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读永远的超级四班有感 > 地图 > 读永远的超级四班有感

读永远的超级四班有感

发布时间:2022-02-19 来源:互联网

《永远的超级四班》(精选读后感)。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随着科技的发展,虽然阅读纸质书籍的人在减少,但很多人却会在手机上阅读电子图书。当我们读完一本书籍后,可能也会改变我们对事物以往的看法。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为自己感受到的想法写一篇读后感。那么,你看过几本除了教材之外的书籍呢?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永远的超级四班》(精选读后感)》,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寒假刚开始,妈妈陪我去新华书店买了阳光姐姐的新作《永远的超级四班》。回到家后,我怀着急切的心情,连忙坐到椅子上津津有味地读起来。不知不觉中时间在飞快地流逝,书中的人物太吸引人了,阳光姐姐把超级四班的同学活生生地展现在我的面前。有憨态可掬的秦超逸;喜欢吹嘘自己的华江德;调皮的卢竞;依恋妈妈的宁佳心;可爱的黄小月……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憨厚可爱、富有爱心的副班长秦超逸。

书中的秦超逸可爱、善良、乐于助人,每次同卢竞发生矛盾,他总是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很大度地谦让同学。并且秦超逸还是个网络高手呢!他建起了超级四班的博客圈,在博客上尽情地展示超级四班的同学风采和班级风貌。书中的秦超逸做了许多好事,其中有一件事情最让我感动。就是当他得知二年级的陈紫彬同学生病需要帮助的时候,他立即就在博客上将此事公布,号召全校同学们为陈紫彬奉献爱心,自己还率先捐出了自己积攒半年的零花钱。正是通过他的网络宣传,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筹集了爱心捐款两万多元,很好地解决了陈紫彬同学疾病治疗的燃眉之急,挽救了同学的生命。

由此我想到了今年5月12日发生在我国四川省汶川的8级大地震。地震发生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大片的住房、教室、办公场所全部倒塌,人们被压在废墟之中,生命健康遭受着重大的威胁和侵害。在党中央、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的指挥号召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终于战胜了灾难,现在的灾区人民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好生活。这里也有我们朝霞小学全体师生的一份爱心,为了给灾区人民捐款,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同学们在老师的带动下,纷纷捐出自己平时的零花钱、压岁钱,爱吃零食的同学也给自己贪吃的小嘴帖上了封条。

正如歌中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通过阅读《永远的超级四班》使我明白了爱心无价,让我懂得了做人的许多道理,我真心感谢阳光姐姐给我带来的精神大餐,让我的假期过的异常快乐和充实。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600字阅读

《三年K班》(精选读后感)


《三年K班》读后感700字近看了某部综艺,在时隔多年之后又听到了孙燕姿的那首《我怀念的》。恍惚间无数记忆的碎片汹涌地向我袭来,它们浸染着陈旧却依旧昳丽的颜色,让我应接不暇的同时却也乐此不疲。一股强烈的怀旧感席卷了我全身,这股力量支持着我从缭乱的记忆中汲取到了一片最动人感怀的记忆碎片——以书的样貌幻化而成。忽然很想看那本书,夏茗悠的《三年K班》。推算了一下时间,惊讶地发现这大概是我看过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第一次和它遇见时,我还是小学三年级,它还在夏茗悠主编的杂志《光年纪》里连载。篇幅不长,却一眼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它的主线讲述的是一场青涩的高中校园恋爱故事,男主是先今依旧流行的大神级的人物,女主也是这类小说里最常出现的活泼开朗型的性格。虽说是看似很常见的配比,但比起现今市面上流行的那些言情小说,多了一丝真实,少了一丝虚幻;多了一丝朦胧,少了一丝浮躁。这本书没有刻意地渲染男女主角脱离现实的身份设定,仅仅只是将其当做推进剧情发展的一个小设计。最让人感觉舒服的地方,是它并未一味地谈论爱情,在谈论爱情的同时也真实地描绘出了高中生活最美的样子。它大概有一种奇特的魔力,让我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曾在不经意间有了想要翻阅的欲望。夏茗悠的文字虽淡雅朴素,简单易懂,但这些文字所表达出的情感,在不同的年龄段体会到的是不同的。小学时候看这本书,还不懂爱情,但让我对高中生活产生了无限的向往。初中时候看这本书,对爱情只有浅显的认识,依旧向往高中生活,也开始期待爱情。高中时候看这本书,已经清晰地认识了爱情,才发现书毕竟只是书,不是现实。爱情没有那么金光闪闪,高中也没有那么无限美好。现在我大二了,有了些阅历,有了些沉淀,再看这本书,又有了不一样的心态。高中,是个荒烟蔓草的年代,但也将是我一直怀念的。

《四世同堂》(精选读后感)


《四世同堂》读后感看到这标题就想到上学时写的读后感、观后感作文,哈哈。只是现在真的应了同事的一句话,懂了去评判一篇作文是否是佳作反而不懂如何写作了。每当看到上学时自己写的随笔,脑洞大开的狗血小说,总觉得现在断是想不出来的。看到学生写的作文,知道怎么去启发学生,教学生写作,但自己却无法写出当初自己写出的作文来了,记得跟同事吐槽时同事说了一句话让我很认同“会教不一定会写,因为我们现在站的立场不一样,看待的角度也不一样,知道哪里好哪里不好,但是因为带有审判的想法,也比较理性的去分析,少了那一份感性。”确实,我也发现自己越来越理性。扯了那么多,回归正题,哈哈。《四世同堂》前两天看完了,很佩服老舍先生。从识字开始,我就喜欢时不时看点书,这得感谢老妈激发我阅读兴趣。看了那么久的书,杰拉德·格林的《大屠杀》和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能够触动我的心灵。《大屠杀》给我带来的是震撼和同情,而《四世同堂》给我的是难过和感动。原来我的愚昧,在未看《四世同堂》的时候,我以为这是写老舍先生家中的文章,想到的是四世同堂的温馨、幸福、快乐家庭。看了之后才发现自己的思想狭隘,老舍先生写的是以小家反映大家。作品前部分给人感觉很平淡,情绪不会有很大的波动,但是在平淡的文笔中我能看到百姓面对敌人的忍气吞声,也能看到老舍先生面对这些为了生存不敢反抗,一忍再忍的暗讽,但是人们对敌人憎恨的情感和其中个别为国家,为革命奔走、奉献的人让人觉得还有一丝的希望。在无形中,老舍先生在一点一点的牵扯你的内心情感,到了最后情感就会达到最高点,情绪也会爆发。当人们知道抗战胜利时,人们的情绪牵动着我,当妞妞饿死,太爷爷情绪奔溃,竭嘶底里时听到了抗争胜利了,我竟跟着情节哭了起来,如今想起眼圈也泛红。除了抗战胜利带来的感动,还有就是发自内心的难过,胜利的前一刻,妞妞却死了,妞妞没有等来胜利却等来了死亡,那时期,会有多少孩子像妞妞那般有多少就算忍气吞声想活命却还是死去?又有多少战士为了抗争而牺牲……很多的想法涌现,内心很难平静。看了《四世同堂》,鲁迅先生写作为了拯救国人的灵魂,那老舍先生的何尝不是?那一时期的老作家,写出来的作品确实可以拯救人的灵魂触动人的心灵。这些是个人的一些读后感想,带有个人情绪,也仅代表个人,如觉得不认同,没关系,当看了一篇无聊的日记。但还是想推荐,没看过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真的很值得一看。

《夜莺的歌声》(精选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夜莺的歌声》,使我最有感触的是小夜莺的机智与勇敢。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知道了它的主要内容,本文讲了一件德国鬼子让一个代号为“夜莺”的小男孩为他们带路并盘问他。聪明的“夜莺”与敌人巧妙的周旋,并在不知不觉中谩骂、戏弄敌人,还为游击队员用夜莺和杜鹃叫,给他们通风报信。最终敌人被他们一举消灭的故事。始终我感受最深的是小“夜莺”的勇气,面对如此凶恶、阴险、恶毒的德国鬼子,他却十分镇静,丝毫不怕鬼子,看出了“夜莺”对敌人的憎恨,表达了小“夜莺”的爱国精神与他的机智、勇敢。由此我想到了我们,我们天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锦衣玉食,天天有父母的关爱、老师的教导、长辈的呵护。每天除了吃就是玩,多么的娇气啊!擦伤了皮也要大呼小叫,好像出了什么事似的。天天有零花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要什么就要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与“夜莺”比起来我们差远了,他有可能没有父母,无依无靠,但他面对敌人,面对死亡时怕过了吗?他可能一日三餐都没有,他有可能连学都没上过。可是他面对敌人丑恶的嘴脸,他说出秘密了吗?如果换成我们,可能早就吓死了,我们不懂事,与父母作对,什么事都让父母代替……但是那些抗日、抗德的小英雄们呢?王朴十四岁时就为了共产主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张噶从小,奶奶与他的亲人就被夺去了生命,在大家的呵护下,他虽然失去了亲人,但他不还是为祖国干出了轰轰烈烈的事吗?

啊!多么伟大的小英雄呀!你们机智、勇敢、爱国,我立誓:我一定会成为一个像你们这样的少先队员!亲爱的同学们,一起加油吧!

《旅行的艺术》(精选读后感)


《旅行的艺术》读后感果然还是借来的书读得更快,自己买的书却还有一堆没拆封。余秋雨的序写得很好,基本揭示了本书的主旨,他说“旅人不同于常人,有一种独特的心境,他们在荒漠相遇,在街市邂逅,一抬眼就能彼此沟通。……不同的文化程度和人生基调,会使同样的旅途迈出不一样的脚步。……本书撷取了这些高贵灵魂与自己所遇环境的种种对话,特别是这些对话中徘徊于自己和社会、个人和大众、景物和精神之间的思考。正是这些对话,揭示了旅行的深层意义。对旅行的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幸福的体验,就是古希腊哲学家说的“由理性支配的积极生活所带来的幸福”。何谓积极生活?首先是踏访已知环境的热忱;其次是探测未知环境的勇敢;其三是从自己和环境的斡旋中找到乐趣。……多一些慢吞吞关注各地大量零星风味、琐碎世情的陶醉者和凝思者。”“旅行中的一个危险是,我们还没有积累和具备所需要的接受能力就迫不及待地去观光,而造成时机错误。”所以,在旅行之前做一些功课是有必要的,同时我也感受到焦虑,觉得自己文化水平太低,不能很好地去体会。作者的观察非常细微具体,可知其感情非常细腻。比如从出发到目的地之间的这段时间,大部分人可能就直接忽略了,但作者却能将其中的感受写得细致入微。能从机场、旅馆这些不起眼的地方联想到知名诗人和画家的作品。这一点我还是能产生共鸣的。我也挺喜欢这些地方,特别是在机场等机的时候,感觉是人生最放松的时刻之一,但我肯定不会想到波德莱尔,更不知道塞珀的画作,所以我无法像作者一样得到这么深刻的体会。置身大自然中,作者会联想到华兹华斯的生平和诗句,能跟伟大的思想灵魂产生共鸣和对话。这个层次是一般人难以达到的。大多数人会几句耳熟能详的诗句,比如到庐山瀑布能念出“飞流直下三千尺”,到黄鹤楼能想到“晴川历历汉阳树”,但少有人知道诗句的作者生平及为什么会创作出这样的诗句,更谈不上跟古人进行思想的交流。欣赏壮阔的自然景观时,作者说:“这个世界对约伯而言可能缺乏逻辑性,但是这不表示世界本身缺乏逻辑。我们不能用自己的人生去衡量一切,而应该通过壮阔的景致提醒我们人类的渺小和脆弱。…从壮阔的山河中去了悟自身的局限是十分有效的,否则我们就有可能在日常生活的流变中感到焦虑和愤怒。如果我们用更长的时间与它们相伴,它们会帮助我们心服口服地接受那些无法理解而又令人苦恼的事情,并接受我们最终将化为尘土这一事实。”最后,作者将话题引到日常生活。“我们从旅行中获取的乐趣或许更多地取决于我们旅行时的心境,而不是目的地本身。”我们要把旅游的心境带到日常的生活中。“什么是旅行的心境?感受力或许是它最主要的特征。我们怀着谦卑的态度接近新的地方。对于什么是有趣的东西,我们不带任何成见。”告诉我们要重新去发现身边的美好和有趣,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童年的秘密(精选读后感)


【第1篇】

选择读这本书,一是因为听同事给老师推荐过,是一本讲解儿童心理很深刻很引人深思的好书;二是因为作者是意大利著名心理学家玛丽亚*蒙台梭利,在世界儿童教育方面算是一个公认的权威专家。既然这本书有这么多的光环,怀着渴求知识的欲望和好奇心,开始了《童年的秘密》的拜读。

刚拿到这本书,浏览目录,发现很多重要的字眼,如:敏感期,秩序,智力,行走,手,节奏,依附,占有欲,权力欲,自卑感,恐慌和说谎等,感觉这本书真的说到了点子上了,又一次增加了我对这本书的向往,迫不及待要好好研读了。但很认真的读了前言和正文的前两个章节,有点失望,感觉蒙台梭利的只是揭示了儿童发展的一些特点和成人的错误或不适宜的行为和做法,没有给出正确的做法。即是告诉你了“what”(什么)和“why”(为什么),但不说“how”(怎么办);告诉你这样做不行,不合适,却不说怎么做才行,合适。可能是开始对这本书期望过高,而且受思维定式的影响,总想让别人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自己懒于思考,其实也是人惰性--思维懒惰的体现。在接下来过程中,顿悟,发现该书之所以不给出具体的正确做法正是秉承着该书的一个重要思想,给孩子一个自由宽裕的环境,让其生长,而不是限定条条框框。成人的角色应该是帮助的角色,有时应该是旁观者,理解、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儿童实现自身的潜能提供所需的帮助,更不要忽视和压抑儿童的心理发展。所以这本书没有告诉我们成人应该怎么做,而且把我们经常会出错的地方指出来,警示。我们不要走入误区,重蹈覆辙,而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所以不给出条条框框,每个成人都可以从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把握。

越往后读越被这本书深深吸引,除了获取知识和理念,还有丰富的案例,很有趣,印象也深刻。现在读了又一半,下面也要好好读。读书笔记也要做好,是很宝贵的资源。

【第2篇】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本书蒙台索利深刻地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启示。

要正确对待儿童,变革是必然的。需要改变父母、家长和教师的观念,总而言之,要改变成人的观念,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蒙台梭利在著作中阐述了她的儿童教育观,其中一个核心就是必须营造适宜的而且是属于儿童的环境。她主张“教育要从出生时抓起”;“满足未成熟儿童的需要,放弃自己的要求,顺应他们的要求,这就是成人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对儿童教育的一个核心特点就是注重环境”;“应该为‘儿童的心灵得到解放’创造极为有利的环境,应该消除所有抑制他们行动的障碍”;“真正新型的教育就是:首先发现儿童,实现对儿童的解放”。“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为了保护和扶植儿童,帮助儿童的成长。”教师要做好精神准备,“教师要发自内心地摒弃发怒和傲慢的心理,应该知道谦卑和心怀仁爱……这些并不意味着教师应该放纵儿童的所有举动,完全放弃对儿童的评判,并且忽视儿童智力和情感的发展。相反,他们应该始终牢记自己是教师,他们的使命就是教育。”

儿童代表着未来,对于社会、文明和人类的进步都是至关重要的。为儿童的成长和教育不懈努力地工作,意味着在不断探索和发现人类的秘密。蒙台梭利发现了童年的秘密,她把这个秘密告诉了世界。或许,我们之中仍有许多父母和教师还不知道这个秘密,这也许就是翻译这本书的目的吧。

【第3篇】

炎炎暑假,捧起一本《童年的秘密》,静静品读,忽然发现这是一种不错的休闲方式,仿佛在品尝一份精神大餐,余味无穷!

这本《童年的秘密》真的让我了解了很多,特别是书中讲到我们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为中心,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这样最终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误会越积越多。儿童并不是什么也不懂,有时候成人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赏儿童,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多做自我反省。

书里还提到:我们无论多么热爱自己的孩子,从他一出生,我们就本能的开始对他提防,凭着一种本能的守财欲,我们赶紧保护拥有的每一件东西,即使是毫无价值的破烂。从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这样一种思想支配,管住这个孩子,不能让他惹麻烦,看住他。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拧瓶盖、吃饭、穿鞋等,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成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一切事务全部由父母代劳。

儿童成长的步伐需要成人的等待,书中举例:带孩子出去散步的时候,当孩子停下来的时候,大人也应该停下脚步等待孩子,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大人往往会因为自己不愿等待,不断的催着孩子往前走。有时候对儿童的尊重,我们人还是动物做的好,像小象跟着象群走,走累了,停下来时,大象也会停下来等待。看到这里我想到了曾经看到带着蜗牛去散步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让我们知道,尊重儿童成长步伐。

我觉得成人真的应该承认自己的错误,对儿童的成长我们真的不能再干预太多,有时候成人的“冷眼旁观”,对于儿童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看这本书,解开了心中有些疑惑,更愿意去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感觉让自己也成长了不少。

【第4篇】

《童年的秘密》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等。

《童年的秘密》不但批评了一些成年人对待儿童的错误态度,谴责了对儿童的忽视和不尊重;还呼吁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地观察儿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我开始重新反思工作中的一些理念和做法,并试着去改变。然而,这种改变比我想象得要困难得多。一般传统的教育,老师只是认识学生的行为,知道要引导他们,也知道为了教育他们应该做些什么;而具备蒙特梭利教育思想的老师,眼前应是一位还没有被认识、完全有待于被了解的孩子。站在孩子旁边,观察孩子。让孩子在自理中获取生理的独立,在自由选择中获取意志的独立,在无止尽的独立工作中获取思想的独立。也就是说,教师要追随儿童。让他们的生命自然地展现,就像莲花在散发出芬芳的花香时,伸展出百色花瓣以接受阳光的哺育。现在,尽管人们已经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儿童的生活。但现实生活还是告诉我们,在儿童与成人(父母或教师)之间往往会存在着一种潜意识的冲突。这种情况表明,如何看待儿童,如何对待儿童的生活,如何处理儿童与成人的关系,至今仍然是值得重视和思考的问题。蒙台梭利在《儿童的秘密》一书中所列举的许多例子,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都能见到。因此,在对“儿童之谜”的思考与探索上,父母、教师以及所有关注儿童及儿童教育的人们肯定能从这本生动通俗而不乏真知灼见的书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感谢蒙台梭利,这位意大利伟大的教育家,是她和她的那本《童年的秘密》走进了我的生活,充实着我的教育观念,指导着我的教育行为,更坚定了我的教育信念。

《平凡的世界》(精选读后感)


一首热情悠扬的“信天游”唱响了整部《平凡的世界》,你在平凡中告诉我们的却是不平凡,田晓霞和孙少平柏拉图式的爱让我意难平。主要能不能别让晓霞死,让她去赴和少平的两年之约吧!

读完了《平凡的世界》,田晓霞崇撒切尔,也为阿根廷哭泣,我佩服她舍身救人,也为他们的爱情悲哀。路遥,为什么不写晓霞成功救出了女孩,第二天就和她的少平在大树底下相拥。或者,再自私一点,直接让她不要去采访,要她不要那么固执,听她爸爸的话,待在家里。无论哪一种,让他们两年之后都能如约而至,别让孙少平握在手里的只是冷冰冰的黑白相框,里面那个笑颜如花的女孩再也不能和他说一句话。

那一条“黑水河”听到了田晓霞和孙少平对未来的计划,金锁子羡慕他们成双的背影,可是,晓霞走后,金锁子也许会遇良人,“黑水河”依旧笑春风,孙少平却再也不会遇见第二个她了。我想大山大河都在忍不住偷偷哭泣吧!

晓霞虽然死了,但你于心不忍,所以才让少平梦到那只有梦中才会有的美好,给少平安慰,可是为什么不能让她活下来?她那么善良可爱,她的父母,孙少平都怎么舍得失去她。还有你是否是因为目睹了太多的爱别离,所以你的作品写进了现实,正如书名《平凡的世界》,但正如像田晓霞,孙少平,孙少安,田润叶,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才使得这个世界不平凡。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你将悲剧交给了田晓霞和孙少平。但在书的结尾医好了秀莲,让她看到了新年的烟火。让她和少安相聚,却留下少平一个,没有心安之处。可真是不公啊!

旧游旧游,今在否?树还在,田晓霞却没有了。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树还在,可树下却只有孙少平一人了。你可真残忍啊,路遥,能否别那么残忍,让田晓霞活下来吧!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永远的超级四班》(精选读后感)”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读后感,请关注读永远的超级四班有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