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童年读后感1100字 > 地图 > 童年读后感1100字

童年读后感1100字

发布时间:2019-11-16 来源:互联网

《洗澡》读后感_1100字。

开卷有益,闲暇时读一本好书,添一份雅趣,长一份才智,享一份快乐。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多去读一些经典书籍作品,阅读作品后受益匪浅,心中有了更多的想法,懂得了更多道理,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更好地从书中领悟出作者想表达的理念。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作品心得更好的记录下来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洗澡》读后感_1100字,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洗澡》读后感1100字

洗澡三反以前,这个云集各路文化人的小小研究院已是暗流滚滚。杨绛对人物从不做判断性描述,而是用白描的手法把人物还原给读者。会看到:有工于心计揣摩风向拉拢人心速速上位的,有人前抬人背后踩人见不得人好的,有不学无术却气势汹汹占道德制高点的,有倚老卖老老不正经的,也有独善其身不愿搅和人事的。寥寥几笔,会让人想起现实生活中谁的影子。这群人聚在一起,按说是做学问,大部分时间在开会,做计划,划territory,勾勾搭搭。总共几个人的小组,分正,副,导师,还有其他纵横结构。唯一有些成果的稿件却被另一组人拿去逐字逐句地批判思想。除了热衷“批判”,其他倒与大多数组织无异。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很有代入感。

洗澡三反开始之后,原有生态里这些小勾当忽然都变成了毛毛雨。广大群众的运动才叫汹涌。小官小洗,大官大洗。衣带渐宽人憔悴,掏心掏肺做检讨。

检讨不是一气呵成,想做就能做的吗。先有专人“帮助”和“启发”。“启发”是众人不着痕迹地点拨几句,像没头没脑的问题,不能答更不能辩解,叫听的人自己觉悟做笔记。“帮助”像审问,一面问,一面把回答的话仔细记下,还从中找出不合拍的地方,换个方向突然再加询问。有“红面”,也有“白面”。经过一场帮助就是经过一番审讯。

等组织大致满意了,批准当众反省/“洗澡”。大致主题是:我的丑恶(成长,出身和经历上的根源),我的认识,我的决心。把自己最不堪的一面剥出来,要真实诚恳。群众眼睛都是雪亮的,更何况在一屋子要刺穿你内心,容不下杂质的人面前。有“待浴的人观察得出: 人越是作恶多端,越是不要脸,检讨起来才有话可说,说起来也有声有色,越显得觉悟高,检讨深刻。不过,也有个难题。你要是打点儿偏手,群众会说你不老实,狡猾,很不够。你要是一口气说尽了,群众再挤你,你添不出货了,怎么办呢?” 所谓越臭越香,越丑越美。你的忏悔随时会被群众打断,甚至哄下台,然后如此循环,直到检讨被群众接纳。有人自杀未遂,醒来还见床头批语,连死都不让他逃。

洗澡之后的故事较短。还是那些人,但元气大伤,隔阂更深,也被体制重新分配打散了。难怪杨绛还出了一本洗澡之后的续集。书中还有一些爱情线,但我很难认同那段精神恋爱。书中的男人(大概除了罗厚)都要么猥琐要么懦弱。倒是姚太太,宛英和杜丽琳这三位女士,心里都明镜似的,从容沉着,小心维护着自己爱的人。

读这本书对解放后知识分子的命运有了些认识。遗风当年读大学时也能隐约感受。忽然对那时一些犯常识错误但老好人似的老师们多了份理解和同情。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洗澡》读后感_700字


《洗澡》读后感700字

说实话,我读这本书的起因完全是因为杨绛先生的名头。对这本书的内容和地位之前毫不了解。查资料知道这是《围城》的姊妹篇,还有人称之为“半是红楼半儒林”,读了“前言”部分才知道,是关于新中国对旧知识分子改造的。“洗澡”一词,是文人们对“三反”又称“脱裤子,割尾巴”的改称。

小说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胡小姐的视角入手,写到余楠,后转到余楠的视角,跟随余楠来到故事的发生地,忽而又转到许彦成和姚宓的视角,写一群旧文人有生存状态,以及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表现,最后转为多视角,讲在“三反”中每一个人的表现和那场运动对每个人的改造和影响。从写作方法上,这被后人称之为“滚动视角”。

三个问题:

1、这群人该不该被改造?被指醒和帮助?看完第二部,感觉是应该的。那些人的不学无术、假大空的扯虎皮拉大旗,虚张声势,相互勾心斗角,打击报复,拉帮结派。把研究当幌子,还振振有词。

2、这种改造方式是不是合适?感觉有点过激,正如我在读书过程中划线的几句话,让人“挑自己的错就是老实,骂的凶就是深刻。”

3、如何看待许、姚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是姚、许、杜之间的“三角”关系?我本人认为杨绛先生还是很英明的,杜爱许,但许不爱杜,姚、许之间或是真爱,但是在许有婚姻的前提下,就不值得同情。如果作者是男的,我可以说这是“男权社会下男性视角对爱情的一种主观臆想。”但先生是冷静的女性,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无疑是克制的,没有任其发展,两人虽然有情,但还是不得不让他们分开。这种分开不是他们的主动,而是社会环境,历史因素的分开,心或许还在一起。

虽然先生不是小说大家,这也是她唯一的一部小说,但无疑是一部精彩的作品。

老朱强烈推荐。

《洗澡》读后感_1300字


《洗澡》读后感1300字

洗澡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伪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
杨綘先生笔下的余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自私自利,见异思迁。遇到胡小姐就想把糟糠之妻抛弃去满足她自己的欲望。他不学无术,工作中得过且过,大事干不好,小事干的遛。拉帮结派,搬弄是非,非常典型的伪知识分子。
有人就有江湖,人可比书难对付多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得不到重用。挂羊头卖狗肉的小人却泱泱得意。
最后我希望用我夹死苍蝇的“十时十分”眉毛骂一句:“我两个脚趾头夹着笔,写得还比他好些!”
第二部分:爱情
爱情贯穿整部小说。从余楠和婉英,许彦成与杜丽琳,姚宓与许彦成为主。
婉英是余楠青梅竹马的朋友。长大之后嫁给余楠。婉英明白自己无才无貌,拿不住身边这位自命“相貌堂堂”的才子。带着侥幸心理进入婚姻。余楠最后虽然没有抛弃她,但她始终也得不到余楠的爱。她虽不爱余楠,却被世俗的道德束缚着不离婚。与其说两人是夫妻还不如说两人是室友。你算计我时,我算计你。这种婚姻真鸡肋。
许彦成与杜丽琳。杜丽琳是一位勇敢的女性。被冠以“标准美人”的称号,众多追求者的她偏偏选择了一个书呆子许彦成。许彦成不爱她,但也不讨厌她。懵懵懂懂的就答应了她的求婚。将就的爱情没有好的结果,但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尽管许彦成千般不是,婚内出轨,杜丽琳还是选择处处维护他。对此只能说:食得咸鱼抵得渴。
许彦成与姚宓情同意合,心有灵犀。本是令人羡慕的一对。只可惜他们在错的时间遇上对的人。一开始他们“发于情,止于礼”,只是到了后来那种看得见摸不着的感觉实在是太磨人了,也就光明正大的出轨,让杜丽琳知道。世俗层面来讲他们当然是错的。许彦成与姚宓的爱情是不允许的。只是爱情没有那么多的对错,只有选择。
书中有一点值得提的就是,主角们并没有十全十美。有血有肉,有善也有恶,有欲望也有情绪。十分灵动。这也是杨綘先生文笔的出彩之色。
第三部分:三反运动。
终于来到了本书的标题:洗澡。好比一个处男,苦苦等待二十年,终于能够看见女朋友宽衣解带,沐浴更衣。令人兴奋不已。(这个比喻用来描述一个这么沉重的话题的确有点不太合适)。
“三反”为:
反贪污 反浪费 反官僚主义
洗澡顾名思义就是将那些藏于心里的污垢,秘密,阴暗的角落都公之于世。让群众帮助改造。
有则改之,无则污蔑。
崇洋媚外,资产阶级思想溃怀,自私自利,心中没有党,没有民众。好逸恶劳,贪图享受,吃着剥夺饭长大。
你从来不知道群众的想象力是多么的厉害。
“能讲讲你为什么要卖五香花生豆儿吗?”
“余先生也是留美的?”
“听说余先生是神童。”
“朱先生为什么回国?”
“朱先生有很多著作吧?”
“什么时候写的?”
“朱先生是名教授,啊?”
“朱先生对抗美援朝怎么看法?”
“朱先生还有个洋夫人呢,是不是?”
“朱先生的稿费不少吧?”
请以以上题目写出一篇为知识分子的深刻反省。
黑人问号.jpg?
知识分子像“像一头待宰的猪,抖索索地等待开刀”。有的人,刀子还没进,就已经被吓死了。有的人皮厚,刀子捅不进。有的人被刀子架在脖子上,再也不敢乱说话了。

《洗澡》读后感2000字


昨天下班后读完了杨绛先生的作品《洗澡》,感觉杨绛偏爱姚宓(mi,四声,安静的意思),对许彦成的喜爱也跃然纸上。

杨先生笔下的许先生和姚小姐终究没打破传统私奔了去,这反倒映衬了作者对文中的余楠欲抛妻弃子随胡小姐出国去追求世外桃源的行径嗤之以鼻。瞧,胡的谐音不就是狐狸的狐吗?宓这个字赐予姚小姐也恰如其分。姚宓温婉而聪慧,活泼又克制,博学而不炫耀,真是让人喜欢。

我也欣赏许先生,欣赏他对姚小姐克制的喜欢;也惋惜他出于对家庭的忠诚和妻子的誓言而放弃自己对自己内心的富足和幸福的追求;更同情他因为当初没有坚持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人而答应了杜丽琳的主动求婚。

杜丽琳在别人眼中虽是个标准美人,可是许彦成却并不为此动心,他宁愿住自己的狗窝。可见,爱情真的有趣又调皮。你长的再美,在别人看来你可望而不可及,而眼前人却与你仿佛隔着千山万水般不愿靠近。丽琳有文化修养又识大体却不得爱人喜爱,空有彦成对自己客气的敬重。

我想爱情之鸟并不是没有飞过他们两个人的天空。他们二人在国外时,虽然一个在英国,一个在美国,但是会在两人都得空的时候相约同去旅行。很难说他们两个人之间不是爱情,只是彦成因为当初对丽琳的喜欢纯粹出于对这个女子的主动追求的一种妥协和半推半就吧。杨绛对他们的这段感情的描述很像钱钟书笔下的《围城》里方鸿渐跟苏小姐月下那一吻。苏小姐那晚刻意打扮地很精致,月太美,苏小姐也很主动,鸿渐也就没拒绝。但是相比彦成,鸿渐起初更坚定些,是因为同时期遇到了苏小姐表妹唐小姐。但是后期这段情感无疾而终后,在跟孙小姐的那段时间,对孙小姐的爱就显得有点荒唐了。可能特定时代下的特殊情感才使得鸿渐出于对孙小姐的保护而做出了承诺,而那个承诺促成的方孙二人的婚姻后来被证明并不美满。

我想,假如彦成在当初没答应丽琳的追求时就同时期认识了姚宓,他会不会更勇敢一点,像鸿渐婉拒苏小姐那样拒绝丽琳?或许,他会有个甜蜜的踏实的爱情,而后来的丽琳也不会有对彦成和姚宓的步步为营的担心。可是,生活里好像没有那么多假如。

爱情,干嘛那么卑微?本来爱情世界里的两个人就应该是平等的,不是么?

E神在《红玫瑰》里唱到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仿佛真是这样,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求不得,求而不得,舍而不能,得而不惜。回过头,是不是ta没有ta认为的那么爱你?因为,情绪不能压抑,只能发泄出来,ta的眼泪不是为你而流,也为别人而流?

在文章最末,杨绛先生特意安排了罗厚跟姚宓分到同一单位一家对姚宓很好待遇的图书馆去工作。这将来怕不是又要多了一对随遇而安在一起的鸳鸯。是呀,杨先生打一开始就安排了罗厚和善保来守卫和善待姚宓。可以说姚宓本是不幸的,因为父亲去世后家道中落,只留多病的姚母与她相依为命,但是一定程度上,她又是幸运的,姚母对小女关爱有加,这让姚宓内心的港湾始终安全可靠;朋友对她也是保护和支持,这让她后来的因别人嫉妒生恨而设下的一个个局都化险为夷;许先生于她,既是导师,又是她一段时期的心灵伴侣和盟友,这让她面对挫折更加坚定无畏,也加深了自己对于爱的理解。

爱欲是占有欲望,比如丽琳对彦成的明知他不爱自己还是始终坚持追求,求婚成功后的喜悦或者是说自豪感;比如姜敏对善保求而不得时的妒恨;再比如余楠暗自喜欢姚宓姣好面容和美妙的身姿却为她对自己的毫不在意而始终耿耿于怀。而大爱是成全。有人说,抓不的沙不如扬了它。是呀,看着手里紧握的一把爱情的沙子从指缝里不停地漏下去是怎样的心痛只有当事人才能了解和体会。而我觉得爱情像小鸟,向往自由而浪漫的天空。我想养鸟就不把她关笼子里,而是在阳台上挂个没有门锁的鸟架子,定期放点新鲜的粮食和水,想来的鸟儿自会飞来寻觅处。

奶茶在《成全》中唱过,一个人的成全好过三个人的纠结,成全了你的今天与明天,成全了我的下个夏天。没错,谁也别耽误谁。你大可以摆出老娘干嘛那么卑微地爱你,你个沙雕不知道追我的人排成排?的高姿态去追求和开启下一段幸福旅程。

Zig Ziglar(金克拉,美国著名演说家、作家)对于婚姻的理解是,Many marriages would be better if the husband and the wife clearly understand that they are on the same side.我的好友Stanley Lee的翻译是如果夫妇彼此都能意识到他们归根到底是同一战壕的哥们儿,那么,很多婚姻将会更加美满。我非常赞同。我对爱情和婚姻粗劣的理解就是选你所爱,爱你所选。爱情强求不来的,婚姻也是两个人的共同修行。有的选的时候就好好选,没的选的时候瞎琢磨容易脑仁儿疼。

就这么简单纯粹。

很期待《洗澡》的续作--《洗澡之后》,有新的心得会继续分享。

《洗澡》读后感_1400字


《洗澡》读后感1400字

《洗澡》是杨绛先生所著的一部描写解放后知识分子第一次经受思想改造的书。初次见到这个书名,让我很难与这位“最才的女”联系到一起,直到读完了全书,才对这个书名有了真切的理解,用“洗澡”来反映那个时代的故事真是再贴切不过了。《洗澡》一开场写了余楠与胡小姐的婚外情,余楠很有些才华,但又特小气,既想得到又不愿付出,结果当胡小姐搞定了最心怡的男人双双出国时,也就没有余楠这个“备胎”什么事了,不过余楠也非等闲之辈,早也留了后路,失了胡小姐,便带着他的“备胎”,原准备抛弃的发妻北上投奔新中国的“文学研究社”了。
随着余楠的到来,其他人物也纷纷出场,有文学社最初创立者的遗孀及女儿、有老区来的革命干部、有海外归来的学者、有饱读经书的老学究,还有一批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一时间文学研究社可谓人才济济,但在才情的背后又各有自己的小九九,每个人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小问题,正应了第一部分的标题“釆葑采菲”。
当人物一个个出场,故事分了两条主线展开,一是事业线,说老实话在这条线上,我没看出什么大成就,倒是看到了一群人的勾心斗角,也许这是为了全书的髙潮“洗澡”作铺垫吧。另一条是情感线,总体也没啥好让人倾慕的爱情故事,几对夫妻基本是貌合神离。有点看头的是有妇之夫许彦成与姚小姐的一段发乎情止于礼的未遂婚外情,关于这段情感杨先生着墨甚多,内心描写、情节叙述都极其细腻,男主女主真可谓情投意合,只是碍于许彦成的发妻,那个聪慧的“标准美人”雨琳而不得不压抑着,关于这点,杨先生笔下的男女当事人似乎缺少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学作品中那种男主女主为追求爱情不顾一切的精神了,不知道这当属进步还是退步。从道徳层面上是对的,但从情感层面上就可能难说了。这里要同情一下雨琳,她为维持自己的婚姻实在是付出太多了,在我看来,她被丈夫伤害不是她不好而是她太懂事了,她与那俩书呆子不是同类的,倘若不是雨晽帮着俩人掩饰,那俩书呆子早就被姜敏、余楠一伙人碾碎了。全书的髙潮是第三部分“沧浪之水清兮”,即“洗澡”部分。既然旧知识分子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就需要一次心灵的洗涤,于是借着“三反”,在这个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展开了一次灵魂洗澡运动,每个旧知识分子都要剖析自己,直到革命群众满意为止。真是可怜了这批曾经傲骄的读书人,为过关使出了浑身解数,不惜丑化自己,把自己批得一无是处。然而尽管这些人都狠狠地批判了自己,但与前面反映的各种问题却并不吻合,这种“洗澡”并没有真正净化心灵,反倒是让更多人学会了撒谎,学会了迎合,学会了虚伪,在这些方面颇为得法的人得了奖赏,比如余楠就加到每月一百斤小米。当然余楠自己还是认为这抵不过他精神上的付出,这点我也同感。倘若“洗澡”不是自觉自愿的,终是无益。
说真的,小说中主要的人物没几个可人的。倒是有2个边角人物比较可爱些,一个是文学社创始人的遗孀姚太太,她虽然身残了但头脑清醒,为人处事得体大方,看人看事心如明镜,颇得人尊重。还有一个人是罗厚,他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文学社,为人正直,办事妥贴,担当仗义,对姚小姐的帮助实实在在,不像那个书呆子许彦成畏首畏尾,叫人看了无语。个人以为罗厚才是姚小姐该珍爱的人。
说了这么多,终还是没能完全读懂杨先生的《洗澡》,杨先生写此书应该不只是为了呼应钱钟书先生写的《围城》的吧?那么到底先生还要表达什么呃?我当继续求索。

《洗澡》读后感_2500字


《洗澡》读后感2500字

摘抄的书评

杨绛先生的文字温婉、幽默,画面感强,我是含笑带泪读完该书的。杨绛的洗澡,常被和钱钟书的围城放在一起比较。虽然都是描写新时代的知识分子,不过两本书的背景和侧重还是有所区别的。杨绛的作品有着女性特有的恬静和温和,虽然没有钱钟书那么犀利尖刻,不过对人物的诙谐和调侃却一脉相承。只取这一横截面,几个小人物,却可以回味这特定历史下特定的一群人。摘录:这部小说写解放后知识分子第一次经受的思想改造——当时称“三反”,又称“脱裤子,割尾巴。”这些知识分子耳朵娇嫩,听不惯“脱裤子”的说法,因此改称“洗澡”,相当于西洋人所说的“洗脑筋”。我曾见过一部木刻的线装书,内有插图,上面有许多衣冠济楚的人拖着长长的尾巴,杂在人群里,大概肉眼看不见,所以旁人好像不知不觉。洗澡即使用酽酽的碱水,能把尾巴洗掉吗?当众洗澡当然得当众脱衣,尾巴却未必有目共睹。洗掉与否,究竟谁有谁无,都不得而知。

第一部:采葑采菲——选自《诗经》国风.邶风.谷风“葑”:蔓青,叶和根、茎都可食,但味苦;“菲”:芜菁类植物比喻不因其所短而舍其所长,意指当时鱼龙混杂汲汲一堂,各路文化人纷纷舶来,在姚家那个院子里安营扎寨各显神通。

第二部:如匪浣衣——选自《诗经》国风.邶风.柏舟“如”:语气助词,“匪”:非,“浣”:洗 比喻妇女被群小欺侮,洗不了衣服,心里很忧惧 :知识分子受排挤压抑的心情,就像一个勤快的女子坐在一堆脏衣服边上,受着那浓浓味道的熏炙却得不到清洗的权利。这跟小说中隐藏的各人在彼时的心态情绪相关。

第三部:沧浪之水清兮——选自屈原 《渔夫》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沧浪水清有水清的作用,沧浪水浊有水浊的作用。沧浪水清喻清廉之世,沧浪水浊喻乱世。善于调整自己,清世乱世都可为我所用。三反时期的旧时代知识分子以“洗澡”比喻自我检讨脱胎换骨,从而步入人民的队伍里。姚太太是穿插在整个故事里的重要角色。和姚宓、彦成的直接描写不同,对姚太太形象的描绘是字里行间的。从姚宓和母亲的对话里,体现出了这位母亲的睿智,机警,从容和优雅。母女之间关于福尔摩斯和华生的对话母女之间的亲情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羡煞旁人。

尾声,姚太太故意留了张许彦成的照片给姚宓,却对罗厚说:拿来,我藏着,等你将来自己有了家再给你。老太太的城府之深让人感慨不已。她带着对女儿和许彦成个性的信任,像福尔摩斯一样看着一个故事从开始到结尾,始终不出一声。置身事外的优柔,和对女儿的关切,使得她成为这个故事曾发生的有力证明。不光是同辈人,年轻的小辈们也常专门去询问姚太太的意见,或是请姚太太保管重要物品,且都对姚太太抱着敬仰的心情。 姚老太太的确最为让我佩服,遇事拎得清,耐得住,遇人看得透,处于动荡的年代、经历了大喜大悲却依然能稳得住。她懂得旁人的心思,却不戳破,只是去做一些最合适最妥帖的事。罗厚眉毛是十点十分(相由心生),为人仗义,他是社里与姚家的“及时雨”,仗义疏财,消息灵通,人缘极好。他灵动机警,对姚家搬运藏书的事不遗余力,最终瞒天过海。我喜欢罗厚的仗义、善良、正直......可惜,他跟聪明文静持重的姚宓没有擦出火花。 要是姚宓嫁给罗厚该有多好,他关心她,肯替她做事,无微不至地照顾她的家庭,在发现她和彦成的事后并没有鲁莽;他有着男儿豪情,姚宓受了欺负,他确实可以帮着她出一口气。这样一个既细心理智,又仗义厚道的人,留在姚宓身边多好。人生已有太多遗憾,为什么杨绛先生不将罗厚与姚宓安排在一起。许彦成:性格好,毕业于国内名牌大学,有真才实学,曾在英国伦敦大学进修,还和英美学者一起出过书。尽管我对他讨厌不起来,但不得不说他是自私的,虽然她是杜丽琳精心挑选的丈夫,婚姻也是杜丽琳一手设计的,和杜丽琳的婚姻虽然没有感情基础,作为丈夫,他没有尽到丈夫的责任,也缺乏应有的努力。姚宓的出现,使他被奇比特之箭射中,两人从眼神的交流慢慢滑向心的交流,进行着柏拉图式的情缘,这段婚外情在高潮处戛然而止,最终是“发乎情止乎礼”。从婚姻的角度来说,杜丽琳是好妻子,而他却无法成为好丈夫;女儿是他无意生下的,未曾抚养,也不关心,为了敷衍母亲,还生出了三个儿子,与此,他也不算个好父亲。他只是作为一个自然人,浑浑噩噩得过着日子。杨绛是偏爱姚宓的,在小说里,她是完美的化身。我们当然不是只有一个脑袋、一对翅膀的天使,我们只不过是凡人。不过凡人也有痴愚的糊涂人,也有聪明智慧的人。全看我们怎么做人。姚宓低调温厚,老成持重,性格坚毅,治学有方。突遭家变,却临危不惧,独自一人扛起了养家糊口,为母治病的重担。面对命运的讹诈不声张也不妥协,如一朵禅意的莲,独自开放。她将自己青春洋溢的面庞和窈窕曼妙的身姿隐藏在一张不爱笑的脸和洗旧的灰色制服下面。回到家中,依然是母亲身边温暖活泼的小女孩。她温柔理性,冷静克制,发现自己爱上许彦成后,以不伤害他人为前提,两个人默默和解,尽管这一切并不能被第三方理解。值得庆幸的是她有位同样安静并洞察时势的母亲。母亲用她的智慧为女儿保驾护航。

许彦成一开始抱着“文学救国”的心思回到中国,却在“洗澡”之后放弃了这条道路。他发现他希望先挽救人心中的伪善,再启发每个人投入中国建设的办法是不现实的,因为在中国的当下,“‘发言’是‘出面宝’。人家听了你的发言,就断定你是何等人”。虽然杨绛先生的创作初衷大概是揭露知识分子内心的劣根性与接受改造的迫切需要,但却在客观上写出了时代潮流与民族精神中蕴含的“虚伪”,呼唤由内而外的觉醒,唤醒人性中的“真”精神,也就成了《洗澡》最为突出的内涵。正如许彦成说:“我只是觉得这种“洗澡”没用——百糟蹋了水。”“认识到自己的不好是个很痛苦的过程。一个人可以修身求好,才会看到自己不好。然后,出于羞愧,才会悔改。悔了未必就会改过来。要努力不懈,才会改得好一点点。现在咱们是在运动的压力下,群众帮助咱们认识自己这样不好,那样不好,没法抵赖了,只好承认。所谓自觉自愿是逼出来的。逼出来的是自觉自愿吗?”“越丑越美,越臭越香”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足”,可是沧浪之水并不在足下,而是在人的心中。

喜欢《《洗澡》读后感_11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童年读后感11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