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作文1000字 > 地图 > 读后感作文1000字

读后感作文1000字

发布时间:2019-09-22 来源:互联网

读后感作文1000字:教师读后感。

静下心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就好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经典书籍作品就很有必要。在阅读了作品后,我想您对于这个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作品中那些触发思考和情绪的地方,让人不得不一吐为快!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读后感作文1000字:教师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白下进校马瞬琴在冬天寒冷的假日里,读着陈震老师的书《做温暖的教育者》,很受感动。我在思考,作为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不仅仅要做一个温暖的教育者,更要做一个智慧的研究者。

做温暖的教育者,需要我们在工作时,充满爱心、充满真心、充满公心、充满慧心。让我们的服务对象能真切感受到我们平等、理解的爱。这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而做一个智慧的研究者,则是我们每一个教研员应有的追求。

智慧是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决定处理和发明创造的潜力。智慧的研究者,是指研究者在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决定事物并在实践中遵循事物规律、实现行为目的的过程中,始终以研究的心态参与其中,不断获得新的体验,得到新的认识,取得新的成果,与此同时增强并发展着自身的这种研究潜力。我想自己是一名从事幼儿教育教学研究的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自己也在不断地提升属于自己的教育智慧,我感到成为智慧的研究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我终身的追求。

教研员的主要工作是开展高效的教师教育,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程研究与编制导论》一书中,斯腾豪斯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有三条途径:透过系统理论学习;透过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在教室里检验已有的理论。教师的学习同儿童的学习一样,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是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验证、发现,不断吸收同化各种新信息,从而建构整合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构成教育潜力的过程。斯腾豪斯的后二条途径都涉及研究。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是教师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超多的研究证明,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引领教师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个专业的教研员,要和一线教师组成学习研究共同体,和教师们一齐,用心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帮忙教师逐渐由新手型向成熟型、专家型教师发展。

要引领教师研究,就务必了解教师研究的本质和主要特征,我认为,教师研究的过程就是教育教学的过程,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教师研究是为了教育教学而研究,是在教育教学中研究。教师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专业自主对于教师个人来说,意味着能够运用专业知识独立进行决定、决策。完整地说,专业决策是在工作中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作为决定和行事的标准。决定即指一个人运用专业知识诊断、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思考各种可能的行动方式,并评估行动及决定可能造成的长远后果的认知过程。

每当想起这些,总感到职责重大,做智慧的研究者是我的长期追求。我要不断努力学习让自己逐渐成为智慧的研究者,也要带动全区的幼儿教师把做智慧的研究者作为共同的追求目标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作文1000字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作文1000字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教师读后感:《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作文1000字2024 教师读后感


白下进校马瞬琴在冬天寒冷的假日里,读着陈震老师的书《做温暖的教育者》,很受感动。我在思考,作为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不仅仅要做一个温暖的教育者,更要做一个智慧的研究者。

做温暖的教育者,需要我们在工作时,充满爱心、充满真心、充满公心、充满慧心。让我们的服务对象能真切感受到我们平等、理解的爱。这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而做一个智慧的研究者,则是我们每一个教研员应有的追求。

智慧是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决定处理和发明创造的潜力。智慧的研究者,是指研究者在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决定事物并在实践中遵循事物规律、实现行为目的的过程中,始终以研究的心态参与其中,不断获得新的体验,得到新的认识,取得新的成果,与此同时增强并发展着自身的这种研究潜力。我想自己是一名从事幼儿教育教学研究的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自己也在不断地提升属于自己的教育智慧,我感到成为智慧的研究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我终身的追求。

教研员的主要工作是开展高效的教师教育,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程研究与编制导论》一书中,斯腾豪斯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有三条途径:透过系统理论学习;透过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在教室里检验已有的理论。教师的学习同儿童的学习一样,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是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验证、发现,不断吸收同化各种新信息,从而建构整合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构成教育潜力的过程。斯腾豪斯的后二条途径都涉及研究。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是教师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超多的研究证明,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引领教师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个专业的教研员,要和一线教师组成学习研究共同体,和教师们一齐,用心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帮忙教师逐渐由新手型向成熟型、专家型教师发展。

要引领教师研究,就务必了解教师研究的本质和主要特征,我认为,教师研究的过程就是教育教学的过程,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教师研究是为了教育教学而研究,是在教育教学中研究。教师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专业自主对于教师个人来说,意味着能够运用专业知识独立进行决定、决策。完整地说,专业决策是在工作中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作为决定和行事的标准。决定即指一个人运用专业知识诊断、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思考各种可能的行动方式,并评估行动及决定可能造成的长远后果的认知过程。

每当想起这些,总感到职责重大,做智慧的研究者是我的长期追求。我要不断努力学习让自己逐渐成为智慧的研究者,也要带动全区的幼儿教师把做智慧的研究者作为共同的追求目标

《感恩教师》读后感1000字


形容教师的诗词有很多,最多的一句应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吧,来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感恩教师》读后感1000字:

《感恩教师》读后感1000字【1】

我之所以坚定的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岁月篇章的瞳孔。

相信大家应该都熟悉这首诗是来自《食指的诗》选取的一篇文章,相信未来。

不知大家是否熟悉,有爱看书的同学们应该看过《感恩教师》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可以来说是一种财富,形容教师的诗词有很多,最多的一句应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吧!我不是一名优秀的学生或许连中等都达不到。

我想应该会有很多人感到好奇,一位连中等水平都达不到的学生,又怎能谈起教师是自己最大的财富?这一切都来自于这本书。

它虽说是一本不怎么出名的书,它不是名著,它也不是著名的诗集散文,它很普通,但是它的灵魂一点都不低于那些所谓的名著。

我曾经认识这么一位老师,她身上拥有着与众不凡的气息,她拥有这世界最美的眼睛,笑起来弯弯的像月牙一般的独特不平凡。

她拥有一副洁白的牙齿,仿佛她一笑,我什么烦恼都没有了,大家或许认为我许些有些紧张,可是我想说明这是事实。

我成绩正如上述,我只能算中等以下,我与成绩好的同学在一起,我仿佛感觉我们是生活在两个不同世界的人,正因为她们是我的朋友,我才会更加的自卑,正我处在这种环境中,她像一丝阳光慢慢地拨开我早已阴霾的心,她说:人生犹如火车一样,当自己坐在火车中,心里难道会一直想着只要到达目的地吗?她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没有想过去看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样的!我真像她所说的一样,我难道只为了到达目的地而已嘛?我想我不是这样的人,我慢慢明白,没有人看不起我,只有我自己看不起自己,她在我生病的时候给予了我关心和疼爱,在我无奈与痛苦中徘徊时,她使我想到了我的世界并没有黯然失色。

我不会太怎么去想,我这篇作文能发表,这明显是不怎么真实的,我希望她能看到这篇文章。

外面在下着雨,透着窗,隐隐的能够清晰的听见雨滴的声音,当时的她,同样与我在雨中等人来接,她怕我冻着,把外套脱下帮我披上。

说着:天冷,小心着凉。

她把雨伞塞在我手中,我幼稚的认为她有人来接,便只说了一句谢谢!当我一回望,却看见她在雨中奔跑着的样子,我的视线模糊了,水慢慢的从眼角流下,我根本分不清那是雨水还是眼泪。

胡须第二者多一点,我拿着雨伞走着,回想起当初她对我的点点滴滴,她不只对我甚至对每一位同学都如此。

我从她身上学会了宽容,大方。

她和我在一起有了三年,三年说短也不短,说长也不长,她的故事,我根本花三天三夜的时间都说不完。

现在的我早已长大,不再是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并不写一篇读后感呀!这就是读后感,她就是一篇作文,我一直想把她加入那本书。

她是我的启蒙老师《我最爱的人》。

《感恩教师》读后感1000字【2】

感恩老师,给我们前进的动力;感恩老师,给我们飞翔的翅膀;感恩老师,给我们指明人生的方向;感恩老师,给我们放眼世界的慧眼......

这几句话是《感恩我们要行动》书中的几句话,多么的感人,多么的有力。

当我们第一天背着书包走进学校大门的那天起,老师就开始一天一天传授我们知识,从第一个字母到流利的汉语。

从第一个笔画到熟练地汉字,从第一个数字到难懂的应用题。

这中间有她们多少的心血和汗水。

曾几何时,(她)他们带着病坚持给我们上课,曾几何时,(她)他们中午都不回家吃饭,曾几何时,他们晚上还加班到很晚。

她们也有孩子,也有家。

当我们早和妈妈爸爸在一起吃饭时,他们却还在工作,不能和家人团聚。

这样的老师不该感恩吗?

老师不只是教会我们知识,他还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

有一次,轮到我值日:就是在校门口站岗,不让同学们带零食和玩具,而我兜里却装了一个小风扇的玩具,被别的同学看见了,就告了老师,老师问我哪里来的,我开始说起谎来。

老师看出我是说谎的,就语重心长的说:从一年级开始你就是班干部,到现在你已是大队委了,你应该明白......直到我承认错误,这次经历时刻在激励我,鼓舞我说谎不是好学生,是不称职的大队委。

还有一次,班里的一个同学被车撞了,她跑去看了好几次,还鼓励全班同学都去看望,是她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教我们懂得人和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和相互帮助.虽然都是一些平凡的小事但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

当我们有困难时她会毫不犹豫的帮助我们。

当我们伤心难过时她会开导我们,当我们开心快乐时她也会和我们同欢乐!这样的老师不该感恩吗?

老师是无处不在的,没有年龄,性别,地位之分,只要能给我们正确的意见,一句鼓励的话,一个赞扬的表情,一份忠恳的建议等等,只要值得我们学习,在心目中都可以称为老师。

在校信通博客里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老师,有的可能几岁,有的几十岁,但都可以称作是我的老师,他们有无数篇优秀的博文值得学习。

他们的每一个点评都在催我奋进,努力,再努力!每一个留言都在激励我向前,加油,再加油!这样的老师不也该感恩吗?

感恩老师吧!见了老师问声好,也许就是感恩。

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也是感恩。

尊重别人,帮助别人,也是感恩。

回复博友的点评,多和博友交流也是感恩。

感恩时刻就在我们身边,最关键的是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乡村教师》读后感_1000字


《乡村教师》读后感1000字

第一次读科幻小说,是因为说《疯狂的外星人》是根据这本小说改编的。

对于科幻部分,我没有看懂,我想丢掉科幻来讲一下我对这本书其他部分的感想——乡村教师。

位于中国西北一个穷乡僻壤的地方,一个村里叫李宝柱的老师,因为自己老师的缘故初中毕业后放弃县城的一份工作,留在了这里教书。在就像一支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现在的13个孩子和以后无数的人。

先说一下乡村

农村有农村的好,安稳惬意,晚上可以看到天空的星星,白天可以去小河边静静的坐着,没人打扰,可以放下手机去田野里走走转转,很悠闲很宁静。说起乡村,你能想到的是什么?纯朴善良?这是有的,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思想。

一个人最可怕的就是思想的停滞,村子里的人没有人待见李老师,甚至没有人愿意孩子上学,觉得上学并没有什么用处,连和他谈了好久恋爱的人,一开始觉得他有才华,后来还是和一个挣了钱的没有上过学的人结婚了。而女人,在这里就是一个传宗接代的工具。

这种思想是真的很可怕,就是现在的农村里,这种思想的也不在少数。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现在毕了业在一个发展很好的城市工作,我说我不会回去的,很多人都不理解,他们觉得我翅膀硬了。我给他们解释,他们也会认为是我眼光高了,小地方容不下我了。直至现在我也会听到有人说“上了大学,不也是和我一样跟别人打工吗,工资还没有我多”,的确可能刚开始是这样,但我和你总归不一样。

再说老师

书中李老师用最后的一丝力量,给孩子们讲了牛顿的三大定律,正是由于这最后一讲,拯救了地球人,而外星人也对“教师”这个名字,产生了一种敬意!他们称之为“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

这是给老师一个崇高的定义,也让我们正确认识老师的定义,我一直都认为一个老师是可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虽然至今我还没有遇到哪个老师可以这样影响我,无论是好的一面还是不好的一面。

而老师并不是只有学校的才算得上老师,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师是在生活处随处可以找得到的,比你优秀的都可以称之为老师。

作者通过科幻的形式把常见的题材“乡村”和“教师”放在一起写,会让人眼前一亮,产生不同的情愫。或许这就是刘老师的厉害之处吧,在一个领域成了高手,就和其他领域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前所未有的形式。

教师读后感:《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00字


《致教师》读后感1000字


有一句名言说:一句话可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一本书可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一位教育家则可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

我最近所读的这本《致教师》就来自于教育家朱永新教授。朱教授用一个个真实而又急切的问题与我们分享他的教育观点与智慧,读起来更像是在几位无奈的老师和朱老师之间真实对话的场景里。因为真实而又平凡,所以让人觉得感同身受。

朱老师把教师职业大致分成四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做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对于最基本的第种境界说,当我们愿意成为一个让学生内心瞧得起的老师,那老师必须成为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的老师,从起点开始一步一步坚持往前走,我们也一定能从教学中得到成长,收获幸福。在我工作第一年,我的初中老师曾经告诉我,当老师是个良心活。这应该是做老师的第二个境界,教育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做自己应该做到的事情。对于第三、第四境界来说,我还差的太远太远了。那如何捍升自己的境界呢?朱老师也给出了回答。

教师,既是一份职业,也是一个志业:那既是一份职责,更是一种使命。让教师能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给教师带来职业的尊严与幸福感,点燃教师的激情,成为教育的追梦人。

书里提到:你的阅读生活,绝不仅仅是帮助你获得知识,获得教育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帮助你拥有宁静的心态,儒雅的姿态,积极的状态。读书绝对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不说教材和教参,每本好书都是对教师内在修养的一个提升。读书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敵开了我们的胸怀,让我们与几千年来的教育智慧进行了一场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除了会看,还要会记录。真正的思考是从写作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的生活也是从写作开始。,把记录当成自己的工作习惯吧,越写就越会思考。教师的胸怀有多大,他的教室就有多大,孩子们的世界就有多大。我们常说,爱是教育的底色。但是,作为教师,仅有爱是不够的。或者说,真正的爱里,一定包含着智慧。是啊,为了能看得更远的孩子,我们首先要变成更出色的老师。

读完全书,我想除了解答了我的很多困惑意外,最可贵的,是这本书把老师定义一个普通的人。我们为什么成为老师?书中是这么说的:归结为平凡,会认为教师只是一份赖以谋生的职业,会放松对自我的追求,最终在息中迷失。归结为神圣,会过于强调教师的奉献与牺牲,容易导致神化和苛求、动摇了扎根于现实的坚实根基。怎么?如何做?我想面对三尺讲台,每位老师都会有自己的态度。朱教授真诚地希望我们能相信自己,用自己的胸怀、努力、眼界、思考、学习做好这事关国家和孩子未来的学回。我想,幸福是人类的永恒追寻,对教师而言也不例外。为了幸福,我们乐于做教师。作为教师,我们要深刻理解幸福的塚由。,如这话所言,希望我们能成为一个幸福的教师。

致教师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写作文体,表达自己对某本书籍或某篇文章的看法和心得。阅读了作品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在读了作品后,您自己有什么感想呢?根据你的需要,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精心整理了致教师读后感,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致教师读后感(篇1)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每天面对性格各异的学生,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教育难题。有些时候自己绞尽脑汁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由于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有限,所以一直都没有形成较好的解决对策。通过我乡弘毅书社的成立,给我提供了更多学习的机会,让我认识到了读书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个教师来说的重要意义。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很多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给了我启发,而且书中举了很多例子,使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的办法,这也燃起了我对读书以的热情。

在书中的第28条建议中,提到了劳动的重要性。这里的劳动并不只是指干活,而是指动手操作。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有体会。有时候教师说了一堂课可能也不及学生动手试一试,理解的扎实。所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更多的采用动手操作的形式让学生更为直接的感受和体会,提高教学的效率。

致教师读后感(篇2)

《教师花传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每一段都会让人沉思好久。由始至终,有一个问题始终让人纠结。“教学中,究竟什么是花?”是一堂完美的课,还是一次完美融合。是学生积极向上,还是每一个人都有所成长。是教师的奇思妙想,还是对内容的完美熔炼。是讲授时结合个性的不可复制,还是创造如诗歌般的经典案例。读到深处却很难找到答案。直到发现一个有趣的人物才渐渐有所领悟。这个人叫石井。

石井是一位看似普通却拥有极强记忆能力的老师,甚至可以记起每一个学生的发言,能够说出每一次过度时学生的表现。掩卷自问,即便我在听课时全力背记也很难达到。石井的能力不是天生的。是石井在一次又一次的串联反刍中,修炼而来。不放过课堂上任意一个细节,倾听每位同学每一次发言,努力将学生学习联系起来。正是靠着这种执着的精神,石井在课堂上,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致教师读后感(篇3)

看完了觉得学到的最大的就是——不断进取的决心和信心!原来每个老师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遇到过困难,之所以他们有今天就是他们不断努力不放弃的结果。曾经的我和他们一样,找寻不到自己的位置,读完以后,我突然知道我可以做什么,这个并不难,但你一定要坚持!

合上书本,从未有过的冲动涌上了我的心头:应该整理一下自己的感受,也好把如此优秀的书籍推介给更多的教师朋友。因为直觉告诉我,许多像我一样徘徊在理想和现实十字路口的一线教师非常需要这样真实、朴素的教育故事的熏染,需要这样的成长足迹的指引,需要这样的震憾和精神冲击,或坚定自己成长的信心,或重唤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投入!

致教师读后感(篇4)

在假期我有幸拜读了开创教育原规则学说的第一人——钟发全写的一本《教师笑着教书》的专著,掩书长叹,对于走入“高原期”的我着实起了“高原反应”:它给了我无穷的勇气与力量,推助我跋涉在教育高原上;它给了我灵性的翅膀飞翔在教育晴空中; 笑着教书,是普通教师与优秀教师的一道分水岭,它是一种心态,一种健康、积极向上、豁达、睿智、阳光的心态;它是一种鞭策,鞭策着教育领域中的“沾沾自喜”者,鞭策着“教书匠”或“经验教师”;它是一种希望,优秀教师成功的希望,“中国教师”、“中国教育”的希望。 笑着走进教育,播下“心根”种,点燃“普罗米修斯”之火,摘“峰顶”教育圣果,一路丰富教育,收获教育,修炼自我,提升自己……

致教师读后感(篇5)

暑假里空闲的时候读了刘老师的高效课堂八讲,虽然它针对中学学生的学习提出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低端的小学生在自学程度上还没有达到应有的能力。但书中提出的很多教育观点对于我来说却也是别有一番天地。

《教学有三声》

教师到底要具备几种能力呢,概括的讲,三种——更新自我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科学评价学生的能力。这三种也体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课堂教学有“三声”:

1、“笑声”

有些教师上课,严肃有余,活泼不够。课堂“火药”味太浓。课堂上教师老绷着脸,想用严厉来镇住学生。有时课堂上会出现斥责声、挖苦声。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只会停滞或低效。课堂教学中要有“笑声”,我们要懂得,师生之笑能舒缓紧张情绪,激发师生教学的积极心态,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树立欢乐课堂的观念,使课堂有教学内容引发的笑声;有教学情境设置引发的笑声;有教师幽默语言引发的笑声;有学生机敏语言动作引发的笑声……有笑声的课堂,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注意力集中,学生学习参与度更大。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快乐中学习,学习更主动,接受知识更快。有笑声的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会更高。

2、“赞美声”

有些教师上课,习惯于做“纠错”的工作,教学中经常出现“批评声”、“叹息声”,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无声”。其实,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如果没有错,那就不需要教学了。教学中,我们要改变那种一味批评纠错的方式,用激励赞扬之声来促使师生进入教学的积极兴奋状态。课堂教学中要有“赞美声”,教学中要有师生对教学内容的赞美;要有教师对学生学习进步和取得成绩的赞美……教学中要不吝啬这些赞美,师生教学互动更为融洽,必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课堂教学中要有“惊讶声”

有些教师上课,比较注重教学任务按部就班地完成,但教学没有特点,少有亮点。课堂教学中要有“惊讶声”,我们要明白,每一教学内容必有令学生“惊讶之处”。这要看教师是否能够挖掘教学内容并巧妙设置情景。教师本身也能呈现“惊讶之举”,这要看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素质并拿出教学绝活。“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惊奇感,要引发学生的惊讶声。有了学生的惊讶声,才会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能更好的构建新的概念。

《减负增效》

学校里常常要大家提出轻负高质的可行性的举措。首先我们要理解这个词,减负不等于不要质量不要成绩,不等于课堂变成了浮华的阵地。而是让课堂回归教育的本真。在课堂上,教师要从学情出发,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出发,不求形式,不求时尚,不求花哨,操作简单,过程易行。这样课堂上的学生才不再浮躁,不再马虎,静心实践,认真思考。

的确,要想让学生课后轻松,就必须让学生课上紧张;只有课堂高效,才能课后减负;学生课上吃的苦必须让学生吃,学生课后不该吃的苦决不让学生吃。

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个性,但必须要有文明规范,做到课堂上放手而不放任,自主而不自流,互动而不浮动。这样才能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致教师读后感(篇6)

在学校组织的读书活动中,我有幸读了《做一个聪明的教师》一书,并且深深爱上了它。该书通过点评一个个教育案例,传达着王晓春老师的思想,传播着他的理念,我有机会读到他的书的真是受益匪浅,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我边读边思考,有很多句子印象深刻。

“要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给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

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所以,思维定势的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

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王老师的话无疑为身处“迷茫”中的我找到了方向,看到了希望和未来。就像王老师说的一样,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我们高兴,学生也快乐。

细细读完《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发现,原来老师可以这样做,这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王晓春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作者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较强的教育案例中,在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撼人心魄。对于像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真可谓是思想的好向导,前进的指明灯。

我想我会积极的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勤于写作,努力去理解厚积薄发的深刻含义。我也认为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有进步,长此以往,必然将越来越好,从而尽可能达到自己所可以达到的最好程度,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同时也就为教育事业做了自己最大的贡献。

在学校组织的读书活动中,我有幸读了《做一个聪明的教师》一书,并且深深爱上了它。该书通过点评一个个教育案例,传达着王晓春老师的思想,传播着他的理念,我有机会读到他的书的真是受益匪浅,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我边读边思考,有很多句子印象深刻。

“要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给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

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所以,思维定势的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

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王老师的话无疑为身处“迷茫”中的我找到了方向,看到了希望和未来。就像王老师说的一样,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我们高兴,学生也快乐。

细细读完《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发现,原来老师可以这样做,这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王晓春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作者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较强的教育案例中,在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撼人心魄。对于像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真可谓是思想的好向导,前进的指明灯。

我想我会积极的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勤于写作,努力去理解厚积薄发的深刻含义。我也认为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有进步,长此以往,必然将越来越好,从而尽可能达到自己所可以达到的最好程度,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同时也就为教育事业做了自己最大的贡献。

致教师读后感(篇7)

这本书记述着管老师平日工作的小事,没有夸张、没有掩饰、没有雕琢。它写出了每个一线教师无日不做的大量的琐碎事,每日里大量付出、却不为人知的事。共分为一线作业学、一线纪律学、一线协助学、一线情感学、一线育人学、一线自立学、一线个案学、一线激励学、一线复习学、一线反思学十个部分。他的很多方法都是我们看到就能用上的,很有实际的指导意义。这是一本务实的书,我很喜欢。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教师面对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孩子,是如何将教育的真谛发挥的淋漓尽致的。小到作业的收缴,大到班风的建设,管老师都是用心在琢磨。虽然他不是班主任,但他一直秉承着一个理念:一个好的学科教师,表面上不是班主任,实际上他是看不见的班主任,他没有班主任的名分,却有班主任的使命。他是真正的将孩子的一切放在心中,用心揣摩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管老师的“激励学”。正如书中所说:一线教师要努力成为一名激励学生的高手。善于激励的老师,能够焕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于干枯中找到一汪清澈的泉涌;能够点燃起学生内在的精神火种,于困境中获得超越的勇气和力量;能够给学生心中镌刻入奔腾的蓝图,于失败中想见成功的喜悦和美好。一线教师的重要作用之一是给学生打气,是学生学会自我打气。斯言信哉。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取得进步,管老师建立了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激励机制:如,“每日表扬”、“管老师专项奖”、“邀请学生帮老师做事”“药走偏方”“和学生打赌”“与最近的人比”等等。这些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充满人情关怀的激励形式,犹如一道道清泉,悄然地注入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真正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发自内心的去热爱学习。

反思自己的教学,激励机制很少,而且比较单一,常采用百分竞赛制度,但是又缺乏创新和改进,所以收效甚微。通过《一线教师》的阅读,我想:我们应该毫不吝啬赞美的语言,让激励始终伴随着学生的成长历程。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要善于进行鼓励性表扬;对学生的点滴成绩,要善于及时捕捉并夸奖;对学生独特的个性,要善于表示由衷的赞叹;对那些不畏权威、敢于质疑的学生,要善于表示真切的钦佩;尤其对于学习暂有困难或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我们要细心地剖析其可能的积极态度和正确思维,鼓励他大胆表达,和学生们一起倾听他发言,真诚地陪同他进步,精心保护其每一个进步的足迹。

我还特别欣赏的是管老师的“一线作业学”,没有高深虚脱的理论,没有枯燥乏味的说教,用平淡朴实的语言,详尽地阐述了他所展开的系列行动。“一线作业学”中的“组建作业竞赛小组”巧妙地刺激学生的竞争意识;“与作业拖拉者订作业合同”让倔强的懒孩子用“做好作业”来回击别人的指责;“弹性作业和作业典型”引导学生向身边的伙伴学习,培养他们认真作业的态度、认真做事的态度……句句诚恳,有说服力。

当他发现班级里个别学生写字潦草时他这样说的:“我曾做过一个实验,一篇学生作文要两个学生誊写,一个誊写得很干净、清楚,一个誊写得马虎、潦草,送到几个老师那儿去批改,当然,限时两分钟,因为高考作文,老师批阅的时间不会超过两分钟。结果,你猜,相差多少分?”“10分”“28分!”“为什么会相差这么大呢?老师也是人,他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一般来说,老师印象里是这样的,字迹干净、整洁的同学学习总是不错的。字迹潦草、马虎的,学习一定不怎么样。”“好好写字。把字写美,那要水平。把字写干净,人人可以做到,不就是多花几分钟吗?你以为写快一点,能快出多少时间?习惯干净、整洁了,速度并不慢。”合情入理的一番话,让孩子们听得心服口服。

从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出管老师所带的班级并不是一个样样都很好的班级,作业拖拉、甚至不完成的;不遵守纪律者;上课吃东西、喝饮料的;男女生闹矛盾、起外号侮辱他人人格的;甚至升级为对立攻击者的。可管建刚却以自己的智慧,以一个探索者的精神记录了自己的解决这些问题的良策。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们似乎总是习惯去抱怨学校、领导给我们的分工太不合理,为何将这又乱有差的班级分给我而不分给其他老师呢?为何不将大班额控制在标准以内呢?管他呢,乱就乱,反正一学期很快就会过去的,费那么大的气又是何苦呢?所以,我们才这样的碌碌而无为,这样的苦闷而又不能自拔。书中的管建刚给我们做出了榜样,那就是——一线教师需要在教书的同时做个思想者,做个有心人。

同样是站在一线,同样是教书育人,管老师却能做得如此精彩,我不禁愧然,想想平时的自己,缺少的是对教育的反思,对教育的耐心,对教育的孜孜以求,对教育的热爱。所以我们只能是平凡的,我们的教育也是平凡的。

最后,借用管老师的一句话话,用以自勉:“一线教师除了站在大地上,还应用诗意的目光不时眺望一下地平线;一线教师除了耕耘,忙碌,还应不时仰望星空,让星光照亮自己实践的智慧。”

致教师读后感(篇8)

我是一名新青年教师的我刚刚大学毕业,走进小学来任教英语学科,既紧张、惊讶,又欣喜、惶恐对我而言,小学这个地方既陌生有熟悉:曾经儿时的我就是从这里起航的,如今回到了起点,却发现小学的教学对我来说是有点措手不及的;曾经长达6年的小学生活,学到的知识对于现在的我而言是多么的简单,但是要将这些浅显易懂的知识教授给这些孩子却非易事。

每当我面对这些二年级的孩子们的时候,心中感到力不从心,缺乏自信心,不知道该怎么来带他们,有些茫然,更别说怎样能够让他们健康成长。有时一节课上完,我都不知道他们是否都听明白了,有没有掌握还是个问题。渐渐地我发现,要想教会孩子,得从孩子的心灵入手,知道他们是如何思考问题的,他们的思维是如何运转的,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走进他们的生活。

作为一名新教师,被家长质疑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长的质疑会让我更快地成熟起来。然而,对于一个缺乏经验的人来说,不知道该怎么讲课,不知道该怎么管理班级,不知道该怎么与家长沟通,不知道怎么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太多的不知道摆在自己面前,虽然师傅很照顾我,在很多事情上都给予指导和帮助,但是那毕竟是师傅教的,不是我自己的,属于自己的方法还是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在我还没有总结出方法之前,就只能跟着感觉走。按照常识来引导他们。比如,不喜欢这个老师就不会爱上这门课,成绩也不会好,这应该是所有学生共同的心声吧。因此,我也正努力来让他们喜欢我,从而喜欢我这门英语课。同时如果能得到家长的认可和肯定,那我就离成功不远了。

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我深知在二年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学习知识要更重要。比如进教室前要先敲门,得到老师允许之后才能进入;和别人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别人说话时要认真倾听,不要随意打断,表示尊重;同学之间相处要学会宽容、大气同时小学生并不能完全明白《行为规范守则》,因此小学生的行为教育需要教师将条条框框的条例转化成学生们明白的方式、用小学生明白的话语来示范。有时这种教育的随机性特别强,随时发现问题,就要随时针对这个问题给孩子们讲明白该怎么做,这时便没有了教科书的指导,凭借的就是老师的感觉,即生活常识。

我觉得我和我的学生们在相互学习,我把我的常识教给他们,他们把应该属于二年级学生的常识反馈给我,让我了解更多,感悟的更深。教师也是一个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情,我很自豪我是这平凡的人群中的一员,以自己的平常心对待我的工作和我的学生,因为一切只道是寻常。

教师成长读后感1000字


教师成长读后感1000字

篇一:教师成长读后感

何荫华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细心品读《教师成长》,对其中涉及教师的课程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人格魅力与促进自身成长的行动研究内容不仅有所了解,有些见解犹如温度计悄然升温。

曾有6年之久没当班主任的我,又重返班主任的岗位,在这之前我一直担忧"我还能当好一个班主任吗"这个念头不时困扰着我。虽然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然而对自身的班主任工作还是深感不足、不满,一种吃力不讨好的感受强烈笼罩着我,问题出在哪里呢?

通过对第三章教师的管理智慧的阅读,我有了新的启发,特别是拓展阅读部分,《制度比人性和政府更重要》这篇文章中,而对难以改善人性的利己私人船主,而降低运送罪犯的死亡率,靠道德说教和政府干预都行不通时,采用一种简单有效的激励机制:按下船时实际到达澳州的罪犯人数付费。引导人的行为有三种方法,尽管制度也会引起不合意的结果,但与道德说教和政府干预,两种方法相比,还是最有效的,这正是经济学家重视制度的原因。

当然,制度也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改善和完善。同时,在领导之荟萃中有一篇小文章《一个浙江商人的22条商规》,谈商人为自己量身定制的商规有:1、《新闻联播》就是"天气预报",要想把握经济命脉,必须关注教育;2、不要迷信合同和承诺;3、做一个守信的商人……22、给自己留条后路。"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一个商人尚须制定商规,更何况是一个班级呢?

因而,在下学期的班级管理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特别是在上半年中常出现的问题,如值日生迟到、偷懒,个别同学作业未认真完成等,让全班学生共同制定班训和各项规章制度,形成详尽的《班规班纪》、《卫生公约》等管理条文。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建立新学期领导班子,对学生进行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教育和实践,把班级管理权力交到学生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自理、自治"的管理方法,培养学生和各种组织能力,便班级管理沿着一条良性、理性的轨道发展。

首先,发挥人的管理机制,班级管理实际是人管人的工作,选举一批有战斗力的管理者,有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班级工作一般比较繁杂、琐碎,为避免工作杂而不乱,可在"民选"的基础上产生班干部队伍,再将工作分工细化,如每天分别安排纪律班长、卫生监督员主管日常工作,并成立板报宣传小组、学习兴趣小组、文体活动小组,使每一道岗位都有人在岗,使每方面工作做得更细致,更有针对性。指导各个小组制定相应的公约,实行奖惩激励机制,提高工作力度。

其次,实行人文管理,班级是一个大家庭,这一个"家"是否团结和谐,取决于家中的每一个分子,要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关心班级中一事一物,自觉遵守班级制度并非易事。其实,学生生活在一个集体中,难免磕磕碰碰,矛盾重生,而理解信任是消除人与人之间隔阂和惧怕的"灵丹妙药".班主任只有理解信任学生,才能与他们更好地沟通,学生之间只有理解信任,才能扫除阴霾和睦友爱。下学期,班里又转入一位新生,来自铜陵,这位学生说话带有浓厚的地方腔,很多学生经常称他"城关仔",有一次,他与鑫闹矛盾,一时委屈的他口不择言:"他们都欺负我。"我听了有些纳闷,何出此言,在班上"议言堂"中,才了解了根本原因,其实是一场"外号风波".学生从讨论中也明白不能随便给他人取外号,学会讲话文明的道理。因此,当班级问题时,让学生感同身受,分析解决矛盾,消除不满情绪,才能使学生团结一致,增进学生的了解和友谊,并热爱自己班级。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进行学科教学改革,而且新教育管理模式与之配套,使之相辅相成,在法制社会的今天,更需要有法有理一班级管理制度,树立学生平等、民主、服务、创新、反思意识,使班级管理向新的成功。

篇二:教师成长读后感

看刘良华老师的《教师成长》已是第二次,第一次是在继续教育培训中迫不得已读的,这次我是真心沉下心来读的,它的每段话每一行字……

读了《教师成长》我一直在反思我的成长,我是2000年毕业于一所师范院校,从此就进入了教育行业,已经历经了十年,要问我十年中我究竟获得了什么,我真的不知道,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也没有深入的思考我从事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也许这只是一个职业——生存的保障?

曾看到一篇文章" 教侠、教奴、教痞,三大类,你属哪类?",它把教师分为三类:教侠、教奴、教痞。具体来说,教侠,就是教师中的侠客,这类人数不多,但他们特立独行,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准则,不为流行的东西所左右,不盲从各级政府的教育督导,也不死信教材; 教奴,就是完全忠实于现行不合理教育制度而无怨无悔地推行这种不合理的制度。这种人占了老师人数的绝大多数,他们任劳任怨,勤恳工作,他们工作的所有目的和意义,就在于让领导肯定,让学生们考高分,他们没有想过我们的教育是否有问题,我们的孩子是否越来越病态,他们全部的热情来自于一个月的工资和领导给予的精神奖励,他们忠实于教育法规教育制度,他们从不怀疑;教痞,就是老师中的混混。教师是一碗良心饭,众所周知。这类人虽不是大多数,但也为数不少,他们没有工作目标没有工作理想,更没有事业心。有课他们就来上,没有课就走人,如果强调坐班,他就坐在办公室里聊天或者找个理由溜之大吉。他们对教育政策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是懂非懂,或者说他们也不愿意懂,下班后主要的工作就是麻将,赌博,买码,或者其它让人心身疲惫的活儿,他们从不看专业书籍,除了看一些娱乐书籍,女人一般议论衣服,男人一般议论喝酒和洗头洗脚。在办公室里与教学有关的共同话题就是那个学生是个猪,那个学生是个笨蛋。我在想我到底属于哪类?或者是介于他们中间,边缘化,曾混过,也忠过,更侠过,当然,那不是我自己,不是真正的自己!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回首我的十年从教历程,似乎也有如禅师般的感悟:从教之初,"爱很简单";教有所累,"想说爱你不容易" ;教有所悟,"因为爱所以爱".当自己真正(内心)走进教师这个行业,你会发现,它真的不容易,教育是什么?其实是良心、责任。世界上有很多赞美教师的语言,但真正你去落实这些语言时,你会发现它不是简单的几个字。"爱"即教育,没有爱不要谈教育。所以真正理解爱并不容易,也就会有"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的感慨。

学习,我觉得做教师不学习是非常荒唐的,教学生学习自己不学习,那不是教师,那么怎样学习,学什么摆在教师的面前。我们以前经常讲,要向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不行了,自己需要常流常新的自来水,水在哪?阅读!阅读一些教育专著,《教师成长》给我很大启发,我找出压在书柜后的教育著作,我下载了一些教育电影,我到书店寻找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我要学习,我要成长,为自己,为学生,为教育。把教育从职业转向事业,把自己从专职走向专业和专家,成为一个学习型教师,这也许《教师成长》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唤起我的渴望和追求,明确我人生的方向。

篇三:《教师成长》读后感

初读本课程,只是为了挂时间。每天忙忙碌碌,哪有心思看书,而且长时间盯着电脑备课、做课件,颈椎酸痛。

有一天,突然有点闲情,仔细看了几行,便觉得饶有兴趣,不由慢慢读下去,豁然开朗,相见恨晚,觉得引人入胜,颇有收获,不仅自己看,还要求老公一起学习其中的道理。

一是课程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其实内容并不多,但引发的思考多,内涵丰富。不像有些专业课程,拖沓冗长,深奥难懂,读了后面的,又忘了前面的。这正证实了本课程自己的教育理念之一:引发学生自主学习,快乐成长。

二是课程结构合理,框架明显,枝节有序,让人一目了然。这又正应验了本课程的另一教育理念:学习就是认地图。学习者先弄清楚自己的立足点或出发点,最好先学习"主干道",再去学习"分支"和"分岔"的街道。这就是"整体学习"和"掌握知识结构".本课程善于抓住主干,理清结构,把握整体。

三是丰富的视频资料,让我亲临各级讲座现场,感受大师们研究教育、发表作品、探讨教育的魅力。累的时候,听听讲座,品味其中的诙谐幽默和内在涵义,确实是一种享受。

最喜欢课程中的案例,选材贴切,形式多样,引经据典,短小有趣。每一则案例都隐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让我在阅读故事中自然领悟课程要义,印象深刻。编者也一定是广泛阅读,深刻感悟,视野开阔,颇有研究。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几个案例。

一是关于"教师的气质"的案例。没有必要挑剔教师的长相,但是,教师应该有某种职业尊严感和内在的精神气质。按照林肯的说法,一个人在四十岁之后,就该对自己的长相负责。没错,长相不由我们决定,但气质可由我们自己改变。作为教师,应该具备一种高雅、睿智、亲和、自信的气质,这样去感染学生,学生也会觉得是一种享受。而这种气质不是与生俱来或想有就有的。它是长期的知识学习、心态调理、人际协调、休养陶冶而来的。

二是关于"父亲的脚后跟"的案例。"如果父亲是最最上乘的教育家,也许他在指明家的方向后,便要我带路,他在后头宁可随我多走一点冤枉路,一边加以修正。其后并画图比较近路与远路,如此我不只会熟悉家城之间的路径,城东郊的地理我必也在走过一遭后便了如指掌,再也不愁迷路,甚至可以常常代我父亲跑腿办事。"小故事折射大道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多少这样的父亲式的老师,走在前头,一味要学生"尾随".教学的终极追求是让学生学会自学,并由此摆脱对教师的依附。只有自主学习或主动学习,才算是真正的学习。只有当学生形成了自主学习或主动学习的习惯之后,学生才真正"成人",真正成为有独立意识和独立人格的人。这是多么深刻的道理,我应该多引导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争取成为最最上乘的老师。

三是关于"期待效应"的案例。当我们被期待,被赏识时,我们会觉得自己如此重要,会充满信心和斗志。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是渴望得到赏识".真是很透彻。欣慰的是,我平时做得较好。哪怕其他老师都不喜欢的学生,我都对其包含期待和欣赏。我常常对学生说:"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杰作!"我还常常对那些让人头痛的调皮鬼说:"我对你充满希望!"我甚至假装不知道他们干的坏事,旁敲侧击地指出类似的不足。真的奏效。这些学生不仅尊敬我,而且乐于接受我的意见,最终他们大多数都不会辜负我的期望。我的宗旨是:决不放弃任何学生。只要有希望,就会有出路。

还有很多有意义的案例,如 "曹操同袁绍的差别"、崔永元的《不过如此》、顾泠沅老师的"效果回授"、占魁学校的导师制,以及学习就是学走路、认地图、学习要像玩游戏等等,让我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大开眼界。

很久没有这种感觉:觉得自己像久旱的大地,如此渴望知识的滋润,如此畅享知识的甘露。每一章,每一节,循序渐进,不断成长,享受阅读的快乐!

非常赞同课程中的观点,觉得更多的老师需要认真学习和领悟其中丰富的专业知识、深刻的思想教育、先进的教育理念。

反思自己,在忙碌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很多做得很好的地方,也有很多尚且不足。比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确实想得到,做不到。常常担心学生这不懂那不懂,听写单词都必须亲临,生怕课代表报不标准或选词选句不当;课堂上也总是在赶进度,生怕学生走的弯路过多,耽误我的进度。学生没有出错的空间,必须在我正确的"指引"下迅速前进,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现在看来我是多么不放心,简直比"父亲的脚后跟"里的"父亲"还落后,他是让孩子"跟"着走,而我简直是"牵"着走。我必须努力改变我的"包办制",给学生更多自主和自由的空间。此外,在教师的行动研究方面,我也还做得很不够。常常以工作太忙为由而忽视自己的学习,研究和发表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实就是盲目走路,忘了抬头看路。

学了本课程,初步领悟了作为教师,我应该要具备的课程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及人格魅力,知道如何成为快乐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最重要的是让我再次充电,感悟到学习的快乐和成长的需要,感悟到学无止境的真正含义。当然必须结合实际,在实践中应用、摸索,反馈和矫正。不再盲目赶路,而是抬头看路。让我们一起在继续教育中充实自我,在学习和实践中快乐成长。

篇四:教师成长读后感

在与学生共同阅读、成长的日子里,我阅读了刘良华教授的《教师成长》,然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确切地说,我从未如此认真地阅读过任何一本教育书籍,但是这本书的许多案例深深地吸引着我,如《死亡诗社》、《父亲的脚后跟》、《学生哭喊着冲出教室》、《爱心与教育》、《赐予我控制感吧》等等。我无法用我笨拙的语言来表达出我内心的感受,但却被书中的几句话真切地打动着。

一、"差的教师各有各的差,而好的教师几乎有一个共同的好,即这样的老师绝不会‘照本宣科’".

"新课程"有一个流行的课程口号:"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一个优秀的教学工作者首先是一个"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或"重新开发教材"的人,其中包含了"吃透、利用教材"、"补充教材"和"更新教材".我们应该学会用"减法"和"加法"的态度对待教材,努力在学生"吃不了"和"吃不饱"之间作合理地取舍、安排。这也是刘良华教授所讲的教师的课程智慧。

二、"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教育是什么,我们的教育又为了什么?

在1992年举行的中日孩子夏令营活动中,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一次短短的夏令营,暴露出中国孩子太多太多的弱点,我们的爱心表现为让孩子免受苦,殊不知,过多的呵护只能使他们失去生存能力。我们必须鼓励孩子坦然去承受困苦,学习在各种艰难环境中生存的本领,否则,他们就不仅不可能有自己强劲的翅膀,甚至可能在一旦失去护翼时中途夭折。我们的教学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总是过多地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一味地要学生"尾随",有时甚至是将学生"背着走"的。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采用要学生"带路走"的赶牛教法,只要我们指明方向,教给方法,因为我们的"教"是为了达到最终的"不需要教",是为了引起学生的主动学习。

三、"爱,不等于教育的全部,但教育不能没有爱".

到目前为止,班主任管理领域出现了三个极具代表色彩的"民间英雄",一个是"自我管理"与"制度管理"为核心理念的魏书生;一个是爱学生出了名的李镇西;另一个则是"与学生斗智斗勇"的万玮。不管是哪一位老师的哪一种教育管理方式,我认为都少不了一个"爱"字。也许有人会提出异议:"有的学生实在太调皮,光靠爱心根本管不住呀!"对此,李镇西老师说:"爱不等于教育的全部,但教育不能没有爱。"教师爱学生是一种具有活力的"酶",它通过迁移、转化在学生心灵上发生作用,学生得不到师爱,往往产生焦虑,防卫心理,或是形成攻击性格以致对社会疏远,怀有敌意。李镇西老师认为,爱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他提出了"民主教育".他是这样做的,他把自己与学生放在一起,一起制定班规,一起执行班规,接受班规的约束……这,也许是我们探索 的另一片领域。

四、"渴望赏识是人性的弱点,也是人性的优点".

有人说,"被赏识是人内心最深处的一种需求,当赏识的信号传入大脑以后,体内会产生兴奋细胞,使人体处在一种超过正常水平的状态,如果长此以往,就会使被赏识者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奇迹。"因而作为教师,学会赏识要比学会一种教法更容易挖掘出学生的潜能。赏识就是牵着孩子们的手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别把他们的手抛开,也别把自己的手别在身后,赏识是孩子眼中的一熄星火,温暖的却是他们的一生。

老师们,我们一直在教育的阵地上摸爬滚打,我们都知道,当环境已经变成客观事实,我们不应该成为环境的挫败者,而应主动地去改变环境。最后,我想用书中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对命运的过早抱怨或者诅咒其实是衰老的表征,真正的强者是不抱怨的。命运把他扔到天空,他就做鹰;把他扔到草原,他就做狼;把他扔到山林,他就做虎;把他扔到大海,他就做鲨。"

作文读后感1000字: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去年,我们幼儿园组织全园老师阅读《中国教师报》,并参加他的读报用报征文活动,我开始上网阅读这份报纸,当《中国教师报》的电子版展此刻我面前时,我立刻被他醒目的刊头、丰富的资料吸引住了,刚浏览完首页,我就开始喜欢上了这份报纸。

《中国教师报》刊登的文章有的贴近广大一线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如《谁动了我的暑假》、《补课不止教师疲惫不堪》;有的宣传先进教师事迹,如《师之表――记全国优秀助学教师汪金全》;有的反映教师的呼声、维护教师的权益,如《教师聘任需要理论支持和制度保障》;有的帮忙广大教师提高教学和管理潜力,增强自身素质,如《再现精讲点拨的课堂片段》等。一年来,《中国教师报》已经成为我贴心的朋友,课余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国教师报》有很多版块,可我最喜欢的是教师论坛,版块的文章选得十分贴近一线教师的心理与工作状态,文章写得实在,鲜活的实例就发生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就说《老师,别剥夺孩子犯错的权利》这篇文章吧,案例中A老师因为害怕学生犯错,想方设法让学生能全做对。从结果看,学生是都画对了,但其实学生是被成功了。而B老师就不一样,让学生独立去尝试,这样学生的各种错误尽展眼前,再透过量一量你画的圆的直径是不是6厘米,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自我调整。让学生经历画错――反思――修改的过程,更能帮忙学生理解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圆的半径这一知识点。

在我们的教学中不是经常会发生这种状况吗,文章把两位一线教师教学中的做法展示在大家面前,让你去品味,去深思,心理学家盖耶说得好:谁不思考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只要有认知活动,就会有错误发生。教学过程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认知活动,那就肯定会有错误发生。错误也是掌握知识、技能必经的过程。老师不需要更不能因为害怕学生犯错误,而想方设法阻止学生犯错。学生的错误是其思维的真实写照,也是教学中的巨大财富。是啊,我是幼儿园的老师,3-6岁的孩子是我工作的对象,在日常教学中的幼儿操作环节经常会发生这种状况,个性是上公开课,在众多专家、听课老师面前,为了追求圆满的教学效果,我往往会采用A老师的做法,害怕学生犯错,想方设法让学生能全做对。但是表面的全对真的表示孩子都掌握了吗?实际上学生只有经历了犯错误的过程,对知识才能理解得更深刻;老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错误,才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做到因错施教。这篇文章的观点很有借鉴价值,让我真实感受到创新型课堂的教学活动,使我今后工作有了方向,对我的教学工作实践有很大的指导和帮忙。

教师呀,教师,当我们为了追求所谓圆满的教学效果时,请您必须要记住――――别剥夺孩子犯错的权利!

《中国教师报》以及她的教师论坛成了我生命中的精神家园。新观察、健康人生、班级在线、深度访谈、现代课堂等栏目都使我思想受到启迪,精神得以焕发,灵感不断涌现,给我鼓舞和启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写读后感作文1000字: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我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推荐》之后感触颇多,能够说他的一些教育方法和理念不论是过去还是此刻,都值得我们广大教师不断思考。透过阅读,我懂得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好教师,务必要有高度的社会职责感。歌德说:你要欣赏自我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加价值。尽力履行你的职责,那你就会立刻明白你的价值。履行职责的标准越高,其人生价值就可能越大。一名教师,只有尽到对学生的职责,才能是好教师。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务必从职责两字做起。对自我应尽的职责认识得越早,越能健康快速地成长,越能在履行职责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那么,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呢?

一、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我认为要从课堂做起,从小事做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我先要做到,并且要做得更好,这就要求教师务必学为人师,身正为范。我一向就是这样来要求勉励自我的。

在低年级学生眼里,教师是完美的化身,是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的关注。因此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是终生的,尤其是教师不良的行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更是无法挽回的。如果一个教师上课迟到早退,或不认真备课、随便应付,或对学生不管不问,那么这样的教师怎样能让学生有好的学习榜样?怎样能教书育人?

二、要不断提高自我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

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对所教课程的资料要十分熟悉,从教材、体系到知识点等都务必了解、掌握;上课能够做到驾轻就熟,深入浅出,难易恰当,重点突出,对学生的回答能及时做出明确的决定,不能模棱两可,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充实自我,不断地学习。其次,要有好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来讲,怎样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用心性,使学生得到启发,思维潜力得到锻炼,从而能够使学生自主地学习。相反,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不受学生欢迎的,这样的课堂是缺乏生机、缺乏活力的。因此,能否掌握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体现。尤其是我们此刻参加的二期课程,在培养潜力,发展思维的同时,务必兼顾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第三,要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和反思潜力。教师如果没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就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也不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业务水平的提高要靠不断学习、反思和探索,而这背后的决定因素是教师的职责心。

三、要关爱学生

一是关心学生的思想。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状况,从中明白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二是关心学生的学习。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要及时地,耐心细致地辅导,坚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推荐》这部书,处处渗透着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爱生之情,以及他在教育教学研究中的真知灼见,是不可不读的一部好书,这部书将成为我教师生涯的指路名灯。

相信《读后感作文1000字:教师读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后感作文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