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简爱十七章读后感 > 地图 > 简爱十七章读后感

简爱十七章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9-20 来源:互联网

十七大报告读后感。

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台阶,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将有千万道台阶等着我们去跨越。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叹服,此时就可以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其中所思所想写出来。怎么写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十七大报告读后感,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十七大的顺利召开已落下帷幕,其令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奋的新提法、新表述、新举措又一次让我心潮澎湃,使我深刻的体会到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更加成熟与完善,坚定了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下面我就十七大报告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的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十七大所作的报告,全面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行了创造性概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通览十七大报告,在振奋人心的同时,我们发现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很多新亮点,更为实在的具体的体现了结合中国实情进行改革与发展,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是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的“人均GDp翻两番”和“民生问题”。“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这一新目标特别鼓舞人心。人均GDp反映的是国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在过去我们只一味的强调总的GDp比过去翻几番,却没有注意到贫富差距仍在不断扩大,富的人更富,穷的人更穷。总的GDp虽提上去了,可隐藏在这背后的却是多少人脸上的阴霾。如今,党已经深刻的认识到必须提高人均GDp的重要性,并且适时机的把它提高到战略部署的位置,这充分表明我们党对小康社会有了深化和拓展,更加符合时代潮流,更加顺应民意。

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胡锦涛在讲话中提到人民的“幸福安康”一词,让人感到特别的温暖舒服。在党的大会报告中,过去我们一直是把民生问题作为经济建设问题的一部分来写,这次单独列出来写是第一次。这表明中国的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民生正成为我们党工作的重点。这是中国发展进步的一个标志,现实出我们党对现代化的认识更加深刻。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读《中共十九大报告》有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阶段,2017年10月18日_上午9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响彻会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正如大会的主题那般,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无一不在朝着拯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方向努力,如一只大手般把曾经战乱频频、 满目疮痍、 民不聊生的中国从深渊中挽救。 将倭寇驱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站起来、 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正是党的不忘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与人民同呼吸、 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才给中华人民创建了一个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这赫然位于十九大报告十四大方略颔首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令我颇有感触:一位好友的亲身经历还历历在目:她自幼与外婆相依为命,一年到头见不,上父母几面。 家里的经济来源是依靠外婆卖卖菜。她却也自得其乐,笑脸常见,在学校也是认真努力,想着靠自己以后能让外婆安享晚年。 怎料,天有不测风云,外婆病倒的恶耗如晴空里的暴雨般不期而至。 昂贵的治疗费席卷而来,她却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只能一天天忧心忡忡。 这时她的父母告诉她她们有医疗保险,抵扣过后的医疗费东拼西凑总能给,上。如今,外婆依旧在她身边。她父母也感慨: ?是啊,要不是如今出台了许多关于民生的政策,医疗改革了,放在过去,真不知道怎么过这个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公平教育、 就业难题、 住房问题....都是当今人民最关心的而执政党也提出了解决办法。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最根本的情怀就是一切为了人民。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情怀,才能不忘初心、踌躇满志、一?-往无前。这是社会主义之幸,更是中华民族之幸!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大中国!

在江泽民时代就有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也进一步明确指明如何坚持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集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社会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正如毛主席曾说的那样: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们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学习,与时俱进,应对挑战,肩负起我们的责任,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以更加豪迈的情怀,更加矫健的步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 也是未来的;是我们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心得


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心得

作者:王瑞芬

中共甘南州委组织部部务委员

州委人才办主任

十九大是我们党的又一个里程碑,是我们党新阶段的起跑线。十九大报告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学习十九大报告,感触颇多,然而体会最深的还是三个词语,即:创新、和谐、发展。

创新二字,十九大报告中出现了59次,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党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各级干部要创新思维,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创新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理念,是与过去不同,是破除旧,是转变、改变、变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创新就是改革,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这些涉及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创新,要我们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用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所有这些字里行间出现的创新,如新风扑面,提出了一个个新目标,展示了一个个新的理念。

报告指出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十九大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这是我们党在奋斗历程中,勇于推进实践基础的理论创新,贯彻十九大,必然要求我们大力增强创新意识,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增强创新意识是坚定方向,明确目标的必然选择,是破解难题,推进改革的关键所在,也是奋力赶超,缩短差距的必由之路。

和谐二字,在十九大报告中数次出现。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的本质属性,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努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使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力。

我们知道,中国文化的特色就是注重和谐,它强调人与物之间的融和,人与人之间的合和,老百姓常说: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政通人和,就是这种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十九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我们党把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作为我们所崇尚和追求的政治局面,成为我们党治理国家的主张,成为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充分显示了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的理性和成熟。我们知道:音律和谐,会奏出优美动人的乐章,社会和谐,必将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在和的指引下,我们理性地抉择,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已成为一种眼光和境界,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已成为一种理念和追求。

和谐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随着经济全球化,高新科技不断发展,国际间竞争日趋激烈,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乃至人和人之间,更需要一种合作精神。甘南的发展更需要上下同心,万众一心,和谐相处,只有满怀一腔志,拧成一股绳,才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解决民生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中国将继续关注、解决十三亿人口的民生问题,培育新政下的最广大利益群体已成为一种政治选择,更加关注公平、更加关注民生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是未来社会美好描绘追求方向,已普遍成为共识。

发展二字是十九大报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文出现了232处,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就是目标和方向。有目标和方向,前进就是一种胆略和勇气,一种必然的趋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家庭、一个个人,不进则退。作为执政党,能否进,能否与时俱进,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安民之道。近年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于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赿来赿得到高度的认同,已经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统领一切的执政观念,报告对其地位的确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是顺应时代、顺从民意的正确决策,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俗话说的好:千金难买奋进志,万金难买和谐声。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它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创新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实践。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就是改革。而和谐之声,即顺时代潮流,又合党心民意,紧扣老百姓的心弦,这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政治局面的安定和谐,五位一体的框架布局,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和坚实基础,和谐就是稳定。而发展就是硬道理,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离开了发展,离开了前进,就没有希望可言。这三个字,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中三枚关键的棋子,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发展是目的,是创新与和谐的基础;创新是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本途径,和谐是前提,是创新和发展的保障,开拓创新和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和谐稳定也离不开创新和发展。这三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全局。这创新、和谐、发展和邓小平改革、发展、稳定的理论,一脉相承,是发展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发展了的邓小平理论。我们清醒的知道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好,从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国家民族的各项政策,让人民的幸福有了坚实的依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接着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发展能自强,中国的进步发展是主旋律,发展使中华文化有了古树新枝的传奇,不发展一点希望也没有。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中央省州就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也做了安排部署,甘南州高寒阴湿,长冬无夏,人才工作面临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盘不活的困境,人才队伍存在不能用、不使用、不适用难题,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甘南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工作职能单位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每个人才工作成员单位的努力,只有团结一心,在拴心留人和培养培训本土人才上下功夫,努力统筹凝聚好优秀人才,加大本土人才储备培养,灵活人才引进方式,加大人才奖励力度,公平公平的评价人才,激励人才释放创新活力,优化人才服务保障,才能保证甘南走改革创新之路,走协调绿色之路,走和谐共享之路,走开放发展之路。作为基层干部,我们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中坚力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主体,是依法实施社会管理的公职人员,是党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处在各种矛盾和冲突的中心地带,处于与群众直接接触并解决问题的工作前沿,处于社会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之下,必须以更大的智慧和决心,以十九大精神为行动指南,以认准方向就大胆改革的勇气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创新和谐发展的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读后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读后感

作者 杨文涛 建筑151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迎来了2018,但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依然在心中难以忘怀,党的十九大报告虽然只有短暂的一瞬间,可是学习十九大精神却永远在路上。

永远难忘大会的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那么如何实现中国梦?在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中有了具体的阐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现在我们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更加严峻。只有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要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确保惩治腐败的力度决不减弱、零容忍的态度决不改变、猛药去疴的决心决不动摇、刮骨疗毒的勇气决不懈怠、严厉惩处的尺度决不放宽,有贪必肃、有腐必反,精准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关键是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大力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

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领导干部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自觉尊崇党章,发挥好示范表率作用,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作为一名学生,更作为国家的接班人,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不仅要在学习方面起带头作用,更要在行为举止方面起先锋模范作用,增强责任意识,端正工作态度,养成艰苦奋斗精神。面对困难,要明白: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要敢于指出问题、勇于发现问题、善于处理问题,在实践工作当中做出实绩,成为一名领导放心、同学信任且满意的学生干部。我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结合学习十九大报告再读《邓小平文选》有感


结合学习十九大报告再读《邓小平文选》有感

作为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度重视人民的主体地位,展现出我们党依靠人民、接受人民监督的高度政治自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我们党的建党历史上,邓小平关于执政党要接受监督,特别是接受人民监督的思想十分丰富,集中体现的邓选中《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共产党要接受监督》、《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以及南巡谈话要点等重要文献中。既有博大精深的理论观点,更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思路,是我们党革命和建设时期建党思想的瑰宝,在新时代依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党的“真正优势要表现在群众拥护上。把优势建筑在权力上是靠不住的。”

邓小平一直要求全党同志时刻保持警惕,他指出“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党面临着新的考验”,除了执政能力面临考验,更为突出的考验是“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在共产党员身上滋生着一种骄傲自满的情绪”。邓小平清醒地指出,“在中国来说,谁有资格犯大错误?就是中国共产党。犯了错误影响也最大。”邓小平深刻地指出,“把优势建筑在权力上是靠不住的”。中国共产党是产生于人民的党,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关键在于人民的全力拥护,人民拥护才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优势。作为执政党,要正确地看待手中的权力,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应该为人民所用,搞特权、威权,欺压百姓,那不是共产党人做的事。邓小平认为,宪法赋予了党的领导地位,党就应该要领导好,不断地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脱离了群众,没有监督的权力是危险的。过去五年,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刮骨疗毒、力挽狂澜,打虎拍蝇、标本兼治,建立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解决了威胁我们党执政基础的突出问题。历史和实践证明并将不断证明,邓小平的判断是准确的,也是深入而客观的。为了防止党的权力腐化变质,我们决不能脱离群众,必须自觉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进一步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

中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传统的国家,新中国建立后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清除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特别是家长制作风对我们党造成的影响。邓小平对这一点有着清醒的认识,多次指出“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同志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不能把权力过度集中在党委和书记,不能把党的一元化领导变成个人领导,封建的家长制领导。如果那样的话,一定很危险。为什么?我们理解,这是基于权力和人性自身的弱点使然。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恩格斯也指出:“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了人永远不能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和人性程度上的差异。”邓小平认为,在庸俗的家长制作风下,形成的是畸形的上下级关系,上级颐指气使,下级不讲原则地服从,使个人凌驾在组织之上,把平等的同志关系变成君臣父子关系或帮派关系。现在,尽管我国早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由于封建社会长期形成的封建思想残余还顽固地存在,不可能一下子肃清,因此我国目前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社会风气等各方面存在着种种弊端,是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的祸源。一些干部不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公仆,而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主人,违法乱纪,大搞特权、特殊化。正如邓小平指出的,一些人习惯“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历史已经证明这样做的危害很大,没有党纪国法的约束,没有监督,民主集中制得不到很好的实施,就会犯大错误,就会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不但损害了党的威信,还威胁到党的领导。

——“开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协会,很有益处。”

邓小平在谈到党要接受监督时明确提出,对执政党的监督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是党的监督,第二是人民群众的监督,第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关于执政党要接受人民监督,邓小平认为,人民的利益是最高的利益,党应该自觉地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扩大各方面的民主生活,扩大群众的监督,很重要”,实行群众监督“可以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会提出很多好的意见”,对于党的建设、国家的建设都很有帮助。如何接受人民监督,邓小平认为,首先要让老百姓有说话的地方,这就必须实行民主政治。邓小平指出,“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因此,要“使群众有出气的地方,有说话的地方,有申诉的地方”。怎样才能使人民群众有说话、出气的地方?邓小平指出,这就必须“使党和国家的各种会议,特别是各级党的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成为充分反映群众意见、开展批评和争论的讲坛”。可见,邓小平重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视其为群众监督的主要途径,多次强调“人民代表大会、政协会要开好”,“开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协会很有益处”,让群众“有意见就能提,有气就能出”,“民主政治的好处,正在于……它能够使我们党得到群众的监督,克服党员堕落腐化的危险”。因此,我们应该切实发挥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敞开大门让群众来进行监督,建立强大的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翻开党的“十九大”报告,我们欣喜地看到,“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写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方略。我们党庄严宣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

古人云:“小智办事,大智用人,睿智用法。”作为我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加强对执政党的监督,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必须依靠制度来解决,“纠正不正之风、打击犯罪活动中属于法律范围的问题,要用法制来解决,由党直接管不合适……法律范围的问题应该由国家和政府管”。特别在南巡讲话前后,邓小平反复强调,历史经验证明“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而且,“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要营造对执政党监督的氛围,创造对执政党监督的良好环境,“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邓小平认为,对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培训和调动都要慎之又慎,特别是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要常态化、制度化。只有形成制度化、法律化的监督机制,对执政党的监督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有保障。我们在开展对执政党监督的活动中,特别是党内监督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严谨的监督制度,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监督和开展调查,防止针对个人的打击报复行为,杜绝破坏党的团结现象发生。

抚今追昔,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建立新中国,再到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历经风风雨雨,走过了成就辉煌的九十六年,靠的是永远和人民在一起,靠的是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靠的是真正得到人民的拥护,靠的是不断地自我完善和实事求是纠正自身的缺点错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们党设计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权组织形式,已走过63年历程,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正在建立。我们党庄严宣誓,“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不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们党就能永远得到人民的拥护,就能在带领全国人民决胜全面小康,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永葆不竭的生命力。

《论语》读后感之十七


孔子还要求统治者的行为要端正,“政者,正也。子率而正,孰敢不正”。

为官者道德的高低是政治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次,选拔官吏要以道德为标准,孔子认为,如果有道德的人的职位在没有道德的人的上面,那么人民就会信服;如果没有道德的人的职位反而在有道德的人的上面,则民不服。再次,他主张推行教化,反对统治者的杀戮政策,“子欲善而民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意思是说就像草随风动一样,为官者的言行影响着老百姓,以此要求统治者发挥身教作用,引导天下风气向善。“爱人”表现在政治上便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雍也》) , 采取合乎民情的便宜措施以促进生产, 使人民富足。

时事报告读后感


时事报告读后感范文一

3月28日20时30分到21时30分,地球24小时区80多个国家和地区,2800多个城镇接力参加了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中国的众多城市也积极响应,北京、上海、香港、南京、成都等城市,我省的石家庄、唐山、秦皇岛、保定等城市也都举行了相关活动,人们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方式,表达了自愿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强烈意愿。一些网站发起了断网断电一小时的倡议,社区志愿者号召邻居们出门散步,年轻恋人们选择吃烛光晚餐度过浪漫的一小时。

地球一小时活动唤醒更多的人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此次活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保护地球环境。

地球是我们共有的家园,地球一小时活动只有开始,没有结束。

熄灯一小时,造福全人类,让我们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时事报告读后感范文二

我受共青团院第一届委员会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本次大会是在全院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面贯彻落实团中央第十六次大会精神下召开的一次青年工作会议,也是在珠江学院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朝着新的目标阔步前进的重要时期召开的。这不仅是全院团员青年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更是一次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青春盛会!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我院团委、学生会第一次团学代表大会以来的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规划部署今后一段时期内院团委、学生会的工作思路与任务;团结带领全院团员青年立足新起点,明确新任务,创造新业绩,在构建和-谐校园中谱写新的青春乐章。

第一部分:回顾过去二年的工作

在过去二年里,我院团委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在各系团总支以及全院团员青年的大力支持下,本着团结、奉献、高效、创新的精神,团结全院团员青年,坚持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为奋斗目标,积极引导团员青年认清形势,转变思想,积极开展各种有针对性、有意义的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努力培养我院团员青年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推动了和-谐珠江的建设。

一、思想建设取得了新成效

重视团的思想建设,加强理论学习。院团委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团结教育团员青年的核心作用,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团,形成了团组织主导,学生骨干带动,学生组织推进,基层支部落实,广大团员参与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工作格局,不断兴起理论学习的新高-潮;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路子,把团员青年的思想教育引向深入,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构筑新一代珠江-青年强大的精神支柱,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做贡献。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认真落实贯彻新思想、新理念。院团委成立党章学习小组,定期带领广大学生干部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并联系实际,谈谈对于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指导意义。以十七大为契机,带领广大学生干部通过座谈会、学习心得、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形象大赛等活动,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丰富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学生干部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思想教育和学习教育,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思想上的大解放。

2、情系灾区,踊跃献爱心。结合四川地震实际情况,院团委组织了情系灾区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共收到财物累计金额62727元,另外全院共青团员又筹集财物累计金额31640元特殊团费,充分体现了广大青年团员的爱国主义精神。

3、主题团日生活丰富多彩。通过以解放思想,青年争先为主题的团日创意设计大赛,增强团员青年意识,规范班级团支部基础建设。加强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文体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寓教于乐,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4、巧用论坛进行思想教育。艺术系团总支发起的从化首届高校学生干部论坛,吸引了大批学生骨干,促进了各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我院学生干部思想产生质的飞跃。

二、团的自身建设出现了新局面

1、评优秀,树典范。以五四表彰为契机,树立优秀团干、团员典型,表彰和奖励一批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起到很好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团干和团员,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向先进靠拢,与优秀争先。共评选出1个五四红旗团总支、42个优秀团支部、16名标兵团干、144个优秀团干、321个优秀团员。

2、办培训,育骨干。为了提高共青团干部和学生干部的素质,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举办学生干部培训班,通过讲授、拓展培训、座谈会、心得交流等形式,引导、教育学生干部,抓住锻炼机遇,树立服务意识,培养高度负责精神,讲究工作方法,努力共青团的工作,真正建立一支能力强,效率高、热心为同学服务的学生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学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塑造团、学干部的良好形象,切实做到让党放心,让青年满意。

三、校园文化建设获得了新发展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陶冶青年学生的情操,激发青年学生的热情,锻炼青年学生的能力,提高青年学生的素质,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精神,探索出了政治文化是灵魂,道德文化是基础,学术文化是核心,文体文化是关键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层次和品味,收到了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效果,努力营造全新的校园文化新局面。

1、院团委弘扬时代主旋律,把握我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成功举办并不断创新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同时注重校园文化的全面性与多层次性,利用适当时机举办相关活动。

以十七大、08奥运、我爱我家为主题举办携手共踏青春节拍21世纪大学生形象设计大赛充分调动了全院青年团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大家在时事政治、爱国思想、全民-运动、爱我院园等方面得到认识和提高。通过以感动珠江,寻找阳光为主题的感动珠江人物评选活动,充分体现小人物大感动的事迹,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以国庆和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举办的热爱祖国合唱比赛充分展现了青年团员的爱国精神风貌,并以我看奥运、奥运精神永存为主题,开展手工艺品展览等宣传活动。通过举办高举团旗跟党走--团旗传递活动加强全院师生对党、团组织的认识和积极向党、团组织靠拢,特别是加强对青年团员和学生干部的先进性教育,让各学生组织能共怀一个为祖国、为党、为团共奋进的思想理念去加强学生组织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各学生组织间的感情,让各学生组织展现其优秀的组织文化,并将其传承下去,为构建和-谐珠江贡献力量!

论语读后感之十七


论语读后感

孔子还要求统治者的行为要端正,“政者,正也。子率而正,孰敢不正”。

为官者道德的高低是政治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次,选拔官吏要以道德为标准,孔子认为,如果有道德的人的职位在没有道德的人的上面,那么人民就会信服;如果没有道德的人的职位反而在有道德的人的上面,则民不服。再次,他主张推行教化,反对统治者的杀戮政策,“子欲善而民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意思是说就像草随风动一样,为官者的言行影响着老百姓,以此要求统治者发挥身教作用,引导天下风气向善。“爱人”表现在政治上便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雍也》) , 采取合乎民情的便宜措施以促进生产, 使人民富足。

《唐宋词十七讲》读后感


《唐宋词十七讲》读后感

1

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才断断续续把这本书看完。

看书的时候,也有一种读了下一篇,就忘记上一篇在讲什么的感觉。但我从开始就没有把这本书当做一种实用性的书籍来读,也并未打算看完这本书就能从中学到多少东西,并且能立马应用于生活与工作。

因为读诗词的本身,在现代社会上就并不是一件功利性很强的事情。我想起《新名字的故事》里的那句话没有意义的事物是美丽的。到读完这本书,我才了解到这句话的意义。当我们不冲着一个目标,不冲着一个最终结果去做一件仅仅因为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会觉得格外轻松,格外迷人。特别是抱着不求回报的心态的时候,感觉自己的神经也就松懈下来了。

然而,最后这些没有意义的事物实际上却变成了你生命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我合上这本书时,我却觉得它比任何一本书对我来说,内心影响都要大。

在讲词之前,叶嘉莹先抛出了一个观点观人于揖让,不若观人于游戏。就是讲,你要观察一个人,与其看他在公众场合表现的彬彬有礼,不如看他在游戏时候的样子。

正是,这种最放松,最不经意的时候,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本心。

而词,正是有这样一种微妙的作用。词,本来是写给美丽的歌女去唱歌用的歌词。并没有吧个人理想意志都写进去。而正是在这种不知不觉中,个人真正的感情,人格本质就显露出来了。

2

当然,除了词能体察作者之外,最迷人的还是词的本身。在一首首词中,你似乎能看到很多古人特有的志趣。有宋代梅妻鹤子的林处士,隐居杭州孤山。终日养鹤,侍弄梅树。把梅花当做自己的妻子,把白鹤当成自己的儿子一般。隐居山林,孤独终老。要是,放到现代,大概会被所有人所耻笑和诟病。古时候的这种古道仙风,在现如今可能已经鲜有见到了;古时候的那种艺术才华,在现如今我认为已经无迹可寻了。虽说,现如今也有人写,但总觉得缺点味道。那种从童年时代的氛围到长成后的环境,都与从前不同。很难再创从前的高峰。仅能从这千百年前的诗词歌赋中略感一二了。

在这些词面前,我看到了古人一颗颗鲜活跳动的心。他们似乎有着对这个世界和宇宙万物的善感之心。周颐在他的《蕙风词话》中说道:吾观风雨,吾揽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有万不得已者在。他们就是有这种强大的感知力,见到花能看到花后之情,看到水能想到流水之意。在他们眼里,一草一木,一个天晴下雨,或者一次暂别和相聚都是生活的情趣所在,处处都是他们的生活理想。

3

信手拈来一句词,便是心灵的一次短途旅行。

比如,韦庄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青衫薄。短短一句,却能一下子把所有感情都糅杂在其中,你去解释它,仿佛就缺少了朦胧,意会之感。青衫薄三个字,让我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少年气。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个画面:在阳光下还有些寒风料峭的初春,有一位少年在人群里显得那么特别。路人们还未脱去厚重的外套,而他只着了一件单薄的春衫。发梢处因为来回穿行在街道中还冒着丝丝汗水蒸发后的热气

而这一切,韦庄却只用了简简单单的三个字青衫薄,就把这样的画面,直接又充满诗意的放在了读者的面前。

不需要过多的去赘述每个细节,也给读者留下了更多自我想象的空间。就像,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而每一个哈姆雷特都是每个读者心里最合适的形象。词,就是这样的一种艺术作品。当你不去读,不去想象进去的时候,它只是一堆文字;当你仔细融入进去,并把自己的生活和感情带进去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你和作者俩个人一起完成的一件世上唯你独有的艺术作品。

词,不仅这些单句,让人回味无穷。词的整个结构的幽微安排也煞费了作者的苦心。

比如,冯正中的《抛球乐》:

逐胜归来雨未晴,楼前风重草烟轻。

谷莺语软花边时,水调声长醉里听。

款举金觥劝,谁是当筵最有情。

清朝时期一位词学家评论冯正中为:冯正中词沉郁之致,穷顿挫之妙,缠绵忠厚,与温韦相伯仲。

他的顿挫不是一泻无余,一直下去,而是到了一定程度,停一停,或者将气氛吊起来一些,又再一点点下去,真是缠绵忠厚。

4

词,是复杂的。没有叶嘉莹老师的讲解,可能词,对我来说就是不经意打开门看到郁郁葱葱的大山。它那么美,我很惊叹。看完这本书,我才发现这座山里的蜿蜒曲折,山上树木品种之多,每棵树上的枝丫都看着很自然,却又是作者经过精心安排后的一番美景。

所以,只要你想读,你一定能在里面找到些什么。哪怕是共鸣,哪怕是偶得一句你一直想表达却无法表达的心情,但你发现原来千百年前的古人已经说出了其中的感觉。这些遇见都太奇妙了。

当看到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你是否想到了你自己在工作中流失的时间,拼命追赶的这些年,回过头来也就这些蝇头利禄,蜗角功名而已。

当看到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之时,你是否也感受到了宇宙之间的唯一真实长逝无回的真实。

遇见词,像是遇见了一种新的世界观。还是想以周颐的那句话作为结束语。希望自己也希望有人能不要忘记了古人的这份心。

吾观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外,有万不得已者在。此万不得已者,即词心也。

论语读后感之三十七


论语读后感

所以,我觉得,这话可能有这么两种理解:1、缺少上下文,这句话孔子可能仅是就某一件事的感叹。2、讲“由”释做“行”,将“知”释作“识”。这样该句就成了:可使民众行君子之道而不可以让他们仅仅是背得那些大道理。(参见《孔子渊源》,韩永贤,国际文化出版社p128)。

再看一看曾经作为批判孔子的理由的一段话: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耶?”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如果不看前后文,孤立地看“无违”二字,很容易将孔子对孝的解释误解为盲从。其实,略微注意一下后文很容易发现,这里的“无违”讲的是“无违礼”。即“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说到这里,应该把“联系整体,联系生活地把握”这个原则说得比较清楚了。下面该回到前面没说完的话题上去。前面讲到《论语》有注意把握矛盾平衡点的特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应该再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

唐宋词十七讲读后感


篇一:《唐宋词十七讲》读后感

我从小就开始读词,但词对我而言依旧是艰涩的。我看词就如同雾里看花,美则美矣,却美得懵懵懂懂。在我眼中老师所讲的词,不过是一种文学样式。即便在很凑巧的情况下对词人在词中所表达的情感有些微领悟却也说不出,道不明其中的真意。而词中隐含的词人本身的形象更是朦朦胧胧让人看不真切。这些都让我对词望而却步。词中的世界我不得其门而入,难以窥见其中的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唐宋词十七讲》,大致有几个重点:一是介绍每位作者时都特别注意其风格之特色与其所传达的感情之品质的差别;二是对词之演进和发展之过程的介绍;三是对词之特质及传统词评中两种重要模一式的介绍;四是结合了一些西方理论;五是冀望能传达出来一种感发的力量,感受到词作的生动的美感。此外作者还对词与诗做了初略的比较,对词在形式及内容上的分析解释了王国维先生对词所下的定义,即“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言尽诗之所能言。诗之境扩,词之言长”。

这本书所面向的是广大的诗歌一爱一好者。“内容深一入一浅一出,融贯中西,独造一精一微,自成体系。使人读之可以温故,可以知新,对古典诗词的学习与评赏获得更多的感悟与启发。”

迦陵先生在讲述韦庄的《菩萨蛮》中说道,一个美好的遇合是值得珍重的一件事情。对我而言邂逅这本书便是一桩十分美丽的遇合。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就像深藏闺中的杜丽一娘一,需要有人将我们领进那个姹紫嫣红的花园。对于我而言,叶嘉莹先生就是一个领路人,她似是为我推开了一扇虚掩的门,向我呈现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面对春一光如许,良辰这般,由不得你不感叹:“不到园林,怎知春一色如许也!”在这里有“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有“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也有“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那些曾经隐没在黑暗中的人,那些柔情似水,似曾相识的人们穿越千年光一陰一向我徐徐走来……这本书,字里行间满溢着温暖与热情,我想是因为作者的热忱与真心将词的生命力引发出来,唤一起了我心底久违的感动。

这本书给了我多方面的启发,有种心有戚戚焉的感觉。

篇二:《唐宋词十七讲》读后感

今天终于啃完了叶嘉莹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这本书,可算是解读“词”这一文体的入门书吧。这本书,是叶嘉莹先生在1987年先后在北京、沈一陽一、大连三地连续所作的一系列讲演。

读完了这本书,回忆一下这本书的内容结构吧。这本书主要通过介绍唐五代两宋的重要词人,分析其最能代表其风格或具有开拓一性一的作品及前后词人之间的影响,,以使读者(听众)了解词的演进即发展过程,把握词的解读办法。所讲的词人,有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璟、李煜、晏殊、欧一陽一修、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王沂孙等15家。词,原是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的歌词,初始题材狭窄,不外乎男一女情一爱一、相思离别。温、韦、冯、李、晏几位词人作品,内容都是与男一女情一爱一有关,但有强大的兴发感动的力量,特别是李中主李后主的词,有感发的生命。欧一陽一修的词可以读出作者的品格、修养,有遣玩的逸兴。不过这些词人所作之词,题材还是限于男一女相思离别,较为狭窄。柳永把市井长调引入词中,开拓了词的形式,而且把自己的理想的追寻与落空也结合进了词里有一种高远气象。苏轼开拓了词的题材,使词摆脱了绸缪婉转之态,有了浩气逸怀,使词在他那里达到“诗化”的高一峰。苏东坡的词把词变成诗了,而秦观的词把它又拉回到词来了,常写那种最柔婉、最幽微的感受,应当记住的是他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用一抽一象的事物来比喻具体的事物。周邦彦,接北开南的词人,写长调,用安排勾勒来填词,不再是用直接的感发来写词,用思力填词,读他的词,你也要思索才行,不像前面此人的作品,不用思考,自然感受到那种兴发感动的力量。而且词中时间和空间常常是跳接,不连贯。南宋辛弃疾,用生命填词的,是叶嘉莹最欣赏的词人。

词里典故特别多,我上学时读他的词,对他的用典有些腹诽:是不是有吊书袋嫌疑呢?现在才知道,因为他饱读诗书,而且对所读书有真切的感受,典故已经化进生命里,所以可以信指拈来,每个典故都是带着他……

篇三:《唐宋词十七讲》读后感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通过专业阅读来提高自己,最近阅读的是《唐宋词十七讲》,看了之后,心里颇有感触。

什么是大师,就是能将知识深一入一浅一出,于是我就试着用叶嘉莹大师告诉我们的方法去解读我们所接触到的诗词。而这本书中就给我们提一供了许多的例子。所用的方法最多的便是用符码及一种感发的力量去体会诗词。符码,我以为,姑且可以看作是有类似于意象的一些词吧,因为这些词带上了我们传统的内容,使得当我们看到这些词便会联想起些东西,一些情感,所以,凭着这些内容,我们一方面领会作者所想传达的内容,而更重要的是读出自己的感受。也许这些内容是作者所想要表达的,也许不是,这就看你个人的情感经历,生活阅历,不同的人就会读出不同的内容,这就是通过符码对诗词进行解读,而在前五讲中,温庭筠的词应该是很适宜用符码的方式去进行解读的。另外的一种方式,那就是感发力量。我以为,感发,就是通过所读到的诗词中的物,事,情,然后联想到其他的内容,可以是事,物,但更多的是情,通过作者所描绘的画面,表现情感的词眼,从而我们也受到了感染,得到共鸣,用这样的一种形式去理解诗词,既走近作者,又走近诗词本身,而更重要的,也是读出自己,读出自己的感受。在这里,主题帖中包括唐宋词十七讲本身反复提到的还有一点就是忘掉作者,忘掉作者的经历,身世,真正走进作品,理解作品,这在以前的课堂上是很少有的。因为,凭经验,讲解作品时,往往会和作者的身世,生平,情感等联系在一起,从而通过理解作品来理解作者,来体会作者的情感,那个时候,以为这才是真正的读书,真正的理解作品,现在,我感觉自己走错了方向,如果是那样的话,就仅仅是为了理解作者而去读作品,反倒是忽略了作品本身,而同时也就让学生失去了从作品找到自己的感受的契机。在作品里,只有作者,而没有自己,这真的是一个很大的错误。

现在,我明白了,理解作者固然需要,但实际上更重要的还是作品本身,以后,我会尝试着用书中的方法,先试着自己去解读诗词,抛却作者,只有作品。

喜欢《十七大报告读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简爱十七章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