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闪光少女观后感 > 地图 > 闪光少女观后感

闪光少女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05-14 来源:互联网

闪光少女观后感集锦(5篇)。

不仅读书可以丰富人的阅历,看电影也同样可以,伴随着观看的过程,我们总是不断涌现出各种想法。在观看之后,我们如果想要保留这份美好,应当写一份观后感,写观后感不能从头到尾介绍故事,而应该着重描写“感”的部分。你掌握作品名观后感的写作格式规范吗?读后感大全的编辑花费了很长时间来整理“闪光少女观后感”的所有重要资料,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闪光少女观后感 篇1

“人生巨浪中的小木船,颠簸的自信不够果断,你的泪光柔软了倔强。这一闪,生命全都被你照亮,这一身洒满一夜星光,让所有伤感,都得以回甘……”

看完“闪光少女”后,我百感交集,没有缓过神来……多么燃!多么热血的青春啊!

电影以校园音乐作为整个电影的材料,校园中的西洋乐和民乐是两个势不两立的群体,“西洋乐的人嫌咱们土,而我们民乐的嫌他们装。”这句话让我影响深刻。

混架、争吵、对立……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而学院的领导也相对于民乐更加偏向于西洋乐,认为那才是优雅高尚,更加国际化的音乐。

女主角陈惊、男主角“油渣”,开场就是两个不修边幅的模样,可他们却都有着随意,不做作和敢爱敢恨的鲜明的`性格特点。当西洋乐和民乐与往常一般混战时。此时,陈惊听到了那第一个清音,那悦耳灵动的音符如荡开的波纹,在一瞬间钻入了陈惊的心,她望着这位学院西洋乐钢琴的首席,如望着偶像一般。玉树临风清秀俊朗,陈惊觉得这就是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的模样。

舞台上,她只望着这身旁的“偶像”,甚至忘了翻谱……表演结束,陈惊第一次表露了自己的心声,她向校草表白,却被校草无情的奚落和揶揄,“杨琴也算是什么乐器?”这句话深深刺痛了陈惊的心,她决心,证明给他看。杨琴,不仅是乐器,它还有着高贵无比的灵魂。她向所有民乐团队的学生发出邀请,打算组建乐队,但是学生们都为高考准备,没有一个人愿意接受进队,甚至再一次向陈惊表示鄙夷和不屑……

终于,她遇到了502宿舍的二次元的人,她们一起组建乐队,虽说这路途艰辛,他们受到了陌生人异样的眼光,受到亲戚的劝阻,家人的反对和不支持。但是她们在这路途上坚定地走了下去,“路漫漫其修远兮”。所有人,坚定着梦想的脚步,这是她们在遇到困难时做出的举动。

日积月累,她们在乐队中的表现超乎常人,能轻松应对各种场合。且在比试中战胜了西洋乐乐队,可他们的要求却是肩作战,没有用过分的言语和骄傲的目光对待他们,相反,是包容和信任。就这样,“闪光女孩”慢慢长大,渐渐明白了自己身边“油渣”的默默的爱,也让西洋乐和民乐成了好伙伴,永远并肩同行的好伙伴……

西洋乐和民乐各富有特色,为什么会有贵贱之分?我以前看到过这样一个例子:中国著名作曲家吴祖强在期间,会同另外两位作曲家合作出了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所谓琵琶协奏曲指的是琵琶独奏,西洋管弦乐队伴奏。曲子写好了,吴祖强找了琵琶演奏家和中央交响乐团一起排练,第一次合练之后,初试民乐与西乐搭配的吴祖强心里没底,就去找乐团的人问感想,得到的答复是:听着挺好听的,就是感觉有一股碎木头音。“碎木头音”——这就是当年西乐的专业乐团对琵琶独奏声音的评价。

但是我们一定明白,并不是所有西洋乐的人都会这么认为。因为真正爱音乐的人,他们会尊重每一种音乐,每一个音符,尊重每一个音乐人。就如我,我也是在学竹笛,但是我明白,每种音乐都带有情感,当每一个动听的音符滚动和涌出时,那种心动的感觉,源于热爱和信念。

而“闪光女孩”陈惊的追梦历程,是不是也会让我们明白:成功从来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做一个不畏不馁的长跑者,要不断奋斗,千万不可半途而废。放眼古圣先贤,他们也都是奋斗所换取来的,没有人一生下来就会说话、走路,都是靠后天的培养与学习,所以不管是天才或是笨蛋,只要肯上进,一样能闯出属于自己的天空。因为“世界不相信眼泪,只相信汗水。”

青春如梦,岁月如花;流水似年,稍纵即逝!青春犹如一首歌,它的内涵需要你用如火的精力唱出它的生命,若你用真挚的心高呼它的名字,歌颂它的美好,相信,你一定会发光,闪闪发光,像“闪光少女”那样璀璨无比……

闪光少女观后感 篇2

看得人挺热血沸腾的。电影闪光少女,之前看了电影,到现在想起来还是意犹未尽的,徐璐真人真的太瘦啦。多吃点啦。电影很好看。虽然不混迹二次元但是都觉得超燃的。以前关注乐器多是钢琴。小提琴。

这些西方乐器。看了电影也看到我们国家自己传承的一部分。扬琴。古筝。二胡。琵琶。唐鼓。就像当下国家文化随着出国和国际经济融合,也逐渐被我们重视和升华,我们理当如此,国家的就是我们的,不仅有责任宣传更有责任维护和保护。也看得出来这部剧的用心。

连编钟都真实的用在里面。电影故事情节也不错。看到一群志同道合并且对自己坚持而坚持的人很有体会,那种友谊和合作十分珍贵。片中有个部分超级燃,中西大比拼变成中西的碰撞,就像一南一北的交融,忽而突兀忽而融合很奇妙的感觉。大家上映的时候带上你志同道合的盆友去吧。

不白花这份钱的。我保证。。男主炒鸡超可爱中国好朋友。。。超暖心的。。。其中最最最可怕的是千指大大。真的收下我的膝盖好吗。古筝技术太强大了。。。电影里看她弹奏的时候真的是倒吸一口气的那种厉害。看完去搜了一下演员果然是真厉害的。

闪光少女观后感 篇3

“闪光少女”,名字听起来很中二吧,影片中谈了三个有关“兴趣”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好好思考。兴趣一,爱情。兴趣二,嗜好。兴趣三,技能。

其实爱情吧,在我们老师看来是早恋,不学好。但在学生看来美好,向往。影片中的女主对弹钢琴的男主一见钟情,愿意“自取其辱”给人翻谱子,私下大胆告白,甚至当众圈心告白,一颗热乎乎的心捧上去给男主“践踏”。可惜,一厢情愿地追求换来一波带节奏的白眼球,即使最后男主对女主印象稍有改观,那也上升不到喜欢。那种感觉就像,你一直讨厌茼蒿,十几年不沾筷子,突然有个人强迫你吃了一口,你发现茼蒿也没那么难吃。但也就这样了,再不难吃你也不想动口,因为还有更适合的在等你呀。其实现在大多数女生心里都藏着一个自己爱慕的男生,不敢表达,又想和他变得一样优秀,那就努力吧。

二,嗜好。二次元,非主流,遭到许多舆论,影片中,学西洋乐器的看不起学民族乐器的,长辈对动漫文化有偏见,学生对古风歌曲的爱好,都是兴趣爱好,本就不分高低,但人们为什么对“弱势兴趣”就谈虎色变。时代在变,新的时代有新的娱乐消遣。80年代的孩子滚着铁圈儿上学,跳着泥巴打着沙包,口里含着跳跳糖整天乐颠颠的;而如今,技术变革带来新的发声方向,国家的强大在接纳、包容着各地不同的文化。

“二次元”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社会拟态环境毫无思索的全盘接受,《闪光少女》中的女主一听“二次元“”就想逃避进入宿舍,然后一惊一乍地与“一群怪人”谈判。伴随着忐忑不安的配乐将内心的七上八下表现的入木三分,也代表了社会上对“二次元“”的刻板印象,最后女主加入他们的生活,去看漫画,学古风歌,认真cosplay,参加漫展,上台表演,积极融入,只有尝试了,才有资格评论。“千指大人”的古筝出神入化,“贝贝塔塔”’与琵琶配合的天衣无缝,“油渣”两手大鼓打得激昂壮烈,“樱仔”一手二胡拉得人胡合一,每个人都在认真的学,可以喜欢“二次元”,但也要有拿得出手的成绩,才能让长辈正视。

兴趣三,技能。影片中西洋乐器大行其道,学校对民乐的不重视,对民乐学生的隔离式管制,整个社会对民乐的漠视已经到了赤裸裸的围捕的地步。其实许多家庭对外来文化愈加包容,更倾向接受新鲜,看起来高雅、神秘的西洋乐器。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的民族乐器,历史悠久的编钟也已被新时代遗忘,同宗的扬琴被风靡欧洲的钢琴取而代之,曾经“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它也不声不响地退出了舞台,新世纪的人们欢乐地拥抱异国文化,圣诞节、情人节……过得不亦乐乎。七夕,有几个外国人知道这节日的存在。

青春如梦,岁月如花。流水似年,稍纵即逝,喜欢就坚持吧,青春犹如一首歌,它的内涵需要你用如火的精力唱出它的生命,若你用真挚的心高呼它的名字,歌颂它的美好,相信,你一定会发光,像“闪光少女”那样璀璨无比。

闪光少女观后感 篇4

这几天因为电影院做暑假观影学生卡的活动,所以我常常和朋友去电影院看电影,在这充满“国产电影保护月”气息的暑假时间中找到一个好电影可不容易,所以我们只能勉强看一些甚至在家都不想看的。

因为这几天实在没什么看,再加上我的迟到,连原本计划的《父子雄兵》也错过了,所以只能去看最近的一场《闪光少女》,其实看到它的海报和名字,我是拒绝的,以为又是什么类似舞法天女的神剧,但是坐到电影院椅子上在网上查资料的时候才发现它是一部青春片,尽管差评还是不少,但是比我心中以为的要好了很多。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音乐学院分为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两个部,但是两个部常常不和,因为西洋乐器部嫌弃民乐太土,而民乐觉得西乐太装,所以导致了两个乐部的严重不和。而民部的一个女生陈惊却喜欢上了西乐部的王文,于是就去在西乐部的演奏会上帮王文翻铺子结果失误,然后被西乐部很多人嘲笑欺负,便励志自己也要办演奏会,让王文看看自己的实力。便找了二次元三人组和自己的朋友油渣组建了民乐乐团,当乐团刚有起色,又面临了因为民部招不到人而学校计划将在下学期取消新的民部的危机,所以他们便更加努力,通过与西乐部的斗琴胜利获得了在西乐部演奏会后演奏的机会,结果演奏很成功,也让学校留下了新的民部。

这部电影可以说已经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但是依然能看出其中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对二次元三人组的描绘过度夸张,拉远了二次元与普通现实的距离,虽然本意是让人理解二次元,但也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电影剪辑和配乐也是严重的减分项,剪辑较为凌乱,很多地方的配乐也显得突兀。再就是对于学校取消下一级民乐部招生缺乏描写,只是只字带过,仿佛就是把《LoveLive》的框架拿来一用,结果只是毫不起眼的一部分,剧情缺乏深入,对于王文及西乐很多人对民乐及陈惊的态度变化也缺乏深刻描写。

不管怎样,它也已经大大超过我的期望。它让我学会了对于生活要勇于追求,坚持梦想。也教会我人没有高低贵贱,要学会平等地对待他人。

闪光少女观后感 篇5

不得不说一句,这是一部被片名耽误的好片。《闪光少女》讲述的是少女陈惊与小伙伴们一起组成2.5次元乐队,大战西洋乐的励志青春故事。

陈惊是一个学习民乐扬琴的少女,喜欢上了弹钢琴的帅气师哥,为了跟师哥在一起,做了不少的傻事,替师哥翻谱子,在楼下摆“心型”蜡烛向师哥表白,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一番真情,换来的是师哥的`无情践踏。也因为这个原因,引来了民乐与西洋乐的“斗琴”。在陈奕迅饰演的上级领导视察的这天,由古筝演奏者“千指大人”率先奏起战歌,向西洋乐发起进攻,后双方你来我往的各占上风。直到唢呐一响,一曲百鸟朝凤,奠定胜局。

在追师哥的过程中,陈惊做的最正确的一件“傻事”就是组建了2.5次元乐队。陈惊向师哥说喜欢师哥,师哥问她是学什么的,陈惊说是扬琴,师哥不知道扬琴是什么乐器。陈惊就想要告诉师哥,什么是扬琴,就像找几个人一起组建乐队,但是一直没有找到愿意和她组队的人,直到找到了2次元宿舍,这个宿舍里边的人都是喜欢二次元的人,为了让她们参加自己的乐队,陈惊不惜重金相邀,每周一个手办,终于让他们加入了自己的乐队。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2.5次元乐队在一个漫展上进行表演。还上了电视。陈惊以为出名了,师哥就该知道扬琴是什么了,就有了去师哥宿舍楼下点“心型”蜡烛表白的事。

这部影片,有青春,有热血。也让我有了几点思考,第一点,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一定都是不好的,可以学习西方的东西,但是,不能崇洋媚外。现在的时代,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想要固步自封,不与世界接轨,是不可能的,但与世界接轨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其他人的跟随者,反过来欺负自己人,而是为了强大我们自己的民族,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第二点是,如果喜欢一个东西,就要去守护它,不要因为别人对这个东西的看法,而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就如剧中的民乐学生一般,二次元也好,民乐也罢,如果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要轻言放弃,就算可能受到了别人的不理解,也无所谓,毕竟,这个东西是自己的,做自己想做的事,也是很酷的。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闪光少女观后感范文欣赏


很多人都喜欢音乐电影,那么这部《闪光少女》一定不可以错过了。小编这里整理了一篇网友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这部电影是偶然刷抖音的时候看到过一次,因为时间关系一直没看,最近彭昱畅被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我看了一下他的电影除了闪光少女,其他的都看过了,翻豆瓣的时候,很多人都说我欠了闪光少女一张电影票,我想既然大家都这么好评,我决定看一看。

昨晚下班之后,家里没人,自己端了一盘吃的,坐下来安心地看。总的来说,如果当年它上映时,我知道,我一定会去看的电影讲述了在一座音乐学院里,民乐和西洋乐的争斗,互相瞧不上看不起,最终男女主角找到一样学习民乐的同学,组成乐队,崭露头角,并最终在一次音乐表演上证明了自己,证明了民乐。

电影让我感动的几个场景第一个是乐队在漫展第一()次合作,台下寥寥无几,古筝、扬琴、大鼓响起,随着伴奏,金戈铁马,曲终,赢得了满场的掌声。所以音乐是有力量的,当时想以后一定要去参加一次音乐节,感受一下氛围。

第二个场景是世纪大比拼,铁栅栏一边的民乐。一边的西洋乐,两队人相互交织,最后唢呐一出平天下,民乐赢了!

第三个场景是在准备比赛的乐器时发现缺少一样至关重要的乐器编钟,在门卫大爷的帮助下,他们推开地下仓库的门,看到了很久之前因为市里乐队解散留下的编钟,上面满是灰尘,大爷问你能敲响它吗?我想,这个编钟如果是有生命的,他一定一直在等待着被敲响,等待他的有缘人。这让我想到了之前国家宝藏的曾侯乙编钟,历史悠久,途径战争,最终还是完整的保存下来。有时候历史就是如此,历史的物件也是如此。看到这我突然有一种想学一种乐器的念想。

看完这个电影,对二次元也有了改观,所以有时候眼界真的很重要,理解也很重要,虽然有时候做不到感同身受,但是你做到最起码的理解也更重要。

闪光少女观后感范文精选


读书使我们快乐,观影也有类似的效果,那些情节不断地触动着我们的思维,在认真品味的后,相信您收获一定不少,老师都提倡用写观后的方式来提升作文能力。那么该要如何写好观后感呢?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闪光少女观后感范文精选”,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闪光少女观后感范文 篇1

“人生巨浪中的小木船,颠簸的自信不够果断,你的泪光柔软了倔强。这一闪,生命全都被你照亮,这一身洒满一夜星光,让所有伤感,都得以回甘……”

看完“闪光少女”后,我百感交集,没有缓过神来……多么燃!多么热血的青春啊!

电影以校园音乐作为整个电影的材料,校园中的西洋乐和民乐是两个势不两立的群体,“西洋乐的人嫌咱们土,而我们民乐的嫌他们装。”这句话让我影响深刻。

混架、争吵、对立……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而学院的领导也相对于民乐更加偏向于西洋乐,认为那才是优雅高尚,更加国际化的音乐。

女主角陈惊、男主角“油渣”,开场就是两个不修边幅的模样,可他们却都有着随意,不做作和敢爱敢恨的鲜明的`性格特点。当西洋乐和民乐与往常一般混战时。此时,陈惊听到了那第一个清音,那悦耳灵动的音符如荡开的波纹,在一瞬间钻入了陈惊的心,她望着这位学院西洋乐钢琴的首席,如望着偶像一般。玉树临风清秀俊朗,陈惊觉得这就是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的模样。

舞台上,她只望着这身旁的“偶像”,甚至忘了翻谱……表演结束,陈惊第一次表露了自己的心声,她向校草表白,却被校草无情的奚落和揶揄,“杨琴也算是什么乐器?”这句话深深刺痛了陈惊的心,她决心,证明给他看。杨琴,不仅是乐器,它还有着高贵无比的灵魂。她向所有民乐团队的学生发出邀请,打算组建乐队,但是学生们都为高考准备,没有一个人愿意接受进队,甚至再一次向陈惊表示鄙夷和不屑……

终于,她遇到了502宿舍的二次元的人,她们一起组建乐队,虽说这路途艰辛,他们受到了陌生人异样的眼光,受到亲戚的劝阻,家人的反对和不支持。但是她们在这路途上坚定地走了下去,“路漫漫其修远兮”。所有人,坚定着梦想的脚步,这是她们在遇到困难时做出的举动。

日积月累,她们在乐队中的表现超乎常人,能轻松应对各种场合。且在比试中战胜了西洋乐乐队,可他们的要求却是肩作战,没有用过分的言语和骄傲的目光对待他们,相反,是包容和信任。就这样,“闪光女孩”慢慢长大,渐渐明白了自己身边“油渣”的默默的爱,也让西洋乐和民乐成了好伙伴,永远并肩同行的好伙伴……

西洋乐和民乐各富有特色,为什么会有贵贱之分?我以前看到过这样一个例子:中国著名作曲家吴祖强在期间,会同另外两位作曲家合作出了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所谓琵琶协奏曲指的是琵琶独奏,西洋管弦乐队伴奏。曲子写好了,吴祖强找了琵琶演奏家和中央交响乐团一起排练,第一次合练之后,初试民乐与西乐搭配的吴祖强心里没底,就去找乐团的人问感想,得到的答复是:听着挺好听的,就是感觉有一股碎木头音。“碎木头音”——这就是当年西乐的专业乐团对琵琶独奏声音的评价。

但是我们一定明白,并不是所有西洋乐的人都会这么认为。因为真正爱音乐的人,他们会尊重每一种音乐,每一个音符,尊重每一个音乐人。就如我,我也是在学竹笛,但是我明白,每种音乐都带有情感,当每一个动听的音符滚动和涌出时,那种心动的感觉,源于热爱和信念。

而“闪光女孩”陈惊的追梦历程,是不是也会让我们明白:成功从来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做一个不畏不馁的长跑者,要不断奋斗,千万不可半途而废。放眼古圣先贤,他们也都是奋斗所换取来的,没有人一生下来就会说话、走路,都是靠后天的培养与学习,所以不管是天才或是笨蛋,只要肯上进,一样能闯出属于自己的天空。因为“世界不相信眼泪,只相信汗水。”

青春如梦,岁月如花;流水似年,稍纵即逝!青春犹如一首歌,它的内涵需要你用如火的精力唱出它的生命,若你用真挚的心高呼它的名字,歌颂它的美好,相信,你一定会发光,闪闪发光,像“闪光少女”那样璀璨无比……

闪光少女观后感范文 篇2

一直以来,青春片成了“怀旧”的代名词,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是父辈的革命情怀,是70、80后的大学生活,是创业者的青涩日记……语调里充满了感伤和苦涩,有时这些故事里又带有几分成功者的自恋,一个个年少时就未能打开的心结成了故事讲述的开端,总之无趣大于可爱,矫饰盖过天然。

如果青春还有另外一种苦涩的味道,那一定是一种孤独,一种不被理解的失落与无助,一种付诸行动却一无所获,惊不起半点涟漪的痛苦。无论是爱情还是理想,只有一个人对影自怜的时候,世界确乎是不完整的。《闪光少女》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个主题,但是剧作本身又跳出了感伤的限制。

《闪光少女》是一群慢慢被音乐学院附中所忽略的民乐班学生,为了证明他们热爱的音乐也可以有观众,通过组建乐队重新找回“存在感”的励志小故事。鲍鲸鲸的天才创意将青春期的孤独和身份认同的话题巧妙的编织在了传统民乐和西洋古典乐的冲突中。她笔下的少女默默无闻,但为了爱情却爆发出了能量惊人的小宇宙。她的诙谐幽默战胜了心态苍老者的怀旧,用满满的少女心画出了青春最靓丽的弧线。

徐璐赋予陈惊身上“神经大条”的气质没有丝毫的忸怩造作,她就像一朵自由舒展的小花,她会为谁是欣赏者而纠结,但是她更享受开花的过程。《闪光少女》比起其他的青春片在表演难度上给演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徐璐不仅要展现出青春期少女独有的活泼可爱以及恋爱的烦恼,她还需要用乐器来表达自己,扬琴是她和别人沟通的最重要工具,音乐是她身份的另一个象征。徐璐灵活手指流淌出的旋律,是不甘示弱的自我表达

《闪光少女》里的徐璐让观众看到了青春最真实的样子,没有被太多的规矩束缚,没有过分沉溺于自己的世界,她渴望交流,渴望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一些陈见。徐璐的“2.5次元”乐队,用乐观和坚持打破了坚不可摧的次元壁,不仅展现了证明民乐的价值和音乐美感,而且找回了青春期自我的“存在感”。因为对于成长来说,“存在感”要比其他事情重要,它背后隐藏着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种可以获取身份认同,从而摆脱“异类”标签的心理安全阈值。

闪光少女观后感范文 篇3

不得不说一句,这是一部被片名耽误的好片。《闪光少女》讲述的是少女陈惊与小伙伴们一起组成2.5次元乐队,大战西洋乐的励志青春故事。

陈惊是一个学习民乐扬琴的少女,喜欢上了弹钢琴的帅气师哥,为了跟师哥在一起,做了不少的傻事,替师哥翻谱子,在楼下摆“心型”蜡烛向师哥表白,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一番真情,换来的是师哥的`无情践踏。也因为这个原因,引来了民乐与西洋乐的“斗琴”。在陈奕迅饰演的上级领导视察的这天,由古筝演奏者“千指大人”率先奏起战歌,向西洋乐发起进攻,后双方你来我往的各占上风。直到唢呐一响,一曲百鸟朝凤,奠定胜局。

在追师哥的过程中,陈惊做的最正确的一件“傻事”就是组建了2.5次元乐队。陈惊向师哥说喜欢师哥,师哥问她是学什么的,陈惊说是扬琴,师哥不知道扬琴是什么乐器。陈惊就想要告诉师哥,什么是扬琴,就像找几个人一起组建乐队,但是一直没有找到愿意和她组队的人,直到找到了2次元宿舍,这个宿舍里边的人都是喜欢二次元的人,为了让她们参加自己的乐队,陈惊不惜重金相邀,每周一个手办,终于让他们加入了自己的乐队。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2.5次元乐队在一个漫展上进行表演。还上了电视。陈惊以为出名了,师哥就该知道扬琴是什么了,就有了去师哥宿舍楼下点“心型”蜡烛表白的事。

这部影片,有青春,有热血。也让我有了几点思考,第一点,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一定都是不好的,可以学习西方的东西,但是,不能崇洋媚外。现在的时代,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想要固步自封,不与世界接轨,是不可能的,但与世界接轨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其他人的跟随者,反过来欺负自己人,而是为了强大我们自己的民族,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第二点是,如果喜欢一个东西,就要去守护它,不要因为别人对这个东西的看法,而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就如剧中的民乐学生一般,二次元也好,民乐也罢,如果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要轻言放弃,就算可能受到了别人的不理解,也无所谓,毕竟,这个东西是自己的,做自己想做的事,也是很酷的。

闪光少女观后感范文 篇4

距离看《闪光少女》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周的时间。一直想写点什么,都因为各种事情耽搁下来。这是一部不完美的片子,但是我很喜欢。因为,相比其他国产青春片,它是那样真实地触到了我的青春时光。看到微博上有人说看闪光少女如同看自己过去的QQ签名。的确如此,那种尴尬与怀念并存的微妙感觉,让曾经历其中的人时而会心一笑,时而感慨万千。

这是一个讲述"二次元"古风文化的故事。周同学看的时候有些疑惑地问我,为什么片子里二次元一定要和古风扯上关系?我想了一想,大概是由于,源自日本的二次元ACG文化,在中国网络大规模发展壮大,正是由于和"古风"的联姻。"古风"这个概念最初是由网络音乐团队"墨明棋妙"提出的,它和流行乐中"中华风"概念的本质不同,或许正是在于其和国风游戏及动漫的天然联系。墨明棋妙成立于2007年,恰好也是国产游戏仙剑奇侠传四上市的年份,网络涌现出大批仙剑四主题曲的填词翻唱作品。民间"汉服复兴"运动也正是这段时间开始蓬勃发展的。2009年国产网络游戏剑侠情缘网络版叁公测,吸引了大批古风歌手和画手为其创作同人作品,在我印象中,古风文化得以成为一种"二次元"现象,大致与剑网叁的流行分不开。

这个阶段的我,刚上大学。中学时候的我,孤僻而自恋,喜欢读古诗词和看"仙剑奇侠传"电视剧,自学读完了《人间词话》和《诗词格律》等经典书目,为喜欢的角色林月如写了不少稚嫩的诗词,还用《莫失莫忘》这首曲子为她填了歌词。那时候的我年纪小,中二魂爆棚,觉得自己喜欢的东西特别高雅,也不太愿意和周围的同学交流,身边几乎没什么朋友。进入大学以后,我开始有时间补玩仙剑系列的游戏,从仙一玩到仙四,因一次偶然的机会进入了仙剑相关贴吧,在里面发了自己写的诗词,竟然很多人回复。之后又因偶然的机会被当时任吧主的一位浙大学长发现是校友,于是将我拉入了他们的吧务团队。那是我第一次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存在那么多和我兴趣相同的人,原来我写的东西有人阅读,有人点评,甚至有人喜欢。这让曾经受抑郁折磨的我,突然意识到了生命的美好充实——原来我并不孤独。2009年4月,那个贴吧组织了第一次面基聚会。那个时候的我,一腔热血孤胆,无知无畏地在考完专四的当天买了去南京的大巴——独自出发,就为了见一群从未谋面的网友。回想起来,我真是莽撞,也真是幸运——我在聚会上认识了迄今为止最好的朋友之一,一位正在华师大攻读博士学位的姑娘。

往后的九年时光,我们学业事业和感情几经起伏,都一直相互扶持着走过。我会在她的生日独自去一个陌生的城市陪伴她,她也会为我做一桌美味的饭菜,带着我走过小城巷陌,一人一杯奶茶,悠然漫步在暮色之中。后来我们一起玩过三年剑网叁,从懵懂无知的小白到竞技场的并肩战斗。她与我阵营对立,却会在我被埋复活点时冲入人群将我从红名中拉上马,一路驰骋突出重围。虽然我们都明白,游戏里的一切画面都是数据,但那样情深意重的友情,却是真切存在的。有好几年的时光,我们经常一起玩游戏,一起逛漫展,一起萌CP,一起买周边,一起写诗写文,一起八卦吐槽……除她之外,还有一帮因为仙剑而结缘的朋友,和我的友谊从网络走向了现实。20XX年4月,舞台剧《仙剑奇侠传》在上海文广上映,几位朋友在一个周末从天南地北飞到了杭州,为了一晚的情怀和十年的感动。当李逍遥走过春夏秋冬雪月风花也再难觅赵灵儿身影,只有林月如抱着忆如出现在漫天花雨中,舞台帷幕缓缓拉上,我们在观众席上哭成泪人。终场诗"凄凉雪月灵珠泪,憔悴残阳玉笛声。一诺承情悲独远,半生犹记共侠情",可谓写尽了仙剑十年的沧桑和悲情。

因为仙剑和古风结识的"二次元"小伙伴和经历的奇妙青春不仅于此。后来在微博上,我认识了一个同样在浙大的学弟和他的小伙伴,他们成立了浙大仙剑文化协会,并于20XX年在浙大举办了一场名为"剑归余杭"的仙剑晚会,庆祝仙剑十周年和上海软星重组,邀请到了仙剑制作团队和许多知名COSer参与。我有幸参与了晚会诗词文案的创作,并写了前期宣传诗致敬多年后重生的上软:"廿载传奇书不尽,西子湖畔谱新篇。仙客无端落红尘,侠梦何必隐青山。几度冷雨摧鬓老,一腔热血犹未寒。我今仗剑邀故友,再聚余杭续旧缘。"我永远记得那个暮秋乍寒的夜晚,当浙江大学"剑归余杭"仙剑晚会拉开帷幕时,我坐在观众席上,看到自己写的开场诗出现在大屏幕上时的热泪盈眶:

谁忆余杭旧梦远,遥向明月寻仙灵。

剑倾天地风雨起,墨泼山河鬼神惊。

青史万古无归路,红尘半刻有长情。

纵使韶华弹指老,不负廿载少年行。

熟悉的仙剑音乐化作浙大"文琴"民乐团指尖唇畔的动人音符。丝竹管弦,绕梁不绝。那个晚上的我,还郑重地穿上了最爱的一套汉服袄裙,有幸走上舞台,向着我尊敬的仙剑游戏制作者深深鞠躬,为他们唱了一首《譬如朝露》:"这一世光阴吝啬,来世坎坷。能遇你几回合?"之前我精心准备了用自己多年来写的仙剑诗词打印的明信片,在晚会结束后的大鸡腿烧烤摊上,请上软CEO张孝全先生签上了他的名字。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的青春真的没有一点遗憾了。二十五岁以后,我似纵身跃入了现实的大海,艰难跋涉在汹涌浪潮之中,任嶙峋怪石留下遍身伤痕,过去曾疯狂迷恋的事物也难再轻易提起。然而我怀抱着那些发光的与"二次元"有关的日子啊,如何轻易抛却?因为《闪光少女》,它们又一次呈现在了我的眼前,如同回首彼岸时的繁灯闪烁,微茫而温暖,是一个曾经孤寂沉默的少女的救赎啊,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重塑了我的性格和灵魂,已经是我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更是一场愿不复醒的旧梦,梦里我也曾把酒言欢,倚马仗剑,知交伴游,长似少年。

附:原创词《少年游·赠仙友》

天涯明月照灵池,雪满碧桃枝。

梦萦千载,情牵一剑,千里有相知。

曲终莫道春将老,陌上故人迟。

且待他年,江南花好,再话少年时。

闪光少女观后感范文 篇5

“闪光少女”,名字听起来很中二吧,影片中谈了三个有关“兴趣”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好好思考。兴趣一,爱情。兴趣二,嗜好。兴趣三,技能。

其实爱情吧,在我们老师看来是早恋,不学好。但在学生看来美好,向往。影片中的女主对弹钢琴的男主一见钟情,愿意“自取其辱”给人翻谱子,私下大胆告白,甚至当众圈心告白,一颗热乎乎的心捧上去给男主“践踏”。可惜,一厢情愿地追求换来一波带节奏的白眼球,即使最后男主对女主印象稍有改观,那也上升不到喜欢。那种感觉就像,你一直讨厌茼蒿,十几年不沾筷子,突然有个人强迫你吃了一口,你发现茼蒿也没那么难吃。但也就这样了,再不难吃你也不想动口,因为还有更适合的在等你呀。其实现在大多数女生心里都藏着一个自己爱慕的男生,不敢表达,又想和他变得一样优秀,那就努力吧。

二,嗜好。二次元,非主流,遭到许多舆论,影片中,学西洋乐器的看不起学民族乐器的,长辈对动漫文化有偏见,学生对古风歌曲的爱好,都是兴趣爱好,本就不分高低,但人们为什么对“弱势兴趣”就谈虎色变。时代在变,新的时代有新的娱乐消遣。80年代的孩子滚着铁圈儿上学,跳着泥巴打着沙包,口里含着跳跳糖整天乐颠颠的;而如今,技术变革带来新的发声方向,国家的强大在接纳、包容着各地不同的文化。

“二次元”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社会拟态环境毫无思索的全盘接受,《闪光少女》中的女主一听“二次元“”就想逃避进入宿舍,然后一惊一乍地与“一群怪人”谈判。伴随着忐忑不安的配乐将内心的七上八下表现的入木三分,也代表了社会上对“二次元“”的刻板印象,最后女主加入他们的生活,去看漫画,学古风歌,认真cosplay,参加漫展,上台表演,积极融入,只有尝试了,才有资格评论。“千指大人”的古筝出神入化,“贝贝塔塔”’与琵琶配合的天衣无缝,“油渣”两手大鼓打得激昂壮烈,“樱仔”一手二胡拉得人胡合一,每个人都在认真的学,可以喜欢“二次元”,但也要有拿得出手的成绩,才能让长辈正视。

兴趣三,技能。影片中西洋乐器大行其道,学校对民乐的不重视,对民乐学生的隔离式管制,整个社会对民乐的漠视已经到了赤裸裸的围捕的地步。其实许多家庭对外来文化愈加包容,更倾向接受新鲜,看起来高雅、神秘的西洋乐器。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的民族乐器,历史悠久的编钟也已被新时代遗忘,同宗的扬琴被风靡欧洲的钢琴取而代之,曾经“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它也不声不响地退出了舞台,新世纪的人们欢乐地拥抱异国文化,圣诞节、情人节……过得不亦乐乎。七夕,有几个外国人知道这节日的存在。

青春如梦,岁月如花。流水似年,稍纵即逝,喜欢就坚持吧,青春犹如一首歌,它的内涵需要你用如火的精力唱出它的生命,若你用真挚的心高呼它的名字,歌颂它的美好,相信,你一定会发光,像“闪光少女”那样璀璨无比。

观《闪光少女》有感


观《闪光少女》有感

阿玥

看完《闪光少女》走出影院,我心里只想到一句话——终于有一部电影,说出了我多年所思所想。

学民乐的多多少少都会有电影中相似的经历,所以演得一点也不夸张,特别是联想到我曾学习过八年二胡的经历,说没有感慨是不能的。

从很小开始,大约七、八岁,我仍记得那时候坐在爸爸的自行车后座上,我抱着那个大大的琴盒去琴行上课的样子。从学习内外空弦开始,一步步学指法,揉弦颤音,快弓慢弓,识谱,各种大调之间的转换,学习完一首曲子要练习很多遍之后才开始和伴奏。

年少时真的用了不少时间在学琴这件事情上,每当完整奏完一首曲子之后真是骄傲感满满,又迫不及待想学新的曲子。临近考级时每天常常要练习7-8个小时,一直练到就算脑子已经神游飞天指尖也可以不按错一个音符,手上的茧子也是生了又褪,褪了再生。现在想想,有学二胡的经历,在它的陪伴下长大,也是自豪的呀。

但就是有二胡在身边的那些日子里,曾经听到过很多不太友好的话语。这样的声音其实大多数就来自身边的人。他们曾说,“哦,你学二胡的呀,就是天桥底下老头拉的那种吧?”(笑)“哎,你以后不怕失业了呢,公交车站等着你啊。”(笑声)“你学二胡做什么呢?难听,只有白事上才会需要这种乐器吧!”

……

以上这些,是我真切听到过的,他们并不会在意你在练琴时花费过多少功夫与心血,仅凭着个人好恶来评价你和这件乐器。看着来人带着不知所谓的笑,我也一直只当做他们闲来无事的调侃,笑着玩笑回复说,“是呢,大概也能算是以后谋生的一门手艺了。”虽是如此化解尴尬,听到的调侃多了,心里对这种话语也开始有了异样感。

电影里有一句话我觉得挺有意思,是一位学民乐的学生说的,他说,“学西洋乐的嫌我们土,而我们又嫌学西洋乐的装。”

这可能是现代社会中乐器学习者们的一种常态,但其实这种说法,在我的世界里是不存在的。我算是个爱民乐的人,因为高中学业压力,考完十级就暂且停了对二胡的学习,只在闲暇之余练习,读研究生后我开始学习古琴,实话说,中国民乐真是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让人欲罢不能,特别是现在年龄稍微大些了,学习古琴之后,那种淳厚低沉的太古之音,真是有连通天地的功能,让人可以片刻静下心来,心无旁骛,杂念聚散。

而就是在热爱民乐的境况下,我也不会排斥任何一个西洋乐器,喜欢听小提琴也同样会去听交响乐会。但逐渐的,现在琴行越开越多,学西洋乐器的孩子们也越来越多。其实许多孩子们还懵懂未开,促使他们去学习西洋乐的人也大多是他们的父母长辈。这些的父母长辈里大概就有我刚刚上述过的那些人,有些是觉得西洋乐好听,还有一些是发自内心的看轻了中国民乐。除了父母,现在的一些有独立思维的年轻人也有这类似的想法。认为国乐“土气”,想追求一些更“雅致”的音乐来“陶冶”自己,认为自己高大上了,碰到学民乐的就颇有些嗤之以鼻的意味。殊不知如果是抱着这样的心态,虽然学了音乐,却是未懂得如何尊重音乐的。

换做我自己来说,我不能算懂音乐,但我觉得我能够做到尊重音乐,不论是我们的本土民乐还是外来音乐,每一种音乐,每一样乐器,都没有什么高低之分,它们的出现,它们的琴谱得以制作流传都是先辈们数百甚至数千年来的心血结晶,我们根本没有资格来瞧不起。

乐器没有好坏,只是人心分了贵贱。

曾经在深圳见到许多街头艺人,广场上,拉小提琴的,弹吉他的,不少围观者站在广场上倾听音符流转,悦耳动人。回去的时候,我又在路边看到一位小伙子,他在拉二胡,曲子是《神话》,男生指尖颤动,二胡独特的音色使得音调更为清哀,让人沉浸在这气氛中不能自拔。我驻足时感叹,现在这般愿意以二胡作为街头音乐的人真的不多,何况还是年轻人。而后我注意到他的琴盒上放了一张大的硬纸,上面写了几个字——“聆听胡琴国粹,传承民族艺术”。

说实话我当时心中不知怎的涌上一股想哭的冲动,这么多年了,我真的真的是第一次,看到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男生,手中拿着二胡,这样阳光自信的坐在街头。他不是把二胡当成那些人口中的“乞讨工具”,他的音乐,他的字,仿佛在向这满大街的众人说,二胡,也可以是一种街头艺术,和小提起、吉他以及其他任何一种乐器都没有区别。喜欢音乐的人,或许都可以在这里用心聆听,寻找自己的心灵家园。

电影中的结局是标准式结局,民乐学生与西洋乐学生和解,西洋乐的学生也不再轻视民乐学生,双方都懂得了何为尊重。甚至在最后一场演出里,他们用中西乐器合并演奏的效果达到了影片的高潮。实际上,现实中不也应该是这样么,每一个人或许都有自己钟爱的乐器,但如果以个人喜好去判断乐器的贵贱高低,只能说这个人还没有懂得敬畏与包容。求同存异是个浅显的道理,读懂了,或许才能对音乐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

闪光少女观后感1000字模板


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们的思维也是活跃的。人的思维不是静止的,观看作品的过程中思维也在不断跳跃。我们应当把这些心得体会一起写进我们的观后感里。写观后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如何针对作品写出优秀的观后感呢?下面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闪光少女观后感”,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闪光少女观后感 篇1

看得人挺热血沸腾的。电影闪光少女,之前看了电影,到现在想起来还是意犹未尽的,徐璐真人真的太瘦啦。多吃点啦。电影很好看。虽然不混迹二次元但是都觉得超燃的。以前关注乐器多是钢琴。小提琴。

这些西方乐器。看了电影也看到我们国家自己传承的一部分。扬琴。古筝。二胡。琵琶。唐鼓。就像当下国家文化随着出国和国际经济融合,也逐渐被我们重视和升华,我们理当如此,国家的就是我们的,不仅有责任宣传更有责任维护和保护。也看得出来这部剧的用心。

连编钟都真实的用在里面。电影故事情节也不错。看到一群志同道合并且对自己坚持而坚持的人很有体会,那种友谊和合作十分珍贵。片中有个部分超级燃,中西大比拼变成中西的碰撞,就像一南一北的交融,忽而突兀忽而融合很奇妙的感觉。大家上映的时候带上你志同道合的盆友去吧。

不白花这份钱的。我保证。。男主炒鸡超可爱中国好朋友。。。超暖心的。。。其中最最最可怕的是千指大大。真的收下我的膝盖好吗。古筝技术太强大了。。。电影里看她弹奏的时候真的是倒吸一口气的那种厉害。看完去搜了一下演员果然是真厉害的。

闪光少女观后感 篇2

这部电影是朋友说要不要去看电影,听说不错。一直以来看电影都只是我平时生活的消遣,没有什么要求,朋友想看什么看什么,所以什么了解都没有就去了。去之前看了下电影名字:闪光少女??呃,感觉有点雷,不像平时他喜欢看的电影类型,一般他都是看外国特效片的。看完过后,了解了,原来这么多二次元的元素,他一直二次元爱好者。

这是一部很特别的青春片,整部电影非常轻松搞笑,总体讲的是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的对抗,奇妙地融入了古风音乐和比较小众的二次元文化,因而人物造型有些另类,但是并不违和,也传达出虽然小众也有同伴的理念,并且使电影增加了很多笑点和一些泪点,而且整部电影非常热血和励志,尤其电影中有三场音乐表演,非常燃,非常震撼,看得人热血沸腾,为民族乐器和古风音乐自豪,看完都想去学一下民族乐器了。

很开心有这样一部没车祸,不死人,不堕胎,非常励志热血的电影。不知道对于一般观众的来说,电影的二次元元素会不会不适应,但对于我这个民族乐器,古风音乐和二次元都喜欢的人来说,真的是大福利啊。当然影片也有不足,有些地方有些强行说道理,喜欢二次元的人也不会那么夸张,学西洋乐器的也并没有瞧不上学民族乐器的,生活中喜欢和学民乐的人还是很多的,当然这是艺术的加工,可以理解。

演员方面演的还可以,男主表演的时候还挺帅挺有魅力的。故事也说完整了,最精彩和震撼的还是音乐,非常出色。

闪光少女观后感 篇3

这几天因为电影院做暑假观影学生卡的活动,所以我常常和朋友去电影院看电影,在这充满“国产电影保护月”气息的暑假时间中找到一个好电影可不容易,所以我们只能勉强看一些甚至在家都不想看的。

因为这几天实在没什么看,再加上我的迟到,连原本计划的《父子雄兵》也错过了,所以只能去看最近的一场《闪光少女》,其实看到它的海报和名字,我是拒绝的,以为又是什么类似舞法天女的神剧,但是坐到电影院椅子上在网上查资料的时候才发现它是一部青春片,尽管差评还是不少,但是比我心中以为的要好了很多。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音乐学院分为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两个部,但是两个部常常不和,因为西洋乐器部嫌弃民乐太土,而民乐觉得西乐太装,所以导致了两个乐部的严重不和。而民部的一个女生陈惊却喜欢上了西乐部的王文,于是就去在西乐部的演奏会上帮王文翻铺子结果失误,然后被西乐部很多人嘲笑欺负,便励志自己也要办演奏会,让王文看看自己的实力。便找了二次元三人组和自己的朋友油渣组建了民乐乐团,当乐团刚有起色,又面临了因为民部招不到人而学校计划将在下学期取消新的民部的危机,所以他们便更加努力,通过与西乐部的斗琴胜利获得了在西乐部演奏会后演奏的机会,结果演奏很成功,也让学校留下了新的民部。

这部电影可以说已经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但是依然能看出其中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对二次元三人组的描绘过度夸张,拉远了二次元与普通现实的距离,虽然本意是让人理解二次元,但也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电影剪辑和配乐也是严重的减分项,剪辑较为凌乱,很多地方的配乐也显得突兀。再就是对于学校取消下一级民乐部招生缺乏描写,只是只字带过,仿佛就是把《LoveLive》的框架拿来一用,结果只是毫不起眼的一部分,剧情缺乏深入,对于王文及西乐很多人对民乐及陈惊的态度变化也缺乏深刻描写。

不管怎样,它也已经大大超过我的期望。它让我学会了对于生活要勇于追求,坚持梦想。也教会我人没有高低贵贱,要学会平等地对待他人。

闪光少女观后感 篇4

距离看《闪光少女》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周的时间。一直想写点什么,都因为各种事情耽搁下来。这是一部不完美的片子,但是我很喜欢。因为,相比其他国产青春片,它是那样真实地触到了我的青春时光。看到微博上有人说看闪光少女如同看自己过去的QQ签名。的确如此,那种尴尬与怀念并存的微妙感觉,让曾经历其中的人时而会心一笑,时而感慨万千。

这是一个讲述"二次元"古风文化的故事。周同学看的时候有些疑惑地问我,为什么片子里二次元一定要和古风扯上关系?我想了一想,大概是由于,源自日本的二次元ACG文化,在中国网络大规模发展壮大,正是由于和"古风"的联姻。"古风"这个概念最初是由网络音乐团队"墨明棋妙"提出的,它和流行乐中"中华风"概念的本质不同,或许正是在于其和国风游戏及动漫的天然联系。墨明棋妙成立于2007年,恰好也是国产游戏仙剑奇侠传四上市的年份,网络涌现出大批仙剑四主题曲的填词翻唱作品。民间"汉服复兴"运动也正是这段时间开始蓬勃发展的。2009年国产网络游戏剑侠情缘网络版叁公测,吸引了大批古风歌手和画手为其创作同人作品,在我印象中,古风文化得以成为一种"二次元"现象,大致与剑网叁的流行分不开。

这个阶段的我,刚上大学。中学时候的我,孤僻而自恋,喜欢读古诗词和看"仙剑奇侠传"电视剧,自学读完了《人间词话》和《诗词格律》等经典书目,为喜欢的角色林月如写了不少稚嫩的诗词,还用《莫失莫忘》这首曲子为她填了歌词。那时候的我年纪小,中二魂爆棚,觉得自己喜欢的东西特别高雅,也不太愿意和周围的同学交流,身边几乎没什么朋友。进入大学以后,我开始有时间补玩仙剑系列的游戏,从仙一玩到仙四,因一次偶然的机会进入了仙剑相关贴吧,在里面发了自己写的诗词,竟然很多人回复。之后又因偶然的机会被当时任吧主的一位浙大学长发现是校友,于是将我拉入了他们的吧务团队。那是我第一次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存在那么多和我兴趣相同的人,原来我写的东西有人阅读,有人点评,甚至有人喜欢。这让曾经受抑郁折磨的我,突然意识到了生命的美好充实——原来我并不孤独。2009年4月,那个贴吧组织了第一次面基聚会。那个时候的我,一腔热血孤胆,无知无畏地在考完专四的当天买了去南京的大巴——独自出发,就为了见一群从未谋面的网友。回想起来,我真是莽撞,也真是幸运——我在聚会上认识了迄今为止最好的朋友之一,一位正在华师大攻读博士学位的姑娘。

往后的九年时光,我们学业事业和感情几经起伏,都一直相互扶持着走过。我会在她的生日独自去一个陌生的城市陪伴她,她也会为我做一桌美味的饭菜,带着我走过小城巷陌,一人一杯奶茶,悠然漫步在暮色之中。后来我们一起玩过三年剑网叁,从懵懂无知的小白到竞技场的并肩战斗。她与我阵营对立,却会在我被埋复活点时冲入人群将我从红名中拉上马,一路驰骋突出重围。虽然我们都明白,游戏里的一切画面都是数据,但那样情深意重的友情,却是真切存在的。有好几年的时光,我们经常一起玩游戏,一起逛漫展,一起萌CP,一起买周边,一起写诗写文,一起八卦吐槽……除她之外,还有一帮因为仙剑而结缘的朋友,和我的友谊从网络走向了现实。20XX年4月,舞台剧《仙剑奇侠传》在上海文广上映,几位朋友在一个周末从天南地北飞到了杭州,为了一晚的情怀和十年的感动。当李逍遥走过春夏秋冬雪月风花也再难觅赵灵儿身影,只有林月如抱着忆如出现在漫天花雨中,舞台帷幕缓缓拉上,我们在观众席上哭成泪人。终场诗"凄凉雪月灵珠泪,憔悴残阳玉笛声。一诺承情悲独远,半生犹记共侠情",可谓写尽了仙剑十年的沧桑和悲情。

因为仙剑和古风结识的"二次元"小伙伴和经历的奇妙青春不仅于此。后来在微博上,我认识了一个同样在浙大的学弟和他的小伙伴,他们成立了浙大仙剑文化协会,并于20XX年在浙大举办了一场名为"剑归余杭"的仙剑晚会,庆祝仙剑十周年和上海软星重组,邀请到了仙剑制作团队和许多知名COSer参与。我有幸参与了晚会诗词文案的创作,并写了前期宣传诗致敬多年后重生的上软:"廿载传奇书不尽,西子湖畔谱新篇。仙客无端落红尘,侠梦何必隐青山。几度冷雨摧鬓老,一腔热血犹未寒。我今仗剑邀故友,再聚余杭续旧缘。"我永远记得那个暮秋乍寒的夜晚,当浙江大学"剑归余杭"仙剑晚会拉开帷幕时,我坐在观众席上,看到自己写的开场诗出现在大屏幕上时的热泪盈眶:

谁忆余杭旧梦远,遥向明月寻仙灵。

剑倾天地风雨起,墨泼山河鬼神惊。

青史万古无归路,红尘半刻有长情。

纵使韶华弹指老,不负廿载少年行。

熟悉的仙剑音乐化作浙大"文琴"民乐团指尖唇畔的动人音符。丝竹管弦,绕梁不绝。那个晚上的我,还郑重地穿上了最爱的一套汉服袄裙,有幸走上舞台,向着我尊敬的仙剑游戏制作者深深鞠躬,为他们唱了一首《譬如朝露》:"这一世光阴吝啬,来世坎坷。能遇你几回合?"之前我精心准备了用自己多年来写的仙剑诗词打印的明信片,在晚会结束后的大鸡腿烧烤摊上,请上软CEO张孝全先生签上了他的名字。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的青春真的没有一点遗憾了。二十五岁以后,我似纵身跃入了现实的大海,艰难跋涉在汹涌浪潮之中,任嶙峋怪石留下遍身伤痕,过去曾疯狂迷恋的事物也难再轻易提起。然而我怀抱着那些发光的与"二次元"有关的日子啊,如何轻易抛却?因为《闪光少女》,它们又一次呈现在了我的眼前,如同回首彼岸时的繁灯闪烁,微茫而温暖,是一个曾经孤寂沉默的少女的救赎啊,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重塑了我的性格和灵魂,已经是我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更是一场愿不复醒的旧梦,梦里我也曾把酒言欢,倚马仗剑,知交伴游,长似少年。

附:原创词《少年游·赠仙友》

天涯明月照灵池,雪满碧桃枝。

梦萦千载,情牵一剑,千里有相知。

曲终莫道春将老,陌上故人迟。

且待他年,江南花好,再话少年时。

闪光少女观后感 篇5

不得不说一句,这是一部被片名耽误的好片。《闪光少女》讲述的是少女陈惊与小伙伴们一起组成2.5次元乐队,大战西洋乐的励志青春故事。

陈惊是一个学习民乐扬琴的少女,喜欢上了弹钢琴的帅气师哥,为了跟师哥在一起,做了不少的傻事,替师哥翻谱子,在楼下摆“心型”蜡烛向师哥表白,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一番真情,换来的是师哥的`无情践踏。也因为这个原因,引来了民乐与西洋乐的“斗琴”。在陈奕迅饰演的上级领导视察的这天,由古筝演奏者“千指大人”率先奏起战歌,向西洋乐发起进攻,后双方你来我往的各占上风。直到唢呐一响,一曲百鸟朝凤,奠定胜局。

在追师哥的过程中,陈惊做的最正确的一件“傻事”就是组建了2.5次元乐队。陈惊向师哥说喜欢师哥,师哥问她是学什么的,陈惊说是扬琴,师哥不知道扬琴是什么乐器。陈惊就想要告诉师哥,什么是扬琴,就像找几个人一起组建乐队,但是一直没有找到愿意和她组队的人,直到找到了2次元宿舍,这个宿舍里边的人都是喜欢二次元的人,为了让她们参加自己的乐队,陈惊不惜重金相邀,每周一个手办,终于让他们加入了自己的乐队。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2.5次元乐队在一个漫展上进行表演。还上了电视。陈惊以为出名了,师哥就该知道扬琴是什么了,就有了去师哥宿舍楼下点“心型”蜡烛表白的事。

这部影片,有青春,有热血。也让我有了几点思考,第一点,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一定都是不好的,可以学习西方的东西,但是,不能崇洋媚外。现在的时代,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想要固步自封,不与世界接轨,是不可能的,但与世界接轨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其他人的跟随者,反过来欺负自己人,而是为了强大我们自己的民族,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第二点是,如果喜欢一个东西,就要去守护它,不要因为别人对这个东西的看法,而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就如剧中的民乐学生一般,二次元也好,民乐也罢,如果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要轻言放弃,就算可能受到了别人的不理解,也无所谓,毕竟,这个东西是自己的,做自己想做的事,也是很酷的。

闪光少女观后感 篇6

一个天真无知的女生喜欢上高冷男神,不断追求失败,有失望有彷徨,最终在越挫越勇中找到朋友,找到自己最爱的事物,找到了一直陪在身边的真爱,顺理成章的长大成人。

不知道诸位有没有感觉到浓浓的俗套气息。反正我印象中大多数青春片都是这样的越挫越勇,逆风成长的套路。

如果《闪光少女》完全就只有这个模式,那恐怕这部影片别说想闪光了,怕是被人黑的乌黑发亮。事实上,虽然影片套了这么一个常规的模板,但是在鲍鲸鲸的笔下,二次元和音乐作为两大重要元素贯穿了整部影片,加上饮水机火锅,广场舞,地方方言,漫画式表达等具有话题性的噱头,故事确实变得有趣三分。

虽然故事在各式各样的花式表达下显得光鲜华丽,可相比民乐包容西洋,音乐最终大同的和谐表达,影片对二次元的表达则具备了相当的争议性。在影片中,喜欢二次元的`宅男被表现成又肥又丑的宅男,二次元被说为颜即正义的美貌崇拜,而对二次元表达最为重要的二次元宿舍,也单纯的成为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让女主找到伙伴,不断成长的符号。

总的来说,影片中的二次元宿舍,换成爱猫者联盟,王者荣耀团队加入进故事,配套搭配一些吸猫或打游戏的镜头。重新融入充满逆袭的少女乐团,其实是完全可以的。

在这样极简的设置下,影片固然讲述了有趣的故事,依然显得套路满满。

闪光少女观后感 篇7

一直以来,青春片成了“怀旧”的代名词,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是父辈的革命情怀,是70、80后的大学生活,是创业者的青涩日记……语调里充满了感伤和苦涩,有时这些故事里又带有几分成功者的自恋,一个个年少时就未能打开的心结成了故事讲述的开端,总之无趣大于可爱,矫饰盖过天然。

如果青春还有另外一种苦涩的味道,那一定是一种孤独,一种不被理解的失落与无助,一种付诸行动却一无所获,惊不起半点涟漪的痛苦。无论是爱情还是理想,只有一个人对影自怜的时候,世界确乎是不完整的。《闪光少女》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个主题,但是剧作本身又跳出了感伤的限制。

《闪光少女》是一群慢慢被音乐学院附中所忽略的民乐班学生,为了证明他们热爱的音乐也可以有观众,通过组建乐队重新找回“存在感”的励志小故事。鲍鲸鲸的天才创意将青春期的孤独和身份认同的话题巧妙的编织在了传统民乐和西洋古典乐的冲突中。她笔下的少女默默无闻,但为了爱情却爆发出了能量惊人的小宇宙。她的诙谐幽默战胜了心态苍老者的怀旧,用满满的少女心画出了青春最靓丽的弧线。

徐璐赋予陈惊身上“神经大条”的气质没有丝毫的忸怩造作,她就像一朵自由舒展的小花,她会为谁是欣赏者而纠结,但是她更享受开花的过程。《闪光少女》比起其他的青春片在表演难度上给演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徐璐不仅要展现出青春期少女独有的活泼可爱以及恋爱的烦恼,她还需要用乐器来表达自己,扬琴是她和别人沟通的最重要工具,音乐是她身份的另一个象征。徐璐灵活手指流淌出的旋律,是不甘示弱的自我表达

《闪光少女》里的徐璐让观众看到了青春最真实的样子,没有被太多的规矩束缚,没有过分沉溺于自己的世界,她渴望交流,渴望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一些陈见。徐璐的“2.5次元”乐队,用乐观和坚持打破了坚不可摧的次元壁,不仅展现了证明民乐的价值和音乐美感,而且找回了青春期自我的“存在感”。因为对于成长来说,“存在感”要比其他事情重要,它背后隐藏着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种可以获取身份认同,从而摆脱“异类”标签的心理安全阈值。

天才少女观后感900字(集锦5篇)


在生活中, 我们经常会看一些我们喜欢的影视剧,在观看的过程中总会生出很多不一样的感慨,将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并写成观后感吧,一篇优秀的观后感是可以感动人心,打动读者的。你思考过如何写好作品的观后感吗?以下是读后感大全编辑精心收集整理的天才少女观后感,带给大家。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天才少女观后感(篇1)

冲着美队CE去看的这部电影,很小清新,有点文艺,是一部温馨为主,又很难去定义它是属于什么类型的电影?

励志,不可能。虽然主角是大人和小孩,但是小孩是一百万里才有一个的天才,不是靠努力获得成功的例子啊

温暖向,更不是了。弗兰克和母亲伊芙琳之间敌对冰冷的关系让人心寒,玛丽的身世甚至可以说是其上一代人关系不好的直接结果。尽管对天才少女的同样是天才的母亲正面描述甚少,还是不难看出其一生并不平顺的坎坷的经历,在外祖母的眼里学术高于一切,我甚至觉得伊芙琳并不比玛丽的那个甩手父亲好多少,她对玛丽的关心也多是出于对学术的热望,否则在之前的数年,她和外孙女又何以从未相见?整个影片展现的弗兰克的原生家庭就是一种乱糟糟的不正常的感觉。片尾甚至有某种暗示,其实弟弟在数学方面的造诣可能不低于姐姐,但是过于叛逆所以后来去当了哲学老师?

以弗兰克为中心,他的家庭本质是支离破碎的,但他和小侄女玛丽这个小家却是完美而温暖的。整部影片的故事其实很小,概括起来就是给小孩她真正想要的,不要代替以自己觉得什么对她是好的。弗兰克起初很坚定绝不想玛丽走她母亲的路,做一个普通的小孩,但是当玛丽进入普通小孩都要进入的教育系统,他又不坚定了,甚至变得对自己产生了否定,让人唏嘘!情感和世俗伦理之间的矛盾挣扎,也是本片的看点。幸好后来也是因为玛丽,弗兰克作出了人情意义上的正确的选择看完惊叹于家人对一个人的影响,我甚至猜测如果不是要抚养小侄女,弗兰克的境况可能会更糟吧。

天才少女观后感(篇2)

一个在数学天赋异禀的7岁女孩玛丽。她的舅舅因为玛丽的妈妈,不幸的遭遇,所以希望玛丽,她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能结交想她一样年龄的好朋友,所以送她去了一所普通的小学。

与此同时,舅舅竭尽所能给玛丽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却还是很担心自己的教育方式,可能会影响玛丽的一生。他不想玛丽像自己的姐姐一样成为一个书呆子,没有自己的生活,甚至抑郁……同时也不希望,因为自己的私心,耽误,影响了玛丽的未来。

因为玛丽优异的表现,那个曾经逼疯了玛丽的妈妈,出现了——玛丽的姥姥。她因为玛丽和她的妈妈一样,在数学天赋异禀,所以想要从玛丽的舅舅手里夺回,玛丽的抚养权,把玛丽培养成像玛丽妈妈一样能为她获取荣誉感,在研究所工作的科研人员。

在法庭上,玛丽的舅舅和玛丽的姥姥,针锋相对,一个可以给玛丽提供优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一个是发自内心的真正爱玛丽。尽管如此,这场抚养权争夺案,给玛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甚至是玛丽的亲生父亲,为了钱财出现在法庭,结束后却不愿意见玛丽一眼,这件事对玛丽伤害巨大,甚至觉得自己的出生是没有意义的。

玛丽的舅舅带着玛丽去了医院等待新生儿的出生,在玛丽与新生儿的家属一起为新生儿感到高兴的时候。玛丽的舅舅很自豪的告诉玛丽,自己曾经也向坐在医院门口等待新生儿出生的亲属一样,为玛丽的出生感到高兴。玛丽在那一刻,为自己的出生,也感到开心。

这场抚养权官司一直僵持不下,玛丽的姥姥收买了玛丽舅舅的律师,律师提供了双赢和解的方法。玛丽在12岁之前,先生活在收养家庭,12岁以后就可以根据她自己的意愿来决定自己的抚养权给谁了。

玛丽的舅舅忧虑玛丽的未来,答应了。玛丽和玛丽捡到的猫,一起去了收养家庭后,玛丽的舅舅就被玛丽的收养家庭,以为了玛丽好为由拒绝他,探视玛丽。

当玛丽的猫被遗弃之后,玛丽的舅舅才知道这是个骗局。他找回了玛丽和玛丽的猫。他拿玛丽的妈妈留下的研究成果与玛丽的姥姥做交易,以验证和发表研究成果需要花费好几年的时间,无法照顾玛丽,把玛丽的抚养权重新夺回来。

玛丽在舅舅的照顾下,上着属于自己所需知识的课程,同时与自己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耍,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玛丽只有7岁,虽然她的学习能力和思想远超同龄人。但她终究还是个孩子,在法律上她甚至没有能力决定自己的抚养权。她是一个活生生有感情的人,不是冷冰冰的机器,她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没有义务,在7岁的时候就要被迫成为学习机器,长大了一定要进研究所工作,她的生活只是为了帮助她的姥姥获取荣誉。

我为玛丽的姥姥感到羞愧,也行她甚至对玛丽的妈妈和玛丽没有爱,只是她可以获取荣誉感的工具。她害死了玛丽的妈妈,除了为玛丽的妈妈提供优异的学习和研究环境外,甚至剥夺了玛丽的妈妈的自由,向普通孩子一样本该拥有的快乐童年,体育项目,休闲娱乐活动,比如看一场比赛,参加一个舞会的权利,甚至是恋爱自由的权利。她是逼疯了玛丽的妈妈,导致玛丽成为孤儿的最主要的因素。却还固执己见的还要毁掉玛丽的人生,如果不是玛丽舅舅的坚持,努力守护玛丽,可能玛丽也会重蹈覆辙走她母亲一样悲惨的老路。

我认为玛丽的舅舅也是天才,但是他大智若愚,知道自己要追寻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他没有向他的姐姐一样被他的妈妈控制和逼疯,可能他的一生会很平凡,很普通,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同时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不是也很好美好?

生而为人,拥有掌握自己命运的权利,追求独属于自己的幸福,才是人与奴隶的最本质区别。我很反感,那些为人父母,却没有尽到其义务的人,把自己的孩子变成自己谋取钱财的工具。就算你的孩子是个天才,她也应该拥有快乐的童年,能为自己的事情做决定,能拥有自己喜爱的生活方式,能对自己的人生感到喜爱和满意,能真正为自己的人生真正负责。

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一生尤为重要,也尤为短暂,只有区区十几年。却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塑造了一个孩子行为习惯,性格和教养……

生而为人父母,请善待自己的孩子,请真正爱自己的孩子,请真正对自己的孩子人生负责,不要为了自己的私欲,随便毁了孩子的一生。

天才少女观后感(篇3)

这周看了天才少女电影,实在好看。主要讲了一位漂亮聪明具有超人数学天赋的小女孩玛丽和陪她长大的帅气舅舅弗兰克。小女孩遗传了她母亲的数学基因,她妈妈是数学家但是年轻时就自杀了。

以下对几个小片段表达自己的想法。

环境真能塑造人。其中一个片段玛丽为同班同学报不平打了11岁的孩子流鼻血。在一个调查中她说每周六固定和舅舅看格斗比赛,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她小女孩能把比她大的孩子打到流血的原因。虽然弗兰克不是为了包庇孩子,她为了帮助其他同学打抱不平,只是方式不对,其初衷是好的。如果弗兰克把错误归于玛丽,在她心中的正义可能泯灭掉了。

中西方教育的不同:尊重孩子的想法。其中一个片段玛丽问上帝是否存在,弗兰克实话说不知道,他有自己的看法,有可能是错的,所以为什么要毁灭他人的想法呢。弗兰克很尊重玛丽的观点和想法,而不是把自己的经验强加在玛丽身上,就凭自己走过的路比她多。玛丽或许还小,但是她至少可以保留自己对世界事物的想法,至于结果是好是坏,她可以自己经历体会。

若是一些中国的父母,处于对孩子的保护,少走弯路,会把自己的经历经验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该走哪条路,若不把自己对的方式方法告诉孩子,还有谁会这么善意对待孩子呢?或许这两种教育没有对错,只是观念想法不同而已。

玛丽具有超人的数学天赋,对于她的上学问题,弗兰克和她外祖母有很大的分歧。弗兰克希望玛丽能够像其他小孩正常的上学,跟同学相处做朋友,过一个小孩该有的快乐的童年。而不是跳级参加各种数学课程。

没人喜欢自作聪明的孩子。记得笑来老师的栏目也说过,没人喜欢被动证明自己退步,不如他人,更何况是一位颇有学问的老师被小朋友证明。

电影中明明是老师自己的数学题目有误无法解答,老师却得意的嘲讽,你们认为具有数学天赋的小孩也不过如此,玛丽最终在外祖母的问话说了原因。想想有时成年人真的很自以为是,连小孩都知道尊重大人,而不是傲娇地炫耀自己的天赋。

天才少女观后感(篇4)

小女孩玛丽从开始就展现了她数学的天赋,和跟其他同龄小朋友的格格不入,这是感觉周围都是的厌烦感,可是我赞同舅舅的做法,虽然她的知识已经超过同龄人甚至成年人,但是她只有7岁而已,需要去学会相处,解决人际关系的问题,她可以为弱小挺身而出,打了欺负小孩的大男孩,也坦白了自己的真心话,接受了原来这群自己厌烦的小孩,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的地方,比如承认的那个小孩做的动物是最棒的。

可以看出小女孩在开头会让人感觉冷漠没有耐心,但是舅舅用女孩在乎的猫猫成为女孩的榜样,希望女孩想猫猫一样不会伤害那些鸟。在争夺抚养权的过程中,女孩对于亲生父亲对自己不闻不问很伤心,舅舅没有过多言语的安慰,而是去医院让她自己见证自己的出生时,亲是像他们一样开心兴奋的,而不是作为拖油瓶嫌弃的存在。

在把小女孩寄养到别人家,和舅舅分别的那段,让我莫名想到了另外一个《我是山姆》那部的父爱稚拙但是真诚和简单,是打动我们的关键。这场分别小女孩的哭泣真的心酸,一种不理解欺骗但是又舍不得分开夹杂的生气。当然最后舅舅终于把小女孩接了回来,外婆也拿到了那份证明过程,当她知道这个真相的时候,她终于回到了那份母亲的角色和心情吧。

最后小女孩和舅舅在一起长大,学着自己喜欢的数学,也没有失去孩子的童真,真好!

在家庭里,父母是重要的存在,缺一不可,但不是不缺就没问题了,争取做个合格的父母,抛却自己原生家庭的'伤害,变成更好的自己,教育更好的下一代。

天才少女观后感(篇5)

在这个电影讲的就是一个天才少女的事,大部分的情节是他姥姥和他舅舅争夺这个天才少女,其中还有他舅舅和他老师的故事。他舅舅想让她和一般小孩一样上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他姥姥想让他继承他妈数学家的遗志,继续论证一个千年猜想难题。

事实上他姥姥是一个专横的人,是一个英国人,当然做事也是英式的。他的舅舅是波士顿大学的教授助理,他妈妈是一个数学家,当然两个都是天才,因为他的姥姥姥爷就是天才,他的舅舅敢于反抗,去当了修船工,在所谓的蚊子苍蝇的大农场居住,他的妈妈得了精神疾病自杀了。其实他的妈妈已经证实了那个难题猜想,只是对自己的母亲有一种憎恨吧。让他舅舅在他母亲死后再发表这个他的论证。这个对天才少女的争斗止于他舅舅将这个论证拿出来换回了天才少女的抚养权,他舅舅认为拿出来这个他的母亲就会去发布,并且维护没有时间顾及这个少女。

这件事的结果就是这个孩子上课在专业的数学课堂上,平时就是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相处

我父亲的观念是“儿孙自有儿孙福”我感谢我的父亲,因为他让我知道自己的路要自己走,自己的世界要自己开拓,我的所有决定他没有否认也没成承认,他不会告诉我前边有个坑,因为他知道只有我自己真正知道那有个坑,才会再次遇到它的时候去绕过他,他只需要告诉我正确或者错误就可以了。我们没有玛丽的天赋,玛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们不知道;或许玛丽姥姥的路是正确的,或许玛丽舅舅的路是正确的,但是都不如自己去走要正确,因为他们不可能陪伴一辈子,指导一辈子。

的确,玛丽是个天才,但是在学校的数学课上他感觉很无聊,却大胆的承认那个他一直不喜欢的小男孩做的手工作业比他好,还让同学为他用力的鼓掌;那个男孩被其他男孩欺负时她勇敢的出头。可以看出玛丽是一个勇敢,聪明的小女孩,相信自己走的路更踏实吧。

小编推荐:电影闪光少女观后感模板汇总(4篇)


在观看一部作品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观看完的作品以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我们会在生活不是永远相似,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想法,很多思维的火花在欣赏中不断地在脑海里闪现,不断地跳跃出来,这就是观后感的素材。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小编推荐:电影闪光少女观后感模板汇总(4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影闪光少女观后感(篇一)

不得不说一句,这是一部被片名耽误的好片。《闪光少女》讲述的是少女陈惊与小伙伴们一起组成2.5次元乐队,大战西洋乐的励志青春故事。

陈惊是一个学习民乐扬琴的少女,喜欢上了弹钢琴的帅气师哥,为了跟师哥在一起,做了不少的傻事,替师哥翻谱子,在楼下摆“心型”蜡烛向师哥表白,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一番真情,换来的是师哥的`无情践踏。也因为这个原因,引来了民乐与西洋乐的“斗琴”。在陈奕迅饰演的上级领导视察的这天,由古筝演奏者“千指大人”率先奏起战歌,向西洋乐发起进攻,后双方你来我往的各占上风。直到唢呐一响,一曲百鸟朝凤,奠定胜局。

在追师哥的过程中,陈惊做的最正确的一件“傻事”就是组建了2.5次元乐队。陈惊向师哥说喜欢师哥,师哥问她是学什么的,陈惊说是扬琴,师哥不知道扬琴是什么乐器。陈惊就想要告诉师哥,什么是扬琴,就像找几个人一起组建乐队,但是一直没有找到愿意和她组队的人,直到找到了2次元宿舍,这个宿舍里边的人都是喜欢二次元的人,为了让她们参加自己的乐队,陈惊不惜重金相邀,每周一个手办,终于让他们加入了自己的乐队。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2.5次元乐队在一个漫展上进行表演。还上了电视。陈惊以为出名了,师哥就该知道扬琴是什么了,就有了去师哥宿舍楼下点“心型”蜡烛表白的事。

这部影片,有青春,有热血。也让我有了几点思考,第一点,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一定都是不好的,可以学习西方的东西,但是,不能崇洋媚外。现在的时代,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想要固步自封,不与世界接轨,是不可能的,但与世界接轨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其他人的跟随者,反过来欺负自己人,而是为了强大我们自己的民族,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第二点是,如果喜欢一个东西,就要去守护它,不要因为别人对这个东西的看法,而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就如剧中的民乐学生一般,二次元也好,民乐也罢,如果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要轻言放弃,就算可能受到了别人的不理解,也无所谓,毕竟,这个东西是自己的,做自己想做的事,也是很酷的。

电影闪光少女观后感(篇二)

桂正和喜爱表现男女情爱,擅长描写人物心理。他能用简单的日常剧情,塑造出感动人心的角色,是动漫界公认的良工巧匠。作为桂正和的代表作品,《电影少女》带有浓厚的桂氏风格,比如说细腻的心理、写实的场景和科幻的因素。动画版《电影少女》篇幅虽然短小,但是人物饱满、情感丰富、想象奇特,能够触动观众脆弱的心灵,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从整体上来说,此剧绝对称得上成功。不过若是回到具体场景,该剧依旧有让人失望的地方,主要集中在玻璃阶梯一段。总而言之,《电影少女》是部让人满意的番作。

电影闪光少女观后感(篇三)

一个天真无知的女生喜欢上高冷男神,不断追求失败,有失望有彷徨,最终在越挫越勇中找到朋友,找到自己最爱的事物,找到了一直陪在身边的真爱,顺理成章的长大成人。

不知道诸位有没有感觉到浓浓的俗套气息。反正我印象中大多数青春片都是这样的越挫越勇,逆风成长的套路。

如果《闪光少女》完全就只有这个模式,那恐怕这部影片别说想闪光了,怕是被人黑的乌黑发亮。事实上,虽然影片套了这么一个常规的模板,但是在鲍鲸鲸的笔下,二次元和音乐作为两大重要元素贯穿了整部影片,加上饮水机火锅,广场舞,地方方言,漫画式表达等具有话题性的噱头,故事确实变得有趣三分。

虽然故事在各式各样的花式表达下显得光鲜华丽,可相比民乐包容西洋,音乐最终大同的和谐表达,影片对二次元的表达则具备了相当的争议性。在影片中,喜欢二次元的`宅男被表现成又肥又丑的宅男,二次元被说为颜即正义的美貌崇拜,而对二次元表达最为重要的二次元宿舍,也单纯的成为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让女主找到伙伴,不断成长的符号。

总的来说,影片中的二次元宿舍,换成爱猫者联盟,王者荣耀团队加入进故事,配套搭配一些吸猫或打游戏的镜头。重新融入充满逆袭的少女乐团,其实是完全可以的。

在这样极简的设置下,影片固然讲述了有趣的故事,依然显得套路满满。

电影闪光少女观后感(篇四)

看得人挺热血沸腾的。电影闪光少女,之前看了电影,到现在想起来还是意犹未尽的,徐璐真人真的太瘦啦。多吃点啦。电影很好看。虽然不混迹二次元但是都觉得超燃的。以前关注乐器多是钢琴。小提琴。

这些西方乐器。看了电影也看到我们国家自己传承的一部分。扬琴。古筝。二胡。琵琶。唐鼓。就像当下国家文化随着出国和国际经济融合,也逐渐被我们重视和升华,我们理当如此,国家的就是我们的,不仅有责任宣传更有责任维护和保护。也看得出来这部剧的用心。

连编钟都真实的用在里面。电影故事情节也不错。看到一群志同道合并且对自己坚持而坚持的人很有体会,那种友谊和合作十分珍贵。片中有个部分超级燃,中西大比拼变成中西的碰撞,就像一南一北的交融,忽而突兀忽而融合很奇妙的感觉。大家上映的时候带上你志同道合的盆友去吧。

不白花这份钱的。我保证。。男主炒鸡超可爱中国好朋友。。。超暖心的。。。其中最最最可怕的是千指大大。真的收下我的膝盖好吗。古筝技术太强大了。。。电影里看她弹奏的时候真的是倒吸一口气的那种厉害。看完去搜了一下演员果然是真厉害的。

观《闪光少女》有感——中二,以青春之名


观《闪光少女》有感——中二,以青春之名

枕南梦

距离看《闪光少女》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周的时间。一直想写点什么,都因为各种事情耽搁下来。这是一部不完美的片子,但是我很喜欢。因为,相比其他国产青春片,它是那样真实地触到了我的青春时光。看到微博上有人说看闪光少女如同看自己过去的QQ签名。的确如此,那种尴尬与怀念并存的微妙感觉,让曾经历其中的人时而会心一笑,时而感慨万千。

这是一个讲述"二次元"古风文化的故事。周同学看的时候有些疑惑地问我,为什么片子里二次元一定要和古风扯上关系?我想了一想,大概是由于,源自日本的二次元ACG文化,在中国网络大规模发展壮大,正是由于和"古风"的联姻。"古风"这个概念最初是由网络音乐团队"墨明棋妙"提出的,它和流行乐中"中华风"概念的本质不同,或许正是在于其和国风游戏及动漫的天然联系。墨明棋妙成立于2007年,恰好也是国产游戏仙剑奇侠传四上市的年份,网络涌现出大批仙剑四主题曲的填词翻唱作品。民间"汉服复兴"运动也正是这段时间开始蓬勃发展的。2009年国产网络游戏剑侠情缘网络版叁公测,吸引了大批古风歌手和画手为其创作同人作品,在我印象中,古风文化得以成为一种"二次元"现象,大致与剑网叁的流行分不开。

这个阶段的我,刚上大学。中学时候的我,孤僻而自恋,喜欢读古诗词和看"仙剑奇侠传"电视剧,自学读完了《人间词话》和《诗词格律》等经典书目,为喜欢的角色林月如写了不少稚嫩的诗词,还用《莫失莫忘》这首曲子为她填了歌词。那时候的我年纪小,中二魂爆棚,觉得自己喜欢的东西特别高雅,也不太愿意和周围的同学交流,身边几乎没什么朋友。进入大学以后,我开始有时间补玩仙剑系列的游戏,从仙一玩到仙四,因一次偶然的机会进入了仙剑相关贴吧,在里面发了自己写的诗词,竟然很多人回复。之后又因偶然的机会被当时任吧主的一位浙大学长发现是校友,于是将我拉入了他们的吧务团队。那是我第一次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存在那么多和我兴趣相同的人,原来我写的东西有人阅读,有人点评,甚至有人喜欢。这让曾经受抑郁折磨的我,突然意识到了生命的美好充实——原来我并不孤独。2009年4月,那个贴吧组织了第一次面基聚会。那个时候的我,一腔热血孤胆,无知无畏地在考完专四的当天买了去南京的大巴——独自出发,就为了见一群从未谋面的网友。回想起来,我真是莽撞,也真是幸运——我在聚会上认识了迄今为止最好的朋友之一,一位正在华师大攻读博士学位的姑娘。往后的九年时光,我们学业事业和感情几经起伏,都一直相互扶持着走过。我会在她的生日独自去一个陌生的城市陪伴她,她也会为我做一桌美味的饭菜,带着我走过小城巷陌,一人一杯奶茶,悠然漫步在暮色之中。后来我们一起玩过三年剑网叁,从懵懂无知的小白到竞技场的并肩战斗。她与我阵营对立,却会在我被埋复活点时冲入人群将我从红名中拉上马,一路驰骋突出重围。虽然我们都明白,游戏里的一切画面都是数据,但那样情深意重的友情,却是真切存在的。有好几年的时光,我们经常一起玩游戏,一起逛漫展,一起萌Cp,一起买周边,一起写诗写文,一起八卦吐槽……除她之外,还有一帮因为仙剑而结缘的朋友,和我的友谊从网络走向了现实。2015年4月,舞台剧《仙剑奇侠传》在上海文广上映,几位朋友在一个周末从天南地北飞到了杭州,为了一晚的情怀和十年的感动。当李逍遥走过春夏秋冬雪月风花也再难觅赵灵儿身影,只有林月如抱着忆如出现在漫天花雨中,舞台帷幕缓缓拉上,我们在观众席上哭成泪人。终场诗"凄凉雪月灵珠泪,憔悴残阳玉笛声。一诺承情悲独远,半生犹记共侠情",可谓写尽了仙剑十年的沧桑和悲情。

因为仙剑和古风结识的"二次元"小伙伴和经历的奇妙青春不仅于此。后来在微博上,我认识了一个同样在浙大的学弟和他的小伙伴,他们成立了浙大仙剑文化协会,并于2015年在浙大举办了一场名为"剑归余杭"的仙剑晚会,庆祝仙剑十周年和上海软星重组,邀请到了仙剑制作团队和许多知名COSer参与。我有幸参与了晚会诗词文案的创作,并写了前期宣传诗致敬多年后重生的上软:"廿载传奇书不尽,西子湖畔谱新篇。仙客无端落红尘,侠梦何必隐青山。几度冷雨摧鬓老,一腔热血犹未寒。我今仗剑邀故友,再聚余杭续旧缘。"我永远记得那个暮秋乍寒的夜晚,当浙江大学"剑归余杭"仙剑晚会拉开帷幕时,我坐在观众席上,看到自己写的开场诗出现在大屏幕上时的热泪盈眶:

谁忆余杭旧梦远,遥向明月寻仙灵。

剑倾天地风雨起,墨泼山河鬼神惊。

青史万古无归路,红尘半刻有长情。

纵使韶华弹指老,不负廿载少年行。

熟悉的仙剑音乐化作浙大"文琴"民乐团指尖唇畔的动人音符。丝竹管弦,绕梁不绝。那个晚上的我,还郑重地穿上了最爱的一套汉服袄裙,有幸走上舞台,向着我尊敬的仙剑游戏制作者深深鞠躬,为他们唱了一首《譬如朝露》:"这一世光阴吝啬,来世坎坷。能遇你几回合?"之前我精心准备了用自己多年来写的仙剑诗词打印的明信片,在晚会结束后的大鸡腿烧烤摊上,请上软CEO张孝全先生签上了他的名字。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的青春真的没有一点遗憾了。二十五岁以后,我似纵身跃入了现实的大海,艰难跋涉在汹涌浪潮之中,任嶙峋怪石留下遍身伤痕,过去曾疯狂迷恋的事物也难再轻易提起。然而我怀抱着那些发光的与"二次元"有关的日子啊,如何轻易抛却?因为《闪光少女》,它们又一次呈现在了我的眼前,如同回首彼岸时的繁灯闪烁,微茫而温暖,是一个曾经孤寂沉默的少女的救赎啊,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重塑了我的性格和灵魂,已经是我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更是一场愿不复醒的旧梦,梦里我也曾把酒言欢,倚马仗剑,知交伴游,长似少年。

附:原创词《少年游·赠仙友》

天涯明月照灵池,雪满碧桃枝。

梦萦千载,情牵一剑,千里有相知。

曲终莫道春将老,陌上故人迟。

且待他年,江南花好,再话少年时。

珍珠耳环少女观后感1000字5篇


读书使我们快乐,观影也有类似的效果,观看的过程中,我们全情地投入,并有很多的感触。很多优秀的观后感,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思维是杂乱的,需要通过写观后感来梳理。观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珍珠耳环少女观后感1000字5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珍珠耳环少女观后感 篇1

是在微博里看到这部电影的推荐,《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听上去很文艺的片名,加上海报上的斯嘉丽约翰逊和科林费斯两位明星,我便找来这部电影看看。内容一样很文艺,唯美的画面,舒缓的音乐,干净的画面,朦胧的情感。电影里的取景很独特,定下一幅美丽的画面,给人一种仿佛是电影里的人物走在画中的感觉。看到后面男主角准备为女主角画肖像画时,女主角的打扮,才惊讶的发现,这不是那副在《新乌龙女校》里出现的一副名画吗,被称赞为北方的蒙娜丽莎的名作。原来这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改编而来的电影,而这篇小说又是一位叫做崔西雪佛兰的作者在看到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这幅《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后创作的作品。这幅画很值得一提,虽然是幅很简单的画,构图也简单,全黑的背景,但却能吸引人们的目光久久在它身上停驻。那清澈纯洁的目光,微启的朱唇,友善得不由自主想要回给她一个微笑。《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水滴形的大珍珠耳环在少女颈部阴影处闪耀着充满质感的光芒,在电影的故事情节里,女主角只戴了一只耳环哦。第一次感觉到电影背后的故事也可以这么美丽。斯嘉丽约翰逊,没有特别喜欢她,拥有惊艳美貌和性感身材的她绝对不是花瓶哟,是个实力派演员,在这部电影里的表现很出色,赞一个!

珍珠耳环少女观后感 篇2

葛里叶——一个残疾而无法工作的瓷砖画匠的女儿,鄙夷肉铺小彼特沾满血迹的指甲和满身肉腥味,但她在对主人失望透顶跑出来的时候,望着地上的八角星芒,选择了嫁给他。或许是因为可以让父母吃上肉,或许是因为父母和自己都需要依赖他,而他也一直可以被依赖。

小彼特帅气且对长辈有礼貌,自己的职业也认真对待,他在葛里叶十八岁生日当天就迫不及待要娶她,我却从中看不出崇高的感情,是爱吗?葛里叶如法兰一语中的地爱慕着主人,小彼特也确实嫉妒葛里叶的主人——画家维梅尔,嫉妒能证明这就是爱吗?但十年来,小彼特不多过问,因此葛里叶有一个和睦的家庭,适当允许秘密的存在是明智的做法,小彼特表现出对葛里叶的信任,这一点很宽慰人心。

而老彼特一直扮演着一和看透世俗并融于世俗的角色,他知道儿子的心意,他努力去争取葛里叶这个儿媳,但同时他也毫不留情地戳破现实,赤裸裸地摊出在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眼前——你会习惯苍蝇和肮脏的指甲。这种不美好的未来实在没必要一遍遍提醒葛里叶,而老彼特却笑葛里叶的孩子气,仿佛他还记得自己年轻时的不屑,但在这个子承父业的小城,习惯眼前别人在走的未来才是生活的常态,因为年长的现在就是年幼的未来,生活没那么多转折。

玛利亚•辛太太是个理智的女人,她知道生活需要钱,家庭要避免矛盾,所以在安排葛里叶的住处和工作,乃至偷拿卡萨琳娜的珍珠耳环,都是为了让男主人多作画维持家用,而在事情败露后,她也选择不多言不承担责任,是也觉得葛里叶是个惹了太多麻烦的女佣吧。但她在凡•路易文表露侵犯葛里叶的意图后,让葛里叶频繁跑腿,以正当理由躲避他的来访,这说明玛利亚不是个恶毒的太太,但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她不愿意惹事的圆滑,她想要钱又想要女儿幸福,但她还是没有推葛里叶下地狱,她这个人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没错。

一开始我总是分不清那些女孩的名字,但我总记得第一次打了可妮莉亚巴掌的时候,我觉得葛里叶脾气也不算太好,第二次打时,我心想可妮莉亚是个坏女孩,十年了,打得好。一个孩子不能有太多心机,失去了纯真无邪就不可爱了。但真的卡萨琳娜要了太多孩子,十一个,“你知道十一个小孩吃掉多少面包吗”?为什么要这么多孩子,又要请奶妈加大家庭负担,只是为了体验作为母亲的生活嘛?让我觉得她仿佛除了生孩子和看着孩子自己长大,就没有别的事情可做了。除了她弹起乐器的时候,珍珠的光泽才会打在她的脸上。

至于维梅尔,这个葛里叶揪着心对待的主人,是个有个性的画家,他苛求每一种色彩,每一处背景,每一道光线,在他眼里,云朵不只是白色的,每一个东西透过暗箱都有最恰当的位置。他临死前还专门拿回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这幅画,可见这对他而言意义非凡,只是不清楚他真正回想起的是葛里叶那长久与他对望的目光?还是一个女佣在绘画上给他的帮助和启迪?还是从珍珠耳环事件中折射出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人进退两难的境地?所以他时常是沉默而温柔的。

读完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个个人都很立体,仿佛是不需要更多话语的电影。平凡的人性下藏着暗涌,一旦触及到自己的礁石,就会迸发出浪花,可浊可灭。

书的最后说“如今债务还清了,我不再欠他任何东西。女佣终于自由了。”我心里是打一个问号的。我只承认葛里叶觉得主人家欠小彼特的十五个银币像是用来买自己的,但是还了十五个银币只解决了这一个问题,或许是个大问题,但是生活在继续,有隐忍就会有发泄的一天。

珍珠耳环少女观后感 篇3

我爱你,与你无关。我的悲伤,你不需要管。卑微的爱,注定没有美好的结局也就是应了这句话所说吧。

我大概把这本书理解为约翰内斯·维梅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创作故事。

被迫维持生计的少女葛丽叶到画家维梅尔家做女佣,维梅尔要抚养众多子女,又要维持奢侈的生活。苦于没有绘画灵感的维梅尔在见到葛丽叶之后,惊讶于她的沉静之美与对艺术的敏感,开始让她帮助自己调颜料,渐渐的,想把把少女放在自己画布上的念头越来越响亮。

他并不想把这个沉静美丽的十八岁女孩画成一个女佣或者一个女仆的样子,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像少女自己担心那样逾越的拿女主人的衣服装扮,只是拿了不同颜色的头巾包裹自己的头发。

其中葛丽叶为戴上耳环而自己打耳洞,虽然只画侧脸但维梅尔还是让葛丽叶戴上两边的珍珠耳环和维梅尔在他死前嘱咐他的太太把珍珠耳环交给葛丽叶比较深刻的细节。

书中很详细的写一个小女孩,为了自己倾慕的画家很“笨拙”的打耳洞的过程,为此耳朵红肿发炎。除了有葛丽叶一个女佣对主人的恐惧,还有她对维梅尔的爱,想让他能更好的完成画作。

本来不必戴一对珍珠耳环,但维梅尔还让葛丽叶戴上,一方面是不想让这个十八岁女孩不要因为身份地位而放弃享受她作为一个女孩应该有的喜爱漂亮物品的权利,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创作来说的话,只有真正的两只耳朵一起戴上珍珠耳环,才能有更好的角色代入感,更能扮演画中人物的角色。

最后一个细节就是画家维梅尔在临死前交代把珍珠耳环给葛丽叶,他从不把自己的妻子孩子画进画中,而把葛丽叶这个外人看来“普通”的女孩画进去,除了是因为爱她,还有应该是对她在艺术上天赋的肯定。在他看来,那一对珍珠耳环是属于葛丽叶的。

画家与少女眉目间暗生情愫,还是让人们猜疑了,最后的结局以葛丽叶嫁给屠夫的儿子小彼得收场。让后人在欣赏这个画作的同时也会想到这个美丽的故事。

珍珠耳环少女观后感 篇4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荷兰“黄金时代”绘画大师,与梵·高、伦勃朗合称为“荷兰三大家”的维梅尔代表作,与达·芬奇《蒙娜丽莎》齐名。画中女子衣服的柔和线条、耳环的明暗变化,尤其是她侧身回首、欲言又止、似笑还嗔的回眸,唯“蒙娜丽莎的微笑”可与之媲美;她的真实身份,三百多年来始终谜沉历史。

特雷西的同名小说主要讲述出生贫寒的十八岁女孩葛里叶,因生活所迫到画家家中做女佣。她细致而敏感的个性,对色彩和构图有着独特感受,她很快就被画家的画深深吸引了。不知不觉间女孩爱上了画家,不管她有多忙,她都会在楼梯口,家门口,或者小阁楼遇见画家。画家也发现女孩有协助自己绘画的能力,于是一起研墨各种颜料,一起调整画作中的细节。当葛里叶和画家在一起的时候,她感受到了自己不一样的人生,是让她思索“为什么我也曾经好几次站在相同的地点,但就是从来不曾看到这位画家眼中的台夫特”的崭新人生。

画家教她如何开始一幅画:他打开中间的窗户,让寒冷的空气灌进屋内。

“过来,葛里叶。”

“看看窗外。”

我看出去,外头微微有风,天上的云朵消失在新教教堂的尖塔之后。

“云是什么颜色?”

“白色啊,先生。”

他微微扬起眉毛。

“是吗?”

我望着他们。

“有点灰灰的,可能要下雪了。”

“葛里叶,你的程度不只这样而已,想想你的蔬菜。”

“我的蔬菜?”

他偏了偏头。我又惹恼他了,我的下颚僵硬起来。

“想想你是怎么把白色分开,你的芜菁和洋葱——它们是同样的白色吗?”

突然间,我懂了。

“不是,芜菁里面有点绿色,洋葱有点黄色。”

“一点儿也没错,现在你看云里面有什么颜色?”

“有一点蓝色,”我仔细看了几分钟后回答,“而且——也有黄色。还有一点绿色!”我兴奋起来,伸手去指。虽然我这辈子不知道看过多少云,但此时却仿佛第一次见到它们。

他微笑。

……

上学时期我也非常喜欢画画,不管是素描还是水彩水墨,只要一有时间,就是搬出自己的全部家当,沉浸在画画中。享受素描画中风拂过女孩长发的感觉,享受水墨画由浓到淡的化不开的韵味中,享受水彩画中通透的视觉感受……

我羡慕葛里叶遇到了画家,并且可以一起工作,哪怕后来画家深深的住进葛里叶的心里,而她只是他的另一幅画,葛里叶对此都是无悔的。

当钢针刺破耳垂戴上珍珠耳环。疼痛让她几乎眩晕,几乎无力站稳,但是女孩还是为了画家把另一只不会被人看到的耳朵也穿上了耳洞。

画中少女的惊鸿一瞥仿佛摄取了观画者的灵魂。维梅尔在这幅画中采用了全黑的背景,从而取得了相当强的三维效果。黑色的背景烘托出少女形象的魅力,使她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光彩夺目。画中的少女侧着身,转头向我们凝望,双唇微微开启,仿佛要诉说什么。她闪烁的目光流露殷切之情,头稍稍向左倾侧,仿佛迷失在万千思绪之中。少女身穿一件朴实无华的棕色外衣,白色的衣领、蓝色的头巾和垂下的柠檬色头巾布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女孩的凝望中有卑微的喜悦与穿心的疼,欲言又止的神态,那动人的回望里有葛里叶的整个世界。

再去看一眼那张油画,闪光的不止是珍珠耳环。

珍珠耳环少女观后感 篇5

一、作祟的小孩儿

在很多作品里都会有作祟的小孩儿,比如《赎罪》,比如《狩猎》。这里是——可妮莉亚:

“她将会是个麻烦。

“没错,你果然是个麻烦。

“在这些女孩中,她会是最迷人也最善变的——同时拥有最好和最坏的特质。

“四个女孩中,可妮莉亚是最难以捉摸的……

“然后我想,如同我第一天来时的想法:她将是个麻烦。”

这样的地方有好多处。她以她的正义感和是非观搅动了局势,以她的所谓聪明间歇性造事。可她是个小孩,你能奈她何?首尾呼应的,最多是“两个巴掌”罢了。小女孩可能是以她的方式护母,结果却是把水搅浑,把事情闹大,甚至搭上了她母亲腹中的胎儿。所以你说,这样的孩子可爱吗?

我素来不觉得年龄大小代表一切,这次也不例外。所以,女主给她的两个巴掌,我不会放在道德层面上来看。

二、女主的爱情

这份感情如此卑微,希望那么微茫,甚至称不上爱情,只能称之为情愫。这里有情窦初开的冲动,有可望不可即的无奈,有一丝臆想有一丝梦幻,然而,何必上升为罪呢?最终那一片清明之地,那一束投向她的阳光,不过是向现实缴械投降罢了。

他从未正面回应过,他对美的追求如此执著,惟其如此才衬得上他的身份,可是这执著,这星般灿烂的珍珠伤害了谁?最初是她,后来也许是他。不然,他何以将这对耳环列入遗嘱,终要归于她,而非,忘怀。

当初他之于她,有艺术上的肯定,多利用而少提携。这点,她没有苏珊娜·瓦拉东之幸。(黄金时期的荷兰仍给人闭塞之感,于街谈巷议,于女人深藏的发稍。)那点渴慕终成了是非,那点激情终成就了替身,小彼特指甲里的血痕,总是沾染着腥气的。

他是耿耿难安的,这种情绪带入了坟墓。从前他的沉默里,他那轻抚她脸庞的一瞬里,是怜还是爱呢?即或怜爱都有,她之于他,是天上的缪斯还是凡间的少女?还是在震惊之余,仍把她视之为——“女仆”?

三、他的不作为

从要求她研磨颜料开始,他便开始“瞒”,他与妻子之间总有难以逾越的东西在。他是画商之子当世小画家,她是贵族之女。他与她生了一个又一个孩子。他们有生活的艰难要共同面对,他们热烈地维系着一切关系,他们还要小心翼翼地伺候着那位恩主、老主顾,以及,不能假装看不见的鸡毛蒜皮。

日子需要计划和催逼,那么其他,还重要吗?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闪光少女观后感集锦(5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闪光少女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