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怎样成为一个好老师读后感 > 地图 > 怎样成为一个好老师读后感,2024怎样成为一个好老师读后感范文
怎样成为一个好老师读后感相关栏目
怎样成为一个好老师读后感热门栏目
怎样成为一个好老师读后感推荐
怎样成为一个好老师读后感

(共 5273 篇)

  • 1、 《成为更好的老师》读后感范文

    最近读完了王维审老师的《成为更好的老师》这本书,读完之后,对自己的教师生涯和职业规划有了新的认识。

    最初踏入教师这个行业的时候,觉得稳定是这个行业的最大的特点,一旦加入教师队伍,似乎梦想这个词就慢慢变得虚无和空洞,脚踏实地就好,无需仰望星空。在读完这本书后,觉得即使是在一个岗位干一辈子,我们也需要给自己一个教育梦想,这个梦想可以不大,但一定要有,否则,我们的教育教学就缺失了灵魂。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现在的梦想并不大,只求把所教两个班级的孩子较好,不仅仅是教会他们英语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做人。作为一名新教师,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必须静下心来钻研业务。平常多学习,保证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研究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最重要的是,要耐得住外界的干扰和大城市的诱惑,安心付出,坚守本心,为这些孩子、为乡村教育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

    这样看来,梦想并不空洞,它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有梦想,就有目标,就有我们愿意为之奋斗的动力,就有前进的道路和方向。一个一个的小梦想都实现之后,我们离远大理想和目标也会越来越近。希望以后自己都能把“筑梦踏实”记在心中,我们的目标在远方,道路在脚下,行动在此时。

  • 2、 《成为更好的老师》读后感范文五篇

    《成为更好的老师》读后感范文1

    在《成为更好的老师》自序最后,有这样几句话,“其实,成为更好的老师是一个漫长的修行过程。”“一个人寻得了一份教师工作,只是教师职业的开始,要成为真正的教师,需要一辈子的努力和坚持。”

    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已经成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三周了,在这三周里,我有些挫败,因为我还没有给我的学生上过一堂好课,还没有让我的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我也一直在思考,当我是一名学生的时候,我是怎么看待我的老师的,我的老师又是怎么教我的。我一直在想我的老师,所有的老师,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所有教过我的老师,细细地回想,好多老师的名字我已经不记得了,但我还记得他们的样子。

    在所有的老师中,我最不能忘记的是我的初中历史老师,一名男教师,记得他是因为他曾经在全班面前说过我蠢。对,我所有的老师都是很好的老师,教我知识,教我做人,伴我成长。也是所有的老师在他的衬托之下,成为了最好的老师。早已经忘记了这位历史老师教的课是怎么样的,那时候肯定是认为教的不好,现在我也主观的认为就是不好。

    成为更好的老师,很难;但不要成为坏老师,很简单。(孙晓冬)

    《成为更好的老师》读后感范文2

    在上一次的《成为更好的老师》第二辑读后感中我说过自己的困惑:我无法从繁忙的工作中抽离出来心无旁骛的去安静的读书,每一次忙完过后总会安慰自己或者在心里期待着下一次自己会有时间阅读,好像每一次都做不到,这种所谓的安慰和期待变成了对自己的失约。认识到这一点,也就是从上次写作之后,我每天要求自己必须抽出一节课的时间留给自己自由阅读,一天一节阅读课,虽然时间不算太多,但就是这种不被我在意的每天一节课的阅读时间,让我有幸并坚持阅读完了《成为更好的老师》这整本书,阅读完最后一页,再回过头细想当初的困惑,就我自己而言,这无疑是一个进步,是通过阅读和写作带给我的进步。

    连续阅读王维审老师的两本教育书籍之后,教学反思和教育叙事的写作成为了每周必不可少的教育写作,它们不再是我的累赘,而是一种主动愿意去做的一件事情;每天坚持安排时间去阅读教育书籍已经成为我日常工作中的常态,一天不读上那么几页总感觉这一天缺点什么......这些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是我从这两本书中得到的最大的收获,在我的观念里,阅读和写作并不是教育专家的专利和奢侈品,他也可以,你也可以,当然,我也可以。

    在文章的末尾,有一句

  • 3、 《成为更好的老师》读后感500字

    当老师已有大概一个月的时间,我已经渐渐习惯教师这一角色,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认为我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活动空间有限而闲暇时间也极少的教师来说,读书无疑是开阔视野最好的捷径。

    感受之一: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文学名著更要捧读不辍。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有这种感觉,读书不仅增长见识,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虽然我是教音乐的,但我本身一直认为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

    感受之二: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有的时候老师常常带“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天真无邪的。

    感受之三:做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师职业,固然辛苦,但却极富挑战性。在和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相处中,要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要时时创新,但更应遵循教育的规律。

    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都是王老师亲身的经历,也点醒了我。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有,教师也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 4、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读后感_700字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读后感700字

    儿子六个月了,很庆幸自己在刚刚好的时候读完了这本书,不至于像很多过来人一样,徒感叹相见恨晚。

    书中绝大多数的观点,我都是举双手赞成。联想到自己,收获实在良多。

    父母是这个适合上难度最大的职业,可是偏偏不需要认证资格。是个人,能生孩子,就能当父母。事实上,又有多少父母是合格的呢?

    回想自己的童年,无论我的父母还是周围小伙伴们的爹妈,无一不是如本书中大量反面例子一模一样的存在。

    现在,我也当爹了。这个小天使的降临给我和这个家庭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欢乐。

    我希望自己至少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父亲,或者说,在孩子整个成长过程中,我愿意与他共同学习,体会到其中所有的快乐。我非常反对并反感的观点是,“家长与孩子是一对对立的存在”。

    这本书非常对我的味口。整个阅读过程中充满喜悦,只觉得这书简直就是专门写给自己的。

    终于读完,静思,却又有无数担心。人都有向善之心,没有人主动选择错误的教育方式进而毁掉自己的子女。只不过,人们往往认不清,究竟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对的。于是,盲目。从众,趋同便由此而来。

    更为严重的是,无数的学校,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专业素质和道德素养实在不高。当教育已经不再以教育为目的,你还能对它说些什么。

    能有郑渊洁、郭德纲那般勇气者终究是少数,退学,回家老子自己教。——且不说有没有这个能力。

    我所能做的,无非三件事:

    1. 时不时把这本书翻出来温习,提醒自己切莫犯错。

    2. 把类似的好书推荐给身边更多有这方面需要的人。

    3. 相信,总有一天,一切都会变好的。

  • 5、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后感_1300字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后感1300字

    week16 精进 - 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心灵鸡汤的标题,意外地在看了前1/3发现了作者对心理学很有理解,再看了1/3发现作者在艺术领域甚至连游戏这一第十艺术也很有研究。最后一段关于几位经济学家的引用更是显得十分深入。多次对互联网行业案例的引用让我更加认定了这是一会全面学习的创业者, 作者是一位接受博雅教育的完人。几乎作者所提到的80%的引用我都有看过其相关的作品,只是没能想作者一样整理得如此完善,但是字里行间,共鸣不断。”游戏化学习”,“视觉化思考”,”极简的艺术”,”灵感的推导公式”,”幸福感清单”,这些都是我正在思考的论题,都被作者一一论述。这是一场低期望,高产出的阅读旅程。 1.心理学 精进,是一个佛学观念,也是其宗教所代表的一种哲学思想。作者开篇分析了人自身的能动性,形成出发点,从人的内心的欲望、需求形成论述的出发点。 2.艺术 人类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哲学也许能告诉我们我们是谁,从来哪,要去哪。但是这漫漫黑夜里唯一的那展明灯,唯有艺术。朱光潜先生的美学造诣,恰恰是这样一个合适的人,来定义何为艺术,艺术不是美。(作者在最后也有提到,酷的反面不是丑,而是无趣)。然后作者从游戏这一最普遍的艺术来抽象人生的过程。艺术作为人类道路上的北极星,引领着我们。 3.大学之道 作者在主要观点铺叙好之后,又从教育的观点重新切入,去阐述教育的被动性与主动性。像一个学霸一样遵守规矩,还是要打破规矩寻求自我探索。虽然作者没提到叔本华,但是其中心思想和叔本华的《论教育》一章,对实践必须先于理论这一观点不谋而和。 4.创业所教给我的 古代留下的,是思想。而生活教给我们的,才是现实。互联网,充斥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改变的商业的规律。如何通过现实去构建互联网理论,再应用回生活,我们从”精益创业”的例子里看到了答案。快速更新、不断迭代,用最小化的可行性方案进行快速发展,这恰恰是互联网创业中唯一可复制的模式。 5.工具论 分离的知识,和信息的解码: 这是全书我目前看到最深刻的一段,分享的正是我给朋友反复强调过的思想深度。思想是会不断地在每一层深度停留,但是唯有不断地挑战自己,才能进入到下一层的深度,会如此开智的过程是不可逆的。作者在这个观点上和我不谋而合,分享的一系列思考让我不得不标记出来在生活和学习中慢慢深思。 6.系统思考 书的末

  • 6、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后感_900字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后感900字

    采铜《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故意选了一本标题很牛掰的书,作为读书会的开篇之作。作者崔翔宇,是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知乎上的牛人。由这本书引发了兴趣,顺带关注一下作者,这确实是位标新立异之人。取名采铜,是对自己的激励,来自于顾炎武的治学态度“采铜于山”,主张端正学风,推崇经典,但不人云亦云。

    作者从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成功七个方面,告诉读者“怎么做”,帮助读者理清思路,真正动起来,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视角,满满的干货。我理解这些过程是递进的,又可以穿插进行,每个步骤都忽视不得。

    也许是性格使然,作者喜欢反其道而行,热衷于挑战权威。就像前言提到的,他喜欢用多棱镜看待万事万物。书中包含了一些新颖奇特的观点,突出了作者的才华出众,却又与众不同。

    也许是受西方心理学家的影响,作者的思路和语言习惯有点儿西化,读起来的感觉和之前看过的国外心理学译作相似。有实验结论,有外国专家理论和经典著作推介,看得出作者视野开阔,知识面超广。

    文字中阐释的观点,有的确实是第一次看到,比如将时间调慢、再调慢~可以让人缓解压力、愉悦心情;比如反观木桶理论,认为应该注重长处而不是关注短板;比如要勇于试错,边实践边修正……让人眼前一亮、豁然开朗。

    非常赞同作者的多棱镜视角,对问题的把握应该全面而灵活,不能故步自封。采取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将变得不成问题。所有的难题应该多视角发散,再将复杂归纳为简单聚焦,再发散出新的解决思维。

    但作者的部分观点,也许是受国外专家研究成果的影响,感觉实践意义似乎不明显,有些云里雾里。个别文字绕来绕去,有点儿过于追求高大上,反而不接地气。越看到最后,越觉得是在看外文书。

    总体感觉这是一本实操书,包含了市面上大多时髦的知识,让人耳目一新,又满怀热情。理论虽好,也不能光看不练,不只是学以致用,还得用以致用,或修正、或强化。似乎所有的理论也应该辩证来用,不盲从、不辩驳,管用的就是有效的。

  • 7、 《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读后感_600字

    《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读后感600字

    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叙述,即2w1h:什么是有趣,为什么有趣,如何有趣。第一章写了什么是有趣,第二章我没有看出来跟主题有什么关系,第三章写的是如何interested,第四五六章写的是如何 interesting,最后一章从更高层次写了有趣,在大众小众和我的有趣之间的选择以及三观的建构。

    特别喜欢书中的这一句话:“有趣”是一场令人愉悦的意外,别人认为你本应该是这样的,而你不是。是一种无关功利的惊喜。

    在书中提出,有趣有两层含义:

    1.有趣=interesting,即如何“让人觉得有趣,让别人对我产生兴趣”。

    2.有趣=interested,即如何“让我认为活着挺有趣,让我对生活感兴趣”。

    对于interesting可以通过提升一些技能来实现

    还可以通过改变一些态度来实现

    对于interested主要从四个方面来提升

    感觉这本书的思路很清晰,读完以后对于如何变得有趣,有了一个大体的框架,可以通过不断的去提高各项能力,改变自己的态度让自己变得更好一点,毕竟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变得更有趣不是为了讨好别人,而是让自己更开心

  • 8、 《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读后感_2100字

    《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读后感2100字

    读此书真所谓开卷有益,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通过此书作者向我们打开了她个人世界的一扇窗,并带我领略她个人世界里各处的风光,并让我为之神往。内容的逻辑性和结构性非常之强,也能为我们构筑世界观添砖加瓦,且各种典故、名段、时事随手拈来,可见作者读书之多,关注之广。王小圈,光看名字本以为会是一位男性作者,期待之外,她是个女孩子,对,很有趣。有趣的让人想了解她经历过的事,交过的友,读她读过的书,为此下载了好久不玩的微博去关注她,看她分享的书单。愿以后也这般有趣。

    有趣是对个人魅力的最高评价。

    “有趣”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态度,还是一种技能。

    当一个人既不愿意为“正事”付出太多,又嫌弃“消遣”回报太少时,一种困惑、迷茫、犹疑、不悦的感觉就出来了,我们称之为——无聊。

    有些人会用消遣来代替正事。消遣的时候有事可做是不无聊的,但等到消遣完正事一点未动,deadline又近了一步,此刻积蓄已久的无聊感裹挟着愧疚感如开闸放水奔腾而下,我们称之为——拖延症。

    这种脱口就来的“随便”“看你”“都行”表面上看是随和无争、为对方考虑,实际上是在为自己逃脱可能承担的责任。

    无聊只是表象,实质是一个有智慧的大脑忍受不了精神的空虚。

    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在自我审视视角中,“有趣”的人始终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本乘兴而行,兴尽而反, 何必见安道邪!

    本质上,“有趣”是一场令人愉悦的意外,是一种无关功利的惊喜。

    “逗比”激发的是人的感官和情绪;而“有趣”是一种精神享受,激发的是人的思考。

    我们每个人的格调不是一个值,而是一个域,这个域有上限和下限:高于上限则无法理解心生敬畏,低于下限则心生厌恶,过高过低都不是“有趣”。那么——“有趣”是指对方能给予自己精神享受和深入思考,且对方的格调在自己格调的上限附近。“逗比”是指对方能娱乐自己,且笑点在自己格调的中心线或下限附近。

    一个人脑中的理式积累越多,眼中的世界便越分明。

    审美是以别样的方式炫富。审美不是钱堆起来的,而是钱堆起来后发酵出来的。

    一个人看过很多书,却对书不求甚解,亦不做平行或纵深的比较阅读,只是“酒肉穿肠过”般的“文字穿眼过”,那么读书便毫无意义。

    一个人如果学识不够深,理解力不足,很容易在学习上缺乏精耕细作的耐心。当他熟悉这个世界后,好奇心的半径就会收得很窄,这会导致两个结果:1.他

  • 9、 《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读后感_900字

    《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读后感900字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作者引经据典的阐述了什么是有趣,怎么样才能变的有趣,也间或穿插一些对当下现象的看法 ,角度很独特

    对于有趣引用文章中的一段话

    在社交场合上装有趣很容易,多看书,少说话,提高信息输出的效率,根据脸色调整信息内容就是了——信息库大到一定程度,就会成为一个什么都可以聊得有意思的人。

    但问题是:我不需要别人来判断我有趣还是无聊,我自己知道我活得有趣不有趣,不行吗?

    有趣是多么“客制化”的东西,再好的东西总有人讨厌,再烂的东西总有人捧臭脚,梵·高生前郁郁不得志,巴赫死了五十年没得到重视,苏格拉底被民主雅典投票投死,布鲁诺被教会炭烤,他们在当时可都是全民讨厌的人,即使被讨厌被无视,你又焉知你不是正确的那个?

    做人要有这样的底气,在美不美、胖不胖、有趣不有趣这种标准不定的事情上——

    如果有人觉得你丑,那一定是他没眼光,美丑标准自古多变;

    如果大家都觉得你丑,那是时代审美都跑偏;

    如果有人觉得你胖,那一定是他没常识,肉肉是热量的保障;

    如果大家都觉得你胖,那是大众尺度不健康;

    如果有人觉得你无聊,那一定是他没智慧,你明珠暗投;

    如果大家都觉得你无聊,那一定是群体水平低下;

    只有服装店导购才能判断你美不美,

    只有医生才能确诊你胖不胖,

    只有你自己才知道日子过得爽不爽。

    这种话不是在励志鸡汤文里说一说而已,而是要真正相信它——

    有人骂你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冷漠脸,而不是鸡血上涌急怒攻心;

    有喜欢的小众产品走红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我眼光不错”,而不是失落感弥散;

    在“关我屁事”和“关你屁事”的交错中,我们有权尽一切可能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去白眼他人,去无视他人的白眼。

    寂寞也好,热闹也罢,或忙成狗,或懒成猪,或积极上进,或消极抵抗,或矫情造作,或将心比心,或浪迹天涯拍照片,或死宅成性拆快递——

    没什么状态不可以——除了穷。

    学王熙凤的话说,就是:“普天下的人,我不笑话就罢了,竟叫人笑话我不成?”

    素来只有我看天下人“有趣”与否,岂能在乎别人看我“有趣”与否?

  • 10、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后感_2800字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后感2800字

    本书分为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七个维度,我从这七个维度做一个梳理。 一、时间 时间管理的方法不赘述,重点放在把时间用在值得的地方,即如何判断一件事是否值得做。 理论:事情的价值可以按这样分类: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找到真爱;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技巧;与“大牛”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买一件当季流行的衣服;玩一下午手机游戏;以“扶墙进、扶墙出”的方式吃一顿自助餐。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练一小时书法;背诵三首诗;读懂哲学著作的一个章节;多重复一组技能练习;认真地回复一封友人的邮件。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挑起或参与一次网络掐架;漫无目的地刷微博;使用社交软件窥视陌生人的隐私。 结论: 1.少做短半衰期事件 2.我们从闲暇中获得放松和满足的程度并不取决于闲暇时间的长度,而是取决于其质量。即提高时间使用的身体,找到并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并有长半衰期的爱好 二、选择 更高的标准,才会有更好的选择,而格局决定你的目标 理论:零度格局:盲众(“看不见”) 目标:无目标或只是追随当下的潮流。 眼界:主要为流行文化,以及身边亲友的观点。 信念:以“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等流行文化所潜移默化传递的价值观为典型。实际上这类人并无稳定的信念,很容易被他人诱导和说服,因而经常大喊“毁三观”。 结论:要避免零度格局 选择太多怎么办? 理论:列出你在该类选择中最看重的因素,对每个选择打分,每个选择根据因素对你的重要性进行权重赋值,如下: 在选择后,根据你的内心需求再不断修正 三、行动 理论: 1. 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我们永远无法完全准备好,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完成; 2. 克服“自我防卫”的心态,乐于接受反面意见并加以慎重地审视; 3. 克服“沉没成本”的固执,有勇气否定并重新构造自己的产品。 结论: 只有你做出了实实在在的东西,你的思路才会更清晰,才能才得以切实地锻炼,视野才更加开阔。要在行动中不断成长修正 方法:高效工作法 1.对要完成的任务进行有效的剖析,区分出“容忍中断”的部分和“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然后用可保证的相对完整的时间去进行那些“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形成的“核心思考区间”不能中断2.对不同认知类型的工作分层处理,集中处理同质工作。比如我们处理语言文字时是一种类型,处理视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08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02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10-20

  • 2019-10-04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10-29

  • 2019-10-09

  • 2019-10-29

  • 2021-08-11

  • 2019-09-23

  • 2021-09-14

  • 2019-09-19

怎样成为一个好老师读后感
怎样成为一个好老师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怎样成为一个好老师读后感,2024怎样成为一个好老师读后感,教您怎么写怎样成为一个好老师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