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邓稼先读后感100字 > 地图 > 邓稼先读后感100字

邓稼先读后感100字

发布时间:2019-09-21 来源:互联网

邓稼先在我心中 (500字)。

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以后,相信心中有不少的心得,写关于作品的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本书籍。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邓稼先在我心中 (5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邓稼先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先是愤恨为他感到不值,但在看到邓稼先制造出原子弹和氢弹时,心中涌起的激动在我心中久久挥洒不去......

在学这篇课文前,我并不知道世界上有这么一个人,这么一个英雄,也从来没有从他人口中提起过他,

他获得博士学位就立即乘船回了国,从这里我们仿佛感受到了他那时迫切回国的心情是有多么强烈。他,为了让祖国能重新站起来,重新回到往年的辉煌,为祖国的核武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却默默无闻,让人不得而知......

他。不顾自己的身体,就算得了重病也不愿放弃重振祖国复兴的理想,仍为祖国的国核武器发展做努力。他。是祖国完全摆脱任人宰割的日子的主要人物。他。是中华名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是当之无愧的“‘两弹’元勋”。

他。为祖国作出的巨大贡献我们应该铭记;是他。把中华名族国防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也是他。让祖国不再受人欺辱,宰割。还是他。让我们有机会生活在和平温馨的环境里,这一切都是他无私奉献的结果。

他,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把自己的费尽心血而取得的成果送给了祖国;就连自己的生命也为了祖国毫不犹豫的投给了祖国。但他却默默无闻,让人不得而知......

默默无闻的他。鲜为人知的他。身为两弹元勋的他。令人敬佩的他。他只不过是一个平凡的他......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我心中的邓稼先


今天,当我学习了《邓稼先》这篇课文,了解到邓稼先不仅是一个忠厚平实,不怕牺牲,身先士卒,有胆有识,勇于负责的科学家,更是一个为了中华民族,为了祖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英雄。

当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工作,丝毫没有犹豫;当杨振宁问邓稼先中国原子武器是否有外国人参加时,他小心谨慎,得到上级指示后才如实告诉杨振宁。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邓稼先坚持留下,身先士卒这些无不表现出邓稼先热爱祖国,小心谨慎,无私奋献的精神。

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同样身为中国和美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妇孺皆知,而邓稼先是使中国屹立在东方这片土地上的英雄之一,他为祖国的核武器发展贡献巨大,却默默无闻 ,鲜为人知,邓稼先作文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1967年以后邓家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武器发展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逝世。我想我们每个人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一定是热泪盈眶,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中华民族。

科学家虽早已逝去,但他热爱祖国,忠厚朴实,不怕牺牲,身先士卒,勇于献身的精神,却名留青史,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学习的榜样!

法律在我心中 (500字)


近几年来,国家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家长一听到保护这两个字,有一些家长就会认为保护孩子只是让孩子不受到伤害,事事都顺着孩子。有一个案例是这么说的:有一个男孩叫小杰,他之前成绩很好,同学们对他印象也不错,可以说小杰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可是,有一段时间他迷上了网络游戏,就不停找借口向父母要钱去网吧上网。父母为了换来孩子的笑脸,就给了他钱。后来他的父母发现他拿钱去网吧上网,就不给他钱去上网。小杰因此而离家出走,因为小杰不去打工赚钱,他就整天出入KTV等场所,所以小杰的钱很快挥霍完了。后来他在社会上结交了所谓的大哥。那些人是无业人员,他们唆使小杰去偷去抢。最后,小杰被警察带走,从那以后,他的父母就痛不欲生。按照这个案例,小杰走上犯罪的道路根本原因是因为小杰法律规定:未满18岁的孩子不能进网吧、营业性歌舞厅等。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要是小时候开始学偷别人的东西,长大之后,慢慢地你就会走向犯罪的深渊。我们从小就学习法律知识,长大才不会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法律其实离我们很近,它伴随我们一步步成长。

四年级:bu半世晨晓

?雷锋在我心中 (500字)


雷锋,多熟悉的名字,几乎处处都可听到雷锋二字。在学校的课堂上,在响应国家号召时都可以听见。雷锋,伟大的共产主义战义。1960年参加解放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认真学习毛泽东着作,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甘愿当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忠于共产主义事业,毫不利已,专门利人,他在日记中写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有一次,他因公出差,从大连到抚顺的火车上,雷锋主动把自已的座位让给他人,帮人倒开水、抱小孩,在车厢里打扫卫生,当起了义务乘务员。雷锋在回连队的途中,碰到了一位大嫂,背上背着一个小孩,手上牵着一个小孩,拎着一个大包袱。在大雨泥泞的路上蹒跚而行。就连帮助大嫂背起小孩拎过包袱,步行了十几里路把大嫂送到了家。身上到处都是水珠,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大嫂还没有来得及就谢谢,她只能看见雷锋的背影了。她大喊:同志,你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雷锋边走边喊:我叫共产党员,就住在中国!可不幸偏偏降临到他的身上,1926年8月15日他因公殉职。

五十年来,雷锋越来越少,甚至有人说:雷锋出国远洋了。我们一定不要让雷锋消失,做雷锋的接班人,做新时代的雷锋。

六年级:超级帅哥

邓稼先读后感500字


邓稼先读后感500字(一)

我们的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邓稼先】这一课。原来我只知道邓稼先是我国的两弹元勋,老师讲了这一课之后,我对他了解的更多了,而且我受到了深刻地教育。

邓稼先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一导一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一子一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华人民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屈辱史,但是邓稼先改变了这种局面。邓稼先是安徽省怀宁县人。在物理学上获得了博士学位后回国到中国科学院工作。邓稼先从1958年开始隐姓埋名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贡献,他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一子一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才是中华人民值得兴奋的时刻。

邓稼先是一个默默奉献的人,他从不骄傲,从不公布自己的伟大事迹,直至他死后13年,中一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才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可以说他与世界上一切和他从事一样工作的人都不一样,到他临死前还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邓稼先是祖国的自豪,他才是真正的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精一神。

邓稼先读后感500字(二)

他在接到要做出大炮仗的时侯,便知道要制造原一子一弹,要长期出差在外,可他管不了那么多了。于是,他便开始专心致志的投入了原一子一弹的制作中。

苏联答应给中国提一供原一子一弹的教学模型,但是对方却撕毁了协议,苏联专家全部撤走了,现在邓稼先只好一边读书,一边授课。他非常刻苦,有时他备课备到四点多,在办公室里睡两三个小时,天亮了继续工作。在那些日子里,他把全部的一精一力都用在工作,一天到晚晕乎乎的,走在路上还想着原一子一弹,有一次竟连人带车掉到沟里。

经过了一番努力,终于把我国第一颗原一子一弹的理论计算的轮廓勾画出来了。由于当时还没有大型电子计算机,所以只要有一小点错误就要用手摇计算机摇上九次,以便计算出正确的答案。

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时,伴随着一声巨响,戈壁滩上腾空升起了烈焰翻滚的蘑菇状烟云。这震撼世界的惊雷向人们宣告:中国人被欺凌的时代结束了!之后,邓稼先等人又取得了氢弹试爆成功。

我想,这一定是邓稼先和其他工作人员刻苦研究和一团一结奋斗的成果。邓稼先那为了祖国富强而呕心沥血的一精一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虽然不能像邓稼先那样做出伟大的事来,但是我们可以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长大了之后也为祖国做出有贡献的事来。

坐在书桌前,静静地聆听着来自窗外的声音,这种声音,有些悲惨,但在悲惨之中,有夹杂着一些壮烈。它把我的思绪带进了那篇课文【邓稼先】,让我不由自主的拿起书,再次浏览

邓稼先读后感500字(三)

文/刘玉琳

邓稼先祖先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和篆刻家,父亲是著名的美术家和美术史家。七七事变后,全家滞留北京,16岁的邓稼先随姐姐赴四川江津读完高中。1941年至1945年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教授。1945年抗战胜利后,邓稼先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

1948年10月,邓稼先赴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物理系读研究生,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在他取得学位后第9天,便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回国后,邓稼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1958年8月调到新筹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随后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第九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道元勋。在原一子一弹、氢弹的研究中,邓稼先开展了炮轰原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一子一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一子一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鲸技术途径。领导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的研制和组织工作。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治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一党一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一团一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邓稼先被评为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邓稼先和郑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一子一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一性一的基础巨著,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部巨著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邓稼先对高温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物理、球面聚心爆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即便在担任院长重任后,他还在工作之余着手编写量子场论和群论。为了祖国的强盛,邓稼先放弃了国外优厚的生活条件。

读邓稼先有感


他在接到要做出“大炮仗”的时侯,便知道要制造原子弹,要长期出差在外,可他管不了那么多了。于是,他便开始专心致志的投入了原子弹的制作中。

苏联答应给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教学模型,但是对方却撕毁了协议,苏联专家全部撤走了,现在邓稼先只好一边读书,一边授课。他非常刻苦,有时他备课备到四点多,在办公室里睡两三个小时,天亮了继续工作。在那些日子里,他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工作,一天到晚晕乎乎的,走在路上还想着原子弹,有一次竟连人带车掉到沟里。

经过了一番努力,终于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的轮廓勾画出来了。由于当时还没有大型电子计算机,所以只要有一小点错误就要用手摇计算机摇上九次,以便计算出正确的答案。

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时,伴随着一声巨响,戈壁滩上腾空升起了烈焰翻滚的蘑菇状烟云。这震撼世界的惊雷向人们宣告:中国人被欺凌的时代结束了!之后,邓稼先等人又取得了氢弹试爆成功。

我想,这一定是邓稼先和其他工作人员刻苦研究和团结奋斗的成果。邓稼先那为了祖国富强而呕心沥血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虽然不能像邓稼先那样做出伟大的事来,但是我们可以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长大了之后也为祖国做出有贡献的事来。

坐在书桌前,静静地聆听着来自窗外的声音,这种声音,有些悲惨,但在悲惨之中,有夹杂着一些壮烈。它把我的思绪带进了那篇课文——《邓稼先》,让我不由自主的拿起书,再次浏览……

这篇课文主要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描写、评价,突出了他对民族的贡献,表现了中国学者特有的忠厚朴实、真诚坦白、心胸宽阔的气质,高度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当我读到“一次井下突然友谊个信号测不到可,打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声‘我不能走’”时,我的心灵被邓稼先那种为了国家,为了工作而临危不惧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会像一下自己,在这么幸福的情况下,在自己只有一份“工作”——作业的情况下,却经常抱怨,一会感觉认为学习太苦,所以就想放弃,开始厌学。比起邓稼先,我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我没有邓稼先那种爱国的精神。“少年强,则国强。”我再厌学的时候,从来没想过:“如果每个少年都像我这样那么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不都得毁灭吗?”我先在就要好好学习!

虽然,我比不上邓稼先,但我可以向他学习,学习他的临危不惧,学习他的忠厚朴实,学习他的爱国主义……从身边做起,争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奉献国家!

随着窗外的歌声,我读完了这片课文,这是歌声里的悲惨,仿佛完全消失了,剩下的,只有那些壮烈……

邓稼先读后感500字2020


邓稼先读后感500字2020(一)

我们的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邓稼先》这一课。原来我只知道邓稼先是我国的两弹元勋,老师讲了这一课之后,我对他了解的更多了,而且我受到了深刻地教育。

邓稼先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华人民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屈辱史,但是邓稼先改变了这种局面。邓稼先是安徽省怀宁县人。在物理学上获得了博士学位后回国到中国科学院工作。邓稼先从1958年开始隐姓埋名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贡献,他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才是中华人民值得兴奋的时刻。

邓稼先是一个默默奉献的人,他从不骄傲,从不公布自己的伟大事迹,直至他死后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才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可以说他与世界上一切和他从事一样工作的人都不一样,到他临死前还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邓稼先是祖国的自豪,他才是真正的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邓稼先读后感500字2020(二)

他在接到要做出大炮仗的时侯,便知道要制造原子弹,要长期出差在外,可他管不了那么多了。于是,他便开始专心致志的投入了原子弹的制作中。

苏联答应给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教学模型,但是对方却撕毁了协议,苏联专家全部撤走了,现在邓稼先只好一边读书,一边授课。他非常刻苦,有时他备课备到四点多,在办公室里睡两三个小时,天亮了继续工作。在那些日子里,他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工作,一天到晚晕乎乎的,走在路上还想着原子弹,有一次竟连人带车掉到沟里。

经过了一番努力,终于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的轮廓勾画出来了。由于当时还没有大型电子计算机,所以只要有一小点错误就要用手摇计算机摇上九次,以便计算出正确的答案。

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时,伴随着一声巨响,戈壁滩上腾空升起了烈焰翻滚的蘑菇状烟云。这震撼世界的惊雷向人们宣告:中国人被欺凌的时代结束了!之后,邓稼先等人又取得了氢弹试爆成功。

我想,这一定是邓稼先和其他工作人员刻苦研究和团结奋斗的成果。邓稼先那为了祖国富强而呕心沥血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虽然不能像邓稼先那样做出伟大的事来,但是我们可以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长大了之后也为祖国做出有贡献的事来。

坐在书桌前,静静地聆听着来自窗外的声音,这种声音,有些悲惨,但在悲惨之中,有夹杂着一些壮烈。它把我的思绪带进了那篇课文《邓稼先》,让我不由自主的拿起书,再次浏览

邓稼先读后感500字2020(三)

文/刘玉琳

邓稼先祖先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和篆刻家,父亲是著名的美术家和美术史家。七七事变后,全家滞留北京,16岁的邓稼先随姐姐赴四川江津读完高中。1941年至1945年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教授。1945年抗战胜利后,邓稼先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

1948年10月,邓稼先赴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物理系读研究生,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org)在他取得学位后第9天,便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回国后,邓稼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1958年8月调到新筹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随后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第九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道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的研究中,邓稼先开展了炮轰原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的研制和组织工作。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治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邓稼先被评为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邓稼先和郑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著,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部巨著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邓稼先对高温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物理、球面聚心爆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即便在担任院长重任后,他还在工作之余着手编写量子场论和群论。为了祖国的强盛,邓稼先放弃了国外优厚的生活条件。

邓稼先读后感


篇一:邓稼先读后感

今天,我读到了《邓稼先》这篇文章,读完之后,心里对邓稼先爷爷更加敬佩,他的故事让我想到了许多,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邓稼先爷爷的光荣事迹:5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很被别人瞧不起的国家,它没有伟大的科学成就,科技也得不到发展。然而,一些留学知识分子的回国,使中国的命运得到了根本的转折,正是他们,挺直了中国的脊梁。 邓稼先就是这些留学生之一,当时他听说中国的科技状况,放弃了博士学位,决心回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中国的儿女,是炎黄的子孙! 他回到中国,参加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邓稼先不怕困难,经常带领工作人员到前线工作。他亲自到黄沙满天的戈壁取样本,还冒着被辐射到的危险监制原子弹。终于,在他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了!随后,邓稼先又以惊人的速度研制成功了氢弹、东方红卫星。

我们抛开邓稼先爷爷的功劳不说,就只说他对祖国的这份爱,他的爱国精神,也是使大家惊叹的。邓稼先爷爷放弃了在国外留学当博士的机会,放弃了别人梦寐以求的生活,还要受很多的苦,这值得吗?对于邓稼先爷爷来说,我想这答案是肯定的:“值得”!因为他是为了祖国而放弃的,为了祖国,为了报效祖国,一切都值得,只要能为祖国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吃再多的苦,放弃再多东西,都是值得的。正是因为邓稼先爷爷对祖国的爱,为祖国争光的这份心,还有他不懈的努力,才研究出属于中国自己的原子武器、核武器。

邓稼先爷爷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他的爱国之心更是要我们学习的。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永远把自己的祖国放在第一位,为了祖国而努力奋斗,因为这是我们的祖国母亲,是给予我们美好生活的祖国母亲。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争取也想邓稼先爷爷一样去外国留学,等学成之后,一定要回到祖国,尽自己微薄的一份力。不求能名垂千古,只求报效祖国母亲,祖国母亲的强大,是所有的国人最大的心愿!

邓稼先爷爷,我一定要以您为榜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报效祖国为己任。您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是所有中国人的榜样。您虽然去世了,可是却一定会名垂千古、永垂不朽!

篇二:邓稼先读后感

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在20 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1964 年10 月16 日 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 月17 日 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985 年8 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 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 年5 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 月29 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稼先逝世以后,他的好友给邓稼先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邓稼先不仅是他的好友和妻子的骄傲,还是中华人民的骄傲。

篇三:邓稼先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两弹一星”之父—邓稼先》。文中邓稼先他那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1956 年,党中央向中科院下达了制造原子弹、氢弹、建造人造卫星的计划。接到指令后,当时作为中科院高级院士的邓稼先在第一时间就带领一批科研人员奔赴千里之外的沙漠进行科研制造。经过 3650 个日夜的艰苦奋战,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相继试爆成功。而在 1970 年 4 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 1 号在地球上空响起了嘹亮的歌声。事后,邓稼先因为功绩卓着,被人们誉为“两弹一星”之父。

看完这个故事,我掩卷长思。邓稼先能带领科研人员制造出“两弹一星”,靠的不就是他那持之以恒、不怕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吗?读读故事想想我,可是曾经发生过与之截然相反的事例啊!有一天晚上,我在家里做数学题,碰到一只“拦路虎”一道画图题。我不知从何下手,试了试,觉得很难。心里想:算了吧,还是先别做这道题了,反正它是一道“智慧乐园”附加题,做不做都无所谓,老师明天还要讲呢,于是就把它放弃了。邓稼先连制造原子弹这样的世界科学难题都攻克了,我这点困难只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现在想想,我与邓稼先相比,实在是太渺小了!

邓稼先和科技人员们凭着顽强的毅力、持之以恒的信念及克服困难的信心,从原子弹到氢弹诞生仅仅用了四年。用世界最快的速度掌握了人造卫星发射技术,创造了一个新的里程碑!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名字邓稼先!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邓稼先在我心中 (5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邓稼先读后感1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