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老爱哭和不高兴读后感 > 地图 > 老爱哭和不高兴读后感

老爱哭和不高兴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9-20 来源:互联网

《中国不高兴》读后感1500字。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读书很重要,读一本好书更重要,而经典的书籍作品就是人们最适合读的书籍。作品中的情节,读了以后让人不断地回味!写关于作品的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本书籍。如何在写作品的读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中国不高兴》读后感1500字,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中国不高兴》大时代、大目标及我们的内忧外患,让我有这样一些感觉:很多文章中流露中的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其中,两点不敢赞同,一种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不满情绪;另一种是中国要称霸世界的自满情绪。如:王晓东在《时代病相:精英们怎样营造活地狱》一文中所阐述的我们时代的病相很多,最突出的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精英腐朽对于我们国家凝聚力的巨大损害;另一个问题是思想界、文化界、新闻界知识分子精英的逆向种族主义倾向有时候达到了一种非常可怕的地步。一些大学教师、新闻工作者、文艺工作者等等,像发疯一样仇视我们自己的国家。是这样吗?我想现实社会中并不是这样,我们很多知识分子、新闻工作者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了国家的民主进步、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竭尽全力。他们有着深深的忧患意识,正因为这种忧患意识增强了他们的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有的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这样的知识分子不胜枚举.而不是这本书中黄纪苏所说的你看那些经济精英,除了名车就是豪宅,有点钱就泡脚泡妞泡赌场;政治精英在升官图上马走日象飞田,成天测量上级领导黑白眼珠的比例;知识精英左手抱官右手楼钱,嘴里喋喋不休,你都不知道他在说些什么。

什么是大目标,按照书中的说法,其实就是一种霸权主义,正如书中王小东在持剑经商:崛起大国的制胜之道一文中写道的中国应该有什么大目标?我认为第一是要在这个世界上除暴安良,第二是要比现在中国所具有的更多更大的资源,给世界人民带来福祉,我们要管理比现在大得多的资源,经济上进行管理,政治上进行指导,我们要领导这个世界。中国的发展为了什么?是为了这样的大目标吗?那么我们不就成了现在的美国,成为世界警察吗?我想管理好自己的国家,按照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多好啊。将来的世界应该是一个亲如一家的关系,是一个充满友爱和平的社会,这应该是我们的目标吧。当然发展国家军事、持剑经商这样的观点我不反对,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中的屈辱,只有自强才能自立,但是强国不是为了称霸。

在这本书中经常使用到精英、奴青、洋奴、洗脑、脑子废掉了这样的词语,很是不好,在这里精英成了反面词语,成了所谓的精英,而对西方社会好的制度、好的管理的喜爱,学习却变成了奴青洋奴。这样的提法是否过激,我们从唐山地震的封闭救援到汶川地震依靠世界的力量,说明我们的国家正是以一种博大的胸襟在与世界融合。国家的发展正是需要多种文化的存在,文化的冲撞才能激活前进的细胞,不能一赞美西方就成了洋奴,一穿布拉吉就成了通苏联的间谍,一到华尔街抄底就变成依靠金融主导发展。这样的话我们不就回到了***的那个年代吗?在言论中,大家难免会有倾向,会有自己的喜好,难道赞同一种观点,这样就成为被洗脑吗?当代的人们很多都有着自己独立的见解,有着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只是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看到的世界不一样,不全面会产生一些偏差,但世界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长期的学习观察生活而产生的,岂能同意某一观点就成为被洗脑或脑子坏掉了。

《中国不高兴》读后感1500字

前一段时间,有凤凰卫视著名评论员宋晓军,国内左派学者王小东,《中国可以说不》作者宋强以及其他一些作者合作的杂文集《中国不高兴》在民众中引起强烈反响,销量直线上升,我也拿来阅读这本书,因此不得不有些想法。

使中国不高兴的可以概括为下面三个方面:

1.逆向民族主义的复辟

2.中国精英阶层的精神下跪

3.我国持剑经商,成为具有大目标的国家的战略国策

第一,逆向民族主义的复辟。众所周知,在战争时期,此类人就一般被称为汉奸了,而在和平发展时期,这类人摇身一变堂而皇之的成为国家精英,并且毫不犹豫的向外国精神下跪。记得去年有位上海第二外国语大学的黄姓教授大放厥词曰:中国人给与外国人的印象不应该再是龙这样一种呈现霸气凶恶的形象,而应该换成大黄狗,因为大黄狗代表了温顺服帖的形象。此言一出,举国上下一片哗然,且不说龙乃是中华名族自古以来的精神图腾,经历上下五千年而不变,就说为什么这位黄姓教授要拿狗来代表中国人呢?根源就在于骨子里的奴性。客观的讲,我们以前是缺资源缺技术缺人才缺各种各样能使自己富强的因素,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一些基本的发展条件我们已经具备,所以不必在有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外国的月亮格外圆之类的理论。诚然,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国家与国家的界限也会越来越模糊,民族与民族的融合也会越来越融洽,文化与文化的冲击也会越来越缓和,但是决不能认为西方的民主主义自由观就可以短期之内取代民族主义,因为民族主义从根本上来讲也是民主主义的基石,一个不具有民族主义的国家或民族,怎么能够保证其中的个体拥有自由呢?

第二,中国精英阶级的精神下跪。现在的中国,总有这样一批人,他们拥有着较为丰厚的财富,在社会阶级中有着较高的地位,或者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这批人中有一些人可谓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劣根性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也是我国历史因素造成的,我国自古以来就人口众多,资源虽然丰富(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但是人均平均数还是较为低下,因此造成的竞争就非常激烈,所以当一个人通过各种努力各种形式站立于社会中的较高位置时,也必然会面对后来者凌厉的挑战和大众的质疑,因此拉虎皮做大旗,欺上瞒下,暴力镇压这样的事情就屡见不鲜了。中国人自古以来还有个特点,就是别人不侵略你,就自己搞内讧,并且内讧的不是一般厉害。所以当年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为什么后来抗日战争中全国人民会如此团结呢?亡国之忧与民族血性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国那个时候没有了所谓的精英了,大家都明白了若是亡国皆不存的道理,从反方面分析,这也是日本人失败的原因之一,把所有中国人都打成光脚的了,难道还会怕你穿鞋的么?

第三,持剑经商之道与大国崛起的大目标。中国的衰败,起源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夜郎自大,造成的客观结果就是,,当别人的大舰巨炮敲开我们国门的时候,我们没有力量再去保证贸易平等的信条,接踵而来的是大量的商品倾销,对中国萌芽期的工业体系的冲击,巨额的贸易逆差等等。反观今日,竟然还有人提出减少国防支出增强自由贸易这样的问题,难道看不到美国的11个航母战斗群在也在保护本国的贸易自由么?就简单的拿海军来说事,中国现在最先进的驱逐舰052B,052C(168兰州号170广州号)以及054B,054C这样的舰艇,美国有80艘,日本有40多艘,而且还要比我们的先进,航母就不用再说了。这样强大的武力难道不是保护所谓西方的贸易自由么?而且西方的贸易自由对于我们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也正是一种贸易保护罢了。所以我们有力量才能站在真正贸易平等的一边,若是没有这样一种武力,拿什么来保证贸易平等呢?

说到底,大时代大目标,我们的内忧外患总是有的,我们的不高兴是为了将来能够有资本足够高兴,也不必为我们的不高兴而愤怒和不知所措,这是一种态度而不是情绪。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于民族,国家来说也是一样,因此记住大目标,记住自己流淌着的还是华夏五千年中华民族的热血,发挥你自己的价值才是使我们富强的根本之道。

《中国不高兴》读后感1500字

中国不高兴是一本被誉为揭示大时代丶大目标及我们的内忧外患的开山之作.拜读之后,我认为该书存在三大败笔:

其一,因为作者对国内外的真实情况没有准确认识,所以对本国的国力估计过高,对美国和俄罗斯等世界强国估计过低.由此而提出的亮剑等等主张,难免被大家讥笑为不自量力.

例如他们说:

我们现在巨大的贸易顺差已经说明市场认可我们的管理效率高于世界其他国家.

从军事上看,俄罗斯就是老黄瓜没刷绿漆,美国人是老黄瓜刷了绿漆,其实在本质上都是老黄瓜,半斤八两.

现在我们倒显得软得过了头,缺少了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魄.

这些话显然言过其实.就以南沙问题为例,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就有准备解放南沙的举措.但由于当时西沙的永兴岛还没有机场,又没有航母,如果解放军的飞机要从海南岛起飞的话,在南沙上空打上几个回合后,就没有油可以飞回来了.试问这个仗怎么打?

另外,作者始终把剑锋直指美国,好像一切不利于中国的事都是美国一个国家干的.其实也并非完全如此.还是以南沙为例,自从我们把永兴岛的机场建起来之后,我国的空中优势可以发挥了.但我们的对手除了菲律宾丶越南等国外,还有许多石油财团和它们的国家(其中少不了有美国)与我们也有利害冲突.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在八十年代初,正当我国允许外国石油集团带资来勘探开采我国北部湾海上油田的时候,越南等国也同样采用这种办法,招募了诸多西方的石油集团到被他们占据的南沙诸岛和水域开采石油和天然气,开出来的油气也是五五平分......由此可见,如果要亮剑的话,我们的对手绝对不会仅仅是菲律宾和越南这样的小国家,而是有大约十个以上的大国家.

其二,爱国和爱本民族的心态当然是好的.但凡事都有个度,过了这个度,就会走向反面.作者违反了这一事物发展的根本法则,狂热鼓吹大时代,大抱负,大目标......结果八字还没有一撇,就不得不乖乖地被他人戴上了民族主义的帽子.

什么是民族主义呢?

根据词海的解释,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对于民族问题的看法及处理民族问题的纲领和原则.民族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起着不同的作用:

民族主义的初级阶段:即在现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和民族独立国家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民族主义是有一定的进步作用的.

民族主义的中级阶段:即在资产阶级巩固政权以后,就会加紧压迫和奴役本民族和其他民族,或者侵略其他国家,这时的民族主义就变成了扩张主义.

民族主义的高级阶段:即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以后,垄断资产阶级会更加利用民族主义来实行对内的压迫和对外的侵略.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民族问题上,我们遵循的是国际主义.由此可见,中国不高兴的这些言论,除了给国家抹黑外,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其三,解决不高兴的方法不对.造成中国人民不高兴的事很多,其原因也千差万别.但归纳起来无非是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外在的问题,一是内在的问题.从历史和辩证的观点来看,内在的问题始终是最致命的.毛主席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其大意是).....我们打了败仗,不怪天,不怪地,也不要怪敌人太强大,只怪自已没有把仗打好......我之所以对该书有看法,是因为中国不高兴的作者明明知道中国的内政问题是严重的,也知道解决内政愤懑比解决对外的不高兴更为重要,但是他们却反其道而行之,说什么内政的愤懑并不可怕......每件事中有盈有亏,有实也有虚.如果我们从盈中看亏丶实中探虚,找到一条避虚防亏的路子......归拢人心就有希望.

他们讲的这条避虚防亏的路子,就是要撕掉西方的面纱,打通不高兴之脉,这条所谓的脉是什么呢?说白了,就是要把内政愤懑变为对美国和西方国家的不高兴.他们认为只要把内部的愤懑往外引,归拢人心就有希望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原来他们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归拢人心!其实稍有一点头脑的人都知道他们是在自欺欺人.中国的内政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是我国在现代化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是不能回避的,实际上我国政府已经在想办法逐个解决.他们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只能落得一个里外不讨好的下场:即对外的不高兴只能是空喊口号,发发牢骚而已,内政的问题又提不出解决的好办法.因此,所谓开山之作,纯属吹牛.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中国不高兴读后感


中国不高兴读后感范文一

中国从来没有动辄向世界展示不高兴,即便是受到外强凌侵,也会先礼后兵,也会首先争取以智慧取胜,也会首先以人民的生命安危为重。中国人的不高兴是在忍无可忍愤怒至极的情况下才有的表现,而且一旦表现,将是世界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但是,在当今世界文明趋于融合的时代,中国不会出现不冷静、不理智、不智慧的行为。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渗透力不允许中国出现狭隘和过激的行为,中国十几亿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生命安危不允许任何人软弱,也不允许任何人逞强。

几千年的文化,凝练了中国的性格:和谐包容自强不息。只有和谐包容,世界才会变得宽广;只要自强不息,强权能奈我何?无需刻意向谁送笑脸,也不必向谁不高兴。我们能容纳一个巨大的世界,我们也不会对不属于我们世界的人显示我们的强大与傲慢。世界文化的融合是必然趋势,一切优良的文明最终会化育全人类共有的文明。在这个化育过程中,坚定不移地保持和谐包容自强不息的国家性格,中国的文化才有可能成为人类共有文明的核心,人类共同崇尚的文化。

近年来,一本《中国不高兴》异军突起,引起了众多的关注。新近的这本畅销书的基调却是一种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无论是从书的作者群还是书的畅销来看,人们都有理由重视这本书以及从中反映出的社会情绪。

百多年来,我们民族的情绪起起伏伏,时而激昂、时而悲愤。百多年来,生存竞争压倒一切,中华民族的情绪及其表达也必须符合生存竞争的需要。大家是平等的,那我们就不必时时处处看着别人的眼色行事,就不必时时处处把自己的情感埋藏于内心深处。这个世界上有不公平,这个世界上有人还想欺负我们,我们就可以不高兴,就可以把不高兴说出来,而且不必为把不高兴说出来而感到害怕。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们激烈的热爱自己的国家,但愈是汹涌澎湃的爱国情绪,愈更加需要沉静下来,做理性的思考。

书中所写的随着现今中国日渐崛起而潜在的种种内忧外患,知识精英群体难道不该扪心自问,不该反思,不该回应得理性宽容或高格大气一点吗。

历史上大国的崛起,势必经历这样两个阶段,即先是物质的崛起期,包括经济与军事力量的迅速发展;其后便为知识分子的精神焦虑期。由于知识精英群体的急迫和焦虑,自卑与自信,膨胀和内敛的矛盾复杂及难以保持平衡的心理状态,而产生各种思潮与派系泥沙俱下,学术思想极其混乱的时期。我们如今则正在经历这样的时期,所以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在泥沙中洗涤甄别,去糟粕取精华,更稳健,更成熟的走向英雄国家的辉煌之路。

正因为中国处在这样的时期,所以就书中所讲的中国要以英雄大国之姿态为世界制定新格局等一些缺乏实践性逻辑支持的设想,我认为还为时尚早,因为我们的综合国力还没有达到称霸世界及与西方世界彻底决裂的程度,面对此时的世界金融危机,我们不该被激进的爱国主义情绪淹没,而应当做理性的思考。

《中国不高兴》为中国崛起期民族精神的反省与成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使爱国主义的激情在理智宽容的环境里,走向成熟,成为英雄之国崛起的左膀右臂。

《中国不高兴》读后感范文二

这是一本优秀的,80%的观点可借鉴的好书,资料翔实,语言生动诙谐,特别是对美国放肆印钞票的神算和对物欲的思考,尤其让人印象深刻,面对学者的书,劝各位网友停止谩骂。

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思考长远一点是应当的,和平的外交路线是应当支持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上之策,要想走在世界前列,就应当有普世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文化。我们应当将佛教文化作为我国文化的特色,摒弃酒文化,扬弃饮食文化,更新儒家文化,把爱惜物命,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我们的共识,JDp并不是幸福的唯一标准。内行的人知道,佛教能解决干旱和气候问题,本人是业余的,都曾经下过雨。佛教还能解决健康问题,杀生食肉者多疾病,如果提倡素食文化,那么人们的疾病就少了很多,医疗费用就降下来了,而且社会会祥和许多。大到一个国家,美国就是好战争,动不动就诉诸武力,致使军费开支庞大、财政赤字庞大,它得的是毒瘾病,念《金刚经》的人能看得到天上世界,能满足人们的太空梦想,我们应当把中国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人间净土,建成世界人民的精神家园。

《中国不高兴》读后感


最近在网上下了这本书读着很好。虽然有很多地方看的我很茫然不能理解。哈哈

《中国可以说不》冷静地梳理了中西方关系,在当时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讨论和争议。看到从《中国可以说不》到《中国不高兴》走过了12年的历程,中国也从“只想领导自己”将变成“有能力领导世界”的国家。它是一本呼吁“正视内政愤懑”“呼唤高尚集团”“要做英雄国家”的“复兴宣言”。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不高兴》的确称得上是《中国可以说不》的“升级版”。

“中国需要建立大目标,否则就没机会了。”在书中提了不下20遍。的确。一定要有大目标,方能实现自己的复兴计划。哈哈 对于每个人也是如此。

“持剑经商”是大国行事之道。美欧尚且都是这般径向。咱们也应该这样。于是就有了派军舰岛索马里护航、请外国使者来华参加海军军演....真希望我们能越走越远。先写到这吧。

《中国不高兴》读后感2000字


首先,该书认为中国内政外交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与西方的关系正处于重新定义,国民的新爱国主义情绪也在逐渐成型,因此中国目前迫切需要一种大目标、永恒不变的价值,甚至需要一些英雄集团带领国家和社会走出困境。其次,该书对当代知识分子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认为中国知识分子被各种科研基金和红包压垮,过于亲西方,丧失了独立的定位;中国需要在自我认同、产业调整升级、国防发展乃至国家定位方面,有更多不同于西方的视野。该书提出,中国须准备与西方全面摊牌,有条件决裂,甚至可以持剑经商。

看完之后,我觉得该书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和观点很新颖,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对,但它所揭示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思。

不可否认,该书的作者有这深深的爱国主义精神,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通过近几年国际大环境的演变和国内重大事件的关注,来激发每一个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思想。2008年,中国人的确大喜大悲,的确为奥运而喜,为汶川大地震而悲,的确为火炬传递受阻和达赖3?14而愤怒,的确为海外华人的义举和地震时国人所表现出来的人道光辉而骄傲,也的确为三鹿奶粉和日渐严重的腐败而怨恨。综上,在08年这个本该举国欢庆的奥运年里,我们的确有点不高兴。他们的这个脉把的还是准的。作为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不能仅仅为自己的生活而忽略了其它,我们还是要有点忧患意识,有点爱国主义精神的,毕竟国家是我们的,我们有责任促使它健康、安全、快速地发展,特别是80后的年轻一代,这一代人是我国今后发展的中坚力量。这一代人的作为直接关系到国家是繁荣昌盛抑或是落后衰败。

然而,该书中一些观点我不敢苟同。作者宋强把2008年4月风起云涌的新爱国主义(青年学生对奥运火炬传递受阻的反弹)纳入到中华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大历史来看待。他认为,总感觉这次年轻人反弹的背后,有一种他们是为自己的未来争取的动力,也就是说,他们感觉到了如果再这么对西方软下去,他们自己的未来将被阉割和剥夺,这可以说是他们第一次将个人的未来与国家的未来联系在一起的一次进发。另一作者王小东也认为,在民族凝聚力上,80后比70后强,70后比60后强,60后比50后,40后强,体现了一个单调上升规律。从年青人的新爱国主义中,宋强和王小东为之一振,仿佛看到民族的希望。换句话说,由于中国人不大爱国,只有到了80后这一代,才让中国有了希望。在书中,作者们装扮成精神领袖,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讲话,如同毛泽东在当年以家长身份赞扬年轻人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把国家的未来都寄托在爱国青年身上。书中最糟糕、最危险的一点,是《它》是一首民族主义的赞美诗。一位80后女生说,我坚持相信,民族主义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情感,最有勇气的思想。宋强引用此话时,无不表示出赞赏的口吻。事实上,整本《中》里都弥漫着民族主义的气息,甚嚣尘上的自大,给人的不是振奋,而是一种担忧。我认为爱国主义是中国公民应有的精神,国家就像一个大家庭,是我们做各项工作的基础保障。如果连国家都没了,很难想象各自为战的每个人能有什么大作为。但是,爱国主义不是单纯的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危险的,很明显的先例就是德国的纳粹党和日本的军国主义,他们将自己的民族视为世界上最优越的民族,自我膨胀,四处树敌,最终发展为四处侵略的帝国主义。目前在网络上经常会看到盲目的年轻人发帖仇视美国,仇视日本,反对这些国家的一切,并自我标榜为爱国精神。盲目的排外只会造成思想的偏执,经济的落后,这并不是实质意义上的爱国。一个国家就像一个人,总会有优点和缺点,并不是一无是处,我们应该吸取他们经验和科技成果,而反对其军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样才更有利于中国的发展,这样才是真正的爱国。

总之该书中有其值得肯定的地方,然而也有些观点过去偏激,不值得我们学习。我一直认为一个国家的思想教育很重要,很大程度上能决定国家的生死存亡和繁荣衰败。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虽然已经从当初的落后小国逐渐跻身于大国之列,但是仍有复杂的国际环境要谨慎应对,恐怖主义、霸权主义、社会矛盾等种种因素仍然制约着我国的发展,在新时期要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党的重要思想武装自己,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加强物质文明的同时还必须巩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切不可掉以轻心。

《中国不高兴》读后感2000字

1996年《中国可以说不》一书横空出世,冷静地梳理了西方关系,在当时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讨论和争议。从《中国可以说不》到《中国不高兴》走过了12年的历程,中国也从只想领导自己将变成有能力领导世界的国家。它是一本呼吁正视内政愤懑呼唤高尚集团要做英雄国家的复兴宣言。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不高兴》的确称得上是《中国可以说不》的升级版。

昨日在网上看了此书,着重看了第一,二部分(后面的章节不想看了,只大略翻了一下目录)和王小东等四位作者的主要言论访谈录,本不想跟风瞎评,但还是忍不住夜撰此文,因为国人的劣根性并不因为鲁迅和柏杨的口诛笔伐而正逐渐改观进步,反而愈演愈烈,竟然上升到动辄以国家的名义来说事,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盲目的爱国热情成就的此书,我只想对它说为赚钱而出书是可耻和可悲的。

中国需要英雄,需要尚武精神,要在世界上管理,利用好更多的资源,负有除暴安良的任务。

中国从来就不缺少英雄,欠缺的是团结,窝里斗才是国人的强项。地球正在走向多元化和平共处的时代,王小东们的潜台词难道是要中国去侵略扩张吗?中国男足何时能在世界足坛拥有一席之地,我认为比除暴安良更能抬高中国的地位。

中国需要建立大目标,否则就没机会了。

中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目标?书曰:领导和管理世界。这岂非霸权主义的思想,难道我们要一面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一面理直气壮的要当地球村的村长?

奥运也开了,神七也上天了,是不是一定要再造几艘航空母舰(书后面有提及),就是国富民强了?中国还有3000万的贫困人口,还有不通公路的乡镇,还有不通水电的村落,我们的目标是不是可以多贴近地面一些?

国人向有大国情结,大唐盛世虽已过去了一千多年,但总有人念念不忘,最近祭这祭那的层出不穷,国学也是谁都可以乱品一把。王小东们,那已经是历史了,我们需要着眼当代,开拓未来。爱国不代表一定要喊出来,叫出来,王小东们鼓吹的民族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夜郎自大,我想他们的眼里只有北京上海吧?正如老外眼中的中国,一叶障目。

书中着重提到持剑经商,何谓持剑?何谓经商?中国政治(尤其是体制和机制)对经济的制约和影响难道还不够深重吗?政治需要清明而不是暴力,经济需要和平而不是控制,违反市场经济规律,剑只会伤己。

文艺腔不是我们现在该玩的。并把矛头对准已故的王小波,真真是文人相轻,王小波的小说,几位真正读懂了吗?亏了你们也是学理工科的,知道什么是逻辑思维吗?又知道什么是文学吗?中国自鲁迅之后,还有大师吗?我同意王小东们指谪文化的凋零,恰因如此时代更加呼唤文艺的复兴,软实力是以文字为载体的,我钦佩王小东们的务实精神,但我们亦更需要精神食粮。大时代应有大文化,此观点我亦不能苟同,我们不需要凡事求大,当今之中国人最缺的是平常心,当今之文化也应当向下看(当然绝对不是去看超女超男)。我们不再需要《英雄儿女》,我们需要《我的团长我的团》。话说回来,既然不该耍文艺腔,那么几位又出书干吗?

解放军要跟着中国核心利益走,中国的核心利益在什么地方,解放军就应该覆盖到什么地方。

何谓中国的核心利益?我认为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利益。民族主义是一面旗帜,民主主义是另一面旗帜。尤其在目前并没有敌人侵略我国的情况下,这是避重就轻,甚至是向权力抛媚眼。民族主义是一个族群的价值;民主主义是普遍价值。尤其在我们这样一个缺乏民主传统,监察机制软弱的国家,目前知识分子和爱国志士的主要责任是推动中国的民主进程,而不是煽动狭隘民族主义情绪。

书中最主要的恐怕是要表明对美国说不,我不明白,美国如果是老黄瓜,那么中国是什么呢?中国还没有完成工业化进程,还有那么多欠发达(说难听一点是贫困)地区,是不是在修明内政的同时,着力民生,才是当前最主要的?联想起去年的神七飞天,我真的并不以为然,在512灾后重建百废待兴的局面下,我们究竟是在太空走两步重要还是受灾群众的安居乐业重要?

《霍元甲》中霍母的一句台词说的好:别人怕你和敬重你是两回事。中国现在离别国怕我们还有距离,炸馆和南海坠机事件已经说明问题;离敬重我们就更远,无数移民的真实现状是那么的不堪是可以看见听见的。我们还不清醒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光顾扯着民族主义的大旗叫嚣唯我独尊的话,那么中国永远只能在第三世界徘徊下去。

书名中国不高兴,说不这话粗粗一听,很长中国人的志气。特别是去年五月青年们的言行再加上今年这本书的流行,,国人的民族主义空前高涨,韬光养晦可以不必再提了。

三十年前,邓小平为中国所制定的韬光养晦、绝不当头的国际战略,是中国近二十年经济腾飞的基础,大部分中国人都从中获益。这一战略的核心,就是在国际上采取低调、搭便车的方针,利用而非挑战现有的国际秩序。中国加入/duhougan/

《中国不高兴》读后感1000字


几千年的文化,凝练了中国的性格:和谐包容自强不息。只有和谐包容,世界才会变得宽广;只要自强不息,强权能奈我何?无需刻意向谁送笑脸,也不必向谁不高兴。我们能容纳一个巨大的世界,我们也不会对不属于我们世界的人显示我们的强大与傲慢。世界文化的融合是必然趋势,一切优良的文明最终会化育全人类共有的文明。在这个化育过程中,坚定不移地保持和谐包容自强不息的国家性格,中国的文化才有可能成为人类共有文明的核心,人类共同崇尚的文化。

近年来,一本《中国不高兴》异军突起,引起了众多的关注。新近的这本畅销书的基调却是一种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无论是从书的作者群还是书的畅销来看,人们都有理由重视这本书以及从中反映出的社会情绪。

百多年来,我们民族的情绪起起伏伏,时而激昂、时而悲愤。百多年来,生存竞争压倒一切,中华民族的情绪及其表达也必须符合生存竞争的需要。大家是平等的,那我们就不必时时处处看着别人的眼色行事,就不必时时处处把自己的情感埋藏于内心深处。这个世界上有不公平,这个世界上有人还想欺负我们,我们就可以不高兴,就可以把不高兴说出来,而且不必为把不高兴说出来而感到害怕。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们激烈的热爱自己的国家,但愈是汹涌澎湃的爱国情绪,愈更加需要沉静下来,做理性的思考。

书中所写的随着现今中国日渐崛起而潜在的种种内忧外患,知识精英群体难道不该扪心自问,不该反思,不该回应得理性宽容或高格大气一点吗。

历史上大国的崛起,势必经历这样两个阶段,即先是物质的崛起期,包括经济与军事力量的迅速发展;其后便为知识分子的精神焦虑期。由于知识精英群体的急迫和焦虑,自卑与自信,膨胀和内敛的矛盾复杂及难以保持平衡的心理状态,而产生各种思潮与派系泥沙俱下,学术思想极其混乱的时期。我们如今则正在经历这样的时期,所以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在泥沙中洗涤甄别,去糟粕取精华,更稳健,更成熟的走向英雄国家的辉煌之路。

正因为中国处在这样的时期,所以就书中所讲的中国要以英雄大国之姿态为世界制定新格局等一些缺乏实践性逻辑支持的设想,我认为还为时尚早,因为我们的综合国力还没有达到称霸世界及与西方世界彻底决裂的程度,面对此时的世界金融危机,我们不该被激进的爱国主义情绪淹没,而应当做理性的思考。

《中国不高兴》为中国崛起期民族精神的反省与成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使爱国主义的激情在理智宽容的环境里,走向成熟,成为英雄之国崛起的左膀右臂。

《中国不高兴》读后感1000字

之前,看到网上热议《中国不高兴》,正好近段时间一直收看郎咸平教授关于中国经济现状的分析讲座,引发我无限的感慨和忧虑,看到这篇文章的标题,所以毫不犹豫买来一读,想了解中国为什么不高兴,哪里不高兴,怎么才能高兴。对这本书,有人褒贬不一,我向来是拿来主义,更何况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必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我只在意从这本书我收获了什么?不高兴是常有的事,其实,有时,我也不高兴,比如:我对外国媒体翻来覆去总是宣扬《中国威胁论》就不高兴;我对西方对西藏问题说三道四就不高兴,我对美国出售台湾武器就不高兴,我对日本在钓鱼岛挑衅就不高兴,我对菲律宾对南沙的态度就不高兴,我对沃尔玛与家乐福可以到中国来开超市,我们却不可以到美国和法国去开超市不高兴......可是,有时,我更痛心:其实中国完全可以不靠美国的市场,只要依靠自己的内需就可以为自己的经济提供非常强有力的动力。可惜的是,由于多年来崇尚外国,依赖外国已经成了中国从上层到下层的定势,这一点中国人自己竟然做不到,看不到就不能把它化作自觉的政策措施。这几十年来,我们的一汽,二汽做了什么?完全成为了外资巨头的代工,一点核心技术没有,不断引入别人淘汰的技术,受制于对外资的限制,国外汽车巨头纷纷与中国本土汽车厂商合资,可合资的结果是一汽、二汽等国企更堕落。我们的奇瑞,吉利等私有企业迅速成长起来,可那些老国企还在不思进取,自甘堕落,沦为产业链的低端制造商。以市场换技术,可如果换来的总是落后的技术,什么时候才能超越别人呢?近日看报道,日本东芝要淘汰一批老的液晶生产线,于是就卖给国内企业,几个地方政府还当作宝贝一样去争取这个项目落户本地,真是让人惭愧。别人要扔的破玩意,在国内竟然成为宝贝,这的确是一种悲哀。,还好,中国的核电,地铁,磁悬浮等产业在吸收国外技术并消化吸收后转化为自己的技术,让人欣慰。不过总体上,中国产业升级还任重道远。

其次,大目标是《中国不高兴》的作者们最为关注,谈论最多,也最为新颖的话题。王小东说:中国应该有什么样的大目标?我认为第一是要在这个世界上除暴安良,第二要管理比现在中国所具有的更大更多的资源,给世界人民带来福祉。我觉得大目标是应该要有的,在当前经济危机下,要先正确认识自己,解决好自己的内部问题,别让国际金融炒家一点点剥夺我们国家的利益,而很多国人却不清醒,甚至许多企业家没有长远的眼光,被别人卖了,还沾沾自喜。什么时候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什么时候从产业链的最低端到6+1的产业整合,什么时候从中国可以说不,到中国不高兴,到中国真高兴,才是我高兴的,也是我所期盼的。

《中国不高兴》读后感1000字

这本书评价说什么的都有,民族主义、左翼、极端思想,或者只有愤青们才会去看的书等等。每个年龄段的人看法都不一样,对于我这样一个80出生的人,虽然还没法到达专家学者们的社会观、人生观,但是作为国家后几十年的社会栋梁,我们自然有我们的想法。

我不知道那些学者们是否有买这本书,并且是否去看了这本书,首先要说的是如果您没有看过这本书,仅仅是在网络或者别人嘴里听了几句的话,那么还是请您先闭上您的嘴,等看完了再评价也不迟。

中国从建国以来几乎是每30年一个变化,改革开放快30年了,30年前中国是怎样一个环境,也就要面对怎样一个心态来处理国家前途。今天我们国家所处的环境和背景不同,我们是该继续用30年前的观念来建设祖国呢?还是用新的观念来推动国家发展呢?我认为这本书不见得就怎么民族主义了,当你用一种审视和批判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作者们的本意是希望我们不要沉迷于改革开放的成果之中,要了解我们目前面临的环境,要懂得在不同的时期做不同的人!做个比喻:以前你穷,没办法你只能用一个穷心态来生活,现在你成中产人士了,是不是你还得用穷心态来面对社会?是不是等你都住上别墅了您还用贫困时期的心态来生活呢?每个人在每个时期的眼光和抱负都不一样,国家也是这样。我们完成了一个目标之后就是要有一个新的目标!要不国家怎么发展?原地不懂?接着贩卖裤子、鞋子给西方?老祖宗交给我们的:居安思危!先天下之忧而忧那里去了?泡小秘吃海鲜去了?

有的时候不是我们不理解老人们的心里,就像我们面对自己的父母一样,现在你跟你父母讲一些新时期的事情,他们可能不理解,甚至不接受,因为他们那个年代没有这样乱七八糟的事情。但是结果怎么样?社会不还是发展,老的终究要老去。那些已经接近老去的学者们,你们是否还跟的上这个时期的变化?你们脑子里的286处理器是否还能处理当今社会的大量信息?要不您先升级一下,这样我们才能站在一起。

新时代的年轻人从观念上和处理事情的思维上有很大不同,大家面对事情的时候通常都目标明确,不喜欢通过附加值来达成目的,就像现在有话直说一样。我在一家公司做管理层,当要与其他公司处理合作事情的时候,通常都是直奔主题,阐明自己的实力和诚意,原则利益说清楚,大家来均衡利益,然后就签合同了。但是我们老一辈怎么做?先是私下拜访对方领导,然后送礼吃饭泡个澡,然后再研究研究最后才签合同。这就是新时期年轻人与老一辈的不同。我们更注重实际的东西。更注重目标的东西

这本书之中有很多话题和论点是指责那些学者教授的,不好听的话当然谁都不爱听,忠言逆耳嘛,但是它利于行。很多话题都是很直接的说出问题点,我们是该反思呢?还是一推三干净?

最后我觉得这本书是值得一看的,纵然书中的论点富有激情和民族主义倾向,但是他的出现与热销有他存在的道理,存在即合理。

有关《中国不高兴》读后感


在友人的推荐下花了将近一个月终于看完了《中国不高兴》这本热门大作,确实有一些感受不吐不快。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篇一:《中国不高兴》读后感

这是一本优秀的,80%的观点可借鉴的好书,资料翔实,语言生动诙谐,特别是对美国放肆印钞票的神算和对物欲的思考,尤其让人印象深刻,面对学者的书,劝各位网友停止谩骂。

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思考长远一点是应当的,和平的外交路线是应当支持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上之策,要想走在世界前列,就应当有普世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文化。我们应当将佛教文化作为我国文化的特色,摒弃酒文化,扬弃饮食文化,更新儒家文化,把爱惜物命,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我们的共识,JDp并不是幸福的唯一标准。内行的人知道,佛教能解决干旱和气候问题,本人是业余的,都曾经下过雨。佛教还能解决健康问题,杀生食肉者多疾病,如果提倡素食文化,那么人们的疾病就少了很多,医疗费用就降下来了,而且社会会祥和许多。大到一个国家,美国就是好战争,动不动就诉诸武力,致使军费开支庞大、财政赤字庞大,它得的是毒瘾病,念《金刚经》的人能看得到天上世界,能满足人们的太空梦想,我们应当把中国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人间净土,建成世界人民的精神家园。

篇二:《中国不高兴》读后感

好久未静下心来读一本书了。在友人的推荐下花了将近一个月终于看完了《中国不高兴》这本热门大作,确实有一些感受不吐不快。这本书反映的许多问题我很有同感,读完后回想起来,原来自己就是被人称为“愤青”的一类,难怪如此。

这本书视界宽广,从中国巨变到在国际定位、国内思潮博弈,到“雷峰塔的倒掉”(一切向美国看齐观念的逐步瓦解),特别是对一些号称“精英”、“权威”、“大师”的无情嘲讽,确实解气。虽然语言与我们常读的八股标准文章相比略嫌粗糙,但却体现了其“话糙理不糙”的平民色彩,有一种久违了的亲切感。

文中对时弊的分析,如“文艺腔”,自我矮化的哲学、猥琐心态和轻薄浮躁文化、民族精神下行、学术腐朽、“管家文化”等,可谓一见血。对在崛起进程中思想文化艺术的衰败痛心疾首之余,进行了深刻地反思检讨,认为正是大目标缺失造成了思想的混乱和意志的衰退所致。没有了大目标的召唤和激励,人们就逐渐成为追逐狭隘利益的低等生物。

中国不高兴,愤青不高兴,精英们也不高兴。为什么?愤青不高兴,是因为我们受到恶势力的欺凌,却表现得像老板淫威下可怜巴巴的店小二,虽然可以糊口,但仰人鼻息。精英们不高兴,是因为店小二态度还不够端正,模仿老板言行的努力还远远不够。但是这些年来在全体人们潜意识和显意识中,把中国变成第二个美国或者比美国还美国的国家,是惊人地一致的,关键是途径和手段。想造反的人变成了“愤青”,想做顺民的成了“精英”。

中国应追求什么目标?文章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从字里行间、“愤青”式的思维逻辑当中,可以看到清晰的轮廓:建立以中国为核心的新秩序。这份雄心我们已失去太久了,不这找回这份自信,我们只好永远为他人作嫁衣。这就是我读这本书最想表达的感觉。

篇三:《中国不高兴》读后感

最近买了一本书《中国不高兴》,这几天正在看,才把第一章节看完。这里本人不发表任何政治性的观点,因为觉得就算说了也没有什么用。书中第一章讲了5。12地震中中国人民的团结以及在奥运火炬传递中的圣火保护事件、共同抵制家乐福等等。

书中充分的肯定了70后及80后在这3件事件中的积极意义,不是说这些人又多高尚或者多么的爱国,因为大家是中国人,在这种时刻如果人人都自顾,那就完全没有国家存在的必要了,正是基于这个基础,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以及社会各界不仅做到了,而且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支持。说实话,刚开始看前章的时候,觉得作者怎么写的牢骚满腹似的。但看到一会才觉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最起码基调是对的。

其中看到书中有一段话很好,希望能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这段话是我国一位第一带计算机专家写给他女儿的:我们这一代很多人走向天涯,无法再做一个好的儿子或者女儿;……用中国人特有的坚韧和悟性,未完成别人视做畏途的工作,一如世界每个角落我们的同龄人在做的一样;不过为国家的每一点进步而欣喜,为它的每一点痛苦而忧伤,一如每一个眷恋那片土地的人一样。我们做好自己的工作,平实的做人,我们维护自己心中的那一份荣誉。

“为国家的每一点进步而欣喜,为它的每一点痛苦而忧伤,一如每一个眷恋那片土地的人一样。”——自善变者的眼里,这是多么迂腐的感情啊!但是,说出这一点关于“国家认同”的话,就真的那么令人难堪吗?

还记得前段时间看的《南京,南京》,正视历史和面对现实,不正是让我们维护我们心中美好的一面吗和那一点点仅有的尊严?至少这样能让我们的内心还能留下一块净土。

本人不建议大家都读此书,当然大家看这本书时最好还是保留自己的一些政治基本观点,不要被书里的有些比较偏激的观点同化了。希望对此书有兴趣的同事和朋友可以看一下。

篇四:中国不高兴读后感

说实话,会选择看这本书其实是被这本书的书名吸引的——《中国不高兴》,为什么中国会不高兴呢?作者凭什么这样说?是从什么角度出发的呢?……一系列问题在我的脑海里萦绕,看来要想解决我的疑惑,就要从这本书着手了。

这本书的作者是带着批判的态度来看待我们这个社会的,他对我们这个社会的思考是比较独特的,或许很多人看待问题是从我们的惯性思维出发,但作者并不是,他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一个民族的向心力出发,从多方面的思考问题,提出了许多很有意思的想法。

读这本书,我收获最多的是作者能捉住80后对国家、社会、个人的关心以及对国际大环境的变更所做出的反应这个视角,从中敏锐地意识到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崛起,从实际的生活中谈发展,而非从大而空的理论中谈观点。中国不高兴,从而反映,在本书中,恰恰就是从中国的新一代抵制“家乐福”、汶川地震中令人赞赏的表现等行为中体现出来的。虽然中国的小辈们不高兴了,能理性的看待外国对中国的矛盾心态和复杂的行为,并且无谓的表达出抗议。但是,这种现象是一种趋势吗?很耐人寻味的问题。

作为一个90后,我们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前人是不一样的,或许我们是比较理想主义的一代,但并不代表我们不懂时势,我们不关心时事政治。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国际和国内形势,我们为国家民族、为自己的未来忧虑着,我们也试图用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这种对我们不利的现状,虽然我们个人的力量是那么的微弱,但是人多力量大,我们是新生牛犊不怕虎,我们勇于尝试,敢于拼搏。

《中国不高兴》这本书,能让我们开阔眼界,让我们能更理性的认识这个世界,让我们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白在国际中各国博弈所要说明的是什么,也让我们的新一代能客观的面对中国现在所处的位置和形势,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盲目悲观,在是是非非中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以做出对我们国家、社会、个人最有利的决定。

有时侯,我会在想,是时候让西方国家意识到中国的力量,并不只是在经济上的,而是在政治、文化、乃至综合各方面的,我们的韬光养晦政策是时候要改变了,该为自己争取利益的时候就要大胆的争取,莫要错失良机,我们一定要加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就一定要不断发展。对中国而言:稳定压倒一切,但是发展是所有一切的前提。

[参考]中国不高兴读后感精选


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如果是走马观花地读,囫囵吞枣地读,那我们的读后感自然也写不好。如何写好作品的读后感?请你阅读栏目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中国不高兴读后感》,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中国不高兴读后感(篇1)

说实话,会选择看这本书其实是被这本书的书名吸引的——《中国不高兴》,为什么中国会不高兴呢?作者凭什么这样说?是从什么角度出发的呢?……一系列问题在我的脑海里萦绕,看来要想解决我的疑惑,就要从这本书着手了。

这本书的作者是带着批判的态度来看待我们这个社会的,他对我们这个社会的思考是比较独特的,或许很多人看待问题是从我们的惯性思维出发,但作者并不是,他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一个民族的向心力出发,从多方面的思考问题,提出了许多很有意思的想法。

读这本书,我收获最多的是作者能捉住80后对国家、社会、个人的关心以及对国际大环境的变更所做出的反应这个视角,从中敏锐地意识到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崛起,从实际的生活中谈发展,而非从大而空的理论中谈观点。中国不高兴,从而反映,在本书中,恰恰就是从中国的新一代抵制“家乐福”、汶川地震中令人赞赏的表现等行为中体现出来的。虽然中国的小辈们不高兴了,能理性的看待外国对中国的矛盾心态和复杂的行为,并且无谓的表达出抗议。但是,这种现象是一种趋势吗?很耐人寻味的问题。

作为一个90后,我们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前人是不一样的,或许我们是比较理想主义的一代,但并不代表我们不懂时势,我们不关心时事政治。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国际和国内形势,我们为国家民族、为自己的未来忧虑着,我们也试图用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这种对我们不利的现状,虽然我们个人的力量是那么的微弱,但是人多力量大,我们是新生牛犊不怕虎,我们勇于尝试,敢于拼搏。

《中国不高兴》这本书,能让我们开阔眼界,让我们能更理性的认识这个世界,让我们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白在国际中各国博弈所要说明的是什么,也让我们的新一代能客观的面对中国现在所处的位置和形势,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盲目悲观,在是是非非中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以做出对我们国家、社会、个人最有利的决定。

有时侯,我会在想,是时候让西方国家意识到中国的力量,并不只是在经济上的,而是在政治、文化、乃至综合各方面的,我们的韬光养晦政策是时候要改变了,该为自己争取利益的时候就要大胆的争取,莫要错失良机,我们一定要加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就一定要不断发展。对中国而言:稳定压倒一切,但是发展是所有一切的前提。

中国不高兴读后感(篇2)

中国从来没有动辄向世界展示不高兴,即便是受到外强凌侵,也会先礼后兵,也会首先争取以智慧取胜,也会首先以人民的生命安危为重。中国人的不高兴是在忍无可忍愤怒至极的情况下才有的表现,而且一旦表现,将是世界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但是,在当今世界文明趋于融合的时代,中国不会出现不冷静、不理智、不智慧的行为。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渗透力不允许中国出现狭隘和过激的行为,中国十几亿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生命安危不允许任何人软弱,也不允许任何人逞强。

几千年的文化,凝练了中国的性格:和谐包容自强不息。只有和谐包容,世界才会变得宽广;只要自强不息,强权能奈我何?无需刻意向谁送笑脸,也不必向谁不高兴。我们能容纳一个巨大的世界,我们也不会对不属于我们世界的人显示我们的强大与傲慢。世界文化的融合是必然趋势,一切优良的文明最终会化育全人类共有的文明。在这个化育过程中,坚定不移地保持和谐包容自强不息的国家性格,中国的文化才有可能成为人类共有文明的核心,人类共同崇尚的文化。

近年来,一本《中国不高兴》异军突起,引起了众多的关注。新近的这本畅销书的基调却是一种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无论是从书的作者群还是书的畅销来看,人们都有理由重视这本书以及从中反映出的社会情绪。

百多年来,我们民族的情绪起起伏伏,时而激昂、时而悲愤。百多年来,生存竞争压倒一切,中华民族的情绪及其表达也必须符合生存竞争的需要。大家是平等的,那我们就不必时时处处看着别人的眼色行事,就不必时时处处把自己的情感埋藏于内心深处。这个世界上有不公平,这个世界上有人还想欺负我们,我们就可以不高兴,就可以把不高兴说出来,而且不必为把不高兴说出来而感到害怕。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们激烈的热爱自己的国家,但愈是汹涌澎湃的爱国情绪,愈更加需要沉静下来,做理性的思考。

书中所写的随着现今中国日渐崛起而潜在的种种内忧外患,知识精英群体难道不该扪心自问,不该反思,不该回应得理性宽容或高格大气一点吗。

历史上大国的崛起,势必经历这样两个阶段,即先是物质的崛起期,包括经济与军事力量的迅速发展;其后便为知识分子的精神焦虑期。由于知识精英群体的急迫和焦虑,自卑与自信,膨胀和内敛的矛盾复杂及难以保持平衡的心理状态,而产生各种思潮与派系泥沙俱下,学术思想极其混乱的时期。我们如今则正在经历这样的时期,所以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在泥沙中洗涤甄别,去糟粕取精华,更稳健,更成熟的走向英雄国家的辉煌之路。

正因为中国处在这样的时期,所以就书中所讲的中国要以英雄大国之姿态为世界制定新格局等一些缺乏实践性逻辑支持的设想,我认为还为时尚早,因为我们的综合国力还没有达到称霸世界及与西方世界彻底决裂的程度,面对此时的世界金融危机,我们不该被激进的爱国主义情绪淹没,而应当做理性的思考。

《中国不高兴》为中国崛起期民族精神的反省与成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使爱国主义的激情在理智宽容的环境里,走向成熟,成为英雄之国崛起的左膀右臂。

中国不高兴读后感(篇3)

在读《中国不高兴》之前我是先读了《中国谁在不高兴》的,原本以为前者已经没有读的必要了,今晚匆匆翻过之后发现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而且,作为学院的推荐书目,我觉得应该同时推荐这两本书,让大家对比着看。

《中国不高兴》书中反对文艺腔的言论说得很好。无疑文化是软实力,是人们的精神动力,它有不可磨灭的作用,我们在狠捉经济的时候也不能放松文化,因为一个失去自己文化的民族就是一个失去凝聚力的民族,一个散沙般的集合,会失去自己的竞争力,也没有办法将自己民族的精髓传承下去。每一次改革与进步,都是由先进的文化生产力起先锋作用,可以说,先进的文化就像说中所说,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人民对先进文化的需求日益剧增。但是人民对先进文化有着强烈的需求不等于对文艺腔有着强烈的需求。

纵观现在许多报告,要么就是套用固定格式,要么就是运用一大堆华而不实的辞藻,技术含量是在没有。文艺腔只会一方面否定问题,却往往会缺少逻辑思考,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许多人现在是十分注重的是能不能给别人展示出自己的文艺腔,说一堆外国词语来展示自己所谓的素质有多高,反而自然科学方面被忽视了。很担心,几十年后,中国人还是出不了牛顿居里夫人,没有了之乎者也酸溜溜的腐儒,倒多了许多只会星巴克的小资。这种纯粹为了面子不顾里子的文化发展能走多远?

但这本书有许多观点是我不认同的,比如说那个三聚氰胺的问题,什么叫做没有那么好的草标准订高了所以在牛奶中渗假是值得原谅的?我觉得这本书的作者并没有看到目前中国的焦虑。国外对中国虎视眈眈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两天了,但是对中国民众自身切关问题对彼此更重要。国人在一件件事故面前震惊,愤怒,无奈,淡忘,每次都是这样,人们便会越来越淡漠,人心便会越来离散,现在像小悦悦之类的案件,不是正在拷问着我们每个人的道德吗?为什么没有好的材料就不能有好的标准?如果像书中这样只重视经济不顾一切的话,这样的经济对于中国百姓又有什么益处呢?道德是非观已经完全颠倒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目标是什么?在这个经济急速发展矛盾剧增的时代,我们必须坚守道德的底线,否则中国的发展前景实在不会有多久。作为一个普通百姓,大家只想安心的生活,吃上放心的饭菜,现在不能实现难道是标准订的高的错?

军事局势发展方面我并不了解,故此不作评价。但文中鼓吹抵制家乐福的行为我觉得真的很愤青,要想百姓支持国货,就请给百姓支持国货的保证,在现在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人们有权利选择他们认为优秀的产品,这个与爱国无关,如果正常的商品交易也要硬扯上爱国的话,恐怕就无法引进外资了吧,所以请不要一味叫嚷着支持国货,而应该是,做好国货。

最后,我想说一下《中国谁在不高兴》,它把《中国不高兴》批判得一文不值,运用了许多极端的实例来说明愤青的无知,但却没有提及我认为这本书的闪光点。以后再看争锋相对的书的时候,还是不能偏信一家之言啊。正所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中国不高兴读后感(篇4)

中国从来没有动辄向世界展示不高兴,即便是受到外强凌侵,也会先礼后兵,也会首先争取以智慧取胜,也会首先以人民的生命安危为重。中国人的不高兴是在忍无可忍愤怒至极的情况下才有的表现,而且一旦表现,将是世界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但是,在当今世界文明趋于融合的时代,中国不会出现不冷静、不理智、不智慧的行为。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渗透力不允许中国出现狭隘和过激的行为,中国十几亿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生命安危不允许任何人软弱,也不允许任何人逞强。

几千年的文化,凝练了中国的性格:和谐包容自强不息。只有和谐包容,世界才会变得宽广;只要自强不息,强权能奈我何?无需刻意向谁送笑脸,也不必向谁不高兴。我们能容纳一个巨大的世界,我们也不会对不属于我们世界的人显示我们的强大与傲慢。世界文化的融合是必然趋势,一切优良的文明最终会化育全人类共有的文明。在这个化育过程中,坚定不移地保持和谐包容自强不息的国家性格,中国的文化才有可能成为人类共有文明的核心,人类共同崇尚的文化。

近年来,一本《中国不高兴》异军突起,引起了众多的关注。新近的这本畅销书的基调却是一种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无论是从书的作者群还是书的畅销来看,人们都有理由重视这本书以及从中反映出的社会情绪。

百多年来,我们民族的情绪起起伏伏,时而激昂、时而悲愤。百多年来,生存竞争压倒一切,中华民族的情绪及其表达也必须符合生存竞争的需要。大家是平等的,那我们就不必时时处处看着别人的眼色行事,就不必时时处处把自己的情感埋藏于内心深处。这个世界上有不公平,这个世界上有人还想欺负我们,我们就可以不高兴,就可以把不高兴说出来,而且不必为把不高兴说出来而感到害怕。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们激烈的热爱自己的国家,但愈是汹涌澎湃的爱国情绪,愈更加需要沉静下来,做理性的思考。

书中所写的随着现今中国日渐崛起而潜在的种种内忧外患,知识精英群体难道不该扪心自问,不该反思,不该回应得理性宽容或高格大气一点吗。

历史上大国的崛起,势必经历这样两个阶段,即先是物质的崛起期,包括经济与军事力量的迅速发展;其后便为知识分子的精神焦虑期。由于知识精英群体的急迫和焦虑,自卑与自信,膨胀和内敛的矛盾复杂及难以保持平衡的心理状态,而产生各种思潮与派系泥沙俱下,学术思想极其混乱的时期。我们如今则正在经历这样的时期,所以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在泥沙中洗涤甄别,去糟粕取精华,更稳健,更成熟的走向英雄国家的辉煌之路。

正因为中国处在这样的时期,所以就书中所讲的中国要以英雄大国之姿态为世界制定新格局等一些缺乏实践性逻辑支持的设想,我认为还为时尚早,因为我们的综合国力还没有达到称霸世界及与西方世界彻底决裂的程度,面对此时的世界金融危机,我们不该被激进的爱国主义情绪淹没,而应当做理性的思考。

《中国不高兴》为中国崛起期民族精神的反省与成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使爱国主义的激情在理智宽容的环境里,走向成熟,成为英雄之国崛起的左膀右臂。

其次,“大目标”是《中国不高兴》的作者们最为关注,谈论最多,也最为“新颖”的话题。王小东说:“中国应该有什么样的大目标?我认为第一是要在这个世界上除暴安良,第二要管理比现在中国所具有的更大更多的资源,给世界人民带来福祉。”我觉得大目标是应该要有的,在当前经济危机下,要先正确认识自己,解决好自己的内部问题,别让国际金融炒家一点点剥夺我们国家的利益,而很多国人却不清醒,甚至许多企业家没有长远的眼光,被别人卖了,还沾沾自喜。什么时候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什么时候从产业链的最低端到6+1的产业整合,什么时候从中国可以说不,到中国不高兴,到中国真高兴,才是我高兴的,也是我所期盼的。

这本书评价说什么的都有,民族主义、左翼、极端思想,或者只有愤青们才会去看的书等等。每个年龄段的人看法都不一样,对于我这样一个80出生的人,虽然还没法到达"专家学者"们的社会观、人生观,但是作为国家后几十年的"社会栋梁",我们自然有我们的想法。

我不知道那些"学者"们是否有买这本书,并且是否去看了这本书,首先要说的是如果您没有看过这本书,仅仅是在网络或者别人嘴里听了几句的话,那么还是请您先闭上您的嘴,等看完了再评价也不迟。

中国从建国以来几乎是每30年一个变化,改革开放快30年了,30年前中国是怎样一个环境,也就要面对怎样一个心态来处理国家前途。今天我们国家所处的环境和背景不同,我们是该继续用30年前的观念来建设祖国呢?还是用新的观念来推动国家发展呢?我认为这本书不见得就怎么"民族主义"了,当你用一种审视和批判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作者们的本意是希望我们不要沉迷于改革开放的成果之中,要了解我们目前面临的环境,要懂得在不同的时期做不同的人!做个比喻:以前你穷,没办法你只能用一个穷心态来生活,现在你成中产人士了,是不是你还得用穷心态来面对社会?是不是等你都住上别墅了您还用贫困时期的心态来生活呢?每个人在每个时期的眼光和抱负都不一样,国家也是这样。我们完成了一个目标之后就是要有一个新的目标!要不国家怎么发展?原地不懂?接着"贩卖"裤子、鞋子给西方?老祖宗交给我们的:居安思危!先天下之忧而忧那里去了?泡小秘吃海鲜去了?

有的时候不是我们不理解"老人们"的心里,就像我们面对自己的父母一样,现在你跟你父母讲一些新时期的事情,他们可能不理解,甚至不接受,因为他们那个年代没有这样乱七八糟的事情。但是结果怎么样?社会不还是发展,"老的"终究要"老去"。那些已经接近"老去"的"学者"们,你们是否还跟的上这个时期的变化?你们脑子里的"286"处理器是否还能处理当今社会的大量信息?要不您先"升级"一下,这样我们才能站在一起。

新时代的年轻人从观念上和处理事情的思维上有很大不同,大家面对事情的时候通常都目标明确,不喜欢通过"附加值"来达成目的,就像现在"有话直说"一样。我在一家公司做管理层,当要与其他公司处理合作事情的时候,通常都是直奔主题,阐明自己的实力和诚意,原则利益说清楚,大家来均衡利益,然后就签合同了。但是我们老一辈怎么做?先是私下拜访对方领导,然后送礼吃饭泡个澡,然后再研究研究最后才签合同。这就是新时期年轻人与老一辈的不同。我们更注重实际的东西。更注重目标的东西

这本书之中有很多话题和论点是指责那些"学者教授"的,不好听的话当然谁都不爱听,忠言逆耳嘛,但是它利于行。很多话题都是很直接的说出问题点,我们是该反思呢?还是一推三干净?

最后我觉得这本书是值得一看的,纵然书中的论点富有激情和民族主义倾向,但是他的出现与热销有他存在的道理,存在即合理。

中国不高兴读后感(篇5)

好久未静下心来读一本书了。在友人的推荐下花了将近一个月终于看完了《中国不高兴》这本热门大作,确实有一些感受不吐不快。这本书反映的许多问题我很有同感,读完后回想起来,原来自己就是被人称为“愤青”的一类,难怪如此。

这本书视界宽广,从中国巨变到在国际定位、国内思潮博弈,到“雷峰塔的倒掉”(一切向美国看齐观念的逐步瓦解),特别是对一些号称“精英”、“权威”、“大师”的无情嘲讽,确实解气。虽然语言与我们常读的八股标准文章相比略嫌粗糙,但却体现了其“话糙理不糙”的平民色彩,有一种久违了的亲切感。

文中对时弊的分析,如“文艺腔”,自我矮化的哲学、猥琐心态和轻薄浮躁文化、民族精神下行、学术腐朽、“管家文化”等,可谓一见血。对在崛起进程中思想文化艺术的衰败痛心疾首之余,进行了深刻地反思检讨,认为正是大目标缺失造成了思想的混乱和意志的衰退所致。没有了大目标的召唤和激励,人们就逐渐成为追逐狭隘利益的低等生物。

中国不高兴,愤青不高兴,精英们也不高兴。为什么?愤青不高兴,是因为我们受到恶势力的欺凌,却表现得像老板淫威下可怜巴巴的店小二,虽然可以糊口,但仰人鼻息。精英们不高兴,是因为店小二态度还不够端正,模仿老板言行的努力还远远不够。但是这些年来在全体人们潜意识和显意识中,把中国变成第二个美国或者比美国还美国的国家,是惊人地一致的,关键是途径和手段。想造反的人变成了“愤青”,想做顺民的成了“精英”。

中国应追求什么目标?文章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从字里行间、“愤青”式的思维逻辑当中,可以看到清晰的轮廓:建立以中国为核心的新秩序。这份雄心我们已失去太久了,不这找回这份自信,我们只好永远为他人作嫁衣。这就是我读这本书最想表达的感觉。

《中国不高兴》读书笔记1000字


哇塞!作者真雷人!

动辄不高兴,也写成书?

在这个世界上,只知道性格非常孤僻,心地非常狭隘的人,爱使小性子,稍不如意,便撅嘴胖腮的人,才会动辄不高兴。要不就像《天下无贼》里的贼头:黎叔很生气!把一个国家写成不高兴,不知缘何?

一个国家,十几亿人口,拖动着整个地球在前进,在人类文明中举足轻重,成千上万年,生生不息地延续发展,岂是一个不高兴所能表现的性格?

中国从来没有动辄向世界展示不高兴,即便是受到外强凌侵,也会先礼后兵,也会首先争取以智慧取胜,也会首先以人民的生命安危为重。中国人的不高兴是在忍无可忍愤怒至极的情况下才有的表现,而且一旦表现,将是世界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但是,在当今世界文明趋于融合的时代,中国不会出现不冷静、不理智、不智慧的行为。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渗透力不允许中国出现狭隘和过激的行为,中国十几亿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生命安危不允许任何人软弱,也不允许任何人逞强。当然,这里所说的任何人既包括这本书里所讲的一小撮精英,更包括著书者本人,尤其是著书者本人。

不高兴,改变不了世界;不高兴,为中国带不来任何好处;不高兴,中国不会自动变得强大起来。

几千年的文化,凝练了中国的性格:和谐包容自强不息。只有和谐包容,世界才会变得宽广;只要自强不息,强权能奈我何?无需刻意向谁送笑脸,也不必向谁不高兴。我们能容纳一个巨大的世界,我们也不会对不属于我们世界的人显示我们的强大与傲慢。世界文化的融合是必然趋势,一切优良的文明最终会化育全人类共有的文明。在这个化育过程中,坚定不移地保持和谐包容自强不息的国家性格,中国的文化才有可能成为人类共有文明的核心,人类共同崇尚的文化。

无需不高兴。不高兴也没用。

以在电视上书皮上露脸为职业挣饭吃求生存的人,搞点小名堂也就罢了,但论及国家的喜怒,恐怕还要认真思考。中国今后一代一代人的思想培养要依赖这些媒介,因此希望少些文化精神人格的污染。

好像书中还有点尚武的味道,或者叫尚武文化或者叫文化尚武。历史告诉你:凯撒、亚历山大都尚武,当如何?希特勒、东条英机、墨索里尼都尚武,当如何?更何况文化岂可尚武?

文化的渗透与蔓延,人类共同文明的化育靠的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大道。

出书要考量。

《中国不高兴》读书笔记1000字

我不知道那些学者们是否有买这本书,并且是否去看了这本书,首先要说的是如果您没有看过这本书,仅仅是在网络或者别人嘴里听了几句的话,那么还是请您先闭上您的嘴,等看完了再评价也不迟。

中国从建国以来几乎是每30年一个变化,改革开放快30年了,30年前中国是怎样一个环境,也就要面对怎样一个心态来处理国家前途。今天我们国家所处的环境和背景不同,我们是该继续用30年前的观念来建设祖国呢?还是用新的观念来推动国家发展呢?我认为这本书不见得就怎么民族主义了,当你用一种审视和批判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作者们的本意是希望我们不要沉迷于改革开放的成果之中,要了解我们目前面临的环境,要懂得在不同的时期做不同的人!做个比喻:以前你穷,没办法你只能用一个穷心态来生活,现在你成中产人士了,是不是你还得用穷心态来面对社会?是不是等你都住上别墅了您还用贫困时期的心态来生活呢?每个人在每个时期的眼光和抱负都不一样,国家也是这样。我们完成了一个目标之后就是要有一个新的目标!要不国家怎么发展?原地不懂?接着贩卖裤子、鞋子给西方?老祖宗交给我们的:居安思危!先天下之忧而忧那里去了?泡小秘吃海鲜去了?

有的时候不是我们不理解老人们的心里,就像我们面对自己的父母一样,现在你跟你父母讲一些新时期的事情,他们可能不理解,甚至不接受,因为他们那个年代没有这样乱七八糟的事情。但是结果怎么样?社会不还是发展,老的终究要老去。那些已经接近老去的学者们,你们是否还跟的上这个时期的变化?你们脑子里的286处理器是否还能处理当今社会的大量信息?要不您先升级一下,这样我们才能站在一起。

新时代的年轻人从观念上和处理事情的思维上有很大不同,大家面对事情的时候通常都目标明确,不喜欢通过附加值来达成目的,就像现在有话直说一样。我在一家公司做管理层,当要与其他公司处理合作事情的时候,通常都是直奔主题,阐明自己的实力和诚意,原则利益说清楚,,大家来均衡利益,然后就签合同了。但是我们老一辈怎么做?先是私下拜访对方领导,然后送礼吃饭泡个澡,然后再研究研究最后才签合同。这就是新时期年轻人与老一辈的不同。我们更注重实际的东西。更注重目标的东西

这本书之中有很多话题和论点是指责那些学者教授的,不好听的话当然谁都不爱听,忠言逆耳嘛,但是它利于行。很多话题都是很直接的说出问题点,我们是该反思呢?还是一推三干净?

最后我觉得这本书是值得一看的,纵然书中的论点富有激情和民族主义倾向,但是他的出现与热销有他存在的道理,存在即合理。

《中国不高兴》读书笔记1000字

中国从来没有动辄向世界展示不高兴,即便是受到外强凌侵,也会先礼后兵,也会首先争取以智慧取胜,也会首先以人民的生命安危为重。中国人的不高兴是在忍无可忍愤怒至极的情况下才有的表现,而且一旦表现,将是世界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但是,在当今世界文明趋于融合的时代,中国不会出现不冷静、不理智、不智慧的行为。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渗透力不允许中国出现狭隘和过激的行为,中国十几亿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生命安危不允许任何人软弱,也不允许任何人逞强。

几千年的文化,凝练了中国的性格:和谐包容自强不息。只有和谐包容,世界才会变得宽广;只要自强不息,强权能奈我何?无需刻意向谁送笑脸,也不必向谁不高兴。我们能容纳一个巨大的世界,我们也不会对不属于我们世界的人显示我们的强大与傲慢。世界文化的融合是必然趋势,一切优良的文明最终会化育全人类共有的文明。在这个化育过程中,坚定不移地保持和谐包容自强不息的国家性格,中国的文化才有可能成为人类共有文明的核心,人类共同崇尚的文化。

近年来,一本《中国不高兴》异军突起,引起了众多的关注。新近的这本畅销书的基调却是一种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无论是从书的作者群还是书的畅销来看,人们都有理由重视这本书以及从中反映出的社会情绪。

百多年来,我们民族的情绪起起伏伏,时而激昂、时而悲愤。百多年来,生存竞争压倒一切,中华民族的情绪及其表达也必须符合生存竞争的需要。大家是平等的,那我们就不必时时处处看着别人的眼色行事,就不必时时处处把自己的情感埋藏于内心深处。这个世界上有不公平,这个世界上有人还想欺负我们,我们就可以不高兴,就可以把不高兴说出来,而且不必为把不高兴说出来而感到害怕。

中国不高兴读后感1000字9篇


怎样写出不太形式化作品读后感呢?也许大家都读过作品这本好书,我们写读后感的时候,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在这里,你不妨读读中国不高兴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中国不高兴读后感 篇1

这是一本优秀的,80%的观点可借鉴的好书,资料翔实,语言生动诙谐,特别是对美国放肆印钞票的神算和对物欲的思考,尤其让人印象深刻,面对学者的书,劝各位网友停止谩骂。

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思考长远一点是应当的,和平的外交路线是应当支持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上之策,要想走在世界前列,就应当有普世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文化。我们应当将佛教文化作为我国文化的特色,摒弃酒文化,扬弃饮食文化,更新儒家文化,把爱惜物命,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我们的共识,JDP并不是幸福的唯一标准。内行的人知道,佛教能解决干旱和气候问题,本人是业余的,都曾经下过雨。佛教还能解决健康问题,杀生食肉者多疾病,如果提倡素食文化,那么人们的疾病就少了很多,医疗费用就降下来了,而且社会会祥和许多。大到一个国家,美国就是好战争,动不动就诉诸武力,致使军费开支庞大、财政赤字庞大,它得的是毒瘾病,念《金刚经》的人能看得到天上世界,能满足人们的太空梦想,我们应当把中国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人间净土,建成世界人民的精神家园。

中国不高兴读后感 篇2

这本书评价说什么的都有,民族主义、左翼、极端思想,或者只有愤青们才会去看的书等等。每个年龄段的人看法都不一样,对于我这样一个80出生的人,虽然还没法到达"专家""学者"们的社会观、人生观,但是作为国家后几十年的"社会栋梁",我们自然有我们的想法。

我不知道那些"学者"们是否有买这本书,并且是否去看了这本书,首先要说的是如果您没有看过这本书,仅仅是在网络或者别人嘴里听了几句的话,那么还是请您先闭上您的嘴,等看完了再评价也不迟。

中国从建国以来几乎是每30年一个变化,改革开放快30年了,30年前中国是怎样一个环境,也就要面对怎样一个心态来处理国家前途。今天我们国家所处的环境和背景不同,我们是该继续用30年前的观念来建设祖国呢?还是用新的观念来推动国家发展呢?我认为这本书不见得就怎么"民族主义"了,当你用一种审视和批判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作者们的本意是希望我们不要沉迷于改革开放的成果之中,要了解我们目前面临的环境,要懂得在不同的时期做不同的人!做个比喻:以前你穷,没办法你只能用一个穷心态来生活,现在你成中产人士了,是不是你还得用穷心态来面对社会?是不是等你都住上别墅了您还用贫困时期的心态来生活呢?每个人在每个时期的眼光和抱负都不一样,国家也是这样。我们完成了一个目标之后就是要有一个新的目标!要不国家怎么发展?原地不懂?接着"贩卖"裤子、鞋子给西方?老祖宗交给我们的:居安思危!先天下之忧而忧那里去了?泡小秘吃海鲜去了?

有的时候不是我们不理解"老人们"的心里,就像我们面对自己的父母一样,现在你跟你父母讲一些新时期的事情,他们可能不理解,甚至不接受,因为他们那个年代没有这样乱七八糟的事情。但是结果怎么样?社会不还是发展,"老的"终究要"老去"。那些已经接近"老去"的"学者"们,你们是否还跟的上这个时期的变化?你们脑子里的"286"处理器是否还能处理当今社会的大量信息?要不您先"升级"一下,这样我们才能站在一起。

新时代的年轻人从观念上和处理事情的思维上有很大不同,大家面对事情的时候通常都目标明确,不喜欢通过"附加值"来达成目的,就像现在"有话直说"一样。我在一家公司做管理层,当要与其他公司处理合作事情的时候,通常都是直奔主题,阐明自己的实力和诚意,原则利益说清楚,大家来均衡利益,然后就签合同了。但是我们老一辈怎么做?先是私下拜访对方领导,然后送礼吃饭泡个澡,然后再研究研究最后才签合同。这就是新时期年轻人与老一辈的不同。我们更注重实际的东西。更注重目标的东西

这本书之中有很多话题和论点是指责那些"学者""教授"的,不好听的话当然谁都不爱听,忠言逆耳嘛,但是它利于行。很多话题都是很直接的说出问题点,我们是该反思呢?还是一推三干净?

最后我觉得这本书是值得一看的,纵然书中的论点富有激情和民族主义倾向,但是他的出现与热销有他存在的道理,存在即合理。

中国不高兴读后感 篇3

也许很多人会感到这本书比较民族主义其实我看就需要些这东西现在中国社会缺的就是这东西,我觉得社会这个大染缸就不能够让一种思想占绝对优势这对一个国家是非常危险的,而现在的既得利益者希望所有人都是亲美狠不得将中国变成韩国。他们做做土皇帝就完了,所以极力贬低民族理想。只为了一个安逸,图一个安逸死也愿意。难道抗日的教训还不够》……

中国不高兴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三天前,我读过一篇文章,觉得用来评价本书很贴切,因此全文转发如下:前不久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潜伏》有两大看点:一是谍战戏引人入胜,二是“办公室政治”借昔喻今。主人公不仅作为地下工作者潜伏于敌营,也作为办公室成员周旋于上司和同僚之间,最终取得了对敌斗争与办公室内斗的胜利。这似乎影射了中国在当今国际战略角力场上的处境:崛起中的中国被许多国家视为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国比肩的国家,在争二保三的征途上,中国面临着“众人”的猜疑和防范,时常被视为“威胁”,同时也存在着与其他国家既竞争、又合作的复杂情况。在这种境况下,中国似乎也需要一种“潜伏”,为了完成历史使命,最终实现远大目标,必须先当上“副站长”。军统副站长魔咒电视剧《潜伏》的故事情节起伏跌宕,主人公余则成被心怀叵测的对手轮番怀疑、设套,却能沉着应对,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利害关系纵横捭阖、解杀还杀、进退有据,一次次巧妙地化解危机,逢凶化吉。观众在被这些悬念吸引的同时,会注意到“军统天津站副站长”这个职位也在推动着故事不断向前发展。在军统天津站,站长吴敬中下面有三个中层岗位,分别是情报处长、行动队长和机要室主任。副站长的职位长期空缺,成为站里各位“中层干部”努力工作、积极表现的一个巨大动力,他们像着了魔一样整日忙忙碌碌。在故事前期,余则成只是机要室少校主任,而情报处长陆桥山、行动队长马奎都是中校。在对副站长职位的争夺战中,余则成开始时持中旁观、隐忍低调,在为站长忠诚服务的同时不得罪任何一个人,以至于另两个竞争者在恶斗中出现性命之危时,都想通过余则成向站长疏通。与余则成潜伏式的曲线策略不同,行动队长与情报处长都选择了激进的人事斗争手腕。先后担任行动队长的马奎和李涯都执着与抓共产党、怀疑一切,他们锋芒毕漏,不惜挑战站长权威。结果,在内部不断引发矛盾,招致极大反感;在外部又被我地下党组织视为头号威胁,成为铲除的……

中国不高兴读后感 篇4

最近买了一本书《中国不高兴》,这几天正在看,才把第一章节看完。这里本人不发表任何政治性的观点,因为觉得就算说了也没有什么用。书中第一章讲了5。12地震中中国人民的团结以及在奥运火炬传递中的圣火保护事件、共同抵制家乐福等等。

书中充分的肯定了70后及80后在这3件事件中的积极意义,不是说这些人又多高尚或者多么的爱国,因为大家是中国人,在这种时刻如果人人都自顾,那就完全没有国家存在的必要了,正是基于这个基础,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以及社会各界不仅做到了,而且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支持。说实话,刚开始看前章的时候,觉得作者怎么写的牢骚满腹似的。但看到一会才觉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最起码基调是对的。

其中看到书中有一段话很好,希望能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这段话是我国一位第一带计算机专家写给他女儿的:我们这一代很多人走向天涯,无法再做一个好的儿子或者女儿;……用中国人特有的坚韧和悟性,未完成别人视做畏途的工作,一如世界每个角落我们的同龄人在做的一样;不过为国家的每一点进步而欣喜,为它的每一点痛苦而忧伤,一如每一个眷恋那片土地的人一样。我们做好自己的工作,平实的做人,我们维护自己心中的那一份荣誉。

“为国家的每一点进步而欣喜,为它的每一点痛苦而忧伤,一如每一个眷恋那片土地的人一样。”——自善变者的眼里,这是多么迂腐的感情啊!但是,说出这一点关于“国家认同”的话,就真的那么令人难堪吗?

还记得前段时间看的《南京,南京》,正视历史和面对现实,不正是让我们维护我们心中美好的一面吗和那一点点仅有的尊严?至少这样能让我们的内心还能留下一块净土。

本人不建议大家都读此书,当然大家看这本书时最好还是保留自己的一些政治基本观点,不要被书里的有些比较偏激的观点同化了。希望对此书有兴趣的同事和朋友可以看一下。

中国不高兴读后感 篇5

中国从来没有动辄向世界展示不高兴,即便是受到外强凌侵,也会先礼后兵,也会首先争取以智慧取胜,也会首先以人民的生命安危为重。中国人的不高兴是在忍无可忍愤怒至极的情况下才有的表现,而且一旦表现,将是世界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但是,在当今世界文明趋于融合的时代,中国不会出现不冷静、不理智、不智慧的行为。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渗透力不允许中国出现狭隘和过激的行为,中国十几亿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生命安危不允许任何人软弱,也不允许任何人逞强。

几千年的文化,凝练了中国的性格:和谐包容自强不息。只有和谐包容,世界才会变得宽广;只要自强不息,强权能奈我何?无需刻意向谁送笑脸,也不必向谁不高兴。我们能容纳一个巨大的世界,我们也不会对不属于我们世界的人显示我们的强大与傲慢。世界文化的融合是必然趋势,一切优良的文明最终会化育全人类共有的文明。在这个化育过程中,坚定不移地保持和谐包容自强不息的国家性格,中国的文化才有可能成为人类共有文明的核心,人类共同崇尚的文化。

近年来,一本《中国不高兴》异军突起,引起了众多的关注。新近的这本畅销书的基调却是一种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无论是从书的作者群还是书的畅销来看,人们都有理由重视这本书以及从中反映出的社会情绪。

百多年来,我们民族的情绪起起伏伏,时而激昂、时而悲愤。百多年来,生存竞争压倒一切,中华民族的情绪及其表达也必须符合生存竞争的需要。大家是平等的,那我们就不必时时处处看着别人的眼色行事,就不必时时处处把自己的情感埋藏于内心深处。这个世界上有不公平,这个世界上有人还想欺负我们,我们就可以不高兴,就可以把不高兴说出来,而且不必为把不高兴说出来而感到害怕。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们激烈的热爱自己的国家,但愈是汹涌澎湃的爱国情绪,愈更加需要沉静下来,做理性的思考。

书中所写的随着现今中国日渐崛起而潜在的种种内忧外患,知识精英群体难道不该扪心自问,不该反思,不该回应得理性宽容或高格大气一点吗。

历史上大国的崛起,势必经历这样两个阶段,即先是物质的崛起期,包括经济与军事力量的迅速发展;其后便为知识分子的精神焦虑期。由于知识精英群体的急迫和焦虑,自卑与自信,膨胀和内敛的矛盾复杂及难以保持平衡的心理状态,而产生各种思潮与派系泥沙俱下,学术思想极其混乱的时期。我们如今则正在经历这样的时期,所以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在泥沙中洗涤甄别,去糟粕取精华,更稳健,更成熟的走向英雄国家的辉煌之路。

正因为中国处在这样的时期,所以就书中所讲的中国要以英雄大国之姿态为世界制定新格局等一些缺乏实践性逻辑支持的设想,我认为还为时尚早,因为我们的综合国力还没有达到称霸世界及与西方世界彻底决裂的程度,面对此时的世界金融危机,我们不该被激进的爱国主义情绪淹没,而应当做理性的思考。

《中国不高兴》为中国崛起期民族精神的反省与成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使爱国主义的激情在理智宽容的环境里,走向成熟,成为英雄之国崛起的左膀右臂。

中国不高兴读后感 篇6

说实话,会选择看这本书其实是被这本书的书名吸引的——《中国不高兴》,为什么中国会不高兴呢?作者凭什么这样说?是从什么角度出发的呢?……一系列问题在我的脑海里萦绕,看来要想解决我的疑惑,就要从这本书着手了。

这本书的作者是带着批判的态度来看待我们这个社会的,他对我们这个社会的思考是比较独特的,或许很多人看待问题是从我们的惯性思维出发,但作者并不是,他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一个民族的向心力出发,从多方面的思考问题,提出了许多很有意思的想法。

读这本书,我收获最多的是作者能捉住80后对国家、社会、个人的关心以及对国际大环境的变更所做出的反应这个视角,从中敏锐地意识到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崛起,从实际的生活中谈发展,而非从大而空的理论中谈观点。中国不高兴,从而反映,在本书中,恰恰就是从中国的新一代抵制“家乐福”、汶川地震中令人赞赏的表现等行为中体现出来的。虽然中国的小辈们不高兴了,能理性的看待外国对中国的矛盾心态和复杂的行为,并且无谓的表达出抗议。但是,这种现象是一种趋势吗?很耐人寻味的问题。

作为一个90后,我们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前人是不一样的,或许我们是比较理想主义的一代,但并不代表我们不懂时势,我们不关心时事政治。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国际和国内形势,我们为国家民族、为自己的未来忧虑着,我们也试图用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这种对我们不利的现状,虽然我们个人的力量是那么的微弱,但是人多力量大,我们是新生牛犊不怕虎,我们勇于尝试,敢于拼搏。

《中国不高兴》这本书,能让我们开阔眼界,让我们能更理性的认识这个世界,让我们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白在国际中各国博弈所要说明的是什么,也让我们的新一代能客观的面对中国现在所处的位置和形势,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盲目悲观,在是是非非中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以做出对我们国家、社会、个人最有利的决定。

有时侯,我会在想,是时候让西方国家意识到中国的力量,并不只是在经济上的,而是在政治、文化、乃至综合各方面的,我们的韬光养晦政策是时候要改变了,该为自己争取利益的时候就要大胆的争取,莫要错失良机,我们一定要加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就一定要不断发展。对中国而言:稳定压倒一切,但是发展是所有一切的前提。

中国不高兴读后感 篇7

中国从来没有动辄向世界展示不高兴,即便是受到外强凌侵,也会先礼后兵,也会首先争取以智慧取胜,也会首先以人民的生命安危为重。中国人的不高兴是在忍无可忍愤怒至极的情况下才有的表现,而且一旦表现,将是世界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但是,在当今世界文明趋于融合的时代,中国不会出现不冷静、不理智、不智慧的行为。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渗透力不允许中国出现狭隘和过激的行为,中国十几亿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生命安危不允许任何人软弱,也不允许任何人逞强。

几千年的文化,凝练了中国的性格:和谐包容自强不息。只有和谐包容,世界才会变得宽广;只要自强不息,强权能奈我何?无需刻意向谁送笑脸,也不必向谁不高兴。我们能容纳一个巨大的世界,我们也不会对不属于我们世界的人显示我们的强大与傲慢。世界文化的融合是必然趋势,一切优良的文明最终会化育全人类共有的文明。在这个化育过程中,坚定不移地保持和谐包容自强不息的国家性格,中国的文化才有可能成为人类共有文明的核心,人类共同崇尚的文化。

近年来,一本《中国不高兴》异军突起,引起了众多的关注。新近的这本畅销书的基调却是一种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无论是从书的作者群还是书的畅销来看,人们都有理由重视这本书以及从中反映出的社会情绪。

百多年来,我们民族的情绪起起伏伏,时而激昂、时而悲愤。百多年来,生存竞争压倒一切,中华民族的情绪及其表达也必须符合生存竞争的需要。大家是平等的,那我们就不必时时处处看着别人的眼色行事,就不必时时处处把自己的情感埋藏于内心深处。这个世界上有不公平,这个世界上有人还想欺负我们,我们就可以不高兴,就可以把不高兴说出来,而且不必为把不高兴说出来而感到害怕。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们激烈的热爱自己的国家,但愈是汹涌澎湃的爱国情绪,愈更加需要沉静下来,做理性的思考。

书中所写的随着现今中国日渐崛起而潜在的种种内忧外患,知识精英群体难道不该扪心自问,不该反思,不该回应得理性宽容或高格大气一点吗。

历史上大国的崛起,势必经历这样两个阶段,即先是物质的崛起期,包括经济与军事力量的迅速发展;其后便为知识分子的精神焦虑期。由于知识精英群体的急迫和焦虑,自卑与自信,膨胀和内敛的矛盾复杂及难以保持平衡的心理状态,而产生各种思潮与派系泥沙俱下,学术思想极其混乱的时期。我们如今则正在经历这样的时期,所以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在泥沙中洗涤甄别,去糟粕取精华,更稳健,更成熟的走向英雄国家的辉煌之路。

正因为中国处在这样的时期,所以就书中所讲的中国要以英雄大国之姿态为世界制定新格局等一些缺乏实践性逻辑支持的设想,我认为还为时尚早,因为我们的综合国力还没有达到称霸世界及与西方世界彻底决裂的程度,面对此时的世界金融危机,我们不该被激进的爱国主义情绪淹没,而应当做理性的思考。

《中国不高兴》为中国崛起期民族精神的反省与成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使爱国主义的激情在理智宽容的环境里,走向成熟,成为英雄之国崛起的左膀右臂。

其次,“大目标”是《中国不高兴》的作者们最为关注,谈论最多,也最为“新颖”的话题。王小东说:“中国应该有什么样的大目标?我认为第一是要在这个世界上除暴安良,第二要管理比现在中国所具有的更大更多的资源,给世界人民带来福祉。”我觉得大目标是应该要有的,在当前经济危机下,要先正确认识自己,解决好自己的内部问题,别让国际金融炒家一点点剥夺我们国家的利益,而很多国人却不清醒,甚至许多企业家没有长远的眼光,被别人卖了,还沾沾自喜。什么时候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什么时候从产业链的最低端到6+1的产业整合,什么时候从中国可以说不,到中国不高兴,到中国真高兴,才是我高兴的,也是我所期盼的。

这本书评价说什么的都有,民族主义、左翼、极端思想,或者只有愤青们才会去看的书等等。每个年龄段的人看法都不一样,对于我这样一个80出生的人,虽然还没法到达"专家学者"们的社会观、人生观,但是作为国家后几十年的"社会栋梁",我们自然有我们的想法。

我不知道那些"学者"们是否有买这本书,并且是否去看了这本书,首先要说的是如果您没有看过这本书,仅仅是在网络或者别人嘴里听了几句的话,那么还是请您先闭上您的嘴,等看完了再评价也不迟。

中国从建国以来几乎是每30年一个变化,改革开放快30年了,30年前中国是怎样一个环境,也就要面对怎样一个心态来处理国家前途。今天我们国家所处的环境和背景不同,我们是该继续用30年前的观念来建设祖国呢?还是用新的观念来推动国家发展呢?我认为这本书不见得就怎么"民族主义"了,当你用一种审视和批判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作者们的本意是希望我们不要沉迷于改革开放的成果之中,要了解我们目前面临的环境,要懂得在不同的时期做不同的人!做个比喻:以前你穷,没办法你只能用一个穷心态来生活,现在你成中产人士了,是不是你还得用穷心态来面对社会?是不是等你都住上别墅了您还用贫困时期的心态来生活呢?每个人在每个时期的眼光和抱负都不一样,国家也是这样。我们完成了一个目标之后就是要有一个新的目标!要不国家怎么发展?原地不懂?接着"贩卖"裤子、鞋子给西方?老祖宗交给我们的:居安思危!先天下之忧而忧那里去了?泡小秘吃海鲜去了?

有的时候不是我们不理解"老人们"的心里,就像我们面对自己的父母一样,现在你跟你父母讲一些新时期的事情,他们可能不理解,甚至不接受,因为他们那个年代没有这样乱七八糟的事情。但是结果怎么样?社会不还是发展,"老的"终究要"老去"。那些已经接近"老去"的"学者"们,你们是否还跟的上这个时期的变化?你们脑子里的"286"处理器是否还能处理当今社会的大量信息?要不您先"升级"一下,这样我们才能站在一起。

新时代的年轻人从观念上和处理事情的思维上有很大不同,大家面对事情的时候通常都目标明确,不喜欢通过"附加值"来达成目的,就像现在"有话直说"一样。我在一家公司做管理层,当要与其他公司处理合作事情的时候,通常都是直奔主题,阐明自己的实力和诚意,原则利益说清楚,大家来均衡利益,然后就签合同了。但是我们老一辈怎么做?先是私下拜访对方领导,然后送礼吃饭泡个澡,然后再研究研究最后才签合同。这就是新时期年轻人与老一辈的不同。我们更注重实际的东西。更注重目标的东西

这本书之中有很多话题和论点是指责那些"学者教授"的,不好听的话当然谁都不爱听,忠言逆耳嘛,但是它利于行。很多话题都是很直接的说出问题点,我们是该反思呢?还是一推三干净?

最后我觉得这本书是值得一看的,纵然书中的论点富有激情和民族主义倾向,但是他的出现与热销有他存在的道理,存在即合理。

中国不高兴读后感 篇8

在读《中国不高兴》之前我是先读了《中国谁在不高兴》的,原本以为前者已经没有读的必要了,今晚匆匆翻过之后发现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而且,作为学院的推荐书目,我觉得应该同时推荐这两本书,让大家对比着看。

《中国不高兴》书中反对文艺腔的言论说得很好。无疑文化是软实力,是人们的精神动力,它有不可磨灭的作用,我们在狠捉经济的时候也不能放松文化,因为一个失去自己文化的民族就是一个失去凝聚力的民族,一个散沙般的集合,会失去自己的竞争力,也没有办法将自己民族的精髓传承下去。每一次改革与进步,都是由先进的文化生产力起先锋作用,可以说,先进的文化就像说中所说,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人民对先进文化的需求日益剧增。但是人民对先进文化有着强烈的需求不等于对文艺腔有着强烈的需求。

纵观现在许多报告,要么就是套用固定格式,要么就是运用一大堆华而不实的辞藻,技术含量是在没有。文艺腔只会一方面否定问题,却往往会缺少逻辑思考,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许多人现在是十分注重的是能不能给别人展示出自己的文艺腔,说一堆外国词语来展示自己所谓的素质有多高,反而自然科学方面被忽视了。很担心,几十年后,中国人还是出不了牛顿居里夫人,没有了之乎者也酸溜溜的腐儒,倒多了许多只会星巴克的小资。这种纯粹为了面子不顾里子的文化发展能走多远?

但这本书有许多观点是我不认同的,比如说那个三聚氰胺的问题,什么叫做没有那么好的草标准订高了所以在牛奶中渗假是值得原谅的?我觉得这本书的作者并没有看到目前中国的焦虑。国外对中国虎视眈眈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两天了,但是对中国民众自身切关问题对彼此更重要。国人在一件件事故面前震惊,愤怒,无奈,淡忘,每次都是这样,人们便会越来越淡漠,人心便会越来离散,现在像小悦悦之类的案件,不是正在拷问着我们每个人的道德吗?为什么没有好的材料就不能有好的标准?如果像书中这样只重视经济不顾一切的话,这样的经济对于中国百姓又有什么益处呢?道德是非观已经完全颠倒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目标是什么?在这个经济急速发展矛盾剧增的时代,我们必须坚守道德的底线,否则中国的发展前景实在不会有多久。作为一个普通百姓,大家只想安心的生活,吃上放心的饭菜,现在不能实现难道是标准订的高的错?

军事局势发展方面我并不了解,故此不作评价。但文中鼓吹抵制家乐福的行为我觉得真的很愤青,要想百姓支持国货,就请给百姓支持国货的保证,在现在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人们有权利选择他们认为优秀的产品,这个与爱国无关,如果正常的商品交易也要硬扯上爱国的话,恐怕就无法引进外资了吧,所以请不要一味叫嚷着支持国货,而应该是,做好国货。

最后,我想说一下《中国谁在不高兴》,它把《中国不高兴》批判得一文不值,运用了许多极端的实例来说明愤青的无知,但却没有提及我认为这本书的闪光点。以后再看争锋相对的书的时候,还是不能偏信一家之言啊。正所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中国不高兴读后感 篇9

好久未静下心来读一本书了。在友人的推荐下花了将近一个月终于看完了《中国不高兴》这本热门大作,确实有一些感受不吐不快。这本书反映的许多问题我很有同感,读完后回想起来,原来自己就是被人称为“愤青”的一类,难怪如此。

这本书视界宽广,从中国巨变到在国际定位、国内思潮博弈,到“雷峰塔的倒掉”(一切向美国看齐观念的逐步瓦解),特别是对一些号称“精英”、“权威”、“大师”的无情嘲讽,确实解气。虽然语言与我们常读的八股标准文章相比略嫌粗糙,但却体现了其“话糙理不糙”的平民色彩,有一种久违了的亲切感。

文中对时弊的分析,如“文艺腔”,自我矮化的哲学、猥琐心态和轻薄浮躁文化、民族精神下行、学术腐朽、“管家文化”等,可谓一见血。对在崛起进程中思想文化艺术的衰败痛心疾首之余,进行了深刻地反思检讨,认为正是大目标缺失造成了思想的混乱和意志的衰退所致。没有了大目标的召唤和激励,人们就逐渐成为追逐狭隘利益的低等生物。

中国不高兴,愤青不高兴,精英们也不高兴。为什么?愤青不高兴,是因为我们受到恶势力的欺凌,却表现得像老板淫威下可怜巴巴的店小二,虽然可以糊口,但仰人鼻息。精英们不高兴,是因为店小二态度还不够端正,模仿老板言行的努力还远远不够。但是这些年来在全体人们潜意识和显意识中,把中国变成第二个美国或者比美国还美国的国家,是惊人地一致的,关键是途径和手段。想造反的人变成了“愤青”,想做顺民的成了“精英”。

中国应追求什么目标?文章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从字里行间、“愤青”式的思维逻辑当中,可以看到清晰的轮廓:建立以中国为核心的新秩序。这份雄心我们已失去太久了,不这找回这份自信,我们只好永远为他人作嫁衣。这就是我读这本书最想表达的感觉。

《地球不高兴》读后感1000字


只有懂得生活的科学,才能科学地生活。

——题记

燠热的七月,是多雨的季节。淅淅沥沥的雨一连几天还是兀自下个不停,雾蒙蒙的窗外迟迟不见放晴。昔日的骄阳给阴霾的大雨浇得稀碎,清凉的雨点带走了压抑的天气,却带来了粘腻的湿气。人们的心情也和着的泛滥的雨水渐渐阴郁起来。几天下来,沉积的雨水就像煮沸的开水一般,狂啸着在大大小小的城市间肆溢,桀骜不驯的雨水挑起了滚滚的江水,忖沙骄横地冲向房屋、街巷——水位渐渐上深至警戒线……这便是刚刚发生在北京、天津以及湖北一带的特大洪灾。

现在,汛情慢慢消退。洪水所至满目疮痍,此时此景,不禁使我联想到多年前的5月12日,那场惊心动魄的大地震至今仍历历在目。种种的天灾发人深省,地球究竟怎么了?

我们究竟了解地球多少呢?在作者元坤的笔下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地球不高兴》这本书以它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我们阐释了地球的现状以及一些自然现象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方法,同时痛斥了人们的恶行,呼吁大家积极行动起来,给千疮百孔的地球母亲疗伤治病,担起保护地球的重大责任!

全书的亮点集中体现在它无处不在的拟人手法上,不单单是书名,每一章节的标题和序言都独具匠心地运用了拟人。地球转眼化身成了一位爱美的女性,笔调极富诙谐稚趣,清新动人。透过作者新颖的运笔,地球似乎囊获了人类所有的情绪和困扰:有时会默默地流下“辛酸”泪;有时会为干燥的皮肤而犯愁;有时又为孩子的温饱问题担心;而有时还要为自己无辜遇害的宠物和花草而伤心遗憾……在地球母亲娓娓地倾诉下,我不仅收获到了许多科学知识,也明白了保护地球刻不容缓。

现如今,人口问题逐渐走向国际化。预计到了2050年,人口峰值可达90亿,以至于很多人提出了“2050,地球客满”的推测。人口问题相应的也会带来饥饿和贫穷这两块烫手的山芋。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不能浪费。在今天的世界,50﹪的食物抵达人的胃以前就被丢弃或糟蹋了,而近60﹪的水在使用前也遭受了了同样的待遇。可造成人们疯狂挥霍的仅仅是因为食物的形态不尽如人意或者有轻微损坏。这样恶劣的行为虽然是人们极力打击的,但在生活中却比比皆是。生活代代相因,现在的铺张,其实是对下一代的不负责任。暴殄天物之后,终将自食其果。

不久前,活取熊胆的恶行被披露之后,一时间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无辜的黑熊深受其害。阵阵哀鸣竟没有换来商家的良知,人们纷纷怒斥他们的人性哪去了。与黑熊遭遇相似的,还有巴厘岛的灵猫,当地的“香巴克”咖啡生产企业为了提高灵猫咖啡的产量,捕捉了大量灵猫并将其关进笼子,利用饥饿,迫使灵猫大量消耗自身的胃液和灵猫香,为“香巴克”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而灵猫则陆续死于营养不良和胃肠恶化。更让人深恶痛疾的是,印尼ZF在得知此事后,非但没有制止,反而对反应情况的好心人一顿毒打。原本应正色直绳的ZF却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成了一个个道貌岸然的木偶人,印尼ZF的做法另人汗颜,更另人悲哀。

马达加斯加的狐猴,中国的扬子鳄、白鳍豚和南非的蓝马羚等等,这些濒危物种在人类残暴的杀戮中奄奄一息,地球的生命维持系统遭到了无情地蚕食。

人们殚精竭虑地贪图自我享受,沉湎于向大自然地不断索取,为眼前的利益不择手段。铺张、虚荣、冷血、奢侈,地球宠坏了人类,人性在物质生活中黯然失色。地震、海啸、酸雨,地球也不断提醒着人类重新看待生活。我们需要认真地科学地活着,科学不是处处考究,而是尊重自然,尊重生命。

只有懂生命爱生命,才能更好的为自己而活。珍爱地球,请科学地生活!

没头脑和不高兴后续


《没头脑和不高兴》后续150字

有一天,没头脑、不高兴和几个朋友一起出去玩,他们准备买可乐喝,大家都要坐车,不高兴非要走路,等大家同意走路了,不高兴又要坐车了,最后还是坐车去买可乐。到了那个商场,大家都朝放可乐的货架走去,他们拿起可乐。可是,不高兴说。“我不高兴,我要买雪碧”。没头脑说“那咱们喝可乐还是雪碧?”朋友说“不知道,那就买雪碧吧。”于是他们又去放雪碧的货架,不高兴又想去买可乐了,最后大家选定了雪碧。他们付了钱,就走了。没头脑要喝雪碧的时候,发现自己的雪碧不见了。没头脑想“我的雪碧呢?”他们赶紧跑了回去。不高兴想“累死了”不过他没有说出来。他们回去后,找到了没头脑丢的雪碧,说说笑笑的回家了。

没头脑和不高兴佳句


《没头脑和不高兴》佳句

《没头脑和不高兴》佳句:

1.武松打虎打了半日半夜,还是不分胜负,剧场只好宣布暂时休息,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场分解。

2.第一天是这样,第二天也还好,第三天就差劲了,第四天大家不唱歌也不跑了,悄没声儿地走着,到了第五天第六天……

3.正在这时候,弟弟妹妹像大阴天看见了太阳,欢天喜地的扑了过去。

4.弟弟妹妹像大阴天看见了太阳、噘起了嘴、这点小事,也犯的嘀咕个没完!哼,瞧我大起来好好做几件大事情给你们看看。可我那天才能大起来呢?等不及了!等不及了。

5.仙人说:“我可急着要上天啦.我现在把你们变成大人在原来的地方等你们一个月,你们不来我就走了,切记切记!”说着他念了几声咒语,一说“变”,只见不高兴和没头脑两人像竹笋一样,呼的一下子高了起来。

6.守门的同志看见没头脑呆住了,心想他没有吃的睡的东西,急坏了,就安慰他说:“不要紧,我给你开一张条子,一路上会照顾你吃的睡的。”

7.大伙儿要上东,他不高兴上东,要上西;大伙儿上西了,他又不高兴上西,要上东。

8.他名字叫没头脑,人可有头有脑。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我很喜欢《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里面的没头脑不是真得没头脑,只是记事老是打折扣。里面的不高兴老是发脾气。

有一回,不高兴在放学的路上遇见了一位神仙,于是他叫他得好朋友没头脑下来。于是,老神仙将他们变成了他们想当的职业,他就把没头脑变成了建筑工城师,不高兴变成了演员。有一回,没头脑建了一座少年宫,足有300层,他要到225层去看戏,但是少了一样东西:电梯,他们只能徒步爬行。这一回,演的戏是《武松打虎》,当老虎的正是不高兴。一上场武松打老虎,武松打累了,说:“老虎,你快倒下吧。”老虎说:“不高兴。”最后打了3天3夜,观众粮食都不够了。最后没头脑冲下座位,把不高兴抱走了。

我看完了这个故事,明白了以后不要发脾气。以后要记事,不要因为不记事带来麻烦。

没头脑和不高兴好词


《没头脑和不高兴》好词

《没头脑和不高兴》好词:

有说有笑、蹑手蹑脚、碍手碍脚、

乱七八糟、欢天喜地、整整齐齐、

精神百倍、自管自走、吧嗒吧嗒、

移山倒海、大吃一惊、走来走去、

念念有词、 难得糊涂、 隐忍不发、

嘻嘻哈哈、 急急忙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我看完了《没头脑和不高兴》里面有一篇我最喜欢的文章,奶奶的怪耳朵。

故事讲了闹闹是一个很爱闹的孩子,每天要么就是喊:“饿坏了,你快给我吃点心!”要么就是“咚咚咚”的下楼声。有一天爷爷说奶奶的耳朵真怪!一天中午吃饭,闹闹看见满桌的菜要吃草鸡蛋,就对奶奶大声喊:“我要炒鸡蛋!”,奶奶看着闹闹的嘴型,就说:“闹闹,你的牙疼对吧!我给你吃药。”闹闹小声的说:“奶奶谢谢你啦!我的牙不疼。”又接着喊:“我要吃炒鸡蛋!我要….我要….”嗓子都喊哑了,奶奶说:“你的牙又疼了,快吃药!”闹闹站在椅子上对奶奶九十度鞠躬,筋疲力尽的说:“奶奶我要吃炒鸡蛋!”奶奶说:“看我这记性!明明把鸡蛋炒好,不端出来,你都不提醒我!”我的嗓子都喊哑了,还不算提醒你!闹闹心里想。

一天,我去公园,问了一位老爷爷,我大声说:“ 鲁迅公园怎么走?”爷爷没听见,我小声说:“鲁迅公园怎么走?。”爷爷告诉我了去鲁迅公园的路程,那位爷爷也是一对怪耳朵。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去年暑假,我读了这本书,名叫《没头脑和不高兴》。

这本书讲的是两个小男孩的故事。他们一个叫没头脑,另一个叫不高兴。没头脑这个人做事马马虎虎,丢三落四。而不高兴呢?他很固执,什么事都跟人家唱反调,他们认为长大以后这些缺点自然会没有的,所以他们就没在意。有一次他们遇上了位仙人,就向仙人请求,把他们变到20年后,仙人按他俩的要求把不高兴变成了演员,把没头脑变成了工程师。没头脑当上工程师以后,设计了一座三百层的摩天大厦做少年宫,却忘了修电梯,他请来的人要到二百二十五层楼上去看戏,得背上干粮、被褥,上下一次要一个月。不高兴和他的搭挡演武松打虎,他扮演老虎,但没有按照剧情的要求被武松打死,却倒过来打武松,一连打了半个月,急煞了看戏的小朋友。没头脑认出了扮演老虎的是不高兴,就连忙拉着不高兴滑着楼梯的扶手下了楼。他俩意识到自己给大家带来了很多麻烦,于是就去求仙人把他们变回小时候的样子。

看了这本书以后, 我懂得了做事不能像没头脑那样粗心大意,也不能像不高兴那样一意孤行。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粗心的坏习惯,我一定会努力改正的!

没头脑和不高兴好句


《没头脑和不高兴》好词:

有说有笑、蹑手蹑脚、碍手碍脚、

乱七八糟、欢天喜地、整整齐齐、

精神百倍、自管自走、吧嗒吧嗒、

移山倒海、大吃一惊、走来走去、

念念有词、 难得糊涂、 隐忍不发、

嘻嘻哈哈、 急急忙忙


《没头脑和不高兴》好句:

1.可是课本呢?它刚才还在桌子上,这会儿满桌子都是书,往哪儿去找哇?没头脑一下泄了气,看着乱七八糟的屋子直发呆。

2.打那回起,大家不敢请他表演节目了,他想演戏,大家都朝他拱拱手,不让他演。这会儿不高兴想起这个,心里那份不高兴啊,他就马上拿定主意当个演员,好好干他一下,出这口气。

3.临了他把帽子、手套、围巾、书包都检查过,不少了,才走。

4.正在这时候,弟弟妹妹像大阴天看见了太阳,欢天喜地的扑了过去。

5.弟弟妹妹像大阴天看见了太阳、噘起了嘴、这点小事,也犯的嘀咕个没完!哼,瞧我大起来好好做几件大事情给你们看看。可我那天才能大起来呢?等不及了!等不及了。

6.仙人说:“我可急着要上天啦.我现在把你们变成大人在原来的地方等你们一个月,你们不来我就走了,切记切记!”说着他念了几声咒语,一说“变”,只见不高兴和没头脑两人像竹笋一样,呼的一下子高了起来。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这个故事讲了没头脑和不高兴是故事里面的主要人物。

没头脑为什么叫没头脑呢?因为他总是忘这忘那,忘东忘西,所以大家都叫他没头脑,不高兴为什么叫不高兴呢?因为他做每一件事都不高兴。他们总以为这些都是小事,等长大了做几件大事。后来他们遇见了一个仙人,让他们变成了大人,做他们自己想做的事。

这个故事里没头脑是建筑工,不高兴是演员,有一天没头脑设计了三百层的少年宫,里面有剧场、有运动场、有艺术场、有图书馆……过了两天没头脑收到了一封信,信上写着:请没头脑看戏。少年宫人山人海,可是剧场在两百二十五楼,别人带了东西,没头脑却没带东西。他们走了十五天才走到剧院,因为没头脑忘设计电梯。这场戏演的是《武松打虎》不高兴演的是老虎,老虎是里面的角色,这场戏已经开始了。

武松打了好几天都没打完,武松给老虎说:“你该倒了!”老虎说:“不高兴”。他们没完没了的打下去。没头脑实在看不下去了,不高兴的毛病正好跟自己的毛病一样,都给大家带来害处。他们回来后求仙人把自己变回原来的样子,从小养成好的习惯!

我从现在开始要养成好的习惯和好的性格,长大以后才能做好大事!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中的没头脑真是个不会动脑的小伙子呀!不高兴也是个专门和别人作对的小伙子。我就来给大家讲讲他们俩之间的故事吧!
有一回,没头脑来我家做客。到了傍晚,没头脑要回家了,我刚刚关上门。他就跑进来说:我的包忘带了。他拿走了包走出去了,过了一回儿,他又跑回来说:我的帽子忘带了。就这样,他连续来回跑了好几次。最后,还是我帮他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好的呢!
还有一回,没头脑造了一座高一千层的房子,顶楼有个演戏台,几个小伙子要上去看戏。可是没头脑忘把电梯装上了,那些小伙子只能带着粮食、被子上去看戏了,因为要走一个月才能走上去。过了一个月他们终于到楼顶了,戏开始了,戏的名字叫《武松打虎》。没头脑演武松,不高兴演老虎,武松喝了酒就上山去了,他碰见了一只大老虎。武松一掌打死了不高兴扮演的老虎,不高兴非常不服气,竟然又活了回来,于是又开始战斗了,就这样连续了十天,不是老虎被打死了,而是武松累得躺在了地上。
没头脑真是什么事都丢三落四!不高兴也是个不认输的人哪!他们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缺点,我们一定要做个会取长补短的小孩子呀!


喜欢《《中国不高兴》读后感15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老爱哭和不高兴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