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敢死队2有感 > 地图 > 观敢死队2有感

观敢死队2有感

发布时间:2021-09-19 来源:互联网

影人影事:《敢死队》。

很多人印象最深的不是读过的书,而是看过的电影,很多想法就是在观看的过程中不断涌现,在观看的过程中,情节的展开让人欲罢不能,写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杂乱的思维得到整理。那么该要如何写好观后感呢?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影人影事:《敢死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敢说,这是我看过的最男人的一部片子。

一群平均年龄四十岁以上的肌肉男,如今又聚首,重振当年雄风,上演了只属于硬汉的神话。《第一滴血》中见神杀神、遇佛杀佛的史泰龙虽然已年过六旬,但那一份硬汉的气质依旧,那冷酷的神情依旧。施瓦辛格虽然只在片中打了一回酱油,但能见到州长已是一份隐隐的激动。再有李连杰的加盟,这部片子足够震撼每一根神经。

按说这样类型的影片本没有什么情节,即便有,也是简单至极的。这部片子同样如此。史泰龙手下的肌肉男小分队接到命令准备刺杀一座小岛上的军政府头目,由此便展开一段惊心动魄的枪战,其间不乏英雄救美之类的小插曲,但整部戏依旧是十分连贯,激烈的肉搏、枪战仍是主体,真让人应接不暇。各种爆炸、枪击、飞刀,轮番轰炸你的眼球,还有精彩的肉搏战,一拳一掌间的力量是那样的实在,不免令人有些窒息。六个人,已然打得岛上的武装溃不成军。

片中还穿插着典型的美国式幽默。史泰龙祝福前来打酱油的施瓦辛格早日当上总统,李连杰总向史泰龙吵吵着要钱用……这应该是属于一帮老男人特有的风趣与幽默了吧。的确,幽默能将一个冷冰冰的硬汉塑造得有血有肉。

其实,最令人感慨的是,现在电影的宠儿,早已不属于影响了一代人的他们。人们逐渐追捧长相英俊的奶油小生,迷恋起略带忧郁的诗人气质。人们不会在看到那些激烈的打斗场面时心生激动,也渐渐淡忘了他们曾经是自己的偶像。由此,便映射到整个世界。男人不再需要强壮的体魄,纤细的手指、修长的双腿,似乎成了时代的主流;男人不再需要承担责任的气魄,耍耍娘娘腔、撒撒娇竟也成了可爱的一种表现。我不敢说这是审美的一种畸形,只联想到东晋那些风雅名士们。他们放浪形骸,颇具有几分潦倒诗人的潇洒。也许你会认为他们是一群骨瘦如柴、时而癫狂的知识分子,但事实上,他们个个都具有强健的体格,远不是想象中的手无缚鸡之力。所以,相貌与体格是可以两全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体魄是否强健对于男性而言更为重要,因为男性生来便是要担负起巨大的责任,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就是这个道理。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不必追求令人惊羡的容貌,但不可不追求健康的体魄。我想,史泰龙的这部《敢死队》要传达给我们的正是这样一个讯息:一个时代,可以有另类,但不可没有那种尊贵的使命感、责任感,不可没有战胜一切的勇气与决心。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延伸读

观敢死队2有感


敢死队2观后感

今天约同学出来看电影,原本想看《生化危机5》,但是到了影院我才发现,原来所谓的《生化危机5》9月14日上映是在美国!!!唉没办法,正当我心灰意冷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敢死队2》这部影片,因为我看过《敢死队1》,并且对里面的枪械甚是喜欢!所以我带着一丝侥幸心理,进入了影院,但是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敢死队2》延续了《敢死队1》的风格依旧是一群老将。但是俗话说得好: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这一群自称老的都快能进博物馆的老将,果然不负众望!!

影片一开始,就是一段激烈的打斗,讲述的是敢死队队员们拯救一位中国富豪的故事,几位敢死队队员冲进一个位于尼泊尔的军事基地,展开了屠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了任务,并且,敢死队中又加入了一位新成员年轻的比利,他是一名出色的狙击手!他随身携带一把巴雷特m107重型狙击步枪,但依旧跑得飞快!其枪法也是几近完美!

但是,在这个任务完成之后,教堂出现了,他威胁敢死队队员去执行一个简单的任务从一家失事的飞机上的一个盒子。但是这次的任务却遇到了麻烦,一个叫维莱恩的人带着一些手下抢走了小盒子,比利也为此而牺牲了

等到维莱恩等人走之后,敢死队队员和一位教堂派来的新女队员一起把比利埋葬了,紧接着就是一场血腥的复仇

这部影片的剧情还不错,但是最吸引我的还是里面的枪械,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强壮凯撒手中的AA-12和比利手中的巴雷特m107狙击步枪,虽然影片中把AA-12的威力夸张了,但是我们仍旧可以看出这把枪的威力之大,而巴雷特m107这把枪的威力更是不用我多说,这把枪把一个活人达成两节还是绰绰有余的。不光如此影片中还有经典枪支m4a1和ak47,ak47这把枪在影片中只不过打打酱油而已,只是很久以前的老枪,但是m4a1却被改装成了现代化步枪红外瞄准镜,m26枪管下挂式散弹枪,那在斯坦森的手中煞是威风,而威力和精度更是惊艳!不光如此,孤狼手中拿的枪也是把好枪,但我没看清是什么,好像是g36k,后来上网上一查,原来是g36c,这是德国的一把步枪,的国人以严谨著称,所以这把枪也是毫不逊色于其他同类别的枪械!!我本人也很喜欢这一系列!

不光是步枪,手枪也是一个令人震撼,一把m1911在史泰龙的手里俨然像是一把机枪!不过史泰龙打枪时用左手去拍右手这个动作我一直没搞懂是怎么回事,我猜是他想缓解连射带来的后坐力吧。

总的来说,这部影片很好看,不过内容有些血腥,年龄太小的小孩子的确不适合去看这部影片。

影人影事:《预见未来》


一口气看完了《预见未来》这部08年上映的片子,电影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令人心生感触,尤其是最后当主角骤然发现自己所能预见的未来早已超越原来的2分钟,而已到了2天之后那个毁灭的结局时,我不禁为这部片子的编剧喝彩。他有意将之前的一切描绘的有如现实,当观众已然为影片的“结局”唏嘘不已的时候,再笔锋一转,揭示了这一切不过是主角超越了自己的预见而已。细细想来,当影片进行到中段,已经有了许多伏笔,甚至从一开始就有所交待。既不失严谨,又显得那样的一带而过,这也就是我对这名编剧心存敬意的原因。

既然是观影,自然少不了对剧中的演员有所评论。这部戏的主演对我来说应该是老面孔了:尼古拉斯 凯奇。虽然我已看过他的好几部影片,诸如《国家宝藏》、《风语者》、《异教徒》,但对他的赞美之词依旧。他对人物的心理刻画得十分生动,从一个细微的表情、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能让观众很好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不产生突兀、做作的感觉。由于至今没有见过尼古拉斯 凯奇饰演过反派角色,所以影帝的形象在我眼中一直是个敢担当、有情义的英雄,即便是在愚氓灭美的悲剧《异教徒》中饰演被骗去生命的警察这样一个悲情的角色,但那种捍卫真理与正义的气质一直让我倍觉敬仰。

另一个观影的感受,便是对“情”这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片中能预见未来的主角等到了生命中冥冥注定的真爱,并为之放弃自由和生命,正是因为这,他拥有了超越自己的能力。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变得像他一样拥有超能力,但我们可以做自己的真情英雄。这情不光包括亲情、友情,也能引申为一种博爱。爱身边的人,爱一草一木,爱生活,爱世界。神奇的地球上,最美丽的感情便是爱,有了爱就能找寻到生命的意义。方大同的歌中这样唱到:没什么比Love更美。鲁迅先生也曾经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做一只为爱栖息的候鸟,不正是一种最大的幸福吗?


影人影事:《建党伟业》


没看这部电影之前,总会向人询问,《建党伟业》与《建国大业》哪个更精彩。看完之后才真正觉得,这两部电影其实并不存在高下之分。《建党伟业》所展现的,是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段起伏不定的历史,而《建国大业》所展现的,是从解放战争到新中国建立的筹划。表现的内容不同,自然也难分伯仲。

《建党伟业》的内容其实补全了我所了解的近代史中的一些盲点。各种暗杀,各种叛变,各种启蒙,各种运动,足可谓风起云涌、波澜壮阔,详尽地介绍了中共诞生的背景和原因。那些爱国人士的热血,那些权欲熏心的复辟,都揭示了中国近代的出路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不过,那样的流血牺牲在如今这样相对和平的中国,精神的激励永存,但现实意义已经有所淡化。我觉得,最值得欣赏的,还是片中北大校园内思潮的涌动。

那时的学子是多么值得钦羡啊。他们有胡适、李大钊、陈独秀等一批学术大师为引导,有着自由探讨、辩论,甚至启发社会的空间,有着一心向学的良好氛围,有着胸怀天下的情怀,有着敢于直面一切困难的豪情,最可贵的是对所做事的无限赤诚。他们单纯地对待一切包括丑恶,他们有着博大的世界观,敢于闯荡与斗争,他们并不愿做只追求所谓知识而整日忙碌的人,他们更注重内心人格的完整与品行的铸就。而如今,这些可贵的品质留下多少,茫茫然的大学生,真能做到如此?虽然我才是一个准高中生,但我已清楚,获得多少加分,拿多少奖,并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考上一所好大学,也并不能保证人生的成功。生活是一个纷繁复杂的过程,不是单靠几个冷冰冰的分数就能概括。即便这个社会是如此,我们也要有足够的心理认知,决不能被这个社会同化,不能被已同化了的人同化。要知道,那些修身养性的事情绝不是浪费时间,他们恰恰是为以后的人生做着重要铺垫。它们让你快乐,让你充实,让你在芸芸众生中提升出自己的境界,让自己的身体不会透支,不会崩溃,更重要的是给自己一个完整的精神,让自己在世界上独立且有证明地活过。当然,这也不能与不食人间烟火完全等同,人民大众也有其可爱的一面,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出世与入世的平衡,也许最肤浅的做法便是真心地对待每一个人,而当独处时,默默地完善自己的精神。

明明是讲《建党伟业》,却偏偏扯出这么多话来,但我想,在阅读别人的思想的同时,自己提炼的感悟似乎更为珍贵。向革命先烈们致敬,没有他们便没有现在的中国。向一切思想纯正的人致敬,向那些湮没于人潮中萌发的思想致敬,没有他们,便没有中国的未来,世界的未来。


敢死队观后感200字


星期天,我在民光电影院看了一场《敢死队》的电影。这部电影的主演是西尔维斯特.史泰龙,里面还有我认识的李连杰、布鲁斯.威利斯。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电影,主要讲一支队伍为了完成特殊而又艰巨的任务而把目标杀掉,但是他们随时有生命危险。他们还有很多计谋,比如:把地道的监控头转方向;假装中弹,其实穿着防弹衣;用自己的飞机人工降雨,其实是人工降油,然后扔个炸弹就把码头弹飞。他们有很多武器:有每分钟250发的机关枪,有小李飞刀,还有微小的定时炸弹,更酷的是,他们还有私人飞机,对驾驶飞机更是得心应手。这部电影里还有爱情,史泰龙都快被目标打死了,还要救火海里的女朋友,幸好最后受了一点点小小的轻伤,真是英雄难过美人关啊!电影虽然有些暴力,但是我觉得这些队伍里的人蛮勇敢,我喜欢看这部电影!

《美女敢死队》观后感200字


《美女敢死队》观后感

王咏导演的一部比较低成本的剧本,故事主线围绕着一个驼鸟厂的厂长因为要不到钱而上吊自杀后展开;员工们集体讨论后决定要帐给自己发工资开始。

但惨的就是拿着欠条多数时候还要不到帐,还得用要债圣经里的招。

片子讲述了最典型的欠条式债务关系,一层追一层的债务关系。

饲料厂驼鸟厂皮具厂制衣厂
由于这个上下链的负责人都是欠条式的债务关系,导致驼鸟厂的老板跟员工也成了债务关系,最惨的是员工还没有欠条可依。

片中演绎出了:美人计、喝毒药要账之认错人、债务移交、要账诀窍、要账之釜底抽薪等看点。

这片拍的不算惊艳,但基本片风比较写实。如果对国产片没有过分要求的朋友们,可以一观!

米道
2015.05.28

《敢死队3》观后感400字


自9月1日上映以来,不惧周一效应轻松破亿,随着首个周末迎来中秋节档期,《敢死队3》票房快速迫近3亿元大关,单日票房及排片完胜同档期所有影片。假期过后首日,影片继续以排片第一之势破3亿票房,片方即时重磅公布两位好莱坞传奇硬汉史泰龙+施瓦辛格双雄视频特辑,为《敢死队3》所掀起的新一轮传统动作片复苏浪潮再添一把火。

作为好莱坞电影史上两位举足轻重的动作片大腕,史泰龙与施瓦辛格是内地80后、70后甚至60后群体的大片导师级偶像。作为最早一批走进中国银幕的好莱坞硬汉,二人在内地乃至全球动作片领域有着极高的人气和地位。而凭借《敢死队》系列电影,昔日的银幕对手终究走到一起,并携手对抗用特效科技打造的科幻片浪潮,为濒临审美疲劳的全球电影市场带来传统而经典的好莱坞血性。本次的视频特辑中,不仅包含了史泰龙与施瓦辛格黄金时代下的经典作品,更融合了两人在历集《敢死队》影片中的精彩对手戏,无论是卖萌斗嘴还是炫酷耍狠都深受粉丝的喜爱。随着双雄视频特辑的发布,将立即引发网络及社交媒体的点击热潮,火爆趋势凸显二人在内地影迷心中的崇高地位。

影片《敢死队3》于9月1日登录内地2D/IMAX/中国巨幕影厅以来,不惧小长假前的周一效应影响,票房破亿。随着《敢死队3》迎来上映后首个周末及中秋假期,影片更是当仁不让的迫近3亿元大关,并在节后迅速破3亿,借此傲人成绩领跑整个9月内地院线大盘。

影人影事:《达芬奇密码》和《天使与魔鬼》


隔了一天才写下这个题目,并不是因为这两部电影有多么的耐人寻味,只是因为它们在我心中产生了些许矛盾与纠结。

说实话,在看这两部电影之前,我的确是心潮澎湃,毕竟丹 布朗的这两部经典小说已不知被我读过几遍了,就算是微小的细节,也早已烂熟于胸。其精彩的推理与追逐真让人有种拿起就放不下的感觉。但这两部电影都没有原汁原味地还原书中的情景,而是做了大胆的改编。考虑到真实地还原丹 布朗笔下的每一个细节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以及时间,这样的改编是有必要的,二来对于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而言,这样的简化反而能使影片的脉络更加清晰,情节更加连贯。从这点上讲,这样的创新是成功的,只可惜对于像我这样丹 布朗的铁杆粉丝,影片的跌宕起伏就略显乏味,那种无数次在脑海中呈现的不断变换的空间和人物的内心世界,就显得粗糙了许多,所以对于这两部姊妹篇,我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

再有一个纠结的原因,就是主人公罗伯特 兰登的扮演者汤姆 汉克斯。这是我第一次在银幕上见到汤姆 汉克斯,在他刚出现的时候,我心中不觉五味杂陈。在我的心目中,兰登这个人物形象是个儒雅、充满智慧,同时又身体强健的中年学者。戴不戴眼镜其实无所谓,最关键的是要表现他的执着与一种永不放弃的勇敢。从这点上讲,汤姆 汉克斯对人物的表现是值得称赞的。也许是由于太过笃信原著,我一直认为他的饰演总缺乏亮点,对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得不够,总给人一种兰登似乎早已通晓一切的感觉,情节处理得太快,而事实上在原著中,兰登思考的过程其实是在无数交织的紧急情况中体现的,这两部电影都注意到了情节变换的紧凑,却忽略了兰登这个人物的思考所带给观众的另一种震撼。

还是忍不住要提到科学与宗教。宗教是人们一直以来的信仰,而科学是人类发现的新上帝。古往今来,这两者似乎是矛盾的。教会曾经疯狂地压制过新科学的发展,科学也曾将历史悠长的宗教打入过万丈深渊。但就我个人观点,人类需要信仰,信仰是人类生活的原动力,由此人们创造了宗教,让自己的心灵有寄托。但时代的发展让人们意识到,这样的意识形态并不能代替一切,于是人们又发现了科学。这两者其实并不存在着水火不相容的关系,只是领域不同。宗教令人的精神虔诚,而科学则在人类的物质生活方面做出贡献。大千世界,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与独特的内心感受,但无论如何,和平地相处才是地球应有的未来。丹 布朗书中描写的一切,启迪着我们,人类不应为了某些原因而自相残杀,真理永远引领着我们向前迈进。


观后感《影人影事:《敢死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敢死队2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