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福尔摩斯探案集有感 > 地图 > 读福尔摩斯探案集有感

读福尔摩斯探案集有感

发布时间:2019-09-20 来源:互联网

梦回南唐——读《李煜词集》有感。

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阅读一本好书能够让我们受益匪浅,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是时候把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了。一篇优秀作品读后感怎么写呢?你也许需要"梦回南唐——读《李煜词集》有感"这样的内容,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停电的夜晚,孤独而漫长,冷冷的弦月,暖不了寂寞的心。黑色中的摸索,不小心抚落岁月的尘埃,一盏灰色的油灯,悠悠点亮了李煜半个南唐。

艳丽而凄绝的词章,多愁而悠长的思情,一半奢逸中的快乐,一般悔恨里的忧伤。天上坠入人间,悲喜如梦如幻。昨夜小楼外的风雨,飘扬着朱阁里红颜的歌笑;今朝异乡中的明月,沉载着故国里满怀的相思。梦醒,不知梦里花落多少;憧憧,明夜酒醉醉向何处?花落,落不尽残红的忧伤;酒醉,醉不烂红尘的惆怅。曾经拥有,不知好好珍惜;已经失去,才懂后悔莫及。可怜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是难。追悔追悔,三分悲遇化奋力,一甩袖,七分才情咏绝章。奢逸挥霍了半个南唐,词章铸就了半个南唐;半个南唐在弹指间灰飞烟灭,半个南唐在历史中浩然长存。

油尽灯灭,黑色轻轻合拢书。梦里,又是半个南唐。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李煜词集读后感:胭脂泪


李煜词集读后感:胭脂泪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题记

顷刻间,南唐亡了,一切都灰飞烟灭了。

千年的风雨,淡褪了刀光剑舞,洗去了琉璃芳华,沉淀了你的目光,却化解不了你的忧伤。你只是独自登上高楼,望着那一轮明月,望着家的方向。无言,只能无言。一杯浊酒消愁,往事依旧在目。国已破,家已不能回,心该何处归?花依开,月依圆,却早已物是人非,抬头望月,惨白的弯月勾住了过往,黯然神伤。罢了罢了,就让孤单融入淡酒,伴你孤往。

你是一个诗人,一个愁比江水更多的诗人,不然你怎么会吟出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的千古名句。短短十八个字,数不清你的爱恨情仇,却道出了你的孤独。

然而你只是一个诗人,一个愁比江水更多的诗人。你不该为帝,不该君临天下,你不懂什么治国方略,更没有什么远见卓识。在那个兔死狗烹的时代,你的善良也显得格格不入。也许大臣感叹的对,百无一用是书生,真是妙手偶得。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身为阶下囚的你是多么委曲求全,即便只是在梦里,也只能一晌贪欢,沦为亡国奴的耻辱你怎会忘记?对于故乡你又何尝不思念?可惜梦境美则美矣,可太过短暂,陪伴你的永远只有无尽的黑暗。所以你才会发出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感叹。

其实,你真的是一个善人。要不,当大宋兵临城下时,你怎会连仗也不打就直接投降?因为你知道如果两军兵戎相见,百姓将陷入水生火热之中,生灵涂炭。为了保全百姓和大臣们的性命,你选择了放弃江山,放弃皇位,你岂不知这一走,就再难归来,何曾不知道这一离别将受尽无限耻辱,聪明如你,只是你在百姓和你之间选择了前者。所以当你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传到昔日臣子的耳边时,他们纷纷抱头痛哭。你不仅是一个心慈手软的皇帝,更是一个悲人悯民的诗人。然而太宗的一壶牵机毒酒,结束了你凄惨的降辱生涯。那一年,你刚好42岁。42年,对于浩渺的人类历史来说,不过是沧海一栗,而对于你来说,却是曲折漫长的一生。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更是对你漫长人生的评价。

你的格格不入,注定要亡国,注定要成为亡国之君。可是如果你不是丢了江山,你又怎会成为一代诗人,又怎么会写出如此优美之作,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道沧桑语始工。那些流传下来的作品就是你生命的延续,日久弥香。

但愿有一天你能明白,你的生命也曾精彩过。而不是只有无限愁思陪你望着那一轮明月,望着家的方向,寂寞的吟唱: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的词读后感


李煜的词读后感

南唐后主李煜的词,是我的最爱。我性格内向,不喜欢什么苏轼、辛弃疾,倒对千古词帝(李煜)与婉约之宗(李清照)情有独钟,也就是说我喜欢婉约词。尤其是李煜。

众多人认为李煜命薄为君主,我却觉得他正因为是君主才会如此伟大,要不然的话他只不过是个在浩瀚的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文人罢了。我们最喜欢的几首:《虞美人》、《相见欢》等都是他亡国之后的作品。因此我必须说:任何事情都应该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才能得到你想不到的结果。

李煜前期之词,多乃宫廷之作也,只不过比其父显得有些才气,倒能和唐朝著名宫廷女诗人上官婉儿一比,不过在政治才能上,十个李煜也不如一个婉儿。不久,李煜做了一个亡国之君,在告别南京的时候留下一词《破阵子》,倒也成为极佳之作。尤其是此文中的“凤阁龙楼连宵汉,玉树琼枝做烟箩”更加体现了李煜的亡国之痛,可悲可叹啊!

做了俘虏后,李煜的才华如鱼得水般展现了出来。几首《望江南》还是配角,一首《相见欢》在当时就引起巨大轰动。此诗中的“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与“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可以说是千古绝唱,与《虞美人》并称为李煜的两大代表作.在加上《乌夜啼》,李煜也不愧为千古词帝了。

另外我必须提一下《虞美人》,李煜就是写完此词才被宋太宗害死的。此词是李煜用心血写成的。《虞美人》与《相见欢》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是把恨比做东去之水。为什么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李煜的亡国之恨有多深。我敢说:亡国之恨是唯一不能化解之恨。失夫可以再娶,失长靠小,失小靠国,失国的话就无可救药了。就如水向东流,无法逆转了!

李煜就这样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我在研究李煜的分子当中只不过是一粒沙子罢可了。我终究认为李煜不可能知道,他这个可怜的人,竟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

读李煜之词有感(下)


李煜前期之词,多乃宫廷之作也,只不过比其父显得有些才气,倒能和唐朝著名宫廷女诗人上官婉儿一比,不过在政治才能上,十个李煜也不如一个婉儿。不久,李煜做了一个亡国之君,在告别南京的时候留下一词《破阵子》,倒也成为极佳之作。尤其是此文中的“凤阁龙楼连宵汉,玉树琼枝做烟箩”更加体现了李煜的亡国之痛,可悲可叹啊!

做了俘虏后,李煜的才华如鱼得水般展现了出来。几首《望江南》还是配角,一首《相见欢》在当时就引起巨大轰动。此诗中的“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与“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可以说是千古绝唱,与《虞美人》并称为李煜的两大代表作.在加上《乌夜啼》,李煜也不愧为千古词帝了。

另外我必须提一下《虞美人》,李煜就是写完此词才被宋太宗害死的。此词是李煜用心血写成的。《虞美人》与《相见欢》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是把恨比做东去之水。为什么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李煜的亡国之恨有多深。我敢说:亡国之恨是唯一不能化解之恨。失夫可以再娶,失长靠小,失小靠国,失国的话就无可救药了。就如水向东流,无法逆转了!

李煜就这样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我在研究李煜的分子当中只不过是一粒沙子罢可了。我终究认为李煜不可能知道,他这个可怜的人,竟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


梦回唐朝,梦回诗歌_读《寻觅中华》有感1000字


我想梦回唐朝,那个繁荣昌盛的地方;我想梦回诗歌,那个浩荡千爽的时代。

题记

倘若问我:假如你穿越,你会去哪?我一定毫不犹豫的回答你:我只钟爱唐朝。我相信会有很多人和我的答案一样的,因为她太招人喜欢了,她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朝代。

唐宋是分不开的,提到唐朝就会想到宋,但是人们总会用盛唐弱宋来区别她们。

盛唐之盛,首先盛在精神,首先大在心态。

提到盛唐,就不得不提出那个曾让世界骄傲的城市长安。长安很大,比当时世界上其他两个繁荣的城市加起来大了一倍;长安很繁荣,东市、西市万商云集,百业兴盛,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商业贸易中心;长安很开放,有三万多名留学生,有不少人在中国做官。

唐朝的文化可以用胡汉交融,中西贯通来形容了。在那个封建的古代,这确实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长安绝不会盛气凌人地把异域民众的到来看成是一种归顺和慑服。恰恰相反,她是各方文明的虔诚崇拜者。因为她知道单调意味着枯燥,丰富代表着多彩。因此唐朝敞开自己的怀抱,去追逐拥抱每一个与她亲近的人。唐朝也是自信的,她不畏惧任何文明,也不担心任何外来文明把大唐文明侵蚀。

平心而论,唐朝并不强大,她似乎比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个朝代元朝弱很多。铁木真率领着蒙古铁骑所向披靡,横扫欧亚。但我相信,人们更对唐朝津津乐道,她像个孩子似的,对未来充满憧憬,一切都是那么蓬勃。

现在我们来想一个问题,假如唐朝没有诗歌会怎样?

结果可想而知,天注定,诗歌与唐朝密不可分。唐诗对中国人而言,是一种全方位的美学唤醒,唤醒内心、唤醒山河、唤醒文化传代、唤醒生存本性。

论唐诗,首先当然是李白。在我看来,李白永远是一个青年,他不羁、他放纵。他是一个野性行者,他四海为家、游山玩水、孤独流浪。其实李白的家境并不很差,相反,他完全可以依靠家里,不愁吃,不愁穿。可是那样,他又不是李白了。他的生命需要陌生,他的生命属于陌生。

每每想到李白,我的脑海里总会勾勒出一个画面:微醺的李白,躺卧在悬崖边,白衣飘飘,帽子上的流苏顺着风飞扬,手里拿着一壶酒,不时的喝上几口

说完李白,我们就要提与李白齐名的杜甫,两人因诗相识,因诗而相互佩服。

当我漫步在书香满溢的诗歌词赋中,我往往能窥见杜甫飘飘然于书中走来,向我展开他的人生长卷。会当凌绝顶,一揽众山小是雄奇壮美的人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凄苦悲愁的人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接济天下的人生你的人生如此瑰丽多彩!你的人生如此沉郁苍劲。

唐朝,因为有了诗歌而丰富,因为有了李白、杜甫而不能令人忘却。

中国不是一个强国,如果我们想要挤进强国行列,那么我们必须认识历史、了解历史,中国正站在一道门槛前,门槛外是无边的光明与和谐;门槛内是一片黑暗与冷寂。让我们坚定信心,努力跨过那道坎儿,为实现中国的真正崛起而奋斗!

读李煜之词有感500字


南唐后主李煜的词,是我的最爱.我性格内向,不喜欢什么苏轼、辛弃疾,倒对千古词帝(李煜)与婉约之宗(李清照)情有独钟,也就是说我喜欢婉约词。尤其是李煜。

众多人认为李煜命薄为君主,我却觉得他正因为是君主才会如此伟大,要不然的话他只不过是个在浩瀚的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文人罢了。我们最喜欢的几首:《虞美人》、相见欢等都是他亡国之后的作品。因此我必须说:任何事情都应该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才能得到你想不到的结果。

李煜前期之词,多乃宫廷之作也,只不过比其父显得有些才气,倒能和唐朝著名宫廷女诗人上官婉儿一比,不过在政治才能上,十个李煜也不如一个婉儿。不久,李煜做了一个亡国之君,在告别南京的时候留下一词《破阵子》,倒也成为极佳之作。尤其是此文中的“凤阁龙楼连宵汉,玉树琼枝做烟箩”更加体现了李煜的亡国之痛,可悲可叹啊!

做了俘虏后,李煜的才华如鱼得水般展现了出来。几首《望江南》还是配角,一首《相见欢》在当时就引起巨大轰动。此诗中的“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与“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可以说是千古绝唱,与《虞美人》并称为李煜的两大代表作.在加上《乌夜啼》,李煜也不愧为千古词帝了。

另外我必须提一下《虞美人》,李煜就是写完此词才被宋太宗害死的。此词是李煜用心血写成的。《虞美人》与《相见欢》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是把恨比做东去之水。为什么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李煜的亡国之恨有多深。我敢说:亡国之恨是唯一不能化解之恨。失夫可以再娶,失长靠小,失小靠国,失国的话就无可救药了。就如水向东流,无法逆转了!

读纳兰词有感


读纳兰词有感

纳兰性德,清朝伟大的词人。他一生坎坷曲折,三十一年的短暂人生却成就不平凡的生命传奇。悲欢离合、辛酸苦辣,都隐藏在背后凄美的文字中,令读者产生共鸣。纵使没有雄浑壮丽的气势,却有着委婉动人的细腻。读纳兰性德,就如同读一幅意境深远的画作。只有深入其中,才能体会其中蕴含的韵味。

《纳兰词》将纳兰性德的作品收录其中,展现了他这一生走过的艰难历程。它不同于以往的词集,增加了原文、注释、赏析等栏目,全方位的呈现方式,让读者了解作者创作的背景与初衷,从而更好地理解词的内涵。同时,人物画像、山水景物,以及情景图的加入,让整首词更加立体,进入到“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境界。

安意如说,读一首词不是在考古,而是在感受。一首《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让无数人沉浸其中,有着最为切身的体会。这是一首决绝词,抒发了女子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与愤懑之情。“人生若只如初见”,淡淡的一句词,背后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无论以后经历了多少变故,发生多少故事,产生多少怨恨,我们的印象仍旧停留在初见的那一刻,把最美好记忆留在心底。接下来,笔锋一转,从美好又拉回残酷的现实之中。“何事秋风悲画扇”借用汉班婕妤被弃的典故,而扇子在古诗词中往往象征着被冷落的女性。曾经相亲相爱,多么般配的恋人,如今却已经劳燕分飞。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如今心意已改,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借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他们曾经在华清宫里盟誓,此生结为夫妻。不料造化弄人,杨贵妃最终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唐明皇用一曲《雨霖铃》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追忆。纵使以分开作为最终结局,但也不要让怨恨蒙蔽了心灵。“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化用李商隐《马嵬》中的诗句,展现了女子对爱情的坚定不移。纳兰性德在这首词中,似乎展现了他对爱情的态度。对爱的人始终如一,与其携手一生,就是最大的夙愿。

正是有了对爱情的忠诚态度,才让纳兰性德把婚姻看得无比重要。十九岁时,与卢氏成婚,幸福美满的婚姻开始了。可是,好景不长,这种美好仅仅持续了三年。卢氏因难产去世,独留纳兰一人沉浸在悲伤之中。顾贞观评论说,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忍卒读。“自那番摧折,无衫不泪;几年恩爱,有梦何妨,最后啼鹃,频催别鸪,赢得更阑哭一场”。可见,妻子的离去对他是多大的打击。如此重情之人失去挚爱,在梦里与她相见,才能让忧伤之情有一丝释怀。“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多想和你来生相聚,又害怕两人命薄,美好的光景都无法持续。纳兰性德将爱只赠予吕氏一人,只怕她离去之后,情意再也无法倾注他人。

在纳兰的词中,不仅有动人的情感描写,更有思乡之意和满腔报国之志。“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一首《长相思·山一程》将词人的乡愁展现的淋漓尽致。一程,一更,随着空间和时间上的推进,思乡的情绪愈加浓烈。眷恋故土的纳兰,即使出生于书香世家,同时拥有皇帝身边贴身侍卫的身份,却仍旧想回到那片故土。身处异地再加上风雪的无意造访,让纳兰夜不能寐。在自然真切的语言中,我们感受纳兰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

在《纳兰词》中,我们读到淡淡的忧伤。这位才华横溢的词人,短暂的人生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生命早早的华丽谢幕,却仍旧谱写出不平凡的精彩。“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性德就像是雪花。他所渴望的是精神的至清至洁,灵魂的自由不羁。从未停止追寻的脚步,在那个纯洁世界中,纳兰容若找到了安居之所。我们宁愿相信,他已经去往另外一个美丽世界,用文字写出更多感人的词句。

读《纳兰词》有感


读《纳兰词》有感
---1107陈锦婵
《纳兰词》是三百多年前的康乾盛世里,安东生平的背景下,一枝妖艳璀璨的奇葩,散发着迷人的幽香,无数文人骚客都情不自禁地为它驻足,流连忘返。
或许是缘分,在一个偶然的季节里,我与那为无数才子所倾倒的《纳兰词》邂逅了,激动的火花在一刹那间迸发了……
激动、兴奋、紧张……各种各样的情绪穿插在脑海里,带着这种难以名状的心情,我翻开了那本让我激动万分的精神粮食——《纳兰词》。翻开蕴含着古典气息的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风光旖旎的图画,画中有一个清瘦的男子,孤零零的一个人对着窗子独自冷落,窗外落叶缤纷。图画的旁边有一首词,是纳兰性德写的: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刚读该词的第一句时,便有一种凄清的感觉,纳兰性德对亡妻浓浓的爱意及思念,紧紧地吸引着我的眼球,我深深地陷入了其中。读毕,久久不能从中回过神来,仿佛我变成了词中的主人翁,心里充满着惆怅与无奈。整首词中,让我感触最深刻的一句是“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道出了多少人在逝去后的猛然顿悟。是啊!美好的时光在当时是多么的稀松平常,而记忆却再不能重温!这一刻,脑海里响起了浑厚的男低音,那声音深深地叹了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有说不出的沧桑和寂寞。心中恍然大悟,我懂了,决定痛改前非,好好地珍惜眼前的每分每秒。
不仅如此,我还要尽可能做到,年过古稀时,蓦然回首,眼里没有过多的沧桑,只有微笑。在这漫长的路程中,我会走好每一步,不轻言放弃,越活越精彩。这样,才不会羡慕过去遗失的美好,也不会哀叹“当时只道是寻常”。
在纳兰的诗词里,我不仅感受到了他的情感,更多的是纳兰透过文字给我们的思考。纳兰的好词斑斓若星河,在这里我就不能一一并提了,但还是有一首词,却是不得不提一下的: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世间多薄情男子,辜负女子的一片深情。纳兰作此决绝词,借用痴情女的怨诉,向友人割袍断交。用男女间爱情为喻,说明交友之道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整首词读下来,心中感慨万千,有些许担心,有些许欣慰。担心的是,人生苦短,很难预料将来自己的境遇会怎样,是否能够遇上一个能彼此真诚相对一辈子的朋友。若遇到歹人,又如何是好?心中忐忑。欣慰的是,现在身边有一群“疯疯癫癫”但对人对物都真诚的朋友,和他们在一起时,是打心底里高兴的。
谁都希望以及渴望,遇到彼此都真心相对的朋友,能做到“初见惊艳,再见依然”。或许,这样就不会出现“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境遇了。
呵呵!真不愧是纳兰写的词,仅浅读,便让我思绪万千了,久久不能释怀。怪不得王国维评价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可见纳兰一生始终以真性情独步浊世,情绪被纳兰幽深的文字所感染,也是在情理之中。
我不知道,叶子的离去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我也不知道纳兰能否感受到我那真诚的心,但我知道,纳兰,你永远是天空中闪亮的星,即使回忆变得暗淡,但经典却将永恒,这便是纳兰性德,永远的纳兰词!


读《放翁词》有感


我立在江边,看着滔天的浪花滚滚而来,汹涌的江水向东逝去。时间长河,轻轻地拂去了历史的旧迹,留下的仅是那高大而又伛偻的身躯,不屈却又悲凉的叹息。

那年,对于家庭,我含泪做出抉择,与此同时,南宋山河,支离破碎,风雨飘摇,既然我保全不了小家,又何不燃烧自己,照亮大家,我的国家!我不要,不要南宋遗民,泪洒胡尘;我希望,希望率领王师,北定中原;我只愿,只愿还我河山,安我臣民!于是,我热血沸腾,单枪匹马,远赴下梁州,万里觅封侯。

放翁啊放翁,南宋的衰微不是你的过错;胡人的强悍,亦不是你能力的不足。那是朝代兴衰成败的过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寒灯点点,睡而复醒,有谁能够抚平,抚平你内心最柔弱的伤口;去体味你内心孤独与寂寞。当睁开眼,看见那斜穿透过窗纸,射进来的,令你心碎了半世的月光,你有没有过怨与恨、悔与痛?千年后,在一个个难眠的夜晚,我读懂了你的雄心壮志,你的忧国忧民,你的满腔热血与无尽的落寞、悲哀。读懂了你也曾带着血泪低吟到:“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醒而睡去,你心系战场,随梦而至的仍就是铁马冰河入梦来!

四十年代的零丁孤苦,曾经那个文质彬彬的弱冠少年,不胜雨打风吹,两鬓成霜。回首一生,对于你的家庭,你在最爱你的两个女人面前,你只能付之愁绪,叹之离索,你是失败者;对于你的国家,你不能力挽狂澜,最终身老沧州,任泪空流,你是失败者;但是对于国家,对于整个中国历史而言,你是成功者,你留下的精神财富,早已超值于你的梦醒!你对爱情的忠贞不二,你在九千多首诗中,没有一首写给母亲与后妻,不是你的无情,恰恰是你对表妹的钟情啊!你对国家的至死不渝,双鬓凋残,心犹未死,对子聿的那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你一生最大的梦想与不懈的追求。

你在中国文坛上留下的是最为厚重的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我要为你呐喊:我是成功者,我早已化成了蝶,装点着我的祖国,不仅仅是在宋代,更是在亘古不变的中国,我伟大的祖国!

读纳兰词全集有感


读纳兰词全集有感

初次接触纳兰词那还是上大学的时候。当时宿舍唯一的文科生舍友就整天抱着一些文学作品看。为了表现出自己对文学无比崇高的敬意,于是我也随便拿来纳兰词来阅读,自此就再舍不得搁下。

首先,我觉得有必要介绍一下诗词的作者:纳兰性德,可是就我而言,我还是喜欢称呼他纳兰容若,有显赫的家室背景,是宰相之后,属于满州正黄旗,天满贵胄的世家公子,却偏偏说自己是“偶然间,乌衣门第”,对自己显赫的身世总是冷笑置之,也正是他这种坦率的性情,才使得他日后的作品更加情感充沛。

纳兰容若以词著称,他的词不同于其他诗人。没有苏轼豪气冲天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没有杜甫场面恢宏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没有李白自在洒脱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他的词不急不躁,时而情感缠绵,时而心情惆怅,时而豪迈奔放,时而柔弱抒情。他的词就是他生活的写照。

纳兰容若是孤寂的,甚至可以说是孤傲的。“明日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可是,天生贵气,身姿俊杰的他,仿佛孤傲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的骨子里透着超脱,浸着非凡,孤芳自赏恰好衬托出他独有的性情。

纳兰容若同时也是可悲的,他一心向往的一方唯美的净土,而世俗总是无情地将他如瓦的梦击碎;然而他同时也是可喜的,高兴时总是可以肆意仰天长笑,悲伤时总是可以率真的泪眼婆娑。诗词的魅力给予他最纯真的性情,没有官场的尔虞我诈,没有平凡生活的索然无味。

其实我最喜欢纳兰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语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最初打动我的便是“人生若只如初见”这短短的七个字,让我回味再三。

《纳兰词全集》将一个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有才有识的纳兰容若呈现在我们眼前,仿佛带我们穿越了三百多年回到他生活的时代,读完了他的一生。

读《长安十二时辰》有感:梦回唐朝


梦回唐朝

——读《长安十二时辰》有感

刘晓刚

个人感觉历史小说并不好写,有时为了介绍一些当时的历史背景、剧中人物关系和常识,作者会让人物说出一些不太像当时人说的话,顿时跳出感强烈。同时要把一些很重要的历史信息安排进情节,让它很自然的呈现出来,这是件挺难的事。更难的是,如何让读者感觉真的回到了那个年代,与那些人物一起看当下时局风云变幻。这个角度讲,马伯庸的《长安十二时辰》算是不错的长篇著作。

故事从天宝三载元月十四巳时说起,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登基第三年的正月十四上午十点。此时的长安城时值开元盛世,是唐朝极盛的缩影。而在盛世之下,暗潮涌动,边境不安,党争愈烈,城市安庆祥和、百姓安居乐业的表面现象背后的阴暗、邪恶、阴险、绝望无处不在。一伙突厥人正在酝酿着一起毁灭长安城的恐怖事件……

如果你喜欢看紧张刺激的历史小说,那么《长安二十四时辰》很对胃口。从书名不难联想到,这是一部以时间为主线展开的故事,像极了美剧《反恐二十四小时》。同样是跌宕紧凑的故事架构、反脸谱化的英雄人物、波澜诡异的深宫权斗,还有堪比美剧主人公怎么也打不死的人物设定和让人瞠目结舌的剧情发展。不同的是年代、国度和文化背景。在美剧中我们可以看到FBI最先进的科技手段武器装备,而在这部书中可以了解到我国唐朝封建社会大背景下的政治制度、人文环境、边贸往来、市井街巷等等。我想这本书绝对是虚构的情节,但如果你熟悉这段历史,便会不自觉的寻找与当时帝王将相历史事件的契合点,去再次寻觅李泌、李林甫、元载、杨贵妃等等这些被后人无数评说、无数演绎却在历史上真真切切存在的人和事,在真实与虚构的世界里流连忘返。

在《长安十二时辰》里,作者没有用过多的笔墨描写主人公张小敬,一句"十年西域兵,九年不良帅"承载了很多。换做当今,张小敬应该特种部队退役下来的现役帝都某区刑警队长或资深片儿警形象,三教九流黑白两道通吃,因替曾经共赴生死的战友抱打不平而杀死自己的上司被判死刑。恰逢城市危难之际作为不二人选被获释,肩负拯救城市重任不畏生死、不择手段,誓死保卫帝都百姓的孤胆英雄。

客观的讲,《长安十二时辰》上部,从一开始突厥人进入长安城导致的恐怖事件发生,到张小敬运用各种手段翻遍长安寻找线索小有成果,剧情连贯合理。张小敬的人物性格日渐清晰,一个心系百姓、维护正义、有情有义却不按常理出牌的不良帅形象呼之欲出。同时随着书中辅佐东宫的李泌、姚汝能、檀棋等人对张小敬态度转变,从不屑不信任到后来心有灵犀鼎力相助,进一步衬托出主人公个人英雄主义的饱满形象。

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在跟随张小敬寻找线索的过程中,不同的人在情急之下暴露出的人性中自保、自私、贪婪、狡诈等等这些阴暗面一览无遗,让人愕然但又如此真实……特别是当要顾及大多数人的利益却不得不牺牲个体的时候,去做"必须做的错事"让人性中正义和背弃矛盾交织,不禁扪心自问,换作是我们又该如何选择呢?书中的张小敬选择了顾全大局,所以很多人说他不好说他是魔鬼,他也并不申辩。因为他清楚,相对于大局,个人太微不足道,他在意的百姓安危和他日夜守护的这座城市的和平,这比什么都重要。

相比整本书的上半部分,当获悉恐怖分子蚍蜉的真实意图并竭尽全力阻拦,到结果虽不尽如人意却也将损失降到最低,张小敬的谋虑部署基本上全无,大都是凭着运气杀出重围或被救,虽然也不乏真实,但让人有点略感无力和失望。而此书的结尾更是略显牵强,让人心存无数疑问。

但既然是历史小说,且剧情多为虚构,主人公和整件事情的结果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长安十二时辰》记录的不过是短短一天内发生的故事,却道出了盛唐的彼时彼景,映射出了当时主要历史人物的性格和发展走势,刻画中一位不畏生死的城市守护者形象,也不禁让人佩服至极。我想用这种方式解读历史,所带来的效果比教科书、比真实的历史文献可能更让人记忆深刻,也更有效。

读《纳兰词》有感900字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古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快乐和感动往往来自于不求甚解,这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比如说一句我们经常用以自励的话:“言必信,行必果。”我们觉得这才是君子气概,古人真是教会了我们很重要的人生哲理啊。“人生若只如初见”直指人心地写出了一种爱情世界里的普遍情怀,尽管他的本意未必如此。

拟古是诗人们常见的写法,一般是模拟古乐府,容若这回拟古拟的“决绝词”便可见于《宋书·乐志》所引的《白头吟》:“晴如山上云,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对于决绝词最著名的是元稹的一组三首《相和歌辞·决绝词》:“乍可为天上牵牛织女星,不怨为庭前红槿枝。七月七日一相见。故心终不移。那能朝开暮飞去,一任东西南北吹。分不两相守,恨不两相思。对面且如此,背面当何知。春风撩乱伯劳语,况是此时抛去时。握手苦相问,竟不言后期。君情既决绝,妾意已参差。借如死生别,安得长苦悲。噫!春冰之将泮,何余怀之独结。有关一人,于焉旷绝。一日不见,比一日于三年,况三年之旷别。水得风兮,小而已波。笋在苞兮,高不见节。矢引桃李之当春,竞众人之攀折。我自顾悠悠而若云,有安能保君皓皓之如雪。感破镜之分明,睹泪痕之余血。幸他人之既不我先,又安能使他人之终不我夺。已焉哉,织女别黄姑,一年一度暂相见,彼此隔河何事无。夜夜相抱眠,幽怀尚沉结。那堪一年事,长遣一宵说。但感久相思,何暇暂相悦。虹桥薄夜成,龙驾侵晨列。生憎野鹊往回迟,死恨天鸡识时节。曙色渐瞳咙,华星次明天。一去又一年,一年何时彻。有此迢递期,不如生死别。天公若是妒相怜,何不便教相决绝。”

但容若的意思应该是:虽然古人变了心,往日难再,但好歹过去我们也是有过一段交情的。以过去的山盟海誓对比现在的故人变心,似有痛楚,似有责备。

然而我们始终无法说清容若的这首词到底是真有本事还是泛泛而谈。也许这是他一位故友的绝交词,也许只是泛泛而论的交友之道,都不好说。这首词,若作情事解,则看似写得浅白直露;若依词题解,实则温婉含蓄,怨而不怨,正是“君子绝交,不出恶声”的士人之风。

读《纳兰词》有感800字


《纳兰词》是三百多年前的康乾盛世里,安东生平的背景下,一枝妖艳璀璨的奇葩,散发着迷人的幽香,无数文人骚客都情不自禁地为它驻足,流连忘返。
或许是缘分,在一个偶然的季节里,我与那为无数才子所倾倒的《纳兰词》邂逅了,激动的火花在一刹那间迸发了……
激动、兴奋、紧张……各种各样的情绪穿插在脑海里,带着这种难以名状的心情,我翻开了那本让我激动万分的精神粮食——《纳兰词》。翻开蕴含着古典气息的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风光旖旎的图画,画中有一个清瘦的男子,孤零零的一个人对着窗子独自冷落,窗外落叶缤纷。图画的旁边有一首词,是纳兰性德写的: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刚读该词的第一句时,便有一种凄清的感觉,纳兰性德对亡妻浓浓的爱意及思念,紧紧地吸引着我的眼球,我深深地陷入了其中。读毕,久久不能从中回过神来,仿佛我变成了词中的主人翁,心里充满着惆怅与无奈。整首词中,让我感触最深刻的一句是“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道出了多少人在逝去后的猛然顿悟。是啊!美好的时光在当时是多么的稀松平常,而记忆却再不能重温!这一刻,脑海里响起了浑厚的男低音,那声音深深地叹了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有说不出的沧桑和寂寞。心中恍然大悟,我懂了,决定痛改前非,好好地珍惜眼前的每分每秒。
不仅如此,我还要尽可能做到,年过古稀时,蓦然回首,眼里没有过多的沧桑,只有微笑。在这漫长的路程中,我会走好每一步,不轻言放弃,越活越精彩。这样,才不会羡慕过去遗失的美好,也不会哀叹“当时只道是寻常”。
在纳兰的诗词里,我不仅感受到了他的情感,更多的是纳兰透过文字给我们的思考。纳兰的好词斑斓若星河,在这里我就不能一一并提了,但还是有一首词,却是不得不提一下的: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世间多薄情男子,辜负女子的一片深情。纳兰作此决绝词,借用痴情女的怨诉,向友人割袍断交。用男女间爱情为喻,说明交友之道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整首词读下来,心中感慨万千,有些许担心,有些许欣慰。担心的是,人生苦短,很难预料将来自己的境遇会怎样,是否能够遇上一个能彼此真诚相对一辈子的朋友。若遇到歹人,又如何是好?心中忐忑。欣慰的是,现在身边有一群“疯疯癫癫”但对人对物都真诚的朋友,和他们在一起时,是打心底里高兴的。
谁都希望以及渴望,遇到彼此都真心相对的朋友,能做到“初见惊艳,再见依然”。或许,这样就不会出现“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境遇了。
呵呵!真不愧是纳兰写的词,仅浅读,便让我思绪万千了,久久不能释怀。怪不得王国维评价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可见纳兰一生始终以真性情独步浊世,情绪被纳兰幽深的文字所感染,也是在情理之中。
我不知道,叶子的离去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我也不知道纳兰能否感受到我那真诚的心,但我知道,纳兰,你永远是天空中闪亮的星,即使回忆变得暗淡,但经典却将永恒,这便是纳兰性德,永远的纳兰词!

读《纳兰词》有感2000字


读《纳兰词》有感2000字

通讯员 周见

初识纳兰的词应该是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当时就觉得诗句好美。但,那时并不知诗句是纳兰先生所写。今天有幸读到纳兰先生的《纳兰词》,才发现透过他的文字,我似乎可以穿越时空去感受他心情的圆缺与他生活的喜忧。

纳兰性德在他短短的31年当中,尝尽了人生的各种酸甜苦辣,不论是丧妻之痛还是追爱之苦,相守之难他都有切身的感受,而他所有的感受都体现在他的诗词里,也就是所谓的“纳兰词”。他的词以“真”来感动世人,在清朝以至整个中国词坛都享有很高的荣誉。他出身于贵族家庭,常侍在君王左右。可是,他向往的却是平淡的生活,与自己所爱的女子一起终老。但,他的“早恋”终止于他的表妹入宫;他的爱恋结束于妻子卢氏难产而亡;他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断送在父亲阻挠、互相追寻的途中,让他遗憾辞世,他的一生注定是荣华富贵,繁华著锦,但纳兰性德却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每每读到这首词我都会有些心酸,纳兰虽然有着令人羡慕的身份、地位、才华,但他却有很多别人不了解的哀伤。纳兰是一个富有深情的人,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在他的妻子逝世以后他无法从过往的美好画面中走出来,因此郁郁寡欢,最后英年早逝。可是他留给我们的却是最美的诗篇!虽然有时我也会感慨为何纳兰他要活在从前的记忆里而无法自拔。但当我看到这首词“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时,我深深感慨,“十年踪迹十年心。”当我们再次去回首那些逝去的爱情时,已是物是人非,总有太多的感慨在心中,但却只能暗自轻叹。

看了这部诗集,纳兰的形象总是萦绕在我心中无法散去。世事,有时看起来残酷,翻转过来想,也是一种慈悲。在爱中,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寻找和等待的一方都需要同样的耐心和默契,这坚定毕竟太难得,有谁会用十年的耐心去等待一个人,有谁在十年之后回头,还能看见等在身后的那个人?

我们最常看见的结果是:终于——明白要寻找的那个人是谁时,灯火阑珊处,已经空无一人。很多时候也是越熟悉就越让人伤悲,就像陆游与唐婉,他们再次在沈园相会时。那是何等的苦涩,纳兰也是如此。当他深爱的人离他而去时,当他再次站在那时他们曾有过很多回忆的地方时,他的心比谁都痛。但没有谁可以去解读他,纳兰变做了惆怅客。

那些赖以生存的温暖存在,曾经觉得是那么的无足轻重。可是当它改变了轨迹之后,就只能是一句“当时知道是寻常”,那是一句绝响的叹息。

从没有像现在一样,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有无尽的向往与渴望。步履蹒跚地蹀行在古道上,遥看日影衔山。落日也知道回家,那么人呢?也许作为凡人,我们总有太多的感伤,总是喜欢凡事都去探个究竟。

为什么总要等失落了,才拾起寻常的好?年轻人不出去经历一番,又怎么能甘心平淡终老?人心的贪婪,或者说追求,如同空阔的海,无法满足。当爱消逝如飞雪时,剩下的只是白茫茫一片大地。

有很多的事儿,我们无人可问,也无人可答。每个答案都不会完全一样。类似爱情这种千古的疑难,是上苍留给人最大的谜题。

有人说,纳兰之所以无法走出哀伤,是因为他不懂得倾诉,可是纳兰的倾诉又有谁能懂?或许只有文字才最懂得纳兰的心,只有文字才能给纳兰一种心灵上的慰藉。纵使时光荏苒,但纳兰的词却依然在亘古的时空闪耀着光环。那种境界我们无法超越,也就只能望着星空长叹!

纳兰的词是唯美的,纵使他的笔下总是夹杂几许伤感,但无可否认纳兰的才能。从纳兰的诗词里,我不仅感受到了他的情感,更多的是纳兰透过文字带给我们的思考,中国历代文人追求对物质理性的认识,把它与人生观、世界观等哲学概念联系起来,指导生活、事业、并把它艺术化。在哲学的理性与艺术热情的交汇点上有所升华。纳兰也不例外,他以诗词的形式,以杰出的艺术互为观照着他的哲学理念。

纳兰的一生是可悲可叹的。尽管短暂,却深沉地令人刻骨铭心。宛如其词作一般,想要步步靠近,却总是不忍伸手揭去面纱。以致顾梁汾悲悼: “吾哥所欲试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业,百不一副;所欲遂之愿,百不一酬;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四个“百不一”写尽了纳兰一生的可悲可叹。然而纳兰最大的人格魅力也正在于此。没有刻意的雕琢,没有虚伪的掩饰,他身居贵胄却早已从心灵上脱去了那件厚重的黄金甲,世俗羁绊着他的肉体却永远侵蚀不了他的灵魂。它由心而发,化作纳兰手中的毛笔,化作毛笔上饱蘸的浓墨,于纸笺上一触倾泻。

他可悲但他完美。他不但是清朝第一个大词人,而且是御前一品带刀侍卫;他出身贵族,父亲权倾朝野,家中宾客如云;他气质高贵,清俊不凡,才思独特誉满京华;他年少得志,身得皇恩,众星捧月如日中天;他高朋满座,以诗会友,肝胆相照危难相扶;他得娶娇妻,琴瑟合欢,人生得意闺阁缱绻。然而他的妻子命祚不长,如花年月猝然而逝,他也于三十岁而终。试问,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得到像他这样呢?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很多人都是由最开始的诚实、正直、清廉变成了后来的虚伪、堕落、贪婪、没有原则性了。很多时候我在想,我们真应该像这些古人们学习、学习了,学习他们的精神、学习他们身上的正能量。

纳兰还有很多很美的诗篇,只是这几首最让我难忘。有的人把心情挂在嘴上,纳兰的心情在笔下。我始终相信,文字有着无穷的魅力。纳兰,你将永远闪耀在空中,虽然回忆会变得暗淡,但经典却将永恒。这便是纳兰容若,永远经典的纳兰词!

读李煜之词有感500字2024


南唐后主李煜的词,是我的最爱.我性格内向,不喜欢什么苏轼、辛弃疾,倒对千古词帝(李煜)与婉约之宗(李清照)情有独钟,也就是说我喜欢婉约词。尤其是李煜。

众多人认为李煜命薄为君主,我却觉得他正因为是君主才会如此伟大,要不然的话他只不过是个在浩瀚的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文人罢了。我们最喜欢的几首:《虞美人》、相见欢等都是他亡国之后的作品。因此我必须说:任何事情都应该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才能得到你想不到的结果。

李煜前期之词,多乃宫廷之作也,只不过比其父显得有些才气,倒能和唐朝著名宫廷女诗人上官婉儿一比,不过在政治才能上,十个李煜也不如一个婉儿。不久,李煜做了一个亡国之君,在告别南京的时候留下一词《破阵子》,倒也成为极佳之作。尤其是此文中的“凤阁龙楼连宵汉,玉树琼枝做烟箩”更加体现了李煜的亡国之痛,可悲可叹啊!

做了俘虏后,李煜的才华如鱼得水般展现了出来。几首《望江南》还是配角,一首《相见欢》在当时就引起巨大轰动。此诗中的“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与“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可以说是千古绝唱,与《虞美人》并称为李煜的两大代表作.在加上《乌夜啼》,李煜也不愧为千古词帝了。

另外我必须提一下《虞美人》,李煜就是写完此词才被宋太宗害死的。此词是李煜用心血写成的。《虞美人》与《相见欢》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是把恨比做东去之水。为什么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李煜的亡国之恨有多深。我敢说:亡国之恨是唯一不能化解之恨。失夫可以再娶,失长靠小,失小靠国,失国的话就无可救药了。就如水向东流,无法逆转了!

李煜就这样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我在研究李煜的分子当中只不过是一粒沙子罢可了。我终究认为李煜不可能知道,他这个可怜的人,竟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

相信《梦回南唐——读《李煜词集》有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福尔摩斯探案集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