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老子课程读后感 > 地图 > 老子课程读后感

老子课程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20 来源:互联网

《作为校长的课程》读后感。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作品是作者写的,读后让人很受感动,令人感慨良多,趁着自己的感触 ,最适合写一篇作品的读书笔记了!怎么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以下“《作为校长的课程》读后感”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作为校长的课程》读后感

拜读了高峰校长的一篇博文《作为校长的课程》,心里有点小感慨,赶紧写下来。

文章中写道:校园是孩子们成长的地方,因此,校园的一切皆课程,自然包括校长本身。这几天接待了外地的几位校长,陪他们在校园里走,孩子们总是老远就喊:高峰校长好!见到我笑容满脸地与孩子们打招呼,这些校长很吃惊:你们的孩子居然直呼您的名字2024!我说,是的,在我们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都直呼高峰校长。

10月20日,我到北京中关村四小学习,我们在校园内听到学生们都喊小琪校长好!原来这位年轻漂亮的女性就是李校长。我们当时听了,觉得真亲切。今天在高峰校长的博文中见到高峰校长都把校长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心里更加佩服。

我的小学校长姓李,当时我是在我们村子里上的小学。李校长很和蔼,记得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在放寒假前的校会上,李校长一个一个地给我们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颁发奖状,当时李校长还用手摸摸我的头,说:好好学习,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或许就是因为李校长的那一句话,或许就是因为他摸摸我的脑袋,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他。他在校会上给我们讲:吃饭的时候要等父母坐下再去吃。他讲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得来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东西。

30年的时间过去了,我还是清楚地记得,并且努力去做到。还记得李校长生病的时候,我们许多孩子都跑到病房看望他,当时我们每人兜里装着几个鸡蛋。

不管是校长课程,还是教师课程,做一名对学生有好的影响的教育者是我一生的追求。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好校长坏校长》读后有感


《好校长坏校长》读后感

坐在回城的车上,我又一次忍不住拿出了包里的书!

这已是第二遍逐字2024逐句地读米粒儿写给班级同学的信了。心里的感受还是如此澎湃,如此(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好。)我眼眶又是湿湿的。不知是昨晚看书时间太长的缘故,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我现在满脑子的,就是米粒儿、米芯、米老师一个善良、可爱的女老师!

当初买这本书,是因为觉得封面上的一段话吸引了我:

有什么样的校长 就有什么样的老师

有什么样的老师 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有什么样的学生 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初看不觉得怎么,细细品来,才能读出其中的味儿。

蚕不知道它可以变成蛹,蛹不知道它可以化为蝶,当蝶飞舞的时候,它当然需要你的喝彩。

书中塑造的是一个全新的教师形象。她叛逆、反传统(逆的是那些教师队伍里的败类,反的是逐名逐字2024的语文课堂,更有的是不向恶势力屈服的个性),孩子气,立场永远站在学生的一边。

看了二、三十页,我的一个感觉是同样是毕业分配,我们比米粒儿幸运多少啊!文中的主角米芯(小名:米粒儿),虽分到了一所重点中学,虽善良纯真,虽有满腔热情,虽有一个非常支持她工作的好校长;但丑恶的人性,使善良的人遭到欺压,可怜的米粒儿,甚至有时连自己错在哪儿都不知道。她一心扑在教学上,一心想成为孩子们的靠山,但总是处处受到那些流言派们的排挤,甚至连听听其他老师的课,也成了被攻击的把柄。

再反过来想我们,只要自己肯努力,就会有机会,就能取得成功,多好的环境啊!

继续往下看,我才发现,真正应该看好这本书的,就是我自己!口口声声,说了多少次的应该爱学生!可现在想来,那是多么苍白无力啊!与米粒儿和学生建立的血肉相连的爱相比,与米粒儿全心全意信任学生的爱相比,我们口中头头是道的爱,显得好虚伪!

虽然最终,可敬的大猫校长被迫提前退休了,与流言派们一丘之貉的新校长等人把她与她所爱的孩子们强行分开了,虽然她完全有机会将这些可恶的人一网打尽,但她还是那么善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我的心里没有恨,只有爱,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感恩。如果有机会,我会再去当老师,我会再去教书,做梦都想回到讲台上。如果有机会重新回到讲台上,我会泪流满面的。 试问,我们当中,这样的人有几个?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啊!

说惯了爱学生,把爱学生挂在嘴边的我们,不觉得汗颜吗?

曾经有人对我说你对学生缺乏爱心!我心中很不服气,我怎么不爱学生了?

现在想来,我对学生的,那不是爱,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感觉,是一种满足虚荣的爱,是一种施舍的爱,不是全身心的、发自内心的血肉相连的疼爱与信任!

假如,像我们这类人,都能拥有这般的情怀,忧伤的米粒儿将不会再忧伤了!

《我们的校长爸爸》(读后感范文)


童年是在那被池塘、竹园、菜畦、稻田妆点,四处弥漫着梧桐树芳香的菁菁校园中度过的,校长爸爸心里只有学校,那一年哥哥脖子上长了肿块儿,妈妈说时父亲了然无闻,直至两个月后哥哥疼到尖叫他才发现。于是,从乡镇到城里的每所医院,从就近到遥远的很多地方,短短的时间内,父亲长出了许多白发……从哥哥吵着买鸽子、到鸽笼不离手、再到渐渐提不动,父亲一直驮着日渐瘦弱的哥哥、背着无法救治的自责,蹒跚地行走在大街小巷、田间阡陌,不放弃一丝救治的希望……终于寻得一位中医治好了哥哥的病。——父亲的爱,是沉默的,没有言语,只有行动。

父亲有个让女儿做演员的梦想,他把希望寄托在体弱多病、但资质甚好的三姐身上,可最终父亲考虑到练功太苦,还是没有让三姐上艺校。为了让三姐接替他的工作,父亲提前退休放弃了进城办学的机会;为了让三姐到城里工作,父亲早出晚归三天两头进城托人帮忙;为了登门求人不因赶饭碗遭嫌弃,父亲买只油饼故意把嘴蹭油汪汪的;为了不因身体不适而摔倒,父亲小心地坐在积雪的土堤上慢慢往下滑……父亲拿出当年对学校挚爱的疯狂劲头,为体弱的三姐寻找前途,直到她在城里最大的工厂做了幼儿教师。——父亲的爱是宽广的,没有最多,只有更多。

我是村里第一个有雨伞和雨鞋的女孩,那时候的我们冬天也只能光着脚板上学。一天,父亲从城里带回一把蓝色的雨伞和一双黑雨鞋,我欢喜的大晴天就急吼吼地穿着雨靴撑着雨伞跑去屋后的村庄“展示”,如愿引起了小伙伴的围观。我也是村里第一个穿裙子的,自从看到画书上那个穿裙子的女孩,她便成为我画里的主角,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跑遍了城里的商店也没买到裙子,于是他花了半个月的工资扯了一块蓝花布,寻不到会做裙子的裁缝,就自己照着画书裁,十岁生日那天,穿上背带裙的我终于圆了公主梦。——父亲的爱是细腻的,没有穷尽,只有温柔。

我真羡慕作者,羡慕她有一个为子女用心志一的爸爸,我羡慕大头儿子,羡慕他有一个让孩子称尽快意的爸爸;我还羡慕我的同桌,羡慕他有一个为家人努力打拼的爸爸……而我的爸爸却“不一样”。

我的爸爸很小气。从我记事起,就几乎没见过爸爸买单,让他给我买个几毛钱的小零食更是白日做梦,每次到了付钱的关键时刻,他总是恰到好处地“逃过一劫”,就算被老板取笑“抠门”也脸不变色心不跳。一年级的时候,班级好多同学都有《米小圈》这本书,同桌在我的百般央求下才割爱答应借我看一晚,兴高采烈的我回到家扔下书包就津津有味的看起来,许是我的爱不释手太过明显被爸爸看出了端倪,未等我开口他便说到:“我在网上给你订了一套。”Mygod!爸爸竟然也有大方的时候!

我的爸爸很懒惰。四年级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一篇以描写家庭成员为主,题为《小小动物园》的作文,我瞬间文思泉涌,先从爸爸写起。我的爸爸从不做家务、不洗澡、不理发……“懒猪”的名号他当之无愧。可有一次,学校举行运动会,我是男子50米接力赛的小组负责人,几天的训练下来,大伙不但长进不大,还因为合作不利而相互埋怨,看到一筹莫展的我,爸爸主动请缨加入训练,为我们出谋划策、研究战术,使我们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我暗自窃喜,爸爸有时也不是很懒。

我的爸爸很愚笨。我深信爸爸从小就学习不好,我都上五年级了,每次遇到不会的问题寻求帮助的时候,他不仅不会,还总反过来问我……一次,我在课堂上解答了一道全班同学都不会的题,我决定回家考爸爸。“1、6、7、0、2、5、3、4、3、(),请问括号里填几?”爸爸皱着眉想了半天直摇头,“哈哈,请我吃红烧排骨我就告诉你答案!”我扬起下巴得意的转身离开。不一会,我无意间听到爸爸在给好奇的妈妈讲解题思路,咦,笨老爸竟然能做出来,他也不是很笨啊!

以前,我总是羡慕别人的爸爸,现在细细想来,爸爸小气是因为生活勤俭,他懒惰是因为工作辛苦,他愚笨是因为要激励我……爸爸从不说我爱你,但却将爱融入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我懂了,“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不接内解于心。”爸爸总夸我是他的骄傲,其实爸爸才是我最值得炫耀的“财富”……

服务礼仪课程读后感


本学期,本着对广大学生负责,提高大家专业素质和技能的能力,学校为本专业的学生开设了服务礼仪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我单纯的理解为服务礼仪就是简单的服务技巧操作,但是在学习了这门课程之后我对此的想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服务礼仪不是简单的服务技巧操作,而是综合服务领域各个角度的诠释。

通过这门课程,我也学到了很多以前在生活中没有注意到的小细节,很多职业人士,为了美化外在的形象,不惜花重金去美容,购买高档的服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无可厚非。但是,精心打造出来的光鲜夺目的形象,往往会被行为举止上的一些差错而彻底粉碎。修饰你的仪态美,从细微出流露你的风度、幽雅,远比一个衣服架子,更加赏心悦目!站如松。联系现代职场的世界,倒也不必站的那么严肃!男士则主要体现出阳刚之美,抬头挺胸,双脚大约与肩膀同宽站立,重心自然落于脚中间,肩膀放松。女士则体现出柔和和轻盈,丁字步站立。谈话时,要面对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尽量保持身体的挺直,不可歪斜。依靠着墙壁、桌椅而站;双腿分开的距离过大、交叉,都是不雅观和失礼的行为。手中也不要玩弄物品,那样显的心不在焉。行走时,靠道路的右侧行走,遇到同事、主管要主动问好。在行走的过程中,应避免吸烟、吃东西、吹口哨、整理衣服等行为。上下楼梯时,应尊者、女士先行。多人行走时,注意不要因并排行走而占据路面。

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行、走,但是平时我们只是简单的做到了一点,并没有注意这么多规范的细节,但是在职场中在岗位上却又这么多的要求,这都是需要我们全方位学习的。

课程标准读后感


课程标准读后感范文一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大体上分为四个部分,即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

前言介绍了数学的一些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感觉是起着统帅全局的作用。课程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分别重点和具体介绍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的各个学段所要达到的要求。内容标准是前两个部分的载体,主要从三个学段分别讲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综合实践学习四个内容。课程实施建议则是通过具体的例题来说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教材编写建议的。

对第一第二学段的标准作了一点理解,主要为:

1、加强了学生对数学概念亲身经历的认识。

举例来说,就从我正好上到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来说,从1-4、5、6的乘法口诀,每个课时都安排了图画、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中列出乘法算式的,从中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进而自己编出乘法口诀,充分让学生对亲身经历乘法口诀的形成,这就是对乘法口诀经历的认识,使其能印象深刻的记住乘法口诀。

2、加强了估算并鼓励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我认为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比较强调的提到对估算的重视,其实,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教材通过设计的适当情境,使学生认识到估算的重要性,例如一本书12元,全班48人,每人买一本大约需要多少钱?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可以使1050=500,认为500左右;也可以是1250=600,不到600元;还可以是1048=480,肯定比480元多。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估算方法,教师应该为他们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多样化,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重视对数感的发展。

根据《标准》的要求,教材逐步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和其他学科的联系,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对数学价值的初步认识,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解决简单问题、合作交流等的能力。像二年级上册快乐的队日活动,充分让学生自己讲,自己做,自己校对,自己发现哪里不足,哪里要修改,怎么样说的更好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重视对数感的发展,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以上只是我对数学课程标准的一点自己的理解,我认为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们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课程标准读后感范文二

寒假期间,我认真阅读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共同编写的《全日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感触颇深,获益颇多。该书分四篇,共十四章。分别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外语课程比较,《英语课程标准》的改革方向,内容标准的具体描述,《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要点》。看了该书,使我更清楚地知道了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课标》在第三篇中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进行了非常仔细说明。现在,我将具体谈谈对情感态度目标的认识。 《课标》中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基础教育阶段是青少年情感态度发展的重要时期。基础教育中的每一个阶段、每一门学科都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心理学的原理告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美国心理学家(汤姆金斯)明确指出,情感具有放大内驱力的作用,在愉快情绪的作用下,人的心智活动会进行得更加敏捷,更卓有成效。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秉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保障,也是上好英语课的催化剂和润滑剂。 古语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跟任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小学生常常是由于喜欢上这位英语老师而爱上他的课,并主动接受这位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以一种居高临下的身份在课堂上发号施令,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学生不敢开口发表意见,会出现语言单向流动的局面。学生即使开口,也很难做到真实的交际。如果教师转变角色,以一种平等的朋友身份与学生交往或共同活动,学生就会受到鼓舞,心理压力就会随之减轻,他们就会轻松自如地参与交际活动。我觉得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我们应鼓励为主,尽量不用伤害其自尊心、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话语。这样可以使学生不再以一种低姿态仰视教师,消除心中的畏惧心理。

我所教的班级中有这样一个男孩,他非常地内向胆小,说话总是轻轻的。他几乎不举手发言,有时候甚至连老师点名叫他发言都不站起来。记得有一次我提出问题,班上有很多小朋友举了手,于是为了照顾他,我特意请他回答,结果他答错了,同学们个个取消他,因为问题比较简单。这时他低着头,眼泪在眼眶中打滚,很沮丧,我并没有批评他,反而当然全班的面表扬了他。记得当时我是这样说的:虽然他没有答对问题,但是今天他愿意站起来回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还特意奖励了他一张努力卡。后来的英语课,他居然偶尔也会主动举手发言,虽然声音还是非常地轻,但我还是觉得很欣慰,因为他渐渐地大胆起来了,渐渐地自信起来了。 第二:抑制受挫感,让学生经常有成功的体验。成功感是英语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它能极大地激起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应不断地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尝到成功的喜悦。如学生上课敢开口说英语、表现积极、课后用英语和老师打招呼等等,教师都可及时地表扬学生,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逐步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在学生小组活动时,教师的身份是指导者、管理者、促进者,更是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能够拉近彼此的关系,也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小小代校长读后感


小小代校长读后感(一)

今天我看了《小小代校长》,讲的是海滨学校为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他们决定在学生中选举一个代校长,经过投票李小小当选为第一任代校长,他上任后才发现当校长表面看很威风,实际却很不容易。虽然他在组织轮滑队,禁止学生去网吧等事上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带领着团队通过努力终于取得成功。

看完这部电影,我感触很深的是:李小小和胡冬冬年纪相同,李小小在犯了迟到的错误后会很快改正,可胡冬冬却总也改不了去网吧的坏习惯,李小小想了很多办法都无济于事。最后李小小去杂技团借了小丑服,穿着它滑冰,终于吸引胡冬冬爱上轮滑,离开了网吧。

还有让我感触很深的是:李小小的助理彭欢,家里很穷,要靠妈妈卖报赚钱,可参加轮滑队要滑冰鞋,彭欢很懂事,她没有逼妈妈非买不可,而是退出了轮滑队。李小小知道了很着急,他发动同学们画漫画,再用稿费帮彭欢买了滑冰鞋。

我在欢笑中看完了电影,不完美的李小小做了一些让人刮目相看的事情,他变得越来越懂事,我感觉大人们确实应该多给我们一些信任,多相信我们的能力,我们一定会更加自觉的。


小小代校长读后感(二)

今天,我们在学校看了叫《小小代校长》,有一个叫李小小的同学选为代校长,李小小当上代校长,才知道校长这份工作不好干,他遇到好多困难,经过他和团队的努力,禁止学生去网吧组织轮滑队,都取得离成功。
看完这部电影我感触很深的是有个叫彭欢的同学,他家里很穷,靠他妈又吗卖报纸赚钱生活,彭欢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参加轮滑队需要买轮滑鞋,因为家庭 困难她没有要求妈妈买轮滑鞋,而是退出了轮滑队,李小小知道了,他发动同学画漫画,再用赚来的稿费帮彭欢买了轮滑鞋。
通过李小小当代校长这件事,他变得越来懂事,我认为家长们应该给我们一些信任,我们会做的更好的。


小小代校长读后感(三)

《小小代校长》主要讲的是关于竞选代校长的故事:要选代校长了,41班有四名同学,他们想当代校长,要竞选了,别的同学都说的非常动心,可是到了李小小那儿,他却说的不是关于竞选的话题 ,而是关于自己迟到的事情,最后,在校长的鼓励下,李小小当上了代校长。

看了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彭欢和李小小这两个人,彭欢是一个聪明、可爱、懂事的小女孩,她是代校长的助理。她妈妈年纪大,爸爸身体不好,妈妈白天卖报纸,晚上,还要照顾爸爸,还要做中国节。她们家没有钱买轮滑鞋,代校长为了让自己的团队强大起来,他用画漫画的稿费,给彭欢买了一双轮滑鞋。

李小小也是一个诚实、可爱的小男孩。在学校竞选代校长的那天,李小小说 出了与选代校长无关的话题,他说他迟到了,还违反了交通秩序,自己感觉真是不应该。可是,在校长的鼓励下,李小小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竞选演讲,凭自己的诚实赢得了大家的信任,最终李小小当上了代校长。

用心做校长读后感


《用心做校长》读后感

汤里加入适量的盐是一种美味,但是直接放到嘴里的盐即使少量也会使人感到苦涩。德育应该是一种“无痕”的教育,就像融化到汤里的盐一样,无处不在又不露痕迹。“浓缩”的德育目标需要融化到学校日常工作中去。

这是我读的《用心做校长》书中的一段话。好喜欢这句话,富有哲理。

此文报道的是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的成功的德育教育,看后不禁使我发自内心的欣慰,高中学业如此繁重,竟然有这样的学校,如此重视德育教育。

这不仅使我想起了前几天媒体报导的事件,使我们每一个人为之感叹!高三毕业的学生为了减压,距离高考前一周撕书泄愤,一名老师出面阻止,几名男生竟然对年过50的老师大打出手。还有一则报道的事例,高中的孩子逃学带着父母给的学费去网吧,当爸爸费尽周折找到他的时候,父子俩大打出手,儿子失手用刀扎到了父亲的心脏,父亲当时就离开了人世…… 这样的事例真的令人痛心。是什么原因造成现在的孩子而且是高中生如此的难以理喻呢?我们扪心自问,作为老师作为学校,我们又有多少责任能够承担呢?

痛定思痛,追本溯源,我们的学校,又有多少能像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那样,重视德育,真正把德育放在首位呢?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智育德育两层皮的现象几乎随处可见。这里不一一列举事例,总之,我们当前的德育教育存在太多的问题。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认为学生只要是考试分数高,其他方面的表现稍微坏点也无所谓,久而久之,我们的孩子出现了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德育教育薄弱的现象暴露的的越来越明显。就像前文所说的那样,盐直接放到了嘴里,怎么都不好吃,难以让人接受。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呼吁整个社会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不要让我们的孩子成为高分下的冷血动物,不通人情的高级动物,到时我们将品尝到的是教育失败的苦果!

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读后感


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读后感(一)

大家都熟知医生诊疗病人的情景:每一个病人走进医院时,医生总是会动用各种手段对其进行检查,询问过往的病史,了解疾病产生的根源,推测病情发展的可能一性一。然后通过药物手段对疾病进行控制,并通过观察分析这种控制是否有效,判断有没有必要调整治疗计划,加强治疗的针对一性一。对一些疑难杂症,病人长年累月地不见好转,医生并不气馁,总是坚持自己的治疗方案或者进一步修改治疗方案,期待春暖花开,期待奇迹的出现。

学生不是病人。但一个孩子走进学校,要让他能够充满情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并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教师就应该像医生那样,认真研究孩子心智发展的特点,依据他的心智特征确定教育的方案。苏霍姆林斯基就是这样一个像医生般的教师。【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一书,既是写给刚走上领导岗位的青年校长的,也是写给每一位教师的。在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用自己亲身的教育实践,讲述着教师的责任和使命。那循循善诱的话语,犹如打开了一扇天窗,给读者带来了有关教育的宏大视野和激一情满怀。

一、把了解学生放在首位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只有把教育和教学以及研究和了解儿童这些学校工作中最本质的东西放在第一位,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这本书,非常清晰地向我们传达了这样的信念没有学会研究学生,不能算是学会了教育。

研究学生,可以通过一个个的专题加以落实。每年举行的理论研讨会,是帕夫雷什中学针对学生脑力劳动方面的研究专题。学生顺利掌握知识的能力究竟是什么?能力的高低优劣应如何解释?为什么一个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教材非常快,感到毫不费力,而另一个则困难重重?怎样才能使全体儿童的能力都得到发展,才能使机敏的这个智力品质不断发展和完善?针对这样的一些问题,教师们一个个从教学中、从学生的行为表现中去探索和思考,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在专题讨论会上进行交流,形成共同的信念。

研究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帕夫雷什中学举行的学校心理学讲习班是研究儿童的伟大创举。在他们的学校,大约一个半月就会举行一次,由某一个班主任作题为【对某一学生的教育鉴定】的详细报告。在这个报告中,要分析儿童的健康状况、身一体发育情况,以及对儿童全面发展的条件的评定。其中非常受重视的一个项目,就是对儿童智力发展的个人特点的评定:孩子如何感知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他的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他的言语特点是什么?他如何记忆?他的形象思维和一抽一象思维发展的怎么样?他说话的情感色彩如何?他的一般情感修养水平如何?等等。这样的一种鉴定,与医生对病人进行诊断的情景是何等的相似。

研究学生,就要研究学生在学校求学期间,应该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是什么,这些技能和技巧应该在那个学期就要确保达到,以保证孩子后续学习的顺利进行。苏霍姆林斯基按照顺序给出了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应该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

1)会观察周围的世界;

2)会思考,即会类比、比较、对比,找出不动的东西,提出疑问;

3)会表达自己对所看见、所观察、所做和所思考的东西的想法;

4)能流利地阅读,并理解所读的东西;

5)能流畅、迅速而正确地书写;

6)能划分阅读材料的各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并找出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7)能找到同所要了解的问题相关的书籍;

8)能在书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有关材料;

9)能对阅读材料进行初步的逻辑分析;

10)能听懂教师的讲解,并做好简明扼要的记录;

11)能阅读原文并同时听懂教师关于如何理解课文的讲解;

12)会写作文,即能把自己在周围看到的、观察到的事物叙述出来。

不仅如此,苏霍姆林斯基还通过研究,明确了每一个重要技能技巧应该熟练掌握的年段,让教师的教学从跟着感觉走向教育科学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另一方面,只要粗略地看一下上述列表,就会引起人的警觉来。因为它使平时教学中学生和教师所遇到的某些困难的根源立刻都很清楚了。

峻、把了解学生落在实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了解孩子这是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的最主要的结合点,是对学校集体进行教育领导的各条线索的集结点。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绝大部分时间是花在教材和教法的研究上的,花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经验的交流和总结上,而对学生的智力发展状况的研究却非常少。我们评判学生的标准,往往就是根据考试的分数,分数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分数同时被赋予了道德的含义。

每个学校都有一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什么会不好?我们马上可以想到的理由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平时学习不刻苦,学习不能专心致志、经常开小差,等等。当我们给学生戴上这些帽子的时候,我们是否认真询问过学生,他们是否同意佩戴?

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情况做了四年的跟踪研究,他发现,造成儿童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必定由一个主要的原因,一旦能够排除掉这一原因,那么其他原因的影响就会减弱,儿童的学习成绩就会有明显的提升。

有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一良,是因为家庭的原因造成的。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介绍了一个铁路工人的孩子,这个孩子从小寄放在耳朵聋哑的一奶一一奶一家里,有一奶一一奶一负责照料。一奶一一奶一没有办法和孩子沟通,只能负责给他提一供衣食,将他圈养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孩子有一肚子的为什么,但没有人能够给他讲解。直到5岁的时候,这个孩子才被允许走出家门,这个时候他和同龄的孩子之间已经有了很大的差距了。这种差距体现在对事物之间最细微的差别的感知和辨别上,而这样的观察能力正是孩子进行学习的基础。

有的孩子学习起来感到困难,是由于他的身一体状况引起的。他在班级里听课的时候,前面的15分钟听课的效率还是很高的,也能够听得明白。但过了这段时间之后,由于身一体的原因,大脑供血不足,就不能保证他正常的学习了。有的家长和老师不了解其中的缘由,看到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还要将孩子留下来在进行加班加点的辅导和补习,岂不知这样做根本就没有抓到点子上,反而让孩子的身心都受到更大的伤害。

有的孩子学习的过程困难重重,是由于教师没有让学生落实某种重要的技能和技巧所造成的。比如说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其学习过程中是一种非常关键的技能,所有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学生在掌握阅读能力的前提下进行。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到,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学生站起来复述一下这一问题,然后讲述自己的观点。经常会有一些学生复述问题就很困难,不会准确的断句,不能正确表达一些词语的意义。这样的学生其实就是阅读出现了障碍。要想让这类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给他们再次讲解学过的知识、多布置习题作用是不大的,首先要做的是阅读能力方面的训练。

教育现象是非常复杂而且微妙的。很多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的现象,其背后说不定有很复杂的关联。只有具备敏一感的心,才有可能洞察秋毫,找出问题的症结来。

三、像医生那样去了解学生

医生看病,讲究望闻问切;教师研究学生,也应该如此。

物理学家研究微观粒子,有两种基本的途径:一是用波去照射要研究的物体,通过波和物体作用之后所形成的图样,来推测微观粒子的形状特征。DNA双螺旋分子结构的发现就是一个典型的示例。二是用放射源放出的粒子作为炮弹,去轰击要研究的物体,通过作用之后炮弹的轨迹变化、产生的新粒子等情况,来推测微观粒子的构成、形状等。像原子结构的发现、中子和质子等的发现,都是其中的代表。

学生的心智就是一个看不见的世界,但正如物理学家对微观世界的研究那样,每一个施加到学生那里的刺激,都会使得学生产生一种反应,对这些反应的记录、分析和研究,就是我们了解儿童心智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像医生那样,善于从多渠道收集学生各类信息,善于从这些信息之中揭示本质一性一的规律。这是一件对学生非常有益的工作,教师自己的专业成长,也在于此吧。

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读后感(二)

阅读经典是这次培训班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班主任的布置,要求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一书,并且完成问题作业:教师集体的创造一性一劳动指什么?怎样领导学校才能使全体教师创造一性一地工作?

我刚好利用有位校长请喝酒的机会,因不能很快入睡,只得匆匆翻阅一遍这本书,幸好这本书读起来还是有感觉的,以下是本人的体会:

我所理解的教师集体的创造一性一劳动是指以校长为首力图推动学校的课堂变革,而这场课堂变革的核心是教会儿童思考,并不只是教学生知识。我的依据是教师集体指的绝不是单个个体或是某个老师,教师的创造一性一劳动意指课堂教学,其实教师上的每节课都是创造一性一劳动的。再有该书P13页:教育经验的推广问题还有P36页所例举的案例为佐证。

作为校长,领导学校使全体教师创造一性一工作――即领导学校课堂变革的措施,我认为:

第一、作为校长,要以身作则,做好教育者角色,P5努力成为一个好教师,一个好的教学专家和好和教育者,否则就没有榜样作用,没有首创一精一神,对创造一性一劳动就无从领导了;

第二、校长具有深厚的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功底,并且把科学真理变成创造一性一劳动的生动经验,P9,教师的创造一性一劳动正在于选择方法,在于把理论原理变成一人的活生生的思想和感情;

第三、校长必须深入课堂,多听课和分析课,P23页,经常分析学生的脑力劳动,深入考察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过程的实质,研究大量的事实,进行概括,做出结论,思考如何使学生的脑力劳动变得更有效我的科研工作最紧张的时刻就是上课和听课;自己上课,听别的同事上课。课,就是教育思想的源泉;课,就是创造活动的源头,就是教育信念的萌发园地。

第四、作为校长,应边行动、边反思、边修正、促提高,然后进行总结,上升到普适一性一的教育规律。

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读后感(三)

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得面目可憎。我自认为是属于喜欢买书和读书的人,也常常以给人推荐读过的好书为乐。然而有一天我们校长发给我一张【教师必读书目】的清单,基础篇部,拓展篇部,实践篇部,共100部教育名著,对照下来不禁汗颜,我只看过部,其中部是通读过的,其他部只是浏览了一下。而余下的部书有的听说过,有的根本不知道。在这张书单中,由苏校长撰写或跟他有关的书就有三部。

苏校长者,苏霍姆林斯基也,前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读师范时就知道有个苏霍姆林斯基,工作后也经常会引用他的某些话语来润色我的各类教育文章,但似乎仅限于此。讲实话,以往苏校长的语录对我而言仅仅是一种较为华丽的装饰品,从未有真正的去了解和研读过。因着优青班的读书要求,我买了苏校长撰写的【给教师的建议】、【要相信孩子】、【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和【育人三部曲】四本书还有【跳出教育的盒子】、【第56号教室的奇迹】、【卓越校长的习惯】等教育类书籍。讲实话,美国人撰写的一些实践一性一的书籍,如【第号教室的奇迹】都是一口气看完的。而阅读苏校长的书往往是欲罢不能,经常会返回到前页或前一章再重读,结合实际和感悟还做了些批注,速度实在不快,目前【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已看完,【给教师的建议】则刚看了三分之一。

近距离的接近苏校长,让我沉醉在大师用心血凝聚成的哲理文字中,乐而忘蜀,不知归路。同时,也因为深入解读,才发现我们离苏校长实在太远。

一是离开卷太远。苏校长自己叙述过:我私人的图书馆里,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从地板直到天花板都摆上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图书我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这是他对待读书的态度;他还说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一精一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一爱一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他对教师这样呼吁: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如饥似渴地读书,把读书作为一精一神的第一需要。、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目前,学校的硬件设施已经非常完善了,但师生中还有多少人是能坚持阅读书籍的?山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中小学校长素质状况调查呈现了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中小学校长队伍缺乏应有的读书风气。据调查中国教师人均每年读书城市教师中:的每天读书只在一个小时之内,=EN-US2小时以上的仅的老师个人藏书在册以下,其中基本没有。为了提倡教师阅读,我们学校给每位教师购买了【班主任兵法】、【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好教育、好人生】、【超越自我一个人与组织供一应的策略】等书籍,并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在一党一员中开展了好书推荐活动;在校园网上开设了书香浓浓栏目,开展校园读书节等等,就是希望能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进而影响师生的阅读。而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必须做好示范引领,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校园网的热文推荐栏目,点击率是最高的,已经在区域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声誉,我们用自身的行为告诉老师们,我们是坚持读书并一爱一阅读的人。不断地自我充实和自我更新,使自己在一精一神上今天比昨天更富有。苏校长对青年校长们提出的建议将不断的鞭策我前进,做一个一精一神上富有的人。

峻是离学生太远。刚写上这个标题时,不仅是我,相信大家都不认可,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我们很多学校的立校之本是我们的执教之基,我们怎么会离学生远呢?但是看了苏校长的所作所为,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离学生、离儿童太远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和教导主任的重要使命就是要研究教师讲新教材时,学生头脑中在发生什么变化。

苏校长为了弄清楚一个现象,即为什么学生到了高年级不及格人数会上升、优秀人数会下降。在半年的时间中,他每天听两节课,一节是低年级的,一节是高年级的。通过半年的观察与分析,他认识到在低年级教会儿童学习的意义,并把学生学习的工具概括为观察、思考、表达、阅读和书写五种技能,这些技能必须在低年级时掌握。他认为:许多学生努力学习而不见效果的原因首先是他们不会积极主动地观察,再就是不会阅读。他还带动了全体教师参与了此研究和实践。

相信每个学校都有一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什么会不好?我们马上可以想到的理由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平时学习不刻苦,学习不能专心致志、经常开小差,等等。当我们给学生戴上这些帽子的时候,我们是否认真询问过学生,他们是否同意佩戴?而苏校长却用四年的时间来跟踪研究这部分学生,还在学校举行心理学讲习班。大约一个半月就会举行一次,由某个班主任作题为对某个学生的教育鉴定的详细报告。在这个报告中,要分析儿童的健康状况、身一体发育情况,以及对儿童全面发展的条件的评定。其中非常受重视的一个项目,就是对儿童智力发展的个人特点的评定:孩子如何感知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他的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他的言语特点是什么?他如何记忆?他的形象思维和一抽一象思维发展的怎么样?他说话的情感色彩如何?他的一般情感修养水平如何?等等。这样的一种鉴定,几乎与医生对病人进行诊断是一样的。

不得不承认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绝大部分时间是花在教材和教法的研究上的,花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经验的交流和总结上,而对学生的智力发展状况的研究却甚少,苏校长说:如果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仅仅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而不专门在发展儿童智力上下功夫,如果教育工作的这一领域没有引起校长的密切注意,那就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学业成绩不一良。我们平时校园内的各类研讨会很多,但几乎没有像心理学讲习班那样的详细研究过学生的。如果不了解儿童的心灵,不了解他思维和感知周围世界的特点,那么关心儿童的话就成为空谈。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健康成长,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基于学情进行教学,必须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苏校长告诉我们,以学生为本不是简单的口号,要以了解学生的心灵为基础。

:三是离立足课堂的研究太远。这个界定可能又会有人提出异议,科研立校我们每个校长都知道,哪个学校没有三四个课题,甚至是区级、市级的课题,教科研就在我们身边。

苏校长说: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的科研工作最紧张的时刻就是上课和听课:自己上课,听别的同事上课。课,就是教育思想的源泉;课,就是创造活动的源头,就是教育信念的萌发园地。经常分析学生的脑力劳动情况,深入考察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过程的实质,研究大量的事实,进行概括,做出结论,思考如何使学生的脑力劳动变得更有成效,他说这就是最有生气的、最富有成效的科研工作,是校长的工作方法。当我认真观察和百般思考而仍不得其解的时候,我便连续听五节、七节课,力求找出这个令人心神不安的问题的答案来。为了研究学生的记忆问题,苏霍姆林斯基听了大量的课,得出了不搞专门的识记,而是在深入思考事实和现象的基础上记熟,这个思想后来逐渐成为大家的共同教育信念,教师们用自己的工作不断的检验与丰富着这个思想。他常年坚持每天两节的听课,使他的思想源源不断!

他建议校长们要善于回顾走过的道路,对于已经做过的事情要进行思考;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就是学校宝贵的一精一神财富。要善于对事物进行分析、概括,并灵活运用概括出来的结论。这正是学校实行教育思想的领导的实质所在。我想任何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智慧;办学智慧存在于学校一切活动之中的;办学智慧的自我发现是学校不断走向成功的宝贵的一精一神财富。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善于发现、总结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智慧,正如刘京海校长说的,校长不在于创造,而在于发现和总结优秀教师的经验并推广。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种总结必须是校长自己做的。如果你把这件事委托别人去做,自己撒手不管,你就会成为一个不熟悉情况的人。如年复一年这样,你就会渐渐成为一个多余的人了。

掩卷自问,似乎正向渐渐成为一个多余的人发展了,不由汗湿。然作为一名基层学校的青年管理者,对苏校长是0.4t高山景行,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不禁以温家宝总理的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来勉励自己,仰望星空即多多走进经典,亲近大师,认真感受和领悟教育星空中大师们的璀璨思想,拓展自己思维和视野,避免闭门造车。事实证明,目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些苏校长已经给出了答案,我们却还当作新问题在研究,足见读书的重要。脚踏实地即立足于岗位、立足于学校和师生,像苏校长那样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和提升思想,让我们的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不负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爱玩飞镖的校长先生》读后感


昨天晚上,我读了一本名叫《爱玩飞镖的校长先生》的书,说实话,这本书我读的不下十遍了,可是一看到那精美的画面时,就忍不住地去看、去摸。

这本书的人物有:聪明、善良、恬静的孟小乔,温柔、的蜜儿和龙校长,还有他的姑妈,主要内容是:孟小乔上六年级时,进了一个新学校红宫学校。从天上重回人间的蜜儿也来到了这里当老师,学校的六年级生活又新翻了多姿多彩的一页:蜜儿为班上的同学的不快乐举行了一个特别的葬礼,让孩子们折我是奇迹的纸鸟,告诉同学们怎样做一个快乐的孩子。蜜儿对同学们说: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的,但长大以后,完全可能是另一个乔丹,另一个比尔盖茨,另一个贝多芬,另一个......她让孩子们找到了自己。
再次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我迟迷不悟的道理:学习本身是一件快乐的事,如果只去死板的往脑子里装,便不会快乐,但是,如果去活跃的学习,将会得到学习的快乐。

相信《《作为校长的课程》读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老子课程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