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中国人读书笔记 > 地图 > 中国人读书笔记,2024中国人读书笔记
中国人读书笔记相关栏目
中国人读书笔记热门栏目
中国人读书笔记推荐
中国人读书笔记

(共 4090 篇)

  • 1、 《最美中国人》(读后感参考)

    今年暑假,我读了方晓编著的《最美中国人》这本书。书中主要选取了14位主人公,以细腻的笔触来刻画“最美人物”的感人事迹,真实生动地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通过一个个可亲可敬、可歌可泣的人物形象来激励、引领我们。

    这本书我读后受益匪浅,备受感动。使我懂得了:做人要学会奉献,要学会孝敬,更要学会不怕吃苦的精神。尤其是其中的“最美孝心少年”高雨欣事迹深深地教育了我。

    高雨欣年仅11岁,生活在一个非常贫困的单亲家庭。每天放学,她都要帮妈妈卖烧烤,生意最好的时候也只能每天挣二三十元钱,晚上9点妹妹入睡后,她才能学习做作业。跟高雨欣相比,我的家庭生活条件好很多。每天都能吃到好吃的,还经常有新衣服穿,不仅爸爸、妈妈爱我,爷爷、奶奶也很疼我。我不需要为吃穿发愁,更不需要辛苦地卖烧烤,每天还能早早地做完作业睡觉。我感觉我非常幸运,也非常幸福。我想,我以后要做个乖孩子,我可以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可以陪爷爷、奶奶聊天逗他们开心,我还要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我更要勤奋学习,积极向上,做一个坚强、有孝心、听话懂事、有爱心、阳光的孩子,做最美中国少年。

    高雨欣,事无巨细地承担着、照顾着整个家庭,她的这种不怕吃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高淑珍,大字不识一个,唯有一腔爱子之心,为子生存,费尽心思,想尽办法;何玥,一个12岁的小女孩,她用自己有限的生命换来了三个人的重生;菊美多吉,倒在了工作的第一线……他们其实都很“美”。他们美在无私奉献、默默无闻、舍己救人、诚实守信、面对困难敢于担当。他们拥有着可贵的精神。这可贵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国人需要的呀!这不禁使我想起了科学家为国家富强而奋斗,运动员的为国争光,老师的辛勤耕耘等等。这些人默默无闻,不求回报地帮助别人,他们不都有着这种可贵的精神吗?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美,则国美,让我们携起手来,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让中国真正变成一个美丽的,和谐的国家吧!中国,因这些“可爱”的人而美丽!

  • 2、 读后感397字:假如她是中国人

    读完《卖火柴的小姑娘》这本书,我心里十分激动。

    书中描写一个小女孩,她爸爸没有工作,为了挣钱过生活,她不得不在大雪纷飞的新年里卖火柴。在街上,她受尽了欺负,可还是没有一个人去买她的火柴。小女孩不敢回家,坐在墙角下,划起火柴。从火光中,仿佛看见了死去的奶奶,仿佛看到了一只只烤鹅正摇摇摆摆地飞舞。可是,这一切的一切不过是幻觉罢了。第二天,她走入了天堂。

    看了这个故事,我思绪万千:在那人吃人的国家里,就连一个小女孩也不能幸免。

    假如她是中国人,她爸爸一定在工作。她会像我们一样幸福。

    说到这里,我就想到我们自己。我们现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生活中,还经常有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可是,我们还是有一种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感觉。

    如果我是这位小女孩,我就不会去卖火柴,更不会在新年那天去卖火柴。

    我与她比,真的差远了!

  • 3、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最近一段时间,世界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让人们开始反思权利下放到每个公民,是不是真正的民主,看了这本书,觉得书中说的直击要害,民主不能交给半受教育者,甚至未受教育者。更不能交给对自己手中权力一无所知,不知责任,只知抱怨当局的人。

    这本书里的诸多观点一定程度上与我之前了解的,想到的,认知的有相同之处,这是我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最为愉悦的。且再此基础上,却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点燃了我更多的思考。

    很不错的一本书,主要推荐儒家学说代替宗教的部分,还有中国女人的精神的部分。以往的书籍,电视剧对封建时代女人的塑造都是凄苦,悲凉的,但事实可能与我们的想象大相径庭。书中对婚姻的描述也许才是婚姻,而现代大部分可能只是对两个爱人家庭的捆绑,儒家的学说去粗取精,再加上时代的努力,没有以往封建帝王为了统治来磨灭儒家公民的脾性,没有其他民族为了利益来损耗中国人民的精神。或许真能达到社会形态发展的最高峰。

    一百多年写出的理论,用在现在的社会里依然行得通,此人真的有才。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以及文化大革命的矫枉过正,我们当下究竟还存在几个真正的中国人呢?面对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大部分人都认为老祖宗的东西是全部错误的,其实呢,中国的衰败难道不是从清朝才开始的吗?当下所有人都急着发财要利不讲义,假疫苗的存在也是正常现象了。这全部是道德的沦丧。中国文言文是知识分子用的,白话文是普通老百姓用的 ,这就使没接受过教育的人无法参政议政,废除文言文,改简化文不得不说 ,是一件大错特错的事。作者对乌合之众的归纳很到位,如果人人都有机会去参政议政,那么这个国家是要乱套的,我最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所以蒙古公投是个什么垃圾玩意?法国暴动呢?不要说什么人人平等,人人都有权利,可怕的是乌合之众会通过暴力来汲取他们的权利,想想文化大革命里有一点点权利的普通老百姓和红卫兵们,把知识分子折磨成什么样子了 ,历代农民起义有多少不是被人诟病至今的?n所以国家这艘巨轮,还是需要有经验的人去驾驶。

    辜鸿铭先生大名鼎鼎,据说不但精通多国语,而且还能语出惊人。《中国人的精神》应该是他的代表作,可以说影响力较大,几乎所有想搞懂中国人的人都读过。但从这本书看来,不知道是原作者语言啰嗦,还是译者蹩脚的翻译腔所致,抑或是电子书排版的问题,总之把这本书的内容搞得不中不洋,让人有些读不下去。我看很多人在读这个版本,以为就是最好的,没想到是几乎读不下去的结果;我基

  • 4、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读书笔记
    今天,我读完《鲁迅诗文名篇》中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我的脑海里思绪万千,像煮沸的开水一样。 这篇文章大意是这样的:几年前,中国人都相信地大物博;过了一段时间,又希望国联了;最后,就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有人认为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而鲁迅认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文章里许许多多镜头使我难以忘怀。当我读到中国人不再相信切实的地和物,而相信渺茫的国联甚至爬出国联的火坑而坠入一个更黑更深的迷信火坑时,我为当时的中国人感到无限的惋惜又感到无限的愤怒,惋惜的是如果中国人脚踏实地,那么中国说不定会更富强,愤怒的是炎黄子孙的土地上为何有这群害群之马。真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啊!当我读到祖国还有一部分中国的脊梁?舍身求法、埋头苦干的人时,我又感到一丝欣慰,因为中国还有这批有确信、不自欺的骨干在,庆幸中国还有他们在前仆后继地战斗,战斗......鲁迅先生说得不错: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同学们,你愿做那些自欺的人,还是做一个有自信力的人呢?让我们脚踏实地,奋发向前,我我们富强的祖国做出一点贡献吧!

  • 5、 读书笔记--《丑陋的中国人》
    我们读书就是要读后进行反思,那我们就要做读书笔记了。曾经我们中国人丑陋过,但是后来也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读书笔记--《丑陋的中国人》,希望大家能够真正读懂这篇读书笔记。二十年前,丑陋的中国人被人狠狠地臭骂了一顿,奇的是,挨骂者不仅没生气,反而对施骂者寄以无比的祟敬和感激。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原来施骂者也是一个丑陋的中国人,其之所以骂,只不过是渴盼这个所有炎黄子孙共有的民族,能去其丑陋,光大美丽,更加兴旺发达耳!这位施骂者自号柏杨,当年以一篇《丑陋的中国人》,让那么多中华儿女如惊睡梦。二十年后,有一个自称芝麻糊的中国机关人想写一本揭批中国机关人陋习的书。鹦鹉学舌,并不是也想震惊谁,更非自以为学识和才思可比柏杨,只是自认为爱国家、爱中华民族之心不敢稍逊于柏杨先生罢了。而,机关人,又是国家命脉、民族命运的把握者,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动力轴心,是故,机关人的丑陋更值得一骂。柏杨先生不仅是位智者,而且应是位学者。他骂中国人之丑陋,直上溯至春秋战国时代(他把中国人之丑陋全归因于儒家文化的影响这一点芝麻糊并不一定赞同,但骂丑陋之准、之深,却无不令芝麻糊折服),可见其学识之渊博。而芝麻糊呢,只不过是一小小的机关人,才疏学浅,对机关人之丑陋,只能凭一点直觉、借一点感触、抒一己之思而已。中国机关人也是中国人,所以,中国人身上的丑陋中国机关人身上也具有,但是,机关人又是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故,他们身上的丑陋又具有其个性。其个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其他群体所不具有,二是其他群体虽有但没有机关人那么特别。芝麻糊试图这样对机关人之丑陋的进化过程进行演绎:机关人的丑陋,最初应源生于中国人共有的丑陋之一虚荣。人一旦有了虚荣心这一原动力,就想出人头地,而出人头地的最好方式就是当官,当官能管人啊。如此,虚荣就与机关挂起了钩。有了出人头地,就又产生了权力崇拜这一丑陋;虚荣心强的人必然虚伪,虚伪是机关人丑陋的第二环节。虚伪又会衍生机关人的另两大丑陋,一是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假、大、空,二是缺乏诚信,相互折台、背后捣鬼等;虚伪的结果必然自私,自私是机关人丑陋演绎过程中的第三个环节。自私这一丑陋也衍生出两大丑陋:贪赃枉法和骄奢淫侈;自私的下一步就会导致奴性官大就是娘、给官就是娘。而奴性,又会衍生出拍上欺下和荣辱颠倒之两大丑陋。以上这层层递进的四
  • 6、 《中国人的精神》读书笔记参考

    读完了辜老先生的两册《中国人的精神》 以后深有感触。读到精彩之处 可以拍案而起可以大叫畅快。读到晦涩之处会反复揣摩,反复掂量,读到精髓之处会理清思路、比较我的想法与他有何异同,有时候,会有所保留的接受他的意见,有时候,我理解,但是不接受。

    很久没有这么认真的读一本书了,感谢党校培训推荐的书目。虽然前前后后用零碎的时间读了很久才读完,但是真的很有启发,也学到了许多伟大的思想跟一位师兄说我想沉下心来读书了。用我剩下的大学时间做真正有意义的事,也许这也是辜老先生带给我的吧。今天看到有同学拿着书从图书馆出来一副沉浸其中的样子,突然觉得这样做学问,才是我向往的。不过,谁又能知道呢,年轻又肤浅的我,想法时时会变吧。但是最近常常想起小时候读书时那如饥似渴的感觉,长大后被各种世俗的事情冲昏了头脑,都忘记要好好读书了。

    下面想以摘录书中的句子为开场白开始我的读后感

    看这本书看到现在,有一段话始终是我的最爱,每每读到心中都十分感动:

    “真正的中国人也许粗糙,但粗糙中没有粗劣。真正的中国人也许丑陋,但丑陋中没有丑恶。真正的中国人也许粗俗,但粗俗中并无好斗和嚣张。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愚蠢,但愚蠢中并无荒谬。真正的中国人也许狡猾,但狡猾中并无阴险。”

    我不知道辜老先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番话的,在有人看来是自欺欺人的安慰,在有人看来是真实的写照,在有人看来是为了激励国民宣扬我国,在我看来,是老先生自身一种骨气的写照。从旁人对他的描述中可以发现,辜老先生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怪人,他在中国的牛津运动中摇旗呐喊,保护中国千年的文化不被康有为等人毁掉,而与他一起的那些翰林院的学士们则被现在的历史书称为迂腐的保守派保皇派,尽管他们的目光确实有所狭隘,但是我们谁又能确切地说康有为等人是成熟又真心的呢?长久的处于一种说辞中的我们,殊不知辜老先生为了真正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流逝痛心疾首,为世人,尤其是他所说的暴民,对君主的误解和反对是多么的愤怒。我常想,也许我们从来没有从光绪或者慈禧的角度想过他们的处境,在国家的生死存亡之际,一人或两人的力量能有多大,能将运转了几千年的封建机器重新翻新使之再次焕发生机呢?也许,是众多人的庸庸碌碌导致了历史的悲剧,而这一条链条上最关键最扎眼的是位于最顶层的皇室罢了。

    回到刚才的话题,即辜老先生的骨气和气节。从整篇文章中流露出来的中国人的精神其实有一大部分是老先生的真实写照。清高或

  • 7、 《丑陋的中国人》的读书笔记

    这本书的题目 就非常戳神经了

    也就意味着这本书可能

    你要么感同身受醍醐灌顶

    你要么就会觉得这本书非常糟糕

    我大概是前者

    毕竟每个人生活体验不同

    有这种分歧我觉得正是最正常的

    回归正题

    这是一本柏杨先生的书与演讲

    以及他人对他演讲 书籍内容的评论的合集

    对于前半部分我不能说100%

    同意柏杨先生的观点

    却也对缺乏认错精神

    人与人之间内斗 羞于赞美他人

    缺乏独立思考 在我自己身上找到了影子

    我不敢说是所有中国人

    但确实是我个人的劣根性所在

    后半部分就很有意思了

    现在微博下面站队你们都见过吧

    书的后半部分就跟微博评论一样精彩

    有来有回

    一定要争出一个谁对谁错

    只盯着对方说的与自己想法不同的地方

    却没想过对方哪里说的有道理

    又是一劣根性

  • 8、 读《令人忧虑,不读书的中国人》有感

    读《令人忧虑,不读书的中国人》有感

    作者:劳婷

    春节之际,微信、微博上都是无尽的祝福语。这时候我们就会感慨,科技的进步给我们带来多大的便利,连一声轻轻的问候都是指尖的事情。 于是,为了增进我们与朋友之间的感情,我们每天都忙于刷微信、微博,在车站我们要刷、吃饭时我们要刷、就连上个厕所的时间都不放过。我们那么忙,哪里有时间看书?

    当我们都在玩微信、刷微博时,是否有注意到一篇由印度工程师孟莎美所写的文章《令人忧虑,不读书的中国人》?这篇文章可谓亮瞎了眼。作者孟莎美在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惊讶地发现已熄灯的机舱里,不睡觉玩ipad的乘客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由此作者想起了爱读书的德国人,在飞机上他们大部分是一杯咖啡、一份报纸、一本书,或者一部kindle、一台笔记本,安静地阅读或工作。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中国人并不是不读——很多年轻人几乎是每10分钟就刷一次微博或微信,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但是这却让作者担心,它们会不会塑造出只能阅读片段信息、只会使用网络语言的下一代?当一个局外人都替我们担忧时,可想而知,这确实足够让我们反省自己了。高尔基早就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若我们都没有阅读书籍的习惯,又何以谋求进步?我们的民族又何以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呢?

    读书到底有什么用?曾有过许许多多的人这样疑惑过。殊不知,这样的疑问同样应该出现在刷微博、微信上,可是发出这样疑问的人却寥寥无几。刷微博、微信到底有什么用?无疑它只是为我们空闲的时间增添一点乐趣罢了。 网络上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地向我们席卷而来时,我们可曾想过自己的选择权?只是被缭乱了眼睛罢了。我们总以为在网络上也可以获取信息,这便也是阅读。可殊不知这样碎片化的阅读,根本无法形成系统的框架。这样一来,我们真正能从中学到什么呢?

    作为中国人,有多少人真正耐心阅读过我们的四大名著?恐怕有些人连四大名著的作者是谁都全然不知吧?有些人总是痛恨古人留下来的文言文,让我们费解,却从来不懂得抱着欣赏的心态去尝试阅读。不阅读《西游记》,又怎能真正体会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险阻?不阅读《水浒传》,又怎么理解这梁山好汉的情与义?不阅读《三国演义》,又怎么领略这三国的风云呢?不阅读《红楼梦》,又怎能感受到宝黛爱情的幽怨缠绵呢?不阅读,又如何去学习外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呢?又如何去学习借鉴甚至超越外国发达的科技文明呢?

  • 9、 丑陋的中国人读书笔记
    丑陋的中国人读书笔记 盛瑀君 早年读了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印象非常深刻。如今再次翻出那本泛黄的书,读了还是会激动,柏杨用犀利、准确的语言,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中国人的劣根性。特别是这一句话:“我们的丑陋来自于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的丑陋!”真是入木三分。 这本书是一面镜子,准备又形象地反射出中国人的劣根性,当然,如果你看完后破口大骂那就刚好被作者说中,确实存在那种实质上的缺点。我们应该反思一下他在书中提到的内容和观点,事实上这些东西也确实存在。 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柏杨先生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过滤性疾病使我们的子子孙孙受感染,至今也不能痊愈,主要内容是批判中国人的劣根性。 难道这些都不是实话吗? 中国人虚荣心之强恐为各民族之冠。刚会说话的小孩就知道头上插一朵小花“排场”,小学生得了个奖状,老远就会向家长汇报,而试卷上的“麻叉”总是捂着不给大人看,这恐怕也不仅仅只是因为怕挨揍。在农村,邻居盖了新房,他家不缺住,也要累死累活地为房攒钱。邻居盖了砖房呢,他就要盖楼房。连两位大婶的“年猪”也要暗地里比拼比拼谁多了几斤。 不过,人人都是有劣根性的。关键是我们有没有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弥补缺点的能力,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直让我们引以为傲,我们自称礼仪之邦,我们还是四大文明古国中仅存的一个。我们一直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但我们还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自己的劣根性。望大家都放下“爱国主义”,好好阅读这本书,并反省我们的“丑陋”。
  • 10、 忐忑的中国人读书笔记
    忐忑的中国人读书笔记 断断续续的终于读完了梁晓声的《忐忑的中国人》,有几点感受。 首先是对梁晓声其人有了更多的了解,从其文章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真诚的人,为了写作或者是说为了文学为了良知,他奉献了他的一切。他骨子里有一种执着的精神,他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着他所认为对的东西,他用真心诚恳的对待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面对社会不公正不阳光现象,他敢于指出,他敢于反抗,敢于斗争。正如其文章所说,他是这个世界的战士,而不是这个世界的贵客或者嘉宾。他看待事物是从一定高度一定深度看的,他往往将自己置身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即使本身是参与者),他从一代人,整个社会或者说历史的角度看问题。他往往跳出来看问题,不管自身的,还是社会的,这刚好与易经中的卦(挂起来看)道理想通。 写作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一位作家却是不容易的。要想成为一位真正的作家,要时刻保持思考的头脑,时刻抓住思维的尾巴,因为灵感稍纵即逝。思考必须要深刻,这要求有知识的积淀和经验的积累。当然,文字功底的要求那是自然的了。还需要一颗执着的心,勇敢的心,勇于揭开时代的面纱,勇于剖开人性的伪装,勇于直面一切黑暗,还要勇敢的按照自己的活法活下来。 关于城市。梁晓声对大城市似乎没多少好感,在他眼中高楼不过是金钱的立体结构,他说深圳太新缺少文化的传统和氛围,而无法养育文学,小说家在这样的城市生活会感到窒息。他抵御深圳的诱惑犹如抵御脂粉气太重的女子可能对他产生的诱惑。人的灵魂需要温馨,而现代文明却纠缠住了现代人,让他们匆匆忙忙,灵魂无处遁形。这不是时代跟着人的感觉在走,而是人跟着时代的感觉走,这样的人是可悲的,他们只是时代的奴隶而已。 关于就业。科技的发展带来产业化,产业化必将摧毁传统的工业模式,这就将导致失业。而在科技产业代替传统产业的转型期,必将导致失业,这种失业是面积式失业,而就业是点式就业。点式就业者必须有大学毕业这一入场券,然后还得有对应的专业。这是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有其时代的原因。 关于理想主义。现实导致他告别了理想主义。现实,我们了解的现实或者我们所认为的现实,在多大程度上真的是现实呢? 关于忐忑。理想主义的破灭,让人心介于有盼头与放弃了盼头的无为的焦虑与忐忑之中。变态的房价与高涨的物价无疑是让人们放弃盼头的原因,而如若这些盼头都得以满足之后,人们又将陷入怎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10-23

  • 2022-02-08

  • 2023-04-21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10-28

  • 2019-09-19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09-22

  • 2019-09-21

  • 2019-10-24

  • 2019-10-23

  • 2019-11-08

中国人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hdh765.com)中国人读书笔记栏目为大家提供中国人读书笔记、2024中国人读书笔记,中国人读书笔记摘抄,中国人读书笔记大全等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