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番茄骑士读后感 > 地图 > 番茄骑士读后感

番茄骑士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800字。

俗话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中外经典名著。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候,我们不妨坐下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那么,你有没有写过有关中外经典名著的读后感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800字”,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800字:

“我”偶然间(也许是命中注定亦未可知)住进著名日本画画家雨田具彦的山间房屋,从发现藏在阁楼里的名为《刺杀骑士团长》的画作开始,继而经历午夜铃声、林间圆洞、骑士团长现身等一系列离奇事件,从而对生死、时间、有无等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

三月到四月间,每天午睡前或睡前读上一两章,如此共用19个小时在世界读书日将此书读完。整体来讲,比较有吸引力,诸多细节和人物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对于书中所要表达的东西,似有所悟却又恍惚不可琢磨。

主人公“我”是一个36岁的肖像画画家,是一个有所特长的普通人,生活自在随性又非常自律,每日作画、做家务、散步,挣钱不多,但善于观察,有时甚至是躲在窗帘后面偷偷窥视他人,具有很强的视觉记忆力和抓住外表之下类似于个人特质或者说本质的东西,并能将其生动地再现于二维画布之中,因而在肖像画领域获得了一定的认可。

男二号免色涩,50出头,一头丰厚的白发,富有的“成功人士”,其周遭的一切尽在其近乎绝对的掌握之中。独居山间别墅的神秘男子,即使在互联网上也难觅其蛛丝马迹。读书笔记米兰·昆德拉曾在其小说中塑造出两位统一而对立的角色,一个要在世间热烈地展现与昭示自我,一个却愿意悄无声息的隐匿自我。免色无疑属于后者,免除色彩,即白、即无、即空。

人物描写方面,对于主要人物的衣着和座驾,作者进行了不厌其烦反复多次的细致描写。人物出场时,仿佛一架带有感情和思考能力的隐藏摄影机随即自动出现,鲜活的细节与人物性格特点浑然一体。引擎声粗重狂野的银色捷豹——神秘而富有魅力的银发男子免色;安静的蓝色丰田普锐斯——知性优雅的美丽姑母秋川笙子;红色迷你库柏——热情洋溢的人妻女友;白色斯巴鲁森林人——清冷凶狠而又似幻似真的白色斯巴鲁男子;质朴强悍的旧版黑色沃尔沃——著名日本画画家之子雨田政彦;颇有年代的红色标致205(先)、风尘仆仆低眉垂眼的浅灰蓝色二手卡罗拉旅行车(后)——妻提出离婚后经历各种离奇事件且思考不休的“我”。作者:ZHOUJUN

HdH765.cOm更多精选中外名著读后感阅读

《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1500字


这是一个村上春树公司生产线出品的一个典型产品,有可能还是集大成者。在这部小说里,村上春树非常娴熟地运用奇幻、战争、历史、隐喻、影射、白描等手段,讲述了一个洞穴和隐喻通道的故事。孤独疏离的主人公、特别的女孩、信手拈来的信,当然还有菲茨杰拉德、威士忌和古典音乐等标志性符号。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36岁,以画肖像为业的画家,在某天妻子提出离婚后深受打击,数月漫无目的数月漫无目的、孤独伤心地流浪在日本东北地区和北海道。后来受到美术大学时期的好友雨田政彦之邀请,因而住进其父雨田具彦的工作室旧宅中。友人父亲雨田具彦是日本十分出名的画家,老画家讨厌尘世喧嚣,过着隐居的创作生活。我在工作室旧宅的阁楼中,发现了一幅具彦未曾载录在任何地方的作品《刺杀骑士团长》。这幅画的题目,取自莫札特歌剧《唐乔凡尼》(Don giovanni)的开头,歌剧中,主角唐璜本欲非礼未婚女性安娜,故身为骑士团长的安娜父亲便出现与唐璜决斗,最终却被唐璜杀死。雨田具彦将这个场景翻案为日本飞鸟时代(约 6世纪末-8世纪初)的日本画,有别之处更在于画面左方,竟有歌剧中不存在的长脸男从地底探头而出,作为观看这一幕惨剧的见证人。这幅血腥又深含无言意蕴的杰作令我的灵魂为之震撼。

我对这幅画十分在意,想追寻画作背后的迷团。而后,我又在现实中遇见一位谜样的白发富豪免色涉以及疑似免色私生女的孤僻女孩秋川真理惠,进而又遇到一连串不可思议的事件,例如画中那位被刺杀的骑士团长竟出现在现实世界中,并自称为伊狄亚(即idea)。

进入第二册,谜团一一揭晓,村上重现了雨田具彦、继彦两兄弟的痛苦战争记忆。时钟拨到上世纪30年代,兄长具彦留学维也纳学画期间正值德奥合并,与奥地利恋人共同参加了反法西斯组织,因涉嫌密谋刺杀纳粹高官,不幸被捕,恋人被处以死刑,具彦亦受到残酷拷问。其弟继彦性格老实,本应继续在大学深造、成为前途无量的钢琴家,不料因征兵卷入了南京大屠杀。他接到上级指令用军刀残杀俘虏,这在战时是无法抵抗的命令。战场上砍杀俘虏的一幕使其精神遭受重创,退伍后留下描述当时惨景的遗书决然选择自杀。然而这一切在当时军国主义泛滥的社会背景下,被视为懦弱无能、羞于启齿的事情,遗书被悄悄地烧毁。战争带来的失去兄弟和爱人苦痛促使雨田具彦则将悲愤与那段厚重的历史诉诸于画。此时秋川真理惠失踪了,要求我将之杀死,重现画中场景,才可以得知少女的下落。而我像雨田继彦遵守长官命令杀害平民一样刺杀了骑士团长。随之是画面左方那位神秘长脸男的出现,他开启了一条隐喻通道,使我进入其中接受考验。最终,我通过了隐喻通道,少女也平安归家。我不仅穿越时空,而且回归现实,与妻子破镜重圆,并生下一女。

构成这篇超现实奇幻小说的多种元素在作者之前的作品几乎都有踪迹可寻。骑士团长这样一个超现实的人物形象,让人联想起了《寻羊冒险记》里的羊男或者《海边的卡夫卡》里的山德士上校;冷静且早熟的邱川真理惠。这样的少女形象,又像是《1q84》中的深绘里、《舞!舞!舞!》中的雪。雨田具彦的弟弟,以为擅长弹奏德彪西的钢琴家,则在经历过南京大屠杀之后选择自杀。这又几乎是再现了《奇鸟行状录》中涉及的诺门坎战役的隐喻。

总而言之,尽管阅读村上春树曾经给我带来过极佳的体验和心理慰藉,可在读完这本《刺杀骑士团长》时,可是却因为过多的相似性,使得最终读完全书内心似乎毫无波动,甚至还能感到些许失望。

村上一反过往结尾失落的常态,在故事最后给予正面希望,更让小说终止在这一句上:骑士团长真的存在。我对着身旁熟睡的女儿说道,你最好要相信。村上在结尾强调相信的力量,传递出呼吁年轻人正视历史的信号。

《刺杀骑士团长》读书笔记800字


《刺杀骑士团长》读书笔记800字范文:

村上最新一部小说,分为1、2两部,第1部名为《显形理念篇》,第2部名为《流变隐喻篇》,延续着村上一贯的风格。由一幅雨田具彦的画作而得名,也以此画作贯穿终篇。名为“骑士团长”的“理念”带领着画家身份的“我”(文中第一人称的主人公)一次次遇到奇妙的事情。

读这部小说时,每每被句子吸引,诸多文辞都如隐喻,有着迷人的魅力。村上在这部小说中展现了更多的哲学思考,关于人生价值与本质。何为理念?何为流变的隐喻?这是否正是我们的人生,我们所存在的世界的外在表征?村上的小说总有令人不易捉摸的象征性和隐喻色彩,这部小说则直接将“理念”、“隐喻”作为篇名和主题词,其中含义,值得细细思索,也可引发读者的诸多想象。村上在文辞表达中的模糊意指,让读者可充分根据自己的“前结构”进行发挥,其小说可发挥之“互文”容量,也就绝不止这区区数十万字。

同时,村上在这部小说中显现了惊人的艺术深度,他同样用种种隐喻的手段,展现出艺术深层难以言明的特质。村上以孩童身份的秋川真理惠之口,读书笔记道明很多成人无法透视的艺术真谛。感受无以言表的,以直觉深入,又以直觉被艺术之真据斥于外的强烈冲击的能力,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往往丧失。这,或是一种幸运,也或许是一种不幸,幸其得以安稳度日,不幸其无以窥视这个世界的隐秘。

小说中暗示了无数的双重隐喻,秋川真理惠是否是免色涉的女儿,终究也没有答案,或者,也有着确定的答案。这一隐喻的答案,正如薛定谔的猫,既是,也不是。“既是,也不是”这正是一个确定的答案。正如“室”是否是主人公“我”的女儿一样,只是拥有足够的相信。

我们所存在的世界,我们自身的本质与灵魂,其存在与否,其“真正”与否,我们恐怕都无法回答。或悬而未决不去探寻,或足够相信。而艺术,是否也同是此人之本质与世界的隐喻呢?其“真”耶?其虚幻耶?村上小说中看似怪力乱神的描写,较之我们所存在的世界,哪一个更为真实呢?作者:王潇

《刺杀骑士团长》读书笔记2500字


《刺杀骑士团长》读书笔记2500字范文:

作学作品其实是不适合去解读的,因为每个人对文字的理解千差万别。但是,我还是喜欢写书评和随笔,因为通过文字我可以发现和哪些人是同路人。

下面说说我在阅读《刺杀骑士团长》一书时的零星感受,也欢迎看过这本书的朋友们来留言分享你的感受。

1、书分上下两本,挺厚的,读起来不但不适合大段扫读,因为我看第一遍的时候觉得完全看不懂,所以后来只能乖乖回去再细细读第二遍。

如果要用一句话归纳整本书的话,倒也简单,就是一个画家差点离婚最后又和妻子符合的故事。作家一般都是这样——一句话也能引出几十万字的写作灵感。

“我”,一个36岁的画家,已婚,暂无子嗣,靠画肖像画混混沌沌度日。结婚6年的妻子有一天突然告知“我”要离婚,理由竟然是因为一个梦!

然而面对妻子的反常,“我”却没有反对,因为妻子要求离婚还有一个理由,就是默认了自己的婚内出轨行为。于是,“我”知道没有挽回的必要,并且主动提出自己搬离原本属于自己和妻子的那个“家”,还开始了一段时间的独自旅行,毫无目的的那种。

旅行了一个多月后,“我”借住到大学好友雨田政彦父亲名下一所位于小田原的山间房屋,只因为他的母亲去世、父亲已经住进了有专人护理的养老院,空着的房子也是空着。就这样,“我”有了一个“新家”,并且在好友的引荐下在山下以教小孩画画勉强为生。后来,“我”在神秘的邻居免色涉的安排下与绘画班上的学生秋川真理惠慢慢熟悉起来,最后又因为突然冒出来的一个可能是自己的孩子而回到妻子身边。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就一个感觉:这对夫妻之间的交流方式给人感觉好特别......

2、然后这本书的书名给我感觉也好特别......一个因为婚外恋要离婚的故事,怎么就取了《刺杀骑士团长》这样一个名字?

往下看才知道,刺杀骑士团长在书里说的是一副日本画。

这幅日本画由知名画家雨田具彦(好友雨田政彦的父亲)所画,内容取材于莫扎特的歌剧《唐璜》。在这部歌剧中,浪荡公子唐璜意欲非礼一个美貌的女人,然后这个女人的父亲,也就是骑士团长赶来相救自己的女儿,继而被唐璜刺杀。这个父亲,就是刺杀骑士团长的原型。读书笔记而在书里,《刺杀骑士团长》画的是一个年轻风流的美男子唐璜与恋人唐娜·安娜的父亲做骑士团长决斗的片段。书里说“我”觉得这幅画很奇怪,因为这幅画与雨田具彦为人熟知的温柔怀乡风格迥异,并且充满了血腥与暴力,画上发生于欧洲的背景让“我”联想到了日本的飞鸟时代,更奇怪的是画的角落一个探身的“长脸男”……

3、越往下看,我越觉得糊里糊涂的,村上为什么要讲到这5幅画?这些画是虚构的还是真实的?

书的核心围绕着刺杀骑士团长这幅画,另外4副画分别是:免色涉的肖像,长川真理惠的肖像,杂木林中的洞,白色斯巴鲁男子。这里面有两幅是肖像画,而肖像画正好是“我”擅长的领域,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寓意?

比如:村上安排“我”一直以肖像画为谋生手段,当发生婚变后又再也不想画肖像画,而邻居免色涉的出现又重新逼着“我”再次面对肖像画。

作家用文字表达内心,画家则是用画。虚虚实实,都是人生。

4、除了《刺杀骑士团长》这幅核心画作之外,另外几幅我都没看懂。只是注意到第四幅画比较特别——杂木林中的洞。

学过性心理学的人应该会很快意识到,这是在借指什么。

在“我”给长川真理惠画肖像画的时候,“我”对他说,你年纪还小,以后会慢慢长大的。

反过来往前推,会忽然反应过来在村上已经在前面做过了铺垫:

“我”一直以来都不喜欢女性有太大的乳房,我妻子的胸部就刚刚好,不大不小。“我”觉得自己之所以有这个方面的恐惧,应该来源于死去的妹妹。妹妹在死去的那年刚刚步入女性生殖发育初期,一朵还未开放的鲜花就这样枯萎了,以至于让“我”留下了创伤经历。

5、很多历史上有名的画家画的话,最后都被证实折射着画家本人的一些经历,以及童年的创伤经历。

书中的“我”在一开始就讲述了他童年的一些事情,并且自己反思着是否有将原生家庭的问题投射到自己的身上:“我”与双亲关系不好。

稍微联系一下“我”的人格特征,就很容易推测“妹妹去世”与“主人公与其父辈关系不佳”到底在隐喻什么。

6、小说里一个个的新人物也似乎都是“我”的心理投射:

36岁的“我”的遭遇应该是典型的中年危机,看似平静的“我”的内心里充斥着各种挣扎。

54岁的免色涉好像是世界上和“我”截然相反的另一个“我”:不缺钱,但是与世界失去了联系,心里空空的,就像他的名字一样。

免色涉找“我”为可能是他女儿的秋川真理惠画肖像画,希望借此机会接近这位疑似的女儿,最后“我”又因为突然冒出来的孩子回到了妻子身边。

雨田具彦九十二岁,也是个著名画家,年轻时在维也纳学画,曾参与某项暗杀纳粹的行动,结果因此失去了爱人。

和真理惠失去联系的免色涉似乎是暗喻父性缺失的一代人:失去母爱的一群孩子、沉迷虚无追求的男性群体,影射着精神危机来源于童年和原生家庭。

7、我认为画到一半的时候并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也许一个画家知道了最后结果是什么样子就不愿意继续画下去了。绘画就像那些食谱,你做了很多事情,精心烹制一只鸭子,最终却把它放在一边,只用一些鸭子皮做了一道菜。

卢西安·弗洛伊德曾画过一个人叫约翰明顿,明顿是个画家,后来自杀了。他的画的风格就是展现人终有一死,兴致勃勃抓住那些衰老、时光流逝的迹象。

在村上这本《刺杀骑士团长》的一开始,就反复出现“要将时间拉回身边”这句话。

书中的“我”在书中讲述的故事里,应该是在试图找回自己失去的一些什么。

8、回到书中的结局:

“我”最终回到了妻子的身边,有了自己的女儿。而在和妻子分居的9个月里发生的事情,都是造就“我”把时间又找回来的原因:在雨田具彦的画室度过的日子,看似奇奇怪怪但实则却造就了生命的升华。但可惜的是,“我”只是名义上的父亲,生物学意义上则未必,只是自己也不介意。“我”对于画肖像画养家这事也有了不同的看法,开始时感觉生活的意义就在于平淡,回归爱。

“我”通过经历故事中的种种幻象,不断地向自己发问“我是什么?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而当“我”终于走出过去的创始经历后,也就重生了。

一句话说读后感:《刺杀骑士团长》这似乎是一个关于童年创伤、原生家庭、重塑人格的故事。值得研究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学爱好者们细细研读。

《刺杀骑士团长》读书笔记好句摘抄及读后感2500字


《刺杀骑士团长》读书笔记好句摘抄及读后感2500字:

回首四月,最印象深刻是忙碌一天回家灯下伴书,和读书群的群友们坚持每日打卡。村上春树的作品只读过《挪威的森林》,但足够难忘,所以这套《刺杀骑士团长》一预售立刻入手了。

1、摘抄:人在自己的人生上面寻求的东西委实五花八门。

主人公是一个“能做的唯独绘画而已”的人,单画自己喜欢的画当然生活不下去,于是专接肖像画。他自称绘画界高级娼妓。

其实这样的“娼妓”遍布世间。

2、摘抄:即使六年时间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我对她也几乎没有了解,一如一个人每天晚上仰望空中的月亮也对月亮一无所知。

赏析:下雨的初春,肖像画家得到两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一是妻提出离婚,二是妻坦白出轨。他自以为妻和他一样享受岁月静好的爱情方式,不知早已貌合神离。

人和人心意相通是多么难。

3、摘抄:不惧怕改变生存方式的勇气。将时间拉向自己这边。

赏析:画家过上了许多人梦想的远离尘嚣的山居生活:有存款,有画室,有音乐,有葡萄酒,还有情人在怀。然而,大部分事物只是远看很美。他终于可以画自己喜欢的了,偏偏什么都画不出来了!只能日复一日望着天花板发呆,等待灵感来敲门。

俗话说:文章憎命达。

4、摘抄:无论你的信息还是我的信息,全都像模像样到处流窜,关于我所不知道的我的信息泛滥成灾。

赏析:奇怪的老画,重金求画肖像的先生,每晚灯火通明的豪宅……优秀作家就是能写得“不动声色”吧?表现离婚痛苦时的不动声色,创作瓶颈期颓唐的不动声色,现在悬疑氛围也不动声色越来越浓。

5、摘抄:过去视为生活设计、工艺设计的东西——例如屏风绘啦袄绘啦或餐具上的彩绘啦统统镶进画框送去美术展览会。换句话说,把原本属于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画风,为了和西方体系相对应而升格为“美术品”。

即使是小说,作者也免不了在其中加入自己对生活方方面面的观点。村上借主人公之口讲了日本画的渊源。

所以,读书能够得到精神多方面收获。

6、摘抄:无论那记忆多么历历在目,也还是抵不过时间的力量。

赏析:两个孤独的男人标榜自己喜欢孤独,但我感觉他们是害怕孤独,因为人在孤独中最难自控意识。例如表现为画家的幽闭恐惧症,和免色先生要让房屋灯火通明。

7、摘抄:驱动我们移步前行的,不是我们已经到手的东西,也不是即将到手的东西,而是已然失却的东西、现在没有到手的东西。

赏析:秋日山景、古典音乐、油画和日本画、宗教传说、两个男人的探险……我还是不能把这些攒在一起看出主题究竟是什么,可是它们单独存在也已经够迷人。好小说不一定要讲什么,重点是营造氛围。

借用书中一句话表达我的写作观:可能仅仅是以小说这个模特为媒介,把(作者)心中本来潜伏的东西找到和挖掘出来。

8、摘抄:正确知识未必使人丰富。客观未必凌驾于主观之上。事实未必吹灭妄想。

赏析:我明白了这第一部书为什么叫“显形理念篇”。我忽然联想起少年时一个漫画故事——关于强烈的意念在魔法帮助下可以实体化。

9、摘抄:人的心与心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状况的变化而或即或离。人心的变异是习惯、常识和法律所制约不了的,永远是流动性的——它自由飞翔、自由迁徙,一如候鸟们不具有国境线这一概念。

《刺杀骑士团长》第一部看完了。最欣赏是,精细而明净的描画,尤其是对于心理的精细而明净的描画。

10、摘抄:既有时间夺走的东西,又有时间给予的东西,把时间拉向自己这边是一项重要工作。

赏析:某个事件发生的前后,对时间的记忆像被高墙隔开。我深有体会,随着某事的发生,时间恍如隔世了。

11、摘抄:记忆可以温暖时间。艺术可以使记忆形态化将其固定在那里。

赏析:《刺杀骑士团长》在中国卖书时的最大噱头是涉及中日战争。我不知道到村上和林少华在写和译那段历史时候的心理感受,但似乎能体会他们对一个“人”受摧残的疼惜。那个一双手生来只会弹钢琴的文弱书生啊,被逼练习砍了三次脑袋才砍死一个中国人,战后他只能用自杀作为恢复人性的唯一方式。用书中的话说,一个人所受的摧残和几十万人受的摧残,从个体痛苦深度上有区别吗?

所以这部书越来越像在追寻尘封失语的记忆。哪怕是关于恶的记忆,只有它重新发声,时间才不算白过。

12、摘抄:“例如羡慕什么?”我问。

赏析:“你具有足够的能力希求很难得到的东西。而我在自己的人生中只能希求一旦希求即能到手的东西。”

13、摘抄:能力是有限的,而有限的能力也无疑是能力。所以活着期间竭尽全力活着,想确认自己能做什么、能做到什么地步。没工夫无聊。对我来说,让自己不至于感到惊惧和空虚的最佳方法,莫过于不无聊。

今天累得只读了两短章。这像一本“细思恐极”的书——-能读到人的心理(意识)多么复杂诡谲!

我想,有些书不是因愉快而令人难忘,而是因难忘才令人愉快。

14、摘抄:“哪怕云层再黑再厚,背面也银光闪闪。”这句话第二次出现书中。免色先生,用拘留所里度过的435天,学会几门外语。只要他认罪,就能离开牢房回归普通世界,但他不肯被体制挤扁压碎。

赏析:他更大的勇气,是坦然下到地洞一小时。他说:“我需要时不时返回原点,返回成就现在的我的场所,因为人这东西对舒服环境一下子就适应了。”

“我们无一例外地活在上下四方围着的硬墙之中。”少数人,才敢坦然直视那堵墙。

15、摘抄:这个世界充满无数生命,充满和它数量相同的死。

赏析:窗外有阳光,看了长长一个下午的书。画家为了营救女孩,鼓足勇气杀死了自己的“理念”,虽然“理念”自己是甘愿舍身。然后,有幽闭恐惧症的画家跋涉过了地下的意念世界,听着身后心爱妹妹的声音“心在记忆中!”他拼命摆脱了心里黑暗“隐喻”的掌控。

画家这段历险是探索心灵之旅。人心中藏有一个阴暗邪恶暴力的自己,但心中也蕴藏有巨大的勇气,冲过黑暗拯救美好的记忆,让美好能够(哪怕是以画儿的形式)存留在世上。

16、摘抄:不必担心,时间会解决一切。对于有形之物,时间是伟大的。时间不会总有,但只要有,就会卓有成效。所以,尽管满怀期待就是!

赏析:这是骑士团长给那个外表漠然内心机敏的女孩的临别鼓励。女孩像画家一样走进陌生世界探索。那个世界充满秘密、黑暗与伤痛,也有不被恐惧打倒的勇气、和牵挂他人的温情。

17、摘抄:完全正确的事,完全不正确的事,果真存在于这个世界吗?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降雨或百分之三十,或百分之七十。纵使真实大概也是如此。

赏析:书波澜不兴地剧终了。总有些恶不知藏身何处,总有些牺牲与救赎不被人知晓。但历史只要存在过,就不可能不在时间里留下痕迹。

愿我们走过一段崎岖历史后(无论是个人的还是社会的),收获的都是更悲悯与坦然。作者:相宜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8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番茄骑士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