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醒来读后感300字 > 地图 > 醒来读后感300字

醒来读后感300字

发布时间:2019-11-16 来源:互联网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读后感_2200字。

一本好书就像沙漠中的一捧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灵,读经典书籍作品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在阅读作者的作品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对于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需要用读后感记录下来。该如何才能将一篇作品读后感写好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读后感_2200字"这样的内容,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读后感2200字

2019.4.7重新编辑

有一段时间疯狂迷恋莎士比亚,于是了解到朱生豪先生。那时,觉得莎士比亚的头脑竟能想出那么多有意思的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算是读的时间最长的。那时,觉得朱先生翻译的莎翁作品,总带有强烈而又奔放的感情,将人物所有的感情都以人物之口说出,这种坦率而又俏皮的笔调深深地吸引了我。无论莎翁写的有多好,要是翻译不到位,或许就是另一番刻板而又无趣,甚至仅仅是肉麻而又露骨的话语。无疑,朱先生翻译得极其成功,正如他在书中所说,又是为了翻译一句话,竟要冥思苦想几个小时。正因为他的翻译如此美妙,让我对他更加地佩服。

他与宋清如的爱情也是让我感叹不已,之前曾在某些书上读到过关于《醒来觉得甚是爱你》的经典情话,觉得朱先生就像生活在中国的莎翁笔下的感情充沛,思想活跃的人物。于是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终于有天开始读这本书,起初阅读的时候心想着,这本书就像一个糖果罐,不可一次性吃太多,每天拿出一个糖果,每天看一篇。于是一直看到现在,期间,不断地放下,拿起这本书,其实我自觉看书挺快,在今夜,终于看完了本书,仿佛吃了这个糖果罐终于吃完了。

书中收录了他写给宋清如的一封封信,信中不乏透露着对宋清如女士的深爱,有的人也许会说,深爱难道不应该放在心底,缄默不言吗?不错,我们无法排除这种可能,但是,爱一个人,难道又不让她知道吗,不让她时时刻刻感受到你对她此刻的欢喜与深爱吗?人生真的很难,短短几十载,相爱又能有几年呢?不将自己一颗热腾腾的真心捧到爱人的面前,每天都将深深的爱留存在心底,会不会像《飘》中的男主瑞德那样错失斯嘉丽?

明明是那么深爱着她,却假装毫不在意,若是他在初次见面时候不那么对斯嘉丽,或许他从一开始就能得到斯嘉丽的青睐。若是他在自己要上战场前告诉斯嘉丽,自己有多么深爱她,会不会又是另外一番结局?要是他在斯嘉丽没钱的时候,用尽一切办法,抢在斯嘉丽自己想办法之前,为斯嘉丽解决问题,那又会如何?终于,他在斯嘉丽的第二任丈夫去世之后,以自己的魅力吸引了斯嘉丽,但是,他又将自己的爱藏了起来。在两人的争吵过程中,彼此不肯低头,致使斯嘉丽流产,在斯嘉丽最需要他的时候,他为自己的行为懊悔万分,却没有陪在斯嘉丽的身边。就这样,彼此之间越走越远,他们曾经是最亲密的人,却因为不肯表露彼此的爱恋而最终分开。当然,最终斯嘉丽醒悟了,而瑞德却被斯嘉丽的顽固而消磨掉所有的爱与力气了,他不愿再去爱了,他已经用尽自己所有的爱去深爱一个女人了。这里或许说的题外话有些多了,但情感所至,不可避免要一吐为快。

不敢说是哪种爱的方式更好,我只是羡慕朱先生可以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坦率的表露出来,他遇见了对的人,他们彼此志趣相投,宛若灵魂伴侣,互相指导和引领着对方彼此前进,就像是柏拉图式爱情。他可以将生活中的琐事与趣事细细地告诉宋,也可以将梦境与诗书分享给她,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他一定是个温柔的人,他几乎不说你爱我,他说的最多的就是你待我好,对啊,爱的表现就是待我好啊。他就像一个可爱而又腼腆的大男孩,在爱人的面前羞涩地搭话,前一段说东说西,最后问一句,你在干什么呀?就像那种难以启齿的爱一样,将自己的爱藏匿于笔墨之下,然后问一句,你在干什么呀?

他也谈及生与死,曾在某处看到的一句话,大意是“我虽无惧生死,但我怕有所亏欠”。若是两情相悦,却不能长相厮守,让另外一个人独自面对这人世的风风雨雨,潮起潮落,千言万语,与何人说,好景虚设。可惜一语成谶,他英年早逝,我无法得知宋是如何想的,但其内心悲痛,恐怕是不可避免的。世事弄人,总是将我们最眷恋的人,最依赖的人,从我们身边生生夺走,令人长恨韶华易逝,佳人离去。

他也谈及婚姻与国事,不禁让我想起《倾城之恋》,白流苏与范柳原在战争期间的爱恋。他对婚姻看的很开,幸而他没有父母家族的管制,全凭自己的心意,也便活得票更自在些。爱己所爱,行己所行。我们现今生活的可不正是这样一个自由开放的时代,想爱便爱,无人管制,可是,又有多少人爱在心头口难开呢?怕徒劳浪费了了自己的真心,也怕自己辜负了他人的那份情意。

民国时期的爱恋也不少,像徐志摩与陆小曼,梁思成与林徽因......但我最为欣赏的便是朱生豪与宋清如,没有乱七八糟的恋爱史,单纯而又简单。平平淡淡的生活,虽不能常在眼前,但又时常以书信联系,岂不浪漫?《从前慢》中说,从前的日子过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就是朱先生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的生活也不差,时而为生活的钱财而担忧,时而又可以去看看电影。人间百味,体会个遍。

而我们又会拥有什么样的爱情,会遇见什么人,在前方等着我们去爱,去将完完整整的自己融入到另外一个人的生命中?我们是否会在遇见心仪的人时,大胆地说出深藏自己心中的那份爱。是否会像瑞德一样沉默不言,将自己的真情埋藏心底,明明如此深爱,却怕说出口,让那爱成为自己的软肋。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那个陌生女人一样,付出自己的真情,却从不敢开口说出自己的身份。

怕自己徘徊不定的时候,错失所爱,怕自己勇往直前时,猛撞南墙。这也许是我们大多数人的问题所在,而我也只能说,顺其自然吧,当爱意萌生时,放手大胆去爱吧;当爱情消逝,彼此放过吧。将这爱情的酸甜苦辣咸,尝个遍,不负对方也不负自己的青春。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读后感_3500字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读后感3500字

朱生豪,一九一二年二月二日出生于浙江嘉兴,成长于一个普通的商人家庭,家虽不富但教育甚好,从小朱生豪的学习成绩就很好,但家中突遭变故,在他十岁的时候,母亲病逝,两年后,父亲也病逝,从此,朱生豪失去了来自家庭的温暖和依靠,他和兄弟姐妹只好由姑母照顾。

一九二九年,朱生豪中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保送去了杭州之江大学学习,享受奖学金,主修中国文学,以英文为副科。在大学期间,他的才华得到施展,老师和同学对他都非常欣赏,比如当时他参加了“ 之江诗社 ”,社长夏承焘老师就评价朱生豪的作品爽利无比,他说道:

“ 其人今年才二十岁,渊默若处子,轻易不发一言。闻英文甚深,之江办学数十年,恐无此不易之才也。”

此子前途不可限量,这是妥妥的学霸的节奏。

一九三三年,朱生豪从之江大学毕业,后来去往上海世界书局英文部担任编辑,主要是干嘛呢,翻译编辑英汉词典写作之类的,但他觉得没什么意思,两年后,朱生豪开始做一件事情,那就是翻译莎士比亚的戏剧,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朱生豪凭借自己深厚的语感和英文功底,把莎士比亚的作品翻译出极高的艺术水准,这实属难得。

随着后来抗日战争的爆发,朱生豪在避战的过程中遗失和被烧毁了不少的翻译手稿,甚为可惜,但这些都没有阻挡他的翻译热情,在他沉迷于莎士比亚作品的世界里,他的生命中,也迎来了一道光,这光芒,就是宋清如。

宋清如,一九一一年出生于江苏常熟一户还算富裕的家庭,家境比朱生豪家里要好很多,宋清如从小也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女同学,尽管那时候家里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给她定了一门亲事,但宋清如大喊我不要结婚,我要读书,以示抗争。

她也从小热爱诗歌,才华横溢,她与朱生豪也是因诗歌而有了交集,最终结为秦晋之好,那是在一九三二年的时候,宋清如也来到了之江大学,因为同样热爱文学,于是她就有了与朱生豪碰面的机会。

在一次“ 之江诗社 ”的活动中,朱生豪第一次见到了宋清如,两人顿时相见恨晚,两颗炽热的心碰撞在一起,交织着,互放光亮,两人很快就开始书信往来,别看朱生豪瘦不禁风,内向腼腆,言语笨拙,但他追起女生写起情书,那叫一个绝,真是你看完情书都没有理由拒绝,现在摘几句供大家参考,前方高能,注意收藏。

“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这两天我很快活,而且骄傲。你这人,有点太不可怕。尤其是,一点也不莫名其妙。”

“ 我不是诗人,否则一定要做一些可爱的梦,为着你的缘故,我多么愿意自己是个诗人,只是为了你的缘故。”

“ 我是,我是宋清如至上主义者。”

“ 要是世上只有我们两个人多么好,我一定要把你欺负得哭不出来。”

“ 希望你快快地爱上一个人,让那个人欺负你,如同你欺负我一样。”

“ 但愿来生我们终日在一起,每天每天从早晨口角到夜深,恨不得大家走开。”

“ 我实在是个坏人,但作为你的朋友的我,却确实是在努力着学做好人。”

“ 我只愿意凭着这一点灵感的相通,时时带给彼此以慰藉,‘像流星的光辉,照耀我疲惫的梦寐,永远存一个安慰,纵然在别离的时候。

我爱你也许并不为什么理由,虽然可以有理由,例如你聪明,你纯洁,你可爱,你是好人等,但主要的原因大概是你全然适合我的趣味。因此你仍知道我是自私的,故不用感激我。

“ 真愿听一听你的声音啊。埋在这样的监狱里,也真连半个探监的人都没有,太伤心。这次倘不能看见你,准不能活。”

看完是不是欲罢不能毫无抵抗力,简直都要甜出糖尿病了,对,这就是朱生豪写的情书,诸如此类的句子还有很多,这种俏皮中带着真诚的语句我只在后来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情书里见过,就像有人看过朱生豪写的情书之后说道:

“ 现在看来,沈从文是深情无措的稚子,鲁迅是温情别扭的硬汉,朱湘是温柔委屈的弱书生,徐志摩就是个自以为是的小白脸,跟朱生豪比起来,他们都差了一个等级啊。”

不过这只是好事者拿来一笑,各家粉别乱扔砖头,朱生豪的情书里一片真诚与痴情,这也是深深打动宋清如的地方,想象一下,在一个寒冬的夜晚,收到如此热情洋溢的情书,一股暖流不禁淌入心间,那是爱的力量,怎能不动心。

而且朱生豪在情书中对宋清如的各种爱称现在看来也是肉麻甜蜜至极,比如:祖母大人、傻丫头、无比的好人、小亲亲、宝贝、宋宋、妞妞、小鬼头儿、昨夜的梦、宋神经、你这个人、女皇陛下 ”,我的天呐,女王陛下早在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信中就出现过,没想到时隔几十年倒成了现在流行的网络用语。

而朱生豪更调皮的则是他在信末自己的署名,画风则是这样的:“ 一个臭男人、你脚下的蚂蚁、快乐的亨利、白痴、猪八戒、罗马教皇、顶蠢顶丑顶无聊的家伙、丑小鸭、你的靠不住的、常山赵子龙、牛魔王 ”

现在看到这些昵称你都会笑得肚子疼,随便一个现在都可以拿来当网名,所以啊,广大女生注意,如果一个男孩子突然有天给你取了一个极其无聊的外号,那恭喜你,他一定是喜欢上你了。

能写出如此水准的情书,想必朱生豪是看过太多莎士比亚的作品,才有如此才情,这也给广大男同胞们上了一课,出来撩妹,情书必须写得好,要想情书写得好,那就得多读书,这是真的,我只能帮你们到这了。

就在如此热烈的情感碰撞下,两颗无畏的心慢慢靠近,他们在一起除了写这些情书以外,自然还有在学习上的彼此帮助,朱生豪也辅导宋清如的学习,面对眼前这位木讷的男人,这位与写情书完全不是一个次元的朱生豪,宋清如犹豫了。不是她不够爱朱生豪,当朱生豪向她表白时,她拒绝了。

宋清如内心渴望爱情和婚姻,但她又深深地恐惧,她性格独立但又极度缺乏安全感,这段革命的友谊在朱生豪眼里急需升华到婚姻的层面,无论是满地打滚撒泼打赖反正是非宋清如不娶。而宋清如心想,从爱情到婚姻,真的准备好了吗?

时间转眼到了一九四二年,两人的爱情长跑也已经整整九年了,两人都已是过了而立之年,在那时都算得上是标准的大龄青年了,在亲朋好友的催促下,两人也认为时机成熟了,为了将来的生活考虑,终于决定成婚。

五月一日,朱生豪与宋清如在上海举行婚礼,简单朴素,在婚礼上一代词宗夏承焘为新婚伉俪的朱生豪夫妇题下八个大字:

才子佳人,柴米夫妻。

随后他们便去往宋清如位于常熟的家里居住,在此后的岁月里,朱生豪继续翻译莎士比亚的作品,朱生豪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可生活的担子就全落在了宋清如的身上,洗衣做饭,后来经济紧张的时候还去帮工挣钱贴补家用,甚为辛苦,宋清如自己也说道:

“ 他译莎,我烧饭。”

在一九四三年的时候,朱生豪夫妇返回嘉兴定居,当时的战争局势已经非常糟糕,而朱生豪又不愿为日伪效力,所以他们的生活极为困苦,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朱生豪依旧没放弃自己热爱的翻译事业,我们现在看到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就是在这段时间翻译出来的,朱生豪自己说道:

“ 饭可以不吃,莎剧不能不译。”

朱生豪面对如此庞大的翻译工作,他也和宋清如商量过,希望她能帮忙一起来翻译,但宋清如以自己英文不好为名婉拒了,宋清如就成了朱生豪的读者,翻译出来了第一个给她看,而宋清如也担任着校对、整理、装订的工作,夫妇二人搭档甚为默契,这时候的状态就像钱钟书在写《围城》的时候一样,那时杨绛每天承担家务,只为让钱钟书潜心写书,写完之后杨绛又是第一个读者,如有此妻,夫复何求。

虽然朱生豪心无旁骛地拿命在翻译,但负荷的劳作也逐渐摧毁了朱生豪本就脆弱的身体,一九四四年六月,朱生豪被确认为肺结核,就此卧床不起,这才不得不中断翻译事业,随着病情加重和当时医药紧缺,朱生豪的病情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在这年的十二月二十六日,朱生豪病情加重,临终前他低声喃喃地呼唤着说:

“ 清如,我要去了。”

说完,便撒手人寰,这一年,他才三十二岁,宋清如三十三岁,而他们的儿子朱尚刚,才刚满周岁。

一代英才,就此陨落。

事业未成,甚是叹息。

朱生豪虽然走了,但他的翻译事业可远没有结束,宋清如为了完成他的遗愿,面对那三十一部一百八十万字的手稿,宋清如选择了整理和继续,同时她还要抚养嗷嗷待哺的孩子。

朱生豪留下的手稿和怀里的孩子,就是宋清如活下去的使命。

当一个人有了使命,她便有了无穷的力量。

这是一种信念。

最终,一九四七年,朱生豪生前翻译的莎士比亚作品陆续出版,算是让宋清如宽心不少。

一九七七年,六十七岁的宋清如回到了嘉兴的老家,她时常一个人回忆与朱生豪生活的点点滴滴,她回忆起第一次见朱生豪的时候的样子,她说:“ 那时,他完全是个孩子。瘦长的个儿,苍白的脸,和善、天真,自得其乐地,很容易使人感到可亲可近。”

一九八七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莎士比亚全集》,里面收录了朱生豪翻译的三十一本剧本,而关于宋清如与朱生豪之间的书信往来,当时也想出版,但宋清如表示了拒绝,不过最终在出于文学上的考虑,宋清如答应可以出版,这才有了书信集《寄在信封里的灵魂》。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读后感_800字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读后感800字

“从前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最初看到书名便被深深打动,简单而动人的情话和这本书的结缘是观看节目《朗读者》,当时整个人整颗心都被鲜花夫妇的这份始终如一的浪漫和爱恋融化了…原来真有这么浪漫的爱情,原来多的是我们不知道的事。“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也一定很可爱”,二人朗读的朱生豪情书如此动人,于是后来自己在微信读书上找,找到了这本书,我想,这也是一种缘分吧。(现在阅读巴金先生的散文,其实也有受到《朗读者》的影响,许镜清先生曾朗读过,也感谢朗读者给予我的除了情感上更在阅读上的指引,与更多好书的遇见,与更多大家的相识)

寒假时便开始阅读,由于开学后都读的纸质书便一直搁置未读,直到这次五一回家才继续读完。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总是会不自觉的嘴角上扬,有时甚至会笑出声来,都说恋爱中的女生像诗人,男生又何尝不是呢?“好人”“宋儿”“弟弟”“Daring boy”,“朱朱”“朱儿”……书信开头和落笔处一个又一个俏皮可爱的称呼,朱生豪先生是如此的可爱,书信末尾处的“我待你好”“我爱你”“我永远爱你”……快要溢出来的甜蜜与爱恋,有爱人如此,足矣。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1933-1944,朱生豪先生与宋清如二人也是聚少离多,总是看着朱生豪先生撒娇似的埋怨宋清如不回信不去看他,倾诉着他的思念,可怜又可爱。那个年代,书信是主要的通讯工具,虽不及如今网络的方便快捷却也是承载着恋人的深厚情谊,更显珍贵,更让人怀念。想见不能见的思恋之苦只能在一封又一封的书信中排遣,虽充满甜蜜,却始终难免苦楚,无可奈何。但也美好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读后感_1100字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读后感1100字

能够有机缘打开这本情书集,完全受之于“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这句唯美情话的驱动,但其实我要做下检讨的,因为我并不了解朱生豪宋清如夫妇,真的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由于迫切的想要一览大诗人登峰造极的情话,就先默默的原谅了自己的浅薄,因为我知道最后一定会补偿自己的“欠缺”。

说情话之人心里必定情真意切,我一直坚信。朱先生不愧是朱先生,一点都不会让人失望,字里行间跃然纸上的满满都是爱,都是浪漫,每阅读一个字都觉满脸不断溢出羞涩的红,不信你来看看:朱先生对宋女士的称呼如“宝贝、妞妞、傻丫头、亲亲、宋儿、小鬼头儿等,落款也是稀奇古怪如丑小鸭、无赖、厌物、黄天霸、哺乳类脊椎动物之一等等”。看似褒贬不一,实则是摇尾乞怜爱。仔细阅读才会知晓其中关系。

同时阅读中也会发现这些书信给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朱生豪诉说相思之情提供舞台,借助点点笔墨,写尽满腹愁怅、相思、烦恼,有情真意切、缱绻缠绵的一面,也有风趣幽默、活泼开朗的一面。一般两三天就写一封信,有时一日一封,他狂热地爱上了这位江南才女,“我实在喜欢你那一身的诗劲儿,我爱你像爱一首诗一样”,几乎每封信都要表示永远待她好。

当然,这本情书集的阅读价值不只他们的浪漫情感,之所以先说到情感必然是因为这是情书集,但我更想提的是朱先生作为民国时期为数不多的翻译莎剧者,在和宋女士的来往书信里为我们呈现了他翻译莎剧的细心校对,反复琢磨,不断查阅相关资料以保证翻译出来的巨作能够为喜爱莎翁的人们提供轻车熟路驾轻就熟的阅读文献,才有了后来我们所能够阅读到的莎翁的名作,这必须要感谢朱先生的呕心沥血以及他去世后他的妻子宋清如女士的传承接力,由此我们又能得到第三个阅读价值,就是那个时代的人对于自身的喜好,从事的工作以及对理想的坚持在烽火战乱的年代几经辗转都无法消灭,多么艰难,他们就多么伟大!是我们这一代人要学习的。

愿我们不但会生活,会爱,最后也会向“伟”,伟大之伟。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读后感_700字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读后感700字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哭哭笑笑中,一脸花痴地读完了。先生在旁人眼里,是一位孤僻怪异的江南柔弱书生,但他对自己深爱的人却痴情真心了一辈子。“不须耳鬓常厮伴,一笑低头意已倾。”

先生说他每年中估计起来,成天不说话的约有一百天,每天说不上十句话的约有二百天,说话最多的日子,大概不至于过三十句。这样一个性格极其内向不爱说话的人,把所有的话都说给他最爱的那个人听。想到小波对银河也说过“我的眼里只有你,我和世界上所有的人全搞不到一块。”事无巨细,连搬家桌上有哪些东西,比如日历、墨水瓶、茶杯和热水瓶,都要一一汇报。

你永远是我的宝贝,“我待你好”已是我的信仰。在这寒冷的冬天,读着赤子之心朴素真挚的话语,心儿都要融化。

人生自是有情痴,在先生短暂的一生里,却用生命的三分之一时间在给爱人写信,总共写了五百多封,我们这里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有人说,先生英年早逝和他忧郁的性格有关,总是把死挂在嘴上。和最爱的人为什么不能讨论死亡呢?这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我只想说感谢今天的医学昌明,肺结核不再是不治之症。

滔滔天下,不知知己是谁。但我们依然可以在别人的故事中感动。今天是朱生豪先生诞辰107年周年,在先生故去七十多年多之后,他写给爱人的信,带给我们无尽的温暖和慰藉。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读后感_600字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读后感600字

朱生豪的爱不像王小波,同是热烈,但朱的热烈中还透着自卑和敏感。尤其是他身体不好的那段时间,更是把生死挂在嘴上。(原谅我拿小波来做比较,书读的实在有限罢了。)

在我看来,他的自卑有一部分原因是宋清如迟迟不肯答应。单看朱生豪的信上,可以觉察出宋是更内敛和安静的,或许当时她只是对朱抱有学长的敬畏,所以总是犹豫着。不过朱生豪在爱宋清如这件事儿上,一点也不马虎。死皮赖脸是他,撒泼耍赖是他,最后总算是两厢情愿,结为连理。

这本书里,让我印象最深的,不是甜到腻的情话,而是每封信尾的那几句同样的:

“我愿你好,我待你好。”

这让我突然想起了婚礼誓词:“你是否愿意无论是顺境或逆境,富裕或贫穷,健康或疾病,快乐或忧愁,你都将毫无保留地爱她,对她忠诚直到永远?”

显然,朱生豪做到了。他无论经历了什么,都会对宋清如说:我愿你好。哪怕身体抱恙事业受阻,甚至想到了死,依然会告诉清如:

(说实话。这句话看得我都开始有些嫉妒了)

写到这里,耳边蚊蝇窸窣的声音传来,想起了朱的那句:

真是可爱的人呐!

不知不觉要结尾了。在文章的最后,我只想说:

我把你放进了我的生命里,

(这篇没有看过宋清如回信的书评可能过于片面了,还是之前那句话,他们都是顶好顶好的人,拥有的顶好顶好爱情啊。)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读书笔记800字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读书笔记800字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是中国著名诗人、翻译家朱生豪写给妻子宋清如的情书,两人于1933年在之江大学相遇,当时朱是即将毕业的大学四年级学生,而宋则是刚踏入象牙塔的清纯小学妹,相爱未久朱便离开杭州到上海工作,此后十年间两人鸿雁传书,直到1942年两人终于结束异地在一起生活,甚为可惜的是1944年朱生豪就英年早逝了!

这些书信中朱大多描述自己生活中的碎碎念和对宋的拳拳思念。大概宋较朱年长一些而且男生在喜欢的人面前都会退回成小男孩的缘故,所以在这场恋爱中,朱显得甚为顽皮。他无时无刻不向宋倾诉贫乏无趣的生活以及缠绕整个躯壳的孤独情绪,他写道“心里气得很,没有吃的,没有玩的,没有书看,没有歌唱,你又没有信给我,如何活得了!”此时他更像一个依恋母亲的孩子,想得到她的安慰,有时甚至因为思念而流泪。

觉得这真是一个赤诚的孩子啊,坦诚地表达当下的心情,开心就唱着歌说遍地都是春天,思念就撒娇地说钻到她的梦里来,悔恨就喃喃地说不甘愿,生气时就说要打宋清如那小尼姑,从没有一刻假装不在乎用微笑遮掩。就如王小波所说,我把我整个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刷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

时常会像少女般深陷那些深情的文字中,但我最爱的是每封信底的落款,如饿鬼、朱大叔、傻老头子、蚯蚓、魔鬼。我仿佛能看到他变幻出各种模样,带着面具来到她的面前,猪猡化身为一头小猪,傻老头子是一位白发须须的老爷爷,专说骗人的诳话者是一个举着旗子行走江湖的道士,魔鬼到来时带着一脸凶相,所有的这些身份都只为给她讲故事,逗她一笑。我变换出千百种身份,只为带给你千万种爱情。

那么宋清如该怎样给这样一个男子回信啊,会不会被他惹得厌烦呢?我没有找到宋给朱的回信,但猜测她是一位很矜持又小心翼翼的女子。她欣赏着他的才华与他的热情,几乎像中了毒一般,而且越是抗拒就是顽强地生长。因此她努力与他保持一段清明的距离,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烈,这大概就是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吧!

相信《《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读后感_22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醒来读后感3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