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岁月如歌读后感600字 > 地图 > 岁月如歌读后感600字

岁月如歌读后感600字

发布时间:2019-11-02 来源:互联网

岁月如飞刀影评。

电影或电视剧,是可以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那些思维的火花在观看过程中可能转瞬即逝,写作品的观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观后感可以更加条清缕晰地整理我们的思维。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岁月如飞刀影评”,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岁月如飞刀影评

学生时代迷恋的一位美国明星詹妮弗·康纳利。现在竟变成了个这。岁月如刀,刀刀催人啊。后来才得知《美丽心灵》里她居然是女主角,两个小时的电一影里我压根就没认出她。《美国往事》里的跳舞的少女哪里去了?岁月如飞刀

不是不能接受衰老和皱纹,在网上看见过人过中年、青春不再,被网友指责为邋遢和臃肿的山口百惠。但穿着家居服漫步在社区街道上的百惠倒没有引发我太大的感慨,照片中,她淡然闲适的表情,依然保持着印象中一贯的与世无争,一贯的温婉和超然。《绝唱》里的小雪如若活到中年,也理应是这个样子。詹妮弗不同,无论是那削瘦的、失了水分的脸颊,还是趟过娱乐圈浑水后,久经历练的眼神,都难寻一丝往日的痕迹。这是一个摸爬滚打后成熟了的女人。

在一篇有关她的访谈中,她残忍地告诉记者,生活中已没有太多的爱好,最大的兴趣是*爱的同时一边跟朋友煲电话粥、一边看杂志和上网一购物……

皱纹改变的不仅仅是容颜,皱纹分裂了曾经完整的人格。相比而言,臃肿而邋遢的山口百惠,倒是保持了她的完整与统一……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延伸读

燃情岁月影评


燃情岁月影评(一)

好多关于这部影片的影评已经层层叠叠的将时光覆盖,再写影评的话也许是老调重弹。但是无论有多少影评。都不能将这部影片带给我的激情冲淡。

我在最具激情的年纪看了这部影片,那时候的我也许是完全的用下半身来思考问题的一个人。我一直以为靠雄性激素可以让一个男人简单而又充实的过完这辈子。觉得往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更替,都是男人雄性激素分泌的结果。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也看过大河恋,里面的皮特也是不羁,也是和一个印第安女人相爱,而他的哥哥到最后有着成功的事业,如花般的美眷。相比于秋日传奇里的爱佛瑞,大河恋彷佛就是现实版的爱佛瑞。试问男人一生何求?

但是在秋日传奇里的爱佛瑞的台词给出了答案——“我遵守所有的规矩,神的,人的,而你(崔斯汀),并没有。但是可笑的是,所有的人喜欢你甚至多一些,所有的人。甚至我的妻子。”他语音低垂的在苏珊的墓前,跟崔斯汀伤心的说。

往往生命的激流,会与现实去对冲,在你的梦想与物欲之间,给你戴上沉重不堪的枷锁。这些枷锁,就是爱佛瑞所说的“规矩”。你可以去当一个乖孩子,生来美好的去享受你该享受的一切,在规矩的铁轨中,快速的奔向你的目标。当你回首的时候,你发现在这所谓的“规矩”的旅程中,你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做梦的自己。是你将生命的痕迹改变,改变成为千千万万人都类似的一条路,你与所有人都一样了,你也许会很成功,财富,权力,都会在这条轨迹中。前提是,你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本心。

遵守规矩,利用规则,直到你的成功。这样何尝没有激情?所以,为爱佛瑞鼓掌吧。他不丢脸,相反,他是个有梦的人。

在这茫茫世界之中,与命运的激流对冲,只对大自然的神明致敬。这是每个男人所梦想的世界。但是,你敢吗?所以,向崔斯汀致敬吧。他是一个永恒。

在这个已经被各种规则雕刻的体无完肤的世界里,你找不到一丝自然的温情。有人会耻笑这样的后果,因为如果都按自然的准则,人人都不要活了,你喜欢上你的嫂子,你就可以跟她去做爱了。这不可笑么。

而更可笑的是规则代表了文明,同时不仅仅是文明,也是约束。更不可思议的是规则往往是最不守规则的人亲手制定的。你内心的熊将永远的沉沉睡去。因为你遵循的是——别人的规则。

最后用特洛伊的一句台词结束:我们不必羡慕神灵,相反。神灵羡慕我们。因为,终有一天,我们会死去。这让我们的每一天都有了价值。

燃情岁月影评(二)

几乎从看到这部电影的第一个镜头开始,我便知道,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爱情片,所有关于三角恋的戏份都不过是点缀,真正的主人公只有桀骜不驯的崔斯汀一人。本片从个人、家庭的视角去展现一段宏大的历史。从美国“驱逐”印第安人之后,到参加一战,而后重新复兴。这一系列事件中,崔斯汀成为了美国精神的代言者,即呈现出一种堕落的纯真,而这纯真又带着野性的呼唤,向世人展示出极其迷人的魅力。

从历史上来说,美国这片土地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当“五月花号”抵达这片土地时,他们热情的接待了这一批移民,并奉上自己的粮食款待。只不过没想到换来的却是一场屠杀。在本片中,崔斯汀的父亲因不满这种“恩将仇报”的不人道行径,隐居山林。崔斯汀在父亲的影响下同时接受西方文明与土著文化,他身上的“野蛮”带有一种神秘性和快意恩仇的人性本色。这种文化让他更具有弑杀和保护的能力,让他更容易聆听内心真实的声音,真实的面对外界的情感。经历过风风雨雨,终究被一个白人与印第安混血的女孩收服,并产下后代,延续这样一种精神与魂灵。

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很多人渐渐迷失了本性,忘却了人性。崔斯汀的成长环境让他更多的去亲近自然,也更多的遵从自己内心的真实。片中一句“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便是最好的概括。如小弟弟山莫,面对所爱之人无法突破心中防线,一定要等到名正言顺方能水乳交融一般。大哥艾尔弗也始终无法跨过那道坎,一定要在弟弟坟前,等着自己所爱之人允许方可谈情说爱。但对于崔斯汀来说,爱了就是爱了,他会遵从心中的真实情感去行动、去回应。当然,他并非完人,在受到打击之后也会一蹶不振。他曾经两次出海不愿面对家人,是逃避,亦是疗伤。当他抛开一切远游之时,或许有人会认为没有大丈夫的承担,或许有人会觉得没有英雄断腕的魄力。但这其实就是真实人性的选择。当一个人受到痛苦的打击后,他一定会先求得内心的保护和平静,而后才能顾及他人。所以,片中的崔斯汀每次颓废得出现络腮胡须的时候,便是经历痛苦的真实写照。在痛苦的自我流放中,他在蓄积力量。

纯真的堕落源于崔斯汀对自我的坚持、自由的追求。当他认为上帝不公,会诅咒,并用一己之力来复仇。如果一个虔诚的教徒,是不可以对上帝有任何怀疑态度的。但是,正是这样一个有着对自我强大认知的人,才会带着这种在信徒看来是一种罪过的“堕落”去反抗上帝的安排。他从不循规蹈矩,从不按章办事。他在战场上以保护弟弟为目的而不是杀敌,在弟弟死后陷入疯狂复仇的痴迷状态,跨越兄弟妻不可欺的禁忌,有了夫妻之实后又无法在道义上给以名分,并且有不同程度的走私、枪杀的行为……这一切无不违背上帝的“规则”,但在外人看来却有如此的有魅力。在片中,大哥有一句话说的好:“我凡事遵守规则,无论是上帝的还是人的,他们却不喜欢我;而你,从不遵从任何规则,但人人都爱你的。”因为这是一种桀骜不驯的力量之美。

崔斯汀身上的野性不仅吸引着身边的人更是一种可贵的凝聚力。影片中他单人骑马从地平线缓缓出现的镜头一共有四次,每次都配以宏大的背景音乐,并且每一次都是通过他人的视角,将人们的兴奋点和关注度提升起来。而后,他便或从容的、或潇洒的、或精神百倍带着希望出现在阳光中。这时,所有期盼他的人似乎都看到了希望一般,满眼欢笑。在这片土地上,他就是太阳,是生机勃勃的夏天。他的魅力让身边的男人女人都折服,他也实实在在为“家”尽到自己的一份努力。似乎只有他在的时候,这个家中才充满欢笑。经久离家的母亲只有在他结婚的时候才重归故里;他对家的供养与经营一直都是实实在在的;最后,也是在同仇敌忾之际,让兄弟重归于好,因为此时,家大于一切。

在宏大的历史叙述下,让人艳羡且令人心怜的崔斯汀的形象已幻化成一种力量,它来源于脚下的土地,神秘的文明,包容的心胸。他的自由洒脱、勇于承担、逃避放逐、勇敢面对、爱恨分明……无一不在潜移默化的代言。如果说《阿甘正传》为世人描绘了一个美国梦,那么《燃情岁月》便是对美国精神的一种诠释。

燃情岁月影评(三)

生命是一场放逐和流浪,只是大部分人都将自己交予了俗世,用别人和社会既定的轨道牵拌自己前行,而内心的声音,早在懂得谄媚于人之前就消失殆尽,又或者,永远在耳畔孤独的回响。

我们无法抵挡Tristan从原野上策马呼啸带来的狂野,无法阻止Alfred带着文明进程的光环在人群中脱颖,无法拦截单纯的Samuel走向他并不了解的战火并失去生命,编剧选择了Susan去承受这一切,在她的时间坐标上,上校的三个儿子相继出现陨落,但每个人都背负着她无法实现的希望,胶着一生的爱恨和等待,在时间和命运捉弄的漩涡中无法自拔。

自由的气息是残酷的,Tristan流淌着熊的血液,追逐着自己的冲动。在Samuel的墓前痛哭的男子,长发飘扬,柔情似水,任何女人都难以逃脱那样深情地懦弱,susan也不例外。爱上狂野的自由,就意味着接受他残忍的选择,“即使我有了孩子,你还是要走吗?”Tristan几乎没有迟疑的翻身上马,尘土飞扬中抛下流涕泗流的爱人。他是爱她的,我坚信。只是,自由的天性高于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如此又怎么能顾全爱情的美满?年复一年的等待,只有莫名的玩意从孤岛或荒地寄来,还有铺天盖地的寂寞和深入骨髓的绝望。她没有想到过还有重逢,“永远太远了”,这是Susan的借口,因为那个以为永远到不了的等待终点居然出现了。我完全可以感受到她的后悔和惊异,命运是如此的捉弄,小伊莎贝尔的礼服、跨坐在Tristan脖子上玩耍的samuel,那原本都是她的,熬过了那些年空洞无望的等待,还要忍受将爱人和梦想拱手送人的悲哀。

susan身上流淌着我们自己的影子,因为爱和梦选择坚持,因为理想太遥远而不得不放弃,因为我们不是坚定地追随自己内心声音生活的俗子,所以不能像小伊莎贝尔那样,从小就坚持“他是我的男人”并固执的等到了那一天。或许,时间再开一个玩笑,让我们像susan一样,总是错过最爱的人,总是和最美的梦想擦肩而过,于是相信缘分和等待,从哭着嫉妒到笑着羡慕,安慰自己平淡就是真谛。

而那些咆哮着的声音,压抑在心底,总在深夜不断响起,所以,爱上他乡的秋日传奇,感动于自己的燃情岁月。

《岁月神偷》影评800字


《岁月神偷》影评

《岁月神偷》是我一直都很想看的一部电影。不过说来惭愧的是,我不是因为演员,也不仅是因为剧集,是因为一首叫做《岁月神偷》的同名歌曲。我以为歌曲是电影的插曲,观影之后才发现根本不是。歌很美,电影也很美。
电影讲述了1967年到1977年这十年之间发生在香港深水埗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的故事,一对社会底层的夫妻在经历了人生百味之后,感悟到唯有岁月的变迁才是真正的神偷。正所谓在幻变的生命里,岁月,原是最大的小偷。
影片是港片黄金时代落幕后的情怀之作,也是一部充满怀旧色彩的文艺片。胶片般泛黄的色彩切换为观众讲述了一个比较细腻的故事。2010年的春天,香港平民题材的电影大噪,将大陆影迷们带入了香港普通民众的市井生活中。
影片一开始就是十分浪漫文艺的基调,罗家的小儿子从卖鱼市场上偷拿了一只乌龟和一个鱼缸,乌龟揣进裤兜里,空鱼缸套在头上,镜头以小孩子的视角在香港的旧胡同巷子里移动,鱼缸外的世界有些扭曲变形,却又显得无比真实而且富有生活气息。回到家中后,忙着做鞋又沉默寡言的老爸例常询问他学校里教了什么,小孩回答说中文和英文,老爸接着又问中英文各自教了什么,小孩的回答还是中文和英文,将小孩子独有的调皮与可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罗家的小儿子罗进二从某些角度来说不算一个讨喜的小孩子,因为家里最小的缘故,父母哥哥都宠着他,也养成了一些坏脾气,比如随便偷人东西、娇气爱哭、自私贪吃,与从小品学兼优的哥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又对这么一个小孩讨厌不起来,可能是围绕着他的视角影片讲述的爱与感动有很多的缘故。
平民阶层的生活从来就不会一帆风顺,这同样是生活在永利街的罗家四口的真实写照。生意不好只够勉强维持生计的小店同时要受到黑白两道的压迫、台风随时会入侵带来灾难、生命也会受到疾病等的威胁
香港电影在反映香港社会现实这一块一直都做得比较好。随着进度的展开,罗家四口艰难的生存状况也随之暴露在观众面前。一场来势汹汹的台风过后,罗家大儿子罗进一因白血病病倒,赶赴北京都没办法医治,罗家鞋摊的生意也越来越差。
值得庆幸的是,罗家四口没有被厄运打垮,他们发挥了香港人民乐观自信的精神,共同面对困难。小弟自哥哥生病后成长了许多,罗家父母夫妻感情更好,共同扶持着前进。虽然影片没有给哥哥安排一个完美的结局,让他去世了,但是哥哥身上许多健康向上的东西都得到了延续。
罗奶奶快要去世的时候,告诉小弟把自己心爱的东西扔进苦海就能见到想见的亲人,哥哥去世后小弟把他偷来的东西全都扔进了苦海,这是影片处理得一个很真实很打动人心的小细节。
除此之外,影片中还有许多地方引人泪目。哥哥生病住院后,小弟偷的东西被爸爸发现,罗父生气地打了他一顿,下手比较重。后来罗父给小弟擦药的时候惯常问起他学校里教了什么,小弟说中文和英文,罗父接着问中英文各自教了什么,小弟背出了所有的上课内容,与以往敷衍了事的回答完全不同,罗父擦药的手也跟平时不受外部影响专心不停做鞋不同,因听了小弟的话顿在原地半天都没动。我想这对于观影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触动。
哥哥去世以后,罗父徒手移植了一棵开满花的小杜鹃树栽种在哥哥的墓碑旁,教诲罗母和小弟说:做人要有顶。观众很容易联想到罗母经常说的一句话:一步难一步佳。这些小细节,都表现了罗家父母隐忍坚强疼爱孩子的伟大,引人泪目。
总体而言,电影《岁月神偷》是一部感人的文艺情怀片,细腻温情中蕴藉着巨大的感动。其中有无数温暖的细节和伤感的情节,能触动观众心底最柔软的那根弦,叫人为之动容,可以看作是香港人送给他们自己的心灵鸡汤。

《岁月神偷》影评1600字


《岁月神偷》影评:偷回港片失去的味道

前不久采访朱茵,谈及香港电影这二十年间的没落,她出乎意料的提起了《岁月神偷》这部电影,说在柏林的获奖让所有人都很开心。
当时我十分不解,一来水晶熊不过是非竞赛单元的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奖励,二来这部电影和朱茵本人可以说是毫无关系。但今天,当我完完整整的看了这部影片才明白,原来对于几代的香港人来说,它意味着的是一种情怀,一种记忆。
浪漫主义的情怀
这部电影改编自罗启锐导演自己的文集,也取材自他的家庭故事。朝花夕拾,以小见大,在这样一个极具诗意的名字背后想表达的意思是:在幻变的生命里,岁月,原是最大的小偷据说片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导演的亲身经历,比如恋上富家女、失去哥哥,而他亦是在用电影的形式来纪念他的亲人。
作为一个普通的影迷,我无从考证罗启锐的出身是否像片中的罗进二一样贫寒,但可以肯定的是,七十年代港大毕业,八十年代留学美国,就读最好的三大电影学院之一NYU,这份经历令他早已成为香港精英文化的代名词。他、张婉婷、许鞍华等人有着一样的人生轨迹,而他们的电影也因此有着共同的特征,即在不忘反映现实残酷的同时,又总免不了要做浪漫化的处理。在他们的身上永远看不到对现实的严厉批判,而是凸显着一种中产阶级特有的浪漫主义的情怀。
《岁月神偷》也是如此,而且还高明的选取了一个儿童的视角来看待这户位于深水埗的普通家庭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香港社会里所经历的坎坷。影片又名《1969太空漫游》,而1969则是香港社会最黑暗、最动荡的一段时期。官员贪污腐败,警察乱收保护费,医院的护士打针、递水也要收钱,加上大陆文革动荡的波及,香港民众的生活十分艰难,这些在电影中都清楚的看得到。但通过孩子那戴着鱼缸的视线所看到的变形的社会则大大缓解了这种直面惨淡人生的苦楚,仿佛收保护费可以当作鬼佬差人逗小孩倒背26个英文字母般的游戏,而失去亲人这么可怕的事情也在孩子将偷来的夜光杯、米字旗、齐天大圣一一填满苦海的行动中得到了最浪漫的化解。哥哥死后下葬在优美静谧的西式墓地,这当然不是《细路祥》一样的草根情怀,而是《天水围的日与夜》式的温馨。也许单纯是善良的人性根本无法解决现实的冷漠与痛苦,但正如鲁迅为《坟》的结尾插上的野花,电影也需要这么一个光明的尾巴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丝浪漫主义的情怀。
许久不见的纯爱
《岁月神偷》中白纸一样的纯洁爱情是香港电影多年以来都不曾有过的了。试看这些年的港片,以叶念琛的爱情三部曲为代表,港女通常都令人厌烦。用林奕华的话说:外表均只能以中庸形容,然而对待追求者时,却无一不摆出公主中的公主,女皇中的女皇的嘴脸和身段。男主角也不落下风,森美、王祖蓝这些样貌猥琐之流亦常常出没在银幕上,扮富家公子和花心大少。
《岁月神偷》则不同,纵然草根男和富家女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阶级鸿沟,但影片却给这对少男少女留足了表现的空间。不仅有double rainbow和热带鱼的记忆,更有公主离去,王子倒下,鲜血滴满白玫瑰的煽情桥段,唯美得让人觉得是在看韩剧。至此,罗启锐的中产阶级精英意识再一次凸显了出来,让爱情抛离现实的诸多枷锁,只留下最美好的一面给观众看。这样的纯爱在当下社会可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别说是香港,就连内地也早已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商业大潮的侵蚀下变了模样。太多如江苏卫视《非诚勿扰》那样找来要在宝马车后座哭泣的女人大做文章的节目就已经证明了当下这个社会价值观的堕落。因为没有,所以才弥足珍贵,才让《岁月神偷》里的爱情这样的触动人心。

相濡以沫的温情
但《岁月神偷》到底不是《love story》式的爱情故事,影片更动人之处在于一家人的相濡以沫和邻里间的互助互爱。
虽然谷德昭的一口上海话讲得并不标准,但他已经在无形中透露出一个信息:他们是上海移民。上世纪40年代中到50年代初,因为时局动荡,大批手工纯熟的上海裁缝师傅和理发师傅陆续迁移香港,他们所留下的洋服字号在香港叱咤风云五十年,如著名的培罗蒙、W.W.CHANSONS等,而上海发廊曾经更是遍布香港的大街小巷。这些新移民和本地街坊融洽相处,晚上坐在一个屋檐下露天吃饭,五大七小一起看电影,这让我想起多年前梁家辉和梁朝伟演的《难兄难弟》,也是一帮邻里之间,整天喊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口号。《岁月神偷》虽然没有把口号喊的多么嘹亮,但共同分享好菜等细节之处已经将这种在都市森林铁门对铁门的冷漠中逐渐消失的街坊人情味恰到好处的重现了出来。
亲情更是一颗催泪弹。母亲带着患上血癌的儿子四处求医问药,而父亲为了让哥哥输上新鲜血液不惜当掉陪伴多年的婚戒。当吴君如轻轻抚摸任达华手指上深深的戒痕,那一幕也让亲情像刀一样深深地刻在了观众的心里。
回归的香港精神
不用科技,没有神功,《岁月神偷》诉说的只是一个发生在香港基层家庭的故事。但面对艰难的生活,在那些小人物的身上却充分体现出了刻苦耐劳、自强不息的香港精神。
罗启锐说,近年香港社会上充斥了负能量,80后面对困难,感到迷惘,或者只懂得抱怨,令他回想六十年代时,面对的困难更多,还不是凭信念,想方法渡过难关。影片中罗记鞋店的招牌就是他送给这些年轻人的一个再明显不过的暗示鞋字半边难(難),亦有半边佳。就像吴君如饰演的母亲常说的那样,一步难,一步佳;难一步,佳一步,香港人就是在这样的乐观精神中走过了几十年,经历了经济的腾飞,也经历了金融危机、SARS的肆掠。做人总要信。罗启锐正是要借母亲之口告诉人们这样的道理。
六十年代流行摇滚乐队Monkees的老歌在影片中几度响起,我想要自由,像那天际飞翔的青鸟影片的最后也借着天空中出现的double rainbow来凭吊一个业已消逝的时代。然后,我们在浮躁的空气中再次呼吸到了久违的那种属于香港的感觉,至此一座城市也终于找回了它那被岁月偷走的味道。
最后我想说的是,《岁月神偷》绝对是《天水围》之后最好的港片。

平凡岁月观后感影评欣赏


《平凡岁月》是一部由沙溢和徐梵溪等主演的爱情电视剧,相信不少小伙伴们都有看过,剧中主要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四世同堂的家庭虽然历经困难但最终凭借亲情和爱情度过了充满风雨的30年。小编整理了一篇网友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平凡岁月》是儒意欣欣、派格传媒出品的年代剧,该剧讲述了普通工人李大宝用自己的善良面对生活困境,包容家人与朋友收获爱情幸福的故事。这是一个四世同堂的普通家庭里的中国式亲情故事,凸显中国式怀旧。该剧于2017年9月10日登陆北京卫视品质剧场播出。

最近一段时间,我非常喜欢看这种反映普通家庭家长里短的影视剧,在看这些与我们生活非常接近的情景,我时不时的想到自己,想想我自己身临其境的话会如何做。通过这些影视剧的观看,我明确了不少关于人生和人生哲理。

对于该剧,我不想再从整体上进行分析,我只想谈谈其中的两个人物。一个是斯琴高娃扮演的姑奶奶,一个是李明珠扮演的李母。我一直固执的认为这两个人的表演是本剧中最好的。

姑嫂关系一直是家庭关系中难以相与的。和婆媳关系一样,这是一对此消彼长的矛盾。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嫁出去的女子泼出去的水一说,但是女儿毕竟曾经是这个家庭的一部分,她对于退出这个原本属于自己的生活舞台有着一种不甘心。而作为新晋人口的嫂嫂,是举全家之力明媒正娶、八抬大轿请着进入这个家庭的重要家庭成员,必然要想着通过一场对决赶紧站稳脚跟。既然是对决,这就需要选择一个对手,经过深思熟虑,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已经或者必将成为人家人的姑娘,因为她毕竟在这个家庭待的不会太长久了。而一般的姑娘都会明白自己在这个家庭中的身份地位,这样矛盾冲突都不会太激烈。

当然,也有极少数不够聪明的媳妇会选择把婆婆作为自己的对手,那将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会让丈夫在夹缝中生活的异常艰辛。

本剧中的姑奶奶和李母的关系比较特殊,它不是婆媳也不是姑嫂。剧中的斯琴高娃是李大宝的奶奶,是李母的姑姑,一个没有婚嫁的老姑娘。不是丑的嫁不出去,而是年轻的时候经历了爱情变故,沧桑了心灵,从此不再谈婚论嫁,单身多年。而李母因为一场意外事故,没有了丈夫,为了抚养孩子,从此单身。两个可怜的单身女人姑奶奶和李母,因为年龄差异不是很大,所以在艰难的生活中多了一些惺惺相惜。

这种惺惺相惜正是我喜欢看这部电视剧的重要原因,她们之间有争斗,也有互相帮衬,但是彼此之间都没有想着同化谁或者征服谁,彼此之间都保持着一份难得的清醒,保持着对方之独立人格。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再密切,也许要距离,这()样不至于因爱成碍。这份距离的分寸李母和姑奶奶之间把握的都非常得好,合作的过程中没有忘记彼此之间的辈分差异,争斗的过程既没有彼此撕破脸皮。甚至两人也非常钟意这种关系,所以成就了一个和谐的家庭。

乾州蕞娃(刘立军,关中平原、女皇脚下、城乡结合部的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有爱心、有信心、有耐心,热爱教育事业中年男子。性木讷,爱文学,常著文章以自娱。俯仰天地间,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求无愧于我心)是一家以个人原创为主的文学公众平台,以推广乾县乡土风俗文化为主,间或涉及教育、文学随笔、影评、图文故事等。

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影评


虽然电影已经上映了很久,但是每看一次,还是能够体会到那种无助感。爱情也好,友情也罢,也许有些人你想一辈子陪着他,但是他想陪伴的却不是你。大概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自己的青春,也看到了人生原来也可以就那样平平淡淡。

独自一人去电影院看的一部电影,没有他人想象的孤单。

同一部电影,不同的人总是有不同的感受。不想去寻求一致的理解,也不想去附和他人的感受,所以更喜欢一个人看电影,看属于自己的电影。

今天看的电影名字叫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电影一开头就被它的旁白打动 世界上有一条最寂寞的鲸鱼叫Alice,它发出的频率比正常鲸鱼高一倍,唱歌时没人听见,难过时没人理睬。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很多人都是Alice。我们都会寂寞孤独渴望陪伴,但愿这些时刻我们可以给彼此一个拥抱,相互温暖。 我知道这个电影不会让我失望。

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Alice,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Alice。

我想很多人应该都会有那样的一种感觉,心里明明有很多很多的话,却不知道要和谁说,开心难过没人似乎都找不到对的人分享。虽然有朋友们可以陪我们难过陪我们开心,但有时他们却并不能陪我们一起感同身受。其实每个人都是无比孤独的,只有拥抱才能给我们温暖。

喜欢把心情和日记分享出来的人,大多只是渴望遇到懂得自己心情的人,一个和自己在同一频率的人。而当遇到不懂的人的质疑和嘲笑时,也从来不愿意去解释什么,因为没有共同频率的人,解释太多也换不来理解,倒不如尴尬的笑笑,假装默认。对安东尼来说,不二就是那个和他在一个频率上的人,理解自己所有的软弱和勇敢。

没有看过《陪安东尼度过的漫长岁月》这本书,却依然被这个名字所吸引。原本以为是动漫,看到海报上的兔子还以为兔子就是安东尼。然而它不是,它只是安东尼想象出来的一个朋友,但其实兔子也是另一个安东尼,懂他所有的一切,陪他一起成长。

遇见需要运气,而懂得却是需要缘分,因为懂得所以才会更加喜爱。记得周迅在电影宣传时说有缘分的观众一定要去看,我倒觉得有兴趣的观众一定要去看,有缘分的人一定会喜欢更适合。

有一个网友看过电影后和我说电影其实什么都没有说,但就是怪感人的。看完电影回头想想觉得确实是那样。

电影里不过都是平常琐碎的生活片段,然后再配上小清新的艺术感,和时不时一两句触动人心的台词,并由它们书写着安东尼成长过程的迷茫和困惑。但正是那样平淡的细节和对生活真诚的态度,就已经悄悄的感动了很多人。

或者安东尼本身就是一个自带温暖的发光体,青春期的呆萌和后知后觉,笑起来暖暖的感觉都不由自主的把我们拉回记忆中青春的样子。看着他的生活,仿佛看着我们的青春,我们陪安东尼度过的那些岁月,也是安东尼陪我们度过的那些青春。

尽管电影被很多人吐槽,可是我却对它给了高分的评价,不管是唯美的画风还是人物的立体形象。有人说它是仿日本动漫的小清新,不管事实是不是这样,至少我个人觉得哪怕它真的是仿的,它依旧是成功的。其实作品和人一样,需要有缘的人,才能懂它,被它感动。

我们都经历过安东尼一样的成长过程的懵懂和孤独,也被他对生活的认真和诚恳慢慢散发出光芒所温暖。

漫长的岁月,我们渐渐长大,慢慢的失去了对生活的耐心,所以渴望从他的故事中获得生活的诚恳。从拒绝成长到成长,最后变成想要的模样, 这个过程经历了从孤单到勇敢,想念到释怀。 很喜欢一个朋友说的 记忆最深的那个画面还是安东尼在小樱住所临走前的那个拥抱,似是一次告别,更是一次和解,与过去的自己,与未来的小樱 。

其实相比白百合演的小樱,我更喜欢里面热闹可爱的小萱。安东尼说相比于自己,小萱是个接地气的人,她活的热闹而且漂亮,还记得她和安东尼表白被拒时,红着眼眶强忍眼泪努力微笑时说我只是告诉你我喜欢你,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洒脱啊。

印象中安东尼离开日本的时候电影配的歌词是日语版的《后来》后来,我总算学会如和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成长的过程本就是一场错过,生命中陪伴过我们的人,或走散了,或错过了,可是他们教会了我们成长,让我们长成今天的模样。

很喜欢电影里面的旁白,我没有特别想家,偶尔想你;还要认识很多人,还要发生很多事,只是那些喜欢过的人还会再见么,那些感动过的事还会怀念吗?;这个世界上,有一条最寂寞的鲸鱼叫Alice,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人都是Alice。都是很简单的话,可是就是进了心里,或许因为都是喜欢感伤怀旧的人,所以总是很容易找到共鸣。

电影中唯一一次红了眼眶就是安东尼爸妈第一次和安东尼视频的场景。父母对儿女的心疼总是让我想到自己的父母,我们总是不常见面,他们慢慢变老,我也渐渐长大,可是我们却没有陪伴在彼此身边。

观《平凡岁月》有感《平凡岁月》观后感


观《平凡岁月》有感 《平凡岁月》观后感

子淳

这几天无聊的陪张先生看一部平淡无奇的剧《平凡岁月》。这是一部叙述社会上平凡的小人物跨越30年的平凡生活,在家长里短之间的小幸福、小矛盾中折射出的生活哲理和整个时代变迁的故事。在人物的描写上都觉得没有什么鲜明的地方,平凡到这种性格和人物随便都能在哪个朋友哪个亲戚身上找到。不过也是因为这种平淡,才会让人在观看的时候产生一些共鸣!

里面的人物其实不太想评价,唯一让人觉得有点情绪的是那个配角,张二宝!这个人表现出一般大众的小聪明和自私,从小在家就喜欢偷吃,倒腾各种可以让自己舒服的事,有自己的小聪明。记得里面他为了赚钱,跑去倒卖袜子。那时候的丝袜应该是刚刚兴起,他死乞白赖的从朋友那里借到摊位的一角,开始吆喝他的丝袜买卖。生意越做越好,占人家的地方越来越多,引起摊主媳妇的嫉妒,被各种挑剔。还好,这人脑子比较活络,跟人说:我让顾客多看看你家的牛仔裤。利益的双赢,才让这个摊位摆的久了些,捞到第一笔资金,而后南下广州。另外一件事,就是为了争夺家里的独立小居室,故意让还不到结婚感情的姑娘,配合自己演戏,拿姑娘家的结婚要求说事,非要闹的已归大哥的房子归自己!利用家里人的亲情,一遍又一遍的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不在乎亲情,只强取豪夺,寒心的家人隐瞒其非亲生子的事实!说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当时讨论了一些问题,本性的遗传到底有多少?为什么这个二宝虽然在同样家庭环境中生活,但秉性和其他几个孩子绝然不同?原生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到底有没有那么重要?我和张先生讨论的结果是:环境影响比遗传影响更强大。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认定某个人"像他父亲一样脾气暴躁"或者"像他母亲一样多愁善感",是说明了我们性格中的多大特征来自遗传。一般来说,在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或早或晚都能够隐约地见到其性格中的某些方面相似于他父母中的一个。 心理遗传学是遗传学中发展最慢的,这个学说还没有系统化。据说性格一半来自遗传,一半来自后天。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如果从父母一方获得的遗传物质DNA可以确定子女的身体特征,那它也会影响他们性格的某些方面。因此,像激动、胆怯或者外向这些性格表现都是从母亲或父亲的基因中遗传下来的。

除了遗传素质,环境对个性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美国哈佛大学完成的一些研究显示:儿童大概从两岁开始就在自制力、易感性和外向性格方面有了差别。他们在对父母的科学心理测试中,证实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某些相似性,也可以断定存在着某种遗传因素,不过这种断定只能在下列情况下有效:如果这种遗传因素紧密地同孩子存在的环境相关联,如果他的出生易受遗传影响,如果他生活在他的家庭这样的特定环境中。为了证明这个论点,通过实验证明了精神障碍是有遗传性的,但是这种遗传性只有与特定的环境发生联系时才能显示出来。

所以,如果要结婚,看品性和家境真的不能马虎,关系到下一代的成长!在这里说一下家境指的不是物质,而是环境,父母感情是否和谐,家里收拾的是否整洁,兄妹之间是否友爱,整个家庭氛围是否轻松愉悦!

《起跑线》:你不负岁月,岁月必不负你


有人生为鲤鱼,有人生为泥鳅,你不负岁月,岁月必不负你。小编整理了一篇《起跑线》:你不负岁月,岁月必不负你供大家欣赏!

-1-

昨天在朋友的强烈安利下去看了《起跑线》,不得不说,印度的片子继《摔跤吧爸爸》之后,又一次拍出了新高度。

电影里讲的是一对出身草根暴发户的中产阶级夫妇,为了让孩子上名校绞尽脑汁的故事。它反映了一个老生常谈,却又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问题:

孩子的教育,要不要赢在起跑线上。

整部影片看下来,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四个字:真实,残忍。

电影里的许多情节,真真切切地存在我们的生活中,而这部电影,就把许多真相赤裸裸地扒了出来。

-2-

从幼儿园到小学,小学到中学,中学到大学,赢在起跑线上,几乎是深深地刻在所有家长脑子里,大家都不希望自家的孩子被比下去,都想要获得社会上最好的资源。

可社会上操控资源的人是谁?

有钱人和有权人。

影片中男主角拉吉夫妇由于不是出身上流社会,虽然有钱但无法通过正常途径入学,于是便把目光盯在了名校必须分配给贫困生25%的配额。

他们打扮成穷人住进贫民窟,开始真穷人的生活。大老板拉吉去工厂做流水线工人,扣的钱还没挣的多,美娇妻米图也成了泼辣发飙的悍妇。

影片里有一个情节,是第一次让我泪腺往上飙的。不明真相的劳工希亚姆冒着生命危险被汽车撞,只为了帮拉吉拿到那两万多的学费。

原来为了钱,穷人的生命在危险面前是无足轻重的,因为比起生命,钱更重。

看着希亚姆一跛一跛地走向医务室,拉吉拿着钱,内心百感交集。

后来良心发现的拉吉向校长承认自己窃取了穷人孩子上名校的名额,并希望把名额还给贫困户希亚姆的孩子时,校长说:

如果我把这个学位给一个贫困孩子,那我怎么从中收益?

好像真应了电影里希亚姆的那句话,贫穷就是这样,没资格大喜大悲。

因为不管你或喜或悲,结局都是一样的,穷人没法抗争,只能接受。

所谓的贫困生招生政策,其实是不存在的,只要你有钱,就可以操控结果,像拉吉这样的有钱人比比皆是。

-3-

走出影院的时候我在想,如果我是像拉吉这样的有钱人,我也会窃取穷人的权利吗?

细思极恐,我真的会这么做。

《精进》一书中说到:一个年轻人,进入一所不那么优秀的学校,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地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而这种做法对他们的人生也许是致命的。

环境可以塑造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

有钱人希望孩子延续财富,所以要把孩子送进名校。穷人希望孩子改变贫穷,所以也要把孩子送进名校。

但是在这场竞争中,穷人只能拼运气,而富人可以逆天改命。

然而社会最残酷的地方,就在于如果一个人拥有很多,那么他更容易拥有更多。

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太效应会越来越突出,未来越来越多的人会把成败归结为出身,因为起跑线真的决定了太多东西。

04

但仍然庆幸,我们生活在中国。

穷人依然有打破阶层壁垒的希望,除了原生家庭的助力,我们还能依靠自己的能力改变命运。

不要说读书无用,也不要说应试教育不好,那是我们穷人唯一一次与富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的机会。

毕竟考试可以作弊,证书可以作假,工作可以走后门,但唯有高考,是我们靠自己努力就能做到的事。

许多爸妈没法给我们的,我们要努力给爸妈。

即使出身贫穷,也能够让他们生活得幸福,至少比从前幸福。

记得曾在书中看过杜月笙说过这样一段话:有些人原本就是条鲤鱼,修行500年跳了龙门变成龙,而我原本只是条泥鳅,需要先修炼1000年变成鲤鱼,然后再修炼500年才跳过了龙门。倘若我俩一起失败,那人还是条鲤鱼,而我可就变成泥鳅了。

我们比有钱孩子落后的,要在为数不多的日子里,一点一点地追回来。

无法评述用力奔跑的岁月值不值得,只是当下所有的感动和悲痛,都会变成生命中最难忘的回忆。因为在你将老时值得炫耀的时刻,往往都是你最难熬却熬过来的经历。

有人生为鲤鱼,有人生为泥鳅,你不负岁月,岁月必不负你。

观《岁月神偷》有感


《岁月神偷》观后感

正如影片中的《岁月轻狂》中唱的一样:水一般的少年,风一般的歌,从前的你和我,手一挥就再见,嘴一翘就笑,脚一动就踏前,从前的少年,啊~漫天的回响,放眼看岁月轻狂,啊~岁月轻狂这是一部催泪的文艺片,尽管晓亲从来都不喜欢这种赚人眼泪的电影,但这次,我算感动了深夜睡不着觉,偷偷打开电视,爸妈,哥哥,都睡得很香,只有我,想着借用电视来催眠,没想到,越看就越睡不着

当换台到CCTV6时,我看到了岁月神偷这个名字,以前也有听过这部电影的获奖情况,因为没看过,便不知道它的存在意义,但正如这部电影的名字所起的那样,岁月是神偷,偷走了青春~生命,我也被电影打动了,电影也是神偷,偷走了观众的心!电影的画面感很好,淡淡的晕黄,给人很舒服的感觉,也带些怀旧的色彩,背景是60年代的香港,罗家四口人在街尾以做鞋为生,罗爸是任达华演的,罗妈是吴君如演的,说实话,以前看他们俩的电影都会觉得,前者非常硬汉,后者非常活泼,但这次导演罗启锐真的很会看演员不一样的一面,这次的角色反差很大,罗爸是一个很沧桑的人,服装、神态、动作,这些都透露出了罗爸是一个生活穷苦,饱经磨难的鞋匠,而罗妈是一个温柔又懂生活的女人,我觉得这两个人物都很贴近生活,这也是这部港片带给我们的惊喜!大儿子罗进一是永利街的骄傲,运动冠军,品学兼优;小儿子顽皮整蛊。可是电影正是以这个8岁儿童的视角,诠释岁月神偷这个概念,不做作,留在观众心间的是思考和感动!

还记得这个画面,兄弟俩在小阁楼上写作业,哥哥打开收音机,《I Wanna Be Free》的旋律柔和轻缓,他的侧脸是唯美的,一切都显得那样平静安好,而弟弟露出甜甜的笑容,尽显孩子的天真,哥哥总喜欢听这首歌,或许这首歌带给人的感觉就如哥哥那样,美好又略带一丝忧伤哥哥却因一场病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当他身子倒下,涂满鲜血的水杯忽地掉落,破碎的那刻,一切仿佛都冻结在空气里,所有关于这个男孩的点点滴滴都随之在观众的脑海里呈现,哥哥去世了,罗爸罗妈的心也如那个沾满血的杯子,碎了但是,影片并没有狗血的对白和做作的嚎啕大哭,而是用一种深沉的感觉,去诠释什么才是生命中不可承受的痛!岁月无情,偷走了哥哥和爸爸的生命,只剩下这个善良温柔的母亲和弟弟,记得片中的奶奶曾对弟弟说,只要用自己最心爱的东西填满苦海,就可以与自己心爱的亲人重逢,哥哥去世后,弟弟把自己心爱的东西统统投入海中

哥哥以前说天上有两条彩虹,妈说我没见过,不过你哥哥说过,我就信了

其实我很少看完整的一部电影,但这次晓亲却冒着被老爸老妈和哥哥批评的风险,熬夜看到了凌晨四点,有时候我真服了自己,为了一时的感动,可以坐在电视机前一直看,看一本书有时候也是这样,专注到忘记了时间!电影演完了,几个人物还在我脑海里闪现着,其实与其说岁月是神偷,不如说岁月是人生最好的见证者,见证着故事里的人,故事里的人情凌晨四点,天呐,已经是第二天了,睡不着是彻底的了,我回到自己房间,等待着天亮


观后感《岁月如飞刀影评》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岁月如歌读后感6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