亲,还是很耐心的教导他,执着的精神令人感动。父亲老了,身体已经支撑不住了,他也几度想放弃,但他还有信心继续抚养他的儿子,所以他没有放弃。

我想此刻,这样的父亲也不多了,因为外界的诱惑太多了,譬如电脑游戏,下有一例—有一个父亲因为玩了一次网游就上了瘾,害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还有些父亲,天天抱着个破烟头,吸呀吸呀吸,把死人吸活了,把自我吸死了。

别说作为一个父亲,就是作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职员,这么执着的精神也难以体现出来。这位父亲一次一次教儿子学说话,有时候,父亲与大福对话,大福没有回答,而是鹦鹉学舌地学了一句,父亲叹了一口气,咳了一下又继续教儿子,一向到父亲去世都是这样。父亲这种执着的精神感动了邻居王阿姨,还有父亲的老板,之后,他们都愿意收养大福,并且,他们也一向这样教大福。

有一些事,看起来虽然很难,可是也有“铁人”愿意为其持之以恒,正如书中的父亲—为爱坚守。

《海洋》观后感(篇四)

今天爸爸带我去看电影《海洋》,爸爸说带我看这本电影是为了让我更多的了解海洋知识。

电影开始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我疑问的说:“爸爸,海洋里怎么有这么多生物啊?”

“是啊,地球的表面有70%都是大海,海洋里资源非常丰富,有鱼类虾类有贝壳类还有海洋植物,大约有20多万种呢”爸爸回答。

“为什么小鲨鱼都会被其它鱼吃掉啊?”我又奇怪的问。

“恩,地球上的动物都是这样,弱肉强食,强者生存,鱼虾们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的命运,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

电影还放了人类为了吃鱼翅,把鲨鱼的的尾巴和鱼鳍割掉,然后把鱼扔到海里,可怜的鱼失去了尾巴和鱼鳍后不能再游泳,痛苦的沉到海底,最后死亡……。

当看到沙滩上刚从蛋壳里孵化出来的海龟,在爬向大海时候,被天上无数的海鸥一只只吃掉时,我伤心地说:“小海龟真可怜,都快被吃光了”。

“是啊,海龟现在都濒临灭绝了,能长大的海龟数量很少很少,所以我们要保护它们”。

这本电影告诉了我们,人类要爱护大自然,和海洋生物和谐共处,这样我们的地球才会更美好!

《海洋》观后感(篇五)

暑假我和姐姐乘火车去北京旅游。一路上,青山绿水还有五颜六色的花朵,景色美丽极了!

抵达北京的第二天,我们去了海洋馆。海洋馆的造型新颖别致,远远望去像一只蓝色的大海螺。走进馆内呈现在眼前的是触摸池,全长36米,象征着曲折的海岸线。在这里可以亲手触摸形态各异的海洋动物。有可爱又漂亮的红螺,还有顽皮淘气的七角螺。池里的海洋动物色彩斑斓,灿烂无比。我还摸了可爱又漂亮的红螺呢!

我们跟着人群来到了海底隧道,好象进入了一个五彩的万花筒,仿佛站在大海的中间。各种各样的鱼在我们身边游来游去。我兴奋的指着这点着那,绚丽多彩的是小丑鱼,银白色的是竹叶鱼,五彩斑斓的是箭鱼数不胜数,看的我眼花缭乱。最引人注目的还得算是那两只千岁大海龟。他们俩好像是水中霸王一样,带领小乌龟宝宝在水中自由自在的玩耍。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海洋剧院,到了这里,我兴奋的看者海洋动物的表演。海狮一会模仿笨拙的海豹,一会儿向大家宣传环保知识,鲸鱼顶球惹人喜爱。海洋动物们个个身怀绝技,不一会儿就把小朋友逗的哈哈大笑,成了欢乐的海洋。

我经历了一次奇妙的海底旅行。

小编推荐:《后来的我们》观后感最新模板(5篇)


在观看一部影片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有的时候灵魂的交流远超语言上的分享,此时就可以写一篇欣赏好剧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您从作品中有哪些领悟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小编推荐:《后来的我们》观后感最新模板(5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后来的我们》观后感【篇一】

故事的开头发生在春运的火车上,男主捡到女主丢失的火车票,两人开始相识,男主觉得女主是一个很特别的女生,会喝酒、会打牌,火车因为天气原因无法前行,他们便徒步走回男主的家里,有说有笑!于是20xx年的年夜饭,女主在男主家里度过!女主是一个在北京打拼多年的人,一直想在北京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可是事与愿违,当时现任第一代男朋友是个十足听妈妈话的,也因为男方母亲嫌弃女主没学历没背景就黄了,第二代男朋友是一个搞婚外情的男人,被女主发现后也黄了。男主因为看不惯女主被当小三所以把第二代男朋友揍了一顿进了看守所,女主被其做法感动,于是两人之间开始了新的恋情,两个人的热恋期总是甜甜蜜蜜的,苦的日子也是能够过得很甜,然而一次同学的聚会,互相的攀比,男主过于在乎自尊心,导致了两个人的感情破裂分手,这一次分手却也似乎敲醒了男主,他开始努力开发游戏,后来游戏开发成功了,男主也就开始过上了好日子。

整部电影看下来,整体感觉还是很不错的,特别是周冬雨的演技,更是使整部电影更加催人泪点。下面就说一下电影情节里面让我情绪波动的地方,第一,女主第一次住进男主的宿舍,因为隔壁的声音太大,男主把耳机给女主让她听手机里面的音乐,手机里面的音乐拨出来的是五月天的《知足》,不知道为什么当时听到这首歌就觉得很有情绪;第二,女主去几次男主家吃年夜饭,一开始女主在的时候男主家的那种其乐融融和女主走后只剩下男主父亲一个人在喝酒的那种孤单,形成鲜明对比;第三,男主和女主去参加同学聚会,由于混不好被同学背地里数落,男主自尊心过不去,喝醉酒和女主咆哮那一段等等。

这部电影给我的启示是,一个好女生,其实是一个男生的教科书,他们可以使男生们成长。仔细想想自己,如果你的身边有一个这样可以让你成长的女生,请你一定要珍惜,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来。

《后来的我们》观后感【篇二】

这个五一档最具话题性的电影,应当属刘若英的《后来的我们》,从一开始的预售过亿,到现在的退票风波,甚是尴尬。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票房也是一骑绝尘,上映5天已达9亿多。不管怎么样,目前来说整个国内电影市场中最火爆的电影依然是《后来的我们》了。在这部电影上映之前,整个《后来的我们》电影的话题热度就是带起来了,真正的把这部电影打造成了一部经典的催泪爱情

对于许多人来说,刘若英的《后来》,唱出的是满满的回忆,或是尘封在心底的一段故事。在《后来的我们》这个大热的生成过程中,音乐俨然成了奇袭情怀、引发共情的最大爆点。《后来》这首歌曾火遍了大江南北,可以说人人都听过,但是我们听着听着就成了《后来的我们》。

网友说:“有时候,一旦错过就不再。这是刘若英的金曲《后来》为什么总能撩拨人心弦的原因。” 在微博上,不少网友在晒图的同时,大都发出了类似“年少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的感慨,有人更是直接表白,就是为了《后来》这首歌而来的。其实,这也是电影《后来的我们》发布这支MV的`初衷。

在电影界,一首歌变为一部电影,这样的例子在之前也有不少。据媒体报道,之前在路演中,刘若英一再声明,《后来的我们》并不是把自己的歌《后来》翻拍成电影,“而是改编自我的小说”,但大众还是被《后来》这首歌毫无抵抗力地圈了进去。

如果曾经无数次陪伴你、叩击你心灵的、让你倒唱如流、KTV必点的歌曲,拍成电影,你会不会去看?据了解大多数人还是会为这份情怀买单的。

20xx年《同桌的你》上映,这部从一首校园民谣发酵而成的电影,以不到3000万元的投资,获得了4.55亿元的票房。按照媒体的说法,“《同桌的你》这四个字,就值1个亿”。这首发行于1994年的校园民谣,旋律简单,歌词浅白,却藏着许多人心底的暗涌,以及关于青春和校园生活的种种回忆,称得上是上世纪90年代标志性的文化符号之一。

把一首经典歌曲改编成电影而赚得盆满钵满的,还有《栀子花开》(票房3.79亿元)、《匆匆那年》(票房5.84亿元)等。这些音乐,天然与青春、爱情有很强的勾连,它们共有的语境就是怀旧,抓取的主要受众粉丝,基本上是70、80后的这一拨人。

据了解,一大批由经典歌曲改编的电影,都已经出现在电影立项的名单上,包括《明天我要嫁给你了》《你的背包》《她来听我的演唱会》《小情歌》《我的未来不是梦》《为你写诗》等等。

虽然《同桌的你》《栀子花开》收获了令人艳羡的高票房,但是口碑并不与票房成正比,《同桌的你》豆瓣评分5.8分,《栀子花开》豆瓣评分仅有4.1分,网友评价:“感觉就5分钟的剧情含量,能拍这么久,也挺难得。”之后的《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也并没有延续《同桌的你》的成功,票房累计1.28亿,还不及《同桌的你》的一半。

可见,歌曲改编电影有风险。原因之一是“术业有专攻”,做音乐和拍电影毕竟是两个行业,不是空有一腔情怀就能跨界成功的。《一生有你》还未开拍时,卢庚戌曾谈到拍摄的困难:“难点不是一两个。做音乐相对简单些,但做成一部电影,从文学到镜头、从剧本到美术、摄影等,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

另外,歌曲不像小说、漫画等已经有基本的故事架构和情节,改编起来较为容易。有业内人士认为,一首歌能否打造成为一部电影,歌曲与电影的结合度很重要。不但要听它的旋律,还要看它的歌词有无发挥的空间,“太实在了不行、太浅白了不行,结局太明显了也不好。”就像歌曲《栀子花开》,简单的歌词不断反复,描述的是离别的心情,缺乏故事性,歌曲的简单导致了电影的空洞,也就不奇怪网友称其只有“5分钟的剧情含量”了。

《后来的我们》最终能创造怎样的票房奇观,这是未知。如果歌曲延伸不出好故事,拍出的电影就像加长版MV,还不如只让金曲在大众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

《后来的我们》观后感【篇三】

《后来的我们》电影中的女主角方小晓从小生活在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中,在外人看来她很早熟很坚强,但她心里其实只想要一个有爱的温暖的家,即使老家已多年无人居住,每年春节依然会挤着火车赶回去,漂泊在外的她仅有在老家里才能寻得一丝家的味道。大学毕业的林见清年轻气盛,在北京做着各种活努力的生存,但忘不了坚持开发自我的游戏。

方小晓每次带来的男友让林见清觉得她想要的是一个有物质基础的男人,而不是自我这样的穷光蛋,那份感情一向藏在心里。推荐生意给方小晓,帮她搬家,慢慢的林见清的行为让方小晓心里觉得自我想要的感情就是这样的纯粹而不是金钱。互相影响了彼此的价值观,各自向着相反的方向在前行。在见清父亲眼里,因为小晓的存在让见清认识到生活的职责,变得成熟了,在见清家过的那几年春节时小晓最接近自我想要的家的时候。事业的不成功让见清觉得一向陪在身边的小晓在看自我笑话一样,又害怕自我爱的人吃苦又不想放手,内心无比纠结。一次次的失败让见清变得逐渐颓废,生活中避免不了争吵,即使在分别时还是在各自闹着脾气,一个以为她不会走,另一个以为他会来挽留,就这样,那扇关上的地铁门宣告着他们恋情的结束。

各自告别后的见清,游戏取得了成功,赚了很多钱,第一时间他想到了买房子,想要给小晓一个家,在采访中也向小晓道歉。那年春节两人一齐回去,见清不理解父亲一向守着那个小破餐馆也不要跟自我去大城市过好日子,教父亲使用遥控器也那么的没有耐心。似乎见清心里面只想着钱,觉得有了钱小晓就会开心。殊不知一齐度过困难日子的小晓对感情的期待不再只是金钱,而是男人给她的爱,不是物质能够替代的。

感情在相遇时无论怎样看都十分适合,相处也愉快,但双方若不能共同成长,彼此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耐心也在一次次摩擦中消失殆尽,最终不欢而散。

如果伊恩失去了凯丽,那么伊恩的世界就没有色彩了。整部电影关于过去的片段都是彩色的,现实都是灰色的。有幸又重逢的他们还爱着彼此,但他们只能这样怀念过去,和过去的他(她)郑重道别。

忠心期望各位在与对象相处时注重共同成长和及时沟通,这样的感情才能长久。

《后来的我们》观后感【篇四】

刚看了电影后来的我们,好几次戳中自己的泪点。庆幸自己没有去电影院看,不然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怕有点尴尬。

老实说,男女主角的名字我倒是不记得了(也懒得去百度,就这么写下去了),有几处情节倒是深深打动我。

女主和别人恋爱的时候,男主问她,他对你好吗,他会为你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吗?后来,男主从拘留所出来的时候,女主问他,你会为我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吗?虽然女主不太记得整句话,还是男主给补充完整的,那一刻,真的很美好。

他们热恋的时候,男主说了那个游戏的概念,女主问如果游戏里男主人公找不到女主人公,会怎么样。男主回答:那么他的世界就变成了黑白的。这也是为什么,多年后,两人相见的时候,电影画面是黑白的了。

若干年后,再次相见,男主接到孩子视频电话,说想看爸爸左边右边厕所的时候,真的尴尬。这么小的孩子会好奇这些?天真的孩子在乎的应该是爸爸有没有给自己带什么玩具吧,酒店房间什么样子,有没有别人,应该是孩子妈妈想知道的吧。

其实,男主和女主有那么几次机会可以重新在一起,一次是一个在地铁里一个在地铁外,还有一次是男主买了房子想要爸爸和女主一起搬进去住的时候。那么多的如果,但如果还是停留在假设,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后来的我们》观后感【篇五】

刘若英导演的电影《后来的我们》上映了。没有去看,好像也没有多大的心情去看,时间,金钱都是问题。甚至包括心情。只是闲暇下来的时候,还是看了下大家对这部电影的评论,看了看大家对自己青春年华里的追忆,看了看曾经的我们,有着那些故事。虽然这些故事都与我无关。虽然那些开始的美好跟后来的感慨都是别人的。可是,还是会感慨,好像开始的越唯美,后来结束的就越残忍。

好像真的应了这样的一句话,开始的我们爱的有多真,后来分开时的伤害就有多深。昨天跟青聊天,青说删掉聊天记录好好过日子吧。我说,放心吧,不会胡来的。像我这样,开始不像开始,结束不敢结束的懦弱者,好像提开始或者后来,都显得很无力。

如果说,故事的开始必须很唯美的话,我觉得我自己的故事好像真的有些悲伤。初次的见面定在了医院里,一个充满生死别离的和刺鼻的消毒水味道的地方。如今,如果说,还有什么事是让我想起来很温馨的话,那大概就是医院楼道里的那个拥抱了吧。长这么大,第一次跟一个男人拥抱,很温暖,很美好。

后来的我们,依旧在一起。吵吵闹闹。如果说,还有什么是我比大家值得骄傲的话,那就应该是我们的故事还在进行着吧。虽然,我不知道,如果他们的故事也一直进行着的话,会不会跟我的一样,变得平淡无奇变得索然无味。

关于别人的故事,曾经的或者后来的,都是唯美中带着遗憾。关于自己的故事,曾经的或者现在的,都凌乱中带着坚持。我不知道究竟哪一种故事比较感人,但唯愿,曾经的我们都能拥有美好的回忆,以后的我们都可以赢得灿烂明天!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小编推荐:电影闪光少女观后感模板汇总(4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电影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