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爱的教育读后感 > 地图 > 爱的教育读后感

爱的教育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24 来源:互联网

《爱的教育》读后感:尊重他人 爱满天下。

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台阶,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将有千万道台阶等着我们去跨越。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在读过一本书之后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体会,最好我们可以用读后感文章的方式,将阅读中的体验记录成文。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或许"《爱的教育》读后感:尊重他人 爱满天下"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尊重他人 爱满天下
——读《爱的教育》有感
洛阳中心小学五(7) 赵婉杏
暑假里,我读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深有感触。
《爱的教育》这本书的作者亚米契斯是意大利作家,书中记录了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他向人们讲述了一个个生动感人的小故事。善良的卡隆、品学兼优的德罗西、刻苦勤奋的斯代地、可爱懂事的波列科西……他们送给了安利柯最真挚的友谊,最美好的回忆;慈爱的父母、令人敬佩的老师,他们给予了安利柯最无私的爱,教会了他宽容与理解。
这本书语言简单朴实,很容易让人读懂,但故事背后深含的感情、道理却深深触动着我的心灵。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要学会爱人》这个故事,安利柯的父亲看到他不小心撞了一个妇女,可他连对不起都没有说转身就走了。父亲感到非常生气,严肃地告诉安利柯要懂得尊重别人,要从小培养美好的品质。
看到这里我不禁脸红心跳了,因为有时候我也会像安利柯一样不懂得尊重别人。爷爷奶奶来我家玩,而我却处处为难他们,一会儿说他们鞋子脏,踩到干净的地板了;一会儿又嫌他们话太多,处处管着我;一会儿又找了个理由说他们妨碍我学习了,好让他们早点走。有时爸爸妈妈特意在星期天买回来很多好吃的,想让我放松一下,可我正好那天心情不好,心里憋着一大股气想发泄出来,就对他们“大发雷霆”。他们拿来香蕉,我说不好吃;他们叫我吃饭,我说不高兴;他们说我太懒,我竟然来了个“大闹天宫”。
《爱的教育》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读着读着我就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爷爷奶奶时时刻刻关心爱护着我,爸爸妈妈耐心教育着我,老师同学细心关注着我……生活中,我也被各种各样的“爱”包围着,可我却一点也不懂得尊重他们,不懂得感恩。唉!我真是太刁蛮,太任性,太不懂事,太让人操心了。以后我一定学会爱身边的每个人,在接受爱的同时,我还要学会传递爱,在家里做一个乖巧、懂事的“乖乖女”,在社会上做一个播撒爱的“阳光小天使”。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之人恒敬之”,这个道理我们三年级就学到了,可是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读了《爱的教育》,我又深深地上了一课。是的,一个人的美好品德,必须从小事做起,必须从小时候养成。我相信,只要我们懂得尊重他人,心中充满爱,爱就会溢满天下。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陶行知文集》爱满天下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陶行知文集》爱满天下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生前信奉并始终实践着的人生信条。大概也只有这句话才能够充分地表达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真谛。陶行知先生是一名伟大的教育工作者,是被世人所公认的教育思想家。他曾经担任过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并且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一直以来,陶行知先生始终以高瞻远瞩的目光、宽广如海的胸怀,积极倡导并且向我们实践了爱的教育。对待学校,对待教育,对待学生,对待自己的事业,一直在向我们呈现出他的热诚和激情,这样的奉献精神,实在是让人惊讶,让人感动。教师和医生一样,本身就是一种良心职业,它的衡量不在别处,而在教育工作者的心中。作为一名老师,倘若没有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我们不难想象到:他必然也无法给予学生良好的教育。可以说,爱学生也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一种体现。作为一名老师,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只有爱学生,才能够用温存慈祥的态度去对待他们,才会拿出百分之百的耐心,用柔软和蔼的话语与他们沟通。只有这样,老师与学生的心才会越来越近,最后,融化为一。也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够更加地了解学生,从而对症下药,积极帮助学生。同时也要严以律己,积极用正面形象来

引导学生。或催化、或促进、或诱导,各色方案、因材施教,勤勤恳恳地去帮助学生读好书、做好人。

只有深入进去细细阅读《陶行知文集》,才能真正走进陶行知,认识陶行知,进而用陶行知的精神激励自己,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以科学的态度看学生、看教育、看人生、看世界!也正是怀着对教育事业不懈的执着与满腔的热爱,陶行知先生在他从事教育事业的三十多年中通过不断地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最终形成了一系列生动而实用的教育思想。在陶行知提出的的那么多教育思想中,生活即教育这个观点,可以说是陶行知先生最关键的教育理念。可以说,生活教育是一直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或者说,生活,它在某种形式上说,就是教育。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的教育以书本为中心,不给予学生积极思考的动力。可以说,生活教育实际也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也就是说,生活教育是单纯的知识教育的相对面。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的,比什么伟人还大。在他的概念里,作为老师一定要学会尊重学生的性格以及想法。当然,尊重绝非放纵,更不是任凭他自生自灭。在老师对于学生的爱中,应当也是有严的成分存在。只有学会尊重学生,才能够找到最合适的教育方式,从而用最好的方法来扶持学生。当发现学生出现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的时候,老师不应该过分指责他们,应该及时地送上关心与指引,争取让学生接受我们的爱,并且顺利找到正确前行的路。

事实证明,如果老师缺少对学生的爱,那么对待这份教学工作也很难打起精神,上课也缺少激情,更别提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同心沟通了。于是乎,学生也不会被课堂的内容所吸引,从而有了厌学情绪。但是,倘若老师只爱一部分学生的话,那么,也意味着他在对另外一部分学生冷漠。这样的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绝非教育工作者应当具有的真正的爱。所以说,老师给予学生的爱,应当是一种理智的、正直的、公正的爱。只有用心给予爱,学生才会感受到爱,并且积极给予回馈。

教育工作者应该始终保持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探知能力,深入而实际地生活,勇于积极地发现美、追寻美、并且创造美。同时,老师还肩负着另一个使命:把美引入课堂,引入学生的心灵。

可以很坦白地说,一个能够充分享受幸福的人,一定要对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锐。只有这样,才会从内心深处真正地爱着那些孩子,并且因为那样的爱而心生喜悦。这种爱绝非是规章制度所能带来的。这种爱是一种由心生出的自觉行为,强迫不来的。更重要的是,当我们带着寻找美的眼睛去看待人生、看待社会的时候,这种乐观精神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能够更好地把美与爱传递出去。旁观人的一生,学生时代是一段不可抹去的时光,它是纯洁的、干净的、梦幻的,而又真实地存在着。

为此,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做到爱满天下,都理应为学生留下一段幸福的记忆,让他们能够在学校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陶行知先生 1943 年为广东某中学校歌所做的词,也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教育名言。一直以来,陶行知先生始终在不厌其烦地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问,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开动学生的大脑,并且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没有什么是不能挑战的,无论是权威还是老师。在老师与真理之间,首先要尊重的应该是后者。真理是唯一的衡量尺度,而老师也会有出错的时候。所以,要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尽量不让他们过分依赖老师。时代在进步,学生的思想也变得更成熟,见识更丰富,观念也更加地前卫。倘若只是用严格的管教来对待他们,即便他们一时知错了,但是没多久还是会再犯。

所以要努力让他们心悦诚服,自愿放下戒备,并且接受老师给予的教育和思想。有人用猫捉老鼠来形容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很显然,这样的观念已经过时了。面对着非常有主见的学生,对于老师来说,亦师亦友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对他们的指导。在当今社会,以德服人才是最重要的。想要让学生们心甘情愿地接受领导,就一定要不断地提升老师自身的学识与人格魅力,通过赢得学生们的钦佩,才能以引领者的身份去引导学生踏上正确的方向,并且用人性化的方式来进入学生的内心,从而得知他们的想法,并且积极引导他们的心灵与精神的提升。不怒而威,才是最有效的法宝。好的老师是温柔的,能够给人安慰,就像阳光一样温暖明媚。这样的老师,显然更容易征服学生。

《爱满天下——陶行知文学传记》读后感800字


读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 下——陶行知文学传记》,感觉书中的每一句话就如同清泉滋润的我的心田,令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仿佛有一双神奇的手指引着我的教育方向。

先生在书中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中,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班主任工作,都需要我们怀揣着一颗“爱心”、“真心”,真正从学生出发 ,以心换心,以爱换爱,真正贴近学生,与孩子的心灵对话,走到孩子的心坎里去,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取得成效,不要做孩子隔着“一堵墙”的老师。前不久遇到这样一件事,我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发现班级里两个孩子的作业有雷同现象,在此之前我也发现他们两人在做作业时相互交流,于是把其中一个孩子叫过来,单刀直入地问她,是不是在完成作业时和同学交流了,没有自己独立完成,她否认了,我不由得气上心头,厉声说道:“我亲眼看见你和后面同学交流的!”没想到她却平静地回答:“这是个巧合不可以吗?”当时我不由得火冒三丈,狠狠地训斥了一顿后,她终于认错了,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委屈和不服。静下心来想一想,感觉自己在这件事上处理得不够冷静,发了火表面上似乎是压住了学生,但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二天,我又把她单独找出去谈心,肯定了她最近一个阶段的进步,并告诉她独立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并给了她一个解释的机会,比起昨天的厉声训斥来,今天这样的交流效果好多了,她听完我的话,重重地点了点头,流下了眼泪。

由这件事,我不由地想到全国著名的魏书生老师曾经说过的一番话:“学生的大脑忙这接受训斥和处罚的信息,也就无暇静下心来裁判心灵中旧我和新我的论战。”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如果始终是以老师的高姿态来处理,不能蹲下身子来倾听孩子的心声,那么我们与孩子始终隔着“一堵墙”,甚至会愈走愈远,给孩子一点空间,让她有时间反思,而不是一味地惩罚,责备,多倾听、多理解,也许效果会好得多,也更拉近的与孩子心灵的距离。

陶行知说过:“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形成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记得有一次班级里的两个男生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放学后,我把这两个学生留下来,简单地批评了他们。一个学生害怕地哭了,马上承认错误;而另外一个叫小Z的同学,从我批评他开始时,就是一声不吭,更不低头承认错误,一脸的倔强。我立刻把这学生的表现告诉了他的父亲。他父亲硬让他给我赔礼道歉,小Z却始终把嘴抿得紧紧的。他父亲说:“你这样不听话,没有人喜欢你,老师不教你知识,长大后你只能捡垃圾!”谁知小Z非但不害怕,还轻轻地回了一句:“捡垃圾不是很好吗!”我一看,在这种僵持的情况下,是无法解决问题的,于是,我对小Z说:“这样吧,你和老师回家都去想一想,有什么话,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

静下心来,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我的方法过于简单,没有充分考虑到孩子的承受力。从这两个学生的表现来看,后一个更具个性,换句话说,他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对于这样的孩子,即使犯了错,也应该循循善诱。简单的处理方法,会使学生产生失望、惊恐和不满,并会在学生的潜意识里滋生一种对教师的敌意。这样一想,我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我需要想办法挽回。

第二天,在班级里,我当着全体同学的面进行了自我检讨,承认了老师处理方法上的不妥。我特意留意了小Z的反应,见他眼中闪烁着意外的光芒。下课后,我把他请到了办公室,让他谈谈听了老师的心里话,有什么想法,讲一讲他的心里话,经过单独交换意见,小Z同学心甘情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主动向另一位同学认了错。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少年儿童也不例外。在教育过程中,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老师不应是一味地羞辱指责学生,伤害学生自尊的结果是两败俱伤。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不断将陶行知的理论与自己的教育实践相结合,让每一位教育者都能弘扬“行知”。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大爱无疆,情满天地 ——《爱的教育》读后感


黄芊语

在温暖的阳光下,膝头摊开一本书,偎依在妈妈身旁,闻着薄薄的纸上散发出的淡淡的油墨清香,听着风吹动书页的美妙声音……暑假里,我和妈妈一起拜读了《爱的教育》,书中一个个关于爱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我觉得爱充满了力量。这本书就像无声的老师,让我明白了怎样去爱父母,爱同学,爱我们的国家。

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少年爱国者》。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贫穷的意大利少年,乘坐着轮船去热那亚,船上的几名乘客看他可怜,就掏出了一些钱给他。虽然这个少年很需要钱,可当他听到几名乘客对自己的祖国指指点点的时候,他忍无可忍,抓起铜币,劈头盖脸地向他们砸去,愤怒地吼:“你们这些可恶的家伙,居然侮辱我的祖国,我不要你们的钱!”

读到这里,我心下沸腾,深深地被少年强烈的爱国之情打动了。身为一个流浪汉,吃不饱,穿不暖,应该最需要钱改善自己的生活吧?可是,当祖国的尊严受到践踏时,他义无反顾地把施舍给他的钱当成了武器,砸向他们。是他恩将仇报吗?不是!因为那些商人在诋毁他的祖国!在小利和大义面前,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维护自己的国家,尽管他只是一个流浪汉!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跃的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国家最崇高的爱。

妈妈说,我们国家就有许许多多爱国人士:朱自清身患重病又无钱医治的时候,为了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誓死不吃美国面粉;詹天佑顶住外国人的嘲笑修建了京张铁路……我想,有一天,如果我们的祖国再被别人赤裸裸地挑衅时,我也要挺身而出,尽自己的全部力量保卫祖国。

《爱的教育》让我懂得了许多。大爱无疆,有爱就会充满希望,有爱就能赢得尊严,有爱就能缔造情怀。炎黄子孙,血脉相连,连成我们心中美丽的中国梦;华夏儿女,同仇敌忾,激荡我们我们胸中澎湃的爱国情。

大爱无疆,情满天地_《爱的教育》读后感800字


大爱无疆,情满天地_《爱的教育》读后感800字:

在温暖的阳光下,膝头摊开一本书,偎依在妈妈身旁,闻着薄薄的纸上散发出的淡淡的油墨清香,听着风吹动书页的美妙声音……暑假里,我和妈妈一起拜读了《爱的教育》,书中一个个关于爱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我觉得爱充满了力量。这本书就像无声的老师,让我明白了怎样去爱父母,爱同学,爱我们的国家。

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少年爱国者》。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贫穷的意大利少年,乘坐着轮船去热那亚,船上的几名乘客看他可怜,就掏出了一些钱给他。虽然这个少年很需要钱,可当他听到几名乘客对自己的祖国指指点点的时候,他忍无可忍,抓起铜币,劈头盖脸地向他们砸去,愤怒地吼:“你们这些可恶的家伙,居然侮辱我的祖国,我不要你们的钱!”

读到这里,我心下沸腾,深深地被少年强烈的爱国之情打动了。身为一个流浪汉,吃不饱,穿不暖,应该最需要钱改善自己的生活吧?可是,当祖国的尊严受到践踏时,他义无反顾地把施舍给他的钱当成了武器,砸向他们。是他恩将仇报吗?不是!因为那些商人在诋毁他的祖国!

在小利和大义面前,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维护自己的国家,尽管他只是一个流浪汉!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跃的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国家最崇高的爱。

妈妈说,我们国家就有许许多多爱国人士:朱自清身患重病又无钱医治的时候,为了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誓死不吃美国面粉;詹天佑顶住外国人的嘲笑修建了京张铁路……我想,有一天,如果我们的祖国再被别人赤裸裸地挑衅时,我也要挺身而出,尽自己的全部力量保卫祖国。

《爱的教育》让我懂得了许多。大爱无疆,有爱就会充满希望,有爱就能赢得尊严,有爱就能缔造情怀。炎黄子孙,血脉相连,连成我们心中美丽的中国梦;华夏儿女,同仇敌忾,激荡我们我们胸中澎湃的爱国情。作者:黄芊语

读《大师谈教育沟通》有感:爱,就是尊重


读《大师谈教育沟通》有感:爱,就是尊重

尊严是人类灵魂中不可践踏的东西,这是《大师谈教育沟通》一书中卢勤说的话,我读完后颇有感触。今年元旦,我收到了一张来自湖北的贺卡,收到了一份来自一个初三女孩王金青的祝福。贺卡中夹着一封信,大约有四五百字2024吧,语句十分朴实,甚至有些生涩,但当我读完它后,心底里却涌动着一份浓浓的暖意。信中,她告诉了我许多关于她现在学校的事,还告诉我,我是她遇到过的最好的老师,因为,我没有因为她是外地人而轻视她,也没有因为她成绩差而歧视她,给予了她尊重,她永远也忘不了我给她的那半个苹果的奖励

记忆的闸门随着这质朴的童言徐徐打开,我似乎又看到了那个皮肤白白,头发黄黄的女孩。那时,我接了一个三年级的班,她就是班上的一个孩子,一个刚从老家来无锡一年多的孩子。说实话,刚接触的一段时间里,我对她的印象并不好,因为她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实在太差了,家庭作业更是常常少做。于是一天午饭后,我请她母亲来了一次学校,想与她母亲谈谈孩子的学习。我俩就站在教室外的走廊里交谈,我如实地诉说着王金青糟糕的学习状况,她母亲微微垂着头,默默地听着。九月的太阳还是挺炎热的,走廊里一丝风也没有,诚如那时凝重的话题一般。忽然她母亲轻轻地举起右手在眼睛那儿抹了一下,我还以为是擦汗,可是她抹完了一边又抹另一边,这时,我才发现,她的眼圈红红的。那一刻,我真有点手足无措,我自觉自己的语气很平静,并不咄咄逼人,措辞也注意分寸,不至于会让家长如此难堪。于是我慌忙地说道:是不是我说错话了?你别这样,我没有恶意,我只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王金青的学习不掉队。她极力地克制着自己的情绪,对我说:我一个人那么辛苦地养她,这孩子却这么不争气,我真是难过。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个单亲家庭。于是,我也就不忍心再继续告状,安慰了几句后便让她回去了。

放学前,我在王金青的家校联系卡上写道:生活再艰辛,请您也不要忽略自己的孩子,好吗?没想到,第二天,王金青递给我一封信,说是她妈妈写的。我打开一看,密密麻麻整整两大张,信中她说看了我的留言后,她哭了,她觉得对不起孩子,同时也感谢我,说只有真正关心学生的老师,才会这么说。接着她跟我述说了她不幸的婚姻生活。原来,王金青刚出生,父母就因感情不和而离婚了,母亲来无锡打工,父亲南下广州打工,将她丢给了湖北的奶奶照看。奶奶重男轻女,对她的照顾十分马虎,父亲不闻不问,又在广州有了新家。后来,她母亲在无锡稳定下来后,就将她接了过来,此时,她已经在老家上了大半年的一年级,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再加上当地教学质量不高等因素,这孩子的学习就差强人意了。看完这封信后,我的心情很沉重,面对这样一个肯为孩子而将自己的伤口再一次撕裂的母亲,面对这样一个背负着生活重担的女子,我有什么理由说她忽略孩子呢?我深深地自责。

接下来的几天,我便会不自觉地多关心起王金青来,我发现,这是一个渴望爱的孩子,她总是热情地帮助别人,想方设法地引起他人的注意,可是,她成绩差,一些孩子总是势利地不屑和她在一起。那次秋游,为了讨好其他同学,她居然把自己带的食物都分给了同学,自己只吃了一小块面包。我知道后,十分心疼。于是召集了一次班干部会议,要求每个班干部都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同学,不能因为一个人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区别对待。但是我知道,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平等两字2024可能过于深奥,他们并不知道该怎样平等,更多的时候是率性而为。

为了给王金青找回一份自信与尊重,课堂上,我总是挑一些最简单的问题让她回答。值得庆幸的是,王金青个性外向,很乐意表现自己,看到课堂上能答对问题,得到我的表扬,一下子成了课堂的活跃分子,虽然她常常答非所问,但我从不嘲笑她。一天,我要上《苹果梨的五角星》,为了在课上演示两种不同的切苹果方法,我事先买了两个大苹果。课前,我对大家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苹果,专门奖给上课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的孩子。结果,王金青课上特别专心,频频举手。课后,我把切下来的四块苹果奖给了四个同学,其中最大的一块给了她--王金青。

那天过后没几天,我在下班路上遇到了她母亲,她母亲告诉我,王金青跟她说,那天,是她最幸福的一天,因为老师奖给她吃了半个苹果。当时,她母亲对她说,妈妈也常买苹果你吃,也没听你说吃出幸福的感觉来。她说,这不一样的。那一刻,我很震撼,我从不知道,那半个苹果里,居然藏着那么多的幸福。

在后来相处的两年时间里,我坚持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尽自己所能地关心她,当王金青学习上出现一些小状况时,我总是尽量自己解决,遇到她母亲时,也总是多挑她好的方面讲,因为生活对于这个单身母亲来说,真的不易,也因为这是一个爱孩子的母亲。虽然王金青的学习成绩始终没有很大的气色,但该交的作业她都会交,上课时也能专心一点了,而且常常会给我带来一些感动:她会主动替值日生擦黑板,帮着发作业本,当我嗓子不舒服的时候,她会老成地说:姚老师,你的嗓子又哑了,要注意身体!这时候,我发现,不会读书的孩子其实也会很可爱。

后来,她回老家上初中了,逢年过节,她总会用她母亲的手机给我发祝福短信,虽然只有寥寥几语,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能有这样一份牵挂,被牵挂的我,也感到了满心的幸福。

所以,我感谢那半个苹果,因为,它让我的学生品味了尊重和幸福;我更感谢那个从中吃出幸福感觉的孩子--王金青,因为她让我明白了,学习成绩并不是衡量一个孩子唯一的标准,尊重孩子,让他们学会爱,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

相信《《爱的教育》读后感:尊重他人 爱满天下》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爱的教育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