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逍遥游读后感 > 地图 > 逍遥游读后感

逍遥游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2-06-23 来源:互联网

2024学生初读庄子所写的逍遥游读后感范文集锦四篇。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读后了逍遥游,对于作品里的情节非常感兴趣,思维的火花一闪而过以至不再出现,所以写一篇读后感尤为必要!一篇优秀逍遥游读后感怎么写呢?为满足您的需求,读后感大全小编特地编辑了“2024学生初读庄子所写的逍遥游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学生初读庄子所写的逍遥游读后感范文(篇一)

北冥有鱼,其名为鹍,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天池也。

语出庄子《逍遥游》。何为逍遥?

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无己者逍遥。”但凡人无法得到逍遥因为会有所凭借有所限制,做人无论如何也会受到寿命的限制。如此怎样也不得逍遥。庄子因此说:“此之悲矣。”于是,与其说是鹏的逍遥游,不如说是庄子的逍遥叹吧?

庄子说,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旋向上直冲九万星高空,背负青天,打算飞到南方的大海,斥鷃却因此讥笑他。此则小大之辩矣。

是啊,鹏鸟之志,斥鷃又岂知哉?因此那此可以胜任一官之职行为可以顺应一方群众才能可以取信一国的人,追逐到了功名利禄他们自己很得意,其事如斥鷃一样所见甚小。

是啊!昔日绕要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说:“天下已经治理好了,我接替你岂不是为名而来名是依附于实的客体,难道我要做有名无实的客体吗?”可是不去追求地位,不去追求名利,不去追求成就,能同大鹏版超然,也只有庄周吧?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周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他的妻子死了,他竟还能“鼓盁而歌,送妻升遐”可见他参透了生死,只是剩的逍遥了。

仿佛和那庄周相比,你我的人生真是太可笑,追求高分,追求容貌姣好,追求事业的成功,比起至人,神人,圣人如何?我们都是斥鷃罢了。可即使如此,和庄周一般无为,又对了吗?宿命论强加在我们身上,只有庄周才能看的开吧?因此,大小之辩也无法言对错。

如是命运早有安排,谁还会击打破既定的命运?小知不如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比起庄周,我无法理解他的超然却渴望宋荣子般的不屑,我不向往无为,却追求鲲鹏般的高飞,我尚未参透生死,却追求庄周般的逍遥。

庄子无疑是伟大的,他教会我看破眼前的一切——责骂,否定,夸耀,嘲笑,崇拜……苏轼的眼光往往会阻扰人的进步。说到这,我想到了现实中的生活……

我无法像庄周版逍遥。但我会树立目标,在中考来的白日里,有一些“不能去在乎”的东西,而我愿向《逍遥游》中的那只鲲鹏,藐视这一切。看看我们的生活——他人的肯定,物质的条件,成绩的好坏,其实这些又有什么可在意的呢?学会去忘记他们吧!

成长路上的烦恼,总归是有许多的,委屈与哭泣更是少不了,别再垂头丧气,何不像庄周版释然,少年何必叹逍遥?

少年谈,叹逍遥,又是几度年华空度日?

逍遥叹,游逍遥,又是一个逍遥少年郎!

或许,那只《逍遥叹》里从北冥飞到南冥的鹏才是我心中的逍遥之祖吧!

2024学生初读庄子所写的逍遥游读后感范文(篇二)

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期,我偏爱于道家代表人物庄周,也喜欢看他的代表作《庄子》,其中最让我身临其境的,就是被列为道家经典《庄子·内篇》的首篇——《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第一句一出,读起来就朗朗上口,别有一番韵味。文章描述的都是虚无缥缈,并非真实存在的。但在脑海中,却能意外浮现出深海中一条大鱼的情景。深黑的海,衬托着大鱼更加的醒目。

“而化为鸟,其名为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那名为鲲的大鱼游着游着就飞起了,从深黑的海洋到湛蓝的天空,他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彩,是那样的轻巧。闭起双眼,就仿佛我坐在他的脊背上,吹着微风,领略着河山的美,就突然冒出奇特的想法,像诗仙李白那样,斟一杯小酒,那可真是逍遥自在了。

逍遥游,至始至终,语言简洁,读起来却让人深陷其中的意境,无法自拔。从文章的第一句开始,就陷入了章子创造的,只有在梦境李才会出现的画面。就好像是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无欲无求,逍遥自在的在自己的世界里驰骋。

《逍遥游》全文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汪洋肆意,却又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此文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一篇文章读下来,哪怕并不了解这篇文章到底写了些什么,但也能被它所散发出来的浪漫气息和自由逍遥的气息所感染。

其实,文中不论是能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的大鹏,还是可以御风而行的列子,它们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这篇文章借此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说明不为世所用才能成为真正的“逍遥”。里面的大道理,对于我来说或许很难一时去理解,但我能体会到,文章中每一词,每一句所散发出来的自由和逍遥的感觉。

庄子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境界,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能是真正的“逍遥者”。

我很向往那种忘我的境界,想去更深入的理解到底什么是逍遥、什么是忘我。在如今这个诱惑极多、十分嘈杂的世界里,有谁能够进入忘我的境界,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呢?我想做一个现代的“逍遥者”,做到“至人、神人、圣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畅游。

我对追求逍遥的理解就是减少对物质上的需求,我们需要提高在精神上的享受,做真正逍遥的人。

2024学生初读庄子所写的逍遥游读后感范文(篇三)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千里也。——题记

偶然间读到庄子的《逍遥游》:北海有一种鱼,他的名字叫鲲,鲲身躯庞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变成鸟后,他的名字叫鹏,鹏的背脊,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展翅奋飞,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种鸟海水运动时就将迁移,借助风力飞往南海,南海是天然形成的水池。大鹏向南海迁移的时候拍打水面,激起的水浪达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而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亦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人亦是如此,觉得自己可以鹏程万里,却不好好行动起来,到头来本以为自己与大鹏和鲲一样高高在上,最后,却是白日做梦,徒劳无功。

还有一些人,不觉得自己鹏程万里,却比一般人都要用功,笨鸟先飞,最终扶摇直上,成为受人尊敬的伟人。

看海天一色,是否也该想一想自己的行为举止,做的每一件事是否满意,过的每一天是否充实,只有全力以赴做好一件事,才能做好一切;只有认认真真的对待自己,才能真正地扶摇直上九万里。

所以,同学们你们是否憧憬学霸那样的鹏程万里,是否希望像伟人那样扶摇直上,那你是否真正的做好了每一件事呢,如果没有,那就请从现在开始,做好每一件事吧。千万不要让懒惰拖了你的后腿,不要让各种借口成为你的绊脚石,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鲲鹏一样的存在!

2024学生初读庄子所写的逍遥游读后感范文(篇四)

庄子是一位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大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这几天,我津津有味、如饥似渴地读了庄子写的《逍遥游》。

令我至今难忘的是《逍遥游》中的这样一段话:“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再说,积存的水不够深,它就无力承载大船。倒一杯水在低洼之处,只有小草可以当船;放上杯子,它就着地不动了,这是水少但是船大的缘故。积存的风不够大,就没有力气承载巨翅。所以,大鹏飞到九万里的高空,才能算抵达风的上方,这样才可以乘着风力,背靠着青天,完全没有任何阻碍,然后,才可以开始飞向南方。从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情之前,都要打好充分的提前量。

《庄子逍遥游》是一本好书,里面的奥妙无穷无尽,让我如醉如痴、令我受益匪浅,还有一些奥妙,等着你去探索和发现呢!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我自逍遥——读《庄子》(逍遥游)有感


我自逍遥

——读《庄子》(逍遥游)有感

【引子】

他负手而立,已是知天命之年,容貌虽有些衰老,却并非一派衰败。颌下蓄两三长须,长发作髻,已见稀疏银丝。双目炯炯,依稀见得眉目舒朗,似是远望天边。一身灰黄长衫,清风盈袖,袍子猎猎作响。宛若无拘无束之游龙,逍遥洒脱于天地之间。

远方像是有一只极大的鱼儿,迷迷瞪瞪看不清晰,在湖海里翻腾上下,吞吐山河;忽而幻化作同等巨大的鸟儿,翅膀巨大,好像一挥舞就可使天地异位。他揉揉眼睛,定了定神又继续看,却找不到它的踪影了。老者扯开嘴角笑了笑,眉间的皱纹舒展开来,双目又带上流溢的光彩。他四处翻找,展纸提笔。——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逆】

你是否听过别人对你努力的讥笑?是否也恶毒的如此这般的嘲讽过他人?

蝉和小斑鸠讥笑鹏说:“我们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止,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说的不错,有那么多更好,更舒服的方式摆在你眼前,为何不用呢?

你的眼界到底有多广,你是否有资格去做这个不被所有人看好,被某些人讥讽的决定?

我有,因为我知自己。我了解我自己,自然胜过他人。我曾经一意孤行,自己一人选择了不被多数人看好的学校,我也曾被人义正言辞的数落过。“你为什么这样做?”“你有没有考虑过我们的感受?”这些话,我都听多了。

那时候的我,就好像是孤身一人走在没有目的地的长路上,拖着装满了梦想与对别人的不待见的行李箱,一步一步的挪,像是想逃离这里。我的眼界宽泛,我不愿曲折在这一方小小天地,我有何过错?

后来我知道了鹏。这世上有那么多那么多像蜩与学鸠一样的人,他们或叉着腰或双臂交叉环绕在胸前,站在那看着你,嘴里迸射出冷漠又刻薄的话,向你投来一次次不屑的目光。可是如果无论你怎么办他们也不会改的话,不如就放过吧。就像鹏一样,背负青天,翅下有风,傲然自立,飞入云巅之上,令后人折服,前人惊叹。

不入流的始终都不入流,入不了我眼的始终都不入,何必为其心烦意乱。

只一人,做好一人,足矣。

【转】

我自小就不是个省事的主儿,总好像是不一样。小时候曾试过把上好的饭菜喂给自家的大黄狗,面对母亲的责骂只能低下头悄悄的笑;每当夜色降临,小院里的小孩子们总会乖乖的坐在电视机前——那个发着亮发着光的正方体——等待动画片的准时放映。而我却总是拖出一张凉椅,端端正正的摆在门口的槐树下,看漫天繁星,看云起云落。

我还喜欢一个人快步走在山中。我曾和家人一起爬过家乡一座不知名的山,小孩子们都畏畏缩缩,直唤着要大人抱,而我却一个人自得其乐的快步跑着,看那山山红叶飞。

长大之后,忽的变得些许叛逆。我总是忤逆老师和家人的命令,总是不屑于遵守规矩。仿佛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小刺猬。只留浑身的刺以面对人们。

后来才明白,许多许多的想法不过都出自爱。

我讨厌聒噪,也讨厌别人聒噪。我愿意自己逍遥在自己的世界里。暑期中曾和父亲坐火车一路北上,车厢中的另两个人像是麻雀一般叽叽喳喳,吵得我脑仁发疼。

世界好像很小,可是无理由吵闹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当一条新政策出来,总有那么些不和谐却又没有道理的声音出现;当某位明星发生了什么事,总有些人喜欢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他。世界在飞速发展,可是人们的思想却不一定飞速发展。不请自来的喧嚣,才是真正的不礼貌。

我不敢说我真的看清了这个世界。毕竟“天之苍苍,其正色耶”。

不妨多多抬起头来看看天空,是不是每次看的感觉都会不同?我看云,看云卷云舒,看云来云去,看天色苍茫,看我的远方。我们总会天真的以为眼见为实,可有时眼见的还不如耳听的。

我见过外表美丽的女孩,明眸皓齿唇红齿白,打扮十分入时,娇小的身躯挽着男友的手,吐出的却是不堪入耳的脏话,一串一串的话语圈成一团团乌云,围绕在女孩身边,使女孩的光鲜亮丽黯淡了几分。

我见过外表丑陋的老人,身体衰老得如同一段失去水分的枯死的树干,身上穿的衣服也是不干净的,东一块补丁西一个破洞,却一步一步弯下腰来拾起地上的垃圾,脸上依旧是恬淡的笑容。

世界不简单,而世间万物亦然。我不能说我完全地遵守着这个世界的秩序,但我在尽力,也在维持它。以貌取人,是人之本性,我们第一眼所见的,往往是他人的第一印象。然而外表是具有迷惑性的,正所谓“眼见不为实,耳听不为虚”。若是想要真真正正的看清,又岂是单单靠这一双眼?我的双眼看到的永远只是她的双眼能够看到的内容,若要撇清浮华虚禄,便要用心去探明。遵循本心,独善其身,用心便好。

【结】

我渴望逍遥,可我也希望人们都能在各自的世界里逍遥,使世界逍遥。

《庄子·逍遥游》读后感


《庄子·逍遥游》读后感


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了”至人,神人,圣人”的生活意境,逍遥游作为庄此文来源于网络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庄此文来源于网络学说的最高理想。作品描写了一个哲学意识上天入地以求索宇宙的秘密后倦极而返的心理经历。
作者首先通过描绘一系列具体的事物和三个不同层次的人物来反复申明绝对自由的难得,借鲲鹏和蜩鸠的对比,来说明大小的分别,破除一般人见小不见大的观念,并指出:唯有“无己”的“至人”才能做到逍遥游。接着塑造了一个神人的形象,使逍遥游的“至人”具体化。庄此文来源于网络赋予了这个神人最美的外表和最好的品质,她是庄此文来源于网络逍遥理想的完美体现者。然后则极为生动幽默地写了庄此文来源于网络与惠此文来源于网络论辩有用与无用、小用与大用的情况。庄此文来源于网络认为小用不如大用,无用就是大用,只有“无所可用”,才能“物无害(之)者”,在“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永作逍遥游。
读完全篇,可以理解到:逍遥游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这让我想到:现实生活中,人们或是为了名利勾心斗角,整天生活得惶惶不安;或是没有人生目标和精神支柱;或是注重物质的享受,忽略了精神上的提高。
越来越方便快捷的现代生活方式让我们在享受它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追求。有些人舍不得花上一个小时看一本好书,更乐意做的是去泡网吧,或是去麻将桌前搓一小时。
社会的进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然而社会的进步更需要强大的精神文明来支持和推进。所以,当我们有闲暇时,不妨捧起一本好书,全身心投入地去读它,理解它,做一个现代的”至人,神人,圣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畅游。

庄子《逍遥游》读后感(通用5篇)


读后感大全栏目精选:“庄子《逍遥游》读后感”,欢迎阅读。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作品中有不少让自己感慨万千、感触颇多的情节值得分享,读后感要注意要读好原文,排好感点,选准感点,叙述要从简,联想要注意形式。写作品读后感有什么必要的方面吗?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庄子《逍遥游》读后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庄子《逍遥游》读后感(篇1)

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了”至人,神人,圣人”的生活意境,逍遥游作为庄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庄学说的最高理想。作品描写了一个哲学意识上天入地以求索宇宙的秘密后倦极而返的心理经历。

作者首先通过描绘一系列具体的事物和三个不同层次的人物来反复申明绝对自由的难得,借鲲鹏和蜩鸠的对比,来说明大小的分别,破除一般人见小不见大的观念,并指出:唯有“无己”的“至人”才能做到逍遥游。

接着塑造了一个神人的形象,使逍遥游的“至人”具体化。庄赋予了这个神人最美的外表和最好的品质,她是庄逍遥理想的完美体现者。然后则极为生动幽默地写了庄与惠论辩有用与无用、小用与大用的情况。庄认为小用不如大用,无用就是大用,只有“无所可用”,才能“物无害(之)者”,在“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永作逍遥游。

读完全篇,可以理解到:逍遥游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这让我想到:现实生活中,人们或是为了名利勾心斗角,整天生活得惶惶不安。

或是没有人生目标和精神支柱。

或是注重物质的享受,忽略了精神上的提高。

越来越方便快捷的现代生活方式让我们在享受它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追求。有些人舍不得花上一个小时看一本好书,更乐意做的是去泡网吧,或是去麻将桌前搓一小时。

社会的进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然而社会的进步更需要强大的精神文明来支持和推进。所以,当我们有闲暇时,不妨捧起一本好书,全身心投入地去读它,理解它,做一个现代的”至人,神人,圣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畅游。

庄子《逍遥游》读后感(篇2)

逍遥,似乎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仰慕的词语,它似乎是象征了思想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又或是灵魂上升到了俯视他人的地步,以来显示自己鹤立鸡群。这种观点是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以特立独行,标新立异,故作惊人语的方式来显示自己“逍遥”的事例不计其数,但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仅以庸俗的方式来“反衬”自己灵魂的浅陋罢了。

那对我们来说,是否还有逍遥一说?实际上是有的。学校生活也堪比一处小型社会,也有难以言语的烦心事,每到这种时候,在我们摆脱不了的时候,我们都会自然地想到要做个逍遥的人,想要脱离这些“世俗的枷锁”。在遭受误会之后,在身陷囹圄之后,或在困于风口浪尖上时,逍遥,总是那么神圣而美好。

但我想说的是,我们能拥有的这种逍遥,是超然,但绝不脱俗。于我而言,逍遥是释放灵魂的行为,在苦于学习或生活时,我会自己游于湖边,在宁静安和的湖风里,释放自己的灵魂,让自己穿着莲衣,赤脚立于无边浩瀚的冰面上,寒风中,白茫茫的世界里,内心的苦郁无处遁隐。在内心像湖一样平静后,逍遥缘于苦困,苦困则生于尘世,在逍遥之后,我们必将继续面对那些烦忧,绝不可能也不可能逃避,所以对我们来说,逍遥是给我被拘禁的灵魂一个抚慰自己的旅店,绝不是一处前往他乡的车站。

就像《逍遥游》中所暗示的一样,我们都不能做到真正的逍遥,我想,庄子也不是一个真正的逍遥者,因为真正的逍遥者不会屑于留下这篇文章,也就是说,庄子也并非超然于世,在他蝶游之后,他仍得继续身体力行,以宣扬思想和价值观来引导,救济那个混乱年代饱受灾苦的灵魂。所以说,逍遥赋予我们的是自然、坦然、超然的权力,让我们能在苦难中让灵魂羽化成仙。但事实是,我们仍是继续面对现实,因为绝大多数事情,我们都不能仅以逍遥一说可以规避。只有认清现实,但不为之所苦,所忧,并勇于去解决它,才能得到那种“无所困”、“无所忧”,那种让你陷入俗尘的黑手抓不住你的自由逍遥。

每个人都不必在乎别人的闲言碎语,也不必担忧自己面对不了什么而恐惧。尘世、苦困、逍遥这过程,我们将重复面对很多次,而每一次经历,我们却将有灵魂上的愈加纯净和自由。终有一天,当你觉得生活中接下来的只有阳光,没有能让你烦心的事情时,那才是上天能给予我们的最好的逍遥。

庄子《逍遥游》读后感(篇3)

前几个星期,老师给我们发了一本书,名叫《童话庄子·逍遥游》的书。这本书很薄。是一篇童话。只有差不多200页。刚开始觉得很无聊。但一翻开书,就再也停不下来了。里书面不仅有有趣的内容,还有好看的插图。让读者一读就好像进入了这故事的世界。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主人公施小惠为了抓蝴蝶闯入了一片栅栏,进去之后发现了,在一座石头上坐着一个白胡子老爷爷,自称庄周。他把施小惠,误认成了老友惠施。并把它和施小惠,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进行了一次对施小惠来说史无前例逍遥游。这本书里面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白衣老人庄周。因为他个性自由,与我的个性非常相像。我还觉得,作者把庄子写的胜似神仙。庄子他是一个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他跟梁山伯与祝英台根本不是在一个时代的,而在这本书中,庄子却认识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们一同变成蝴蝶一起在天空中飞翔。此外,作者还在这本书里,引用了许多《庄子》里面的名言。让读者学到了很多庄子对生活方面的认识。不仅如此,作者还在这本书里加了一些自己改编的古老历史神话故事。让读者读起来既有新鲜的味道,也有古老的味道,回味无穷。

说到《庄子》,我就想到了这句话,“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 我在许多文章中都看到有点评过。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和地把万物一起生下,万物与我都是一个本体而没有区别。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庄子的谦虚。

故事中的逍遥游非常精彩,但人生中的逍遥游,还要比故事中光彩许多。而且,它,还在待续着呢……

庄子《逍遥游》读后感(篇4)

逍遥自由是每个人所向往的,我们大部分人耗尽一生,也无法到达,也正是由于它很难真正实现,这才更凸显出它的可贵。庄子一生追求“无待”的逍遥和自由,这种思想在今天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那么我们又应该怎样去看待它呢?

生活在那个狼烟四起的战国时代,庄子目睹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死亡和恐惧,人们得不到幸福和自由,因此,宣扬心灵上的逍遥与自由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那个年代一大主题。庄子以其大胆而又丰富的想象力给我们描绘他的逍遥自由之境。人生是不完美的,很多东西都无法得到,在庄子看来,现实生活中不可得到的一些东西,我们可以在另一个抽象的世界里得到,这就是我们的精神世界,在精神世界里寻找现实世界里得不到的满足,这就是庄子对逍遥自由的追求了吧。

然而,毕竟庄子生活在战国时期,离我们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他的思想也必然会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

在阶级社会里,人们追求精神上的逍遥与自由,是因为底层劳动人民受到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在现实生活中毫无逍遥自由可言,便转向精神寄托。但是,这种自由理想毕竟是主观唯心的,属于个人主义,它根本就不可能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得以实现。同时,这种对自身逍遥自由毫无顾忌的追求的前提是对身边的人事麻木不仁、漠不关心,这绝对是不可取的。面对无法回避的战争,庄子转而追求精神上的逍遥与自由而完全放弃了人的外在形体,不仅如此,庄子还认为完全是世间的外在形体阻碍了人们获得真正的逍遥与自由。然而,形既已没,心又和安?又怎么能感知到你是不是真正的逍遥自由呢?另外,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庄子一方面选择对现实进行无情的批判,另一方面又隐于市井,崇尚回归上古社会的纯真与自然,而忽视了对现实社会的评估,导致了后来者形成了盲目的崇古思想,遇到困难就向往回到上古时期的美好生活。同时,崇尚自然,追求个人精神上的逍遥自由,往往使追随者对身边的事物变得自私、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另外,也使人的容易形成保守的思想,不敢打破传统的桎梏,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自然而然的存在,无需要去改变。这就必然的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也阻碍了历史的进程。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所以,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辩证地去看待庄子的自由思想。在现代文明社会,社会的自由才是个人自由的充分保障,只有整个社会和谐自由了,我们个体才能真正的做到逍遥自由。而且,自由并不仅仅像庄子所说的精神上绝对的自由,还包括物质自由、人身自由、政治自由等等。安贫乐道的精神固然是难能可贵的,但人们丰衣足食之地生活,人与人之间平等、互相信任、互相关怀的和谐社会岂不是更高层次上的逍遥自由和超然么?而从庄子所说的“游心”到“游世”、“游物”无疑也是整个社会进步的表现。同时,庄子追求逍遥自由的思想又具有其永恒的价值,在“有我”和“无我”这个辩证的统一中,才是人类真正应该具有的生存方式。简单来说,人类追求逍遥自由的过程就是追求和谐的过程,追求真善美的过程,追求天人合一的过程。

因此,我们应该摒弃其消极避世的一面,把内心的宁静与对逍遥自由本身的追求融入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去,用我们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生存的真实价值和真实意义。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我们就用良心和文笔去书写我们自己的逍遥与自由吧!

庄子《逍遥游》读后感(篇5)

烽火狼烟,点燃了思想的火焰,你在孤独的极峰,望向梦里的仙境。芸芸众生,是谁得了不羁的逍遥?巨鹏?若无六月的风,它如何能上得九万里;尘埃?亦不过是借以生物的息,相吹罢了!

……

于是,你悟到了你人生的最高境界,无为界。

意起思行,神游天地,无拘无束,你是人间逍遥的神!

然而,又有几人把你看的明?后世的学者,追不上逝去的风,只能握着卷卷残集,望文生义:

你,成了消极避世的人。

可笑,可笑他穿不过千古的时空,望不到你头上的天,踩不到你脚下的地,却偏又说了不负责任的话!

后世的人用后世的思维观念,总以为自己是最聪明,可也知一时当一限?那是千年前的你!此“无为”非彼“无为”,你的“无为”怎能用今世的“无为”来定论?

而你,却又穿越了千古,你的“无为”,在那战乱的年代,是最理想的完美境界,这不正与我们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知道我的解说是多余,你就是你!精神的巨子,心灵月亮的守护神,又怎会管他后人如何评论?

历史长河滚滚东逝,你在风尖浪口依旧高唱: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试问,有此境者,当有几人?

千古一逍遥,你,庄子,当之无愧!

庄子逍遥游读后感


【篇一:《庄子逍遥游》读后感】

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了至人,神人,圣人的生活意境,逍遥游作为庄。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庄。学说的最高理想。作品描写了一个哲学意识上天入地以求索宇宙的秘密后倦极而返的心理经历。

作者首先通过描绘一系列具体的事物和三个不同层次的人物来反复申明绝对自由的难得,借鲲鹏和蜩鸠的对比,来说明大小的分别,破除一般人见小不见大的观念,并指出:唯有无己的至人才能做到逍遥游。

接着塑造了一个神人的形象,使逍遥游的至人具体化。庄。赋予了这个神人最美的外表和最好的品质,她是庄。逍遥理想的完美体现者。然后则极为生动幽默地写了庄。与惠。论辩有用与无用、小用与大用的情况。庄。认为小用不如大用,无用就是大用,只有无所可用,才能物无害(之)者,在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永作逍遥游。

读完全篇,可以理解到:逍遥游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这让我想到:现实生活中,人们或是为了名利勾心斗角,整天生活得惶惶不安;或是没有人生目标和精神支柱;或是注重物质的享受,忽略了精神上的提高。

越来越方便快捷的现代生活方式让我们在享受它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追求。有些人舍不得花上一个小时看一本好书,更乐意做的是去泡网吧,或是去麻将桌前搓一小时。

社会的进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然而社会的进步更需要强大的精神文明来支持和推进。所以,当我们有闲暇时,不妨捧起一本好书,全身心投入地去读它,理解它,做一个现代的至人,神人,圣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畅游。

【篇二:庄子《逍遥游》读后感】

孔子被人们称为圣人,把庄子称为神人。一提到庄子,我们就会想到他的《逍遥游》。

《逍遥游》开门见山点出逍遥的境界,游的状态。鹏程万里,扶摇直上,看似逍遥,其实都是有所待,不自足。一旦时不我与,则无法成功。如何才能超脱?庄子提出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也就是说,心灵顺应天地大道,跳出万物束缚,无物,无我,无功,无名,与天地精神相往来,逍遥自在。

在《逍遥游》中,庄子用了较大的篇幅来讨论有用与无用,大用与小用。似乎现代人自认为更切近的把握了什么是有用,即能使自己短平快的获得想要获得的一切,包括权势,利益等等就是有用,就是有利于自己。这在惠施看来是无可置疑的,而庄子则睿智的指出,有用无用的标准是主观的,大用小用的结果是事在人为的。同样的防治龟手的药在不一样的人手中就会发挥不一样的功效,发挥不一样的作用,有的作用大,有的作用小。物是否有用要看人是否会用,会用则物无可不用。惠子的问题: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在庄子那里,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於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可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用法,自然,有用无用也就无需再争辩了。

《逍遥游》借鲲化为鹏徙南冥的寓言阐明作者蔑视人间一切功名利禄以求不受外无限制的绝对自由观,是庄子精神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了整个中国的思想史及文学史。其对当代人的启示,在于其超脱精神,提升自我的心灵境界。

《逍遥游》中出现了庄子理想中的神人,至人,圣人的具体形象,既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的藐姑射神人形象。她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她之人也,之德也,将旁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这个神人的形象寄予了庄子最高的人格理想,展现了一种理想化的人生境界,也是一种通达人生理想境界之美妙而有效的途径。值得注意的是,逍遥游不是指向迷失本性的醉生梦死,更不是指向丧失现实人生的邪教性寂灭,也不是看破红尘的消极出世,而是指向主体身心的审美体验,即人生的诗意化,审美化。这实际上是忘我境界的一种引申性和自觉性追求。身陷物欲的漩涡中不能自拔的人只会对藐姑射神人是位神话而付之一笑,殊不知,这种对神人的向往与追求中恰恰蕴含着他们最最需要的超脱的,纯粹的智慧。

《逍遥游》中塑造的境界永远是没有边界的。天地大道,发乎自然,庄子于虚静中挥洒他的放诞,于达观中流露出些许狡黠,让我们用一生的体温去温暖这个智慧的名字,渐行渐远,随着庄子去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同时我也想到:现实生活中,人们或是为了名利勾心斗角,整天生活得惶惶不安;或是没有人生目标和精神支柱;或是注重物质的享受,忽略了精神上的提高。越来越方便快捷的现代生活方式让我们在享受它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追求。有些人舍不得花上一个小时看一本好书,更乐意做的是去泡网吧,或是去麻将桌前搓一小时。社会的进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然而社会的进步更需要强大的精神文明来支持和推进。所以,当我们有闲暇时,不妨捧起一本好书,全身心投入地去读它,理解它,做一个现代的至人,神人,圣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畅游。

【篇三:庄子逍遥游读后感作文】

逍遥自由是每个人所向往的,我们大部分人耗尽一生,也无法到达,也正是由于它很难真正实现,这才更凸显出它的可贵。庄子一生追求无待的逍遥和自由,这种思想在今天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那么我们又应该怎样去看待它呢?

生活在那个狼烟四起的战国时代,庄子目睹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死亡和恐惧,人们得不到幸福和自由,因此,宣扬心灵上的逍遥与自由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那个年代一大主题。庄子以其大胆而又丰富的想象力给我们描绘他的逍遥自由之境。人生是不完美的,很多东西都无法得到,在庄子看来,现实生活中不可得到的一些东西,我们可以在另一个抽象的世界里得到,这就是我们的精神世界,在精神世界里寻找现实世界里得不到的满足,这就是庄子对逍遥自由的追求了吧。

然而,毕竟庄子生活在战国时期,离我们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他的思想也必然会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

在阶级社会里,人们追求精神上的逍遥与自由,是因为底层劳动人民受到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在现实生活中毫无逍遥自由可言,便转向精神寄托。但是,这种自由理想毕竟是主观唯心的,属于个人主义,它根本就不可能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得以实现。同时,这种对自身逍遥自由毫无顾忌的追求的前提是对身边的人事麻木不仁、漠不关心,这绝对是不可取的。面对无法回避的战争,庄子转而追求精神上的逍遥与自由而完全放弃了人的外在形体,不仅如此,庄子还认为完全是世间的外在形体阻碍了人们获得真正的逍遥与自由。然而,形既已没,心又和安?又怎么能感知到你是不是真正的逍遥自由呢?另外,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庄子一方面选择对现实进行无情的批判,另一方面又隐于市井,崇尚回归上古社会的纯真与自然,而忽视了对现实社会的评估,导致了后来者形成了盲目的崇古思想,遇到困难就向往回到上古时期的美好生活。同时,崇尚自然,追求个人精神上的逍遥自由,往往使追随者对身边的事物变得自私、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另外,也使人的容易形成保守的思想,不敢打破传统的桎梏,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自然而然的存在,无需要去改变。这就必然的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也阻碍了历史的进程。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所以,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辩证地去看待庄子的自由思想。在现代文明社会,社会的自由才是个人自由的充分保障,只有整个社会和谐自由了,我们个体才能真正的做到逍遥自由。而且,自由并不仅仅像庄子所说的精神上绝对的自由,还包括物质自由、人身自由、政治自由等等。安贫乐道的精神固然是难能可贵的,但人们丰衣足食之地生活,人与人之间平等、互相信任、互相关怀的和谐社会岂不是更高层次上的逍遥自由和超然么?而从庄子所说的游心到游世、游物无疑也是整个社会进步的表现。同时,庄子追求逍遥自由的思想又具有其永恒的价值,在有我和无我这个辩证的统一中,才是人类真正应该具有的生存方式。简单来说,人类追求逍遥自由的过程就是追求和谐的过程,追求真善美的过程,追求天人合一的过程。

因此,我们应该摒弃其消极避世的一面,把内心的宁静与对逍遥自由本身的追求融入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去,用我们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生存的真实价值和真实意义。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我们就用良心和文笔去书写我们自己的逍遥与自由吧!

【篇四:庄子《逍遥游》读后感】

孔子被人们称为圣人,把庄子称为神人。

一提到庄子,我们就会想到他的《逍遥游》。

小时候,曾在语文书上读过简化版的《鹏程万里》,却从没有真正感受过乘物以游心的逍遥,从没有真正感受过那种独于天地精神往来的淡泊。

上个世纪末,有一首歌叫做《潇洒走一回》,潇洒来去天地间,是少年人金色的憧憬,中年人的一声叹息,老年人不由自主想当年。逍遥的脚步总是来去无踪,沿着中国千年的历史长河,顺流而上。有武陵桃园,遗世而独立,自在悠闲。再往前,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有庄子,也只有庄子。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至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嬉笑怒骂、了无拘囿。

庄子一生贫而不穷,家住陋巷,以织草鞋为生,有时甚至无米下锅,要向人借粮。但是他却能随心所欲,自得其乐。生不逢时,如之奈何?就是这样一个一贫如洗的人,断然拒绝了楚王送上门的相国之位。自称宁愿做一只在淤泥中拖着尾巴、自由自在的乌龟,也不愿意当供奉在庙堂上,受人尊敬的龟甲。所以庄子选择了无为,敢于从容面对随之而来的寂寞和贫困,在天地间随心所欲,逍遥自在,达到心灵所追求的高度与境界。

《逍遥游》是全书的精髓,开门见山点出逍遥的境界,游的状态。鹏程万里,扶摇直上,看似逍遥,其实都是有所待,不自足。一旦时不我与,则无法成功。如何才能超脱?庄子提出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也就是说,心灵顺应天地大道,跳出万物束缚,无物,无我,无功,无名,与天地精神相往来,逍遥自在。

看庄子的《逍遥游》,首先就要看一个大字。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巨鲲大鹏,充盈于天地之间的大气磅礴。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大格局、大气量、大胸怀是逍遥的第一步。

其实,生活都一样,只是每个人看待生活的角度不同而已。在每个人面前,生活都是不同的色彩,只在于你是如何去看待、如何去面对。所以,胸怀博大是庄子、是《逍遥游》给我们上的第一课。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再说如果水的积聚不够深,那么则无力承载大船。同样的,在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嘹亮的哭声就是人生鸣笛启航的标志。我们在书海中、在困难中逐渐成长,小船历经风雨,变成了大船。倘若没有在学习生活中的知识、能力、经验的积淀,水不够深,人生的大船在未知的水域里航行,必然危机重重。当然,内涵深度的积累无疑是一种漫长的过程,需要锲而不舍的坚持,这也是一种逍遥游的前提与资格。

《逍遥游》中塑造的境界永远是没有边界的。天地大道,发乎自然,庄子于虚静中挥洒他的放诞,于达观中流露出些许狡黠,让我们用一生的体温去温暖这个智慧的名字,渐行渐远,随着庄子去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当感受到心灵的疲倦与束缚时,让我们静下心来,跟着庄子一起展开一次心灵的逍遥游

【篇五:庄子《逍遥游》读后感】

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了至人,神人,圣人的生活意境,逍遥游作为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庄子学说的最高理想。作品描写了一个哲学意识上天入地以求索宇宙的秘密后倦极而返的心理经历。

作者首先通过描绘一系列具体的事物和三个不同层次的人物来反复申明绝对自由的难得,

借鲲鹏和蜩鸠的对比,来说明大小的分别,破除一般人见小不见大的观念,并指出:唯有无己的至人才能做到逍遥游。接着塑造了一个神人的形象,使逍遥游的至人具体化。庄子赋予了这个神人最美的外表和最好的品质,她是庄逍遥理想的完美体现者。然后则极为生动幽默地写了庄子与惠论辩有用与无用、小用与大用的情况。庄子认为小用不如大用,无用就是大用,只有无所可用,才能物无害(之)者,在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永作逍遥游。

读完全篇,可以理解到:逍遥游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这让我想到:现实生活中,人们或是为了名利勾心斗角,整天生活得惶惶不安;或是没有人生目标和精神支柱;或是注重物质的享受,忽略了精神上的提高。

越来越方便快捷的现代生活方式让我们在享受它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追求。有些人舍不得花上一个小时看一本好书,更乐意做的是去泡网吧,或是去麻将桌前搓一小时。

社会的进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然而社会的进步更需要强大的精神文明来支持和推进。所以,当我们有闲暇时,不妨捧起一本好书,全身心投入地去读它,理解它,做一个现代的至人,神人,圣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畅游。

【篇六:《庄子逍遥游》读后感】

被鲁迅先生誉为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之的著作《庄子》经时间与世事的洗礼已然成为道家哲学的巨著,同时又是一部文学名著,李白称其为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

庄子的《逍遥游》居《庄子》内篇之首,文采绚丽,想象奇诡,构造种种神仙方物以喻世警人,奠定了庄子哲学的基调,也使我辈读者得以一窥庄子文采的精妙。《逍遥游》成为传世经典之作,历千年而不衰,也向我们昭示了庄子哲学的勃勃生机。经典并非是金属与过去的纯粹静止,独立自足的东西,经典的永恒不仅仅在于超越具体的时间,空间,还在于它能在人的参与和关照下持续的涌现其新的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呈现其存在的各种可能性。即经典的意义不在于静止的过去,而在于不断的生成。

《逍遥游》借鲲化为鹏徙南冥的寓言阐明作者蔑视人间一切功名利禄以求不受外无限制的绝对自由观,是庄子精神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了整个中国的思想史及文学史。其对当代人的启示,在于其超脱精神,提升自我的心灵境界。在庄子的时代,如司马迁《史记》所作浮世绘: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功利的社会营营苟苟,纷扰异常。但在庄子看来,人世间的一切争斗,权谋,都不过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陷于其中,则终身受累,不能自拔。两千三百年前的庄子时代如是,我们今天的生活又好到哪里去了么?人们终日忙忙碌碌,钻营谋取,越来越疯狂的对地球资源进行掠夺,天道日浅,人欲日深。人类如何才能跳脱出野马尘埃,如何才能和蜩与学鸠相区别。庄子借大鹏南徙试图给出我们答案。人类应该正视自己在自然中的位置,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与万物和谐共生共存。人们对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认识过程。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原始社会,人对自然心怀敬畏,农业文明时,人们对自然期盼,亲和,希望物阜年丰。当私有制培养了人的占有欲时,日益膨胀的占有欲使人的自大有增无减,文艺复兴被认为是人的觉醒的时代,觉醒的人认为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万物的灵长,欲使人倍感豪迈,一小天下。从工业文明崛起到现代,人类的自我便无限扩张,作为集体的人类在自然面前飞扬跋扈,不可一世,一发而不可收。近代历史的几百年人对地球的破坏可谓愈演愈烈,只知贪婪索取,不惜自毁家园,自然界在承受万重苦难的同时,已经频频警示,有识之士也早就开始呼吁。当新世纪的钟声敲响时,人应深思,人类对自我,对世界的人是经过长期的探索,积累,验证,总结,究竟有没有长足的进步?人在宇宙中,究竟应处于什么位置?对此,庄子在《秋水》篇中就论到: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指出人在天地间所占位置不过是亿万分之一,只应和万物一样共享朝晖晚霞。人只有跳出自己的囿域,乘上鲲鹏之背,上达九万里的高空,才能俯瞰人世间种种自作聪明其实愚蠢至极的争斗和掠夺,人才会认识到自己的人是多么可笑,从而获得智慧。

其次,朝菌不知晦朔,惠姑不知春秋,指明认识是有局限的,人的认识是有盲点的。那么就对人类最为信赖和引以为傲的理性提出拷问。这也正是西方哲学所前进的道路。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局限的,人类的智慧并不像人们自己设想的那样可靠。《逍遥游》中连叔回答肩吾的提问时明白指出: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人类寻找智慧的过程是艰难的,也应该是前赴后继,不断超越的。而今天,当人类为物欲所障,淹没在务实之风,功利之计及你追我赶的紧张生活,越来越疏离从容的生活节奏,也远离了沉思默想,对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天生的好奇,惊异之心,善于怀疑,敏于倾听,深于体验,精于反思等特点,日渐消耗。人又有什么充足的理由傲视万物,以地球的主人自居,任意胡作非为?

其三,到底什么是有用?什么是大用?在《逍遥游》中,庄子用了较大的篇幅来讨论有用与无用,大用与小用。似乎现代人自认为更切近的把握了什么是有用,即能使自己短平快的获得想要获得的一切,包括权势,利益等等就是有用,就是有利于自己。这在惠施看来是无可置疑的,而庄子则睿智的指出,有用无用的标准是主观的,大用小用的结果是事在人为的。同样的防治龟手的药在不一样的人手中就会发挥不一样的功效,发挥不一样的作用,有的作用大,有的作用小。物是否有用要看人是否会用,会用则物无可不用。惠子的问题: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在庄子那里,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於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可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用法,自然,有用无用也就无需再争辩了。其实,在这里,正相当于中国古代的器与官之间的关系,单独作为器,就仅只局限在个体身上,用的范围也就小得多,当你放开眼界,从更高的层次来审视和验检,单独的器才能成为有机整体的一个发挥自己官能的官出现在你的视野中,而此时,他的用是大是小,是有是无也许就与先前的结论大相径庭了。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人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走过的曲折复杂的历程。黑龙江的荒地经过人类不屈不挠的,兢兢业业地开垦过后,贡献给人类的除了区域性的粮食丰产还有更大范围的土地和空气得不到净化,以及还不可预测的更长期的什么影响。可是在人们认识到这些的时候,能做得除了悔不当初之外已经不多。人们对自然横加干涉的结果是遭到无情的报复,自然修复自己的方式并不会按照人的意愿进行。东北的荒地看似无用,但大而观之,则对保持水土,调节生态作用巨大,发挥着地球之肾的功能。便如哲学,有用还是无用,也绝非世俗的急功近利,鼠目寸光所能衡量,哲学之用是根本大用,大而无当或许是一种哲学的崇高。人类历史上许多无知,愚昧的人祸以及当代普遍弥漫的人文危机,无智慧状况与哲学受冷落,被误解相关联。

最后,《逍遥游》中出现了庄子理想中的神人,至人,圣人的具体形象,既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的藐姑射神人形象。她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她之人也,之德也,将旁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这个神人的形象寄予了庄子最高的人格理想,展现了一种理想化的人生境界,也是一种通达人生理想境界之美妙而有效的途径。值得注意的是,逍遥游不是指向迷失本性的醉生梦死,更不是指向丧失现实人生的邪教性寂灭,也不是看破红尘的消极出世,而是指向主体身心的审美体验,即人生的诗意化,审美化。这实际上是忘我境界的一种引申性和自觉性追求。身陷物欲的漩涡中不能自拔的人只会对藐姑射神人是位神话而付之一笑,殊不知,这种对神人的向往与追求中恰恰蕴含着他们最最需要的超脱的,纯粹的智慧。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的今天,很多人价值迷失,心灵恍惚,他们需要澄明的智慧。人们对抗物欲横流的社会可以从两千多年前的庄子那里得到启迪。

【篇七:庄子逍遥游读后感】

古往今来,人们都在追逐一个梦想自由。从个体来说,柏拉图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孔子追求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精神境界;从民族来说,无数被压迫人民为争取自己民族的自由独立而奋起反抗不惜流血牺牲;从国家来说,人们为寻求不断发展提出自由新口号:经济要求发展自由贸易、自由竞争,一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政治要求自由民主以谋求更广泛人民利益,文化也也同样要求自由的空气、自由的呼吸、以达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面貌人们心中对自由的呼声从古一直绵延至今,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愈加洪亮,然而,自由到底是什么?自由在哪里?怎么实现自由?我们心中久久的疑惑谁来解开?

那么不妨静下心来,漫步于幽静的树木或湖畔,来品读一番庄子的《逍遥游》,聆听那从远古而来的期盼,来体味自由的馨香,任心思自由徜徉于天际。

《逍遥游》是《庄子》书中的首篇,也是庄子本人的代表作。在上《庄子研究》课程的时候,我认真地听老师解读了《逍遥游》这篇文章,在深入阅读之后,我觉得庄子的确不愧是影响汉文化甚深且远的一代思想家,其中阐述的观念也在数千年以下不断的对后世产生影响。另外,庄子也不仅是一位思想家,他更是一位重要的散文家,这篇《逍遥游》看似杂乱无章,但是却有中心思想贯串其中:他就是要人们不要一直被名韁利索牵绊住,更不要人云亦云的迷失在世俗的观念或是现实取向的功利价值观之中。

初见逍遥游三个字,很自然的联想到这样一幅悠然惬意的风景:一个学者立于竹筏之上,没有船桨,竹筏顺着水流漂游,两岸青山徐徐向身后远去。若问我庄子的自由该如何形容,很自然的想到那句向诗人一样自由。但读完并深入学习《逍遥游》一文后,才发现上面的两个很自然的反应与庄子以及他所崇尚的逍遥真是差里百万里。庄子逍遥,是近乎忘却凡世间的一切复杂,纤尘不染的精神与灵魂上得到自由。那些诗人学者,要么触景生情,要么因势感怀,都是为外在客观和内在主观所限,不能达到真正的逍遥。

《逍遥游》开门见山点出逍遥的境界,游的状态,鹏程万里,扶摇直上,看似逍遥,其实都是有所待,不自足。一旦时不与我,则无法成功。如何才能超脱?庄子提出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也就是说,心灵顺应天地之道,跳出万物束缚,无物,无我,无功,无名,与天地精神相往来,逍遥自在。作品描写了一个哲学意识上天入地以求索宇宙的秘密后倦极而返的心理经历。首先通过描绘一系列具体的事物和三个不同层次的人物来反复申明绝对自由的难得,借鲲鹏和蜩鸠的对比,来说明大小的分别,破除一般人见小不见大的观念,并指出:唯有无己的至人才能做到逍遥游。

庄子所讲的逍遥是一种绝对的自由,而不是相对的自由。庄子把人生之最高境界描绘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那是一种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没有功利目之、心中无我之崇高境界。只要如此,才能潜心学习,为人生之腾飞打下厚实之基础,才能不畏险阻,翱翔于九万里之蓝天,做才能战胜自我,不被荣誉所累,才能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以热爱作为奋斗之动力。

逍遥游是庄子哲学的总纲,是庄子对人生的理想的追求,对精神自由的祈向,是精神从主观形体和客观现实环境中提炼。《逍遥游》的主旨是人应该摆脱一切功名利禄权势的束缚,在精神上达到一个超然物外、悠然无为、绝对自由的境界。庄子借《逍遥游》为人们开辟了一个自由空灵、超脱时空的天地。

《逍遥游》中塑造的境界永远是没有边界的。天地大道,庄子于虚静中挥洒他的放诞,于达观中流露出些狡黠,让我们用一生的体温去温暖这个智慧的名字,渐行渐远,随着庄子去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或是为了名利钩心斗角,整天生活的惶惶不安;或是没有人生目标和精神支柱;或是注重物质的享受,忽略了精神上的提高。越来越方便快捷的现代生活方式让我们在享受他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追求。有些人舍不得花上一个小时看一本好书,更乐意做得是去泡网吧,或是去麻将桌前搓一小时。社会的进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然而社会的进步更需要强大的精神文明来支持和推进。所以,当我们有闲暇时,不妨捧起一本好书,全身心投入地去读他,去理解它,做一个现代的至人、神人、圣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畅游。

【篇八:庄子《逍遥游》读后感】

孔子被人们称为圣人,把庄子称为神人。

一提到庄子,我们就会想到他的《逍遥游》。

小时候,曾在语文书上读过简化版的《鹏程万里》,却从没有真正感受过乘物以游心的逍遥,从没有真正感受过那种独于天地精神往来的淡泊。

上个世纪末,有一首歌叫做《潇洒走一回》,潇洒来去天地间,是少年人金色的憧憬,中年人的一声叹息,老年人不由自主想当年。逍遥的脚步总是来去无踪,沿着中国千年的历史长河,顺流而上。有武陵桃园,遗世而独立,自在悠闲。再往前,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有庄子,也只有庄子。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至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嬉笑怒骂、了无拘囿。

庄子一生贫而不穷,家住陋巷,以织草鞋为生,有时甚至无米下锅,要向人借粮。但是他却能随心所欲,自得其乐。生不逢时,如之奈何?就是这样一个一贫如洗的人,断然拒绝了楚王送上门的相国之位。自称宁愿做一只在淤泥中拖着尾巴、自由自在的乌龟,也不愿意当供奉在庙堂上,受人尊敬的龟甲。所以庄子选择了无为,敢于从容面对随之而来的寂寞和贫困,在天地间随心所欲,逍遥自在,达到心灵所追求的高度与境界。

《逍遥游》是全书的精髓,开门见山点出逍遥的境界,游的状态。鹏程万里,扶摇直上,看似逍遥,其实都是有所待,不自足。一旦时不我与,则无法成功。如何才能超脱?庄子提出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也就是说,心灵顺应天地大道,跳出万物束缚,无物,无我,无功,无名,与天地精神相往来,逍遥自在。

看庄子的《逍遥游》,首先就要看一个大字。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巨鲲大鹏,充盈于天地之间的大气磅礴。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大格局、大气量、大胸怀是逍遥的第一步。

其实,生活都一样,只是每个人看待生活的角度不同而已。在每个人面前,生活都是不同的色彩,只在于你是如何去看待、如何去面对。所以,胸怀博大是庄子、是《逍遥游》给我们上的第一课。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再说如果水的积聚不够深,那么则无力承载大船。同样的,在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嘹亮的哭声就是人生鸣笛启航的标志。我们在书海中、在困难中逐渐成长,小船历经风雨,变成了大船。倘若没有在学习生活中的知识、能力、经验的积淀,水不够深,人生的大船在未知的水域里航行,必然危机重重。当然,内涵深度的积累无疑是一种漫长的过程,需要锲而不舍的坚持,这也是一种逍遥游的前提与资格。

《逍遥游》中塑造的境界永远是没有边界的。天地大道,发乎自然,庄子于虚静中挥洒他的放诞,于达观中流露出些许狡黠,让我们用一生的体温去温暖这个智慧的名字,渐行渐远,随着庄子去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当感受到心灵的疲倦与束缚时,让我们静下心来,跟着庄子一起展开一次心灵的逍遥游

千古一逍遥——读《庄子逍遥游》


千古一逍遥——读《庄子逍遥游》


烽火狼烟,点燃了思想的火焰,你在孤独的极峰,望向梦里的仙境。芸芸众生,是谁得了不羁的逍遥?巨鹏?若无六月的风,它如何能上得九万里;尘埃?亦不过是借以生物的息,相吹罢了!

于是,你悟到了你人生的最高境界,无为界。

意起思行,神游天地,无拘无束,你是人间逍遥的神!

然而,又有几人把你看的明?后世的学者,追不上逝去的风,只能握着卷卷残集,望文生义:

你,成了消极避世的人。

可笑,可笑他穿不过千古的时空,望不到你头上的天,踩不到你脚下的地,却偏又说了不负责任的话!

后世的人用后世的思维观念,总以为自己是最聪明,可也知一时当一限?那是千年前的你!此无为非彼无为,你的无为怎能用今世的无为来定论?

而你,却又穿越了千古,你的无为,在那战乱的年代,是最理想的完美境界,这不正与我们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知道我的解说是多余,你就是你!精神的巨子,心灵月亮的守护神,又怎会管他后人如何评论?

历史长河滚滚东逝,你在风尖浪口依旧高唱: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试问,有此境者,当有几人?

千古一逍遥,你,庄子,当之无愧!


关于逍遥游读后感范文集锦


当我们读完作者写的作品,我们的思维也发生了许多变化。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了,读后感大全小编为您准备了关于逍遥游读后感范文,相信你参阅以后一定会有所收获!

关于逍遥游读后感范文 篇1

庄子是一位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大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这几天,我津津有味、如饥似渴地读了庄子写的《逍遥游》。

令我至今难忘的是《逍遥游》中的这样一段话:“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再说,积存的水不够深,它就无力承载大船。倒一杯水在低洼之处,只有小草可以当船;放上杯子,它就着地不动了,这是水少但是船大的缘故。积存的风不够大,就没有力气承载巨翅。所以,大鹏飞到九万里的高空,才能算抵达风的上方,这样才可以乘着风力,背靠着青天,完全没有任何阻碍,然后,才可以开始飞向南方。从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情之前,都要打好充分的提前量。

《庄子逍遥游》是一本好书,里面的奥妙无穷无尽,让我如醉如痴、令我受益匪浅,还有一些奥妙,等着你去探索和发现呢!

关于逍遥游读后感范文 篇2

庄子,先秦时期代的一位哲学家,在中学历史书中,我们就对他有所了解,但是他们著作《庄子》,我还从没读过。这次,我们全班学生幸运的跟随百班千人共读活动,共读萧袤老师的庄子童话《逍遥游》,读完之后,我真正领悟到了庄子不仅是一位深刻的哲学家还是一位风趣幽默、会讲寓言故事的童话家!

《逍遥游》是适合小学生读的彩绘本,共16个故事,书中主要讲述了名叫小惠的11岁五年级女孩,和几千年前的庄周一起逍遥游的故事,先秦诸子百家时期,庄周有一好友惠子,两个关系很好,于是作家萧袤就想象五年级女孩小惠就是庄子的老友惠子,两个人亦梦亦幻,一起变成两只蝴蝶和两条小鱼,与古代成语“庄周梦蝶”和“濠梁观鱼”相照应。使书中故事丰富多彩,趣味横生,让孩子们百读不厌,并学习了有关庄子的成语!

1、故事情节有趣而想象力丰富。

庄子是先秦时代的哲学家,因时代的久远,我们认识和了解他,有一定的困难,萧袤老师没有死板地介绍庄子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著作,而是把庄子的哲学观渗透在16个有趣的故事中,并在每个故事后面穿插一些通俗易懂的原文《庄子》片段,因为对11—12岁的孩子来说,这样更容易接受和学习。书中的故事想象力丰富,单单从故事的题目,如“我不是来偷菜的”、“蝴蝶吻”、“当一条鱼也很好啊”等,就大大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故事情节里,主人公惠子和白衣老人庄周一会儿变成一只蓝蝴蝶在菜地里飞舞,一会儿变成一条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一会儿又和好友向往到黑暗世界里冒险。让读者在有趣而丰富的故事情节里领悟到庄子的哲学思想和深奥的文学著作的精髓。

2、用有趣的故事表现哲学观。

庄子是先秦时代的哲学家,他的哲学观博大精深,深刻富有哲理,庄子哲学主要是人生的哲学,也就是人生的看法和态度——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如何跟孩子们讲哲学呢?作家萧袤老师没有采用说教的形式,而是用浅语的艺术把庄子的哲学思想,融入化解到有趣的故事中去。比如“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在故事里,惠子和白衣老人庄周游戏玩乐中,用好似开玩笑的口吻说出来,让我们也感觉好像是绕口令一般,不知不觉就记住了这句关于“鱼之乐”著名论辩。

另外,书里每一个故事后面,萧袤特意安排《庄子》的原文链接,比如“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出自《庄子·秋水》”这段话来说明人不能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应该谦虚谨慎,既能看到自已的优缺点,也能看到别人的优缺点,走出小天地,才能见多识广的道理。

3、书中情节亦梦亦幻亦真实。

读完这本书,我对书中情节亦梦亦幻亦真实所震撼,刚一接触阅读的时候,有点读不太懂,因为书中开头的情节是小惠和爸爸在菜地里捉蝴蝶,小惠追着一只白蝴蝶来到栅栏门,白蝴蝶摇身一变,成为白衣老人庄周,小惠则变成一只蓝蝴蝶,一起与庄周逍遥游,还在爸爸脸上留下一个蝴蝶吻,故事情节不断在梦幻和现实中,像放电影的镜头一样来回切换,小惠还和邻居家的好朋友向往,一起被巨大的黑色夜猫绑架,穿越在黑色空间里冒险,一会儿又回到现实生活中居住的社区的菜地,情节的变幻莫测,更丰富了故事书的生动性,让我们在懵懵懂懂中感受庄子童话的神奇有趣。

书中说起庄子喜欢讲故事,很多故事流传至今,成为我们经常运用的成语,比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朝三暮四”、“白驹过隙”、“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等,还有一些神话故事,比如“姑射山之仙子”、“皇帝寻找玄珠”等,都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水平。

有趣的故事情节和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让我感觉好像和主人公小惠进行了一场有趣的旅行,也不是单纯地玩耍疯跑,而是在旅行中渗透学习到庄子的哲学观、思想观、价值观的理念,体验经典童书的奥妙。

关于逍遥游读后感范文 篇3

初读逍遥游,是感叹鲲鹏之大,世间无有。鲲广数千里而不知其修,鹏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在脑海中浮现如此庞然大物,气势无穷,顿是心胸宽广,神思游弋。而庄子的神思不知遨游到哪里去了,才有了如此浪漫大气的想象。

我觉得,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所体现的有道家清净无为,自由飘逸的思想。尧让天下与许由而由不受,藐姑射山神人无所谓而无所不为而天下大治,庄子以无用之物顺应外境以为用而全其大用,阐述了无名无功无己的自由无为思想。这里的自由不是任性而为,而是无所“待”而达自由,顺气而至逍遥,与万物为一体。

《逍遥游》中有鲲、鹏、蜩、学鸠、朝菌、惠蛄、冥灵、大椿、彭祖等各种现实中存在或非存在,或小年或大年,或人或非人,都是自然中物。这些已体现自然之物都有灵,人与自然为一体。从“生物以息相吹”,到“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更是体现了庄子的自然观,顺应自然。鲲大而游于北海,鹏广而上九万里,冥灵、大椿、彭祖寿命长久,这些大年与蜩、学鸠、朝菌、惠蛄这些小年形成了鲜明对比,若要达到或接近无所待而游无穷,首先是为大年,在大年的基础上,顺应自然,无己而为至人,无功而为神人,无名而为圣人。

《逍遥游》中体现的道家思想是朴素纯洁的,更有庄子的飘逸洒脱。与老子的思想相比,更没有束缚,汪洋恣意,无拘无束。所以相对于老子的思想,我是更喜欢庄子的。对于《逍遥游》这篇文章,更喜欢前半部分,特别是开头对鲲鹏的描写,就有庄子的感觉溢出,便无尽逍遥了。

现代人是不得逍遥的,羁绊太多,倚靠太多,功利太重。一些所谓逍遥只是发泄或扮酷,相比,心灵片刻的宁静来得更实在些,但却是不可及逍遥的。

关于逍遥游读后感范文 篇4

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期,我偏爱于道家代表人物庄周,也喜欢看他的代表作《庄子》,其中最让我身临其境的,就是被列为道家经典《庄子·内篇》的首篇——《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第一句一出,读起来就朗朗上口,别有一番韵味。文章描述的都是虚无缥缈,并非真实存在的。但在脑海中,却能意外浮现出深海中一条大鱼的情景。深黑的海,衬托着大鱼更加的醒目。

“而化为鸟,其名为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那名为鲲的大鱼游着游着就飞起了,从深黑的海洋到湛蓝的天空,他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彩,是那样的轻巧。闭起双眼,就仿佛我坐在他的脊背上,吹着微风,领略着河山的美,就突然冒出奇特的想法,像诗仙李白那样,斟一杯小酒,那可真是逍遥自在了。

逍遥游,至始至终,语言简洁,读起来却让人深陷其中的意境,无法自拔。从文章的第一句开始,就陷入了章子创造的,只有在梦境李才会出现的画面。就好像是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无欲无求,逍遥自在的在自己的世界里驰骋。

《逍遥游》全文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汪洋肆意,却又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此文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一篇文章读下来,哪怕并不了解这篇文章到底写了些什么,但也能被它所散发出来的浪漫气息和自由逍遥的气息所感染。

其实,文中不论是能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的大鹏,还是可以御风而行的列子,它们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这篇文章借此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说明不为世所用才能成为真正的“逍遥”。里面的大道理,对于我来说或许很难一时去理解,但我能体会到,文章中每一词,每一句所散发出来的自由和逍遥的感觉。

庄子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境界,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能是真正的“逍遥者”。

我很向往那种忘我的境界,想去更深入的理解到底什么是逍遥、什么是忘我。在如今这个诱惑极多、十分嘈杂的世界里,有谁能够进入忘我的境界,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呢?我想做一个现代的“逍遥者”,做到“至人、神人、圣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畅游。

我对追求逍遥的理解就是减少对物质上的需求,我们需要提高在精神上的享受,做真正逍遥的人。

关于逍遥游读后感范文 篇5

一、“逍遥游”——人在天地自然中的精神漫游

人教版第四册所选《逍遥游》为《庄子》一书的首篇,主旨是讲人生的境界。在庄子看来,理想的人生境界就是人生在世能作“逍遥游”。那么,什么是“逍遥游”呢,先说“逍遥”的语义。在《庄子》一书中,“逍遥”一词的含义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精神状态或内心状态。《庄子》一书中,多次使用到“逍遥”一词,有时单独使用,有时和“彷徨”一词对举使用,但词义始终不变。如“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庄子·逍遥游》):“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庄子·大宗师》):“逍遥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故“逍遥”的本质是指一个人自由自在、任性适意的人生状态。其次说“游”。“游”作为人的主体活动,既可指向人的精神,也可指向人的肉体。《庄子》一书在使用这个词时也兼有这两个词义。但庄子哲学是谈人的精神自由的,他关注的是人的精神活动,是要从人的精神自由中寻找人生的出路。故《庄子》中使用“游”一词时,多数情况下是指向人的精神活动,是指人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的“精神漫游”。

“逍遥游”中的“游”也是如此。“游”是心游,是让心游于“无限时空”中的精神漫游,是让心同“道”、“造物者”、天地自然进行的交游、交往,也就是《庄子·天下》中所说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在这样的精神活动中,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泰然状态,从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安宁。这样的“游”才“逍遥”。

二、“至人”“神人”“圣人”——精神自由的“逍遥”者

庄子世界观、人生观的核心是“道”论。庄子认为,“道”生天地万物,“道”使天地万物生灭流变,无穷无尽。天地万物(包括人类在内)无论以怎样的形式存在,也无论发生怎样的变化,都是这个“道”运行的结果,也是这个“道”的具体表现,这叫“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庄子·至乐》)。“道”的本质特征就是自自然然,无为无不为,无目的又合目的。人类是顺“道”而生的,所以人的生存,在本质上亦如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甚或无生命的天地日月一样,本属自然,无目的又合目的,无所为又是自然天成的。

在《庄子》一书中,“真人”也被称作“至人”“神人”“圣人”。因为“真人”是依乎天道、顺乎人性自然地活着,达到了至道至性的境地,故庄子又称其为“至人”:“真人”在人世间顺性自然,无为无不为,超凡脱俗,故庄子也称其为“神人”:“真人”是领受了天道自然之精髓的人,在世间生活已无所不通,《说文解字》说:“圣者,通也”,故庄子还把“真人”称作“圣人”。《逍遥游》中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三者名殊而实指为一。“无己”是忘我后的任性自然,“无名”“无功”同样是忘我后的任性自然。这三种状态都是人在体道自然中无为无不为的泰然人生。唯其如此,“至人”“神人”“圣人”才能“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而“无所待”,才能在人生中作“逍遥游”。

逍遥游—感悟庄子 (300字)


庄子是一位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大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这几天,我津津有味、如饥似渴地读了庄子写的《逍遥游》。

令我至今难忘的是《逍遥游》中的这样一段话:“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再说,积存的水不够深,它就无力承载大船。倒一杯水在低洼之处,只有小草可以当船;放上杯子,它就着地不动了,这是水少但是船大的缘故。积存的风不够大,就没有力气承载巨翅。所以,大鹏飞到九万里的高空,才能算抵达风的上方,这样才可以乘着风力,背靠着青天,完全没有任何阻碍,然后,才可以开始飞向南方。从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情之前,都要打好充分的提前量。

《庄子逍遥游》是一本好书,里面的奥妙无穷无尽,让我如醉如痴、令我受益匪浅,还有一些奥妙,等着你去探索和发现呢!

编辑推荐:

读《庄子·逍遥游》有感600字


我们的祖先为我们造出了很多意思相对的词:小与大,多与少,赢与亏,有与无……而祖先们却没有将其划清界限,所以现在没有人能真正分清它们,自从读了庄子,我对有与无似乎有了更深的理解。

其实这些词都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就如物理上的动与静,宇宙万物都是运动的,而静止只是相对于某一个物体而言。这些词亦如此:富人会认为一间三室两厅的舒适的房子过于狭小,而对于一位饥寒交迫的流浪者,一个屋檐下也许就足以他避雨容身;一块面包渣如果是人将其掉在地上当然不会捡,但那却是一群蚂蚁的午餐……人生中的有与无也如此,没有谁能真正划清它们的界限,而且有时候,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庄子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有时人无求反而会得到很多:公司里有些人虽然嘴上不追求太高名位,但他们脚踏实地的工作,也会获得老板的赏识;买股票时如果你急于追求眼前的小利或盼望着每次都能赚大,反而会亏得很惨,而别无高求的人也许会找对时机。也许有些人认为这是错误的,现在的社会人只有有官欲、会做事、会说话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然而进一步想,那些人真的什么都拥有了吗?有官欲即会失人欲,有野心即会失善心,有地位即会失自由……由此可见古人造词之精妙,“舍得”一词就可以理解为有舍必有得,有得必会舍,如果想得到所有,就要失去所有,这便是“有即是无,无即是有”的道理。

“有无”的概念可以引伸到生命的诞生和湮灭。庄子认为人之初就是一阵风,所以人死后也将化为一阵风仍然飞在人世间,因此世间没有生与死的差别。这种想法也许很荒谬,但这都是因为他看淡了一切,在他的眼中人世间万物都是无,也因此他写下了流传后世的《逍遥游》。身为青少年的我们也许不能像庄子那样齐生死,等万物,然而庄子看淡一切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庄子认为逍遥就是无所待,学习处事亦如此。学无旁贷,心无旁骛,看淡一切成败、悲喜,人生即是无,无中即是有。

读《逍遥游》有感范文5篇


有关作品的心得范文怎么写呢?我们可以把对作品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我们可以用文字将感悟表述出来,读后感大全编辑特别为你收集的“读《逍遥游》有感范文”,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读《逍遥游》有感范文(篇1)

孔子被人们称为“圣人”,把庄子称为“神人”。一提到庄子,我们就会想到他的《逍遥游》。

《逍遥游》开门见山点出“逍遥”的境界,“游”的状态。鹏程万里,扶摇直上,看似逍遥,其实都是“有所待”,不自足。一旦时不我与,则无法成功。如何才能超脱?庄子提出“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也就是说,心灵顺应天地大道,跳出万物束缚,无物,无我,无功,无名,与天地精神相往来,逍遥自在。

在《逍遥游》中,庄子用了较大的篇幅来讨论有用与无用,大用与小用。似乎现代人自认为更切近的把握了什么是“有用”,即能使自己短平快的获得想要获得的一切,包括权势,利益等等就是有用,就是有利于自己。这在惠施看来是无可置疑的,而庄子则睿智的指出,有用无用的标准是主观的,大用小用的结果是事在人为的。同样的防治龟手的药在不一样的人手中就会发挥不一样的功效,发挥不一样的作用,有的作用大,有的作用小。物是否有用要看人是否会用,会用则物无可不用。惠子的问题:“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在庄子那里,“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於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可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用法,自然,有用无用也就无需再争辩了。

《逍遥游》借鲲化为鹏徙南冥的寓言阐明作者蔑视人间一切功名利禄以求不受外无限制的绝对自由观,是庄子精神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了整个中国的思想史及文学史。其对当代人的启示,在于其超脱精神,提升自我的心灵境界。

《逍遥游》中出现了庄子理想中的神人,至人,圣人的具体形象,既“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的藐姑射神人形象。她“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她“之人也,之德也,将旁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这个神人的形象寄予了庄子最高的人格理想,展现了一种理想化的人生境界,也是一种通达人生理想境界之美妙而有效的途径。值得注意的是,逍遥游不是指向迷失本性的醉生梦死,更不是指向丧失现实人生的邪教性寂灭,也不是看破红尘的消极出世,而是指向主体身心的审美体验,即人生的诗意化,审美化。这实际上是忘我境界的一种引申性和自觉性追求。身陷物欲的漩涡中不能自拔的人只会对“藐姑射神人”是位神话而付之一笑,殊不知,这种对神人的向往与追求中恰恰蕴含着他们最最需要的超脱的,纯粹的智慧。

《逍遥游》中塑造的境界永远是没有边界的。天地大道,发乎自然,庄子于虚静中挥洒他的放诞,于达观中流露出些许狡黠,让我们用一生的体温去温暖这个智慧的名字,渐行渐远,随着庄子去“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同时我也想到:现实生活中,人们或是为了名利勾心斗角,整天生活得惶惶不安;或是没有人生目标和精神支柱;或是注重物质的享受,忽略了精神上的提高。越来越方便快捷的现代生活方式让我们在享受它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追求。有些人舍不得花上一个小时看一本好书,更乐意做的是去泡网吧,或是去麻将桌前搓一小时。社会的进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然而社会的进步更需要强大的精神文明来支持和推进。所以,当我们有闲暇时,不妨捧起一本好书,全身心投入地去读它,理解它,做一个现代的”至人,神人,圣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畅游。

读《逍遥游》有感范文(篇2)

庄子,先秦时期代的一位哲学家,在中学历史书中,我们就对他有所了解,但是他们著作《庄子》,我还从没读过。这次,我们全班学生幸运的跟随百班千人共读活动,共读萧袤老师的庄子童话《逍遥游》,读完之后,我真正领悟到了庄子不仅是一位深刻的哲学家还是一位风趣幽默、会讲寓言故事的童话家!

《逍遥游》是适合小学生读的彩绘本,共16个故事,书中主要讲述了名叫小惠的11岁五年级女孩,和几千年前的庄周一起逍遥游的故事,先秦诸子百家时期,庄周有一好友惠子,两个关系很好,于是作家萧袤就想象五年级女孩小惠就是庄子的老友惠子,两个人亦梦亦幻,一起变成两只蝴蝶和两条小鱼,与古代成语“庄周梦蝶”和“濠梁观鱼”相照应。使书中故事丰富多彩,趣味横生,让孩子们百读不厌,并学习了有关庄子的成语!

1、故事情节有趣而想象力丰富。

庄子是先秦时代的哲学家,因时代的久远,我们认识和了解他,有一定的困难,萧袤老师没有死板地介绍庄子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著作,而是把庄子的哲学观渗透在16个有趣的故事中,并在每个故事后面穿插一些通俗易懂的原文《庄子》片段,因为对11—12岁的孩子来说,这样更容易接受和学习。书中的故事想象力丰富,单单从故事的题目,如“我不是来偷菜的”、“蝴蝶吻”、“当一条鱼也很好啊”等,就大大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故事情节里,主人公惠子和白衣老人庄周一会儿变成一只蓝蝴蝶在菜地里飞舞,一会儿变成一条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一会儿又和好友向往到黑暗世界里冒险。让读者在有趣而丰富的故事情节里领悟到庄子的哲学思想和深奥的文学著作的精髓。

2、用有趣的故事表现哲学观。

庄子是先秦时代的哲学家,他的哲学观博大精深,深刻富有哲理,庄子哲学主要是人生的哲学,也就是人生的看法和态度——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如何跟孩子们讲哲学呢?作家萧袤老师没有采用说教的形式,而是用浅语的艺术把庄子的哲学思想,融入化解到有趣的故事中去。比如“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在故事里,惠子和白衣老人庄周游戏玩乐中,用好似开玩笑的口吻说出来,让我们也感觉好像是绕口令一般,不知不觉就记住了这句关于“鱼之乐”著名论辩。

另外,书里每一个故事后面,萧袤特意安排《庄子》的原文链接,比如“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出自《庄子·秋水》”这段话来说明人不能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应该谦虚谨慎,既能看到自已的优缺点,也能看到别人的优缺点,走出小天地,才能见多识广的道理。

3、书中情节亦梦亦幻亦真实。

读完这本书,我对书中情节亦梦亦幻亦真实所震撼,刚一接触阅读的时候,有点读不太懂,因为书中开头的情节是小惠和爸爸在菜地里捉蝴蝶,小惠追着一只白蝴蝶来到栅栏门,白蝴蝶摇身一变,成为白衣老人庄周,小惠则变成一只蓝蝴蝶,一起与庄周逍遥游,还在爸爸脸上留下一个蝴蝶吻,故事情节不断在梦幻和现实中,像放电影的镜头一样来回切换,小惠还和邻居家的好朋友向往,一起被巨大的黑色夜猫绑架,穿越在黑色空间里冒险,一会儿又回到现实生活中居住的社区的菜地,情节的变幻莫测,更丰富了故事书的生动性,让我们在懵懵懂懂中感受庄子童话的神奇有趣。

书中说起庄子喜欢讲故事,很多故事流传至今,成为我们经常运用的成语,比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朝三暮四”、“白驹过隙”、“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等,还有一些神话故事,比如“姑射山之仙子”、“皇帝寻找玄珠”等,都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水平。

有趣的故事情节和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让我感觉好像和主人公小惠进行了一场有趣的旅行,也不是单纯地玩耍疯跑,而是在旅行中渗透学习到庄子的哲学观、思想观、价值观的理念,体验经典童书的奥妙。

读《逍遥游》有感范文(篇3)

《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本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根本思想,也能代表作者文章的主要风格。“逍遥”“逍遥”何为逍遥之说?“逍遥”,作为一个复音词,始见于《诗经·郑风·清人》篇“河上乎逍遥”与“河上乎翱翔”对举。自然逍遥游即不受任何束缚与约束,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活动着,生活着。

文章以以描写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开端,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将我们引入一个奇妙的世界,尽管知道世上并不存在这样的事物,却仍被想象力丰富的庄子所迷惑。接着庄子又借《齐谐》来证实自己的看法,一番深刻而形象的描写把作者心目中那种为一般人难于理解的高远哲学境界,变得易于想像了。然后一系列的比方,比喻论证小大之辩,表明这些人和物之间小大之辨十分明显,但都毫无例外地没能达到超脱一切的“逍遥游”的境界。而后假托古人的话再次形象地描绘了鲲鹏,与前文似有重复之意,确是着重强调,加深读者对“小大之辩”的理解,与开头呼应对照。最后在进行了上述那一番奇异无比的比喻和描述之后,逐次展开了对处于不同思想境界的几种人的描写和评论强调了一种绝对化的自由世界。

庄子推崇的是主观唯心主义,这是天地间根本不存在的。在庄子看来,大鹏鸟还算不上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逍遥游是要“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以游于无穷”,也就是要达到至人、神人、圣人那样的忘我、无为、无用、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自然到了我们这个时代都知道自由都是相对而言的,哪里有绝对的自由呢。任何的自由都是有条件的,人怎么可能脱离这个社会,没有依靠呢。可对于庄子这个理想主义者而言,这是他的精神寄托与生命支柱。

有着这样思想的人从古至今,不是少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甚至构想出一个桃花源,那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简简单单,“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有的只是悠然,只有自在。他追求的是一个理想化的境界,既然这个世上找不到,那我只有逃避这个世界,归隐桃园;只有借助手上的笔,自己描绘出这样的风景。在《桃花源记》的最后,陶渊明还列举了几个人去找寻的例子,似是逼着自己和其他人都相信有这样的地方,不若说隐含着自己深深的失望之情。

前几天与同学去平江路玩时,遇到了这样一个人。他留着清式的长辫,装着挂衫,在凿石头。别人与他交谈,他说刻得是听琴的牛。我们都知道对牛弹琴的涵义,他却硬是颠倒了它,加注了自己的思想,似乎有些“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谓。他是这样说的世界上为艺术献身的人很多,我愿意做那一个。

他说,世界上百分之二十的富人,百分之八十的穷人,为什么我们不能从那百分之二十中到百分之八十里去呢。他说,现代的人都说艺术好,却为什么不让孩子去干这一行呢。很明显,他将生活理想化了,他一个在一群咖啡店中嗒嗒嗒的砸着石头,敲着自己的理想,却好像与这周围格格不入,他却依旧不以为然,固执自我。或许在别人眼中他是一个傻瓜,是个异数,但在他自己的眼中有着一个五光十色的美好世界,由自己的意志所控制。就如庄子,陶渊明,明知不可能却依旧努力着,渴望着,用自己的行动创造着,实践着。

对于这样的理想主义者,唯心主义者,我们要做的或许并不是批判或是讽刺,应该给予的是理解与宽容。他们有着自己的一片天地,别人无法理解的空间,却是他们独有的魅力与完美。

读《逍遥游》有感范文(篇4)

庄子是一位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大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这几天,我津津有味、如饥似渴地读了庄子写的《逍遥游》。

令我至今难忘的是《逍遥游》中的这样一段话:“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再说,积存的水不够深,它就无力承载大船。倒一杯水在低洼之处,只有小草可以当船;放上杯子,它就着地不动了,这是水少但是船大的缘故。积存的风不够大,就没有力气承载巨翅。所以,大鹏飞到九万里的高空,才能算抵达风的上方,这样才可以乘着风力,背靠着青天,完全没有任何阻碍,然后,才可以开始飞向南方。从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情之前,都要打好充分的提前量。

《庄子逍遥游》是一本好书,里面的奥妙无穷无尽,让我如醉如痴、令我受益匪浅,还有一些奥妙,等着你去探索和发现呢!

读《逍遥游》有感范文(篇5)

初见“逍遥游”三个字,很自然的联想到这样一幅悠然惬意的风景:一个学者立于竹筏之上,没有船桨,竹筏顺着水流漂游,两岸青山徐徐向身后远去。若问我庄子的自由该如何形容,很自然的想到那句“向诗人一样自由”。但读完并深入学习《逍遥游》一文后,才发现上面的两个“很自然”的反应与庄子以及他所崇尚的“逍遥”真是差里百万里。庄子逍遥,是近乎忘却凡世间的一切复杂,纤尘不染的精神与灵魂上得到自由。那些诗人学者,要么触景生情,要么因势感怀,都是为外在客观和内在主观所限,不能达到真正的逍遥。

《逍遥游》开门见山点出“逍遥”的境界,“游”的状态,鹏程万里,扶摇直上,看似逍遥,其实都是“有所待”,不自足。一旦时不与我,则无法成功。

如何才能超脱?庄子提出“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也就是说,心灵顺应天地之道,跳出万物束缚,无物,无我,无功,无名,与天地精神相往来,逍遥自在。作品描写了一个哲学意识上天入地以求索宇宙的秘密后倦极而返的心理经历。首先通过描绘一系列具体的事物和三个不同层次的人物来反复申明绝对自由的难得,借鲲鹏和蜩鸠的对比,来说明大小的分别,破除一般人见小不见大的观念,并指出:唯有“无己”的“至人”才能做到逍遥游。

庄子所讲的“逍遥”是一种绝对的自由,而不是相对的自由。庄子把人生之最高境界描绘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那是一种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没有功利目之、心中无我之崇高境界。只要如此,才能潜心学习,为人生之腾飞打下厚实之基础,才能不畏险阻,翱翔于九万里之蓝天,做才能战胜自我,不被荣誉所累,才能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以热爱作为奋斗之动力。

逍遥游—感悟庄子300字


庄子是一位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大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这几天,我津津有味、如饥似渴地读了庄子写的《逍遥游》。

令我至今难忘的是《逍遥游》中的这样一段话: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再说,积存的水不够深,它就无力承载大船。倒一杯水在低洼之处,只有小草可以当船;放上杯子,它就着地不动了,这是水少但是船大的缘故。积存的风不够大,就没有力气承载巨翅。所以,大鹏飞到九万里的高空,才能算抵达风的上方,这样才可以乘着风力,背靠着青天,完全没有任何阻碍,然后,才可以开始飞向南方。从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情之前,都要打好充分的提前量。

《庄子逍遥游》是一本好书,里面的奥妙无穷无尽,让我如醉如痴、令我受益匪浅,还有一些奥妙,等着你去探索和发现呢!

逍遥游与中国梦——读《庄子》有感


重庆 何思禹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诸子百家,英雄辈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横空出世,道家代表。老庄思想,自成一脉。内圣外王,崇尚自由。逍遥名篇,发人深省。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掩卷沉思,庄子给我们指明了一条成功之道做人之道和为人之道。

小智慧的体现就是小聪明,就是围绕着自己画圆圈。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打小算盘,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算计别人。此类小聪明的人往往不能守住做人的法律底线与道德底线,他们总是在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表现得浮躁、摇摆、得过且过、信仰缺失。

我们当代的年轻人,如果只有小聪明,就会出现林林总总的怪圈与怪现象。“官二代”与“富二代”现象、娱乐圈的吸毒效应、复旦大学生投毒事件、埃及神庙遭中国游客涂鸦事件……这些难道不是小知的表现吗?

小知之人,表面上自信满满,内心却极端自卑,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利己主义,鲁迅先生笔下的小农与小市民形象就是对他们最好的诠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一定要摒弃小知而选择大知!

大智慧的人,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永远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天下为公的孙中山先生,为了推翻满清王朝,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为了民族的解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牺牲了多位亲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为了让中国人民富起来,奉献了他的大智慧……

“中国梦”的规划大师习近平主席,在新的历史时期,高瞻远瞩地站在大智慧的顶峰,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指引了前进的方向。经过了几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信仰目标,这就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到底是追求小知,还是寻求大知?我的选择是走我自己认定的知识积累之路。

既然有所选择,我就会义无反顾地刻苦学习文学知识,使自己在文学领域里得到真正的提升!

《逍遥游》让我明白了,必须站在大智慧的角度,感悟“鲲鹏展翅与自信人生”的内涵,从而使自己的内心世界永远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没有大智慧的自信,一切都只是梦。既然有梦,就必须追梦!在追梦的过程中,坚守信念,才能圆自己最真的梦!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经常在道观里看到这样一副对联,这就是宁静致远的内涵。

学习了《庄子》的《逍遥游》,我深感自己文化知识的不足。要想实现自己心中的梦,就必须从现在开始,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找准学习的道,运用道法自然的规律来弥补自己的欠缺!《逍遥游》与“中国梦”是庄子思想中“内圣外王”与“崇尚自由”的大智慧,在今天得以传承!

我要成为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就必须一生感悟“小知与大知”“鲲鹏展翅与自信人生”“宁静致远与道法自然”的哲理!

《庄子·逍遥游》读后感1200字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2024学生初读庄子所写的逍遥游读后感范文集锦四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逍遥游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