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 地图 > 观后感

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9-11-04 来源:互联网

《二十二》观后感1500字。

博览群书是好的,博览好电影也是我们提倡的,在观看过程,会不断的各种想法迸发出来,为了充分回味作品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观后感。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怎么写观后感呢?在这里,你不妨读读《二十二》观后感1500字,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铭记历史,感恩当下-------电影《二十二》观后感

今天,自己去看了电影,就是最近宣传力度比较大的《二十二》,没有邀请朋友一起,因为慰安妇这个题材,已然足够沉重,我觉得应该是用一种崇敬、严肃的心情去了解这些老婆婆们的经历,走近那段带给她们一生伤痛,甚至影响到他们子孙后代正常生活的回忆。
以为纪录片题材应该不会太有看头,观众应该不会很多,但出乎意料,放映厅几乎坐满了,而且,大家都是差不多沉重和严肃的心情,没有迟到入场,全程没有大声接打电话,没有唾沫横飞的议论,有的只是安安静静的听这些老婆婆们叙述自己的故事,不加评论的了解她们现在的生活状况,还有无声的泪水滑落和擦拭眼泪。
不得不说,这是我在电影院观影秩序最好的一次,从一开场,一位老婆婆的葬礼场景开始,这种接地气的记录方式,就击中了观众内心,没有大段大段的回忆当初老婆婆们年轻时候遭受到的惨痛经历,仅仅是有三段,三个不同的婆婆,说起来年轻时候,被日本人抓走,自己纷纷止住,不继续说下去了,有的说忘记了,记不得了,有的说我都这把年纪了,还说这些做什么,有的眼泪涌上眼眶,大段回忆在心底呈现,但是到了嘴边,什么都没有说。这种老人们自然感情的流露,其实更容易让观众引起共鸣,因为回忆太痛苦了,所以选择性忘记;因为等待太久,看不到希望了,所以不再说出来增加旁人的心理负担了;因为那些场景太真实,伴随一生都忘不掉,所以一开始回忆,就像过电影一样,伤口又一次被撕开,伤太深,痛太重,所以,最终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电影主题很鲜明,但是看上去还是有一些乱的,可能是导演有意想要让这个话题不那么沉重,不至于激发出观众盲目的对那个时候侵略者们的痛恨,所以纪录片并不是一位婆婆一位婆婆的故事讲述,而是打乱,这位婆婆故事没有说完,过一会儿,镜头会回来;那位婆婆说得有些伤心难过了,镜头移开,拍一拍婆婆现在生活的村庄,拍一拍婆婆养老院的老伙伴们,采访一下现在还在坚持关心婆婆们、想要为婆婆们争取公道的志愿者们。全程我没有泪点,但是全程心里又一直都有钝钝的痛感和沉重感。
婆婆们没有过埋怨,至少镜头中,没有呈现出婆婆们消极的一面,她们乐观,眼里有光,对未来还充满希望;她们感恩,感激毛主席,甚至有一位婆婆自己给自己改姓毛;她们善良,看不得流浪猫挨饿,有好东西先尽着这些小生灵吃;她们安详,大部分镜头中记录的都是婆婆们慢慢走动,或者坐在炕上、床上,看着光亮的方向;她们知足,她们还活着,还有亲人,还有人关心她们;她们宽容,她们所争取的,仅仅是要那个造成她们及子孙后代终生伤痛的国家,承认历史,尊重历史,一句道歉的话;她们勇敢,有一位婆婆曾经在日军根据地里偷日军的子弹出来给军队,还获得了荣誉奖章。但是她们无奈,有人邀请韩国婆婆回故土看一看,婆婆说不回去了,老了,回去也没有一个亲人了,都不在了;她们辛酸,一位婆婆亲眼看到自己的母亲被日军绑住双手双脚扔进河里,说起这一幕,婆婆忍不住眼泪纵横,皮肤松弛的手捂住眼睛的一刹那,我们知道,婆婆们心里还有太多的苦,但是她们选择自己承受了,让眼泪流回心底。

那个年代,婆婆们受到了身心的伤害,终于回到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却再也回不去曾经的生活。是身边,同样在侵略战争中受过伤害的,同样善良的父老乡亲们,带来的另类眼光和另类伤害吧。同样是善良的人们,同样是受伤的一方,有些伤害时光会减轻痛苦,只留下一道淡淡的伤疤,提醒着伤害发生过;有些伤害却只是停留在那里,长出荒草,可是拨开荒草,伤害从未减轻、从未改变。
影片本身非常客观,就是摄像机摆在那里,婆婆们想说什么,就记录下,婆婆们不想回忆,导演也不会去挖掘、引导,但是,影片背后带来的思考却很多,只是这些思考会由于大家阅历不同,感受有深浅,而带来一千个观众,一千种观后感的结果了。
有一位婆婆,在慰安所逃出后,发现怀孕,由于自己的孩子夭折,害怕将来无法生育,所以生下了这个中日混血的儿子,可是儿子从小被人看不起,身份原因,直到现在,70岁了,依旧单身,和母亲相依为命;他同母异父的兄弟,甚至想过要花钱雇人杀了这个混血的兄弟,觉得这是一家人的耻辱。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位婆婆虽然人是回归正常生活了,可是乡亲们看待她是存在过偏见的,这种偏见延续到了她的儿子们身上,儿子会觉得丢脸、觉得自卑,这影响到了兄弟情深,更是影响到了混血儿子一生的幸福。为什么做错事的是侵略者,阿婆和她的儿子们明明是受害者,可是现在,她们却似乎承担着做错事的后果?善良的人们,难道不应该有一个好的结局?我们的社会,难道不应该给她们多些关怀,多些关爱,弥补之前命运对她们造成的创伤?
影片中还有一个细节很触动我,每一位出场的人物,导演都会细心的打上他的或者她的名字,而很多婆婆们的名字上,已经围上了那个白色的方框,也就是意味着,那位婆婆已经离世,纪录片开拍时,有22位婆婆健在,而影片制作完成时,只有9位婆婆健在,就在电影公映前两天,又一位婆婆去世,越来越多的名字,只能以被方框框住的形式呈现,这提醒着我们,为这些善良的人们争取公道的日子,越来越少了,历史无法被修改,无法被抹去,但是,婆婆们不一定能等到亲耳听到、亲眼见到公道的那一天了。我们能做的,也似乎只有多关注婆婆们,关注她们的健康,关注她们的生活,让她们晚年不孤单而已了。
影片的最后,导演用非常直白且朴素的方式,感谢对片子拍摄有过帮助的人,片子是众筹拍摄完成,所以结尾,导演把为片子拍摄捐过钱的人名,一一列出,满屏满眼的人名,似乎又在告诉观众们,还有很多人关心着这些婆婆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些人的存在,就是争取公道的力量,就是争取公道的希望。通常电影散场,出现演职人员名单的时候,大家就开始纷纷退场,只有零星几个可能会等到屏幕彻底黑下去,但是,这一场,有20多位观众,坐在座位上,同样认真、虔诚的看众筹名单,一直到屏幕完全黑掉,这也是我不曾遇到过的。
电影院出来,看到阴阴的天空,开始有阳光努力钻出云缝、洒向大地,觉得生活很真实,感恩自己生在这个时代,生在这个国家。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二十二观后感500字


二十二观后感

我从来没有写过影评,所以这也不是一篇影评。
坐在电影院不是很舒服的椅子上,我下意识地摸了摸眼镜,突然想起这不是3D特效大片。
没有旁白,没有背景音乐,没有历史影像回顾,就那样一个人,接着一个人,出现在镜头前。
即便是在纪录片中,《二十二》也算是另类的一部,没有情绪感染的纪录片,到底想让我们知道什么?
得知我去看《二十二》的朋友问我好看么?我只能坦诚的回答:不好看。确实,一个半小时的光景,有人进进出出,有人偶尔拍张照,有人打着瞌睡,甚至有人开始掏出手机玩起了游戏。它真的不能算是一部好看的电影。我想我这样评价它,它的导演郭柯先生应该是不介意的,因为他应该从未起过让人因为《二十二》好看而赞扬他的念头。
它想表达的,仅仅是一个事实,而已。
它没有挤压、带动任何一个观众的情绪,它静静地说,你静静地听,仿佛我们和那些阿婆坐在了同一个院子,甚至能闻到她炒菜时的油烟味,我感觉她们离我很近,我伸出手就能触碰到她已经干瘪无力的胳膊。
其实她们离我们很远。很远。
她们对生活的遐想、期望、憧憬,都停留在了大半个世纪之前的家乡,不知阿婆们可曾梦见过刚刚娶了自己的丈夫,满脸憨笑地掀起了自己的盖头;不知道她是否会想起,自己在学校里畅想的未来;不知道她是否会想起,刚出生的孩子对着自己又哭又笑。
我想她们肯本不敢想起。影片中有个阿婆,手里常常抱着一个劣质的娃娃,她不断地为它擦拭着衣襟。我想,她应该曾经有一个和它一样大的孩子,不爱干净,调皮好动,那个孩子,是否可能长大成人。
说实话,写道这里,我突然开始头疼,开始产生看电影都未曾出现过的难过,她们是日本兵口中的花姑娘和SHIRO酱,她们是浴血奋战过的战士,她们是乡亲口中的日本娘,她们是志愿者口中的阿婆,她们是书面材料中的慰安妇,她们是 《一座慰安所的去与留》中等待拆迁的老男人和老太婆口中的妓女和耻辱。她们既是伤痛,也是罪行的证据。
但她们仅仅是已经老去的少女。
能替她们做点什么的人并不多,但是我们至少,应该替她们记住,曾经发生过的一切,即便她们自己都不愿提起。
最后,用两个阿婆的话,来当这篇杂乱无章的观后感的结局吧。
日本兵老了,胡子都没了。
谢谢你们。
愿世界和平。

二十二观后感1000字


二十二观后感1000字

文/客运一分公司乘务一部乘务十一室客车四队 李康荣

如果没有看到你,"二十二"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数字。而现在,这个数字串起了一段段许多人不愿回忆的往事。历史不能遗忘,或许仇恨可以放下,而那些满是伤痛的坑坑洼洼也应该被岁月抚平,因为生活还在继续。而我也相信,你应该有着更深的含义。

没有酷炫的特效,没有如何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是简简单单的叙述:从过去到现在。有人说,这对于受难的老人及其亲人来说就是一种折磨;也有人说,这也许是一种解脱,让羁绊的受伤的心灵得以释怀。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不是所有老人都能做到真正的放下,惟愿这能减轻她们些许的伤痛。这一次,我不说历史,历史就在那里。不说仇恨,也许仇恨早已不复存在,扎在老人们心里的到底是什么?岁月走到这里,更多的是沧桑啊!

几乎所有的画面都是在纪录老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说起过去的时候,有的老人哭着说不想提了,显然可以看出那段屈辱的往事给她们带来了极深的伤害,这也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同时,我也看到了她们的孤独与无助。中国现在可以说是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了,这个群体需要的关爱与陪伴,我们应该如何去守护,这需要我们深思。其实,人生就是一个轮回,从呱呱坠地到摸爬滚打,到最后的返老还童。老人和孩子一样,需要的更多是陪伴。无奈的是,我们很多时候都是背井离乡,不是所有人都能在他乡买房置地,更多的是漂泊。不是所有老人都愿意迁徙,或是因为想着"落叶归根".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故乡的大树已不再茂盛,而那个"巢"则日渐空虚了,"呱呱坠地"和"返老还童"变成了"留守".片中老人喂流浪猫的那一幕是我想起了奶奶,还有被我奶奶喂过的流浪猫……

生活不易,但我们可以让心态变得简单。海南的那几位老人令我心生敬佩之意:耄耋之年,生活还能自理,洗衣做饭。我想,这必然离不开乐观开朗的态度,离不开对生命的热爱,离不开对生活的向往。其中有一位老人这样说:"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都要留着这条命来看。"愿你我都能以感恩之心去对待这个世界的每一份恩赐。"希望中国和日本一直友好,不要再打仗,以为一旦打仗,会有许多人死去。"这也是一位幸存老人的心声。是啊,仇恨不能永久,希望和平长存。社会还是那个社会,爱的旋律不会消逝。"治国、平天下"也许有点泛,"修身,齐家"不应该遥远,践行在点滴上。

世界很美好,一呼一吸都能感受到。玫瑰也带着刺,但这丝毫掩盖不了它迷人的容颜。生活不曾想过伤害你,那些你遇过的荆棘,都是它与生俱来的,我们理应包容对待,就像生活包容你我的任性一样,陪着我们慢慢成长。漫漫岁月,常回家看看,那个"生根发芽"的地方,那里有期待已久的陪伴!

《二十二》观后感300字


《二十二》观后感

其实 我也是个看纪录片的人,之前看过的纪录片也不在少数。挺习惯里面的调调。之前看过的比较有名的,比如舌尖上的中国,萌宠成长记,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等。所以,看二十二,成了很正常的行动。因为之前看到网上的一些评论,于是走进了影院。

《二十二》一如即往的保持着之前的风格,平实,安宁。

风景伴着那些老人们的回忆,现在的生活,婉转道来那些故事。曾经受到伤痛的老人们,过的那般幸福。也许不该去打扰她们吧,但是这历史不该被遗忘。就算她们一个个的都离开,也不该忘记这些。

让我感动的是,关注的人们中,不止是中国人,还有韩国人,日本人。而默默睡去而去世的老人,让我心痛。

我看到的是老人们的乐观,她们活的快乐安宁。喂猫的老人,打牌的老人。还有曾经立过战功的老人,她们过着她们自己的生活。

生下来的中日混血,也许出生并不是他的错,错的是那段历史。可恶的是那些日本军人。

有句话很触动我,早知道这样,我不该去打扰她们。没有得到过一句道歉,一分赔偿,反而使原来的生活变了样子。真的不该去打扰她们。

纪录片的语言是平实的,无非就是家长里短。远离故乡的毛奶奶,被丈夫再次接受的奶奶,还有喂猫的奶奶,看西游记笑着的奶奶,打牌的奶奶,请幸福的生活下去。

《二十二》观后感800字


《二十二》观后感

《二十二》片尾,当所有合作方的斑斓logo的拼图消逝在黑色背景中,我打开微博,收到消息,票房破亿。此刻,有一种踩在历史分野线上的庄严感,共情效应转换成我大脑中的多巴胺;此刻,我仿佛就是这庄严时刻的一部分,仿佛自己就是那个为到达一亿添加了最后49块前的人。
好,意淫到此。
《二十二》作为一部记录片的意义远大于其作为一部纪录片的意义。
你看得没错,我说的也没错。
作为一部记录片,导演郭柯并没有让它变得那么得优秀,至少,在很多人的指摘中已经点到了他的硬伤。这是一部缺乏叙事的纪录片。无论他在接受采访中怎么表达自己就是要描绘她们的日常生活的意旨,他都没有通过镜头,通过镜头的叙事把他的意旨流畅地表达出来。我看到的不是世事的风俗画,不是一个整体,不是《清明上河图》中的酒旗与篙橹它们是汴梁风俗中的一部分,它们又构筑了汴梁风俗图景的亲切面貌,从橹到酒旗的视角转换,你依然身在张择端笔下的汴京。我看到的是一幅拼接画,她们共处过一个大时代,她们有共同的命运遭际,她们终究也要背负苦难坚强的生活下去。但是,她们是她们,她们命运石子在导演的小心呵护下,在水面泛起涟漪,一个,两个,三个,等到第四个的时候,导演拍拍你的肩膀,看,另一颗石子掉落泛起涟漪,一个,两个,三个如此循环,直到落幕。以至于在今天整个观影过程中,我没有遭遇躁动,也没有遭遇啜泣,却遭遇了邻座熟睡的呼吸。
我可以理解导演的善意,这是这个商业时代下拉开面纱才能透漏出来的善良与人性关怀。但是,我只能感到可惜。我不愤怒,也不想诘难,我就觉得可惜可惜导演还没有达到二者皆能兼顾的纯熟境地,或者可惜,时间在催促,一直在催促,这种催促反映在老人们走向生命终点断崖式逝去的仓促上,时间没有给郭柯时间去再磨练纯属,老人们等不到他纯属了然后留下故事然后再走向生命的终结。很可惜。
也是在这个层面上,他身体力行地为后代面对残酷历史留下了一个温柔的视窗。手法不够纯熟也不新颖,但足够把你的冲动压制到最低,控制好流淌在沟回中的信息,然后,再向前迈一步,看到贯穿慰安妇受难女性一生的生命流转犹如片尾那个用笔画勾勒,没有脸孔却友善的少女轮廓。导演用110分钟在你耳边轻声道,喂,她们不是历史的注脚,不是符号化存在的集体名词,而是鲜活的个体生命。在洞悉战争与生命磨难的时候,这支纪录片的温度就好像双手握住一颗冰冷的石头,然后递到你手上,石头依然坚硬,但有人的温度。这就是《二十二》作为一部纪录片最让人动容的地方,它的存在远大于它作为一部影片的存在。
转载请联系作者
这个夏天,我们经历了《战狼2》这种商业片站在风口起飞,打破票房纪录成为现象的奇迹;也看到了《三生三世》粉丝锁场的闹剧;还经历了跪地求票房的愚蠢营销;同样,还有《二十二》这样的影片,背负着沉重的使命却没有展现出使命的负累的影片,它有温度,它专注到内容本身,专注到内容所承载的人文情怀,同样的也是必要的,它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成为中国史上最卖座的纪录片。这些现象都会成为中国电影市场成长留下的生长纹,在经历这些青春期的疯狂躁动,往复周折,试错,纠正,再试错之后,它面前的将是成人世界的逻辑。那个时候,请不要再下跪,请不要再锁场,也希望不必再担心一部好电影没有相称的票房。

《二十二》观后感200字


《二十二》观后感

前段时间,有一部名叫《二十二》当然电影席卷了朋友圈。《二十二》给我们讲述了一段沉重的灰色的历史。当我坐在影院里,看着这一位位老人的故事,心里不禁在想。如果是我,我的人生会变成什么模样呢?接着又想起在课本中看见过的日本军人一家三口赏花的照片,突然前所未有的意识到战争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在战争中,人性的泯灭仅仅是一瞬间的事。所谓的伦理道德,都会淹没在尘埃里。我们为什么要反战?是为让我们能够有尊严的活着。和平,真的是太不容易了。我们能处在相对和平的国度,呼吸着和平的空气。自由自在的,有尊严的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因为和平。我的心愿是世界和平。

16级材料化学四班 1600110405 柳篁玉蝉

喜欢《《二十二》观后感15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