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大学阅读书籍读后感 > 地图 > 大学阅读书籍读后感

大学阅读书籍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全民阅读:阅读专业书籍怎么做读书笔记?。

爱迪生曾说过:“书籍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中外经典名著,当我们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候,我们不妨坐下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那么,在中外经典名著中你最喜欢看哪一本书籍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民阅读:阅读专业书籍怎么做读书笔记?”,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全民阅读:阅读专业书籍怎么做读书笔记?

阅读专业书籍需要我们充满耐心,首先多花些时间和精力把基础概念搞清楚,通过事先对书籍的了解、对序言和各章头尾的阅读明确书籍的总论点和分论点,接下来带着“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些论点”的问题开始从头到尾的阅读,最后才是深入地进行理解。我们阅读专业书籍的目的,如果是为了学习和理解,其实是不会只局限于一、二本,会花时间时间收集书单,然后做主题阅读。(以下方法部分选自知乎)

1、主题阅读

在这个阶段,不要只读一本书,最好要进行主题阅读,准备20、30本书籍一起阅读。有些书可能在质量上有一定的问题,但有时却能把一个的概念讲解的不错。一本看不懂就换一本,对于重要的概念和观点会在不同的书籍中反复出现和阐述。

2、名词辞典

初期最大的问题,是要将一些专业名词搞清楚,理解每个词的含义,如果不是书中的归纳,就试着用自己的话把对这个词的理解写下来,尽量通俗一点,随着你理解的加深,不断的修改。一些专业词汇的理解程度往往决定你阅读时的效果。

3、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通过思维导图先大概划分出一个整体的框架,专业书可以按章做,先把每一章的重点总结出来。

针对某些细节,书中说的可能会非常精彩,这时把书中的部分内容摘录做成读书笔记。

刚开始时是记录要点,在后期整理时会加上一些自己的想法和阅读时的心得。有时会单独把心得和想法做成单独的思维导图,把这些想法从新汇总、提练之后会非常有价值。

做思维导图时,如果书非常好,也会抽时间进行4、5遍的调整。

第一遍开始把书中所有的要点都做出来。

第二遍自己的理解对做出的思维导图要点做成整合和调整。

第三遍开始进行删减只保留对自己有用的部分。

第四遍把这个导图按照5W3H的方式从新做一个思维导图。

第五遍把这本书的内容放到个人行业的知识树,进行补充和扩展。这个知识树通过阅读、实践和自己的反思积累而完成。

4、讲故事

有许多概念非常难以理解,这时可以试着用“编故事”的方式来讲解这些概念,看你能把故事编得多好。并试着传播你所学到的东西,并把它跟现实连接起来,把你的心得写出来放在Blog上,或者做成ppT以及思维导图。

5、带着问题去阅读

或者带着问题去阅读,把遇到的问题写下来,一次准备个问题列表。

利用网络进行搜索,比如看看维基百科对于概念是如何理解的。

花上几天时间去图书馆,大量而快速的翻书,看看哪本书能解决这个问题。只读跟这几个问题相关的部分,做笔记。

6、理科VS文科

而对于理工类的笔记,则又不像文科的笔记。文科的笔记可以是写语句摘抄、文章纲要、读书心得、批注等等。理工类的笔记就不同了。

理工类的笔记可以记一些你没有学过的知识,最主要的是原理、公式、重要的数据和方法,概念就不要记了,只要理解就好,因为概念什么的在哪儿都能找到。还可以记一些看书或听课过程中一时理解不了的知识,以后可以回过头来思考,或是查找资料,或是询问老师。

至于文科的书籍,可以这样做:如果觉得某一段文字写得比较好的话,你就把这段文字摘录下来,并在旁边写上摘录的原因;如果你觉得某一段文字写的和你的意见有出入、或者是你感觉一段文字讲的内容不够清晰,或者是讲的内同不够全面,或者是你看完某一段文字有所收获,你可以写批注;如果你看完一本书后,你有所领悟或是有什么感想,你可以写读书心得;如果你看完一本书,对于这本书所讲的内容有了一个纲要性的理解或者是全面的理解,你就可以写文章纲要或者是文章提纲。

最后剩下的东西就是反复读,只有在不断重复时反复总结,坚持下去。

其实,一个人书读得多了,身上自然会带一股书卷之气,就会自然而然受书本的影响,言谈举止间流露出读书人所特有的气质,或温雅或脱俗、或不卑不亢、或典雅大方。

因此,与书籍结伴,就能为人生奠基、为精神打底;与博览同行,就能开拓视野、陶冶情操。从今天起,和知网一起走进知识的殿堂,不断用学习充实生活。作者:同方知网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如何高效阅读》读书笔记1500字


《如何高效阅读》读书笔记1500字:

我用《如何高效阅读》这本书所传授的阅读技巧,花了一天的时间就把这本书看完。而且中间我又看了两个小时左右的《毛泽东选集》。这应该是创造了我近几年来的读书速度记录。尽管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人,主要讲的是字母文字的阅读技巧,但读完之后远远超过我原来所抱有的期望。

因为书中传授的一些技巧还是可以应用到我们中国这种象形文字的阅读上来的。而我们的汉语本来就以能够承载高信息量著称。也是说作者提到的同样的阅读速度,我们中国人应该是吸收信息量更多的。

比如说,印象最深、运用最熟练的手指引导阅读法,概括来说就是用手指在字里行间的移动带动眼睛的转动,进行阅读的视觉化,从而有效的提高阅读速度。

我就是用这个技巧,才花了半天的时间就把书读完,个人感觉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就是能够集中注意力。想想看,我本来就不是学习的料,又这么大岁数了,之前又天天在社会里奔波,哪能静得下心学习点东西。我基本是看十分钟左右的书,就得摆弄手机一下,无意识的刷朋友圈,频率惊人。而用了手指作为节拍器,我可以毫不费力的集中起20分钟左右的注意力。注意力一集中,阅读速度和阅读记忆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其次就是能够加深记忆。之前没有手指作为节拍器,我盯着书本看一会,这个注意力就不知道漂到哪里去了,等回过神来,不知道自己读了些什么,只能重新集中注意力再读遍,这明显的就降低了阅读速度,花费了更多的时间。

所以,书中有一段话说的好:“时间是少数不能取代的因素之一。我们每个人每天的时间都一样多。不管我们如何界定成功,如何利用时间事关我们在人生中成功的大小。”

此外,该书还强调了要想高效阅读的一个必要前提:那就是搞明白自己的阅读目的是什么。对于不同的书,我们阅读肯定是有不同的目的了。

比如课本教材,我们阅读是为了记住知识点,能够考试过关,而不是为了打发时间消遣;

比如小说,我们阅读的主要目的肯定是为了消遣,尽管可能有人是为了学怎么写小说;

比如说报纸杂志,我们阅读的目的不外乎消遣和获取最新信息等等。

像我最近在看《毛泽东选集》。都说毛选是一本传授屠龙术的天书,应该好好学。但我一开始确实不知道该怎么阅读,即使强迫自己读下来,读书笔记也不知道自己收获了什么。后来,因为自己要写文章的需要,想到了毛泽东本身就是个写作大家,而毛选也以深入浅出、贴近群众著称。所以我就知道可以通过阅读毛选,来学习毛主席是怎么写文章的。于是我在读每一篇文章的时候,都会注意到文章的结构以及用语特点。

有用吗?我只知道我废寝忘食看《龙珠超》的那几天,被动的高强度的接受日语的熏陶,到最后自己张嘴说话,竟然情不自禁的说起来“瓦达西瓦”。幸亏不是看的爱情动作片,否则我脱口而出的就应该是。

所以,我相信不管学习效率这么底下,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最后照猫画虎,写出个差强人意毛体应该还是比较容易的吧。

而且,在看完合上书的时候,我内心曾经藏了十几年的疑惑也顺便解开了:为什么学生时代,有的同学看上去并不聪明,但是考试总是能考高分。

答案就是,学习本身就是一种阅读,而且更加强调是知识点和解题方法的记忆。而考试本质就是根据要求提取知识点记忆和解题方法记忆来获取高分的过程。除开那些天赋异禀的同学,绝大部分考试成绩好的同学,可能是掌握了高效阅读的方法,能够通过预习、复习、老师讲解、自学等方式,将阅读得来的信息牢牢记住,并在考试中顺利将记忆提取出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考试中,有的同学会突然的考出超出自身平常水平的成绩,因为考试的内容恰恰就是他为数不多能记住提取的知识点。

就是俗话说的:运气好碰上了。

不管理科,文科,应该都是这个道理。

所以,这本书除了推荐给仍有读书爱好的老铁们,更是强力推荐给孩子即将上学或已经在校学习的爸爸妈妈们看。书中提到的一些阅读技巧和记忆方法,完全可以照搬到孩子的学习方法上去,因为这就是那些虽然一样智商但能考出好成绩的学生们的奥秘。

而这些,是花再多钱上辅导班,也不会教授的。作者:壹拾柒

《阅读力》第二章读书笔记之阅读史上的好风景


《阅读力》第二章读书笔记之阅读史上的好风景

正如作者所言,阅读时代的好与坏,不是谁能给出标准,因为每个时代在阅读上有良好的表象或者相反,终归是后人总结观察出来的结果。今天读的是《阅读力》第二章《阅读史上的好风景》。

但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从远古时代甚至文字出现之前的泛阅读到当下的“全民阅读”,总是有一些共性的良好因素,作者将其称为“阅读史上的好风景”

在这一章节中,作者从六个维度总结了阅读好时代的特征,我觉得还是相对全面的。

特征之一:社会转型。

纵观历史,大凡阅读状态良好的时代,往往是社会转型期。

按时代的发展,首推的当然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当时各种学说层出不穷,儒家、法家、道家等等,百家争鸣。还记得《芈月传》中,秦王带着女扮男妆的芈月来到“四方馆”的情景吗?四方策士百家云集馆内,对于治国方略进行辩论大赛,围观群众投竹签支持,每天最后看哪家箱子里竹签多就得奖励。当然,这里的四方馆不是秦朝的产物,而是隋朝的。《芈月传》中安排秦老伯设置四方馆,容纳百家争鸣,兼听明理,吸取各家之长,或许也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借用了隋朝的四方馆这一名称。这当然是后话。

战国之后,汉代的也是一个转型期,汉武帝刘彻废除了“黄老学说,无为而治”,改以独尊儒术,积极治国。他在位期间开创了朝廷主导的教育事业,在京师长安设立太学,主要是开展儒家经学教育。当然这与后面提到的名人领读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说到唐代,就想到一个词“开唐盛世”。唐初就出现了重文的好风气,说到唐代,就不得不说到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那一个个重量级的大诗人,促成中国诗歌创作的鼎盛阶段的到来。对于阅读好时代来说,宋代那也是杠杠的。你看宋朝皇帝宋真宗赵恒就发话:“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读书多好啊,有吃的,有钱,还有美女。想一想,皇帝这样一说,那些个老百姓,不得拼了命地读书啊?这不,古代诗词中,宋词也是相当了得的,光陆游一人就阅读就写了三百多首,真是乖乖龙的咚啊!

在宋代之所以称之为阅读好时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书院的盛行,也就是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一些读书会,读书论坛啦,反正民间的,可是要知道,就是这些草根民间的,自下而上的阅读组织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前不久,网上还在讨论,为什么晚清民国有那么的大家?是教育的先进?是理念的前卫?其实,在晚清民国期间,阅读相当活跃,主要是西学东渐,读物空前丰富。在书中介绍生活书店门前排起长龙的情景,真的,在我身边的小县城难见这样的盛况,不知外面的大都市是否有这样的美景。

特征之二:写作活跃。

读与写从来都是不分家的,但凡阅读盛行的时代,那么它的写作自然会活跃起来。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诸侯割据,各门各派都努力以学说独创取胜。诸子散文大都观点鲜明,言辞犀利,感情充沛,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所以诸子百家散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汉代,诞生了《史记》《汉书》《东观汉记》《汉纪》《吴越春秋》等等流传后世的经典。很多西方学者认为,汉代作家所开创的史学标准,直到18世纪都是一直领先于世界的。当然还有一个《说文解字》,也是汉代的哦!汉乐府民间诗歌,比如我们小朋友学过的《江南》《敕勒歌》啦,这都是汉代给我们留下的宝贝。

唐代,一个重要的推动阅读的举措就是“科举”。高考就是一根指挥棒嘛,唐代的高考除了考历史文化知识,还考诗赋,后来改成了考诗歌,“以诗取士”,哎,难怪会写出那么多的好诗,难怪那么多好的诗人都是当大官的。想起贾岛因“推敲”误闯韩愈军队的情景了,韩是大官哦,却因推敲二字与贾岛成了布衣之交,这也算是佳话了。

宋代文人治国,写作自然十分了得,唐宋八大家,宋代的就6位,这不是空得的。“一时舆马之众,饮水池立涸”,呵呵,这宋代书院也是相当的火爆。

明代,就出现了令后人诟病的八股文,然后在八股文的压榨之下,产生了一系列的通俗小说,四大名著中有三大就在明代产生,那也是相当了得的。

晚清民国,写作也是百家争鸣,中西碰撞,小说革命、文学革命,激发了写作的繁荣,所以民国时期的文学创作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辉煌时期。

特征之三:出版繁荣。

有了写作的活跃,自然就了出版的繁荣,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链。春秋战国时期的竹简,与龟板刻画,那是进步不是一点点。

汉代处于甲骨、青铜、石头、简牍甚至纸张的转型时代。蔡伦这个人太了不起了,纸的发明,大大便利了书籍的出版,是推广阅读的大功臣。

唐代的雕版印刷,宋代的活字印刷术,特别是宋代,出版业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发展。

后面的明代、晚清自然不用说,有出版的市场嘛!我还是说,有写作的活动,才催生了出版的繁荣,一切新新事物的产生都是以社会需要为前提的。就像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就催了电子阅读,既而就催生了博客、朋友圈、公众号等电子媒体的发行。

特征之四:政策开明。

政府的政策是鼓励阅读还是轻视阅读,甚至封杀阅读,这是阅读好时代还是坏时代最重要的特征。

在中国古代,作为倡导读书的政策,最开明也有效的莫过于开科考试。汉代的“选举入仕”,隋唐的科举制度,“学而仕而优”,都在说明读书造就了人才,读书成就官员。现在高考制度,不是同样如此吗?农村的孩子,不就指望着通过读书来鲤鱼跳农门吗?记得在我上学的时候,父母就常说好好读书,考个师范就是国家户口了,就不要再下地干活了。

大凡延续时间比较长的朝代,都是比较鼓励阅读的时代,这话有道理,也是有历史考证的,是有说服力的。

特征之五:名人领读。

说到名人领读,我们说会想到这些经典的成语故事:学富五车、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带经而锄,负薪挂角。悬梁的是苏秦,扎大腿的是孙敬;没钱买烛火,就找了萤火虫的是车胤,雪地里看书的是孙康,那个借邻居家灯光的是匡衡,扛着锄头读书的是兒宽,背着柴火的是朱买臣,牛角上挂着书的是李密。记得小时候的文具盒上就时常印着这些人勤奋苦读的故事呢。我们不也常常用这些故事来教育孩子们吗?

古代领读最牛的是宋代的皇帝,宋真宗的劝读文,“开卷有益”也是宋太宗创造的。皇帝一读,官员就读,官员一读,百姓自然就读了。

你看,《朗读者》节目中,10多期的嘉宾曹文轩、郎平、杨利伟、柳传志、刘震云、单霁翔、濮存昕等各行各业的名人。《江海晚报》就有报道“校长应是学校的‘首席阅读官’,要努力构建校长、教师、家长、社会促进阅读联合体。”校长是首席,老师自然会跟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再想起那些宋代的草根书院,看来,上下合力,才能真正地推动起阅读来。

特征之六:蔚然风气。

有了前面五个特征,阅读蔚然成风,那是必然。在古代官场的圈子里,出身、门第,谈吐、书法、辞章、风度、名望、口碑等都是官员被评价的标准,有了这样的标准,只能读书喽,不读书,混不下去啊。

读书的好风气,也就是主流社会提倡读书的态度十分明确而形成的。

耕读传家,这个词也能较好地体现古人读书的一个风向,普通人家当然希望孩子能够读书出人头地,但不是生命的全部,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农耕度日是农家生存的需要,难怪古代那些隐士要回归田园生活呢,读书同等重要的是种地。不过像范进那样以考试为终极目标,发痴发狂的也是小说中才有的个别现象吧?

有了好风气,就不怕没人读书,氛围很重要,于阅读而言。作者:张小懒

阅读经典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经典阅读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指导老师:吴萍丽

读经典,品人生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在书中我们可以获得许多先哲们对人生的思考,对生活的感悟。读一本好书,就像是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在书中我们可以汲取到许多优秀人物身上所富有的正能量,被他们的事迹所感动着、也感染着,就让我们在经典阅读中与主人公一同呼吸、一同感悟,从而引起与笔者的一场共鸣吧。

读《从小学做人》有感

“人”字非常简单,一撇一捺即为“人”,可是这一撇一捺立乎天下,要想做事,先学做人。《从小学做人》这本书中鼓励我们做一个善良且富有爱心的人。

我们应该做一个充满“爱”的人,向他人一个微笑、一个简单的动作或者是一句发自内心的问候,这些对我们并不难做到的“小事”,却可能帮助别人走出困境,犹如黑暗中的那一缕光明。

父母、老师对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都至关重要,也是我们生活中最为亲近的人,他们给予我们知识和爱,让我们茁壮的成长。所以我们更应该用真心爱父母,尊师长,敬老人。《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是呀,善良是人性中最温暖、最美丽也最让人感动的品质,善良就是遇到乞讨者,施舍点钱给他们、遇到老弱病残或者是孕妇时,我们能够主动地让座、遇到迷路的人,我们善意的为他指点方向。我相信,一切人与事都是相连的,在你给予他人方便的时候,自己也会受到益处。

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善良且富有爱心的人,“善良”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周围人的同时也温暖了自己。

三五班 刘心蕊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俄罗斯与德国的战争故事,细细品读该书让我不禁沉迷在里面,我特别喜爱这本书的内容,读书笔记其中的人物和事迹非常的励志,让人看后有种血脉喷张之感。书中的许多人物身上都有着让人敬佩不已的精神品质,比如:保尔、冬妮亚……人物,他们身上的那种善良、勇敢、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让我看后久久难以忘怀。

主人公保尔克服各种疾病和生活上的重重困难,最终凭借着坚强的毅力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那种毅力让我感动着也心生敬佩着,我们要向他学习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凡事要有恒心,要有坚强的毅力,遇到困难不退缩,勇往直前,向着目标努力。

主人公对祖国的那份浓浓的挚爱之情令我感动,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伟大的祖国。祖国就像母亲一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应当有着为祖国增光添彩的意识,也祝自己的祖国繁荣昌盛。

三五班 李珂瑾

阅读晚清重臣《曾国藩》读书笔记1000字


阅读晚清重臣《曾国藩》读书笔记1000字:

内容简介:“不做圣贤,便为禽兽”。

曾国藩的一生,成功显赫到了顶点极处,争议复杂也是千古未有。

自湖南起兵后,曾国藩的湘军屡战屡败,两次投江自尽,数度立下遗嘱,更曾在困境绝望中弃官回乡。

然而,信奉“好汉打脱牙和血吞”的曾国藩,认准了一个“挺”字,凭借极度的自省和坚忍,硬是挺到了太平军内讧的战局转折点。攻下南京后,曾氏家族手握重兵。当此之时,曾国藩显赫至极,然而,曾国藩成功后做的首件事,是与一直在暗中支持他的京中权贵肃顺断绝了交往,在肃顺政变失败后没有留下一点把柄;而攻灭太平天国的次月,曾国藩便主动上折提出裁撤湘军,并且果断实行,终于使得曾国藩成为史上既功高盖主又保全自己的极少数人物之一。

有次和朋友闲谈,聊到子女教育问题,就推荐了曾国藩家训这本书,对曾国藩产生了一些兴趣。

但由于教科书给予的清朝落后、腐败、割土求安等的影响,始终不太喜欢跟清朝有关的所有,不愿去了解那段尽是屈辱的历史,不过曾国藩却改变了我这样的想法,觉得我之前的想法太可笑。

这本书的时代背景是清朝的末期,以曾国藩的事迹为主线,迁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不同层次不同阶级的人的认知状态以及一些富有时代感的社会风气。但我感兴趣的还是曾国藩这个人。

曾国藩前期是深受孔孟之道影响的读书人,满脑子都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想法,加之仕途顺利,想的便是成为国家宰相,位极人臣,光宗耀祖在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他跟我在书里“认识”的所有了不起的人都不一样,年轻时的曾国藩也有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的诸多的缺点。

但他的优点是平常人所无法企及的——一旦定下目标,不成功不罢休。

他自己说过这样一句话“不为圣贤便为禽兽”,只要定下目标便要奋力实现,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到底,期间不断的反思、自省、学习,戒掉一个又一个毛病,一个又一个的陋习,到死之前还在自责没能改掉爱下棋的毛病(认为太耗费时间)。

此人严于律己,善于思考,懂做人、识人、用人。

他总能真心的思考别人的批评,认真的自省、反思,恪守严格的规则,将修身“自我教育”践行一生,不仅育自己、育家人、育儿女、育弟弟妹妹,读书笔记还育族人,他的《曾国藩家训》被推崇度认同度很高,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等了不起的人都对此家训推崇异常。我感受最深的也是他的“自我教育”,人的一生总会遇见各种各样的烦恼、诱惑、绝望、过错等等,不管何时总要守住底线,坚持方向,做最好的自己。

曾国藩的一生也有巨大的遗憾就是历史书上留名的卖国贼骂名事件“天津教事件”,但他组建湘军,书生带兵还打大胜仗,在其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等事迹,这些事情都是很了不起的举动,是可以和林则徐并肩的清朝为数不多的睁眼看世界的人。他对读书学习和自我反省的执着和坚持非常令人敬佩,他用一生的时间来学习和改变自己,他做人、做官的哲学都令我辈望尘莫及。作者:惜月

喜欢《全民阅读:阅读专业书籍怎么做读书笔记?》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大学阅读书籍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