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国学经典有感1200字 > 地图 > 读国学经典有感1200字

读国学经典有感1200字

发布时间:2019-10-24 来源:互联网

读国学诵经典征文 9篇 (一)。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假期时我们观看了作品,相信您对于作品在内心中会有独特的体验,我们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获益。有关作品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读国学诵经典征文 9篇 (一),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乱世英雄情

濮阳市实验中学九年级(14)班 吴玉菡 辅导老师:赵瑞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题记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你,小小的曹阿瞒,降生在这乱世之中。初生失母,又身在这宦官之家。父亲虽位列三公九卿,却依然是世人眼中的寒族。阿瞒,好像预兆了今后你的诡计多端。几年后,你也终于为你的小聪明而被父亲送回乡下七叔家。哭成泪人的你大概没有想到,那是你一生最快活的几年吧。在乡下的青山绿水中,你偶然地开启了军事启蒙,七叔的学识与风度,映射了你将来的身影。

那一年,董卓入京。你的家族也已走向了没落。后来,天下英雄大讨董,你还是揭竿而起的热血青年。一路的南征北战,岁月使那个曹阿瞒像水中的茶叶一样沉淀下来,变得愈发醇厚。官渡大战,声名大噪,与群雄逐鹿中原,亲迎流亡的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先声夺人。世人说你是“汉贼”,但若这样说起,那周武王岂不是“商贼”?高祖刘邦岂不是“秦贼”?王朝盛极必衰,生逢乱世,没有对和错。

后来的你,远征乌桓,一统北方,14年,50余战,还是五短身材,平庸面容,却再也挡不住那双鹰眼的锐利。在繁星漫天的夜晚,“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吞吐河岳日星,接纳光风霁月,此时的你,必要要驾云龙,乘风而行。那首《短歌行》“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鲁迅说:“曹操他至少是个英雄。”对啊,你活得无怨无悔,不枉此生。

晚年的你,感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之匝,何枝向依?”若是英雄,怎能不懂寂寞,独自走下长坂坡,月光太温柔,剥下所有光环,你也是个敏感孤独的普通人。

多少年后,你大概也看到了那个心念已久的大魏王朝,说不清对与错,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斗战胜佛的魂

濮阳市实验中学 九年级(14)班 王君茸 辅导老师:赵瑞琴

“戏文里都说啦,齐天大圣孙悟空,身如玄铁,火眼金睛,长生不老还有七十二变,一个筋斗云啊就是十万八千里!他还有根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每每看到这段台词,我心中那身披火红战袍的英雄便又浮水而出。

彼年,他只是一只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野猴,无依无靠。可只几载,他就化身威风凛凛的猴王,保花果山安宁,护众候周全。阎王庙里,他手执判官笔蘸饱浓墨,划去自己的大名,他本可一走了之,从此长生不老,逍遥快活。可我的大圣,他没有。他接过生死簿,把猴属之类,但有名者一概勾之。他逆天而行,强销死籍,让自己的猴儿们也享尽繁华。王母的蟠桃宴,他盗来奇珍异果,即便是醉了,也想带回花果山与众猴一并分享。这便是时刻为自己所在乎的人着想的美猴王。

几百年后,西行的玄奘途经五指山,顺应天意,解他禁锢。那大圣在山下信誓旦旦道:“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他是绝对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他齐天大圣是谁?是潇洒不羁,随心所欲的猴王啊!是令三界都为之震撼的战士啊!他甘心保一个普通僧人,只为那人出家人慈悲为怀的善意之举,这是一个有恩必报的王啊!

自那时起,他就一路护送玄奘,斩妖除魔,惩恶扬善,途中不管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助那僧人安好。三打白骨精,他耗尽心血只换来他所护之人一纸贬书,那会是怎样一种心碎,可他只能一人承担。他欲给他那师傅最后一拜,可玄奘竟不愿再看他一眼,只怕紧箍咒带来的疼痛也没有那时更让人心痛啊……他独身一人凄凄惨惨,听那东海大潮汹涌又想起了他,竟止不住腮边坠泪,停云住步,良久方去。多少人说他坚强,五马分尸他一声不吭,天雷打击他也无动于衷,可这时本该肆意享受自由的大圣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读《国学经典》有感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这个暑假我认真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颇深。

一提到“国学经典”四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会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我觉得《千字文》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据史书记载,这篇构思精巧、富有韵致的《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时一位叫周兴嗣的人于一夜间编成的。公元六世纪初,梁武帝萧衍博通众学,擅长文学,雅爱书法。他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备至,因而命人从王羲之的墨迹中,选出一千个各不相同的字,让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用四言韵文的形式将其编撰成文,字句间要求有密切联系,且要富于文采和韵味,以供儿童学习识字,并从中掌握必要的知识。周兴嗣才思敏捷,一夜便将《千字文》编成,不过,第二天,他竟已是两鬓斑白。《千字文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流传到今天,作为一部启蒙读物,它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在多读、多背中享受这部经典美文带给我们的乐趣

当我把第一单元读完时,我想到了我在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有一次,我在洗碗时,把水开得很大,妈妈看见了,提醒我说:“把水开小一点吧,一吨水可要好几块钱呢!”爸爸也在一旁也说:“节约钱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要节约水资源。”我听了,惭愧不已,连忙关小了自来水。节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它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用心,我们就会想出节约的好办法。你瞧,这是我和姐姐想出来的:1、将用剩的小块肥皂收集起来,做成了大块肥皂。2、把雨水收集起来,用来浇花。3、把没有用完的作业本合订在一起,做成了一个新本子。4、把洗完脸的水用来冲马桶。怎么样?这些节约的办法你用过吗?如果没有,那就从现在开始行动吧!

第二单元主要讲的是强自信。“天地之性,人为贵。”这句话选自于,《孝经。圣治章》。意思是:天地之间的万物生灵,都一样的得到天地之气成形,禀天地之道成性。但只有人最为尊贵。这句话说得多么好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自己的特长,只是有很多人自己没有发挥出来罢了。我就把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发挥出来了:1、我把字写得很好。2、我的作文常被老师称赞。3、我的舞蹈跳得很不错哦,还获得了证书。4、我很守时,上学,集会从不迟到。瞧!我的优点和特长很多吧!相信你也一定有很多优点和特长,赶紧发挥出来吧!

第三单元主要讲的是智慧。“知者创物”。这是《周礼。冬官。考工记》中的一句话,意思是:由有智慧的人设计发明。用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人也很多,下面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吧:贺龙同志在紧要关头让战士们扔掉草帽,使敌军自相残杀。包公运用智慧,使用了计谋,从毛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还有许多的例子……就不一一说明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之柱和心灵家园。国学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读国学经典有感


读国学经典有感(一)

以前我是一个很骄傲、很爱炫耀的孩子,从不懂什么叫谦虚,就拿一个故事来说吧!

一次,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级刊物上,我高兴地告诉了父母让父母分享我的快乐。他们听了后不住地夸我,但也不住告诫我:“不能骄傲哟!”我哪里能听进去,因为我早已被骄傲给“驾驭”了!

就在我兴奋的同时,我的性格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变得更加骄傲、暴躁了。一有在比谁的作文写得好时,我就在他们比面前炫耀,若不顺心便“发挥”出我暴躁的脾气;和同学们聊天时也会炫耀我的“光辉”史……我就和同学们比了下去,最后到了一个朋友都没有了,我心里却想:不就是妒忌我作文写的好吗?我还不想和你们在一起呢!从此我骄傲成了瘾,暴躁成了性,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我彻底改变了。那次测验,我原本以为只要一动笔,就能写出一篇文章,可是我错了,上午两节课,我居然才写出了一个题目几句话,结果可想而知,我不仅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还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其实,他们都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呀!记住一句话‘满招损,谦受益’千万不能骄傲啊!”我就不名其中的含义。

自从我校掀起了“诵读了《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我也积极地参加活动并被《国学经典诵读》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特别是冯异的谦逊把我给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称为“大树将军”,他自幼好学,率领的军队有规矩,为人谦逊。特别是每次将军们围坐争功领赏时,只有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思考战斗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作风,才有了“大树将军”的美名。而刘秀发现他的行为习惯与作风之后,就更器重他了。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道理不但使我学会了戒骄戒躁,而且还让我学会了要厚物载德,更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这本书不仅使我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忠仆”,还让我明白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只有“孝”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现在我已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并且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为父母减轻了一半的负担。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使我与骄傲绝交,与暴躁断绝,最后又让我走上了正直、谦虚、诚实与爱国的人生征途,大家都来从这本书里感悟真谛吧!

读国学经典有感(二)

春秋时期的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更是中国人的精神偶像、中国文化的代表。

中国人因为孔子而骄傲和自豪,外国人因为孔子而研究中国,“孔子学院”于是成为许多国家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尤其是研究中国的古人和今人的学术机构。孔子的经典语录集《论语》,因其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其推崇备至,不仅影响着今天中国人的思想,更是成为外国学者甚至政治家研究的经典之作。可见,《论语》之影响深远而巨大。

我们今天再来捧读《论语》,其现实意义究竟在哪里?北师大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

价值观。 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 价值观。

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二、勤于好学,终身不懈

孔子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应该勤于读书求知,探究学问。在《论语·先进》中记载孔子反对子路使子羔去做费邑之宰,因为子羔尚未成学,年纪尚轻。孔子认为,研习古代典籍是成就事功的必备条件,决不能忽略不顾。否则,一味埋头蛮干,难免会有差谬,也就是说,学习前代经典有益于涵养学生崇高的道德品质,孔子指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诗能感发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向善;礼能规范约束人的行为,使人能够单立于世,而音乐能够熏染人的心魄,使人德行圆满。总之,孔子认为学文可以涵养完美的人格,所谓君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些美好的品质,都应当归功于学文时潜移默化的力量。

这些观点和思想,我们今天要认真总结和借鉴。一是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以知识,更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品质,即坚持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职责。二是教师自身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读书成为习惯,终身不懈。三是新课改的新目标,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教师除了自己终身学习外,还要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人生过程中,勤于好学,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利于将来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人。

三、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论语·述而》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思是说努力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诲别人而不感到厌倦。纵观《论语》全篇,孔子这里的诲人不仅指教诲他人以知识,还包括教诲他人为人处事的态度。作为教育先祖的孔子,可谓教书育人的典范,孔子从而立之年开始教授学生,而且持久不渝,终生以之,他一生“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佳话,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孔子的教育事业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除了他的“诲人不倦”的态度,还有就是他“因材施教”的方法,在教育方面,孔子最伟大的口号是“有教无类”,它打破了阶级的差别,年龄、贫富、贵贱等界限,学生中长幼老少者有之,富贵贫贱者有之,但孔子却把他们调教得各有专长,各有成就,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团体,在孔子周游列国的十四年间,师生间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没有因为困厄而变心从俗,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论语·先进》中有一段场景,令人感动,对于我们很受启发。子路、曾皙、冉有等弟子侍坐在孔子身旁,孔子和他们坦诚自然交谈,孔子启发他们:“如惑知尔,则何以哉?”弟子们于是很自然地说出真心话来。子路鲁莽率直,公西华谨慎持重,曾皙洒脱悠然,无不显示了个人不同的才性、抱负和愿望,孔子于是据此对他们做恰切的指导。

这里给我们的启示有:一是要有终生从教(至少是从教期间)无怨无恨无悔无倦,充满激情,始终如一,热爱教育的情感。二是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不分城乡、干群、贫富,男女等因素,对他们的态度要一样。三是教法要灵活,要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包括表扬、批评、要求等,否则,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甚至产生师生隔阂,仇恨的心理。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批评学生要讲辩证法》,发表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我认为较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思想。

四、修己治人,仁爱至上

孔子无论谈“修己”还是“治人”,最终归依还是人生道德。孔子所重视的德行,所包括的范围甚广,而这些都可用“仁爱”来总括。“仁爱”是孔子所树立的最高的人生道德理想。在《论语》中有一百多次提到“仁”,虽然具体语境的差异各不相同,但所指都是一种道德的修养境界,是一切德行的总和,孔子提出“仁爱”,是对人的情感、情操、修养的重视。“巧言令色,鲜矣仁”!那些胁肩谄笑,趋炎附势,出于利欲诱惑而屈己的人的行为不是“仁”。何谓“仁”?“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仁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孔子认为恭敬就不会招致欺侮,宽容就能得到多数人的拥护,守信就会得到人们的信任,机敏就会取得成就,而慈善就容易调遣别人。这就是孔子认为的“仁”的五者能行天下的理由。当然,孔子关于“仁”的言论还有很多,但就教师的为人准则,只此几点,我认为就足够矣。可见,孔子仁德思想的深远影响。

一是教师不可培养“巧言令色”者,而要培养有独立个性,执着追求,宽容他人,忠于祖国,有益社会的人。二是教师个人的为人处事态度,对他人要“恭敬”,只有恭敬地对待他人,才能少生矛盾和误会,甚至纠纷,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思考自己该思考的问题,来做自己该做的事,提高办事效率。三是教师要诚信做人,“信则人仁焉”。教师的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它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因此,教师在与人打交道过程中,一定要讲诚信,否则,你就会失去影响力,号召力,有损自身的形象,尤其是在和家长、学生打交道时,事先一定要认真思考,不能做到的不要承诺,已承诺的要准时按要求兑现,包括我们对学生的奖惩,对学生的要求等。四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要慈善,“惠则足以使人”,慈善,在我看来,就是关心、关爱、关怀学生,这种关心、关爱应该是全面的,不仅是学习方面,还有生活方面,情感思想方面,不仅是大事情,而应该体现在细微处。有老师抱怨,学生不听话,不好管,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给予了他们多少爱,多少关心,不然,怎么不能“足以使人”呢?五是对待家长和学生要宽容,教师观念要改变,不能居高临下地要求和训斥家长和学生。首先要知道,没有了学生,教师的位置也就不存在了,存在的教师也就没有意义了,再者,我们要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作为家长的时候接受其他老师“教育”时的心情是不是很好。第三,我们的学生都是未成年人,考虑问题不可能每一件都很成熟,既使是成年人也不可能做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我们发现学生缺点和错误时,要有宽容的态度,善意地指出并引导他们改正,日后他会终身不忘,感激不尽,尤其是不能以当年老师“教育”我们的错误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学生,更不可以野蛮的“出于好心”的违法方法去教育学生。这样只能是“不得众”,甚至是断送自己。

总之,孔子《论语》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作,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地研究《论语》,体会《论语》的精华思想,并以此来指导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让中华古老的文化精粹,开出艳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易中天说,集结《论语》的孔子,是中华民族的孔子,是大众的孔子,是人民的孔子,也是永远的孔子。我们作为教师,因为孔子而自豪。

教师的工作平凡,教师的职业崇高,教师的责任重大,教师的使命光荣,教师的报酬微薄,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孜孜不倦地追求,去做好我们每天该做的事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我们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读国学经典有感(三)

《弟子规》也许在我们大家还牙牙学语的时候就接触过了吧,《弟子规》中的每一个字都蕴藏着极其深刻的道理,是我们如今不得不去把它理解的更透彻。

孔子用简简单单的1080个字描绘出了人生中的131件事,每件事都意味着一个人生哲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是啊,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整天为我们早出晚归,不分日夜的奔波着,父母到了家里一定是累了,我们为父母干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务活,是应该的。我们应该尽心尽力的去为父母“服务”,因为爸爸妈妈给予我们不求回报的爱,我们这辈子必定还不完!

提起生活中,我想我做的还不够,每天放学回到家,爸爸劳累了一天,也回到了家,浑身酸痛,疲倦的不得了,而我却因为作业儿发着牢骚。“来,好闺女,给爸爸按按摩吧!”爸爸疲惫的声音又在我的耳边萦绕,“没时间,没看见我这正写作业呢吗?”我不耐烦的应对着。我错了,爸爸累还不是为了我,为了这个家?我就算是毫不犹豫的去给爸爸按摩,也不足以爸爸对我的付出啊!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错事的时候,总是要被妈妈说一通。当然,我那不争气的泪珠,也随之在眼角流落下来,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里早已生出了许多不满于埋怨。可是在读完《弟子规》后,我知道了妈妈都是为我好,为了我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正如大人们整天总唠叨的,我们就像一个小树,不为它修枝剪叶,总也长不成一棵正直的参天大树。

今后,我一定要管好自己,自己心里所想,就要用心去做,弟子规所讲述的每一个道理,都给我带来了启示。“孝、悌、谨、信、爱、仁”就是一个人最应该拥有的,我一定要努力去爱做学习孔圣人对我们的教育与引导!

品味书香征文9篇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都会接触到写作文。经常写作文可以让我们在生活实际中获得灵感,注重对优美句子的日积月累,写作能力能较快提升。你通常会借鉴哪些作文?下面是编辑为你精心整理的“品味书香征文 ”,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品味书香征文 篇1

我最大的爱好就是在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里,沏一杯香茗,捧一本书,倚着窗户,细细品读。空气中溢满了钻窗而入的雨气,茶香也流溢其间。此时此刻,你已经隔绝了尘世的喧嚣与繁华,相伴的只有缕缕书香。但细细品味,那又何尝不是一种超凡的境界?不是一种心灵的滋养呢?

当我读到周瑜只身攻打空城,只为了那个足以让自己抛弃大好河山的小乔时,我心潮起伏。好一个多情的公谨!看历史长河中不爱江山更爱美人的英雄人物又有几人?雄姿英发,江山如画,此时我眼前仿佛看到了周瑜和小乔翩翩离去的身影,去追求他们人生的幸福,不理会俗世的金戈铁马,硝烟弥漫,不羡慕王侯的呼风唤雨,高高在上,真如神仙般逍遥自在。我惊异于周瑜的非凡器宇,沉醉于小乔的闭月羞花。品味缕缕书香,让我思接千载,神思飘飞。

当我读到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时,心中再多的郁闷也释然了。人生本来烦忧就多,只要我们看开一些,以乐观的心态微笑着面对生活,生活也同样会对你微笑。我们正处于青春年少,只要我们努力了,奋斗了,我们就无怨无悔。唐朝,这是一个诗歌的王朝,李白,这也是一个诗歌一般的名字。长安的繁华留不住他那颗寄予诗歌的心,他不为仕途所迷,不为官场所累,只是辞官远游,以不朽的诗歌显示自己的志趣,留给后人千古传唱的音律。品味缕缕书香,让我体会到了做人要不甘沉沦,要豁达乐观。

当我读到谭千秋老师在地动山摇的一刹那,双臂趴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躯保护孩子们的生命时,我泪流满面,四个孩子平安无事,而谭老师的后脑勺却被巨大的石块砸中,整个凹下去了他以不朽的姿态诠释了人性的光辉,他是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那一刻我明白了什么叫做千秋大爱,那一刻我明白了地震可以摧毁我们的家园,却无法摧垮我们的意志。品味缕缕书香,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真情,让我看到了民族大爱。

尘世的喧嚣与繁华,已让宁静成为唯一的音乐。在宁静中捧读一本书,体味那种返璞归真的快乐,那真是妙不可言,就让书香伴随你我,让读书的快乐充满你我的生活吧。

品味书香征文 篇2

仁者说:书香是甜的;智者说:书香是苦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我却说,书香是五味杂陈的。

书香是酸的。常常沉浸在《红楼梦》的优美词句里,虽似懂非懂,却十分贪恋。作者用大量的诗词歌赋、对联偈语、灯谜酒令等韵文,采用比兴的手法,讲究寓意和寄托,追求一种象外之象、味外之味的艺术境界。很多东西没有说透,而要用心去悟,这对知识浅薄的我来说,或许酸了点,但就是这种酸味却成就了含蓄之美,让人百读不厌。

书香是甜的。每每捧起《西游记》,都会爱不释手,废寝忘食。小说中喜剧人物的塑造,嘻哈诙谐幽默的语言,读之常常令人捧腹大笑。纵使八十一难的西天取经旅途,在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下的神魔人物和唐僧师徒四人的磕磕碰碰中,俨然成了一幅精彩的画卷,每一次品味,都是一种甜甜的味道。

书香是苦的。一次次穿梭在《三国演义》的烽火硝烟中,领略一代枭雄曹操的雄才伟略;感慨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睿智;惋惜智勇双全的关羽却大意失了荆州他们每个人都是那个时代的豪杰,可结局却令人唏嘘,一种苦涩的滋味油然而生。

书香是辣的。细细咀嚼《水浒传》里鲜活的人物形象,一百零八将,可谓人人皆英雄。他们为了起义的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那种强烈的反抗精神和嫉恶如仇的正义感,再加上他们超群的武艺,每一个英雄人物出场时,都带有一股浓浓的火药味,着实很辣。

阅读经典,品味书香,仿若人生,五味杂陈。让书回归,让心沉静,给灵魂洗礼,让人生充实!

品味书香征文 篇3

午后的阳光缓缓流动,校园里已是一派百花争艳的景象。手捧语文课本,任目光轻盈地抚过书页,心在温暖的空气中感悟、升华。

翻开书本,扑鼻的书香让人心旷神怡。跃然于纸上的深刻的文字,引领着我走进文学的殿堂,飘荡在耳边的是笙箫声、牧笛声、还有那细致的哀愁与悲凉的叹息。我心里摇曳着的思索已化作一汪清泉,流入文学的殿堂。

在文学的殿堂里,诸子百家争鸣。他们宛如一朵朵竞相开放的鲜花,各有其独具一格的芬芳。在文学的殿堂里,流转的是清风明月的雅致,呈现的是梧桐细雨的韵律,还有那令人魂牵梦绕的浓愁与长情。

品味李白,感受到的是潇洒不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铸就了他的豪迈与飘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激荡着他的自信与博大。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品味李清照,感受到的是凄婉与哀伤。花自飘零水自流是怎样的一丝惆怅,梧桐更兼细雨是怎样的一缕忧伤,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怎样的一种悲壮,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又是怎样的一帘断肠。

品味曹操,感受到的是遒劲雄浑的意气。那东临碣石的一代枭雄,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也依然能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不屈之音。

被文学艺术感染了的灵魂与生命,在文学的殿堂里凝固成了永恒,那轩昂的意气已将我深深感染,浸染了悲欢离合的真情泪滴已将我浸湿。他们将笔下的文字化作一缕书香,存在于历史的视线里,他们用那高贵的灵魂所锻造的文字凝滞我的步伐。

在悠然的午后时光感动,在静谧的午夜时分流泪,在微明的晨光熹微中彻悟

回首凝视,校园一角的鲜花绽开艳丽的花盘,百般妖娆。弥漫在校园的芬芳,是花香还是书香?

品味书香征文 篇4

书是人的精神粮食,手捧一本好书,就如捧着一汪甘冽的清泉。每当我翻过一页,闻着那淡淡的书香,就如在品味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田,使我感到全身心的愉快。徜徉在书的海洋里,也让我收获了许许多多的知识。书就如同我的另一片天空,在这片浩瀚的天空里,我尽情地遐想着,大胆地探索着。

我从小就爱看书,在还没有开始识字时,我喜欢看小人书。长大了点,学了不少字时,我开始看童话书。那时,童话书成了手里离不开的东西,吃饭时间看,做完作业会看,冼手间时也会看。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看的书也从童话变为了小说,又从小说变为中外名著,每到假期,我都会泡在书店,贪婪地汲取着书中的知识,每当要回家时我都依依不舍。

书就像良师益友,渐渐地陪伴我长大。在哈利·波特的带领下,我经过了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一道道关卡,推开了古堡的一间间房门,揭开了一个个神秘的谜团。这种穷极想象的刺激和快乐让我爱不释手……当然,吸引我的不仅是书中的情节,还有哈利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他没有因为父母双亡而伤心,也没有因为姨妈的不公平对待而自惭形秽。他让我懂得对于不幸,我们应该勇敢地去面对与克服。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记录了海伦·凯勒一生的经历,她在书中写道:假如上帝能给我三天光明,我一定会好好珍惜,不错过一分一秒。第一天,我要好好看人,正是因为人们的善良、温厚、热情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具有了意义,要看清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容貌,以便自己能将她珍藏在心中,永远都不会忘记。第二天,我想要去博物馆,去那里欣赏人与自然的历史和文明。而最后一天,要去欣赏黎明,体会温馨迷人的日常生活,不给自己留下一丝遗憾。

书香伴我行,我愿浸润在那一卷书香中,品味那无尽的芬芳。

品味书香征文 篇5

出于父亲的缘故,打记事起我就是个喜欢读书的孩子。似乎在某个瞬间的回头,我就看见我的童年,在院墙的一隅,我端庄地捧着一本书,身边围着一群淌鼻涕的同龄的孩子,听我天马行空地用只有孩子们才听得懂的方式给他们讲故事。

那时正是哥姐们长身体、饭里至少要掺一半玉米粒才够果腹的年代,母亲盼到肉票发下来拿着它去买肉,都是赶着最先去排队,就指望能买上最肥的一块回来给孩子们添点油水。有肉吃就是件多么奢侈的事,有人就发明了在厨房里用线悬了一片肉皮,出门前在嘴上抹一抹增加一些油光水色,即便这一抹,也是舍不得用舌头舔掉的。

我们住在省委的一个院落里,院落里有四、五户人家,孩子一般大,都穿着补丁裤露趾袜,唯独我的家,比别人多了整壁的书柜,满满地装着书籍。书柜有四腿支撑,距地面大约七八公分,早成了老鼠生儿育女的好地方,有一年父母搬开书柜,一窝还没睁眼的老鼠幼儿在碎报纸屑里慌乱地拱着。父亲说,我们家的老鼠,都是有知识的。

因为书多,我又吝啬得厉害,是从不把书借别人的,到了大概七岁,我读甲秀小学,心里突然生起赚钱的念头,就悄悄拿了母亲藏在柜子里准备春节才给女孩子做一身新衣服的花布,裹了能拿多少是多少的小人书来到浮玉桥头,铺开来一分钱一本租给别人看。看完一分钱的内容,不等别人多看几眼,就被我一把夺回。那一次租书,我是有了好几分钱的收获,但最大的收获等在后面,就是母亲的一顿揍。记忆里我小时候没少挨揍。父亲的表从不轻易落到我们手上,为了我们读书不迟到,买了闹钟挨着收音机,隔不了三五日,我就背着父母找螺丝刀把闹钟给拆了,一圈发条收藏起来,挨了一顿揍;父亲用坏的收音机我拆下两个有磁性的小喇叭来吸着大头针玩,也挨了一顿揍。

后来父母搬到省政府,我独自留在省委的老房子,陪伴我的是父亲不曾带走的那些书籍。我常常在夜里睡不着觉,屋外南明河潺潺流动,有时候河面会飘过来几句断断续续的歌声,有时候墙角的蟋蟀彻夜不息,我手捧着书,点一室清辉,任时光如流。

很多年过去了,八十七岁的父亲还在读书,我也还在读书。父亲的阅读从别人的书评开始,我的阅读却从偶遇开始。我喜欢那种不期而至的幸福,信步走进书店,一首曲子在空气里流荡,一些美好的文字映入眼帘。这样的带着一本书回家,心里竟充满喜悦。爱不释手地捧着书,再远的距离也愿意走着回家。如果太阳正好,会透过树隙洒下一地斑驳。路面遗落着樟树仔,仿佛就是为了等待此刻我的到来。一步一步轻踏上去,樟树仔在脚底发出细碎的爆裂,漫延着一种凛冽、辛辣而又难以把握的馥郁香气。

有时候就背靠阳台,静坐时光中读书。门楣上的风铃在风中摇动,发出清脆的碰响,小鸟偶尔在窗外的树丛间叽啾一下,阳光慢慢浮上墙面。这时候,如何描述心里的那份喜悦和幸福都显得仓促,只有细碎的书页卷动,让人穿越疼痛,迈向更高更远处。

远在异乡的时候,我固执地热爱着那些同我的目光与生命有过交流的书籍。我常常觉得自己没有故乡,却又处处是故乡。周作人说: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相会,遂成相识。

心里突然一怔,这就是我心里装着的那个故乡吗,不曾停留的脚步,一次次趟过异乡的雨巷。在那些漂浮不定的日子里,故乡是背囊里抹不去的文字,故乡是夜色下漫出来的光华。

几十年前父亲说,我们家的老鼠,都是有知识的。从那个时代跟着父亲搬家的书,都已经毛了边泛了黄,那些父亲批注过的笔迹,洇开的颜色盖过了文字,如同要逃过时光,成为自由的精灵。父亲的书房越来越拥挤,我的书柜越堆越高。有一天,这些书都将零落,但它们都曾在手心的温度里被一一打开再合上,就已经无悔。那么,无论书还是读书人,都是幸福的。

那么,许我是世间安静的女子,用文字擦亮遥远的时光,看见故乡从未远离;用文字轻抚无边的岁月,倾听故乡从未黯淡。

品味书香征文 篇6

清晨,阳光斜射进窗,洒在书页上,勾起了我对阅读的思考。

我们为何要阅读?仅为了我们自己的的考试成绩?想来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是如此的简单吗?想来更不是,是因为我们热爱阅读吧,是因为它能使我们升华吧。阅读,丰富了我们的内心世界。假如我们本是一片干涸的大地,那在经历了它的滋润后将会重现生机;假如我们本是一株嫩草,那在经历了它的洗淋后将回茁壮成长;假如我们本是一片黑暗,那在经历他的照耀后将会重现光明。它对我们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样,她也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她如一位母亲一样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以自己为本,来以身作则,教育我们。

每天晚上,坐在书桌前。每捧起一本书的,慢慢阅读,细细品味。就仿佛在与作者与历史对话。一本《三国》让我们领悟到古代英雄的壮志,看到三国时期的腥风血怒;一册《朝花夕拾》让我们体会到鲁迅先生那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贵品质,同时也激起了我们发自内心的爱国情怀。每一本书,都流露出了作者的真挚情感。阅读,让我们在自己有限的短暂生命中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千年的文化。阅读,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他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书香。

书中的文字就如一个个小小的点,但是他们之间有着一种说说不清联系,将他们绑在了一起,编成了一张大网。而我们则是一点一点的深入其中,逐渐地被她们吸引并为之沉醉。

阅读最诱人的地方,是他能在无形之间吸引我们的注意,让我们无法摆脱其巨大的魅力。但不必说,这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在绝望时寻找到那一丝丝的救赎。所以,让我们拿起属于自己的书本,品味自己的书香人生。

品味书香征文 篇7

卷了毛边,折了纸张,这是一幅旧书的品相;泛黄的纸张氤氲着樟脑的香气,这是一部旧书的气韵;依旧清晰的文字,依然鲜活的思想,依旧动人的情感,这是一部旧书的灵魂。

所谓旧书,就像古玩一样,是时光深处走出来的使节,操着多年以前的语言,娓娓向你讲述光阴的故事。

燃起一点烛光,温一壶绿茶,闲暇时捧一本旧书看看字里行间自己曾经的批注,读着自己昔日不敢苟同的见解,我畅游在书的海洋,坐着轻舟在三峡之中激流勇进,感受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与豪情,体验郦道元“巴东山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凄凉,不禁潸然泪下。我漫步于塞外大漠中,看王维点燃的那一柱孤烟笔直入天,欣赏“长河落日圆”的动人画卷,流连忘返。

有一位诗人说:雪花是天堂写给人间的信,沟通了尘世与天堂。我想说,旧书是昨天写给今天的信,于捧读中消除时光界线。若非如此,那成一家的《史记》何以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那以史为鉴的《资治通鉴》何以被一代又一代的统治者捧读?

旧书是历史的使节,它以冷静理智的叙述给人以思考。逝去的史实在旧书中得到了永生,它以薄如蝉翼的纸张承载着千万年的历史兴衰,转而以清新明了的语言给人以告诫。若非如此,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何以引得后人慷慨诵咏?李白的“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何以引得后人愁绪满怀?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以引得后人气概壮阔?

如今的年代,是一个人人都想当作者却找不到读者的年代。都市纷繁的脚步踏碎了细腻的梦,旧书躲在角落里低语,低语着历史的告诫,低语着“陌上花慢慢开”的古老约定,低语着不灭的情、不灭的理,渴望被人阅读,被人理解。

海德格尔说,人要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所以在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时候,捧一本旧书,听光阴的故事,领千年的情,每一本书背后,都藏着一个幽深的海……

品味书香征文 篇8

有人说,书本是打发时间的玩具。而我认为,书,记录着鲜活的故事人生;从书中,我们可获得真理;就算仅摩挲着粗糙的纸张,扫过方块铅字,都会令人满足,使心愉悦。

书到用时方恨少

“多读书有好处!”老妈每天都在催促我多读书,我却认为读书只是浪费时间罢了。直到——“请问,《水浒传》中是由谁起义上梁山的?”“请问……”

这节是“课外阅读课”,大家都论水浒、侃三国、赏红楼、笑谈西游。唯我这只孤雁显得极冷清。一不留神,竟到我回答了,“惨了,老师提的书我都没看过。”

“《水浒传》中共有多少好汉梁山起义?”

“嗯……”我脑子里如乱麻,“唔,那个……”我的声音越来越小。同桌急忙给我递眼色,小声地说:“一百零……”我恍惚听到同桌的答案。“一百零一个!”我喊出来。

然而,全班哄堂大笑,更有同学热泪盈眶,伏在课桌上“哎哟”“哎哟”地喊肚子痛。我羞愧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老师在讲台上笑了好大会儿才又问我“多少个啊?”

面对同学们的嘲笑与质疑,我换了个答案“一百零三个”。这回同学们笑得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唉,因此,我便立下了“发奋读书“的大志向!

越读越烦恼

自从立大志以来,我便迷上了阅读。但阅读给予我乐趣的同时也带给我很多烦恼。

当同学们感叹夕阳西下时,我却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众人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唯我独唱“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送友离别,众人笑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我洒泪“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唉,自从爱上阅读后,颇有林黛玉之感,生怕哪天郁结而亡,呜哉!

倾听书语

读书时,看见富有哲理的语句时,我总会摘抄下来,闲暇时翻看几遍。“阅读一本好书,便如同一位智者交谈。”“读书使人进步。”尽管我知道很多关于书的警句,但书带给我的,是文字无法表达的感受。

品味着下午茶,躺在摇椅上,披着暖光,迎着微风,带着无上的好心情去阅读一本书,定是一件惬意的事。

品味书香征文 篇9

读书,可以让我们在文字中寻求真理;读书,可以让我们懂得处世之道;读书,还可以洗涤我们的灵魂,在一次次的缺陷中不断地改善自己,让智慧升华。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只是喜欢在宁静的午后,来到阵雨洗刷过的院落里看书。倾听着鸟儿们叽叽喳喳的寒暄,细闻着艳丽花朵所散发的阵阵幽香,我随手拿起书悠闲地看起来。

在《三国演义》里,我与大家浴血奋战,体会到了血腥与残暴;在鲁迅的《故乡》里,我体会到了作者对过去深深的留恋与不满;从沈石溪的《狼王梦》里,我看到母狼紫岚对孩子始终坚持,尽管终究虽未完成梦想,但它执着不变的心却令我们难以忘怀。

夕阳西下,但我仍恋恋不舍,我慢慢地收起椅子,默默地离去。灯光长明夜中央,书香如酒醉心上,多少次书海遨游,多少次物我两忘,多少次从历史走向现实。时间仿佛静止在那一刻,任我驻留,我就在那一刻欣赏着、惬意着……

书,俨然已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它伴随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步步走向成功的辉煌!

来吧!请让我们一起在书海里遨游,品味书的味道,品尝文字的馨香吧!

读国学经典《论语》有感作文4篇


篇一:读国学经典《论语》有感作文

论语这本书在我暑假的时候读完了,我买的论语书上面即有译文又有原文就连注释都有,还有解释。几乎一句论语就有面纸。在这些论语里。我最喜欢的一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三个人的行走中肯定会有一个人有一项长处,我就要学习他的长处。

这些论语还分很多种类:学而、为政、里仁、雍也、子罕、乡党等等很多。论语中大部分都是孔子所说的话。在这本书中我还学到很多言文言。而且还了解了许多言文言。

看到了这些言文言再看看译文之后言文言比译文要短好几倍。现在我对古人越来越感兴趣了。

篇二:读国学经典《论语》有感作文

我对《论语》很感兴趣,就到《中华经典诗文诵读》里去找,其中,找到了两则关于学习的名言,让我来说一句非常不错的,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那是出自《论语。为政》中的句子,这句话言简意赅,我是这样理解的:学习态度要实事求是,不能一知半解,千篇一律。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懂道理的人,才是会进步的人。

我们也要做一个这样的人,对学习上的问题要认真领会,不能一知半解,对不懂的问题要虚心请教,不能不懂装懂,这样,才能学有所长,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还要温故而知新,每学一点知识,都要回顾一下,思考今天所问的问题,才能对明天的问题有所准备,复习今天的知识,才能引导自己对明天要学的知识去深刻理解,先为己师,才能为人师。这也是《论语。为政》中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所表达的含义。

篇三:读国学经典《论语》有感作文

这个暑假,董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本经典名著《论语》。《论语》是圣人孔子以及他的弟子们编著而成的,里面记录的全都是他们的言行。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今天我倒是要来看看,这本神乎其神的书,究竟能告诉我什么?

翻开目录,第一篇的第一句话就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说:学习过程中,按时去复习学过的知识,不也是高兴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能做到不生气,不就是有德行的人吗?我仔细想想,也是啊,温故而知新,这样才是学习的最佳方法,也能使学习变得更快乐。如果有朋友从远方来看我,我自然会非常高兴。别人不懂我在想什么,我却不迁怒于他人,这就是大度的表现啊。孔老先生说的话句句在理,看来我们还真得跟他多多学习。然后,我又细细品味了其他的几句话,其中有一句话我也很赞同。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代表的意思就是:治理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比较富饶的国家,应该谨慎地对待工作,真诚地对人。同时,要节约平时的日常开支还有爱惜群众,只有在农闲的时候才能征调人民服役。是啊,招兵应该在恰当的时机,如果时机不对,老百姓会有怨言的。你想想,如果你好好的正在下地劳作,突然国家把你拉去当兵去了,你的心里会好受吗?

学而篇里还有许多有哲理的话,我希望人人都能按孔子描述的那样去做人,做事。如果国家也能改变一些不太合乎情理的政策,我想我们国家一定会从发展中国家转变为发达国家的!

篇四:读国学经典《论语》有感作文

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它写得真好。它里面收集了很多很多古代名人说的有意义的话。它的格式是这样的:先是用古代的话来说,再是词和字的意思,然后是用现在的话的说法,最后是评析。其中我喜欢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木,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矢人也。

这本书,让我懂了很多,比如说是:学习要经常练习和复习,要孝顺父母、顺从兄长、顺从师长。我还懂了古代流传下来的名言名句,就是论语。

读《国学经典》有感 (600字)


最近,我们读了一本书《国学经典》,从中我感悟良多。

孝百善孝为先

在中国儒家文化中,特别提倡孝道,出则孝,入则悌。孔子认为,孝是做人的根本道德。那么要怎样去孝顺自己的父母呢?孔子曾强调孝的关键,在于和颜悦色。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父母面前要和颜悦色,有好东西要先给父母品尝。身为人子父母在,不远游。孝顺父母的思想在《弟子规》及其他国学中均有体现,古人也有很多孝顺父母的典范,如:为父温席的黄香,卧冰求鲤的王祥。身为二十一世纪的少年,与古人相比,我倍感自愧不如,但我会以先人为楷模,不断改进自己。

诚言而无信,不知其可。

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意思是,世界万物都以诚为信,为本,不诚者就失去了万物。这是我想起了我爸爸。我的爸爸是个生意人,一直坚守以诚为本的信念。有一次做生意,爸爸如果以次充好,就能牟暴取利,可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语重心长得说: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好处,眼前的利益,而失去了真正的财富诚信。正因为他的诚信,生意才会做得风生水起,可见诚信于人是多么的重要了!

《国学经典》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为人为子的道理。我觉得:当今社会经济越来越快,可人们的人文素质却每况愈下,让人担忧。而正掀起的《国学经典》学习热潮用又让国人看到了希望,我相信,中华民族一定会拥有崭新的明天!

六年级:叶丽

读《国学经典》有感 (400字)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他教过的学生不下三千,人们把他和学生上课时的交流记载了下来,这就是《论语》。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它让我们在学习后再温习一遍,好好温习了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我想起每到课间或回家后,我都会复习一下当天的内容,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可总觉得还是有一些没想到,所以以后我要常常复习,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把自己讨厌的东西给别人,不要让别人来做自己所讨厌的事。我想起有一次妈妈在我的碗里舀了很多红苕,我不想吃,就赶给了爸爸,读了这一句话后,我在也没有偷偷地把红苕赶给爸爸了。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严于利己,宽以待人。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界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

通过学习《论语》,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道理。

四年级:Vivian

读国学经典有感400字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国学经典》这本书正是中小学生国学启蒙的一本好书。

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读《国学经典》有感400字


今天下午我读了《国学经典》这本书里的一篇文章叫《包拯辞官事双亲》。

讲的是包拯是个孝子,包拯考中进士,被授予大理评事,出任建康县知县。但是因为父母老了,走不动了,包拯想时时待在父母身边,便推辞不去。后来又得到监督和州赋税的职务,父母还是不想和他去赴任,于是包拯辞官回去奉养双亲。过了几年父母去世了,包拯在家乡守孝了三年。三年后,还犹豫不忍离去,乡里的人多次劝他,又过了好久他才去做官。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父母在不远游,包拯为了侍奉在父母身边连续两年次拒绝做官,直到父母去世以后他还守孝了三年。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想起了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原来我们全家生活在深圳,由于爷爷奶奶年龄大了,想落叶归根,所以回到了老家。妈妈担心我们便向老板提出辞职,老板三翻五次的挽留,并加工资希望妈妈能留下来,妈妈想到我们依然决定辞掉不错的工作回家。这不正是孝敬父母的表现吗?

通过这两个故事便我明白了我们从小就要帮父母减少负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自己穿衣服、帮父母扫地、洗脚等这些小事做起,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我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帮父母做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品味国学经典


品味国学经典

国学,就是一个国家固有的学术。而中华民族共和国那传承了五千年的经典国学,更让每个人感到自豪。

国学之名,始之清末。其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新学、西学等,与之相对,人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中学或国学等。国学还可以指中国古代学说,最具代表性的则是先秦的诸子百家,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形成了中国古代传统思想。而学者黎黍匀等人认为,国学的定义一般认为是指国家的文学总称。如儒家经典《周易》、《诗经》、《春秋左传》、《论语》、《孟子》等,还有各种体裁历史著作,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等。国家原有的一些文化和知识也被算入国学范畴中:燧人氏根据天文观察做《河图》《洛书》,是国学的奠基者;伏羲据《河图洛书》推演出八卦五行,是国学体系创立的完成者。

那么,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和顶梁柱,我们应该怎么做?应该如何将祖国的国学经典传承下去?作为炎黄子孙,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了解和熟悉国学,把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时常铭记在心田,通过学习国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解力,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

暑假,我仔细地看了《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受益匪浅,不得不对古人的智慧和教育理念所赞叹。其中,弟子规教导了我做人最基本的道理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从这开头的两句话中,我看出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从我们生下来的那一刻起,父母就在为我们这个新的生命而四处奔波。爱国,首先就要孝敬父母。我们这些青少年儿童更应从现在开始,为父母尽一份力。

《论语》这本书则更是广为人知,我们的风俗习惯,礼貌用语等很多都来源与《论语》。里面还谈到了很多关于学习的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可谓是一针见血,它的意思是: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到头来等于白学;只知道思考却不去学习,则就变得危险了。平时一些差生在父母和老师的要求下使劲地做题,却一点进步都没有,还成了四只眼。只有一边学习,一边思考和品味,才能取得好成绩。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国学的认识变得更加深刻,国学在民间也闪闪发光。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融入国学的光辉,用心去感受祖国文化的灿烂。

相信《读国学诵经典征文 9篇 (一)》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国学经典有感12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