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高三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高三读后感800字

高三读后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10-12 来源:互联网

注定孤独一生作文1500字_高三读后感。

书籍教人明理,给予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小学生,除了学习课本知识,还有要多进行课外阅读。多读书有助于小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知识。每个人对于优秀的书籍,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小学生怎样将自己的独到见解写进读后感呢?小编特别编辑了“注定孤独一生作文1500字_高三读后感”,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注孤生,本是一个戏谑的词语,在众多悲情小说中,却是众多主角的最后结局,不免让人唏嘘不已。

如若生活像小说一般,充满套路,身边人也轮番上演苦情戏码,待人虚与委蛇,是不是更多的人会选择,孤独一生?暑假时,闲暇之际,看了一本言情小说《后来我们都哭了》。高中时已经听过,听说是一本很能感动人的小说。于是,连着好几天,一闲下来就看,在一个深夜,我终于看完了那本书。本来觉得,言情小说纯粹用来娱乐而已,没有什么艺术效果,也不会引起我的情感共鸣。可是这本书,却真正的触动了我的内心。在那个深夜,内心的孤独感愈加膨胀。我一个人跑到窗外,看着闪烁的星辰,思索,无边的夜色下,有多少人,在尘世中踽踽独行。。。

看着天上的寥落星辰,心里一阵阵空虚落寞,又回到房间,躺在床上,想着那个悲伤的故事,久久不能入睡。

一直以来,我都会害怕看完一本书。不喜欢结局,不喜欢故事已完结。哪怕是喜剧的结尾,还是会伤感叹息。总是会有无来由的悲伤席卷而来,当然,我知道,结束了这个故事,我还可以去看下一个故事,只是,故事的主角变了,看故事的心情也不一样了。而无论看多少个故事,我还是要回到现实,继续自己的人生。

一直有写读后感的习惯,于是,零点时,我平静的写下了对那个故事的体悟与感受。

林洛施,若有所失,纯粹的她因为家庭变故变成不良少女,却为了不让朋友为难再次变得乖巧,然而,一直在与命运抗争的她,一直坚强的让人心疼的她,却在最后,失去了所有人,孤独的踏上旅程。。。

陆齐铭,那么的深爱,却选择了放开,曾经的拥有成了笑话,海誓山盟亦烟消云散,或许是命运弄人吧!可是,我无法接受他的沉默,他的误会,他的不戳破,让一切变得难以收拾,所以,他也注定不能拥有他年少时最爱的人。林洛施,陆齐铭,像是两条相交直线,在短暂的相聚之后,渐行渐远,最后永别。

米楚,拥有人人艳羡的身家背景,却是一个那么孤独,那么缺爱的孩子。所以,看到丁丁的单纯,她愿意付出一切,对于林洛施的冲动,她一味包容,甚至愿意为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林洛施去坐牢。越是毒舌的女孩子,越让人心疼,烟酒脏话之下的她,却是个倔强的孩子气一般的人。

苏冽,孤身在外坚强打拼,从懵懂无知的小女孩,到独当一面的女强人,其中的苦,不言而喻。是不是当她爱上了那个不该爱的男人的时候,就注定了悲剧的人生?只是,难道没有背景的人,就不能追求一份完美的爱情了吗?就不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就不能好好的活在这个伪善的世界吗?

。。。

然而,悲剧的结尾却赚满了眼泪。

亦如鲁迅先生所言,不过在戏台上罢了,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讥讽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

所以,悲剧才会有巨大的艺术张力,才会有营销价值,才会有让人泪流满面的冲动。因为,人们不会记得完美的结局,反而会记得那些悲伤到让人潸然泪下的结尾,亦如郭敬明始终如一的华丽笔触悲伤到心痛的结尾,亦如莎士比亚流传已久的四大悲剧。

只是,结局的怆然泪下,会不会让作者也不忍下笔,看着自己创作的另一个世界中鲜活的人物,每一个人物都倾注了作者的心血,每一个人物都性格迥异,个性分明而那些串起整片故事的脉络,也许是生活中的自己的部分投影。写作来源于生活,思维随情感而定。也许,每一个匠心独运的作者,私底下都是饱经沧桑阅尽炎凉的孤独患者。不然,又怎会创造出这样一个庞大的悲剧呢?

书中主角热爱生活,是个十足的乐天派,身边也是朋友一大群。可却偏偏命运坎坷,遭受身边最亲近的人的抛弃背叛。而书中那个可恶的配角其实也是个可怜人,她只是简简单单的做自己,只是因为她与其他人不同,就被同学诋毁中伤,最后也是凄凉收场。

也许,在生活中,也在上演着这样的故事;也有人在遭受着可怕的经历。

故事,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这本书是一个警醒,告诫我们,不要随意猜测别人,不要恶意中伤别人,不要轻易放弃那个曾经深爱的人。。。

故事的最后,主角们,纷纷卸下光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其实,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孤独的行走在世间?

倘若俗世险恶,我可以不可以选择孤独一生?倘若活得辛苦,我可不可以选择平静死亡?倘若,我们每个人,生下来,注定孤独一生。

hdh765.coM更多小学生读后感小编推荐

影响我一生的警句作文400字_高三读后感


在我读幼儿园时期老师就给我讲过这么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这句话影响了我一生,同时也改变了我一生。

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它的原句是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对于当今的社会大多数人是最好的良药,我们社会大多数人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也是我们人性的弱点———把别人的痛苦建立在自己的快乐之上,人云亦云的心态对待社会上某个事件。比如凤姐事件、比如王宝强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是主人翁的痛苦回忆。可是他们却成为人的嘲笑对象和人们饭后的谈资,我们如果用老子这句话来警示自己,那么他们就没有那么多的舆论风波,就有更多的平静生活。

所以,我一直以来都对古代的圣贤保持着感恩的心是他们让我懂得如何处事,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对待世界。感谢有你让我一生大多数处于快乐与美好的日子里,少了那么多的仇恨与痛苦。同时我也希望世界上每个人都用这句话来对待我们的社会与世界。

《一生欠安之朱安》读后感作文800字_高三读后感


未读这则文章前我对鲁迅的了解一直是他文学和政治上的成就。对他的感情及家庭生活知晓得寥寥无几。或许也从来不会知道他还有一个有名无实却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痴心不改苦等一世的原配妻子——朱安

通读全文,我在作者笔下在属于朱安对自己一生的回忆里看到了朱安的一生。可我并不意外她最终的结局。只因为那句:你名朱安,家有一女即是安。风陵渡口她与鲁迅的初见就是她一生悲剧的开始,只是当时的她并未察觉。只觉得遇上他惊艳了她的时光,未曾想她从来都不是他的梦。于她而言,他是她的一心人是她在旧日冰冷没有一丝温度的世界里唯一的余温。而她对他来说不过是父母之命不可违,是母亲赠与他的一件礼物。可有可无,没有爱情,亦无亲情。剩下的只有责任。在这场名存实亡的婚姻里他们注定不平等,但是从她遇见他爱上他的那一刻她就已经输了,因为他是得而不爱,所以注定她爱而不得。

所以,当他对许广平说出那句:她只是母亲的太太而不是我的太太。左不过是母亲赠与我的一件礼物,我对她只有责任与爱无关。的时候我不知道该怎样说出当时的感受。也无法形容许广平说公平竞争的心情,更无以言表朱安听到那句只是礼物与爱无关的心如死灰。。。可是,是他错了吗?是许广平错了吗?又是朱安错了吗?难辨对错。关于这一个论题,朱安曾说过的一句:先生从内到外都在革新。只有我是他的一件旧物。是啊她嫁的人注定不平凡而她只是封建礼教下一个旧日妇人而已。世道变了,容不下一个她同样也容不下她小心翼翼低微到尘埃里的爱。。所以,她最后只能抱着初见他时心里的倾慕和幻想着他终有一天会归来还她一份温暖安宁的美好期许里郁郁而终。

我想,一生欠安这四个字应该有多个截然不同的含义。一是鲁迅于国于民仰不愧于天府不怍于人,却独独亏欠了朱安一世的安稳。他不曾亏欠许广平满腔热忱崇拜的爱,却辜负了朱安默默无语痴痴等待的一世情深。而朱安,虽然对鲁迅耗尽一生的等待却始终无愧无悔,却也欠了自己一世的安稳和求而不得的幸福。

境由心生作文900字_高三读后感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世界,有悲有喜;在每一本书中,我也享受活在作者笔下苍穹的过程,因为这使我获益匪浅,就如王小波所言,读书能让你活在过去、现在和未来。

自从上了高三,就很少像以前一样放下时间狠狠地读万卷书,再爽爽地抒发心中万千感慨。由于读书节奏的减慢,让我用了两个月才把《解忧杂货店》这本书读完。

读这本书,首先是对这本书早有耳闻,对于它的作者也是较为钦羡。书的开篇,里面丰富的故事情节也对我有极大的吸引力,一个连接现在与未来的解忧杂货店,就像一个连接现在与未来的人生十字路口,由此引出了各段小故事。饱览作者的构思之精巧,用笔之老练之余,也让我有很大的感触。

“现代人内心流失的东西,这家杂货店能帮你找回”书本封面如是说。是的,这家杂货店确实帮很多人找回了信念,找回了自我,误入歧途的小偷,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无从选择的克郎,为披头士着迷又遭遇家庭不幸的和久浩介,想用陪酒和当有钱人的情人来帮助自己完成人生抱负的晴雪。每个人都带着各种烦恼而来,最后,每个人都过上了相对满意的生活。

但是,这却不仅仅是杂货店回信的力量,而是每个人靠自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其实。很多时候,杂货店的回信并不是都给出了最好的解决方案,甚至与好的方案截然相反,但来咨询的人自己内心都理解成了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境由心生,成败由内心决定。

这也让我想起我近来心中的浮躁,我老是觉得自己周围环境不好。我也总是觉得自己从云端跌入大地,又从大地跌入地狱,我可以给自己多些时间来缓解,来调节,可以放松。是的,对于曾经的我来说,差班就是地狱。然而,看完这本书,我认真思考,自己也没那么可悲,只不过自己内心无形地放大了外来的影响,最可悲的是自己内心的堕弱。

看完这本书我才明白,自己浑浑噩噩,其实是自己放不下过去,承担不起过去,让过去在自己的生活里兴风作浪,自己内心又放大这些风和浪。

作者东野圭吾说:“如今回顾写作过程,我发现自己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一个人究竟应该怎么做?我希望读者能在掩卷时喃喃自语:我从没读过这样的小说。”的确,我现在也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我也从解忧杂货店里认识到自己丢失了什么。

我已掩卷沉思片刻,我告诉自己:境由心生,勿忘初心,即使在你并不喜欢的差班。从现在开始,对浑浑噩噩的自己说再见。

在细雨中呼喊作文1500字_高三读后感


这是我看余华小说的第三本。前面看过的两本分别是《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其实每次读完都有挺大的感触的,但是当我想用一些文字记录下来的时候,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所有的内容似乎被作者洗涤,留下了一个空荡荡的我在回忆着书中的点点滴滴。

书中的“我”经历了从出生到成长到离开到回去的过程。一生中遇到了许多人,“我”以真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也换来了无数个短暂的友谊。

在“我”寻求友谊的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多伤心绝望的事情。苏杭的背叛与毒打令“我”苦不堪言,甚至于感激那段日子,高高在上的苏杭跟“我”友谊的决裂。“我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我”当时内心的绝望和撕心裂肺的痛苦或许只有经历过同样背叛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总之当我们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的时候,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了。”好友苏宇遭到了当时黑暗社会的迫害,作为他的朋友,“我”与时代保持对立,毫无畏惧。能够同甘共苦的友情才经得起岁月的考验。

“我”的另外一个朋友鲁鲁是个小小的孩子,他的身边总有无数人欺负他。他幻想着自己有一个高大威猛的哥哥一直在暗中保护着他,并以此来威胁那些欺负他的人。可是当他们知道鲁鲁所谓的哥哥不过是他自己臆想出来的,他们变得变本加厉起来。

此时此刻,“我”就站在不远处看着他们欺负鲁鲁。对友情的维护让“我”鼓起勇气,赶走了那些欺负侮辱鲁鲁的孩子,并让鲁鲁告诉那些人,“我”就是鲁鲁的哥哥。可是,鲁鲁所有美好的幻想都被打破了,他怎敢承认自己还有一个这样的哥哥呢?“我”从鲁鲁的眼神中再一次地看到了那种对友情的绝望,这种绝望令“我”寒颤。

文本最令我痛心的部分是作者写下祖父的那一段。在我眼里,他的祖父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人物。孝敬自己的父母亲,关心对待自己不是很好的儿子,受到了“我”以及其他孙子的爱戴。如果不是因为社会现实的缘故,祖父应该是一个特别幸福的人。

然而,现实的无情毫不犹豫地在祖父极其家庭中劈下了一道闪电。带着母亲落荒而逃的那一段:“直到后来的一个夜晚,精疲力竭的孙有元脱离了人流,将我曾祖母放在一棵枯萎的树下,自己走远去找水后,他才不用再背着母亲奔走了。连日的奔波让我虚弱不堪的曾祖母,在那棵树下一躺倒就昏昏睡去了。”无奈放下母亲去打水的那么一点点时间里,活着的母亲就被一条野狗咬死了,面目全非。

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我真的痛心疾首,眼泪止不住地往外流。脑海中闪现着无数个曾祖母被吞噬的画面,残忍至极。真的难以体会作者是以怎样的心情以及在什么样的背景之下写下这段文字的。

“祖父晚年的形象就像一把被遗弃的破旧椅子,以无声的状态期待着火的光临。”祖父的晚年一直在纠结悲伤痛苦之中度过。他天天叫唤着自己即将死去,躺在床上哼哼唧唧。他打算绝食把自己饿死,可是肚子承受不了儿媳送来的饭菜的诱惑。祖父只不过是不想给当时一贫如洗的家庭再增添任何负担。想死却又死不了,整天被自己的儿子嫌弃。在临死时,儿子却手舞足蹈,发出了“终于死了”的兴奋感。多么讽刺的一个画面啊!

“孙有元经历了冗长的低声下气之后,在临终之际令人吃惊地焕发了他年轻时的蓬勃朝气,从而使他生命的最后那部分显得光彩照人。这个垂暮的老头,以他最后烛光般的力气,竟然去和那连日阴雨的天空较量。”

“我”在六岁时离开了南门,被一个城市里的家庭所领养。小小年纪的“我”就懂得这个世界的待人之道。我用自己的勤劳和诚实的品格换来了养母的喜爱,在城镇扎根,认识了为数不多的朋友。可是却也遭受了别人的陷害。所谓的为人师表在那个时代的笼罩之下却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文本中也不乏幽默风趣的句子:“将他的讲义摊开放在我的桌上,双手撑住我的课桌,唾沫横飞地讲着。我倾听时,仰起的脸上饱尝了他的唾沫,犹如在细雨中听课。而且他还能时时发现自己的唾沫已经飞到了我的脸上,于是他时时伸过来沾满粉笔灰末的手,替我擦去他的唾沫。往往是一节课下来,我的脸就要像一块花布那样色彩纷呈了。”

读到这儿的时候,我的脸上露出了少有的笑容。可是冥冥之中,内心却有一阵痛楚感伴随着我,似乎看到了后来“我”被两个成年人陷害却只有养母相信我的场景。

回到南门之后,作者写下的文字才让我明白了这本书名的含义。稍作摘录:“我看到了远处突然升起一片火光,越来越大的雨点与那片火纠缠起来,燃烧的火不仅没有熄灭,反而逐渐增大。就如不可阻挡的呼喊,在雨中脱颖而出,熊熊燃烧。”

之所以写下了这些文字,是因为我觉得这本书跟前面两本是有很大程度的不同的。我读完之后最真实的感受就是不真实。特别是作者关于死亡的记录。慢慢回想起那些人物的死亡过程:苏宇、祖父、养父王立强……他们的死亡看起来就像是一部悬疑剧,让人捉摸不透,却又深表心痛之感。

最后依然以文本来结束:生命在面对消亡时,展现了对往昔的无限依恋。每个人都是畏惧死亡的,无一例外。

浅析王琦瑶作文1500字_高三读后感


作家三毛说过一句话:“世间万物的来和去都有它的时间,刻意去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还有《乱世佳人》中的一句:“你把自己的幸福拱手相让,去追求根本不会让你幸福的东西。”我认为这两句话在适合不过王安忆笔下的王琦瑶了。

王安忆笔下的王琦瑶出生于旧上海的弄堂一个普通平凡的家庭。她纯洁而且易碎,她在小小的年纪,心里就充满着大大的梦想,她不甘于平淡的市井生活,她喜欢被镁灯闪耀的感觉,她喜欢漂亮的衣服,喜欢漂亮的头饰和戒指。而这些美丽奢华的事物是她普通家庭所不能带给她的。所以她一直算计她自己的生活,想要成为更好的人,她连自己的朋友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她想通过自己的美貌,挤入上海的上层社会,追求浮光掠影、纸醉金迷的上流生活。是的,因为她的美丽外貌震惊了上海,所以她成功的进入了上海上层社会,成为了上海十里洋场繁华社会的“三小姐”。也就因此她放弃了一直对她好的程先生,转身投入了李主任的怀抱。其实王琦瑶并不是爱李先生的金银钱财,她有亲人有朋友,也有爱她的程先生。她也并不贫穷,她在闺阁里不缺吃不缺穿,她之所以委身于李主任,是因为李主任是上流社会人士,他有着王琦瑶所羡慕,所没有的东西。李主任会带给她一种自身价值实现的感觉,是一种在她心中她人生的质的飞跃。

其实王琦瑶跟了李主任后,她就被安排在了爱丽丝小屋,成为了被人豢养的一只笼中的金丝雀。只是一只仅仅供人欣赏的金丝雀。。。。。。她在爱丽丝小屋中等啊等啊,等来的却是上海的沦陷,朋友们的告别和李主任的不辞而别。最后就只剩下她自己和李主任留给她的一盒金条。

王琦瑶是一个家庭观念淡薄的人,似乎她与家人之间是有隔阂的,与家人的感情是寡淡的。自从她成为李主任的金丝雀后,她的父亲气的不与她来往,甚至不愿认她这个女儿。她的母亲也只是来看过她一两回。而且在上海沦陷后,她并没有回家,而是自己一个人逃往了邬桥乡。在乡下,她遇见了书生“阿二”,经历了一场短暂的更像恋爱的恋爱,然而王琦瑶已经不是少女时代“上海三小姐”的王琦瑶,她已经历得太多,而涉世未深的阿二注定不会真正了解她,他们像是在风雨的间歇里共处屋檐下的路人,很快便匆匆告别。后来,王琦瑶又回到了上海,,靠着给人打针的微薄收入,她隐姓埋名地生存下来,并经营出了她自己的那个小小的地下沙龙。还与康明逊、混血儿萨沙之间产生了不无荒唐的“爱情”,并生下了一个没有名义上的父亲的女儿。在女儿长大后,她参加怀旧舞会认识了喜欢老上海味道的年轻人老腊克。可是老腊克只是想从她身上领略老上海的风情而已,所以在老腊克想回归正常生活后,王琦瑶想用仅剩的那盒金条留下老腊克,可惜最终老腊克还是抛弃了她。最终也因为这盒金条而招来了杀身之祸。《长恨歌》结局最后写到“鸽子从它们的巢里弹射上天空时,在她的窗帘上掠过矫健的身影。对面盆里的夹竹桃开花,花草的又一季枯荣拉开了帷幕。”一个经历一座城变化的女人就这样死去,老上海的文化风情也随着王琦瑶的死亡而消失。

王琦瑶是一个具有新思想的女性。她想要靠自己,去实现自己的愿望,过上更好的生活。可是她的行动无一不是在依靠男人。她就像水中的浮萍,漂泊不定、无依无靠。男人在她的生命里充当了能让她停靠的港湾,可是每个男人自私、懦弱、虚伪让她的人生经历坎坷不平。所以女性的命运必须由自己来把握,依靠男性来改变命运只能是女性的一厢情愿却不切实际的幻想。

王琦瑶是一个可怜亦可悲的人。王琦瑶在错误的时间遇上了对的人,然而却放弃了他。她可悲的自尊心和固执,让她明明知道自己的选择错了,却要强颜欢笑,对别人说自己过得很好。她给自己编造了一个美丽的梦,沉浸其中,一步步走向堕落,最终深陷泥潭。

她如风中落花,随风而逝,落入泥潭,染上尘埃。

《勇敢而清醒的女性》作文1500字_高三读后感


—以《飘》中主要女性人物为例书评

引言:不少人在看过《飘》以后,被斯嘉丽对明天永怀热忱的品质打动,而笔者认为:本书最令人钦佩的女性人物是玫兰妮。

摘要:本文将通过对斯嘉丽及玫兰妮的性格剖析,从两位女性对爱情的态度、对生活磨难的态度及周围人对她们的评价等方面来进行阐述和对比。论证引言所提出的观点。

在刚刚开始阅读《飘》的时候,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对玛格丽特大胆奔放的文字感到既惊艳又羞涩。她拿着手术刀,把女主角斯嘉丽的内心世界坦然地解剖给读者。斯嘉丽从来不是什么名媛淑女,她热烈,有心计,利用自己的美貌为所欲为,想让全天下的男子都拜倒在她裙下。她不顾世俗,愿为爱付出一切。她像我们,却又完成了太多我们不敢做的事情。斯嘉丽的绿色眼眸,闪耀在每一个读者的梦里。

斯嘉丽的魅力还不止于此。当亚特兰大被北军包围,成了一座死城,玫兰妮即将生产,斯嘉丽只能留下。瑞特在战火中抛下她,她不得不靠着自己赶车回塔拉庄园,穿过封锁线,带着一个可能会死在半道上的产妇,一个孩子。历经千辛回到家园,却得知父亲疯癫,母亲病逝……命运的巨浪不停地拍倒斯嘉丽,可她却一次又一次地站了起来,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坚定。

然而当斯嘉丽嫁给了瑞特,终于过上了富裕生活之后,我对她的感情也渐渐变化。她挥金如土,结交狐朋狗友,弃母亲的教诲于不顾。南方人都恨透了她,评价她为荡妇、贱人。她对自己的儿女漠不关心,只知打骂。当她旺盛的生命力,不屈的品格,在优渥生活中日渐失色时,她的魅力也在消褪。

斯嘉丽战胜了厄运,战胜了贫穷,却没有时间去和自己的内心对话。每一位读者都看得出来。瑞特和她才是天生一对,她却固执地认为,自己深爱着阿希礼。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念念不忘是名为“阿希礼”的幻象。而瑞特只能将对她的爱转移到女儿美蓝身上,美蓝死去之后,他对她的爱也磨灭殆尽。

玫兰妮的形象一直是苍白柔弱的,斯嘉丽从一开始便憎恶她,说她:“不敢向一只鹅吐口水”。与斯嘉丽的热情洋溢比起来,她是那样的弱小纤细。却又在需要她的时候,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在斯嘉丽枪杀北佬的时候,玫兰妮的表现让我大吃一惊:“她从玫兰妮温和的声音和柔顺的意志后看到了寒光森森”。

在重振塔拉庄园时,玫兰妮不顾病弱的身体,去棉田里摘棉花,和斯嘉丽相互支持,等待阿希礼的归来。她的勇敢,纤细却坚定,在她的身上有着斯嘉丽母亲埃伦的影子。也正是玫兰妮的平淡苍白,与斯嘉丽的绚烂热烈交相辉映,给读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在爱情上,玫兰妮一直深爱着表哥阿希礼。他们是一个世界的人。喜欢莎士比亚,喜欢幻想,喜欢安静宁和的生活。她是个几近圣母的女子,一直对自己身边的人报以纯洁的信任,即使阿希礼的妹妹印地亚和流浪者阿尔奇共同检举斯嘉丽和她丈夫的私情,她也愿意相信自己深爱着的斯嘉丽永远不会背叛她。我像斯嘉丽一样以为,她是“脑筋有问题”。

直到小说结尾,玫兰妮弥留之际,她对斯嘉丽说:“阿希礼——没有实际经验。照顾他吧——斯嘉丽,可是——不要让他知道。”要不是死亡来临,她永远也不会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原来她一直明白阿希礼的本质,知道他还耽于过去,不肯面对现实,不肯勇敢地做出改变。她一直做的,就是在他身边帮助他,做他背后的小女人,从不对他指手画脚。爱他,却不让他知道,这是多么崇高无私的爱情。

玫兰妮爱他,爱的是他的灵魂,连同他的不堪和缺点。她的话让我明白,玫兰妮一直是清醒着的,她明白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论事实如何。但还是促使自己去爱他们,忽略他们的缺点,聪明的她还是愿意去把斯嘉丽崇高化,天真地信任她和阿希礼。

小说下册,当读者的视角随着人物一同慢慢褪去少年的青涩,历经战火,洗尽铅华,玫兰妮的魅力也逐渐显现。瑞特说,她是整个亚特兰大一切正气的灵魂和核心。老亚特兰大人也把她当作社交的中心。这不是没有理由的。玫兰妮温和慈爱,意志坚韧,连斯嘉丽的一双儿女都分外喜欢她,从她身上找自己母亲所不具备的母性光辉。

小说尾声,瑞特再也不想要斯嘉丽的爱,他又一次离他而去。斯嘉丽倚在栏杆上,目光坚定,说:“明天我一定要想办法去得到他,不管怎么说,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不知多少人将之奉为座右铭,我却从中阅出无尽的苍凉。真的还会有新的一天吗?激动人心的口号后面深藏着的,是自欺欺人和对过去的无可奈何。

倘若斯嘉丽能够早一些清醒过来,是不是就不会有这样的结局。多少次我认为,她这次总该对阿希礼死心了吧,她却总是一次次奋不顾身,想要捞那个水中月。

精明如斯嘉丽,看透了他人的弱点,却看不透爱情;玫兰妮看透了,选择用天真的信任来以不变应万变,成了整部小说里最睿智的女性。

掩卷沉思,不禁怅然。人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斯嘉丽,她勇敢又莽撞、热烈又自私,为了爱情甘愿献出自己的所有。但我总觉得,作为女性,我们更应该学会做玫兰妮。在追逐自己所爱之前,我们先要明白,自己爱的是什么。要学会清醒地去爱、恨。即使爱得“死去活来”,也要日复一日地检视自己的心,和告诉自己为什么而爱。

读后感《注定孤独一生作文1500字_高三读后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高三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高三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