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亲子阅读日记读后感 > 地图 > 亲子阅读日记读后感

亲子阅读日记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24 来源:互联网

如何指导家庭亲子阅读。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就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中外经典书籍。读过经典名著的人都知道,每个人在读完中外经典名著后都会产生不同的心得体会,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为自己感受到的想法写一篇读后感。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如何指导家庭亲子阅读,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如何指导家庭亲子阅读

【摘要】阅读能力是个体可持续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能力。婴幼儿期被认为是获取基本阅读能力的关键期。由此,家长应特别注意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日本幼教专家七田真博士认为:3岁就能轻松阅读书本的孩子,终其一生都会有读书欲,而进入小学以后,也会以读书为乐,读书的内容也会越来越深,而且学习能力越来越强。由此可见,家庭亲子阅读教育对幼儿个体发展的重要性。家长要根据幼儿的需求和发展随时调整我们的指导策略,让早期阅读真正的在家庭中发挥更多的成效。

【关键词】家庭;亲子阅读; 指导

一、概念界定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刘众教授认为:婴幼儿凭色彩、图像和成人的言语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为主的低幼读物及与所有视听活动有关的都是早期阅读。它“是一个融观察、记忆、思维、表达等多种认知于一体的综合过程”。[1]本研究中将家庭早期阅读界定为“家庭通过为婴幼儿提供与视觉刺激有关的材料 (图书、图片、录像带、光碟、电视、多媒体、幻灯、符号、标志等),让婴幼儿接受有关材料的信息,在观察、思维、想象等基础上对材料内容进行初步理解和语言表达,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 倾听成人讲述的一种认知过程。”[2]

二、 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

(一) 幼儿在阅读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确立

维果茨基指出,在成人与儿童的交往中,儿童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成人的指导,而是积极主动地寻找、选择和组织成人及周围环境所提供的条件[3]。 幼儿的阅读大多是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的。家长应注意引导幼儿主动性的发挥,为其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使幼儿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体。如:在拿到一本书时,家长可以先让幼儿自主翻阅;然后试着引导幼儿大胆地说出其所看到的和想到的图书中的内容;之后家长再顺应幼儿的思路将其与图书中的内容相联系启发幼儿感知故事的情境画面。

(二) 及时的赞扬和解决幼儿的发问

幼儿是一个爱发问的群体,他们在对周围世界探索时会有许许多多的为什么。在阅读的过程中时常会提出各种问题,甚至会有一些家长对幼儿提出的问题感到实之茫然。尽管如此,家长也应及时解决幼儿在阅读过程中的发问。幼儿是阅读的主体,主体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的强化作用,因此成人的鼓励和赞赏是增加幼儿阅读兴趣的重要途径。适度的鼓励和赞扬有利于促进幼儿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从而有利于阅读兴趣的培养。如在幼儿完成某项阅读任务时,家长应及时给予赞扬。

(三) 保护幼儿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在幼儿阅读时,家长要鼓励幼儿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幼儿是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与经验、提升技能。当幼儿在阅读时对某一故事情节进行大胆设想或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家长要给予重视,保护他们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大胆的去创新。不要过分强调幼儿对书籍内容的理解,更不要在幼儿理解错误、记不清楚时加以责罚,这样会降低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幼儿把阅读视为一种令他们厌烦、畏惧的事情。要让幼儿在阅读中时时感知到阅读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这样幼儿才会逐渐热爱阅读,从而使阅读成为他们的一种需要和习惯,使阅读的活动更持久。

(四)巧妙运用亲子游戏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幼儿在游戏中发展成长。家长可以通过亲子游戏这种互动方式,如: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真切的表现出故事的内容。或者让幼儿将阅读过的故事以绘画的形式描绘出来,再由幼儿自己看图讲述,让阅读者置身于故事之中,鲜活的表现出故事画面,激发与维持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

三、 阅读环境的创设

(一) 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幼儿是个善于模仿的群体,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幼儿在家庭中成长,其所处的家庭环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行为习惯。在一个阅读气氛良好的环境中,家长平时爱读书,经常拿着书阅读,幼儿就会模仿大人读书,无形之中就会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平日里家长可以带领幼儿去图书馆、书店等阅读气氛浓厚的阅读场所,让幼儿感知阅读氛围,喜爱图书,热爱阅读;同时家长应鼓励幼儿自主挑选所阅读的书籍;家中在幼儿经常玩的地方,放些幼儿喜欢的书籍让幼儿拥有随时可以阅读的环境。在这种气氛影响下,幼儿会在无形之中喜爱读书,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二) 创设一个相对独立、安静的阅读空间

成人在阅读时都会选择一个相对独立、安静而且舒适的空间。所以,我们在幼儿阅读时应尽可能为其建构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书屋,为幼儿创设具有童趣性而又舒适惬意的阅读环境,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在家中选一个光线明亮的房间或角落,准备一个小书架,放置一张书桌,地面铺设一块童趣性的毯子,孩子坐在松软的地毯上或是书桌前,随意选取自己喜爱的书籍,放松自在地去阅读。墙壁上可用孩子与父母共同制作的装饰物进行美化,使整个书屋充满趣味和休闲的感觉。如果有这样一个书吧似的空间围绕在孩子身边,他们一定会很享受阅读的快乐。

四、 为幼儿创设固定的阅读时间

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都需要时间的研磨。若让幼儿养成阅读的习惯,家长需要为幼儿创设固定的阅读时间,让幼儿有时间阅读。家长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每天保证()有15—30分钟自由阅读时间,在家中我们提倡家长每天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家长努力为幼儿创设宽松的阅读时间。

五、 家庭亲子阅读材料的选择

要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是至关重要的。幼儿最喜欢的书一般是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的故事书、知识类书籍以及各类杂志。家长应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出发, 分层次为幼儿选择多元的阅读材料, 二三岁的幼儿比较喜欢色彩艳丽的图书及外形可爱美观, 图书外在形式及质地的多样性更能激发这个年龄段幼儿的阅读兴趣, 因此家长应选择色彩艳丽的布书、塑料书、绒毛书、带有小动物的可以操作的幼儿读物。四五岁幼儿的认知经验、生活经验稍有增长, 接受信息的途径也较多, 因此家长可以为幼儿选择多方面内容的图书,包括童话、儿歌、科学知识、百科知识、散文等, 扩展幼儿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五六岁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 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 有一定的阅读技巧, 家长在为其选择图书时, 要注重文体的多样性与阅读材料的多样化, 并引导幼儿参与阅读材料的选择与制作,除了选择童话故事、历史故事、科学知识类图书, 还应选择指导游戏活动的“工具书”, 引导幼儿通过常见的文字或阅读符号及图例, 自主地去完成如搭建楼房、美工制作等游戏类活动。

六、 阅读过程中的指导方法

当阅读一篇故事的时候,首先家长要引导幼儿阅读故事的标题。一方面,文章的标题是理解故事的一个很好的线索,对标题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着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感知。另一方面,有利于对幼儿进行情境性的识字教育。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故事的画面,理解画面内容,积极鼓励幼儿对故事内容进行想象,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其次是对故事内容的阅读。幼儿有一种心理特点,喜欢听相同的故事。家长可以对同一个故事或相似故事进行多次的阅读;再其次是家长在阅读过程中应注意语调语气的抑扬顿挫。让幼儿在你的表达上感知故事的情感。家长可根据故事情节增添一些象声词或形容词,如大风‘呼呼呼’的刮着,‘轰隆’一声巨响,狐狸‘扑通’一下摔了个四脚朝天等,使故事更有感染力。这样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其融入到故事情境之中;最后是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在每次的亲子共读时,家长要适当的与幼儿共同复述之前所阅读过的故事。这样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有利于幼儿熟悉与感知自己所阅读的故事内容,同时对新阅读故事的理解又有一定的帮助。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爱其实可以满分——《家庭教育指导用书》读后感500字


爱其实可以满分——《家庭教育指导用书》读后感500字:

今年是女儿进入学校的第五个年头,对我来说时间真快,忙于生计的我们忽略了她成长的关键期,这就是我参加家委会的原因,希望通过自我学习和家委会成员互动学习给我机会去了解他们,通过拜读《家庭教育指导用书》这本书又让我懂得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在这里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感想。

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书中列举了各类家庭的不同问题,我们针对自己的问题着重去看、去理解、去解决,每一种情况都讲解的非常全面和透彻。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应该怎样去给孩子做好榜样。孩子在慢慢成长,其实初为家长的我们也应该不断自我反省总结和成长。

不要以分数去评价孩子,不要将孩子的兴趣爱好扼杀,不要将自己的思想灌输给孩子。要读懂孩子的心,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要多听听孩子的渴望。其实很简单,多多陪伴孩子并及时沟通充分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作为疼爱他们的家长给他们的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学校有学校教育,家庭有家庭教育,社会有社会教育,孩子是发展中的人,我们很爱他们有时候超越爱自己,只是方式方法不对。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时刻提醒着不足的我们。我们在改变孩子缺点的同时也要不断完善自己,让我们的爱不再有缺陷。爱其实可以满分......作者:张彦果

《如何高效阅读》读书笔记1500字


《如何高效阅读》读书笔记1500字:

我用《如何高效阅读》这本书所传授的阅读技巧,花了一天的时间就把这本书看完。而且中间我又看了两个小时左右的《毛泽东选集》。这应该是创造了我近几年来的读书速度记录。尽管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人,主要讲的是字母文字的阅读技巧,但读完之后远远超过我原来所抱有的期望。

因为书中传授的一些技巧还是可以应用到我们中国这种象形文字的阅读上来的。而我们的汉语本来就以能够承载高信息量著称。也是说作者提到的同样的阅读速度,我们中国人应该是吸收信息量更多的。

比如说,印象最深、运用最熟练的手指引导阅读法,概括来说就是用手指在字里行间的移动带动眼睛的转动,进行阅读的视觉化,从而有效的提高阅读速度。

我就是用这个技巧,才花了半天的时间就把书读完,个人感觉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就是能够集中注意力。想想看,我本来就不是学习的料,又这么大岁数了,之前又天天在社会里奔波,哪能静得下心学习点东西。我基本是看十分钟左右的书,就得摆弄手机一下,无意识的刷朋友圈,频率惊人。而用了手指作为节拍器,我可以毫不费力的集中起20分钟左右的注意力。注意力一集中,阅读速度和阅读记忆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其次就是能够加深记忆。之前没有手指作为节拍器,我盯着书本看一会,这个注意力就不知道漂到哪里去了,等回过神来,不知道自己读了些什么,只能重新集中注意力再读遍,这明显的就降低了阅读速度,花费了更多的时间。

所以,书中有一段话说的好:“时间是少数不能取代的因素之一。我们每个人每天的时间都一样多。不管我们如何界定成功,如何利用时间事关我们在人生中成功的大小。”

此外,该书还强调了要想高效阅读的一个必要前提:那就是搞明白自己的阅读目的是什么。对于不同的书,我们阅读肯定是有不同的目的了。

比如课本教材,我们阅读是为了记住知识点,能够考试过关,而不是为了打发时间消遣;

比如小说,我们阅读的主要目的肯定是为了消遣,尽管可能有人是为了学怎么写小说;

比如说报纸杂志,我们阅读的目的不外乎消遣和获取最新信息等等。

像我最近在看《毛泽东选集》。都说毛选是一本传授屠龙术的天书,应该好好学。但我一开始确实不知道该怎么阅读,即使强迫自己读下来,读书笔记也不知道自己收获了什么。后来,因为自己要写文章的需要,想到了毛泽东本身就是个写作大家,而毛选也以深入浅出、贴近群众著称。所以我就知道可以通过阅读毛选,来学习毛主席是怎么写文章的。于是我在读每一篇文章的时候,都会注意到文章的结构以及用语特点。

有用吗?我只知道我废寝忘食看《龙珠超》的那几天,被动的高强度的接受日语的熏陶,到最后自己张嘴说话,竟然情不自禁的说起来“瓦达西瓦”。幸亏不是看的爱情动作片,否则我脱口而出的就应该是。

所以,我相信不管学习效率这么底下,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最后照猫画虎,写出个差强人意毛体应该还是比较容易的吧。

而且,在看完合上书的时候,我内心曾经藏了十几年的疑惑也顺便解开了:为什么学生时代,有的同学看上去并不聪明,但是考试总是能考高分。

答案就是,学习本身就是一种阅读,而且更加强调是知识点和解题方法的记忆。而考试本质就是根据要求提取知识点记忆和解题方法记忆来获取高分的过程。除开那些天赋异禀的同学,绝大部分考试成绩好的同学,可能是掌握了高效阅读的方法,能够通过预习、复习、老师讲解、自学等方式,将阅读得来的信息牢牢记住,并在考试中顺利将记忆提取出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考试中,有的同学会突然的考出超出自身平常水平的成绩,因为考试的内容恰恰就是他为数不多能记住提取的知识点。

就是俗话说的:运气好碰上了。

不管理科,文科,应该都是这个道理。

所以,这本书除了推荐给仍有读书爱好的老铁们,更是强力推荐给孩子即将上学或已经在校学习的爸爸妈妈们看。书中提到的一些阅读技巧和记忆方法,完全可以照搬到孩子的学习方法上去,因为这就是那些虽然一样智商但能考出好成绩的学生们的奥秘。

而这些,是花再多钱上辅导班,也不会教授的。作者:壹拾柒

《月桥》读书笔记:大学如何阅读?


《月桥》读书笔记:大学如何阅读?

作者:王海峰

这篇文章是2008年11月写给《月桥》和《月桥》读者的。那时候的发表是印刷在《月桥》杂志上,人们只能拿着杂志传看。现在发布电子版,相信大家只要动一下手指,就会把文章看完,或者把文章发给他人。文章原标题为“阅读的经营及语言关”。

《月桥》是一片土地,几代人在其中发芽、成熟。耕耘到最后的人,定会收获与人不同的果实。看到中文系的月桥生龙活虎,觉得自己应该出些力。下面我说一下自己关于阅读的浅陋经验,如果这些话能够成为一根秸秆,有助于篝火的燃烧,便是最大的幸运。

写作是一件累人的活,能够从中感受到快乐的人,是有福的。这个人需要有足够的热情、爱心和耐力,除此以外,便是勤奋。这种勤奋便包括“阅读”的勤奋。这里的阅读,我想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针对于书本的阅读,另一个是针对于生活的“阅读”。

关于读书。第一是要读经典。经典的作品能够让人直接贴近最高级、最高尚的审美境界,有经典的标准常驻人心,阅读变得更加有效和崇高。经典一般是那些经过时间的筛选,仍然让人感觉美好而生生不息的东西。从经典的作品里,可以更加纯粹地捕捉精神和知识养料。

第二是选择篇幅。对于初学写作者,我不建议阅读太多的长篇大作,可以多留意短小的散文、小说和诗歌等。因为它短,它的技巧就相对埋藏得比较浅,表现得比较精致和集中,方便搜索和掌握。在此基础上,逐渐加大阅读量,积累语词,提高阅读速度。

第三是读书方法。首先,做好摘抄笔记,注明语出何处。这是识记层面的事情,天长日久才能见到效果。其次,记读书笔记,这很重要,实际上它是一种头脑中的再阅读和再体验,也便于翻找、比较和反思。读书笔记是将读和写结合起来的好办法。

第四是针对阅读。开始的阅读可以精细些,便于理解消化,待熟练后,可以有针对性地按照弥补自己写作不足之处的原则进行阅读。阅读的过程成为分拣的过程,完全在于阅读者的需求。

再说读生活。也可以分两个部分:一个是观察的生活,另一个是体验的生活。观察和体验有着本质的不同。很多事情我们只能观察,不能体验,或者观察就足够了解,不需体验;又有一些事情,我们只有体验了,才能知道其中的意思。开始谁都不能够做到人情练达和世事洞明,这就需要一个过程。

古人在练书法的时候,讲究身正、眼正、手正,虽说身、眼、手都正了未必能写出好字,但是惟其身、眼、手都正,才能端正其心,使得心手和一,终成大纛。这里涉及一个“意”与“行”统一的问题。书本上的阅读,能够树立人的思想观念,将书本上的“意”与生活中观察和体验的“行”结合起来,是阅读的又一个阶段。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难以达到的,但是通过一个关键的途径,即思考,是可以接近目标的。务必要使思考成为阅读的忠实朋友,彼此促进,共同提高阅读和思考的质量。

还有一个问题,是语言关。写作者的语言有一道关卡,通过了这道关卡,便可以进入更高阶段的写作。它不仅是要求文从字顺,甚至文采斐然,它更重要的是对语言的一个综合要求,从字词、语感、运思到行文,都要求逾越这道关。

这道关铺垫得踏实,以后的写作才有十足的底气,如果非要用字数来衡量这道关的高度,写作训练要写出多少个字,我以为起码是写过10万字;读书(文学作品)要达到多少本,我以为起码要超过100本。列出这样的数字实在是不得已,毕竟每个人的基础不同,阅读质量不同,这和睡眠一样,有的人睡不足八小时会精神不振,有的人睡六个小时便精神一天。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便是没有一定数量的阅读和写作训练,是无法写出优秀作品的,没有一定时间的睡眠,是无法健康生活的。

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有感


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有感(一)

苏轼曾说:"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题记

读书不是一朝一夕的差事,而是一种应当一生去追求,去秉持的习惯。然而读书不是认字,不是图个热闹,懂得如何去读书当是养成这个习惯最重要的事情。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看来好笑,可能大多数人看到都会觉得它近乎废纸,心中想着"我连读书都不会吗?"其实不然,读懂一本书还真的没那么就简单。

书中说有许多人看书仅仅是打发时间,甚至看完就忘,"这样的人不值得羡慕,而应当同情".这话看似冷酷,其实正是对读书而不得其法的我们最深刻的诠释。

它将阅读分做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这四个层次是渐进掌握的,上一层次包括下一层次方法。第一层次基础阅读,其实就是最简单的对句子的理解,只要识字即可,对读者要求并不是很高,同时所收获到东东西也是最少的;第二层次检视阅读便是要求读者将眼光从句子放到全书的格局上,这样读者所获得的便不仅仅是单句的知识,而是全书所写的内容,这便高出了一个层次;第三层次是分析阅读,如果仅仅是追求消遣或者娱乐就不需要用到这一层次了。这一层次就要求我们在对书中表面的内容了解后,对作者想表达的深层的思想进行咀嚼和消化,着重于理解和提升;第四层次便是主题阅读了,这一层次对读者的要求很高,此时读者的眼光就不再局限于一本书之上了,而是要从多门数中寻找相同的观点,进行总结、磨合以及升华,我想这应该是最顶级的读书方法了。

以前资源有限,古人看书尚需"手自笔录",前辈看书也许四处淘选,而如今我们想要看书几乎是随手可得。现在不会有人再去以读书作为消遣,更多的是为了提升自己,与别人的思想碰撞摩擦,所以依我看来,读书的前提条件就是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书。所以,我在看完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后觉得自己最需要提升的就是这一点。我们总是被一些所谓"畅销书"的噱头所吸引,而并未检视它究竟是否适合自己。由此看来,对于早已熟练基础阅读的我们而言,检视阅读是我们在挑选书籍时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

其次,现代人最需要的就是使自己浮躁的内心平静下来,而连续的思考不失为静心的一个极佳途径。主动地去翻阅一本适合自己的书,在检视后以全局的眼光思考它的脉络,将全书连贯起来,这使得你会沉浸在自己的脑海中,不仅仅收起了平时的浮躁,更能帮助你解开在分散阅读时的疑惑,同时这种新的视角将会带给你一些原先意想不到的新的感悟,这也正是分析阅读的价值所在。

最后,所谓的主题阅读,按我的理解要建立在一定的阅读量上才能做到。换句话说,这个层次教我们的是在阅读了很多书而又理不清他们之间关系的时候,如何去系统的理解,辩证的分析,最终学以致用。在做主题阅读时,要在脑中同时思考多本书中类似的内容,无论观点是相同的还是矛盾的,都要用自己的判断力和价值观把它们变成自己的东西。我认为,这一层次才是将书本上的东西或用起来的关键。

我算是一个爱看书的人,但是总感觉读书时有着亏欠:读到好书时感觉自己的阅读不求甚解亏欠了作者;读一般的书时又感觉在亏欠自己的时间。然而看了这本书后,我的这个困难便迎刃而解了。我现在正在读一本叫做《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的书。里面的内容虽然是用很浅显的语言写出来的,但思想却着实很有深度。我在读这本书时,不再把自己局限于一句话或是一本书中,而是把阅读当成是一个和自己以往阅读过的书中的内容进行对照和联想的过程。在看完后我惊讶的发现,我不仅仅对这本书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对以往读到的那些名人传记、社会学著作当中的内容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可以说,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总体来说,还是要感谢作者,因为这套方法是我无论对国内的著作亦或是国外的著作都在此产生了兴趣,并且有了很多有趣的想法和预期,因为我知道这样有方法有条理的阅读一定会比以前盲目的阅读拥有更多的活力,迸发出新的火花。

本文作者:阎之耕,来自软件153班

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有感(二)

记得在中南读书时,导师给我们列的书单中,第一本书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当时在图书馆粗略的翻读了一下,觉得太理论化,也就没太用心去读。今天,在孩子学校的推荐下,专门去图书馆借了这本书(只有借的书看起来才有动力,因为有归还日期,要是自己买的,就会变懒)。

打开目录,一览下来,发现这是一本很好的工具书,教导我们如何去阅读一本书,不过别小看这本300余页的图书,并不容易阅读,尤其是第一次阅读本书,大部分人会感觉非常吃力。建议反复阅读这本书的目录,有耐心的思考几遍,理解目录的结构关系和大体含义后开始阅读。

我阅读本书目前的收获是了解了阅读的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前三种阅读方法是针对图书类型,主题阅读是针对阅读目的。其中分析阅读作为一项最为核心的能力,需要重点掌握。而主题阅读则是阅读的最高境界,只有真正掌握了主题阅读才能深刻、快速的研究某个特定主题。

其实,《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主旨就是要告诉读者:读书要主动。主动阅读——这是一个我认为最重要的观点。书中说:任何学习都不应该没有活力,就像任何阅读都不应该死气沉沉。阅读时越是带着自己应有的积极、主动态度,以及尽量让自己阅读得更加有活力,才能够更有所得,阅读的效果才会更显著。道理的确如此,要培养孩子积极主动阅读的态度与习惯,家长们必须做好持之以恒的准备。

"增长理解力"是我们阅读的最终目的,书中说"知识(Knowledge)不等同于理解(Understanding)".但我觉得,理解力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的,没有知识信息的积累,何来的理解力?所以,主动阅读加经常阅读,才能帮助我们"从粗浅的了解推进到更深入的体会,此时就像自我的破茧而出。"

"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书要咀嚼与消化。" 在选择阅读内容时,要养成阅读目录的习惯。不要被书中文法或文章结构阻碍,不必要每词每句都读得透彻,重要的是在最少时间内掌握书的重点、主题框架等,再以此来判断一本书是否是自己想要阅读的书籍。

挑书的步骤:

1、阅读书名、副标题、序,总结主题并归类。

2、细读目录页,概括性地理解书中内容的基本架构。

3、检阅索引,可以评估书中的主要涉及点,再细读重要词目的内容获取第一感受。

4、挑几个跟主题相关的连续段落读下去。

一本书读完之后,我们应该提出的4个问题:

1、该书整体上谈些什么?

2、书中具体讲了什么,怎样讲的?

3、书中的内容有道理吗?是部分有理还是全部有理有据?

《如何指导家庭亲子阅读》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亲子阅读日记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