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爱的教育第一月读后感 > 地图 > 爱的教育第一月读后感

爱的教育第一月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20 来源:互联网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后感。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叹服,为了加深印象,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心中感受写出来。作品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后感》,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后感

在翻到这本书之前,我对芬兰最大的印象是NOKIA,曾经的手机行业巨头,但这本书,从教育的角度让我重新认识了芬兰。

它的国土面积与德国一样大,许多国土处在北极圈内,因此它实践的是真正的小班化教育;它被瑞典多年殖民,因此国民十分珍惜独立,也特别重视教育。一个低调的北欧小国,却有着许多令我们惊讶的事实:

1、芬兰教育是全球最均衡、学生成绩落差最小的教育体制;

2、芬兰学生多次在全球pISA测试中名列前茅,被评价为整体表现第一;

3、芬兰的高等教育,几乎被每一届世界经济论坛评为最佳;

4、与上述三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四条,芬兰是全球课时最少,课后复习时间最短,假期最长的国家。

如此轻负高效的学习,让我忍不住一口气读完此书,并且深深为之打动,书中的内容平实但精彩纷呈,到处可以碰撞出教育思维的火花。

作者陈之华女士,旅居芬兰六年,两个女儿都得益于芬兰的教育。她本人的众多头衔,使她有机会全面地了解芬兰的教育。本书从初到芬兰的新生活,芬兰教育的特点,芬兰的基础教育,走访各地的感动,以及教育的未来这五个章节展开。那么,芬兰教育究竟是怎样做到全球第一的呢?我想说说令我印象最深的四点。

一、见树又见林的教育全局观。

通常,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点接着一个点,一个动作学会再学另一个动作,就连我们的教材也大多这样设计。但是学生学完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将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因此,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芬兰人则站在全局的角度,先启动孩子的学习兴趣,以及对整个学科即森林的了解,这样做的效果远胜于对着一棵棵树木的细节雕琢,将精力消耗在题海中。

对于这一点,我自己很有感触。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很喜欢音乐课,每次要学一首新的歌曲,我总是非常期待,但当时要先一遍一遍地学唱简谱,即使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终于到了唱歌词的时候了,可我们已经没什么兴趣了。

又比如学游泳,常见的模式是这样的,第一堂课可能就是让大家在泳池边双腿打直使劲地踢,或是双臂滑啊滑的练习,重复演练某段基本动作。在接下来的课上,也是反复操练动作,甚至逐个过关,最后才开始下水。可是孩子们真的能在课程结束时自主游上几十米吗?会不害怕地在水中沉浮自如,轻松换气吗?芬兰式的教法,是让大家快乐地先见林。基础游泳班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先玩水,在水波中浮沉自如,快乐逐浪,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自行换气、轻松游泳的乐趣。不是一直强调要学什么自由式、蛙式的标准动作,这种看似既不严谨,又不要求动作标准,而用体验、鼓舞的玩乐教学,却能让孩子们真心不怕水,以最自然的方式,如鱼得水般地畅游!

另外,芬兰举国上下,英语都讲得非常好。他们本国语言有三四种,此外再学英语的难度其实很大。有一种做法似乎起到了无心插柳的效果。各大电视台起先为了节约开支,引进的外国电视影片,都不会配上芬兰发音,而是原音播出,同时打上芬兰文字2024幕。我想,这对于我们学英语也有所启发,从英文动画片、英文游戏等入门,有了兴趣,一切都能水到渠成。

二、老师一样好,不用评比

最近这段时间,应该是我们老师最辛苦的阶段了,各种比赛蜂拥而来,但是在芬兰,老师们不用评比,他们得到了教育制度的最大信任。芬兰教育历经多次转型,以前也是严格管控的,渐渐就转为自由开放了,对老师,对学生也从百般规定转变为充分信任了。据调查,教师在当地是最受敬重的职业,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中学生今后的梦想是当老师。基础教育的老师,大多拥有硕士学历,他们在教学上有很大的空间,但是每隔一段时间,他们会收到来自校方、家长、学生等的不同意见和满意度数据,以便自我调整。

三、教育因材施教,量身订做。

对于智力不足、身体残障、新移民的孩子,政府都会保障公平的受教育权。由于部分国土地处北极圈,有的学校只有30人,甚至15人,学校虽小,可政府提供的图书馆、营养午餐等也是齐备的,只是规模小一些,人均享用机会反而更高。有的学校每位学生都有助教来指导学习。

放学后,有的学生会去上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如音乐、舞蹈等,这些课程大多不是由学校提供,而是交由当地政府或私人机构长期配合的。

芬兰没有后进生,只有引导班。比如对坐不住的学生,老师会用另一种方式教学,如不在教室上课而是去附近的商家实践。一人落后,老师和全班同学会一起帮助他,没有家长投诉进度慢了,耽误我家聪明孩子了。

四、人生是场马拉松。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中国,这是一句再正常不过的口号,而芬兰的教育观认为,人生真的不是一场需要赢在起点的百米冲刺,而是与自己竞赛的马拉松。学习不是争一朝的冠军,而是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他们不刻意培养精英,却个个都是精英,这源自他们的教育理想,不是为了获得第一,而是为了把事情做好。如果一再强调孩子要赢在起跑点,却没有适当地去发掘每个孩子的差异、天分与资质,那就是鼓吹每个人用冲刺的方法去长跑,赢了起点,却会在中途把气力和耐力用尽。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读后感


读了《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这本书,我产生了一些思考。芬兰,国家很小,人口也就几百万,却被大家誉为“教育最强国”。这里的孩子成绩好,创意强,还能快快乐乐地成长,这到底是怎样做到的呢?

一是关于学校教育。在芬兰,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竞争,而是唤醒自己。如果有的孩子不擅长学习,也没有什么艺术特长,那怎么办呢?他们会回答:这也没关系,我们要让孩子们仍然能发现自己的力量,可能是为人公正、有创造力、有雄心、擅长团队合作,或者很善良、有毅力、有好奇心、有同情心,或者拥有爱。

保护孩子的人格,唤醒每一个人的内在力量,而不是以分数论英雄。这让我想到了我们学校的星卡评价,和芬兰的教育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让每个孩子轮流做英雄。

二是关于家庭教育。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究竟该是一次马拉松长跑,还是一场只在乎赢在起跑线的百米冲刺?”

有一首小诗写道:“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慢一点,再慢一点,不只关注起跑时的百米冲刺,而是多一些理解与陪伴。在孩子十岁前,哪怕多花一两年时间用在孩子习惯的养成上,让孩子在“自律”的路上越走越远,在漫长的马拉松长跑中,孩子才会对各种事物拥有持续不断的动力与兴趣。

在芬兰,家长并不担心陪孩子写作业,因为老师不会给孩子留太多的家庭作业,会留出时间来让孩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去学习建筑类的课程,让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懂得基本的建筑原理,提升美感,学会如何欣赏、理解建筑。

如果孩子们作业写得好,老师还会给他们一个“越狱卡”。越狱卡是干什么用的呢?当孩子下次不想写作业的时候,就可以用这张越狱卡来行使这项特权。这让我联想到我们学校的“自主作业”,四年级及以上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选择,选择全自主、半自主、或加自主,可以对自己不喜欢的作业说“不”,这就把选择的权力交给了孩子;同样,一至三年级的孩子也可以在家长的指引下“免写作业”,作业负担轻,孩子和家长幸福感满满。这也正是我们要做的提质减负。

教育之路是漫长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在教育、教学之路上前进。

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读后感范文2000字


在继续教育研修中,我选修了母校一位教授的课程。老师在授课中两度提到《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这本书,加之我对外国教育颇感兴趣,当即买了此书,读罢,我产生了一些思考。

一是关于学校教育。当我读到“在芬兰教育中,学校与学校,不会做无谓的‘竞赛’、‘排名’;学生与学生,老师与老师,更不会做原本起跑点就不公平的较劲”时,我很吃惊。没有评比,没有考核,那岂不是乱套了?

然而,我的忧虑是多余的,“不考核”不代表没有目标与方向。在看似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下,“信任”成为芬兰教育的核心价值。“防制不是管理的法则,相互尊重与相互信任才是教育的开始。”

信任学生,培养他们独立管理与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学生每天上课的时间与节数不同,所上的课程也是随时调整。学生能够自主管理自己的时间,合理规划一天的行程,而不是死板地“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我想这也是我们的学生所欠缺的,我们把一天的时间切分成大大小小固定的几块,装在不同的“抽屉”里,到了固定的时间就打开对应的“抽屉”,让学生做一成不变的事情。就像《小王子》中的掌灯人,每天只会干一件事——“点灯”“熄灯”,这是何等可悲?当我们有大把富余的时间需要自主安排时,反倒无所事事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管理”“的能力,才是我们的教育所应给予的。

信任教师,芬兰人意识到“如果一个社会体制对自己的教师连最基本信任都没有的话,那还谈什么教育呢”?只是很可惜,很少有人能够意识甚至做到这一点。我们都说“干教师,是一件良心活。”就我个人而言,如果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是万万不敢登上讲台的。只要我们有过准备不足的经历,我相信大家都会“痛定思痛”。且不说我们有多高尚,为了学生,为了家庭,为了学校。就单单为了自己的尊严与颜面,也会认真对待课堂与学生。因为谁都不想体会“被挂在讲台上”的尴尬与无助。归根结底,我们都是人,有作为人的尊严。那么,大胆地放手给教师,是不是会产生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呢?我想一定会的。

二是关于家庭教育。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究竟该是一次马拉松长跑,还是一场只在乎赢在起跑线的百米冲刺?”这句话深深震撼到了我,《虎妈猫爸》应该是中国家庭教育的一个缩影——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家长们要给孩子挑最好的幼儿园,买最有优势的学区房,动用各种关系,以便让孩子进入最好的小学。此外,对孩子的兴趣培养是万万疏忽不得的,书法班、舞蹈班、绘画班、钢琴班、跆拳道班······形形色色的兴趣班,恨不得给孩子全部报上去,希望孩子从小就是一个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人。只是,现实情况是,孩子并不是对所有的兴趣班都感兴趣,在家长的“威逼利诱”下,孩子们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穿梭在各种兴趣班中,而家长们也被裹挟在迎来送往的大军中。我们不愿意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因为我们心中有太强的不安全感,也有着太多的期望!

反观芬兰教育,他们想的却是“尽力帮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人生最适当的位置,让行行都能出状元”。我想我们在一路往前奔跑的过程中,是不是忘记了我们的孩子最合适什么、最喜欢什么、不适合什么、不喜欢什么,忘记了孩子最大的天性是“玩耍”与“游戏”。

有一首小诗写道:“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慢一点,再慢一点,不只关注开始起跑时的那百米冲刺,而是多一些理解与陪伴。在孩子十岁前,哪怕多花一两年时间用在孩子习惯的养成上,在漫长的马拉松长跑中,孩子才会对各种事物拥有持续不断的动力与兴趣。老话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也是同样的道理。

此外,此书还让我意识到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性——阅读是终生资产。芬兰的孩子每天会坚持至少半小时阅读,就像每天要洗漱一样自然而然,没有强制与要求。因为他们知道读多读少,是自己对自己负责,并且读书是以乐在其中为宗旨。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现在的阅读现状,要求孩子读什么、怎么读,还要定时检查。当阅读成为一种任务的时候,它便很难形成一种自觉。但我不得不承认,适当的强制与要求还是有必要的,当一切步入正轨后,便可以撤掉外力这一“支架”。同时,我们做家长与老师的,需要做好孩子阅读的熏染者与同行者!

芬兰教育中的智慧还有很多,比如无论练习技能还是教学,都主张“先见林,再见树”,让学生对知识或者技能有了总体的了解形成兴趣再进行学习,这远比支离破碎地教授好的多。就像溜冰或者花样游泳,从一个个肢解的动作开始,孩子只会过于注重细枝末节;反之,向他们展示了各种溜冰姿势、各种游泳动作后,孩子的好奇心与兴趣就会大大激发,学起来自然有动力,再进行细致的动作指导,孩子便不会觉得枯燥乏味了!教授技能如此,课堂教学亦是如此!

总结芬兰教育能如此成功,得益于以下几点:一是对人的充分信任与尊重。他们相信每个人都有价值,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给了孩子、家长与老师更多的自主权。其实对于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是否也应如此?“信任”应该成为最强有力的“武器”。二是踏实做好事情的心态,“一步一个脚印,不求快,不求第一,不求立竿见影”。去除了过强的“功利性”,我们才能把眼前的路看得更清楚,“不疾不徐,不争不抢,不以赢为目的”,很多事情便水到渠成了。三是拥有自信,拥有宽广、开放的胸怀。多国语言交融荟萃,芬兰不排外、不自卑,而是主动为孩子营造学习多国语言的机会。他们知道学习母语是根,而学习外国语言既能够有助于母语的传播,又能够快速而广泛地与世界接轨。这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见解与胸襟是否也值得我们学习?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不是妄自菲薄,而是“睁眼看世界”。在向他人的学习中,完善自己,成就自己。既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为何不取来一用呢?

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读后感(读后感范文)


读了《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这本书,我产生了一些思考。芬兰,国家很小,人口也就几百万,却被大家誉为“教育最强国”。这里的孩子成绩好,创意强,还能快快乐乐地成长,这到底是怎样做到的呢?

相信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帮助到找不到优质读后感的您,找到优质的读后感模板。https://www.dhb100.com/

一是关于学校教育。在芬兰,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竞争,而是唤醒自己。如果有的孩子不擅长学习,也没有什么艺术特长,那怎么办呢?他们会回答:这也没关系,我们要让孩子们仍然能发现自己的力量,可能是为人公正、有创造力、有雄心、擅长团队合作,或者很善良、有毅力、有好奇心、有同情心,或者拥有爱。

保护孩子的人格,唤醒每一个人的内在力量,而不是以分数论英雄。这让我想到了我们学校的星卡评价,和芬兰的教育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让每个孩子轮流做英雄。

二是关于家庭教育。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究竟该是一次马拉松长跑,还是一场只在乎赢在起跑线的百米冲刺?”

有一首小诗写道:“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慢一点,再慢一点,不只关注起跑时的百米冲刺,而是多一些理解与陪伴。在孩子十岁前,哪怕多花一两年时间用在孩子习惯的养成上,让孩子在“自律”的路上越走越远,在漫长的马拉松长跑中,孩子才会对各种事物拥有持续不断的动力与兴趣。

在芬兰,家长并不担心陪孩子写作业,因为老师不会给孩子留太多的家庭作业,会留出时间来让孩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去学习建筑类的课程,让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懂得基本的建筑原理,提升美感,学会如何欣赏、理解建筑。

如果孩子们作业写得好,老师还会给他们一个“越狱卡”。越狱卡是干什么用的呢?当孩子下次不想写作业的时候,就可以用这张越狱卡来行使这项特权。这让我联想到我们学校的“自主作业”,四年级及以上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选择,选择全自主、半自主、或加自主,可以对自己不喜欢的作业说“不”,这就把选择的权力交给了孩子;同样,一至三年级的孩子也可以在家长的指引下“免写作业”,作业负担轻,孩子和家长幸福感满满。这也正是我们要做的提质减负。

教育之路是漫长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在教育、教学之路上前进。

想查看更多读后感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m.dhb100.com

芬兰教育读后感


芬兰教育读后感范文一

摘抄:人生究竟是一场马拉松长跑,还是一场只在乎赢在起跑点的百米冲刺?芬兰教育一心想的,是不让一个孩子落后,尽力帮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最适当的位置,拥有完整丰富的人生,而且她做到了。

芬兰教育体制真心把每个别人家的孩子,都珍视为自己的宝贝,去拉拔抚育、用心灌溉,给予时间、空间,找到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协助鼓励养成学习动力,从不刻意强调精英、先进、竞争、比较,从不要求学生和老师具备超人能耐,从不奖励全勤与整齐划一,而将人人视为有着喜怒哀乐的平凡人性,然后从人性的根本上,去寻思如何陪着他们健康、正常地走完成长中的教育。如此而已。

我最羡慕芬兰老师的,不是他们优渥的待遇,不是他们全球最少的课时,最长的假期,不是他们几乎不用批改作业,更没有一些形式的官方文件要上交。而是整个社会给予老师的充分尊重和信任。

他们的学校从不给老师做无谓的评比和评分,教育机构的官员们的回答是:我们的老师,都是一样好!芬兰人还会反问:请问,对老师作评比的意义何在?

当然,我们也讲信任和尊重,但是似乎停留在举旗帜,喊口号阶段。而中国的怪现象是,口号喊得越响亮的,问题就越严重。于是,社会不信任教育部门,教育局不信任校长,校长不信任老师,老师不信任学生,反过来,学生也不信任老师。所以,一级一级下来,设计了无数的条条框框,来进行管理。然后,揪住一点小错,就无限放大,喋喋不休。比如现在的安全问题,已经到了草木皆兵的程度:学生如果假期游泳,出现了人身危险,班主任要为此负责。外来人员闯入校园,和班上学生发生冲突,班主任要为此负责。这些规定简直让人啼笑皆非。

为了安全问题,我们已经取消了春游,秋游,取消了大部分的校外活动,那再接下去,是不是要把我们的高中生放到保温箱里才觉得安全?

同样的,芬兰的教育也给了孩子们充分的信任和尊重。这种尊重,不是浮于言语上的,而是扎扎实实的落实于行动中的。他们的教育参事在一次演讲中说:赋予自由,就是责任的开始。

芬兰的学生上课,没有固定的时间,上了中学之后,没有固定的教室。信任起于自我管理。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存在类似警察和囚犯的管制。

芬兰的教育是全球最均衡,学生成绩落差最小的教育体制。他们不强调精英,教育体系不带头,不鼓动,不排名,希望落实相对的平等,以此为教育施政最基本的考量。毕竟,天才与精英是真正的少数。并且,他们为社会小众和弱势群体倾注更多的教育资源,对智力不足,身体残障,移民的孩子,都保障相对公平的手教育权利,将他们努力转化为社会安定发展的中坚力量的一部分。

我们的教育,大概是人口众多的关系,充满着紧张的竞争,是多数人争取少数的良好教育资源的过程。因为这样的背景,学校也仿佛变成了优胜劣汰的冷血丛林,对于暂时没有跟上大部队的同学,我们只是过分强调他个人的努力,而没有能力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引导他们寻找出自己的兴趣和出路。甚至有时还会不自觉地冷嘲热讽,让他们在中途就自我放弃。

有教无类,众生平等已经变成了苍白无力的口号。

不抛弃,不放弃。在教育的途中,坚持永远比放弃艰难。我希望我能带着三班的所有同学在接下去的九个月里,无论风雨,共同前行。

芬兰教育读后感范文二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来源于芬兰,可是我印象中的芬兰只有桑拿、NOKIA,通过这本书从教育的角度重新认识了芬兰,很多国土处在北极圈内,面积与德国一样大,被瑞典多年殖民,国民十分珍惜独立,也特别重视教育,芬兰的综合教育实力全球第一,这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怀着这样的想法,认真阅读了这本书,并且深深为之打动,内容平实但精彩纷呈,到处都可以碰撞出教育思维的火花。

作者陈之华女士,旅居芬兰六年,两个女儿都得益于芬兰的教育。其本人有众多头衔,其中赫尔辛基国际妇女会理事可能使其有机会全面地了解芬兰的教育。现为自由作家与专栏作者,其博客《北国风情》获2007全球华文博客最佳生命记录首奖。

翻开这本书,一口气就读完了大半,内容平实处处都是实例与感悟,可能与我的教育工作有关,从自己孩子受教育的角度出发更细致地帮助我们看清芬兰教育的实质,让我与大家一同揭开芬兰教育的面纱。

一、见树又见林的教育全局观。

大多数情况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点接着一个点学习,一个动作学会再学习另一个动作,学完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不能将学习的内容连系起来。这样带来的问题就是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动力后再好的教学方法都会失效,我们身边很多学生都是这样的情况。芬兰人则站在全局的角度进行教育,从保持兴趣入手,学生学习激情得以保证。教育我们的孩子时,一定要适时站在全局的高度统领全局,审视整个学科,学习效果则可以保证。

二、人生是场马拉松。

人生是比赛吗?答案是肯定的。可是比赛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要自己比自己的进步速度、耐力,不是大家站在一条起跑线上比输赢,短跑才能比出输赢,一生的长跑如何比较?正因为我们有了比赛的观念,所以小孩子甚至见不得同班同学比自己优秀,天天拼命去补习。比赢了这场比赛,却失掉整个人生。与自己比则是一个朴素的教育理念,人与人没有相同的,体现在学习能力方面差别更大,人与人之间可以对比的学习内涵更少,受教育的个体自己的进步程度应是最重要的,这样可以培养出个性、上进的个体。放在学校教育我们要注意到教育的多样化,减少学生之间的比较对学生造成的伤害。

三、精英教育。

精英引领着社会的前进,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教育中的精英要非常慎重,因为孩子并不能完全理解社会竞争的法则,也不明白竞争的目的,很多情况精英的情结来自孩子后面那对渴望成功的家长。当有一天孩子发现他成不了精英时,心理上的落差,不知父母怎么去帮助解决。芬兰人不培养精英,却个个都是精英,这来源于教育理想,这是一种大智慧,我们只是为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就行了,种下一颗适合的种子,等到种子发芽之时,很快就可以收获丰硕的果实。从另一角度看,芬兰人也珍惜每一名学生都是宝贵的人力资本。

四、用家庭教育赢世界。

学习一个持久的动力来源就是习惯,哪里可以养成这样的习惯,是家庭,一个爱读书、爱学习的家庭是想孩子出息的地方。家里还要多放些报纸杂志,放在一个伸手就能拿得到的地方,不愁孩子不读书,一家人共同读书看报,学习就成为享受,不会感觉是一种累赘,作父母更要热爱学习,用自己的行为引导孩子共同进步。

五、关于语言学习与阅读。

很多家长一定会头疼孩子学英语的时机,芬兰的教育则说明了母语的重要性,母语起到文化的传承作用,先学好母语再学英语一点都不迟,芬兰本国的语文就有三四种,加上官方语言是瑞典文民众还要学习英语,国发学习语言的难度其实很大,但举国上下,英语都讲得非常好,关键是学习英语的切入点,切不可从背单词、背文章、背句型开始,要先看动画片,并且要多看几遍、玩英文游戏等这样可顺利入门,之后就从听力入手,再鼓励背诵。从兴趣首手,找到合适自己孩子的学习方法,芬兰语言教育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关于阅读,这是孩子学习的最重要手段之一,阅读要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读什么书可是要家长多花心思的。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读书要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但象老夫子、喜洋洋这类的快餐类书籍不可多读,也不能太早涉及到文学类的经典,这类书的内涵往往是悲剧情节,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不见得是好事,待到孩子的认知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再读不迟。

要多带孩子到图书馆,那里才有他们想要的东西,从他们读书的内容上可以反映出他们实质的心理需求,没有那么多书很难发现他们的真正需要。家长要与孩子分享读书的内容、快乐等。

芬兰的教育为我们诠释了一个热爱学习、平等、尊重的国度,一个另人向往的精神平等家园,用最朴实的理念形成最优秀的教育,为我们的教育展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教育需要的是方法与智慧,要学习者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必将伴随个人终身成长。强烈推荐大家阅读这本书,充实自己的教育理念。

读后感芬兰教育合集


一本好书就好像一股清泉一样,可以滋润人们的心灵。作者所写的作品打动了我。这个时候就可以将我们感悟和体会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该如何写作品读后感才能让阅读的人感同身受呢?栏目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读后感芬兰教育”,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读后感芬兰教育【篇1】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来源于芬兰,可是我印象中的芬兰只有桑拿、NOKIA,通过这本书从教育的角度重新认识了芬兰,很多国土处在北极圈内,面积与德国一样大,被瑞典多年殖民,国民十分珍惜独立,也特别重视教育,芬兰的综合教育实力全球第一,这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怀着这样的想法,认真阅读了这本书,并且深深为之打动,内容平实但精彩纷呈,到处都可以碰撞出教育思维的火花。

作者陈之华女士,旅居芬兰六年,两个女儿都得益于芬兰的教育。其本人有众多头衔,其中赫尔辛基国际妇女会理事可能使其有机会全面地了解芬兰的教育。现为自由作家与专栏作者,其博客《北国风情》获2007全球华文博客最佳“生命记录”首奖。

翻开这本书,一口气就读完了大半,内容平实处处都是实例与感悟,可能与我的教育工作有关,从自己孩子受教育的角度出发更细致地帮助我们看清芬兰教育的实质,让我与大家一同揭开芬兰教育的面纱。

一、见树又见林的教育全局观。

大多数情况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点接着一个点学习,一个动作学会再学习另一个动作,学完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不能将学习的内容连系起来。这样带来的问题就是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动力后再好的教学方法都会失效,我们身边很多学生都是这样的情况。芬兰人则站在全局的角度进行教育,从保持兴趣入手,学生学习激情得以保证。教育我们的孩子时,一定要适时站在全局的高度统领全局,审视整个学科,学习效果则可以保证。

二、人生是场马拉松。

人生是比赛吗?答案是肯定的。可是比赛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要自己比自己的进步速度、耐力,不是大家站在一条起跑线上比输赢,短跑才能比出输赢,一生的长跑如何比较?正因为我们有了比赛的观念,所以小孩子甚至见不得同班同学比自己优秀,天天拼命去补习。比赢了这场比赛,却失掉整个人生。与自己比则是一个朴素的教育理念,人与人没有相同的,体现在学习能力方面差别更大,人与人之间可以对比的学习内涵更少,受教育的个体自己的进步程度应是最重要的,这样可以培养出个性、上进的个体。放在学校教育我们要注意到教育的多样化,减少学生之间的比较对学生造成的伤害。

三、精英教育。

精英引领着社会的前进,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教育中的精英要非常慎重,因为孩子并不能完全理解社会竞争的法则,也不明白竞争的目的,很多情况“精英”的“情结”来自孩子后面那对渴望成功的家长。当有一天孩子发现他成不了精英时,心理上的落差,不知父母怎么去帮助解决。芬兰人不培养精英,却个个都是精英,这来源于教育理想,这是一种大智慧,我们只是为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就行了,种下一颗适合的种子,等到种子发芽之时,很快就可以收获丰硕的果实。从另一角度看,芬兰人也珍惜每一名学生都是宝贵的人力资本。

四、用家庭教育赢世界。

学习一个持久的动力来源就是习惯,哪里可以养成这样的习惯,是家庭,一个爱读书、爱学习的家庭是想孩子出息的地方。家里还要多放些报纸杂志,放在一个伸手就能拿得到的地方,不愁孩子不读书,一家人共同读书看报,学习就成为享受,不会感觉是一种累赘,作父母更要热爱学习,用自己的行为引导孩子共同进步。

五、关于语言学习与阅读。

很多家长一定会头疼孩子学英语的时机,芬兰的教育则说明了母语的重要性,母语起到文化的传承作用,先学好母语再学英语一点都不迟,芬兰本国的语文就有三四种,加上官方语言是瑞典文民众还要学习英语,国发学习语言的难度其实很大,但举国上下,英语都讲得非常好,关键是学习英语的切入点,切不可从背单词、背文章、背句型开始,要先看动画片,并且要多看几遍、玩英文游戏等这样可顺利入门,之后就从听力入手,再鼓励背诵。从兴趣首手,找到合适自己孩子的学习方法,芬兰语言教育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关于阅读,这是孩子学习的最重要手段之一,阅读要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读什么书可是要家长多花心思的。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读书要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但象老夫子、喜洋洋这类的快餐类书籍不可多读,也不能太早涉及到文学类的经典,这类书的内涵往往是悲剧情节,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不见得是好事,待到孩子的认知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再读不迟。

要多带孩子到图书馆,那里才有他们想要的东西,从他们读书的内容上可以反映出他们实质的心理需求,没有那么多书很难发现他们的真正需要。家长要与孩子分享读书的内容、快乐等。

芬兰的教育为我们诠释了一个热爱学习、平等、尊重的国度,一个另人向往的精神平等家园,用最朴实的理念形成最优秀的教育,为我们的教育展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教育需要的是方法与智慧,要学习者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必将伴随个人终身成长。强烈推荐大家阅读这本书,充实自己的教育理念。

读后感芬兰教育【篇2】

书中介绍,芬兰学生都在网上进行考试,上课也要用电脑查找资料,这让我惊叹芬兰教育的信息化程度之高。看完书后,我在手机上看到《广州日报》的一则新闻——“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视力尤其堪忧,近视率居世界第一。广州大部分儿童、青少年也在遭遇近视困扰······市教育局牵头起草了《广州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为了防止近视要限制电脑的使用。这跟芬兰学生天天接触电脑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我个人觉得学生近视的原因其实跟使用平板电脑关系不大,不然芬兰学生的近视率应该比我们高才对。反而信息化这是时代潮流,我们应该积极接受,如果学生能在网上做作业、考试,这将大大减轻老师的工作量,不少简单的题目可以依靠电脑完成批阅。

我自己工作的学校也有平板班,学生上课可以使用平板电脑,但我个人觉得自己对平板对信息化的利用还是不到位的。可能根源在于自己对学生的不信任,不相信学生能借助平板电脑作出什么创意,课上所谓让学生借助平板查资料,不过是让学生从网络中找出某个问题的标准答案罢了,课上还不断警惕着学生有没有用平板做别的无关的事情。如何做到像芬兰的老师一样信任学生,对于我自己而言也是一个修炼。

读后感芬兰教育【篇3】

作为一个有理想有目标的青年教师,坚持阅读无疑是最好的自我提升途径。一直在各大论坛和微博看到社会热议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诀,也因此一直对芬兰的教育充满了好奇。这次青年教师读书活动,终于能静静得徜徉在作者的描述与感受中,体验了很多教育的小幸福,内心多了些对教育更深层的思考,也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了些许反思。

“见树又见林,先见林,再见树”的芬兰教育课程体系是最令我惊叹不已的。先让学生对要学习的知识或技能有总体的了解,引发他们的兴趣后再进行不同层次的学习。这的确比先逐个细节来教学,效果要好得多!比如溜冰和有用,若直接开始从换气、姿势等一个个细节开始,可能学生会丧失兴趣或太注重细枝末节;相反,如果直接向他们展示各种溜冰姿势、各种游泳美妙瞬间,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便会大大激发,学习起来更有动力。

这个理念完全可以用到教育的各个方面,比如七年级第一节英语课,如果直接开始教授新课内容,未免太为乏味,更不适合刚进入中学的青少年的好奇和活泼的心理。因此每个学期的第一节课,我都会进行一整节课的英语启蒙或体验课,比如用环游世界的照片,北极看极光的视频,带外国访问者参观故宫侃侃而谈的记录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向往,再告诉学生我们将进行怎样的学习。如果是八年级第一节课,我可以将学生通过一年以来的英语学习取得的进步和成就做成动态视频,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付出与收获,为孩子下一阶段的学习注入新的动力。

“阅读是终身资产”是第二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理念。芬兰不仅让阅读的理念深入人心,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作文为每个孩子提供了足量的阅读书籍。很多小镇上甚至有流动书屋,整个芬兰,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氛围,都弥漫着书香,让学生在长期的优质阅读中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个人品质。

芬兰的教育体系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细节落实,每项政策每个角落背后都体现的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实现了教育对每一个孩子真正的尊重。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这句经典名言对于教育的过程来说的确是对的,但许多中国家长和孩子却因为这句话疲于奔命,焦虑不安。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是大家都误解了这句话背后的深意。人生是场马拉松,起跑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一场和自己赛跑的马拉松,而非他人。

“立身以立学为本,立学以读书为先。”在今后的思想、学习、生活、工作各个方面,我将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一个胸怀匠心、有责任感,能够走到群众中去,真诚地为群众服务的人,将自己这本“无字之书”写成言之有物、读之有味、感而思进、他人爱读的好书!

读后感芬兰教育【篇4】

翻开这本书,一口气就读完了大半,内容平实处处都是实例与感悟,可能与我的教育工作有关,从自己孩子受教育的角度出发更细致地帮助我们看清芬兰教育的实质,让我与大家一同揭开芬兰教育的面纱。

一、见树又见林的教育全局观。

大多数情况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点接着一个点学习,一个动作学会再学习另一个动作,学完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不能将学习的内容连系起来。这样带来的问题就是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动力后再好的教学方法都会失效,我们身边很多学生都是这样的情况。芬兰人则站在全局的角度进行教育,从保持兴趣入手,学生学习激情得以保证。教育我们的孩子时,一定要适时站在全局的高度统领全局,审视整个学科,学习效果则可以保证。

二、人生是场马拉松。

人生是比赛吗?答案是肯定的。可是比赛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要自己比自己的进步速度、耐力,不是大家站在一条起跑线上比输赢,短跑才能比出输赢,一生的长跑如何比较?正因为我们有了比赛的观念,所以小孩子甚至见不得同班同学比自己优秀,天天拼命去补习。比赢了这场比赛,却失掉整个人生。与自己比则是一个朴素的教育理念,人与人没有相同的,体现在学习能力方面差别更大,人与人之间可以对比的学习内涵更少,受教育的个体自己的进步程度应是最重要的,这样可以培养出个性、上进的个体。放在学校教育我们要注意到教育的多样化,减少学生之间的比较对学生造成的伤害。

三、精英教育。

精英引领着社会的前进,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教育中的精英要非常慎重,因为孩子并不能完全理解社会竞争的法则,也不明白竞争的目的,很多情况精英的情结来自孩子后面那对渴望成功的家长。当有一天孩子发现他成不了精英时,心理上的落差,不知父母怎么去帮助解决。芬兰人不培养精英,却个个都是精英,这来源于教育理想,这是一种大智慧,我们只是为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就行了,种下一颗适合的种子,等到种子发芽之时,很快就可以收获丰硕的果实。从另一角度看,芬兰人也珍惜每一名学生都是宝贵的人力资本。

四、用家庭教育赢世界。

学习一个持久的动力来源就是习惯,哪里可以养成这样的习惯,是家庭,一个爱读书、爱学习的家庭是想孩子出息的地方。家里还要多放些报纸杂志,放在一个伸手就能拿得到的地方,不愁孩子不读书,一家人共同读书看报,学习就成为享受,不会感觉是一种累赘,作父母更要热爱学习,用自己的行为引导孩子共同进步。

五、关于语言学习与阅读。

很多家长一定会头疼孩子学英语的时机,芬兰的教育则说明了母语的重要性,母语起到文化的传承作用,先学好母语再学英语一点都不迟,芬兰本国的语文就有三四种,加上官方语言是瑞典文民众还要学习英语,国发学习语言的难度其实很大,但举国上下,英语都讲得非常好,关键是学习英语的切入点,切不可从背单词、背文章、背句型开始,要先看动画片,并且要多看几遍、玩英文游戏等这样可顺利入门,之后就从听力入手,再鼓励背诵。从兴趣首手,找到合适自己孩子的学习方法,芬兰语言教育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关于阅读,这是孩子学习的最重要手段之一,阅读要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读什么书可是要家长多花心思的。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读书要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但象老夫子、喜洋洋这类的快餐类书籍不可多读,也不能太早涉及到文学类的经典,这类书的内涵往往是悲剧情节,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不见得是好事,待到孩子的认知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再读不迟。

要多带孩子到图书馆,那里才有他们想要的东西,从他们读书的内容上可以反映出他们实质的心理需求,没有那么多书很难发现他们的真正需要。家长要与孩子分享读书的内容、快乐等。

读后感芬兰教育【篇5】

摘抄:人生究竟是一场马拉松长跑,还是一场只在乎赢在起跑点的百米冲刺?芬兰教育一心想的,是不让一个孩子落后,尽力帮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最适当的位置,拥有完整丰富的人生,而且她做到了。

芬兰教育体制真心把每个别人家的孩子,都珍视为自己的宝贝,去拉拔抚育、用心灌溉,给予时间、空间,找到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协助鼓励养成学习动力,从不刻意强调精英、先进、竞争、比较,从不要求学生和老师具备超人能耐,从不奖励全勤与整齐划一,而将人人视为有着喜怒哀乐的平凡人性,然后从人性的根本上,去寻思如何陪着他们健康、正常地走完成长中的教育。如此而已。

我最羡慕芬兰老师的,不是他们优渥的待遇,不是他们全球最少的课时,最长的假期,不是他们几乎不用批改作业,更没有一些形式的官方文件要上交。而是整个社会给予老师的充分尊重和信任。

他们的学校从不给老师做无谓的评比和评分,教育机构的官员们的回答是:“我们的老师,都是一样好!”芬兰人还会反问:“请问,对老师作评比的意义何在?”

当然,我们也讲信任和尊重,但是似乎停留在举旗帜,喊口号阶段。而中国的怪现象是,口号喊得越响亮的,问题就越严重。于是,社会不信任教育部门,教育局不信任校长,校长不信任老师,老师不信任学生,反过来,学生也不信任老师。所以,一级一级下来,设计了无数的条条框框,来进行管理。然后,揪住一点小错,就无限放大,喋喋不休。比如现在的安全问题,已经到了草木皆兵的程度:学生如果假期游泳,出现了人身危险,班主任要为此负责。外来人员闯入校园,和班上学生发生冲突,班主任要为此负责。这些规定简直让人啼笑皆非。

为了安全问题,我们已经取消了春游,秋游,取消了大部分的校外活动,那再接下去,是不是要把我们的高中生放到保温箱里才觉得安全?

同样的,芬兰的教育也给了孩子们充分的信任和尊重。这种尊重,不是浮于言语上的,而是扎扎实实的落实于行动中的。他们的教育参事在一次演讲中说:“赋予自由,就是责任的开始。”

芬兰的学生上课,没有固定的时间,上了中学之后,没有固定的教室。信任起于自我管理。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存在类似“警察和囚犯”的管制。

芬兰的教育是全球最均衡,学生成绩落差最小的教育体制。他们不强调“精英”,教育体系不带头,不鼓动,不排名,希望落实相对的平等,以此为教育施政最基本的考量。毕竟,天才与精英是真正的少数。并且,他们为社会小众和弱势群体倾注更多的教育资源,对智力不足,身体残障,移民的孩子,都保障相对公平的手教育权利,将他们努力转化为社会安定发展的中坚力量的一部分。

我们的教育,大概是人口众多的关系,充满着紧张的竞争,是多数人争取少数的良好教育资源的过程。因为这样的背景,学校也仿佛变成了优胜劣汰的冷血丛林,对于暂时没有跟上大部队的同学,我们只是过分强调他个人的努力,而没有能力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引导他们寻找出自己的兴趣和出路。甚至有时还会不自觉地冷嘲热讽,让他们在中途就自我放弃。

“有教无类”,“众生平等”已经变成了苍白无力的口号。

“不抛弃,不放弃”。在教育的途中,坚持永远比放弃艰难。我希望我能带着三班的所有同学在接下去的九个月里,无论风雨,共同前行。

爱的教育第一月读后感


《爱的教育》这本书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恩利科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爱的教育第一月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你!

爱的教育第一月读后感篇一

在暑假我看了几本书,但让我印象最深的,感受最大的书是爱的教育,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全书以一个爱字贯穿始终,看到书名就使我思考,在这个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呢?怎么做才能做到爱呢?我带着这个问题,和一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走进爱的城堡,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

《爱的教育》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描写了发身在安利柯身边的各式各样的感人小故事,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细腻生动地刻画了各种高尚品质——爱国、善良、侠义、英勇、宽大、无私,令人深受感动。每一个字都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这一切的一切,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在这当中,我找到了答案。虽然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特殊,但真的让人觉得很温暖。爱比珍珠更宝贵,比糖果更甜蜜,比水晶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爱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令人快乐,人人都想要而又用金钱买不到的感觉。爱能够将心中的恨化为勇气,它使你微笑地面对生活,使你倔强地反抗命运,它是还魂的仙草,给罪人新生,他是慈爱的母亲,唤浪子回头,它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命运不会让你白白付出,它会用人间最珍贵的爱来回报你。此外,爱的教育讲述的是情感教育,却洋溢着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充满乐观向上的精神以及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无情,读了之后让人回味无穷。

爱是什么,爱是用不完的空气,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爱是一方广袤的天空。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爱的教育第一月读后感篇二

《爱的教育》这本书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恩利科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们所表现的更多的是闪光的美德,这正是小说极力颂扬的地方。小说记录了长辈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启示,附在日记后面还以第二人称写了他们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它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里充满了爱。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

读《爱的教育》,有泪有笑,但一直在心底涌动着融融的爱意,暖暖的感动!书中几乎涉及到了人世间所有高尚的爱,博大的爱。

有父母与子女之爱,姐弟之爱,同学之爱,师生之爱;还有对弱者之爱,对不幸者之爱,对劳动之爱,对学习之爱,对环境之爱,对大自然之爱;以及对人民的爱,对军队的爱,对祖国的爱……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爱的定义,但是我知道,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

所有爱的内容都不空洞,都是生动丰富的,都是融入了生活的,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这样的爱的教育,才能够真正地被学生所接受。

我想,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

有了这些爱,人与人之间就会少了冷漠、自私和狭隘,生活才会充满爱。

爱的教育第一章读后感


爱的教育第一章读后感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读完了《爱的教育》第一章十月。在这一章里有一个故事使我和我的家人十分感动。

这是一个很感人的故事。讲了一名叫洛佩蒂的二年级学生在上学的路上看见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在马路上跌倒了,这时一辆车向他飞快地驶来,洛佩蒂见状就冲上前把他救了出来,可他自己的脚却被车轮轧伤了。

他那见义勇为、舍己为人的精神使我感动。这正是很多人所缺少的。

见到别人摔倒了,大多数人在旁边看热闹,只有少数几个人会去把摔倒的人扶起来,送到医务室治疗。

公交车上,有些人明明见到扒手在偷东西,却装作什么也没看见的样子,不肯上前去把扒手抓住,扭送到公安局,使失主损失惨重。只有少数人见义勇为,敢于去跟坏人较量。

在我们的生活中,就缺少像洛佩蒂这样具有舍己为人,见义勇为精神的人。怎么办呢?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有他这样见义勇为、舍己为人的精神,人人之间互帮互助,团结起来共同与坏人较量,那么扒手、抢劫犯、贪官污吏就会越来越少,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安定、幸福,我们的社会也会变得更加美好。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做洛佩蒂吧!

喜欢《《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爱的教育第一月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