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备忘录观后感2000字。
电影或电视剧,是可以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给我们带来震撼的感受,在观看的过程中,情节的展开让人欲罢不能,写观后感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提升自己的过程。优秀的观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国情备忘录观后感20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为什么要践行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源于我们对自己国家基本国情的认识。因此,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我们不仅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这既是为了总结过去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要面向未来。然而,在公众、甚至是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当中,依然存在着很多模糊或者极端的认识,有认为一好百好的;也有只看问题,把现实说得一无是处的。这些看法势必会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与工作态度,进而对这个国家的前行发生作用。
盲目的乐观和悲观在现在的社会里随处可见可闻,但《国情备忘录》,在令我们喜悦的时刻引人深思和清醒,在叙说成绩的同时,更加关注我们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国情备忘录》从当前发展和我国的人口、三农、土地、资源、环境、民生、创新和教育等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出发采用了一系列的准确数据和现实存在的事实说明了当前我国的国情。
中国在各种缺损的条件下获得了持续的经济增长,令世界为之震惊,诺兰将这种局面称为“中国之谜”。紧接着第二集谈到了人口问题,虽然30年计划生育政策,我们少生了4亿多人,使中国的13亿人口日推迟了四年,我们也使全世界60亿人口的人口日也推迟了四年。但今天,我们依然是世界上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中国这块土地,究竟能够承载的人口极限是多少,现在看来仍是一个未知数。在第三集中,讲到了农村的贫困人口问题,虽然农民总体上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方向迈进。但是我们要看到我们现在的农民的人均收入也仅仅是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落后我们城镇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这个差距现在还是在继续扩大。三农问题由此成为中国政府关注的重点。农民不小康,中国就不能完全实现小康,因此要重点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力图实现全面小康。《苍茫大地》和《资源扫描》两节则讲述了中国的资源现状,使我们更好的意识到中国仍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要切实做好资源合理利用,《山水之间》一节则提到了被称为“长江女神”的大型水生动物白暨豚,使我们认识到我们的不合理行为正在破坏大自然的平衡,给予我们已警示。第七集《民生纵横》,就业、养老、医疗、住房,这些都是老百姓关注的话题。中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竞争愈演愈烈,堪称“世界最大的就业战争”。我们1997年就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但人口老龄化以后,养老基金缺口达上万亿元。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而且80%在城市,20%在农村。中国656个城市中,有不少城市没有建立廉租房制度。在《创新元素》一节中提到了珠峰火炬接力,这是一个伟大的传递,诠释了祖国的实力。从体育的角度看,意味着人类能够达到勇气和耐力的新高峰,但是,同样让外界印象深刻的还有中国创新的力量和决心。在最后一集《中国脚步》中提到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尽管起步晚,但是中国却成功地接过了产业转移的接力棒,接力棒带来外国的丰富资本和最新技术,我们的脚步后发而先至。我国经济平均每年保持9.8%的增长速度,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在这令人欣喜的同时,人们也发现行进的中国正面临着一系列的“难点”。“中国国情”是诸多难点中的关键词,解决这些难点,没有可以遵循的模式和样板。这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这意味着我们国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保持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认识各种风险与挑战。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2018年国情备忘录观后感5篇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1)
今天观看了大型纪录片《国情备忘录》的两个片段,我对我国现在的资源现状和环境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感触颇深。
还记得儿时那清澈的河流、湛蓝的天空,如今只能在回忆中寻找了。环境的恶化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情,如果有一天当我们就只剩下金钱的时候,生活还有何意义。
水污染、沙漠化、水位下降、湖波面积缩小、大气污染、酸雨……人类的生存之地正在慢慢消失……
一直以来,都有这样一个认识深深地印在脑海:“地大物博”。的确,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不管是资源总量还是资源种类都居世界前列。但我国又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占有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存在地区性分布不均、资源品味较低等问题。
如此有限的资源,目前却面临严重的开发过度,导致我国资源总量迅速降,导致资源出现枯竭、短缺现象。
就我看来,我国的公民还是多数对我国的国情认识不足,人们只关心和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事情,对国家大事,只要对自己没有太大影响,一般都不太关心。我认为我们的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循序渐进的让更多的人更深入更透彻的了解中国现在的发展状况,公民是国家的主人,有责任,有义务对国家多一点关心。政府也应该更多的跟人民进行近距离深层次的沟通,这也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实行科学发展观,有信仰的坚定的执行,要比迷茫的,被动的执行更有效率,有成效。
我仿佛亲历了祖国的成长与发展,我感受到了我们生机勃勃的发展中所饱含的艰辛和无奈,同时也让我对中国国情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虽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存在巨大的差距,而且我国国情整体处于落后的状态,随着我国的发展,许多社会矛盾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这些问题有的是在改革开放以前就已存在,有的则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产生的。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1500字(汇总10篇)
除了读书让我们成长,观影也是一种成长方式,在观看的同时总会因一些优秀作品产生一些想法。观后感是理性和感性大爆发之后的产物,此时写一篇观后感,就能够更好地抒发我们的情绪,一篇合格的作品名观后感都具有哪些特点呢?或许"国情备忘录观后感"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篇1
《国情备忘录》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作的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它的主要内容有:中国之谜、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创新元素,以及中国脚步等九集。《国情备忘录》就当下中国的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我国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进行了客观详尽的表现。这是一次全方位展示中国国情的基本状况,一次近距离观察中国的发展元素。
通过在课堂上的观看以及课后自行观看,感想、感慨和收获良多。下面仅以第七集——民生纵横,简单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感受。
所谓民生,是一个谈到中国绕不开的话题,它充分体现了民生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正所谓国情即民生,国情之本,重在民生,民生乃立国之本。《国情备忘录》之民生纵横反映了中国很多真实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我们也都看到,国家领导人也非常重视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得到了不断的解决,比如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等,国家一直都在努力。但是很多事情,还远远不够,只是杯水车薪,或是只解决了冰山一角而已,甚至有些事情并不以国家的意志为转移,这似乎有些可笑。这在贫富差距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国家的确在不断的强大,财富迅猛聚集,但是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广大农民和农民工的收入、各种社会福利却总是跟不上国家发展的速度,形成贫穷越来越贫穷,富裕越来越富裕的局面。这就是中国,两极分化。在农村里,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这几个问题:医疗、养老、住房、就业、教育等。多少人生病不舍得看,由于药店的药价也成倍的上涨,多少人因此连药也舍不得买了,要么挨挨,要么找点草药。还有那一老一少都有很多问题,有的老人寂寞地守着空巢,有的被遗弃无人赡养捡垃圾为生,或是老得腰也挺不起了还在干农活;小的留在家里的无父母看管成了野孩子,跟着父母在外面的读书也是个问题,小时候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一生也就这么给毁了……
中国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远有曾经令人骄傲的“两弹一星”,近有神州系列飞船和高速铁路等。但我们不能一叶障目,这些科技的制高点,只是呈点状零星的分布在某些领域。翻开这些高科技的背后,看看还有多少的问题。大部分企业没有申请过专利,连年增长的专利大部分是跨国企业的成果。多少企业没有核心的技术,只是靠着廉价的劳动力,榨取工人剩余价值,而且大部分还是被外国人拿去了。多少科研经费换来的只是一纸无用的论文,或是成果走不出实验室。GDP在不断的增长,但其中的多少是被外国人分去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给别人打工。中国的确成了一个世界工厂,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只是被外国人剥削的工人,如此下去中国的财富是在不断的增长,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永远不成比例,永远跟着别人后面。很多时候,我们不能仅仅看GDP,我们必须尽快实现产业的升级,向日韩好好学习,真正快速提高科技实力。
当然这里讲到的更多的是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忽视了成绩。中国的进步与变化绝对是翻天覆地的,但看到问题往往比看到成绩更具有价值,更值得我们思考和努力。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篇2
为什么要践行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源于我们对自己国家基本国情的认识。因此,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我们不仅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这既是为了总结过去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要面向未来。然而,在公众、甚至是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当中,依然存在着很多模糊或者极端的认识,有认为一好百好的;也有只看问题,把现实说得一无是处的。这些看法势必会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与工作态度,进而对这个国家的前行发生作用。
盲目的乐观和悲观在现在的社会里随处可见可闻,但《国情备忘录》,在令我们喜悦的时刻引人深思和清醒,在叙说成绩的同时,更加关注我们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国情备忘录》从当前发展和我国的人口、三农、土地、资源、环境、民生、创新和教育等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出发采用了一系列的准确数据和现实存在的事实说明了当前我国的国情。
中国在各种缺损的条件下获得了持续的经济增长,令世界为之震惊,诺兰将这种局面称为中国之谜。紧接着第二集谈到了人口问题,虽然30年计划生育政策,我们少生了4亿多人,使中国的13亿人口日推迟了四年,我们也使全世界60亿人口的人口日也推迟了四年。但今天,我们依然是世界上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中国这块土地,究竟能够承载的人口极限是多少,现在看来仍是一个未知数。在第三集中,讲到了农村的贫困人口问题,虽然农民总体上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方向迈进。但是我们要看到我们现在的农民的人均收入也仅仅是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落后我们城镇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这个差距现在还是在继续扩大。三农问题由此成为中国政府关注的重点。农民不小康,中国就不能完全实现小康,因此要重点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力图实现全面小康。《苍茫大地》和《资源扫描》两节则讲述了中国的资源现状,使我们更好的意识到中国仍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要切实做好资源合理利用,《山水之间》一节则提到了被称为长江女神的大型水生动物白暨豚,使我们认识到我们的不合理行为正在破坏大自然的平衡,给予我们已警示。第七集《民生纵横》,就业、养老、医疗、住房,这些都是老百姓关注的话题。中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竞争愈演愈烈,堪称世界最大的就业战争。我们1997年就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但人口老龄化以后,养老基金缺口达上万亿元。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而且80%在城市,20%在农村。中国656个城市中,有不少城市没有建立廉租房制度。在《创新元素》一节中提到了珠峰火炬接力,这是一个伟大的传递,诠释了祖国的实力。从体育的角度看,意味着人类能够达到勇气和耐力的新高峰,但是,同样让外界印象深刻的还有中国创新的力量和决心。在最后一集《中国脚步》中提到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尽管起步晚,但是中国却成功地接过了产业转移的接力棒,接力棒带来外国的丰富资本和最新技术,我们的脚步后发而先至。我国经济平均每年保持9.8%的增长速度,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在这令人欣喜的同时,人们也发现行进的中国正面临着一系列的难点。中国国情是诸多难点中的关键词,解决这些难点,没有可以遵循的模式和样板。这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这意味着我们国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保持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认识各种风险与挑战。
六十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如今已跃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工、农与第三产业逐步趋向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政治上,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政治地位的提高,而且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联合国常务理事国,我们正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文化教育上,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国民素质不断提高。
正因为我们取得的这些成就,在很多人看来,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即将被打破,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今,G2逐渐成为一个时髦的词语,人们不断用G2来指代美国和中国,G2成为世界新秩序的代名词。但我们应该清醒的意识到,现在我们中国还远远不是功夫熊猫,当今的我们也并非世界经济的救世主!
的确,《国情备忘录》同时让我们国民在无数的赞誉中清楚地看到辉煌的背后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我们的资源版图越来越小;我们的耕地面临着诸多被吞噬因素的危险;碧水蓝天越来越难得一见;巨大的人口压力考验着我们的承受力;滞后的三农问题仍在牵制着全局发展;就业难、住房难与看病难导致的矛盾有日益严峻的趋势;我们的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方面还有极大的上升空间;最为核心的民生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各方各面的贫富差距及差异持续拉大。
当然,所有问题的出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必然,不断完善也是一个必然,但是这需要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其它问题。正如《国情备忘录》所启示我们的,这些问题的实质概括起来就是各种关系的失衡。虽然我们近期对此类问题已经着手加以解决,但许多方面仍未扭转,甚至还有恶化的趋势。这些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现代化进程的突出问题,应该说是由发展水平和一系列体制机制共同造成的,有的也是部分改革举措不当引起的,因而也都需要我们在艰苦奋斗、促进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改革的目标,校正改革的方向,加大改革的力度、拓宽改革的广度、延展改革的深度。如果不继续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不进一步扩大开放,一味地放任这些问题的自然演进,就会导致我们发展方向的迷失,甚至连已经取得的成就也会丧失。从而也根本谈不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宏愿。
中国基本上是一个生产和储蓄的国家,高额度的储蓄是人民对政府没有信心的一种表现,或者是公共政策缺失的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篇3
这天我们外语文法党总支部组织了观看中国国情纪录片,看完后感触颇多。
片中首先采访两位外国友人,他们讲述了在中国生活的30多年间所看到的变化,“几乎每一天都不一样”这句话让我记忆深刻。的确,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的提升,无不展现出中国崛起这一胜景。而转看我们的生活,废除了农业税,增加了农民补贴,实行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农村的基础建设等等,这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繁荣和强盛。所以我们自豪,当奥运会点燃了全世界人民的激情,当世博会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当夏季达沃斯年会定在中国大连,当我们加大对非洲国家的支持,当世界的眼光越来越聚焦中国,我们便感到无限的自豪和骄傲,是的,我也是。
但是,在关注骄傲的同时,在关注成长的同时,我同时也感觉,我们的国家在飞速的发展,可贫富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政策的光芒没有照彻祖国大地,仍有许多人生活在生活的底层。走在长沙繁华的步行街,会看到好多流浪乞讨的人,会看到好多流动的小偷,会看到可怜的小贩躲躲藏藏兜售着廉价的小玩意;在城市的中心,我们看到繁华,可在城市的角落,仍有许多人挣扎在贫困线上。国家的政策确实是好,但是实施政策的某些地方官员却会动歪脑筋,耍耍小聪明。中国在发展,中国的法制政策都在不断完善,可仅完善些条框之余,还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解决,不仅仅是当前的,也有原先遗留的还有国民的素质,官员的素质,国民的心态恐怕都应值得提高。这一感叹和期望,就应不只我一个人有,我们能做什么呢?我能做什么呢?
片中还提到了中国由过去的超多依靠进口到此刻世界也要依靠中国。这是我们的骄傲,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不仅仅走出去,也超多的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人才和丰厚的资金来大力发展我国的产业,实质中国的产品远销海内外,国人在外国旅游买回来的也都是“MadeinChina”的纪念品。这确实很值得骄傲,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中国此刻的出口产品大部分都是属于廉价的生活必需品,或仅是某个产业链上的一个小的加工或组装品(当然不排除也有一些自主创新的知名企业,如海尔等),这些都是以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的破坏为代价的。此刻的中国当然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大力倡导自主创新,大力支持新能源企业的发展,也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我们看到了问题,我们在改变,尽管这种改变的道路依旧漫长。
看到最后,全国人民在应对灾难时的相互中的相互扶持,我有种感动,但我也期望在应对繁荣时,我们也要持续清醒,居安思危!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篇4
其实,去年刚播出的时候我就看过《国情备忘录》,感慨良多。党组织号召观看,又重温了一遍,又有不少新的收获和感想。
重点看了创新元素和民生纵横。民生,是一个谈到中国绕不开的话题。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国家的发展和振兴必须以民生为出发点。既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就要享受国家强大兴盛所带来的利益。但现实却是无情的,《国情备忘录》也反映了很多真实的社会问题。我们绝对不能否认,新一代领导人非常重视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得到了不断的解决。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等,国家常常出手不凡----砸钱、出政策,不少问题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观。但有很多事情,还远远不够,只是杯水车薪,或是解决了冰山一角,也有的事情并不以国家的意志为转移,似乎有些可笑。国家在不断的强大,财富迅猛聚集,但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广大农民和农民工的收入、各种社会福利却总是跟不上国家发展的速度,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矛盾越积越多。
医疗、养老、住房、就业、教育……每一个问题都牵动着千千万万百姓的神经。我出生于农村,对很多问题更是深有体会。在农村,多少人生病不舍得看,现在,甚至药店的药价也成倍的上涨,多少人因此连药业舍不得买了----要么挨挨,要么找点草药。还有那一老一少都有很多问题----有的老人寂寞地守着空巢,有的被遗弃无人赡养捡垃圾为生,或是老得腰也挺不起了还在干农活;小的留在家里的无父母看管成了野孩子,跟着父母在外面的读书却是个问题,小时候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一生也就这么给毁了……我不敢奢望民生问题能一步解决,也不可能,但愿社会能越来越好,人民越来越幸福。
中国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远有曾经令人骄傲的“两弹一星”,近有神州系列飞船和高速铁路。是的,如果要列举一定还可以列举出一大串出来,但如果一个国家的科技成果是可以数出来的,我并不认为是有多么的发达。我们不能一叶障目,这些科技的制高点,只是呈点状零星的分布在某些领域。翻开这些高科技的背后,看看还有多少的问题。大部分企业没有申请过专利,连年增长的专利大部分是跨国企业的成果。多少企业没有核心的技术,只是靠着廉价的劳动力,榨取工人剩余价值,而且大部分还是被外国人拿去了。多少科研经费换来的只是一纸无用的论文,或是成果走不出实验室。GDP在不断的增长,但其中的多少是被外国人分去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给别人打工。中国的确成了一个世界工厂,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只是被外国人剥削的工人,如此下去中国的财富是在不断的增长,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永远不成比例,永远跟着别人后面。很多时候,我们不能仅仅看GDP,我们必须尽快实现产业的升级,向日韩好好学习,真正快速提高科技实力。
也许我看到更多的是问题,这并不意味着我忽视了成绩。中国的进步与变化绝对是翻天覆地的,但看到问题往往比看到成绩更具有价值,更值得我们思考和努力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篇5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占有七亿三千万农夫,如斯宏大的数目也决议了这是一个世界级的问题。能够说,解决三农问题就即是解决了关联全部中国前程乃至世界发展的大问题。作为这七亿三千万分之一,我在观看《国情备忘录:农字当头》之后,也想谈谈本人的一些主意。
在纪录片中,八九十年代的材料不禁让我回想起小时候的生涯,对照现在,确切有了天翻地覆的变更。记得在90年代初,我们还没能解决饥寒问题,常常吃不上饭,生活无比艰难。
国家始终坚韧不拔地为乡村、农民解决温饱问题也做了很多尽力,从尽力而为地激励家庭联产承包、减税补贴、到废止农业税,勉励搀扶乡镇企业,领导农民就业更加科学化,多元化,使得农民的生活过的好了许多。
不外目前农村和城市间的收入差距过大,造成城乡发展失衡,是新时代农民面临的新问题。
农业是工业之本,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农民。当初工业,城市发展起来了,也是时候要拉农民一把。目前造成农民窘境的起因是多样的,只有兼顾统筹,发明及时,抓重点,能力更有效地找到解决的方式。首先是农民本身的问题,很多农民都是世代被约束在土地上,正如纪录片里面的一位陕西农民,他这样说的:我是农民,我就种食粮,做生意我不行。
农夫往往在提高自身其他技巧上缺少必要的前提和准确的意识,国家应当进一步,更广泛地组织一些简略适用的农民培训,让他们找到其他可能的前途;在乡镇企业方面及农民自主创业方面,国家要更加器重必要的补助和供给优惠的政策,让一局部农民先富起来,再带动整个群体;目前土地交易严峻,这是一个十分严格的问题,以我故乡为例,良多土地已经被卖出,有的是建筑厂房,这仍是可以接收的,但有的是直接围起来等升值,造成了有地没人种,有人没地种的不好景象
农民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一两个政策就可以解决的,只有相干部分始终坚持苏醒的脑筋,认清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问题的紧急性,才有可能打赢这场新世纪中国最大的无硝烟的战斗。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篇6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七亿三千万农民,如此庞大的数量也决定了这是一个世界级的问题。能够说,解决三农问题就等于解决了关系整个中国前途乃至世界发展的大问题。作为这七亿三千万分之一,我在观看《国情备忘录:农字当头》之后,也想谈谈自我的一些想法。
在纪录片中,八九十年代的资料不禁让我回忆起小时候的生活,比较此刻,确实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得在90年代初,我们还没能解决温饱问题,经常吃不上饭,生活十分艰苦。国家一向坚定不移地为农村、农民解决温饱问题也做了很多努力,从不遗余力地鼓励家庭联产承包、减税补贴、到废除农业税,鼓励扶持乡镇企业,引导农民就业更加科学化,多元化,使得农民的生活过的好了很多。但是目前农村和城市间的收入差距过大,造成城乡发展失衡,是新时期农民面临的新问题。
农业是工业之本,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农民。此刻工业,城市发展起来了,也是时候要拉农民一把。目前造成农民困境的原因是多样的,只有统筹兼顾,发现及时,抓重点,才能更有效地找到解决的方法。首先是农民自身的问题,许多农民都是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正如纪录片里面的一位陕西农民,他这样说的:“我是农民,我就种粮食,做生意我不行。”农民往往在提高自身其他技能上缺乏必要的条件和正确的认识,国家就应进一步,更普遍地组织一些简单实用的农民培训,让他们找到其他可能的出路;在乡镇企业方面及农民自主创业方面,国家要更加重视必要的补贴和带给优惠的政策,让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再带动整个群众;目前土地买卖严重,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以我家乡为例,很多土地已经被卖出,有的是修建厂房,这还是能够理解的,但有的是直接围起来等升值,造成了“有地没人种,有人没地种”的不好现象……
农民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一两个政策就能够解决的,只有相关部门始终持续清醒的头脑,认清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问题的紧迫性,才有可能打赢这场新世纪中国最大的无硝烟的战争。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篇7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正像19世纪末的美国、二战后的日本、20世纪七十年代的韩国。以其经济奇迹而令世界瞩目。但我们的脚步后发而先至。
中国自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已成为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软实力的增强同样是中国前进步伐的有力保证。
今天全世界的人都在讲中国之迷,都在谈论中国奇迹,解读中国奇迹,解读中国之迷,关键在于解读中国国情。
我很有幸参加了这么一部鸿篇巨制《国情备忘录》的制作。《国情备忘录》一书,以实事求是的立场,客观描述了我们的国情,把认识国情摆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国情是我们制定科学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制定和实施政策所必需直面的现实,而对国情的认识也是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力量,振兴民族的关键。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30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幅高达9.8%,其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1978年还不到1%,20xx年已超过6%。今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钢铁和水泥生产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的外汇储备列世界第一,外贸规模世界第三。
中国是个资源大国,但同时又是个资源穷国,因为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农村改革近30年来,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提高到4140元,年均增长7.5%,总体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农村的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到4007万人。但是农民收入总体上仍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
我们面临着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难题,比如不断攀升的老龄化人口、步步紧逼的耕地红线、人均占有量低的煤炭等资源,就业、住房、教育等一系列民生问题。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走自己的道路。我们今天面对的环境,也已经和西方经济起步时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差别。
虽然我们面临着种种的难题,但是我们在探索中前行的脚步从未停止。
国与策,是基于国情的一种智慧。在中国,我们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是在立足中国基本国情探索着一条符合中国未来的发展之路。今天的中国,正在自己的国土上,化解着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各种矛盾和难题。拨慢人口钟、取消农业税、推进城乡一体化、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大力促进就业,面对一个个社会转型中的问题,我们胸有成竹。因为我们确定了基于中国国情的科学发展观。
20多年前,美国人阿尔文托夫勒的一本书《第三次浪潮》,对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人心灵造成的冲击,至今仍然连绵不绝。
但今天,阿尔文托夫勒面对中国的巨变,感叹所有的变化都超出了他的预测范围。他说:没有人能够想象中国的崛起。这是一个神奇的时刻,变化如此迅速地降临。没有人能够精确地预测未来。主流的预测在不断地变化。
六十年的辉煌,让我们自豪,六十年的成就,让我们喜悦,六十年发展的背后,中国国情也有不易被大众所看到的隐忧。
读罢《国情备忘录》,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越走越宽,中华崛起的梦想指日可待,和谐社会的幸福图景将呈现在每个中国老百姓心中。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篇8
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念片,可谓受益匪浅,感慨万分。
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录片,我仿佛亲历了祖国的成长与发展,我感受到了我们生机勃勃的发展中所饱含的艰辛和无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让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踏着坚实的步伐,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求实进取、开拓创新,昂首走向美好的未来。
这是一部主要描写中国民生和科技创新的大型纪实片,用生动的手笔和详实的数据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地的全景变化和人民的生活面貌。作为80后的我在看过此片后不禁为伟大祖国的可喜变化而感到骄傲,更是从深层次感受到了身上的重任,因为我们在看到祖国综合国力越来越强的同时,仍有很多问题和矛盾尚未解决,可以说这让我重新认识了国情的复杂性,它不再离我遥远,而是让我有了新的视角理解一些政策和国家的未来发展。
纵观这部纪录片主要分成两部分,即民生纵横和创新元素。先说说民生纵横部分,古人言:人者,邦之本也。这充分体现了民生对一个国家重要性,正所谓国情即民生,国情之本,重在民生,民生乃立国之本。近年来,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各项政策无不体现着民生的重要性,以人为本,关怀民生已经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尽管当今的中国社会仍然存在着贫富差距较大,看病贵、看病难等重要民生问题,但我想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这些问题都将会被逐步解决。同时我想问题的出现也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不断完善也需要一定的过程。正如片中所说,高速发展的的经济不可避免的给我们带来种种后遗症,而对基本国情的重新发现和审视,将成为中国经济这艘大船的望哨和指路灯。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篇9
一、前言
20xx年,华尔街溃败了。
恐慌不断在世界上空盘旋,而这些恐慌也随着时光流逝一点点变成现实。可怕的是,即使是天衣无缝的经济学量表,也没有在之前的某个日子,准确预测出金融危机这一灾难的降临。
到底是谁葬送了华尔街,历史留给我们一地碎片。疯狂与贪婪超过了美国国情的承受力,也超出了世界的承受力。一度沉溺在财富梦中的人们,天真地把泡沫堆砌的虚假繁荣当做真金白银。错识国情,历史给了盲目者严厉的惩罚。
当所有人将目光聚集到中国这条亚洲巨龙的身上时,现实在告诉我们,中国成为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关键棋子。
但是中国,究竟就应在这样一场硝烟弥漫的经济政治较量中,以什么样的姿态示人?以如何的方式“救世”?恐怕要让我们自我仔细想一想,中国归根到底是什么样的国情?我们的发展究竟是如何最小化经济危机?如何奇迹般的实现经济软着陆?如何面临发展后的骄傲与无奈?如何实现经济持久高速平稳的腾飞?当这所有的一切摆在中国人面前的时刻,我们需要的就是一面能够让我们看清自我的镜子,一份可观可靠的自省与自勉的审计报告。
《国情备忘录》就此应运而生
二、现实与前进的步伐
(一)中国之谜
太平洋的西方有块神奇的广袤土地,它从被人明白其存在以来,一向备受关注。
以前他用强盛震慑了世界,万国来贺,俯首称臣,那时他处于万丈荣光之中。之后它的软弱渐渐暴露,引来了铁骑无数,备受屈辱,那时他深陷泥淖之中。而如今,在那些曾表示过敬畏、羡慕或蔑视、嘲弄的眼神中,它顽强地缓缓站起来了,带给我们的是深刻又复杂的感情。
中国为什么能在有悖于西方主流社会发展规律、经济规律的状况下仍风风火火地创造着令人惊叹的成绩?这是中国之谜。
这“谜”字既彰显了外国人对中国的惊叹和探究意味,其实也隐含了中国人自身对其隐秘性的自得。是啊,这个礼貌古国蕴藏着无限的奥秘,尽管不似埃及因文化断层而显得诡异神奇,因为他的文字如清风流水一向行走于天地间,记录着山川大海的变迁,也不像古巴比伦因空中花园的消逝而令人叹息,因为他有他的万里长城坦坦荡荡地展此刻世人面前,毫不害羞地接纳了所有的赞美和崇拜,但他仍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正像19世纪末的美国、二战后的日本、20世纪七十年代的韩国。以其经济奇迹而令世界瞩目。但我们的脚步后发而先至。
中国自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已成为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软实力的增强同样是中国前进步伐的有力保证。
这天全世界的人都在讲中国之迷,都在谈论中国奇迹,解读中国奇迹,解读中国之迷,关键在于解读中国国情。而《国情备忘录》一书,正是以实事求是的立场,客观描述了我们的国情,把认识国情摆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国情是我们制定科学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制定和实施政策所必需直面的现实,而对国情的认识也是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力量,振兴民族的关键。
能够说,中国之谜作为《国情备忘录》的开篇,是一个极为成功的引子,它以最宏观的数据,最强烈的南北经济、东西环境的图像比较,向所有中国人呈现了一个最活生生的事实,中国在发展,但中国的发展仍然处于一个相对不平衡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这个阶段的持续不回很快结束,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的道路依旧很长很长,依旧面临着来自于世界各方不一样眼光的或褒或贬,或惧或喜的审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强大是一种“尴尬”。
(二)人口大计
“中国制造”,这是否依然是中国人单纯的骄傲?还是在这背后,隐藏着太多中国人的无奈?这是备忘录第二篇的主题,人口大计。
36%的国土养育96%国人。1935年,胡焕庸绘制了一张与众不一样的中国地图,这张地图被一条线分为两半――从黑龙江的瑷珲也就是这天的黑河,一向到云南腾冲,线之西北是我国64%的土地,由于气候寒冷、环境恶劣,大约只有4%的中国人生活在这一侧;而线之东南,土地面积虽然只占国土的36%,但却养育着96%的中国人。
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养育了13亿中国人,养育了全世界1/5的人口。
30年计划生育,为我们全社会节约了高达7万亿元的抚养费用。
未来的二、三十年,我国的人口总量每年还会以800万到1000万的速度惯性增加。
20xx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到达了1。69亿。这意味着全世界每五个老人里就有一个是中国人,全亚洲每两个老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
这些赤裸裸的数据不是恐吓,它仅仅是极其客观的陈述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的人口数量的确大的可怕,中国的人口分布的确不均匀的可怕,中国未来的发展也的的确确确被这样一个任何国家都惧怕的人口问题严重阻碍着。
人口数量成为了中国发展的巨大瓶颈,准确的说应当是,人多而素质不够高,人多但资源不足,才是中国面临的最大的人口问题。民族的发展,国家能不能发展得强盛,民族能不能发展强盛,人口多少不是一个决定的因素,反而技术水平,科技,人口的素质,这才是决定的因素”。
当我们在现代都市的潮流中穿梭,摩肩接踵,人头攒动,当我们真真切切地体验着春运的无奈,升学的痛苦,就业的艰难,养老的苦涩,我们这样一群80,90后的青年一代又能怎样的对待?中国的庞大的人口缔造了看似伟大的“中国制造”,可我们究竟在什么时刻能同样成为真是强大的“中国创造”?我们清楚这样的成就还离我们很遥远。
(三)农字当头
“中国是农耕礼貌的发祥地,黄河长江流域肥沃的冲积平原,曾是我们祖先赖以繁衍生息的粮仓。如今这周边依然富饶,但昭示其生命力的,不再是泥土里的产出,而是一座座新兴工业城市。”
这是备忘录第三篇-农字当头的开篇词,在这样的一段话中,透露的由中国人农耕礼貌的骄傲,但更多的更精确的理解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种种无奈更多叹息。
中国人以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令全世界瞩目,甚至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而他们也许不明白取得这样的成就,蕴含了中国政府多少的艰苦努力和数亿农民的巨大贡献。
一向以来,中国的农民除了在农耕礼貌的古代享受着重农抑商的荣誉之外,在很多城市人眼中,农民也以前很长一段时光成为贫穷、落后、过时的代名词。都市人用以种严苛的目光审视着七亿多的中国农民,尽管我们住着农民工盖的高楼大厦,吃着亿万农民中的粒粒盘中餐,可农民工依旧住不起城市最角落的平房,农民工的子女依然有很大一部分读不起清高的城市学,农民用渴望的眼生仰望着都市的灯火纵横,卑微的身份伴随着中国的农民极为漫长的一段时光。这样的城乡格局恐怕只有在中国才如此的突出了。
我们在采取各种措施解决着“三农”问题,推进城镇化,施行减税,采取政府措施支持政策,推行农村金融改革,进行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公共品供应,工业反哺农业……
当连续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被三农问题覆盖的时候,我们已经充分的感受到了中国农民、中国农业、中国农村正在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改变着经济的格局了。
(四)民生纵横
这是备忘录的第七个篇章,也是所有篇章中被炒得很热,提的很响的两会焦点。这是对普通国民来说,最关注与关心的就业、住房、医疗及养老问题了。就业意味着收入保证这是民生之本,而住房、医疗及养老则是民生之务必。金融危机的影响,房价的持续走高,医改的断断续续共同使这些问题难上加难。当前对于这些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些地方我们是能做出改变的,只要我们的政府适当的加大对市场和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正确的运用好手中的政治政策和经济手段。
中国房价上涨过快,是多种因素共同发力的结果。政府对‘房地产业是支柱产业’的定位,使得房地产业得到多方的政策支持,为获利,地方政府放任房价上涨,甚至房产低迷时,还出台种种救市政策”那么此刻高房价是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了,中国房地产市场需要“刮骨疗毒”。只有死掉一批、查处一批、转行一批,让房地产行业不再“很黑很暴利”,让房回归理性,使“居者有其屋”,才是老百姓最大的福音。
经济危机后,我们反复提出要刺激居民消费,然而如今昂贵的房价,日益升高的医疗卫生,刺激居民消费便成了天方夜谭,中国基本上是一个生产和储蓄的国家,高额度的储蓄是人民对政府没有信心的一种表现,或者是公共政策缺失的反应。至于就业,就不得不提及企业问题。国有垄断企业的嫌贫爱富,难以给中小企业、个人、农民融资,从而造成了企业的两极分化。肥得流油的垄断国企与朝不保夕的私企并存,同时,垄断国企对私人企业产生了挤出效应,个性是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我国“国进民退”,担负着全国70%就业任务的民企风雨飘摇,城市工人、农民工的工资与就业越来越陷入困境,普通老百姓如何能够致富?我们又如何提高消费呢?而由此带来的就业问题,劳动保障问题?难道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思……
古人言:人者,邦之本也。这充分体现了民生对一个国家重要性,正所谓国情即民生,国情之本,重在民生,民生乃立国之本。近年来,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各项政策无不体现着民生的重要性,以人为本,关怀民生已经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资料。尽管当今的中国社会仍然存在着贫富差距较大,看病贵、看病难等重要民生问题,但我想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这些问题都将会被逐步解决。同时我想问题的出现也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不断完善也需要必须的过程。正如片中所说,高速发展的的经济不可避免的给我们带来种种后遗症,而对基本国情的重新发现和审视,将成为中国经济这艘大船的望哨和指路灯。
(五)创新元素
“鼠标效应”这是整个篇章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个部分。中国制造在生产链的最下游为着蝇头小利而奋力加班,得到的却不如上游研发营销者几十分之一。我们的无奈只能归根于缺乏核心竞争力的致命弱点了。
正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潜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从片中我们看到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尽管拥有着较大的生产潜力,但在企业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依旧处在最低端的环节当中,核心技术的严重匮乏仍旧制约着我国科技创新力的发展。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我国在科学技术的运用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自主创新水平取得显著提高。将神州系列送上太空,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太空出舱技术的国家,中国人用几年的时光实现了其他国家用几十年才能实现的目标,这一跨越式的进步令世界瞩目。在20xx年的奥运会前夕,我国的登山健儿将奥运火种带到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创造了历史。从体育角度看,这体现了中国健儿勇攀高峰的勇气和决心,从另一面,这正彰显了中国科技的力量和实力。
放眼全球,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科技创新纳入国策,并予以用心的鼓励。作为新时期主人的我们更就应清醒的意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提高自主创新力,推动技术的进步与运用,进而带动整个民族产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彻底摆脱“打工者”的帽子,才能使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转型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强国。
三、前进步伐
所有问题的出题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不断完善也是一个必然。如破茧化蝶一样,这需要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新的问题。无论中国的笔锋是否浓淡相宜,都要站在中国的土地上。这是考察人类智慧和灵魂的时刻――阵痛后,需反思,这是涅最好的基石。由此,我们越来越希翼,此书给我们的阵痛与反思之后,会掀起一股不小的改革力量。我们不妨这样说:国情,何尝不是民生!国情就是宏观的民生,民生就是微观的国情。国情之本,重在民生。从这个好处上说,这也是一本“民生备忘录”,亦或是“民生档案”。如果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时代,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用心寻找良策。那么,最好的时代,就真的是最好的时代了。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篇10
这个暑假,我看了亲年版的《国情备忘录》,让一个不懂国家国情的我,对中国的国情有了一定的了解。
《国情备忘录》客观地为今天的中国画了一幅素描,不夸大不回避,最繁华的地方与最落后的角落都没有错过;真实地为现在的中国画了一个坐标,纵横拉伸,横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国土,纵是五千年的历史沉淀。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发展成为现代工业化国家,人民生活从贫困走向总体小康,中国的复兴强国梦想越来越近,中国正在以开放的心态、理性的姿态、谦和的仪态迎接着未来。
虽然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但我们用世界7.9%的耕地和6.5%的淡水资源养活着世界近20%的人口中。老百姓衣食住行的改变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从“缝缝补补又三年”到穿着时尚五颜六色;从想方设法地解决饥饿问题,到要吃得好吃得健康;人均居住面积明显增加;从出门全靠两条腿走路到交通工具及出行方式越来越多;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寻常百姓家也拥有汽车,贫困人口和文盲比例大幅度减少,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发展迅速,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等科技实现了重大突破,祖国在日益强大,特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持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使我们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读了《国情备忘录》,使我更加准确地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而我,作为中国新时代的学生,一定要努力的读书,为中国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关于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模板12篇
读后感大全相关专题:“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关于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篇1】
其实,去年刚播出的时候我就看过《国情备忘录》,感慨良多。党组织号召观看,又重温了一遍,又有不少新的收获和感想。
重点看了创新元素和民生纵横。民生,是一个谈到中国绕不开的话题。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国家的发展和振兴必须以民生为出发点。既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就要享受国家强大兴盛所带来的利益。但现实却是无情的,《国情备忘录》也反映了很多真实的社会问题。我们绝对不能否认,新一代领导人非常重视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得到了不断的解决。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等,国家常常出手不凡----砸钱、出政策,不少问题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观。但有很多事情,还远远不够,只是杯水车薪,或是解决了冰山一角,也有的事情并不以国家的意志为转移,似乎有些可笑。国家在不断的强大,财富迅猛聚集,但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广大农民和农民工的收入、各种社会福利却总是跟不上国家发展的速度,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矛盾越积越多。
医疗、养老、住房、就业、教育……每一个问题都牵动着千千万万百姓的神经。我出生于农村,对很多问题更是深有体会。在农村,多少人生病不舍得看,现在,甚至药店的药价也成倍的上涨,多少人因此连药业舍不得买了----要么挨挨,要么找点草药。还有那一老一少都有很多问题----有的老人寂寞地守着空巢,有的被遗弃无人赡养捡垃圾为生,或是老得腰也挺不起了还在干农活;小的留在家里的无父母看管成了野孩子,跟着父母在外面的读书却是个问题,小时候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一生也就这么给毁了……我不敢奢望民生问题能一步解决,也不可能,但愿社会能越来越好,人民越来越幸福。
中国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远有曾经令人骄傲的“两弹一星”,近有神州系列飞船和高速铁路。是的,如果要列举一定还可以列举出一大串出来,但如果一个国家的科技成果是可以数出来的,我并不认为是有多么的发达。我们不能一叶障目,这些科技的制高点,只是呈点状零星的分布在某些领域。翻开这些高科技的背后,看看还有多少的问题。大部分企业没有申请过专利,连年增长的专利大部分是跨国企业的成果。多少企业没有核心的技术,只是靠着廉价的劳动力,榨取工人剩余价值,而且大部分还是被外国人拿去了。多少科研经费换来的只是一纸无用的论文,或是成果走不出实验室。GDP在不断的增长,但其中的多少是被外国人分去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给别人打工。中国的确成了一个世界工厂,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只是被外国人剥削的工人,如此下去中国的财富是在不断的增长,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永远不成比例,永远跟着别人后面。很多时候,我们不能仅仅看GDP,我们必须尽快实现产业的升级,向日韩好好学习,真正快速提高科技实力。
也许我看到更多的是问题,这并不意味着我忽视了成绩。中国的进步与变化绝对是翻天覆地的,但看到问题往往比看到成绩更具有价值,更值得我们思考和努力
关于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篇2】
这天我们外语文法党总支部组织了观看中国国情纪录片,看完后感触颇多。
片中首先采访两位外国友人,他们讲述了在中国生活的30多年间所看到的变化,“几乎每一天都不一样”这句话让我记忆深刻。的确,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的提升,无不展现出中国崛起这一胜景。而转看我们的生活,废除了农业税,增加了农民补贴,实行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农村的基础建设等等,这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繁荣和强盛。所以我们自豪,当奥运会点燃了全世界人民的激情,当世博会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当夏季达沃斯年会定在中国大连,当我们加大对非洲国家的支持,当世界的眼光越来越聚焦中国,我们便感到无限的自豪和骄傲,是的,我也是。
但是,在关注骄傲的同时,在关注成长的同时,我同时也感觉,我们的国家在飞速的发展,可贫富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政策的光芒没有照彻祖国大地,仍有许多人生活在生活的底层。走在长沙繁华的步行街,会看到好多流浪乞讨的人,会看到好多流动的小偷,会看到可怜的小贩躲躲藏藏兜售着廉价的小玩意;在城市的中心,我们看到繁华,可在城市的角落,仍有许多人挣扎在贫困线上。国家的政策确实是好,但是实施政策的某些地方官员却会动歪脑筋,耍耍小聪明。中国在发展,中国的法制政策都在不断完善,可仅完善些条框之余,还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解决,不仅仅是当前的,也有原先遗留的还有国民的素质,官员的素质,国民的心态恐怕都应值得提高。这一感叹和期望,就应不只我一个人有,我们能做什么呢?我能做什么呢?
片中还提到了中国由过去的超多依靠进口到此刻世界也要依靠中国。这是我们的骄傲,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不仅仅走出去,也超多的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人才和丰厚的资金来大力发展我国的产业,实质中国的产品远销海内外,国人在外国旅游买回来的也都是“MadeinChina”的纪念品。这确实很值得骄傲,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中国此刻的出口产品大部分都是属于廉价的生活必需品,或仅是某个产业链上的一个小的加工或组装品(当然不排除也有一些自主创新的知名企业,如海尔等),这些都是以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的破坏为代价的。此刻的中国当然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大力倡导自主创新,大力支持新能源企业的发展,也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我们看到了问题,我们在改变,尽管这种改变的道路依旧漫长。
看到最后,全国人民在应对灾难时的相互中的相互扶持,我有种感动,但我也期望在应对繁荣时,我们也要持续清醒,居安思危!
关于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篇3】
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念片,可谓受益匪浅,感慨万分。
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录片,我仿佛亲历了祖国的成长与发展,我感受到了我们生机勃勃的发展中所饱含的艰辛和无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让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踏着坚实的步伐,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求实进取、开拓创新,昂首走向美好的未来。
这是一部主要描写中国民生和科技创新的大型纪实片,用生动的手笔和详实的数据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地的全景变化和人民的生活面貌。作为80后的我在看过此片后不禁为伟大祖国的可喜变化而感到骄傲,更是从深层次感受到了身上的重任,因为我们在看到祖国综合国力越来越强的同时,仍有很多问题和矛盾尚未解决,可以说这让我重新认识了国情的复杂性,它不再离我遥远,而是让我有了新的视角理解一些政策和国家的未来发展。
纵观这部纪录片主要分成两部分,即民生纵横和创新元素。先说说民生纵横部分,古人言:人者,邦之本也。这充分体现了民生对一个国家重要性,正所谓国情即民生,国情之本,重在民生,民生乃立国之本。近年来,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各项政策无不体现着民生的重要性,以人为本,关怀民生已经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尽管当今的中国社会仍然存在着贫富差距较大,看病贵、看病难等重要民生问题,但我想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这些问题都将会被逐步解决。同时我想问题的出现也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不断完善也需要一定的过程。正如片中所说,高速发展的的经济不可避免的给我们带来种种后遗症,而对基本国情的重新发现和审视,将成为中国经济这艘大船的望哨和指路灯。
关于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篇4】
《国情备忘录》以实事求是的立场,客观描述了我们的国情,这段视频把认识国情摆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国情是我们制定科学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制定和实施政策所必需直面的现实,而对国情的认识也是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力量,振兴民族的关键。该视频在华夏大地掀起了一股学习讨论《国情备忘录》的热潮。我们管理工程学院也组织开展了学习讨论读《国情备忘录》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仔细观看了这个视频,大大拓宽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实际知识。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正像19世纪末的美国、二战后的日本、20世纪七十年代的韩国,以其经济奇迹而令世界瞩目。但我们的脚步后发而先至。今天全世界的人都在讲中国之迷,都在谈论中国奇迹,解读中国奇迹,解读中国之迷,关键在于解读中国国情。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30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幅高达9.8%,其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1978年还不到1%,20xx年已超过6%。今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钢铁和水泥生产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的外汇储备列世界第一,外贸规模世界第三。中国是个资源大国,但同时又是个资源穷国,因为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农村改革近30年来,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提高到4140元,年均增长7.5%,总体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农村的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到4007万人。但是农民收入总体上仍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我们面临着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难题,比如不断攀升的老龄化人口、步步紧逼的耕地红线、人均占有量低的煤炭等资源,就业、住房、教育等一系列民生问题。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走自己的道路。我们今天面对的环境,也已经和西方经济起步时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差别。虽然我们面临着种种的难题,但是我们在探索中前行的脚步从未停止。
国与策,是基于国情的一种智慧。在中国,我们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是在立足中国基本国情探索着一条符合中国未来的发展之路。今天的中国,正在自己的国土上,化解着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各种矛盾和难题。拨慢人口钟、取消农业税、推进城乡一体化、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大力促进就业,面对一个个社会转型中的问题,我们胸有成竹。因为我们确定了基于中国国情的科学发展观。
六十年的辉煌,让我们自豪,六十年的成就,让我们喜悦,看罢《国情备忘录》,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越走越宽,中华崛起的梦想指日可待,和谐社会的幸福图景将呈现在每个中国老百姓心中。
关于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篇5】
《国情备忘录》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作的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它的主要内容有:中国之谜、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创新元素,以及中国脚步等九集。《国情备忘录》就当下中国的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我国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进行了客观详尽的表现。这是一次全方位展示中国国情的基本状况,一次近距离观察中国的发展元素。
通过在课堂上的观看以及课后自行观看,感想、感慨和收获良多。下面仅以第七集——民生纵横,简单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感受。
所谓民生,是一个谈到中国绕不开的话题,它充分体现了民生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正所谓国情即民生,国情之本,重在民生,民生乃立国之本。《国情备忘录》之民生纵横反映了中国很多真实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我们也都看到,国家领导人也非常重视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得到了不断的解决,比如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等,国家一直都在努力。但是很多事情,还远远不够,只是杯水车薪,或是只解决了冰山一角而已,甚至有些事情并不以国家的意志为转移,这似乎有些可笑。这在贫富差距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国家的确在不断的强大,财富迅猛聚集,但是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广大农民和农民工的收入、各种社会福利却总是跟不上国家发展的速度,形成贫穷越来越贫穷,富裕越来越富裕的局面。这就是中国,两极分化。在农村里,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这几个问题:医疗、养老、住房、就业、教育等。多少人生病不舍得看,由于药店的药价也成倍的上涨,多少人因此连药也舍不得买了,要么挨挨,要么找点草药。还有那一老一少都有很多问题,有的老人寂寞地守着空巢,有的被遗弃无人赡养捡垃圾为生,或是老得腰也挺不起了还在干农活;小的留在家里的无父母看管成了野孩子,跟着父母在外面的读书也是个问题,小时候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一生也就这么给毁了……
中国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远有曾经令人骄傲的“两弹一星”,近有神州系列飞船和高速铁路等。但我们不能一叶障目,这些科技的制高点,只是呈点状零星的分布在某些领域。翻开这些高科技的背后,看看还有多少的问题。大部分企业没有申请过专利,连年增长的专利大部分是跨国企业的成果。多少企业没有核心的技术,只是靠着廉价的劳动力,榨取工人剩余价值,而且大部分还是被外国人拿去了。多少科研经费换来的只是一纸无用的论文,或是成果走不出实验室。GDP在不断的增长,但其中的多少是被外国人分去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给别人打工。中国的确成了一个世界工厂,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只是被外国人剥削的工人,如此下去中国的财富是在不断的增长,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永远不成比例,永远跟着别人后面。很多时候,我们不能仅仅看GDP,我们必须尽快实现产业的升级,向日韩好好学习,真正快速提高科技实力。
当然这里讲到的更多的是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忽视了成绩。中国的进步与变化绝对是翻天覆地的,但看到问题往往比看到成绩更具有价值,更值得我们思考和努力。
关于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篇6】
这个暑假,我看了亲年版的《国情备忘录》,让一个不懂国家国情的我,对中国的国情有了一定的了解。
《国情备忘录》客观地为今天的中国画了一幅素描,不夸大不回避,最繁华的地方与最落后的角落都没有错过;真实地为现在的中国画了一个坐标,纵横拉伸,横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国土,纵是五千年的历史沉淀。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发展成为现代工业化国家,人民生活从贫困走向总体小康,中国的复兴强国梦想越来越近,中国正在以开放的心态、理性的姿态、谦和的仪态迎接着未来。
虽然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但我们用世界7.9%的耕地和6.5%的淡水资源养活着世界近20%的人口中。老百姓衣食住行的改变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从“缝缝补补又三年”到穿着时尚五颜六色;从想方设法地解决饥饿问题,到要吃得好吃得健康;人均居住面积明显增加;从出门全靠两条腿走路到交通工具及出行方式越来越多;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寻常百姓家也拥有汽车,贫困人口和文盲比例大幅度减少,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发展迅速,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等科技实现了重大突破,祖国在日益强大,特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持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使我们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读了《国情备忘录》,使我更加准确地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而我,作为中国新时代的学生,一定要努力的读书,为中国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关于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篇7】
通过在课堂上的观看以及课后自行观看,感想、感慨和收获良多。下面仅以第七集——民生纵横,简单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感受。
所谓民生,是一个谈到中国绕不开的话题,它充分体现了民生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正所谓国情即民生,国情之本,重在民生,民生乃立国之本。《国情备忘录》之民生纵横反映了中国很多真实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我们也都看到,国家领导人也非常重视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得到了不断的解决,比如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等,国家一直都在努力。但是很多事情,还远远不够,只是杯水车薪,或是只解决了冰山一角而已,甚至有些事情并不以国家的意志为转移,这似乎有些可笑。这在贫富差距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国家的确在不断的强大,财富迅猛聚集,但是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广大农民和农民工的收入、各种社会福利却总是跟不上国家发展的速度,形成贫穷越来越贫穷,富裕越来越富裕的局面。这就是中国,两极分化。在农村里,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这几个问题:医疗、养老、住房、就业、教育等。多少人生病不舍得看,由于药店的药价也成倍的上涨,多少人因此连药也舍不得买了,要么挨挨,要么找点草药。还有那一老一少都有很多问题,有的老人寂寞地守着空巢,有的被遗弃无人赡养捡垃圾为生,或是老得腰也挺不起了还在干农活;小的留在家里的无父母看管成了野孩子,跟着父母在外面的读书也是个问题,小时候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一生也就这么给毁了……
中国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远有曾经令人骄傲的“两弹一星”,近有神州系列飞船和高速铁路等。但我们不能一叶障目,这些科技的制高点,只是呈点状零星的分布在某些领域。翻开这些高科技的背后,看看还有多少的问题。大部分企业没有申请过专利,连年增长的专利大部分是跨国企业的成果。多少企业没有核心的技术,只是靠着廉价的劳动力,榨取工人剩余价值,而且大部分还是被外国人拿去了。多少科研经费换来的只是一纸无用的论文,或是成果走不出实验室。GDP在不断的增长,但其中的多少是被外国人分去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给别人打工。中国的确成了一个世界工厂,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只是被外国人剥削的工人,如此下去中国的财富是在不断的增长,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永远不成比例,永远跟着别人后面。很多时候,我们不能仅仅看GDP,我们必须尽快实现产业的升级,向日韩好好学习,真正快速提高科技实力。
当然这里讲到的更多的是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忽视了成绩。中国的进步与变化绝对是翻天覆地的,但看到问题往往比看到成绩更具有价值,更值得我们思考和努力。
关于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篇8】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占有七亿三千万农夫,如斯宏大的数目也决议了这是一个世界级的问题。能够说,解决三农问题就即是解决了关联全部中国前程乃至世界发展的大问题。作为这七亿三千万分之一,我在观看《国情备忘录:农字当头》之后,也想谈谈本人的一些主意。
在纪录片中,八九十年代的材料不禁让我回想起小时候的生涯,对照现在,确切有了天翻地覆的变更。记得在90年代初,我们还没能解决饥寒问题,常常吃不上饭,生活无比艰难。
国家始终坚韧不拔地为乡村、农民解决温饱问题也做了很多尽力,从尽力而为地激励家庭联产承包、减税补贴、到废止农业税,勉励搀扶乡镇企业,领导农民就业更加科学化,多元化,使得农民的生活过的好了许多。
不外目前农村和城市间的收入差距过大,造成城乡发展失衡,是新时代农民面临的新问题。
农业是工业之本,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农民。当初工业,城市发展起来了,也是时候要拉农民一把。目前造成农民窘境的起因是多样的,只有兼顾统筹,发明及时,抓重点,能力更有效地找到解决的方式。首先是农民本身的问题,很多农民都是世代被约束在土地上,正如纪录片里面的一位陕西农民,他这样说的:我是农民,我就种食粮,做生意我不行。
农夫往往在提高自身其他技巧上缺少必要的前提和准确的意识,国家应当进一步,更广泛地组织一些简略适用的农民培训,让他们找到其他可能的前途;在乡镇企业方面及农民自主创业方面,国家要更加器重必要的补助和供给优惠的政策,让一局部农民先富起来,再带动整个群体;目前土地交易严峻,这是一个十分严格的问题,以我故乡为例,良多土地已经被卖出,有的是建筑厂房,这仍是可以接收的,但有的是直接围起来等升值,造成了有地没人种,有人没地种的不好景象
农民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一两个政策就可以解决的,只有相干部分始终坚持苏醒的脑筋,认清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问题的紧急性,才有可能打赢这场新世纪中国最大的无硝烟的战斗。
关于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篇9】
这天我们外语文法系党总支组织全体党员及预备党员群众观看了纪录片《国情备忘录之中国脚步》。当影片播放完响起振奋人心的音乐时,我的内心被记录片中的情景深深撼动。
影片真实的记录了中国近几十年来的变化,以各个社会阶层人民的视角,如:在华工作的外籍人员,农民,企业高管,学生等等,从侧面反映出中国飞速发展的脚步,也真实记录了近几十年来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众所周知,现代中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后进国家,虽站在一个较低的起点,但这也促使我国能够更快的吸收先进的技术,意味着我国在发展上具备更为惊人的巨大潜力。
应对我国此刻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我国现阶段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而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成为了我国发展过程中尤为重要的因素。一个国家其软实力的增强,无疑是社会前进步伐的保证。在《中国脚步》影片中,我们见证了国家对于软实力的提高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片中,作为软件开发行业的代表东软集团的高层欣慰的感叹,技术工人们满足的笑容,反映了国家软件自主研发领域的蓬勃发展势头;片中,芜湖的奇瑞汽车制造厂的秩序井然,汽车销售部的欣欣向荣,彰显了我国制造业的突飞猛进。这一幅幅场景无不令人振奋。
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越来越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新时期的中国正以崭新的面貌和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的检阅。2008年我们在灾难过后成功的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华儿女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坚强品质。时隔两年的这天我们又迎来上海世博会这一世界盛会,这成为中国展示自我的又一次机遇。
影片中亦多次提及我国现阶段的难点,首先是资源短缺。急需解决的难处是---节省。于是我国领导人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定不移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倡人民过低碳生活,倡导在环境与发展中找平衡的理念。其次,我们的难点是人口基数大。于是这就要求我们一如既往的响应国家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号召,提高人口素质,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以前我们历经坎坷,以前我们屡遭磨难,但我们始终记得温家宝总理在黑板上写下的四个笔挺的大字---多难兴邦。是的,国家的力量,人民的智慧,全国上下的同心协力,使我们这个饱受磨难的国家,爆发出撼动世界的力量。经历了经济危机,全球经济迅速下滑,唯有中国依然坚挺。但是应对国际的好评,我们并不能高枕无忧,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居安思危才能不断的鞭策自我向前发展。我们深知,在荣耀的背后我们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与矛盾,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均经济水平仍然滞后,建设小康社会的路程艰辛而又漫长,若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们仍需加倍努力。
看完影片,我内心感慨良多,首先,我为祖国取得的成绩骄傲自豪;另一方面,中国当下方临的巨大挑战也让我感觉到自我身上担负的使命和面临的压力。我们伟大的祖国,在探索中前行的脚步从未停止过,作为一名学生预备党员的我,也应当紧跟祖国的步伐,以党员的标准时刻严格要求自我,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祖国的事业奋斗终身。
关于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篇10】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正像19世纪末的美国、二战后的日本、20世纪七十年代的韩国。以其经济奇迹而令世界瞩目。但我们的脚步后发而先至。
中国自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已成为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软实力的增强同样是中国前进步伐的有力保证。
今天全世界的人都在讲中国之迷,都在谈论中国奇迹,解读中国奇迹,解读中国之迷,关键在于解读中国国情。
我很有幸参加了这么一部鸿篇巨制《国情备忘录》的制作。《国情备忘录》一书,以实事求是的立场,客观描述了我们的国情,把认识国情摆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国情是我们制定科学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制定和实施政策所必需直面的现实,而对国情的认识也是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力量,振兴民族的关键。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30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幅高达9.8%,其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1978年还不到1%,20xx年已超过6%。今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钢铁和水泥生产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的外汇储备列世界第一,外贸规模世界第三。
中国是个资源大国,但同时又是个资源穷国,因为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农村改革近30年来,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提高到4140元,年均增长7.5%,总体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农村的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到4007万人。但是农民收入总体上仍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
我们面临着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难题,比如不断攀升的老龄化人口、步步紧逼的耕地红线、人均占有量低的煤炭等资源,就业、住房、教育等一系列民生问题。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走自己的道路。我们今天面对的环境,也已经和西方经济起步时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差别。
虽然我们面临着种种的难题,但是我们在探索中前行的脚步从未停止。
国与策,是基于国情的一种智慧。在中国,我们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是在立足中国基本国情探索着一条符合中国未来的发展之路。今天的中国,正在自己的国土上,化解着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各种矛盾和难题。拨慢人口钟、取消农业税、推进城乡一体化、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大力促进就业,面对一个个社会转型中的问题,我们胸有成竹。因为我们确定了基于中国国情的科学发展观。
20多年前,美国人阿尔文托夫勒的一本书《第三次浪潮》,对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人心灵造成的冲击,至今仍然连绵不绝。
但今天,阿尔文托夫勒面对中国的巨变,感叹所有的变化都超出了他的预测范围。他说:没有人能够想象中国的崛起。这是一个神奇的时刻,变化如此迅速地降临。没有人能够精确地预测未来。主流的预测在不断地变化。
六十年的辉煌,让我们自豪,六十年的成就,让我们喜悦,六十年发展的背后,中国国情也有不易被大众所看到的隐忧。
读罢《国情备忘录》,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越走越宽,中华崛起的梦想指日可待,和谐社会的幸福图景将呈现在每个中国老百姓心中。
关于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篇1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七亿三千万农民,如此庞大的数量也决定了这是一个世界级的问题。能够说,解决三农问题就等于解决了关系整个中国前途乃至世界发展的大问题。作为这七亿三千万分之一,我在观看《国情备忘录:农字当头》之后,也想谈谈自我的一些想法。
在纪录片中,八九十年代的资料不禁让我回忆起小时候的生活,比较此刻,确实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得在90年代初,我们还没能解决温饱问题,经常吃不上饭,生活十分艰苦。国家一向坚定不移地为农村、农民解决温饱问题也做了很多努力,从不遗余力地鼓励家庭联产承包、减税补贴、到废除农业税,鼓励扶持乡镇企业,引导农民就业更加科学化,多元化,使得农民的生活过的好了很多。但是目前农村和城市间的收入差距过大,造成城乡发展失衡,是新时期农民面临的新问题。
农业是工业之本,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农民。此刻工业,城市发展起来了,也是时候要拉农民一把。目前造成农民困境的原因是多样的,只有统筹兼顾,发现及时,抓重点,才能更有效地找到解决的方法。首先是农民自身的问题,许多农民都是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正如纪录片里面的一位陕西农民,他这样说的:“我是农民,我就种粮食,做生意我不行。”农民往往在提高自身其他技能上缺乏必要的条件和正确的认识,国家就应进一步,更普遍地组织一些简单实用的农民培训,让他们找到其他可能的出路;在乡镇企业方面及农民自主创业方面,国家要更加重视必要的补贴和带给优惠的政策,让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再带动整个群众;目前土地买卖严重,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以我家乡为例,很多土地已经被卖出,有的是修建厂房,这还是能够理解的,但有的是直接围起来等升值,造成了“有地没人种,有人没地种”的不好现象……
农民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一两个政策就能够解决的,只有相关部门始终持续清醒的头脑,认清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问题的紧迫性,才有可能打赢这场新世纪中国最大的无硝烟的战争。
关于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篇12】
一、前言
20xx年,华尔街溃败了。
恐慌不断在世界上空盘旋,而这些恐慌也随着时光流逝一点点变成现实。可怕的是,即使是天衣无缝的经济学量表,也没有在之前的某个日子,准确预测出金融危机这一灾难的降临。
到底是谁葬送了华尔街,历史留给我们一地碎片。疯狂与贪婪超过了美国国情的承受力,也超出了世界的承受力。一度沉溺在财富梦中的人们,天真地把泡沫堆砌的虚假繁荣当做真金白银。错识国情,历史给了盲目者严厉的惩罚。
当所有人将目光聚集到中国这条亚洲巨龙的身上时,现实在告诉我们,中国成为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关键棋子。
但是中国,究竟就应在这样一场硝烟弥漫的经济政治较量中,以什么样的姿态示人?以如何的方式“救世”?恐怕要让我们自我仔细想一想,中国归根到底是什么样的国情?我们的发展究竟是如何最小化经济危机?如何奇迹般的实现经济软着陆?如何面临发展后的骄傲与无奈?如何实现经济持久高速平稳的腾飞?当这所有的一切摆在中国人面前的时刻,我们需要的就是一面能够让我们看清自我的镜子,一份可观可靠的自省与自勉的审计报告。
《国情备忘录》就此应运而生
二、现实与前进的步伐
(一)中国之谜
太平洋的西方有块神奇的广袤土地,它从被人明白其存在以来,一向备受关注。
以前他用强盛震慑了世界,万国来贺,俯首称臣,那时他处于万丈荣光之中。之后它的软弱渐渐暴露,引来了铁骑无数,备受屈辱,那时他深陷泥淖之中。而如今,在那些曾表示过敬畏、羡慕或蔑视、嘲弄的眼神中,它顽强地缓缓站起来了,带给我们的是深刻又复杂的感情。
中国为什么能在有悖于西方主流社会发展规律、经济规律的状况下仍风风火火地创造着令人惊叹的成绩?这是中国之谜。
这“谜”字既彰显了外国人对中国的惊叹和探究意味,其实也隐含了中国人自身对其隐秘性的自得。是啊,这个礼貌古国蕴藏着无限的奥秘,尽管不似埃及因文化断层而显得诡异神奇,因为他的文字如清风流水一向行走于天地间,记录着山川大海的变迁,也不像古巴比伦因空中花园的消逝而令人叹息,因为他有他的万里长城坦坦荡荡地展此刻世人面前,毫不害羞地接纳了所有的赞美和崇拜,但他仍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正像19世纪末的美国、二战后的日本、20世纪七十年代的韩国。以其经济奇迹而令世界瞩目。但我们的脚步后发而先至。
中国自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已成为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软实力的增强同样是中国前进步伐的有力保证。
这天全世界的人都在讲中国之迷,都在谈论中国奇迹,解读中国奇迹,解读中国之迷,关键在于解读中国国情。而《国情备忘录》一书,正是以实事求是的立场,客观描述了我们的国情,把认识国情摆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国情是我们制定科学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制定和实施政策所必需直面的现实,而对国情的认识也是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力量,振兴民族的关键。
能够说,中国之谜作为《国情备忘录》的开篇,是一个极为成功的引子,它以最宏观的数据,最强烈的南北经济、东西环境的图像比较,向所有中国人呈现了一个最活生生的事实,中国在发展,但中国的发展仍然处于一个相对不平衡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这个阶段的持续不回很快结束,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的道路依旧很长很长,依旧面临着来自于世界各方不一样眼光的或褒或贬,或惧或喜的审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强大是一种“尴尬”。
(二)人口大计
“中国制造”,这是否依然是中国人单纯的骄傲?还是在这背后,隐藏着太多中国人的无奈?这是备忘录第二篇的主题,人口大计。
36%的国土养育96%国人。1935年,胡焕庸绘制了一张与众不一样的中国地图,这张地图被一条线分为两半――从黑龙江的瑷珲也就是这天的黑河,一向到云南腾冲,线之西北是我国64%的土地,由于气候寒冷、环境恶劣,大约只有4%的中国人生活在这一侧;而线之东南,土地面积虽然只占国土的36%,但却养育着96%的中国人。
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养育了13亿中国人,养育了全世界1/5的人口。
30年计划生育,为我们全社会节约了高达7万亿元的抚养费用。
未来的二、三十年,我国的人口总量每年还会以800万到1000万的速度惯性增加。
20xx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到达了1。69亿。这意味着全世界每五个老人里就有一个是中国人,全亚洲每两个老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
这些赤裸裸的数据不是恐吓,它仅仅是极其客观的陈述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的人口数量的确大的可怕,中国的人口分布的确不均匀的可怕,中国未来的发展也的的确确确被这样一个任何国家都惧怕的人口问题严重阻碍着。
人口数量成为了中国发展的巨大瓶颈,准确的说应当是,人多而素质不够高,人多但资源不足,才是中国面临的最大的人口问题。民族的发展,国家能不能发展得强盛,民族能不能发展强盛,人口多少不是一个决定的因素,反而技术水平,科技,人口的素质,这才是决定的因素”。
当我们在现代都市的潮流中穿梭,摩肩接踵,人头攒动,当我们真真切切地体验着春运的无奈,升学的痛苦,就业的艰难,养老的苦涩,我们这样一群80,90后的青年一代又能怎样的对待?中国的庞大的人口缔造了看似伟大的“中国制造”,可我们究竟在什么时刻能同样成为真是强大的“中国创造”?我们清楚这样的成就还离我们很遥远。
(三)农字当头
“中国是农耕礼貌的发祥地,黄河长江流域肥沃的冲积平原,曾是我们祖先赖以繁衍生息的粮仓。如今这周边依然富饶,但昭示其生命力的,不再是泥土里的产出,而是一座座新兴工业城市。”
这是备忘录第三篇-农字当头的开篇词,在这样的一段话中,透露的由中国人农耕礼貌的骄傲,但更多的更精确的理解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种种无奈更多叹息。
中国人以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令全世界瞩目,甚至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而他们也许不明白取得这样的成就,蕴含了中国政府多少的艰苦努力和数亿农民的巨大贡献。
一向以来,中国的农民除了在农耕礼貌的古代享受着重农抑商的荣誉之外,在很多城市人眼中,农民也以前很长一段时光成为贫穷、落后、过时的代名词。都市人用以种严苛的目光审视着七亿多的中国农民,尽管我们住着农民工盖的高楼大厦,吃着亿万农民中的粒粒盘中餐,可农民工依旧住不起城市最角落的平房,农民工的子女依然有很大一部分读不起清高的城市学,农民用渴望的眼生仰望着都市的灯火纵横,卑微的身份伴随着中国的农民极为漫长的一段时光。这样的城乡格局恐怕只有在中国才如此的突出了。
我们在采取各种措施解决着“三农”问题,推进城镇化,施行减税,采取政府措施支持政策,推行农村金融改革,进行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公共品供应,工业反哺农业……
当连续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被三农问题覆盖的时候,我们已经充分的感受到了中国农民、中国农业、中国农村正在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改变着经济的格局了。
(四)民生纵横
这是备忘录的第七个篇章,也是所有篇章中被炒得很热,提的很响的两会焦点。这是对普通国民来说,最关注与关心的就业、住房、医疗及养老问题了。就业意味着收入保证这是民生之本,而住房、医疗及养老则是民生之务必。金融危机的影响,房价的持续走高,医改的断断续续共同使这些问题难上加难。当前对于这些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些地方我们是能做出改变的,只要我们的政府适当的加大对市场和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正确的运用好手中的政治政策和经济手段。
中国房价上涨过快,是多种因素共同发力的结果。政府对‘房地产业是支柱产业’的定位,使得房地产业得到多方的政策支持,为获利,地方政府放任房价上涨,甚至房产低迷时,还出台种种救市政策”那么此刻高房价是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了,中国房地产市场需要“刮骨疗毒”。只有死掉一批、查处一批、转行一批,让房地产行业不再“很黑很暴利”,让房回归理性,使“居者有其屋”,才是老百姓最大的福音。
经济危机后,我们反复提出要刺激居民消费,然而如今昂贵的房价,日益升高的医疗卫生,刺激居民消费便成了天方夜谭,中国基本上是一个生产和储蓄的国家,高额度的储蓄是人民对政府没有信心的一种表现,或者是公共政策缺失的反应。至于就业,就不得不提及企业问题。国有垄断企业的嫌贫爱富,难以给中小企业、个人、农民融资,从而造成了企业的两极分化。肥得流油的垄断国企与朝不保夕的私企并存,同时,垄断国企对私人企业产生了挤出效应,个性是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我国“国进民退”,担负着全国70%就业任务的民企风雨飘摇,城市工人、农民工的工资与就业越来越陷入困境,普通老百姓如何能够致富?我们又如何提高消费呢?而由此带来的就业问题,劳动保障问题?难道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思……
古人言:人者,邦之本也。这充分体现了民生对一个国家重要性,正所谓国情即民生,国情之本,重在民生,民生乃立国之本。近年来,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各项政策无不体现着民生的重要性,以人为本,关怀民生已经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资料。尽管当今的中国社会仍然存在着贫富差距较大,看病贵、看病难等重要民生问题,但我想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这些问题都将会被逐步解决。同时我想问题的出现也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不断完善也需要必须的过程。正如片中所说,高速发展的的经济不可避免的给我们带来种种后遗症,而对基本国情的重新发现和审视,将成为中国经济这艘大船的望哨和指路灯。
(五)创新元素
“鼠标效应”这是整个篇章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个部分。中国制造在生产链的最下游为着蝇头小利而奋力加班,得到的却不如上游研发营销者几十分之一。我们的无奈只能归根于缺乏核心竞争力的致命弱点了。
正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潜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从片中我们看到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尽管拥有着较大的生产潜力,但在企业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依旧处在最低端的环节当中,核心技术的严重匮乏仍旧制约着我国科技创新力的发展。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我国在科学技术的运用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自主创新水平取得显著提高。将神州系列送上太空,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太空出舱技术的国家,中国人用几年的时光实现了其他国家用几十年才能实现的目标,这一跨越式的进步令世界瞩目。在20xx年的奥运会前夕,我国的登山健儿将奥运火种带到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创造了历史。从体育角度看,这体现了中国健儿勇攀高峰的勇气和决心,从另一面,这正彰显了中国科技的力量和实力。
放眼全球,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科技创新纳入国策,并予以用心的鼓励。作为新时期主人的我们更就应清醒的意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提高自主创新力,推动技术的进步与运用,进而带动整个民族产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彻底摆脱“打工者”的帽子,才能使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转型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强国。
三、前进步伐
所有问题的出题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不断完善也是一个必然。如破茧化蝶一样,这需要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新的问题。无论中国的笔锋是否浓淡相宜,都要站在中国的土地上。这是考察人类智慧和灵魂的时刻――阵痛后,需反思,这是涅最好的基石。由此,我们越来越希翼,此书给我们的阵痛与反思之后,会掀起一股不小的改革力量。我们不妨这样说:国情,何尝不是民生!国情就是宏观的民生,民生就是微观的国情。国情之本,重在民生。从这个好处上说,这也是一本“民生备忘录”,亦或是“民生档案”。如果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时代,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用心寻找良策。那么,最好的时代,就真的是最好的时代了。
关于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1500字汇总
好的影视作品不缺,但能让人深有体会的却异常宝贵,我们常常被影片中的内涵折服。观后感重点在于我们的真切感悟。写观后感的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水平的同时能真实地记录下你自己的感受。想学习写作品观后感的技巧吗?请你阅读我们辑为你编辑整理的《关于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篇1)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正像19世纪末的美国、二战后的日本、20世纪七十年代的韩国。以其经济奇迹而令世界瞩目。但我们的脚步后发而先至。
中国自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已成为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软实力的增强同样是中国前进步伐的有力保证。
今天全世界的人都在讲中国之迷,都在谈论中国奇迹,解读中国奇迹,解读中国之迷,关键在于解读中国国情。
我很有幸参加了这么一部鸿篇巨制《国情备忘录》的制作。《国情备忘录》一书,以实事求是的立场,客观描述了我们的国情,把认识国情摆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国情是我们制定科学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制定和实施政策所必需直面的现实,而对国情的认识也是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力量,振兴民族的关键。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30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幅高达9.8%,其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1978年还不到1%,20xx年已超过6%。今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钢铁和水泥生产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的外汇储备列世界第一,外贸规模世界第三。
中国是个资源大国,但同时又是个资源穷国,因为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农村改革近30年来,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提高到4140元,年均增长7.5%,总体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农村的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到4007万人。但是农民收入总体上仍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
我们面临着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难题,比如不断攀升的老龄化人口、步步紧逼的耕地红线、人均占有量低的煤炭等资源,就业、住房、教育等一系列民生问题。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走自己的道路。我们今天面对的环境,也已经和西方经济起步时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差别。
虽然我们面临着种种的难题,但是我们在探索中前行的脚步从未停止。
国与策,是基于国情的一种智慧。在中国,我们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是在立足中国基本国情探索着一条符合中国未来的发展之路。今天的中国,正在自己的国土上,化解着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各种矛盾和难题。拨慢人口钟、取消农业税、推进城乡一体化、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大力促进就业,面对一个个社会转型中的问题,我们胸有成竹。因为我们确定了基于中国国情的科学发展观。
20多年前,美国人阿尔文托夫勒的一本书《第三次浪潮》,对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人心灵造成的冲击,至今仍然连绵不绝。
但今天,阿尔文托夫勒面对中国的巨变,感叹所有的变化都超出了他的预测范围。他说:没有人能够想象中国的崛起。这是一个神奇的时刻,变化如此迅速地降临。没有人能够精确地预测未来。主流的预测在不断地变化。
六十年的辉煌,让我们自豪,六十年的成就,让我们喜悦,六十年发展的背后,中国国情也有不易被大众所看到的隐忧。
读罢《国情备忘录》,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越走越宽,中华崛起的梦想指日可待,和谐社会的幸福图景将呈现在每个中国老百姓心中。
关于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篇2)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占有七亿三千万农夫,如斯宏大的数目也决议了这是一个世界级的问题。能够说,解决三农问题就即是解决了关联全部中国前程乃至世界发展的大问题。作为这七亿三千万分之一,我在观看《国情备忘录:农字当头》之后,也想谈谈本人的一些主意。
在纪录片中,八九十年代的材料不禁让我回想起小时候的生涯,对照现在,确切有了天翻地覆的变更。记得在90年代初,我们还没能解决饥寒问题,常常吃不上饭,生活无比艰难。
国家始终坚韧不拔地为乡村、农民解决温饱问题也做了很多尽力,从尽力而为地激励家庭联产承包、减税补贴、到废止农业税,勉励搀扶乡镇企业,领导农民就业更加科学化,多元化,使得农民的生活过的好了许多。
不外目前农村和城市间的收入差距过大,造成城乡发展失衡,是新时代农民面临的新问题。
农业是工业之本,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农民。当初工业,城市发展起来了,也是时候要拉农民一把。目前造成农民窘境的起因是多样的,只有兼顾统筹,发明及时,抓重点,能力更有效地找到解决的方式。首先是农民本身的问题,很多农民都是世代被约束在土地上,正如纪录片里面的一位陕西农民,他这样说的:我是农民,我就种食粮,做生意我不行。
农夫往往在提高自身其他技巧上缺少必要的前提和准确的意识,国家应当进一步,更广泛地组织一些简略适用的农民培训,让他们找到其他可能的前途;在乡镇企业方面及农民自主创业方面,国家要更加器重必要的补助和供给优惠的政策,让一局部农民先富起来,再带动整个群体;目前土地交易严峻,这是一个十分严格的问题,以我故乡为例,良多土地已经被卖出,有的是建筑厂房,这仍是可以接收的,但有的是直接围起来等升值,造成了有地没人种,有人没地种的不好景象
农民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一两个政策就可以解决的,只有相干部分始终坚持苏醒的脑筋,认清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问题的紧急性,才有可能打赢这场新世纪中国最大的无硝烟的战斗。
关于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篇3)
这个暑假,我看了亲年版的《国情备忘录》,让一个不懂国家国情的我,对中国的国情有了一定的了解。
《国情备忘录》客观地为今天的中国画了一幅素描,不夸大不回避,最繁华的地方与最落后的角落都没有错过;真实地为现在的中国画了一个坐标,纵横拉伸,横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国土,纵是五千年的历史沉淀。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发展成为现代工业化国家,人民生活从贫困走向总体小康,中国的复兴强国梦想越来越近,中国正在以开放的心态、理性的姿态、谦和的仪态迎接着未来。
虽然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但我们用世界7.9%的耕地和6.5%的淡水资源养活着世界近20%的人口中。老百姓衣食住行的改变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从“缝缝补补又三年”到穿着时尚五颜六色;从想方设法地解决饥饿问题,到要吃得好吃得健康;人均居住面积明显增加;从出门全靠两条腿走路到交通工具及出行方式越来越多;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寻常百姓家也拥有汽车,贫困人口和文盲比例大幅度减少,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发展迅速,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等科技实现了重大突破,祖国在日益强大,特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持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使我们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读了《国情备忘录》,使我更加准确地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而我,作为中国新时代的学生,一定要努力的读书,为中国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关于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篇4)
为什么要践行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源于我们对自己国家基本国情的认识。因此,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我们不仅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这既是为了总结过去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要面向未来。然而,在公众、甚至是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当中,依然存在着很多模糊或者极端的认识,有认为一好百好的;也有只看问题,把现实说得一无是处的。这些看法势必会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与工作态度,进而对这个国家的前行发生作用。
盲目的乐观和悲观在现在的社会里随处可见可闻,但《国情备忘录》,在令我们喜悦的时刻引人深思和清醒,在叙说成绩的同时,更加关注我们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国情备忘录》从当前发展和我国的人口、三农、土地、资源、环境、民生、创新和教育等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出发采用了一系列的准确数据和现实存在的事实说明了当前我国的国情。
中国在各种缺损的条件下获得了持续的经济增长,令世界为之震惊,诺兰将这种局面称为中国之谜。紧接着第二集谈到了人口问题,虽然30年计划生育政策,我们少生了4亿多人,使中国的13亿人口日推迟了四年,我们也使全世界60亿人口的人口日也推迟了四年。但今天,我们依然是世界上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中国这块土地,究竟能够承载的人口极限是多少,现在看来仍是一个未知数。在第三集中,讲到了农村的贫困人口问题,虽然农民总体上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方向迈进。但是我们要看到我们现在的农民的人均收入也仅仅是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落后我们城镇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这个差距现在还是在继续扩大。三农问题由此成为中国政府关注的重点。农民不小康,中国就不能完全实现小康,因此要重点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力图实现全面小康。《苍茫大地》和《资源扫描》两节则讲述了中国的资源现状,使我们更好的意识到中国仍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要切实做好资源合理利用,《山水之间》一节则提到了被称为长江女神的大型水生动物白暨豚,使我们认识到我们的不合理行为正在破坏大自然的平衡,给予我们已警示。第七集《民生纵横》,就业、养老、医疗、住房,这些都是老百姓关注的话题。中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竞争愈演愈烈,堪称世界最大的就业战争。我们1997年就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但人口老龄化以后,养老基金缺口达上万亿元。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而且80%在城市,20%在农村。中国656个城市中,有不少城市没有建立廉租房制度。在《创新元素》一节中提到了珠峰火炬接力,这是一个伟大的传递,诠释了祖国的实力。从体育的角度看,意味着人类能够达到勇气和耐力的新高峰,但是,同样让外界印象深刻的还有中国创新的力量和决心。在最后一集《中国脚步》中提到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尽管起步晚,但是中国却成功地接过了产业转移的接力棒,接力棒带来外国的丰富资本和最新技术,我们的脚步后发而先至。我国经济平均每年保持9.8%的增长速度,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在这令人欣喜的同时,人们也发现行进的中国正面临着一系列的难点。中国国情是诸多难点中的关键词,解决这些难点,没有可以遵循的模式和样板。这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这意味着我们国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保持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认识各种风险与挑战。
六十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如今已跃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工、农与第三产业逐步趋向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政治上,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政治地位的提高,而且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联合国常务理事国,我们正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文化教育上,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国民素质不断提高。
正因为我们取得的这些成就,在很多人看来,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即将被打破,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今,G2逐渐成为一个时髦的词语,人们不断用G2来指代美国和中国,G2成为世界新秩序的代名词。但我们应该清醒的意识到,现在我们中国还远远不是功夫熊猫,当今的我们也并非世界经济的救世主!
的确,《国情备忘录》同时让我们国民在无数的赞誉中清楚地看到辉煌的背后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我们的资源版图越来越小;我们的耕地面临着诸多被吞噬因素的危险;碧水蓝天越来越难得一见;巨大的人口压力考验着我们的承受力;滞后的三农问题仍在牵制着全局发展;就业难、住房难与看病难导致的矛盾有日益严峻的趋势;我们的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方面还有极大的上升空间;最为核心的民生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各方各面的贫富差距及差异持续拉大。
当然,所有问题的出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必然,不断完善也是一个必然,但是这需要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其它问题。正如《国情备忘录》所启示我们的,这些问题的实质概括起来就是各种关系的失衡。虽然我们近期对此类问题已经着手加以解决,但许多方面仍未扭转,甚至还有恶化的趋势。这些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现代化进程的突出问题,应该说是由发展水平和一系列体制机制共同造成的,有的也是部分改革举措不当引起的,因而也都需要我们在艰苦奋斗、促进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改革的目标,校正改革的方向,加大改革的力度、拓宽改革的广度、延展改革的深度。如果不继续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不进一步扩大开放,一味地放任这些问题的自然演进,就会导致我们发展方向的迷失,甚至连已经取得的成就也会丧失。从而也根本谈不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宏愿。
中国基本上是一个生产和储蓄的国家,高额度的储蓄是人民对政府没有信心的一种表现,或者是公共政策缺失的
关于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篇5)
一、前言
20xx年,华尔街溃败了。
恐慌不断在世界上空盘旋,而这些恐慌也随着时光流逝一点点变成现实。可怕的是,即使是天衣无缝的经济学量表,也没有在之前的某个日子,准确预测出金融危机这一灾难的降临。
到底是谁葬送了华尔街,历史留给我们一地碎片。疯狂与贪婪超过了美国国情的承受力,也超出了世界的承受力。一度沉溺在财富梦中的人们,天真地把泡沫堆砌的虚假繁荣当做真金白银。错识国情,历史给了盲目者严厉的惩罚。
当所有人将目光聚集到中国这条亚洲巨龙的身上时,现实在告诉我们,中国成为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关键棋子。
但是中国,究竟就应在这样一场硝烟弥漫的经济政治较量中,以什么样的姿态示人?以如何的方式“救世”?恐怕要让我们自我仔细想一想,中国归根到底是什么样的国情?我们的发展究竟是如何最小化经济危机?如何奇迹般的实现经济软着陆?如何面临发展后的骄傲与无奈?如何实现经济持久高速平稳的腾飞?当这所有的一切摆在中国人面前的时刻,我们需要的就是一面能够让我们看清自我的镜子,一份可观可靠的自省与自勉的审计报告。
《国情备忘录》就此应运而生
二、现实与前进的步伐
(一)中国之谜
太平洋的西方有块神奇的广袤土地,它从被人明白其存在以来,一向备受关注。
以前他用强盛震慑了世界,万国来贺,俯首称臣,那时他处于万丈荣光之中。之后它的软弱渐渐暴露,引来了铁骑无数,备受屈辱,那时他深陷泥淖之中。而如今,在那些曾表示过敬畏、羡慕或蔑视、嘲弄的眼神中,它顽强地缓缓站起来了,带给我们的是深刻又复杂的感情。
中国为什么能在有悖于西方主流社会发展规律、经济规律的状况下仍风风火火地创造着令人惊叹的成绩?这是中国之谜。
这“谜”字既彰显了外国人对中国的惊叹和探究意味,其实也隐含了中国人自身对其隐秘性的自得。是啊,这个礼貌古国蕴藏着无限的奥秘,尽管不似埃及因文化断层而显得诡异神奇,因为他的文字如清风流水一向行走于天地间,记录着山川大海的变迁,也不像古巴比伦因空中花园的消逝而令人叹息,因为他有他的万里长城坦坦荡荡地展此刻世人面前,毫不害羞地接纳了所有的赞美和崇拜,但他仍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正像19世纪末的美国、二战后的日本、20世纪七十年代的韩国。以其经济奇迹而令世界瞩目。但我们的脚步后发而先至。
中国自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已成为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软实力的增强同样是中国前进步伐的有力保证。
这天全世界的人都在讲中国之迷,都在谈论中国奇迹,解读中国奇迹,解读中国之迷,关键在于解读中国国情。而《国情备忘录》一书,正是以实事求是的立场,客观描述了我们的国情,把认识国情摆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国情是我们制定科学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制定和实施政策所必需直面的现实,而对国情的认识也是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力量,振兴民族的关键。
能够说,中国之谜作为《国情备忘录》的开篇,是一个极为成功的引子,它以最宏观的数据,最强烈的南北经济、东西环境的图像比较,向所有中国人呈现了一个最活生生的事实,中国在发展,但中国的发展仍然处于一个相对不平衡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这个阶段的持续不回很快结束,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的道路依旧很长很长,依旧面临着来自于世界各方不一样眼光的或褒或贬,或惧或喜的审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强大是一种“尴尬”。
(二)人口大计
“中国制造”,这是否依然是中国人单纯的骄傲?还是在这背后,隐藏着太多中国人的无奈?这是备忘录第二篇的主题,人口大计。
36%的国土养育96%国人。1935年,胡焕庸绘制了一张与众不一样的中国地图,这张地图被一条线分为两半――从黑龙江的瑷珲也就是这天的黑河,一向到云南腾冲,线之西北是我国64%的土地,由于气候寒冷、环境恶劣,大约只有4%的中国人生活在这一侧;而线之东南,土地面积虽然只占国土的36%,但却养育着96%的中国人。
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养育了13亿中国人,养育了全世界1/5的人口。
30年计划生育,为我们全社会节约了高达7万亿元的抚养费用。
未来的二、三十年,我国的人口总量每年还会以800万到1000万的速度惯性增加。
20xx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到达了1。69亿。这意味着全世界每五个老人里就有一个是中国人,全亚洲每两个老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
这些赤裸裸的数据不是恐吓,它仅仅是极其客观的陈述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的人口数量的确大的可怕,中国的人口分布的确不均匀的可怕,中国未来的发展也的的确确确被这样一个任何国家都惧怕的人口问题严重阻碍着。
人口数量成为了中国发展的巨大瓶颈,准确的说应当是,人多而素质不够高,人多但资源不足,才是中国面临的最大的人口问题。民族的发展,国家能不能发展得强盛,民族能不能发展强盛,人口多少不是一个决定的因素,反而技术水平,科技,人口的素质,这才是决定的因素”。
当我们在现代都市的潮流中穿梭,摩肩接踵,人头攒动,当我们真真切切地体验着春运的无奈,升学的痛苦,就业的艰难,养老的苦涩,我们这样一群80,90后的青年一代又能怎样的对待?中国的庞大的人口缔造了看似伟大的“中国制造”,可我们究竟在什么时刻能同样成为真是强大的“中国创造”?我们清楚这样的成就还离我们很遥远。
(三)农字当头
“中国是农耕礼貌的发祥地,黄河长江流域肥沃的冲积平原,曾是我们祖先赖以繁衍生息的粮仓。如今这周边依然富饶,但昭示其生命力的,不再是泥土里的产出,而是一座座新兴工业城市。”
这是备忘录第三篇-农字当头的开篇词,在这样的一段话中,透露的由中国人农耕礼貌的骄傲,但更多的更精确的理解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种种无奈更多叹息。
中国人以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令全世界瞩目,甚至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而他们也许不明白取得这样的成就,蕴含了中国政府多少的艰苦努力和数亿农民的巨大贡献。
一向以来,中国的农民除了在农耕礼貌的古代享受着重农抑商的荣誉之外,在很多城市人眼中,农民也以前很长一段时光成为贫穷、落后、过时的代名词。都市人用以种严苛的目光审视着七亿多的中国农民,尽管我们住着农民工盖的高楼大厦,吃着亿万农民中的粒粒盘中餐,可农民工依旧住不起城市最角落的平房,农民工的子女依然有很大一部分读不起清高的城市学,农民用渴望的眼生仰望着都市的灯火纵横,卑微的身份伴随着中国的农民极为漫长的一段时光。这样的城乡格局恐怕只有在中国才如此的突出了。
我们在采取各种措施解决着“三农”问题,推进城镇化,施行减税,采取政府措施支持政策,推行农村金融改革,进行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公共品供应,工业反哺农业……
当连续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被三农问题覆盖的时候,我们已经充分的感受到了中国农民、中国农业、中国农村正在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改变着经济的格局了。
(四)民生纵横
这是备忘录的第七个篇章,也是所有篇章中被炒得很热,提的很响的两会焦点。这是对普通国民来说,最关注与关心的就业、住房、医疗及养老问题了。就业意味着收入保证这是民生之本,而住房、医疗及养老则是民生之务必。金融危机的影响,房价的持续走高,医改的断断续续共同使这些问题难上加难。当前对于这些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些地方我们是能做出改变的,只要我们的政府适当的加大对市场和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正确的运用好手中的政治政策和经济手段。
中国房价上涨过快,是多种因素共同发力的结果。政府对‘房地产业是支柱产业’的定位,使得房地产业得到多方的政策支持,为获利,地方政府放任房价上涨,甚至房产低迷时,还出台种种救市政策”那么此刻高房价是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了,中国房地产市场需要“刮骨疗毒”。只有死掉一批、查处一批、转行一批,让房地产行业不再“很黑很暴利”,让房回归理性,使“居者有其屋”,才是老百姓最大的福音。
经济危机后,我们反复提出要刺激居民消费,然而如今昂贵的房价,日益升高的医疗卫生,刺激居民消费便成了天方夜谭,中国基本上是一个生产和储蓄的国家,高额度的储蓄是人民对政府没有信心的一种表现,或者是公共政策缺失的反应。至于就业,就不得不提及企业问题。国有垄断企业的嫌贫爱富,难以给中小企业、个人、农民融资,从而造成了企业的两极分化。肥得流油的垄断国企与朝不保夕的私企并存,同时,垄断国企对私人企业产生了挤出效应,个性是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我国“国进民退”,担负着全国70%就业任务的民企风雨飘摇,城市工人、农民工的工资与就业越来越陷入困境,普通老百姓如何能够致富?我们又如何提高消费呢?而由此带来的就业问题,劳动保障问题?难道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思……
古人言:人者,邦之本也。这充分体现了民生对一个国家重要性,正所谓国情即民生,国情之本,重在民生,民生乃立国之本。近年来,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各项政策无不体现着民生的重要性,以人为本,关怀民生已经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资料。尽管当今的中国社会仍然存在着贫富差距较大,看病贵、看病难等重要民生问题,但我想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这些问题都将会被逐步解决。同时我想问题的出现也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不断完善也需要必须的过程。正如片中所说,高速发展的的经济不可避免的给我们带来种种后遗症,而对基本国情的重新发现和审视,将成为中国经济这艘大船的望哨和指路灯。
(五)创新元素
“鼠标效应”这是整个篇章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个部分。中国制造在生产链的最下游为着蝇头小利而奋力加班,得到的却不如上游研发营销者几十分之一。我们的无奈只能归根于缺乏核心竞争力的致命弱点了。
正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潜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从片中我们看到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尽管拥有着较大的生产潜力,但在企业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依旧处在最低端的环节当中,核心技术的严重匮乏仍旧制约着我国科技创新力的发展。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我国在科学技术的运用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自主创新水平取得显著提高。将神州系列送上太空,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太空出舱技术的国家,中国人用几年的时光实现了其他国家用几十年才能实现的目标,这一跨越式的进步令世界瞩目。在20xx年的奥运会前夕,我国的登山健儿将奥运火种带到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创造了历史。从体育角度看,这体现了中国健儿勇攀高峰的勇气和决心,从另一面,这正彰显了中国科技的力量和实力。
放眼全球,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科技创新纳入国策,并予以用心的鼓励。作为新时期主人的我们更就应清醒的意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提高自主创新力,推动技术的进步与运用,进而带动整个民族产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彻底摆脱“打工者”的帽子,才能使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转型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强国。
三、前进步伐
所有问题的出题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不断完善也是一个必然。如破茧化蝶一样,这需要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新的问题。无论中国的笔锋是否浓淡相宜,都要站在中国的土地上。这是考察人类智慧和灵魂的时刻――阵痛后,需反思,这是涅最好的基石。由此,我们越来越希翼,此书给我们的阵痛与反思之后,会掀起一股不小的改革力量。我们不妨这样说:国情,何尝不是民生!国情就是宏观的民生,民生就是微观的国情。国情之本,重在民生。从这个好处上说,这也是一本“民生备忘录”,亦或是“民生档案”。如果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时代,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用心寻找良策。那么,最好的时代,就真的是最好的时代了。
关于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篇6)
其实,去年刚播出的时候我就看过《国情备忘录》,感慨良多。党组织号召观看,又重温了一遍,又有不少新的收获和感想。
重点看了创新元素和民生纵横。民生,是一个谈到中国绕不开的话题。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国家的发展和振兴必须以民生为出发点。既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就要享受国家强大兴盛所带来的利益。但现实却是无情的,《国情备忘录》也反映了很多真实的社会问题。我们绝对不能否认,新一代领导人非常重视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得到了不断的解决。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等,国家常常出手不凡----砸钱、出政策,不少问题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观。但有很多事情,还远远不够,只是杯水车薪,或是解决了冰山一角,也有的事情并不以国家的意志为转移,似乎有些可笑。国家在不断的强大,财富迅猛聚集,但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广大农民和农民工的收入、各种社会福利却总是跟不上国家发展的速度,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矛盾越积越多。
医疗、养老、住房、就业、教育……每一个问题都牵动着千千万万百姓的神经。我出生于农村,对很多问题更是深有体会。在农村,多少人生病不舍得看,现在,甚至药店的药价也成倍的上涨,多少人因此连药业舍不得买了----要么挨挨,要么找点草药。还有那一老一少都有很多问题----有的老人寂寞地守着空巢,有的被遗弃无人赡养捡垃圾为生,或是老得腰也挺不起了还在干农活;小的留在家里的无父母看管成了野孩子,跟着父母在外面的读书却是个问题,小时候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一生也就这么给毁了……我不敢奢望民生问题能一步解决,也不可能,但愿社会能越来越好,人民越来越幸福。
中国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远有曾经令人骄傲的“两弹一星”,近有神州系列飞船和高速铁路。是的,如果要列举一定还可以列举出一大串出来,但如果一个国家的科技成果是可以数出来的,我并不认为是有多么的发达。我们不能一叶障目,这些科技的制高点,只是呈点状零星的分布在某些领域。翻开这些高科技的背后,看看还有多少的问题。大部分企业没有申请过专利,连年增长的专利大部分是跨国企业的成果。多少企业没有核心的技术,只是靠着廉价的劳动力,榨取工人剩余价值,而且大部分还是被外国人拿去了。多少科研经费换来的只是一纸无用的论文,或是成果走不出实验室。GDP在不断的增长,但其中的多少是被外国人分去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给别人打工。中国的确成了一个世界工厂,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只是被外国人剥削的工人,如此下去中国的财富是在不断的增长,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永远不成比例,永远跟着别人后面。很多时候,我们不能仅仅看GDP,我们必须尽快实现产业的升级,向日韩好好学习,真正快速提高科技实力。
也许我看到更多的是问题,这并不意味着我忽视了成绩。中国的进步与变化绝对是翻天覆地的,但看到问题往往比看到成绩更具有价值,更值得我们思考和努力
关于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篇7)
这天我们外语文法党总支部组织了观看中国国情纪录片,看完后感触颇多。
片中首先采访两位外国友人,他们讲述了在中国生活的30多年间所看到的变化,“几乎每一天都不一样”这句话让我记忆深刻。的确,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的提升,无不展现出中国崛起这一胜景。而转看我们的生活,废除了农业税,增加了农民补贴,实行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农村的基础建设等等,这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繁荣和强盛。所以我们自豪,当奥运会点燃了全世界人民的激情,当世博会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当夏季达沃斯年会定在中国大连,当我们加大对非洲国家的支持,当世界的眼光越来越聚焦中国,我们便感到无限的自豪和骄傲,是的,我也是。
但是,在关注骄傲的同时,在关注成长的同时,我同时也感觉,我们的国家在飞速的发展,可贫富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政策的光芒没有照彻祖国大地,仍有许多人生活在生活的底层。走在长沙繁华的步行街,会看到好多流浪乞讨的人,会看到好多流动的小偷,会看到可怜的小贩躲躲藏藏兜售着廉价的小玩意;在城市的中心,我们看到繁华,可在城市的角落,仍有许多人挣扎在贫困线上。国家的政策确实是好,但是实施政策的某些地方官员却会动歪脑筋,耍耍小聪明。中国在发展,中国的法制政策都在不断完善,可仅完善些条框之余,还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解决,不仅仅是当前的,也有原先遗留的还有国民的素质,官员的素质,国民的心态恐怕都应值得提高。这一感叹和期望,就应不只我一个人有,我们能做什么呢?我能做什么呢?
片中还提到了中国由过去的超多依靠进口到此刻世界也要依靠中国。这是我们的骄傲,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不仅仅走出去,也超多的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人才和丰厚的资金来大力发展我国的产业,实质中国的产品远销海内外,国人在外国旅游买回来的也都是“MadeinChina”的纪念品。这确实很值得骄傲,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中国此刻的出口产品大部分都是属于廉价的生活必需品,或仅是某个产业链上的一个小的加工或组装品(当然不排除也有一些自主创新的知名企业,如海尔等),这些都是以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的破坏为代价的。此刻的中国当然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大力倡导自主创新,大力支持新能源企业的发展,也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我们看到了问题,我们在改变,尽管这种改变的道路依旧漫长。
看到最后,全国人民在应对灾难时的相互中的相互扶持,我有种感动,但我也期望在应对繁荣时,我们也要持续清醒,居安思危!
[优质观后感]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精选(8篇)
随着时间流逝,总有那么一些作品让我们记忆深刻。在观看作品的时候,我沉浸其中感触良多,有的时候灵魂的交流远超语言上的分享,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观后感。一篇优秀作品观后感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优质观后感]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精选(8篇)”,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一)
《国情备忘录》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作的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它的主要内容有:中国之谜、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创新元素,以及中国脚步等九集。《国情备忘录》就当下中国的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我国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进行了客观详尽的表现。这是一次全方位展示中国国情的基本状况,一次近距离观察中国的发展元素。
通过在课堂上的观看以及课后自行观看,感想、感慨和收获良多。下面仅以第七集——民生纵横,简单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感受。
所谓民生,是一个谈到中国绕不开的话题,它充分体现了民生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正所谓国情即民生,国情之本,重在民生,民生乃立国之本。《国情备忘录》之民生纵横反映了中国很多真实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我们也都看到,国家领导人也非常重视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得到了不断的解决,比如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等,国家一直都在努力。但是很多事情,还远远不够,只是杯水车薪,或是只解决了冰山一角而已,甚至有些事情并不以国家的意志为转移,这似乎有些可笑。这在贫富差距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国家的确在不断的强大,财富迅猛聚集,但是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广大农民和农民工的收入、各种社会福利却总是跟不上国家发展的速度,形成贫穷越来越贫穷,富裕越来越富裕的局面。这就是中国,两极分化。在农村里,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这几个问题:医疗、养老、住房、就业、教育等。多少人生病不舍得看,由于药店的药价也成倍的上涨,多少人因此连药也舍不得买了,要么挨挨,要么找点草药。还有那一老一少都有很多问题,有的老人寂寞地守着空巢,有的被遗弃无人赡养捡垃圾为生,或是老得腰也挺不起了还在干农活;小的留在家里的无父母看管成了野孩子,跟着父母在外面的读书也是个问题,小时候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一生也就这么给毁了……
中国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远有曾经令人骄傲的“两弹一星”,近有神州系列飞船和高速铁路等。但我们不能一叶障目,这些科技的制高点,只是呈点状零星的分布在某些领域。翻开这些高科技的背后,看看还有多少的问题。大部分企业没有申请过专利,连年增长的专利大部分是跨国企业的成果。多少企业没有核心的技术,只是靠着廉价的劳动力,榨取工人剩余价值,而且大部分还是被外国人拿去了。多少科研经费换来的只是一纸无用的论文,或是成果走不出实验室。GDP在不断的增长,但其中的多少是被外国人分去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给别人打工。中国的确成了一个世界工厂,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只是被外国人剥削的工人,如此下去中国的财富是在不断的增长,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永远不成比例,永远跟着别人后面。很多时候,我们不能仅仅看GDP,我们必须尽快实现产业的升级,向日韩好好学习,真正快速提高科技实力。
当然这里讲到的更多的是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忽视了成绩。中国的进步与变化绝对是翻天覆地的,但看到问题往往比看到成绩更具有价值,更值得我们思考和努力。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二)
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念片,可谓受益匪浅,感慨万分。
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录片,我仿佛亲历了祖国的成长与发展,我感受到了我们生机勃勃的发展中所饱含的艰辛和无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让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踏着坚实的步伐,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求实进取、开拓创新,昂首走向美好的未来。
这是一部主要描写中国民生和科技创新的大型纪实片,用生动的手笔和详实的数据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地的全景变化和人民的生活面貌。作为80后的我在看过此片后不禁为伟大祖国的可喜变化而感到骄傲,更是从深层次感受到了身上的重任,因为我们在看到祖国综合国力越来越强的同时,仍有很多问题和矛盾尚未解决,可以说这让我重新认识了国情的复杂性,它不再离我遥远,而是让我有了新的视角理解一些政策和国家的未来发展。
纵观这部纪录片主要分成两部分,即民生纵横和创新元素。先说说民生纵横部分,古人言:人者,邦之本也。这充分体现了民生对一个国家重要性,正所谓国情即民生,国情之本,重在民生,民生乃立国之本。近年来,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各项政策无不体现着民生的重要性,以人为本,关怀民生已经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尽管当今的中国社会仍然存在着贫富差距较大,看病贵、看病难等重要民生问题,但我想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这些问题都将会被逐步解决。同时我想问题的出现也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不断完善也需要一定的过程。正如片中所说,高速发展的的经济不可避免的给我们带来种种后遗症,而对基本国情的重新发现和审视,将成为中国经济这艘大船的望哨和指路灯。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三)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正像19世纪末的美国、二战后的日本、20世纪七十年代的韩国。以其经济奇迹而令世界瞩目。但我们的脚步后发而先至。
中国自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已成为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软实力的增强同样是中国前进步伐的有力保证。
今天全世界的人都在讲中国之迷,都在谈论中国奇迹,解读中国奇迹,解读中国之迷,关键在于解读中国国情。
我很有幸参加了这么一部鸿篇巨制《国情备忘录》的制作。《国情备忘录》一书,以实事求是的立场,客观描述了我们的国情,把认识国情摆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国情是我们制定科学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制定和实施政策所必需直面的现实,而对国情的认识也是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力量,振兴民族的关键。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30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幅高达9.8%,其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1978年还不到1%,20xx年已超过6%。今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钢铁和水泥生产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的外汇储备列世界第一,外贸规模世界第三。
中国是个资源大国,但同时又是个资源穷国,因为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农村改革近30年来,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提高到4140元,年均增长7.5%,总体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农村的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到4007万人。但是农民收入总体上仍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
我们面临着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难题,比如不断攀升的老龄化人口、步步紧逼的耕地红线、人均占有量低的煤炭等资源,就业、住房、教育等一系列民生问题。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走自己的道路。我们今天面对的环境,也已经和西方经济起步时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差别。
虽然我们面临着种种的难题,但是我们在探索中前行的脚步从未停止。
国与策,是基于国情的一种智慧。在中国,我们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是在立足中国基本国情探索着一条符合中国未来的发展之路。今天的中国,正在自己的国土上,化解着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各种矛盾和难题。拨慢人口钟、取消农业税、推进城乡一体化、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大力促进就业,面对一个个社会转型中的问题,我们胸有成竹。因为我们确定了基于中国国情的科学发展观。
20多年前,美国人阿尔文托夫勒的一本书《第三次浪潮》,对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人心灵造成的冲击,至今仍然连绵不绝。
但今天,阿尔文托夫勒面对中国的巨变,感叹所有的变化都超出了他的预测范围。他说:没有人能够想象中国的崛起。这是一个神奇的时刻,变化如此迅速地降临。没有人能够精确地预测未来。主流的预测在不断地变化。
六十年的辉煌,让我们自豪,六十年的成就,让我们喜悦,六十年发展的背后,中国国情也有不易被大众所看到的隐忧。
读罢《国情备忘录》,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越走越宽,中华崛起的梦想指日可待,和谐社会的幸福图景将呈现在每个中国老百姓心中。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四)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占有七亿三千万农夫,如斯宏大的数目也决议了这是一个世界级的问题。能够说,解决三农问题就即是解决了关联全部中国前程乃至世界发展的大问题。作为这七亿三千万分之一,我在观看《国情备忘录:农字当头》之后,也想谈谈本人的一些主意。
在纪录片中,八九十年代的材料不禁让我回想起小时候的生涯,对照现在,确切有了天翻地覆的变更。记得在90年代初,我们还没能解决饥寒问题,常常吃不上饭,生活无比艰难。
国家始终坚韧不拔地为乡村、农民解决温饱问题也做了很多尽力,从尽力而为地激励家庭联产承包、减税补贴、到废止农业税,勉励搀扶乡镇企业,领导农民就业更加科学化,多元化,使得农民的生活过的好了许多。
不外目前农村和城市间的收入差距过大,造成城乡发展失衡,是新时代农民面临的新问题。
农业是工业之本,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农民。当初工业,城市发展起来了,也是时候要拉农民一把。目前造成农民窘境的起因是多样的,只有兼顾统筹,发明及时,抓重点,能力更有效地找到解决的方式。首先是农民本身的问题,很多农民都是世代被约束在土地上,正如纪录片里面的一位陕西农民,他这样说的:我是农民,我就种食粮,做生意我不行。
农夫往往在提高自身其他技巧上缺少必要的前提和准确的意识,国家应当进一步,更广泛地组织一些简略适用的农民培训,让他们找到其他可能的前途;在乡镇企业方面及农民自主创业方面,国家要更加器重必要的补助和供给优惠的政策,让一局部农民先富起来,再带动整个群体;目前土地交易严峻,这是一个十分严格的问题,以我故乡为例,良多土地已经被卖出,有的是建筑厂房,这仍是可以接收的,但有的是直接围起来等升值,造成了有地没人种,有人没地种的不好景象
农民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一两个政策就可以解决的,只有相干部分始终坚持苏醒的脑筋,认清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问题的紧急性,才有可能打赢这场新世纪中国最大的无硝烟的战斗。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五)
为什么要践行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源于我们对自己国家基本国情的认识。因此,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我们不仅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这既是为了总结过去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要面向未来。然而,在公众、甚至是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当中,依然存在着很多模糊或者极端的认识,有认为一好百好的;也有只看问题,把现实说得一无是处的。这些看法势必会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与工作态度,进而对这个国家的前行发生作用。
盲目的乐观和悲观在现在的社会里随处可见可闻,但《国情备忘录》,在令我们喜悦的时刻引人深思和清醒,在叙说成绩的同时,更加关注我们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国情备忘录》从当前发展和我国的人口、三农、土地、资源、环境、民生、创新和教育等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出发采用了一系列的准确数据和现实存在的事实说明了当前我国的国情。
中国在各种缺损的条件下获得了持续的经济增长,令世界为之震惊,诺兰将这种局面称为中国之谜。紧接着第二集谈到了人口问题,虽然30年计划生育政策,我们少生了4亿多人,使中国的13亿人口日推迟了四年,我们也使全世界60亿人口的人口日也推迟了四年。但今天,我们依然是世界上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中国这块土地,究竟能够承载的人口极限是多少,现在看来仍是一个未知数。在第三集中,讲到了农村的贫困人口问题,虽然农民总体上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方向迈进。但是我们要看到我们现在的农民的人均收入也仅仅是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落后我们城镇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这个差距现在还是在继续扩大。三农问题由此成为中国政府关注的重点。农民不小康,中国就不能完全实现小康,因此要重点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力图实现全面小康。《苍茫大地》和《资源扫描》两节则讲述了中国的资源现状,使我们更好的意识到中国仍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要切实做好资源合理利用,《山水之间》一节则提到了被称为长江女神的大型水生动物白暨豚,使我们认识到我们的不合理行为正在破坏大自然的平衡,给予我们已警示。第七集《民生纵横》,就业、养老、医疗、住房,这些都是老百姓关注的话题。中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竞争愈演愈烈,堪称世界最大的就业战争。我们1997年就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但人口老龄化以后,养老基金缺口达上万亿元。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而且80%在城市,20%在农村。中国656个城市中,有不少城市没有建立廉租房制度。在《创新元素》一节中提到了珠峰火炬接力,这是一个伟大的传递,诠释了祖国的实力。从体育的角度看,意味着人类能够达到勇气和耐力的新高峰,但是,同样让外界印象深刻的还有中国创新的力量和决心。在最后一集《中国脚步》中提到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尽管起步晚,但是中国却成功地接过了产业转移的接力棒,接力棒带来外国的丰富资本和最新技术,我们的脚步后发而先至。我国经济平均每年保持9.8%的增长速度,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在这令人欣喜的同时,人们也发现行进的中国正面临着一系列的难点。中国国情是诸多难点中的关键词,解决这些难点,没有可以遵循的模式和样板。这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这意味着我们国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保持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认识各种风险与挑战。
六十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如今已跃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工、农与第三产业逐步趋向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政治上,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政治地位的提高,而且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联合国常务理事国,我们正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文化教育上,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国民素质不断提高。
正因为我们取得的这些成就,在很多人看来,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即将被打破,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今,G2逐渐成为一个时髦的词语,人们不断用G2来指代美国和中国,G2成为世界新秩序的代名词。但我们应该清醒的意识到,现在我们中国还远远不是功夫熊猫,当今的我们也并非世界经济的救世主!
的确,《国情备忘录》同时让我们国民在无数的赞誉中清楚地看到辉煌的背后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我们的资源版图越来越小;我们的耕地面临着诸多被吞噬因素的危险;碧水蓝天越来越难得一见;巨大的人口压力考验着我们的承受力;滞后的三农问题仍在牵制着全局发展;就业难、住房难与看病难导致的矛盾有日益严峻的趋势;我们的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方面还有极大的上升空间;最为核心的民生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各方各面的贫富差距及差异持续拉大。
当然,所有问题的出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必然,不断完善也是一个必然,但是这需要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其它问题。正如《国情备忘录》所启示我们的,这些问题的实质概括起来就是各种关系的失衡。虽然我们近期对此类问题已经着手加以解决,但许多方面仍未扭转,甚至还有恶化的趋势。这些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现代化进程的突出问题,应该说是由发展水平和一系列体制机制共同造成的,有的也是部分改革举措不当引起的,因而也都需要我们在艰苦奋斗、促进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改革的目标,校正改革的方向,加大改革的力度、拓宽改革的广度、延展改革的深度。如果不继续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不进一步扩大开放,一味地放任这些问题的自然演进,就会导致我们发展方向的迷失,甚至连已经取得的成就也会丧失。从而也根本谈不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宏愿。
中国基本上是一个生产和储蓄的国家,高额度的储蓄是人民对政府没有信心的一种表现,或者是公共政策缺失的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六)
《国情备忘录》以实事求是的立场,客观描述了我们的国情,这段视频把认识国情摆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国情是我们制定科学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制定和实施政策所必需直面的现实,而对国情的认识也是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力量,振兴民族的关键。该视频在华夏大地掀起了一股学习讨论《国情备忘录》的热潮。我们管理工程学院也组织开展了学习讨论读《国情备忘录》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仔细观看了这个视频,大大拓宽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实际知识。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正像19世纪末的美国、二战后的日本、20世纪七十年代的韩国,以其经济奇迹而令世界瞩目。但我们的脚步后发而先至。今天全世界的人都在讲中国之迷,都在谈论中国奇迹,解读中国奇迹,解读中国之迷,关键在于解读中国国情。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30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幅高达9.8%,其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1978年还不到1%,20xx年已超过6%。今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钢铁和水泥生产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的外汇储备列世界第一,外贸规模世界第三。中国是个资源大国,但同时又是个资源穷国,因为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农村改革近30年来,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提高到4140元,年均增长7.5%,总体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农村的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到4007万人。但是农民收入总体上仍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我们面临着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难题,比如不断攀升的老龄化人口、步步紧逼的耕地红线、人均占有量低的煤炭等资源,就业、住房、教育等一系列民生问题。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走自己的道路。我们今天面对的环境,也已经和西方经济起步时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差别。虽然我们面临着种种的难题,但是我们在探索中前行的脚步从未停止。
国与策,是基于国情的一种智慧。在中国,我们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是在立足中国基本国情探索着一条符合中国未来的发展之路。今天的中国,正在自己的国土上,化解着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各种矛盾和难题。拨慢人口钟、取消农业税、推进城乡一体化、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大力促进就业,面对一个个社会转型中的问题,我们胸有成竹。因为我们确定了基于中国国情的科学发展观。
六十年的辉煌,让我们自豪,六十年的成就,让我们喜悦,看罢《国情备忘录》,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越走越宽,中华崛起的梦想指日可待,和谐社会的幸福图景将呈现在每个中国老百姓心中。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七)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七亿三千万农民,如此庞大的数量也决定了这是一个世界级的问题。能够说,解决三农问题就等于解决了关系整个中国前途乃至世界发展的大问题。作为这七亿三千万分之一,我在观看《国情备忘录:农字当头》之后,也想谈谈自我的一些想法。
在纪录片中,八九十年代的资料不禁让我回忆起小时候的生活,比较此刻,确实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得在90年代初,我们还没能解决温饱问题,经常吃不上饭,生活十分艰苦。国家一向坚定不移地为农村、农民解决温饱问题也做了很多努力,从不遗余力地鼓励家庭联产承包、减税补贴、到废除农业税,鼓励扶持乡镇企业,引导农民就业更加科学化,多元化,使得农民的生活过的好了很多。但是目前农村和城市间的收入差距过大,造成城乡发展失衡,是新时期农民面临的新问题。
农业是工业之本,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农民。此刻工业,城市发展起来了,也是时候要拉农民一把。目前造成农民困境的原因是多样的,只有统筹兼顾,发现及时,抓重点,才能更有效地找到解决的方法。首先是农民自身的问题,许多农民都是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正如纪录片里面的一位陕西农民,他这样说的:“我是农民,我就种粮食,做生意我不行。”农民往往在提高自身其他技能上缺乏必要的条件和正确的认识,国家就应进一步,更普遍地组织一些简单实用的农民培训,让他们找到其他可能的出路;在乡镇企业方面及农民自主创业方面,国家要更加重视必要的补贴和带给优惠的政策,让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再带动整个群众;目前土地买卖严重,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以我家乡为例,很多土地已经被卖出,有的是修建厂房,这还是能够理解的,但有的是直接围起来等升值,造成了“有地没人种,有人没地种”的不好现象……
农民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一两个政策就能够解决的,只有相关部门始终持续清醒的头脑,认清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问题的紧迫性,才有可能打赢这场新世纪中国最大的无硝烟的战争。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八)
这天我们外语文法党总支部组织了观看中国国情纪录片,看完后感触颇多。
片中首先采访两位外国友人,他们讲述了在中国生活的30多年间所看到的变化,“几乎每一天都不一样”这句话让我记忆深刻。的确,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的提升,无不展现出中国崛起这一胜景。而转看我们的生活,废除了农业税,增加了农民补贴,实行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农村的基础建设等等,这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繁荣和强盛。所以我们自豪,当奥运会点燃了全世界人民的激情,当世博会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当夏季达沃斯年会定在中国大连,当我们加大对非洲国家的支持,当世界的眼光越来越聚焦中国,我们便感到无限的自豪和骄傲,是的,我也是。
但是,在关注骄傲的同时,在关注成长的同时,我同时也感觉,我们的国家在飞速的发展,可贫富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政策的光芒没有照彻祖国大地,仍有许多人生活在生活的底层。走在长沙繁华的步行街,会看到好多流浪乞讨的人,会看到好多流动的小偷,会看到可怜的小贩躲躲藏藏兜售着廉价的小玩意;在城市的中心,我们看到繁华,可在城市的角落,仍有许多人挣扎在贫困线上。国家的政策确实是好,但是实施政策的某些地方官员却会动歪脑筋,耍耍小聪明。中国在发展,中国的法制政策都在不断完善,可仅完善些条框之余,还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解决,不仅仅是当前的,也有原先遗留的还有国民的素质,官员的素质,国民的心态恐怕都应值得提高。这一感叹和期望,就应不只我一个人有,我们能做什么呢?我能做什么呢?
片中还提到了中国由过去的超多依靠进口到此刻世界也要依靠中国。这是我们的骄傲,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不仅仅走出去,也超多的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人才和丰厚的资金来大力发展我国的产业,实质中国的产品远销海内外,国人在外国旅游买回来的也都是“MadeinChina”的纪念品。这确实很值得骄傲,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中国此刻的出口产品大部分都是属于廉价的生活必需品,或仅是某个产业链上的一个小的加工或组装品(当然不排除也有一些自主创新的知名企业,如海尔等),这些都是以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的破坏为代价的。此刻的中国当然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大力倡导自主创新,大力支持新能源企业的发展,也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我们看到了问题,我们在改变,尽管这种改变的道路依旧漫长。
看到最后,全国人民在应对灾难时的相互中的相互扶持,我有种感动,但我也期望在应对繁荣时,我们也要持续清醒,居安思危!
[荐]国情备忘录观后感1000字通用10篇
快乐来自于视觉,观影即是如此,精彩的影视作品,总能抓住观众的胃口。很多优秀的观后感,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撰写观后感要有真情实感,真实将心里的感情流露出来。您对写好作品的观后感一定充满兴趣吧!考虑到你的需求,读后感大全特意整理了“国情备忘录观后感”,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1)
为什么要践行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源于我们对自己国家基本国情的认识。因此,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我们不仅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这既是为了总结过去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要面向未来。然而,在公众、甚至是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当中,依然存在着很多模糊或者极端的认识,有认为一好百好的;也有只看问题,把现实说得一无是处的。这些看法势必会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与工作态度,进而对这个国家的前行发生作用。
盲目的乐观和悲观在现在的社会里随处可见可闻,但《国情备忘录》,在令我们喜悦的时刻引人深思和清醒,在叙说成绩的同时,更加关注我们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国情备忘录》从当前发展和我国的人口、三农、土地、资源、环境、民生、创新和教育等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出发采用了一系列的准确数据和现实存在的事实说明了当前我国的国情。
中国在各种缺损的条件下获得了持续的经济增长,令世界为之震惊,诺兰将这种局面称为中国之谜。紧接着第二集谈到了人口问题,虽然30年计划生育政策,我们少生了4亿多人,使中国的13亿人口日推迟了四年,我们也使全世界60亿人口的人口日也推迟了四年。但今天,我们依然是世界上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中国这块土地,究竟能够承载的人口极限是多少,现在看来仍是一个未知数。在第三集中,讲到了农村的贫困人口问题,虽然农民总体上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方向迈进。但是我们要看到我们现在的农民的人均收入也仅仅是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落后我们城镇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这个差距现在还是在继续扩大。三农问题由此成为中国政府关注的重点。农民不小康,中国就不能完全实现小康,因此要重点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力图实现全面小康。《苍茫大地》和《资源扫描》两节则讲述了中国的资源现状,使我们更好的意识到中国仍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要切实做好资源合理利用,《山水之间》一节则提到了被称为长江女神的大型水生动物白暨豚,使我们认识到我们的不合理行为正在破坏大自然的平衡,给予我们已警示。第七集《民生纵横》,就业、养老、医疗、住房,这些都是老百姓关注的话题。中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竞争愈演愈烈,堪称世界最大的就业战争。我们1997年就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但人口老龄化以后,养老基金缺口达上万亿元。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而且80%在城市,20%在农村。中国656个城市中,有不少城市没有建立廉租房制度。在《创新元素》一节中提到了珠峰火炬接力,这是一个伟大的传递,诠释了祖国的实力。从体育的角度看,意味着人类能够达到勇气和耐力的新高峰,但是,同样让外界印象深刻的还有中国创新的力量和决心。在最后一集《中国脚步》中提到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尽管起步晚,但是中国却成功地接过了产业转移的接力棒,接力棒带来外国的丰富资本和最新技术,我们的脚步后发而先至。我国经济平均每年保持9.8%的增长速度,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在这令人欣喜的同时,人们也发现行进的中国正面临着一系列的难点。中国国情是诸多难点中的关键词,解决这些难点,没有可以遵循的模式和样板。这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这意味着我们国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保持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认识各种风险与挑战。
六十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如今已跃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工、农与第三产业逐步趋向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政治上,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政治地位的提高,而且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联合国常务理事国,我们正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文化教育上,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国民素质不断提高。
正因为我们取得的这些成就,在很多人看来,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即将被打破,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今,G2逐渐成为一个时髦的词语,人们不断用G2来指代美国和中国,G2成为世界新秩序的代名词。但我们应该清醒的意识到,现在我们中国还远远不是功夫熊猫,当今的我们也并非世界经济的救世主!
的确,《国情备忘录》同时让我们国民在无数的赞誉中清楚地看到辉煌的背后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我们的资源版图越来越小;我们的耕地面临着诸多被吞噬因素的危险;碧水蓝天越来越难得一见;巨大的人口压力考验着我们的承受力;滞后的三农问题仍在牵制着全局发展;就业难、住房难与看病难导致的矛盾有日益严峻的趋势;我们的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方面还有极大的上升空间;最为核心的民生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各方各面的贫富差距及差异持续拉大。
当然,所有问题的出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必然,不断完善也是一个必然,但是这需要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其它问题。正如《国情备忘录》所启示我们的,这些问题的实质概括起来就是各种关系的失衡。虽然我们近期对此类问题已经着手加以解决,但许多方面仍未扭转,甚至还有恶化的趋势。这些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现代化进程的突出问题,应该说是由发展水平和一系列体制机制共同造成的,有的也是部分改革举措不当引起的,因而也都需要我们在艰苦奋斗、促进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改革的目标,校正改革的方向,加大改革的力度、拓宽改革的广度、延展改革的深度。如果不继续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不进一步扩大开放,一味地放任这些问题的自然演进,就会导致我们发展方向的迷失,甚至连已经取得的成就也会丧失。从而也根本谈不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宏愿。
中国基本上是一个生产和储蓄的国家,高额度的储蓄是人民对政府没有信心的一种表现,或者是公共政策缺失的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2)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正像19世纪末的美国、二战后的日本、20世纪七十年代的韩国。以其经济奇迹而令世界瞩目。但我们的脚步后发而先至。
中国自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已成为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软实力的增强同样是中国前进步伐的有力保证。
今天全世界的人都在讲中国之迷,都在谈论中国奇迹,解读中国奇迹,解读中国之迷,关键在于解读中国国情。
我很有幸参加了这么一部鸿篇巨制《国情备忘录》的制作。《国情备忘录》一书,以实事求是的立场,客观描述了我们的国情,把认识国情摆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国情是我们制定科学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制定和实施政策所必需直面的现实,而对国情的认识也是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力量,振兴民族的关键。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30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幅高达9.8%,其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1978年还不到1%,20xx年已超过6%。今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钢铁和水泥生产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的外汇储备列世界第一,外贸规模世界第三。
中国是个资源大国,但同时又是个资源穷国,因为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农村改革近30年来,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提高到4140元,年均增长7.5%,总体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农村的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到4007万人。但是农民收入总体上仍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
我们面临着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难题,比如不断攀升的老龄化人口、步步紧逼的耕地红线、人均占有量低的煤炭等资源,就业、住房、教育等一系列民生问题。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走自己的道路。我们今天面对的环境,也已经和西方经济起步时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差别。
虽然我们面临着种种的难题,但是我们在探索中前行的脚步从未停止。
国与策,是基于国情的一种智慧。在中国,我们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是在立足中国基本国情探索着一条符合中国未来的发展之路。今天的中国,正在自己的国土上,化解着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各种矛盾和难题。拨慢人口钟、取消农业税、推进城乡一体化、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大力促进就业,面对一个个社会转型中的问题,我们胸有成竹。因为我们确定了基于中国国情的科学发展观。
20多年前,美国人阿尔文托夫勒的一本书《第三次浪潮》,对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人心灵造成的冲击,至今仍然连绵不绝。
但今天,阿尔文托夫勒面对中国的巨变,感叹所有的变化都超出了他的预测范围。他说:没有人能够想象中国的崛起。这是一个神奇的时刻,变化如此迅速地降临。没有人能够精确地预测未来。主流的预测在不断地变化。
六十年的辉煌,让我们自豪,六十年的成就,让我们喜悦,六十年发展的背后,中国国情也有不易被大众所看到的隐忧。
读罢《国情备忘录》,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越走越宽,中华崛起的梦想指日可待,和谐社会的幸福图景将呈现在每个中国老百姓心中。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3)
《国情备忘录》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作的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它的主要内容有:中国之谜、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创新元素,以及中国脚步等九集。《国情备忘录》就当下中国的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我国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进行了客观详尽的表现。这是一次全方位展示中国国情的基本状况,一次近距离观察中国的发展元素。
通过在课堂上的观看以及课后自行观看,感想、感慨和收获良多。下面仅以第七集——民生纵横,简单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感受。
所谓民生,是一个谈到中国绕不开的话题,它充分体现了民生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正所谓国情即民生,国情之本,重在民生,民生乃立国之本。《国情备忘录》之民生纵横反映了中国很多真实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我们也都看到,国家领导人也非常重视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得到了不断的解决,比如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等,国家一直都在努力。但是很多事情,还远远不够,只是杯水车薪,或是只解决了冰山一角而已,甚至有些事情并不以国家的意志为转移,这似乎有些可笑。这在贫富差距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国家的确在不断的强大,财富迅猛聚集,但是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广大农民和农民工的收入、各种社会福利却总是跟不上国家发展的速度,形成贫穷越来越贫穷,富裕越来越富裕的局面。这就是中国,两极分化。在农村里,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这几个问题:医疗、养老、住房、就业、教育等。多少人生病不舍得看,由于药店的药价也成倍的上涨,多少人因此连药也舍不得买了,要么挨挨,要么找点草药。还有那一老一少都有很多问题,有的老人寂寞地守着空巢,有的被遗弃无人赡养捡垃圾为生,或是老得腰也挺不起了还在干农活;小的留在家里的无父母看管成了野孩子,跟着父母在外面的读书也是个问题,小时候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一生也就这么给毁了……
中国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远有曾经令人骄傲的“两弹一星”,近有神州系列飞船和高速铁路等。但我们不能一叶障目,这些科技的制高点,只是呈点状零星的分布在某些领域。翻开这些高科技的背后,看看还有多少的问题。大部分企业没有申请过专利,连年增长的专利大部分是跨国企业的成果。多少企业没有核心的技术,只是靠着廉价的劳动力,榨取工人剩余价值,而且大部分还是被外国人拿去了。多少科研经费换来的只是一纸无用的论文,或是成果走不出实验室。GDP在不断的增长,但其中的多少是被外国人分去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给别人打工。中国的确成了一个世界工厂,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只是被外国人剥削的工人,如此下去中国的财富是在不断的增长,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永远不成比例,永远跟着别人后面。很多时候,我们不能仅仅看GDP,我们必须尽快实现产业的升级,向日韩好好学习,真正快速提高科技实力。
当然这里讲到的更多的是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忽视了成绩。中国的进步与变化绝对是翻天覆地的,但看到问题往往比看到成绩更具有价值,更值得我们思考和努力。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4)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占有七亿三千万农夫,如斯宏大的数目也决议了这是一个世界级的问题。能够说,解决三农问题就即是解决了关联全部中国前程乃至世界发展的大问题。作为这七亿三千万分之一,我在观看《国情备忘录:农字当头》之后,也想谈谈本人的一些主意。
在纪录片中,八九十年代的材料不禁让我回想起小时候的生涯,对照现在,确切有了天翻地覆的变更。记得在90年代初,我们还没能解决饥寒问题,常常吃不上饭,生活无比艰难。
国家始终坚韧不拔地为乡村、农民解决温饱问题也做了很多尽力,从尽力而为地激励家庭联产承包、减税补贴、到废止农业税,勉励搀扶乡镇企业,领导农民就业更加科学化,多元化,使得农民的生活过的好了许多。
不外目前农村和城市间的收入差距过大,造成城乡发展失衡,是新时代农民面临的新问题。
农业是工业之本,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农民。当初工业,城市发展起来了,也是时候要拉农民一把。目前造成农民窘境的起因是多样的,只有兼顾统筹,发明及时,抓重点,能力更有效地找到解决的方式。首先是农民本身的问题,很多农民都是世代被约束在土地上,正如纪录片里面的一位陕西农民,他这样说的:我是农民,我就种食粮,做生意我不行。
农夫往往在提高自身其他技巧上缺少必要的前提和准确的意识,国家应当进一步,更广泛地组织一些简略适用的农民培训,让他们找到其他可能的前途;在乡镇企业方面及农民自主创业方面,国家要更加器重必要的补助和供给优惠的政策,让一局部农民先富起来,再带动整个群体;目前土地交易严峻,这是一个十分严格的问题,以我故乡为例,良多土地已经被卖出,有的是建筑厂房,这仍是可以接收的,但有的是直接围起来等升值,造成了有地没人种,有人没地种的不好景象
农民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一两个政策就可以解决的,只有相干部分始终坚持苏醒的脑筋,认清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问题的紧急性,才有可能打赢这场新世纪中国最大的无硝烟的战斗。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5)
这天我们外语文法党总支部组织了观看中国国情纪录片,看完后感触颇多。
片中首先采访两位外国友人,他们讲述了在中国生活的30多年间所看到的变化,“几乎每一天都不一样”这句话让我记忆深刻。的确,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的提升,无不展现出中国崛起这一胜景。而转看我们的生活,废除了农业税,增加了农民补贴,实行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农村的基础建设等等,这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繁荣和强盛。所以我们自豪,当奥运会点燃了全世界人民的激情,当世博会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当夏季达沃斯年会定在中国大连,当我们加大对非洲国家的支持,当世界的眼光越来越聚焦中国,我们便感到无限的自豪和骄傲,是的,我也是。
但是,在关注骄傲的同时,在关注成长的同时,我同时也感觉,我们的国家在飞速的发展,可贫富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政策的光芒没有照彻祖国大地,仍有许多人生活在生活的底层。走在长沙繁华的步行街,会看到好多流浪乞讨的人,会看到好多流动的小偷,会看到可怜的小贩躲躲藏藏兜售着廉价的小玩意;在城市的中心,我们看到繁华,可在城市的角落,仍有许多人挣扎在贫困线上。国家的政策确实是好,但是实施政策的某些地方官员却会动歪脑筋,耍耍小聪明。中国在发展,中国的法制政策都在不断完善,可仅完善些条框之余,还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解决,不仅仅是当前的,也有原先遗留的还有国民的素质,官员的素质,国民的心态恐怕都应值得提高。这一感叹和期望,就应不只我一个人有,我们能做什么呢?我能做什么呢?
片中还提到了中国由过去的超多依靠进口到此刻世界也要依靠中国。这是我们的骄傲,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不仅仅走出去,也超多的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人才和丰厚的资金来大力发展我国的产业,实质中国的产品远销海内外,国人在外国旅游买回来的也都是“MadeinChina”的纪念品。这确实很值得骄傲,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中国此刻的出口产品大部分都是属于廉价的生活必需品,或仅是某个产业链上的一个小的加工或组装品(当然不排除也有一些自主创新的知名企业,如海尔等),这些都是以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的破坏为代价的。此刻的中国当然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大力倡导自主创新,大力支持新能源企业的发展,也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我们看到了问题,我们在改变,尽管这种改变的道路依旧漫长。
看到最后,全国人民在应对灾难时的相互中的相互扶持,我有种感动,但我也期望在应对繁荣时,我们也要持续清醒,居安思危!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6)
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念片,可谓受益匪浅,感慨万分。
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录片,我仿佛亲历了祖国的成长与发展,我感受到了我们生机勃勃的发展中所饱含的艰辛和无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让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踏着坚实的步伐,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求实进取、开拓创新,昂首走向美好的未来。
这是一部主要描写中国民生和科技创新的大型纪实片,用生动的手笔和详实的数据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地的全景变化和人民的生活面貌。作为80后的我在看过此片后不禁为伟大祖国的可喜变化而感到骄傲,更是从深层次感受到了身上的重任,因为我们在看到祖国综合国力越来越强的同时,仍有很多问题和矛盾尚未解决,可以说这让我重新认识了国情的复杂性,它不再离我遥远,而是让我有了新的视角理解一些政策和国家的未来发展。
纵观这部纪录片主要分成两部分,即民生纵横和创新元素。先说说民生纵横部分,古人言:人者,邦之本也。这充分体现了民生对一个国家重要性,正所谓国情即民生,国情之本,重在民生,民生乃立国之本。近年来,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各项政策无不体现着民生的重要性,以人为本,关怀民生已经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尽管当今的中国社会仍然存在着贫富差距较大,看病贵、看病难等重要民生问题,但我想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这些问题都将会被逐步解决。同时我想问题的出现也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不断完善也需要一定的过程。正如片中所说,高速发展的的经济不可避免的给我们带来种种后遗症,而对基本国情的重新发现和审视,将成为中国经济这艘大船的望哨和指路灯。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7)
通过在课堂上的观看以及课后自行观看,感想、感慨和收获良多。下面仅以第七集——民生纵横,简单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感受。
所谓民生,是一个谈到中国绕不开的话题,它充分体现了民生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正所谓国情即民生,国情之本,重在民生,民生乃立国之本。《国情备忘录》之民生纵横反映了中国很多真实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我们也都看到,国家领导人也非常重视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得到了不断的解决,比如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等,国家一直都在努力。但是很多事情,还远远不够,只是杯水车薪,或是只解决了冰山一角而已,甚至有些事情并不以国家的意志为转移,这似乎有些可笑。这在贫富差距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国家的确在不断的强大,财富迅猛聚集,但是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广大农民和农民工的收入、各种社会福利却总是跟不上国家发展的速度,形成贫穷越来越贫穷,富裕越来越富裕的局面。这就是中国,两极分化。在农村里,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这几个问题:医疗、养老、住房、就业、教育等。多少人生病不舍得看,由于药店的药价也成倍的上涨,多少人因此连药也舍不得买了,要么挨挨,要么找点草药。还有那一老一少都有很多问题,有的老人寂寞地守着空巢,有的被遗弃无人赡养捡垃圾为生,或是老得腰也挺不起了还在干农活;小的留在家里的无父母看管成了野孩子,跟着父母在外面的读书也是个问题,小时候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一生也就这么给毁了……
中国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远有曾经令人骄傲的“两弹一星”,近有神州系列飞船和高速铁路等。但我们不能一叶障目,这些科技的制高点,只是呈点状零星的分布在某些领域。翻开这些高科技的背后,看看还有多少的问题。大部分企业没有申请过专利,连年增长的专利大部分是跨国企业的成果。多少企业没有核心的技术,只是靠着廉价的劳动力,榨取工人剩余价值,而且大部分还是被外国人拿去了。多少科研经费换来的只是一纸无用的论文,或是成果走不出实验室。GDP在不断的增长,但其中的多少是被外国人分去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给别人打工。中国的确成了一个世界工厂,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只是被外国人剥削的工人,如此下去中国的财富是在不断的增长,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永远不成比例,永远跟着别人后面。很多时候,我们不能仅仅看GDP,我们必须尽快实现产业的升级,向日韩好好学习,真正快速提高科技实力。
当然这里讲到的更多的是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忽视了成绩。中国的进步与变化绝对是翻天覆地的,但看到问题往往比看到成绩更具有价值,更值得我们思考和努力。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8)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七亿三千万农民,如此庞大的数量也决定了这是一个世界级的问题。能够说,解决三农问题就等于解决了关系整个中国前途乃至世界发展的大问题。作为这七亿三千万分之一,我在观看《国情备忘录:农字当头》之后,也想谈谈自我的一些想法。
在纪录片中,八九十年代的资料不禁让我回忆起小时候的生活,比较此刻,确实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得在90年代初,我们还没能解决温饱问题,经常吃不上饭,生活十分艰苦。国家一向坚定不移地为农村、农民解决温饱问题也做了很多努力,从不遗余力地鼓励家庭联产承包、减税补贴、到废除农业税,鼓励扶持乡镇企业,引导农民就业更加科学化,多元化,使得农民的生活过的好了很多。但是目前农村和城市间的收入差距过大,造成城乡发展失衡,是新时期农民面临的新问题。
农业是工业之本,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农民。此刻工业,城市发展起来了,也是时候要拉农民一把。目前造成农民困境的原因是多样的,只有统筹兼顾,发现及时,抓重点,才能更有效地找到解决的方法。首先是农民自身的问题,许多农民都是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正如纪录片里面的一位陕西农民,他这样说的:“我是农民,我就种粮食,做生意我不行。”农民往往在提高自身其他技能上缺乏必要的条件和正确的认识,国家就应进一步,更普遍地组织一些简单实用的农民培训,让他们找到其他可能的出路;在乡镇企业方面及农民自主创业方面,国家要更加重视必要的补贴和带给优惠的政策,让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再带动整个群众;目前土地买卖严重,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以我家乡为例,很多土地已经被卖出,有的是修建厂房,这还是能够理解的,但有的是直接围起来等升值,造成了“有地没人种,有人没地种”的不好现象……
农民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一两个政策就能够解决的,只有相关部门始终持续清醒的头脑,认清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问题的紧迫性,才有可能打赢这场新世纪中国最大的无硝烟的战争。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9)
《国情备忘录》以实事求是的立场,客观描述了我们的国情,这段视频把认识国情摆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国情是我们制定科学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制定和实施政策所必需直面的现实,而对国情的认识也是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力量,振兴民族的关键。该视频在华夏大地掀起了一股学习讨论《国情备忘录》的热潮。我们管理工程学院也组织开展了学习讨论读《国情备忘录》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仔细观看了这个视频,大大拓宽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实际知识。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正像19世纪末的美国、二战后的日本、20世纪七十年代的韩国,以其经济奇迹而令世界瞩目。但我们的脚步后发而先至。今天全世界的人都在讲中国之迷,都在谈论中国奇迹,解读中国奇迹,解读中国之迷,关键在于解读中国国情。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30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幅高达9.8%,其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1978年还不到1%,20xx年已超过6%。今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钢铁和水泥生产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的外汇储备列世界第一,外贸规模世界第三。中国是个资源大国,但同时又是个资源穷国,因为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农村改革近30年来,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提高到4140元,年均增长7.5%,总体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农村的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到4007万人。但是农民收入总体上仍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我们面临着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难题,比如不断攀升的老龄化人口、步步紧逼的耕地红线、人均占有量低的煤炭等资源,就业、住房、教育等一系列民生问题。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走自己的道路。我们今天面对的环境,也已经和西方经济起步时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差别。虽然我们面临着种种的难题,但是我们在探索中前行的脚步从未停止。
国与策,是基于国情的一种智慧。在中国,我们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是在立足中国基本国情探索着一条符合中国未来的发展之路。今天的中国,正在自己的国土上,化解着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各种矛盾和难题。拨慢人口钟、取消农业税、推进城乡一体化、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大力促进就业,面对一个个社会转型中的问题,我们胸有成竹。因为我们确定了基于中国国情的科学发展观。
六十年的辉煌,让我们自豪,六十年的成就,让我们喜悦,看罢《国情备忘录》,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越走越宽,中华崛起的梦想指日可待,和谐社会的幸福图景将呈现在每个中国老百姓心中。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10)
其实,去年刚播出的时候我就看过《国情备忘录》,感慨良多。党组织号召观看,又重温了一遍,又有不少新的收获和感想。
重点看了创新元素和民生纵横。民生,是一个谈到中国绕不开的话题。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国家的发展和振兴必须以民生为出发点。既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就要享受国家强大兴盛所带来的利益。但现实却是无情的,《国情备忘录》也反映了很多真实的社会问题。我们绝对不能否认,新一代领导人非常重视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得到了不断的解决。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等,国家常常出手不凡----砸钱、出政策,不少问题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观。但有很多事情,还远远不够,只是杯水车薪,或是解决了冰山一角,也有的事情并不以国家的意志为转移,似乎有些可笑。国家在不断的强大,财富迅猛聚集,但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广大农民和农民工的收入、各种社会福利却总是跟不上国家发展的速度,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矛盾越积越多。
医疗、养老、住房、就业、教育……每一个问题都牵动着千千万万百姓的神经。我出生于农村,对很多问题更是深有体会。在农村,多少人生病不舍得看,现在,甚至药店的药价也成倍的上涨,多少人因此连药业舍不得买了----要么挨挨,要么找点草药。还有那一老一少都有很多问题----有的老人寂寞地守着空巢,有的被遗弃无人赡养捡垃圾为生,或是老得腰也挺不起了还在干农活;小的留在家里的无父母看管成了野孩子,跟着父母在外面的读书却是个问题,小时候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一生也就这么给毁了……我不敢奢望民生问题能一步解决,也不可能,但愿社会能越来越好,人民越来越幸福。
中国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远有曾经令人骄傲的“两弹一星”,近有神州系列飞船和高速铁路。是的,如果要列举一定还可以列举出一大串出来,但如果一个国家的科技成果是可以数出来的,我并不认为是有多么的发达。我们不能一叶障目,这些科技的制高点,只是呈点状零星的分布在某些领域。翻开这些高科技的背后,看看还有多少的问题。大部分企业没有申请过专利,连年增长的专利大部分是跨国企业的成果。多少企业没有核心的技术,只是靠着廉价的劳动力,榨取工人剩余价值,而且大部分还是被外国人拿去了。多少科研经费换来的只是一纸无用的论文,或是成果走不出实验室。GDP在不断的增长,但其中的多少是被外国人分去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给别人打工。中国的确成了一个世界工厂,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只是被外国人剥削的工人,如此下去中国的财富是在不断的增长,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永远不成比例,永远跟着别人后面。很多时候,我们不能仅仅看GDP,我们必须尽快实现产业的升级,向日韩好好学习,真正快速提高科技实力。
也许我看到更多的是问题,这并不意味着我忽视了成绩。中国的进步与变化绝对是翻天覆地的,但看到问题往往比看到成绩更具有价值,更值得我们思考和努力
《警示录》观后感
《警示录》观后感
怎么说呢?处在大学的我们,现在就是处在十字路口,正朝着自己的理想的方向前行。大学,是多少人所向往的,同样对有的人来说,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可是,有的人却身在福中不知福,经不住来种种诱惑,做一些违纪、违法的事。甚至把自己的后半生都交到高高的围墙之中。
大学就是社会的缩影,社会上各种不安全因素和负面影响必然反映到学校来,正在读大学的我们,由于涉世未深,思想单纯,缺乏社会经验,年轻气盛,极易冲动,各种状况都可能发生。《警示录》里面的案例都是发生在我们青少年身边的真人真事。这些案例内容非常具有代表性、教育性、通俗性,以案说法,寓理于例,是一个个生动的法律教材。例如:“提高警惕,慎防受骗”中的,黄某本来和李某就不认识,可是就是在聊得来的情况下,互留了对方的电话号码和地址。黄某就收留李某到他宿舍留宿,并把自己密码箱的密码当众刚在宿舍说了出来,并把自己的电脑和同寝室的一名同学的电脑放在里面,结果就是自己的电脑和同宿舍同学的电脑都被盗走。这个案例告戒我们千万要就交友慎重,最终将自己毁灭。这些鲜活的事实,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时刻提醒着我,要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要交友慎重。还有许多的案例摆在我们的面前,案例中没有深奥难懂的法律条文,却使我学到了不少法律小常识,让我知道了哪些是违法犯罪,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能靠近他的,这本书,还告诉了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书中从交通安全、识别坏人、如何同坏人斗智斗勇、拒绝邪教等方面,告诉我们一些经验和方法。这对我们以后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危险条件下自救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看完这些案例,丰富了我们的法律知识,增强了我们的法律意识。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的健康成长牵动着社会上每一个人的心!有家庭的关爱、社会的关心、学校的教育,我们一定能茁壮成长。“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句话是三国时期刘备在临终时嘱咐儿子刘禅所说的,意在教育刘禅不可轻视小事情,不要因为好事影响小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坏事影响小就去做。这句话至今对我们修身养性仍具有指导意义。学好非常不容易,而学坏却很简单。一失足成千古恨,好人滑向犯罪深渊只有一步之隔。我们一定要借这次学习《警示录》的机会,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远大理想,养成良好习惯,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小公民。
《午夜寻访录》观后感300字
《午夜寻访录》观后感
《午夜寻访录》用纪实的拍摄风格,向观众娓娓道来一个恐怖故事。影片讲述了方鸿、小光、小彬三位电视台记者深入以猴戏著称的障头村走访,却在进村之后连连遭遇怪事的故事。恐惧笼罩着村子里的人们,记者决心一探究竟,几经历险,最终查明了村子里出现的一系列怪事的真相。
故事最终的真相竟然是一种虫毒所致,让人产生幻听、幻视等影像,由此对此片产生一些疑惑。
疑点一:开篇三名记者驱车前往樟头村,途中一女子拦车救子,当时他们并未被虫咬,为什么小光会看到了小孩,其他人没看到,后来车上又出现了血图。
疑点二:虫毒致使的是人心智不明,出现幻听、幻视等现象,只有人会出现,为什么他们携带的摄像机也拍摄出一些匪夷所思的画面,比如教室中可疑影像,以及一次午夜寻访途中,小彬在系鞋带的时候,把摄像机停放时拍摄下后面一男孩横穿马路,但在路中间突然消失的影像。
此片的真相以虫毒导致人们心智不明,但是摄像机记录的应为真实影像,所以此片感觉有点乱。
值得称赞的是本片在音乐和画面上给人以视觉与心理的冲击力,惊悚骇人气氛演绎得淋漓尽致。
《艺伎回忆录》观后感
《艺伎回忆录》观后感
艺妓回忆录是一个爱情故事,千代子很幸运,有两个男人爱她。一个从她12岁起爱她18年最后得到了她,另一个从她15岁起爱她15年,最后放弃了她。这两个人是一起创业的同事,一个是董事长一个是总裁。董事长因为太在意他的合作伙伴,所以在总裁放弃前,一直没有表达。而千代子从12岁起就爱上董事长。有点象个童话故事。小百合对爱的追逐,从那杯甜冰开始,她余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接近她心中的那个男人(会长)。 而事实上,故事结束前,小白和总共见到那个男人也没几次,她却能如此坚定不移地忠于她内心的感情。甚至可以这样说,她的整个人生不过是在桥上的那几分钟邂逅上的。这就是典型东方人的爱情,电光火石间的莫名一瞬能让她倾其一生。
第一次看这部作品的时候,吸引我的,绝对是“艺妓”二字。不同于西班牙女人的热烈奔放,东方文化孕育之下的女性往往蕴含更为内敛的智慧。
艺妓也是幸运的,她们身着日本最高贵的和服,每一件都是一副艺术品,她们接触的都是上层社会的人士,所以她们在每日的交流中训练了不凡的谈吐,她们的一举一动都散发着优雅的美感,让人投影惊羡的目光。在日本,艺妓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可以说许多穷苦人家为女儿被选上做艺妓而骄傲,艺妓同样也是女性走向上层社会的捷径。这一点在伊藤博文时期最为凸显,当时日本6个内阁大臣,有两名是女性,他们都是艺妓出身。
艺妓的一生可以说是悲哀的,艺妓从小就被卖到置屋里,十年所学的一切可以说表面上是一门艺术,然而究其实质不过是为了满足男人的欲望,被窥视、被保护。她们的工作是到茶屋陪客人聊天,舞蹈。这就注定了艺妓一生都要依附着男人而生存。
“你无法告诉太阳多照一些阳光,也无法告诉雨水不要再下了,对男人来说,艺妓只能做半个妻子。我们在黑夜降临时成为人妻,并从如此之多的刻薄中学会善良。”
纪伯伦说:”有限的爱情要求占有对方,而无限的爱情则是只要求爱的本身。” 小百合的爱情属于后者。有限的爱情固然风流,可惜不够真心,双方都限制这自己的付出。无限的爱情拥有执着,这是值得尊敬的一种忠诚和坚守,但有时候执着却意味着对未知未来所蕴含的种种机会之否定,这或许是更大的损失。 世人无法说清哪一种爱情更为高贵,《艺妓回忆录》这一本书吸引人的地方也不是爱情,翻开这本书你会有一种亲切感,或许是两种文化太相像的原因。
《洛杉矶时报》是这样评价它的: 《艺伎回忆录》是一场勇敢的表演,一部提供了生动视角的处女作,引领你进入一个大半已经失落的隐秘世界。高顿叙述了一个让人目眩神迷的故事……艺伎能自然而然地引人入胜,唤起某种从容的情欲。因而,在如今这么一个欲望贲张、百无禁忌的时代,当我们发现作者以充满智慧的坦诚和优雅刻画这样一个人物时。是何等愉悦啊……对于任何作家而言,这部小说都堪称成就非凡,不过,对于一位文化差异显着的白人男作家而言,更为难得。
如果你对艺妓有兴趣,翻阅这本艺妓回忆录是上上之选。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国情备忘录观后感20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