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 地图 > 观后感

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9-11-06 来源:互联网

超级职员左江内氏观后感影评。

除了读书让我们成长,观影也是一种成长方式,观看的过程中,我们全情地投入,并有很多的感触。所讲的情节观看后让人不断地回味!写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作文水平。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的观后感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超级职员左江内氏观后感影评”,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电视剧《超级职员左江内氏》是一部由堤真一、小泉今日子和室毅等主演的喜剧,该剧剧情诙谐后模,画面喜感,网友们对这部剧的评价也是各有不同,一起去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超级职员左江内氏》可以说是今年继《勇者义彦与被引导的七人》之后让人笑到爆炸的最佳喜剧没有之一了。梗玩的天花乱坠,点踩得恰到好处。佛祖兼的一手好职,贤人抽的一手好筋,小美甩的一手好风衣,中村装的一手好呆萌,本来是个图开心的剧,没想费脑子去思考什么东西,但越往后看越觉得有些别扭。

剧中左江内的老婆大人可以算是这部剧中为数不多的反派了,全职主妇,每天睡15个小时,不做饭,不打扫,挥金如土,任性胡闹,为这部剧强拖时间奉献了不少情节,很多妹子看到这里都觉得如果能够成为左江内的老婆简直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我只想说,屁嘞!这种人姑且在电视剧都招人烦,放在现实生活中,就算你老公能这样容忍你,家里七大姑八大姨拆也得把你俩拆开!我想编剧一定是故意的,在一定程度上打着女权的旗号塑造了左江内的老婆,其实是为了故意丑化这个人物,这根本不是女权,这样转了几个弯弯讽刺女性想要在家庭中博得地位的诉求根本就是直男癌晚期!!

片中有一集全家人一起回左江内的父母家,老婆大人为了不让左江内的父母知道自己不贤惠的实情,强迫孩子像背台词一般细数自己的在家的勤劳能干和聪明细心,成功把自己塑造成操持家务井井有条,这个家没了她不能转的光辉形象。到了父母家,老婆大人一改往日的懒散,低眉顺眼任凭使唤。晚上夫妻俩独处的时候,老婆立马脸一变让左江内给自己掐腰捶背,等左江内的母亲敲门进来,夫妻俩又立马调换位置,换老婆给左江内捶。这哪里还是老婆大人?这不就是心机婊嘛!看到这里我很好奇编剧是否是根据自己的婚姻生活设计了这段情节,即便是为了戏剧冲突之类的理由,这样的刻意丑化也非常让人不舒服。

这部剧的最后,左江内觉得责任太大干脆撂了挑子,佛祖出现顶替了他的位置,后来搞得有班不能上,有家不能回,这才发现原来只要负责任就能有工作有家庭,男人真是累!看到这都能给人气笑了,好!好!这个世界上就你责任最大!身为女性就只要在一旁吃瓜看戏就好!这真是能够歪到月球去的三观!女性也很努力好嘛!承担的责任也不小好嘛!顺便科普一下女性在压力的承受和忍耐方面都要强于男性,虽然现在不提倡吃苦耐劳这样的老话题!但这样的品质是可贵的,而且关键不在苦和劳,在于吃和耐好嘛!编剧你这样旁敲用喜剧的皮表达你直男癌晚期的谬论真的好嘛!!

我自己超级喜欢这本有点冷感的日剧。这是一本很现实又很温暖搞笑的日剧。

复杂的社会压力使得我们要在家庭和工作面前都表现完美,但是哪里做得到,分身乏术,是参加儿子的野餐聚会,还是公司的提案会,是给女儿送便当,还是当给腿子给上司送材料讨好上司,回到家又是家务,家人的抱怨。所以会一个人去喝闷酒,一个人去打棒球,一个人去KTV唱歌一个人去吃寿司,即便被店员讨厌也无所谓,总需要那么一个独立的空间发泄一下。虽然这个剧讲的是日本上班族男人,我倒觉得无论是男性或者女性都是如此,有的时候确实很想大吼一声让我成为superman吧。

我们又是一个懦弱的人又不得不承担起责任的人。人大多有懦弱的时候,但是在大的社会机制里呆久了,难免会让人把最后一丝勇气都磨去。只想做一个中不溜的职员,做一个马马虎虎的爸爸,得过且过就好。但大约还是会有这样的时刻会有人问你:你会不会愿意帮助别人,做一个充满勇气的人。

承包了笑点的警官,每次都无缘无故因为超人的举动得到了表扬和嘉奖,实际上作为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的警官并不会因为警察身份,比别人多生出一双翅膀,帮助别人,救人于水火,原本就是难上加难。发生火灾了,有必须要牺牲的宠物和家装。发生绑架案了也许就是要受伤和死去。发生船难了,只能等海上防卫厅来救。

我的回答是我的确想要勇敢,但是没有那么容易,所以超级职员奶爸才变得那么戳中人心,即便是牺牲一些什么,你也得成为那种为别人做些什么。人的价值难免是得从利他行为中获得,否则你容易陷于混沌,沉迷各种癖好和瘾。

也正是因为这种勇气和行为不容易才会让这个没用上班族的剧变得那么戳中人心,毕竟左内江先生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投射。

站在公园里等儿子被非常随随便便地推销成为superman

也因为要给女儿送便当来不及而同样很随便地成为了superman

设定也非常合理,看见过他就会忘记了他。

镜头一开始就是高桥克实的脸,笑哭

看到()贺来贤人蠢萌地踢腿,笑哭

看到刑警组定番卖蠢,笑哭

看到佛祖出来一起跳gakki舞,笑疯

看到妈妈过程埃及法老的样子睡觉,笑哭

一天要睡上15个小时的妈妈哦,连女儿被劫匪挟持了也不知道

几乎每十分钟,就忍不住要大笑一次

整个场景就充斥着各种得过且过的随意,人生即使在工作中很艰辛,在家庭中很困难,但又有哪一样不是甘之如饴,看到左江内去解救被困的学生的时候,办公室的大家都坐在电视节前很卖力的鼓掌欢呼,看到爸爸说着要牺牲自己来换女儿性命的时候,平时嫌弃的要死的女儿大喊着我不要你死。

每一刻都觉得自己兢兢业业的付出是值得的,每一刻都觉得这样继续得过且过下去没什么不好。

在ktv里被说是恶心的欧吉桑也无所谓,被同事说成过分认真也无所谓,被家人嫌弃说饭做的难吃也无所谓

就算被所有人忘记也无所谓。

说着不想再担负责任,是因为给女儿送便当的时候忽略了别人的求救声,而在新闻里看到被歹徒开枪遇害,正是因为想要担起责任,才说着不想负责的丧气话。

而我们都是这样的人。

每一天每一天都喊着好累好累,不想做了,想睡觉想休息。

被上司训斥,被父母责备,被儿女埋怨,和相手吵架。

很想很想逃避,说着逃避虽然可耻但是有用的话,但是最多最多是对着墙壁大喊一句我想放假

然后又投入到日复一日中去。

说着想逃避,恰恰是因为自己不能逃避。说着不想担责,恰恰是因为自己想好好负责。

而总会有人,让我们在快要绝望的时候,绝地逢生。左江内的选择,是自己的女儿。

我们都是这样活着。得过且过却笑中带泪。

所以啊

好想成为左江内的妻子啊!!!!!!

像小泉姐姐一样又美又可爱还被人宠上天!!!!!

每天还能睡15个小时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玉氏南正基观后感影评


《玉氏南正基》是一部于2016年播出的电视剧,该剧主要由李枖原、尹相铉和黄灿盛等主演,影片剧情纷繁复杂,耐人寻味,网友们对这部剧也是给出了一致的好评,一起去看看吧!

玉氏南正基,对职场女性夸张又放大的偏见,但是现实往往更根生地固虽然并不夸张,但一点都不如电视剧中的美好。

导演故意用夸张放大的手法,让男主和女主的无论从性格还是表情上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形式并不单一,男主内心也是有激情的。活到了41岁要为生计打拼,于是安于一个没有责任的位置。女主不一样,从剧中(才看到第6集)可以看出,离婚三次,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她激发了男主的热情,多情练就这样玉面修罗的性子才不容易让自己受伤,目前并没有看出女主在别人眼中的冷血,不近人情,而是固执,十分的固执,无论如何绝不低头。也是她真正魅力的所在。从递给邻居家小孩练习本,从门上被涂鸦不生气,从耐着性子等别人承认错误,从做事杀伐决断,从为了帮助小公司声张正义,没有不透露出女主热心的善良。反而不像看起来平庸老实的人,从来都是事关己的态度。

再来说说这部剧我认为可以体现出女性为了生活,不,为了生存所做的牺牲,前几集的多情受到的流言蜚语不用多说,韩科长在第6集回家擦地的镜头,与老公在床上打呼噜的镜头接着是一通抱怨同样是工作一天的人为什么把家里搞的乱七八糟不整理好也睡得着形成了比较,一下就觉得韩科长在职场对多情的正面对手戏是有原因的,这种在家的场景没记错的话是出现了两次,且每次都是和多情理论之后。说到这里这就是很多职场女性的写照了吧,喜剧的同时不缺乏对女性不公的探讨。

南正基呐,看起来很中庸的形象,要是不遇到玉多情,恐怕这辈子都将是这样过得,上有老下有小,不正也是很多中年男性的写照吗。

最后哈哈哈我其实为了李枖原看的。听说她演技很好,之前又看过了《付岩洞的复仇者们》和《不夜城》,深以为然。男主也是小时候很喜欢的韩星。这组合的形象真的太符合剧情了。

是什么时候喜欢看一些韩剧的呢,从服装被吸引,然后就是主人公的性格和各种剧情了吧。一改我对韩剧的偏见别的不说。各种造型真的是很养眼啊,更别说剧中所反应的社会现状了。

祝观影愉快,喜欢的人自会喜欢。李枖原,是很酷的小姐姐呐!

以上

本来今年不打算再写任何一篇电影或者电视剧的剧评了,看了这部玉氏男征纪后我改变了想法,这简直就是职场经典教科书啊。

玉多情,一个在职场上偷摸滚爬多年的事业型女性;一个结过三次婚,三个前夫的履历和背景一个比一个强悍的离异女子;一个敢于顶撞上司不畏强权的知性女子;一个愿意为弱小的乙方OEM企业做掌门人来对抗甲方类似三星、苹果等大企业的有勇有谋的职场精英。在我看来她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于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现代职场生活中。像她这样的带刺儿玫瑰我看只有南科长这样的貌似软弱无能和小心谨慎,实则内心深处充满阳光和正能量,能为外强中干的玉多情挡风遮雨的男人才是她这一辈子真正可以依靠的好男人。同一类型的异()性就算再相爱,再痴恋也不可能将婚姻生活进行到底。只有不同类型的人,就好比剧中的玉多情和南政基一样,一个暴躁易怒,一个小心翼翼,一个急脾气,一个慢性子,一强,一弱,这样才是性格上的最佳互补。一凸一凹,绝配。当然从剧中看玉多情和南科长的儿子南佑珠才是真爱。哈哈哈哈

玉多情这么多年在黄金化工这种大企业的职场经验还有从三任前夫的身上学到的高情商和高智商的东西,注定她是一个不平凡的奇女子。可想而之她之前是经历过了多少次的失败和挫折还有情感上的一次次的痛苦才变成今天这样的百毒不侵。从第一任前夫身上学习到眼见未必实,耳听未必真,表里不一的人多的是,信任才是一切美好的开始。从第二任前夫身上学到,人脉资源的积累对于职场女性开展业务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条件再好的心智不成熟的妈宝男高富帅是万万要不得的,因为虽然她职场很成功,但依然解决不了世界级的棘手问题,婆媳关系矛盾。一味的忍受将使人疯狂抑郁甚至生重病。从第三任前夫身上学到,解决问题有多种方法,条条大路通罗马。有的时候必要的歪门邪道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最好体现。当然,做人做事一定要有底线,如果为达到铜的诱惑而直接或间接害死人或者失去应有的基本人性,那么有再的钱又有什么意思呢?三个前夫在离开玉多情多时以后都难以忘怀她。一个一味的默默守在她的身边长达10多年之久。另一个想法设法的讨好她,利用家族的产业和财力帮助她。还有一个甚至采用另类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方式逼她就范和他和好如初。这样的人见人爱车见车载的内外兼修的美丽女子魅力真心无法挡啊。

当甲方一味欺压乙方时,乙方是懦弱妥协,还是抗争到底?我认为如果没有玉多情这样的考虑周全的职场圣斗士和指路人最好就不要去破坏整个游戏规则。要不然你会输的很惨,因为甲方毕竟不是如素的甲方,社会地位和商业价值都摆在那边呢,不可忽视。好像这次演员的诞生这档子综艺节目一样,就算是之前再红、再有权有势的演员在遇到甲方的虚假行为和不公平对待时也只能借用媒体舆论之力发发牢骚而已。

职场如战场,商品抄袭、夹缝生存、商业机密泄露、请客送礼、行贿受贿、歧视女性、三陪门、性骚扰、品牌转让、专利侵权、流言蜚语、恶意中伤、蛊惑托儿、借壳上市、合并收购、机构调整、裁员风暴、高级欺诈这些统统都是现实社会商战中的一个又一个的引爆点。剧中有玉多情这样的奇女子佑护着Lovely这种中下层的OEM企业,但是我们却没有这样的精神领袖。而且大部分乙方的职员们还是往钱的方向看的多,所以还是呜呼哀哉,情商和智商日渐增高吧。机灵、醒目、聪明、变通、勤劳、勇敢、坚毅、团结一致、团队合作、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吧。还有就是想尽一切方法让自己从低三下四的乙方摇身一变成高人一等的甲方吧。当然这有可能要付出包括鲜血在内的一切代价。值得与否,因人而异吧。

李瑶媛的高冷气质很适合玉多情这个角色。尹相铉一改以往的神探形象,演起一个在职场中卑微生存着的小人物来说也是相当可圈可点的。客串出演李瑶媛三任前夫的欧巴们比如延政勋还有李延镇等都是超高配型的韩国演技派的中流砥柱啊。这部戏甚至比KBS今年年初高收视率的职场好戏,金科长还要有现实寓意和深刻体会的多。好戏,真的是好戏。

棒子国又一次超越了我们,极其自黑了一把,把暗黑的职场生存模式以一个女性的视野展开了激烈的内耗。相对于胡歌主演的同类型电视剧,猎场,这部戏除了剧名有点小尴尬外,其余方面是完胜了,全垒打。JTBC这个小同姓出品的连续剧果然和TVN一样几乎没有让我失望的时候。

我爱老原。好喜欢这部她没有亲热戏。(还是有主动抱花盆的~哎呀还被油腻腻摸了臀)永远问人家喜不喜欢她,要不要谈恋爱神马的,永远在演男一。

玉多情这种人应该当老板,打工委屈她了,虽说戏里的社长是用来搞笑的,没能力没钱没原则。不知道是不是漫画改编的电视剧,感觉完全是一部成人童话,成人世界里没有玉多情。徐代表说在一个行业里做到顶尖的人都是踩着别人的血上去的,玉多情的弱者坚持,是现实世界里的革命。感觉韩国电视剧里反射出的封建社会残余思想比本国更甚。不要被标签时觉得性别也是一种标签,身为女性是不是有原罪的孱弱,男女有别带来的差异感已经扭曲到身心的自卑了吧。

因为没有,所以要靠演戏演出来理想社会的模样,好悲伤。

除了李枖原,我没看过韩剧。看了几部老原的戏,都是把女性地位捧的很高,这是韩剧的理想主义吧,可能讨喜的为了生存,又很卑微的显示了社会地位。

夫妻间不能共同成长,结束感情是必然的结果。一个人从20岁到30岁,好多观念转变都会不一样,离婚不为什么,只是不能再在一起。所以两个人的共同成长很重要,但也很难做到,相信很多人也有玉多情的感情烦恼却守着婚姻不能前行吧

出身决定命运,代表在韩国白手起家也是掌握资金的有钱人,二小姐只想当个大学老师,却守在黄金帝国里痛哭失声,玉本部是普通人,这是普通人经过奋斗能得到的最好结局,社会阶级是从祖辈就开始划分的。

童话就童话吧,不醒也好,其实这戏的评分有点高,高过不夜城了不科学。枖枖原还是和小朋友有火花,大朋友不适合她。

赵氏孤儿影评


赵氏孤儿影评(一)

其实我是不太喜欢《赵氏孤儿》这个故事的,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诠释忠义,实在是离我所理解的人性太远——人可以大义灭亲,却不能以子谋义,这是一个人性的底线。之前对电影《赵氏孤儿》最担心的也是这一点,尽管这个故事具有很强的情感绑架力量,但其中的善恶忠奸实在是很妖魔化,历史的惯性让我们接受了这种一根筋的表述,但如果真要以全新的形式重新演绎这个故事,其中创作者所表现出来的倾向性却很可能成为一个人道陷阱。

好在陈凯歌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在前半段的血雨腥风中他一直在为人物动机铺垫能被现在的观众所接受的理由。屠岸贾虽非善类,但将其推向倒行逆施边缘的还是赵盾父子的飞扬跋扈和目中无人。老来得子的天伦渴望让程婴这个人物有了血肉,其最终的选择也增加了很多的被动性和偶然性,一个在乱世中被裹挟到风口浪尖上的老好人,他并非是要为了保全忠义而选择了家破人亡,而是在不可逆转的命运拨弄下被迫去面对了他本不想接受的一个结果,而这样的纠结可以说一直伴随着他的余生,后来他到底是要让程勃为赵氏满门报仇,还是为他的妻儿报仇呢?这恐怕连他自己都分不清了。归根结底,《赵氏孤儿》是将一个讲述忠义的故事转化为一个诠释仇恨的故事,从而让影片在当今现实语境下的可接受程度得以提高。葛优终于遇到了一个能充分发挥他喜剧之外表演天赋的角色,在程婴这个从委曲求全到忍辱负重、被大时代所碾压而“宁弯不折”的小人物身上,我看到了《活着》中的福贵所代表的民族韧性。

但是《赵氏孤儿》这个故事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故事在前奏部分就早早地进入了高潮,灭门、易子等精彩的戏码全部发生在前半段,陈凯歌在把握这部分情节时还是很有水准的,除了上文所说对人物动机的刻画十分精到以外,叙事节奏和场面营造上都可圈可点。用屠岸贾和手下的密谋串联起交代前史背景的闪回,然后迅速进入弑君嫁祸的情节,叙事效率极高。本片的动作戏并不多,但赵盾的义仆舍命救主的场面还是拍得有声有色,用血肉之躯代替车轮的情节可谓是神来之笔,令人动容。但在影片所营造的绝望气氛中,韩厥夺子这场没有什么花哨的动作设计的动作戏也显得惊心动魄。而且在诸如被程婴放在庄姬院门口的两条鱼这样的隐喻性细节的关照下,整段情节就显得有里有面了。其实前半段故事的主题就是杀戮,而陈凯歌将这场杀戮拍得如此有快感是我没想到的。当厄运的多米诺骨牌一旦被推倒,生死就已经被注定,于是各种覆巢之下的死状纷至沓来,而更可贵的是他们死得是如此干脆利落,绝不拖泥带水,如果观摩死亡是一种恶趣味,那么《赵氏孤儿》的前半段是可以充分满足这种恶趣味的。

陈凯歌的上一部作品《梅兰芳》最被人诟病的就是只拍出了三分之一的好戏,虽然我并认同这一观点,《梅兰芳》少年部分的段落中语焉不详的地方太多,但到了《赵氏孤儿》,我只能说陈凯歌确实只拍出来半场好戏。其实《赵氏孤儿》的后半段本来是个卧薪尝胆封侯拜相大登殿的故事,陈凯歌舍弃这个故事原型是正确的,因为那太符合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思维定势,也太浅薄太没有人性高度了,于是他设计了一个更加个人化的复仇故事,并最终用两把分别刺出的剑演绎了仇恨是一把双刃剑的终极主题。这本来是很具有悲剧力量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这个悲剧力量被极大地消解了,这要归咎于(如果这是导演的刻意设计,那也可以说是归功于)黄晓明扮演的韩厥,影片所赋予这一人物的怨妇气质让他与程婴之间的交流充满了喜感,以至于围绕着赵氏孤儿的整个的人物关系和走向都发生了偏差,程婴是单身父亲,屠岸贾成了溺爱孩子的爷爷,韩厥则是试图进入这个家庭的后妈,这似乎变成了一个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故事。而程婴与韩厥之间的对话所引发的暧昧联想,让观众席中充满了恶趣味的笑场,一出悲情大戏,情绪被破坏殆尽,这难道是一向以高雅自诩的陈凯歌导演想要的风格?

赵氏孤儿影评(二)

在即将到来的贺岁档大战中,我最期待的影片就是陈凯歌导演的《赵氏孤儿》和姜文导演的《让子弹飞》。在中国电影经历了最近两年毫无底线的试探之后,对任何能守住底线的国产影片我都会觉得算是一份惊喜。而这两部电影,则可能让我们重温一下什么是“好电影”。

虽然我看的版本还只是特效未完成的内容定剪版,但对于这样一个故事而言,特效环节都只是最后成片的修饰,已经不会影响电影的本质了。就已经完成呈现的电影本体而言,陈凯歌导演的《赵氏孤儿》是一部通常意义上的“好电影”。正如陈凯歌导演的上一部影片《梅兰芳》是2008年最好的国产电影,《赵氏孤儿》仍然会是本年度国产电影中最好的之一。(我热切地盼望《让子弹飞》会是另一部“最好的之一”。)

(我已经看了《让子弹飞》,很不幸,《赵氏孤儿》的这个“之一”没了……因为,《让子弹飞》是本年度最好的国产电影,没有之一。)

尽管《赵氏孤儿》这部电影可能还会在故事主题和意义方面有着一些争议,但在,它所坚持、尊重并最终在电影中得以呈现出来的那些方面,已经足以让它在这个二流时代里成为一部好电影。

对于陈凯歌的电影来说,讨论其电影技法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他的电影在这方面都是国内一流水准的。而超越了这个层面的东西,才是我们要讨论的。

(“赵氏孤儿”这个故事基本没有“被剧透”的可能,除非你真的对这个故事一无所知。所以下面对剧情的讨论有点肆无忌惮了。)

从《左传》、《史记》,再到元代纪君祥所作杂剧《冤报冤赵氏孤儿》,“赵氏孤儿”这个故事经过不断演绎之后,已经成为了一个经典叙事。其基本故事框架都是奸臣屠岸贾将赵氏全族灭门,赵家门客公孙杵臼和程婴临危救孤,程婴以亲生儿子和好友公孙杵臼的性命为代价,换得屠岸贾信任,并带着赵氏孤儿投入屠岸贾门下,忍辱负重,抚养赵氏孤儿长大成人,灭掉权臣屠岸贾,最后赵氏孤儿终于报仇雪恨。

这样一个以“复仇”为主题的故事被改编成电影后,大家通常会认为这会是一个历史题材的影片。但《赵氏孤儿》这部电影却恰恰刻意模糊了故事的历史背景。除了在影片开头有一个简略的说明性字幕,交代了“晋国”这样一个模糊的历史背景外,全片基本上不再纠结于真实的历史,而是想努力讲述一个对当下时代有所发问的故事。

对于《赵氏孤儿》这部电影来说,它在故事层面基本延续了经典叙事的框架,但在两个重要细节上做出了不同的改编。一是用合乎现代观众口味的方式,解释了程婴为何会用亲生儿子替换赵氏孤儿,从而确立了影片的基本视角;二是对“复仇”的主题进行了重新解读。

这种对经典叙事的重构,加上影片对历史背景的刻意模糊,其实体现出了陈凯歌导演试图借经典故事传达自我心声的叙事意图。如果说《梅兰芳》这部电影因为受制于诸多现实因素的约束,从而无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他对自己的反思和对梅兰芳这个人物的态度,那么在《赵氏孤儿》这部电影中,陈凯歌导演终于可以相对完整地进行一次自我心声的袒露。

程婴为什么会做出这种自我牺牲?他的牺牲换来的是什么?如何回答这两个问题,可能会是《赵氏孤儿》这部电影在当下电影市场上能够得到认可的关键,也是导演陈凯歌所一直强调的“对时代发问”的主旨所在。

在传统故事中,程婴之所以用自己的亲生儿子掉包赵氏孤儿,是因为程婴是赵家的门客或好友。在传统价值观中,程婴基于“忠义”的判断,做出这个选择虽然可能艰难但并非不可理解。但将这样的一个故事放在当下,这个故事的基础就开始变得可疑起来。对于大多数现代观众而言,这样一个主动的选择甚至是完全不可信的。如果从一开始就无法说服观众,这部电影就有随时崩塌的危险。

在陈凯歌的《赵氏孤儿》中,程婴的身份发生了一个细微的变化,他不再是赵氏的门客,也和赵氏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是变成了一个无意中卷入大事件的市井郎中,只是出于善良的性格而在最不恰当的时机出现在了赵家,结果直接掉进了漩涡的中心。

影片花费了相当篇幅,来刻画和铺垫程婴这样一个小人物的心理动机变化过程,从一开始的善良、懦弱,到程婴面对抉择时的犹豫和挣扎,最后演变成面对命运的无奈和悲苦,影片通过一系列小事件的设计,将“掉包计”这个关键转折点,经过精密的推算之后,变成了一个命运之中的无奈选择。

相比传统叙事中的程婴,电影《赵氏孤儿》中的程婴是一个更能被现代人所理解的人物。因为他的所有选择,都符合现代观众面对价值观判断时所呈现的利己主义。只是当他做出了一个又一个现代人可以理解的选择后,命运的车轮还是将他碾在了尘土之中。

相比传统戏剧中的人物动机,建立在“忠义礼志信”基础上的选择,已经无法再说服现代观众去相信一个人的价值判断。为了能够完成整个叙事的重构,影片煞费苦心地给出了一个符合现代观众价值观的理由。程婴还是一个普通平凡的小人物,他的所作所为仍然试图在躲避崇高,但个人的抗争却无法战胜命运的摆布,最后还是将他逼到一个不得不做出无奈选择的地步。

影片《赵氏孤儿》的英文片名叫“Sacrifice”,直译过来是“牺牲”。“牺牲”这个词有“为坚持信仰而死”的含义,当程婴做出了家人、岁月、友谊和尊严等等牺牲之后,他所坚持的信仰是什么呢?

这就是《赵氏孤儿》这部电影在重构经典叙事过程中所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程婴的牺牲换来的是什么?

在元杂剧《赵氏孤儿》中,程婴带赵氏孤儿投入仇人屠岸贾门下,将赵孤抚养长大后,赵孤借助朝廷中的高层斗争矛盾,亲手杀死仇人屠岸贾,终于报仇雪恨。这个“复仇”的主题,一直是之后各种版本的“赵氏孤儿”故事的重点,陈凯歌导演的《赵氏孤儿》也同样无法回避。

但是在花费了相当篇幅刻画和铺垫程婴这个角色后,电影《赵氏孤儿》其实已经向观众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程婴是本片的主人公。相比之前各种版本的“赵氏孤儿”故事,程婴已经从一个串联故事、保存和传递仇恨记忆的功能型角色,变为电影故事中的支撑人物。这种故事视角的变化,其实才应该是电影《赵氏孤儿》所想重点表达的主题。之前所花费的所有篇幅,包括对程婴牺牲动机的解释,都是为了后面的这个主题,也是程婴这个角色在电影中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我要把这个孩子抚养长大,让他们相亲相爱,再把孩子带到他面前,告诉他孩子是谁,我是谁!”

电影《赵氏孤儿》在悄然之中完成了一个主题和视角的转变,“复仇”这个故事主题,成为程婴的任务而非赵氏孤儿的任务。因此在电影故事中,程婴带着赵氏孤儿投入仇人屠岸贾门下,其实是选择了一条最为艰难的复仇道路。他既要保证自己对孩子有绝对的控制,同时又要让仇人屠岸贾对这个孩子产生感情,这样才能最后实现让屠岸贾“生不如死”的复仇目标。

作为必须要对叙事时间的长度有所控制的电影,采取这种叙事方式,在保证了程婴和屠岸贾这两个角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同时,也只能牺牲赵氏孤儿这个角色进一步丰富的可能,让他成为了一个传递仇恨的工具,一柄程婴最后刺向屠岸贾的利剑。因此在影片中,赵氏孤儿反而成为一个相对面目模糊的角色,他一直生活在程婴和屠岸贾的阴影之下,几乎没有机会表达自己对身份认同的困惑,从而失去了“我是谁”这个传统悲剧性主题的可能。

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影片的最后,程婴借助赵氏孤儿所完成的复仇,因为缺乏具体目标和具体事件的呈现,显得有些暧昧和犹豫。程婴把孩子抚养长大,并让屠岸贾将他视为己出,相亲相爱,然后程婴再告诉孩子他是谁,我是谁之后,这个故事忽然就失去了推进动力。因为这个故事结局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关键在于如何让观众完成认同感的最后确认。

但是程婴在故事的结尾,因为之前对人物动机的种种消解和再诠释,导致故事发展到最后,因为缺乏终极意义的支撑,所以可能让观众会觉得有一口气出不来:这一切是为什么?

牺牲只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终极目的。这样一个格局的故事,最后还是要回到那些终极的话题上来。一个普通平凡的小人物,奉献出了自己的家人、岁月、尊严,担负了赵家的承诺和重托,以及公孙杵臼的牺牲,他所获得的价值和意义何在?

不能仅仅只是一个“我不服”或者“义愤填膺”。这种对于终极意义的有意无意的回避,其实已经不再是导演个人所能掌控的问题了。正如我的一个朋友所说,“陈凯歌的对手,不是电影,而是时代。”

陈凯歌导演既不愿意彻底地向当下的主流观众的价值观屈服,也无法找到一个各个阶层观众都认可的大概念来获得满堂喝彩。面对这种犹豫和怀疑,他也无法横下一条心来,彻底不顾这个淘金时代所带来的压力或诱惑,决然转身而去,在自己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这种犹豫和怀疑,其实正是中国电影在这二十年来的缩影,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在电影中的缩影。

如果说《赵氏孤儿》还不够好,那么它所缺失的这些因素,是导演个人所无法提供的。什么样的时代拍什么样的电影,如果仅仅只是就当下而言,《赵氏孤儿》是一部好电影;但如果从电影的角度出发,它仍然有所缺憾,只是一部“二流时代里的好电影”。

只是,这已经不仅仅只是电影的问题了。

赵氏孤儿影评(三)

陈凯歌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好导演之一,尽管此前有过失利,但人们仍有理由对他保持高位期待。正因此,当《赵氏孤儿》以漏洞百出、满目疮痍的面貌出现时,人们也就格外不能容忍。

《赵氏孤儿》结构的失调几成定论,前半部分屠氏害赵、程婴救孤也还算场面宏伟、跌宕起伏,可惜陈凯歌只拍了半部好戏,一个小时以后,无论是剧情还是场面,影片的艺术水准都陡转直下,二老逗一儿这种松弛又无聊的家庭室内剧情节硬生生撑了影片大半个小时,如此虎头蛇尾实在让人大跌眼镜。

与导演声名和观众期待大大不符的另一点是影片竟然没有营造出起码的环境真实。例如除了三个主人公以外,偌大的屠岸氏相国府里既无家丁、也无侍女、更无家人,甚至即便是在程婴父子来寻仇的时候,也恍若进入真空,只有他们三个人拿着刀剑游戏一般地比比划划。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赵府的庄姬居所,无论是程婴号脉之时还是兵临门外之际,偌大的赵府一样空空荡荡,不见侍女,不见家人。城内如此,野外同样这样,程勃带兵打仗的场面,靠着几十号人马在树林里左冲右突便想敷衍,屠岸贾隔了几十米就能相安无事地坐山观虎斗,这些有违战场真实的处理实在是儿戏的可以。

如果说,环境真实的不达标可以推脱给资金不足,那么影片在逻辑上的漏洞就难以原谅了。例如赵朔作为一个刚刚带兵打了胜仗回来的统帅,在突遭袭击的情况下,竟然无兵相助。至于屠岸贾究竟为什么要处心积虑地除掉赵家,剧情虽有铺垫,但是力度显然不够,何况还要拉上晋王一起陪葬。剧情的逻辑之外,人物性格逻辑的不统一更严重。屠岸贾在前半场是个心狠手辣的奸佞之辈,不仅惨无人道地杀了赵家三百余口,为了搜罗赵氏孤儿,竟然还要把全城的一百多个婴儿全部杀死。到了影片的后半部分,却突然变得心慈手软了,即便在知道赵孤真实身份,甚至对方挥剑相向时,也一再犹豫,这于常人或可信,于屠岸贾则有悖常情。更不能理解的是程勃的举止,当程婴和韩厥告诉他真相时,这个十五岁的孩子表现出惊人的弱智。他可以不信韩厥,如何会不信父亲?自说自话地把如此重大的信息当成父亲编制的谎言。这与六七岁时他听闻屠岸贾的兵杀死了母亲后的成熟形成鲜明对比,逻辑严重不统一。

在笔者看来,上述剧情、人物和场景上的破绽既不可原谅,又容易解决,仍属枝节问题,《赵氏孤儿》真正需要讨论的是“第五代美学”是否还适应这个时代。所谓第五代美学,在笔者看来,就是建立在19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大背景下形成的一系列美学的和思想的潜规则。体现在《赵氏孤儿》里,首先就是陈凯歌一以贯之的“弑父情结”,即对传统文化近乎偏执地否定。在第五代眼里,传统文化是“变态”的,是“吃人”的,所以陈凯歌影片里的王和臣几乎没有正常人,大都捏着鼻子说话,不男不女,当然陈凯歌似乎特别钟爱“变态人”,除了当代题材的少数几部外,他几乎所有的作品里都有变态人角色。在《赵氏孤儿》的另一处,陈凯歌再次借着屠岸贾之口重弹“礼义廉智信”等传统道德虚伪性的老调。

第五代美学的第二点是流行于1980年代的“性格复合论”,即人物性格有多面性,与当时同样流行的福斯特的“圆形人物论”异曲同工。这话本没有错,但是如果以此为借口搞调合,否认了人物多重性格中必然有占主导地位的成份,从而人与人之间才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那就很容易陷入善恶不分的相对论。屠岸贾先恶后善,性格不统一,无疑正是这一美学主张下的结果。

第五代美学的第三点主张是“英雄人性论”,其对立面是共和国五六十年代艺术呈现的“英雄神性论”。无论是《赵氏孤儿》所塑造的,还是导演多次接受采访时所自诩的,程婴都被刻意地凸现了他小人物和“普通人性”的一面。但笔者想指出的是,英雄身上既有人性也有神性,没有人性就不成其为人,没有神性就不成其为英雄。“人总是按照自己的面貌去塑造神”,判断英雄人性论和神性论哪个更合理不能抽象地看,而应注意到具体的历史语境,共和国时期高大全的英雄,无论是江姐还是雷锋,在当时的时代并不感到不真实,只是到了世俗化的时代,英雄的神性才逐渐让位于人性。换句话说,更强调英雄身上人性的一面无疑与1980年代以降我们身处世俗化的时代有关。

当电影《赵氏孤儿》的创作者不加甄别,把“英雄人性论”当成百试不爽的灵丹妙药,他们就犯了两个错误:其一是《赵氏孤儿》本是一出古典悲剧,古典悲剧恰恰凸现英雄的神性。程婴、韩厥、公孙杵臼等人前赴后继保护赵氏孤儿,无不凸现的是中国传统道德里的“忠、义、信、仁、勇”等核心内涵。电影《赵氏孤儿》把程婴舍子救孤的忠义之举改为“被忠义”,而且多次借人物之口质疑“谁信呢”,反映的正是当今这个世俗化时代道德集体堕落的镜像,而非传统中国文化熏陶下观众的心声。殊不知,正是因为程婴的行为难以置信,这个故事才能荡气回肠、可歌可泣,才流芳百世、震古烁今。以现代人庸俗的道德观和功利主义的思维去理解古人,把英雄降格为小人物,美其名曰更符合人性,其实是媚俗的典型表现。这就牵涉到创作人员的另一个错误,即想当然地认为卑琐生活中的现代人只需要降低道德标准的迎合,殊不知,人们越是在实际生活中卑微,越需要在艺术中得到净化和震撼。自古希腊以来,净化心灵的任务都是由悲剧来承担。

单纯和崇高是古典悲剧的典型特征,遗憾的是,秉承着第五代建立于80年代的现代主义美学,《赵氏孤儿》恰恰在这两点上违背了基本的艺术准则,于是这部享誉中外的悲剧经此一改,我们竟然只能在一个负车前行的无名护卫身上感受到那种荡气回肠的浩然之气。考虑到2011年中国加入WTO后的电影保护期即告结束,该片又曾被广电总局作为唯一推荐影片拿来招待外国使节,也就是说《赵氏孤儿》就是被寄予厚望的既代表中国电影艺术最高水准,又传达中国文化精髓的主流大片,我们不能不为中国电影的前景深为忧虑。

赵氏孤儿观后感


篇一:赵氏孤儿观后感

不久前,我于江海大影院观看了《赵氏孤儿》这部影片,颇有感触。至今,我的脑海中还时不时地浮现出影片中的一些精彩画面。

这部影片记叙的是晋国时期赵氏遭人陷害,三百人被诛,只剩下一个孤儿,被大夫程婴收养,将他抚养成人并报其杀父之仇的事。

这部影片,刻画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其中有两个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程婴,另一个是屠岸贾。

程婴,晋国大夫。他是一个能以大局为重,以他人利益为重的人。当年,赵氏遭诛,庄姬夫人走投无路时,将其子托付于程婴,并以身殉夫。程婴将其子带回家,却在去公孙大人家时,赵氏孤儿被奉屠岸贾之命的官兵带走。但他却铭记着庄姬夫人临死前说的话,于是他便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救回了赵氏孤儿,却牺牲了自己的孩子和妻子。

痛心之余,他便一心想着要将孩子抚养大,为他报仇。于是,他将赵氏孤儿取名为“程勃”,并将他带到了屠岸贾的门下,做他的一位门客。试问,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在屠岸贾的门下,他以超乎常人想象的毅力将程勃抚养成人。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屠岸贾终于遭到报应,终于倒在了程勃,倒在了赵氏孤儿的刀下。但他为此付出了毕生的努力,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程婴的以大局为重的精神感动着千千万万的观者,也给人以深深的启迪。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如果说程婴最后的下场是重于泰山,那么若是他未能将赵氏孤儿抚养成才的话,那他的死就是轻于鸿毛,微不足道了。

程婴的精神让我们敬佩,屠岸贾的嘴脸却让我们厌恶。

屠岸贾,晋国大臣。却实在“奸”得可以,相对于三国时的曹操而言,真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影片中,他在赵相国向皇帝进酒时,乘机诬陷他,并要灭赵氏全族。其狼子野心真叫人胆颤!即使灭了赵氏三百人,他却连赵氏孤儿也不肯放过,定要斩草除根。但再以大局为重,舍小家而保大国的程婴面前,他也只能俯首而退。

俗话说得好:“好有好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果然,十五年后,他终于遭到了报应,死在了赵氏孤儿的剑下。真叫人怡然称快。像屠岸贾这种人,在当时,就是一个社会的败类。从他身上,我真正的明白了三国时期刘备的一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如今,我们做为一个公民,做为社会上的一员,更应该多为社会做贡献,为社会注入新的活力。而不应该,一味的去干坏事,没有一颗善良之心,没有一颗关爱之心,没有一颗互助之心,没有一颗感恩之心。那只会像屠岸贾一样,遭到人们的排斥,成为社会的败类。

每部影片都不同,每部影片也都发人深省。从《赵氏孤儿》中,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他就像指路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观看了这部影片,我的心情至此还犹如汹涌澎湃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静,或许这就是影片的独特魅力所在吧!

篇二:赵氏孤儿观后感

经历从天上掉到地底下的惨痛失败后,现时的陈凯歌已经聪明了许多,肯低头示好,不过骨子里的高傲贵族气还在。这不,看他挑的,先是“一代完人”梅兰芳,再是中国古典悲剧,相当亲民,又不降格调。比之国师的偷工减料顺手拈来,他还是有认真做事的地方,一丝不苟。只是在《赵氏孤儿》里,当频频出现的女高配乐从背景飘荡而来,好似咏叹、好似悲泣,我就仿佛看到了陈凯歌抚胸长叹——他依然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头,沉浸在自我营造的悲剧感当中,无法自拔。

纵观这些年的贺岁档片子,《赵氏孤儿》当然不是一部太坏的电影,但也绝对不是一些人吹捧的好电影,没有惊世更没有回归。陈凯歌能拍出动人心魄的大场面,像宫廷上赵氏蒙冤;能点上一两个很妖的配角,像晋王和谋士,而光有这些,他却还是只能拍出三分之一的好电影,就跟《梅兰芳》一样,让你享受一段直奔高潮而去的前戏,岂不料中途马上停下,说麻烦先生下次再来。该做的没做完,这就是《赵氏孤儿》的最大毛病。这必然到来的复仇没完,就好似断掉了一口气,它本该比开场还有画面感,更能感染人心。不说儿戏化的“三人连环刺”处理,整个复仇过程没有悬念,打得轻飘飘,简直毁掉了葛优在前面几十分钟的忍辱负重。即使除去这个,有那个灵魂出窍的超现实结尾,《赵氏孤儿》仍旧是一本烂尾戏,好似号召大家赶紧围观程婴的悲剧命运,家毁人亡好悲惨。我直接就联想到了《和你在一起》,一堆人围着看小孩拉提琴,看似煽情,实乃做作矫情。

再者几个人物立不起来,先不说既毁容又毁掉电影的黄晓明,他的韩厥角色基本起到了娱乐效果,大大冲淡了片子的悲剧色彩,真不知是陈凯歌开的玩笑还是黄晓明的自我发挥。真正立不起来的人物是程婴,影片把太多笔墨浪费在了生活琐细上。由于他的被动,《赵氏孤儿》始终无法交代出他的真实动机,更无法表现出人的崩溃。由于程婴受制,赵武也不停摇摆,他如何接受事实并向义父刺出剑,这些都表现得太想当然了。电影给出的逻辑是这样的,程婴跑到屠岸贾面前,赵武自然会帮程婴,没有为什么。影片有意不断强化赵武的矛盾遭遇,他一边是养父一边是义父,本该有一个精彩的内心斗争乃至于自我溃败,然而这些在《赵氏孤儿》里都是消失不见的,多了徒劳无益的外景打斗,基本可以说是功亏一篑。

说到底,《赵氏孤儿》还是一部典型的中国式大片。你会有相似的笑场经历,更会有片刻的穿越错觉。那些一望便知的影视基地搭景,那些灰头土脸的群众演员,那些践踏史实的各种漏洞。所以,《赵氏孤儿》并没有能让陈凯歌脱胎换骨,更无法在这个时代里脱颖而出。

篇三:赵氏孤儿观后感

中国人是不喜欢悲剧的。即使如梁山伯祝英台奔赴赴黄泉,也要在死后化为蝴蝶双宿双飞;即使如薛湘灵遭遇洪灾,沦为无产者,也会刚刚好投身于她曾救助过的赵守贞家中。人说悲剧比喜剧更崇高,国人却终是闲散的,可以随着故事哭哭笑笑,却不愿面对悲剧带来的深深的思考。最夸张的是窦娥的故事变迁:到今天我们看到的京剧“窦娥冤”,窦娥甚至都不用死了。曾有人说,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只有一部是真正的悲剧,那便是《赵氏孤儿》。然而就是这真正的悲剧,在今天我们看到的京剧中,也被削弱了悲剧力量:程婴并没有在结尾处自杀,整出剧的结局是圆满的。

我决没有自虐倾向,圆满的结局是人人都期盼的。但是我相信,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本身应具有生命力,人物及情节不应该一味由作者掌控,而应该按照应有的方向发展。好的作者,要做的便是顺势而为之,把应有的结局还给作品和观众(读者)。何况《赵氏孤儿》的取材,是历史上真实的事件。

当然,这一点瑕疵并没有削弱京剧“赵氏孤儿”的艺术魅力。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戏,一股英雄气笼罩着全剧。为了救赵氏孤儿——赵武,人们纷纷牺牲了自己。因为赵武在此处已不单单是一个孩子,他是个象征。赵武还在,被陷害被灭门的赵家就没有绝后,就还有个希望——有一天为赵家报仇平反,战胜邪恶力量。是的,战胜邪恶力量是剧中人物敢于牺牲自己所为的真实目的。所以,同样是为救人牺牲所有人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相比之下,“赵氏孤儿”更有一种神圣,更高于现实,更有理想主义的色彩。

程婴是这出戏最重要的人物。对于这一人物形象塑造,其成功之处并不仅仅是他的胆识、智慧和牺牲精神,更有其多年来被人误会的忍辱负重。扶孤与舍命,何难何易?公孙忤臼等人为了赵武牺牲了宝贵的生命,程婴却欲死不能,要承受着误会,要亲近佞臣,以图将赵武抚养成人。可以想见,面对公主等人的责骂和不理解时,有多少次真相险些脱口而出,但是他不能说,他要对得起赵家,更要对得起公孙忤臼等英灵。所以我个人认为在这个点上,这出戏应该再多一点描写刻画,使得程婴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一个历史事件被搬上舞台,势必会有一些出入。在戏中,程婴假装投靠奸臣屠岸贾,并让赵武认其为义父,从小在屠岸贾身边长大。这样的变动本身没有什么很大的问题,但是这样长大的赵武,是不是可以在知道真相后,毅然决然杀了屠岸贾?我不禁想到了《射雕英雄传》里的杨康。我们很希望将黑与白,善与恶分得彻彻底底,于是不惜对人物逆人性而动。既然“窦娥冤”中的窦娥可以不用死,那么“赵氏孤儿”也不妨再多进行几次改变。狐狸说得对,京剧要想长久的发展下去,就必须与时俱进。

“赵氏孤儿”很好看。当然,这跟它本身取材的精彩的历史事件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提倡的那股正气,运用到艺术中,很美,很能打动人。

温氏源流观后感


温氏源流观后感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文/谭志坚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抚有蛮夷,以属华夏。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是《左传》中记述的古楚先民的创业过程,用来描述温氏的创业历程也是非常贴切的。《温北英的伊甸园梦》连载我们一直在追着看,令人期待的《温氏源流》纪录片终于上映了,我们公司按集团要求马上组织员工观看,《温氏源流》通过影像展现了温氏的起源、创立及发展历史,观看之后深感震撼!

先董事长远见卓识、大同思想令人钦佩。先董事长北英先生,在文革期间深受打击,但始终坚持大同思想,带动周围的人共同富裕。七户八股成立股份制之初,其实8000元股本先董事长家是可以自己掏出来的,所以当时的股份制不单纯是资金股份制,更是人才团队的股份制,聚集大家的力量做好一件事情。也就是先董事长的大同思想,我们温氏才能汇聚更多资金和人才,温氏股份,人人有份,让干部员工做股东,把温氏当作自己的企业,温氏就如同一艘拥有核动力的航母。也就是先董事长的大同思想,我们温氏成为中国最大市值的农业上市公司,造就了数以百计的亿万富翁、数以千计的千万富翁,但作为七户八股发起人的个人财富并没有谁成为中国农业的首富,真正体现了共同创业、共同富裕的大同思想之温氏精神,也是温氏上市后保持高管团队稳定、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栉风沐雨,薪火相传。企业精神犹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先董事长早在温氏创业之初就确立了44个字的温氏精神:精诚合作,各尽所能。用科学,办实事,争进步,求效益。文明礼貌,胸怀广阔,磊落光明。同呼吸,共命运,齐创美满生活。我们温氏已届而立之年,在温氏精神的感召下,温氏干部员工三十多年来栉风沐雨,薪火相传,面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多次爆发的禽流感疫情、环保风暴、食品安全等问题做到处变不惊、同舟共济、积极应对,化解一次又一次危机。

《温氏源流》纪录片让我们了解温氏创业艰辛历程,珍惜来之不易的温氏大平台,感恩先董事长的恩泽,认同和自觉践行温氏精神,在自己岗位上兢兢业业,为百年温氏,千亿企业的目标砥砺前行!

温氏源流概说

温氏是中华民族姓氏中的一个著名姓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姓氏文化。温氏在中华民族的起源与发展中,与其他姓氏共同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在中华民族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关于温姓之源,过去有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说法。最具代表性的是“三源说”和“多源说”。“三源说”主张温姓有三个源头:一是出自己姓,为颛瑞高阳氏之裔,是昆吾氏之后以温国为氏。二是颛顼高阳氏之裔,昆吾氏苏国之后,源于苏国己姓。清人张澍《姓氏寻源》说:“春秋僖公十年,狄灭温,温子奔卫。温子即苏子,苏氏为己姓,则温出己姓无疑”。此说主张温氏始祖为西周初年苏国的始君苏忿生。三是认为温氏源于姬姓,为唐叔虞之后。唐人林宝《元和姓纂》载:“温,唐叔虞之后,晋公族受封河内之温,因以命氏。又郤至食采于温,亦号温季”。《新唐书?宰相世袭表》沿袭此说,主张温氏始祖为唐叔虞和郤至。

多源说更为复杂,除了上述三源之外,还有刘氏改姓温,菲律宾国王苏禄东王次子温哈赤改姓温,少数民族改姓温,等等。一个著名姓氏,尽管有种种说法,但是只能有一个本源,共奉一个始祖。

研究中华姓氏,就要正本清源。根据这一原则,经过认真探索,我认为温氏出自己姓,为颛顼高阳氏后裔,始祖温平,是夏代温国的缔造者、创始人。温人以国为氏,始有温姓。现从以下两个方面说明问题:

一、历史文献为依据

相传《唐太常丞温信碑》云:“温,颛顼裔,为己姓”。这个太常丞温信可能就是温佶,大约属于后人的误记。《国语?郑语》说:“己姓,昆吾、苏、顾、温、董”。韦昭注:“五国皆昆吾之后别封者”。告诉我们,温国与昆吾、苏、顾、董四国都是颛顼高阳氏后裔昆吾的后代,同为己姓。温于夏代前期建国。夏代末年,商族崛起,今本《竹书纪年》载:“帝癸二十六年,商灭温”。商族于公元前1605年,在伐夏过程中灭掉温国。文献记载温国兴亡史有根有据,所说温姓源于温国,绝非空穴来风。

二、碑碣墓志等实物资料为凭证

济源市文物局卢化南先生对温佶碑和温邈墓志的考古发现与文物价值已经作 了详尽的介绍,这对于探讨温氏之源有重大的参考价值。过去我们虽然大都主张温氏为颛顼高阳氏的后裔,但具体得姓始祖不详。现在这两块碑石明确无误地记载温国始君名平,找到了温姓始祖,解决了温姓之源。其重要价值,不限于此,还对温姓流变作了记载,说明著名的太原堂温氏就是温平的后裔。《唐故太常丞赠谏议大夫温府君(佶)神道碑》说:“温氏裔颛顼,为己姓,其后有平,佐夏灭穷,厥用祚土,子孙因居其邑而仍其侯。侯二十六代至乂,邑于周,别封于郄”。此碑为宰相牛僧儒撰文,户部尚书裴潾书丹,规格甚高,史料价值甚高。再一个是《唐故征君左补阙温先生(邈)墓志铭并序》说:“温先生讳邈,字顺之,本己姓,有平者,佐夏灭穷,受封于温,因以命氏。自平至乂,二十六代,仕周为司马,别封于祁,始为太原人。”由此可知,温族始于夏代前期,始祖名平,因助夏灭有穷氏有功,受封于温(今河南温县),建立温国。温平至二十六代孙温乂时,别封于外地。温佶碑说别封于郄地,温邈墓志说别封于祁。郄与祁字形与音相近,两地相距不远。有可能是温乂别封到郄地,至西汉初,其后裔温疥之孙温何迁至太原祁县,其后裔中名人辈出,有东汉精忠报国的温序、三国魏凉州刺史温恢、西晋司徒温羡、东晋安郡公温峤、赫赫有名的唐初三彦——温彦宏、温彦博、温彦将,等等。追根溯源,这些人都是温平的后裔。温佶是温大雅的五世孙,温邈是温大雅的六世孙。因而温氏主流郡望——太原堂温氏是由温平后裔形成的。

根据文献记载与碑刻资料,可知中华温姓本是颛顼高阳氏的后裔,始祖为平公,起源于古温国(夏代)。

温氏枝叶繁茂,玉树临风,约从晋代开始,从河南、山西等中原地区向全国各地播迁,近现代以来,不少温氏族人频频向海外迁徙,从而形成了分布于海内外的温氏。

温氏满天下,祖根在温县,始祖名温平。(作者:马世之)

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观后感影评1500字


《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这是一部纪录片,陈模瑛执导,曹炳万、姜溪烈主演,讲述了一位89岁的老奶奶和98岁绅士浪漫的老爷爷之间的爱情故事,这样的爱情感动着很多人。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观后感影评1500字。

收到链接我第一时间看了,87分钟的片子,看完后的三个小时,感觉自己有点接近人们说的日韩女人的神情,平静极了。我在朋友的信息里回道:看了,湿了眼。

这是一对老年夫妇,他们叫对方爷爷奶奶。他们住在以江原道横城山村。门前就是条江,水清澈见底。潺潺的水流是自然为他们伴奏的音乐,是一起生活76年的见证。

爷爷搓起扫成堆的树叶向奶奶扬去,奶奶躲了躲,也向爷爷扬去。起初我认为是爷爷想要镜头前的效果,或者为掩饰镜头前自己的不自在。爷爷採了朵插在奶奶银灰色的头发上,奶奶也给爷爷戴,奶奶说:花好看,人比花好看,戴上花就更好看了。他们都笑了,皱纹更明显了。真是肉麻,我在心里笑道。

他们养了两只狗,女儿叫小不点因小得名,另一个叫恭顺因为爷爷顺手捡来得名。他们的生活很简单,每天几个小菜,米饭,洗洗涮涮。偶尔子孙们过来探望。

他们过着再寻常不过的日子。

看到将近一半,都没有触碰到我的沸点。

他们平时几乎都穿同样颜色的服装,爷爷是裤子,奶奶是裙子。他们喜欢粉色和黄色。

他们上店里买了6套孩子的衬衣衬裤,奶奶告诉售货员:大点好,宽松的舒服。在回去的路边歇脚。奶奶说,一生有12个子女,其中6个因战乱、生病已不在人世。她按他们活着时候的尺寸为买的。

顷刻,我的泪水如雨下。

不禁想到自己,从哇哇落地,到学说话,学走路,一天天长大,一晃已过而立之年。至今父母没有停止对我的操心,母亲经常会问吃了么,冷不冷,有时候让人感到无关紧要的话,而在父母眼里我永远是他们的孩子,又何曾长大过。在我二十几岁的时候,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我希望自己走在父母前头,至少在我死后还有人留恋我。

片子一半之后我的眼泪几乎没停过。

奶奶说,吃了初雪眼睛和耳朵都会变灵。爷爷说,那我就能听到山那边的声音了。多么稚气的话,5岁以下孩子的。但凡上了学的都被拔掉羽毛了,再大点翅膀就被连根折断了。什么本性具足的德能都被欲望判处死刑。

婚姻在中国人看来是由爱情转变亲情的,我指的是一般观念。爱情和亲情的区分应该是从无性生活开始的,年轻时人们精力充沛,任何一个不经意的瞬间都会使人神魂颠倒。基于这个观念我们普遍认为爱情是年轻人的专利,只有恋人才烛光晚餐,才情侣装,才人前不克制情感的拥抱、亲吻。女人一过三十岁就有紧迫感,男人要迟来十年。如果同年龄段女人比男人要成熟的早来看,衰退早也是自然的。

由于我们认为爱情是短暂的,是青春的专利,当青春逝去人们在短暂的分段生死(佛教认为心无生死,生命是短暂的分段生死)里就已经死了一回,青春的逝去是容颜渐老和爱情凋零的隘口。当转变成人们眼里的亲情后,哪怕两个人还有性生活,只是太熟悉,也被转型亲情。情欲不能奴役自己的时候,人们开始向外寻找猎物,人们需要爱情、男人是女人也不另外。

普遍认为的观念就是真理,人们通常这么认为,一个将近半百的女人会被年轻的妙龄女郎叫黄脸婆,媒体也会这么叫女演员。

一个家没有爱情,加速女人变老。哪来的信心跟男人发嗲,寻求恋人的温暖,那是梦,初恋早已被下葬。

爷爷奶奶是怎么演绎爱情的,子女长大后抛离出去,组成独立家庭。没有随日落西沉,没有被岁月腐蚀,这样的老人,年轻人都汗颜。

他们打雪仗,堆雪人,穿情侣装,一块儿唱歌,一块儿跳舞,逗逗狗,坐坐、躺躺。他们的心没有老,爱情仍然是爱情,那么新,那么鲜艳,就像他们的衣裳,像那一抹月光,他们活到多大爱情就有多大,有多大奶奶问,爷爷展开双臂比划着。

爷爷说,人生就是这花草,春天生长茂盛,夏天承受风吹雨打,秋天叶子干枯、凋零。

生命来了又走,走了又来,生生世世的轮回变幻无常,在时光的隧道,不论以何种方式生活都没什么不同。

小的时候我见老爷爷老奶奶手拉手,微风轻撩银发的样子,总有种莫名的感动,今天看来这大有暗示我人生的寓意,可能难求,可能会孤老终生吧。

爷爷时候不多了,奶奶烧了些爷爷的衣裳,嘴里念叨着,不能一下烧太多,爷爷分不清冬夏衣裳。

爷爷没了,奶奶在坟前烧了孩子们的衣裳,说,约好了的,你先走就带给他们穿,哪天我不行了,你来接我,我就牵着手跟你走。

多么动听的情话。

画面和片子开头重合了,奶奶在爷爷坟前哭泣,身下的河水一样流动着,奔向要去的地方。

只剩下我对着屏幕发愣。

喜欢《超级职员左江内氏观后感影评》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