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论语心得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论语心得读后感800字

论语心得读后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10-20 来源:互联网

《论语》读书心得:修身养性 贵在力行。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在同步增长。每一个人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所感受,这个时候就可以将我们感悟和体会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论语》读书心得:修身养性 贵在力行”,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论语》读书心得:修身养性 贵在力行

读《论语》后

《论语》作为儒家思想最重要的奠基,其语言质朴,含光藏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堪称是一部不朽之经典之作,它确立以人为核心的道德思想体系,提出孝、悌、忠、信、恭、宽、敏、勇、直等一系列完整道德规范。在《论语》中,有关修身养性的道德学说之义最为殊胜,核心就是以德润身,特别强调为仁由己、身体力行,以启发每个人的自觉道德精神。

其一:《论语》中提出了修己以敬。倡导世人积善修德、提高道德修养,建立和平美好的世界,促使整个社会风气的淳化,这是儒家倡导的修身为本的精义所在。目的是通过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铸就君子人格或理性人格。修身一方面在于驱邪扶正,保持和发挥善心与德性;另一方面在于涵养正气,比如君子坦荡荡的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之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公无私之气等。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处处以大局为重,以国家为重,才能公正廉明,大公无私,使社会正气上扬。

其二:《论语》中倡导了道德修养理论与方法:自省、克己、慎独、忠恕、中庸和力行。自省是在思想意识、情感态度、言论行动等各个方面去深刻认识自己、剖析自己;克己仍是指自我克制、自我约束能力的影响,使自己的言行举动都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促进社会的和谐;忠恕便是根据自己内心的体验来推测别人的思想感受,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而深度则是在自省和克己基础上,使自我修养达到更高境界的一种修养方式;中庸就是宽容和接纳异己,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聆听别人的心声,和谐人际关系。

读《论语》使自己深刻地体会到:《论语》的精要在与道德的践行,知行合一,肯定了行的重要性。《论语》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因此我们在实践中要坚持做到躬行践履,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人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道德修养的实现在于行动,而不是华丽的言辞。在现实中,我们要强调道德修养实践的个人主体性,重实践,重力行,轻空谈。衡量人的品德不能只听其言论,而应看其实际行动,故有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与行。

行义以达其道,只有坚持理性才能使道变成现实,我们要形成崇尚力行的风气。同时在《论语》中不仅强调身体力行,躬行践履,而且力主通过实践在严酷的环境中去锻炼成长,去完善自己的人格,只有自觉地接受各种严酷环境的磨练和艰难挫折的考验,才能获得卓越的才能,形成完善的人格,达到崇高的道德境界。近代文学家鲁迅先生的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这正是《论语》中积极进取,知其不能为而为止的精神。

我个人以为,今天读《论语》要做到继承吸取其精华,并赋予它新的时代内容,以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才是学习、研究《论语》的现代价值所在。富润屋,德润身,是古人一向倡导的思想。我们每个人都要严于自律,注重修身养性,用高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并以实际行动来影响、感染社会和他人,共同创建一个人神胥悦,草木皆春的社会,做到明是非,讲道德,懂礼仪,知上进,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读后感900字:品味人生:修身养性


《论语》

心得皎皎明月, 虫鸣叠叠 ,秋风入窗 ,夜长无眠。一个人, 一盏灯 ,一杯淡茗 ,一丝愁绪。当翻开《论语》,所有一切都已化为沉淀,畅游书海,仿佛诵读之声环绕耳边《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一) 天地人之道

孔夫子最喜欢的一个学生叫颜回,他曾经夸奖这个学生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就是说,颜回家里很穷,缺衣少食,住在非常破烂的小巷子里。这么艰苦的生活对别人来说简直难以忍受,而颜回却能够自得其乐。生活这样艰苦,为什么能自得其乐呢?其实,主要是在于你的人生态度,在所有人都以这种生活为苦,哀叹抱怨的时候,颜回却不改变他乐观的态度。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二) 处世之道

在现代社会中,处理人际关系至关重要。子贡曾经问过他的老师,孔夫子告诉他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论语颜渊》)看到朋友做的不对的事,你要真心地劝告,善意地引导,如果他实在不听就算了,别再说了,不要自取其辱。所以,与好朋友相处也要有个度,不要什么样的事情都大包大揽。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即可。

(三) 君子之道

这里的君子一般是泛指才德出众的人,在《论语》中,随意就可发现这二字,可见君子的重要性。孔子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曾经很认真地跟他们讨论过君子的问题,他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连孔子都愧称君子,不难发现君子的标准之高。孔夫子心目中的君子,不仅是一个好人,还要是伟大和高尚的人,他要胸怀天下,奋发有为。

(四) 人生之道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很多人都感叹光阴流逝之快,但孔子在看着流水兴叹的同时,也给大家描述了这样一种人生轨迹: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语为政》)孔子提出的这六个人生轨迹,对我们现在仍有很多启迪意义,关键是我们如何领悟这其中的智慧,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之,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窗外落花纷纷,合上书,闭上眼,闻着淡淡花香,细细咀嚼论语之道,我发现自己又多了一份从容和坦然

《菜根谭》读后感:修身养性的智慧


导语:《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小编整理了相关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菜根谭》读后感精选1000字(1):

近期抽空简单的阅读了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的《菜根潭》。菜根潭三个字说明了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这与我的母校----南京师范大学的创始人陶行知先生的从教理念如出一辙。它讲述了作者对人生的的领悟,是一种以人生经验的沉淀和累积,有超脱、有感慨、有体会,是集儒家思想和佛家义理的一本书。

它包含很多的哲理,让你读过后会豁然开朗。无论你身陷人际困局还是职场是非中,它都会给你一把钥匙让你开启烦恼之门。不仅如此,它还能让你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懂大义的人。

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这就说明了,做人要光明磊落,如青天白日一样,人们都说君子坦荡荡、明人不做暗事。对于才能来说呢,就不急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以免遭人嫉妒。在剖析自我的同时,我们是要带面具的,带不同的面具去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当然我们带面具的目的要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之上。展现才华的时候不要不分时间,不分场合。这样不仅仅不能让你瞩目,还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因而要低调些,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那是因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

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了。如果我们没有被名利所左右,便专心致力与一项事业,只要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远。如果追求华服美食,这些贪图物质享受的做法还在继续,那我们就是真的活着没什么意义了。真的没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随遇而安。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身履薄处出。

想青天白日般的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困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的行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我明白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并且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来行事。

从事辅导员岗位数年,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深知自己在岗位上的态度、做事的严谨与否与学生的利益密切相关,深知公平、公正、公开的严格的制度执行对于学院的发展和声誉的重要性。正是母校传承的一种精神,正是党员身份的不断激励,正是工作中的努力和学习,我得到了成长和历练,也更是这样的经历,我更加成熟,对于学生工作更加尽心,每每学生的喜悦,也时常拨动我内心的自豪之弦。

《菜根谭》读后感精选1000字(2):

我有幸读了《菜根谭》。它是明代的一部语录体著作。著者洪应明,他是通家硕儒,学问渊深,明朝嘉靖、万历人士。早年热衷于仕途功名,后官埸失意,归隐山林,乡居多年,洗心礼佛。

原来《菜根谭》这个奇特的书名取自宋儒汪革语:人就咬得菜根,则百事可成。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够坚强地适应清贫的生活,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所成就。作者以此为书名,认为至人只是常,真味只是淡。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有崇高的师德,为人师表、身正为范。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读书是我们为人的根本,也是发展自己、改变自己的力量源泉。所以《 菜根谭》这部书,足可受用一辈子。尤其其中的几句,感悟颇深。

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己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急在一时。因为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我如若想成为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责任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

读了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让我明白了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己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平日的工作中总是认为有怎样的父母,就有怎样的孩子。如今读了这句话,仔细品味,再联想到我们的学生其实和我们这些老师的接触比他们父母还要多。所以完全也可以把这句话这样理解:有怎样的老师,就有怎样的学生。如果我么这些教师的时时刻刻都表现出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精神。而且常常能用崇高的师爱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影响我们的学生,那么我们的学生也会一定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我们所期盼的那样,健康成长。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多多反思自己:我的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什么?

《菜根谭》这部书还给我许多启示,我会静静的读,细细的品,相信菜根会越来越香,我们的心智会越来越高,使自己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智慧型的老师。

《菜根谭》读后感精选1000字(3):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机械用得尤为传神,曾深刻觉得自己僵硬如机器人。圆滑不若笃厚,是故有时人工智慧过分卖弄不若天然本性自然维持。

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官场一身不由己却仍力拨正艰难挪步者,与身心两清天天叫嚷洁身自好者谁更为崇高。卖弄聪敏得小利者与深谙技巧人心却无所作为者,谁更智慧。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鸠毒中矣。

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矣,必先苦其心志。一切受苦的人都应该有自虐的自觉精神,告诉自己,受的苦是加工金子的机器与原料。

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觉妄穷而真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既觉真现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忸。

夜深人静感到真情流露,继而浮杂念头接踵而至,不必自豪随后惭愧,只需明了人性本扶摇浅陋,情随物而动,安于本性。

饱后思味,则浓淡之境都消;色后思淫,则男女之见尽绝。故人常以事后之悔悟,破临事之痴迷,则性定而动无不正。

事后悔悟可破临时痴迷,若此言真,或许是无数痴情种子的解脱之术。

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

字面意思,已觉灌顶。

利欲未尽害心,一件乃害心之虫贼;

声色未必障道,聪明乃障道之藩屏。

祸福转变多起于物色导致的自以为是与刚愎自用,不责外物只问人心。

居卑而后知登高之为危,处晦而后知向明之太露,

守静而后知好动之过劳,养默而后知多言之为躁。

即使是心不由己的居卑,处晦,守静或养默,也会明了曾经登高,向明,好动,多言的益弊之较。

欲路上事,毋乐其变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

理路上事,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

一念之差,失之千里。其间距离,愿君看得到。

奢者富而不足,何如俭者贫而有余?

能者劳而府怨,何如拙者逸而全真?

儒家是劳大于逸的,功名地位可使脱俭入奢,而此书很多思想更靠近黄老之术。富不足不若贫有余,劳不力不如逸全真。人的本性的释放是大于社会责任的道德。赞矣,不得圆融自身的为公奉献是强扭人性,虚伪之作。

家人有过,不宜暴怒,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再警之。如春风解冻,如和气消冰,才是家庭的典范。

一句话:谁叫他和你骨肉相连呢?岂是跟随性子说抛弃就抛弃,想伤害就伤害的人?恩情已刻。

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

此心常放的宽平,天下自无险侧之人情。

多么唯心主义的思想啊,但说得对。世界的大小取决于心胸,色彩取决于内心态度。

淡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检饰之人,多位放肆着所忌。君子处此,固不可少变其操履,亦不可太露其锋芒。

露锋芒不仅招来祸害,叩问其心,显摆之意为何,是真君子乎?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试问在红尘闯荡的年年岁岁人,摘携欲望与繁华,痛苦与凄苍,然后,能婴儿乎?理顺则为大者。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徳,亦可以远害。

小过小私什么的,小心眼的人们就不要在揪着不放吧。春眠不觉晓,庸人偏自扰。

惊奇喜异者,无远大之识;

苦节独行者,非恒久之操。

标新立异,特立独群,给自己提醒,还是少做点吧。其中的兴奋宛若人生之抽筋。

千金难结一时之欢,一饭竟致终身之感。盖爱重反成仇,博极翻成喜也。

恩仇永开放,何为情意深厚之掂量?盖最应景最动心最需要之时也。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戒疏于虑也;

宁受人之欺,勿逆人之诈,此警惕于察也。

两语并存,精明而浑厚矣。

我有时会预料别人机诈之心而保持距离避免其害,因此不能同时掌握精明与浑厚,熟知两者可以如此清明地并存融合。

炎凉之态,富贵更甚于贫贱;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

此处若不当以冷肠,御以平气,鲜不日坐烦恼障中矣。

命如此便该接受。得失的奥妙需要时间的描摹,然后抚平有心人的心颜。请不要妒忌,你清朗的眉宇照射出一切的情感负缀是多么无意义。

菜根谭修身养性的句子_菜根谭名句摘抄大全


【1】: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洪应明《菜根谭》

【2】: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风花雪月本闲,而扰攘者自冗。《菜根谭》

【3】: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洪应明《菜根谭》

【4】: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洪应明《菜根谭》

【5】: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洪应明《菜根谭》

【6】:鱼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菜根谭》

【7】: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洪应明《菜根谭》

【8】:遍阅人情,始识疏狂之足贵;备尝世味,方知淡泊之为真《菜根谭》

【9】:热闹中着一冷眼,便省许多苦心思;冷落处存一热心,便得许多真趣味。--洪应明《菜根谭》

【10】:世态有炎凉,而我无嗔喜;世味有浓淡,而我无欣厌《菜根谭》

【11】:鹰立如眠,虎行似病,正是它摄人噬人的手段处。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钜的力量。--洪应明《菜根谭》

【12】: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菜根谭》

【13】: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菜根谭》

【14】:冷眼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理。--洪应明《菜根谭》

【15】: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洪应明《菜根谭》

【16】:蛾扑火,火焦蛾,莫谓祸生无本;果种花,花结果,须知福至有因。《菜根谭》

【17】:争是不争,不争是争。《菜根谭》

【18】: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洪应明《菜根谭》

【19】: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洪应明《菜根谭》

【20】: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洪应明《菜根谭》

【21】: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洪应明《莱根谭》

【22】: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焰冰竞;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洪应明《菜根谭》

【23】:非丝非竹而自恬愉,不烟不茗而自清芳。《菜根谭》

【24】:一字不识而有诗意者,得诗家之真趣;一偈不参而有禅味者,悟禅教玄机。--洪应明《菜根谭》

【25】:信人者,人未必尽诚,己则独诚矣;疑人者,人未必皆诈,己则先诈矣。《菜根谭》

【26】: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洪应明《菜根谭》

【27】:为善不见其益,如草里冬瓜,自能暗长;为恶不见其损,如庭前春雪,势必潜消。--洪应明《菜根谭》

【28】: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中,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 《菜根谭》

【29】:芦花被下,卧雪眠云,保全得一窝夜气;竹叶杯中,吟风弄月,躲离了万丈红尘。《菜根谭》

【30】: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到得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才是学问的真消息。--洪应明《菜根谭》

【31】: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洪自诚《菜根谭》

【32】:忙处不乱性,须闲处心神养得清;死时不动心,须生时事情看得破。--洪应明《菜根谭》

【33】: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菜根谭》

【34】: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菜根谭》

【35】:千金难结一时之欢,一饭竟致终生之感。--洪应明《菜根谭》

【36】: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菜根谭》

【37】:一念过差,足丧生平之善;终身检饬,难盖一事之愆。--洪应明《菜根谭》

【38】: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菜根谭》

【39】:迷则乐境成苦海,如水凝为冰;悟则苦海为乐境,犹冰涣作水。可见苦乐无二境,迷悟非两心,只在一转念闻耳。--洪应明《莱根谭》

【40】:待富贵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待贫贱人,不难有恩而难有礼。--洪应明《菜根谭》

【41】: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洪应明《莱根谭》

【42】:人之有生也,如太仓之粒,如灼目之电光,如悬崖之朽木,如逝海之微波。知此者如何不悲?如何不乐?--洪应明《莱根谭》

【43】:家人有过,不宜暴扬,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而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而正警之。如春风之解冻,和气之消冰,才是家庭的典范。--洪应明《莱根谭》

【44】:身如不系之舟,一任流行堪止,心似既灰之木,何妨刀割香涂.--洪应明《菜根谭》

【45】:我果为洪炉大冶,何患顽金钝铁之不可陶熔。我果为巨海长江,何患横流污渎之不能容纳。--洪应明《菜根谭》

【46】: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当严,待庸众之人宜宽严互存。《菜根谭》

【47】:风花之潇洒,雪月之空清,唯静者为之主;水木之枯荣,分不之消长,独闲者操其权。《菜根谭》

【48】:面上扫开十层甲,眉目才无可憎;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洪应明《菜根谭》

【49】: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为的气节,是撑天撑地之柱石。故君子于一虫一蚁不忍伤残,一缕一丝勿容贪冒,变可为万物立命、天地立心矣。--洪应明《菜根谭》

【50】:净从秽出,明从暗出粪虫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化为萤而跃彩与夏月《菜根谭》

【51】: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洪应明《菜根谭》

【52】: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放得道德仁义之心下,才可入圣。--洪应明《菜根谭》

【53】:势利纷华,不近者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菜根谭》

【54】: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洪应明《菜根谭》

【55】: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见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洪应明《菜根谭》

【56】:忙里要偷闲,须先向闲时讨个把柄;闹中要取静,须先从静里立个根基。--洪应明《菜根谭》

【57】:淡中知真味,常里识英奇《菜根谭》

【58】:茶不求精而壶亦不燥,酒不求洌而樽亦不空;素琴无弦而常调,短笛无腔而自适。纵难超越羲皇,亦可匹俦嵇阮。《菜根谭》

【59】:心地上无风涛,随在皆青山绿树。--洪自诚《菜根谭》

【60】:花开半看,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是烂漫,便成恶境美。履盈满者,宜思之。《菜根谭》

【61】:风斜雨急处,要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要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要回得头早。--洪应明《菜根谭》

【62】: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还有迷,总不如自悟之了了;意兴从外境而得者,有得还有失,总不如自得之休休。--洪应明《菜根谭》

【63】:心体澄彻,常在明镜止水之中,则天下自无可厌之事;意气和平,常在丽日光风之内,则天下自无可恶之人。当是非邪正之交,不可少迁就,少迁就则失从违之正;值利害得失之会,不可太分明,太分明则起趋避之私。--洪应明《菜根谭》

【64】:厚德载物,雅量容人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菜根谭》

【65】:白日欺人,难逃清夜之鬼报;红颜失志,空贻皓首之悲伤。--洪应明《菜根谭》

【66】:世人为荣利缠缚,动曰尘世苦海。不知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鸟笑,谷笑樵讴,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尘苦其心尔。《菜根谭》

【67】: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的景象。风狂雨骤处,有波澜恬静的目光。--洪应明《菜根谭》

【68】:争先的路径窄,退后一步自宽平一步。浓艳的滋味短,清淡一分自悠长一分。--洪应明《菜根谭》

【69】:山河大地已属微尘,而况尘中之尘,血肉之躯且归泡影,而况影外之影。非上上智,无了了心。--洪应明《菜根谭》

【70】:非分之福,无故之获,非造物之钓饵,即人世之机阱《菜根谭》

【71】:不夸妍洁,谁能丑污?原句:有妍必有丑为之对,我不夸妍,准能丑我?有洁必有污为之仇,我不好洁,谁能污我?--洪应明《菜根谭》

【72】:心是一颗明珠。以物欲障蔽之,犹明珠而混以泥沙,其洗涤犹易;以情识衬贴之,犹明珠而饰以银黄,其洗涤最难。故学者不患垢病,而患洁病之难治;不畏事障,而畏理障之难除。--洪应明《菜根谭》

【73】:孤云出岫,去留一无所系;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菜根谭》

【74】:幽人清事总在自适,故酒以不劝为欢,棋以不争为胜,笛以无腔为适,琴以无弦为高,会以不期约为真率,客以不迎送为坦夷。若一牵文泥迹,便落尘世苦海矣!《菜根谭》

【75】: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洪应明《菜根谭》

【76】:天理路上甚宽,稍游心,胸中便觉广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迹,眼前俱是荆棘泥涂。《菜根谭》

【77】:临游而弹,竹涧焚香,登峰远眺,坐看云起,松亭试泉,曲水流觞,烟波钓叟,篷床高卧,妙不可言。《菜根谭》

【78】: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机。《菜根谭》

【79】:莺花茂而山浓谷艳,总是乾坤之幻境;水木落而石瘦屋枯,才见天地之真悟。《菜根谭》

【80】: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洪应明《菜根谭》

【81】:真味只是淡,至人只是常《菜根谭》

【82】:钓水,逸事也,尚持生杀之柄;弈棋,清戏也,且动战争之心。可见喜事不如省事之为适,多能不若无能之全真。《菜根谭》

【83】: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如新。--洪应明《莱根谭》

【84】: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洪应明《菜根谭》

【85】:纷扰固溺志之场,而枯寂亦槁心之地。故学者当栖心元默,以宁吾真体。亦当适志恬愉,以养吾圆机。--洪应明《菜根谭》

【86】: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头;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且莫放手。《菜根谭》

【87】: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着脚,若少慕声闻,便成伪果;讲道修德,念念要从虚处立基,若稍计功效,便落尘情。--洪应明《菜根谭》

【88】:完得心上之本来,方可言了心;尽得世间之常道,才堪论出世。--洪应明《菜根谭》

【89】:君子之心,似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洪自诚《菜根谭》

【90】:容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学问;消得家庭内嫌雪,才为火内栽莲。--洪应明《菜根谭》

【91】:进德修道,要个木石的念头,若一有欣羡便趋欲境;济世经邦,要段云水的趣味,若一有贪着便堕危机.--洪应明《菜根谭》

【92】:声妓晚景从良,一世烟花无碍;贞妇白头失守,半生清苦俱非。《菜根谭》

【93】:《菜根谭》修省: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忙处事为,读书笔记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见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洪应明《菜根谭》

【94】:心体澄澈,常在明镜止水之中,则天下自无可厌之事;意气和平,常在丽日光风之内,则天下自无可恶之人--洪应明《菜根谭》

【95】:世人皆曰“尘世苦海”,殊不知世间花迎鸟笑,尘世不尘,海亦不苦,彼自苦其心尔。--洪应明《菜根谭》

【96】:富贵多炎凉,骨肉多妨忌炎凉之态,富贵更甚于贫贱;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此处若不当以冷肠,御以平气,鲜不日坐烦恼障中矣。--洪应明《菜根谭》

【97】: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洪自诚《菜根谭》

【98】:塞得物欲之路,才堪辟道义之门;驰得尘俗之肩,方可挑圣贤之担。--洪应明《菜根谭》

【99】:日既暮而犹烟霞绚烂,岁将晚而更橙橘芳馨。故末路晚年,君子更宜精神百倍。《菜根谭》

【100】:高一步立身,退一步处世。《菜根谭》

读后感900字2024 品味人生 修身养性


《论语》

心得皎皎明月, 虫鸣叠叠 ,秋风入窗 ,夜长无眠。一个人, 一盏灯 ,一杯淡茗 ,一丝愁绪。当翻开《论语》,所有一切都已化为沉淀,畅游书海,仿佛诵读之声环绕耳边《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一) 天地人之道

孔夫子最喜欢的一个学生叫颜回,他曾经夸奖这个学生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就是说,颜回家里很穷,缺衣少食,住在非常破烂的小巷子里。这么艰苦的生活对别人来说简直难以忍受,而颜回却能够自得其乐。生活这样艰苦,为什么能自得其乐呢?其实,主要是在于你的人生态度,在所有人都以这种生活为苦,哀叹抱怨的时候,颜回却不改变他乐观的态度。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二) 处世之道

在现代社会中,处理人际关系至关重要。子贡曾经问过他的老师,孔夫子告诉他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论语颜渊》)看到朋友做的不对的事,你要真心地劝告,善意地引导,如果他实在不听就算了,别再说了,不要自取其辱。所以,与好朋友相处也要有个度,不要什么样的事情都大包大揽。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即可。

(三) 君子之道

这里的君子一般是泛指才德出众的人,在《论语》中,随意就可发现这二字,可见君子的重要性。孔子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曾经很认真地跟他们讨论过君子的问题,他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连孔子都愧称君子,不难发现君子的标准之高。孔夫子心目中的君子,不仅是一个好人,还要是伟大和高尚的人,他要胸怀天下,奋发有为。

(四) 人生之道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很多人都感叹光阴流逝之快,但孔子在看着流水兴叹的同时,也给大家描述了这样一种人生轨迹: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语为政》)孔子提出的这六个人生轨迹,对我们现在仍有很多启迪意义,关键是我们如何领悟这其中的智慧,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之,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窗外落花纷纷,合上书,闭上眼,闻着淡淡花香,细细咀嚼论语之道,我发现自己又多了一份从容和坦然

论语修身篇读后感


在孔子身上,随地随地自然流露的仁爱之心、君子风度、修己反省品质、待人交友之道以及平时的言辞等等,无不体现着社会的良知和天地间的正气。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论语修身篇读后感,欢迎阅读!

论语修身篇读后感篇一

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是仁义道德,一部《论语》,除了孔子宣扬自己的政治理想之外,剩下的就是这个了。综观孔子的一生,他游说诸侯,宣扬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儒家学说,虽屡受挫折却还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在混乱动荡的春秋乱世,他的思想和实践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昭示着个人人格的伟大魅力。《礼记·大学》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孔子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很好地践行了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价值观。

在孔子身上,随地随地自然流露的仁爱之心、君子风度、修己反省品质、待人交友之道以及平时的言辞等等,无不体现着社会的良知和天地间的正气。他以其言其行向人们昭示:“仁者爱人”是人间正道,是做人的基准,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是君子的标准。所谓君子,必须能志道、据德、依仁,还要有义、有礼、有逊、有信,再学习一定的“六艺经传”。在孔子的心目中,“君子”一词的份量极重,因为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德的学说,其终极目标就是要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谦谦君子,这样的社会才能有德有礼——人人周而不比、群而不党、和而不同。可见,修身对于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主题阅读】

仁者爱人

“仁”的思想是儒家思想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是社会基本伦理的准则。孔子一生周游列国,积极入仁,明“知其不可”,却仍然坚定地“而为之”,他提出的“德治”“礼治”包括这一课讲的“仁义”思想,其终极目标就是要恢复周礼,使人各安其分,从而达到他向往的理想社会——大同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人有仁有爱,有礼有义,且君臣有分,父子有别。而周朝,则是这种大同社会的理想目标,孔子多次赞叹周代的礼制完美丰富,“郁郁乎文哉!”也表达了内心的无限崇拜之情“吾从周”。而要达到有礼,有仁是最根本的,它是民众团结、社会和谐的基石。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认为,做到“克己”就是仁,做到“仁”就能“复礼”,做到“复礼”则实现了其孜孜以求之的理想境界。因此,“仁”是一切问题的基础,有了“仁”的“仁者”天下人都会称赞他。孔子又进一步指出,行仁践仁要靠自己,要自己亲自行动,亲自实践,别人是帮不了忙的。一旦具备了仁,心中就有“博爱”之心——“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能问人,礼丧,导盲,爱物,最终做到两个字——“忠恕”。“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待人忠恕,这是仁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在这一课中,孔子说他的道是有一个基本思想一以贯之的,并且具体解释了什么是“忠恕”的问题。因此,正确理解孔子“忠恕”思想的含义,对于把握孔子的“仁爱观”,是非常要紧的。

孔子喜欢在平时和弟子各自言志,交流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态度等问题。作为仁者,孔子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了真正的“爱人”——问人,礼丧,导盲,爱物,这是夫子身先垂范,身体力行。孔子对于周礼十分熟悉,他知道遇到什么人该行什么礼,对于尊贵者、家有丧事者和盲者,都应礼貌待之,并且由人及物。孔子之所以这样做,也说明他极其尊崇“礼”,并尽量身体力行,是要“克已复礼为仁”,以恢复礼治的理想社会。

君子之风

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是仁者,首先必须是君子。他具体提出了成为君子的标准与条件是: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就是说,一个人要想成为君子,要做到追求正道,坚守道德,心中有爱,游习六艺。孔子进一步指出,君子应“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即要有义有礼有谦逊的态度和诚信的品质,做到了这些,才是“君子哉!”

有君子必有小人,《论语》中,孔子多次将“君子”与“小人”进行了对比阐述。君子能喻于义,志于道,甚至能舍生取义;小人却喻于利,志于衣食,并且患得患失。孔子对这种小人是很讨厌的,他把那些一心想当官的人斥为鄙夫,这种人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一旦得到又怕失去。为此,他就会不择手段去做任何事情,以至于不惜危害群体,危害他人。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司空见惯的。当然,这种人是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的。他认为,君子当喻义弃利,舍生取义。这是君子的风度之一。相反,孔子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所以,孔子才会大加赞赏自己的学生——颜回的安贫乐道精神。

要成为君子,孔子开出的条件还有许多,重要的有三个方面:仁、智、勇。一个人成为了“智者”和“仁者”,那就不是一般的人了,而是有修养的“君子”了。孔子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有具备了这些品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另外,孔子还认为,君子还要心胸开阔、意志坚毅,表里如一。具备了这些风度,才能成为谦谦君子,才会“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这才是真正的君子风度。

周而不比

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提出的标准是:“周而不比”、“群而不党”、“和而不同”,并且要善于识人,正确对待别人缺点,正确认识朋友,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等。这是君子待人处世的原则。

“周”和“比”,都有与他人亲近交往的意思。二者的区别在于:“周”有广泛、普遍的意思,“比”有亲密、狭小的意思;“周”是以一种大公无私之心进行交往,“比”是以一种结党营私之心进行交往。“比”,原指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础的一环,故有紧密、狭小义。孔子这里所说的“周”和“比”主要是针对道德差异。在兴趣上,每个人都应该各投所好,但在是非善恶上,人则不应该以自己的标准为标准,以自己的私心好恶为标准来衡量人、选择人。这才是孔子这句话的本意。从这个意义上讲“周而不比”其实是一种不断拓展自我胸怀、跳出自我牢笼的修德过程。

【文化知识】

儒家学说中的君子观

“仁”是儒家思想伦理道德的最高境界,但是,落实到个人的具体修养上,“君子”则是其理想的人格典范。曾参强调“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试图以君子的成立来辅助仁的修养的实现或者是将仁的高标准落实到具体的实践——君子人格上。要成为君子,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修养:一方面是“仁”,是“质”;另一方面是“礼”,是“文”。“仁”和“质”是内在情感或品质,属于个人的、自然的层面,“礼”是外在体制或风俗,属于社会的、文化的层面。理想的儒家人格就是既要尊重个体的真情实感,又要符合一般的社会体制。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儒家的修身思想体系

儒家文化中的“修身”思想作为一种底蕴深厚的文化现象,自身便具有完备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以“人性论”为思想基础,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判断标准,以“修己”为基本模式,以“博学”、“正己”、“尚义”、“中和”、“多思”、“慎独”、“重节”、“重行”为主要内容,以立“圣人之德”为最高精神境界,形成了既有坚实的思想基础、又有丰富的实际内容的文化体系。

【名人解读】

儒家修身思想的核心和判断标准

儒家的修身思想主要是围绕“仁”来展开的,所谓“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中庸》)孔子就强调:“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可谓仁乎?”(《论语·雍也》)“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论语·阳货》)在孔子看来,博施济众,行恭、宽、信、敏、惠五者于天下,这就是仁德,也是修身思想的核心内容。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以仁义核心的修身思想。他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孟子·告子上》)“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孟子·离娄上》)人心是仁,人路是义,内心修养达到了仁义境界,仁就会充塞于心中。

进入宋元明清时期,张载、程颢、朱熹、王夫之等人在孔孟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向前发展了以“仁”为核心的修身思想。张载提出了“民胞物与”的泛道德主义,强调以人心之“仁”泛爱天地万物。程颢认为先秦儒家的仁学强调博施济众、克己复礼的道德修养,这还不是“仁”之体,而只是“仁”之用,道德修养应以“仁”之根本为重。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说:“‘立人之道,曰仁曰义,’在人之天道也。” (《思问录·内篇》)仁义是圣人之德,人之修身主要是行仁义,不违天道,与天合德。

“仁”是一种主观的道德修养,是一种内在的道德自觉,为仁由己不由人。但是这种主观的道德修养何以可能?孔子认为要达到“为仁”的自觉性,必须把“礼”这种外在的约制,通过“仁”的德性修养,完全变成一种内在的、自觉的道德规范。“礼器,是故大备;”“制礼以节事。”(《礼记·礼器》)礼的功用是用来调节人的行为,使人修养成器,使人完备。要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人们的一切行为都要度于礼,立于礼,约之以礼,节之以礼,齐之以礼。这便是达到了仁。孔子要求治理国家是不但要“导之以德,”同时也要“齐之以理。”(《论语·为政》)孔子在教育弟子学习时,虽然首先要“博学于文,”但也要“约之以理。”(《论语·雍也》)在孔子看来,任何修养都必须以“礼”为规范,才能真正修成恰倒好处的德性,不然,这种德性就会转化为偏执的过错了。所以他说:“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荀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将礼看作人们言行的标准,“礼者,节之准也”(《荀子·致士》),礼是“法之大分,类之纲纪”(《荀子·劝学》),礼也是治国之根本,“隆礼重法则过有常”,“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

儒家认为“礼”是衡量一个人修养好坏的唯一标准。“人藏于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心中,不见其色也。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礼记·礼运》)一个人修养的好坏、内心的善恶,都只能以“礼”来衡量,除了“礼”,还能用什么呢?《礼记》中还指出夏禹等六君子,“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常,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礼记·礼运》)这是说夏禹等六位国君无不谨慎地以礼行事,按照礼来彰明大义,考察诚信,明察过失,提倡仁爱,讲求辞让,向人们显示做人的常道。

——陈曙光《儒家的修身思想体系探微》

论语修身篇读后感篇二

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一句话深刻地概括了人生七十载各个阶段应达到的境界,其实人生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真正有效率的生命是让我们也许在二三十年就能够提前感悟到四五十岁的境界,要达到这一境界我们该如何做呢?

年轻时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修养,要做到“我注六经”当我们年轻时一定要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因为这个年龄阶段没什么牵挂和负担,最主要的是学习,所以就尽量多学点有用的资源,当我们过了这个年龄阶段时,我们要顾及和承担的方面有很多,比如家庭,孩子,父母等等,这些几乎要占去我们打部分的精力,就算想去学习更多的知识,也会感觉力不从心,会很累效果也不佳,所以趁年轻时刻苦学习,这个过程很痛苦,但如果勇敢的走下来,你会发现你有无限大的力量去面对社会及以后的生活,很多人为了年轻时的享受,不愿去学习,那他的未来永远在痛苦与劳累中度过。

要做到六经注我,就是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融入自己的生命,也就是要懂得学以致用,因为现在信息时代,要学的东西有很多,很多年轻妈妈吧自己的孩子送去学校培训各种各样的技能,认为孩子学的越多就越好,却忽略了孩子是否真正的在运用,学到的知识能够成为自己的知识而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能够运用于自身工作和生活,这才是学习的目的,但很多时候,我们却做不到这点,像我们平时的各类培训,这些知识对我们的管理工作有很大的用途,而我却很少运用甚至忽略所学的知识,如果一味的靠自己的思维定式去管理,导致的结果是原地踏步,不会有进展,所以我们要更加用心把所学的真正成为自己的能源要不断的去运用。

通过学习,自身的修养不断提高,内心会变得很强大,自己面对事情会更加有自信,对于社会上的一些事物有自己的判断,坚定自己的内心,并且懂得如何取舍,从而能做到内心的坦然与淡定。

《廉洁修身》读书笔记_修身读书笔记2000字


微软雅黑近期读了大学版的《廉洁修身》,我不禁感触良多:为什么这么多人抵不住金钱的诱惑为什么他们在青年时代是那样地抵制贪污腐败的现象,但当他们成为主角时,却是那样义无反顾地深陷下去为什么

修身,就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进行主动的、自觉的锻炼和修正,按照社会道德标准的要求,不断的消除、克制自己内心的各种非道德欲望,努力将自己的品德修养提高到一个尽善尽美的境界。而廉洁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道德,正好是修的对象。只有在自我的完善,自我的升华中形成廉洁这种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并且保持永远在心中指导着自己的行为。廉洁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国家倡导的主流文化。这种文化存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自古至今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行为,对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对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一种人们共同认可的廉洁为导向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是一种在不断发扬光大的先进文化。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壮大,离不开这种文化,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发展、成功,同样也离不开这种文化。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也受到了权力腐败、职务腐败、学术腐败等腐败现象的冲击,举个我们或多或少都有感受的例子吧:某大学在每个暑期都有组织学生去企业实习,去丰富一下阅历,让他们有锻贪污腐败炼自身的机会。而且每次去的人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但有一次校领导把筛选人这个权力下放到一个学生干部手中。这个学生干部不顾先前 谁有能力就谁去的选人原则,而是按照选手与自己关系的亲密程度选人。虽然表面上我们是有参与到其中,但是背后又搞暗箱操作,因为最后的人选都不是公认的可以去参加的选手,从而使得很多人都愤愤不平。这种现象我们并不少见,虽然我们在心里感到愤愤不平,但都会觉得社会就是很不公平的,也就不会长时间放在心上了。

从以上可见,加强大学生的廉洁修身也有一定的艰巨性。首先,社会上的腐败现象不断地冲击大学生,给大学生造成心理矛盾;其次,由于腐败由来已久,它已经成为人们很平常的一种认识,而认为腐败是不可避免的,腐败的合理性会导致大学生对腐败现象的免疫力下降;另外,廉洁修身的认知矛盾可能会弱化大学生防腐败的坚定性;同时,家庭背景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廉洁修身教育。

如同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的我们大学生,拥有光明的前途,充满美好的希望,如何担当起未来的期待我们应该正视这种贪污腐败的现象从本身做起,从小做起。想想正在山区支教的人我们会更有动力的。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徐本禹,出身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1999年考入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专业,作为一个特困生,他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2003年他考取了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但他却放弃了深造的机会,毅然来到条件艰苦的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大石小学支教,他用他的行为告诉我们,生命也可以这样的有意义。如果说眼泪是一种财富,那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他让许多人泪流满面。他从繁华的城市,走进大山深处。他用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住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的眼睛铺满阳光,但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具有廉洁修身的可塑性。青年的人格尚处于为定型阶段,是处于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阶段,它使大学生获的独立指导和调控自己行为的可能性。另外,廉洁修身是人生美的的一部分,它在任何人身上都不可能孤立存在,总需要人生的其他美德加以烘托和支持,需要丰富的道德储备作为基础。在大学生身上,虽然有某些道德上的不足,但更多的是道德上的优势,如大学生对国家的责任感(近期大学生对奥运的支持,整个宿舍挂满五星红旗,就可以看出这点)、对同类的同情,对父母的义务等,这些美德伟大学生的廉洁修身提供了伦理资本,使大学生的廉洁修身的可塑性大大加强。再者,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为大学生的廉洁修身提供了外在压力。因为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不仅需要硬实力,还需要软实力,社会对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突出。最后,社会理想人格也为大学生廉洁修身提供了榜样示范,因为现阶段大学生推崇的是知识、文化、修养和财富兼备的理想人格。

大学生是社作为一名大学生,廉洁修身不仅是我们现在该修的课程,更是我们一生不该改变的价值观。试问;人,没有了一个坚定且廉洁的人生观,他怎能抵不住金钱和私人利益的诱惑他不会陷入了腐败的泥潭,一失足成千古恨,越陷越深,进而不能自拔!今天,我们是大学生,是国家将来的栋梁,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怎能不从小捉起,从低做起!廉洁素养不是与生俱有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够注意自主廉洁修身,就如同为自己提前接种防腐疫苗,使自己具有抵御风险、抵御腐败的免疫力,逐步养成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警自律的良好品质,为步入社会成为职业人后自觉做到廉洁从业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廉洁修身,就象一个准确而光明的灯塔,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让我们架起人生的公正之帆!一个人,该用他的人生观支配他的路,也该用他的道德观为社会服务,更该用他的世界观做事对人;而这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都应从教育开始接受廉洁修身的教育!

论语读书心得


论语读书心得(一)

今天心血来一潮,翻了翻给女儿买的课外优秀读物【论语】。

当看到下面这一条颇受启发。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这句话翻译为现代文就是:

子张向孔子请教如何求官职得俸禄的办法。孔子说: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有疑问就保留,谨慎地说出无疑问、有把握的事,就能减少错误;多看看,保留疑问,谨慎地实行无疑问的事,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出错,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的机会就在其中了。

想想自己,从事学校中层领导几年了,活没少干,事没少做,成绩也没少出。可是人际关系及上下级关系处得就是不怎么样。有时候总结原因是自己没有能力,有时候埋怨自己不会处事。有人说,做得多就错得多。当今天看了孔子教导弟子的话之后,我才知道,工作只凭热情是不够的,人要善于倾听和观察。人长着眼睛和耳朵是做什么的呢?绝对不是摆设,眼睛和耳朵是大脑的前锋侦探,大脑司令部根据先锋反馈的消息再指挥嘴或手等做出语言或行动。

菌朵的作用就是多闻阙疑,多方面听取意见,然后经过大脑的全面思考和正确判断,确定无疑问有把握的方案,再谨言,而无把握的方案,就可以弃之不言,谓其余。

眼睛的作用就是多见阙殆,多方面了解借鉴曾经出现过的类似的有过失和问题的事件,反馈给大脑司令部作出分析和反思,确定无疑问的路子,再慎行,而无把握的路子,或者经别人验证不可行的路子,就成为其余之列了。

孔子说,只有这样,你说错话,做错事的机率会很少,你后悔的次数也很少,这样就禄在其中矣。

看孔子的取舍观多有道理,人就是要善于借鉴利前车之覆做后车之鉴。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善于听取众人的意见而做出明智的选择。这样才会不做或少做后悔事。

玖到下面这句时,也感到汗颜。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换车字旁音为倪),小车无軏,(音为越)其何以行之哉?

熟话说,一诺千金。反省自己行一事,有些事情是没有讲信用的。首先那次去易三小学,说好了,把投稿地址发给那个小学的教导主任的,可是回来之后,把那个邮箱和电话不知道放哪儿了,找不到了,所以一直也没有发。心里很是愧疚。可是等后来找到邮箱的时候,那个投稿地址的文件又不知道放哪儿了。这件事情上,我觉得很愧疚。一定得做到。

再想到那次布置学校教师学生做手工制作的事情,有的班级做得很认真,像此类的活动,一定要评比,给予一个公正的评价,可是由于自己工作拖拉,没有认真的评选,也没有及时地总结,打击了教师工作的积极一性一。

以后对此类事情要引起重视。必须明确规定方案的前提下再去做,让别人知道做的结局怎么样,有布置有检查,才能落到实效。

论语读书心得(二)

今天读了论语。读完第一个感想就是:果然是论语啊!谬论真不少!很多话都像废话一样明明大家都知道的,可是做到的人几乎没有嘛怪不得孔子是圣人全部都做到这样也算他有本事了!像他学习!!

不过我觉得学习真的很重要,而且学习要经常去实践。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呼?不是没有道理的。身边学习好的人有很多,虽然我不是很自觉的人,可是我也知道学习的重要一性一啊!

本来要写读后感的可是正正经经的作业一样的读后感好难写,所以先上来发发牢一騷一就开心一点了等一下就去写作业,要好好研究一下孔子这个人!

我其实读得是李泽厚的【论语今读】,是学校的暑假作业啦不过呢读了真的有感觉!觉得时间过得好快作业都快来不及做啦!!玖完厚厚的一本【论语今读】不知道要几天以后了干脆先挑几句写起来!

不知道慧欣以前有没有读过论语呢?又开始想她了希望早日跟她的blog联系上,当然我先要把自己的blog弄得好一点,否则不敢见她咯。

论语读书心得(三)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论语有感于许多耳熟能详的名句,我们真正能理解能做到的有多少呢?很多时候我们会思考,疑惑甚至苦闷,会用各种方式去排解这些苦恼烦闷,但往往适得其反,却不知学才是真正解决各种问题的正确方法。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学习他方的经验,了解人世间不同人的经历,慢慢的你就会感到你突破了一层层迷雾,发现一个新自我的诞生,人们总是在不断突破自我中成长的!绝学习就是我们从此岸渡到彼岸的桥梁。

相信《《论语》读书心得:修身养性 贵在力行》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论语心得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