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布谷鸟叫迟到了读后感 > 地图 > 布谷鸟叫迟到了读后感

布谷鸟叫迟到了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9-20 来源:互联网

迟到。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人们在阅读了一篇书籍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我们就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怎么才能避免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迟到”,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两个人的一生,究竟有多少机会相遇?若如几何图形中两条平行线,无论等待多少轮回,终究有缘无份;若如十字路口,在人群车辆穿梭定格的瞬间,彼此认出对方,这一生已无憾;若如人桥,彼此相遇却不觉对方,然而背对着朝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生活走去,有份无缘。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迟到》。

从小青梅竹马,一路相扶到长大。他说,有一天我会把水蓝色的婚纱穿在你身上,因为你是世界上最美的新娘。她,为了一句承诺,一句年少是玩笑的承诺,她等待,她泪眼看者不同的女人在他的生命进进出出,她始终相信她会等到,即使他总是迟到。一辈子的生命究竟有多长?当他终于买到那套水蓝色的婚纱狂奔到医院,他终究还是迟到了,而她,一生的等待无果,眼角的泪痕还未干。

这是一段让人哀伤的故事,于是我也为她流下眼泪。倘若要问爱情究竟有多坚强?我想这是最好的答案。

很多人都不相信命运,然而很多事却是冥冥之中注定的。手中抓住的幸福,往往总是不曾看到,眼光从不施舍给眼前的幸福,总是抬起头,想要抓住沿途的幸福。

人的一生就是一趟单向旅程,不能退票,更不能转票。沿途无论有什么吸引你的事物,如若不能抓住,下一秒你就永远失去。但是就像一些野花,这里错过,下一站或许还在等你。

当烟卷了手里的花儿,去摘玫瑰,去摘百合,但结束的时候,才发现手里满是腥红的血,才发现自己怀恋的是那淡淡的野花香。但毕竟已是终点,该下车了。

如果你正在迟到,那就加快步伐吧!如果你正在拥有,那就珍惜吧!记住,珍惜和把握。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迟到》读后感2篇


篇一:《迟到》读后感

杨文皓

文章说一次她在一年级的时候,她有了赖床的毛病,每天早晨该起床的时候犯愁,因为她知道自己起床之后就不早了,走到教室被罚站在门边,心情非常恐惧。

有一次,外面下起了大雨,她早上自己醒来已经很晚了,心里愁的不得了,但是她却勇敢的赖在床上不起。她向妈妈请求不去上学,但是转眼间爸爸来了,听了我的话,生气极了,抄起一把鸡毛掸子,狠打了好几下,但最后还是去上学了。

老师叫我们静默5分钟,说了一些关于爸妈和功课的话,自己听了鼻子酸了一下。

但是在静默当中,有人碰我睁开了眼睛,原来是老师来暗示我向窗外看,我看见了爸爸的身影。我征求了老师的意见,去爸爸身边。爸爸什么话都没说,给我一个花夹袄和两个铜板。

从今以后,我来的特别早,是全校第一个进校学生。

在“抄起鸡毛掸子狠打了几下”能看出爸爸很凶。在“给我一个花夹袄和两个铜板”能看出父亲对我的爱。

在这件事情上让我懂得:做错了事马上改正才是一个好学生,不能屡教不改。

篇二:《迟到》读后感

曹澜蓝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深深地感受到父亲对作者如此地严厉,作者因为窗外下起了雨而耽误了上学,父亲又不准乘车去学校,所以作者心里肯定没了底气。此时我非常理解作者的心情,赞同作者的做法,又不是有意不上学,而是赶不到了,这样的特殊情况总会遇到一次吧,当看到作者和父亲对话的时候我在心里想作者的父亲就不能宽容一点,体谅一下作者,作者也是迫不得已才这样做。

父亲最终还是拿起了鸡毛掸子向作者打去,当我读到这时觉得作者好可怜竟受着这样的毒打,心中愤愤不平,此时我很想问问作者的父亲为什么这样做,难道作者做错了吗?

看着作者被宋妈抱上汽车心中才好受些,最起码作者不会带着伤痕顶着倾盆大雨走着去学校,作者在文中形容他(她)的伤痕时,我都有点吃惊因为作者身上有多少条伤痕啊!作者心里应该充满了不情愿和伤心被这样毒打过谁心里能好受。看了之后,我都为作者感到伤心哪!

在作者到学校 时老师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的思考时,作者的父亲来了,我心里很担心怕父亲把今天早晨他和作者发生的事情给老师再说一遍,告诉老师他(她)不想上学了,就因为下了场大雨,不想来了,此时我心里砰砰直跳怕老师是不是听到父亲说的话就要把作者罚站,抄课文等等。太不可思议了!父亲竟然给了作者一件花夹袄和两个铜板。

我被父亲的所作所为感动了,我明白了我一开始的理解就是错误的,原来父亲鸡毛掸子打下的都是深深的爱,父亲对作者的感情可是深厚的,他每打一下不光作者感到痛,父亲的心里也重重地挨了一击,打着自己的孩子父亲的心里肯定比谁都难受。父亲打作者是爱,父亲给作者送衣服和两个铜板也是爱。作者明白了只有父亲的管教才能使自己在成长中更加出色,我也明白了父亲做得这件事是对的,有时候我们多理解一下父亲,想一想父亲的话有没有道理,这会在我们的成长中是一大关键。

读《迟到的奖励》有感


读《迟到的奖励》有感

在我们的语文书里面,有一篇课文叫《迟到的奖励》。
这课文主要讲述的是蒂姆发明了万维网,而且并没有申请专利,这样让大家都可以方便使用。但就在这件事情的十几年后,蒂姆就获得了“千年技术奖”。蒂姆获奖是当之无愧的,假如蒂姆当初申请了专利,恐怕我们还不能随便用万维网干事情呢!
我读了之后深有体会,我被蒂姆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正因为他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求回报的精神才有了我们今天方便的信息世界。蒂姆是那么的无私,伟大可我……
记得以前,发杂志时,我发现我订的杂志上有两个配套送的公仔,分别是——“高飞”公仔、“布鲁托”公仔。我很高兴,这时,杨铖见了,就求我给他一个,我给了他一个“高飞”的公仔,他很高兴地说了声:“谢谢!”。本来说好的我送给他了,可是,一倒了放学的时候,我立刻就翻脸了。我让杨铖还给我,杨铖听了之后很气愤地把那个“高飞”公仔放在了我的手里。
至今,我不断地想起这件事就后悔,因为我失信了。
现在,我在逐渐长大,我早已不像以前那样了,我已经成为了一名品德优良的五年级小学生了,我已经学会了善待他人帮助他人了。就例如那一次。
我坐在公交车上,这时,一个留着白胡子的驼背老爷爷上了车来,他面容憔悴,衣服,鞋子和裤子看上去都很旧。看着这样一位老爷爷站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怎么叫人不痛心呢?我二话不说,从位子上站了起来,把座位让给了这位老爷爷。就这样,周围传来了一阵阵表扬的声音,我听了之后心里甜滋滋的,比吃了蜜还甜,一直给我甜到了心眼儿里。从此我就知道了帮助别人自己也会收获一份快乐。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是社会在保护你,长大了一定要回报社会,回报帮助你的那些人。


读《迟到》有感600字


【第1篇】

莎士比亚说过:“知错就改,永远是不嫌迟的。”在我读了《迟到》这篇课文后,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更深刻了。

林海音在这篇文章中直言不讳地说自己从小就有赖床的坏习惯。有一次,外面下着大雨,林海音又赖在床上不起,她父亲让她起床,她却怎么也不挪动一下,父亲火了,抄起鸡毛掸子打她,逼她去学校。后来,父亲又追到学校,她害怕极了,可父亲却给她送去了铜板和花夹袄。从此以后,她再也没有迟到过,还成为第一个到校的学生。

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生活中的我就跟小林海音一模一样。虽然我爸爸和蔼可亲,从未因为我赖床或是干错事而打我,但是我妈妈却因为我没有用于承认错误而打了我。上二年级时,我有些顽皮,偶尔也会耍些小聪明。有一次写作业,我碰到了一连串难题,平时挺冷静的我,却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急得要死,忽然,我想到练习册后面的答案,便开始抄答案。晚上,妈妈检查我的作业,发现我有些反常,平时都是和妈妈一起看作业,今天却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妈妈检查完作业,问我:“你是不是抄后面的答案了?”我连忙辩解说:“没有,我没抄”妈妈反问:“那为什么你的答案跟标准答案一模一样?”我百口难辩。妈妈十分生气地打了我,我“哇”地一声哭了。妈妈对我说:“你要勇于承认错误,不能撒谎,懂吗?”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但心里有点恨妈妈。但自从我读了《迟到》后,我才明白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妈妈对我犯错误的严厉也是一种爱。

“知错就改,永远是不嫌迟的。”是呀!就像人们保护海洋一样,只要你能醒悟过来,什么时候都不迟!

【第2篇】

读了《迟到》这篇文章后,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父爱的伟大和它那种不轻易被人察觉的神秘感。

本文讲述的主要是作者小时候上学经常迟到,在一个雨天因为起得晚,而不想上学,被父亲痛打一顿后心存怨恨。后来,在学校老师的帮助和父亲的关怀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并及时改正,从此成了第一个到校的学生。

文中父亲恨铁不成钢,拿鸡毛掸子痛打了作者,但父亲严格要求我们,不正是要我们好好学习吗。我们就像一棵棵小树苗,只有经过修剪那些分叉的枝叶,才能使我们长成参天大树。而我们的父母就是那些“花匠们”,他们那么严厉,也是对我们爱的表白呀!

在我的身边,不也曾发生过那样的事吗。有一次,学校举办运动会,同学们都踊跃参加,我也报名了长跑。可刚报完我就后悔了,我的耐力一向不行,怎么还报长跑呢?我闷闷不乐地回到家,将这件事一五一十地讲给了家里人听。不料,爸爸一拍桌子,站起来说:“没事,耐力不行咱们可以练,不过一定要坚持!”听完爸爸的话,我又恢复了自信。

开始练习了,跑了几圈后,我就感觉力不从心了。再看爸爸,他也已经跑得气喘吁吁了,只见他吃力地摆动着双臂,汗珠从他的两颊流了下来,他跑起来还一瘸一拐的。“爸爸,咱歇一会吧。”我乞求道。“不行,一定要坚持!”爸爸坚定地说。

终于到休息的时间了,我一屁股坐在地上,心里还在抱怨着爸爸。这时,妈妈走到爸爸身边,生气地说:“你呀,关节炎都那么严重了,怎么还跑步……”“嘘!小声点,别让孩子听见!”爸爸把手放到嘴唇前,边说边向我这看了两眼,生怕我听见。可是,那些话都一字不差的传进了我的耳朵。我被这一幕惊呆了,我多么想对爸爸说一声‘谢谢’呀,可话未出口,泪水就已经在眼眶里打转……

我的爸爸和文中的父亲多像呀!他们都是用那种既伟大而又不被人察觉的爱哺育着我们成长!

读《迟到》有感(读后感参考)


【第1篇】

莎士比亚说过:“知错就改,永远是不嫌迟的。”在我读了《迟到》这篇课文后,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更深刻了。

林海音在这篇文章中直言不讳地说自己从小就有赖床的坏习惯。有一次,外面下着大雨,林海音又赖在床上不起,她父亲让她起床,她却怎么也不挪动一下,父亲火了,抄起鸡毛掸子打她,逼她去学校。后来,父亲又追到学校,她害怕极了,可父亲却给她送去了铜板和花夹袄。从此以后,她再也没有迟到过,还成为第一个到校的学生。

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生活中的我就跟小林海音一模一样。虽然我爸爸和蔼可亲,从未因为我赖床或是干错事而打我,但是我妈妈却因为我没有用于承认错误而打了我。上二年级时,我有些顽皮,偶尔也会耍些小聪明。有一次写作业,我碰到了一连串难题,平时挺冷静的我,却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急得要死,忽然,我想到练习册后面的答案,便开始抄答案。晚上,妈妈检查我的作业,发现我有些反常,平时都是和妈妈一起看作业,今天却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妈妈检查完作业,问我:“你是不是抄后面的答案了?”我连忙辩解说:“没有,我没抄”妈妈反问:“那为什么你的答案跟标准答案一模一样?”我百口难辩。妈妈十分生气地打了我,我“哇”地一声哭了。妈妈对我说:“你要勇于承认错误,不能撒谎,懂吗?”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但心里有点恨妈妈。但自从我读了《迟到》后,我才明白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妈妈对我犯错误的严厉也是一种爱。

“知错就改,永远是不嫌迟的。”是呀!就像人们保护海洋一样,只要你能醒悟过来,什么时候都不迟!

【第2篇】

读了《迟到》这篇文章后,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父爱的伟大和它那种不轻易被人察觉的神秘感。

本文讲述的主要是作者小时候上学经常迟到,在一个雨天因为起得晚,而不想上学,被父亲痛打一顿后心存怨恨。后来,在学校老师的帮助和父亲的关怀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并及时改正,从此成了第一个到校的学生。

文中父亲恨铁不成钢,拿鸡毛掸子痛打了作者,但父亲严格要求我们,不正是要我们好好学习吗。我们就像一棵棵小树苗,只有经过修剪那些分叉的枝叶,才能使我们长成参天大树。而我们的父母就是那些“花匠们”,他们那么严厉,也是对我们爱的表白呀!

在我的身边,不也曾发生过那样的事吗。有一次,学校举办运动会,同学们都踊跃参加,我也报名了长跑。可刚报完我就后悔了,我的耐力一向不行,怎么还报长跑呢?我闷闷不乐地回到家,将这件事一五一十地讲给了家里人听。不料,爸爸一拍桌子,站起来说:“没事,耐力不行咱们可以练,不过一定要坚持!”听完爸爸的话,我又恢复了自信。

开始练习了,跑了几圈后,我就感觉力不从心了。再看爸爸,他也已经跑得气喘吁吁了,只见他吃力地摆动着双臂,汗珠从他的两颊流了下来,他跑起来还一瘸一拐的。“爸爸,咱歇一会吧。”我乞求道。“不行,一定要坚持!”爸爸坚定地说。

终于到休息的时间了,我一屁股坐在地上,心里还在抱怨着爸爸。这时,妈妈走到爸爸身边,生气地说:“你呀,关节炎都那么严重了,怎么还跑步……”“嘘!小声点,别让孩子听见!”爸爸把手放到嘴唇前,边说边向我这看了两眼,生怕我听见。可是,那些话都一字不差的传进了我的耳朵。我被这一幕惊呆了,我多么想对爸爸说一声‘谢谢’呀,可话未出口,泪水就已经在眼眶里打转……

我的爸爸和文中的父亲多像呀!他们都是用那种既伟大而又不被人察觉的爱哺育着我们成长!

读《迟到的奖赏》有感


读《迟到的奖赏》有感
读完了正本语文书,回想起以前的课文,唯有一篇课文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迟到的奖赏》。
刚完这篇课文,我曾一再觉得世界不公平,拥有最大贡献的蒂姆分文未取,而以网络为经营的商家们却在一个晚上暴富起来。蒂姆是互联网中至关重要的开拓者,但是,蒂姆要求了回报吗?不,他们没有。他仍进行着自己清贫的科研工作。
有人觉得蒂姆超凡脱俗,也有人觉得蒂姆太傻,而蒂姆则表示,他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凡人,如果他申请专利,那么有可能对别人的思维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间接性的破坏。
在我们生活中,像蒂姆这样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人不是很多吗?如清洁工、老师、保安……
清洁工,一个平凡的不能在平凡的工作,工资也不是很高,但为什么清洁社区、接到的链子从未断过?对,就是那些为我们无私奉献的人。清洁工在酷暑难耐的夏天,寒风似冰的冬天工作,却从未喊过累、叫过苦,有时善意的一句提醒,还会被一些不良青年训斥,甚至殴打。这又苦又累还带有一丝危险的职业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忍下去的?
还记得我二年级时,我去买冰糕,吃的时候随手把冰糕包装袋扔在地上,这时,一个清洁工走了过来,微笑着对我说:“小弟弟,下次冰糕时不要乱扔垃圾!”我的脸刷的红了,清洁工阿姨很随和,正准备过去捡我扔下的垃圾,可能是因为太尴尬了,我急忙跑过去把我扔下的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阿姨见了,连连和蔼对我说:“孩子,你真乖!”刚还尴尬的心情立马变得开心了,但我的脚像被钉在地上了一般,太不起来了,我望着阿姨,当她要离开我的视线的时候,我跑了过去,问道:“阿姨,你为什么要做这有苦又累的工作呀?而且还不怎么令人赞叹。”“傻孩子,你不知道,如果我们清洁工不扫地,那街道都成什么样子了呀?所以,我们还是要继续扫下去的。”说完,阿姨慢慢地向前面走去,我望着阿姨的背影心里有些酸溜溜的。
如果你为社会奉献,可能一时不会被人们所钦佩,所赞扬,但是如果你坚持这样,你一定可以获得做好的报酬。所以,让我们都来为社会奉献,让社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迟到的康乃馨》读书笔记300字


《迟到的康乃馨》是一个叫高纬纬的学生在她六年级的时候写的,她描写了一个真情故事,让人感慨万分。

故事说:她四年级的时候,班上转来一女生,叫杨冰冰,性格文静而不乏活泼,为人处事都很好,是个好女孩。

一天,老师说有一个语文奥林匹克竞赛,学校选五人进京赴赛。而她和杨冰冰是竞争对手,可偏偏她在这时病了,不能参加培训,杨冰冰还送她辅导书,说是公平竞争。

结果,杨冰冰败了,她成功了,杨冰冰又送了她一束康乃馨和一张贺卡,祝她拿奖。

到了北京,她打电话给杨冰冰,结果,杨冰冰已经在车祸中身亡。她很伤心,下决心要给杨冰冰送去一束迟到的康乃馨。

我觉得杨冰冰的品格很好,什么都为他人着想,而且,她还十分重感情,她不是那种小肚量的人,作者写的这篇文章让我更好地认识到了,好人不是单方面的,要行动好更要心灵好。

读《迟到的奖赏》有感800字



读完了正本语文书,回想起以前的课文,唯有一篇课文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迟到的奖赏》。
刚完这篇课文,我曾一再觉得世界不公平,拥有最大贡献的蒂姆分文未取,而以网络为经营的商家们却在一个晚上暴富起来。蒂姆是互联网中至关重要的开拓者,但是,蒂姆要求了回报吗?不,他们没有。他仍进行着自己清贫的科研工作。
有人觉得蒂姆超凡脱俗,也有人觉得蒂姆太傻,而蒂姆则表示,他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凡人,如果他申请专利,那么有可能对别人的思维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间接性的破坏。
在我们生活中,像蒂姆这样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人不是很多吗?如清洁工、老师、保安……
清洁工,一个平凡的不能在平凡的工作,工资也不是很高,但为什么清洁社区、接到的链子从未断过?对,就是那些为我们无私奉献的人。清洁工在酷暑难耐的夏天,寒风似冰的冬天工作,却从未喊过累、叫过苦,有时善意的一句提醒,还会被一些不良青年训斥,甚至殴打。这又苦又累还带有一丝危险的职业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忍下去的?
还记得我二年级时,我去买冰糕,吃的时候随手把冰糕包装袋扔在地上,这时,一个清洁工走了过来,微笑着对我说:“小弟弟,下次冰糕时不要乱扔垃圾!”我的脸刷的红了,清洁工阿姨很随和,正准备过去捡我扔下的垃圾,可能是因为太尴尬了,我急忙跑过去把我扔下的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阿姨见了,连连和蔼对我说:“孩子,你真乖!”刚还尴尬的心情立马变得开心了,但我的脚像被钉在地上了一般,太不起来了,我望着阿姨,当她要离开我的视线的时候,我跑了过去,问道:“阿姨,你为什么要做这有苦又累的工作呀?而且还不怎么令人赞叹。”“傻孩子,你不知道,如果我们清洁工不扫地,那街道都成什么样子了呀?所以,我们还是要继续扫下去的。”说完,阿姨慢慢地向前面走去,我望着阿姨的背影心里有些酸溜溜的。
如果你为社会奉献,可能一时不会被人们所钦佩,所赞扬,但是如果你坚持这样,你一定可以获得做好的报酬。所以,让我们都来为社会奉献,让社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迟到大王》读后感300字


我读了精装版图画书《迟到大王》。这本书的故事内容看上去很简单,我却感触很深刻。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叫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的小男孩,因为种种原因:一次在上学的路上,突然被下水道里钻出的鳄鱼咬住了他的书包,害他上学迟到了;第二 次被丛林里跑出的狮子咬破了他的裤子,害他再次迟到;第三次过桥时突然被巨浪打倒,水灾害他又迟到了。约翰真倒霉!老师总是不相信他的解释,惩罚他写三百 遍、四百遍、五百遍承认错误的话语。约翰没有半句怨言,接受着老师一次又一次的惩罚。终于有一天,约翰按时到达学校了,一只毛茸茸的大猩猩却把老师抓到了 屋顶。老师向约翰求救,约翰顺理成章地告诉老师这里怎么会有什么大猩猩?老师总是不相信约翰是不对的,结果当老师遇到麻烦时,约翰也不相信老师了。

其实,我感到无论老师和同学之间,还是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应该互相诚实,充满信任。如果老师、爸爸和妈妈对我们充满信心,时刻鼓励我们,我们就会更努力,更有自信心,才会不断的进步。我们也会特别信任他们。在不断的鼓励和信任中成长,我们会很棒!

迟到的间隔年读后感


【篇一:迟到的间隔年读后感】

对于印度、泰国、老挝、缅甸、不丹、巴基斯坦我大脑里存有的记忆或知道东西屈指可数,但我知道是西藏让我更加的迷恋上了《迟到的间隔年》。书中其实讲述关于西藏的并不多,但我却从那些章节和文字里得到了我想得到的东西。

我是用了近三个小时将作者用去了将近四百天的经历而写的记录全部看完了,我置身在书的世界里但我却无法真正设身感受他所经受的那一切。

但,我承认我开始向往了。

原来除了西藏,还有那么多值得自己向往的地方。

人生的经历和感受到的感觉并不是随意的来往就可以得到的,或许这过程我们必须要经历不公或委屈亦或有意外的惊喜等等我们才能最终得到收获。

我承认,我我很羡慕这群走在路上的人。不需要提前去做功课,当你计划从一个地方往另外一个地方行进的时候。

突然再次想到行走的容颜这个名字,此时在我的脑海书中出现过的那些人物的表情历历在目。

受到了内心的冲击,这也是我为什么会在这样的夜晚用去三个小时从头到尾把它看完的动力了。

可能一个人习惯了寂寞的时候,反而变的特别的容易敏感。

如果决定迈开步伐,那么一定要好好的用心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篇二:迟到的间隔年读后感】

昨天在回家的地铁上看完了最后一章,合上书,思绪良多。

相比较石田裕辅《不去会死》里在轻松诙谐谈笑风生中经历的人生沧桑世事万千,孙东纯在这个书里经过13个月经历6个国家体验到一切却更让我沉思和感同身受。东东不是在旅游,不是游,而是体验、感受、亲历以及融入当地的一切,并且经历了诸多的波折,与当地的人打交道,在经历中找寻他自己要在间隔年里找寻的东西。最后他心态改变了,重回正常人生活后价值观、世界观都有所改变,并且他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真爱。结局是很完满的。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这样圆满不是么?像他遇到的那个Norriko,旅行了13年依旧在行走,而且说在旅行中永远找不到答案;像家宝,这个皈依了上帝的女孩子也一直在行走,并且继续行走;还有他在西藏遇到的几个人,那个满口宣扬儒家思想,但却在一次喝酒后失声痛哭说对不住父母亲的男子每个人都在寻找,都试图在旅行中寻找让自己内心平静并可以执着追求的东西,只是很多人不像东东这样幸福,对于他已经是完成式,而对于其他很多人这是个ing,而且不知道何时何日可以完成,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完满。

对于大多数人,每日吃饭上班,下班睡觉,攒钱买车买楼,结婚生子,平平淡淡直到生老病死,这才是正常人眼中正常的生活轨迹。就像东东遇到的那个一直在巴基斯坦和伊朗做玉石生意的中国中年男人。找到又如何?找不到又如何?不如就随了大众,平淡正常的生活一辈子。这种不追求也是一种态度。怕的就是在两种之间。就像那众多旅人,就像我。

当工作稳定,婚姻稳定,亲人朋友都稳定了的时候,内心反而是最不稳定的时候。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么?这就是我想要的爱人么?这就是我这一辈子要追求的东西么?如果不是,那我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我这一生该如何走下去?在哪里继续?追求什么?

迷茫的人更想找寻,于是这世界多了很多旅人,多了很多佛教徒、道教徒、基督徒。藉着行走、找寻或者祈祷来达到内心的平静。

这也是我现在的状态,即将开始我的信仰,亦或不久之后也即将踏上我找寻的旅程。

因为我不是那个中国商人,我也是和家宝、亚瞳一样的人,并且我也希望像东东一样幸运。

【篇三:《迟到的间隔年》读后感作文】

最近,一个小学同学和我分享了间隔年的概念。间隔年的概念是从国外发展起来的。摘自百度百科上的概念

间隔年(Gap,Year)是西方社会通过近代世界青年旅行方式变迁总结出来的概念,是西方国家的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的旅行,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期间,学生在离开自己国家旅行,通常也适当做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或者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工作,他们相信,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生存技能,增进学生的自我了解,从而让他们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或者找到更好的工作,以一种间隔当前社会生活的方式,达到更好地融入当前社会的目的。

因为以前看过一部电视剧《天涯侠医》,突然一股强烈的兴趣涌上心头。然后就使劲去找相关的资料,后来看到了《迟到的间隔年》一书,一口气就把它读完了。书像是一本游记,但读着更像是一本哲学书。因为读的过程中,除了跟着作者体验那特殊的旅行生活,更多的会让你反思自己,反思生活。

羡慕作者放弃美好工作和生活的勇气,羡慕作者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羡慕作者一路上的传奇际遇。读完最大的感慨就是羡慕。这样反思自己,羡慕别人就是自己做不到的或者不敢去做的事情。

有时,我们也应该会有出去流浪的念头。但是思来想去,更多的是被现实,不!应该说是被自己打败了。我们总是考虑的太多,意志不够坚定,借口总是会有的。不敢去冒险,不敢去放弃,所以我的生活始终风平浪静,感觉不到生命的意义,感觉不到生活的乐趣。

体验着作者那一幕幕的挫折和艰险,总是在内心深处责问自己是否也能做到。做不到就一遍一遍的给自己找理由开脱,感觉自己是个懦夫。

希望能有个多彩的人生,却又不敢去尝试;希望自己能有个美好的明天,却又不愿意去努力。人们的抱怨应该就是这样产生的吧。

迟到的间隔年,只要勇敢的用心的去做,我相信,我们的间隔年应该都不会算晚。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反思;少一点羡慕,多一点行动,相信我们会无怨无悔。

祝福作者,祝福有行动的人。

【篇四:《迟到的间隔年》读后感】

好久没碰文字,感觉不能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在阳朔可以好好的静下来,静下来的时间想好好看书,然后慢慢重拾和养成一些好的习惯,用文字记录一些自己的观点,游记尚在整理照片,所以先从读后感开始。

据说《迟到的间隔年》是中国第一本推动间隔年旅行概念的标志性图书,我却在我的间隔年旅行中才认识的他。关于出行,最开始的想法只是出来看看,出来找自己,在定好计划之后的几个月偶然看到gapyear的概念,顿觉给出行赋予了更恰当的主题。

当我翻开这本迟到的着作,初始觉得有些乏味,简单的文字,记录性的叙述,不是我喜欢的文字风格,加上现在已经算是踏上了间隔年的半吊子,不免感到书中文字苍白。我想象着,如果是在计划之前看到这样的书籍我该有多么的激动,如果是在大学期间看到,那么毕业的这三年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又会有什么样的未来。可是,一切都发生了,没有如果,我已经在路上,过去的一切也都已经成为了过去

主人翁东东的间隔年花费了十三个月,走过了七个国家,一路穷游或是义工,认识了好多朋友,也遇到过坏人,出入境被为难过,也因为是中国人的身份在巴基斯坦受到过优待,最收获的是遇到了可以一起走一辈子的爱人。

阅读中索然无味之处,便联想到自己的一些经历,虽然经历得不多,但是回味起来甚是高兴,满满的幸福感,正是这种亲身经历过的幸福感带领我一直读下去,然后渐渐的融入到东东的旅程中去。在垂死之家的义工,才是我真正想要体验的义工形式,不为了任何的目的,只是想要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但印度,却是我不太想单独踏上的国度,所以我只有敬佩和祝福,或许可以从近处,可触及的地方开始。

对于现在的义工旅行,其实我自己是觉得有些不妥的,这种不妥是在有过一次失败和一次成功经历之后得出的。在印度遇到的失窃事件,想起在尼泊尔时坑子店长跟我讲过这两个国家共同的官僚腐败和无政府状态,深感愤愤不平却也表示无奈,只能庆幸自己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就算是遇到了,我也应该不会有他那么坚韧不拔的走上申述之路,虽然,结果是失败了。

最后,东东走到了我熟悉的西藏拉萨,之所以说熟悉是因为他走过的这些地儿只有拉萨是我走过的,而且是刚刚过的前一站。熟悉的地名,熟悉的景象,好像把自己带回到拉萨,刚去的几天和文杰在大昭寺前看磕长头,讨论各种洋气街道名儿;回来的几天和皓辰在拉萨闲逛拍照;听乐叔弹吉他,为蜗牛的酒吧折腾,和木头、马尾一起疯闹,好安静又好幸福的一段时光。

他的文字写得那么简单,我最后才读懂,是因为再华丽的词藻也写不出自己在外面流浪的心情,如果没有经历过,那么你只会被文字吸引,如果你经历过,那么一个简单的字也能引起共鸣。更何况,他的经历,他的故事,他的收获,他更深刻的记录在了自己的心里,那是他自己的,独有的,愿意分享出来的一切只是九牛一毛,我们的故事要我们自己去创造。

他说他不愿意成为一个庸人,他疑问活在高级楼盘里的人幸福吗,我们承认那是生活,但是我们却不想要那样的生活,一路上遇见的朋友过客,都有一颗最纯粹的心,不愿意被社会同化,只想要好好的做自己。

我们出发不是为了逃避,出发,只是为了更好的回去。

【篇五:迟到的间隔年读后感】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们就对这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我们的多数提问,在课堂上一一得到了解答;可有一些提问,却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题。有的人得不到解答便渐渐把它抛之脑后,还有些人一直难以释怀,把它变成了对自己、对人生的心灵叩问,始终尝试解答,等待着一个柳暗花明的彻悟。

在语文老师的推荐下,我翻开了《迟到的间隔年》。这本书的作者东东,就是这样一个始终怀揣疑问的孩子。在工作了一年多后,他请了3个月的假,就这样踏上了他的心灵之旅。这个在姐姐眼里从小就爱提问的孩子,在青春的尾巴上,又倔犟了一次。

看着身边的同学、同事忙忙碌碌地生活,各自围绕着不同的球心转动,他迟疑、迷茫。香车美人、灯红酒绿,这些是自己最终的幸福吗?

我不是为了摒弃大众的生活,更不是在崇尚另类,我只是一个简简单单地准备出去寻找一些什么的人。间隔年,原是一些欧美学生在升学后的一次体验社会的旅行。而对于东东来说,这个间隔年是迟到了的,也是必须的。

从3个月到10个月,足迹辗转泰国、印度、巴基斯坦?到尼泊尔、西藏,在路上他以义工的身份帮助当地人民,最终邂逅了自己的真爱日本女孩沙弥香。在印度,他遇见一个又一个热情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义工,分文不取地照顾那里的病人。在巴基斯坦,他遇见颓废的法国青年,却对心中的上帝有着清楚的印象;在西藏,他遇见善良的边巴?

只为寻找一个信仰、一个答案,却收获了那么多意想不到的财富。在路上学习爱与理解,收获感动。一路走,一路困惑,却渐渐地不再执迷自己所寻找的纯粹的答案。

人生的意义,生命的真谛,这些问题或许太难解答,也太过抽象。但在这一次次抽象的思考背后,却有一个正日臻成熟的生命之果。随着百转千回的体验和一次次洗礼,我们看这个世界的视角也正在慢慢扩展。

我在间隔年的路上学习了爱,而在我接下来的人生旅程中,我要将这份爱,带给我的妻子,我的家人,我的身边朋友。我开始想象作者写下这段话时,一笔一画的认真和嘴角淡淡的微笑。

特立独行的东东与《麦田里的守望者》里那个戴着鸭舌帽的骂骂咧咧的霍尔顿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霍尔顿是作家塞林格笔下的叛逆少年,也曾游离于成人世界的大门外。他也是那样纯粹,怀揣着一望无际的麦田梦。他也曾迷茫,逃学的他过了一段疯狂的间隔期。最终的结局虽然也是绕了个圈,又回到了日常生活的轨道中,但这期间有过挣扎,有过妥协,更有顿悟,都在为破茧成蝶积蓄着力量。他的青春所承载的重量非同一般。

东东和霍尔顿,不是他们的特立独行,而是这种直面人生困惑的勇气,让我肃然起敬。

也许,现在的我们不可能奢侈到拥有一个间隔年的时光,间隔月、间隔日也难以实现。可我们需要这样一个时间,可以静静地沉淀自我,反观自身,让你的灵魂跟上匆忙的脚步。

要怎样去生活?一叠叠作业无从解答。唯有思索可以让心灵明澈。

思索,就像是东东笔下的旅行一样,它会让你多了选择,甚至更加迷茫,但完全值得。

如果旅行是催人在路上思索,那思索则是在心灵上的一次旅行。

【篇六:《迟到的间隔年》读后感】

08年,一个名为《迟到的间隔年》的帖子在磨房、天涯等论坛大热,两年后,它出了书,直接推动了间隔年概念在网上走红。有人追随作者孙东纯的足迹,也踏上了异国旅途,而且豪情万丈,时间不是问题!学生有假期,我们有五一、有国庆、有春节,没有了我们有年假,没有年假了我们提要求,老板不同意我们辞职。金钱不是问题!在路上,一切的开支并没有我们想像中昂贵,只要你有节省的决心和执行的勇气,甚至,没有钱也可以上路。当然,也有人有心无力,只能临渊羡鱼,为自己未曾拥有过的间隔年黯然神伤。

间隔年是英语GapYear的音译,本来是指学生毕业之后先不忙着找固定工作,而是做一次为期一年的长途旅行,途中以打零工、做志愿者等等方式换取食宿。在被社会塑造成螺丝钉之前,先把自己从熟悉的环境中移植到别处,感受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也重新发现自己。

孙东纯的间隔年,是在毕业两年之后。他这时已经在广州谋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每天对着电脑上班,工作强度不算大,上司为人很好,收入尚佳,在单位得到重用,周末跟朋友兜风爬山吃饭唱K,回家弹吉他听音乐看碟上网多么安定滋润的状态。但他想去旅行兼做义工。于是他请了3个月的假,带着一张存有21000元人民币的国际银行卡,出发了。

因为许多始料未及,3个月的假期变成了13个月的长途旅行,辞职也成为必然。走过了泰国、老挝、缅甸、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尔。他没多少钱,没什么规划,一点小计划也总是被突发状况改变,走一步看一步,边走边怀疑这场旅行有何意义。这怀疑与追问几乎贯穿他的整个间隔年。大部分时间,他乐于孤身上路。

为了省钱,有时候过得像苦行僧,住便宜的多人间,或者借助在别人家里。旁人这样描述他,他乱发披肩,胡须垂胸,身着一件肮脏的T恤衫,还扛着一把吉他!那是因为在印度被小偷光顾过,警察抓到小偷的时候,钱已经被小偷买了吉他,要不回钱来,他也就只好带着吉他上路。

旅途中,欣赏自然风光、旅游名胜,都不是最重要的。在泰国泰姬陵,他甚至因为票价太高根本没有进去。这会让大多数旅游者愤愤吧:浪费资源,都到了门口还不进去,这算什么旅游。

本来就不是旅游,是旅行。逃离喧嚣,寻找意义。

在恒河边上,这个80后的年轻人终于肯定了自己的间隔年是有意义的,虽然放弃了很多东西,身上的钱已经少得可怜,可是比起在广州工作有收入时大吃大喝的日子,我此刻的心情却踏实平静许多。

旅途中,他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让人印象最深的是3个女人。

第一个,是跟孙东纯一起在特蕾莎修女创办的仁爱之家当义工的日本女孩沙弥香,间隔年结束的时候,女孩成了他的妻子。

第二位,是个修女。那是孙东纯参加义工面试时,一直微笑的修女收起了笑容,问他最后一个问题:why、do、you、come、here?他很坦然地回答Iwanna、help、people,修女却笑了,对他说:wedontneedyourhelp,butyouneedtobehere。

别给自己贴金了。你不是为了帮助别人而来,是为了自我救赎。需要帮助的不是别人,恰恰是你自己。

第三位,是已经旅行了15年的老驴友,日本女人Norriko。15年间只回过日本三次,每次不超过一个月。她热爱的是老挝北部临近越南一个在旅游指南上都找不到的村庄,那里的农民依然用水牛农耕劳作,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对于人生的问题,这个看似柔弱的女人说:旅行是寻找不到答案的,它只会让你多了选择,甚至更加迷茫,但完全值得。

旅行归来的孙东纯的确多了选择。他没有回到广州谋生,而是去了日本静冈县的一个海滨小城,跟新婚妻子沙弥香一起生活。职业是在一家语言机构担任中文老师,也为国内的一些杂志撰稿。

他的旅行本来很容易被常识质疑:辞职旅行13个月,除了徒耗时间和金钱,有什么明显用处和收益吗?辞职去读MBA充电,就是常识中很有用的选项,而辞职去旅行?会被指责说不成熟,不现实,不负责任。

孙东纯的美满结局解决了这个问题,皆大欢喜。让在路上的人,和不想上路的人,都觉得对人生有了一个说得过去的交代。这也许正是出版商看中他的原因。归来的他是以成功者的姿态出现的:畅销书作者、寻找到爱情的旅行者

这完美结局虽是事实,但却像个容易误导旁人的美丽谎言。因为对于大多数旅行者来说,旅行也许一无所获,没有人找你出书,也没有遇到志同道合的爱情。孙东纯问那些羡慕他的成功而开始间隔年的网友:如果我现在依然单身、混在广州,和以前一样为工作、生活、汽车和房子劳累奔波并且前途毫无起色,是否还有人乐意为了青春无悔而出行呢?

间隔年是一次连根拔起的移植,结果会有三个:一是找到新的土壤,健康成长;二是找不到归属,最终还是回到出发的地方,回到初始状态;更有第三种,找不到也回不去,像沙漠中随风滚动的草,在新与旧之间进退失据,更加迷茫。

不过,就像Norriko说的,比起懵懵懂懂的笃定,这份迷茫完全值得。

【篇七:《迟到的间隔年》读后感】

今天看完了《迟到的间隔年》,多看上买的电子书,断断续续看了一个星期,其实静下心来看的话可能一天就能看完了,内容不多,读着也轻松。看完了需要写写读后感,但我仍在纠结于一个读后感视角的问题。我写读后感写来写去还是写自己的笔墨最多,基本上真的是感,通过书中阐述的道理来对照自己,感悟自己应该如何如何。这种视角我姑且称之为对照视角。还有一类视角是上帝视角,上帝眼中当然事件的一切都是图样图森破了。采取上帝视角的话可以尽情的剖析作者的身世背景,写作意图,架构手法和局限等等,常为文学评论家所采用。我认为自己写这样的东西阅历和知识积累还是不足的,虽然已经以这样的手法写过很多次了,写完之后看看总是觉得漏洞百出不值一驳。还有一种视角就是代入的视角,采用这个视角来写读后感的时候你仿佛就是书中的主人翁,但你又是现世界中的一个人,所以两个身份的结合使你可以用不同的风格和架构将书中的内容再复述一遍。如果想要更好的理解一本书的话,三种视角的读后感都采取一下,而且顺序应该是312、只是对于我这种笔墨贫乏的人来说,倒完全可以将三种类型的读后感合在一篇里面。

作者孙东纯从性情根子上来说就是属于那种云游四方的人,工作后他总是和一些五湖四海的背包客们混在一起,而且总是会问自己生命的意义。这种人就是属于杨绛所说的那种想得太多而读书不多的人吧。孙东纯对于工作并不是特别地上心,当发现自己有两万多块钱存款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居然是:可以走了。也就是说,可以实现自己的间隔年梦想了,虽然他一开始计划的间隔年时间只有三个月,并且由于老板的信任和理解,还答应他给他保留工作职位三个月,等到他三个月回来后可以继续工作。孙东纯本来也是这么打算的,只是他的间隔年旅游快到三个月的时候他意识到三个月的时间只够他从正常人的那种工作生活中走出来,并且真正意义上的间隔年才刚开始。他在间隔年刚开始的三个月里基本都待在东南亚,作者本来的打算是途径东南亚诸国走马观花,然后到印度去做义工的,根本没计划在东南亚滞留那么长时间。所谓义工就是志愿者之类,去帮忙照顾生老病死的人。后来作者在西藏也以此为目标,但是中国人的西藏找不到提供这类志愿者劳动的场所。后来他去了尼泊尔才找到的。我其实比较难理解义工的价值在哪里,跑那么老远的路去照顾几个快死的外国人,爱心泛滥了还是猪油蒙了眼?如果从为社会贡献爱心的角度去理解显然不成立,这和跑到山东去品尝正宗的上海本帮菜差不多一个调调。但是这却显然可以成为一个远行的理由,人做事情要是没什么目的的话就会觉得难受。而且这个目的得有价值,在作者看来,这份义工的价值就是教会了他爱的意义。我承认这可能是真的,帮小区里的老头老太们义务洗衣遛狗,中间会夹杂很多复杂的社会成分,可能会让自己觉得不舒服。而且语言上太相通了也不好,很多感悟和思想还没来得及在自己的脑海里酝酿成型便已经在和周围人或主动或被动的交流中变形了。

作者在东南亚那些闷热的国家里历经了各种磨难艰辛,见识了很多形形色色的旅行者。这些旅行者和他的共同特征就是穷游,绝不是仅为了旅游而来,更多的是行走、经历和感受,所以钱多钱少是个比较次要的问题。作者一路上住最便宜的旅馆,控制每天的吃喝花销,两万块钱居然让他撑了13个月。作者英语并不好,不过到旅行到6、7个月的时候他已经可以非常流利地用英语和各个国家的人交流了。以上两点足以让我敬佩。生活并不缺乏精彩,但是我们却常常缺乏勇气。缺乏勇气所以才做过多的准备,准备是无止境的,越是准备越是觉得准备不足,等到发现自己其实不用准备那么多的时候也同时发现自己已经老了,或者心境已经变了。作者在旅途中结识的很多人都属于那种followheart类型,想走就走,想到了就去做,似乎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有些他旅途中碰到的人连英语都不会说,却已经周游世界了;有些人洗个脸的功夫就消失去远方了,然后忽然又觉得背包太重不想走了。换言之,都是一帮不靠谱青年。也幸亏这是在发达的现代文明社会,要是搁100年前,这样做的后果很可能有生命危险。

从整本书的文字看来作者孙东纯是个比较真诚的人,他忠实的记录了自己的行程,没有过多记录自己的感想,也没有怎么渲染自己的经历,甚至和日本女人沙弥香的恋情笔墨也不多,这可比那些旅游泡妞的精子过剩男强多了。他在旅游途中有很长一段时间(有两个月)是和一个叫家宝的东北女人在一起的,睡一个帐篷,在一块吃饭、逛街,一起游历和倾吐心事。不过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这很难想象。虽然作者没有在书中放上家宝的照片,但我想八成的原因是那个叫家宝的长得不好看。或者是发生了什么,但是作者没写出来,毕竟背着沙弥香和其他女人搞一块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间隔年的意义作者到最后也没说明白。或许间隔年这种经历也不用去追寻什么意义,至少用不着在间隔年结束的时候去得出意义。秦始皇那书同文车同轨的意义也是经历了两千年才为大家所意识到的,一个人年轻时的经历和决定的意义要在人生余下的日子里才能彰显出来。所以,任何经历的意义我认为不是一种照耀人生余下日子的纲领,而是一种和人生剩下的经历混合发酵后的总结提炼。

总体来讲这本书不错,讲了一个好故事,起码可以使读者见识一种不一样的人生。我们经常需要改变,因为单调的生活会扼杀一个人的生命。也许这种改变并非一定得需要通过间隔年这种极端方式来实现。再者大多数人都是有妻儿老小的,需要养家糊口,脱离职场一年两年不太现实。但是生活负担却不应该成为一种拒绝改变的理由,因为没那么难。

【篇八:《迟到的间隔年》读后感】

总觉得人与书总是有缘分的,与《迟到的间隔年》可以说也是一份迟到缘分。但也算是迟到的恰到好处。这本书是同学木草光推荐的,木草光是一个驴游爱好者,他可以带着高烧冲锋去香港露营,也可以冒着大雨赶到杭州市去看一场音乐会,然后露营在西湖边古人的坟墓前过夜。我时常以疯子、神经笑称他。而当他听说我要去西班牙的时候,更是激动地推荐此书。我当时第一反应自然是几分不屑,我已经走过了那个爱到处乱跑的年纪了,是名副其实的宅女一枚了,而我之所以去西班牙也是无关旅游,只是家人在那边,出去更有点劳动改造的意思。在现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随便在哪个论坛和聊天群里都可以看到一部份热爱旅游的人,对于木草光的所提到《迟到的间隔年》,我也是在网上下载了一个不完全的电子本,看着平淡的文字也就不在意了。直到去了他台州的家,在他的书架上竟然发现了,原来他买了此书。粗粗翻了一下,看着扉页内作者的照片,从澳门到泰国、老挝、缅甸、印度、巴基斯坦,再到西藏、尼泊尔间的特写,果真应了我最初的想法,同学和他比起来只能算是小疯,小巫见大巫了。但再认真看了十几页,我却被里面的文字感动了,当我第二天离开木草光家的时候,竟然是主动要求他将这本书赠送给我。

所谓间隔年在国内还算是一个新概念,但在欧美,很多年轻人会在自己毕业后工作前作一次跨国旅行,让自己在旅途中观看世界,认识自我,明白自己到底需要什么的一年。而作者的这个间隔却是在他工作以后,当他看到自己的存款有21000元人民币的时候作的一个三个月的旅行计划,原本是三个月的旅行,由于种种原因最后成了周游六国,横跨十三个月的旅行,成了一个真正的间隔年,还令人羡慕地抱得日本美妻归来。可以说这是一本很适合旅游爱好者的书,从2009年9月第一版,到2011年12月第15次印刷,无不说明了这本书的可读性。对于我,感动我的并不是旅行本身,一直觉得自己爱好文学、文字,也很少去看一些所谓的畅销书,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旅游以外后很多东西,也给了我很多感触。比如说,当看到自己的帐号上有21000元人民币的时候,我会是什么感受呢?买吃买穿,买房谈不上,或者干脆投资股市,无论哪一种选择,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定是吃光花光败光,在很多人的眼里两万一真的办不了什么事情,但在某些人手里他可以游玩这么多地方,同时在这段时光里找到一个完新的自我。在这里书里我才知道,原来出门旅行不一定是都要花很多钱的,作者住的是十元人民币以内的多人间,有时一天的伙食仅0、26美元,偶尔花2、2美元就能帮一名缅甸叶先生重新开张他的面店就算考虑通胀的因素,2006年到现在,即使物价全部翻一倍,这点钱也算不上什么的。这能不改变了我对金钱的看法。

书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主题是关于爱与义工的记录,可能很多人也像我一样最初接触义工这个词应该是在香港的电视剧当中,但至于义工到底是什么,估计很少有人准确地回答,更多的人会像书中描写在西藏的糟遇,被曲解成旅行者在途中在小饭馆里不收报酬包吃住打工的人。有关义工的工作,我想可以去认真思考一下修女Salina的话:We、dont、need、your、help,but、you、need、to、be、here。这句话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这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前往印度做义工的因原了。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义工是做什么的,他们都是哪一群人,他们为什么而来。

书中也不乏一些奇闻趣事,记得有一小节有关交换物品的,把我笑得是前仰后翻。作者在离开印度前往巴基斯坦的时候,考虑到热带使用的睡袋到了巴基斯坦会用不到,但觉得扔了又可惜,于是在自己背后做了一个活动广告,写着SLEEpBAG,150RUpEE。150卢比相当于27元人民币,可以买30杯芒果汁。作者做了两天的宣传,自然无人问津,后来反而遇上一印度人向其推销一只500卢比的鼓,作者自然不屑,可不曾想到卖鼓的人看上他的睡袋,要求用鼓与他交换。大家各自高兴而归,但当作者想着自己身上那个一百五十卢比广告,谁会不觉得开心呢。旅游有时就是给你这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同时也不得不认人唏嘘生活原本就比小说更精彩。

当然这本书也不仅仅是本有关旅行的书,他不是以往我们所看到的红黄冲锋衣,背着大包小包,带着墨镜,穿着登山鞋,开着越野车的驴人。可以说作者的旅行一直是紧贴大地的,一直过着很贴近当地人的生活,他可以趴在地上和印度穷人一起吃免费的咖喱大餐,也可以在巴基斯坦和一群吸大麻的人同住。在他行程里,我们可以看到各式稀奇古怪的人,以及到最后他的不计时间、无所事事的慢旅行。而我们大部分人会在干什么呢?赚钱,买车买房,结婚生子,然后再子子孙孙地重复。每个人貌似过着都符合常规的日子,都过的幸福吗?这是作者在追问的,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追问的问题。这个时候打开这本书,我想每个人都应该可以看到生活原本是有多种解读的,哪一种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呢?

读后感《迟到》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布谷鸟叫迟到了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上一篇:忧郁中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