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心得 > > 地图 >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蒙娜丽莎的微笑影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书是人类的明灯,帮助人们打开黑夜的大门。读书像登山,不同高度有不同的风景,让你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情趣、会思考的人。每个人在看完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对于读书心得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写比较好?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蒙娜丽莎的微笑影评,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蒙娜丽莎的微笑影评(一)

教育,似乎是電影中永遠經典的話題。《蒙娜麗莎的微笑》是部帶著古典浪漫氣質的校園愛情喜劇。發生的環境是上世紀50年代的衛斯理女子学院,校園裡的楓葉飄擾在爽朗的天空,落在校園的小路上,洋溢着古典的浪漫氣息。50年前的女子穿着打扮顯然和我們現在有很大不同。當時的衛斯理女子學院裡的學生都要求要束胸,隱藏女性美麗的曲線。上個世紀美國女子大學的生活,在傳統和現代之間,還是蠻吸引觀眾的。影片美麗的秋冬校園,划艇、推圈、游泳等趣味横生的比賽也挺有一番看頭。

茱莉亞蘿勃茲的招牌燦爛笑容依舊,也更讓影迷期待她最新的演出。她在片中飾演一位剛從藝術學校畢業、熱情洋溢的新鮮人,畢業的第一份工作,竟然是被派往東岸一間作風保守的藝術學校任職,在老師與校方教學理念不同之下,惹出了許多的問題。但她是一個敢於挑戰傳統、敢於實現自我的女老師,終能堅持自己的教學理念,更因此對人生有了新的體悟,不但讓當地的學生重新對藝術、人生、愛有了新的見解,也重新教育了自己。

茱莉亞羅勃茲所飾演的老師激勵並且感動了她所任職的女校學生們,而電影中的女校則是位於美國東岸的衛斯理學院,是美國一個相當優秀,並且申請入學門檻相當高的學校。而台灣的第一女子學校,當然就是台北市立北一女中,兩者都是頂尖的女子學校,培養出來的校友大都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士,由於正值北一女百年校慶相當喜氣洋洋的日子,電影公司特別走入北一女的校園,在電影還未上映之前,就先讓北一女的學生們欣賞到這部片子!

年的美國,時代正處於轉變之中,婦女解放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雖然女性的地位漸漸受到重視,但在上層社會封建思想依然非常嚴重,在衛斯理這所著名的女子學校,學院對學生的教育並不是教他們如何獲得自己感興趣的學科知識,也不是重視心理教育,而是常以女學生的結婚對象作為評量其地位的標準。把學生的成功與否定義為以後的婚姻,她們學習的目的就是嫁個好丈夫。標榜着女性獨立自主優先的茱莉亞蘿勃茲成為保守校園裡的怪女人,不過在她的引領下,一票女學生卻受到她影響與啟發,大膽選擇更寬廣的人生道路。溫馨的劇情加堅強卡司,讓本片的奧斯卡呼聲很高。

一場女子熱鬧的快樂懷舊,一部介於嚴肅正劇和情感喜劇之間的影片。演員們伶俐的表演,歡快且有趣的情節,很好的表現了反對學院傳統勢力、勇敢尋求女性自由的思潮。茱莉亞領導的是一場革命,不僅是對學校制度,更是對女性的未來。在她身上有一種大無畏的精神,看著她堅定的眼神,就讓我們相信:這個世界不只一種規則。

《蒙娜麗莎的微笑》像面鏡子,映照女性肯定自我的心路歷程。自信的女人,不管是不是蒙娜麗莎笑起來都美。片中用柔中帶剛的自覺喚醒女人拒作菟絲女蘿的認知;讓女人思考蒙娜麗莎的微笑,她的微笑發自內心嗎?為誰而笑?還是強顏歡笑?

這是一部感人肺俯的女性勵志影片,以正面表現人性的明亮面,春風化雨又激勵人生。告訴我要堅持自己的理想,縱使遭遇困難,也不要輕言的放棄。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這麼一段時期,我們在自我的理想和現實中徘徊,不知道如何把握這抉擇,不知道應該偏向哪方,慶幸的是在這群衛斯理學院的學生中,有這麼一個老師,能幫助他們找到自我的價值。希望自己能夠像電影中的角色一樣,勇於向僵化的前途與生活提出挑戰,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


蒙娜丽莎的微笑影评(二)

《蒙娜丽莎的微笑》应该说也是一部非常精美和有思想的影片。

该片实地拍摄于美国著名的威斯理女子学院()有了孩子,要付出全部的心力还要力图保持自我,担心对孩子的付出不够也担心对老公的照顾忽略,还担心自己的事业陷入瓶颈。社会的话语也是一样,一会儿要独立自主新女性,一会儿要新全职太太,可是社会保障体系还是停滞不前,无论扮演什么角色,都没有十足的安全感。大众舆论就更可怕了。不管怎样,我们得知道,任何时候都会有矛盾出现,船到桥头自然直。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书心得阅读

消失的子弹影评


消失的子弹影评(一)

悬疑还凑活吧,结局比较惊人,但禁不起仔细推敲,看看解闷还不错。

谢霆锋是干坏事的好人吗?如果为了达到目的,视人命如草芥,随意杀害,那他从骨子里就是个十足的坏人。从这点引申开来,中国人从来都是人治而非法治,总是期盼有清官整肃朝纲、有好汉替天行道,而不是想办法从制度上,用法律手段彻底解决顽症。这样的流毒不肃清,何谈社会进步?

西方人,从苏格拉底慷慨赴死之时,就已经明确了法律的地位。直到今天,他们达成的共识就是:比治安恶劣更难以接受的是警察队伍的腐败。如果药都有问题,又怎么能治得好病呢?当然,要搞廉政风暴的话,也要依法行事,而不是靠换个警察局长就能解决的。


消失的子弹影评(二)

《消失的子弹》由乐视影业和英皇电影联合出品,总投资超过1亿,堪称2012最值得期待的黑色侦探大片。片中一枚枚取人性命于无形的幽灵子弹引发民国最轰动的惊天第一奇案,奇智神探刘青云和热血警察谢霆锋并肩作战,联手神机妙算的小云雀杨幂、忠诚勇敢的小伍井柏然一起组成奇智神探团,共同踏上迷雾重重的追凶征途。在昨天曝光的纸片人阵营中,一身英伦复古西装的谢霆锋左手抚上腰间手枪,眼神犀利眺望远方,警探造型英气逼人,被网友封为《消失的子弹》帅气帝。但与此同时,他的脚下却又牢牢踏着一颗足球,与背后抱臂而立、酷劲十足的C罗相映成趣,仿佛是一中一西两位帅哥相约欧洲杯场上单挑,古今中外的混乱穿越平添了几分喜感。而头戴礼帽、风衣翩翩的黑马王子刘青云更是闲庭信步之中,轻松抢断哈维的运球,看来奇智神探的淡定气质在球场上也有用武之地。

除了谢霆锋、刘青云的锋云组合,杨幂、井柏然、廖启智等也与各路足坛巨星火速配对。影坛新秀井柏然对阵足坛新星厄齐尔,两位后起之秀共鸣无数,惺惺相惜;而之前在球场上思考人生一炮而红的巴神这次也隆重登场,与廖启智扮演的霸气丁老板站到同一阵营,两雄相遇,究竟谁更魅惑狂狷?这就要等到电影上映之时,大家亲自去影院里寻找答案了。

子弹欧洲杯打油诗网络大热传主角站队暗示前三赛果。

除了纸片人外,《消失的子弹》还为几位主角与球星队友配上了一系列子弹看我的欧洲杯打油诗,诙谐的三句半朗朗上口,引发网民争相转发。更有网友指出,谢霆锋、刘青云、井柏然所对应的葡萄牙、西班牙、德国都是本届欧洲杯的夺冠热门,看来几位神探果真料事如神,已经提前暗示出了前三名的赛果。


消失的子弹影评(三)

第一次看这么大场面的民国时期的兵工厂,森严壁垒,危机重重,就像一个鬼城;特别是画面感,几乎无法不让我们去想阴森恐怖的镜头,它与我们内心保存的鬼城的样子,几乎相同。这也是第一次感受到兵工厂人工机械造子弹的过程,有点儿神秘感,有点窥探的欲望,跟着主角们往里奔,又被充满火药味,更有一股子血腥味道的子弹一次次击中,可我还是不肯放弃,因为,它可以让我精彩入戏,这样的吸引,也只有电影《消失的子弹》。

这是一部很容易自觉参与进来,共享推理侦破的电影。

很有意思。我可以一次次的参与警探(刘青云饰)的推理判断,与他一同寻找谁是让子弹再飞一会儿的幕后主谋。

电影《消失的子弹》,围绕引发全城恐慌的民国第一惊天连环命案展开,神秘的兵工厂与杀人于无形的幽灵子弹,

确实,发生在子弹上的故事,那么古怪,那么离奇,甚至那么的纠结,如果你不想弄明白,你一定不肯罢休?就是让你想结尾看到结尾,你也充满了疑惑,怎么会是他?从线索上,根本就看不到蛛丝马迹,从行动上,无法相信他就是背后的主谋,为什么是这样死,而不是那样死?

电影《消失的子弹》一直在围绕兵工厂一系列的谋杀案件,寻找子弹的踪迹。没有人知道子弹的去向,没有人分析清楚为什么从死亡者身体里找不到子弹,难道这些子弹还会要再飞一会儿?

电影中最值得夸赞的是,竟然有香港四位影帝,这在电影行业中也是很特殊的,既然有四位影帝,想想会怎么样?

第一对影帝:谢霆锋、刘青云。谢霆锋与刘青云是首度合作的一部电影,他们两的戏份都非常的恰到好处,没有生硬的语言,也没有生硬,一切都起自自觉的表达,很有分寸感。不难想象,两个都是金像奖影帝的缘故。戏都到如火纯清这个地步,不金像奖,不是影帝那才奇怪呢,这说明,演员表演的实力,那才是硬道理。

另外,刘青云在《消失的子弹》频频上演勒颈上吊、倒挂金钟、近距离爆破等高度危险的戏份,据了解,这些戏份全部都由刘青云亲身上阵,坚持不用替身,这样的敬业,在内地港台也屈指可数。危险,也使刘青云的表演更具有观赏性。

第二对影帝:廖启智、吴刚。吴刚和廖启智,出演片中出演警察局金局长和兵工厂的丁老板。这两位暗中官商勾结,为钱不惜加害无辜生命,子弹就是从丁老板的手中飞出,被警察局金局长的庇护,使丁老板横行霸道,草菅人命。

这四位影帝的表演水平精彩纷呈,使《消失的子弹》充满了玄机。

电影《消失的子弹》由乐视影业、英皇影业斥巨资联手打造,金牌幕后尔冬升监制、罗志良导演。

刺猬的优雅影评


刺猬的优雅影评(一)

喜欢《刺猬的优雅》这部影片,温吞细碎的情节里闪砾的生活哲学和智慧,温暖的情感,机智与精巧,充满了哲理的语言,都让我心动不已。生活的气息,像曾经和现在、未来,有过的理想、失望和期待。

女孩芭洛玛说,要做追逐繁星的人,不要做鱼缸中的金鱼。

她用镜头去捕捉生活中的点滴,身边的人,神经质的母亲、脾气暴燥的姐姐、整日忙着应酬的父亲、那些装模作样的邻居和政客们。饭桌上,他们喋喋不休地讲述着自己的理论,心不在焉地听着别人的言谈,展示着自己的优势,掩示着缺失。

这便是我们生活中的人群,每一个人都那么的不同,又那么相似。

人们像芭洛玛一样大的时候,是否也做过追逐繁星的梦呢?然而,当时光的阴影渐渐地埋没掉初初的理想里那点点滴滴的光彩,浅显的智慧变成繁复的生活规则,人们是否终究会变成一条条美丽而相似的金鱼?自由落入那只透明却无法穿透的狭窄鱼缸。

如果想抗争,便注定孤独。如同芭洛玛,如同荷妮。

门房荷妮从未引人注目过,无论她的生活或她丈夫的死。她的工作低微,被人忽视,没人去理会她说的话,没人去看她阅读的书籍,没人去玩味她的猫的名字。她固守着寂寞,却留给自己最自由的空间,偶尔吐出一两句别人忽略的富有哲理的话,神情却是冷漠烦燥的。某种意义上,女孩和门房是同一类人,内心孤独,并对世俗的环境失望。只是,荷妮选择了扮演人们愿意认知的模样,内心与世隔绝。而芭洛玛却计划在某一天自杀,彻底放弃这个世界。

小津先生出现了,那个彬彬有礼的日本绅士,和高级住宅区里的所有住户一样,有着体面的外表和身世,丰富的学识。可他显得那么的与众不同,他谦逊的微笑和目光,像散发着微光的能量,能照亮别人的内心,所有隐匿的线条都会显现,所有黯淡的矿石都会发光。他带给荷妮温暖的感情期待,并牵引着她深藏的自己,再次拥有了追寻幸福的勇气。他也带给芭洛玛不一样人生思考,如何在虚伪的世俗中从容地生活。

生活大多不如意。选择做条美丽的鱼,还是一只外表丑陋的刺猬呢?做鱼吧,生命有限,不如尽情地展示美丽,自我封闭或者随波逐流,也许有一个美好的人能捞你上岸;伪装成一只刺猬吗?躲在狭窄的房间里,用一杯茶或一本书去开启生活的智慧,用孤独之外的生命哲学,去填满人生的空虚和孤寂。相信有个人总会到来,发现你内心的柔软。

荷妮的突然死亡令人婉惜不已,但也是她的死亡,阻止了芭洛玛的悲剧。女孩看到,原来死亡并不如自己想象的平静美好,因为,再也看不到所爱和爱自己的人。死亡拯救了女孩和她的人生。我想,等她长大了,定会选择做一只优雅的刺猬。

生活是一只大鱼缸,我们正准备跳进去,还是已经身在其中?曾经繁星点点的梦想是否早就淹没在生活中的繁琐复杂里。我们是哪一类人?是心底清澈却对生活灰心的小女孩吗?是外表丑陋内心闪光的荷妮吗?是被生活消磨掉意志的装模作样的谁谁谁?还是匆匆走过无视别人的路人甲?

每一个人,都能守到那个人的出现吗?在某个平凡如常的日子,一眼便能相认。无需做作姿态、万般风情,只要一个自然的转身。

如果生活是一只沉闷的鱼缸,是做那条随波逐流的金鱼,还是那只外表丑陋内心柔软的刺猬?不妨做刺猬吧,总会有人发现你的优雅。如果没有那个人,至少,还有一个鱼缸之外的世界。

低沉而优雅的大提琴伴奏,流露出一股哀伤而无奈的气息,有严重自杀倾向且聪慧过人孤僻而古怪的小女孩芭洛玛,不修边幅虎背熊腰不起眼的女门房荷妮,优雅礼貌一股绅士范的住户小津格朗,看似互不相干的三人却被联系在了一起,小津先生的到来,给芭洛玛和荷妮密不透风的生活打开了一扇窗,迎来了一丝弥足珍贵的光明。

身份高贵的工作狂父亲,神经兮兮的精神病患者母亲,冷漠而孤傲的姐姐。看着自命不凡的达官贵人装腔作势的交流,母亲宁愿将全部精力花费在花花草草上的荒谬性,与父亲的生疏和隔阂,让芭洛玛感受到生活的做作和无趣,就像一只命中注定要困守鱼缸一辈子的鱼,使她形成了一种悲观而消极的人生观,常以阴暗的角度思考和研究问题,视生命为一场定局,毫无意义与乐趣可言。

但随着小津先生的到来,与荷妮的深入了解,让芭洛玛体会到了渴望已久的理解、鼓励与共识,也渐渐忘却了孤独所带来的无助感和悲凉的意味。家庭环境对小孩成长的影响早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依旧是值得人们热切关注和改善的社会现象,本片通过对芭洛玛这一角色的形象刻画,即是不良家庭环境对小孩造成负面影响的一种反映,也是对小孩成长过程中内心和精神世界需求的一次放大。

寡妇荷妮是高级公寓的门房,蓬头垢面又矮又胖终日与一只猫为伴,表面看上去她就像是个平凡且被人视为生活在底层社会,低人一等的边缘人物,住户对她常常出于指示、抱怨、歧视和漠视。但小津先生却窥探到了荷妮隐藏在门房身份下的真实一面,原来掩盖在粗活杂工背后的其实是饱读诗书的学者身份,小津逐渐改变了荷妮以往习惯性伪装式的生活方式,打消顾虑,越过内心的防线后,两人开始了暧昧的忘年交,但突如其来的悲剧却让这一切戛然而止。

现实中很多人其实都像荷妮一样如同一只刺猬,外表看上去显得平凡而渺小,但实则优雅的超乎一般,在社会的使然、环境的影响和精神的需求下,只不过是早已习惯了隐藏和低调。那一身锐利的刺除了是对自我的保护外,也是对自我另一种真实面貌和理想小世界的捍卫和保护。荷妮当门房的高档公寓就像一个迷你版的西方社会,身份贵贱被划分得极为明显,那些自称高端分子异样的眼光,界限分明虚伪的待人处事和高高在上的指令,可以被归纳为是社会不同阶级相处模式中极度不公平而寻常的体现,生活在这些司空见惯悲凉的现象中,常常让人不得不变成一只被人遗忘而忽视的刺猬。

小津格朗就好似小津安二郎的化身(片中荷妮说过很逗趣的一句话:您和小津有亲戚关系吗?),只要是小津电影的粉丝都应该很容易感受到本片所流露出来的那种生活化而极具内涵的范,在小津牌的电影中通过对平凡生活的洞察和体会,让人感受到许多时常被忽视而需重视的人生真谛,就像是用最平凡最简易的线条勾勒出最完美的画卷版,这部电影同样也做到了这点。片中小津格朗的出现就像是一股清新淡雅的东方优良文化的介入,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思想观念,对西方文化中腐朽、肤浅而根深蒂固的观念进行了一次优雅而深刻的抨击。

最后荷妮的死给了芭洛玛很大的冲击,让她明白到生命的无常和死亡的可怕,暂时打消了她从始至终想要了结生命的冲动。当芭洛玛看到荷妮被抬进救护车的那一刻,死亡在芭洛玛的眼里瞬间从喜剧变成了悲剧。让人意识到死亡总是在不经意间到来,很多时候都是在人们最快乐和幸福的时候悄然而生,所以要尽量的使人生多点意义而少点悔意,更不要轻易、盲目而冲动的给自己短暂的生命提前划上休止符,应努力的跳出固定而悲观的思维模式,像芭洛玛一样从身边平凡的生活中寻获到人生的真谛,学会珍惜现有的一切。

芭洛玛最后说了一句话:重要的不是什么时候死,而是死亡的那一刻我们正在做什么,荷妮准备要爱了。虽然突如其来的死亡让荷妮留下了一些遗憾,但至少离去时她怀抱着幸福,其实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就是能带着微笑离开这个世界,而荷妮做到了,小津帮她卸下了伪装,助她找到了生活的自信和快乐,让她得到了难得的重视、关爱和平等。人无完人,但人却各有各的优点和特长,往往都是一些庸俗腐朽的外在因素和命运的使然使得人与人间看似有贵贱或等级之分,有时理应就要勇于的改变和表现自我,享受尊重和公平的待遇,做回真实的自己。

看着荷妮的离去,同样也让芭洛玛体会到命运的不确定性,就好似她说的那样:生死就是布局好坏的一种结果。,但别忘了棋子永远都是紧握在自己的手中,就看你有没有一颗想要精心策划而投入布局的心。片中有段让我印象很深,为了检验药性芭洛玛把药磨成粉给鱼缸里的小鱼食用,眼见小鱼翻了肚皮没了知觉,就把它扔进马桶冲走了,谁知小鱼居然奇迹般活蹦乱跳的出现在荷妮的马桶里。很多时候人其实就得像这条小鱼一样,勇于面对和尝试改变,说不定就能脱离乏味而孤独的处境,摆在眼前的也许就是另一番期盼已久的生活景象。

在未听说这部法国小说,或者说这部法国电影的名字之前,从未想到刺猬这种动物会和优雅有什么关系。优雅该是属于天鹅,或者长颈鹿之类动物,灰不溜秋,毫不起眼的刺猬,也有它的优雅吗?

原是想先读小说,再看电影的。但是由于在当当的这单订书中,有一本预售的村上的《1Q84》不知何时到货直接导致这本《刺猬的优雅》一并耽搁。

电影是从一个女孩的一段独白开始的。这段独白令人震惊。她决定在本学期结束,她13岁生日前死去。她说这话的时候带着严肃淡漠却又异常坚定的表情。

她的轻生之念并非因为生活窘迫或者穷途末路之类。相反地,她生活在巴黎的富人区,父亲是国会议员,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是大概也正是这样的生活,使她感到束缚。她说:生命在她看来就如金鱼,看似自由游弋,却始终被束缚在透明的鱼缸里。为了不困在这鱼缸里,她决定自杀。自杀前,她要拍一部电影。她深信,死亡是世界上最平常的一件事,但重要的是,你死的时候在做什么。

她是一个太过聪慧的十二岁女孩,聪慧到早早看透了人性。她有一双比成年人更清明的眼睛,透过浮华看见腐朽,透过平凡能看到一种睿智。她曾在某次家庭聚会上指出某位大人物的谬误。她说:国际象棋和围棋不同,国际象棋就是想办法杀死对方,而围棋像人生一样,重要的是布局,我们要让自己活到最后,也要让我们的对手活到最后。这样的话语,是不合适宜的。在大人眼里,她不是个讨人喜欢的孩子,甚至被认为是个不折不扣的小怪物。不爱说话,只爱喃喃自语地拿着摄影机到处拍摄。

她说:荷娜,你不是一个普通的门房。电影中另一个主要人物出场了。她是这栋高级住宅里的门房。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个五十多岁不修边幅的矮胖门房太太荷娜。她其实并不是大家所看起来的那个样子。虽然她从来没上过学,但她密室里的满屋藏书早已填满她的灵魂。平人眼里庸俗的门房,却有着贵族般深邃的内心世界。

她独自坐在小房间里,一杯茶,一包黑巧克力,一只懒猫,满屋的书,我被这颗沉静的心打动。不是出身高贵,生活闲暇的人才有优雅的权利。也许一开始,我犯了个错误,优雅并不一定要属于天鹅,刺猬也可以有它的优雅。只是人们并不了解。就象人们不会了解到门房的内心有多美,不了解这个那么精灵的女孩对活着有那么多困惑。

我们活在一个重视表象的世界。这个世界刻板且不友善,充满偏见。在这样的世界,我们大概只能象刺猬那般竖起浑身的刺,建起坚不可摧的堡垒来保护自己柔软的心。直到某一天某人可以直抵你心。就是他,知道你不是别人看起来的那个样子。就是他,知道你的与众不同。就是你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他马上接口说:但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此时,第三个重要人物登场了。日本来的小津先生,带着日本文化的细致精髓来到巴黎,也来到门房太太荷娜的内心世界。还记得有那么一场,她换了新妆,遇上同栋楼的有钱邻居。这位邻居很有礼貌地对她说:你好,太太。她对他说:她没有认出我。他望着她:因为她从来没有好好看过你。没错,只有你,才透过表面的沙砾,看到我内心钻石般的光芒。就因为此,即使我只是个门房,我也准备去爱了。一切掩饰,在懂你的人面前早已慢慢融化。虽然世界依然傲慢如故,但是心中已盈满能量。

忽地,怎么觉着有些熟悉之感。不正是小王子说的那样,重要的东西眼睛是看不到的。我们必须用心去体会,虽然这么说着其实有些悬乎,因为这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具体化可操作的东西。也许这只是种感受,总有一些人在同一频率之上,我们可以感受得到彼此的好。心与心的交流,怕是这世上最美妙的事情了吧。是你在这里。呀,我也在这里的惊喜。

电影的结局没有那么完满。小女孩没有死,死的是荷娜,在猝不及防的车祸中。当幸福快要来临的时候,死亡却令人诧异的到来。死亡并不如小女孩想象中那般梦幻。死亡是最真实的东西。一切结束了,你看不到你爱的人,也看不到爱你的人。她的死对她是有所触动的。她不再有自杀的想法。

我们得好好活着,才有机会。我们得好好活着,才能使一切更有意义。

刺猬,看似懒散,其貌不扬,总是孤僻地生活在自我的世界,却也自有它的优雅。敏锐的洞察力和内心的丰富,是自己看世界的方式,你懂很好,你不懂也无谓。可以远离是非之所,有一个安身的小角落,静静地生活就好。孤独,却并不放弃追求幸福;不美,却拥有一颗善良的心;贫穷,却并不贫乏;沉静,却并不冷傲。这大概就是属于刺猬的优雅。

冬天的骨头影评


冬天的骨头影评(一)

这是一部表现女性勇气的电影,这是一部彰显女性主义崛起的电影,这也是一部关于边缘的美国下层民众的电影。当我们早已习惯于在光影之中感受美国社会光鲜、亮丽、和谐的一面时,德布拉格兰尼克似乎很不合时宜的把美国社会灰暗的一面赤裸裸的展现给了我们,在纪录片风格的影像之中,一些早已存在的在我们思维中关于美国的固定印象被打破,我们看到了一些边缘、平凡的美国民众如何为卑微的生活而挣扎、努力,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美国下层女性的坚强和勇敢。作为一部低成本的独立小众电影,《冬天的骨头》没有了好莱坞流水线作品的光鲜、浮躁和矫揉造作,大多时候它给我们的是一种沉静、平淡而又深邃的气质,而这种不带丝毫浮躁的气质,正是美国电影少有的。

好莱坞的导演们似乎都很喜欢把镜头投向深邃的太空、遥远的未来、宏大的古战场;喜欢展示美国上流社会的光线亮丽、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喜欢展现伟大美利坚雄厚的物质资料、惊心动魄的爱情;也很喜欢把镜头投向贫穷的阿富汗、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但是在大多数时候,他们却忽略了本国那些卑微、贫穷,为生活而挣扎的下层、边缘民众们。看上去好莱坞似乎较为缺乏社会责任感,一味的沉浸在浮夸的商业利润之中,这是电影商业化的一种必然趋势,但在这条进化的路上,美国电影也丢失了许多电影真正的价值所在。美国的现实主义电影,已经逐渐没落,走向濒危。

《冬天的骨头》出自女导演德布拉格兰尼克之手,说到美国的女性导演,去年赚的盆满钵满的《拆弹部队》导演凯瑟琳毕格罗算是一个成功的,但是两人的风格却孑然的不同,凯瑟琳的《拆弹部队》较为的主旋律,而《冬天的骨头》讲的是边缘平民的边缘故事。不难看出,《冬天的骨头》是一部歌颂女性主义的现实主义电影。影片取材于丹尼尔伍德瑞尔的同名小说,讲述一个出身边缘山区的美国少女面对家庭变故,如何坚强的支撑起家庭,并不断成长的故事。在男性主义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中,女性主义在很大层面上是被压制的,在影片中,多莉父亲的失踪和母亲的病倒使得多莉不得不承担起照顾两个年幼弟妹和母亲的重担,而父亲贩毒被捕保释后的失踪导致其被抵押的微薄家产即将被征收,多莉也不得不承担起追查父亲去向生死的责任,这次她所面对的不是年幼的弟妹和生病的母亲,而是整个社会的压力和阻挠,这不仅没有让她屈服,反而使得多莉内心中的女性主义苏醒、崛起。面对冲突和可以卸下重担的诱惑,多莉仍旧坚持着自我,不断的抗争。她并没有去追求不切实际的正义,追求找出杀父仇人,她所做的一切努力和妥协只是为争取自己剩下家人的生存权,一个最基本的权力,而她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维系这个破碎的家庭。

影片中,我们没有看到伟大公正的美国司法,没有看到被美国人吹嘘上天的社会福利,没有看到什么正义的力量出现,只有多莉卑微的努力。多莉争取的只是她和她家人的卑微生活而已。影片在很多地方都体现出了女性主义的影子,电影中除多莉之外的不同女性角色的性格和举动都说明了这一点,电影中的这些女性都有个特点:懦弱、畏惧男性。而多莉显然是这群女性中的一个异类,她坚强,不断的和男人们、附庸于男性的女人们抗争着。电影全片父亲的缺失也是一种象征性的隐喻,而多莉对于父亲的态度也说明了这一点,既是对男权主义的摒弃。多莉一路的寻父之旅即是她的女性主义崛起之旅,而影片最后惊悚的锯手也是具有极强的象征意味的,首先手是人身体很重要的部位,人们靠它劳动、工作,而父亲的手所表现的是一种男性在社会劳动中的主导地位,而电影最后的锯手,正是一种象征性的割裂,即女性主义的与男性主义的一种分离、断裂,这并不是说要把女性和男性割裂,而是说明女性是可以独立于男性存在的,男权主义社会中,女性对男性的依赖是很强的,而电影最后的锯手,即是一种女性的宣言。

模糊了对于公正的概念,影片没有一个明确的正邪取向,它只是在写实的纪录,多莉最后也没有去找出杀父仇人寻求公正,而影片也没有给我们答案,因为这一点都不重要。我们并不需要拘泥于这个微观的公正问题,因为有更大的公正需要去追求,而这个更大的公正就是对整个社会体系的指控,电影中的大群体都是某种层面上的谋杀者,这种不公正,即是整个社会体系对下层、边缘群体的不公正,也是男性主义对于女性主义的不公正。

整部电影的风格极具特色,全片沉浸在一种冰冷的氛围之中,寒气十足,而电影的画面也大部分是冷色调,天气总是不阴不阳,透过光秃秃的枝干也捕捉不到几丝暖阳,这部影片的摄影较为的粗犷,而这种粗狂也很符合电影的气质,没有精巧的镜头没有如诗如画的画面,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更接近于一部纪录片,粗犷而又写实,简单而又明了。这种写实性,更是加强了此片的现实主义质感,此片虽然描述的是底层人民的不良生存状况,但是却没有矫揉造作的苦逼流露,纯粹是一种自然的纪录,如此的真实。关于女性主义崛起的佳作也众多,有名的如《末路狂花》、《钢琴课》、《黑暗中的舞者》等,相对于这边列举的三部女性主义电影,《冬天的骨头》整体上较为的平淡写实,戏剧性冲突较少,整片的基调较为沉闷一点,但是却值得去细细的品味,作为一部优秀的独立电影,《冬天的骨头》给我们传达了足够多的内涵。

当镜头都习惯于对准天空的时候,更需要有人把镜头转向我们的脚下。


冬天的骨头影评(二)

影片从一个17岁姑娘寻父的故事映射出人们对于人性的解读和良知的发现,单一的事件背后反映了一系列人的生活形态,平直的叙事结构却表现出多层次的主题和思想,贯穿了整部影片的黑暗气氛在最后终于让人看到了些许阳光。

故事的主角有三个人,分别是从一开始就已经死掉的Jessup、17岁的Ree和Jessup的哥哥Teardrop。

因为吸毒、贩毒被拘捕,面对十年的牢狱之灾,他选择出卖贩毒头子,以减轻自己的刑期,Jessup也是身不由己,他知道在这个法律黑洞的小镇,出卖对于自己意味着什么,但是家里面还有三个孩子和一个不能自理的老婆,铤而走险是他唯一的出路,不料自己的供词却被某个多嘴的警察传了出去,在这个人人自危的小镇,出卖泄密就等于与全镇人作对,所以Jessup被毒贩保拭,出了警察局的直接后果就是丧命。

是毒贩Jessup的哥哥,弟弟被保释出来之后Teardrop就知道弟弟已经死了,因为镇上容不下一根出卖者,为弟弟报仇是他现在能为Jessup做的最后一件事,所以Ree来找他的时候他毫不客气的把Ree轰走,因为这件事太复杂和黑暗,他刚失去一个弟弟,决不能再失去一个侄女,但是最后Ree的坚定和勇敢感动了他,他努力和Ree一起寻找Jessup的下落,最后他终于知道是谁杀人灭口,他开车离开Ree一家的时候,说了一句很耐人寻味的话,Ree让他拿走马蹄琴,但是Teardrop拒绝了,他说,帮我留着。因为他知道这次离开之后,回来的路不知在何方。

有一个12岁弟弟和一个6岁的妹妹,父亲因为吸毒被捕,保释出来后下落不明,母亲因为承受不了父亲的堕落而发疯,全家唯一的精神支柱和依靠全部落到17岁的Ree的身上,坚强的Ree默默的扛起养家糊口的重担,认劳认怨。不乞讨,也不拒绝别人的施舍,因为她知道她需要什么,Ree知道人活着可以穷,可以困难,但是不可以没有骨气和尊严。被保释出来的父亲失踪,检察院来告诉Ree,一周后要是Ree的父亲不出席庭审的话,就会没收Ree现在住的房子和家里唯一的一片森林,因为现金不够支付,交保释金的时候Ree的父亲拿房子和森林来抵押,面对无家可归的窘境,Ree踏上了寻父的旅途,但是在人人自危,人人犯罪的小镇,谁也不想惹祸上身,面对Ree也是唯恐避之不及,甚至威胁和漫骂,Ree去找了一次镇上的话事人,但是被拒绝并威胁如果下次再来的话将对她不客气。几天下来,事情毫无进展,而保释官又来提醒Ree离无家可归的日子已经不多,Ree的爸爸的哥哥也劝Ree尽快把林子里的树卖了,绝望的Ree想到了参军,因为参军能得到四万美金,但是那四万美金要半年以后才可以得到,而且17岁的Ree还需要家长的同意才能获得体检的资格,经过教官的一番话和对现实无奈,参军这个念头在Ree的脑海里被打消,但是,母亲和弟妹不能没有一个家,所以Ree决定再去找镇上的话事人,被警告过的Ree被话事人痛打了一顿,血肉模糊的脸看到的不是痛苦,而是坚强,Ree的坚持终于赢得了和话事人对话的权利,Jessup的事我不管,也不在乎你们对他做了什么,但是我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妈妈,我不能没有房子。每一个在场的人都被Ree的勇敢和坚持所感动。人性本善的一面终于在最后一刻展现,决定帮助Ree找Jessup,话事人的妻子带着Ree砍下已死的Ree的父亲的双手,Ree带着父亲的死亡证明拿到警察局终于避免了流落街头的命运,影片最后两个弟妹依偎在Ree的怀抱中结束。

整部影片Ree只哭了两次,一次是Ree无助的时候问疯妈妈该怎么办的时候,一次是Ree拉起父亲那被水泡出浓的尸体的时候。片中Ree只笑了一次,影片最后Ree看着无忧无虑的妹妹玩着小鸡的时候。保护房子只是物质上的需要,房子背后的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才是Ree真正想守护的。


冬天的骨头影评(三)

年11月29日,第20届哥谭独立电影奖揭晓,由德布拉格兰尼克导演的《冬天的骨头》获得了最佳影片与最佳群戏表演奖,在随后的华盛顿影评协会奖中,《冬天的骨头》又荣获了最佳女主角奖,再加上国家评论协会奖的最具突破表演(由女主角詹妮弗劳伦斯荣获)等,《冬天的骨头》无疑成为本年度最受关注的独立电影之一。

影片《冬天的骨头》根据丹尼尔伍德瑞尔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一位17岁的少女为了精神失常的母亲及年幼的弟弟妹妹,踏上了寻找父亲的旅途影片自始至终带有着冬天的冷冽的气息,并借劈柴、喂马等日常生活的细节表现出人物生活里的不易,但主创显然不是以此贩卖廉价的同情,而是聚焦于女主人公的身上,表现出她生命力的韧性,如她为了找到父亲的下落,明知对方是毒贩的老大还是坚持去追问,又如她教导年少的弟弟妹妹如何的生存,在她的身上,深刻的体现出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

而本片也仅是女导演德布拉格兰尼克的第二部故事长片。她将让人不安的环境与人物的韧性紧密结合,再加上出色的光影的衬托,创作出一个惊人的、值得回味的影像世界,也被《纽约时报》赞为一部深沉、委婉、沉静的电影。影片中那种痛彻心扉的情感则是以一种不起眼的方式缓缓渗入我们的心灵深处。

本片的一区DVD与蓝光已经由狮门公司发行。正片的配置是1.78:1的画面比例及英语DTS-HDMA5.1音轨,可能是低成本制作的缘故(投资仅有200万美元)而画面带有颗粒感,但也契合了山区上的布满灰尘的现实感;数段夜晚的戏,在出色的光影配合及画面清晰度下显得层次感分明,如高潮戏时她前往湖中寻找父亲的尸体,树叶散发着寒意。声轨则比较温和,配合上比较轻松的音乐,给观众一种冷冽中的暖暖的感觉。

正片还携带了影片的导演德布拉格兰尼克与摄影指导迈克尔麦克多诺之间的联合导评。导演侧重于谈影片的选角色、拍摄地点、创作思路想法等,还高度评价了拍摄地的人民;而摄影指导则是侧重于创作过程时的想法与自我挑战,两人之间的导评打开了了解本片创作的一扇窗口。

本片的花絮内容也比较给力,重头戏是长达46分钟的制作特辑制作《冬天的骨头》,虽然这段特辑很少由创作者在镜头前侃侃而谈影片的创作,但紧密的结合影片的拍摄现场而使得影迷可以更多,也比纯粹的访谈更有趣味性。

影评高的电影


影评高的电影(一)

《海豚湾》影评

纪录片《海豚湾》将发生在日本和歌山县一个叫太地的小镇的一幕幕残酷的画面呈现在观众面前,震慑人心,又发人深省。表面上,太地镇竖立着微笑的海豚的模型,渔船装饰成海豚的造型,镇上也有专门供奉鲸灵的寺庙,实质上,这里正是海豚噩梦的真正开端。

美国人理查德。奥巴瑞本是世界顶级的海豚驯养员,曾经他亲手捕捉过五只海豚病亲自驯养它们,参与电视剧《海豚的故事》的制作,正是其中一只母海豚的自杀唤醒了奥巴瑞,海豚是一种智能敏感的有自由意识的动物,就像人类一样,被圈养的海豚一天天地变得沮丧,海豚的每一次呼吸都是有意识的,如果生命不堪忍受,便会通过放弃下一次的呼吸自杀。也正是这只母海豚的自杀,改变了奥巴瑞的一生,他用了10年的时间创建了海豚事业,却决定用余生的努力去毁灭它。他多次前往太地镇,秘密拍摄海湾发生的一切,将日本人的这种丑陋的行为公诸于众,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真相。

当海洋公园的音乐声一响起,海豚们微笑起舞,但是海豚的微笑是大自然最大的骗局,人们误以为他们总是很幸福,然而这正是海豚们的弱点,这对海豚的听觉来说就是一种折磨,所以渔民们制造了一堵声墙,吓坏,海豚,将海豚驱赶上岸,让水族馆的驯养员挑选会唱歌的母海豚,落选的海豚就被打上各种鲸类肉的标签,送到超市、餐桌乃至中小学的饭堂,成了市民的盘中餐。然而比屠杀海豚更恐怖的是,海豚肉有毒!由于人类活动中化石燃料废弃物的排放,我们生存环境中的汞含量以每年1%至3%的速度递增,病通过食物链聚积沉淀,海豚作为和人类一样是食物链的最高级,自然体内的含汞量很高,远远超过了食品安全标准的范围,然而在被采访的日本路人,根本都不知道有卖海豚肉,更不知道自己吃的比如说是南极鲸肉竟然就是海豚肉。更可恶的是,政府还强行给学校学生吃,无知的渔民们吃了海豚肉是慢性中毒,毫不知情的市民也逃不脱这个疾病。

通过奥巴瑞联同一位电影人,加入他们行列的还有一个由社会活动家、电影人和自由潜泳者所组成的强大的精英制作团队,他们共同展开了一个在隐蔽的状态下进行的偷拍任务,渗透进太地这个位于日本、地形险要的海湾,将那里人性最黑暗的秘密公诸于世。虽然有很多争论说,这部纪录片带了很多主观的想法,但是日本人的这种欲盖弥彰,自欺欺人的做法,的确很是让人觉得毛骨悚然,奥巴瑞团队所拍摄到的画面不仅震惊了他们自己,他们几次泪水奔涌而出,让看了这部纪录片的我又何尝不是呢?现在不是大家都在倡导保护环境吗,解决海豚湾的事不仅是在保护海豚,也在保护环境,甚至是在唤醒人们的意识和改变人们的观念。


影评高的电影(二)

《幽灵公主》影评

以前,地球是一颗美丽的蓝绿相间的星球,森林遍地,但现今,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森林被大量砍伐,只留下了一片片的荒地,和失去生存家园的动物,我们的生态环境也渐渐恶化,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重中之重。

《幽灵公主》中,人类为了自己的发展不断的砍伐树木,摧毁森林,甚至还想猎杀山兽神。因为人类的发展欲望,不断的破坏森林,动物们没有了生活的地方,产生了怨恨才出现了邪神,像袭击阿席达卡村庄的山猪就是因为抗争人们砍伐树木,烧毁森林时中弹后充满对人类的怨恨才会变成邪神。也才有山兽神头被射下拿走后的爆发。《幽灵公主》中人与自然的矛盾虽然加入了神话色彩,也有夸张化,但这正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反映了生态环境的恶劣。

但是,在生态环境如此恶劣的今天,生态环境保护何以可能?

首先,我们意识到自己对生态环境的伤害,以及这种伤害对人类的影响。《幽灵公主》中,阿席达卡在向西方去的路上途经了一个城镇,在那里遇见了疙瘩和尚,两人吃饭时他告诉阿席达卡他们坐的这片荒地以前本来是个可爱的村庄,但是洪水、火灾加上泥石流,不知死了多少村民,村庄也不复存在。而且,电影里阿席达卡中了邪神的诅咒,而山兽神救活了阿席达卡,却没有消除他的诅咒,这也是对人类破坏环境的一种警示。在现在,我们经常会面临泥石流、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这正是我们破坏环境所造成的后果。这些自然灾害是对人类的警告,警告人类不能过度破坏生态环境。只有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对生态环境的伤害时,我们才会有一颗保护生态环境的心,生态环境保护才有可能。

其次,有人站出来带头保护环境,并告诉大家不要再继续破坏环境并协调人与自然的矛盾。阿席达卡是中间人,在人类和自然之间协调着,一边阻止黑帽大人杀死桑和山兽神,一边阻止桑杀死黑帽大人,避免仇恨的加大。而桑是人类,却被山犬养大,与森林的诸神们共同保护森林,对抗入侵的人类,想杀了黑帽大人,是环境保护者,她代表着人类对环境的良知。在现今,也有这样的环境保护者,他们向民众宣传环保知识,向政府抗议破坏环境的行为,以身作则保护环境。像现在很多珍惜动物都因为环境的恶化和人类的猎杀而濒临灭绝,动物保护协会就呼吁大家保护动物,阻止人们猎杀动物的行为。澳大利亚政府也曾派遣船只前往南极海,对向南极海出发的日本调查捕鲸船进行监视,澳大利亚反捕鲸人士一直在尽最大力量,包括在国际法庭采取行动,阻止日本人捕鲸。正是有广大环境保护者的以身作则和宣传,人民才更加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让生态环境保护能够更好的实行。

然后,我们要在破坏自然的时候给自然留下自我修复的余地。在影片最后,阿席达卡和桑还回了山兽神的头,被山兽神怒火破坏的地方都恢复成了绿色的植被。这便是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功能。大自然能够一直伴随着地球的演变生生不息,就是靠这种修复功能。但是这种修复功能就像弹簧一样,是有个度的,一旦超过那个度,大自然就会逐渐崩溃。所以现在政府强调可持续发展,建立环境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更好地将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有了政府的领导,能够更加有力地保护生态环境。

《幽灵公主》中黑帽大人的命也是山犬救的,人类总会被自然包容、救赎,但即使恢复生机,已经不再是原本的森林,在破坏之后再回复总是不是原来的了,伤痕可以消失,但伤痛会留在心头,就像《幽灵公主》最后桑对阿席达卡说的那样谢谢你为我们尽这么多心力,但是我不能原谅人类,自然会留有人类伤害它的痕迹。所以我们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不要让《幽灵公主》中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在现实生活中上演,我想宫崎骏大师也是想表达保护环境观念吧。希望所有的人们都重视保护环境,让苍老的地球恢复她的美丽。

最后的武士影评


最后的武士影评(一)

1877年,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国家政权动荡,一方面,美国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日本的大门,日本思考着如何近代化;另一方面,天皇需要重掌幕府时代旁落多年的皇权,两个因素下,武士阶层的瓦解就成为了必然。《最后的武士》就产生在这样一个迷惘和探索的时期,东京的街道上,有穿洋装的,有穿和式服装的,还有和式和洋装混着穿的,日本似乎也在思考后来中国学者所困惑的问题:西学应该为体还是为用?

阿汤哥扮演的艾尔格兰受到日本买办派的邀请去训练日本的新军,却被冷兵器下的武士俘虏,在他和武士领袖森胜元的交往中,他接受了武士道,最后和森胜元一起带领最后的武士对倒幕派的进攻做了最后的冲击,武士阶层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箱,但武士的精神却得到了保留和尊敬,融合到日本近代化的进程中。

本片中,西学为体还是为用的问题已经得到了一个简单的答复,因为武士道的精神其实符合了资本主义崛起时的丛林法则,而且因为绝对的忠诚而更残忍,更有杀伤力。美国在二战时没少吃神风突击队的苦头,武士道的坚忍、忠诚和视死如归令这些体质较弱的军人成为怕死的美国大兵的克星。《最后的武士》既是诉说了日本如何保留了自己的传统,没有沦落为西方唯唯诺诺的文化附庸,却因为西方新鲜血液输入而崛起的历史,也是美国人在思考日本文化独特的兼容性,探索国土狭小、种族单一的日本为什么如此善于学习和创新,直到把美国扁得贸易逆差,珍珠港失守。

或许艾尔格兰的个人经历能给一点作为治军方面的启示。军队的战斗力并不光是精良的武器决定的,更重要的是军人的素质,他们必须无畏和勇敢,最危险的敌人是不要命的,如果这个世界真的需要枪杆子里出政权,武士道精神就应该是治军的参考。艾尔格兰原本是雇佣军,战争只是他的经济需要,战争对他的人生本没有意义,他沉沦着,用醉生梦死的酒精和朝生暮死的暴力麻痹自己,因为战争不可避免的杀戮和他本能上对生命的眷念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他感受到的武士道的精神,其实不过是本性中善和恶的一次交锋最后的逃避,军人的杀气已经写在他的血液里,武士道把忠勇和杀人艺术奉为信仰,这种和田园生活同时出现的新鲜信仰很快给艾尔格兰分裂的人格找到了渲泄的出口。当战斗不再是生存的手段,而是自我的实现,是对自己的信仰殉道的时候,战士就得以排除一切杂念,成为彻底的战魂。武士教导艾尔格兰:你有太多的心,是啊,患得患失是战斗的障碍,担心伤及无辜也是障碍,武士道把这些都解决了。从此艾尔格兰不需要为昔日的屠杀内疚,不需要思考战争的意义,因为武士道告诉他,战争的意义就是战争本身,别的都不重要。无知是福!

说到武士道,似乎不能不说说黑泽明的反武士道情结。《七武士》里最后活下去的是高傲的武士要施舍同情的农民,《蜘蛛巢城》森林里人生如梦的歌谣和巢城宿命般地瓦解,揭示了武士道的无意义,所谓战之美,所谓忠勇和荣耀,不过是一场千年迷梦,而黑泽明心目中的理想世界最终是《梦》里,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知足常乐的水车村,这个村里,没有武士,只有农民。面对着家乡大屠杀的累累白骨,我可以对武士道的顽强无比佩服,但我无法面对武士道上升到审美上的杀戮,更何况用来训练的过程之一是佛教倡导的入定。当我看到《最后的武士》里森胜元在唐代风格的宏大斗栱下拜佛,学了佛的般若却大破杀戒,我不得不反思起这个世界的荒谬。当《最后的武士》祭起已经被黑泽明扁得体无完肤的武士道,我只能感慨好莱坞商业的法则,或许黑泽明真的太超前了,以至于他后面没有武士片能超过他的思考,即使,我们面前的森胜元是一个和三船敏郎不相上下的演员。

说到森胜元,整个片子里最出彩的就是他,早已经盖过了阿汤哥的酷酷做派。他向自己的敌人学习,因为他要了解自己的敌人。他并非是顽固的守旧者,电影把他塑造成一个爱学习、开明有爱心的三好学生,用来解释他和阿汤哥发展神速的友谊,也让他最后的殉道更惨烈煽情。这种挖掘人性的手法是好莱坞最擅长的,骗得美国观众跟着森胜元临死前一起泪水涟涟,却失去了日本文化的精髓。至少我不相信武士在荣耀之死时会像女人一样流泪,也不相信森胜元的战斗只是为了给武士道一个飞蛾扑火的辉煌。按照森胜元的说法,武士的存在是为了保护国民不受欺负,我会相信吗,谁不知道武士阶层是日本战国时代的产物,所以日本刚有天皇,权利就到了武士集团幕府的手中,然后就是无休止的军阀混战,从来就没有义战的说法。因为军阀割据,所以产生了武士的无限忠诚和失败即死的法则,这些如樱花般朝生梦死的现实戴上了荣誉的光环,其实不过是权力的一颗棋子。森胜元也不例外,他无非是要获得天皇的信任,不愿意被一个法制的禁刀国家过河拆桥,最后的战斗其实不过是用一个极端的方式展示这个阶层依然有价值。生是棋子,死还是棋子,最后决定天下的还是他要保护的明治天皇,现在他对国家的集权目的已经达到,瓦解了权利的障碍,回过来提倡武士的忠勇,但已经是对新主子而言了。

我依然不得不承认森胜元的表演是非常出色的,有武士内外双修的气质,战斗的招式也有能剧的风采,虽然他承载了很多武士道的矛盾,但他还是那个战斗之魂。其实,本片另一个体现了日本精神的人是加藤小雪扮演的多丽子,她能忍着杀夫仇人在家里生活还带着照顾,只为着战斗的大局,最后为了武士的地位完全瓦解了仇恨,这种忍辱负重的形象似乎比森胜元更日本化。

因为有《勇敢的心》的摄影指导托尔的加盟,整个电影的节奏和唯美的风格就已经确立了,丁达尔现象的森林把《蜘蛛巢城》里的神秘变成了恐惧的杀气,《勇敢的心》里冷兵器的惨酷在最后的决战中得到重复,而乡村的清新仿佛就是桃花源再世,难怪阿汤哥要舍了官爵来归隐,多丽子领口的性感当然也是一个原因。

美国的媒体对本片评价甚高,《纽约时报》说它武士的故事在大屏幕上的宏大表现比细致的情感刻画更动人,《达拉斯早间新闻》说它生命的庆典在荣耀和细腻中挥洒,《芝加哥讲坛报》说它文化中的暴力精彩得令人惊愕,爱为武士电影贡献了伟大的一笔。当然,批评也不是没有,《华盛顿邮报》就认为它除去了智慧的训练、沉重的心情和广阔的史诗,最后还是一个陈腐的内核:白人在国外总是政治正确,《费城导报》说,不是好莱坞的习惯阻碍了本片,而是因为故事本来就缺乏深度,缺乏震撼人心的内核。

写了这许多,最后我们大概应该考虑一下这个电影在娱乐之外对国人的启示,日本经历了江户末年的乱世,买办和守旧派几次交锋,最后选择了一条保留传统但学习西方经济的道路,闯出了自己的天下。我们的文人在新民主主义时期首先打倒了自己的传统文化,想引进德先生和赛先生,后来又从西方引进了共产主义,但最后重整河山靠的还是毛泽东这个没喝过洋墨水,却通晓传统文化的出色农民。现在这个现代化的进程还在继续,当小资们以崇尚西方为荣,却看不起圣人之言,真希望《最后的武士》给他们棒喝一下,毕竟,美术界的大师几乎都是那批用西画手法画中国精神的人,他们是林风眠、徐悲鸿和潘天寿。


最后的武士影评(二)

好莱坞电影热衷取经东方文化,这在近两年刮起的中国风当中一览无遗,从热卖的《功夫熊猫》到今天依旧强势的《功夫梦》都颇受美国观众欢迎。如果将时间的标度再往前挪动一点,可能还会记得好莱坞人还在武士的国境掺和过一番。

《最后的武士》的故事是与狼共舞式的,它旨在宣扬交流,即在以其自身的西方文化语境为本位的基础上,去涉猎其他陌生甚或被妖魔化的异域传统和文化,最终达到消除因误读所招致的猜忌和误会。影片中渡边谦所饰演的武士胜元之所以被人推崇,不单在于他所恪守的武士道,还离不开他看待东西文化差异的精准眼光。他坚守自身传统的同时也认识到文化的差异和误读所能招致的恶果,继而不会用日本的准则套用到美国军人身上。

窃以为影片最有趣的部分莫过于如何展现东方文化的魅力和如何去诠释武士道的精神追求。至于所谓的神韵则是过分奢求,毕竟编导的定位其实很明确:以一个观光客的姿态夹杂猎奇的欲望去窥探西方文明语境以外的体系。影片能够将日本的风俗研读得颇为精细,可以拍得有板有眼,甚至是以假乱真,但对于含蓄的东方哲学以及武艺境界的领悟却是始终是有心无力。在影片当中,阿汤哥实现境界升级的一个段落被处理得很肤浅,导演试图将将这些都视觉化,但在搜肠刮肚之后仅能透过慢镜回放来加以处理。

但有一点,导演爱德华兹威克是处理得很极致的。那就是用好莱坞式的煽情去渲染武士在决战中的豪情和壮烈。在以死相博和绝不言败这方面,东西方有相通的地方,跟典型好莱坞电影所宣扬的英雄情怀和评判壮士的标准都是相似的。就好像美国人能把武士片翻拍成西部片,其中《豪勇七蛟龙》便是翻拍《七武士》且获得成功的例子。而《最后的武士》中的战争场景堪称是冷兵器战场上最具想象力的一次尝试,恰好是为缔造英雄豪杰准备了得天独厚的背景。影片选取了明治维新这一新旧更替,历史骤变的节骨眼上,并进一步赋予其传统与现代的概念。于是乎便出现用零落弓箭去对阵叫人心寒的大炮,用近身利器去死磕枪支的火舌的段落,这样一种装备上的悬殊更加考验作战者的心思和谋略。诚然,影片当中的战术相比于《投名状》中同类型的赤裸裸硬拼要更为浪漫化,而尔后又在数次不计后果的冲锋当中将这种浪漫一次又一次强化。宛如樱花凋零前夕以死亡的名义达至绚烂,以孤注一掷的凄美基调实现辉煌,死亡因樱花的出现而被贴上了日本标签。

《与狼共舞》当中,跟凯文科斯特纳搭档情爱部分的依旧是白人女性---一个被苏族人收养却挣脱不了白人身份的女子。与此相比,《最后的武士》中唯一的女性角色承载了更多的符号性的意义。日本人所崇尚所信奉的光荣以及在其他外国人都无从接纳的伦理困局在这个日本女人身上得以放大。隐忍含蓄的表达契合了东方的惯例,将这个爱上自己仇人的故事诠释得楚楚动人,且依旧保留一定的距离感。东方的素材,西方的演绎,阿汤哥的搭桥再有朦胧的处理,《最后的武士》算得上是这条东西混搭路上走得较远的一个。

导演爱德华兹威克(《燃情岁月》,《血钻》,《光荣》,《反抗军》)的电影鲜有让人失望。原因是这位好莱坞主流大导的着眼点历来宏大,能够把严肃的题材处理得惊心动魄,张力十足,且影片的立意通透又不失悲天悯人的情怀,仿佛是历经百般的锤炼和强化尔后呼之欲出的一句句大义凛然下的豪言壮语,充盈着悲壮与无畏,俨然成为了血与泪的悲歌和舍生取义的礼颂。与此同时,兹威克还深谙煽情之道,在软绵无力与昭然过火的两个尺度之间游历得游刃有余,懂得抓人胃口也能奉上一份催泪大餐的重要性。兹威克是一个苛刻的丈量师,擅长于动用各式套路和手段之余,惦记着拿捏长与短,粗与细所能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随之而来的是严丝合缝的打磨与取舍。于是乎按照这套技艺打造出来的作品总能维持在一定的水准,断不会遭遇一落千丈的尴尬。尽管兹威克的作品刀斧味太重,但我们更乐于称之为商业与艺术的有机融合,只不过总是觉得他影片的票房向来红火不起来,这也未免太埋没了这位类型片专家了。


最后的武士影评(三)

04年看过这片子,那次留下的印象是一堆隐喻和那个很有东方味道的女人。今年重看了一次,却发现那个叫多香的女人并没印象中的那么美,不过还是很有传统东方女人的味道:温婉谦厚,柔顺持家。当然,那堆隐喻(就当是吧)也更清晰了。

掠杀敌人的性命,夺取敌人的女人,占据敌人的房屋。这方面,汤姆克鲁斯确实够男人,如同那屡被膜拜的种族灭绝者成吉思汗说的:男子汉人生最快乐的事,就是杀人性命,夺尽其所有财产,使其根绝,令其亲属痛哭,再奸淫其妻女。日本人可以抵抗蒙古人,却对Nathan Algren之辈当英雄般膜拜,只因为蒙古人败在了台风之下,美国人却实打实地击败了他们。导演倒是抓住了本质啊。不过,按巴顿对军人的定义:NathanAlgren却不是一个合格的军人,有纠结啊,现在的战争片老走《现代启示录》的套路,真的很失败。而且对屠杀平民感到内疚,却一如既往的屠杀敌人,纯粹装卫道士而已。

森林里的第一场战斗,大村的军队用的还是单发前膛枪,分明给美国人昆了。最后的决战却猛然出现了一堆连发后膛枪、火炮和机关枪。胜元的军队还是一往无前地去死,精神可嘉,就是太愚蠢了。这不过重复黑泽明《影武者》中长筱之战的覆辙。不过大村的军队手持火枪还惊慌失措倒是奇怪了,日本人在战国时不是很推崇铁炮么?没办法,为了突出美国人的文明先进罢了。倒是曾格林沁几十年过后还是用几万骑兵冲击英法军队,那才叫无可救药。

明治天皇不敢听胜元的劝谏,却在Nathan Algren的三言两语中突然勃起爆发了。貌似就是日本人在美国人的扶持下强大了,一如二战后的故事。只不过我总觉得,胜元和大村无非都是被明治利用了的可怜虫。唉,执著的人较容易被利用。

这只是好莱坞的YY片,不过YY的不错。日本刀出鞘,血腥暴力。那乡村的生活也拍的挺美。场面够大,动静光暗之间总有气势。不过真要看武士阶层的没落,还是看《影武者》和《切腹》吧。

读书心得《蒙娜丽莎的微笑影评》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书心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