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阿黛尔的人生有感 > 地图 > 观阿黛尔的人生有感,2024观阿黛尔的人生有感
观阿黛尔的人生有感相关栏目
观阿黛尔的人生有感热门栏目
观阿黛尔的人生有感推荐
观阿黛尔的人生有感

(共 5471 篇)

  • 1、 读《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有感(集锦9篇)

    你是否正在为写范文而烦恼呢?每一天我们都可能需要写作,范文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了。了解范文的整体写作框架和构思更重要,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您准备了读《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有感(篇1)

    最近其实有很多事可以写,只不过忙得半死,没时间把这些零散的碎片整理起来而已。这些天,利用工作站干活我休息的散碎时间,我看完了《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flowersforalgernon》,,然后零零散散的写了点东西。这是传说中的多重人格分析大师-丹尼尔凯斯所著,科幻名著,还得了1959年雨果奖和1966年星云奖。

    我很不喜欢硬科幻、软科幻的争论。无论怎样,科幻小说首先得是一本好小说,至少不能因为时间流逝、科技进步而变得可笑。《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就是一本很罕见的可以归为好小说的科幻小说,将近50年时间的考验也不能减少这本书的光辉。

    这是一个32岁纯真善良的智障查理经过一次试验性的手术,变成天才,又因为手术缺陷变回智障的故事。读这本书,连我这样的“一根筋的二进制理科羊”都能感受到强烈的发自内心的痛楚。但是无论如何,以我的文字和文学能力,总之是不可能说清楚我的感受到底是什么了。就像以前看电影《wheretheflowershavegone》一样,我只能从自己的意识里抓住一些涟漪。要想清晰表达自己对于文学作品的评论,大概确实是需要诸如“比较文学”这样的专业素养的。

    在接受手术以前,查理感受到的世界完全是一个精神天堂,人人都是他的朋友,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境界,平和、宁静以及快乐,查理拿着兔脚和蹄铁,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中国传统讲修身养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过如此。但是,查理变聪明以后,发现世界充满黑暗,教授们在争权夺势,科学家们平庸而琐碎,父母故意遗弃他,他爱的人也根本跟不上他的前进步伐,他的朋友们其实多半在取笑他,还发现他的“朋友”金比在偷老板的钱。在查理试图学习诚恳表达自己,又不会伤害别人的表达方式,经过激烈心里斗争告发了金比以后,伙计们居然联合起来强迫老板解雇了这个让他们越来越不安的聪明人。但是,当查理智能退步,被迫又回到面包店工作时,每个人却又毫不犹豫的接纳了他。金比说:

    “如果有人想要找你麻烦或者占你便宜的的话,你一定要告诉我、乔或者法兰克,我们会帮你摆平的!记住,这里的人都是你的朋友,不要忘了!”

  • 2、 读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有感精选8篇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阅读作品后受益匪浅,心中有了更多的想法,懂得了更多道理,写关于作品的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本书籍。有关作品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读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有感精选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读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有感 篇1

    人类的智力属性及其与大脑之间的生理关系一直备受科幻作家关注,也是科幻写作的一个常见主题。人们曾一度致力于研究或幻想如何才能人为地提高或超越人的脑力,但在丹尼尔·凯斯看来,这一过程所带来的后果才是更值得深思的。在小说《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中,凯斯用第一人称日记体的方式讲述了主人公查理·高登由低能儿成长为天才后又衰退的故事,记录下了走出“洞穴”重见光明之人的孤独与痛苦。

    暗色调的智力实验与人文关怀。早在1911年,深受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影响的英国小说家贝尔斯弗德就写下《汉普登郡的奇迹》,讲述了板球运动员维克托·斯托特从一个笨拙的白痴成长为拥有卓越智慧的天才的故事。周围居民在对斯托特不可理解的“超人”天赋心生敬佩的同时也感到恐慌。《汉普登郡的奇迹》可以说是第一批关于高智商人类的小说。它奠定了科幻作品中“超人”幻想的传统,为之后的作品铺平了道路。

    除了由自然演化所带来的智力提升,服用(注射)药物、脑部手术、基因改造也都是提升智力的常用手段。如在电影《超体》(20xx)中,斯嘉丽·约翰逊所扮演的露西就因被注入了名为cph4的神秘药物而激发了大脑的潜力。特德·姜所著的短篇小说《领悟》中的主人公也是在服用药物后掌握了操纵事物、预知未来的能力。不同于自然演化,药物的注入往往引发了智力的“骤变”,带来了更强烈的惊异感,也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在电影《禁忌星球》(1956)中,一位探险队员想要超越邪恶科学家的智力。但当他在奎尔族人的实验室使用iq增强剂时,却因大脑无法承受而不幸毙命。

    相较而言,《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朵》走的是类似《汉普登郡的奇迹》的那条更为传统、保守的道路。从进步报告的记录看,在手术之后,查理在智力上的进步称不上”骤变”。这一手术效用的持续性也是有限的。之后可预见的智力衰退给故事蒙上了一层暗调的悲观色彩。使它有别于主流商业科幻惯有的积极乐观。负责查理手术的尼姆教授和斯特劳斯医生相信通过努力人类能够建立一个靠

  • 3、 观《返老还童》有感:反向的人生画卷

    《返老还童》观后感:反向的人生画卷

    《返老还童》这部电影可以说得上是一部史诗级的巨片。它所讲述的故事构思非常精巧一个人反向的人生。我们都知道,人的正常生长规律是从小到老,而这部影片的主人公的生长规律却是反向的,他是从老到小。从一个迟暮的耄耋老人老人直到变成一个看似刚刚呱呱落地的婴儿,最后死去。

    在新奥尔良,一家医院当中,垂暮老人黛西让女儿拿出一本日记,并让女儿朗读,故事就从那本日记开始。一战战火刚刚吹熄的1918年,在美国新奥尔良州的纽扣大商汤马斯的家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可母亲却难产而死。当医生看到这个新生命的面容时,不禁吓了一跳,那满面皱纹的脸和严重变形的手脚,根本不像一名新生婴儿,而更像一个八十岁的老人。汤马斯认为这个孩子是个怪物,于是将他扔在了养老院门口,结果被养老院好心的黑人大婶看见,将他抱养,并给他取名为本杰明。渐渐长大的本杰明样子像个小老头,和养老院的老人们在一起显得并不突兀。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本杰明居然渐渐变得年轻!人们才意识到他的生理时钟是倒着转的。十七岁时,本杰明打算出去闯一番天地,于是结识了拖船船长迈克,他跟随迈克在大海上驰骋着,足迹遍布世界各地的码头,还参加了一次海战,将日本潜艇撞沉,可是船长不幸身亡。于是他结束了海上漂泊的生活,重新回到家乡,遇见了儿时的青梅竹马黛西。两人经过几段感情纠葛,终于走到一起,还有了一个女儿。本杰明自知自己终有一天会变成小孩,成为妻儿的累赘。于是孤身外出流浪来到印度,但最后又回到了新奥尔良,在黛西的陪伴下在自己儿时生活的养老院中慢慢变小,最后以婴儿的形态在黛西的怀抱中死去。

    《返老还童》不仅给我们很好地讲述了一段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更好地给我们表现了人生的真实意义所在一切都没有永恒。很多人惧怕死亡,而人的衰老会让人更加接近死亡。所以很多人也害怕衰老,总想回到年轻的时候,认为那样就能让自己永远地活下去,实现永恒。可是,年轻并不代表不会死亡,《返老还童》就为我们很好地诠释了这点,片中主人公本杰明就是越活越年轻,可是他最终还是以婴儿的形态离开了这个世界。由此可见,世上没有所谓的永恒,哪怕你让时钟倒着转,让他从黄昏一直转回到清晨,它照样还是会转回黄昏,所以,死亡是人类唯一的归宿。

    片中有一句经典的话: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人的命运是不可预测的,有些事情,假如事情当中的某个人物发生了某些改变,哪怕是小小的

  • 4、 《阿黛尔的人生》观后感

    《阿黛尔的人生》观后感

    晚上的媒体放映场差点看不动了。法国导演阿布戴-柯西胥今年角逐金棕榈的《阿黛尔的生活》片长近三个小时,接近戛纳尾声的时候,对疲惫的记者来说,这是一个挑战。不过,对这位曾经以《谷子和缁鱼》深深打动过我的法国影人始终报以信心,柯西胥创作作品的速度,是平均每三年才出一部,可见其用心程度,尽管他此前《黑色维纳斯》的表现并没有预期好。

    阿布戴-柯西胥是一个内心强大,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的导演,对镜头的调度极为准确和精心。新作应该是某种程度上的回归,在预算庞大的古装剧《黑色维纳斯》后,这部新作回到他拍片和成名最初,展示普通人在法国当下社会生活的题材。

    最自然的对白往往是最精心的设计结果。而细节、对白正是科胥西的擅长,几乎每部作品中,都可以看到长镜头下精致的对白、演员表演和戏剧冲突,以绝对写实的手法呈现。观看科西胥的电影,很难置身其外,一不小心观众就会被代入戏中,和主人公一起共享伤悲和欢乐。

    影片《阿黛尔的人生》讲述两个年轻女孩如火如荼的炙热爱情,导演镜头没有任何妥协,数次不惜笔墨,用超长特写镜头,大胆展示两个年轻女孩疯狂的爱情,这种爱情血肉丰满,情色和纯洁并列。这样的镜头不是所有观众可以接受,但它的存在又是如此合情合理,不带任何挑逗和刺激,只能赞叹导演的技巧成熟,手法大胆。

    然而,像所有的爱情,生活、习惯和教育知识背景的不同,终究会带来爱人间的差异和隔阂。虽说影片讲述的是俩个女孩的爱情,爱情的主题却有关人类共性,这是一个同样可能发生在任何男女身上的爱情。这也是影片最为可贵之处,导演并没有将同性恋问题做为如今热门话题加以投机,借此大发一番社会责任和伦理的长篇大论。有关同性恋问题,也没有被完全忽略,但是被放到了最后的位置,以轻松的笔触,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导演的镜头特殊,宽银幕上,特写和头部镜头几乎占据了《阿黛尔的人生》叙事中的相当时间,镜头似乎想无限制的接近,一直深入到两位女主人公的内心最深处。同时主次分明节奏适度,始终以主人公阿黛尔的视角,紧紧追随她的生活和演变,从一个发现自己性倾向、到一步步找到真爱,又一步步失去爱人的过程,鲜活的呈现在观众眼前,展示了导演对生活细致观察和戏剧化调度的能力。

    阿布戴-柯西胥的影片几乎都很长,他不在乎时间,慢慢的,一点点,在细节下铺陈自己的故事和人物发展,节奏却并不沉闷和缓慢,总是会有点滴的惊喜,或者扣人心玄的戏剧冲突交替

  • 5、 《阿黛尔的生活》观后感600字

    《阿黛尔的生活》观后感 在昨晚无聊的时候,想起很早以前学英语四级的时候,我们一个女老师推荐我们去看一部叫阿黛尔的生活的电影,说这是一部女同性恋的电影,但拍的非常好,看完能让你思考很多东西。当时没兴趣,也不以为然,就在昨晚,本来准备边写论文再随便搜一部影片凑合看一下,突然想到这部片子,遍去搜了,结果还真有。影片共分为了三个小时,至于网上说有四个小时的,这是删减版,我并不感兴趣。昨晚因为发生某些事,我只看了前两个小时,今天晚上才把最后一个小时看完。我觉得影片分为三段吧,第一个小时讲述阿黛尔对于感情和恋爱的态度,并且和艾玛偶然相遇;第二段讲述了阿黛尔和艾玛在一起的几年,但中间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最后一段讲述阿黛尔因为寂寞而出轨,两人感情走到尽头。这一切似乎来的太快也结束的太快,她们两个人的家庭根本不门当户对,粗暴来说就是阿黛尔家庭庸俗,而艾玛家庭更注重人的心理想法,这两个家庭的孩子注定会发生摩擦。在故事里,阿黛尔的出轨并不只是她一个人的错,她融入不了艾玛的生活,而艾玛也不关心阿黛尔想要的仅仅只是一份平稳的生活,艾玛的艺术境界她不懂,反而因为一个孕妇的出现更加忽略了阿黛尔,使得阿黛尔身体出轨,与此同时,艾玛也精神出轨了。影片的最后,我看的好揪心,两人的谈话显的如此平常但暗中又隐藏了双方多少的无奈?你不会再爱我了?是的!但是,我会对你一如既往的温柔,只对你,永远!这段话给我感触最深,一段感情,因为某些东西而终止了,真的就不能回到从前了,就算此时此刻双方依旧爱着彼此。我相信阿黛尔真的后悔了,也相信艾玛就算得到了另外一个女人对她艺术的理解和精神上的支持,但一切都找不回从前的感觉。影片中虽然也有几段非常露骨的床戏,起初看的时候真的三观颠覆了,我也不知道我是什么感觉,可是我知道,这就是同性之间的爱吧,不要把她们想的太丑恶,用审美的心态去观看,并没有什么。 艾玛起初抱着泡妹纸的心态,然而却找到了真爱,但上天并没有眷顾她们。同性的爱是执着并且高尚的,只是希望看到这篇长微博的朋友,不管是同性还是异性,好好对身边的人,分手二字真的不要随便说,一旦走错一步,再也回不去了。这是我看这部电影的感想,因为此时此刻我依旧在深思一些东西,有感而发,希望各位莫说我矫情,谢谢。
  • 6、 读《阿尔芒丝》有感

    读《阿尔芒丝》有感

    前天晚上看完了这本书,前面感觉很好,但小说的结尾彻底败坏了我的兴致。奥克塔夫之死太仓促了,情节急转直下,而博尼维骑士的出场也有点嫌迟。总之,就是觉得铺垫不足,草草收尾。最让我受不了的当然是那个奥克塔夫到死也没有讲出来的秘密,我上网查了一下,答案是:他阳萎!据说是司汤达给梅里美的信里透露的,于是我又翻出司汤达的书简看,但我手头的译本似乎没有收录这封信。这个谜底也太晦涩了吧,在司汤达的智力测验面前我彻底败下阵来,不过,估计败下阵来的人是绝大多数。希望译者们在译本序里就把这个秘密和盘托出,不然读者对司汤达的写作手法、小说内容的兴趣就会完全转移到猜谜上,而且读者即便最后知道了谜底也会觉得啼笑皆非,这绝对会影响到对小说的欣赏。其实最不对的就是司汤达本人,假如他像大仲马在《双雄记》序中就把男主人公的隐痛说出来,那读者的阅读兴趣就不会被误导到其他方向去了。 司汤达的心理描写还是极好的,完全写出了奥克塔夫心理的成长,年轻的恋人之间的猜度和妒嫉,上流社会人士心理的阴暗。尤其是奥克塔夫和阿尔芒丝之间的对话(以第14章最有代表性)——虽然发生在情人之间,却无关于情此文来源于网络——处处体现他们思想相通。这样理智的谈话竟发生在20岁的青年和18岁的年轻姑娘身上,足见此文来源于网络情也有启迪人心智的作用。真正的此文来源于网络情可以促使人变好,变成熟,思想上从偏激转为宽容。他们此文来源于网络情的表现形式不浪漫,是现实的:他们谈论的是政治问题。这是基于理解之上的此文来源于网络情,正如它的诞生一样不浪漫:奥克塔夫的此文来源于网络情不是源于“一见钟情”、“才此文来源于网络慕佳人”,他的此文来源于网络情源于对自身高尚的证明。司汤达真是懂得年轻人的心,到老还是锐气不减,真是可此文来源于网络。从笔法上来说,他虽然描写人物心理,但又会跳出人物,进行分析;而他笔下的人物也是擅长分析自己的心理的。所以读者也不会完全受到小说中人物感情的支配,不会完全地同人物产生“同感”。司汤达的直接同读者进行的对话其实也可以促使读者检视自己的内心。 除掉结尾,这部小说极为“合理”,没有任何矫饰。 摘句 我所能做的一切,无非是了解我自己。(奥克塔夫)(p.7) 他(奥克塔夫)那颗火热的心灵,对待别人和对待自己都同样公正,也几乎同样严格……(p.15) 我这样睥睨一切,以为一般人所遭受的各种危难,各种祸殃对我毫
  • 7、 《阿黛尓的生活》观后感800字

    之前一直说再看一边阿黛尓的生活就写我的第一篇长评,其实早已经断断续续重看了好几遍了,当然也并不是每次都冲着激情戏去的(谁信)。 今天再刷的时候在b站开了弹幕,结尾的时候有人提到一个细节,说最后一幕阿黛尓穿着蓝裙子渐行渐远的场景的背景音乐和她初遇艾玛时是一样的。 这是一个轮回,更像一个诅咒,你以为的开始,只是另一种结束。 有人说阿黛尓这辈子只会爱艾玛一个人,这个我不清楚,我甚至无法体会长久而热烈的感情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套用阿黛尓的口头禅,不知道。 但我知道的是她终究走上了自己曾经所抗拒的路,终究接受了自己的平凡甚至平庸,终究将青春的所有激情爱情淡化在独自远去的背影里。 终究还是那句我爱你,但是我不会再喜欢你了。 但也许你不知道,我曾经多么想要给你整个世界。 虽然我看不懂你的艺术、听不懂你的哲学、谈不来你的人生,可这些真的是问题所在吗?是的。 喜欢英语老师的时候可以拼命背书,喜欢文艺青年的时候可以拿命装酷,喜欢学霸的时候可以玩命刷题。 只可惜,距离从来没有缩短过。因为这不是同一纬度的距离,你把这一边拉近了,那一头又走远了。 渐行渐远的人不用太可惜,因为彼此根本不在同一个世界里。 多可怜多可怕,最强烈的疏离感孤寂感来自于自己最亲最近的人。 多可笑多可悲,我并不是没有为此努力过,也曾经相信投入并不会后悔。 可是艾玛再也不会遇到下一个阿黛尓,阿黛尓也永远不会爱上下一个艾玛。说走不到的路就算了,可这样真的甘心吗,那走过的路又算什么呢? 真的很想爆粗口。虽然还说自己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 我们都不是西西弗斯,却好像一直在做同样徒劳无功的事情,推石头上山,在看着它滚下来,束手无策。 我不知道自己的能耐能坚持推到多少次,是不是这一次我就不想推了,又或者是不是下一次我又会奋不顾身地拼劲全力。不过理性分析,后者的可能性很小了。 阿黛尓的生活太写实,多而不滥的特写镜头、素颜的真实表演、控制得当的细节处理,让人全程参与了阿黛尓的这段时光。她颓废的时候不洗头、忧郁的时候会抽烟、孤独的时候会约炮、爱的时候飞蛾扑火、离开的时候还爱着蓝色。 蓝色是最温暖的颜色,本片的又一译名。可以离开一个人,却擦不掉烙印,阿黛尓的烙印是艾玛的一抹蓝色,有些人的烙印也可能是曾经一起最爱的歌、伤口是说要一起看却没有看的电影、疤痕是一做起数学题就会想让某人再讲一遍。 说起做题就要回归这篇长评的主要目的,激励。 你并
  • 8、 观《庸人哈尔》有感

    《庸人哈尔》观后感

    借此缅怀那真挚不渝的爱情

    最近,自己的桃花运不少,感情的烦恼也接迥而至,感慨自己没有情商的我,虽四处投医却不见奇效,无奈,自己在网上挑了一部爱情喜剧《庸人哈尔》!本以为是爱情喜剧,但看后深有体会,恰似当初自己在懵懂年代看的《大话西游》一样,笑中有泪,哭中有爱。

    故事情节很简单,却沁人心脾。男主角名叫哈尔,为人很好,油嘴滑舌(性格是本人意见,但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但是其貌不扬,但是自己却死死地喜欢追求美女:身材好、漂亮,很戏剧的是没有追到一个美女;女主角萝丝玛丽,心地善良(性格是本人意见,但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但是身材胖的吓人,以至于男性朋友很多却没有男朋友,很戏剧的是她的父亲是哈尔的老板。

    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会和现实作对比。我不得不劝大家,先忘记这个,继续看情节。一次偶然的机会哈尔遇见了一位心灵大师,他为了让哈尔看见女孩子的内在美,给哈尔无意间做了镭射眼部手术。此后的一切,哈尔只是看到女孩子的内在美而迷恋于此,看不到现实的一切。此刻之后,哈尔交往了好多女孩,当然他看不到真实,悄悄相反的一切。在她眼里,萝丝玛丽是个绝对的美女,慢慢和她交往了起来。以后的故事有待大家慢慢看来。

    写下此文,我反思了自己很多东西,在爱情方面,感觉自己彻头彻尾的肤浅。我们的大多数就像哈尔一样,我们慢慢地被现实的一切东西所迷惑,电视、杂志、广告、偶像剧、、、等等一切宣扬的美,让我们失去了自己审美观。好多时候,我们自己都不知道为何会如此,但就是缺失了那种勇气。就像哈尔一样,当再见现实后的震惊和坦然。我们做不到,我们甚至没有去做。还有几十哈尔的好兄弟,他的演义给我们又诠释了害怕爱的可悲,美女追求的认识多,但我们也有权利去追,而不是畏惧那严肃尊严背后的温柔。很高兴今天无意间看到了这个电影,让我学到了很多,我们没法去改变别人,但我们可惜调整自己。

    想象你在沙滩上天气温暖太阳正要下山你注视着一个女孩(男孩)的眼睛感受她(他)内心的情感你看到了她(他)的灵魂感觉到她(他)的心灵

    一个很完美的场景,我们都希望看到。而我在注视你的眼睛的时候,我就深深地深深地

    你知道吗每个男人一生中有几次机会了不起二、三次面临真正的抉择走这边他可以继续跟女人混走那边他就得忠于一个女人或许就这么从一而终了走第二条路好像损失不小但事实是报酬更多更幸福

  • 9、 观《人生》有感

    观《人生》有感

    周美玲

    路遥的作品我看的也不是很多,以前最喜欢的是《平凡的世界》,因为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什么是生活,什么是人生,也就是所谓的"平凡的世界"吧!大学学现当代文学史的时候,路遥的作品几乎没介绍几篇,唯一提到的也是作为"反思文学"的《人生》,我当时还愤愤不平,怎么没有《平凡的世界》呢?怎么会是《人生》呢?今时再看真的是我浅薄了。

    也许高加林的遭遇不能说明什么,因为这里有他许多自作自受的成分,他和巧珍的爱情也没有什么,因为最初也不过是他要在落寞时寻一种安慰而已,而最后也终因要寻找更好的前途而选择放弃,而且一样要借助于爱情。我这些见解肯定是要被人耻笑的,因为别人肯定会说,你怎么没有看到高加林对现实的无奈与反抗呢?要说他的错也是环境所致,这是现实逼迫的,人又有什么办法呢?也许从人生自由追求的角度来说,他没有错,他在追求自己所向往的"城里人"世界,他想摆脱自己受苦受难的现实。难道一个"冠冕堂皇"的追求自我价值就可以掩饰这人性中的灰暗吗?

    在最落寞、最需要安慰的时候,高加林为着自身心灵上的解脱去接受了一个他自己打心眼里瞧不起的角色——巧珍,这些其实与是否是巧珍并没有半点关系,在这个时候只要是任何长得还能说得过去又对他好的人,他应该都会接受。因为他的接受只是自己从心理上接受现有状态的尝试,他的接受是为自己那虚弱的灵魂所找的掩护,与是谁没有关系。他们看似经历了一段浪漫而幸福的爱情,但这一切的前提只是高加林觉得也许他的生活就只能如此没有任何转机了,他接受了自己现有的农民身份。他叔叔的出现改变了现有的一切,让他从劣势转化为优势,他有了自我实现的资本,所以他几乎是毫不犹豫地离开了农村,去寻找他的大世界。

    黄亚萍的出现让他看到了更美好的生活,他可以更美满地去实现自己,所以他绝情地抛弃了巧珍。其实就算没有他叔叔的出现,就算没有黄亚萍,他就一定能跟巧珍相守一辈子吗?在他的内心深处永远有一颗躁动不安的心,她永远不是他的最终选项,而是备选项。这就是他——一个典型中国男性,不能说他没有血性,他比谁都自尊而自傲;也不能说他庸俗,他看似很有才华,可就是这样敏感而又狂放自大的人,那又怎样?在现实的诱惑和利害关系面前,照样不是攀着往高爬。最后的失败也许是作者对他的惩罚,也许是为了警醒世人,但现实是怎样,稍微不糊涂的人都很明白。

    巧珍——这个典型的中国女性,不知道为什么,看着她我老是想起千里寻夫的

  • 10、 观《二十二》有感:尔是尔

    尔是尔

    ——观《二十二》有感

    高一(5)班 梁俊瑜

    中午刷微信的时候就被《二十二》刷屏了,无论是朋友圈还是公众号。心下微愣,哦,原来那个片子上映了啊。

    不为赴约,也不为所谓情怀,只是想看,于是就一人去了。

    到电影院的时候它已经开始几分钟了,刚坐下便从屏幕那方传来一句略带哭腔的“不说了不说了说了不舒服”。怀揣着一份迟到者的羞愧,我默不作声地观看了这个如我一般静默的纪录片。

    纪录片始于葬礼(很遗憾因迟到而没看到),亦止于葬礼,中间用朴实无华的镜头客观地拉近了一群老奶奶的生活。这群老奶奶便是在日本侵华战争的八年间被迫沦为日军的性奴隶,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慰安妇。然而在片中我们能看到与儿孙同坐门前阶的她们,同姊妹畅快打天九的她们,独自拄杖走过夕阳西下的她们,或是话语轻快却眼泛闪光的她们。这都是一呼一吸间最真实最有血有肉的她们。

    可以说,这是一部与我想象大相径庭的片子。在片子结束之前我心里仍肆虐攀爬着一条藤蔓,一条名为“卖惨”的藤蔓。我理所当然也毫不理亏地揣测,这片子或是抓拍老人的凄惨生活,或是将老人被迫(这是重点)当做“慰安妇”的过程加以撕心裂肺的控诉,亦或是一些故意摆拍的凄惨万年图拼凑而成(故意把画面调暗、给最邋遢脏乱的地方特写……)。毕竟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件事赢得更高的关注度,我又理所当然地想。

    但没有,我所预料的皆无在这个影片之中出现。全片可以称得上温和乃至于克制,没有什么快节奏的镜头,也没有所谓的故事。只是纯粹得不能再纯粹的对话,几个老人的晚年生活。像那坐在老榕树底下时有时无地摇着折扇的老爷爷在给村里的稚童讲那老一辈的故事。他捋捋花白的胡子,随意地合上早在世俗中沉浮而变得浑浊的双瞳,摇晃着自己本来就不茂密的头发。

    他说,曾经东方有一条巨龙,它沉睡了几乎半个世纪。在沉睡期间,百姓流离失所,国不成国,家不像家。无论是男丁妇女还是童稚大部分都被敌人摧残,死的死,伤的伤,逃亡的逃亡。所幸战争终于迎来了曙光,沉睡的巨龙之魂终于苏醒!

    他说,可惜在后来,百姓在战争中的合法权益并没有被满足,就连索取的最简单的承认与道歉也没有。

    他说,这段历史就像他手中的折扇,里面写满了几十万人的名字,可是总有人妄想将这名为“历史”的扇子一把合上。而我们不能,也不允许!我们将其铭记不是为了记恨,而是警醒,更是想要讨回那句拖欠了几十年的道歉。

    他还说,你是你,我是我,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只取其一。所有

  • 2019-10-28

  • 2021-07-27

  • 2019-09-20

  • 2019-11-11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1

  • 2021-08-05

  • 2019-11-02

  • 2019-09-28

  • 2019-10-29

  • 2021-08-31

  • 2019-10-29

  • 2021-06-08

  • 2021-06-14

  • 2023-03-23

  • 2021-08-24

  • 2021-09-16

  • 2019-09-20

  • 2021-09-12

  • 2019-09-20

  • 2021-07-12

  • 2019-10-11

  • 2022-01-26

  • 2019-09-20

  • 2021-06-05

  • 2021-07-13

  • 2023-06-17

  • 2021-06-05

  • 2023-03-14

  • 2019-10-28

  • 2021-06-05

  • 2021-06-05

  • 2021-06-05

  • 2021-12-22

  • 2021-04-29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0-28

观阿黛尔的人生有感
观阿黛尔的人生有感栏目给大家提供丰富的2024观阿黛尔的人生有感、观阿黛尔的人生有感大全等,希望丰富的观阿黛尔的人生有感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供大家参考借鉴!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