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在酒楼上读后感 > 地图 > 在酒楼上读后感,2024在酒楼上读后感
在酒楼上读后感相关栏目
在酒楼上读后感热门栏目
在酒楼上读后感推荐
在酒楼上读后感

(共 1313 篇)

  • 1、 《在酒楼上》读后感(集锦7篇)

    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读书是我们的兴趣喜好,读好书则是我们做人的行动指南。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我想您对作者写的作品,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读后心得,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怎么才能防止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在酒楼上》读后感(集锦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酒楼上》读后感 篇1

    今天再次读了鲁迅先生的《在酒楼上》,总觉得鲁迅先生的文章只读一次很难辄穷其意,必须多次阅读、细细揣摩。《在酒楼上》篇幅虽短小,意蕴却无穷,读罢之后总感觉一团团乌云笼罩在心头,让人实在觉得压抑、沉重。这就是鲁迅啊,看似云淡风轻,实则字字见血,他的笔像一把锋利的刀划在心头,让人直面淋漓的鲜血,深切地感受到切肤之痛。

    《在酒楼上》的主人公——吕纬甫,原是辛亥革命时期振臂一呼、力求改革的热血青年,在屡遭现实打击后变得一蹶不振、意志消沉,教着他曾经最厌恶的“子曰诗云”。他对待现实态度极其消极,“敷敷衍衍”“模模胡胡”,作者是将其归为封建思想加以批判的。与鲁迅先生以往的小说不同,作者所批判的对象不再是麻木的未觉醒的老一代中国儿女,而是觉醒了的新一代人。鲁迅先生笔下的这些觉醒者,他们非但没有人性获得自由的欢愉,反而产生了那种“梦醒了无路可走”的更加深刻的悲剧感受,使读者产生共鸣,倍感压抑、沉重。

    人要生存,就必须与外部社会打交道,觉醒者亦是如此。觉醒者首先必须获得一定的物质生活保障,否则难以立足。吕纬甫为了糊口度日就不能不教“子日诗云”,否则连每个月二十元的生活费用也无法得到,他也就无法生存。但是,教“子曰诗云”又意味着向现实屈服,走向自我毁灭。这是一种两难境地:要实现自我,与现实对立,就无法生存;要生存,就得向现实妥协、毁灭自我。二者中任何一种都意味着人的毁灭,这蕴含无穷的悲剧感。

    然而,作者所表达的是对这种人生态度的痛斥,他所坚持的正如他眼中之景, “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晴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我这时又忽地想到这里积雪的滋润,著物不去,晶莹有光,不比朔雪的粉一般干,大风一吹,便飞得满空如烟雾。……”,区别于吕纬甫,鲁迅先生选择了在孤独中砥砺前行。这让整篇文章不流于失望,给觉醒

  • 2、 [精华读后感]在酒楼上读后感模板汇总(5篇)

    读书之所以是一种乐趣,是因为读书使我们积极思考。观看一本书之后,我们对于作品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读后感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那么,写读后感范文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精华读后感]在酒楼上读后感模板汇总(5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酒楼上读后感(篇一)

    今天再次读了鲁迅先生的《在酒楼上》,总觉得鲁迅先生的文章只读一次很难辄穷其意,必须多次阅读、细细揣摩。《在酒楼上》篇幅虽短小,意蕴却无穷,读罢之后总感觉一团团乌云笼罩在心头,让人实在觉得压抑、沉重。这就是鲁迅啊,看似云淡风轻,实则字字见血,他的笔像一把锋利的刀划在心头,让人直面淋漓的鲜血,深切地感受到切肤之痛。

    《在酒楼上》的主人公——吕纬甫,原是辛亥革命时期振臂一呼、力求改革的热血青年,在屡遭现实打击后变得一蹶不振、意志消沉,教着他曾经最厌恶的“子曰诗云”。他对待现实态度极其消极,“敷敷衍衍”“模模胡胡”,作者是将其归为封建思想加以批判的。与鲁迅先生以往的小说不同,作者所批判的对象不再是麻木的未觉醒的老一代中国儿女,而是觉醒了的新一代人。鲁迅先生笔下的这些觉醒者,他们非但没有人性获得自由的欢愉,反而产生了那种“梦醒了无路可走”的更加深刻的悲剧感受,使读者产生共鸣,倍感压抑、沉重。

    人要生存,就必须与外部社会打交道,觉醒者亦是如此。觉醒者首先必须获得一定的物质生活保障,否则难以立足。吕纬甫为了糊口度日就不能不教“子日诗云”,否则连每个月二十元的生活费用也无法得到,他也就无法生存。但是,教“子曰诗云”又意味着向现实屈服,走向自我毁灭。这是一种两难境地:要实现自我,与现实对立,就无法生存;要生存,就得向现实妥协、毁灭自我。二者中任何一种都意味着人的毁灭,这蕴含无穷的悲剧感。

    然而,作者所表达的是对这种人生态度的痛斥,他所坚持的正如他眼中之景, “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晴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我这时又忽地想到这里积雪的滋润,著物不去,晶莹有光,不比朔雪的粉一般干,大风一吹,便飞得满空如烟雾。……”,区别于吕纬甫,鲁迅先生选择了在孤独中砥砺前行。这让整篇文章不流于失望,给觉醒者展现了

  • 3、 在酒楼上读后感体会

    在一个深冬我回到灰蒙蒙的、透露着衰败气息的故乡,却发现往日时光已无迹可寻,无处于我不生疏,无处于我不孤独。酒馆,废园颓唐着捧出一株老梅,一株不以深冬为意的老梅,还有傲慢如火的一株山茶花,让我觉得浑身冰凉又有老旧的一些热血在体内沸腾。

    与吕纬甫不期而遇,今日境况,事事都看起来无聊,那旧日同窗时的书生意气他没有忘,但终究是再拾不起那颗滚烫的心。吕纬甫回乡,来为曾经与他很亲睦的弟弟迁坟,他带着满满的爱与柔软的眷恋回来,却发现在岁月的浸沤下弟弟已散于泥土中。将那碎木与泥土装进棺材里,继续过模模糊糊的生活。那淳朴美丽的阿顺姑娘,青年朴实的“愿这世界为她变好”的祝福没能实现。在恶人的诳言下她带着惊惧死去。那绒花没了主人。正如吕纬甫没了寄托。从此在这世间随随便便做一个无乎不可的人,做一些无聊的事,模模糊糊一年一年过下去,就够了。

    我与吕纬甫离开酒馆,走向两个方向。

    吕纬甫和我,是作者内心的两种声音的辩难。在那浑浊看不见希望的日子里,往哪走去?内心有温柔的爱,有老梅一般的斗志,也有无可奈何,心灰意冷。在北方自己是格格不入的客人,回家乡也没了容身之处,老友与当年的壮志豪情一起风流云散。孤独寂寞迷茫困厄,碎雪纷纷扬扬落了满身。

  • 4、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_1600字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1600字

    刘同,一位比较年轻的作家。在此之前,只读过他的《谁的青春不迷茫》和《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所以我对这一本《我在未来等你》是有期待的,事实证明,这本书没有让我失望。

    一开始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位卖磁带的小女孩,我十分确信她是真实存在的,因为这已经不是刘同第一次提到她了。刘同写到他帮助小女孩写磁带的推荐词,小女孩让他免费听磁带,所以刘同在大学期间免费听了很多很多歌曲。这一次搬到了小说中的主人公身上,大学也改成了高中,但我却十分相信这个小女孩是真实存在的。刘同也介绍了她的结局:听说后来回到了乡下,嫁了人,此后再无消息。正如许多书友所问,我也想问:这个小女孩看到这几本书了吗?当然,我的答案也和大部分书友一致:她应该是不会看到的。正如刘同所写:“一直以为,有些人见不到只是一时,还有下次;可慢慢才发现,有些人一分开就是一辈子。最可惜的是,人们也常常不知道哪一次是最后一次。”我想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这个小女孩!当然,这只是这篇文章的一个小插曲,接下来简单分析一下人物。

    郝回归,故事的男主人公,一名大学老师,有着渊博的学识,却没有勇气做自己想做的事。在这本书的开始,他终于没有再选择隐忍,而是与自己的好朋友陈小武打了起来。但是我个人却并不支持他这样做,身为一个学识渊博的老师,即便是看不惯好朋友,也不应该直接动手。正如小说中miss yang所说:”人之所以活得糟糕,百般不顺,并不是某个选择出了问题,而是一个人每天的状态注定了他最终可选择的范围,而一个人的性格注定了他在关键时刻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所以郝回归活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完全是性格使然。但他又是幸运的,他的确穿越到了高中时代,见到了高中时代的好友,还见到了高中时代的自己。

    刘大志,年轻时的郝回归,在一开始的时候,他身上发生的事的确和郝回归做过的一模一样,所以他的人生轨迹便是朝着郝回归的样子去走。但既然郝回归穿越了回来,他不允许刘大志活成他这个样子,便进行引导。虽然事件的结果改变不了,但是能改变发展进程,能改变人们的心态,我想这就足够了。最终,刘大志在郝回归刻意的帮助之下,他已经活出了不一样的性格,已经做出了巨大的改变,我想郝回归此次穿越回来便是成功了!

    微笑,这种女孩子应该是所有男生都喜欢的女孩。虽然在单亲家庭中长大,但是她真的是一个接近完美的人。或许每个男生在高中时代都有自己喜欢的女生,但或许大家都又像

  • 5、 读《在酒楼上》有感1000字

    读《在酒楼上》有感1000字

    熊江芹

    《在酒楼上》是鲁迅在辛亥革命时期创作的小说,收录在鲁迅的小说集《彷徨》中。

    小说主人公叫吕纬甫,整篇小说浓墨重彩地对吕纬甫的人物形象进行细致地刻画,向读者呈现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主要采用人物自述的表达方式向读者展现那个时期的社会现状。

    我带着极强烈的功利性心态来阅读这篇小说,字句斟酌,用灵魂去感受字里行间所透露的情感。

    当我阅读这篇小说的时候,首先引人深思的是小说的标题——在酒楼上,一个表示地名的标题。我思索良久,还是没能想出个所以然,唯一能得出的结论是,这个酒楼一定是小说情节展开的主根据地。

    故事从“我”来到s城开始。我细细品读小说中关于s城的描写,深冬雪后的s城,风景凄清,一派寂寥,物不在人也非,这里开了新的旅馆,学校的门口改了名字也换了模样,“我”的旧同事早不知散到哪里去了。尽管那家叫一石居的小酒楼仍在,也不是“我”熟悉的模样,整个s城是灰暗的。在“我”遇到吕纬甫之前,小说着重描绘的是“我”在s城的所见,这样的对s城的环境描写,在我分析看来是有三个妙处的:一是凄清的环境符合当时的时代环境,辛亥革命时期的环境就像s城一片萧条。二是凄清的环境体现作者内心的绝望与荒凉(鲁迅在文中提到意兴索然和客中无聊)三是凄清的环境为吕纬甫的人物形象作铺垫,从满怀革命热情的战士到如今的目光消沉的教书先生,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很像阴沉的s城。总体而言,整个s城的环境像是在昭示着人们彻底的革命还未完成。待到革命完成之时便是黑暗驱散之时,想必那时的s城定是明媚的。

    “我”拾级而上来到小酒楼的楼上,无意中发现酒楼下的废园,惊异于废园里的景象,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晴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读到这里,我不禁思索,在一派萧条的s城的一隅竟有如此明艳的一幕景象,与当时的s城环境相比如此的突兀,但细想之下却又觉得是如此的和谐,予人以希望。小说中

    将s城荒凉的环境与废园里明艳的景象进行鲜明的对比,向读者表明,即使是在当时如此黑暗的环境下(革命任务尚未完成,帝国主义、封建思想当道),依然有一些革命者骁勇善战,顽强反抗恶势力,就像是在如此恶劣环境中开得依旧明艳的花一般。

    小说的后半部分着重描写主人公吕纬甫,包括他的外貌描写以及他的人物自述

  • 6、 鲁迅《在酒楼上》读书笔记

    今天再次读了鲁迅先生的《在酒楼上》,总觉得鲁迅先生的文章只读一次很难辄穷其意,必须多次阅读、细细揣摩。《在酒楼上》篇幅虽短小,意蕴却无穷,读罢之后总感觉一团团乌云笼罩在心头,让人实在觉得压抑、沉重。这就是鲁迅啊,看似云淡风轻,实则字字见血,他的笔像一把锋利的刀划在心头,让人直面淋漓的鲜血,深切地感受到切肤之痛。

    《在酒楼上》的主人公——吕纬甫,原是辛亥革命时期振臂一呼、力求改革的热血青年,在屡遭现实打击后变得一蹶不振、意志消沉,教着他曾经最厌恶的“子曰诗云”。他对待现实态度极其消极,“敷敷衍衍”“模模胡胡”,作者是将其归为封建思想加以批判的。与鲁迅先生以往的小说不同,作者所批判的对象不再是麻木的未觉醒的老一代中国儿女,而是觉醒了的新一代人。鲁迅先生笔下的这些觉醒者,他们非但没有人性获得自由的欢愉,反而产生了那种“梦醒了无路可走”的更加深刻的悲剧感受,使读者产生共鸣,倍感压抑、沉重。 人要生存,就必须与外部社会打交道,觉醒者亦是如此。觉醒者首先必须获得一定的物质生活保障,否则难以立足。吕纬甫为了糊口度日就不能不教“子日诗云”,否则连每个月二十元的生活费用也无法得到,他也就无法生存。但是,教“子曰诗云”又意味着向现实屈服,走向自我毁灭。这是一种两难境地:要实现自我,与现实对立,就无法生存;要生存,就得向现实妥协、毁灭自我。二者中任何一种都意味着人的毁灭,这蕴含无穷的悲剧感。 然而,作者所表达的是对这种人生态度的痛斥,他所坚持的正如他眼中之景, “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晴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我这时又忽地想到这里积雪的滋润,著物不去,晶莹有光,不比朔雪的粉一般干,大风一吹,便飞得满空如烟雾。……”,区别于吕纬甫,鲁迅先生选择了在孤独中砥砺前行。这让整篇文章不流于失望,给觉醒者展现了希望之路。

  • 7、 《在酒楼上》读书笔记800字

    今天再次读了鲁迅先生的《在酒楼上》,总觉得鲁迅先生的文章只读一次很难辄穷其意,必须多次阅读、细细揣摩。《在酒楼上》篇幅虽短小,意蕴却无穷,读罢之后总感觉一团团乌云笼罩在心头,让人实在觉得压抑、沉重。这就是鲁迅啊,看似云淡风轻,实则字字见血,他的笔像一把锋利的刀划在心头,让人直面淋漓的鲜血,深切地感受到切肤之痛。

    《在酒楼上》的主人公——吕纬甫,原是辛亥革命时期振臂一呼、力求改革的热血青年,在屡遭现实打击后变得一蹶不振、意志消沉,教着他曾经最厌恶的“子曰诗云”。他对待现实态度极其消极,“敷敷衍衍”“模模胡胡”,作者是将其归为封建思想加以批判的。与鲁迅先生以往的小说不同,作者所批判的对象不再是麻木的未觉醒的老一代中国儿女,而是觉醒了的新一代人。鲁迅先生笔下的这些觉醒者,他们非但没有人性获得自由的欢愉,反而产生了那种“梦醒了无路可走”的更加深刻的悲剧感受,使读者产生共鸣,倍感压抑、沉重。 人要生存,就必须与外部社会打交道,觉醒者亦是如此。觉醒者首先必须获得一定的物质生活保障,否则难以立足。吕纬甫为了糊口度日就不能不教“子日诗云”,否则连每个月二十元的生活费用也无法得到,他也就无法生存。但是,教“子曰诗云”又意味着向现实屈服,走向自我毁灭。这是一种两难境地:要实现自我,与现实对立,就无法生存;要生存,就得向现实妥协、毁灭自我。二者中任何一种都意味着人的毁灭,这蕴含无穷的悲剧感。 然而,作者所表达的是对这种人生态度的痛斥,他所坚持的正如他眼中之景, “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晴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我这时又忽地想到这里积雪的滋润,著物不去,晶莹有光,不比朔雪的粉一般干,大风一吹,便飞得满空如烟雾。……”,区别于吕纬甫,鲁迅先生选择了在孤独中砥砺前行。这让整篇文章不流于失望,给觉醒者展现了希望之路。

  • 8、 在酒楼上读后感

    在酒楼上读后感(一)

    《在酒楼上》是鲁迅小说集《仿偟》里面的作品,其中描写的最为出彩的人物莫过于吕纬甫了,留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主人公用蜂蝇来对自己人生的比喻,吕纬甫的人生就像是蜜蜂与苍蝇一样,被人惊吓的一下即刻飞去,但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到了原地点,这种悲剧色彩,不仅让我们觉得主人公可悲,更觉得他可怜,曾经意气风发和拥有青春活力的吕纬甫曾经勇敢的冲进城隍庙拔掉神像的胡须,曾经满怀信心的和封建礼教作斗争,曾经慷慨激扬的讨论者国家大事,曾经对保守派的停止不前而大为耻笑,但他所做的一切并没有能让社会进步,人们的思想解放,反而自己陷入窘境,落魄,就像苍蝇和蜜蜂的飞行一样,用回到了原点,这是全文最让我感到讽刺的地方。时代的变迁与生活的变故就这样把这个充满着理想,拥有着朝气的年轻人压迫的面目全非,使吕纬甫的人生变得颓唐与绝望,为了生活,他放弃了自己革命的立场,也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名教小孩读四书五经的家庭教师,但这一切的变故他的思想都非常的清醒,以至于在精神上给以了他沉重的打击,他变得自责,更觉得自己无用,因此他由勇敢,聪慧的年轻人变成了神色颓败的中年人。这一转变也是他经历的社会生活的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所造成的。

    从小说中中我们不难看出鲁迅对主人公堕落的惋惜,和他悲剧色彩的必然性以及感到的无奈,虽然吕纬甫在政治生活上失意而颓唐,但鲁迅仍然把吕纬甫刻画是心怀善良和诚以待人的形象,在小说中吕纬甫回故乡s城主要是为办两件事,一是给三岁为夭折的小弟弟迁坟,其二是给顺姑娘送花,但小弟弟的尸骨早已腐烂的不见了踪影,顺姑娘也已经去世。做这两件事实在没有了什么意义,甚至是让人感到是无聊的,但他还是尽心尽力的努力办好这两件事,乐此不疲的四处搜寻和挑选绒花,在迁坟的过程中,辛辛苦苦的在雪地里忙了大半天。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吕纬甫的心并没有完全的死,他依然有着母子之情,兄弟之情,他甚至眷恋着以前给予他美好回忆的邻里之情,这不仅与颓败的吕纬甫在形式上做了对比,更展现了吕纬甫多维的人性。

    《在酒楼上》表达了五四运动由高潮转向沉寂这一背景中,知识分子内心的苦闷与颓唐的情绪。不仅让人感到可叹,更让人感到意味深长。给我以启迪。

    在酒楼上读后感(二)

    在酒楼上,对坐饮酒的故人,是他又似乎不是他了。

    当我怀着深沉的无家可归的悬浮感回到那早已被改头换面了的地方,坐在酒楼上,重拾故地的生疏。巧的是,在换了面貌

  • 9、 《教书关键在育人》读后感1500字

    之所以借来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的题目很真实,教书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翻开此书的第一页有作者简介,李先军著名教育专家,中国化学会会员,湖北省优秀化学教师。这是一位化学教师,我也是一位化学教师,我们正好是同行,而且此书列举了好多真人实例,很多都是和化学这个科目相关,这使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兴趣。

    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拜读了这本书,收获颇多。李先军教授用质朴的语言体现教育的真谛教书关键在育人。书中说:教书很重要,育人更重要,教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授做人的道理。只有把教书和育人统一起来,把育人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这些话是李教授用自己从教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来的,体现了教育的精髓。

    此书共分六辑,内容涉及课堂教学、考试技巧、育人心得、育人实例、教师成长、家长工作六大领域,有论证严密的教育论文,有催人奋进的学生讲话,有追忆往昔的个人经历,有循循善诱的家长谈话,有师爱满满的教育实录。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品读。以下是我读《教书关键在育人》这本书后的感受:

    教书的前提是爱学生。爱学生等于乐于奉献,爱学生应该是大爱,爱也应该是公平的,不能光爱成绩好的,也不能光爱家庭好的。无论学生成绩好坏,都有优秀的一面。后进生并不是不可造,只要我们多点耐心,给他们机会,给他们信心,多给点鼓励,每个人都会成为好学生。爱学生应该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人格上,爱是虚的还是实的,学生心里是有一杆秤的,如果付出的是真心,学生自然能感觉到。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要有强大的包容心,对孩子们既宽容又严格,能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

    细想起来,自己在教育教学中也在无时无刻的爱着学生。周六放学后有部分学生家长顾不上来接孩子,我就会将这些孩子挨个送回家;周日周测时,有个别学生由于回家没认真复习导致很多知识点未掌握,于是他们就交头接耳,我默默走到该学生跟前使了一个眼神,并没有公开处理,该学生害羞的低下了头,自此,该学生再无交头接耳现象,反而上课更加认真听讲,学习更加努力啦;很多学生特别愿意和我交心,也爱和我开玩笑,但这些都不会发生在课堂上,我的课堂是很严肃的,偶尔充满了幽默也是和本科目知识点有关,所以对于很多学生而言,下课我们是朋友,上课我们是师生。教育中有爱,教师才能感受到工作的乐趣,教育中有爱,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对于我来说,之前我是学生,后来我是老师

  • 10、 《我在讲台上看你》读后感1500字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11-06

  • 2022-10-03

  • 2022-01-20

  • 2019-10-11

在酒楼上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在酒楼上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在酒楼上读后感、2024在酒楼上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