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山海情观后感 > 地图 > 山海情观后感

山海情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1-05-31 来源:互联网

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1000字。

我们往往低估了观影响对人的影响,思维与故事情节不断地“互动”,产生很多的感触,在看完后,对于作品里的情节非常感兴趣,思维是杂乱的,需要通过写观后感来梳理。观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为此,小编特意呈上“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节假期,我观看了电视剧《山海情》,这部扶贫剧讲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宁夏西固的移民在国家政策号召下、福建对口帮扶下将飞沙走石的荒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一部剧、一群人、一种情,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其中的深意。

这部剧代入感很强,故事情节和场景贴近现实生活,接地气,近人心。所有演员均操着当地方言本色演出,因语言不通,还搞出不少笑话,增添了不少魅力。这部剧很土,却是真实农村场景的再现。涌泉村民家中那用格子布拼成的花门帘、那家家户户的土围墙、那亲切的大喇叭……让人在观看的过程中“身临其境,受到触动,于细微处震撼人心。

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人都是有情感的,谁也不愿意被迫离家,可是由于村子里太穷了,马得福的弟弟马得宝带着水旺、尕娃、麦苗和水花姐,天不明就从家里逃了出来,最后一个个又被揪了回来。孩子们带着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在辽阔贫瘠的大地上奔跑的镜头,让我感受到那是贫瘠生活中的活力和诗意。当得福批评着把四个弟弟妹妹拉下来,从身上掏出了自己所有的钱让水花坐火车离开,让我为之感到,得福爱着水花,他已经尽力了。

为了移民,张树成和马得福挨家挨户,苦口婆心说服动员,移民的好处。终于动员了两批涌泉村的社员移民搬迁到了吊庄村,可是在第二次搬迁半路上遇到了沙尘暴,又返回去了三四户。两次搬迁共59户。村子里尚未通电,达到六十户人家的指标才可以通电。为这事情,得福半夜去给镇站长求情,去县里找领导,均未获得批准。正当得福实一筹莫展时候,李水花用手推车拉着丈夫和女儿,顶着风沙,七天七夜行程400余公里来到了安置点!这一情节令我深受震撼,我突然明白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是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的。正是水花的到来,搬迁户从59增加到了60,正好达到了通电的标准。吊庄村通电的事情终于解决了。

剧中,一个个平凡人物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一个“情”字,在西北农村,黄土高原的这一片土地上,有一群人怀着炽热的心,不放弃求生的欲望,为了一件事情而努力。

得宝不仅是一个仗义、孝顺和能干的人,还是一个特别有商业头脑的人,得宝去新疆做过苦力,又去挖过煤,又成为金滩村第一个种植双孢菇的人,他也是第一位尝到种植甜头的人,但他不止步于此。

福建农科院教授凌一农专家,带着徒弟和双袍菇菌来到村里教村民们种双袍菇,除了传授种菇技术,还要帮着销售,为了兑现自己的诺言,自己掏腰包垫付农民卖菇的钱。我被凌一农教授身上所流露出的精神感染。

再苦再穷不能没有教育,白崇礼是那个村的小学校老师兼校长,他是最可敬的人!白校长为了不让一个孩子辍学,白校长坚持天天放学后到小明家里给他补课。他不惜搭上自己的前途,卖掉了捐赠的电脑,给孩子们定做了校服,修了操场,……白老师是好人,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高尚的师德。

随着画面从最初的苍凉贫瘠一直走到最后的苍翠辽阔,从最初的原始落伍走到充满着未来感的勃勃生机,内心又跟着时代奔腾了一次。

这是一部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好作品,真实、深情又严肃。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马得福、张树成、陈金山、吴文娟、凌教授、白老师等一群人,为了让移民过上承诺的好日子,上下一心,齐心协力,为移民解决困难,不推诿,敢担责的精神,感动着观众。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精选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精选


当我们聚精会神的观赏某段电影时,每个人看电影的时候其实都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们需要将心中的感动记录下来,写成一篇观后感。观后感就是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作品观后感分享与他人呢?我们陆续为大家整理了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篇1】

新年伊始,讲述福建对口帮扶宁夏,使西海固地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电视剧《山海情》上线就迅速走红,成为2021年开年最受关注的电视剧作品。作为扶贫剧的标杆之作,《山海情》以其细节处见生活,温情中见人心、奋斗中见斗志的鲜明特色,感动你我,温暖寒冬,更让我们那些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扶贫干部的山海情致敬点赞。

党员干部是扶贫的核心,是脱贫致富的带头人。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承担着重要职责,是脱贫攻坚的主心骨和顶梁柱,充分发挥着战斗堡垒的凝聚力、战斗力,彻底激发贫困群众的向心力、创造力,在扶贫路上克难奋进,创事干业。目前扶贫成果的取得十分不易、成之惟艰,此时此刻坚守阵地,巩固成果尤为重要。党员干部要扛起重任、尽责履职,在大获全胜之前一丝不松懈、一刻不停顿,自觉带头落实扶贫工作责任,严格执行网格化挂点帮扶制度,发挥扶贫战斗员和宣传员的作用,深入联系村户开展帮扶活动,答疑解惑,解决包帮户发展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重点关注和解决贫困群众的收入问题,确保收入来源真实稳定;落实两不愁和三保障,确保贫困群众吃穿不愁,基本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做到真脱贫、脱真贫、不返贫。同时建强壮大基层扶贫工作队伍,注重从年轻党员、三支一扶、公益组织、回村乡贤中吸纳优秀人才,培养成党组织班子的后备人选,充实扶贫骨干力量,为基层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技术人才是扶贫的支撑,是脱贫致富的领路人。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技术人才带来的专业知识和先进技能促使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提升,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动力更足。人才各司其职、尽其所能,在脱贫战场上提供强劲的火力支援,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保障,否则脱贫就是镜中花、水中月,扶贫成果只是昙花一现。带领群众找到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需要勇气和智慧,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扶贫计划,大胆探索符合实际的扶贫项目。授人以鱼,只能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世之需。专业人才带来技术和知识,关键是能把它们留下来,技术人才和党员干部要加强沟通交流,定期组织开展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知识教授和技能培训,提高扶贫工作队的能力素质,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增强扶贫路上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降低返贫的风险。贫困户只有真正学得到、做得出、赚得了,才能从根本上拔除顽固的贫困根,种上枝叶茂盛的摇钱树,避免出现队离业垮的不利局面。

贫困群众是扶贫的主体,是脱贫致富的受益人。已经实现脱贫的贫困户,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扶贫成果,彻底消除等靠要、容易放弃的思想,树立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精神。认真听取党员干部对政策宣传、方针解读,了解掌握扶贫相关的优惠政策和补贴措施,主动向技术人员学习最新的科学技术和业务技能。已脱贫的群众要居安思危,及时反映可能造成返贫的困难和问题,真实反馈因学、因灾、因病、因残再次致贫的情况。对于党员干部和技术人才牵头的扶贫项目要勇于尝试、大胆参与,利用劳动入股、资源入股或技术入股的方式,真正撸起袖子加油干、勇敢干,担当起脱贫主人翁的角色,争取早日脱离贫困队伍。收入是衡量是否脱贫的重要指标,贫困户要积极配合扶贫工作队的工作要求,对于收入来源和组成要如实反映,确保工作队掌握的数据真实、完整和有效,便于有的放矢加大帮扶力度,如期实现全民脱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脱贫攻坚已经来到收官之年,在扶贫路上共同奋斗的三人,定会携手迈向全面小康的伟大胜利。

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篇2】

《山海情》美滴很!

最近,一部山海相逢、闽宁情深的扶贫剧《山海情》高开炸走,夺人眼球。该剧让我们看到东西部扶贫合作产生的蝶变效应,20多年来,闽宁两地人民携手奋进战贫困奔小康的故事震撼人心,也让我们读懂了中国扶贫这篇大文章。

扶贫最难扶的是人心,扶贫干部不一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扶贫干部,“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剧中基层干部马得福为了解决脱贫攻坚中吊庄户遇到的问题弹精竭虑,每天骑着自行奔走在乡间的土路上,常常是灰头土脸,可就是这样仍然面带微笑,四处协调,最终为移民村的父老乡亲解决了小麦浇水和村庄供电的问题。这让我想到了脱贫攻坚以来,奔走在广袤乡村大地上的驻村工作队员们,他们带着任务,不辞辛苦,摸清况,勤协调,想办法,解难题,以实干精神赢得了贫困户的信任,帮助他们重拾信心。所以扶贫战线上涌现出像黄文秀、廖俊波、李保国等一批用奉献传递温暖感人至深的英雄人物,向他(她)们致敬!

扶贫最有效的是产业,结对帮扶有道道。从兄弟合穿一条裤子、到村里的扶贫珍珠鸡吃得只剩一只、再到村里的女子为了一头驴一口井就嫁人的故事,今天看来让人哭笑不得,匪夷所思,但是结合90年代宁夏六盘山西海固的时代背景,千山万壑、十年九旱的自然条件,让当地生态脆弱、经济凋敝、社会闭塞。就是这样的贫困地区在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下,20多年间,省对省、市对市、县对县、乡对乡、村对村,精准扶贫,精准施策,解决了宁夏人民“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一个个对口援建产业扶贫车间拔地而起,一株株克服“水土不服”的菌草植遍宁夏山川,让“苦瘠甲天下”的宁夏贫困地区涣发新生,闽宁模式也成为中国扶贫的典范。

扶贫最要扶的是教育,人才才是硬杠杠。剧中最想说的白崇礼校长,他就像我们儿时村里小学的代课老师,古板、严谨,视职业为生命,为了劝留学生不辍学,他拦大巴、劝家长、找教育局,做出一系列“有辱斯文”的事情,他信奉的理念就是“读书改变命运。”这让我想起不久前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张桂梅同志,扎根边疆40余年,她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山区女孩点亮梦想的灯,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的机会。正是因为有了像他们一样的人民教师,贫困地区的孩子才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才有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深情告白。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

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篇3】

@基层干部您的“三心”小妙囊请签收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基层事务纷繁复杂,青年干部在开展群众工作时,经常会遇到这类问题:群众对我们不信任、不理解、不放心,工作难以开展,自身感到挫败,怎么办?对此,我们需要多一些“信心”“诚心”与“恒心”,收好用好“三心”小妙囊,探索高效解决群众问题的途径。

用好“信心”小妙囊,以自信之心安群众之“忧心”。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电视剧《山海情》中吴月娟的原型人物“福建林主任”林月婵,第一次站在宁夏这片土地上时,甚至难以相信人们可以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但她并没有被眼前景象吓退,而是秉持破釜沉舟的勇气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信心,挨家挨户动员百姓走出大山、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当今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上,必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困难。此时,基层干部作为建设祖国的生力军,一旦畏缩不前,人民群众又怎能看到希望?基层干部只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冲到前线,才能以一往无前的信心感染群众,使群众放下“担心”与“忧心”,汇集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共同办大事、下好全国一盘棋。

用好“诚心”小妙囊,用真诚之心解群众之“疑心”。谁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笔者近期参加了入村摸排疫情防控情况的工作,感慨良多。在摸排过程中,村干部对每家每户的情况了如指掌,群众对我们十分热情,不排斥、不拒绝,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个别群众依然心存疑虑,此时干部耐心十足、情理相融地讲解疫情防控政策的重要性,为之解惑、消除村民“疑虑之心”,从而获得村民的理解与支持配合。基层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群众不理解的情况,此时基层干部应当沉下性子静下心,讲群众听得进、听得懂的话,以真心实意对待群众,群众必将给予你同样的反馈,如此方可协力配合、共克难关。

用好“恒心”小妙囊,以贞恒之心应自身之“初心”。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三十二年如一日的“守岛英雄”王继才,跨越2000公里持续20多年的福建宁夏“山海情cp”……无不是在以恒心涵养初心。打铁还需自身硬,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广大青年干部必须细之又细、实而又实,在处理基层繁杂事务时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提高自身能力需要有恒心、有毅力。一方面,基层干部应当持之以恒学习理论知识,用坚实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另一方面,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也至关重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脚踏实地、稳扎稳打,才能筑牢为民服务的“初心”。

基层干部与群众距离最近、接触最广,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的工作为群众生活带来的变化,也可以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百姓的幸福感。新征程已经出发,我们更应用好“三心”小妙囊,以基层为青春的主战场,让梦想成奋斗的硬基石,勤做人民群众店小二,争当为民服务孺子牛!

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篇4】

随着脱贫攻坚的圆满收官,中国完成了一个美好历史篇章的翻页。此时热映的《山海情》,不仅仅是讲述黄土地上贫困群众走出大山的扶贫历程,它还是一场引领我们回归大山的寻根之旅。这部剧将当年那段扶贫岁月的喜怒哀乐演绎得酣畅淋漓,扶贫没有那么简单,尤其是遇到“问题人物”的时候,更是难上加难,但就是这样简单而又真实的故事,才充满了人情味。

扶贫最先扶思想,敢做敢为当为先。剧中当凌一农教授坐着三八大杠的后座,揪着得宝的衣角,呛着漫天黄沙带来了蘑菇技术,却被村民笑话。能赚钱都想弄,要垫钱又都缩回去了,贫困的乡民对于一丝一毫的花钱都不敢尝试,越穷越保守,越保守越穷,这就是制约发展的“小农思想”,但经历过一番生死回来之后的马得宝,却有着这样的勇气。而蘑菇换来的千把块钱真正地冲破了他们的思想,政府下发了扶贫无息贷款,村民们也都纷纷开启了大棚种植菌菇之旅。这让我不由联想到脱贫攻坚的每一位驻村干部,为了打消乡民的疑惑、顾虑、不信任,他们远请专家、近访乡贤,排查情况、摸底调研,真正的实干赢得了信任。做事冲在前面,拿自己当排头兵,带着村民们一起走,这才是干部。

扶贫其次畅通达,四通八达是关键。“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一句常喷涂在墙壁上的宣传语,但却真真切切反应了交通的重要性。交通的不便利带来的是当地生态脆弱,产业发展缓慢、单一,是思想保守,难以接受新事物的闭塞,是村民的蘑菇滞销和被压价收购的无奈。先修路通电通水,把基础设施建设好,才能提供更好的生存生活条件,才能吸引更多人走进乡村。所以在扶贫路上,我们不断在建设交通,干部们哪怕只有铁镐、铁锤,也要带着村民遇山开山、遇水劈水,凿出一条走向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才能打通乡村的“财路”。

扶贫长久看教育,坐吃山空要不得。白崇礼校长,他是村里唯一的读书人,他应该保持着自己的体面,斯斯文文用言语、用文字批判。可他却做得不像读书人,他磨破了嘴,跑断了腿,受尽了家长嘲笑与冷眼,也在所不惜。只因他知道退学不是结束,退学是命运由不得自己掌握的开始啊!他努力去改变下一代,他信奉的理念就是“读书改变命运”,希望的就是下一代能拥有自由选择命运的权力。我们的脱贫工作就是这样的,我们国家的成功不会以放弃任何一个人为代价,脱贫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都将并肩前行。

听到大西北悲怆苍凉的曲调潸然泪下,回顾那个筚路蓝缕、却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峥嵘岁月,内心汹涌澎湃、热泪盈眶。山海情,满是官民情、兄弟情、师生情!

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篇5】

从总书记的回信看基层干部的初心与坚守

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乡亲们的一封回信火了!

总书记在信中表示,“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经过30年的不懈奋斗,下党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乡亲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幸福感、获得感,这生动印证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道理。希望乡亲们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三进下党调研指导扶贫工作。1989年7月19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乘车近3个小时、步行2个多小时,冒着酷暑到下党乡访贫问苦,帮助解决发展难题。

这样的初心与坚守,不正是我们这些年轻乡镇基层干部所应该学习与践行的吗?

要有一颗为民的心。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基层干部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工作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第一线。虽然工作有苦,有泪,有过抱怨,有过不甘,但更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百姓谋幸福。时代楷模黄文秀放弃大城市优渥的工作,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这正是她心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新时代的基层干部,更应该保持一颗纯粹的“初心”,树牢为民服务的宗旨,勤练腿功,多走到田间地头,多走到群众中去,从深层次上了解群众的诉求,为人民群众办好事、服好务,真正为群众带来实惠。

要有一股担当的气。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在乡镇,大到乡村振兴、征地拆迁、“两违”整治、扶贫攻坚,小到解决矛盾纠纷等等,一众担子无一不是压在镇村干部身上。因此,乡镇干部更要具备敢于担当的精神,敢于攻坚破难,冲锋在前。“玉不琢,不成器”。在基层一线中经受锻炼和磨砺,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能力,是年轻干部成长中的宝贵财富。在困难和挑战中发挥我们的朝气和激情,敢于担当、敢闯敢试,方能在基层建设中更好地贡献力量。

要有一种坚韧的劲。基层干部向来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思想准备。默默奉献、坚守如初是基层干部的美好德行。但是,有些年轻基层干部,刚来时意气风发、吃苦耐劳,可没过几年就变成了“老油条”,把初心与使命抛在脑后,或是变成“孙连城”似的“懒官”,或是一心只想离开艰苦的乡镇。“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年轻基层干部要戒骄戒躁,永葆初心与使命,静下心俯下身子扎根基层,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持之以恒,乐于奉献,真正做乡村发展的建设者,做人民群众的暖心人。

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篇6】

兴办扶贫车间到“家门口”

“兴办扶贫车间目的是扶贫,要坚持扶贫性质,向困难群众倾斜,多招收困难群众就业。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虽然收入不比进城务工高,但省去了住宿、伙食、交通等费用,还能照顾家庭,一举多得。企业参与兴办扶贫车间,体现了先富带后富,很有意义。”6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扶贫车间院内,同正在加工制作纸箱的村民们亲切交流,充分肯定就业扶贫车间引领村民脱贫致富,并对我国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让企业参与进来,兴办扶贫车间到“家门口”。

按照以往经验,由各级地方政府主导,坚持党建引领,实施“党建+异地扶贫搬迁+扶贫车间”,或者引进皮具、制衣、制香、养肉鸽等企业进村办厂,搭建“扶贫车间”,最大限度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近就业。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大”,该领域扶贫专项资金投入不足,引进特色产业项目难,很多企业进贫困村办厂规模小、数量少,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有限,务工人员收入偏低、参与热情不高,驻村工作队员甚至只能积极动员建档立卡贫困户外出务工,才能实现贫困户增收脱贫。

兴办扶贫车间到“家门口”,要辩证看待危与机,夯实脱贫攻坚组织基础。当前,各地区各部门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采取减免部分税费、延期缴纳税款、减免租金、设立扶持基金等举措,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引导和鼓励各类建设主体积极创办兴办“扶贫车间”,鼓励县域内各类经济实体坚持扶贫性质,多吸纳困难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结合现有政策,从当地需求和客观实际出发,聚焦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全面加强脱贫攻坚组织保障。围绕党建领航、组织领导、企业参与、群众参与、托底安置、信贷扶持、资金奖补、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携手奔小康等10个专项内容,每个乡镇都要通过后盾单位、派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支持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措施,硬性发展一定数量的“扶贫车间”,让“扶贫车间”在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

兴办扶贫车间到“家门口”,要体现先富带后富,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建设。“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时强调。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是先富带后富,而不是同时富裕,各地区要大力兴办扶贫车间到“家门口”,既要充分发挥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优势,创新“支部联建、党员联帮”工作模式,持续开展“百企结对帮扶百村”活动,采取“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形式,引导当地企业持续参与共建,还要坚定推动扶贫协作和各领域合作深入发展,例如“河池市深巴试验区”共建设扶贫车间176个,从实体企业扩展到农特产品销售、乡村旅游、园区共建等,引进一批广东企业落地,吸纳一大批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让“扶贫车间”成为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淘金地”和搬不走的“产业园”。

兴办扶贫车间到“家门口”,要提升群众满意度,夯实共奔小康组织保障。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贫困群众是扶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以群众满意度为评价标尺,以实现“双满意”为根本目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携手同心奔小康。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党建引领,做实做细就业扶贫车间“稳复工、稳就业、稳增长”三篇文章,继续落实领导主抓、分管紧盯、企业参与、党员参与、群众参与、划片包块、绩效评估制度,解群众之所忧、帮群众之所需,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保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从而提升公众满意度,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篇7】

脱贫攻坚终“画圆”

11月23日下午,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宣布紫云县、纳雍县、威宁县、赫章县、沿河县、榕江县、从江县、晴隆县、望谟县等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贵州全省66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这也标志着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这个“圆”是咱中国人一点点拼出来的,寓意良多。

“圆”是一块金灿灿的奖牌,奖励给千千万万扶贫人。自2015年脱贫攻坚战开始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奋斗在扶贫第一线,770位扶贫干部为扶贫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党对脱贫攻坚的决心,是千千万万扶贫战士的奋斗史。在这些扶贫人背后有许多扶贫感人事迹,“80后”云南大姚县湾碧乡乡党委书记李忠凯已经是满头白发,大家调侃他是“60后”,而这份调侃背后是满满的心酸,是年复一年的操心劳累;“90后”研究生黄文秀生前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副科长、派驻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年仅30岁,正是青春年华,却为了脱贫攻坚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的事迹感人涕下、催人奋进,而这个圆被圆满地拼出来也是给他们的一块大大的奖牌,是他们奋斗成果的历史见证。

“圆”是一句沉甸甸的承诺,兑现给亿万万中国人民。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向全国人民庄严承诺,将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4年,全国832个贫困县名单公布,涉及22个省区市。其中,贫困县覆盖率最高的是西藏,全区74个县都是贫困县。当时,全国贫困县的面积总和占国土面积一半,全国大约每三个县中就有一个是贫困县,完全没有贫困县的省份只有9个。从2016年开始,我国贫困县逐年脱贫,退出数量在2019年达到峰值。连续7年来,我国每年减贫人口都在1000万人以上,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至2019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降至0.6%。今年初,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2019年底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实施挂牌督战。截至11月23日,这52个县全部脱贫摘帽,由此这份庄严承诺得以兑现,让亿万中华儿女看到了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的蓬勃发展,以及为人民服务的坚定决心。

“圆”是一个亮堂堂的句号,昭示着新时代下一篇章。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果,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累累硕果振奋人心,壮阔蓝图催人奋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将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脱贫攻坚的这个“圆”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画上一个小小句号、一个亮堂堂的句号,新时代下一篇章迈向2035年初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基层开启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这让千千万万脱贫人充满斗志,也让亿万万中华儿女看到了在我们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飞跃式的发展。伟大蓝图已经绘就,我们将以更加高亢的姿态迎接下一篇章,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圆”,拼搏奋斗。

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篇8】

热剧《山海情》以宁夏闽宁镇为时代背景,讲述了九十年代西海固地区的基层人民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在福建省对口帮扶之下,不断克服困难,挑战困难,将希望的种子洒向这片爱得深沉的土地,终将“黄沙戈壁”建成“塞上江南”的故事。全剧以朴实无华的乡村情感勾勒出人物形象,多条故事线并行的叙述方式推动情节发展,浓重的地方方言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让人深深感受到跨越山海,真情不变的情感。

养过狗的人应该知道,家狗有个习性,只咬生不咬熟,就是它们见到陌生人才会吠叫,而对熟悉的人则会主动亲昵、摇尾相迎。达久木甲书记点赞的“狗见了都不咬”的扶贫干部,正是因为他们进村多了、入户久了,村里的家狗遇到,都把他们当成了自家人。

争当“狗见了都不咬”的好干部,就要心上有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坚持人民至上,就要求党员干部在各项工作中时时刻刻心上有民,扶贫干部直接接触扶贫一线生活困难、亟待帮扶穷困群众,更要做到心上有民、心系百姓。

如果“只居庙堂之高”,就无法知民情、晓民意、察民苦,既要“身入”又要“深入”,不能只做填表记录“表格式”扶贫、“数字式”脱贫,更要多深入百姓家中、田间地头了解群众实际所需所求,帮助解决生活面临的实际困难,才能成为“狗见了都不咬”的好干部。

争当“狗见了都不咬”的好干部,就要肩上有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所言:“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承诺如金,战鼓催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广大扶贫干部正是努力翻开人民美好生活的第一篇章,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第一责任人。

有些地区还存在“一发了之”“一股了之”“一分了之”的问题,个别扶贫干部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作风不扎实,发钱发物摆拍“艺术照”,“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的情况还偶有发生,“作秀式”扶贫还存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扶贫干部要有“铁肩膀”,担起人民美好生活的“大责任”,才能成为“狗见了都不咬”的好干部。

争当“狗见了都不咬”的好干部,就要身上有泥。扶贫干部要想把工作做好,就要听群众言、说群众话、办群众事。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工作就要接地气、有“泥土味”,不能摆出一副“小干部模样”高高在上,要坐上百姓炕头、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研判,了解真实情况,第一手资料,工作做细做实。特别是在“三区三州”这样的深度贫困地区,还存在语言的障碍等问题,扶贫干部说话做事要群众听得懂、看得见、心里清,只有脸上有汗、身上有土、脚上有泥才是群众认可的贴心人,才能成为“狗见了都不咬”的好干部。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需要更多“狗见了都不咬”的扶贫好干部继续砥砺奋进、坚持战斗,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凝聚磅礴力量!

电影观后感:山海情电视剧观后感800字


《山海情》该剧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宁夏西海固移民搬迁的故事。《山海情》这部作品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你看完之后有什么感想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山海情电视剧观后感8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希望您阅读完读后感大全网的读后感后,能够收藏。

山海情电视剧观后感800字1

扶贫干部 今天你“山”“海”“情”了吗?

最近电视剧《山海情》热播,该剧艺术再现了闽宁扶贫协作的感人故事。1996年,中央确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20多年来,一批批援宁扶贫干部真心奉献,一波波闽商在宁创新创业,一代代宁夏贫困群众在福建稳定就业,为推动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像剧中马得福这样的扶贫干部们是跨越山海共同致富的骨干担当,是“山”“海”“情”的最佳代言。

山花落尽山长在,终日看山不厌山。扶贫干部要有山一般的意志坚决响应党的号召,闻令而动,尽锐出战。剧中扶贫干部马得福也曾对政策一知半解,当村书记向他解释清闽宁协作的重大意义时,他眼中看到了未来,脚下坚定了步伐。东部支援西部20多年来,党中央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得到有效实施,形成了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心,把产业协作扶贫作为关键,把生态环境改造作为基础,把激发内生动力作为根本的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格局。在“马得福们”带领下,村民们的腰包鼓了,笑声多了,村里小康住宅鳞次栉比,通村公路整洁干净,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村中一片繁荣盎然的景象。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扶贫干部要有海一般的伟力努力克服艰难险阻,铆足干劲,攻坚陷阵。都说“贫困群众要脱贫,扶贫干部先脱皮”,在艰苦条件下、在百般困难中“马得福们”以“越雪山、涉险滩”的精气神,啃下扶贫这块“硬骨头”,成长为担当重任、能打硬仗的高素质干部。他们不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不断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为的就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

生成泽广时芳茂,鱼水情通乐韵谐。扶贫干部要时刻情牵百姓,心系民生。“马得福们”深知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靠的是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干。扶贫干部要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激发起乡亲走出贫困的内生动力,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要常奔波于田间地头、常穿梭于农家小院,让大家闻到扶贫干部身上的泥土味儿。贫困户贫困的原因千差万别,因此,扶贫路上切忌搞“一刀切”,扶贫干部务必要结合每个贫困户的特点和原因,逐人逐项走访摸底,询查贫困现状、探寻贫困根源,针对贫困户不同致贫原因“靶向用药”、“一户一策”,真正做到量身定做、精准施策。

山海相会,东西协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扶贫干部当不以山海为远,勇挑责任重担,提高工作水平,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不懈奋斗。

山海情电视剧观后感800字2

扶贫干部要当“山”“海”“情”的最佳代言人

近期,一部部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题的电视剧相继播出,《山海情》自然也被追捧、热议,该剧重现了闽宁扶贫协作中感人的故事。20多年来,一批批扶贫干部以“愚公移山”之志,用真心真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贫困群众搬迁、发展、致富想办法和谋思路,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是“山”“海”“情”的最佳代言人。

贫困群众要脱贫,扶贫干部先脱皮。1990年,宁夏南部山区海原群众要搬迁到首府银川市近郊的永宁县境内,作为扶贫干部的马得福,一心想帮助整个涌泉村吊庄移民到玉泉营,虽然出生于涌泉村,有着父亲代理村长的支持,但在搬迁过程中,也要面对老一辈人各种撒泼打滚不愿意搬的境地。无奈、心酸、扎心,一时间充斥了整个剧情,也许有些人会觉得很戏剧化,但像马得福一样的扶贫干部他们知道“贫困群众要脱贫,扶贫干部先脱皮”,从事扶贫工作必须要有“愚公移山”的意志、刮骨疗伤的气魄,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扑下身子,铆足干劲,攻坚克难,在扶贫路上永不停息,在艰苦条件和百般困难中啃下扶贫这块“硬骨头”。最终,50户涌泉村吊庄移民成为了玉泉营的第一批移民。

贫困群众要发展,观念转变要先行。贫困群众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问题,而如何写好搬迁群众“后半篇文章”,这就要面临搬迁群众的发展问题。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1996年,中央确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一批批援宁扶贫干部来到玉泉营,一场跨越2000多公里、历时20年多年的闽宁协作由此展开,以陈金山为代表的援宁扶贫干部与马得福为代表的本地基层干部同心同力动员搬迁群众外出务工、发展蘑菇种植,面对搬迁群众“不配合”“质疑”“观望”等心理,从思想观念和思想意识抓起,以率先尝试、示范带动、典型效应等方式,让能人赚取“第一桶金”,以能人的榜样力量提升搬迁群众积极参与发展的信心、勇气和决心,从根源上改变搬迁群众对新型产业和创业就业方式上的认知,推动形成正向激励,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贫困群众要致富,产业链要可持续。扶贫干部情牵百姓、心系民生,随着蘑菇棚的大量搭建,市场行情发生了变化,玉泉营的蘑菇滞销,扶贫产业发展的可持续自然也是扶贫干部重点关注的问题。办法总比困难多,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凌教授动员群众建起临时冷冻库和扩大销售范围及发展其他种植产业,进一步延伸了扶贫产业链,有效带动群众增收。当然,扶贫干部在搞扶贫工作时,要坚决避免“一刀切”,针对每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户的特点和致贫原因,以“对症下药”“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的方式,为其量身定做、精准施策。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在扶贫干部的努力下,在群众的勤劳勇敢下,产业帮扶、劳务输出、闽商创业等独具特色的“闽宁模式”,让原飞沙走石的“戈壁滩”变成了寸土寸金的“金沙滩”,成功地映射出了脱贫攻坚背景下的时代变革。

山海情电视剧观后感800字3

走稳走实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8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他们实现了脱贫,鼓励他们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走好乡村振兴之路。三十年来,下党乡的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前赴后继,一以贯之,以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精神,将昔日“九岭爬九年”的穷乡僻壤建设成为今天“天堑变通途”的美好家园,走出了一条极具样本意义的“摆脱贫困”之路。

纸短情长,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情真意切、饱含深情、语重心长,充满了对下党乡乡亲们、对八闽儿女的深厚感情和深切关怀,也激励广大基层干部在扶贫工作岗位上精准发力,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埋头苦干,力争把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走稳走实,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走稳走实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要精准。政策能否精准得到落实,关键在于制定政策者是否真真正正了解基层贫困现状,是否摸清贫困户的需求和制约脱贫的因素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三进下党”的故事已家喻户晓,而其中的精髓更是基层干部学习的重点。作为基层干部,我们是政策的宣传员,唯有熟读政策,才能更好地做好扶贫工作,切实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仍有个别干部,因自身不熟悉扶贫政策,对政策解读理解不不透,不清楚贫困户现状,导致在指导贫困户脱贫过程中无从下手,胡乱施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脱贫攻坚进度,也给贫困户带来损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走稳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就要求基层干部要心存滴水穿石的坚持之心,不断开阔进取,集思广益,牢牢把握脱贫攻坚的正确方向,深入分析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实际情况,在“精准”上下更大功夫,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进行帮扶,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尽最大能力让扶贫政策真正发挥作用。

走稳走实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要务实。虽然目前脱贫攻坚工作成绩斐然,但必须引起注意的是,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形式主义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地区将大部分精力用在填表上,根本没有精力去搞脱贫攻坚的实际工作,没有工夫去帮助贫困人口。这样看起来好看,督查时资料很全,但实际上扶贫工作根本就没有实际效果,也严重影响了脱贫攻坚的进度。“扶真贫,真扶贫”,在冲刺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征程上,只有毫不松懈才能笑到最后。面对形式主义问题这最后一块短板,要有立抓立改的精气神,也要有“滴水穿石”的坚定决心,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脱贫攻坚工作就是要实打实干,切实防止形式主义,不能搞花拳绣腿,不能搞繁文缛节,不能做表面文章。作为基层干部,不仅要如实做好相关扶贫数据统计,将扶贫工作公开透明,保证扶贫工作经受的住群众及网络媒体的监督考验,严防脱贫攻坚工作走过场、打折扣,更要坚持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调查,摸清致贫所在,了解群众需求,不断提升扶贫工作业务技能水平,帮助贫困户开扩发展渠道,发展特色产业,切实提高贫困户受益,真真正正扶贫。

走稳走实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要扶志。目前,一些地区的少数困难群众在思想上与国家扶贫的预期目的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甚至一些人还以当选“贫困户”为荣,自得其乐,不思进取。实际上,精神贫困比物质贫困更可怕,一个人的物质贫困可能只是一时,但精神贫困可能伴随一生。“扶贫先扶志”,小康不是别人送的,是靠自己创造的。最后这一关键的一公里,要转变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改变部分贫困群众认为国家支持、干部帮扶是“理所应当”的观念,改变“吃喝拉撒靠政府”的不良风气,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只有当贫困群众靠自身振作起来,学技术、学经营、勤劳作、善持家,政府帮一把,自己蹬一脚,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才能真正走完。

山海情电视剧观后感800字4

乡村振兴须下“滴水穿石”之功

“经过30年的不懈奋斗,下党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乡亲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幸福感、获得感,这生动印证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道理。”8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他们实现了脱贫,鼓励他们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下党乡位于闽东大山深处,是福建宁德地区寿宁县最边远的山乡,有寿宁的“西伯利亚”之称。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三进下党”,为扶贫工作留下嘱托,“滴水穿石”的奋斗精神在下党落地生根。

过去“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如今已是“鸾峰桥上沐春风,茶叶香里说丰年”。下党从全省唯一的“五无乡”到有了“下党小高速”,从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到人均可支配收入13066元,30年的惊人变化,有力地证明了“滴水穿石”精神的巨大作用力。

下党乡成功脱贫“摘帽”,既是全国脱贫攻坚路上的一个路标,又为乡村振兴敲响了催人奋进的鼓点,激励人们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努力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既要坚持统筹推进、全面振兴,又要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保证乡村振兴的质量效果。乡村振兴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特别需要滴水穿石的韧劲。

乡村振兴不是瞬息巨变,而是目标一致、矢志不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努力。“草帽书记”杨善洲退休后默默为家乡绿化荒山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0多年;老党员黄大发历时36年,绝壁凿出贵州“红旗渠”;“太行新愚公”李保国数十年如一日奋战在太行山,把荒山秃岭打造成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科学治沙的探路人”王有德二十多年坚持治沙播绿,在浩瀚的毛乌素沙漠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志之所向,一往无前;滴水穿石,方有神奇。乡村振兴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我们必须树立如钢的决心,下“滴水穿石”之功。

为者常至,行者常成。建设美丽乡村,需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各级领导干部要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襟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保持和发扬“滴水穿石”精神,接好建设美丽乡村的“接力棒”,推动乡村建设“芝麻开花节节高”。

山海情电视剧观后感800字5

以“滴水穿石”精神决胜脱贫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他们实现了脱贫,鼓励他们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胜关键阶段,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啃下这些“硬骨头”,还需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

滴水穿石贵在“准”,瞄准目标不放松。滴水惟有对准石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滴下去,才会造就出滴水穿石的神奇。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指出,到20xx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做好当下的脱贫攻坚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减少不必要的报表材料、形式主义的检查督导和走马观花的调研活动,切实给扶贫一线干部“减负”“松绑”,让他们全力出战,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

滴水穿石贵在“恒”,牢记使命不退缩。滴水之所以能够穿石,靠的就是日复一日的坚持,靠的就是永不退缩的韧劲,靠的就是愚公移山的执着。福建寿宁县下党乡这个曾经偏远闭塞的闽东山村,正是干部群众三十年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滴水穿石的精神,将昔日“九岭爬九年”的穷乡僻壤建设成为今天“天堑变通途”的美好家园,走出了一条极具样本意义的“摆脱贫困”之路。做好当下的脱贫攻坚工作,就要像下党乡的广大干部群众一样,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把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走稳走实,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滴水穿石贵在“柔”,扬优成势破难题。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功坚者又莫胜于水。水以柔克刚,能滴水穿石。做好当下的脱贫攻坚工作,既需要立足于实际又胸怀长远的实干,也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苦干,更要配合善于钻研、科学合理的巧干。面对一些贫困群众脱贫意识不强、内生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等问题,必须转变扶贫方式方法,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大力开展精神扶贫,从强化贫困群众脱贫意识着手,注重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山海情电视剧观后感800字

电视剧山海观后感1000字精选


记忆中难忘的事,经常是观看一些经典的影响记忆,观赏作品的同时也是与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我们将观后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观后感。整理我们的思维,写观后感不啻为一种好的方式。怎么写观后感呢?以下“电视剧山海观后感1000字精选”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1

《山海情》为我们呈现了宁夏西海固人民,在党和国家扶贫政策的引导下,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脱贫致富的艰难历程。没有“偶像光环”,只有一群满身“土气”的人,没有“公式化”剧情,只有朴实无华的画面,它让许多人的泪水唰唰往下掉。但20多年来发生在西海固的那些真实故事,远比电视剧中还要感人。

《山海情》原名《闽宁镇》,宁夏是“山”,福建是“海”,1996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带领工作小组,走访调研、科学谋划、全力推动,开始了福建对宁夏的对口帮扶。25年来,铁打的闽宁协作,流水的扶贫干部,变换的是人员面孔,不变的是责任情怀,更迭的是西海固面貌,凝结的是扶贫干部的初心。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xx年7月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他们身上坚守初心、勇担使命、无私奉献的精神。

25年,坚守初心,人民至上。《山海情》中的吴月娟,其原型是对口帮扶办公室原主任林月婵。1997年虽然她心中已有了“苦瘠甲天下”的心理准备,但是第一次踏足西海固时,仍然被现实情况深深震撼着。老师们在沙地上用树枝写字上课,衣衫破旧的农民严寒深夜在工厂前排队卖土豆。她下定决心要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和小组成员一起帮助农民牵线搭桥、介绍工作、洽谈待遇、安排生活,让西海固的农民收入翻了几番。新时代的基层干部要像他们一样,深入山区走村串户,诚心诚意帮助老百姓,解决民生困难,办好每一件涉及人民利益的小事。

2183名干部、专家志愿者,勇于担当,艰苦奋斗。现在西海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这背后离不开无数扶贫干部和志愿者兢兢业业的付出。陈金山人物原型是援宁干部樊学双,“凌教授”是“菌草之父”福建农业大学教授林占熺。创新形成“托养+扶贫车间+电商合作社”模式,帮助贫困重度残疾人自力更生、脱贫致富;包种包销包技术指导,形成“幸福草”种植“一条龙”服务,实现了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目前我们取得了脱贫攻坚战胜利,党员干部们莫要歇气松劲,还要真抓实干、接续奋斗,检查项目进度,巩固脱贫成果,织牢产业网,绘制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0,不求回报,真情奉献,久久为功。闽宁协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场跨越2000公里持续25年的“山海之恋”,是一颗又一个颗爱心的接力。“厦大高才生”郭闽航,代表的是援宁支教青年志愿者。福州女教师李丹瞒着父母来到隆德县支教,她一年入户家访35人次,自掏腰包资助6名贫困学生,为学校募捐2万多元。最后身患白血病,牵挂的依然是把剩余的医药费捐给贫困地区的孩子。她永远走了,却引来了更多“李丹”,数年来1146名教师、267名支教大学生足迹遍布海原县、隆德县、闽宁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们的身影永远镌刻在时代画卷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像他们那样有爱心、有恒心,乐于奉献,甘于付出,以“咬定青山不放松”韧劲,后任接着前任继续干,书写服务基层的精彩篇章。

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2

把握“三性”为乡村振兴“铸魂赋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摆脱贫困之后推进乡村振兴,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因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应把握好衔接的连续性、科学性、稳定性,注重从政策、制度、人才等方面着手,为乡村振兴铸魂赋能,确保乡村振兴高质量推进。

把握“连续性”,完善政策体系衔接。“实施乡村振兴,政策保障是定盘星。”要梳理现行扶贫政策,总结提炼脱贫攻坚中成熟的理论成果、实践经验,用于完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制度框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较脱贫攻坚历时更长、覆盖面更大,更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要保持现有资金、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持续加大就业、教育、社保、医疗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促进便利共享。要高度重视推动乡村的整体发展,完善和优化政策体系,促进特惠性政策向常规性、普惠性和长效性政策的转变,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要加大中央定点帮扶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力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引进信息、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体,着力搭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政策桥梁。

把握“科学性”,推动制度机制衔接。“实施乡村振兴,制度保障是压舱石。”要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议事决策、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制度机制,科学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推动脱贫攻坚有效机制办法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要把脱贫攻坚中呈现的“五级书记抓脱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责任机制衔接运用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战略中,构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形成靠前指挥、村级调度、包村抓户的作战责任体系。要持续推行“两长、两员”网格化治理机制,强化村党组织对村级民主管理领导,形成党支部主导、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治共建基层治理格局,进一步提升贫困人口“自主脱贫”的能力,实现“被动扶”到“主动兴”的转变。要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把“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衔接运用到乡村振兴战略中,融合党组织的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的市场优势,汇流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村集体经济,帮助群众增加收益,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

把握“稳定性”,强化人才力量衔接。“实施乡村振兴,人才保障是助推器。”要稳定拓展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发挥其农村群众工作经验丰富优势,参与村内重大事项研究决策,指导协助村“两委”落实乡村振兴各项任务,保证脱贫村发展思路的连续性,持续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要聚焦乡村重点产业发展,积极鼓励专家人才走下去、经营人才引进来、本土人才育起来,组建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指导产业发展,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人才扶持力度,吸引一批懂技术、善经营、有资金的在外务工人才返乡创业,不断培育增强乡村本土人才生产水平、致富本领、发展能力,推动形成大抓乡村振兴的乡村产业人才格局。要结合乡村发展科学设立公益岗位,衔接运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让其在林木管护、环境保洁、道路养护、河道巡视等多岗位持续发挥作用,不断提升参与感、获得感,切实集聚多方人才力量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持续奋斗。

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3

@基层干部您的“三心”小妙囊请签收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基层事务纷繁复杂,青年干部在开展群众工作时,经常会遇到这类问题:群众对我们不信任、不理解、不放心,工作难以开展,自身感到挫败,怎么办?对此,我们需要多一些“信心”“诚心”与“恒心”,收好用好“三心”小妙囊,探索高效解决群众问题的途径。

用好“信心”小妙囊,以自信之心安群众之“忧心”。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电视剧《山海情》中吴月娟的原型人物“福建林主任”林月婵,第一次站在宁夏这片土地上时,甚至难以相信人们可以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但她并没有被眼前景象吓退,而是秉持破釜沉舟的勇气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信心,挨家挨户动员百姓走出大山、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当今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上,必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困难。此时,基层干部作为建设祖国的生力军,一旦畏缩不前,人民群众又怎能看到希望?基层干部只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冲到前线,才能以一往无前的信心感染群众,使群众放下“担心”与“忧心”,汇集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共同办大事、下好全国一盘棋。

用好“诚心”小妙囊,用真诚之心解群众之“疑心”。谁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笔者近期参加了入村摸排疫情防控情况的工作,感慨良多。在摸排过程中,村干部对每家每户的情况了如指掌,群众对我们十分热情,不排斥、不拒绝,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个别群众依然心存疑虑,此时干部耐心十足、情理相融地讲解疫情防控政策的重要性,为之解惑、消除村民“疑虑之心”,从而获得村民的理解与支持配合。基层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群众不理解的情况,此时基层干部应当沉下性子静下心,讲群众听得进、听得懂的话,以真心实意对待群众,群众必将给予你同样的反馈,如此方可协力配合、共克难关。

用好“恒心”小妙囊,以贞恒之心应自身之“初心”。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三十二年如一日的“守岛英雄”王继才,跨越2000公里持续20多年的福建宁夏“山海情cp”……无不是在以恒心涵养初心。打铁还需自身硬,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广大青年干部必须细之又细、实而又实,在处理基层繁杂事务时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提高自身能力需要有恒心、有毅力。一方面,基层干部应当持之以恒学习理论知识,用坚实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另一方面,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也至关重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脚踏实地、稳扎稳打,才能筑牢为民服务的“初心”。

基层干部与群众距离最近、接触最广,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的工作为群众生活带来的变化,也可以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百姓的幸福感。新征程已经出发,我们更应用好“三心”小妙囊,以基层为青春的主战场,让梦想成奋斗的硬基石,勤做人民群众店小二,争当为民服务孺子牛!

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4

脱贫攻坚的春夏秋冬

我们与脱贫攻坚的故事很长很长,就像那奔流到海的千河万川,没有休止;我们与脱贫攻坚的故事很短很短,就像那迅速轮换的春夏秋冬,红了眼眶。

2020年9月中旬,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翟家镇组织开展的“结帮扶对,拍全家福”活动,将全镇62名帮扶干部、229户困难群众、508张温柔欢笑的面庞汇聚成了齐心携手、共同描绘美好生活的“同心圆”,留存下了波澜壮阔的属于脱贫攻坚的“四季”。

生于春,携手并肩的岁月在脸庞刻出了雨雪风霜。数千个日日夜夜,无数个三伏三九,纵使困难重重,你我都身披铠甲无所畏惧,你若问我是否值得,“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便是我的回答;纵使前路漫漫,你我都风雨兼程一往无前,你若问我是否值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便是我的回答。我们一起迎过风,闯过雨,我们脸上的雨雪风霜,群众扬起的嘴角就是我们的军功章。

长于夏,同舟共济的努力用双手照亮了前行之路。开展洁净扶贫、开办扶贫励志超市、开设扶贫公益岗、实施“农村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实施危房改造工程……我们穷尽一切办法、穷尽一切手段,只为困难群众的收入能高一点、愁容少一点、笑声多一点。帮扶干部细致入微的关怀,扶贫部门面面俱到的举措,让全镇广大困难群众有了保障、有了依靠。现在,房子变得明亮了,饮水变得清澈了,就连此刻的风都变得温柔甜美。

收于秋,芬芳迷人的硕果在眉眼闪烁出璀璨星光。时值金秋,丰收的芬芳点缀着火热康庄。困难群众脸上幸福的笑容与收获的盛景相得益彰。转过了四季、走过了雨雪、斩过了荆棘,在庚子盛秋我们汗水浇灌的事业终于迎来了收获。229户困难群众,446名困难群众年人均纯收入均已突破5000元,累计超过100名困难群众经过培训实现再就业,残疾困难群众全部发放辅助器具,爱心企业实现常态化帮扶……一个个数据的背后是我们每个人披星戴月、步履不停浇灌出的硕果。

藏于冬,四季无缺的坚守深情潜藏于这方寸之间。亲如一家,心心相交,帮扶帮出了希望,更结下了殷殷深情。不大的全家福,里面深藏着帮扶干部如山的责任;不大的全家福,里面结下的是彼此似海的真情。每家一张的全家福不仅是深情厚谊的彰显,更是帮扶干部继续砥砺前行的勇气和动力。此刻,号角吹响,我们依旧在路上;此刻,战鼓擂擂,我们依旧在拼搏。征程未有穷期,此刻我们正在携手并肩、众志成城,朝着更加伟大的、更加壮美的未来勇敢前行!

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5

近日《山海情》热播,该部剧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宁夏西海固地区的移民们在村干部的帮助和国家政策的帮扶下,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探索脱贫发展办法,建设新家园,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当前,我们正处于“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作为党员干部,要勤勤恳恳,胸怀人民,乘势而上,带领人民奋力书写“十四五”新篇章。

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扎根基层的坚定之心。剧中马得福从农校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基层工作,不管是山荒坡陡,缺水没路,条件艰苦,不适合生存的涌泉村,还是环境恶劣,没有水没有电,黄沙漫天的戈壁滩,马得福都毅然决然地选择完成“吊庄移民”工作,他那不怕苦、耐得住清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身为党员干部,我们应该摒弃浮躁的心,勇于去基层,敢于去一线,甘于去群众需要的地方,尽管基层没有城市的灯红酒绿,但要相信,在基层一线,也会有另一番生活的色彩和人生的精彩,如今,正处于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甘于清贫,不忘初心和使命,把自己的心在基层扎下根,奋力基层书写了不起的人生。

要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剧中马得福为了移民们能通上电和水,想尽一切办法拉移民,凑够六十户。好不容易能够超六十户了,中途却因条件恶劣,三户移民却中途返回了,差一户达到通电的标准,马得福懊恼自己未能拼死留下那三户。为了能通上电,连续五天堵变电所所长的决心让人感动,他那为了人民能过上幸福生活拼命努力的身影让人感动,身为党员干部,我们应该胸怀人民,切实为人民谋福利,真心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如今,“十四五”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我们应该把人民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努力奋斗,和人民同心同德,带领人民走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自信的顽强信念。剧中的马得福苦口婆心劝返吊庄户,他劝慰乡亲们,只要艰苦奋斗,一定会越来越好的,他通过努力,为乡亲们通上电,带领乡亲们探索脱贫办法,最终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他那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扎实肯干的品质值得称赞。身为党员干部,我们应该带头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通过努力奋斗,相信一定能实现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如今,正处于奋力起航的新时代,我们相信用汗水浇灌定能有所收获,用奋斗铺就定能抵达幸福,用实干担当定能托起中国梦。

关于电视剧山海观后感精选


读后感大全为您准备了电视剧山海观后感,相信你参阅以后一定会有所收获。很多人印象最深的不是读过的书,而是看过的电影,相信大家看完作品后一定会有不少感慨。这时我们可以把心中的想法写成一篇观后感,观后感要因数材料,概括文章内容。

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1

热剧《山海情》以宁夏闽宁镇为时代背景,讲述了九十年代西海固地区的基层人民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在福建省对口帮扶之下,不断克服困难,挑战困难,将希望的种子洒向这片爱得深沉的土地,终将“黄沙戈壁”建成“塞上江南”的故事。全剧以朴实无华的乡村情感勾勒出人物形象,多条故事线并行的叙述方式推动情节发展,浓重的地方方言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让人深深感受到跨越山海,真情不变的情感。

养过狗的人应该知道,家狗有个习性,只咬生不咬熟,就是它们见到陌生人才会吠叫,而对熟悉的人则会主动亲昵、摇尾相迎。达久木甲书记点赞的“狗见了都不咬”的扶贫干部,正是因为他们进村多了、入户久了,村里的家狗遇到,都把他们当成了自家人。

争当“狗见了都不咬”的好干部,就要心上有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坚持人民至上,就要求党员干部在各项工作中时时刻刻心上有民,扶贫干部直接接触扶贫一线生活困难、亟待帮扶穷困群众,更要做到心上有民、心系百姓。

如果“只居庙堂之高”,就无法知民情、晓民意、察民苦,既要“身入”又要“深入”,不能只做填表记录“表格式”扶贫、“数字式”脱贫,更要多深入百姓家中、田间地头了解群众实际所需所求,帮助解决生活面临的实际困难,才能成为“狗见了都不咬”的好干部。

争当“狗见了都不咬”的好干部,就要肩上有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所言:“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承诺如金,战鼓催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广大扶贫干部正是努力翻开人民美好生活的第一篇章,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第一责任人。

有些地区还存在“一发了之”“一股了之”“一分了之”的问题,个别扶贫干部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作风不扎实,发钱发物摆拍“艺术照”,“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的情况还偶有发生,“作秀式”扶贫还存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扶贫干部要有“铁肩膀”,担起人民美好生活的“大责任”,才能成为“狗见了都不咬”的好干部。

争当“狗见了都不咬”的好干部,就要身上有泥。扶贫干部要想把工作做好,就要听群众言、说群众话、办群众事。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工作就要接地气、有“泥土味”,不能摆出一副“小干部模样”高高在上,要坐上百姓炕头、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研判,了解真实情况,第一手资料,工作做细做实。特别是在“三区三州”这样的深度贫困地区,还存在语言的障碍等问题,扶贫干部说话做事要群众听得懂、看得见、心里清,只有脸上有汗、身上有土、脚上有泥才是群众认可的贴心人,才能成为“狗见了都不咬”的好干部。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需要更多“狗见了都不咬”的扶贫好干部继续砥砺奋进、坚持战斗,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凝聚磅礴力量!

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2

近日《山海情》热播,该部剧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宁夏西海固地区的移民们在村干部的帮助和国家政策的帮扶下,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探索脱贫发展办法,建设新家园,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当前,我们正处于“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作为党员干部,要勤勤恳恳,胸怀人民,乘势而上,带领人民奋力书写“十四五”新篇章。

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扎根基层的坚定之心。剧中马得福从农校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基层工作,不管是山荒坡陡,缺水没路,条件艰苦,不适合生存的涌泉村,还是环境恶劣,没有水没有电,黄沙漫天的戈壁滩,马得福都毅然决然地选择完成“吊庄移民”工作,他那不怕苦、耐得住清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身为党员干部,我们应该摒弃浮躁的心,勇于去基层,敢于去一线,甘于去群众需要的地方,尽管基层没有城市的灯红酒绿,但要相信,在基层一线,也会有另一番生活的色彩和人生的精彩,如今,正处于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甘于清贫,不忘初心和使命,把自己的心在基层扎下根,奋力基层书写了不起的人生。

要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剧中马得福为了移民们能通上电和水,想尽一切办法拉移民,凑够六十户。好不容易能够超六十户了,中途却因条件恶劣,三户移民却中途返回了,差一户达到通电的标准,马得福懊恼自己未能拼死留下那三户。为了能通上电,连续五天堵变电所所长的决心让人感动,他那为了人民能过上幸福生活拼命努力的身影让人感动,身为党员干部,我们应该胸怀人民,切实为人民谋福利,真心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如今,“十四五”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我们应该把人民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努力奋斗,和人民同心同德,带领人民走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自信的顽强信念。剧中的马得福苦口婆心劝返吊庄户,他劝慰乡亲们,只要艰苦奋斗,一定会越来越好的,他通过努力,为乡亲们通上电,带领乡亲们探索脱贫办法,最终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他那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扎实肯干的品质值得称赞。身为党员干部,我们应该带头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通过努力奋斗,相信一定能实现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如今,正处于奋力起航的新时代,我们相信用汗水浇灌定能有所收获,用奋斗铺就定能抵达幸福,用实干担当定能托起中国梦。

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3

脱贫攻坚的春夏秋冬

我们与脱贫攻坚的故事很长很长,就像那奔流到海的千河万川,没有休止;我们与脱贫攻坚的故事很短很短,就像那迅速轮换的春夏秋冬,红了眼眶。

2020年9月中旬,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翟家镇组织开展的“结帮扶对,拍全家福”活动,将全镇62名帮扶干部、229户困难群众、508张温柔欢笑的面庞汇聚成了齐心携手、共同描绘美好生活的“同心圆”,留存下了波澜壮阔的属于脱贫攻坚的“四季”。

生于春,携手并肩的岁月在脸庞刻出了雨雪风霜。数千个日日夜夜,无数个三伏三九,纵使困难重重,你我都身披铠甲无所畏惧,你若问我是否值得,“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便是我的回答;纵使前路漫漫,你我都风雨兼程一往无前,你若问我是否值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便是我的回答。我们一起迎过风,闯过雨,我们脸上的雨雪风霜,群众扬起的嘴角就是我们的军功章。

长于夏,同舟共济的努力用双手照亮了前行之路。开展洁净扶贫、开办扶贫励志超市、开设扶贫公益岗、实施“农村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实施危房改造工程……我们穷尽一切办法、穷尽一切手段,只为困难群众的收入能高一点、愁容少一点、笑声多一点。帮扶干部细致入微的关怀,扶贫部门面面俱到的举措,让全镇广大困难群众有了保障、有了依靠。现在,房子变得明亮了,饮水变得清澈了,就连此刻的风都变得温柔甜美。

收于秋,芬芳迷人的硕果在眉眼闪烁出璀璨星光。时值金秋,丰收的芬芳点缀着火热康庄。困难群众脸上幸福的笑容与收获的盛景相得益彰。转过了四季、走过了雨雪、斩过了荆棘,在庚子盛秋我们汗水浇灌的事业终于迎来了收获。229户困难群众,446名困难群众年人均纯收入均已突破5000元,累计超过100名困难群众经过培训实现再就业,残疾困难群众全部发放辅助器具,爱心企业实现常态化帮扶……一个个数据的背后是我们每个人披星戴月、步履不停浇灌出的硕果。

藏于冬,四季无缺的坚守深情潜藏于这方寸之间。亲如一家,心心相交,帮扶帮出了希望,更结下了殷殷深情。不大的全家福,里面深藏着帮扶干部如山的责任;不大的全家福,里面结下的是彼此似海的真情。每家一张的全家福不仅是深情厚谊的彰显,更是帮扶干部继续砥砺前行的勇气和动力。此刻,号角吹响,我们依旧在路上;此刻,战鼓擂擂,我们依旧在拼搏。征程未有穷期,此刻我们正在携手并肩、众志成城,朝着更加伟大的、更加壮美的未来勇敢前行!

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4

“云端鹊桥”让教育扶贫“燃”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教育扶贫”直指致贫落后的根源,是彻底稳定脱贫的重要推手。发挥“互联网+”的强大优势,用心用情用力助燃教育扶贫之火炬,支持贫困地区教师提升专业能力,为孩子提供平等、开放的远程教育平台,缩小城乡、东西部教育资源差距,补齐农村教育短板,成为提高教育脱贫质量、完成好东西协作扶贫和对口支援这项硬任务的重要推手。

架好“云端鹊桥”,千里情缘一网牵。今年疫情期间,视频会议让工作部署快速落地,健康大数据让跨地域排查变得迅捷,网络直播带货为滞销农产品打开销路,在线学习让广大师生停课不停学。增强教育扶贫的后劲,需要发掘云端网络优势,筑牢结对帮扶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向教育落后地区的持续快速流通。架好“云端”鹊桥,受援地政府应抓住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新基建”的契机,加快互联网+教育平台建设,支持受援学校与支援校实现“鹊桥”匹配对接。支援地要通过调研把握受援地教师“云端”交流需求,精选教育资源,优化交流方式,构筑互联互通的网络立交“车道”;要紧扣受援地教育的动态发展需求,对本地教育云的功能进行拓展升级,让“云端”鹊桥稳固耐用、功能强劲。

开好“云端”学堂,隔空相会续情缘。“云端鹊桥”担负着优质教育资源互联共享的使命,承载着受援地教育振兴的希望。增强“鹊桥”承载力,发挥其巨大优势,需要开设好多样的“云端”学堂。要赋予优质教育资源查阅调取的最优权限,让受援地师生的自学随时随地、各取所需;要制定结对帮扶地区之间、结对校之间的“云”教研制度,定期举办网络协同备课、在线教研,让先进的教学理念、优秀的教学经验时时在线、交流不断;要建立“云端”教师研修工作室,发挥骨干教师“头羊”作用,带动受援地教师的团队建设与专业成长;要开展远程互动课堂,让受援地孩子跨越空间阻隔,与同龄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从而让“云端鹊桥”有说不完的教育话题,有讲不完的暖心故事,演绎绵绵不断的教育情缘。

做好“鹊桥”养护,携手同行不打烊。“鹊桥”要耐用,时刻需养护。要做好网络安全防范,既防止有害信息的嵌入、传播,也防止师生个人信息的泄露,还要警惕外来“黑客”的干扰,确保“云端鹊桥”坚固耐用;要不断更新完善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受援地师生的发展性、多样性需求,帮助他们跟上教育发展的时代节拍;要不断完善“鹊桥”上的交流方式,充分发挥5G优势,让“云端”沟通更流畅、更接地气;要同心协力提升“云端”活动品质,用高质量学习增强“鹊桥”相会的愉悦感、获得感、幸福感。真正让“云端鹊桥”成为受援地师生发展的空中“加油站”,尽快补齐农村教育的短板,让受援地教师早日攀上专业发展的五彩祥云,为受援地孩子们播撒更多甜润的成长甘露,打通教育扶贫的“最后一公里”。

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5

滴水穿石 打通扶贫“蜀道”“最后一米”

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关键期,各地扶贫工作攻坚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他们实现了脱贫,鼓励他们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走好乡村振兴之路。下党致富的甜头增涨了我们脱贫劲头,更为各地打通扶贫“蜀道”“最后一米”指明了奋进奔头。

脱贫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经过30年的不懈奋斗,下党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乡亲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幸福感、获得感,这生动印证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道理。滴水穿石,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有成果,这是自然于我们的启示。经过长期努力,脱贫攻坚战已到了“挖穷根”“拔坚钉”的紧要关头,容不得歇脚松气,决不能半途而废。书写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既要保有重整旗鼓再出发的激情,更要坚持发扬绳锯木断的胆识、铁杵成针的韧劲、金石可镂的信心,才能翻越扶贫“蜀道”,击碎乡村振兴路上的“拦路石”。

“狭路相逢勇者胜”,涵养敢扶贫的“攻坚水”。滴水穿石,表面上有以卵击石的不可能之感,实则蕴含破土而出的必然深意。“脱贫梦”“致富梦”就像种子发芽,只有破土而出,才有机会茁壮成长,突破第一步最重要。万事开头难,强调的正是要有勇气迈出第一步。下党乡位于闽东宁德的大山深处,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全乡没有一条公路,交通十分不便,素有“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的说法。再苦再难,下党人从未放弃,始终昂扬敢想敢干、先做先行的斗志风气。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30年努力,下党以强大的人和战胜了天时地利的不便,打造了振兴通途和新貌。脱贫攻坚,不能因为顽石就忽视了滴水之力,脱贫攻坚就要敢于“硬碰硬”。我们要比问题更坚、比硬骨更硬,咬紧“敢”的牙关,捏紧“干”的拳头,做到尽锐出战、迎难而上。

“一枝一叶总关情”,永葆真扶贫的“民心向”。滴水穿石,水滴落的方向永远向下,只有方向唯一,才能形成最大合力将石头穿破。脱贫攻坚不是某一个人负重前行,而是干部群众并肩同行,共同奋斗开创美好。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带领人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真正打破“贫困石”。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三进下党调研指导扶贫工作。第一次是1989年7月19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乘车近3个小时、步行2个多小时,冒着酷暑到下党乡访贫问苦,帮助解决发展难题。习近平总书记不惧艰辛“三进下党”,正是一颗为民初心激励他披荆斩棘。不走百姓走过的路、不去群众生活的家,如何真正找准脱贫攻坚痛点难点,怎能真正实现人民富裕。脱贫攻坚,要坚持人民至上,加大下基层和真调研力度,创新人民参与脱贫方式方法,凝聚强大的脱贫合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修炼真脱贫的“穿石功”。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持之以恒的执着韧劲是成功的根本。一方面,脱贫摘帽不是“雨后春笋”,企图一场“扶贫雨”就能脱贫的急功近利思想要不得,虚假脱贫、“算出来的脱贫”更要坚决抵制。另一方面,脱贫攻坚没有“完成时”,要大力推进乡村振兴防止返贫、新贫出现,“脱贫不脱政策”“摘帽不摘监管”的功夫要继续做下去,严防“享乐官”“甩手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希望乡亲们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这既是对下党党员干部群众提出的新希望,也是对全国脱贫攻坚工作指明的新要求。脱贫攻坚,久久为功。各地要坚持弘扬真抓实干作风,大力整治脱贫攻坚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淬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内功。

滴滴“攻坚水”,穿破“贫困石”。6年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0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1.7%,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脱贫攻坚明年就要收官,在这个决胜的关键阶段,我们要以下党为榜样,激发弱鸟先飞敢干、滴水穿石苦干、愚公移山实干之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6

观《山海情》走乡村振兴路

近日,随着新时代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山海情》大结局,这部激起全民讨论的电视剧也落下帷幕。该剧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西海固的人民和干部们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的号召,完成异地搬迁,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通过辛勤劳动和不懈探索,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

该剧以丰富感人的剧情、技艺精湛的演技,让观众大饱眼福,也生动再现了扶贫攻坚路上的一个剖面,触动着每一个基层干部的心。同时,让基层干部坚定信念,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交接棒。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奋力构筑基层堡垒,凝聚乡村“战斗魂”。农村党组织是党的最基层组织,是宣传党的主张、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承担着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有关经济任务,所以加强党支部的建设工作起到了决定性的穿针引线作用。只有打造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才能聚集各项优势资源,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广大的基层党员干部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应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保持政治坚定和头脑清醒,充分认识基础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坚持务实作风和联系群众,解放思想,凝聚发展力,始终做到与党中央同心共向,与时代要求同步共进,与人民群众同拍共鸣,凝聚人心、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民生。同时,更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能力,成为引领农村发展的“引擎”,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积极招纳技术人才,提升乡村“兴旺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人才是乡村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基层党组织要不遗余力招贤纳士,要吸引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向基层回流,这就要提升基层人才的待遇问题,以利益激励为后盾,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增进人才发展的推动力,解决人才的住房、户口、就医、子女读书等琐事,彰显对人才的满满诚意和浓浓情意,如此他们才能安心创造价值。其次,还要积极培育乡村建设接班人,让走出家乡的有志青年反哺家乡建设,将自己在外界所学知识带回家乡服务家乡建设,同时与村民互助共享,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再次,以真心实意的情感关怀,做好人才工作不仅需要制度和资金保障,更重要的是要打好“感情牌”,以情招才引才留才,增强人才的归属感荣誉感。最后,加强对人才的党性政治教育,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把党性教育和红色革命教育作为强化人才政治引领的重要方式,让人才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高昂的斗志,立足本职、创先争优,弘扬发展大国之风,为乡村建设发展建言献策。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先绘制发展蓝图,指明乡村“发展路”。“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没有具体谋划和长远布局,就匆匆上马各种项目,就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尴尬局面。要以准确判断的前瞻性谋划工作细则,不仅要把握各项任务的时间点,确保按时完成;更要留出巩固提升时间,确保工作实效。乡村的发展蓝图就好似乡村振兴宏伟画卷上的一个个“像素”,要以深思熟虑布局发展蓝图。因此,在规划发展蓝图时必须积极考虑发展远景,深挖发展潜力,为乡村振兴指明方向。如今,在新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旧艰巨,在前进的道路上仍然有着各类意料之外的风险困难,唯有先一步发现解决难题,方能赢得发展先机。站在崭新的历史起点,更要借鉴以往的优秀经验,确保行动到位、措施有效,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7

随着脱贫攻坚的圆满收官,中国完成了一个美好历史篇章的翻页。此时热映的《山海情》,不仅仅是讲述黄土地上贫困群众走出大山的扶贫历程,它还是一场引领我们回归大山的寻根之旅。这部剧将当年那段扶贫岁月的喜怒哀乐演绎得酣畅淋漓,扶贫没有那么简单,尤其是遇到“问题人物”的时候,更是难上加难,但就是这样简单而又真实的故事,才充满了人情味。

扶贫最先扶思想,敢做敢为当为先。剧中当凌一农教授坐着三八大杠的后座,揪着得宝的衣角,呛着漫天黄沙带来了蘑菇技术,却被村民笑话。能赚钱都想弄,要垫钱又都缩回去了,贫困的乡民对于一丝一毫的花钱都不敢尝试,越穷越保守,越保守越穷,这就是制约发展的“小农思想”,但经历过一番生死回来之后的马得宝,却有着这样的勇气。而蘑菇换来的千把块钱真正地冲破了他们的思想,政府下发了扶贫无息贷款,村民们也都纷纷开启了大棚种植菌菇之旅。这让我不由联想到脱贫攻坚的每一位驻村干部,为了打消乡民的疑惑、顾虑、不信任,他们远请专家、近访乡贤,排查情况、摸底调研,真正的实干赢得了信任。做事冲在前面,拿自己当排头兵,带着村民们一起走,这才是干部。

扶贫其次畅通达,四通八达是关键。“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一句常喷涂在墙壁上的宣传语,但却真真切切反应了交通的重要性。交通的不便利带来的是当地生态脆弱,产业发展缓慢、单一,是思想保守,难以接受新事物的闭塞,是村民的蘑菇滞销和被压价收购的无奈。先修路通电通水,把基础设施建设好,才能提供更好的生存生活条件,才能吸引更多人走进乡村。所以在扶贫路上,我们不断在建设交通,干部们哪怕只有铁镐、铁锤,也要带着村民遇山开山、遇水劈水,凿出一条走向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才能打通乡村的“财路”。

扶贫长久看教育,坐吃山空要不得。白崇礼校长,他是村里唯一的读书人,他应该保持着自己的体面,斯斯文文用言语、用文字批判。可他却做得不像读书人,他磨破了嘴,跑断了腿,受尽了家长嘲笑与冷眼,也在所不惜。只因他知道退学不是结束,退学是命运由不得自己掌握的开始啊!他努力去改变下一代,他信奉的理念就是“读书改变命运”,希望的就是下一代能拥有自由选择命运的权力。我们的脱贫工作就是这样的,我们国家的成功不会以放弃任何一个人为代价,脱贫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都将并肩前行。

听到大西北悲怆苍凉的曲调潸然泪下,回顾那个筚路蓝缕、却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峥嵘岁月,内心汹涌澎湃、热泪盈眶。山海情,满是官民情、兄弟情、师生情!

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8

把握“三性”为乡村振兴“铸魂赋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摆脱贫困之后推进乡村振兴,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因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应把握好衔接的连续性、科学性、稳定性,注重从政策、制度、人才等方面着手,为乡村振兴铸魂赋能,确保乡村振兴高质量推进。

把握“连续性”,完善政策体系衔接。“实施乡村振兴,政策保障是定盘星。”要梳理现行扶贫政策,总结提炼脱贫攻坚中成熟的理论成果、实践经验,用于完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制度框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较脱贫攻坚历时更长、覆盖面更大,更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要保持现有资金、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持续加大就业、教育、社保、医疗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促进便利共享。要高度重视推动乡村的整体发展,完善和优化政策体系,促进特惠性政策向常规性、普惠性和长效性政策的转变,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要加大中央定点帮扶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力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引进信息、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体,着力搭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政策桥梁。

把握“科学性”,推动制度机制衔接。“实施乡村振兴,制度保障是压舱石。”要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议事决策、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制度机制,科学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推动脱贫攻坚有效机制办法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要把脱贫攻坚中呈现的“五级书记抓脱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责任机制衔接运用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战略中,构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形成靠前指挥、村级调度、包村抓户的作战责任体系。要持续推行“两长、两员”网格化治理机制,强化村党组织对村级民主管理领导,形成党支部主导、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治共建基层治理格局,进一步提升贫困人口“自主脱贫”的能力,实现“被动扶”到“主动兴”的转变。要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把“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衔接运用到乡村振兴战略中,融合党组织的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的市场优势,汇流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村集体经济,帮助群众增加收益,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

把握“稳定性”,强化人才力量衔接。“实施乡村振兴,人才保障是助推器。”要稳定拓展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发挥其农村群众工作经验丰富优势,参与村内重大事项研究决策,指导协助村“两委”落实乡村振兴各项任务,保证脱贫村发展思路的连续性,持续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要聚焦乡村重点产业发展,积极鼓励专家人才走下去、经营人才引进来、本土人才育起来,组建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指导产业发展,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人才扶持力度,吸引一批懂技术、善经营、有资金的在外务工人才返乡创业,不断培育增强乡村本土人才生产水平、致富本领、发展能力,推动形成大抓乡村振兴的乡村产业人才格局。要结合乡村发展科学设立公益岗位,衔接运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让其在林木管护、环境保洁、道路养护、河道巡视等多岗位持续发挥作用,不断提升参与感、获得感,切实集聚多方人才力量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持续奋斗。

[荐]扶贫电视剧山海观后感集锦


读后感大全精选专题推荐:“扶贫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让我们深受启发,观后感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这时我们最好专心写一篇观后感。观后感要善于总结零碎和模糊的思想,找到其中具有突出性的进行描写。针对作品有什么好的观后感可以参考呢?栏目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扶贫电视剧山海观后感,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扶贫电视剧山海观后感(篇1)

扶贫干部要当“山”“海”“情”的最佳代言人

为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近期,一部部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题的电视剧相继播出,《山海情》自然也被追捧、热议,该剧重现了闽宁扶贫协作中感人的故事。20多年来,一批批扶贫干部以“愚公移山”之志,用真心真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贫困群众搬迁、发展、致富想办法和谋思路,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是“山”“海”“情”的最佳代言人。

贫困群众要脱贫,扶贫干部先脱皮。1990年,宁夏南部山区海原群众要搬迁到首府银川市近郊的永宁县境内,作为扶贫干部的马得福,一心想帮助整个涌泉村吊庄移民到玉泉营,虽然出生于涌泉村,有着父亲代理村长的支持,但在搬迁过程中,也要面对老一辈人各种撒泼打滚不愿意搬的境地。无奈、心酸、扎心,一时间充斥了整个剧情,也许有些人会觉得很戏剧化,但像马得福一样的扶贫干部他们知道“贫困群众要脱贫,扶贫干部先脱皮”,从事扶贫工作必须要有“愚公移山”的意志、刮骨疗伤的气魄,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扑下身子,铆足干劲,攻坚克难,在扶贫路上永不停息,在艰苦条件和百般困难中啃下扶贫这块“硬骨头”。最终,50户涌泉村吊庄移民成为了玉泉营的第一批移民。

贫困群众要发展,观念转变要先行。贫困群众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问题,而如何写好搬迁群众“后半篇文章”,这就要面临搬迁群众的发展问题。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1996年,中央确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一批批援宁扶贫干部来到玉泉营,一场跨越2000多公里、历时20年多年的闽宁协作由此展开,以陈金山为代表的援宁扶贫干部与马得福为代表的本地基层干部同心同力动员搬迁群众外出务工、发展蘑菇种植,面对搬迁群众“不配合”“质疑”“观望”等心理,从思想观念和思想意识抓起,以率先尝试、示范带动、典型效应等方式,让能人赚取“第一桶金”,以能人的榜样力量提升搬迁群众积极参与发展的信心、勇气和决心,从根源上改变搬迁群众对新型产业和创业就业方式上的认知,推动形成正向激励,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贫困群众要致富,产业链要可持续。扶贫干部情牵百姓、心系民生,随着蘑菇棚的大量搭建,市场行情发生了变化,玉泉营的蘑菇滞销,扶贫产业发展的可持续自然也是扶贫干部重点关注的问题。办法总比困难多,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凌教授动员群众建起临时冷冻库和扩大销售范围及发展其他种植产业,进一步延伸了扶贫产业链,有效带动群众增收。当然,扶贫干部在搞扶贫工作时,要坚决避免“一刀切”,针对每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户的特点和致贫原因,以“对症下药”“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的方式,为其量身定做、精准施策。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在扶贫干部的努力下,在群众的勤劳勇敢下,产业帮扶、劳务输出、闽商创业等独具特色的“闽宁模式”,让原飞沙走石的“戈壁滩”变成了寸土寸金的“金沙滩”,成功地映射出了脱贫攻坚背景下的时代变革。

扶贫电视剧山海观后感(篇2)

近日《山海情》热播,该部剧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宁夏西海固地区的移民们在村干部的帮助和国家政策的帮扶下,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探索脱贫发展办法,建设新家园,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当前,我们正处于“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作为党员干部,要勤勤恳恳,胸怀人民,乘势而上,带领人民奋力书写“十四五”新篇章。

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扎根基层的坚定之心。剧中马得福从农校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基层工作,不管是山荒坡陡,缺水没路,条件艰苦,不适合生存的涌泉村,还是环境恶劣,没有水没有电,黄沙漫天的戈壁滩,马得福都毅然决然地选择完成“吊庄移民”工作,他那不怕苦、耐得住清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身为党员干部,我们应该摒弃浮躁的心,勇于去基层,敢于去一线,甘于去群众需要的地方,尽管基层没有城市的灯红酒绿,但要相信,在基层一线,也会有另一番生活的色彩和人生的精彩,如今,正处于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甘于清贫,不忘初心和使命,把自己的心在基层扎下根,奋力基层书写了不起的人生。

要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剧中马得福为了移民们能通上电和水,想尽一切办法拉移民,凑够六十户。好不容易能够超六十户了,中途却因条件恶劣,三户移民却中途返回了,差一户达到通电的标准,马得福懊恼自己未能拼死留下那三户。为了能通上电,连续五天堵变电所所长的决心让人感动,他那为了人民能过上幸福生活拼命努力的身影让人感动,身为党员干部,我们应该胸怀人民,切实为人民谋福利,真心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如今,“十四五”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我们应该把人民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努力奋斗,和人民同心同德,带领人民走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自信的顽强信念。剧中的马得福苦口婆心劝返吊庄户,他劝慰乡亲们,只要艰苦奋斗,一定会越来越好的,他通过努力,为乡亲们通上电,带领乡亲们探索脱贫办法,最终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他那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扎实肯干的品质值得称赞。身为党员干部,我们应该带头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通过努力奋斗,相信一定能实现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如今,正处于奋力起航的新时代,我们相信用汗水浇灌定能有所收获,用奋斗铺就定能抵达幸福,用实干担当定能托起中国梦。

扶贫电视剧山海观后感(篇3)

把握“三性”为乡村振兴“铸魂赋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摆脱贫困之后推进乡村振兴,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因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应把握好衔接的连续性、科学性、稳定性,注重从政策、制度、人才等方面着手,为乡村振兴铸魂赋能,确保乡村振兴高质量推进。

把握“连续性”,完善政策体系衔接。“实施乡村振兴,政策保障是定盘星。”要梳理现行扶贫政策,总结提炼脱贫攻坚中成熟的理论成果、实践经验,用于完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制度框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较脱贫攻坚历时更长、覆盖面更大,更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要保持现有资金、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持续加大就业、教育、社保、医疗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促进便利共享。要高度重视推动乡村的整体发展,完善和优化政策体系,促进特惠性政策向常规性、普惠性和长效性政策的转变,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要加大中央定点帮扶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力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引进信息、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体,着力搭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政策桥梁。

把握“科学性”,推动制度机制衔接。“实施乡村振兴,制度保障是压舱石。”要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议事决策、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制度机制,科学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推动脱贫攻坚有效机制办法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要把脱贫攻坚中呈现的“五级书记抓脱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责任机制衔接运用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战略中,构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形成靠前指挥、村级调度、包村抓户的作战责任体系。要持续推行“两长、两员”网格化治理机制,强化村党组织对村级民主管理领导,形成党支部主导、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治共建基层治理格局,进一步提升贫困人口“自主脱贫”的能力,实现“被动扶”到“主动兴”的转变。要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把“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衔接运用到乡村振兴战略中,融合党组织的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的市场优势,汇流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村集体经济,帮助群众增加收益,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

把握“稳定性”,强化人才力量衔接。“实施乡村振兴,人才保障是助推器。”要稳定拓展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发挥其农村群众工作经验丰富优势,参与村内重大事项研究决策,指导协助村“两委”落实乡村振兴各项任务,保证脱贫村发展思路的连续性,持续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要聚焦乡村重点产业发展,积极鼓励专家人才走下去、经营人才引进来、本土人才育起来,组建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指导产业发展,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人才扶持力度,吸引一批懂技术、善经营、有资金的在外务工人才返乡创业,不断培育增强乡村本土人才生产水平、致富本领、发展能力,推动形成大抓乡村振兴的乡村产业人才格局。要结合乡村发展科学设立公益岗位,衔接运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让其在林木管护、环境保洁、道路养护、河道巡视等多岗位持续发挥作用,不断提升参与感、获得感,切实集聚多方人才力量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持续奋斗。

扶贫电视剧山海观后感(篇4)

脱贫攻坚做到“三好”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陕西考察时指出,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战即将打赢,我们应该在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总结出一套长效机制,推进人民群众生活再上新高。

配强一名好书记,致富带头受人拥戴。党委书记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在基层得以落实的“领头雁”,在新时期新常态下,只有通过选优配强社区党委书记这一关键岗位,才能有力夯实社区党组织基础,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使基层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再出实效。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带头致富能力强”的用人标准,将社区内返乡创业能人、复退军人、退休机关干部、大学生社区官等群体中基础素质较好、群众公认度较高的人员充实到后备干部库中,当作接班人进行重点培养。通过不断完善社区后备干部队伍选拔制度,增强社区发展潜力和后劲,吸引更多的社区创新创业人才回家任职,带领大家勤劳致富。

建设一个好班子,凝心聚力共谋发展。一个好的集体,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党委班子。只有好的党委班子,才能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带领社区集体在勤劳致富工作中长期位于领先地位。为此,我们要始终保持“全面抓、从严抓、经常抓”的政治定力,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固定学习日、主题党日活动等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会前一刻钟”学习制度,精选学习内容,学深学透新思想,精准把握工作“风向标”。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合力,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选准一个好路子,促进推动强村富民。在探索发展新路的过程中“拿来主义”是见效最快的,我们在借鉴经济发达地区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要注意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探索多种脱贫致富的路子。选对路子,是一个地区脱贫致富、发展进步的关键。第一书记、党委书记要多到田间地头去,访民情,查民难,切实了解群众期盼的好路子是什么,并带头实施,充分发挥好党员干部引领带头和先锋模范作用。基层最缺的是资金,选准路子后,上级有关领导部门要出资金、给政策,确保好路子能够走下去、行得通、可持久,打破贫困群众心中的畏难情绪,建立自主脱贫的信心,最终达到真脱贫、脱真贫,走向美好生活。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配强一名好书记、建设一个好班子、选准一个好路子至关重要,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实现长效脱贫、永久脱贫。

扶贫电视剧山海观后感(篇5)

扶贫路上: 我与第一书记的对话

他不爱多言,但事事都能看到他。脱贫攻坚有他,解决矛盾有他,发展产业有他,疫情防控有他。朴实是他,高尚也是他。他是四川省广元市钟岭村第一书记李书记,在我跟他对话中,我深受启迪。

“李书记,你现在既是第一书记又要代村书记的工作,压力大吗?”

“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不要畏惧压力,压力即是动力。”李书记说道。

钟岭村是一个贫困村,村干部结构偏老龄化,群众思想保守,产业发展滞后。2018年下半年,因村支部书记身体状况欠佳,请假在外看病。多方考量之下,暂由李书记全面主持钟岭村工作。帮扶工作和脱贫攻坚的重担全都压在了肩上。在他的努力下,两处居民点建成,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2018年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圆满完成,初步建成了520亩笋用竹产业园和200亩藤椒特色园,带领大家积极探索出“竹下鸡”“藤椒鸡”循环种养殖、长短结合的优质集体产业;1200平米养牛场建成后,寻找业主进场养牛,通过收取租金的方式来壮大集体经济收入;鼓励老百姓发展户办小庭院,原本周边荒废的土地,也种起了蔬菜,围起了鸡圈。2018年10月,村委会院坝里开起了热闹的分红大会。钟岭村于2018年整村脱贫。

“李书记,这次有政策,像你这种情况可以申请回去啊!”

“脱贫任务还没完成,我的身体情况我清楚,放心吧。”

李书记因身体原因,每次吃主食前都需要打针才能进食。在驻村期间,也时常因为工作忙,导致饭没吃到点上,生病住院过几次。本想着借着这次可以申请回去的政策,劝说他。刚开口就被阻止了,没有人能拗得过他执拗的性格。我们都知道他放不下在这里的贫困户,放不下身上的脱贫担子。舍小家顾大家,周末休息日也总能看到他在村里忙里忙外。他认为,只要我们先干起来,群众才能跟上。

“李书记,这次捐款,大家差不多都是捐的100~200元表示心意,你跟大家差不多就可以了。”

“不了,他们在前线冒着生命的危险,我们至少是安全的,能够帮点忙是应该的。”

大年初二,李书记即刻到村履职。在疫情防控初期,一方面口罩难买,另一方面群众不重视,不戴口罩攒堆堆烤火、聊天现象常见,甚至还有不听招呼走亲访友的。对此,李书记带着村干部、工作队员分别挨家挨户打招呼。同时李书记又是北庙乡所有村中第一个组织捐款的,李书记自身既要供养女儿上大学,还住着公租房,捐了1000元。截止3月10日,李书记组织钟岭村共捐款7120元,支持疫情前线工作。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中国,有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身在一线,爬山路、迎风雪、战贫困。李书记是百万人中的一个,在扶贫路上我看到了他“最美的模样”,老百姓信他、敬他、爱他!

扶贫电视剧山海观后感7篇


观后感的叙述要简述,抓住要点,不能太长,什么样的作品名观后感算是优秀的,你是否在找一篇就参考意义的参考范文呢?以下是我们收集整理的“扶贫电视剧山海观后感”,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扶贫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1

近日《山海情》热播,该部剧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宁夏西海固地区的移民们在村干部的帮助和国家政策的帮扶下,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探索脱贫发展办法,建设新家园,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当前,我们正处于“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作为党员干部,要勤勤恳恳,胸怀人民,乘势而上,带领人民奋力书写“十四五”新篇章。

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扎根基层的坚定之心。剧中马得福从农校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基层工作,不管是山荒坡陡,缺水没路,条件艰苦,不适合生存的涌泉村,还是环境恶劣,没有水没有电,黄沙漫天的戈壁滩,马得福都毅然决然地选择完成“吊庄移民”工作,他那不怕苦、耐得住清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身为党员干部,我们应该摒弃浮躁的心,勇于去基层,敢于去一线,甘于去群众需要的地方,尽管基层没有城市的灯红酒绿,但要相信,在基层一线,也会有另一番生活的色彩和人生的精彩,如今,正处于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甘于清贫,不忘初心和使命,把自己的心在基层扎下根,奋力基层书写了不起的人生。

要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剧中马得福为了移民们能通上电和水,想尽一切办法拉移民,凑够六十户。好不容易能够超六十户了,中途却因条件恶劣,三户移民却中途返回了,差一户达到通电的标准,马得福懊恼自己未能拼死留下那三户。为了能通上电,连续五天堵变电所所长的决心让人感动,他那为了人民能过上幸福生活拼命努力的身影让人感动,身为党员干部,我们应该胸怀人民,切实为人民谋福利,真心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如今,“十四五”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我们应该把人民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努力奋斗,和人民同心同德,带领人民走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自信的顽强信念。剧中的马得福苦口婆心劝返吊庄户,他劝慰乡亲们,只要艰苦奋斗,一定会越来越好的,他通过努力,为乡亲们通上电,带领乡亲们探索脱贫办法,最终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他那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扎实肯干的品质值得称赞。身为党员干部,我们应该带头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通过努力奋斗,相信一定能实现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如今,正处于奋力起航的新时代,我们相信用汗水浇灌定能有所收获,用奋斗铺就定能抵达幸福,用实干担当定能托起中国梦。

扶贫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2

3天,追完了《山海情》,很久没追剧了,身体还真有点儿吃不消,因为又哭又笑的,情感也透支了。

网上对于《山海情》是好评如潮,导演和团队以及过往作品免不了又被拿出来科普一番,作为孔笙导演的老粉丝,我们笑笑,看剧就好。

此剧的好,立意、题材、故事、团队……无一不是恰到好处,多一分则用力过猛失之矫作,少一分则隔靴搔痒流于表面。甚至连播出时间,也是恰恰好,正值我们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内胜疫情外斗美帝、士气刚猛的关键时期。真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但这一切,必须立足于两个字——真实。如果没有一代又一代中华优秀儿女的努力拼搏,如果不是脱贫攻坚在决胜年如期取得那么好的成果,再好的团队也讲不好再好的故事。

如果不是看了此剧,即使是身为福建人的我,也会有很多的不知道。

原来,多年以前听友人说的“援宁一年归来,此生再也不想吃马铃薯”并非夸张之词;(剧中“顿顿洋芋洋芋还是洋芋”,“卖不出去的蘑菇也只是个带把的洋芋”等台词,没有亲身经历过,想必体会不深。)

原来,街上常常可见的宁夏特产店,他们的背后,还连带着那么多的家庭产业,我们原该多驻足;(看过了西海固地区风吹石头跑的荒凉景象,就不要再惦念小时候爱喝的发菜汤了,枸杞、葡萄酒、滩羊,才是更有营养符合环保的好东西啊。)

原来,小时候常听的段子里,我们闽南地区在全国各地跑的业务员,说着“同几,你家的棉被骚(烧)不骚(烧)啊”,那是要顶着多大的风险在住店;(不但有露宿街头的风险,还有被骚扰的风险啊,谁能知道,他们其实没有什么坏心思,只是冷怕了,想知道旅馆的棉被够不够暖和而已。没有人知道我们福建人学习普通话比谁都努力,舌头牙齿嘴唇齐齐上阵,还落了个发发发发的笑话,人们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很想说好普通话,天生没有唇齿音的福建人,才会遇到花哈就害怕,一着急,就发发发上了。)

现在我才知道,那时候住完店,出去谈生意的业务员,风险就更大了,尽管福建业务员们带着十二万分的诚意,但一口语音不标准语义更令人捉急的普通话,是很容易被看成骗子的;(剧中挂职的陈丁双县长,面对群情沸沸的金滩村村民,还能不怕死地说去福建打工只招女娃娃,不要男娃娃,他能不被打,全仗着马德福护身啊。陈金山为什么就不能好好组织语言,把话说得不那么引人误会呢?不是他不想,而是不能,因为从小没那语言环境啊。)

现在我才知道,不要羡慕钟南山去了广东,袁隆平在湖南,原来在自家门口,就有同样可亲可爱的专家权威呀。(剧中的凌一农教授原型就是林占禧教授,他身上有知识分子的纯真与善良,更有属于福建人的豪爽和好面子,他死撑着2元收菇和跟菇贩子打架,真不能再真实了。2元收菇,不要非给凌教授拔高,凌教授真正巨大的贡献,电视剧并没有全表现出来,电视剧塑造的,是凌教授扶贫工作中作为“人”可爱真实的一面。)

现在我才真正地体会了,全国一盘棋,东西部协作,不止闽宁,不止粤桂,不止沪昆……有这样可爱的国与民,100周年,是何等的有说服力!

志合者,山海不以为远,剧终不是终点,前进的道路上,必将有各种新的困难,但凝聚力,是最重要的法宝。

扶贫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3

脱贫攻坚做到“三好”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陕西考察时指出,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战即将打赢,我们应该在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总结出一套长效机制,推进人民群众生活再上新高。

配强一名好书记,致富带头受人拥戴。党委书记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在基层得以落实的“领头雁”,在新时期新常态下,只有通过选优配强社区党委书记这一关键岗位,才能有力夯实社区党组织基础,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使基层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再出实效。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带头致富能力强”的用人标准,将社区内返乡创业能人、复退军人、退休机关干部、大学生社区官等群体中基础素质较好、群众公认度较高的人员充实到后备干部库中,当作接班人进行重点培养。通过不断完善社区后备干部队伍选拔制度,增强社区发展潜力和后劲,吸引更多的社区创新创业人才回家任职,带领大家勤劳致富。

建设一个好班子,凝心聚力共谋发展。一个好的集体,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党委班子。只有好的党委班子,才能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带领社区集体在勤劳致富工作中长期位于领先地位。为此,我们要始终保持“全面抓、从严抓、经常抓”的政治定力,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固定学习日、主题党日活动等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会前一刻钟”学习制度,精选学习内容,学深学透新思想,精准把握工作“风向标”。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合力,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选准一个好路子,促进推动强村富民。在探索发展新路的过程中“拿来主义”是见效最快的,我们在借鉴经济发达地区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要注意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探索多种脱贫致富的路子。选对路子,是一个地区脱贫致富、发展进步的关键。第一书记、党委书记要多到田间地头去,访民情,查民难,切实了解群众期盼的好路子是什么,并带头实施,充分发挥好党员干部引领带头和先锋模范作用。基层最缺的是资金,选准路子后,上级有关领导部门要出资金、给政策,确保好路子能够走下去、行得通、可持久,打破贫困群众心中的畏难情绪,建立自主脱贫的信心,最终达到真脱贫、脱真贫,走向美好生活。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配强一名好书记、建设一个好班子、选准一个好路子至关重要,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实现长效脱贫、永久脱贫。

扶贫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4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谨以此片,献给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伟人们,献给时代楷模闵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最近,同事们见面都是“看《山海情》了吗”,不仅是因为电视剧本身让扶贫线索变得清晰,连同那些岁月一起活过来,更是因为每个基层干部在这部剧中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感知到现实生活的明媚。

小马干部的进阶之路,是初心和坚守的力量。剧中马得福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逐渐成长为带领村民们走上发家致富的基层干部,看似简单却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我们能感受到涌泉村“马书记”带领老百姓脱离贫苦日子的内心坚毅、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持,一米一米延伸到无限的康庄大道,一寸一寸铺就了现在的小康之路。作为基层年轻干部,我们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要在具体的工作中抽丝剥茧找到问题根源从而“对症下药”,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创造,要用实绩实功托举起历史和人民的重托。

凌教授的种菇成功,是追求和奉献的一生。在对口扶贫的政策里,来自福建的专家凌教授,不仅带来技术、带来资源、带来渠道,更是带来一颗热情的心。如果说本地扶贫干部是在铺路,那凌教授就是在戈壁滩上架桥,一座延伸得很远很远的桥,把移民百姓的视野托上前所未有的高度,于是思想和文化才有了进步,正是因为这些踏实肯干的人,才让素有“贫瘠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变成绿洲,走出贫穷、走向幸福。获得“感动中国人物”荣誉称号的樊锦诗先生也是这样可爱又伟大的人,她把大半辈子光阴都奉献给了大漠上的敦煌石窟,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从青春到白发。正是因为榜样的力量,年轻干部才有了学习的目标、前进的动力,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践行初心。

“农村女子”水花的命运,是温情与坚韧的代表。扶贫离不开扶贫对象,有人等靠要,有人勤奋踏实,而李水花正是用自己的双手赢回人生。她娇小却坚强,温情却大气,脸上挂着对生活的无限希冀,身体里都是认真生活的韧劲,当面对命运的接连重击,她没有退缩,以宽容的胸怀,扛起自己作为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古之成大事者,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基层干部在前进的道路上,难免遭遇艰难坎坷,千万不能一有困难就叫、一压胆子就倒,抓工作要一抓到底,担起应有的责任。脱贫攻坚蹄疾步稳,乡村振兴持续奋斗,基层干部要答好新时代的考题,做奔跑在路上的“追梦人”。

苦难本身并不值得,以苦难为对照的坚韧和乐观才是发光的东西。祝愿所有人都可以如电视剧的大结局一般,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扶贫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5

扶贫路上: 我与第一书记的对话

他不爱多言,但事事都能看到他。脱贫攻坚有他,解决矛盾有他,发展产业有他,疫情防控有他。朴实是他,高尚也是他。他是四川省广元市钟岭村第一书记李书记,在我跟他对话中,我深受启迪。

“李书记,你现在既是第一书记又要代村书记的工作,压力大吗?”

“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不要畏惧压力,压力即是动力。”李书记说道。

钟岭村是一个贫困村,村干部结构偏老龄化,群众思想保守,产业发展滞后。2018年下半年,因村支部书记身体状况欠佳,请假在外看病。多方考量之下,暂由李书记全面主持钟岭村工作。帮扶工作和脱贫攻坚的重担全都压在了肩上。在他的努力下,两处居民点建成,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2018年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圆满完成,初步建成了520亩笋用竹产业园和200亩藤椒特色园,带领大家积极探索出“竹下鸡”“藤椒鸡”循环种养殖、长短结合的优质集体产业;1200平米养牛场建成后,寻找业主进场养牛,通过收取租金的方式来壮大集体经济收入;鼓励老百姓发展户办小庭院,原本周边荒废的土地,也种起了蔬菜,围起了鸡圈。2018年10月,村委会院坝里开起了热闹的分红大会。钟岭村于2018年整村脱贫。

“李书记,这次有政策,像你这种情况可以申请回去啊!”

“脱贫任务还没完成,我的身体情况我清楚,放心吧。”

李书记因身体原因,每次吃主食前都需要打针才能进食。在驻村期间,也时常因为工作忙,导致饭没吃到点上,生病住院过几次。本想着借着这次可以申请回去的政策,劝说他。刚开口就被阻止了,没有人能拗得过他执拗的性格。我们都知道他放不下在这里的贫困户,放不下身上的脱贫担子。舍小家顾大家,周末休息日也总能看到他在村里忙里忙外。他认为,只要我们先干起来,群众才能跟上。

“李书记,这次捐款,大家差不多都是捐的100~200元表示心意,你跟大家差不多就可以了。”

“不了,他们在前线冒着生命的危险,我们至少是安全的,能够帮点忙是应该的。”

大年初二,李书记即刻到村履职。在疫情防控初期,一方面口罩难买,另一方面群众不重视,不戴口罩攒堆堆烤火、聊天现象常见,甚至还有不听招呼走亲访友的。对此,李书记带着村干部、工作队员分别挨家挨户打招呼。同时李书记又是北庙乡所有村中第一个组织捐款的,李书记自身既要供养女儿上大学,还住着公租房,捐了1000元。截止3月10日,李书记组织钟岭村共捐款7120元,支持疫情前线工作。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中国,有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身在一线,爬山路、迎风雪、战贫困。李书记是百万人中的一个,在扶贫路上我看到了他“最美的模样”,老百姓信他、敬他、爱他!

扶贫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6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路上决不能让一人掉队。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打赢这场攻坚战,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需要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信念坚如磐石,作风扎实务实,意志坚韧不移,久久为功,不达目的决不收兵。那么,在扶贫路上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初心?

不辞辛苦坚持走村入户知民意的初心。扶贫,知贫是基础,扶智是关键。贫困人群的底数、因何致贫、如何脱贫,这些数据和情况是坐等不来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准确掌握情况,才能有的放矢。这就要求扶贫一线人员,不辞辛苦走村入户,轻车简从不讲排场,贫困对象走访不落一人、不落一村,确保扶贫对象全覆盖,知贫底数无死角。深入群众倾听呼声,拉近距离打成一片,敞开心扉增进感情,视贫困群众如自己的兄弟姐妹,让他们愿意说出心里话,道出真实情,将扶贫对象的底数和情况了然于胸、心中有数。在知贫的基础上,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进行示范引领、技术指导、资金帮扶、能力培训,让贫困人群看到新希望,掌握新技能,增添新动力,为彻底摆脱贫困打下坚实思想和能力根基。坚决不能坐等数据上门,底数不清着急实施,情况不明无序推进,好政策落实变样走形,造成竹篮打水一场空。

不畏艰难坚持爬山涉水察实情的初心。当年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靠一辆自行车走遍了正定的各个村落。在宁德主政时期,刚上任就外出调研一个多月,走遍了闽东的山山水水,为宁德如何摆脱贫困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扶贫路上布满荆棘、充满艰辛,既有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也有坑坑洼洼的乡间小路,更有荒草丛生人迹罕至之路,这就要求我们扶贫人员,不畏艰难主动迈开双腿走出办公室,冒着酷暑常到穷乡僻壤看政策落实,顶着烈日常到田间地头看产业扶植,翻越高山险阻常到百姓之家看脱贫进展,跨过沟壑河流常到贫困之户看生活改善等情况。不能仅走出办公室在附近走马观花看看,选择车子能到的交通便利地方走走,将精力和资金投入基础较好能出亮点和成绩之地,而短时间难以出成效的地方作为空白、无人问津,要真正将扶贫的工作做实做细做到点子上,点亮贫困人员心中希望之灯,让扶贫政策惠及真正贫困之人,温暖贫困人员之心,用我们的苦凝聚贫困人员自觉谋幸福、奔小康的磅礴力量。

今天脱贫攻坚战役中,我们唯有不辞辛苦、不畏艰难、不怕麻烦,不忘初心使命,才能在扶贫道路上披荆斩棘闯过道道难关,为贫困人群闯出一条奔向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扶贫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7

扶贫干部要当“山”“海”“情”的最佳代言人

为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近期,一部部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题的电视剧相继播出,《山海情》自然也被追捧、热议,该剧重现了闽宁扶贫协作中感人的故事。20多年来,一批批扶贫干部以“愚公移山”之志,用真心真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贫困群众搬迁、发展、致富想办法和谋思路,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是“山”“海”“情”的最佳代言人。

贫困群众要脱贫,扶贫干部先脱皮。1990年,宁夏南部山区海原群众要搬迁到首府银川市近郊的永宁县境内,作为扶贫干部的马得福,一心想帮助整个涌泉村吊庄移民到玉泉营,虽然出生于涌泉村,有着父亲代理村长的支持,但在搬迁过程中,也要面对老一辈人各种撒泼打滚不愿意搬的境地。无奈、心酸、扎心,一时间充斥了整个剧情,也许有些人会觉得很戏剧化,但像马得福一样的扶贫干部他们知道“贫困群众要脱贫,扶贫干部先脱皮”,从事扶贫工作必须要有“愚公移山”的意志、刮骨疗伤的气魄,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扑下身子,铆足干劲,攻坚克难,在扶贫路上永不停息,在艰苦条件和百般困难中啃下扶贫这块“硬骨头”。最终,50户涌泉村吊庄移民成为了玉泉营的第一批移民。

贫困群众要发展,观念转变要先行。贫困群众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问题,而如何写好搬迁群众“后半篇文章”,这就要面临搬迁群众的发展问题。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1996年,中央确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一批批援宁扶贫干部来到玉泉营,一场跨越2000多公里、历时20年多年的闽宁协作由此展开,以陈金山为代表的援宁扶贫干部与马得福为代表的本地基层干部同心同力动员搬迁群众外出务工、发展蘑菇种植,面对搬迁群众“不配合”“质疑”“观望”等心理,从思想观念和思想意识抓起,以率先尝试、示范带动、典型效应等方式,让能人赚取“第一桶金”,以能人的榜样力量提升搬迁群众积极参与发展的信心、勇气和决心,从根源上改变搬迁群众对新型产业和创业就业方式上的认知,推动形成正向激励,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贫困群众要致富,产业链要可持续。扶贫干部情牵百姓、心系民生,随着蘑菇棚的大量搭建,市场行情发生了变化,玉泉营的蘑菇滞销,扶贫产业发展的可持续自然也是扶贫干部重点关注的问题。办法总比困难多,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凌教授动员群众建起临时冷冻库和扩大销售范围及发展其他种植产业,进一步延伸了扶贫产业链,有效带动群众增收。当然,扶贫干部在搞扶贫工作时,要坚决避免“一刀切”,针对每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户的特点和致贫原因,以“对症下药”“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的方式,为其量身定做、精准施策。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在扶贫干部的努力下,在群众的勤劳勇敢下,产业帮扶、劳务输出、闽商创业等独具特色的“闽宁模式”,让原飞沙走石的“戈壁滩”变成了寸土寸金的“金沙滩”,成功地映射出了脱贫攻坚背景下的时代变革。

热播电视剧山海观后感1000字(汇总3篇)


读后感大全栏目精选:“热播电视剧山海观后感”,欢迎阅读。

影视作品能对人的大脑来一次多方位的刺激,其中的情节更是深深引起了我的共鸣,为了能够充分回味这部作品,我们可以好好地写一篇观后感。一篇好的观后感应该语言简练,感情真挚,逻辑清晰。你是否在网上寻找作品的观后感范文呢?你不妨看看热播电视剧山海观后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热播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1

兴办扶贫车间到“家门口”

“兴办扶贫车间目的是扶贫,要坚持扶贫性质,向困难群众倾斜,多招收困难群众就业。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虽然收入不比进城务工高,但省去了住宿、伙食、交通等费用,还能照顾家庭,一举多得。企业参与兴办扶贫车间,体现了先富带后富,很有意义。”6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扶贫车间院内,同正在加工制作纸箱的村民们亲切交流,充分肯定就业扶贫车间引领村民脱贫致富,并对我国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让企业参与进来,兴办扶贫车间到“家门口”。

按照以往经验,由各级地方政府主导,坚持党建引领,实施“党建+异地扶贫搬迁+扶贫车间”,或者引进皮具、制衣、制香、养肉鸽等企业进村办厂,搭建“扶贫车间”,最大限度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近就业。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大”,该领域扶贫专项资金投入不足,引进特色产业项目难,很多企业进贫困村办厂规模小、数量少,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有限,务工人员收入偏低、参与热情不高,驻村工作队员甚至只能积极动员建档立卡贫困户外出务工,才能实现贫困户增收脱贫。

兴办扶贫车间到“家门口”,要辩证看待危与机,夯实脱贫攻坚组织基础。当前,各地区各部门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采取减免部分税费、延期缴纳税款、减免租金、设立扶持基金等举措,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引导和鼓励各类建设主体积极创办兴办“扶贫车间”,鼓励县域内各类经济实体坚持扶贫性质,多吸纳困难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结合现有政策,从当地需求和客观实际出发,聚焦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全面加强脱贫攻坚组织保障。围绕党建领航、组织领导、企业参与、群众参与、托底安置、信贷扶持、资金奖补、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携手奔小康等10个专项内容,每个乡镇都要通过后盾单位、派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支持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措施,硬性发展一定数量的“扶贫车间”,让“扶贫车间”在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

兴办扶贫车间到“家门口”,要体现先富带后富,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建设。“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时强调。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是先富带后富,而不是同时富裕,各地区要大力兴办扶贫车间到“家门口”,既要充分发挥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优势,创新“支部联建、党员联帮”工作模式,持续开展“百企结对帮扶百村”活动,采取“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形式,引导当地企业持续参与共建,还要坚定推动扶贫协作和各领域合作深入发展,例如“河池市深巴试验区”共建设扶贫车间176个,从实体企业扩展到农特产品销售、乡村旅游、园区共建等,引进一批广东企业落地,吸纳一大批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让“扶贫车间”成为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淘金地”和搬不走的“产业园”。

兴办扶贫车间到“家门口”,要提升群众满意度,夯实共奔小康组织保障。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贫困群众是扶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以群众满意度为评价标尺,以实现“双满意”为根本目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携手同心奔小康。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党建引领,做实做细就业扶贫车间“稳复工、稳就业、稳增长”三篇文章,继续落实领导主抓、分管紧盯、企业参与、党员参与、群众参与、划片包块、绩效评估制度,解群众之所忧、帮群众之所需,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保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从而提升公众满意度,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热播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2

脱贫攻坚的春夏秋冬

我们与脱贫攻坚的故事很长很长,就像那奔流到海的千河万川,没有休止;我们与脱贫攻坚的故事很短很短,就像那迅速轮换的春夏秋冬,红了眼眶。

2020年9月中旬,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翟家镇组织开展的“结帮扶对,拍全家福”活动,将全镇62名帮扶干部、229户困难群众、508张温柔欢笑的面庞汇聚成了齐心携手、共同描绘美好生活的“同心圆”,留存下了波澜壮阔的属于脱贫攻坚的“四季”。

生于春,携手并肩的岁月在脸庞刻出了雨雪风霜。数千个日日夜夜,无数个三伏三九,纵使困难重重,你我都身披铠甲无所畏惧,你若问我是否值得,“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便是我的回答;纵使前路漫漫,你我都风雨兼程一往无前,你若问我是否值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便是我的回答。我们一起迎过风,闯过雨,我们脸上的雨雪风霜,群众扬起的嘴角就是我们的军功章。

长于夏,同舟共济的努力用双手照亮了前行之路。开展洁净扶贫、开办扶贫励志超市、开设扶贫公益岗、实施“农村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实施危房改造工程……我们穷尽一切办法、穷尽一切手段,只为困难群众的收入能高一点、愁容少一点、笑声多一点。帮扶干部细致入微的关怀,扶贫部门面面俱到的举措,让全镇广大困难群众有了保障、有了依靠。现在,房子变得明亮了,饮水变得清澈了,就连此刻的风都变得温柔甜美。

收于秋,芬芳迷人的硕果在眉眼闪烁出璀璨星光。时值金秋,丰收的芬芳点缀着火热康庄。困难群众脸上幸福的笑容与收获的盛景相得益彰。转过了四季、走过了雨雪、斩过了荆棘,在庚子盛秋我们汗水浇灌的事业终于迎来了收获。229户困难群众,446名困难群众年人均纯收入均已突破5000元,累计超过100名困难群众经过培训实现再就业,残疾困难群众全部发放辅助器具,爱心企业实现常态化帮扶……一个个数据的背后是我们每个人披星戴月、步履不停浇灌出的硕果。

藏于冬,四季无缺的坚守深情潜藏于这方寸之间。亲如一家,心心相交,帮扶帮出了希望,更结下了殷殷深情。不大的全家福,里面深藏着帮扶干部如山的责任;不大的全家福,里面结下的是彼此似海的真情。每家一张的全家福不仅是深情厚谊的彰显,更是帮扶干部继续砥砺前行的勇气和动力。此刻,号角吹响,我们依旧在路上;此刻,战鼓擂擂,我们依旧在拼搏。征程未有穷期,此刻我们正在携手并肩、众志成城,朝着更加伟大的、更加壮美的未来勇敢前行!

热播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3

从总书记的回信看基层干部的初心与坚守

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乡亲们的一封回信火了!

总书记在信中表示,“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经过30年的不懈奋斗,下党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乡亲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幸福感、获得感,这生动印证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道理。希望乡亲们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三进下党调研指导扶贫工作。1989年7月19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乘车近3个小时、步行2个多小时,冒着酷暑到下党乡访贫问苦,帮助解决发展难题。

这样的初心与坚守,不正是我们这些年轻乡镇基层干部所应该学习与践行的吗?

要有一颗为民的心。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基层干部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工作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第一线。虽然工作有苦,有泪,有过抱怨,有过不甘,但更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百姓谋幸福。时代楷模黄文秀放弃大城市优渥的工作,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这正是她心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新时代的基层干部,更应该保持一颗纯粹的“初心”,树牢为民服务的宗旨,勤练腿功,多走到田间地头,多走到群众中去,从深层次上了解群众的诉求,为人民群众办好事、服好务,真正为群众带来实惠。

要有一股担当的气。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在乡镇,大到乡村振兴、征地拆迁、“两违”整治、扶贫攻坚,小到解决矛盾纠纷等等,一众担子无一不是压在镇村干部身上。因此,乡镇干部更要具备敢于担当的精神,敢于攻坚破难,冲锋在前。“玉不琢,不成器”。在基层一线中经受锻炼和磨砺,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能力,是年轻干部成长中的宝贵财富。在困难和挑战中发挥我们的朝气和激情,敢于担当、敢闯敢试,方能在基层建设中更好地贡献力量。

要有一种坚韧的劲。基层干部向来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思想准备。默默奉献、坚守如初是基层干部的美好德行。但是,有些年轻基层干部,刚来时意气风发、吃苦耐劳,可没过几年就变成了“老油条”,把初心与使命抛在脑后,或是变成“孙连城”似的“懒官”,或是一心只想离开艰苦的乡镇。“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年轻基层干部要戒骄戒躁,永葆初心与使命,静下心俯下身子扎根基层,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持之以恒,乐于奉献,真正做乡村发展的建设者,做人民群众的暖心人。

电视剧毛泽东观后感1000字


电视剧毛泽东观后感

网络上关于“左派”与“右派”的争论,多如牛毛。其内容无外乎是对毛个人的功过评价。偶尔看过几篇,觉得实在是无聊之极。我们对毛到底了解多少,恐怕就是专业的研究毛个人的思想的,也不敢有多么大的把握,说自己了解毛。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战火纷飞的年代,有谁能够顽强地生存,并领导革命队伍走向了胜利。恐怕,今天热烈地在讨论毛个人的人们,是不敢直面回答这个问题的。

我在观看《毛泽东》电视剧的时候,因为是在网上看的视频,可以坐在那里一连看上十几集,然后闭上眼睛,享受一下视觉的愉悦。脑海里便不断地出现这样那样的镜头。十几岁刚刚工作的时候,我就在长辈(早期闹革命的)那里,得到早期(62年版)的《毛泽东选集》四卷,和后来的第五卷。前四卷都是繁体字,竖排的,只第五卷是简体横排的。那时,夜晚没有多少事情,乡村生活没有多少可供娱乐,便可以就着白炽灯光看它。对毛的文章钦佩之极。真理是简单而朴素的。毛的文章做到了这一点,它总能用浅显的例子,把一个深奥的问题说清楚,说得让更多的群体都知道他想要表达的。从这一点来看,今天的人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动不动就是引用某位外国大哲学家的话,让人看完了文章后,半天不知所云胜过千百倍。毛的文章不会这样。既然是觉得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是真理,就应该用浅显的道理把它讲清楚,让更多的人拜读、拥护它,这不是更好吗?那些热烈地讨论毛的人,不认为这样。可能比较热衷于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要不然,就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口水能耐和笔墨武功。在这一点上,我想,我们应该有所反思。

在革命战争年代,生存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毛选择了革命的道路。这是难能可贵的。其可贵之处在于选择了别人认为“傻到家”的事。一个文弱书生,怎敢做那样的事情啊?但是,毛做了。不仅做了,而且成功了。那么,是什么力量让他做出了这么重要的选择呢?真理。是这个社会生存的真正的道理。这些道理是大家都能看出来的。比如,人们会自觉地执行道德与伦理的力量,如按劳分配,可是有些人不会,大家知不知道呢?都知道,不过人们看到有些人没有这样做的时候,选择了旁观而已。这种事情,在毛看来,肯定是不会袖手旁观的。

湖南在张敬尧的统治下,税赋很重,民不聊生,大家都选择了敬而远之,因为张是官府的代表。自古民不与官斗,与官斗不是自己找死吗?但毛不仅选择了斗争,而且知道联合被欺压的民众,一起起来反抗,终于把张敬尧驱赶出了湖南。毛为什么能够这样做?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老百姓要生活,老百姓都没有了活路,这个社会还要它干什么呢?这就是真理,让老百姓能够安然活着的真理,毛认识到了,并且觉悟其他人也认识到了它。

蒋是很高明了。如果算伟人的话,蒋也能算一位罢。但是,蒋对真理的认识有很大的欠缺。他以为统一了军阀,就统治了国家。殊不知,老百姓民不聊生的天下是不会稳定的。金庸笔下的韦小宝有句精典的台词,天地会的人认为要推翻清朝乾隆的统治,恢复汉人的统治,他说,老百姓活得快快乐乐的,很幸福,你管它是汉人统治,还是满人统治干什么呢?这就是真理。你真的为了老百姓,老百姓管你姓啥,只要每天能够安详地看到太阳,这不比什么都好吗?满人统治下的大清朝,不是同样创造了康乾盛世吗?遗憾的是,历史上很多的异族统治者,未能认识到这个简单而朴素的真理。在面对蒋的强大的国民军的包围和攻击下,毛依靠民众的支持,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蒋有多少军事力量来布防百姓的反抗洪流呢?蒋没能深刻地意识到这个真理。不是他不强大,而是他太强大了,强大到百姓畏惧他,(顺便说一句,国民政府中追随他的人称其为“草字头”,这个称呼是不是很有意思呢?)这样的统治岂有根基牢固的道理?相比之下,毛对革命的乐观主义,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应该说都是缘于他对真理的深刻认识,没有民众,就没有革命。“对革命为了谁”的清醒认识,决定了毛领导下的红色革命,必然全取得最终的胜利。所谓的曲折,只会是暂时的。这一点,在面对日本的侵略的时候,毛依然相信它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论持久战》中。据说,晚年的蒋一直在拜读的,就是毛的《论持久战》。我想,蒋当时的心情一定是很复杂的。

电视剧打狗棒观后感1000字精选


看电影是情节和思维互动的过程,好的作品一定会引发人们深思并且产生共鸣。为了防止感悟被遗忘,应该赶忙写一篇观后感,写观后感时得出的感想应当是有意义的,才值得一写。推荐你看看以下的电视剧打狗棒观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电视剧打狗棒观后感(篇1)

今天,我在电脑上把电视连续剧《打狗棍》看完了,这是我第一次从头到尾看完一部长篇连续剧。

《打狗棍》是长达70集的传奇抗日连续剧,故事从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一直写到新中国成立。讲述了以戴天理为首的杆子帮带着一群热血儿女浴血奋战的传奇故事。在这部电视剧里,我最喜欢看打日本鬼子了,特别是爱看戴天理的儿子戴三斤,也就是马九斤拿着大刀去杀鬼子。我还会学戴三斤扛着大刀的样子,爸爸看了,连连说像。我还会学戴天理扔打狗棍的摸样,也很像。没有打狗棍,我就拿了一根竹棍来演示。

戴三斤生下来才三斤重,所以就叫三斤,从小就被偷走了,送到鸡冠子山上长大。他以为鸡冠子山上大当家前任老二婶是他爹,后任老二婶是他娘,一心只想杀了他的亲爹戴天理为家里报仇。最后才知道戴天理是他亲爹,亲娘在生下他后就死了。

最后一集也就是70集,那图鲁当了汉奸,带着日本人落合介去地下宝藏里取宝,准备偷运回日本。这个落合介当年冒充哑巴在戴天理那里学了一身功夫,但他最后还是把他的师父戴天理的脚筋挑了,幸亏有两名医生帮助戴天理接上了脚筋,才能走路。落合介最后还是被戴天理用打狗棍打死了。这时,戴天理要把卖国求荣的大汉奸那图鲁给打死,那图鲁求饶说他的女儿那格格嫁给了戴三斤,他又是戴天理的师弟,让戴天理放了他。这时戴三斤进来了,戴三斤这时已经是八路军的一个团长了,戴天理就把那图鲁交给了戴三斤,说让国家来审判那图鲁。

电视剧结尾,日本人被赶出了热河,日本也宣布无条件投降了。戴天理把打狗棍给埋在了土里,陪着那些死去的杆子帮的兄弟们。

我在剧中常听杆子帮和杆子帮的大杆子戴天理他们说:打狗棍专打疯狗、恶狗,侵略国。杆子帮保家、卫国、兴邦。“有一种正义叫戴天理,有一种理解叫那素芝,有一种宽容叫老二婶,有一种温柔叫秀儿,有一种刚强叫马九斤,有一种贤惠叫那格格,有一种无奈叫那图鲁,有一种奸诈叫白金柜,有一种懦弱叫戴若男,有一种不屈叫戴若冰,有一种陪伴叫高镜湖,有一种攻不破叫鸡冠子山,有一种正能量叫《打狗棍》。”这时网上很多人给《打狗棍》的评价。

看完《打狗棍》70集,我也明白了一些道理:有情有义的是人,无情无义的是畜生!人的一生真情最可贵!背叛是可耻的行为,汉奸卖国贼是没有好下场的!我们不要做无情无义的人,要做有情有义的堂堂正正的人。

电视剧打狗棒观后感(篇2)

我非常喜欢有关抗日战争的影视片,因为我从他们拍摄的内容来看,都能感受到当时日本鬼子侵略中国时,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抗日精神。最近,我观看了一部关于抗日战争主题的电视剧——《打狗棍》。这部电视剧是先从热河:“戴”“那”两个家族半个世纪以来的恩怨情仇开始的,戴天理无意捡到了杆子帮的圣物——专打疯狗,恶狗,汉奸狗,侵略狗的打狗棍,成为热河杆子帮的领袖。带领一群纯爷儿反斗侵略,进行抗战的故事。从这部电视剧中,我能亲切感受到当年的抗日战争是多麽悲惨,戴天理被日本人挑了脚筋,但也绝不像日本鬼子低头,体现出他坚强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60年过去了,以前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不屈甘辱的自强精神同敌人血战血底的英雄精神仍然传承这着。通过这部电视剧,我懂得了:抗战不仅需要鼓舞民族精神,更需要启发全民族的思考,这部电视剧态度是严肃的,思想是深刻的。它告诉我们战争的残酷,人民的苦难,胜利的艰难。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更加热爱我们历尽劫难的祖国吧!

电视剧打狗棒观后感(篇3)

最近热播的一个电视剧叫做《打狗棍》,电视剧《打狗棍》长达70集,故事从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一直写到新中国成立,讲述了以戴天理(巍子饰演)为首的杆子帮一群热血儿女浴血奋战的抗战传,好一个专打恶狗疯狗,保家卫国兴邦。

自从偶尔看了一眼《打狗棍》,我就摘不下眼来了。国庆节我利用值班的两天,每天30多集,白天黑夜,中午饭都不吃,终于看完了。故事情节感人,表演真实,道具画面场景让人置身于其中。

通过叙述戴天理和那图鲁两家的恩怨,讴歌了热河人民反抗封建社会的压迫和外敌的侵略,弘扬了他们那种不屈不挠顽强抵抗的民族气节,也让我们认清了自私自利的狭隘的个体小商贩的丑恶嘴脸,也让我们看到了贪生怕死,卖国求荣的汉奸下场。既让我们感受到了战场上为了保家卫国英勇奋战的中华儿女的身姿,又让我们体验到了相爱的人全家团圆时的温馨。

既有民众对公平正义的期盼,又有对残暴不公的愤恨。戴天理是热河人民的缩影,热河人民又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缩影。

在当下的中国,人吃穿不愁的,早已经忘记了革命先烈们的抛头颅洒热血,早就没有了老人们对祖国的那份执着。动不动就说别的国家好。当你说句话的人你知道自己是哪国人吗,现在的生活来的就那么容易吗?我们没付出什么,国家是革命先烈打下的,死了那么多的同胞,才换来了今天,只有珍惜我们的国家,才对得起那些前辈。我们只记住了几个英雄,黄继光,董存瑞,杨子荣,可是向他们一样的人太多了,换做是我们,我们做不到。

我们的民族急需这样的精神食粮。“中华儿女,练武强身,外敌来犯,奋不顾身,流干热血不悔,保家卫国兴邦。”

写给天边:要是也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和小鬼子拼一个算一个痛痛快快的死了也值了,打狗棍有点意思

喜杨杨--梓:#那部感动的剧# #打狗棍# 国家危难,家园涂炭,民族大义,执手灭敌。草根英雄、仁人志士、骁勇儿郎、赤胆热血,英勇霸气,同仇敌忾,奋勇杀敌,还我河山。

惆怅的小银子:打狗棍:两个男人终于因保家卫国而摒弃宿怨,为热河之自由而奋战。好样的

喜杨杨--猫猫: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父亲又何尝不是。父爱不敌母爱的温暖,在不苟言笑的厉害劲里藏的最深的是他的心疼和宠爱。可一旦女儿有了委屈,恨的牙痒痒咬掉后槽牙的绝对是铮铮铁骨的父亲,说白了,女儿就是他心底最最的柔软

无风人脉脉:听郭靖宇叙说他自个家里那些年那些事,看巍子精彩的的演技。70集抗战大剧《打狗棍》,动情,动心,远比那些戏说的抗战剧强多了。戏说,粉饰得再美,终是上不了台面。

电视剧打狗棒观后感(篇4)

长篇电视连续剧《打狗棍》正在安徽卫视热播,演员精彩的演技,曲折跌宕的剧情,全剧传达出的浓浓的人情味,把观众的口味都吊起来了,收视率相当高。如果说万人空巷有点儿夸张,反正没到开播时间,我就早早的等在那儿。

可以这样说,整剧的前五十集让人们都生活在仇恨中。戴家、那家、马家因为价值观不同,对事物的认识截然不同,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继而发展为仇恨。戴天理刚刚出生的孩子,就被他的仇敌那图鲁暗中指使偷鸡摸狗的耗子给偷走了。那图鲁本身是想斩草除根,可人毕竟都有点人性,耗子再坏,可他对戴天理是承认的,再说,他现在偷的是孩子,他没把罪恶的黑手伸向孩子,而是把他送到了那图鲁的姐姐手中。那素芝没有孩子,就把戴三斤当作自己的儿子抚养起来,起名叫马九斤。可怜的孩子,从懂事开始,爸爸妈妈就给他讲马家和戴家仇深似海,不共戴天。就这样马九斤一直生活在复仇中。

后来,日本人打到了热河,为了杭日,戴天理领导的杆子帮,老二婶领导的鸡冠子山都投身到抗日当中。后来由于天性使坏的那图鲁勾结日本人,官报私仇,要置戴天理于死地。秉性诚实的戴天理相信了那图鲁的谎言,中了日本人的圈套,死伤惨重。戴天理为了抗日,为了多杀鬼子,为了保护弟兄,身负重伤,又被他的哑巴徒弟,日本洛河连队长的儿子枪击腹部,生命危在旦夕。就在这时马九斤的养母那素芝忽然良心发现,硬逼着自己的养子喊戴天理一声爹。连当年偷孩子的耗子也无奈说出来真情。

马九斤百感交集,思绪万千,这到底怎么了?我天天哭着喊着要亲手宰了的戴天理,一下子变成了自己的亲爹。二十岁的人啦,有自己的思想了,这样180度的大转弯谁能承受的了。此时,演员的演技打到了高峰,戴天理奄奄一息,那素芝强迫马九斤喊爹,神医四爷让他喊爹,耗子也让他喊爹,周围所有的人都在注视着马九斤,演员的表情太丰富了,都在流泪,都在期待着这种结果,都希望戴天理的儿子还活着。现在他就在眼前,。马九斤终于含泪喊了一声爹。这一生喊,来的是有点儿晚,是有点儿迟。他穿越了时空,天消除了多少人心头的恨,多少人欣慰。老百姓知道这个消息准会拍手称快。因为戴天理是热河的抗日大英雄,谁不希望他有后。

郭靖宇从来都是会讲故事的人,无论是《铁梨花》还是《红娘子》都是如此。拍多了女人戏,郭靖宇也拍起了男人戏,话剧式的表演虽然让人有些不适用,但细细看下来,却比起生活化的戏剧更有意思。不过,偶然间也注意到,在众多的戏剧冲突之中,也有这样一个角色,我行我素的依旧生活,在这场革命的热血奋战中依然有着纯净的心,那就是于越所饰演的戴若冰。

戴若冰这个角色,每逢出场都恰巧是剧情的转折之处。因此不难看出,导演郭靖宇试图让这样一个角色成为整部戏的“衔接人”,没有她,戴天理就不会去革命,两人之间的父女亲情几乎是戴天理革命的主要动力。正是由于戴若冰的存在,戴天理才显得没有那么不近人情,偶然间才能透出一些温情。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个父亲是如此疼爱自己的女儿,女儿喜欢上了一个男人,而这个男人竟几乎与自己一般年纪,当戴若冰说出想去东北找自己的爱人时,当下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戴天理一定不会答应,但令人称奇的是,戴天理竟然答应了,而且鞍前马后,缺钱的时候送钱,缺马的时候送马,对女儿的溺爱让戴天理这个人物角色变得更为鲜活。

再来说说饰演戴若冰的于越,在一众以话剧化表演为中心的演员中,她显得尤为突出。于越的表演依然是我们熟悉的电视剧风格,以生活化的演技为主。这或许是很让人疑惑的一点,但也不难理解。戴若冰这个角色本身就不讨喜,或者说不能让观众印象深刻,相较而言,二丫头的疯疯傻傻或许更让人记忆较深。这并不是导演郭靖宇的错误,而是作为一个缺乏戏剧冲突的正面角色,想要出彩真的不容易。这也是为什么会提到于越的原因,单纯来说,觉得她演的非常不错,她这个角色本就不能着急,演技一着急就没了特点。正是因为不着急,所以才显得特别。于越能不能演好这样的角色,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刑场婚礼的这一场面。

“刑场婚礼”感天动地。不用想,这一幕都一定会唤起观众的记忆和共鸣,结婚的两人既是师生,又是战友,他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经历了种种考验,成为革命情侣。两人被捕后被敌人施以酷刑,在临死前,戴天理在刑场上为女儿女婿举行婚礼。两个人遍身伤痕身带手铐脚镣慷慨就义的一幕,堪称全剧中最震撼最悲情的一场戏。从这出戏的状态,很容易发现于越对演技有着超高的要求,但是又刻意收着,诚然,面对两位老戏骨,收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

这场戏妙就妙在演员演得真实,不做作,不故弄玄虚,而是用情打动观众。一部电视剧要想获得高的收视率,想得到观众的认可,必须走生活化的道路,只用程式化的表演是不能够吸引人的,更不能打动人。愿好人有好报。

电视剧打狗棒观后感(篇5)

这几天闲来无事,也潮流了一番——追剧。70集电视剧《打狗棍》,不足三天时间,看完了。看得我,真有些眼花缭乱,头晕目眩的……

话说前清光绪年间,家住热河承德的戴家少爷戴天理可真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顶天立地一个唾沫一个钉的人物。当年他杀了两个洋人成了通缉犯,闹得满城风雨之际逃出老家避难。转眼大清国伸腿闭眼,民国粉墨登场。天理辗转回到热河,父亲险些被枪决,师傅又遭同门师弟那图鲁挑断脚筋,更有痴情姑娘那素芝苦苦等待天理回来成亲,这个汉子可真是一刻不得闲。而忙中添乱的是,天理又和叫花子组成的“杆子帮”扯上关系。原来当年与他一同杀洋鬼子的侯大哥正是杆子帮老大,侯大哥在死之前将帮中信物打狗棍交到天理手中。戴天理不知不觉成了统帅一帮的帮主,而在之后的混乱年代里,他凭借手中的打狗棍谱写一段热血刚直的英雄传奇的一生。浑身一身正气充满爱国热情的戴天理,代表了一批我中华儿女不畏外来侵略者,不甘心当亡国奴,一心保家卫国的决心!

透过影片,让我们看到了,我中华儿女,在国难当头,大敌当前,能够放下家仇,顾大局,同赴国难。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不向侵略者低头。同时也看到了,一些为了偷生不惜出卖家人,朋友的汉奸走狗,奸佞小人。

我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因为,有着向戴天理一样的爱国勇敢的中国人!我为自己能生在这样的国家而骄傲,而自豪!

电视剧红高粱观后感1000字


电视剧红高粱是最近几年拍得比较好的电视连续剧,在山东高密那片祖辈汗水浸透过的高粱地上,演绎出可歌可泣,波浪壮濶的历史画卷。讲述了生活在这片高粱地里大少奶奶、二少奶奶、罗汉、余占鳌、张俊杰、朱豪三等人的故事,并配以优美的主题曲;影片中多次出现唢呐声响,既有真实音响也有虚拟音响。九儿出嫁那天,吹奏的音乐,营造出身处一望无际高粱地环境的真实美感,同时体现出了高密东北乡的风土人情,推动故事的发展,烘托出所要展现出的情感。主题曲以优美的旋律衬托出二少奶奶九儿与敌人同归于尽时的悲壮和光辉,同时让人内心深醒,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性。
故事刻划了大少奶奶、二少奶奶、余占鳌、张俊杰、朱豪三一系列人物各自鲜明的人物形象,将处于封建旧礼教家族中 大少奶奶、二少奶奶等人的婚姻悲剧和旧中国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尤其是对余占鳌、朱豪三等人物的塑造极为成功。
大少奶奶、二少奶奶的婚姻都是不幸的,在单家大院这个幽深的封建大院里,大少奶奶、二少奶奶既同病相怜又勾心斗角,其狠辣刻画得入木三分。既展现了她们各自的不幸,又表现出她们反抗旧的封建礼教,追求婚姻幸福的勇敢,突出了她们的心机和与自己的命运抗争的鲜明个性,尤其是大少奶奶,在二少奶奶九儿的帮助下,终于冲破封建礼教,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人物形象塑造得比较成功。

罗汉,一个忠实为主的长工,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夹在大少奶奶、二少奶奶之间,虽然他心中深深爱着大少奶奶,拘于主、仆之分,不敢造次,更不敢表露出来,同时他又不愿为维护大少奶奶而伤害二少奶奶,因而尽力在二人之间迎合,努力维护单家大院这个封建家庭的平静和安宁,不愿让其衰败下去。他对三十里红酒和高粱的爱恋达到了痴迷,当日寇的铁蹄践踏这片高粱地时,他用自己的生命向敌人作出了强烈的反抗。
余占鳌,一个旧社会的叛逆者。当他被逼迫为匪时,我们看到了他的无奈。同时,他身上流露出的血性、阳刚之气和痞痞憨憨,放荡不羁的个性,又使人们看到了他的淳朴和可爱。他对以朱豪三为代表的官府切齿痛恨,对九儿和他的亲人们充满了热爱,他渴望美好的生活,可内心又充满了复仇的欲望,爱恨情仇表露无遗。
朱豪三,一个爱国、正直的旧时代官员,脑子里满是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痛恨一切罪恶,他爱国、忠于职守,崇拜民族英雄,在自己的小儿子与日寇战斗中恂国后,他内心除了悲伤,更多的是光荣和自豪。当奉命赴高密上任时,他洁身自好,发誓要肃清匪患,造福一方百姓。可现实无法实现他的理想的,他自视正统,在内忧外患时,他的理想碰得粉碎,信念受到沉重打击,对政府和上司彻底失望。在民族大义下,他在九儿、张俊杰的帮助下,放下了自尊和刚愎自用的个性,终于捐弃前嫌和他的对手余占鳌站到了一起,同仇敌忾,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并在战斗中慷慨英勇恂国。一个刚愎自用、疾恶如仇,而且又爱国、正直、心地坦荡、视死如归的旧官僚生动形象呼之欲出。
故事以红高粱为主线,展现了那一望无际的高粱地和红高粱。剧中多次给出高粱地的镜头,多以远景的形式展现给大家,在太阳升起或是夕阳西下的时候,天与地相接,映衬着一望无际的高粱地,交代出所处的时间、环境,烘托出静谧安详的状态,美不胜收。用红红的高粱突出了九儿等一系列人物鲜明的性格和发生在这片高粱地里的故事和情感。片中还巧妙的运用了空镜头,使场景转换、过渡,整个画面以恢宏的场景给人美感,更突出了以爱国、爱情为主线的主题。

高粱熟来红满天,是对中华民族之魂和所有美好的提炼和浓缩,在漫天红霞和熊熊烈熖中升华。体现出红高粱酿出美酒后人们心中的喜悦,以及对每个人心中微妙情感的描写和对自己家乡这片土地的热爱和眷念。更像那一望无际高粱地里的红高粱和红高粱酿出来的三十里红,醇厚浓香,使人沉醉。

观后感《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10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山海情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