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读后感450字 > 地图 >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读后感450字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读后感450字

发布时间:2019-11-04 来源:互联网

《古墓丽影:源起之战》影评450字。

观影是一种全方面的感官影响,我们会在观看的过程产生很多不一样的想法,观看完的以后,心中感触颇多,明白了很多道理,写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思考和写作能力。那么该要如何写好观后感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古墓丽影:源起之战》影评450字”,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古墓丽影:源起之战》影评:新劳拉的 旧游戏
文/梦里诗书

乏善可陈的构思,使《古墓丽影:源起之战》并没能为这一新起的系列打下一个夯实的开端,其就像上个世纪过时的动作电影一样只知卖弄自诩惊险的动作,却并没有考虑如何用一个紧凑新颖的故事来引人入胜,满是套路的剧情平庸无趣。

根据同名游戏的改编,电影在剧情上却并没有得以真正能令人信服的完善,以劳拉寻父为引的展开,其前段铺垫过多,显得极为冗长,而在后段剧情发展上又变得非常突兀,甚至于细思之下,这其实就是个女儿变相害死父亲,让人哭笑不得的愚蠢故事,至于例如空置七年的密室何以能一尘不染的细节漏洞更是不胜枚举,随处可见的剧情粗糙感,使接踵而至的冒险也无以让人得以去真正走进这场所谓的源起之战。
电影的问题并不只是剧情,《古墓丽影:源起之战》的整体环境设定是在东方,吴彦祖的出演也占据了一定的戏份,然而作为一部古墓电影,整个古墓场景毫无考究感可言,单只是用电影特效打造的惊心场面,使电影固然不至于昏昏欲睡,却也无法在这一剧情空洞,同样文化班门弄斧的作品中获得丁点的认同,这种尴尬,就如同是在看一场枯燥的游戏背景说明。

当然与之前的《古墓丽影》系列相较,艾丽西亚维坎德版不再是前凸后翘的劳拉形象,无疑要更为贴近于真实,确实给这部电影带来了些许与众不同的味道,且长篇幅的铺垫也是寄希望于将新版的劳拉,这一人物能得以更为立体的体现,同时电影也摒弃了很多怪力乱神的设定,转而用更为真实的动作来营造看点。然而极为糟糕的剧情,虽然并没有使这些努力完全付之东流,却也变得暗淡无光。

游戏改编电影最大的缺陷便是剧情的羸弱,《古墓丽影:源起之战》也并没能逃脱这一魔咒,只是单一化的力图还原游戏场景,却难精于剧情的改编,新劳拉的 旧游戏,必然只能是一个无为的烂俗之作,毕竟没人会希望在电影院玩一场自己无法控制的老梗游戏。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古墓丽影:源起之战 TombRaider》观后感600字


《古墓丽影:源起之战 TombRaider》观后感

老公的评论:

感觉这部电影可看,一部纯粹的动作电影,但是如果说这部电影可以借用到《古墓丽影》的影响力,恐怕有些夸张了点。

喜欢《古墓丽影》这个游戏的人现在还会有兴趣看这部电影吗?喜欢《古墓丽影》前作的人还会喜欢这部续拍的前传吗?我觉得未必!

不知道为什么,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总会隐约想起《绿箭侠》的美剧,我觉得劳拉配绿箭侠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箭手组合,因为荒岛啊,射箭啊什么的这些桥段看上去太像了。

电影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设计:如果劳拉不去找她的父亲,那么她的父亲就不会死,恰恰是她对父亲的热爱让他去了邪马台,这才带来了她父亲真正的死亡,所以,什么才是爱呢?作为一个孩子,到底应不应该听家长的话呢?

我现在真的不喜欢看什么续拍的电影了,我觉得好看的电影并不应该续拍,而应该改变成美剧,因为剧集可以把背景和故事交代的更清楚,嗯,《古墓丽影》的话,也改编成美剧吧!



老婆的评论:

其实我不太喜欢看前传之类的,后头的故事都看过了,又翻过来看前面的,主人公的结局可能是不管遇到什么都没有问题啊。

从故事的情节来看,情节安排挺流畅的,主人公劳拉克劳馥(艾丽西亚维坎德饰)一直都不愿意承认失踪了好几年的爸爸已经死了,所以,她不接受遗产,自己就在外面晃着。直到有一天,她去签署继承她爸爸遗产的文件,得到一些线索,她走上寻找她爸爸的旅途。

在我看来,劳拉的爸爸理查德,给劳拉留下线索并且要求她处理那些文件,这个事情就说明,她爸还是希望她能利用这些线索,不然,走的时候直接烧了多好,不但不怕劳拉发现,也不会给敌人留下线索,可见劳拉的爸爸的言不由衷。

另外劳拉真不愧是理查德的女儿,天然的对这种冒险和解密的事情很在行,而且性格格外的倔,可能正因为与普通人不一样的个性,所以才能成为主角。

当然,从对立的角度来看问题的话,如果劳拉不是不管不顾的去找她爸,也许她爸并不会死,可是,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也许,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做的决定负责任。更进一步的来说,要是每个人都做好自己,不要做那种自以为是的付出,大概大家都会活的自在一些吧。

在这部电影中吴彦祖饰的船长陆仁,那就是一个花瓶似角色,大概只是为了增加中国观众。

关于这部电影的一些特效,我觉得做得还不错。

最后,我想说,这部电影还是可以看看的。

《古墓丽影》影评800字


《古墓丽影》影评

去影院看了最新的《古墓丽影》,新的女主角、新的故事情节,好不好说不上来,但是总感觉着如若当初不是朱莉开篇来演,这部电影不会一直演到今天。新的女演员很年轻也很能打,但是总缺少了朱莉的狠劲和霸气,而不单单是网上关注的大胸没了。


当初,我并不喜欢朱莉,因为在我的审美观里,她一身的肌肉腱子,目光凶煞,酷是酷了,作为一个女人总还是缺少了点女人味儿。因此,我喜欢查理斯.塞隆、妮可.基德曼.哈利.贝瑞......这样让我可以感受到点儿女性气息的女人。而朱莉,我还是常常在杂志电视上看到她矫健的身影,或者和男人拼杀搏斗;或者在古墓间熟练地荡秋千......她的盛名一如既往,而我对她的无感也是一如往常。


什么时候她的新闻开始吸引了我呢?大概是十多年前,她因为拍片居然和布拉德.皮特搞到了一起。布拉德.皮特被很多欧美网友奉为男神,很可惜我还是喜欢阿汤哥多一些,这两个不符合我审美的男女居然搞起了破鞋。要知道,当时的布拉德.皮特和珍妮弗.安妮斯顿是好莱坞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的模范夫妻,真是应了那句话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时间又跨度了很长一段,朱莉还是喜欢穿着一袭酷酷的黑色,布拉德已是续起长长胡须的大叔模样,他们俩在一起生孩子、结婚云云,求婚订婚结婚好像费了很多新闻版面。在这之后,朱莉还勇敢地切除了乳腺,之后胸部干瘪了不少,布拉德却仍旧不离不弃。此时人们已开始歌颂真爱无敌,早已原谅了当初他们的出轨。看来时间真是检验真爱的完美度量啊!只可惜,时间还没到最后!没过多久,当真爱的新闻热度还没完全退却,二人离婚的消息又新鲜出炉,一切好像戏码一样!


我没去看具体的离婚原因,只是走马观花地扫了眼八卦标题,我想爱已逝,不需要什么具体原因吧,只是不想和这个人一起生活了而已。我更加感兴趣的是他们离婚后的状态,那多少能看出一个人骨子里的一点东西,那是对生活的态度。果然,朱莉生活中也是大女主性格,离婚对她没见得有什么影响,倒是布拉德.皮特,像是手足无措的熊孩子,离婚后大放厥词这么多年,我最爱的仍是前前妻珍妮弗.安妮斯顿!此话一出,以为朱莉女神会气得面目狰狞,像白雪公主里的后妈一样鼻子变长,没想到媒体拍到她的照片依旧是烈焰红唇笑容灿烂,丝毫没把布拉德气人的言论放在心上。而略微成熟点的人都能看的出来,布拉德.皮特确实就是在气朱莉,绝不是对安妮斯顿发自肺腑的真情告白。如果真爱安妮斯顿,不会在和朱莉生活了十多年后被甩的今天冒出这番话;如果真的为安妮斯顿好,不会在安妮斯顿已收获幸福的当下再去打扰她的安宁。最沉不住气的是安妮斯顿,居然和现老公离了婚,某晚还和布拉德约了会,而布拉德不久后又发出了一年之内不谈感情的毒誓,真是不知道这份感情还有多少的变数!


回想前尘往事,三个人的名字从十年前朱莉的介入开始,纠纠缠缠搅在一起,中间终于安静过一段时间,现在又开始新的一轮搅屎闹剧,只是,朱莉永远是其中最潇洒的那一个。十年前,她看上了年轻的布拉德,心狠手辣地从安妮斯顿身边抢走了他;十年后,她发觉布拉德已不适合她,又干脆利落地进行断舍离,而最新的消息说朱莉已经搭上了新的地产商男友......看呀,这妥妥就是一出女王和两个懵懂小屁孩的闹剧,女王永远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锁定目标稳准狠,淘汰目标残酷无情。剩下那两个一个还沉醉在前夫的气别人的言论里沾沾自喜,另一个则孩子般的反复无常,当他们俩美的美、怨的怨时,我们的朱莉女王却早已绝尘而去了......

天使爱美丽影评


天使爱美丽影评(一)

一个温暖如春的故事,我在南京乍暖还寒的空气中看到它。这部电影的导演仿佛就是爱美丽,有小小的神经质,孩子气的顽皮和孩子气的天真勇敢。

记得影片开始不久,在淅淅沥沥的雨中,小爱美丽向“唯一的朋友”——“鱼”告别,她眼中不仅透着感伤无奈,似乎还夹着一丝对“朋友”的祝福。这时,导演认真的给了鱼儿一个镜头,它在清洌的水中回转过身,也正痴痴望着艾美丽。在这部电影里,万物有灵,爱美丽永葆孩童之心,执着的相信着那些大人永远不会相信的事情。所以天边的云彩可以荡悠悠的飘成一只小熊的样子,所以相片上的人可以互相笑骂争论,所以床头的小猪台灯可以在爱美丽睡着后微微一笑,体贴的把自己关掉。

爱美丽是那种能和圣埃克絮佩里笔下的小王子灵犀相通的人,她是边缘而平凡的普通人,又是来自另一个星球的天使,因为她是孩子。记得小王子刚到地球时,看到火车上只有孩子把脸紧贴玻璃窗向外张望,而大人则一概茫然木然的驶向未知,就曾断言:只有孩子才知道自己真正要找的是什么。所以,在这部电影里,一个边缘人物的世界,可以在眼中幻化出理想的童话王国;一群边缘人物的生活,平凡的背后会有那不为人知的眼泪和微笑,“没有你,良辰美景更与何人说”,金蔷薇在墙角悄然绽放。

每一个镜头都那么美,因为摄像机是透过爱美丽的眼睛去观察,看到法国的阳光惠及万物,小河泛着灿灿金光,还呼吸到双风车小店里的明媚气息,触摸到了人们微笑的眉角。凡眼所及,都是童心温暖的地方。

当看完爱美丽精心所作“迟到的信”时,那位曾经说自己“生来就作弃妇”的房东太太,满脸柔情,轻轻擦拭着丈夫的遗照。她的孤僻与古怪,她一生的伤痛,都是因为爱。时过境迁,她已不过是个人老珠黄的臃肿妇人,然而她的爱不曾改变,所以她的恨也不可撼动。然而当她展开信,我们看到了一双多么炽烈的眼睛,一颗多么真挚执着却尘封已久的心啊!这一刻,我们知道,爱美丽儿童般的把戏,不过是一点点爱情的回馈,而仅只这一点点爱的回馈,便足以安慰这个女人的余生。

盲人老头在路旁用拐杖探啊探,始终不敢过马路,观众们知道爱美丽肯定回去帮他的,却不知她会这样帮。爱美丽不是在学习雷锋,因为她的重点不在扶老人过马路,而在于那一路为他讲述人间百态,让他去闻松饼店的香味,告诉他有一个可爱的孩子在看一条狗,狗却盯着橱窗里的烤鸡。爱美丽是天使,因为她不是施与恩惠,而是在投射光明。不是我帮助你,而是我体贴你的心灵,理解你的生命,把世界重新带回你眼前。这样的心地光风霁月,故根本不需要把善事一一记入日记才算安慰,她是在享受那个轻快,和暖,平安喜乐的人间。

这部电影里,没有世故的眼睛,水果摊老板坏的也可爱;没有故作深沉的魅力,男主人公只是这般单纯而温暖,明媚而深情。所有这些生活在世界的小角落,有着各样怪异习惯的人们,因为沐浴了同样的阳光,竟把这个小角落染上世外桃源般的迷人风致,他们也许怪异、孤僻,但都如此可亲可近。孩童的目光带领我们把生活细细观察,发现人性本身原可如此可爱。突然想到,人这种东西,本不是用来歌颂的,而是用来亲近的。

很多时候,晚上看完电影总会失眠,大脑中各种思想碰撞,不断有新念头出来纠结缠绕,这样的好电影,让我在梦中也会叹息。而昨天看完了天使爱美丽,倒床就睡,一夜无梦,格外香甜。童心所能温暖的,原来可以这么远。这样,真好。

天使爱美丽影评(二)

这部精灵古怪、充满了奇异想象力的电影,来自法国电影怪杰让-皮埃尔·儒内。据评论说这是他拍摄一贯风格,也是成就他成功的风格。那些非比寻常的、甚至带有童话怪诞色彩的人物和事情,以及超过正常人思维和想象的东西,是这家伙的偏爱。

早在大学的时代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对它最直接的感觉是这部电影的中文翻译十分别致,本来因该是天使艾米里的,但这个翻译真是双重感觉:凡间的天使艾米里爱上了美丽,呵呵。而后来,我看了不下4遍。发现这部电影平民般的罗可可的特色细节简直无以伦比:小巧,精致、跳跃、细腻、奇异、富有生气,以及童话色彩差感。

罗可可艺术始于法国路易十五时代的室内装饰,力求打破当时巴洛克过于严肃和装模作样的风格,力求在细节上矫饰出一种别致小巧的,细腻温和的,雅致轻快而生机勃勃的效果。到后期无论是艺术、绘画、建造、雕刻、服饰、日常生活,甚至礼仪上都受到极大的影响。从政治上说更像是一次贵族平民化的演变。

艾米里就像是凡间给严肃而孤独的巴洛克人群里的罗可可天使,给一群孤独而不善于表达的人们带来了欣慰和愉悦的方法。电影完全给我展示了一个罗可可艺术在法国平民时代的展览馆。

展览馆的四大罗可可风格展厅:

小巧的精致节奏

电影的场景安排和设计极具跳跃性,从艾米里出生的演绎(是不是很像用卓别林式的幽默玩出科学片),到小艾米里把草莓套在十个指头上迅速吃掉,一条金鱼就能夸张的引起家庭情绪的爆发,或者因为报复邻居而在对方看球赛的时候拔取天线,更因为缺少爱抚使得父亲一接近就心跳加快;成年后的艾米里总是在意一些别人不注意的东西,比如看电影的时候观察幕布角落的虫子,在阳台数悉无数人高潮的场面,独自到她喜欢到河边打水漂(她的金鱼也是曾经以放生在河里的方式解决的)等等。从艾米里的世界里,观众跟着她的步伐在电影跳跃的节奏中,发掘生活的趣味,寻找生活的意义。既戏谑又却让人释然而乐。

设计的细腻温情

电影里穿插的温情的画面时时有之:房东太太收到伪造的情书的喜极而泣,迟暮老人见到自己儿时的玩具宝贝而回归家庭,为两个巴黎酒馆无聊有病态心理的人穿针引线,给画画的老人剪接的录像带,爸爸看见木偶旅行的照片而终于走出低谷去看世界,甚至对店铺老板的整人设计都是为了对弱者的一种平等关心。从偶然发现的突发奇想,到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带来温情,那些天使般的想法,不止为电影带来了温馨,更使得影片丰富多彩,完全阻击了观众的眼球。

奇异的童话色彩

整个剧情设计都像孩子的童话似的,既美好又轻快,但童话的公主总要有王子救赎的。于是有收集照坏证件照片的这样奇特爱好的王子出现了。他使得我们的天使心跳加快到儿时对父亲的速度。于是爱情在寻找与被寻找,迟疑与勇气中闪亮登场。那些躲避中的默契,见面和归还相册的设计。法国浪漫主义的画布被浓重的上色。我不禁想起那些画《狄安娜出浴》,《秋千》都是给我们讲述生命和肉体之美,以及和谐的快乐。

沉默却富有生气

艾米里说话的声音总是很小,几乎不想让人听到的感觉,很低的声音却让我感觉她总想要表现很张裂的感情,人都是渴望超越出无所寄托的生活的。把木偶让空姐朋友带到很多地方去,再把照片寄回来,终于沉默的父亲出去旅行了。电影总希望让沉默的人欣慰的笑着、走着。我很难忘记这个场景:艾米里因为好奇而交往男朋友,却在对方努力情爱的时候做出夸张又好笑的表情(我寒导演的独特匠心)。儒内敏锐的洞察力不停的在让他的天使光临并创造出那些饶有意味、又冲击情感的时刻,那些发来源于真实又平凡的生活,却又被他赋予了好似罗可可蕾丝花边的细节,使整部影片细致动人,突显了法国浪漫主义电影的感染力。使影片更加温情,更加细腻。

整部影片在夸张浪漫主义的手法下,看似喜剧片的基调,其实也并非完全是一部笑闹的电影,电影许多沟通上存在障碍的人,许多生活上无法独立展开新的一页的人,无法交流,却又是那么的渴望被注意被关心,缺乏勇气,常常有挫败感难以表达。儒内电影中的天使给他们的结局是理想化的,艾米里是理想化的。但生活中的每个平凡人都可以成为艾米里,成为自己和身边人的天使。这一个立意,让我倍感温馨。如同画雷阿诺的老人最后也给了我们的天使鼓励―――――害怕爱和给予的人,永远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

天使爱美丽影评(三)

《天使爱美丽》,我还是愿意把它称作为《天使艾美丽》这样会更恰当些,不然会给人造成一种歧异。

早就听说过这部影片,一直想看,可就是有一种情绪在其中,我有个怪毛病,越是经典的影片,我越不想早点就拿到手看完它,总希望在某一天,一个合适的机会遇到了它,并将它带回家,静静的坐在沙发上,按下播放键。就好像是缘分天注定的感觉一样。

今天,周末的最后一天,对于那些上班族来说,是好日子到头前的最后呻吟。而对我这位在家只知看书、看电影的家伙来说,每一天都是周末。这个周末该做些什么呢。来到了我经常寻碟的小店。随意的翻翻,艾美丽的那双大眼睛,和那带有精灵般气质的笑吸引了我。缘分来了,随即买下,带回家中,重复着习惯的动作。片子开始。

电影采取了人物叙述的常规原则,对于艾美丽的一切都在进行着流水帐似的介绍。从她的出生,成长,家庭环境,父母的命运等等,凡是一切和艾美丽有关的东西全都搬了上来。但导演却很厉害,运用了精熟的场面调度,将镜头处理的很是精彩。(精彩这个词我一般不用,因为我认为精彩的没有几部电影,呵呵,自大了)然后,到了艾美丽的青年时期,整个故事才全面展开,从为老人找到童年的回忆开始,艾美丽开始了她的“天使”之旅,她不断的在帮助别人,是有策划的进行,包括对自己的父亲。在她周围生活的人都得到了她的关爱,天使的定义开始发挥,整个故事也都在艾美丽的精心设计下发展。到了她自己的爱情,导演和编剧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天使帮助了别人,可谁来帮助天使呢?于是乎,那位玻璃老人成了“天使”,是他的鼓励让艾美丽敢于正视自己的人生,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爱情。电影的最后,看到那些被艾美丽精心策划后的每个人再次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其实,导演也想告诉我们,艾美丽也将他们变成了“天使”。就象我看过的一部电影好像是叫《爱的传递》,讲一个小孩子,叫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一个个承接下去,最后有上万人承接了这种爱的传递方式。(有谁知道这个电影的名字告诉我。)

下面我们从电影制作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天使爱美丽》是属于经典当中的经典。

首先,镜头的处理上很到位,动态镜头和静态镜头剪接的恰到好处。《英国影视制作基础》这本书里将这部影片也称为经典,它也是从镜头的处理上来承认它的。

由于这段时间一直在研究电影场面调度方面的问题,所以,以我仅有的知识来肤浅地解构《天》这部影片中的动态镜头。

在台湾五南出版的《电影分镜概论》中,场面调度部分出现在书的中部,前面介绍了双人对话的种种型态,从I/A/L三种基本型态进行了扩展。到了场面调度部分就是这些基本型态的综合运用。

如果把这种理论放在《天使爱美丽》中的话,竟然都能够找到,这时我才知道什么叫做导演的功力。从电影的开篇就能看出这个导演的功力,几个动态镜头的运用,也能看出一个导演是否是优秀的。

我们重点说一下《天》中的各种镜头综合运用,应该说做到了精彩之至。

我将电影粗制的分成四大段落。

第一段落,艾美丽成熟前。

第二段落,艾美丽成熟中。

第三段落,艾美丽成熟了。

第四段落,艾美丽成熟后。

艾美丽成熟前,童年时期,为了避免电影的冗长,导演采取了一种快节奏的叙述方式,每个阶段的处理都选择了对人物性格有影响的事件进行表述。这里要注意,导演的推轨镜头的运用,我们知道推轨镜头是时间比较长的镜头,而且和静态镜头剪接起来比较难。所以,推轨镜头要在拍摄过程中含有静态镜头元素,才能保证电影的简洁、合理。大家可以仔细的研究这个部分,看导演是怎样进行背景的叙述的。他又是怎样进行现场调度,运用推轨镜头反映或者衬映出人物性格的。

艾美丽成熟中,采取了第三人称讲述的方式,曾经有老师说过,最好不要将第三人称叙述和对话结合使用,可《天》这部电影恰恰就结合使用了,还很成功。我要说,这还是导演的场面调度纯熟的原因。他将第三人称的叙述基本上都是在一个事件的结尾和开始的地方,也就是导演自己设计的段落。他在帮助观众理解这些行动出现的原因。我们知道《天》这部影片中的对话并不是很多,这也是第三人称叙述成功另外一个主要原因。那导演靠什么说话,就是靠这种纯熟的镜头使用和场面调度。

艾美丽成熟了。这个段落主要是反映艾美丽改变了自己平淡的生活方式,开始不断的帮助别人,帮别人完成心愿,促成一段爱情,抚慰受伤的心灵,当然还包括惩罚“恶人”。看来,天使也是赏罚分明,明辨忠奸的。在这个段落里,蒙太奇的运用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几个事件的同时进行,在每个事件里又充斥着悬疑,加上合理的镜头配置基本电影镜头型态的综合使用,导致影片在这个部分的节奏加快。从他帮助瞎子老人过马路,用他的眼睛和话语来帮助瞎子老人看见身边的事物那时起,整个电影达到了高潮,推轨镜头和静态镜头的综合使用更加的紧凑,为了加快这种节奏,导演甚至用到了人物调度、场景调度和摄影机调度同时使用,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学习,看导演是如何来运用场景的设置、演员的走位和摄影机的移动的。真的是包罗万象。

艾美丽成熟后,遭遇了爱情危机,她对于自己的爱情上显得过于迟缓,但最终在另一位天使的鼓励下获得了勇气,终于获得了幸福。在这个段落里,导演没有使用过多的推轨镜头和长镜头,大部分是蒙太奇般的静态镜头,在场面调度方面更加注重演员的调度,固定镜头开始调整电影的节奏。因为电影终有收尾的时候,控制好结尾的电影节奏就是在镜头上做“手脚”。也是导演的一种最好的方式。呵呵,屡试不爽啊。

还有电影中的音乐,看过中央10套的《第十放映室》吗,结尾曲就是《天使艾美丽》中的插曲,手风琴,我喜欢。最后的曲子用了钢琴,我想是为了圆满画上句号的意味吧。

我不会粘图片不然我会和大家一起详细分析这些镜头的,还是喜欢苏牧老师那句话,要多看电影,看多了,就成为了你的下意识。开始感觉到了。这也是我自己学习的过程,希望大家能跟我一样成长。有不同意见或有补充,希望大家说出来。共同努力······

诸神之战影评


诸神之战影评

《诸神之战》毫无疑问是“后阿凡达时代”的又一部视觉大片。影片由凭借《阿凡达》人气大涨的澳洲小伙萨姆·沃辛顿领衔主演,并有两位实力派明星拉尔夫·费因斯和连姆·尼森加盟,阵容之强大的确令人期待。而导演路易斯·莱特里尔则不幸成为了影片最大的“软肋”,尽管他是原版《诸神》的忠实粉丝,但拍摄经验的缺乏和对神话电影体裁的生疏令影片难以达到影迷的预期。不过最为视觉系电影的又一史诗级巨作,影片还是值得您去电影院感受一下人神大战的3D震撼的。

电影中文翻译为《诸神之战》其实不贴切,《人神之战》还比较符合主题。故事很简单,人类的力量强大之时就开始挑战神明,而神明的愤怒也行在人间,冥神企图挑拨创造者宙斯和受造物人类的关系,引发一场人神之间的战斗,间接取代宙斯的地位。而半人半神的宙斯之子珀尔修perseus站出来要代表人类杀了北海巨妖,削弱冥神的力量,让人神重新恢复和谐关系。片尾的大决战本应处理得震撼人心,但主角把大海怪解决得有点创促,虽然没有违背原著,但居然让我感到反高潮的效果...

【希腊神话之视觉巅峰之作】

尽管关于希腊神话的电影数不胜数,但大多数走的都是“故事”路线,即以原版神话故事为蓝本创作电影剧本。然而编剧们往往会走进两难的境地。如果完全忠于原著,希腊神话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往往会使不熟悉神话故事观众搞得晕头转向。如果大胆改编,则又容易背上“篡改历史”的骂名,比如04年版的《特洛伊》,将原著中凄美的爱情悲剧改得面目全非。

《诸神之战》巧妙地绕过这个问题。打着希腊神话的旗号,影片倒更像是一部“变形金刚式”的科幻大片。神话故事只是引子,震撼人心的特效场面才是影片的最大卖点。预告片中宏大的打斗场面在正片中得到了很好的延伸,令人大呼过瘾。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最后高潮的处理实在过于随意,草草收尾令观众“意犹未尽”。

【细数剧本“七宗罪”】

视觉系电影有着自己的固定受众,票房一般有保障,至少很少出现亏本的情况。但要想像《阿凡达》那样票房大卖,口碑便显得无比重要。截至发稿时,影片在烂番茄上仅有38%的好评率(18/47),其罪魁祸首便是剧本。于是以下细数剧本之“七宗罪”,希望大家降低期望值,以包容的心看待这部电影,以免失望。

1.大结局太平淡,正准备好好看一场大决战时,Boss顿时间倒下了。

2.爱情元素不足,《暮色2》的成功道出了一句电影营销的真理:花痴才是电影票房的源动力。然而电影中的女主角与其说像男主角的恋人,不如说像“看着他长大”的妈。

3.前一秒是平民,后一秒是英雄——过渡不足,类型片的通病。

4.宙斯的“多重性格”,真是难为尼森了。他所饰演的宙斯的性格可谓“变化多端”。一会儿是脾气暴躁的宇宙之王,一会儿又变成博爱的造人之父。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神性”?

5.没有最雷,只有更雷,Boss1死得就够雷的了,怎料Boss2更不堪一击。。。

6.严肃,但没有深度

7.剧情上没有惊喜,你看完了预告片,就等于看完了整部电影。

英雄之战电影影评


英雄之战电影影评(一)

文/满囤儿

在陆毅饰演的独龙帅气地五弹连射,弹弹靶心后,魏一饰演的杨老师难以自控地冲上去抱住他狠狠滴亲了一口。虽然这个吻的迅疾程度让银幕内和银幕外的围观者均感到措手不及,但是整部《英雄之战》看下来之后,我们会发现,陆毅和何润东这两个男色Icon在影片里被推到了极致,可以说那位少女身处其气场之内,简直不吻不行。不吻不足以平花痴之心,不吻不足以Hold住乱撞之小鹿。而意大利国宝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的建议,令本片通过穿越和儿童视角的独到方式,于影片结尾处提炼和升华了浓浓的父子情。一边是对极致男色的欢呼欲动,一边是对父子情浓的感慨心伤。《英雄之战》既有商业娱乐片的眼光和卖相,又有主旋律影片般的积极意义,可以说是官方向老百姓推荐影片的首选。

《英雄之战》取材自历史上真有其事的一场运动会。其中被营造出戏剧冲突的,便是类似于现代站立式搏击的国术比赛。何润东饰演的在美国打拳的杰森,特地回国参赛;陆毅饰演的东北军精英独龙,则是为了能够成为飞行员而参赛。两个人都有必须要拿下冠军的理由。只不过独龙的理由源于外界历史原因,一开始就告诉了观众;杰森的理由更多是源于自身的经历,更是通过其与父亲的交流才一层层揭示给观众。这两种手法,正是主旋律影片和商业娱乐片常常采取的差异化处理方式。正是因为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让独龙和杰森两个酷哥型男,先后活现于银幕之上,交替着散发着男色魅力。

何润东的身材我们在其参演的电影、电视剧,甚至综艺节目中都看过许多遍了。这次他不仅时不时赤膊上阵,更展示了多样的搏击动作,让人对它肌肉的运动能力有了更直观的感受。陆毅则为了配合影片中的角色刻苦塑形,硬汉气质一览无余。两人一开始是拼臂膊。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在每一次挥拳中一张一弛,颇有律动之美。到最后决赛,独龙拼了之后,扯掉汗衫的陆毅也毫不保留地把胸肌、腹肌、三角肌一并亮出。虽然在线条上跟只有6%皮脂含量的何润东比稍逊一筹,可是在纬度上已经不落下风。硬邦邦的力量感,在高速摄影所营造的击打瞬间中,火花四溅。这种由《大侦探福尔摩斯》开始兴起的打戏新拍法,被《英雄之战》的导演虞军豪借鉴而来,用以把偶像男神塑成了男色战神。

如果仅仅是打造拥有极致男色的双雄动作片,那么《英雄之战》也就是个商业类型片罢了。显然,影片背后不止是商业运作,还有另外一股创作诉求。这股诉求十分贴近于国家广电总局的、国家电影奖项的那种标准,是一种对历史、情感、文化的诉求。于是我们看到托纳多雷所建议的穿越和儿童视角,被《英雄之战》采纳后,令双雄类型片中罕见地拔出了父子亲情。独龙在他的“男色”时代是一位硬汉,而在他失去“男色”的时代则是一位慈祥的父亲。这样一种联系,让男色不再停留在博眼球的层面。

影片最后,小男孩若飞在战场上奔跑,无力地想要阻止“父亲”的赴死的画面,很有冲击力。它让我们对历史的残酷有了更直接的触动。在决赛最后锣声敲响的时刻,一直和杰森有观念矛盾的父亲也衷心地为其鼓掌。中华文化里就是这样,一代人的善也好、恶也好,往往都是为了下一代。而真正体会到下一代的心境后,上一代是可以做出付出,甚至牺牲的。“每个爸爸都是英雄”,这就是《英雄之战》的父子情浓。

英雄之战电影影评(二)

影片从片名到内容,皆可谓沉重,尤其是饱含着父子情、兄弟义和家国仇恨的几段故事和性格鲜明的角色,被一个看似传奇的脉络线索串联在一处后,这个以“英雄的成长”与“亲情的繁茂”为主要基调的大银幕故事,可谓充满了大时代的沧桑感与小情义的浓郁氛围!

《英雄之战》,由一个超现实的穿越桥段引开全片,并以一个孩子的视角重新审视并致敬着英勇的父辈们的“英雄激战青春”。

抗日战争初期的大背景下,国民政府以一场几乎囊括了全世界华人的运动会来激励国民的抗战情绪。也引来了包括归国赤子和军中战士在内的多路豪强踊跃参加。另一方面,12年前被花甲老高在路边捡回的少年高若飞,如今正值叛逆期,对老高无微不至的照顾毫不在意甚至反感有加,若飞甚至对老高喊一声“爸爸”都难以启齿。在一次神奇地遭遇中,若飞手持着老师“蝴蝶女神”的胸针竟穿越到了很久以前的民国时期,全国运动会的盛大现场。

据影片的导演透露,片中这段超现实的穿越桥段的构思,是来自意大利名导托纳多雷的建议。以儿童视角审视社会重看历史的精湛技艺,是这位电影大师最擅长的。此番名导出招,可谓令影片《英雄之战》颇具看点。

小若飞被来自东北军的选手独龙身上特有的气息吸引,便紧追随独龙参赛的每一个脚步。做飞行员则是独龙长久以来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独龙勇敢地参加着一切可以参加的比赛。而与从美国回来的富家公子也是职业拳手杰森的赛场内外的遭遇,更让这场盛大运动会,有了更多的看点和卖点。赛场上,是两个阳刚迸发的男人的洒血搏斗;赛场外,更有着两人对儿女情长与爱国抱负的共同志向!终于,在决赛的拳台上,一场惺惺相惜的“英雄之战”血腥开场;而在赛后的抗日战场上,两位英雄,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共同抗敌地忘我奋战,舍命爱国,更亲身地教育着小若飞情比天高、义似海深的大情怀!

影片从内容上看,有大时代下的爱国情怀,有场面弘大的战争,有拳拳到肉的血拼动作,有情感浓郁的父子之情、兄弟之情甚至男女之情。从角色上看,饰演男一号独龙的陆毅,可谓一百八十度大转型,饰演了人类从未见过的硬汉形象。纹身、肌肉、靶场射击亮绝技,拳台上硬桥硬马秀打斗,可谓一个全新的陆毅。而何润东则继续强化着自己新时代大银幕硬汉的级别,大部分戏份赤裸上身的彪悍格斗,各路对手屡屡被KO甚至险些被毙命的惨状,令影片荷尔蒙指数常常爆表。

总之,喜欢战争爷们儿们,爱看肌肉的美眉们,热衷情感宣泄的愤青们……都能在《英雄之战》中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

英雄之战电影影评(三)

文/木易孝敦

卷福之所以在国内拥有浩浩荡荡的粉丝群体,皆因其在《神探夏洛克》里无休止的叨逼叨以及跟华生无处不在的基情四射。如今是腐女当道的社会,银幕上男女卿卿我我爱的死去活来的故事似乎已经很难拨动观众的心弦,唯有出奇方能制胜。于是由陆毅跟何润东主演的电影《英雄之战》就切切实实的打了一回基情牌,陆毅饰演的枪神独龙冷血强“攻”,何润东饰演的拳神杰森淡漠忍“受”,一出出血色跟浪漫交织的情义故事拉开帷幕。

很难想象这样一部处处显露着国仇家恨的电影竟然是一部穿越片。据说导演虞军豪本想以写实主义拍摄手法展现这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但最终却听取《天堂电影院》导演托纳多雷的建议,选择以穿越加浪漫主义的形式将这部融合战争、爱情、金钱,父子之情、兄弟之情、男女之情的魔幻传奇影片呈现给观众。战场上血腥屠杀,拳击场上拳拳到肉,父子情义从冷漠到热烈,这些看上去都无比写实的内容的确通过导演的浪漫手法一一展现,不可谓不神奇。

电影《英雄之战》以一个儿童的视角展开,导演从儿童的视角切入,加大了影片的矛盾冲突。任谁都很难想象,一个跑步天才少年,手持一枚蝴蝶胸针,一次穿越之旅竟会揭开一段尘封历史的往事。若飞跟老高,杰森跟他的父亲,无不经历了从固执叛逆到相互理解的过程。与时代无关,父子之间的情义总有诸多相同之处,从另一层含义讲,这部电影中关于父子情的演绎,对现代家庭父子之间关系有着诸多可借鉴之处。血浓于水,养儿情深,沟通换位,设身处地,父子情往往都能穿透坚固的外壳直抵柔软的内心。

《英雄之战》有传承有致敬亦有颠覆。作为午马先生的遗作,《英雄之战》里的豪杰老高也算让银幕上英雄了一辈子的他得以宽慰。侯勇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一直是说一不二的硬汉代表,此次颠覆出演一个阴险贪婪的资本家,但最终仍旧抵不过舔犊情深。再说陆毅跟何润东,虽说观众也常见何润东饰演如吕布、项羽这样的英豪,但是如杰森这样赤身裸体,赤膊上阵却并不多见,而对于陆毅则完全可以称之为惊喜演出,众所周知,陆毅以阳光小生出道,影视形象擅长清秀、内敛的角色,而在《英雄之战》中却360度大转变,不仅大秀肌肉,而且跟何润东硬桥硬马打斗的过程中丝毫不落下风,将一个嫉恶如仇誓死杀敌的爱国青年诠释的淋漓尽致。

独龙跟杰森,为了争取唯一的飞行员资格相约在拳击场,两个人既是对手也是惺惺相惜的战友。“蝴蝶女神”的出现让这段本就走向不明的感情更加扑朔迷离,作为女神,当她出现在两位男神之间时,无论是索吻或者被强吻,似乎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最近有句流行语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喜欢的这个男人,她也喜欢男人。我想,这也是蝴蝶女神深藏心底未曾说出口的潜台词。

暗恋桃花源影评


暗恋桃花源影评(一)

《暗恋桃花源》这部电影剧情很简单,就是两个剧团为了争抢排练舞台而上演的一个荒诞的闹剧。其中一个剧团排练剧目叫《暗恋》,是一部悲剧,声称后天就要演出;另外一个剧团排练《桃花源》,是一部喜剧,更紧急,说明天就要上演。最终双方相互妥协,一会儿排练《暗恋》,一会儿排练《桃花源》,于是我们便看到在同一个舞台上轮流上演悲喜剧的荒唐局面。

影片用了大量的长镜头定格在舞台上,与其说这是一部电影,不如说它更像是一部舞台剧,导演的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让观众自由地去体会那两部交错上映的舞台剧。所以《暗恋》和《桃花源》才是这部电影的剧中之剧,是这部电影真正的核心。《暗恋》讲述的是一对恋人江滨柳和云之凡在抗战结束后分开,最终因为内战后台湾海峡两岸对立而无法相聚的悲情故事。而事实上两人都一直住在台北,只是一直没有对方的音信。台湾解禁之后,开放两岸往来,江滨柳终于打听到自己魂牵梦绕的云之凡其实一直都在台北。他在报纸上登载寻人启事,希望能在迟暮之年与自己多年来一直无法忘怀的恋人云之凡相聚。云之凡看到寻人启事之后,最终来到江滨柳所在的医院与之相见。两人彼此之间一直都深爱着对方,但此时两人均已是有家室的人了,身不由己,也许那一幕就是彼此一生中最后的相遇了。当末尾音乐响起,云之凡转身离去的那一刻,我相信所有人都会不禁为他们之间这段旷世之恋深深惋惜,不禁为他们之间的爱情悲剧潸然泪下。相反《桃花源》讲述的是一个喜剧故事。晋太元中武陵渔夫老陶,因为家庭生活不和睦,妻子春花红杏出墙与袁老板私通,一气之下离家出走,溯游而上偶然找到桃花源,并在那里过着非常幸福安逸的生活。但老陶还是无法忘记春花和自己的家,他毅然回去,希望能够把春花接过来,共享天伦之乐。回到家,老陶发现自己妻子春花与袁老板组建了新家,并且有了孩子,但二人并不像想像中的那般幸福,反而天天为了琐事无休止的争吵,心灰意冷的老陶再次离家出走,但却再也找不到回桃花源的路了。

这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故事,因为两个剧团争抢排练场地而相遇,并且在同一个舞台上交替上演。后来由于双方相互妥协,将舞台分成两半,两出剧目同时在舞台上排练,两个剧中的台词竟然能够吻合,引发了一系列爆笑的情景。这显然是导演的有意为之,而影片中从头到尾都出现一个疯疯癫癫的寻找“刘子骥”的女子,也是导演的有意为之。“刘子骥”何许人也?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最末一段: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刘子骥只是一个虚幻的人物,从头到尾都只是出现在那个谁也不知道来路的疯女子口中。或者说只是一个虚无的念想,是任何人包括剧中所有人都会有的一种不切实际的念想,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无论是悲剧《暗恋》还是喜剧《桃花源》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那就是剧中的所有人都在追求现实中无法得到的东西,因为在他们心中只有那些才是自己最期待最美好的梦。江滨柳和云之凡都有了自己的幸福的家庭,但他们心中却仍然无法割舍年轻时代那段无疾而终的爱恋,用尽一生去维护那个从不曾实现的梦。春花和袁老板希望能够永远厮守在一起,不用再偷偷摸摸。老陶却希望妻子能够回心转意,挽救自己的家庭。那个癫狂的女子希望能与刘子骥待在一起,哪怕是十分钟。

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不可触摸的梦是多么令人沉醉,多么令人期待。然而,一旦梦变成了现实,或许也不过是那么回事。设想假如江滨柳和云之凡相遇并结婚了,即使他们的家庭是幸福的,那又与他们眼下所拥有的幸福家庭能有何不同?江滨柳有一个对他千依百顺的妻子,云之凡也遇到了一个“人真的很好”的丈夫,而他们在一起也许也未必能够如眼前般幸福吧。春花和袁老板憧憬的“天涯海角”很快就被现实无情击碎,袁老板因为赌博败坏了家业,春花因整日洗尿布而抱怨,柴米油盐的生活很快将激情消磨殆尽,余下的是两人无休止的争吵。老陶有幸遇到了桃花源,但从此他也失去了桃花源,再也找不到回去桃花源的路了。

梦,当你憧憬它的时候,它就像喜剧;当它照进现实了,也许就变成了悲剧。人活着要为那些不着边际的梦或喜或悲,看起来很荒唐,就像这个舞台上时而上演悲剧时而上演喜剧一样荒唐。其实,这世界本没有喜剧也没有悲剧,喜剧抑或是悲剧多是人们心中的想像吧。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芸芸众生,多数人都只是凡夫俗子,只能用世俗的思维方式去对待身边发生的一切,有多少人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呢?如果真能像佛家那样六大皆空,那么在尘世中的生活或许就索然无味了。或许我们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欠缺,都会对现实中这样那样的诱惑怦然心动,都会有这样那样异想天开的想像,但是正因为这些残缺让我们平凡的人生变得多姿多彩,让我们的枯燥生活显得更精彩。当然这不意味着你可以毫无忌惮,可以无法无天。残缺也可以体现美。爱神维纳斯的雕塑正因为断臂而成就举世美名;比萨斜塔因为倾斜不倒而闻名于世;圆明园被付之一炬了才使得人们能够凭残垣断壁去想像它曾经的荣耀与恢宏。看完这部电影,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导演或许是想透过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人生就是这样,有许许多多的遗憾,有许许多多的不如意,但是完美的人生是不存在的非现实的,因为残缺也是一种美,残缺从另一种意义上使我们的人生更加完整。

暗恋桃花源影评(二)

在深圳错过赖声川《暗恋桃花源》在深圳大剧院的话剧演出。大陆的演员名单包括黄磊、袁泉、喻恩泰,何煛,谢娜。好评如潮,一票难求。

前几日,淘到话剧和电影版合并的碟,抱着学习和观瞻的目的开始看。渐渐被吸引。分两天,先是93年电影的版本,后是99年话剧版本,我觉得如果不是亲自去现场看话剧,电影版是比话剧版更合适的选择,虽然很多人不同意这种说法。

电影版是林青霞、金士杰、李立群、顾宝明。话剧版保留了金士杰、李立群换成了赵志强。我也不知道这个赵志强的身份,只觉得面熟。网上的故事是说,赵志强十年前看过这部戏,一直心向往之。有一天导演给他电话邀演角色,自然心中大喜,但不忘谨慎负责的说,演江滨柳会不会显得老了一些。自然尴尬,因为导演分给他角色的是打鱼的老陶而已。

也是我的分心,不肯紧锁双眉,目视前方,心怀激动,挥斥方遒。散漫的看完电影版竟然没有什么感动和感触,于是觉得大逆不道,暴殄天物。赶紧去网上看了评论,思考和学习了半天。

第二天继续看话剧版,看了开头的两场,后面匆匆快进代过,转回头倒是又复习了一遍电影版。实在是过瘾。同是舞台剧,场景相同,电影版实在好太多。

从演员上看,电影版是黄金组合。我第一次如此欣赏的看林青霞表演。之前我只知道她是大陆去的女演员,嫁了ESpRIT的老板,管着GIODANO,是明星里幸福的,她很漂亮,看不出年纪。但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分不清胡慧中林青霞张敏钟楚红和温碧霞。对我来说她的第一个角色是在《重庆森林》里,记得金城武一定得顺便记得林青霞,她带墨镜,有着很浓王家卫痕迹。

出场就是金士杰和林青霞的戏,金士杰儒雅,林青霞端庄。端的是才子佳人。江滨柳吟唱,云之凡坐在秋千上幻想。两个人有浪漫和闲定的气质,爱的有分寸让人心生羡慕。江滨柳说即使我们不在上海相遇,十年后我们会在汉口相遇,或者三十、四十年后在海外相遇。云之凡说,那时我们不都老了。江滨柳说,老了也很美啊。

一晃多少年,他们果然都老了,遗忘了秋千上的梦,但依然气宇轩昂。收拾整齐的林青霞,满头白发的金士杰,最后很纠缠,但依然美丽。他的结发之妻,只是陪伴他,然后他报答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感情,我们只能在话剧和电影里幻想。

另一个故事同样精彩,李立群的出场就很张扬,拔瓶塞,跟饼对话,情绪非常到位,动作也好,一个多余的都没有,后来看话剧版,不是跳的不到位,就是显得笨拙木讷,饼扔远了,又拣回来,连个舞蹈动作,都像刚排好的集体舞。顾宝明一人分饰两角,导演和袁老板。他的样子乍看像年轻的午马,李立群则像年轻版的单田芳,皱纹一大把。

布景上,那个蓝色绸缎的河流以及牵拉的船头我很喜欢,还有进了桃花源在群山里绕弯路,靠布景前后左右的移动来造成人在走的视觉效果,比京剧的走台还要有舞台效果,这些在话剧版被省略了。另外一棵逃离的桃树电影版用的是块云的形状,用pT版单独立出来,话剧好像是一个石头样的东西,并有意的疏忽了。话剧还增加了补背景画桃树的环节,我觉得其实并没有必要。

话剧在灯明暗和布景转换时时间太久,而且导演没有突然喊停,这个效果就差很多,因为完全是一种解构,一定要戏里戏外的反差才能让观众游离。话剧每次都是导演站在台上站好了位置,才亮灯走场,感觉衔接的比较差。

但话剧也有好处,就是观众的互动性好,导演说到你前面不是黄浦江,你看到的是淡水河,台湾的观众就笑了,据说在北京演的时候,台词是前面不是黄浦江,你看到的是亮马河。我觉得这种方式好,不拘谨古板,及时跟观众交流,这是话剧的好处。而且用话剧演话剧故事,也的确需要额外的真实感。

故事和舞台方法已经太多的分析,我也不想弄懂这个故事,更不想非要牵强个什么道理出来,我不愿意去抽象,我想保留这些对白和画面在脑袋里,因为我喜欢这样明细清澈的表演,我想让他们多盘旋一会,说不定哪天想到了什么真会泪流满面。

暗恋桃花源影评(三)

一年前看到《暗恋桃花源》这几个字,如同闻到了桃花的暗香,眼前闪过了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心想应该会相遇的吧。现实的结果还是错失,错过了冬季,又错过了夏季,最后还是应验了剧中那句台词:即使我们没有在上海相遇,我们也会在十年后的香港相遇,即使我们没有在十年后的香港相遇,我们也会在四十年后的台湾相遇,总之,我们会相遇的。那是开幕第一场戏中江滨柳对心爱的云之凡的台词。

在上海深秋的夜晚看一场在上海的夜晚离别的戏,几乎是在相同的地点,不同的是时间:在60年前的夜上海,在梧桐和灯光下的秋千架旁,是一对正在告别的恋人。因为青春,因为对爱的坚信,离别仿佛是构思一场诗意的戏剧,思念、等候、围巾、情书,每一个元素都是为了更好地体验爱的纯美,那是他们拥有的爱,即使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即使分离就在此刻的夜,在一个大时代里,两个小人物心里的爱还是完整的。然而命运并不是他们曾经预演的戏剧,命运让他们分离了40年,从青春年少到了尘满面、鬓如霜的晚年,他们最终是在台北相见了,不再是秋千架旁,而是江滨柳的病床边,真的是隔了八千里路云和月,千金纵买相如赋,默默此情谁诉,只能不甘地问一声:这些年来,你想过我吗?

然而《暗恋桃花源》并不是这样单一线索的剧情,这只是戏中的“暗恋”部分,与之对应的另一部分是“桃花源”。“桃花源”讲述的是武陵人老陶和妻子过着贫乏的日子,妻子移情别恋,希望他远走高飞,他无奈离家,按妻子的要求到上游去捕鱼。无意中进入了桃花源。桃花源中怡然的生活,温暖的人性让他重新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期待,他决定回去寻妻,但他看见真实的一幕是:想象的美好早已在现实中千疮百孔。她的家并不是如愿以偿的桃花源,而是弥散着琐碎而凌乱的矛盾。她的确是和曾经所爱的人在一起,却连对爱的想象和信念也失去了。也许他们从来就和爱无缘,只是一种相互的需要。

剧情的结构方式如同可以拆卸的积木:“暗恋”和“桃花源”是两个互不相干的剧组,他们都与剧场签订了当晚彩排的合约,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相让。先是你一场,我一场,彼此打断,后来是分割舞台,“暗恋”和“桃花源”同时在剧场中彩排,对接的台词,反讽的效果,成就了一出古今交错悲喜交加的舞台魅影。“暗恋”的时间背景是现代的,人物的情感是理想的,古典的;唯美中透着爱的诗意,忧伤中蕴涵着温暖和隽永,“桃花源”的时间背景是古代的,人物的情感却是现实的,现代的,杂乱中显示着爱的碎裂,喧闹中渗透着悲凉和无奈。

一个神思恍惚的红衣女子,她既不属于“暗恋”,也不属于“桃花源”,她穿越在这两个剧中,也穿越在不同的时代,寻找着她的生命中依依不舍的人,刘子骥。这样的两个剧,三个层面的情节,相互交错,相互间离,相互消解产生强大的张力,这种开放性的结构使得《暗恋桃花源》的内涵变得丰富而多元,有限的舞台变成了开阔的时空,具有无限阐释的可能性。

《暗恋桃花源》的策划水晶女士说:“诗意的人生,抑或失意的人生,常常不过是同一段人生透过不同角度的解读而已。”而我想,“暗恋”的情结,“桃花源”的故事可以是一个人一生中不同阶段的故事,也可以是不同人的人生中经历的故事。驳杂的剧情就是斑驳的人世间芸芸众生的写实。

爱,真是一种强大的能量,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她留存的方式,爱的匮乏会让生命如缺氧般窒息,爱,又是一个深远的主题,从过去到现在,人的理性和感性还是无法穷尽,有的人想用一生去忘记;有的人要用一生去寻找,有人说,唯一好的恋情,便是没有来得及发生的那种;有人说,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错失了爱的表达……舞台上的红衣女就是一个隐喻,人往往在现实中无望地寻找着理想,人在迷失中还要寻找存在的意义。

今年为了纪念《暗恋桃花源》首演20周年,赖声川再次排演了这部作品,20年的《暗恋桃花源》凝结着多少人的青春和华年,在岁月的旷野里蔓延出一片记忆的桃花源。

在年复一年的春风里,桃花盛开着,沉醉着,然后飘落……爱如飘落枝头的花瓣,零落在现实的泥泞里,粉色的,娇美的花瓣慢慢地憔悴、枯萎,被碾作尘土,唯有暗香如故,丝丝缕缕随风飘散着,在虚无和现实之间,在澄明的月光下,在恋花者的心里。

《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影评1400字


《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影评:史诗渐乏力,豹尾续传奇
卡斯蒂亚公爵


若用吾辈熟稔的东方美学来看,《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最富神韵的一段是凯撒为报妻儿被杀之仇,执意单枪匹马独闯龙潭虎穴找人类上校拼命。而后被三员大将赶上,大猩猩卢卡献策:「士兵们的营地总是迁移不定,我的卫兵们知道营地的位置,让我跟你去吧。」倭黑猩猩火箭恳求:「你需要我的帮助,拜托了,我知道失去儿子的感受。」但凯撒坚决不从:「我可能回不来了。」红毛猩猩莫里斯随即回应:「所以我们才要一起去,好让你可以回来。」短短几句对话,展现出猿族之间感人肺腑的兄弟情。一行四猿策马奔驰在景色壮丽的雪原林海与金色海滩,颇有剑客豪侠征战江湖的味道。

这一幕似乎可以看作是本片的缩影,整部电影的主线简言之就是凯撒正面硬刚上校。都说「猩球崛起」三部曲一部不如一部,从视野和格局上来看此话不假,三部影片的史诗意味在不断缩小。第一部中凯撒的那一声「No」振聋发聩,不亚于创世奇迹;第二部中凯撒被科巴夺权,上演了一出「王者归来」,并昭示了人类和猿类不可避免的决战;到了这一部,格局进一步变小,成为了「复仇」加「越狱」的戏码,与第一部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伴随着史诗意味的缩小,整个系列的传奇意味却在扩大,凯撒身上的「猿性」被不断发掘,角色的塑造愈趋丰满。如果说第一部是凯撒的觉醒、第二部是他的尝试、第三部则是他的自省。在前两部中都有凯撒怀念或追忆其抚养者威尔罗德曼博士的场景。到了第三部,罗德曼博士的形象不再出现,一方面是影片不拘泥于某个与凯撒有联系的个体的命运,更突出末世的现实主义,另一方面更加集中在凯撒内心的冲突上,如何达成自身的和解,使得「猿性」光辉再度升华。

在观看「猩球崛起」系列或者说再加上老版的「人猿星球」系列时,我经常会思考一个问题作为一个人类观众,为什么反而会在心理层面更偏向凯撒和猿类?事实上,这就是这一系列着力建立的主旨之一,猿类虽不是人类,但要比人类更具人性。凯撒便是代表性的角色。他是英雄,也就必有其悲剧性的一面。他的悲剧在于从小被人类家庭抚养长大,与人类建立了彼此信任的关系,而到了灵长类收容所后又肩负起启蒙猿族、引导革命的使命。正因为经历过两个族群不同的生活状态,使他能更全面地看待猿类与人类的关系,但也导致了他的矛盾,一边要为猿类崛起着想,一边又要兼顾与人类和平共处。这与科巴单方面的仇视人类有着本质区别。

与之相反,系列中人类的人性却在逐步倒退。第一部中的罗德曼博士是善良的代表,第二部中的马尔科姆也在寻求和平共存之道。而在这部里,人类不仅一点点丧失了语言能力,甚至大反派连名字都没有,只是被叫作「上校」而已。这个意象同弗朗西斯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何其相似,这边的「上校」就是那边的「科茨上校」,这边凯撒目睹了上校的自杀,相当于那边的科茨上校借威拉德之手完成了渴望已久的死亡。那么,是否凯撒,或者以后的某一猿族首领,也会面对与上校同样的绝望命运呢?《现代启示录》中的威拉德选择登船离去,而我们的凯撒则以心满意足、溘然长逝的方式将疑问留给了观众。

古人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虽然《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不乏瑕疵,比如猿族越狱的过程显得相当儿戏,经不起推敲,不过最后的二三十分钟可称「豹尾」,为整个系列完成了一个相对完美的收官。原本用来治疗老年痴呆的药物,没想到居然成了致死的猿流感,灭绝了地球上90%的人口,剩下的人也慢慢变哑变傻。退守一隅的人类军队破釜沉舟、困兽犹斗,试图消灭猿族,不料却在胜利的当口遭遇雪崩全军覆没。这个系列从嘲讽野心膨胀、作茧自缚,到慨叹人算不如天算,道尽了人类灭亡的宿命。

纵观「猩球崛起」三部曲,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老版「人猿星球」系列的哲学内核,亦即人退化为猿、猿进化为人,人性与猿性不断趋同。但不同之处在于老版将人类灭亡笼统地归咎于核爆,而新版没有简单复制老版的框架,采用的是更加时髦的「病毒」,并以更加现实主义的手法细致交代了人类与猿类的更迭。同时,如今的科幻电影往往更注重人性的剖析,而非末日世界的展现。「猩球崛起」三部曲亦是如此,把人本主义套用在了猩猩身上,将以凯撒为代表的猿类刻画得极具深度。

当然,最后的最后,还是不能忘了安迪瑟金斯和动作捕捉技术,两者相互成就了对方。「猩球崛起」三部曲见证了动作捕捉技术在这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没有细腻复杂的脸部捕捉,也就不存在猩猩身上的人本主义,甚至到了第三部,连安迪演到情绪激动时眼睛里的血丝都纤毫毕现地记录到了凯撒的眼中。而安迪对角色的驾驭能力和敬业精神也值得我们脱帽敬礼,从没有一个人能像他这样,将一个虚拟角色演绎得这么到位。可以这么说,「凯撒」,是近些年来科幻作品中最富魅力的角色,也是演技和科技最伟大的结晶。

脱欧无理之战观后感影评欣赏


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们看过由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的正直电影《脱欧:无理之战》呢?影片于今年的1月7日播出,主要讲述了这场数据驱动的正直运动。剧情丰富,网友们是如何评价这部电影的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脱欧:无理之战》讲述了一场基于数据驱动的政府公投,是对英国脱欧全民公投的一个真实还原吧,感觉电影时间太短了,主要还是聚焦在争取民意的手段上,其他细节讲得太少了,使得故事的完整性和精彩程度大打折扣,看完感觉更像是在看一部纪录片。

该剧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西方政坛里最常见的各种竞选手段了。从老派政客的上门宣传、张贴海报、电视宣传,到如今新派政客的社交网络渗透,通过调动个人的所有有效信息设计、推送精准的竞选广告以达到诱导民意的目的,真是让人细思极恐。

全球互联时代,所有人都被织进了一张网里,一个人分布在不同地方的信息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将其联系起来,最终沦为有心人的工具真是手到擒来、轻而易举啊!如此的正直博弈手段以及信息安全隐患,实在令人堪忧。这是剧集带给我的一个重大冲击。

该剧给我的还有一个冲击就是直接民主。这种通过利用诡辩、煽动民众情绪、操纵民意实现私利的民主决议与古希腊雅典城邦时期的民主并无区别,其真理还是掌握在少数别有用心的精英阶层手中的,把这么关乎一个老牌强国前途命运的事情寄希望于广大人民和一场公投本身就是有待商榷的行为,看脱欧派领袖老多公投成后落寞的表情就可见一斑,脱欧后的英国也是前途未卜啊,这只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的正直轮回罢了

不过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的表演还是可圈可点的,把脱欧派领袖那种种军犬般犀利的性格演绎到了极致,有效弥补了剧情简单仓促的缺憾。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古墓丽影:源起之战》影评45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三国演义赤壁之战读后感45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