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红楼梦第七回读后感 > 地图 > 红楼梦第七回读后感

红楼梦第七回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12 来源:互联网

《红楼梦》第七回读后感3000字-人生之病。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在我们上高中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中外经典名著。每次阅读完中外经典名著后,都会体会到书中人物那终身百折不挠的精神。为了记录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以及阅读文章的感受,写一篇读后感是很有必要的。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红楼梦》第七回读后感3000字-人生之病》,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本回目标题为送宫花周瑞叹英莲 谈肄业秦钟结宝玉。(脂砚斋批评本)周瑞指的是周瑞家的。本回目有两件大事送宫花、秦钟宝玉初会。两件大事中却包含着很多小事,作者繁笔简笔齐用、大事小事精彩纷呈。

一、送宫花

周瑞家的找王夫人回禀王熙凤接待刘姥姥事项,王夫人不管事,却是掌事人。

周瑞家的送宫花,牵连出英莲的应怜、宝钗的病与药、惜春的佛缘、王熙凤的房事、林黛玉的敏锐,宝钗落选的结果也朗然,如此钗黛矛盾也发芽了。

1.宝钗、黛玉之病之药。

宝钗、黛玉都有胎带的病根,都曾寻医问药,也都白白花了不少钱。

秃头和尚给宝钗了海上方,药料易得,却难在巧得,但是宝钗却有药缘,周瑞家的觉得十年也难得的药剂,宝钗却一二年间全得了。冷香丸,白牡丹、白荷花、白芙蓉、白梅花,雨水之水、白露之露、霜降之霜、小雪之雪,大自然之造化也,药必定包含寓意,一时还难以理解,但是隐隐觉得,这是警示宝钗人生要脱俗。我觉得宝钗陷入世俗太深,所以作者想以冷香丸来提醒她,时不时回归一下自然,活出人的自然的本性,不要那么热衷世俗,不要那么热心进取。

癞头和尚给黛玉的药方或者如同妙玉一样出家,或者回避所有人。两个药方一样的内涵:超凡脱俗。黛玉一株仙草,人界自然难以生存,可是她却偏偏要来人世走一遭,这就注定她的人生悲剧。不过,这与宝玉是一样的,宝玉无才补天的石头,本该在青埂峰下接受自然风雨的浸润,却为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所说的红尘里的荣华富贵所动,执念到人年。宝玉、黛玉前身相仿,今生自然投缘。可是却也有不能克服的阻碍,爱情是人世间的附属物,两个世外之人,自然无法享有,木石前盟的悲剧实乃命中注定。

这一回,黛玉刻薄周瑞家的,看似是不满贾府众仆人乃至部分主子对自己的不厚道,是在维护自己的尊严,实则是金玉良缘的隐忧的外化,刻薄王夫人的陪房的目的不过是想护卫自己的爱情。宝玉自然明白黛玉的小心思,立即命人去探望宝钗,明确告诉宝钗不舒服的自己与黛玉在一起,宝玉此举一则化解了当时场景的尴尬,二则向黛玉表明自己心思在于黛玉,更向宝钗言明自己与黛玉的形影不离。

2.周瑞家收到的不同待遇。

周瑞家的走进宝钗的房间,宝钗正在做女工。宝钗见周瑞家的进来,便放下笔,转过身,满脸堆笑让坐,随即,两人闲聊。宝钗对周瑞家以礼相待又有能聊天的亲近感。

周瑞家的见到迎春、探春,二人正在下棋,周瑞家的说明原故,二人忙住了棋,欠身道谢。这既是对薛姨妈的致意,也是对周瑞家的致谢,尊重周瑞家的实则是尊重王夫人。而惜春却与之开玩笑,心无芥蒂,简单明净,无亲疏贵贱。

王熙凤这边,平人代为接受了宫花,而平儿对周瑞家的先是质问又跑来了做什么,这表达出的是对周瑞家的引见刘姥姥的不满,再是接花及借花献佛,次后才是命周瑞家的回去道谢,一个命表明了凌驾于周瑞家的之上,平儿与周瑞家的同为丫环,不知道平儿这个命的权力来自哪里。

到了黛玉这边,花儿由好奇心强的宝玉先接了,黛玉不过是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花是怎样配送的,随即再看了一看,两个看了一看,黛玉的不屑与高傲跃然纸上。随即的冷言讥讽更将指责与不满宣泄出来。

不同的人对周瑞家的是不同的礼数与态度及方式,周瑞家的对不同的人也是不同的心思与态度。人人平等只能写在纸上,何况这写在纸上的人人平等那时还只在国外,在国人的思想中尊卑贵贱长幼秩序才是行事为人标准。就算宝玉也不过是抬高了未婚女子的地位,对于那些已婚女士,他也是看不上眼的。

与人相交,坦诚相待即可,可社会强加的各种桎梏慢慢地囚禁得人 生了不同的心思,也就有了不同的病。

3.贾府的运数。周瑞家的送花与惜春,见到了尼姑智能儿,聊天交代出贾府的一项支出为各庙月例银子及特殊时日的香供,这项支出的掌管人是余信,余信谐音愚信,各庙贵族人家对神佛普遍撒网,支出也非小数目哟。家族兴衰靠求神拜佛,神佛到底庇佑何家何族,那就要看各自的幸运数了。庙里的师傅本该在庙里清修,却奔走于朱门讨要银钱,也是够讽刺的。惜春开玩笑自己要出家,后来玩笑成真,惜春远离尘世,宝玉赌气狠时也扬言自己要当和尚,后来袈裟批身,这两件事儿是供佛的贾家始料不及的吧,不过这也算是供佛的一种结果吧。家族在劫难逃时,谁来医治呢?药方是什么呢?

二、秦钟宝玉初会

第五回,宁国府梅花盛开,尤氏宴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赏花,可卿吊起了宝玉与其弟秦钟相见的欲望;这一回,尤氏单请王熙凤到宁府逛逛,玩心重的宝玉随熙凤到了宁府,可卿巧妙让秦钟宝玉会了面。

这里自然牵出贾府的家塾,一个家族,家塾是十分重要的,家塾的情况昭示家族的未来,可卿深懂这个道理,临死前托梦熙凤重视家族教育,可是此时的她却不知道贾家家塾的混乱与不堪,安排其弟与宝玉同入家塾,没成想却闹出了风波。

1.初相见,互相折服,心生爱恋。

风景在别处,是不是人类的通病啊,得到了不觉得好,得不到的总是很好。

宝玉被秦钟的风姿气质折服,心有所失,痴了半日,还起了呆意自惭形秽:出身侯门公府,穿绫锦纱罗,食美酒羔羊,而自己整个来说不过是泥猪癞狗,分开来说身体是死木,肠胃则是粪窟泥沟,总而言之自己不过是白白糟蹋了衣服粮食,百无一是。与张爱玲的低到尘埃里,不一样的是表述,一样的是自惭。

而秦钟呢,羡慕宝玉的金冠绣服、娇婢侈童,仰慕宝玉的形容出众、举止不浮,却遗憾自己出身贫寒,深感贫寒限人,这是人间的大不快。

宝玉、秦钟两人一见倾心,遗憾门不当户不对之余,话越说越投机,协商做同学,两个人的谈话条分缕析,文邹邹,正儿八经中藏着个人的小九九,急切的欲望掩盖于冠冕堂皇的理由之下,看似体谅父辈,其实不过是打着读书的幌子寻找玩闹的机会罢了。贾母没有看透宝玉的心思,现如今的父母能否看透自己孩子择友交友的小九九呢。华丽语言之下的真实目的,是要耐心寻味的。

痴情是一种心病,这病终会带来祸患。

2.焦大之骂。焦大的无礼,是对自己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反抗,还是对贾府儿孙不能子承父业的愤懑呢?焦大曾忠心侍奉贾家太爷爷,对太爷爷有救命之恩,这样的人应该被如何对待呢?贾家的太爷爷们是另眼相看,此时则是按照奴才对待的。焦大对这种待遇表达不满,也是人之常理,以德报德是我们历来的价值观,再依仗着自己年长,有点为老不尊也是可能的。但是焦大作为贾府荣衰的见证者,醉骂贾珍、贾蓉等众人,更像是爱之深恨之更深,贾府的荣耀焦大也是有份的,可如今却要眼睁睁看着这份荣耀被贾珍等蛀虫败坏,他又无力去改变,他只能喝醉,从而借着酒疯发泄内心的愤恨。众儿孙只知道安荣尊富,却不知道维护家族荣誉,一个奴才却在此忧心忡忡。君恩三世/五世而斩看似绝情,其实是针对坐享其成危害的一种预防。焦大的骂,是上文熙凤调戏贾蓉内容的再补充,也是后文可卿死因的暗示之一。

心有所念,行有所应,执念也是病。

3.熙凤之闲。王熙凤本来是应尤氏之邀,来消遣消遣的。一天与尤氏、可卿及宁府其他姬妾闲聊、喝茶、品点心、摸骨牌,看似没有处理什么公务,挺悠闲的,其实呢,会见了秦钟给了见面礼,接下了向贾母替宝玉秦钟求情担保的任务,又听了焦大的一通骂。王熙凤贾府有事她要忙,悠闲时光也难得闲。此回也为她协理宁国府埋下伏笔。

忙得停不下来,最终身心都会抗议的,疾病缠身是对闲不住之人的惩罚。

人,天生带病,这病或是生理的或是心理的,病症各有不同,病情也各有所异,有的人无需医治,有的人可以医治,有的人无从医治,无论哪种情况,自己才是自己的良药。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编辑推荐

读红楼梦第九回有感


(一)

贾宝玉终于又上学了!荣国府里,贾母、王夫人并众姐妹们是一番高兴,以为宝玉这下必定勤学苦练,学业长进,功名指日可待.

且慢高兴!

你们不觉得奇怪吗?先前宝玉是那样的厌恶读书.记得吗,不久前,在宁国府里,宝玉倦怠,欲睡中觉时,侄媳“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副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原来这些字画都是劝人勤学苦读,学会处事做人的.

曾几何时,一向对读书深恶痛疾的宝玉,现在忽然要“速速作成”上学之事.他对秦钟说:“咱们回来告诉你姐夫姐姐和琏二嫂子.”并说:“你今日回家就禀明令尊,我回去再禀明祖母,再无不速成之理.”缠着贾母,急切地要让秦钟陪他去学塾读书.

是什么原因呢?

小说第七回,写贾宝玉和秦钟相见:

那宝玉只一见了秦钟的人品,心中便如有所失,痴了半日,自己心中又起了呆意……早得与他交接,也不枉生了一世……秦钟自见了宝玉形容出众,举止不凡,更兼金冠绣服,骄婢侈童,秦钟心中亦自思道:“果然这宝玉怨不得人溺爱他.可恨我偏生于清寒之家,不能与他耳鬓交结,可知‘贫瘘’二字限人,亦世间之大不快事.”二人一样的胡思乱想……你言我语,十来句后,越觉亲密起来.

这是一般的朋友相见吗?这简直可以和贾宝玉、林黛玉相见媲美.

原来,急切要上学只是个借口,“醉翁之意不在酒”,为情爱入学,为风流读书才是真.

且看他们在学堂的表现:

“自秦、宝二人来了,都生的花朵儿一般的模样,又见秦钟腼腆温柔,未语面先红,怯怯羞羞,有女儿之风;宝玉又是天生成惯能作小服低,赔身下气,性情体贴,话语缠绵.因他二人更加亲厚,也怨不得那起同窗人起了疑,背地里你言我语,诟谇谣诼,布满书房内外.”

由此可见,宝玉和秦钟在学堂的相处,“同来同往,同坐同起,愈加亲密”,关系非同寻常,学童们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起了疑,背地里你言我语,诟谇谣诼,布满书房内外”.

再往下看:“宝玉终是不安本分之人,竟一味的随心所欲”,“更有两个多情的小学生,亦不知是那一房的亲眷,亦未考真名姓,只因生得妩媚风流,满学中都送了他两个外号,一号‘香怜’,一号‘玉爱’……如今宝、秦二人一来,见了他两个,也不免绻缱羡慕……香、玉二人心中,也一般的留情与宝、秦.因此四人心中虽有情意,只未发迹.每日一入学中,四处各坐,却八目勾留,或设言托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却外面自为避人眼目.不意偏又有几个滑贼看出形景来,都背后挤眉弄眼,或咳嗽扬声.这也非止一日.”

接下去故事的发展是:秦钟香怜恋风流,同学金荣起疑心.流言四起惹口角,群童争斗闹学堂,以至于砚瓦书匣齐飞,门闩马鞭共舞,搞得一片狼藉.

作者写得真精彩!

写得最精彩之处,我以为要数作者对那批看热闹的小观众的描述:

“众顽童也有趁势帮着打太平拳助乐的,也有胆小藏在一边的,也有直立在桌上拍着手儿乱笑,喝着声儿叫打的.登时间鼎沸起来.”

几个“也有”,把这群小顽童又胆小又要“看火烧望兴”(“兴”,俗语,即“烧得旺”之意)的神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有个物理定律叫“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人们根据这个定律,发明了时速甚至可以高达四百多公里的磁悬浮列车.我一向以为这大致也符合人类的性取向,但这个定律到这里怎么就不灵了呢?

读《红楼梦》第62回有感2000字


读《红楼梦》第62回有感2000字:

《红楼梦》第62回的回目是“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主要事件是以宝玉生辰为主线,仔细品读,再次惊叹作者高深的学养。

一叹构思之精妙

宝玉这个贾府中众星捧月的人物,他的生辰,又适逢宝琴、平儿、邢岫烟的生辰,注定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场景,这一回除了寿星之外,还有和他们关系甚近的黛玉、宝钗、湘云、探春、李纨、香菱、袭人、晴雯、鸳鸯、芳官、小燕等大小人物几十个,这一回既有人物众多的大画面,如:众人射覆的游戏,湘云划拳的场面,热闹非凡,笑声不断;然而也有宴会后的小特写,宝玉和芳官一起用餐,宝玉黛玉花下唧唧哝哝,遥遥知意,以及最动人的特写,湘云醉卧芍药裀等,这些小特写和大镜头均构置了一幅热闹繁华的景象。然而,这个繁华的出场是以两个小人物的凄惨命运来衬托的:一个是秦显家的用大量的亏空谋得主厨之位后,瞬间落空,垂头丧气,卷包而走的凄凉;一个是彩云用尊严换来的东西却被心爱的人误解羞辱后,将东西撇到河内,任其顺水漂沉的毁灭。人世的荒凉和热闹在对比中让人深思,只有大手笔才有这样的精妙构思,叹服。

二叹人物描写之细腻

这一回中的生日宴,没有家长的监督,没有礼教的约束,他们这群十几岁的孩子,尽情的释放着青春的活力和独特的个性,在优雅而又深奥的游戏中展现自我,在湘云的酒令说出后,宝玉还要想想,才思敏捷的黛玉张口便来,“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却是一只折足雁,叫得人九回场,这是鸿雁来宾。”这个酒面一出口,黛玉的内心世界也暴露无遗,黛玉的父母双亡,孤苦无依,寄居贾府,她是一只哀鸣的孤雁,她关注的是落日,让人伤感惆怅的九曲回肠调,她的内心是孤独的、飘零的、也是高傲的、自负的。而一样命途多舛的湘云却是另一种风格“奔腾而砰湃,江间波浪兼天涌,须要铁销缆孤舟,既遇着一江风,不宜出行”,睡意朦胧中的酒令“泉香而酒洌,玉碗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湘云是奔腾的江水,辽阔、爽朗、大气,爱热闹,又不失可爱。酒令是本回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典型手法之一。

此外,人物的性格还从外貌、行动中细致入微的展现,当湘云说到“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黛玉原为打趣宝玉,便说:“他倒有心给你们一瓶子油,又怕挂误着打盗窃的官司”,说者无心,却不料前一回偷玫瑰露的事是彩云的心病,当即让彩云红了脸,宝钗暗暗瞅了黛玉一眼,黛玉自悔失言,黛玉的率真、敏感,宝钗的周到、细腻在神态上,言语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我喜欢这几位博学多才的女子,我更叹服那位背后的百变人,词曲酒令,还要带上多个面具做不同风格的诗,这该有多深的学养才可为之,唯有仰视和钦佩。

三叹语言之优美

端木蕻良说“在古典小说之林中,《红楼梦》的语言最好”,仅此一回,曹公独具匠心的语言之美就让人叹服。

开头,秦显家的听到用大量的铺垫谋得的职位落空后,曹公只用了八个字来形容“轰去魂魄,垂头丧气”,对于一个生活在底层的人物来说,她不仅失去了一份工作,还得赔补大量的亏空,这个消息犹如五雷轰顶,将她刚刚燃起的对新生活的希望彻底浇灭,八个字言简义丰,人物内心的复杂心情展示了出来。

宝玉生辰宴上对拇战的描写,可谓匠心独运,单酒面就是别具一格、独创高雅的新玩法,作者融通诗文、骨牌、黄历,精彩细致的将拇战场景描绘后,需要收束时,忽将镜头拉长,来一个远景“满屋中红飞翠舞,玉动珠瑶”,寥寥数字,将这群与众各别、青春靓丽的男女在宴会上尽情玩乐的情景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出来。

更妙的是对湘云醉卧芍药裀的画面,“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满头满脸红香散乱…….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她……众人推唤挽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之后,慢启秋波……”细细品味,犹如一杯耐人寻味的清茶,香气四溢,沁人心脾,语言之凝练,文笔之精彩,让人回味无穷。

这样的大手笔,唯有曹公,笔者顶礼膜拜,五体投地。

四叹内涵之丰富

62回,除了展现人物的个性外,还可读出丰富的内涵:

四个不同层次的人的生辰巧遇,有主仆,有宾客,可是四个人的生日放到一起来庆祝,且宴会上主仆一桌,这是对礼教森严,阶级分明的儒家正统文化的颠覆,这是作者对众生平等的一种呼唤,是对生命的尊重,这在当时的社会不得不说是一种大胆的想法。

再看宝玉的行为,他是这场宴会中最重要的角色,当他听到大家谈论芳官的名字时,他毅然从喧闹的宴会抽身,他要去看看热闹背后的孤独者,在他眼里,芳官不是他的奴仆,更没有等级,他关照他们,怜惜他们,芳官也好,小燕也罢,她们是她的伙伴,是他的亲人,他们和他一样是具有美好年华的人。宴会后,香菱的石榴裙被污,他跌脚叹息,他既怕送裙子的宝琴伤心,更担心嘴碎的姨妈对香菱责备,他同情香菱的遭遇,更害怕她多受一点伤害,宝玉永远关心孤独者,怜惜受伤者,温暖漂泊者,哪怕自己受到伤害,“最后他把并蒂菱和夫妻蕙抠挖掩埋,却两手污泥”,宝玉对生命的态度超越了阶级,超越了性别,而是站到人性的角度关爱人,这是曹公的一片丹心啊。

当然62回的前半部分从宝玉生辰这件事我们还看到上流社会的繁文缛节,也可见底层人物生活的艰辛。

《红楼梦》是一部旷世奇书,常读常新,仅以62回,宝玉生辰,就可看到众多的精彩,沉浸其中,与文中的人物一起欢乐,一起忧伤,掩卷而思,一种情感的满足感让人回味无穷,一种对作者的敬意也油然而生。作者:陈竹磊

《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流光又借白露去


曾经在晚秋苍茫的暮色里对窗看高渺的蔚蓝,母亲唤我喝粥。端了粥坐回窗前,白瓷勺搅一搅,再舀一勺送入口中。那莹白的暖暖香粳米粥呵,就着暮色,染了些廖落。粥喝完换作茶,但我迟迟不忍拧开灯驱逐暮色,一直等到天全黑下。桌上红楼泛黄的纸页配着暖黄的灯光和杯里茶,再加一支紫苑香,宣告夜的来临,宣告夜像一头海兽,舐尽十二里的晚霞。

《红楼梦》让我有种错觉:是不是合上书之后,它还在那里,在另一个时空,安静地演绎世事无常?所以我总会随便翻开一页,看看什么事又发生了。

我又看到了林黛玉。

毫端蕴秀临霜写呵,口角噙香对月吟呵。我也曾在春红半谢时,半卧于杨柳岸,想那照水娇花扶风弱柳,江山无限天上人间。也曾在风雨敲竹时,怔愣于小阁楼,想那翠青银红莺黄柳绿,烟罗软缎萧索修竹,也曾在雨雪纷飞时,吟诗于冰湖畔,想那鹿皮红靴滑缎红袍,陇头白骨帐底鸳鸯。

那个叫做林黛玉的才女,那个独立世间不屑红尘缭乱的女子,她也凄凄惨惨地去了啊。

说甚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

也许我所坚守的一切,终究都会归于无常罢。

林黛玉死了,贾宝玉出家了,宁荣二府倒了,清朝亡了。然后是列强,是国民党,是抗战,正如余光中所说,我们是阅历春秋的蟪蛄,我们阅历的,是战国,是军阀,是太阳旗,是弯弯的的镰刀如月。

那如秋水般的盈盈眼波,那廊下的春花秋月小意柔情和那积尘的小轩窗,淹没在世事里了淹没在战火里了,淹没岁月和历史里了。像一阵袅袅的烟来了又散了。如台上的戏子,轻轻缓缓叹一句:原来似这般姹紫嫣红开遍,都付与断井残垣。

想千年前,宋朝刚刚起始罢。想一千四百多年前,唐朝刚刚起始罢。想一千八百年前,三国刚刚起始罢。街上是绿罗裙的女郎持红牙板唱柳咏的慢词,而苏东坡出现后,女郎的身边,又多了手执铁板铜琶的关西大汉。在那个摇摇欲坠的舞台上,多少人演过了荡气回肠与柔情似水。早些,长安驻第八世纪的纽约,皓首的苏武典多少属国,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百尺的灯楼,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盛唐便是这般。再早些,是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东望夏口,西望武昌,山川相缭,郁湖苍苍。可如今呢,情人改名玛丽,你无法再送她一首菩萨蛮。年少的学生早已习惯了穿着洋装的小乔,女性的荆轲,浑身铠甲的墨子还有像小孩一样的蔡文姬。过去的盛唐气象,过去的精致文化,过去的刀光剑影,消弭在无人翻阅的泛黄的史书中了罢,消弭在一代又一代一代的更迭中了罢,消弭在越来越多的尔虞我诈中了罢。

世事的更迭怎么就那么快呐?一乎一个王朝起了,一乎又灭了。原本万国来朝,后来怎么就叫人打得落花流水了呐?叫人家打了,后来竟然又站起来了。真是叫人惊叹:生命力好顽强呵。种族是这般,人可就没那么顽强了:本来金银满屋,后来却什么也不剩了;打小穿绫罗戴金钗,后来却流落在烟花之地。宦海浮沉,有人掉了脑袋,有人又上去了。黄巾之后有董卓的鱼肚白有安禄山的鱼肚白后有赤眉有黄巢有白莲。

乱哄哄呵,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此际,正此际。在北方骑马射雕的秋日在楚客兰舟扣弦的秋日,在林黛玉贾宝玉吃过了螃蟹喝烧酒的秋日,我潜水于历史的河。

我朝下看,我看见了在长安街上喝酒的李白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李白,看见了驻守漠北的兵士独守五十载怎敢忘大唐的兵士,我看见了浅斟低唱的柳永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的柳永,看见了看吴勾拍栏杆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联营的辛弃疾。

我看见了江南啊,春风十里芥麦青青的江南,看见了玉京啊,曾忆繁华万里王家的玉京。我看见了塞北啊,铁马秋风边关冷月的塞北,看见了江河日月啊,新翠照眼亘古不息的江河日月,古往今来将军兵士提刀驻守的江河日月。

我看见了一条长长的路,从先秦到晚清,从刀剑到炮火,从关雎到红楼。我一步步走来,走过咸阳走过易水走过吴江,也走过宋,也走过唐,走过葬花的林黛玉,走过放着四季调的闺房。

我走在似水的流年里啊,节令轮转岁月翩然。初秋的暖云纤纤软软,宜题杜牧的七绝绘唐寅的扇面。每个九月的纤凝想来都是这般的罢?所谓白云千载空悠悠。夏末的月华皎皎盈盈,当入秦观的幽梦染曹植的南风。每个下弦的素玦想必都是这般的罢?所谓清辉不减河汉路。寒塘渡鹤影呵,冷月葬花魂呵。每个看云看月的人想必看到的都是同一片云同一个月罢?月不老云不老风不老水不老,人却一个接一个一代又一代地老了。

在我弥留之际,我会想什么呐?想诗经里的北国楚辞里的南方?想老人星是否会垂下白髯为我守坟?想今生坚守归于无常灵神亦将灰飞烟灭?还是呢,想好久之前仲春暖煨煨的一团风吹过我稚嫩的颊和眉,还有孟夏撑着油纸伞穿着木屐走过石板桥的记忆?(就像贾宝玉在少年时代与姐姐妹妹们连诗,与林黛玉看《西厢记》那般的。)

我再抬头看看月亮,月亮有盈有亏,此时正是亏眉。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那么月亮,以多少岁为春多少岁为秋呢?那么遮蔽了月亮的战火,以多少岁为春多少岁为秋呢?

是无常吗?真的是无常吗?还是有什么别的意思呢?

世人的坚守真的会归于无常吗?先人曾经历过的就无需再经历了吗?人类的本能真的只有负面吗?盛唐晚清之于我们,就仅仅是历史吗?我这样问月亮,月亮报以光华。月亮也曾将光华慷慨地分给商鞅,分给嬴政,分给李世民和毛泽东吧?也曾分给苏轼,分给陆游,分给爱因斯坦和牛顿吧?

月华如水,淌过叶子流入窗子,淹没了我的头顶。月亮给我给我温柔的淘洗,浮起了我的头发,让我呼吸带着紫苑香味的氧气。我有一种奇异的感觉,好像回到了母亲的子宫里,浮在羊水里,温温暖暖。

经过月华的淘洗,我逐渐变得清醒,如同火山脚下,一块纯白多孔的浮石。

我的眼睛里闪过了一道流光,原来我就是那条路,从先秦到如今,从刀剑到炮火,从关雎到红楼。美丽的卵形里诞生了光,诞生了我,亦诞生后稷和海伦,我就是无常。我的瞳孔里所映射的,是历史和未来。历史上人们的创造和精神融入我的骨血塑造我的灵魂。我的坚守我的爱我的付出,都将为历史和时间增砖加瓦,让它们的车轮更加浩荡的滚滚向前。每个有所坚守的人都是这样。许多人都说,岁月催人老,时间改变了我们。但在我看来,是一代又一代的人包括现在的我们拼凑了历史和时间,是那许多的人们给予我们的岁月以文明。

这无所谓国籍与人种,无所谓古典与现代,无所谓年龄与个性。就像赫尔曼黑塞所说,这是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是由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

《红楼梦》有感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开了《红楼梦》,于是我认识了她——林黛玉。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普天之下,又有谁有这资格呢?从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荡漾在我心里,来来回回,隐约中似乎听到她娇弱的喘息,脑海里是她伤感的容颜,带着一分憔悴却万分迷人。她落泪,因为只有放纵的哭过后才会更舒展,笑容才会更加绽放。闭上眼仿佛看见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闪烁着点点泪光,让人沉迷其中,为之动情,不能自拔。

常听人评价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狭窄”,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背后,只是因为她太在意宝玉了,因为爱的深、爱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总觉得宝玉给黛玉的时间太少,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却体会不到。在她某个抑郁的瞬间,心情像是走丢的小孩没了方寸,宝玉不该到来的问候会被她驳回,狠狠的、凶凶的,却是无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为太难受,于是她只有用诗来发泄内心酝酿已久积压不了的情感。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尖锐锋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读者的心里,让人有至窒息的幻觉,无形之中像是有谁掐住了自己的喉咙,挣脱不了的伤感,只能不情愿地放下书,让自己慢慢地清醒过来。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

她的泪,像涓涓细流一样潺潺流动,汇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剧。她哭泣,因为她太委屈,她是悲惨的、是值得人们怜悯的,她和宝玉的爱情在那样的社会是不被容许的。她对宝玉太痴情,她一生无限伤感,然而临终前她笑着喊“宝玉,宝玉……”然后她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虽然她的故事结束了,但是给我留下了万千思念,合上书想要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上眼,那段应该被禁锢的伤感像尘埃一样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篇2)

《红楼梦》,它是四大名著之一。

它是一部千古不朽的人生大戏,《红楼梦》所呈现的,主要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这是一个不朽的人生悲剧。

我从去年开始,就一直琢磨着《红楼梦》,虽然几个月就把它给看完了,但我还有许多看不懂的地方,便一句一句地理解。

《红楼梦》主要以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述了贾家荣、宁国府之间,表现在婚姻、建筑、文化、财产等各方面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其中最让我羡慕的则是塑造出的一大批栩栩如生、各阶层的人物形象。比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史湘云,就连作者寥寥几笔勾勒的晴雯、紫鹃、雪雁等丫鬟,都成为了我国文学画廊中的著名艺术典型。

《红楼梦》所讲述的,是一个令人称羡的大家庭,原本荣华富贵,后来因家庭成员获罪以致被抄家,逐渐走向没落,终于繁华成空的大悲剧。

因此,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故事作为主力呈现,也适度传出了《红楼梦》的主要精神。

黛玉和宝玉的悲剧,肇始于封建社会中,婚姻大事向来由父母决定,子女本身并没有资格决定。贾宝玉的父亲命他娶薛宝钗,他就非娶不可,尽管实际上他心里喜欢林黛玉。婚姻大事他无法自主,最终导致了林黛玉、贾宝玉和薛宝钗三个人的悲剧。

当我看完《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和《苦绛珠魂悲伤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时,听着悲伤的音乐。我实在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情不自禁地落下泪来,那不争气的眼泪始终还是把那页给模糊了呢!傻傻的我本以为结局会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是啊!王子与公主生活只是童话故事而已,然而,这么悲惨的结局我却怎么也想不到。

当黛玉听完傻大姐的话后,就直吐鲜血。不住地流泪。因为她接受不了这个事实,黛玉她恨宝玉,恨他为什么不理解自己。她把宝玉送给她的那绢子往火上一撂,顿时化为灰烬。熬了一天,黛玉已经奄奄一息。突然,她高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狠心两个字还没来得及说,只见黛玉两眼一翻,一缕芳魂就这样随风而逝。

黛玉死的时候,正是宝玉娶宝钗的同一个时辰。只因潇湘馆离新房很远,听不到潇湘馆这边悲恸的哭声。

这真的是个不朽的悲剧啊!

我为黛玉和宝玉感到悲哀,宝玉最后竟然出家当了和尚,因为他知道林妹妹是为自己而死的。便在灵柩前放声大哭。

一个风光显赫的大家族,就这么没落了!不知看过《红楼梦》的朋友们,是否都和我一样,为他们感到悲哀、痛心?

相信《《红楼梦》第七回读后感3000字-人生之病》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红楼梦第七回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