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作文大全 > 沧海一粟作文 > 地图 > 沧海一粟作文
沧海一粟作文

(共 9178 篇)

  • 1、 沧海一粟作文实用9篇

    写作文是有效提高语文思维水平的方法之一,它能帮助我们不断提升表达和感染力。开头和结尾是写作文时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尤其是开头,一定要写得好。在本文的“沧海一粟作文”中,读后感大全为大家精选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你能多关注本网站的更新!

    沧海一粟作文【篇1】

    我们说纸被吹起是因为它的不厚重,可是那小小的蝴蝶又是何其的单薄。风肆虐过去了,留下的,再渺小也是伟大,再卑微也是高贵。

    茫茫宇宙,浩渺天地,蝶是何其微小的生物,比不上江河的浩荡,也没有风雨雷电的磅礴。可是它们用柔软的翅膀撑起自己的天地,哪怕于天地而言只是沧海一粟般的存在。它们也绽放出足以耀世的光芒。

    没有生命的白纸,如何抵得过走过无数年进化之路的生物?

    生命的伟大,无惧于风雨,以沧海一粟之光,傲立于风雨之中。

    风雨飘摇的江边,伟岸的身影决然跃下;四面楚歌之下,西楚的霸王拔剑自刎;破败的院落中,苍白憔悴的老者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笔千万寒士俱欢颜。”;辱人的刑罚下,他忍辱挥毫,终成史家绝唱《史记》……

    不胜枚举的例子告诉我们,那些值得我们铭记的人,无一不有鲜明的自我。

    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过的人物如天上的星辰,明明灭灭。终归没有几个人记得住他们,可是那些明亮至极的,他们也许没有成功,也许有这样那样的不顺意,可是他们深刻的自我,高贵的人格如同隽永的格言,历久而弥新。

    他们有坚定的意志,不可侵犯的尊严,充实的内在,鲜明的自我……

    相对于时间的冗长,他们的一生过于短暂。历史的长河中,他们也如沧海一粟,他们的光芒,如同微弱的迷离般大小,却深刻在每一个后人的心中。

    空空如也的白纸怎敢与他们相比?他们一生斑斓的色彩,是对那自负的白纸无声的嘲讽。

    盛大的秦朝如同白纸,没有一丝的沉淀,最终被风吹散。繁盛的楼兰没有人去坚守,去润色,最终如同单薄的白纸般消散于大漠茫茫的黄沙中。

    自然中生命的可敬可畏,历史中伟人的可赞可叹,那些高贵的自我,那些值得崇敬的生存之力。如同暗夜里最渺小的光,以沧海一粟般微弱的光,照耀所有的暗,抵过所有的风。

    沧海一粟作文【篇2】

    “从理论上说,宇宙是无限的。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极小的部分,银河系对宇宙来说又是沧海一粟。”读着《宇宙生命之谜》,我更加意识到了地球、太阳系乃至银河系的渺小。“沧海一粟”也算是夸大其词了。

    宇宙还在无限的膨胀,无限的扩大,沧海一粟,已无法

  • 2、 世界太大,你不过沧海一粟作文600字_六年级读后感

    今天,校长让我们去朗诵《读中国》,挑选两名男女主角的时候,我是第1个被选上的,然后校长点我名的时候,竟然问了一句,“你叫什么名字?”我稍稍的愣了一秒,然后,微笑着说,“我叫万子涵。”

    也许你会不明白我的愣神,但是,对于我来说那一刻真的有些震惊。校长是我最敬佩的人,在我心目中他口若悬河,知识渊博,不像普通知识分子那样呆板无趣,而是充满了幽默感。

    而这一切好感都来自于他三年级时教我语文的时候,当然在这里我不自夸啊,那时候我在我们班算是校长的得意门生了,我喜欢阅读,读了很多书。喜欢朗诵,校长也称赞过我的声情并茂。连同学们一直害怕的阅读题,我也做得行云流水。

    但是现在他竟然不记得我了,连名字都忘了一干二净,惊讶。震惊之时,也不禁感叹,毕竟隔了三年,我也不过是他三年前遇到过的一个不算太好的学生而已。

    我为什么微笑着回答她呢?因为恍然间我明白了,我并不需要校长记起一个三年前的我,我要校长认识一个新的我,一个不只会呆板的学习的我。再说了,我再优秀,也不过是这世界的沧海一粟。比我优秀的人那么多,何必要求一个并不崇拜我的人,永远记住我。我不是孔子,不是爱因斯坦,也不是伟人。我只不过在校长的手下安安静静平平淡淡的读了一年书而已。

    孩子,世界那么大,世界上的人那么多,你不过沧海一粟,银河一星。不必强求别人记住自己,平平淡淡也很伟大。

    读《老师!老师!》有感

  • 3、 南风过沧海

    时光代序,光阴匆匆。

    她依旧在等待,守着湘西的山与水,天与船,等待那个俊逸洒脱的人归来。

    题记《边城》有感

    年少时读书,便喜欢沈从文,喜欢他笔下烟云弥漫的湘西,喜欢那些似乎可以挤出水的青春和朴素得发不出声音的爱恋。喜欢《边城》,一条小船将一个女子的生命从纯真的此案摆渡到彼岸未知而复杂的世界。

    翠翠正如她的名字一般,是一个纯粹的孩子,也会有恐慌嗔怪,也会有言笑晏晏。那是属于她的,亦是整个湘西茶峒的清与翠,不带一丝污浊,放眼望去,人景皆为天赐。

    可是,流光奔逝得太快,从不等待笨拙的选择,只是稍稍耽搁,就惊觉已被它抛下了太远。翠翠是这样,天保、傩送又何尝不是如此?一场单纯朴素的爱恋,翠翠不说也不清楚,天保、傩送不说却十分清楚。两人唱山歌,是他们第一次明确表达对翠翠的喜欢,只是后者仍不知情。

    于是,便这样的错过,最终无法回头。

    在小说的结尾写着:他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可这个明天又是多少个日日夜夜呢?有人说希望傩送回来,与翠翠终成眷属。然而,天保的死,却是横亘在两个人之间的鸿沟,作文填不平,也迈不过。其实戛然而止的剧情恰到好处,美满或遗憾,都是一个很美好的梦。

    我想问翠翠,寂寞吗。翠翠的等待告诉我们,不寂寞。正如三毛所言:寂寞如影,寂寞如随,旧欢如梦,不必化解,已生共生,要割舍它倒是不自在也不必了。等待与时间无关,它是一种习惯,自由生长,而她却无力抵抗。

    有时我们也在等待。幼年时固执地站在窗前,只等拥有那个玩具;青年时等春花等秋雨,等一切美好的未来;中年时等一场眼光交汇的爱,等一个相濡以沫的人;暮岁了,等每一天的日出和日落,等离开的日子。

    佛说人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惧会,五阴盛。

    翠翠这一生,也许是苦的,祖父离去,傩送不归,孤身一人,在小船上摆渡往来的过客,他们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翠翠这一生,也许是甜的,那年的傩送,那年的端午,永远刻入翠翠心里,生生世世流年碎影,天荒地老莫失莫忘。

    但幸好,她能有那些回忆度过余生。如翠翠,如我们,这世界上总会有一个如傩送一般的人,能够颠覆你的世界,如同南风掠过沧海,潮起潮落,此生再不能静谧。

    可南风掠过沧海,谁又忍心责怪?

  • 4、 品《观沧海》有感 650字

    最近看了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再次体味曹操的诗作《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又有新的感悟。

    回想01年秋风刚起,有幸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晨白时,站在临近碣石的金山嘴上(有的考证说碣石在此,其实错也!真正应在鸽子窝的鹰角石旁的西崖顶上),观看日出。只见东方海平线放出红光,接着红日水上水下相接,瞬间跃出海面,万道霞光,极为壮观。当红日升高时,有人举起手高叫,快拍照!快拍。一看,原来是想拍手托太阳的,引来一片欢笑和模仿。

    一天晚上坐在卧床上,突见月亮升起,逐渐高离海平面,想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灵感一动,何不看看月出。第二天晚上提前了一刻钟静候,果然看到了平生从未见的奇景。只见东方银光逐渐增大增强,一轮圆月缓缓腾出,银波万里,尤其是跳离水面一霎更是慑人心魄,仿佛巨大的夜明珠照亮海空,真是幸甚至哉也!

    然,从未见旅游宣传看月出,实在是疏忽,或明知不宣,乃失策也!而操却观得细微,遥想当年必看了日出月出,写下了如此壮丽的诗篇!

    由此,不禁想到,秦皇、汉武、魏武、唐宗、康熙、乾隆都到过此海边,得到后世最不公正评价当数谁?!同样都是中华民族杰出的贡献者,为何评价却是天壤之别?!我看,是评论家太吝啬、太正统、太保守了,历史上的评论家就不去说他们了,而在现代文明的熏陶下,我们的评论家还是在引经据典,追究细微末节,而不从现代的眼光,看大的方面,暴君、奸雄不离口,未免引人万分感慨和不解!

  • 5、 观沧海 350字

    我站在河北西南部的碣石山上,向下望去,那一望无际的沧海呈现在眼前。

    海水在动荡,浪花是海上的奇景,波浪滔天。可她更像一个舞蹈家,她能让人解除烦恼和忧伤,尽情地舞蹈,海浪冲击着岩石,不时得发出一阵哗哗的响声。那沧海的颜色那么蓝,使人感到翡翠的颜色太浅,蓝宝石的颜色太深。纵是名师高手,也难以描绘,几座小山耸立在海中央,和一座水上城市一样,有花、有树、争奇斗艳、应有尽有。一阵秋风轻轻的吹来,平静的海面碧波荡漾,层层波纹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伴着我的心,在追逐、在嬉戏。

    每天月亮升起,太阳就好像被大海吞没了,太阳和月亮,像亲姐妹一样,形影不离,真是情真意切啊!晚上的星星像银河里洒下的光辉,满天星斗,繁星闪烁,把海面衬托得更加美丽、更加迷人。此时,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东临碣石,已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6、 《观沧海》读后感

    《观沧海》,一个多么霸气的题目,它透露着曹操的雄心壮志,隐含着曹操的远大抱负,暗藏着曹操的必胜决心!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率兵北上,要歼灭袁绍残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眼前水波荡漾,山岛耸立。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面掀起巨浪,似要吞吐宇宙,日月也似出自大海;灿烂群星,也是从大海怀中涌现。曹操感到十分有幸看到此幅画面,写下这首诗咏叹自己内心的宏伟志向。

    曹操笔下的沧海,既有那水波荡漾、山岛耸立的动景,也有树木丛生,花草丰茂的静景。还有那风吹沧海,卷起巨浪,只见那惊涛骇浪拍击岩壁,激起三尺高的浪花,就同那卷起千堆雪的壮阔景象。因为大海壮阔,所以吞吐天地,渺看银河,写出那无与伦比的壮阔大海。

    再品味整首诗,仿佛看见曹操站在碣石山尖,俯视沧海,扬鞭东指,壮心不已!就像一只雄狮,一心决灭袁绍,统一天下,问鼎中原!

    曹操的诗,不在于多,而在于内心那暗含的雄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恰巧突出了曹操诗所具有的枭雄本色。

    曹操借海言志,写出自己内心的远大抱负与他的心胸开阔。通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也看出他的必胜决心。

    “奸雄”是曹操的形容词,而在我的眼里,他只有“雄”!

  • 7、 《观沧海》扩写 550字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明争暗斗。居住在辽西一带的乌桓强盛起来,他们南下攻城掠地,成为河北一带的严重边患。建安十年,我率军摧毁了袁绍在河北的统治根基,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害。当时,我军处于南北夹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盘踞荆襄的刘表、刘备,北有袁氏兄弟和乌桓。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我采用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师北征,五月至无终,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后接受田畴建议,断然改道,经徐无山,出庐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这正是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我们远道而来,登上碣石山顶,东望大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在这浩淼的海面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矗立在岸边的礁屿起伏错落,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礁屿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丛生的草木在秋风中摇曳。定神细看,在秋风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显得渺小了。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岛上萧瑟的秋风掀起汹涌的波涛,汹涌喧腾海面是多么浩瀚无际。真是幸运极了,我们赞美不已,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情意。

  • 8、 《沧海日》读后感200字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上面这副对联,是清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邓石如撰写的一副盛传不衰的名联。其上联,写九处神州千古胜景奇观,要将它们绘成画卷,挂于墙壁以观赏。其下联,写中华古代九位名人及其绝艺,要将他们的作品收藏于书屋橱窗。

    我十分喜爱这副长联,不仅是因为它出自名家之手,也不仅是它对丈工整、平仄讲究,而是其内容及意境都使人无不为之感动。我想,我们不一定能将哪些名胜绘成画卷,也可能无法将哪些名家的作品收藏齐备。但是必须明白,作者赞美这九处胜景,是在歌颂祖国的锦绣河山,作为每一位炎黄子孙,一定要激发爱国、爱乡、爱家的热忱,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同时,我们还应明白,通过作者呕歌这九位有代表性的历代名人,我们每个中华儿女应受到启迪,都要努力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添砖加瓦,贡献力量!有鉴于此,我将这副长联写成书法,一赠长女,一留自用。

  • 9、 《观沧海》读后感 500字

    《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首二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诗人于挥师北伐之际登上碣石山,俯视大海,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涛汹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这是多么辽阔,多么壮观的景象!诗人不禁叹道: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诗人居高临下,望着水天相逢的沧茫大海和海中矗立的岛屿,想到北方统一即将实现,心情是何等激奋!这是诗人眼前的岛屿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树木百草,生长十分繁茂,一阵萧瑟的秋风掠过,海面上涌起滚滚的波涛。尽管萧瑟的秋风给人以悲凉之感,但是疾风劲草,方显英雄本色;波涛汹涌,愈见其生命不息!这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也是诗人主观感受的具体写照。于是诗人叹道: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以下,诗人又展开其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10、 《沧海明月》读后感800字

    “黄泉。紫陌。碧落。红尘。原来每一种,都是一种幻灭。”

    ——题记

    阿靖。这个令我们难以下定义的女子。自由,孤独,桀骜,不驯,温柔,凶狠,漂泊,永生,强大,脆弱。她举手投足间,都是写不尽的苍凉。

    在她五岁那年。当苍穹裂出最华丽的纹路,当那到蔷薇开出最奢华的挽歌,当她站在杀母仇人的尸体上。小小的她,仿佛一个恶魔,一个不相信任何人,不会流泪的,恶魔。

    无论四季怎样地侧脸,她总是高傲而孤独地永生。

    但最后,她还是死了,不是死在楼主的夕影剑下。是死在她自己的善良下。

    对,善良。

    她救了一个女孩,学会去爱这个女孩,学会去向她微笑,学会去真心希望这个女孩幸福。原因只有一个:“她多像我小时候。”

    浮生若梦,

    纵然璀璨如星辰也会湮灭沉寂;

    纵然绚丽如繁花也会枯萎凋零。

    红颜白骨,英雄迟暮。

    而阿靖,

    已然化成了那个万年不朽的传奇。

    我很敬佩这个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女子。因为她不是个坏人,她给我一个天使与恶魔融为一体的感觉,一个深刻的矛盾体。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沧月要把她一生写得那么可怜,惹人同情,为什么她不愿去相信别人呢?也许是幼时心灵的创伤吧。

    他们都还如此年轻,但是心却已老去。这老去不是心如死灰。而是看透了人间虚假的表象。因为看透了,所以平静了。都愿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去接纳任何人。也许一俱比较适合。

    我也忘记了曾经的世界,是否安静得一片弦音。

    但世界是怎么样子的,我们无力改变。我们只能去改变自己。学会坚强,不去哭泣。——眼泪除了懦弱什么都不代表。我们还要学会奋斗,为自己的生命增光添彩,正如他们的生命,从来不曾苍白。

    《血薇》,多像一个悲伤的隐喻。

    谢谢沧月给我们带来一场华丽的文字盛宴。我想,多年以后我还会记得阿靖,记得她教给我的东西。

    阿靖,谢谢你教会我爱和成长。我会带着这样的爱与希望继续做生命旅途上的追梦人。期待着,我们的生命在下一个路口交汇。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也惘然。

    ——后记

  • 2021-09-01

  • 2023-05-23

  • 2019-10-19

  • 2022-11-16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1-06

  • 2019-11-11

  • 2023-05-08

  • 2023-05-20

  • 2023-05-15

  • 2023-06-15

  • 2023-06-09

  • 2019-09-20

  • 2023-05-22

  • 2023-06-17

  • 2023-06-17

  • 2023-06-16

  • 2023-05-18

  • 2023-06-02

  • 2023-05-15

  • 2023-05-15

  • 2023-05-23

  • 2023-06-07

  • 2023-06-11

  • 2023-06-17

  • 2023-04-23

  • 2023-06-10

  • 2021-09-27

  • 2023-04-15

  • 2023-04-29

  • 2023-06-22

  • 2023-06-19

  • 2023-05-16

  • 2023-06-09

  • 2023-06-11

  • 2023-06-06

  • 2023-06-01

  • 2023-06-24

沧海一粟作文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沧海一粟作文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沧海一粟作文、2024沧海一粟作文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