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随笔 > 地图 > 读书笔记随笔

读书笔记随笔

发布时间:2019-11-12 来源:互联网

叶灵凤 读书随笔。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阅读时,我们一般都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收获。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将自己的想法一笔一划的记录下来,那么,优秀的读书笔记模板有哪些?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叶灵凤 读书随笔》,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叶灵凤先生(一九○五一九七五)是个勤恳的人,三十年代末期在香港,我们居处不远,我是常去访问他的。每次去,他不是在读书便是在写稿。他是前辈,但和我也可说是忘年交,并不以我常去打扰他为许。如我有所问,他必详细答复。我当时只是个文艺学徒,所以得益于他的甚多,至今闭上眼睛还可以想起他匍匐案头,辛勤工作的身影。但我除了读过他早期的作品,其他所知甚少,发现我们的共同点,也只是爱跑书店,爱买书而已。

最近读了他写的三卷本《读书随笔》,真使我惊讶于他读书的广博,他的众多藏书决不是摆门面的,我想如果今天拿任何一本来翻翻,必可找到他的手泽。读他的书,如见其人。在他的娓娓清谈中,使我得以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之中。

《读书随笔》分为三集。书前有丝韦写的《前记》,沈慰写的《凤兮,凤兮》和宗兰写的《叶灵凤的后半生》三篇文章。《前记》所写是关于《读书随笔》的来踪,后二篇则是辟某些极左派对灵凤的侮蔑。这两篇文章写出了叶灵凤的爱国之忱。当然他在五十年代后能多次应邀北来,备受礼遇的事实,也可以还他清白之身了。捕风捉影,给人乱戴帽子,是有些唯我独革的人的老伎俩,但谎言就是谎言,终有被拆穿的一天。叶灵凤的《读书随笔》今日能够在祖国出版,即是明证,我想灵凤泉下有知,也会为之莞尔的。

三篇文章之后,就是灵凤《读书随笔》的本文了。一集收入《读书随笔》四十六篇,《文艺随笔》三十篇,《北窗读书录》三十五篇。二集收《霜红室随笔》一百六十四篇。三集收《晚晴杂记》二十六篇,《香港书录》三十二篇,《书鱼闲话》十五篇,《译文随录》八篇。三集文字共约六十五万字,虽非灵凤先生的全部作品,也可说是他一生的致力所在了。

《读书随笔》曾于一九三六年由上海杂志公司出版。我记得我曾购到一册,对于灵凤的读书广泛,所写文字之亲切动人,有深刻的印象。很早的时候,我就读过灵凤和潘汉年合编的《幻洲》,而且是个狂热的读者,因为我早已憧憬于文学事业,看了《幻洲》,似乎使我与文学更为接近了。我那时也喜欢画几笔,因之对于灵凤介绍的比亚兹莱和路谷虹儿的画十分喜爱。我一直以为叶灵凤是把比亚兹莱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读了他的文章才知将比亚兹莱的沙乐美最先介绍到中国来的是田汉先生,一九三六夏我大学毕业后在一家保险公司工作,一天在书店里买到了叶灵凤的《读书随笔》,读后大为兴奋,不但增加我的藏书癖,而且使我有心学他样写读书随笔。记得我第一篇写的是谈辛克莱的《不许通过》,这是一本关于西班牙内战保卫马德里的散文,我那时文笔太幼稚了,投稿未被刊出是必然的结果。一直到抗战后我为《人世间》写《书人书事》,才算实现了初衷。可是今天再拿自己所写的和灵凤先生写的比比,真有如小巫之见大巫;但至少写读书随笔成了我的爱好。

《读书随笔》内的文章虽然主要是些外国文坛作家的韵事,但也有关于中国文坛的回忆与谈藏书的文章,不但读了引人入胜,那些文坛逸事则更增加了爱好文学读者的兴趣。《书痴》一文中所说的读书是件乐事,藏书更是一件乐事。但这种乐趣不是人人可以获得,也不是随时随地可以拈来即是的。又说真正的爱书和藏书家,他必定是一个在广阔的人生道上尝遍了哀乐,而后才走入这种狭隘的嗜好以求慰藉的人。短短的两句话,那时我看了毫无感触,只有几十年后的今天,才尝到了这些话的深意,然而已经太迟了。

《文艺随笔》和《北窗读书录》二书,前者多谈西书及作家的逸事,所有作家都是我平日喜爱的,后者则有谈中国旧书的,其内容又为我所不知,因此使我读来饶有趣味,尤其在久不读古典文学书之后,使我有故友重逢之感。

《读书随笔》的第二集,全载《霜红室随笔》。这一本真是随笔了,有的谈书斋和书店,也有的谈书籍和个别藏书;有的谈作家(画家),也有的谈作家和书籍。在谈作家的文章中,《夜雨悼家伦》写得真好,不但谈音乐家盛家伦的待人接物,情真意切,而且是篇优美的散文。

《乔木之什》写乔冠华。当时在香港有个名叫乔木写的时事述评,成为《时事晚报》的台柱子,每逢有乔木写文章的那天,报纸的销路可以增加到平日的一倍,这个乔木便是乔冠华的笔名。那时灵凤也在《时事晚报》当编辑,所以他写的寥寥几笔,简直把纸上的乔冠华写活了。乔冠华的文章常用如所周知一词,所以友人们戏唤他为如所周知,这四个字曾令香港的检查老爷头疼,这四个字后来到了重庆《新华日报》,又使国民党的检查老爷头疼;但这四个字却为香港和重庆的读者所欢迎。当时许多读者之看国际形势,莫不以如所周知为准。可惜解放以后,乔冠华因参加外交工作而搁笔,但他的犀利的外交语言,也为诸如苏美的外交家所头疼。当年他在联合国大会上痛斥苏联的马立克,这喜剧的一幕,至今为知情者所叹服。

《老朋友倪贻德》一文,使我记起了这位和我同名的忘年交。如今记得他名字的人已经不多了,但灵凤记得他,因为在二十年代末他们二人都是知名的作家与画家。灵凤在三十年代末以后不再画画了,我只见过他案头有幅小小的用铅笔勾划的香港海景图,而倪贻德似乎在三十年代后,也不再写文章了,终以画名。我和他在第一次文代会见过面以后,一直到他的噩耗传来也没有重逢过。

《作家们的原稿和字迹》是篇有趣的文章,特别引起我记忆的是乔冠华的字,灵凤说他写的字有点向右斜,但是很刚劲,富于棱角,的确是好评语。三十年代末时他每周为我在工作的《星报》写三篇社论,校样都是我亲自看的,因为校对先生认不了他的字。灵凤说茅盾先生的字有点唐人写经体的味道,我也有同感。看茅盾先生的字亦如见茅盾先生本人,是十分儒雅的。

灵凤对英国的唯美派作家王尔德著作及生平研读颇深,几篇有关王尔德的文章,有些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味道。王尔德是个天才,天才的才气往往非世俗人所能理解,所以他短暂的一生,所受的诽谤与冤屈,比他的享年还要多。灵凤也是才气横溢的人,对王尔德不免惺惺相惜;但我觉得灵凤的才气是不外露的,我很少看见他有面红耳赤的时候。他对英国作家乔治吉辛是十分同情的,所以在《文艺随笔》和《霜红室随笔》里,都有谈吉辛的文章。我也是喜欢吉辛和他的随笔的人,我喜欢吉辛散文中的恬淡心情,他对人生如此超脱,而且是那么爱书。从灵凤的一生看来,我也可得出他的心情是十分恬淡的,对人生也那么超脱,爱书,而且是个虔诚的藏书家。这也许是可以把我们三个人联结在一起的唯一理由吧。在灵凤的几本随笔里,谈到的外国作家如莫泊桑、巴尔扎克、左拉、法朗士、纪德、罗曼罗兰、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契诃夫、萧洛霍夫、乔伊斯、王尔德、吉辛、毛姆、马尔罗、爱伦坡、马克吐温、海明威等等,中国作家如郭沫若、郁达夫、戴望舒,画家如马谛斯、高更、梵诃、比亚兹莱、毕加索、张光宇等,这些大都是我所爱好的人和作品,因之我喜爱叶灵凤笔下所写的卓见。我想其因素也许在于我这一代人就是为他们前一代人所陶冶出来的缘故,所以喜爱尽同,否则就无法解释了。我们应该感谢这些抚育我们的前辈。

在第三集《读书随笔》中,还有使我更感兴趣的,是叶灵凤写的《香港书录》,这里面包括有十九世纪英帝国主义分子侵略香港的赤裸裸的记录和恬不知耻的招供,使我们得知英帝国主义分子的蓄意、谋划和占领香港的事实。英帝在香港建立了进一步侵略中国的桥头堡,而那个泯灭人性的鸦片生意,更毒害了多少中国人民。叶灵凤以写随笔的形式写了他读过和收集有关香港的英帝国主义分子的书志,但字里行间我们也能够看出作者的愤懑心情。对于香港的历史我是有兴趣的,我在香港羁旅的时候,也曾多次见到灵凤在摩罗街一带的旧书店里徜徉,但那时他的收获不多,我想他之能得到大宗的材料,大概是在香港沦陷之后,彼时有不少稀有的书籍从深院大宅里流落出来,便成全了有心的灵凤。但是最主要的是灵凤的勤奋,他不但收罗到这些书籍,视之为瑰宝,而且下了功夫在这些书籍里挖掘出他所需要的东西。《香港书录》不过只有三十三篇文章,但是在这批文章背后的却是灵凤那颗热爱祖国的炽热心肠。我读书不多,但能将香港的历史与风物写入一书的人,大概要首推灵凤了。一九九七年香港终将回归祖国,但灵凤对于香港史实及风物的研究,希望有更多的有心人继续下去。灵凤研究香港的工作不过开了一个头,香港需要研究岂止于史实和风物二项,这一百年来的经过是大有文章可写的;不仅从一个藏书家的角度,而是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的各个角度。

化了两个星期的时光,把三大册《读书随笔》读完了,更加深了我对于作者的思念。我和他聚日无多,所谈也鲜,但读他的手笔,如面对故友,恍若又置身于他的书斋之中,随着他目之所及,手之所至,把他的藏书一本一本读下去。读他的这本随笔是种莫大的愉快,可惜他终究离我们先去了,为了读《读书随笔》的这份愉快,我们也不能忘却他对后人的遗泽。

一九八八年五月七日听风楼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小编推荐小编推荐

读书随笔400


范文一

今天我品读了《藏羚羊的跪拜》这篇文章后,我的心头久久不能平静难过,可怜,愤怒一下子涌上了我的心头,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这篇文章讲了老猎人枪杀了一只向他下跪的藏羚羊,给藏羚羊开膛时,看见了它肚中有一只成形的小藏羚羊,他明白了:原来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从此猎人就消失了。

其中一句话我的感触最深。它向猎人下跪,虽然它没有人类的语言,可是从它的神情,动作都知道藏羚羊乞求猎人放了它,我想此时藏羚羊最想让猎人知道的是,它肚子里怀着孩子,求求猎人放了它。可猎人双眼一闭板机一动藏羚羊就死了,它的孩子也死了。

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这句话是他将藏羚羊掩埋后想的话,我想他以后不再打猎了。我想向所有的猎人大声呼吁:你们的人性都去哪儿了?天下的母爱都是神圣的,即使你的母亲一生下你就去世了,但她给了你一双眼睛,让你去看看世界;给了你一双耳朵,让你倾听声音。

范文二

我不久看了一本书,叫《苦儿流浪记》,它是我看了所有故事中最好看的,也是最感动的一本书.

他讲的是有一个小孩叫雷米,因为原来它家很有钱,是个富贵人家,就是它的兄弟抢了他的钱。让他们家破人亡.后来有位叫巴伯兰的一个男人收养了他,巴伯兰常年在外打工,所以雷米经常和巴伯兰妈妈在一起生活.巴伯兰妈妈对雷米很好,在雷哭鼻子的时候,她总会百般疼爱的把他搂在怀里。每天晚上睡觉前,他都会亲她的小嘴,然后她甜甜的进入梦乡。可是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了,雷米的干爸爸生病了,可不久又好了。就在过节的那一天,因为巴伯兰家很穷没什么吃的。最好的就是馒头。

就在他8岁时变成了孤儿,他历尽了千辛万苦,用着他顽强的身子坚持的回到了妈妈的身边。

我从这里想到了,以前考试考得不好就难过哭,别的什么也不做。不像雷米顽强。

我读了这个故事以后,我真的受到了很多启发,比如:遇事要坚强,不要哭。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不能放弃,要有耐心。我要向雷米学习。

读书随笔1000


在周末,我读了《未来不是梦》,这个故事于一个学生的梦想有关,我来讲讲吧!

蒙迪罗伯特是一所中学的学生。虽然身处贫寒,但是性格乐观向上。

有一天,老师比尔克利亚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写出自己的梦想。

蒙迪回家后,兴高采烈地写起了自己的梦想。他的梦想是有一个牧马场。为此他用了半夜时间,写了七大张,详细的描写出了他的梦想,甚甚至画下了占地二百多英亩的牧马场,牧马场有跑道、种植园,还有房屋和室内平面图

第二天,蒙迪高兴地把作业交给了克利亚老师,可是成绩并不理想,只得了一个F(差)。

蒙迪觉得自己的作业完成得很出色,却不知道为什么得了个F。于是他去找克利亚老师询问原因。

老师说:蒙迪,我知道你是用尽全力做这份作业的。可是你的这个梦想离着现实太远了。要知道,你的爸爸只是一个驯马师,而且没有固定的家,根本没有资本。要有一个牧马场,可得要很多很多钱,你能付得起吗?

最后老师说:你可以重做这个作业,我可以重新给你打分。

蒙迪拿回自己的作业,考虑了一晚上,他坚持自己的梦想,即使得了个F。

从此以后,蒙迪一只保留着这份作业。本子上的F,激励着蒙迪一步一步的迈向自己的创业工程,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好几年以后,克利亚老师带着学生参观一个两百多英亩的牧马场。却惊奇的发现,牧马场的主人就是蒙迪。

读了这篇小故事,我知道了有梦才会有希望,同时也让我想起了《一双合脚的鞋》:那时候,他还是个小学生,却让父母很犯愁到哪里去给他找一双合脚的鞋呢?当时,父母几乎转遍了城市的大街小巷,但总是失望而归。于是,这位身材高大的少年饱尝了穿小鞋的滋味。有一天,父母咬咬牙花了近一百美元,让亲友邮购一双耐克牌球鞋。后来他凭着自己的身高优势进入了东方男篮俱乐部打球,得到了耐克公司的赞助。可是赞助的对象只有一线队员。还只是集训选手身份的他想:一定要打进一队,打进一队就不愁没有鞋穿,也免得让父母犯愁了。他就是当今全球引以为荣的篮球明星姚明。姚明不是为了拿冠军,更不是想进入加盟NBA,当初他的一切努力,就是为了一双合脚的鞋。

所以一个看似简单的梦想,也能成就一个人的成功。虽然年少的我们有很多梦想,虽然梦想不切合实际,离他成为现实的那一天比较遥远。但是,只要有希望,我们就会有拼搏的激情。让我们守住自己的梦,勇敢地走向成功的彼岸吧!

以上是小编为代价啊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读书随笔


《赏识你的学生》读书笔记

最近读了《赏识你的学生》一书,读后感受颇多。全书用许多生动的案例诠释了期待效应试验、需要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理论知识,阐释了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通过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教育故事,喊出了教师要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

一、让人人都享受一份关爱

德育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分求全责备,因为教师偶尔也会有背离道德的言行。学生在形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关爱。爱,是一种重视,一种呵护。我们要站在珍视每个生命价值的高度去关爱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去保护学生的自主发展权。我们要重视每个个体的存在,每个人都是同样重要的。所有的人都应该得到发展,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带任何功利的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因此,当教师能够以赏识的言行对待学生,就会激励起学生无穷的勇气,唤醒他深埋的潜能,鼓舞他向着成功之路大踏步前进。而要让教师拥有赏识这一法宝,根本就是要激发起教师的爱,让教师出于爱来工作,而不仅仅把教育当成一个职业或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理解、接受、运用赏识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园中耕耘

二、让人人都享有一次机会

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的课程理念。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而发展潜能的金钥匙就是自信心。学生在形成良好的品行过程中,尤其是后进生特别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的力量大于批评和处分的力量。学生在校接受教师的表扬和赞扬中,他会自觉地放大自己的优点,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变得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必须首先认识到学生的才能,然后再予以重视和赞扬,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并非拉到篮里就是菜,胡乱指着学生的某一言或某一行大加赞扬、夸奖之能事,而是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是教师的一门必修课。教师要通过不断的钻研、深入的学习,掌握赏识这一有效手段,并在适当的时机、合适的场合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三、赏识不是万能的,但可以接近万能。

《赏识你的学生》中无数的成功者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外因并不是决定因素,内因才决定了事物的最终走向。学生的成长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调动和依靠学生自身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恰恰相反:糟糕透了。从母亲的赏识声中,他得到了爱的力量,那成了他今后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从父亲的批评声中,他得到了警告的力量,于是不时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在这两种力量的鼓励下,他终于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透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认识到,赏识是很多促进学生成长的催化剂中的极为有效的一种,它能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从而使很多的不可能成为可能。

很多时候,我们怨天尤人,埋怨学生不够聪明,埋怨好心得不到好报,静下心来,想想平日里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尽惹我生气的宝贝,原来也都有可爱的一面。猛然醒悟: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有时匆忙的步履,泥泞的心情遮掩了我们的双眼;繁琐的工作,忙乱的头绪,钝化了我们的敏锐;成绩的镣铐,升学的压力扰乱了我们的心智,所以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学生的缺点,而忽略了那一双双天真的眼睛,那一颗颗纯洁的心灵。他们需要老师的关心和认可,需要老师的呵护和鼓励,即使因为无心犯了错误,也需要我们的老师温和地指出,他们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指责,是真诚而不是伪善。他们是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尽情地沐浴阳光,吸吮雨露,需要风雪的磨练,鲜花的簇拥。他们是最为敏感的一个群体,能准确地识别老师对他们的帮助是出于关爱还是仅仅是功利的表现。所以教育应该是牵手,是澄明,是温情,是质朴,是师生间的彼此信任,相互尊重,互相理解。所以要学会赏识你的学生,先学会从心底去爱他们。

赏识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我想我们也一定会得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不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

感谢您阅读“读后感大全网”的《叶灵凤 读书随笔》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书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书笔记随笔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