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贝多芬传读后感1000字 > 地图 > 贝多芬传读后感1000字,2024贝多芬传读后感1000字范文
贝多芬传读后感1000字相关栏目
贝多芬传读后感1000字热门栏目
贝多芬传读后感1000字推荐
贝多芬传读后感1000字

(共 1488 篇)

  • 1、 永远的贝多芬 1000字

    贝多芬,作为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被人们冠以乐圣的头衔,并不为过。人们敬仰贝多芬,这不单单是因为他短暂的生命为人类留下了极为丰厚的音乐财富,更多的是他那坚忍不拔,敢于同命运相抗衡的非凡品格所给予我们的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

    贝多芬的命运极其坎坷,甚至可以说一开始,人生对于他就只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战争。当他还是孩童时,就被父亲剥夺了原本可以尽享欢娱的童年时光,在严酷体罚的压迫下,苦学提琴。然而,痛苦似乎无时无刻不在叩门。在他30岁时耳聋又无情地对他施以酷刑,这对贝多芬内心深处无疑是一个惊天霹雳,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创伤,也带来了一个沉重的打击,绝望之际,他几乎好几次寻求自杀。于是,他从内心深处发出惨痛的哀号:我躲避一切交际,我不能对别人说我是聋子!倘若我干别的职业尚可,但在我的行当里,这是可怕的遭遇。

    但与此同时,他又发出另一个坚定有力的声音: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决不能让我完全屈服!这斩钉截铁的不屈誓言,怎能不令人惊服、振作、讴歌呢?究竟是什么力量拯救了这颗趋于毁灭的心?还是让贝多芬自己来回答吧: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还是道德!可见,贝多芬强忍着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摧残,完全是出于对自己神圣使命的执着追求。他把对音乐的追求,对人类的奉献视为比生命更可贵的灵魂。这是一种力量,一种抗拒生命的不竭动力,永不干涸的生命之泉!

    贝多芬的耳疾和他创作的大量音乐作品恐怕在许多人眼中仍是一个谜。最难以置信的是,一个聋子是如何创作出如此气势磅礴的《英雄交响乐》?又何以能谱写出豪放宏伟的《命运交响曲》?更是怎样去神话般地弹奏柔和明澈的《月光曲》的?翻阅他大量音乐作品,更令我惊奇的是,他的大部分音乐巨作都是在耳疾之后以靠咬着木杆来感觉音符所完成的。贝多芬从何而来如此非同凡响的灵感,如此丰富的情感和激昂的性格?这一连串的问题在我脑海久久翻腾,无不让人感奋不已,并使我油然想起奥里森马登的一句名言:纵观人类历史上的伟大、杰出人物,他们当中一大部分人曾经有过艰辛的童年,甚至备受命运的虐待,但强者总是善于找到生命的支点,及时调整心态,并承受艰难困苦,用恒久的努力去打破重重围困,铸就卓越与伟大。

    1827年3月26日下午5时40分,在狂风暴雨中,贝多芬结束了他57年的人生旅程,孤独地死去了。死时拳头紧握,或许在最后的时刻,他仍然要扼住命运的喉咙。

    让贝多芬他那高贵的品格

  • 2、 贝多芬传读后感1000

    贝多芬传读后感1000(一)

    自从读了《贝多芬传》,我被贝多芬那不屈不挠的精神所震撼,所折服。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经历了一场激烈而残酷的斗争,但是,他依然艰苦的活了下去。

    贝多芬的童年是不幸的,父亲急于开掘贝多芬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当他稍稍长大,厄运又再一次降临他的头上他失去了最爱的母亲。贝多芬悲痛欲绝,他只有写信向朋友倾诉心中的痛苦。

    苦难中长大的贝多芬也是幸运的,在法国大革命爆发时,他曾遇见过莫扎特,俩人相互交流,后来,贝多芬拜海顿为师。贝多芬开始崭露头角,可是,当他正在享受成功的甜蜜时,不幸却悄悄降临在他身上。渐渐地,贝多芬觉得听觉越来越衰退,他的内脏这时也受着剧痛的折磨,但是他一直瞒着所有的人,直到耳朵彻底聋后,他才写信给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这两位好友。不过,贝多芬的耳朵并没有完全聋,可以说,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在他耳聋后完成的。

    以后的岁月里,性格过于暴躁的贝多芬遭到了爱情的拒绝。在承受着肉体上的折磨时,他又必须承受另一种痛苦的折磨。

    贝多芬遭到了身体的背叛,他先后患上了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众多的疾病折磨着贝多芬,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但是,他却从未放弃过音乐。这是难以想像的,面对这么多坎坷,贝多芬毅然选择了活下去,继续投身于音乐中。

    生命的沸腾掀起了音乐的终曲,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已经病入膏肓,他渴望治愈,渴望爱情。

    贝多芬与命运抗争,最终成为了世界的名人,他说过: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钱。

    罗曼罗兰也想告诉我们一些道理: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考验不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伟人的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应该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要坚定自己的信仰

    贝多芬传读后感1000(二)

    相信提起贝多芬这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大家都不会陌生。或许在你的眼里,他仅仅只是乐师罢了。可恰恰是这一位乐师,用他的生命为我们谱写了一首首光辉乐曲。贝多芬全名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他出生在德国波恩的一个贫穷的家庭。父亲是男高音歌手,碌碌无为,嗜酒如命,母亲是女仆,性情温和。

    艰苦的童年,使他饱受折磨。人生于他不过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把他当做神童般炫耀。()贝多芬的父亲常把他拽到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贝多芬26

  • 3、 贝多芬传读后感1000字2020

    贝多芬传读后感1000字2020(一)

    (一)

    今天,我读了贝多芬转的开头,我读了它之后,有很大的感触,想了很多。

    贝多芬出身平庸,甚至可以说是贫寒,他若成功,一定要比平常人付出更多努力,他的父亲希望他能成为像莫扎特一样的欧洲神童,但他的不当行为差一点就扼杀了这位伟大的音乐艺术天才。贝多芬的母亲给了贝多芬最大的呵护、关爱与帮助,他也是贝多芬最爱的人,可惜的是她走得太早。

    贝多芬的勤奋是至高无上的,他废寝忘食,从来不注意自己的外貌和生活,他全身心都在音乐的世界中遨游。

    我想,贝多芬这种伟大执着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如果在现代,有人像贝多芬这样勤奋那么他肯定是一个出色的人物。

    或许贝多芬的情况太困难,但不管怎样,他都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出色的音乐家,他的这种坚强执着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二)

    今天,我又读了一段贝多芬传。

    贝多芬年轻时访问过维也纳,他在那儿结识了莫扎特,不过,他们的交往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

    贝多芬被革命所征服,他谱了很多曲子,都和战争有关,这一时期,施坦豪泽为他画像,较好地表现了他的形象,贝多芬是傲慢的、自信的,又是善良的,也许这就是艺术家独特的性格,正是他的这种性格促成了他在艺术领域中的狂野。

    1796年到1800年,贝多芬的听力慢慢下降了,他迷茫、无助,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没有比失聪更可怕的了,绝望中的他要听天由命,作为音乐家,听力的衰退无异于无情的扼杀。

    贝多芬此刻已没有欢乐,他的欢乐恰是他内心痛苦的另类表达。

    (三)

    1810年,贝多芬又孤身一个了,或许正因如此,他在艺术领域中更加狂野。

    后来歌德遇到了贝多芬,贝多芬和歌德这两位伟人应该握手,然而,贝多芬的傲慢终于让歌德无法接受,这源自他们不同的立场和追求。

    1814年,贝多芬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贝多芬再次表现出他那傲慢和不羁的性格,或许正是这样的性格才使他在艺术领域登峰造极。

    拿破仑和贝多芬在不同的领域都表现出狂野和威严,前者在战场,后者在艺术。

    但是现实世界中再大的荣耀和辉煌也无法让贝多芬感到幸福,音乐的艺术才是他真正的王国和天堂。

    (四)

    贝多芬的最后时刻,是悲惨的,他好像被全人类抛弃了,他的生活极度困苦,他的耳朵完全聋了,他开始自暴自弃,他的生活没有来源,他的朋友亲人或死或散,保护他的人也走了,他无依无靠,只能孤独的生活。

    他曾经精心培养侄子,但他的侄子最后成了一个

  • 4、 贝多芬传读后感1000字

    【篇一:《贝多芬传》读后感】

    我暑假里看了不少的名人传。每个名人都是世界上的奇迹。巴赫,是乐坛的拓荒者;贞德,是创造法国和平的使者,是带来幸福的天使;而贝多芬呢?他的一生都充满曲折,缺陷的他,面对挫折从来不气馁。他是事业上的巨人,是生活中的强者。我暑假里看了不少的名人传。每个名人都是世界上的奇迹。巴赫,是乐坛的拓荒者;贞德,是创造法国和平的使者,是带来幸福的天使;而贝多芬呢?他的一生都充满曲折,缺陷的他,面对挫折从来不气馁。他是事业上的巨人,是生活中的强者。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国波昂,他家境贫寒,父亲也从事音乐工作。他的《英雄》和《命运》交响曲及《田园》交响曲都曾轰动世界。1796年至1800年,他的耳朵日夜鸣响,听觉越来越衰退。在1826年的12月20日,1827年的1月8日,2月2日和2月27日,他连续动了四次手术。1827年3月26日,一场大风雪中,贝多芬咽下了最后的一口气,写完了《第十交响乐》。一位陌生人的手为他阖上眼睛。

    贝多芬与命运抗争最终成为名人,而我们呢?平时,遇到一点的困难就要退缩,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就要哭爹喊娘的,一点也不坚强。再学习上,一遇到不会做的作业就问这问那的,不会自己查字典,动脑筋思考问题。茅以升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我们要学习贝多芬坚强的毅志力,不向命运低头、百折不挠、对未来要充满希望。这本书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生理条件,并不能决定他的未来,决定他未来的,是他的信念。

    本书的作者罗曼罗兰也想告诉我们一些道理: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考验不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伟人的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应该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要坚定自己的信仰,因为人类中最优秀的分子与我们同在!

    【篇二:《贝多芬传》读后感】

    一直很想了解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但一直没有机会去深入了解。现在终于有机会拜读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巨人三传》中的《贝多芬传》,从中不仅看到了贝多芬坎坷的生活和艰辛的创作历程,同时看到了这位艺术大师伟大的心灵。

    首先真的要感谢罗兰大师为我们创造了这部享誉文坛的巨作,他用生动而又通俗的语言以及丰富的材料向人们道出:任何伟人的天才必定要经过一个与同他对立的社会激烈斗争的过程,才能完全展现他们的天才,完成他们的创作。欣赏《贝多芬传》时,与其把它当作是一

  • 5、 贝多芬传读后感1000字:贝多芬传读后感

    《贝多芬传》是法国着名作家罗曼罗兰《名人传》中的一部传记。它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部传记中,罗曼罗兰着力刻画了贝多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从贝多芬身上,我们能学到了许多崇高的精神,个性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种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当他稍长大一些,恶运又一次降临到了贝多芬的头上:他失去了最亲爱的母亲。贝多芬悲痛欲绝,只有写信向朋友哭诉。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应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忙,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必须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应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我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能够打败。

    苦难中长大的贝多芬也是幸运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贝多芬曾遇见莫扎特,并相互交流。之后,又拜海顿为师。之后,贝多芬开始崭露头角。就在贝多芬初次尝到成功的甜蜜的时候,痛苦又一次降临。慢慢地,贝多芬耳朵的听觉越来越衰退,他的内脏也受着剧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还是瞒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隐瞒了,才写信给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这两位好友。贝多芬耳聋的程度是逐渐增加的,但没有完全聋,能够说,几乎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聋后写的。

    人们在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脸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从那目光里人们又能够看到他悲惨的命运。之后的岁月里,性格过于自由暴躁的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感情的否绝。在遭受这些肉体痛苦之时,贝多芬又务必承受着另一种痛苦。

    不但如此,他的身体也背叛了他,先后得了肺并关节炎、黄热并结膜炎等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尽管如此,但他从未放下过音乐。要明白应对这么大的困难,贝多芬却毫不动摇,这需要用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

    生命的沸腾掀起了音乐的终曲。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我的不幸是不可医治的,他渴望治愈,他渴求感情,他充满着期望。贝多芬与命运抗争,最终成为名人。贝多芬在写给弟弟们的信

  • 6、 读后感1000字:贝多芬传读后感

    就在这一瞬间,一阵悠扬的钢琴声吧我带回到现实。我心头里的一片片乌云,从而消散,无影无踪。不知是什么的力量让我振作起来

    还记得那一次我推开了那扇门,优美的钢琴声传入了我的耳际,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身材魁梧的人,他那蓬松浓密的头发,真令人有点不堪入目。他在钢琴前入迷得弹着,我被他的琴声吸引住,我大声夸赞道:你弹得太好了!但他丝毫未动,于是,我小步迈上前,但我的走动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用愤怒的眼神望着我,眼睛在脸上放射出光芒,好像刺穿了我的内心。他发疯似地向我砸东西,我无奈地走上说了一句:我只但是想和你交谈一下,和你倾诉我的心事而已。我低下了头,满脸的沮丧。他挥一挥手,弹起了愉快的乐章,对我笑了一笑。他拿起纸条写到:此刻你快乐些了吗?我愿意和你交谈了,你尽情倾诉吧。

    我在纸上写道:我是个忧愁女孩,生活中是那么的脆弱,遇到挫折,只会逃避,不时想说出放下二字。他细细地看,笑一笑,在纸上快速的写上几句话,递给了我,我一丝不苟地看,感到一点忧伤,他写上了自我的悲惨遭遇:谁的人生都会有挫折,只是大家应对的方式不一样。十几岁时,我的妈妈因病去世了,我的家就像只剩我一个孤零零的活着,这一刻,家庭失去了往日的温度,冷冰冰的,痛苦的感觉,沉重的打击缠绕我,但我怎样能这样就倒下呢?我勇敢地和命运作斗争,因此,我悲苦生命因为坚强的点缀而美丽起来。之后我的音乐世界,幸福的来源受到耳聋的打击,可能别人这时会放下音乐,甚至放下生命,但我不会,因为这已不是第一次被命运捉弄了,是岁月把我练成了巨人,一个坚强的人,我毅然承受着痛苦只要你有一种意志,一个决心,把命运改写,冲破艰难,挫折,你就战胜了生命,看到了彩虹!坚强是战胜困难的最好方法。

    我很惊奇疑惑,在纸上忍不住地问:这么悲惨的命运,你怎样能弹奏出这样愉快的音乐呢?怎样能这么坚强地活着,你必须有藏在心里的信念吧!

    他坚定的对我说:人不是因应生活而生活,只要有坚强的意志,一样能够活得精彩。人生的好处不是名与利,不是地位与金钱,而是用心地谱写生活,充实地活着,那便是一个完美的人生。而我的人生只属于音乐,我能够为音乐付出一切,我亦能够吧毕生的精力全活在这个完美的世界中,音乐就是我心中唯一的信念罢了。

    在这一刻,我好似懂得了什么,然后我在纸上写上:多谢你,请问我能够问你最后的一个问题吗?他点了点头。

    你是贝多芬吗?我用力地在纸上写。他笑了笑,继续做工作,继续谱写完美

  • 7、 《谭嗣同传》读后感1000字

    勇者自嗣同

    ——读《谭嗣同传》有感

    倡民族之道,视为仁者;明民族之理,应为智者;行民族之事,当为勇者。

    ——题记

    夜阑人静,蜗居斗室,煮一盏香茗,舌尖品咂着芬芳,热气氤氲缭绕。轻覆上《谭嗣同传》,朦胧中,我看见了。

    一八九八年,北平。

    近午时了,菜市口人头攒动,愈发嚷闹。刑场中央那几人儿被冰冷的铁链无情博着,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却是背脊挺拔,眼中无一不是立如山岳的慷慨。

    其中一人猛地瞪大双眼,青筋骤然暴起,不顾满口鲜血,大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是鸷,纵使世间尽是污浊,那双眸却是锐利不减;是鸷,纵使磨难重重,那对爪却是尖利不变。

    这一吼,是谭嗣同一生的写照,道出了谭嗣同一世的精忠。

    清朝中后期,骄奢淫逸、贪污腐败等歪风邪气愈演愈烈,如毒瘤般日益侵蚀破坏着国家与社会的肌体。清朝军队散漫无规,战斗力大幅度下降。十九世纪末期,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朝军队不堪一击,全线溃退,清政府签订辱国条约。

    谭嗣同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感到义愤填膺,对清政府舍百姓命的妥协行径深感寒心。遍地的斑驳与血痕,满世的苍夷与荒坟,使得他紧紧握着了拳头。他开始不分昼夜地潜心研究救国救民的大计。他想,只有变革,才能救国于灾难中。

    之后,以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了维新变法。由于运动极大地损害了西太后等守旧派的利益,西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下令捉拿维新派人士。

    窗烛下,年轻的妇人频频拭泪,一旁的垂髫幼子还在酣睡。谭嗣同望向外边漆漆的夜色,耳边似是响起正处水深火热中的百姓们那绝望的呐喊。猛地,妇人的抽泣声止住,拭泪的动作也愣住了,她听见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

    “昆仑之山,为黄河之源,浑浑万里,东入万海,中有伟大民族,代产英杰,以维其邦国。”列强的枪炮声震碎了腐败清政府的繁华旧梦,百姓的白骨使这曾经的神州大陆白成一片。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尊严,百姓的性命,无不深深烙在谭嗣同的心上。终于,他决意引颈就戮,以血祭法。这便是中华者矣,这便是中华之脊梁矣。

    外祖曾同我说,倡民族之道,视为仁者,明民族之理,应为智者,行民族之事,当为勇者。

    现在我大概明白了。谭嗣同呵,他做不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潇洒,也不能成为侧卧沉睡的陈抟,更不可抛开历史的责任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的胸

  • 8、 《贝多芬传》读后感1000字

    用痛苦换来欢乐 

    ——读《贝多芬传》有感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生于一七七零年。他的父亲是一个不聪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他的母亲是女仆,初嫁男仆,夫死后再嫁给贝多芬的父亲。 

    一开始,人生于贝多芬就显得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这是因为:贝多芬四岁时就被钉在洋琴面前,或者和一架提琴一起关在家里,几乎被繁重的工作压死。十一岁,他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他当大风琴手。一七八七年,他丧失了热爱他的母亲。十七岁,他做了一家之主,负着两个弟弟的教育之责,还要养家糊口。 

    贝多芬的一生宛如一个雷雨的日子——先是一个明净如水的早晨。仅仅有几阵懒懒的微风。但在静止的空气中,已经有隐隐的威胁,沉重的预感。然后,突然间巨大的阴影卷过,悲壮的雷吼,充满着可怕的静默,一阵负一阵的狂风,《英雄交响曲》和《第五交响曲》。然而白日的清纯之气尚未受到损害。欢乐依然是欢乐,悲哀永远保存着一缕希望。快乐本身也蒙上苦涩与犷野的性质。所有的情操里都混合着一种热病,一种毒素。黄昏降临,雷雨也随着酝酿,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给黑夜染成乌黑,夹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曲》的开始——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晚在空中给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又还给了我们。 

    这样坚强的意志,让我立刻想到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那位在听力、视力和说话能力上都有严重障碍的重度残障女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人是海伦·凯勒。”如果说,拿破仑是战场上的胜利者,是叱咤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乱世枭雄;那么,海伦·凯勒则是生活的勇士,是拒绝向命运低头、立志去除人生黑暗的光明使者。 

    在海伦·凯勒88年的人生岁月中她仅在生命的头十九个月拥有光明和声音,之后海伦凯勒就跌入了黑暗与孤寂之中。但是她却在老师安妮·沙利文的教育和帮助下,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和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克服了与外界沟通的障碍,学会了读书、写字和说话,并在24岁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四年的学业,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文学博士的盲聋人。 

    贝多芬的一生也同样几乎都在和病魔纠缠和战斗,一七九六年至一八零零年,耳聋已经开始它的酷刑,耳聋对于普通人来讲是半个世界的死灭,而对于音乐家来说是整个世界的死灭,但是他打算重造这个已经死灭的世界,渐渐的,他的内脏也受着剧烈的痛苦。但是他自

  • 9、 《奥巴马传》读后感1000字

    自初闻书名时的漫不经心,到阅读后的思考感悟,零零散散间,我不觉已将这本《奥巴马传》翻看了近三个星期。书中显有令人荡气回肠的叙写与感叹,却于平淡的一“传”中展开了一位名人的半生路径,带给我无限深思。

    (一)迷惘与畏惧

    我们该如何概述奥巴马?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任黑人总统?成功的政治家?哈佛毕业的精英学者?甚至,美国梦的延伸与代表?无论以何标签,似乎都无可避免的提及他的成就与辉煌。这自信的领导者给人的印象常常是强大而胸有成竹的。却难料想,伟大确乎源于渺小,成功背后也总是掩藏着难述的血泪和当年仿徨。----试问,可能数尽奥巴马所遇的畏惧与迷惘?

    他曾在青春的的路上迷途。逃课,吸毒,披着伪装的外衣。他像无头的苍蝇般飞在迷惘的虚无中,放纵堕落却不自知。他曾昏睡,睡在奔离未来的列车上;他最终醒来,醒在母亲的劝戒下,醒在长者直击心灵的批评中,醒在封存得近乎消散的年少梦里。于是,他重新起身向前。我仿佛在他身上看到了我们的缩影:同样以梦作为支持自己前进的信仰,却也太易在逐梦的路上放纵迷失。既然“同样”,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在“叛逆”外衣的伪装下逃避现实,又有什么理由不醒在青春里,向着梦追寻?年轻的奥巴马使我明白:若要握住理想,迷途的终点便必须是正确的方向。

    他曾在探求价值的路上惶恐。他看到身边朋友的荒唐,便大声指责他们的错误;他害怕陷入纸迷金醉的都市氛围,便如僧侣般小心的抵制一切。他究竟实在嘲讽别人的荒唐,还是在拼命证明自己与之不同?他究竟是在抵制所处的环境,还是因为恐惧而与一切划清界限?“在迷失中所有关于自己的认识都是狭隘的,渺小的,发育不良的。因为恐惧,他嘲笑蒂姆;因为恐惧,他放纵青春。”我在他的身上看到了渺小的自己----夸张地感叹一切自己。这是源于内心的自卑何胆怯----害怕自己成为“坏”的人,怕自己被当成“坏”的人,于是高举起写着大字的赤旗宣扬自己的不同,却最终融入到另一种极端里去。奥巴马在朋友的点拨下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他的故事也让我明白:永远不要强调别人的“错误”来彰显自己的“正确”。当我们刻意地划清界限时,偏激便跟随了来,理智淡化了,我们便更难找回当年的自己。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 “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行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越过泥泞,有时横渡淖泽,有时行径丛林”。人生也是如此。奥巴马在迷惘的人生道路上选择了前进与改变,才有了今天的成功,我们

  • 10、 《周恩来传》读后感1000字

    在没有读完《周恩来传》之前,我对周恩来总理的伟大形象的认可是从课本上和人们口中了解的,现在看完《周恩来传》之后,我更加崇拜周总结了,下面来跟大家分享下我的读后感吧!

    周恩来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名解放军和中华人名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名解放军和中华人名共和国主要缔造者之一,第一任中华人名共和国总理。

    他的生平事迹,一时半会儿还是讲不清楚的。在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更加明确地指出:新中国中央人名政府的主要人员配备,现在尚不能确定,还需要同名主人士商量,但周恩来是一定要参加的其性质是内阁总理。这就说明周恩来在新中国的地位了。怪不得美国前外交大臣艾登要说:你们早晚会知道,周恩来可不是平凡的人。

    对于外来的观察者而言,周恩来的两种角色给予了他们深刻的印象。他首先是一名伟大的外交家,他的迷人风度与机智谈吐在第一印象时就令人难以忘怀。在1943年对蒋介石政府失望透顶的费正清很容易对重庆的周公馆兴趣昂然,他的观感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他这样描述45岁的共产党驻重庆代表:周恩来作为领袖人物的非凡才能,初次见面时就打动了我。这是一位英俊潇洒、有着一双黑色的大眼睛的伟人。他的学生白修德也得出了类似的判断,他乐于在周公馆做客。多年后,都已老去的他们在北京再次见到了周,但除了模糊的记忆,一切都已改变。

    费正清在欢迎招待会上发现周恩来喜悦的面孔下透出久经磨炼的刚毅与顽强,在《自传》中,费这样比较周与毛的一生:他是一位具有古典风格的总理大臣,相比之下,毛泽东更像一位真龙天子,他可以在风云变幻的云雾中恣意纵横,时隐时现,而周恩来则不同,他仿佛一直在权衡时势,

    修补残局。周或许是其中最不像革命者的伟大革命者。至今人们仍津津乐道于他在南开中学饰演女性角色的轶事。也是在这所以开放著称的学校中,他阅读过《新青年》,熟悉孟德斯鸠,接触了亚当斯密,中国传统的历史书籍也让他兴奋。1919年,他第一次读到了《共产党宣言》与其他一些社会主义著作,并为此激动,但他的组织才能比他的理论造诣更高一筹,在天津的学生运动中,他脱颖而出。可以想见,在一个动荡时期,这种天赋比独创性更受欢迎。他在26岁成为了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28岁时领导了上海60万工人的罢工,当时的人们或许没有耐心倾听毛泽东用湖南口音讲述的农民革命,但一定容易接受英俊的年轻人条理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16

  • 2022-04-28

  • 2023-03-14

  • 2019-10-19

  • 2023-01-30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21-05-01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10-09

  • 2021-09-01

  • 2023-02-01

贝多芬传读后感1000字
贝多芬传读后感1000字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贝多芬传读后感1000字,2024贝多芬传读后感1000字,教您怎么写贝多芬传读后感1000字,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